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规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规划设计方案

篇1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1.1、本项目位于长沙县黄花镇大路村、黄龙新村。该项目离长沙市区商业中心仅10分钟路程,项目两旁有高速公路,地铁线出入口距离本项目路步行10分钟、城际悬浮列车出入口距离本项目步行15分钟、私人飞机专用机场出入口距离本项目车程10分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项目面积

2.1、本项目的国有土地,S = 643.2795亩的商住用地,国土证上的合计总面积为:428853平方米(折合643.2795亩)。

3、该宗号土地的实际现况

3.1、该宗号土地的现有使用权面积为:S=428853平方米(折合643.2795亩)。3.2、该宗号土地的现有规划使用指标为:

容积率为:1.491,建筑密度<35%,绿化率>40%,建筑物限高50米。

3.3、该宗号土地现有使用地的性质为:商业、住宅及别墅(以别墅为主,打造高端顶级小区)。

二、招标目的

1、本次招标活动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在对现状条件和规划布局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经验,寻求理念创新、技术先进和高水平的设计规划方案。

2、综合考虑整体的设计,在城市环境、交通、地下空间和室内外公共空间等部分,以及物业管理等因素,在满足招标人自需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该项目成为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及高端顶级小区,又具有现代城市地域特征的有影响力的超级综合小区。

3、本项目招标人的布局目标:独栋别墅、联排别墅,高档住宅,高档商务办公,配有酒店,会所及商业等高端顶级小区。

三、招标范围: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设计规划方案招标(即本阶段)

第二阶段:在已确定的设计规划方案基础上,对建筑方案设计修改完善。包括但不限于: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概算、招标及施工过程配合、提供设计技术交底、协助竣工验收、编制竣工图、建筑公共部位的精装修概念方案设计、园林景观方案设计、灯光设计、标识系统设计等工作,

四、设计规划方案招标要点

1、符合国家及长沙市长沙县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2、方案的理念创新:综合考虑项目的定位,在城市环境、交通、地下空间和室内外公共空间等部分,突出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人性化等因素;

3、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及规划要点;

4、方案的可实施性及造价控制;

5、方案的绿色节能技术;

6、设计机构的组织实施能力(通过方案本身判断);

7、对本项目的物理环境总体设计研究。

其他设计阶段要点: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依据各阶段的设计任务书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

五、资金来源:自有资金100%。

六、项目进度要求

1、根据项目的立项要求,本项目建设周期3年。

2、投标单位应根据项目进度要求,并结合自身经验对设计周期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设计周期计划在第二阶段方案设计竞标阶段递交招标人。

七、设计费

1、投标人结合当前的设计市场行情及水准,自主报价:第一阶段 _____ 元;第二阶段 元/平方米。

2、最终设计费按批准的规划指标计算建筑面积乘以该报价进行设计费结算。

3、设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方案设计修改完善、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概算、招标及施工过程配合、提供设计技术交底、协助竣工验收、编制竣工图、建筑公共部位的精装修概念方案设计、园林景观方案设计、灯光设计、标识系统设计等工作,并配合其他专业专项设计等工作。

4、中标设计机构须承担专项设计的设计审核及配合协调、确认工作,费用包含在投标报价中。

以上价格为含税价。

八、招标方式及投标要求

1、招标采用全球公开的方式。

2、投标条件:投标的设计机构应具有大型高端小区设计规划能力及实践经验的境内外设计机构或设计联合体,或事务所及个人组织(以下简称:设计机构)。

请有参加投标意向的设计机构于2014年10月26日下午5点前向“招标人及联系人”(详见第十二条)联系。通过邮箱领取:国家高程基准图(CAD电子版1:1),前期已作废的规划图,其它已建小区的别墅样板效果图,供设计方参考;长沙县黄花镇行政交通规划用地总图(PDF版本),供区域定位及高端小区规划参考。逾期不予受理。

3、投标成果要求:

(1)、提供甲方理想中的高端小区规划平面图(CAD电子版1:1),规划说明、规划要点及亮点,规划定位。

(2)、提供报价书及设计内容项目清单(纸质或扫描件均可)。

九、方案设计评审

1、方案设计评审方式:采用暗标的方式进行,本次竞标原则上不进行设计机构参加的方案汇报,如有需要,另行通知。

2、方案设计评审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有:

2.1方案的理念创新:综合考虑项目的定位,在城市环境、交通、高尚风格定位、人性化等因素;

2.2 符合独栋别墅、联排别墅,高档住宅,高档商务办公,配有酒店,会所及商业等规划要点;

2.3方案的可实施性及造价控制;

2.4方案的绿色节能技术;

2.5设计机构的组织实施能力(通过方案本身判断);

篇2

关键词:住宅小区;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一、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切实为业主考虑,考虑业主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2.生态环保原则

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概念,把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作为目标,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在局部地带,将景观轴线与地形结合重整,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条件,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

3.合理设计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

4.新科技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5.整体和谐原则

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二、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

下图为某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图:

1.功能结构规划

住宅小区功能由高层住宅、多层住宅以及社区活动中心、幼儿园和穿插其中的绿化庭院组成,沿街布置商业,既满足街景要求,又为小区住户提供就业机会。规划小区分区明确、动静分离。规划花园住宅小区按一心、两带的结构控制。一心―――即公共活动中心,结合会所、幼儿园设置,配有公共绿地和泳池,形成全区的 ;两带―――即沿江路布置的商业兼容住宅的首、二层商业带。

2.住区噪声控制

通过沿街商业布置形成周边式的声屏障,减少对住区的影响;高层住宅临道路一侧退后道路红线距离大于12m,并与道路斜交布置,同时将住宅的辅助房间沿街布置,保证住宅主要房间的声环境要求;沿街设置绿化等辅助措施,改善环境噪声的影响。

3.住宅交通规划

小区临城市道路,对外交通便捷,因此对外必须合理选择小区出入口位置,避免给城市交通增加额外的压力,对内基本实施人车分流的方案。对于静态交通规划,利用部分住宅建筑架空底层作为住户停车库,同时设置地下停车场、利用宅间地设置小型停车场,以及沿道路设置供机动车停车的公共停车泊位,自行车停放则按住区组团分区集中设置,以方便使用和管理。

4.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在小区公共中心组团设社区活动中心、幼儿园、配电房、公厕等,主要为住区用户服务,社区活动中心的娱乐设施及小区体育运动设施(泳池、室内保龄球馆、壁球、乒乓球)可适当的对外开放。小区外布置了带底层商业的综合住宅楼,既为丰富沿路景观,又适当提高了开发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可安排部分住户的就业岗位。

5.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在住宅小区设计中,注重了住宅群体的组合,一方面有利于创造丰富的空间景观,另一方面强调等值观念,力求将环境优势与每个院落相结合,规划将高层建筑沿路自由布置,通过底层公建将此空间串联成一个整体,面向中心花园,形成小区环抱聚合的空间形态,符合风水学中”聚气”的概念。建筑多采用新都市主义风格,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体现了现代人的生活价值取向与欣赏品位,将全方位的建筑形象置于绿树环抱中营造现代都市绿园。其建筑造型设计遵循庄重、简捷、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外观形象既满足地域惟建筑的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单体立面结合简洁的建筑型体,以朴实的材质( 面块、涂料、玻璃、石材等) 塑造简洁、大气、明快的建筑形象。

三、建筑节能与环保设计

建筑节能是建筑规划设计创作、构造、材料等的综合体,可以很好的利用能源,减少能耗。也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根本措施。

1.节材措施

节能材料多采用混凝土结构结构体系,采用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高强钢筋;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体等轻质节能材料;建筑选材时优先使用含再循环材料的金属、玻璃、石膏、木材等,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宜占工程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使用利用工业与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等。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其用量宜占同类建筑材料总重量30%以上。

2.节水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用于绿化喷灌、浇洒道路。雨水利用工程的”回用、减污、削洪”三重效果与其它节水方式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调蓄、净化和渗透方面选取的构筑物主要包括:雨水沉淀调节池、地下室储存水池、雨水储存桶、绿地、干草沟、渗管、渗透式雨水口、土壤滤池等。为了对雨水的利用起到展示和示范的目的,拟采取多种雨水收集与利用形式,比如设雨水储水排水板、雨水储存桶、就地入渗等设施。

3.暖通节能

通风排烟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节能规范要求,并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的风机。能效值控制房间空调器能效值达到能效等级2级要求。空调室外机遮蔽措施应保证空调设备散热充分,并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机组,统一设计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安放位置和搁板构造;避免多台相邻室外机吹出气流相互干扰,避免高层建筑烟囱效应对高区室外机换热效率的影响;室外机安装位置避免对相邻住户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空调室外机遮挡隔栅的有效通风面积比不小于80% .

篇3

【关键词】 微格化 场景分析 规划流程 建设流程

一、概述

当前各电信运营商伴随业务多样化、接入带宽增加、安全保障提高、用户价值深入挖掘,对现有网络接入能力要求不断提升。针对现有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微格化划分改造,可以确保用户接入距离更近更方便,接入带宽和质量更高,业务保障更全面,用户感知能力更强。

二、微格化基本原则

1、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结构,边界宜采用城市河流、绿化带、街道、小区等自然形成的边界为主,不得出现重叠和空隙区域,避免不规则形状。2、边界完整的大型建筑群如学校、公园等不宜拆分多个微格。3、业务特征相同或相近的聚类用户市场和建筑群划分为一个微格。4、避免微格面积过大或过小,面积过大可利用的接入资源密度过低,面积过小则加大用户接入管理难度。

三、微格化场景分析

目前运营商基础网络建设重点已经从传统粗放型建设方式,向直接面向客户、聚焦和保障有价值客户、提升客户感知体验的向努力,我们将客户市场分析归类如下。1、住宅小区。包括各种住宅小区及相关配套建筑设施等。微格划分参照用户数量并结合区域内建筑分散位置和覆盖面积。新建规模较小的小区单独划分一个微格;新建规模和用户密度较大小区划分为多个微格;老旧小区结合政府针对其管道和配套设施综合改造治理方案,统筹划分为若干个微格,小区周边街道商也规划进小区所在微格中。2、大型商业区。由多家综合性商业企业及商住综合体组成,商住综合体和中央商务区楼宇单独划分一个微格,呈线状布置的商业街、独立地段成片布置的商业区按照潜在用户数量划分为多个微格。3、政企用户区。包括党政机关单位、以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建议按不同单位单独划分微格,规模较大单位依据办公职能不同划分多个微格。4、工业园区。包括各类生产制造企业、仓储物流企业、高新产业公司等,特点是占地面积大,存在大量尚未开发区域。微格划分需配合园区中远期规划逐步完善,近期单独单位划分一个微格,今后结合园区发展进一步细化拆分。5、大中专院校区域。包括各类高职院校、大学城及配套建筑设施等。此类用户区域集中密集、年轻化、业务需求多样、黏性强,是微格划分重点区域。建议按照功能分类单独划分微格。6、乡镇地区。乡镇、团场主要是以目前最小的行政单位自然村或者行政村边界,配合道路、山川、河流走向作为分界线进行划分微格。7、聚类市场。除上述区域外,其它潜在集团客户、商业客户、个人客户集中化的市场。建议将单独一个聚类市场划分为一个微格,规模较大的聚类市场,按照功能和用户需求划分为多个微格。

四、微格化规划流程

基础数据整理及微格规划:

结合市政规划搜集整理所在综合业务区域内各类用户基础数据,记录区域内家庭用户楼宇单元数、用户数;集团用户如政企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等位置;新建住宅区需调查近期和远期规划的用户数和楼宇位置;其它类型客户根据功能分区估测近期和远期用户数量等。

对综合业务区内现有传输资源核实确认,绘制并标注各类用户基础信息图和表格。表格中应按片区分类注明各类用户以及片区内基站、室分等资源信息,统计潜在纤芯需求。

按照微网格划分指导原则,结合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信息,对原有综合业务区及其子区划分若干个微格单位。

分纤点规划:

根据微格区域划分并结合道路、管道等因素,合理选取二级分纤点位置。要求尽量设置在目标用户区域分布中心,与末端覆盖用户建筑物距离控制在200-400米以内,市郊、发达乡镇团场可以适当延长至600米以内。

一级分纤点本身不接入具体业务,作用是用户汇聚多条配线层光缆,通过收敛和调度确保用户业务在汇聚机房落地。一级分纤点位置选取需考虑所带二级分纤点位置,保证使用市政道路管道通畅、管孔数量充裕,便于扩容维护。

光缆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光缆拓扑路由、段落长度、纤芯数量、纤芯分配方式等,引入光缆部分在规划阶段只需要根据所在微格前期预估用户接入点数量,并结合当地建设指导意见估算投资,具体方案在设计阶段确定。配线光缆:根据二级分纤点所接用户分类并考虑一定纤芯预留,推导出上行光纤需求,确定配线光缆的芯数,由所带的二级分纤点环路和链路数量确定配纤方式。主干接入光缆:根据一级分纤点所带二级分纤点数量,推导出上行光纤需求,确定主干接入光缆芯数。根据主干光交纤芯分配原则和一级分纤点数量确定主干光缆的配纤方式。

结语:微格化是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的细化,目的是深入挖掘目标用户和有价值的市场区域,在为用户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让广大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下,提高电信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篇4

文章基于循证设计理念和大量的医院调研数据,结合北京友谊医院老医院的现状和实际需求,系统阐述了该院新院区以“患者为中心、高效的功能组团布局、实现环境治愈与集中设置物流发配中心”的规划方案和创新设计理念。

关键词

友谊医院 功能组团 环境治愈

一、引言

北京友谊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一所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另设有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和北京市卫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在保持综合优势的基础上,泌尿、消化、中西医结合、热带病4个专科特色日益突出。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现有条件和规模已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此医院于2011年启动了新院区的规划建设。该项目基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北临机场北线,西邻残奥中心,东临天北路,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美。总建筑面积14.557万平方米,住院部设床位1000张,其中儿科床位设置不少于200张(图1)。

此次设计是基于循证设计理念,从多年积累的研究和设计经验出发,针对友谊医院老医院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侧重前期对基地的分析和功能的论证,并强化实施科学的方法和医疗建筑系统的专业性,使之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设计方案,即从实际出发通过研究论证和逻辑推理而得出的设计结果并赋予医院新的设计理念。该设计方案的研究型设计理念主要包含4个方面,即:以患者为中心、 功能组团、环境治愈、物流发配中心。

二、设计理念解析

(一)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患者之所需”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方案设计的全过程。

在功能布局方面,方案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就医效率为出发点,把联系紧密的部门合理科学的安排在一起形成功能组团,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往返流程。

在环境质量方面,方案引入“治”与“养”的理念,设计以效率为中心的治疗轴和以养为中心的景观轴,并设置春、夏、秋、冬4个庭园景观,为患者营造一个步移景异、心旷神怡的环境。

在医技设置方面,方案设计打破了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布置的模式(图2),从医院特殊需求出发,以病种为核心,将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分娩中心、儿科病房组合设计,内部设置妇产儿相关的医技设施,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院中院模式;重点、特色科室消化科与窥镜中心相邻布置,并在消化科内设置简单的胃肠镜检查,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路线迂回,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二)功能组团

功能组团是指将医疗功能联系频度、密切度和紧急度较高的两个以上相关功能单元尽可能就近布置,并形成功能组团。

1.中心手术功能组团

中心手术功能组团(图3)是一个集合中心手术室、血库、中心供应、病理科和ICU这些高紧急度联系科室的重要组团。这个组团理念在方案中得到了完整的实现。鉴于手术中人流、物流的高急切度和高密切度要求,设计方案中将中心手术、ICU、病理科及血库均同层布置相联系,ICU与手术部距离较近,有利缩短术后患者运送距离,便于医生和麻醉师与ICU护理人员进行术后监护的交接安排并提高医疗质量。手术部需要大量的消毒、灭菌和一次性物品,为此方案将中心供应与手术室物流垂直联系,并设单独的提升机以便快速发送、回收。手术部在医院中用血量最大,用血急,血库设在手术部附近便于血液配送。现存医院的中心手术室忽视了与病理科的联系,导致手术中等待病理检验结果的时间过长,造成手术流程不连贯,影响手术效率。因此,病理科布局在本方案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

2.心内科功能组团

心内科功能组团是针对心脑血管患者的高紧急度组团,内部主要由DSA、CCU及心内护理单元三部分组成。由于该类患者来自住院部和急诊部,所以要求其与急诊部有便捷的联系。在造影手术和CCU监护过程中,患者随时会有紧急情况发生,因此DSA、CCU与手术部有快捷的联系。现存医院通常的误区是将DSA与中心影像放在一起,但两者其实并无功能和流程上的直接关系,这样布局使DSA距离CCU、心内护理单元和手术部等的距离较远,造成流线上不合理,并降低心内科的救治效率。本方案四层DSA、CCU及心内护理单元同层临近布置,患者始终在同一楼层上移动,免去了等电梯或走楼梯的麻烦,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始终在1分钟左右。DSA也与急诊及急救区上下对应布置,与中心手术部上下可用专门的手术电梯联系,路程时间均不超过两分钟,形成了布局集中的高密切度功能组团。

3.产科功能组团

产科功能组团(图4)主要针对产妇这类特殊人群,她们一般行动不便,应避免与其他患者流线交叉,所以涉及到的服务科室应尽量自成一区,就诊流线应十分便捷。方案在满足200张儿科病床要求的同时传承了老院区单独设置妇儿楼的优点,将妇科、产科、儿科等关联度高的相关科室,以病种为核心,进行功能科室的布置,单独设置妇儿楼,形成产科功能组团。妇儿楼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垂直交通系统,避免了与其他人群的交叉,并且内部单独设置治疗与检查设备,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院中院模式。

(三)环境治愈

在已往我国医院传统医疗流程中,大多只注重患者单纯的医疗需求,而忽视了患者的精神需求。国外心理学家对同样两名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一名患者病房窗对着一面砖墙,另一名患者病房窗对着绿地树林,窗外有树林的患者要比窗外是砖墙的患者服用止疼剂量低,服务需求少,并提早出院。可见,医院疗愈环境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患者对医院空间环境的认知往往来自于个人的体验,让患者从水泥丛林走进天然美景,让医院从单一化的医疗功能空间到多元化生活空间,让患者从被动接受药物治疗到主动交流,这样可以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的与丰富的体验性。

1.现代医院医疗环境从水泥丛林到天然美景

研究表明,患者在医疗环境中使用便捷的室外花园利于身体和精神的疗愈。在医疗建筑中花园的种类有庭院和屋顶花园等可以刺激患者做些休闲、交流、就餐、散步、等候、探视患者、儿童嬉戏以及室外治疗等活动。患者对在室外花园的治疗反应是具有不同的感受,更放松、更乐观、更能改善心情。

本方案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并强调景观与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整个景观规划以入口景观、景观花园、内庭院景观、绿化隔离为基本点来组织展开(图5)。从中心公共广场引出三条景观轴和两块绿化缓冲带,三条景观轴为:一条是从入口广场往东西侧,贯穿住院广场、门急诊广场的景观轴;第二条是门诊与医技之间围合的室内医院街景观轴,所有医疗活动都在这里完成;第三条是贯通住院护理单元之间的休闲文化立体绿化景观轴,这里只涉及到与康复相关的休闲活动,沿景观轴布置景观休憩空间,花园贯穿整个院区,建筑内部的中庭与患者的等候空间相渗透,使庞大的建筑内部充满阳光、景观宜人,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美好的微气候环境(图6)。两块绿化缓冲带为:一是基地北侧,二是基地东侧,除了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外,对于外界造成的噪声影响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现代医院功能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患者在住院部内部完成所有在城市中进行的活动,如购物、娱乐、休息、用餐、居住、工作等(图7)。从这一层面上讲,住院部可视为一座微型城市,它的功能应该包罗万象,而不是单一化的医疗功能空间。本方案将4个护理单元用一条景观文化街联系,沿景观街设立花店、超市等设施,将银行、餐厅、商店、休息厅、儿童娱乐设施、问讯、健康咨询、网络、院史展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入医院公共空间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多样化生活需求与体验。

另外,美国和西欧国家正在开展环境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如瑞典率先将投资预算的1%用于布置艺术品,对改善心情和减少压力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景观街首层结合娱乐休闲空间设置了艺术作品展厅,很多当地的艺术家和雕塑家被委托提供的艺术作品摆放在医院内的展览空间,既给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又可以满足患者的艺术追求(图8)。

3.现代医院患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交流

患者刚进入医院住院治疗,最初心中充满怀疑与恐惧,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治疗的过程,这种被动与消极的心态会一直伴随其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单一、严肃与冰冷空间环境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消极作用,加上疾病本身所带来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也会加重患者心理上的负担,而主要原因在于住院患者远离自己的亲朋好友、社区邻里,从而缺乏人际交往,倍感孤独。

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交流,首先就是要让患者走出病房,进入到公共空间中去,增加接触机会,所以本方案在景观文化街内设置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势必会激起患者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如果你喜欢喝茶,可以在喝茶休闲中结识新的朋友;如果你热爱艺术,这里的艺术展厅有琳琅满目的绘画、雕塑、摄等作品,可以漫步其中感受艺术气息;如果你喜欢下棋唱歌,可以在灿烂的阳光下的庭院里就共同兴趣爱好交流沟通;或者你饭后可以在康复花园中闲庭信步。我们秉承如下设计宗旨:创造家一样心理无障碍的环境,让患者更有尊严,并鼓励家属的参与。

(四)物流发配中心

本方案物流系统设计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设置物流调度和发配中心(图9),集中设置物资收、存、发中心楼及物流调度室,形成一个独立统一管理的部门,解决了全院的物流分配问题。通过物流调度室的时间安排,将洁物和污物错开分配,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同时该设计打破了在空间形式上洁物污物完全隔离的传统模式,既避免了空间的浪费,也避免了运输物品时造成电梯拥堵与流线交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方案规划设计理念的深入解析,可以发现基于循证设计理念出发的方案设计,对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效率和患者的就诊效率与个人体验具有重大意义,希望此设计理念能得到广大医院建筑设计同行的认可,并为今后医院建筑设计提供普遍的指导意义。

篇5

(一)突出规划引领,规划编制扎实推进

高度重视全区重点工作“一馆两中心”项目,成立项目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圆满完成任务。城市展览馆已经开馆,市民中心和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游泳馆设计图纸已经完成。

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指导下,精心修编各类规划,为城乡发展提供依据。城区:高起点开展城区发展规划,原丝绸厂、大富豪纺织厂、拖拉机站等地块规划设计及老城区交通改善规划,目前均已形成规划成果。村镇:指导平潮等11个镇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其中平潮、石港、刘桥、平东、五接、骑岸、四安等7镇已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西亭、十总、东社、五甲等4镇正在编制;推进川姜镇商务区及工业集中区、兴东镇镇区、二甲、兴仁、先锋、张芝山等多个地块控规编制工作,已完成专家论证;启动东南片区发展规划和18个Ⅰ级社区规划编制工作;对部分农民集居区总平面进行调整,规划成果已通过验收。结合港闸区进一步深化完成成滨江新区发展规划。

(二)紧扣重点工作,规划管理全面提质

以规划法为准绳,依法审查各项目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对符合规划要求的规划总平面进行公示和审定;以控制性详规为依据,组织编制各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全年共完成67项工业地块和28项经营性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编制,总用地面积约286.8万平方米;,累计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9份,总用地面积12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76份,总用地面积620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98份,总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审批农民建房566户。跟踪新建、续建项目32个;对35个项目进行了多次现场验线;对18个竣工项目进行了验收,并办理了副证换正本。

修改完善了《市区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明确了规委会审议的议题范围、会议程序等。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修改并出台了《市区经营性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三)服务经济发展,效能建设不断提升

努力建设学习型团队。购买先进书籍、警示教育片,结合学习例会,讨论学习,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全局上下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采取提前介入、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方式,开辟“简便、快捷、畅通”的规划审批和批后管理绿色服务通道,充分利用公众监督、民生热线、“12345”等平台,宣传提高规划知晓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保证了规划工作顺利展开,为全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优质规划服务。

篇6

我国各个地区的城市经济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发生,这时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满足于温饱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将需求提升到了生态发展,和谐共存的层面,这样一来,城市的生态绿色发展就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也颁布了生态小区的发展意见,在未来生态城市居住区应是在空气、水质、土地等自然资源都能达到一定的绿色环保标准,这也是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的现状

近年来,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污染的情况一路前行,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污染情况,显然是与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也违背了人们追求舒适、健康、绿色生活的意志。比如,前几年北京地区在秋季经常性的形成大面积沙尘暴,这与北京周边山区的植被贫瘠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比如在2013年左右,京津冀等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虽然绿化不是罪魁祸首,但引出了一些城市绿化规划方面的问题,这些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在城市绿化规划方面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具体到居住区的问题上,问题则更加明显,首先我国城市居住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集中性的区域性的高、矮类建筑楼层为居住区;第二,以大面积不同人口密集区为居住区;第三,先规划社区领地,再考虑环境因素。由于以上的社区规划方式,就直接导致了以下几个弊端,首先,由于建筑楼层越来越高,楼宇密度愈来愈大,所以该区域使用空调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从而形成的局部性的大气破坏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善的;其次因为人口密度巨大,所有形成的生活垃圾就需要集中性的整体销毁,这其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是无法估量的,最后开发商在选择用地时,优先考虑在交通发达区域进行规划,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不能统筹考虑生态建设与人口分布的特定条件,从而进入了无法摆脱人口稠密的死循环。

3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的意义

我国的国土面积有960万km2,但大部分地区都是地形较为复杂的多山地区,尤其像四川,云南等地更是山水连绵不绝,比如位于保山城西部的兰城街道森林区域,辖区总面积39.39km2,辖7个社区107居民小组。林地总面积1805hm2,森林覆盖率47%。在如此多山的地区进行居民社区绿化全面建设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大面积的山林区包围着城市,但这些山林俨然成为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天然屏障,在空气被污染的情况下,城市面山的植被可以有效阻隔风沙及污染空气的进入,同时能够有效过滤掉城市内部的空气杂质,在面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自然灾害时,山林也可以有效起到保护城市的作用,并且山林作为生命繁衍的重要栖息地,动植物的出现也可以对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城市山林在城市的美化及市民的休闲度假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5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及技术导则》中,提出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等内容成为指导居住区建设的重要原则。这项原则中提到的生态住宅小区中的内容,恰好是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所发展的方向,所以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4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原则

首先,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早已是中国发展的基本政策之一,在城市居住区绿化工作中运用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在绿化规划中将整体区域的长久、有效发展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以建立区域性长效发展机制;其次,应满足建立有效生态功能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城市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使人类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统一发展,减少空气污染情况,是这一原则的根本目的;再次,应满足经济适用的规划原则,这一原则即是通过绿化规划,使植被规划面积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偏好需求,同时还能兼顾到城市经济投入的正常比例,让城市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态势;最后,还应满足科学绿化规划的原则,在绿化工作中不能盲目选择植被品质与绿化规模,应当因地制宜地针对当地土壤、气候、水源等综合因素方面进行植被选择,最大程度地运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最少限度地改动土方,这样不仅能保持原始自然的和谐之美,而且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政府支出。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原则还是应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向前发展。

5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方法

由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地形特征,每个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其实并不一致,但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还是可以提取出一些关键性设计方法的。

5.1明确绿化的目的与核心思想

绿化之前应针对绿化区域的空气、土质、水源气候条件等方面做好调研工作,然后集结各方面的专家就当地的人文环境与经济状况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总结出该地区所适用的主要植被种类、绿化面积,但要注意的是所讨论的内容应当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为核心思想,然后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贯穿这一主旨,使每个绿化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这一核心思想。

5.2科学选择绿化区域并进行预整处理

结合之前的讨论结果,在经过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绿化区域的确定方案,同时根据该区域所需要种植的主要植物情况进行土地的预整处理,包括除草、除石、翻土等,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条件,保水保墒以促进幼树生长发育,但需要注意的是预整土地时应尽量保证面山的原始风貌特征,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5.3进行多树种混交林开发

在对绿化区域进行规划时,要保证该区域的种植品种多样化,形成混合型森林形态,这样的混交林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保证绿化区域减少水土流失,增强防风蔽沙及抗逆能力,而且会更加贴近原始森林风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具有非常理想的自然风景观光性。

5.4建立幼苗保护保障机制

在没有成型的绿化区域内,不乏多树种的树木幼苗,这些幼苗还无法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这时就需要建立起长效的保证树木幼苗顺利成长的环境,森林防火、禁止砍伐树木、防虫防害等措施都应当积极的执行,这样才能使经过培育后的森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5加强后续管理建立和谐的生态居住区

在绿化区域形成以后,还应当继续加强绿化区域管理工作,为当地居民普及森林防火、防灾意识,使其深刻意识到森林对于城市居住区的实际作用,让生态居住区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6总结

篇7

关键词:设计管理;规划和设计;物业定位

Pre-designed content management property development Preliminary

Yuan Ronghua

NGS Real Estate (Group) Co., Ltd. First Division

Summar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 company's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planning and preparatory work, including preparation of project proposals,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Bidding to carry out the design, organization design units and organizations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arly expansion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tions to obtain a "construction land use permit",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license" until th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ermit "and so on. The small text far the focus of previous work related to: design management, planning, design and property positioning and so do a preliminary study.

Keywords: design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erty Location

1探讨的主要内容

1.1、项目前期工作重点

a项目的设计管理;b项目规划和设计;c项目物业定位。

1.2、项目前期工作重点

项目前期工作涉及的专业多、协调的部门多、要求的技术水平高。因此要求结合具体项目,抓住项目前期工作的重点。所以,项目的设计管理、项目规划和设计、项目物业(住宅等)定位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点。

1.2.1、设计管理

依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规划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0~90%。事实是,规划设计的优劣对工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环境的好坏与单体设计的优劣对商品房的价格与销售影响很大因此设计管理是整个项目开发的龙头。

(1)要充分认识到住宅设计的真正内涵。现代房产开发意义上的产品,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核心产品即由产品的基本功能因素构成;有形产品即由产品质量、品牌、款式、包装、特色等构成;附加产品即由各种服务构成。住宅建筑当然属于有形产品,所具备的各项要素指标关键取决于住宅的核心内容:居住水平。住宅建筑是折射社会、经济、文化的复合体,所以住宅设计从原则上说是对客户居住生活的一种全面整合。

(2)其次在项目设计上,开发商应该将设计单位的专业性与自身对市场的调研结果结合起来,切忌自以为是。

(3)应当协调好专业协作设计单位和政府相关审批部门的关系。一方面要求专业协作设计单位及时准确的了解新的各项管理条例和法规、把握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布局、立面等的更深层次要求、掌握城市周边发展大的规划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面力求使政府相关审批部门准确了解专业设计人员的意图,尽量减少设计上的返工和经济上的损失。

1.2.2、项目规划和设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发商在组织前期工作中主要是从修建性详细规划展开的(简称详规)。可以说,详规是楼盘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也是核心骨干部分。根据经验,详规的关键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定位问题。也只有规划设计切合实际,符合项目本土化地段特色和目标客户需求的层次,项目本身才有科学性、合理性、超前性可言。

(1)主要物业建筑群体组合

就是指根据选址意见书确定的各项用地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由地块现状、尺度、定位等因素拟定建筑物业个数、层数、布局、朝向、间距、风格,反映总体平面布局、立面处理、竖向安排及其他涉及建筑物外形和组合的一些内容。它基本确立了小区的内在构成(含主要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及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共有三个原则:

a功能原则:指符合日照、通风、密度、朝向、间距等基本功能要求,使居住生活方便和宁静。

b经济原则:指拟定合理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适宜地利用每一处土地和空间。

c美观原则:指运用美学原理,体现地方本土特性并反应建筑风格个性。

在项目社区规划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居住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行为方式,人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因此,对居住生活方式的深层考量,必须以人(需求客户)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内在需求为依据研究居住环境,强调以人为本,创造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生。

(2)主要路网设计

根据基地所处的地块位置、气候、地形地貌、周边既有道路现状以及规划定位,科学合理地布置小区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区内次要道路、小径等。

路网设计主张强调道路的分级设置,目的是使车辆各行其道,避免组团内部和空间不必要的车流穿行。居住区道路的设计,过于强调通畅的道路线型并不可取。组团间及宅间道路也应注意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创造条件让建筑周围形成归属感强的院落空间,同时有利绿化与设施的安排。实现人车分流设计可以使居民安心地在小区内自由活动、享受室外活动的乐趣。

另外居民私家车的增多,也使得停车位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很多城市要求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按1:0.8进行配置。如果对区内道路的宽度、线型、铺装及设施精心设计的话,人车混行设计也能较好解决区内私家车不断增加与停车后方便到达单元门口的问题,可以适当加宽小区道路宽度,一侧停车,提高道路空间的使用率,并拥有人性化的居住生活环境。例如,可设计7米左右的主干道。另外,在规划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做到地上和地下停车相结合。停车场使用遮挡、柔化与藏匿的方法设计。

(3)公共空间规划

主要包括基地内的场地、绿地、设施及小品等。这是室外空间进一步的功能划分。基地内的场地应包括公共性的场地,道路两侧的派生地,房前屋后的空地。公共性的场地主要供社区居民休憩,组织大型的文体活动或作交通枢纽。空间不应太大,并有标志性,应有与设计功能相关的设施。道路两侧的派生地常规为建筑物山墙或建筑物之间的空地,可布置绿地和停车场,也可作为活动场地。场地铺装应尽量能为客户的行走、停住、观赏等活动提供条件,并应用不同的铺装材质与形式加以引导、规范。同时,注意完整的铺装场地应对环境和建筑有烘托作用。

(4)绿地

绿地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观赏,满足客户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一是调节生态及气候环境,并供人休憩娱乐。植物的选择应强调以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品种优先,同时易于管理,品种要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坪应有科学合理的种植比例,以乔、灌木为主并发展空间绿化。

(5)各种设施与小品

各种环境设施的位置、体量、材质、色彩、造型都会对环境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反应出环境的实用性、观赏性和审美价值。各类设施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a信息设施:指路标志、信息栏、邮箱、电话亭等。

b卫生设施:指垃圾箱、痰盂、洗手器等。

c娱乐服务设施:指室外座椅、太阳伞、游乐器械、休息廊等。

d照明安全设施:指路灯、消防栓、火灾报警器等。

e交通设施:指防护栏、路障、信号灯等。

f艺术景观设施:指雕塑、艺术小品、壁画等。

g无障碍环境设施:指盲道、残疾人用坡道、栏杆、把手等。

因此,一个基地内的路网结构、功能分区、人流组织、楼座布置、景观小品设置、竖向安排、建筑天际线及住宅单体的设计等都需要进行仔细地研究,并须汇集规划设计、经营、造价控制、工程管理和营销部门的专业人员,也可聘请社会专家对方案从不同角度提出优化意见,以期形成科学、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

1.2.3 住宅单体设计

住宅单体设计主要分为户型设计和外部造型设计两部分。

1.2.3.1 户型设计

户型是实现客户居家生活的基本功能要素,是满足“舒适性”的必要前提。户型设计首先应是市场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

(1)精准市场调研

现代住宅大致可分为居家型、度假型、享乐型。从住宅产业发展角度看,后者势成潮流。眼下国际上流行的户型多为130m2,而国内主打户型为90-120m2。这是基于原理:家庭收入与所购房屋价格存在一定比例关系总结出来的,一般认为1:3到1:6的收入房屋价格的比例区间是合理的。由于住宅资源的地域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各个城市、地区甚至同一个城市中的不同区域的房价相去甚远。例如,上海市区能看黄浦江的房子平均单价已达到每平方米10万元左右,而市中心内环以内房子3~4万以上,外环线以外有的也要1万多,相差很大。所以就具体项目,定位于区间的哪个部位都要进行精准的市场研究。

市场研究就是对有关住宅销售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筛算、对拟开发的项目市场潜在需要量、那些是主要目标客户以及需要的房屋类型、竞争者及其产品的特性等,从而精准提出项目的市场定位标准,提交拟建项目的物业户室比、面积指标、配套标准等技术指标,为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2)户型设计特点

住宅的户型设计是功能性很强的空间表达形式。需要满足客户日常生活需要,与人的活动行为、人体尺度和心理需要都密切相关。因此开发商与设计师在户型的研发中应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

a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一般体现三个分区,公共空间:以客厅、餐厅为中心,供起居和会客使用,注意使用的完整性、开放性、观赏性;私密空间:包括卧室、书房、工作房等,供睡眠、休息、处理私人事务等。注意私密性、简约性、亲和性;辅助空间:供前两部分辅助支持使用,包括厨房、卫生间、储藏室、阳台等,注意使用的多样性、便捷性。从空间布局看,单体设计,倡导体现“三大一小一多”,即大起居、大厨房、大卫生间、小卧室,储藏空间多;“三明”即明室、明厨、明卫;“三分离”即餐居分离、居寝分离、盥洗分离;“三明确”即动静分区明确、公私分区明确、洁污分区明确;“一集中”即厨卫管道集中等“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b套内空间。卧室面积控制12-15m2,客厅控制21-30m2,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各占5-8m2,阳台5-6m2。以上面积分配,能基本保证功能安置,满足当前都市客户居住习惯和使用需求,当然也应可考虑人体长度,适当加大客厅面宽。

c厨卫等辅助空间,客户在其中活动的时间长、频率高。厨房不仅仅增大使用面积,还应注重功能开发和室内环境保护,考虑了冰箱、微波炉、洗碗机等物品位置。厨房、餐厅、阳台应采用“三位一体”设计。厨房与服务阳台、餐厅联系方便,便于将杂物放置,也便于厨房操作与餐厅用餐交流,使人感受到舒适的生活情调。卫生间设计主要则有两种趋势,一是双卫,一间主卧专用,一间公用;二是公共卫生间洗手间与便间干湿分离。这种趋势,在精装修房方向很有吸引力。

d副功能设计周全。玄关:弹丸之地构成的过渡空间对增加住宅私密性、实用性十分必要,为客户进出家门换鞋、放包、存雨具提供便利;储藏功能:走入式或嵌入式储藏间,能解决储藏功能,保持房间整洁,节约生活空间;健身器材布置:专设或结合生活阳台设置健身房,亦可为家庭室内健康运动提供方便。

e细部考虑。如客厅里电视插座要打破常规,适应数字高清电视发展需要;洗衣机处应增设给排水设施;起居室窗户可考虑落地窗加透空栏杆,既扩大采光面,又产生视觉美感。

1.2.3.2 外部造型设计

建筑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是流动的语言。由于风格和形式联系在一起,外部造型也就成为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现房,建筑风格特别是楼盘的外观带给购房者的视觉冲击是很强烈的。建筑造型主要有体型、立面、细部处理、材质、色彩、空间及组合以及外部因素。

a立面:表现住宅外部整体形象,包括墙体、梁柱、墙墩等结构,也包括阳台、外廊、门窗、内部使用空间等连通部件,还可包括台基、勒脚、檐口等辅助部件。

b细部处理:立面是面,细部是点。建筑发展上,住宅细部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主要包括部件、形状、图案三方面。着重处理某一细部能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

c材质:主要指一些建筑材料,如各种砂浆、油漆、瓷(面)砖、玻璃幕墙、石材、木材、钢(管)材及格栅等。

d色彩:是表现立面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能调动人的情感。色彩能弥补建筑物的自然肌理和原始质感在调动人的感官方面的不足,通过抽象手法,直接表达信息传递。

e空间及组合:建筑空间,无论水平、垂直还是纵深方向,其空间形态、大小、方向、明暗和宽阔度,都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f外部因素:外立面设计,要注重尽量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没有环境的烘托,建筑将是单调的。

2结语

要结合具体项目特点和开发意图,合理组织各项工作的展开,特别是对项目设计管理、规划设计、物业定位等前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把控。

参考文献:

[1]王璞/林卫民,《房地产管理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5.

[2]《农房集团业务流程文件》,农工商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

作者简历:

篇8

【关键词】BIM;景观规划;应用

设计领域我们每天都需要解决各种复杂、相互交织的问题,这需要各个工种日益紧密的相互配合,新模式BIM也因此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在建筑设计行业普及起来。

什么是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通俗来讲就是建筑信息模型, 即在计算机里完全模拟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三维模型,它背后包含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描述整个工程的所有信息,工程设计、出图、施工、管理和维护等等都围绕该模型进行,从而实现对整个项目的直观把控。它有以下特点:

绝不仅仅是一种新软件,或者软件层面上的东西,而是一种需要相应软件支持的新的工作流程或模式

所有工种的工作以三维模型建模为基础

所有相关信息的格式是一致的,以便于数据间的交换和联系

三维物体本身是包含丰富信息的,因而是“智能”的

BIM信息管理和维护将贯穿运用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包含策划、设计、建造和使用)

BIM模式里各个工种通过三维模型设计及交换信息,以建筑为例,建筑师不再通过CAD画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图纸,并另外建模做效果图,而是一开始便在BIM系统里建立三维BIM模型,二维图纸、效果图便能够同时在系统里相应生成。BIM模型与传统3D模型的区别在于其模型背后附带的相关数据信息,比如模型里的一堵墙,不仅仅是一堵简单的3D墙,它还包含厚度、高度、结构及面层材料、耐火极限、单位价格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BIM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将这些信息整合成一致的、便于管理的体系为各个技术领域的分享和交换提供条件。

BIM模式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实时分享性,以设计阶段为例,所有团队的工种成员都将在同一个实时更新的模型文件中工作,因此大家的信息任何时候都是最当前的。比如您模型里每一个窗子都包含了其具体生产商的信息,诸如价格、能耗、光通率等等,如果替换成另外一种窗子,设计团队立马就能知道相应价格、能耗、安装时间等方面的变化。

BIM模式的出发点是提高效率,减少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及维护的成本。这一理念其实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概念,国外同行们其实已经提出十多年了,近两三年由于软件技术和行业标准的成熟,行业间合作思路的转换,以及来自业主方的要求共同促成各方对其关注度与兴趣的增加,涉及并从中受益的相关行业也日益增多,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工程、景观、建筑、施工、城市设计、房地产、税务、交通、公安和环境等等 。建筑设计引入和运用该模式较早,景观等其他行业正在逐渐涉及,并在逐步探索如何使之与本领域的结合实现最优化。

BIM目前在各国应用概况

BIM目前在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各不相同。总体来说BIM的使用已经基本覆欧美各个国家,相比之下,中东及亚洲各国在使用上相对滞后。

美国早在2003年,公共事务总署(GSA)就颁布了国家3D-4D-BIM计划,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模板和规范,并为推广该体系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自2006-2007年起,政府工程已经陆续要求使用BIM体系以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此后BIM逐渐在非政府项目中得到普及。除了一些工程公司还在使用原来的系统外,大型的建筑设计或综合性的事务所已经广泛采用BIM。

BIM 模型,红色为结构模型,灰色为建筑,两者关系一目了然

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等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国家也是较早使用该体系的国家,这些国家这些年来也一直在致力研究和推广这一体系在各个领域的相互操作性及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

英国是目前明确要求某些相关行业必须使用BIM的国家。2011年5月,英国内阁政府工程战略明确提出2016年起,所有工程项目必须使用3D BIM。政府已经致力于制定各项标准及规范,以保证工程各个环节的相关领域届时能完全通过该系统实现合作。

亚洲方面起步较早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较早意识到基于三维模型进行设计潜在优越性的国家之一,类似实践的时间甚至要略早于“BIM”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为鼓励BIM的推广,新加坡2010年拨出6百万美元财政预算,用于BIM系统的培训、咨询、软件和硬件的推广。新加坡建筑管理学院(BCA)同时也与新加坡公共事务处携手,逐步要求新的公共建筑使用BIM系统。

相比欧美和亚洲前沿国家,我国非常滞后,只是近一两年一些大的建筑及综合设计单位才开始逐步培训和使用BIM,设计领域大多数单位还在使用传统的2D软件,施工及管理部门更是基本未涉及,BIM的信息还亟待推广,其潜能还有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发。

BIM在景观及规划领域的应用

BIM 这些年在国外和我国建筑设计领域已逐渐得到推广,但其实除建筑以外,大量的场地设计、景观及规划项目也能从中极大受益。

1. 景观及场地施工图

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景观建筑师先完成概念及方案设计,再基于方案绘制施工图,同时完成设计说明,最后交给施工团队进行施工,在这个模式中前后阶段是一个相对分离的线性过程。BIM工作模式的引入,将使设计和施工图绘制联系更加紧密,乃至同步进行,与传统的CAD相比,极大地缩小了整个设计进程,尤其施工图设计进程。关键点是必须在BIM程序中通过其各种已定义的BIM组件来给景观建模,比如人行道、挡土墙、地形等一定要使用程序中已经定义的人行道、挡土墙、和地形组件,不能用诸如楼板代替人行道,普通墙代替挡土墙,楼板叠加代替地形进行建模。当严格按照规范完成模型后,生成施工图平立剖和大样,各种分析图表就变得非常的轻而易举。

通过BIM景观建筑师还可以通过3D模型更直观地进行方案比较。许多BIM应用程序都能提供多种二维与三维的表达及切换模式,到了施工图阶段,三维模型在程序里便能够很方便地生成各种打样图。比如,要画挡土墙的详图,建筑师只需要在模型上需要剖到的部位加入一剖切线,详图视窗就会自动生成,该处的详图也就画好了,把该视窗拽入图纸空间里打印,详图就可以出图了。模型、详图视窗及图纸空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将详图放进其他的图纸空间,剖切线标注会自动发生相应的改变,模型改动了,详图视窗里的详图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不需要再专门去修改详图,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图阶段的时间。另外BIM模型还可以协助接下来施工过程中的支模、脚手架、及辅助设备的搭建,使之更准确和有效。

2.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紧邻建筑的周边,作为建筑设计的附属领域,如果建筑采用BIM系统,那么比较高效的模式是其周边的场地设计也在同一系统中完成。当然也有不少案例运用其他的软件,诸如CAD或者别的3D建模软件,然后通过IFC或者其他格式交换文件导入BIM实现合作。

BIM用于场地设计,因为是3D模型,非常利于和甲方及团队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模型可以很容易地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地生成各种透视、立面及剖面,很直观地协助表达设计意图。这些3D模型同时也是“智能”的,背后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材料、单价等等),可以迅速计算出其他相关数据(如成本),并且和其他领域数据(如建筑、结构、市政工程等)进行相互交换和分析,这些都是传统的单纯视觉表达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而言,对于场地元素还没有建立一套适用于BIM的标准,因此建筑和其周边场地之间的交互分析这一领域十分薄弱,这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周边环境特征在决定建筑的舒适度、能耗和安全性上非常的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相应的BIM标准,设计师就能通过分析紧邻建筑的城市广场上的树及植被,了解它们如何影响风及阳光进而对建筑的作用和影响。

以目前的技术情况,如果周边场地主要以硬质铺装的几何形状为主(如广场),那么BIM会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如果场地中包含很多自由、有机的元素,如树、流水等等,那就需要借助其他的软件建模,然后再倒入REVIT之类的BIM软件里。希望BIM软件能够进一步完善,更自由地处理各种有机的形,这将极大地扩展它的创造性和应用。

3.与建筑相关的场地元素

随着BIM在建筑领域的广泛使用,对各个其他领域合作者而言,与合作建筑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合作将带来巨大的优势,尤其各种以建筑为主导的合作项目。对于这类项目,场地设计方面,即便目前尚无成熟的场地BIM标准,在BIM系统中建立场地模型继而生成相应的各类图纸也是很有效益的。景观建筑师可以基于BIM平台,给各场地结构元素进行建模,如花架,露台,院子,步道,屋顶花园等等。尽管目前尚缺乏专门适用于花园建模的BIM标准主件,但模型中可以清晰地反映结构梁柱、各种管线及花园下的空间情况,从而尽早避免了未来施工中的各项冲突。比如屋顶花园中的树,其尺寸及位置需要配合结构水电在设计的早期细致地进行考虑,以防止根球对屋顶结构造成影响甚至破坏。

ASLA 总部屋顶花园设计,各个结构层次在BIM里清晰显示。

4.节能分析和计算

基于BIM模型,能够很轻易地在项目概念阶段就进行节能分析和计算。BIM 极大地提高了节能计算和其他与能耗相关的分析(如LEED)的精确度与效率,这些计算除建筑之外,场地、景观方面占比较大的比重。

以项目申请LEED认证为例,LEED评分系统要求提交相应的图纸作为申请的依据,这些图纸在BIM系统中可以很轻易地生成,极大减少了项目在LEED认证申请过程中的时间和人力花销。此外,BIM系统还能够为LEED申请提供其他强有力的相关数据支持。LEED评分计算还可以被植入BIM系统中,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甚至后期使用维护中随时进行更新。如果此过程中某一个区域做了调整,比如更换了材质,BIM软件会随时更新申请材料中的LEED计算。USGBC 2013年做了一项统计,美国该年度申请LEED的项目中, 有44998 个项目使用了BIM, BIM这方面的优越性在美国已经完全获得了认可。

降低能耗在这些年一直是建筑及相关领域关注的重心。基于BIM的能耗模拟分析能在早期设计过程中生成非常精确的能耗计算。这目前国外在建筑领域已经广泛使用,比如用Energyplus 和EnergyStar 插件通过BIM数据模拟建筑各种使用情况下的能耗情况。遗憾的是目前多数软件或插件均未考虑分析建筑以外特

别是场地、规划、及景观领域 的各项因素,诸如植被、地形、朝向、微气候条件等等,这一部分缺失的工作还有待景观师、规划师与软件工程师共同协作来补充完善。

BIM-Revit节能分析案例

5.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乃跨学科领域,涉及建筑、建筑群之间的空间,以及景观等各个方面,其核心是创造经济合理、尊重环境、美且促进社会生活的城市结构及空间。随着城市结构中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使用BIM系统, 在BIM系统中建立这些建筑周边的空间模型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因为它们联系如此的紧密,BIM因此也为整体分析城市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及工具。

6.城市规划

目前除了专门涉及与建筑形态密切相关的一些详规领域,BIM 尚未大量运用于城市规划, 然而BIM系统所提供的建筑相关信息对规划师们的决策还是起到一定指导作用的。规划师们目前常用的大工具是GIS,通过GIS,规划师能掌握诸如某个区域人口发展趋势、交通模式、经济发展形态、住房需要这类复杂的信息,将GIS与BIM相结合,未来将为规划计算提供更为强大的工具。GIS主要提供地理空间信息及与其相联系的统计数据,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这些数据对于合理的土地利用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很多土地使用规划都在GIS软件中完成。BIM 系统内的数据目前主要是围绕建筑本身的,这些数据能够帮助规划师理解某个区域现存空间状况及未来发展情况,将BIM数据导入GIS从而实现两者相结合将是大势所趋。在GIS技术投入使用之前,传统的规划基本上是基于对现有状况做出“反映”的模式,GIS 极大地推进了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将BIM建筑数据与GIS相结合,将协助规划师做出更合理的“前瞻”性的判断。

7. 区域、园区及校园规划

相对于大尺度的城市规划,区域、园区及校园规划目前也许是更适用BIM、GIS、或两者相结合的领域。这类规划项目通常包含一组或多组建筑群以及相应的较大的场地空间,强调各个室内外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BIM系统中“空间确认性”这一概念将在这方面得到发挥。在BIM模型中,3D空间的定义来自于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相互联系的墙、门、窗各元素定义了“房间”,这样房间净面积、可使用面积、可租赁面积等在系统里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来。空间又为“功能”所定义和分类,进而做进一步的分析。BIM作为区域、园区及校园规划工具乃在这一概念由“室内”至“室外”的顺延。将某一区域的建筑群及其外部空间在BIM系统中建模,通过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最后调整和完成规划设计,这一过程这些年已在欧美各国校园及办公园区规划中不断被采用。

沙特皇家医学院校园规划-BIM模型

比如美国的很多军事基地规划,五年一更新的总体规划强调经济性和效率,BIM的运用能协助规划设计师实现这些目标。为了节约经费,美国军事基地多数建筑以改扩建为主,由于所有建筑及其场地的模型在系统中都是即时的,并且通过系统也能够很轻易地实现与CAD和GIS之间的数据交换,这给规划变更、单体建筑的改扩建、园区的长期维护都将带来极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耗费在资料管理、勘测和制图上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8. 景观、生态、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在未来,BIM在高维护成本的景观资源(如植物园、历史景观、公墓园等等)及自然生态资源的管理和维护上还将发挥巨大的潜能。这类项目往往要求收集、归纳及管理大量的空间数据,当前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借助GIS及一些用户自开发的软件工具来承担。比如阿诺德植物园,这一265英亩的植物园区为波士顿城所有,长期租赁给哈佛大学,由后者进行管理和维护。该园是美国最古老的植物园,拥有作为教育研究用的一万四千种源自世界各地的树种、五千以上种热带植物,以及四百八十万种热带雨林植物收藏。阿诺德植物园目前采用GE-BASE数据系统对园区植物数据进行管理,该系统的数据结构与BIM数据结构非常相似,因此适当改造GE-BASE以兼容当前的BIM标准模型将是十分可行的。

进一步拓展BIM模型使之兼容生态、自然资源的建模与数据管理是十分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当前的技术途径是利用GIS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管理软件进行这方面的分析,BIM数据可以导入到GIS中,或者生态软件中的分析数据导入BIM,继而实现两者的连接。实现两者对接的最大获益是使人们对人工环境和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更全面、直观的了解。比如一个都市群落的新设计方案能够迅速与整个区域的水资源状况相联系,该方案对该地区未来水资源规划和利用的影响便变得一目了然。由于当前的BIM标准及软件并不包含这一板块,因此现有平台亟需改进、扩充以兼容这部分的数据。

3D 模型显示多伦多一公园的二氧化碳水平

BIM 项目实例

1.温州灵霓半岛总体规划

温州灵霓半岛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Revit输出)

温州霓半岛处于温州东部瓯江入海口地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美国HOK的总体规划方案为城市该地区未来可持续地延伸进入周边的自然系统提供了良性的框架,方案的目标是综合考虑发展的需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适用性。

在方案中,HOK团队草图至最后的规划成果全程使用了BIM Revit软件,只是最后效果图渲染将Revit 模型导入Rhino进行渲染图制作。总体规划方案在BIM系统里将自然资源与人工环境完美地编织,整合高密度的城市结构与多样可持续的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充分包容了对瓯江江岸三角区的季节、气候的适应性,成为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的一个优良范例。

总体规划效果图(Revit+Rhino)

2.美国加州San Ysidro 关口区

美国加州San Ysidro关口为美国通往墨西哥的口岸,每天都有超过十万人从这里出入美国与墨西哥,关口区规划设计不仅涉及整个场地的功能运作,作为政府项目,节能也是重点之一。这是一个美国与墨西哥政府之间的合作项目,由位于西雅图的Miller Hull 事务所主持设计。整个基地核心是可容纳34个车道的过境车辆等候区及两排通关岗亭,另外还包括一个总面积二十万平方英尺的行政综合建筑群,十一万平方英尺的半室内车辆检查区,北面与南面连接墨西哥出入境检查的区域,以及美国国土安全局的办公楼。

BIM模型的运用使建筑师与其他团队实现的完美的合作,整个设计团队把Revit作为主要的平台,同时辅以Grasshopper, Ecotect, Vasari, 和 Sefarira等其他软件作为补充。BIM 与Grasshopper, Ecotect 实现快速的场地日光分析工作。在最初的场地概念阶段,设计团队在BIM系统里建模分析确定场地功能关系,从确定的概念到初步设计阶段,BIM模型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并即时与业主交换信息,以供业主进行空间有效性分析和计算。鉴于项目内容比较多,为避免模型文件很大,团队把每一个功能组团做成一个独立的模型文件,然后通过统一的坐标系统连接到同一个场地共享文件上,最终实现高效、流畅的合作。

该项目总投资6.25亿美元,分三期,每一期均按要求达到绿色建筑LEED白金标准,整个场地实现零能耗。

San Ysidro关口概念阶段模型

3.美国亚利桑那Camelview 居住区

Camelview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的司考特戴尔市中心,为一个容纳700套公寓的高尚社区,由9栋7层,两栋6层的公寓建筑组成,每座建筑都包含层层宽阔的景观露台。景观露台的引入使占地13英亩的居住区实现23英亩的绿化面积,其中的17英亩绿化直接通过观景露台和屋顶平台实现。该居住区的建筑师是David Hovey 和他的Optima事务所。

Camelview 居住区 (美国亚利桑那)

在项目中,Optima团队在建筑、景观、能耗计算、成本核算、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部使用BIM,并且与斯坦福大学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通力合作,对植物在不同光及土壤条件下的状态进行测试,最终找出景观露台植物的最佳配置组合。生态美学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实现整个居住区能耗节省20%,1/3的建筑材料为可再生材料,1/3为当地材料,该社区规划设计达到LEED银质标准,并获得2012年AIA住宅类建筑年奖。

Optima团队在该项目中通过BIM平台实现可持续居住区的设计和实施把控过程。BIM系统的交互及渐次决策任务板块在该项目中与Optima的管理程序相对接,系统随机生成的各种图表使方案比较变得非常的直观,通过BIMSCORE评估规划、技术、效果并实现最后的决策。

Camelview 居住区 (美国亚利桑那)

BIMSCORE 任务板块能非常直观地协助设计决策

结论与前景

目前BIM在景观和规划领域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个层次:

完全不用BIM

1.小规模使用,即还是以传统软件为主导,但必要的时候通过导入或导出文件到BIM平台,利用BIM的资源进行相关工作。

2.完全使用BIM,即所有工作在Revit, Archcad, Vectorworks 等BIM软件里完成,景观和规划师与各个其他领域在BIM平台上实现完全地协作。

在今后这几年中,BIM在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领域的影响将会持续扩大,因为事实不断证明BIM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极大地减小了项目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缩短了工期,对于设计领域而言,它带来了概念、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的全新理念。在此背景下,景观和规划师面临的挑战是自己的领域将如何“融入”。

篇9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本文的景观设计定位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层次上,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2.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1420年前后发明的透视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为一个完全几何、数学的围有围墙的图案。在几何中心是一个大的开放空间,被行政建筑所包围:国王的宫殿,法院的大楼,主教堂,监狱,财务大楼和军事中心。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立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彻底破坏。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2.2景观的栖息地含义: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所谓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无论是作画还是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也就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栖居的过程实际上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2.3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科学、客观的解读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态流是水。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根据Lovelock的盖娅理论,大地本来是一个生命体: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村寨上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再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最后富含养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研究的对象。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此又必须借助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诉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人类理想和历史的书

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者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所有景观都是由这些组成的。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的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于上下文中才能显示。景观语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诗意的。海得歌尔把语言比喻成人们栖居的房子。景观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泉。“河出图,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却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文字与数字起源于对自然景观中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

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庇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同,而有效的抵御外来者的攻击。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他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人的书。当然,要读懂,读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有多重含义的,这都是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景观符号,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

3.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3.1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3.1.1城镇规划

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3.1.2场地和社区规划

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协调与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从更大的职业范围讲,基地设计还包括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其中,基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动物和气候。敏感性的设计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与消耗,从而提高基地的价值。

3.1.3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对于很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来讲是个逐渐扩展的实践领域。它随着过去一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它融合了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在这个领域,景观设计师针对土地与流域的规划、管理等全部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压力状况分析、视觉分析和岸线管理等。

3.1.4公园与休闲区规划

公园与休闲区规划包括创造与改造城市、乡村、郊区的公园与休闲地带。同时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规划。如国家公园规划、郊野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地规划等。

3.1.5土地发展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包括大范围与多区域的未发展土地的规划和小面积的城市、乡村和历史地段的基地设计。同时在政策规划与个体发展计划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在这一领域,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房地产经济及其发展组织过程的知识,同时还应理解土地开发与发展的客观限制条件。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与广博的知识,景观设计师通常是这一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设计小组的带头人。

3.1.6旅游和休闲地规划

基地的历史性保护与复兴如公园、私家花园、场地、滨水区和湿地等的保护与复兴。它涉及到基地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与保护、作为历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块的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与质量的恢复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发展与更新。

3.2景观设计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要使景观的发展跨越障碍,实现可持续,则要求景观设计作出相应的拓展,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拓展:

3.2.1生态设计观

生态设计观念或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被设计者和研究者倡导了很长的时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态设计观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将其概括为:

不仅考虑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

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

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3.2.2人性设计观

全球化是人类推动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是技术的掌握者、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景观设计观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义,超越功能意义设计,进入到人性化设计。具体包括:

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呼应现代人性意义,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3.2.3多元设计观

多元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全球景观资源。其观念具体包括:

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

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内涵与实质,弃绝标签式的符号表达。

3.2.4信息设计观

传统的景观设计集中于展示形态与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相应的景观设计必然集中于信息,体现时间优于空间的概念。其具体包括:

应对于信息处理,设置信息调节、疏导的空间,留有增容余地和弹性发展的场所;

为有效读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简洁、色彩夺目的形式,尤其是对符号标志系统的处理;

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层次上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创造互动景观,使景观应对于不同信息而变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种角色,承载某种功能。

3.2.5技术设计观

全球化时期的景观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应的设计观念也必然紧密结合技术。表现在:

体现技术理性,设计作为与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回答,反思技术的优越性和潜在危险;

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

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尊重地域适宜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

3.2.6创新技术观

除了技术直接导致创新景观之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自由广泛传播、交流而激发的灵感也成为创新景观的源泉,相应的设计观强调变化、弹性。具体包括:

将更多景观要素纳入设计中,用多样词汇表达个性化设计;

改变思维定式,注重探索性,肯定弹性、模糊、不确定设计的价值;

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驾齐驱,以多重尺度拓展创意空间。

3.2.7艺术设计观

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更多休闲时间投入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和生活界限正在消失,人类生存的一切环境都被赋予艺术色彩,相应的景观设计观念包括:

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观与建筑、规划、园林有更大的融合;

将审美的生存观念体现于设计中,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有序与和谐的景观艺术;

设计艺术水准的提高取决于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

4.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景观设计的素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

4.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这里谈的地形,是指景观绿地中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景观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景观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常一般的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内容。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4.1.1限制因素

景观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景观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

这里要考虑几方面的限制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的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景观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1: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以上海为例,50-60年代的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附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4.1.2作用

景观设计中的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来说,主要有四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景观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景观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4.1.3设计手法

在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术,如VR仿真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地形的表现,以便真实地模拟实际地形,表达景观设计后的场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4.2植被设计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

4.2.1功能

植被的功能包括视觉功能和非视觉功能。非视觉功能指植被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植被的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通过视觉功能可以实现空间分割,形成构筑物,景观装饰灯功能。

GaryO.Robinette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环境品质》中将植被的功能分为四大方面: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美学功能。

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简言之,即空间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

调节气候功能: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景观的识别性,使景观更加人性化。

4.2.2其他事项

景观中的植被绿化设计,还应该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与景观道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中心绿岛、回车岛等;行道树;花钵、花树坛、树阵;两侧绿化。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道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要考虑把"绿"引伸到道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在道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道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道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景观中的道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单边式道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城市道路的绿化,与道路的性质相关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

4.3道路设计

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4.3.1景观道路分类

一般景观的景观道路分为三种:

主要道路。贯通整个景观,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景区内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1.0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既达到健身目的,同时又不失为一个好的景观。

4.3.2景观道路线型

规划中的景观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不管采取什么式样,景观道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景观道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景观道路可以是不对称的。最典型例子是上海的浦东世纪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线向南移了10米,北侧人行道宽44米,种了6排行道树。南侧人行道宽24米,种了两排行道树;人行道的宽度加起来是车行道的两倍多。

景观道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道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道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道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景观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而在条件并不太好的地区,一般就不是这样。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景观道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有的地区景观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景观道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景观道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4.4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这里植被设计被再次提起,使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无论是运用何种素材进行景观设计,首要的目的是满足设计的使用功能。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在手法上表现为构图,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在明晰了设计的目标后,可以放心地探讨地面铺装的作用、类型和手法。

4.4.1考虑因素

一般的道路铺装,通常采用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的景观道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采用这种道路有很多优点,主要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与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新建的景观,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道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景观的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景观绿地除建设期间外,道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4.4.2注意事项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广场内同一空间,道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一个整体,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景观道路的铺装来表达道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道路所在其他的景观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朝的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一般来说要依实而议定,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靠边;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国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

4.4.3地面铺装的作用

为了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走;

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的坚固的活动空间;

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行流线。

4.4.4地面铺装的类型

根据铺装的材质可以分为:

沥青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混凝土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卵石嵌砌路面;多用于各种公园、广场。

砖砌铺装;用于城市道路、小区道路的人行道、广场。

石材铺装

预制砌块

地面铺装的手法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常常采用线性、流行性、拼图、色彩、材质搭配等手法为使用者提供活动的场所或者引导行人通达某个既定的地点。

4.5水体设计

一个城市会因山而有势,因水而显灵。为表现自然,水体设计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景观,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喜水是人类的天性。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

图4.4景观设计中的水体设计

4.5.1水体分类

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性。自然式景观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景观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动态的水一般是指人工景观中的喷泉、瀑布、活水公园等。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和人工状态下的水体,起侧面、底面也是不一样的。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

4.5.2考虑因素

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管线和设施的隐蔽性设计;

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4.5.3注意事项

从总体看,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无论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池岸是自然,抑或是规则,是隐是现,有无栏干小径,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风格面貌而定。一个园内不同区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几种池岸的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对比,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池岸的设计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2/5-3/5),面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水面使用功能不同,如观赏鱼、植荷莲、划舟艇、显倒影、喷水、游泳、溜冰等,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相同,而影响池岸设计。

·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4.5.4设计要点

水景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

"死水一潭",会让游人掩鼻而过,会让管理部门叫苦连天。回忆历史,上海的肇嘉浜,北京的龙须沟,皆因恶臭污染而被管道代替,居民拍手称快。因此,在造型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才可持续发展。在这期间,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一条环境居住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的地方,也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

(2)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溪流、池湖、港湾、半岛、河埠……有着不同的景观,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

(3)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即使在小环境,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如能有意识选择一些环保生物,则更有利。

(4)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古谚:"流水不腐",是水景设计的座右铭。

(5)除因建筑、交通等需要,构造部分水上建筑外,大部分缓坡入水,植物护岸,碎石、泥砂底。这样的水系造价不会太高,更重要的是,与地下水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因此,选定一个合理的水面标高,至为重要。

(6)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

(7)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改善种植条件,而减少土方运量,取"一箭双雕"之功利。

(8)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汇而成河。这里没有淹渍、冲刷,也减少排水工程量。仅在出口处设溢水、单向阀门,干旱缺雨季节,以人工办法补充水源。

(9)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雨水的回收利用,是绿色生态区的重要标准。

4.6设施景观

设施景观主要指各种材质的公共艺术雕塑或者与艺术化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座椅、公用电话、指示牌、路标等。它们作为城市中的景观的一些小元素是不太引人注意的,但是它们却又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施,是现代室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又称它们是“城市家具”。还有一些大的设施在人们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运动场等。无论这些设施的大小,它们都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观营建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所以又被成为“设施景观”。

4.6.1运用原则

景观的设计当然应该首先注重实用,同时其所设置的环境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场所,所以应该以适合、适用为原则。各项设施、设备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必须要了解设施物的实质特征(如大小、质量、材料、生活距离等)、美学特征(大小、造型、颜色、质感)以及机能特征(品质影响及使用机能),并预期不同的设施设计及组合、造型配置后所能形成的品质和感觉,确定发挥其潜能。

另外,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设施景观的安全性,以防止它们被盗或遭到破坏,大型的运动设施应建造必要的围护。对于小型的设施应该把它们牢固的安装在地面或者墙上,保证所有的装配构件都没有被移动、拆卸的可能。

4.6.2景观设施分类

按照设施景观的服务用途,可以将景观分为七类:

休息设施如座椅、野外桌等。

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滩亭、邮筒等。

信息设施如标志、指示牌等。

卫生设施如饮用水栓、洗手洗脚设施、垃圾桶、公用厕所等。

运动设施如各类运动场、球场、高尔夫球场等

游乐设施如儿童游戏设施等

交通设施如分隔墩、隔离墩、路障、候车亭等。

5.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要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的、满足客户需要的、比较适用的方案。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大概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方面和国内外景观实践领域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包括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区域等很多的领域。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或学科发展来看,着重于具体的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这就是狭义上的景观设计。但是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狭义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是景观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5.2构图

在构思的基础上就是构图的问题了。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在这当中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也在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整体来讲,是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度的正立面投影;从细部来讲,主要选择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从以下的设计手法中可以体现出这层意思。

5.3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设计景观的目的、景观的起名、景观的立意、景观的布局、景观中的微观处理等,这里就一些在平时工作中使用很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做一些介绍。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轴线尽端的不同地方,安排一些相对的、可以互相看到的景物,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已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就叫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置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

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景致借用过来。大到皇家园林,小至街头小品,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要让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古人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如苏州拙政园,全面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5.4添景与障景

当一个景观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为的建筑,如没有其他景观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会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小品、乔木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小品和近处的乔木,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其改变方向的办法用实体来完成。

5.5引导与示意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将有人引导到公园的中心。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感觉。

5.6渗透和延伸

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使景物融为一体,景观的延伸常引起视觉的扩展。如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的材料使用到地面上,将室内的材料使用到室外,互为延伸,产生连续不断的效果。渗透和延伸经常采用草坪、铺地等的延伸、渗透,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

5.7尺度与比例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如学校的教学楼前的广场或开阔空地,尺度不宜太大,也不宜过于局促。太大了,学生或教师使用、停留会感觉过于空旷,没有氛围;过于局促会使得人们在其中会觉得过于拥挤,失去一定的私密性,这也是人们所不会认同的。因此,无论是广场、花园或绿地,都因该依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适的尺度和比例则会让人感觉不协调,特别的别扭。以人的活动为目的,确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让人感到舒适、亲切。

具体的尺度、比例,许多书籍资料都有描述,但最好的是从实践中把握感受。如果不在实践中体会,在亲自运用的过程中加以把握,那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真正掌握合适的比例和尺度的。比例有两个度向,一是人与空间的比例,二是物与空间的比例。在其中一个庭院空间中我们安放点景的山石,多大的比例合适呢?应该照顾到人对山石的视觉,把握距离以及空间与山石的体量比值。太小,不足以成为视点;太大,又变成累赘。总之,尺度和比例的控制,但从图画方面去考虑是不够的,综合分析、现场的感觉才是最佳的方法。

5.8质感与肌理

景观设计的质感与肌理主要体现在植被和铺地方面。不同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效果。如花岗石的坚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纹理和细腻,草坪的柔软,树木的挺拔,水体的轻盈。这些不同材料加以运用,有条理地加以变化,将使景观富有更深的内涵和趣味。

5.9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景观的处理上节奏包括:铺地中材料有规律的变化,灯具、树木排列中以相同间隔的安排,花坛座椅的均匀分布等。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如临水栏杆设计成波浪式一起一伏很有韵律,整个台地都用弧线来装饰,不同弧线产生了向心的韵律来获得人们的赞同。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在了解这些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六个大的方面来研究了景观设计的要素,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景观,探讨了景观的本质,为进一步研究景观设计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景观设计的方法研究是在探讨景观设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设计有非常多的研究方法,本文所涉及到的九种方法,这是其中最基本的部分。基于本论文研究工作得出以下结论。

1.景观设计的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道路,水体,铺装和设施景观。

2.景观设计的方法

景观设计的方法包括构思、构图、对景与借景、添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渗透和延伸、尺度与比例、质感与机理、节奏与韵律。

3.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

景观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

此外,我们在研究景观设计的要素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景观设计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人的需求应该放在景观设计的第一位。

利用自然条件展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