地理研学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研学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设计 ;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应用,但这些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一、如何使地理教师的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更好地根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叫学校和教师更好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开展对地理教师教学理论知识,更新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培训,形成地理课上完整的内容体现,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努力改变地理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实践问题的进展。在初中地理教师的知识更新培训,又要注重地理教师培训新教学资源的使用,地理教师对各种教学媒体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了使图像的教学内容,在课上充分利用地球演示仪或自制活动幻灯片的“影像”(或多媒体课件)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地理图像,清晰的地球运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丰富内容是在新课程改革前放弃旧的教材内容,扩大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探讨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和掌握,关注时事,搜辑教学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关注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深刻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及时分析学习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生理心理上的差异,甚至同一班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学生掌握的内容,如,等高线、高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适当解释,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如地形类型的判断,世界的温度分布等内容,他们将需要详细解释有什么不同,及时分析学情,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计划。
3.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师和学生都期望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建立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明确,确定教学设计能否有效实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尝试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喜欢地理知识的乐趣,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地理课程感兴趣,并愿意学习地理知识。
4.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扩展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和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复杂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教师应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灵活的教学目的。
5.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准确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目标,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用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上引入大量的案例是一种将在许多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案情介绍,一方面,对学生的具体环境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实际中应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使用知识的课堂讨论分析方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四、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利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和理解复杂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复杂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教师,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灵活的教学目的。
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同的,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响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课本的一个例子,老师可以组织教学和设计,让每一组学生都可以展现实力的搭配,为一个课本的分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总结后的展示结果的合作小组。在这个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要实现这种普及性的参与式教学,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实现合理的学习课程安排。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和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课堂,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困难,尊重和鼓励学生。
五、结语
初中地理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教学设计的能力,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地质工程 混凝土结构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212-0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综合性强、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前导课程多。学习该课程需要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等前导课程。(2)经验性理论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具体表现为经验公式多、基本假定多、规范条款变化多、设计方案不唯一。(3)基本概念和构造要求多,且在不断变化。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定义、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等,作者就学及工作以来都经过多次变化。对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往往由于自身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就更加难于理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最基本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学以致用,是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1 课程开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多方向、通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推广以及就业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非土木工程专业增设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如地质工程、工程力学等土木工程边缘学科专业。如对地质工程学生来说,毕业后几乎不可能直接完成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但会在边坡治理、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等领域从事挡土墙、坝基、桩基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仍然需要一定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基础知识。对非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在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更要适应不同专业应用领域的特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该校地质工程专业,就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2.1 前导课程知识储备不足
对地质工程专业来说,没有开设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等属于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导致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较多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有一定难度,课程设计绘制的图纸不规范。
2.2 教学时间短
课程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32学时外加1周的课程设计。由于临近毕业,大部分学生将面临就业、考研等现实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学习时间。
2.3 所授课程深度掌握尺度不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一般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担任。往往由于授课教师队伍的相对不固定以及教师对地质工程专业的掌握不同,因此对所授内容的删减存在很大主观性,也即简单地把地质工程专业学生视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放宽了一定的教学要求而已。
2.4 理论联系实际少
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没有土木工程方面的认识实习,对建筑工地的现场知识也缺乏了解,反映在作业及课程设计图纸中的截面设计的配筋往往不符合一般结构设计的常识。
2.5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课程结束后的课程设计,结合地质工程的专业背景及今后的就业需要,设计内容是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考虑挡土墙的高度及上部作用荷载的变化,保证学生一人一题,杜绝抄袭。从这几年的指导情况来看,学生们大都在参考范例上直接修改,很少有人进行必要的思考,更不善于通过查阅规范、文献资料来主动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于向老师求助,直接询问来获取答案。
3 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结合其他高校在非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积累的成熟经验,提出以下的改革建议。
3.1 了解授课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
授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已修的结构方面有关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的内容及深度。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未修过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等前导课程,教学时就必须补充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建立工程结构的基本概念。课堂讲授时,在例题讲解中多介绍相应的工程背景,便于解决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
3.2 优化教学内容
教在教学上往往将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提并论,但大多数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不从事传统建筑结构的工程设计,因而如何在教学内容及深度方面掌握得恰到好处,需要教师对地质工程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就业去向都要比较了解,并由此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少又配有课程设计的特点,对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弯构件、受压构件等基础且必须的知识重点讲授,而对受拉、受扭构件简单提及即可,这样才能保证在有限学时内完成基本内容的学习。
3.3 丰富教学手段
考虑到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许多常规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试验没法完成,因此学生们学习时对基本概念掌握不清,可以采用多媒体照片、录像的形式进行弥补,不但能使学生产生直接的感官效果,同时又能弥补实践性环节缺乏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除课堂学习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程相关的教学要求、教学教案、课件资源共享,延伸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利用校内的在建工地及投入使用的典型建筑结构作为教学背景,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切地将所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相对应,必要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周边在建建筑工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材料、设计图纸、施工过程等内容,增加学生们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
3.4 稳定教师队伍
地质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建筑工程系的教师担任,虽然其具备了建筑方向扎实的理论及实践功底,但往往对地质工程领域的混凝土结构不甚熟悉,工程背景较为欠缺,打铁尚需自身硬,因此教师自身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地质领域的必备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这也需要相对稳定的授课队伍来保证。
4 结语
地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不能等同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单删减,它需要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建立科学合理、能用够用的知识内容体系,因而需要在稳定授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必要的工程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程文玻王铁成,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O彗星.非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4(5):18-19.
[4] 张晓燕,李凤兰,曲福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79-82.
[5] 潘颖.提高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74-77.
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研学旅行对提高学生以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设为契机,助推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设计原则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展示的多样性和评价的灵活性。
2.整合性原则:以研学旅行资源及教学内容、方法和师资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实现课程的生成性。
3.体验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教学。
4.生活性原则:着眼于生活实际的观察视角,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加强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二)课程内容
1.了解社会状况。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了解当前社会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交通、卫生、网络、饮食、环境、动植物保护以及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就医入学等现实状况。
2.探究学科问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以及学科交叉知识的探究,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3.研学科技应用。在研学活动中,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领域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纳米技术、灾害预报等。
4.进行校外实践。在旅行活动中,各学科可开展实践活动,年级和班级可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爱心活动、安全演练活动、校外义务劳动等。
5.加强文化熏陶。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文化寻根活动;参观纪念馆、档案馆、科技馆和博物馆活动;与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友好学校互访;访问知名学者等成功人士以及其它游学活动。
6.普及国防知识。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可学习军事知识,加强国防教育,参与军事训练,接受组织纪律教育等。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原则
1.主题明确。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它可以与国家课程相衔接。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套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研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更深刻的认识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前,召开家长委员会议,充分研究活动方案,公布活动详细计划及收费标准,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且由学校和家长签订自愿报名参加协议,费用收取和支出公开、透明。
3.食、宿、学统一。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研学旅行期间安排集体住宿、集体就餐、集体学习等活动,杜绝铺张浪费。
4.安全第一。各学校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要针对活动内容专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把活动可能的安全风险告知学生和家长,安排学校领导、教师具体负责组织研学旅行活动,领导、教师费用由学校承担。
(二)课程实施过程
1.充分宣传。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专门会议等方式,告知家长研学旅行的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及注意事项。把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告知学生和家长,并把安全内容纳入到自愿报名协议和活动全过程。
2.成立组织。建立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精心挑选责任心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作为领队,承担学生管理及安全保障,并加强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
3.自愿报名。公布活动详细计划和收费标准,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由学校和家长签订自愿报名参加协议,费用收取和支出要公开、透明。领队老师所需费用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通过学校统筹、争取适当减免等方式给予照顾。
4.考查合作乙方。要公开、公正选择有资质的乙方。有固定经营场所、专门服务于研学旅行的部门以及专职的研学旅行导游队伍;在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记录、不良记录、经济纠纷及安全责任事故;投保责任险保险额不低于60万元/人、旅游人身意外险保险额不低于25万元/人等。
5.确定研学主题。要选择安全性高的研学旅行线路。结合研学线路,按活动主题安排一名学科教师作为研学指导老师,围绕研学旅行开设专题讲座,同时要求学生查询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习俗及历史文化等相关内容,指导研究学习方法。
6.统筹安全问题。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要有详细的安全保障举措和安全责任日报告制度。对参加的学生要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要确保交通及用车安全。长途旅行尽可能选择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要确保车辆营运手续完备,车况、车龄和安全性良好,司机车技优秀、经验丰富和综合素质高。需保证每人都有独立座位,禁止超员。要强化保险意识。承办旅行社必须购买旅行社责任险,所有参加研学旅行的师生必须购买旅游意外险。
7.强化过程管理。学校要加强对承办旅行社服务承诺落实的监督,对活动中吃、住、行、购等细节都要提出明确要求。随行老师和导游要全程跟团活动,至少安排2名带队教师。
XX市第XX中学研学旅行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切实保障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中的安全,特制定研学旅行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研学旅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致使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1)遇火灾事故灾难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和造成人员伤亡;
(2)遇恐怖袭击爆炸事件危及人员生命和车辆、设施安全;
(3)遇交通事故危及人员生命和车辆、设施安全;
(4)遇雾、雨、雪、冰冻、冰雹等恶劣气候应急措施。
二、组织领导
为保障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中途安全,成立了研学旅行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杨建臣
副组长:陶庆新 施玉娟 王瑞芳
成 员:段燕 芦云飞 骆正伟 曹轶 田诺 张方炜
(一)研学旅行领导小组职责
(1)审定中小学研学旅行应急保障措施;
(2)接警后迅速查清突发事件的位置,了解突发事件的情况,随时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地组织和指挥人员扑救,必要时拨打“110”“119”电话,向公安部门、消防部门报警;
(3)现场指挥扑救,协调各行动小组工作;
(4)协调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调查;
(5)审定应急经费预算;
(6)研究其他相关重大事项。
三、应急响应
1、遇火灾等事故应急响应措施
(1)贯彻“救人第一,救人灭火同时进行”的原则,积极施救;
(2)坚持快速反应的原则处置火灾事件,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把握起火初期的关键时间,把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
(3)火灾发生后,工作人员立即向“110”、“119”报告,同时组织好学生的疏散和救护工作,积极开展灭火自救工作;
(4)应急领导组接到火灾报告后,立即组织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遇恐怖袭击或发生爆炸事件时应急响应措施
(1)加强安全工作,阻止外来人员进入车辆内部;
(2)迅速反应,及时上报,密切配合,全力以赴疏散学生;
(3)针对重点防范部位制定防爆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消除安全隐患;
(4)袭击或爆炸案件一旦发生,应急领导组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进行报告,组织开展调查处理和应急工作。
3、遇交通事故危及人员生命和车辆、设施安全响应措施
(1)工作人员首先确认学生的安全,如有伤亡及时保护现场、抢救伤员,上报应急领导组,讲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
(2)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拨打122事故报警电话,由交警勘查现场、处理事故;
(3)应急领导组应及时赶到现场,负责现场处理、证据收集、事后谈判协商处理后续事宜,尽一切努力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4、遇雨、雪、冰冻、冰雹等恶劣天气时应急响应措施
(1)应急领导组及时关注自然灾害及异常情况,随时保持联系和通知;
(2)发生自然灾害,以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安排活动,必要时撤销行程;
篇4
【摘 要】现今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备课方式对教师而言负担不轻,也不利于学生语言积累,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提出微课教学备课方式,特点是短小精悍与灵活高效。微课备课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有互动的预习过程,也能使学生轻松的语言环境里积累语言;并能优化学生学习策略,提高语言习得。本文通过两个课例来研究和分析微课备课对中年级师生的效果,并着力构建微课备课模式,为引领英语信息化灵动课堂提供前提。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微课教学;备课方式
一、小学英语中年级微课教学教师备课方式的界定
小学英语中年级微课教学教师备课方式是依据二语习得理论并区别于普通微课教学的备课策略体系、适合小学英语中年级学生语言习得和教师备课的手段和教学策略体系。其核心为用微课视频作为主要备课方式;其受惠对象为中年级学生;其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找疑难和解决问题;其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即研学内容)、设计研学任务(即教学的一个重或难点)、制作微课视频(包括预设语言输入、预设语言内化、预设语言输出)、学习评价(通过问卷星了解备课效果)、教师反思、调整教学设计。
二、微课备课的目的和意义
(1)微课备课对教师有减轻教学负担的帮助。丰富小学英语教师的备课手段,通过微课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从而释放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压力。微课视频里设计了的重难点,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课后。放课前的目的是指导学生预习重点知识,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的微课视频则是为了巩固和检测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学习反馈情况构思下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策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微课备课既是教师备课也是学生预习,体现师生关系再度升华。以往的备课的能动者是教师,学生是完全不知情的,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在内。但微课备课是教师把视频发给学生,让他们跟着备课思路去感知语言,并积极参与,完全是顾及到学生情感的过程,这样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有互动的预习过程,也能使学生轻松的语言环境里积累语言。
(3)优化学生学习策略,提高语言习得。现今大班的教学面对的是整体,教师很难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思考如何才能关注到个体的学习效果,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攻克课程重难点?常规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般情况下不因为某个学生而影响教学进度。而微课的出现,恰恰可以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微课视频可以避免教师念经式的重复教学重点知识,学生喜欢看多少遍都可以,又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抓重点学习。微课不仅帮助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三、微课备课的模式及实例
1.微课备课流程
第一步:教师先确立主题,找重难点,然后按照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要求在头脑中形成教学主线,要把预设和生成的可能性列一列出来,接着是找素材,制作课件,设计调查问卷,学生观看视频并完成扫二维码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反思。
第二步: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依次修改教学计划、课件、研学案等、上课、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反思。
第三步:异班同课、同班异课、同课异构试验研究
小学英语中年级微课教学备课流程图
2.微课备课实例
实例一
微课课题:Unit 12 Christmas is coming
课型:听说课
对象:四年级
视频时间:6分52秒 课前
微课过程:
(1)设疑并呈现课题:英国人Mr.Smith 出现,引出课题及视频学习内容。【意图】: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当英国人提出的问题:Christmas is coming. Do you feel excited? Do you know Christmas?时,学生也许会答,也许想答而一时之间答出来,这里就有信息沟,为下面的精彩部分埋下伏笔,学生的好奇心也会出现,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利于语言的输入。
(2)圣诞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意图】:以往的预习有点枯燥,现在学生听着唱着熟悉的歌曲,还轻松愉快地进入预习环节。
(3)情景输入:Mr.Smith 设问答:When is Christmas? Is it in January/June/August? No.最后才答出:It's in December.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句子。【意图】:通过设疑,学生能有思考的空间,@是思维训练的有效方式;也是对一些已学疑问句的回顾,以旧带新作铺垫。
(4)输入和内化:创设Fiona 与Tom关于买圣诞节礼物的对话,然后通过猜物游戏,逐步引出预设重难点单词、词组、句型。【意图】: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听说微技能,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像在课堂上一样积极参与,特别对课堂上不敢开口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设计更加有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又是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
(5)小结和输出:问卷星。【意图】: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教师根据学习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策略,更利于课堂教与学,提高整体效果。
实例二
微课课题:Do you have a pet?(have 和has 的区别)
课型:听说课
对象:三年级
视频时间:9分钟 课后巩固
微课过程:
(1)设疑并呈现课题:设计宠物话题的情景,引出重点句型:Do you have a pet? I have... 【意图】:抓住学生喜欢宠物的特点,创设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巩固核心语言。
(2)第一轮输入和内化:列举多种宠物替换重点句型并进行口头问答。【意图】:重现多种宠物名称,勾起学生的记忆并运用到句型中去。又为下一步的目标搭建脚手架。心理学家研究:重现是对记得的那些部分与细节进行建造与改造的思维加工过程。
(3)思维导图小结。【意图】:让学生更加明确本微课的核心语言和目标。
(4)第二轮的输入与内化:①情景:Aki 从太空那里寄来一封信,大家一齐阅读。②师生一齐读Aki的信,并留意信中红色字体的单词,其实都是关于have 和has的。③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圈划人称。④小结人称与have, has的搭配。【意图】:通过情景为师生搭建互动平台,学生更愿意动口动脑,更有利于核心语言的巩固。
(5)小结和输出:①猜物游戏(分别猜出两种动物),语篇选择填空。【意图】:每一种游戏都涉及语言应用;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王笃勤,2014)。这里运用游戏策略是包含核心语言在内的,是学生看微课后是输出环节,也是观看结果的反馈。此处教师备课还注意到了语篇教学,当中不但把本节课的核心语言得以巩固,还把之前学过的是动词(am, are, is)放到篇章里,丰富了语篇的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的延续提供高效的途径。②问卷星的练习。【意图】:教师根据学习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策略,更利于课堂教学和语言习得。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微课例一的结果与分析:此课例是用作课前预习,并意图收到反馈预习效果,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师精心设计了5道题,预设难度适中。但学生实践结果显示前3题正确率比较高,后2题可能因为学生忽视了Not这个意思,导致错误率比较高。例如:第4题问题设计为:Which thing is NOT for Christmas Day?可选答案4个,正确答案是Kungfu。正确率只有38.71%。其实这从另一方面砜矗学生错误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定性思维,选择了课文中的正确答案,而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只要提醒一下学生便可。第5题教师意图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数据显示学生只通过预习对dress up的理解是不够的。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创设情景,举例说明。例如可以创设自己打扮成圣诞老人的情景,说I dress up like Father Christmas.等,把单词或词组运用到情景和句型中去,不能孤立地理解。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微课例二的结果与分析:教师预设了五道题,答题目标是在句型中区分have和has。先把题目设计及数据统计作如下分类:第1、4、5题应填have,从上面三个图表看出学生对I做主语时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而换成they作主语,有些学生就选择错了,原因可能是因为没认真看视频,也有是真的不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对于比较难理解的题目还可以优化一下策略,加强训练,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核心语言。
从上面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还是理解以第三人称作主语与have ,has的搭配与运用的,但有部分可能是学困生没有记牢或者是混淆了两个词的用法,教师应作修改。
总体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句型的练习难免枯燥,教师可以分梯度游戏的方法来设计题目,激励学困生参与,并且提高答题准确率,能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核心语言是教师微课备课的最终目标。
五、收获与思考
从结果和数据分析来看,整个研究是可操作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笔者在这里反思:微课备课还可以更完善,例如在制作备课视频时形式还有待增加和灵活些;问卷星的题目设计方面还可精细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罗德.埃利斯.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3]凌顺诗. 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资料
[4]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篇5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位于教学五环节之首,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说备课是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反映,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要使教员的备课起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除了需要教员个人在对教材的把握、教案的准备、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全身心的投入,还需要教员融入所在的集体中,进行集体研课。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个人如何绞尽脑汁备课,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研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取长补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1 集体研课及其特点
2.1 什么是集体研课
集体研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由本单位或本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合作的一种备课方式,它打破了以往教师个人备课一贯采用的各自为政、孤军作战的局面,使教师们在集体沟通、集体交流、集体研究、集体探讨中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它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以老带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正如肖伯纳所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这也正是集体研课的价值所在。
2.2 集体研课的特点
2.2.1以个人备课为基础
在进行集体研课之前,必须要有教师个人精心的备课。教师首先要非常熟悉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地设计。此外,教师还要大量阅读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样,在集体研课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2.2.2以个人说课为开始
在个人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一般由比较年轻的教师首先进行说课,把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进行阐述,并不是对教学内容做个简单的介绍和梳理,也不是对授课过程的简单总结,而是对备课和讲课等教学环节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可以理解为是对教学内容的“宣传片”,也可以理解为是授课前的一次“演习”。参与集体研课的多是本单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教研人员和教学专家,在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中,完善教学设计或教学思路,使其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2.2.3注重群体参与性
集体研课不同于教师个人的备课行为,它是本单位或本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参与的群体活动。教师个人首先进行试讲或说课,参与研课的教师再对试讲的内容进行集体交流、集体研究、集体探讨,肯定其长处,并指出不足,从而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消灭在授课之前,使整个教学设计和各个教学环节更加科学。通过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 集体研课的内容
3.1 研教材
我们在备课时要从多个角度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认识。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熟悉了教材,教师才能真正掌握要教什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梳理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地把握如何教。教师自己在钻研教材时遇到疑难问题时要进行研讨,集多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来解决疑问。
3.2 研学生情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讲个不停,结果只能是“对牛弹琴”。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课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认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工作经历和任职需求,并根据情况因材施教。只有掌握好学生的情况,提前制定上课的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3 研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总是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完成的。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运用正确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集体研课时,老师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供他人参考,再由集体讨论,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课程的特点,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应该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的理解。比如,对于大型液压机械类设备的结构和操作使用,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感受;对于设备的内容结构,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对于抽象的原理,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3.4 研学习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授课对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将“教法”和“学法”有机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集体研课时,教师先提出自己准备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以及选择该种学法的理论依据,然后再由集体讨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工作经历等因素,研究合适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5 研教学实施过程
研究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是集体研课的核心部分。教师首先说出自己准备通过哪些教学环节,借助何种教学手段去讲授教学内容,在讲授中怎样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加深学生理解,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即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说出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然后再由集体进行研讨,通过发挥整个教研组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最终的教学实施过程将会更加新颖、科学,教学手段将会更有创意,将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4 集体研课的作用
4.1 拓展教学思路
随着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通过集体研课,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激活了教师的思维,开拓了教学视野,深化了教材的理解,丰富了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设计,特别有利于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通过集体研课可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
4.2 促进教师成长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经验的累积,而经验的累积是需要时间的。一般说来,一个教研组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又有刚毕业的大学生,经验不同,教学质量自然有差别。通过集体研课,老教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经验全都传授给新教师,其他的老师也把自己最拿手的一面贡献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大家还要进行质疑,各抒己见,通过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相互比较、相互切磋和完善,最终确定最佳方案,青年教师在这种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迅速学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用的专业技能。
4.3 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集体研课,不仅学到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激活了教师的思维,优化了教学设计,而且学到了优秀教师的经验,吸收了集体的智慧。此外,由于不同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的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在集体研课活动中,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青年教师更容易发现他人的长处,检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有助于形成多元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复合人才 应用型本科 培养模式 教学手段
一、引言
经过近十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发展形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许多新的变化,面临一些许多新问题。
第一,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模式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大高校在校学生规模增长较快,导致了教学资源相对而言较为紧缺。虽然各大高校都投入大笔经费用于教学基础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在校生的规模,还是明显不足,尤其软设施,如:优秀的教师资源。大众化的教育模式下,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在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班级人数规模都比较小,教师可以有精力给予全体学生进行尽心指导,但是在新形势下,班级规模比较大,师资力量相对于较薄弱,这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新知识不断涌现,人才市场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当前虽然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人走向人才市场,但是用人企业确难以招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的培养模式需要向培养面向应用型人才进行转变。
第三,新型教学技术的出现。由于国内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校园网,用网络将分布在校内各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学生可以在任意地方联上校园网,一些地方开始在数字校园的平台上尝试网络教学。当前在互联网也存在大量的公共课资源以及近年开始出现的慕课教学等等多样的教学技术的出现。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大力研究如何应用这些新型的教学手段。
正是基于以上一些新特点、新困难,本文结合金陵科技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培养面向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试点,从人才培养、应用创新型教学手段以及应用型人才的认证三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以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高校培养模式还得要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可操作性且面向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命线,对于将要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地方高校而言更为紧迫。软件工程专业正以图1所示的培养流程进行试点,先本文对每个环节逐一探讨相应的培养环节。
图1 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
1.通识教育环节
根据自身多年来对学生的访谈及教学经验来看,许多学生进校时对所学专业并不是非常了解,甚至有些学生的高考自愿都是自己随意填写或家长代填。入学后,如果专业与学生的兴趣相差甚远就会导致该生对该专业有较大的抵触心理,甚至厌学,这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因此在通识教育环节中应该非常有必要对相关进行专业教育。虽然许多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后都进行了专业介绍,但基本都是针对本专业进行介绍,难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专业教育应该能够从行业的发展历史、技术革新等方面加以介绍而不局限于一个专业,使学生充分理解各个专业所学内容及今后可以从事的行业。
打通专业壁垒,让学生有选择的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我们称为第一次分流。不分专业的实施公共基础课等一些通识课程的学习,待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时,可以让学生有所选择的挑选专业学习,这样即保证了学生兴趣与专业相符,又能以兴趣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专业教育环节
虽然现在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要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在实践中探索符合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计划。
(1)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地方高等院校更应该发挥其与地方市场紧密接触的优势,充分调研,把握本地及周边市场各行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使学生所学知识即是行业所需之求。在专业教育中每个专业就一套培养方案,正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作者所从事的软件工程专业来看,学生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有些从事软件服务外包,有些从事嵌入式软件,还有些从事国产操作系统生态产业链等等。不同的从业方向,需要不同的专业技能,需要不同的对待。因此在专业教育环节,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
(2)课程群及课程群配套实验建设。每个专业的课程中都会有一些课程是紧密相连的,应该把这些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来考虑建设,着力打造一些精品课程,利用建设精品课程,带动这个课程群的建设,辐射专业建设。对于课程群涉及到的实验环节,需要打破传统的针对每门课程单独设立小实验及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精心设计一些比较适合课程群的教学需求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几门课程知识的实验案例。如:软件工程专业中,语言类课程与、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课程可以结合起来,设置一个小型应用系统案例,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既融会贯通了专业知识,又切合实际的培养了动手能力;再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路分析实验》及《数字电路实验》也可以结合起来做。
3.行业专项技能环节
学生通过专业教育环节,可以再进行一次分流,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行业方向。在行业专项技能环节将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用型。作者所在的学院正围绕南京市软件产业的发展对软件工程专业按就业方向,分成了几个具体的行业技能培养模式。如何更好的达到本环节的培养目标,可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实施教学环节是培养流程中最具体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中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地方高校里具有行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非常少,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本校教师、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应用人才到高校进行兼职。
(2)毕业设计与实习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环节是综合考核一个毕业生能否充分利用全部所学专业知识,而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此环节也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前奏,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更加注重该环节的建设,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加大与区域内企业合作,注重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在实习基地实践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因实习内容来源于行业实际项目,这种方式更能真实的反应出学生的专业技能;二是实习基地的实践能让学生切身体验行业生产实际状况,了解专业对口的工作;三是为基地企业发现人才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实现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
三、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信息收集、加工的主体。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学生将会面对网络提供的最新动态、丰富的、图文并茂的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有效提高,专业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也得以加强,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教学资源丰富及时空的无限性
实施网络教学时,教学资源可以不仅来源于本校已有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课件,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获取分布在互联网上世界各地著名高校开放的教学资源。师生不受时空限制,通过联网的学校办公室、图书馆、社会甚至在家中即可迅速地得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
2.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网络教学注重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学习,因此它为学生创造性地提供了多途径、多方式学习知识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自主的查找课程计划,查询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同教师、专家或其他学生直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访问网上各种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将不会仅限于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计划,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扩大了知识层面。实施网络教学,这为高校创造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条可借鉴路径。
3.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可以从网络教学资源上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图像,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
正是由于网络教学这些优势,才造就了当前基于网络的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时,我们需要吸收、运用这些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弥补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局限性,大多数学生都能乐于接受此种形式。
四、应用型人才的验证
本文所提出的应用型人才验证不是指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而是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学生能够就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金石。本文认为学校应该把毕业的学生看成是学校的名片,时常与他们沟通走访,这样既能凝聚学生与母校的感情,使学生更爱母校,增进学校文化底蕴,又能通过走访使学校更了解行业变化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因为本校毕业的学生更清楚本校的教学实际,更能精确指出不足之处。当前地方高校需要做好毕业生工作档案跟踪及信息反馈工作,同时积极调研学生就业单位,使得培养人才流程成为具有反馈的、良性的循环过程。
五、总结
培养应用型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是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的办学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加大力度去培养更具有竞争力,更适应市场要求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本文着眼于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的教学手段等层面,探讨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和模式易于实施的,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任丽婵.我国大众化以来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2]王洪,高林,杨冰.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J].教育与职业,2006(12)
[3]许寒梅.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经济师,2013(1)
[4]游坚平.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选择[J].经济师,2007(12)
[5]柏伟等.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6]陈小虎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
[7]康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8]韦明伺.浅谈网络教学能否取代课堂教学[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
[9]周福春.网络教学探索[J].成人高教学刊,2005(2)
-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方案
- 下一篇:高中数学如何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