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1

摘 要:部分中职学生受过了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后,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为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困惑。本文结合湖南卫视热播的《变形记》栏目,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教育启示。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南风效应 瓦尔赫效应 门坎效应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这是湖南卫视《变形记》开头的一段话,每次听到这段话笔者都感慨万千。节目中那些被老师和校长宣判为“教育不好”的问题少年,叛逆甚至徘徊在犯罪边缘的不良少年,在学校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扰乱课堂、上课睡觉、逃避学习的后进学生,在短短的7天互换生活后,懂得了感恩,担当了责任,收敛了锋芒,是什么让他们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不同的生活体验会对思想观念有不同的影响。?中职学生中也有这样一些迷茫的少年,他们是经历了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后的“淘汰产品”,他们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变形记》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一、“南风效应”——用和风细雨打动人心

《变形计》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饥寒交迫时为他送第一顿饭的老奶奶。在因给猪治病四处借钱,老奶奶递过来仅有的15元钱时,这位平日里一掷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动哭泣。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南风效应”的应用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著名的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就证明谁更威猛。北风刮起了猛烈的寒风,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裹紧了衣服。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不自觉地敞开大衣,最终南风取胜。“南风效应”告诉人们温暖胜于严寒。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

教师教书育人,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教育的起点。教师日常的关心体贴,嘘寒问暖,非常容易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心近了,学生就能向教师敞开心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会促进教师教育手段的贯彻和执行。

二、“四颗糖果”——用宽容替代惩罚

《变形记》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数与父母关系极为紧张。有一位母亲伤心无奈地说:“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孩子是来报复的。”为什么母(父)子成仇?仔细观察,他们的父母经常指责、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对抗开始。所以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都会犯错,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呢?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衣食父母”,教师对学生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决定着师生关系的走向。鉴于学生已经经历了父母“野蛮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批评惩罚也是苍白无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颗糖果”的故事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要用宽容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用奖励替代惩罚,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尊重学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三、“瓦尔赫效应”——发现学生的长处

瓦尔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学过文学和油画,但是因为没有天分,表现平平,老师们认为他是平庸之才。化学老师看中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把他引领上了化学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变形记》第八季《远山的抉择》中也记录着同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泽文利用英语特长,给农村孩子当起了英语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老师眼中在课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扰乱课堂、逃课的问题少年,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

瓦尔赫的成功和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其强项和弱项。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为普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可以结合学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手抄报比赛、主持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同学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增强学生适应生活和走向社会的自信心。

四、“门坎效应”——循序渐进,慢慢地将学生引入健康轨道

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使其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转变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可以借鉴“门坎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

篇2

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存在误解,把举例子简单地认为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目的首先要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通过案例要解决什么样的管理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案例专家雷诺慈的教学目标分层法,将案例进行与教学目标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应配合教学内容的进行案例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具体行为表现。

2.案例的选择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要想使得课程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要想案例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选择来选择案例。所选取的案例要具备几个本特征:第一,真实性。切不可杜撰,胡编乱造,案例应当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过程。第二,经典性。案例不要害怕老,只要能真切地反映出问题,与课程所讲内容紧密结合,案例中的问题能够发人深思。第三,启发性。案例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参与,所以案例要具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和讨论的作用。(2)案例的来源。现在教师找案例主要运用一些MBA经典案例,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外管理案例,还有一些是国内的经典案例,更多的案例来自一些新闻、报刊杂志等。一般MBA的经典案例都是从哈佛案例库中选取的,案例中提到的企业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通过商品以及其它媒介获取的一些信息、经典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国内的案例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等三大案例中心,案例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环境,也非常受欢迎,但数量少。最后,案例内容的要注重案例的理论性、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这样,方能保证案例的质量,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解决问题。(3)案例资料的组织整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选择的案例会很长,若不加以整理,会影响课堂效果。课堂时间的分配要注意,切不可让过长的案例占用太多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将案例进行整理,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最好选择短小精悍的案例,信息量也要适当。(4)授课对象的学习准备。授课教师除了自己要准备课程之外,还要注意学生在知识上的准备,这样有助于课程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应有较完备的专业图书馆,便于学生查阅资料。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所要准备的知识点。最后,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3.案例的展示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计划好:案例呈现的时间,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借鉴:一是以例引理,就是先呈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从而从案例中的讨论过程中推理原理。这种做法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管理学决策部分,有一章节是决策的影响因素,可选择一个经典案例,比如迪斯尼在法国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很容易掌握抽象的知识点。二是以理引例,就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原理,后呈现案例。主要作用在于抽选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的讨论

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可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来。教师可通过分组竞争、自由发言等多种方式组织讨论。通常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时间的分配。除了要注意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分配的时间外,由于学生较多,还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人数以及参与程度。(2)控制进程。教师要发挥有效控制课堂的能力,既要善于控制学生的过度激动的场面,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讨论的主题,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争论。(3)点评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就学生所有的讨论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的肯行,不足之处也要提出。同时,教师也结合教学目标发表个人的独特的见解。最后,要把案例讨论过程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索或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篇3

一、重视开学第一堂信息技术课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我认真设计好第一堂课,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将计算机的各种功能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发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根据实践教学,我自己设计了一些多媒体演示软件,展示计算机的各种用途,其中重要的是将以往学生制作的作品,如贺卡,报纸、作曲、统计成绩等让学生看,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的学生设计出来的,学生马上觉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很有用,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二、 以活动为载体,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开发学生的能力为主。如:讲解POWERPOINTT时,我将经过加工修饰和不经加工的两种幻灯片一放映出来,学生一片哗然,跃跃欲试,自己尝试来解决所学问题。"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又如在Flash制作中,"扇片的绘制"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掌握矩形工具、线条工具、颜料桶工具等;"拼装扇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合作交流为辅,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创建文字"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利用文字工具制作有个性的文字样式。即"做中学"。

三、实时、合理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如:学生在学习新授课的表现成果,我常常将它们保存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对学生提出的任何做法,都会加以重视,并将它们付诸实现,让学生觉得自身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互相管理学习,成果好的介绍操作方法,这比老师在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2、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的学生喜爱画图,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做到全面照顾。利用学生的个性,如用画笔、金山画王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WpsOffice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3、以竞赛促兴趣

篇4

1 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房地产市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课本中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利用教材,对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的发展进行论述,能够使房地产中的理论与实际的经济活动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市场活动中供求关系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对会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房地产企业中,供求关系的作用更加显著。房地产经济教学中教材中需要对供求关系进行详细分析,重点要对房地产供求关系平衡的实现进行分析。房地产市场中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住宅,它很难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自动形成供求平衡关系[1]。社会的关系发展,使人们在住宅的需求上呈现出层次性满足,因此在教材中应当对住宅需求的进行解释,从心里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们对住宅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探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从社会心里动机进行分析,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心所驱动的,动机的产生是由人的需求获取到的满足程度而引起的。因此,对住宅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时,可以依据人们对住宅需求的迫切程度进行排列,住宅的底层需求就是人们栖息的一个场所,遮挡风雨,其次是满足人们在安全上的需求。在满足人们在生理层次上的需求后,住宅则需要具有保障和安全功能[2]。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需求对住宅的选择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地位需求也影响着人们对住宅,在此情况下,住宅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正常社交活动的场所,属于集体创造的优越条件。现代许多住宅小区都建设了一些服务设施,这也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而建立的。尊重需求,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希望自身的自尊性能够得到满足,希望个人的成就和才能等方面能够得到他人认可,这种存在于内心,并且需要外在标志和行为表现,而一套功能完善的设备则可以实现这一需求[3]。

2 房地产经济学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应用

2.1 实验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

在房地产经济小学中对实验教学进行应用,对教学人员、实验室、费用等方面都有着一定要求。(1)在教学人员上的要求,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的人员有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必须要对房地产经济教学的内容熟悉,熟练的掌握实验步骤依据操作方法;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协助授课老师完成教学工作。(2)实验室要求,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教学需要在专用的实验室中开展。实验室教学通常分为计算机模式和手工模式两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降低其它因素对实验室教学的影响,提高实验的便捷性,在房地产经济教学中最好还是选择计算机实验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并未建立专门的房地产经济实验室,因此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在管理学或金融学实验室中开展[4]。(3)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费用作为支持,刨除实验室中在硬件购置上需要的费用外,对部分实验也在激励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

2.2 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房地产经济教学的实验教学步骤参照了经济实验教学的步骤,具体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实验问题,在开展实验教学前,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从中提炼出关键问题。(2)准备和设计,在实验准备上要做好软件编程以及硬件调试工作;在设计实验方面,要以对实验的检验为目的,对实验中的交易机制、变量进行合理设定。(3)做好理论讲解,在开展实验前,需要详细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并依据理论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4)实验结果的显示,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实验结果从实验软件中导出,并完成相关图表的制作,从而使实验结果能够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授课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5)实验讨论,展示实验结果后,教师需要对最初提出的理论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控制和引导,从而提高讨论效率。

篇5

2010年已有两年工作经验的我通过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事部门的招聘为学生处公寓思政辅导员岗位。思政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中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线岗位,具有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动态的职责,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因此办公地点安排在公寓里。学生离开公寓时,我必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看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履职能力,充实一下自己的知识。当学生回到公寓时,我们就要深入学生下寝室去走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寝室的各项情况。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让我的工作能力不断得到锻炼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大好问题。因为现在家庭构成中以独生子女居多,日常生活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所以寝室矛盾时有发生。以上情况作为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的新人的自己,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时常采用“姐姐式教导方法”认为此种方法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快速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学生没有领我的情,而且自己所做的学生管理工作也上不去。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通过向其他学生管理工作老师虚心求教以及结婚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出一些几条经验。

第一步进行角色转换。对于刚出校门的我,自己本身还是个学生很稚气,很多时候只是一味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秉持的严肃性。比如对于学校不提倡男女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要求以学业为重的规定。学生就想不通,为什么不可以谈恋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都允许大学生结婚了,更何况是谈恋爱了。自己面对学生的疑惑不知该如何回答,反而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但站在一个学院管理的角度而言,此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初衷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谈恋爱对大学生来说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可以追求人生理想目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过分沉溺于男女生二人世界,就会产生荒废学业,负面影响。所以承担管理学生职责的校方有义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对学生行为加以规范、引导。

第二步建立自己的“组织”。首先,相比学生管理工作的众多对象而言,老师只是一个人,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不可能无所不能的解决好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其次,想要管理这么多的学生总是有点力不从心。而且即使老师想跟学生打成一片,但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在身份上终究是有所区别的,这种差别感使学生很难把心里真实的想法告诉你;再次,学生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而且能更加快速,有效的收集各种学生问题信息,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帮助自己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干部队伍。

第三步深入学生寝室。公寓思政辅导员岗位职责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注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严师良母”,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工作方法,宽严相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学生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是我们各级管理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改革与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因此,可建立全校学生工作委员会,使之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核心、指挥中枢和协调中心,统筹全校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又符合全员育人的思想。同时,将目前的学生工作处更名为学生工作部,并组建若干个服务中心,重新整合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能,以体现服务育人的思想。

2.实现学生管理的专业化。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竞争与挑战并存的大发展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因此,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仅凭在教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各种课外话动、社会实践已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步走向高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前台。这就对学生管理工作岗位职业化和专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提出了要求。

3.注重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学生上学必备的“四件套”之一就是计算机。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为学生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掌握计算机技术,推进管理手段的自动化,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管理的实际,科学地安排和应用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计算机在学生管理中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我们紧迫而现实的任务。计算机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有决策管理、过程控制、信息管理以及事务管理等方面。计算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把学生管理干部从许多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网站对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生活、促进理论学习、进行思想交流、加强网络道德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育人”的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管理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

1.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人,应该在生活中形成一种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国家素质教育所希望的。所谓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大学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因此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不是跟初、高一样只会一味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同时要多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要让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社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

随着高校教育的逐步普及,高职生源在逐年下降,且学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给高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搞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成为高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对我们这些高职学校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自身的培养。

1.以师德教育为依托,不断创新师德教育形式,并通过各种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更新和提高自身素质。

新形势对管理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促进自身素质的更新、完善和提高,应注重培养和提高以下基本素质:

第一,要具备全面综合、广专结合的文化素质。必须具备广博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并具备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高新技术学习及跟踪的能力,要能有效地培养学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6

1.家长盲目跟从社会教育舆论,过度教育

在为孩子们选择辅导班的方面,很多家长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往往表现出“随大流”的现象。要不是听从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就是看别人家孩子在学什么,或者是听孩子讲同班同学大多在学什么,那么自己的孩子就选什么。另外,网络、电视媒体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那些歌星、影星动则几百万的出场费或是粉丝们的狂热崇拜和追随,都无形地促使大量家长为孩子选择学习音乐、表演等演艺类辅导班。这些都表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出了社会盲从性。

2.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随着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家长越来越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应付工作和社会交往上,留在家里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多于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思想变化。据记者的不完全调查显示,做好家庭教育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作时间忙、缺乏时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沟通越来越不畅,彼此都不能充分理解对方,最终使得隔阂越来越大,成为家庭中最亲密的陌生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家长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没有精力去详细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不能够认真听取孩子对事、物的各方面表达。孩子一旦犯错,只是一味地横加指责、批评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去认真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其二,家长对孩子采取了相对漠视的态度,这里不是说家长不关心、爱护孩子,而是说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采取迁就、讨好的方式,回避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孩子的关心仅停留在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上,对孩子的良好品格和习惯的养成、思想和心理的变化漠不关心。正是由于主观上存在着各种沟通障碍,使得亲子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

3.家长盲目的奖励与惩罚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见过这样一些现象:某个小孩子(大约1-2岁)突然有一天,嘴里冒出一句脏话,其父母、祖辈大为惊奇,继而乐滋滋地大加夸奖“哟!会骂人了呀!说得好!再来一句!”;某个小孩子(大约5-6岁)一天与父母一起遇到了父母的朋友,其爱理不理,毫无礼貌,父母顿觉脸上无光,继而怒气冲冲,大加申斥,大打出手。前者,父母不分是非,盲目夸奖;后者,父母一时气愤,打过了事,盲目惩罚。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其产生的教育效果都不会是良性的。家长盲目地对孩子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大加赞赏,一方面容易使孩子养成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夸夸其谈等自尊自大的不良习惯,而且也使孩子不能够接触到他人对他的真实评价,使其接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大大下降,一旦某一天这些“泡沫”被戳破,他很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另一方面,如果所谓的“成绩”根本就是错误的,盲目的夸奖往往会使孩子以为那样做是正确的,是大人赞成的、鼓励的,以后他们还会继续采取同样的行为,如此这般,不良的行为、语言和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另外,现在大多数家长往往喜欢采用物质刺激的方法来奖励孩子,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容易使孩子形成对物质的贪婪追求的拜金主义思想。与盲目的奖励一样,盲目的惩罚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未来他们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负作

二、管理学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1.家庭教育中的“计划”

管理学将计划定义为“对未来所要从事的事业的谋划、规划和打算。”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应该注意“计划”,也就是说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未来进行规划、谋划,包括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具备哪些方面的品格等等。我们不是在说父母应包办孩子的未来。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思想和行为会决定孩子的未来,所以父母应帮助孩子规划他们的未来,为他们描绘未来成长的路径。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他们共同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特点,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更加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他们共同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会更好。其次,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学习做好长期安排。学习内容不宜过多、过杂,学习时间不宜太长、太集中,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孩子身体和心理可以接受的范围,安排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好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第三,对于孩子的智力学习、品德培养和生活常识的锻炼,要同等重视、一视同仁。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生存,而在人类社会,除了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及与人和谐相处的技巧。因此,父母应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注重他们道德、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工作、学习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是否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规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和人生,乃至影响我国未来公民的综合素质。

2.家庭教育中的“沟通”

我们常容易混淆“沟通”与“交流”的含义,在管理学中“沟通,是指意义的传递和理解。”交流更多地是强调信息在双方之间的传递,不强调“意义的理解”,因此,交流是沟通的基础,只有在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信息交流的基础上,信息意义的理解才能够实现。家长应与孩子多做交流,多去观察和了解孩子思想的活动变化,多去熟悉他们关心或喜欢的人、事、物,这样,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就更加容易理解他们,达到“沟通”的目的。家长越能够理解他们,他们就越愿意与家长交流,家长也就越能够掌握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变化,越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扩展学习范围,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越能够增加彼此的感情,形成和睦、良好的家庭环境。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第一,切勿先入为主,以自己的经验或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判断孩子行为的对错。最好的做法是在没弄明白事情的原委时,不妄下结论,不随意处置。例如打架,本身是不好的行为,但如果没弄明白孩子为什么而打架,就打骂孩子,一味批评孩子,很可能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不信赖感,使未来的亲子沟通更加困难。第二,语言使用要恰当。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明白自己行为的对错,如果家长使用了不当的语言,很可能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在他的心底留下巨大的阴影,进而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例如当孩子第一次偷拿父母的东西被发现时,如果父母说:“你怎么‘偷’爸爸的钱?你怎么好的不学,学做‘小偷’?”那孩子就会明白“原来这就是‘偷’啊!”,认为父母把自己当“小偷”,是坏孩子,甚至孩子还有可能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事实上,孩子在做某件“坏事”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它是错误的行为,心里也根本没有“偷”、“抢”、“夺”等概念。注意沟通的语言、方式和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适时采用恰当的沟通手段,往往会使沟通的效果事半功倍。这是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注意的方面。

3.家庭教育中的“激励”

在管理学中激励的分类很多,其中一种是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奖励和“负激励”——惩罚。在家庭教育中要善用正负两种激励,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帮助他们掌握正确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虽然家长爱护孩子是天性使然,但做父母的还是要做到既威严而又慈祥。”“反之,孩子就会养成任性和骄横的习性,就会对父母没有应有的敬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做到严慈相济。越是对孩子抱有一颗慈爱的心,就越是要严格要求。”在孩子做正确的事时,要鼓励他,奖励他;在孩子做错误的事时,要批评他,惩罚他,使之明白哪些是对的,是受支持的,哪些是错的,是受抵制。管理学对激励的另一种分类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善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对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可以有效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可以为孩子设立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他们去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但奖励不宜过多、过重,使用频率不宜过高,让他们明白“耐心、恒心、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明白“任何辛苦都是会有回报的”,明白“不劳而获”、“不学无术”、“投机取巧”都是行不通的,是可耻的行为。

三、小结

篇7

高职生物素养学生课堂教师生命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貌似简单实则寓意深刻的问题,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回答。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价值更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如果认同这种看法的话,我们的教师也需要扪心自问,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尊严了吗?给学生以活力施展的空间了吗?给学生以张扬个性的机会了吗?如果没有能做到这点,虽不能说是“谋财害命”,但也至少是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与活力。

一、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

学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学校中、在课堂里生存的?这样的问题也许是教师很少主动去探寻的。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生命体之间信息的交流。在课堂上,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群体,由于教师是“术业有专攻”“闻道总在先”,且在年龄上要长于学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优势群体。而学生“知者少”“闻者寡”,且在年龄上要优于教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劣势群体,两个群体在学校所处的地位不同。

教师在课堂上发出各种各样指令,布置各种各样的要求,以他的是非观来衡量判断学生的是非,以他的标准作为学生的行为标准。可以这样说,教师的生存方式与学生是不同的,教师作为一个优势群体,如果没有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的话,就很可能用自己的思维来替代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行为来替代学生的行为,忽略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所作所为。

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积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冷冰冰的形式和姿态呈现出来的。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色彩波澜,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迎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不是相互为用、相互佐证的。他们很有可能在课堂上是生存于书本世界,徜徉于书本,远离于现实,而在课下是生存于现实生活世界,汲取着生活的真知,接受着生活的淬炼。

学生之所以在学校中感到学习纯粹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凡此种种,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割裂不无关系。

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语文,生活中有数学,有物理、化学、生物等。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

例如,在生物课堂中讲《食物和营养》一课时,让学生记载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数量和总热量的估算及包含的主要维生素、矿物质,讨论其膳食的合理性,或以一顿普通的中餐和“麦当劳”“肯德基”等西餐比较,对比得出主要营养素的差别,这会使学生学会用自己所学发现身边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对学生有挑战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

学生的心理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教师也常常发出“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的感叹。应该说,学生心理上发生变化,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与态度上与以前的学生有所不同是正常的,这恰恰说明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顺应这样的变化,不能用旧有的框架与模式来处理今天的事情,面对今日的学生。具体到课堂教学来讲,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安排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智慧活动,引发了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和行为上。教师在课堂中,应致力于创设问题情景,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

生物教学在问题创设上,可以把教学内容按知识的基本规律,组织成有序的、系列的问题,组织学生去探究和解决。比如在呈现案例《遗传的现象》后可提出“从生殖过程来看亲子之间的遗传桥梁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也可以设问“怎样理解基因是控制性状遗传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前后两个问题比较,后一个在解答时更能体现系统的分析和整合的方法。

四、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班级上课并不等同于全班集体教学,不等同于不能因材施教,集体教学、小组学习、个别指导都可以在现有的班级上课制中留有一席之地。以全班学生为对象的集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达到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传输的目的,但是却不可避免地忽视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由于学生一直处于静听的位置,所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受影响。个别教学是以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为出发点的,可以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使得教师的教学对症下药,但与此同时教师花费在个别学生身上的时间会相应延长,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程,也会出现教学过程中的不公平。

小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纳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之长,一方面,使学生能够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组学生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弥补了因个别学生而导致教学进程加快或放慢的缺陷。在这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每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特点和优长,要根据教学的不同目标以及不同情景加以灵活多样的综合运用。

五年高职学生很小就进行职业方面教育,但是其生物素养的培养不能忽略,要将其最终培养为:(1)具有必备的生物知识、练习好相应的基本技能,使其在生活中能够学有所有用;(2)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即使课堂外遇到生物相关知识的疑问,也会运用以上能力来解决;(3)具有对生物相关职业的岗位要求的知晓,为将来如果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关辉.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0,21(5):70-74.

[2]张桂敏.心理学、教育学案例教学研究[J].济宁师专学报,2000,21(4):89-90.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鲁晓成.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高层管理者;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各行业的迅速发展,管理环境日趋动态与复杂。从客观实际来看,以往管理者过于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软件环境的积累和营造,或者对其存在片面理解,认为只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就行,至于这些人才是否具备与组织战略目标、岗位要求相匹配的特征则基本缺乏关注。实践证明,组织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作支撑,更要管理做保障。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方面,是影响管理行为和组织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具备与组织战略目标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胜任特征,才能高效地发挥管理才能,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因此,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关注的焦点。

一、胜任力的基本内涵

胜任力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十年代。John Flanagan首先提出了关键事件技术,虽然当时没有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但他确立了一种新的考察个体行为的方法。胜任力概念在管理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源于美国学者戴维・麦克莱兰教授在1973年发表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他指出,组织在人员的选聘和甄选中采用传统的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学校的学术测验及等级分数等手段,不能有效预测其从事复杂工作和高层次职位工作的绩效或在生活中是否能取得成功,同时对某些特定人群还存在不公平性。为了试图找出那些绩效优秀者和绩效一般者之间差异的最显著特征,他建议用胜任力取代智力,并把胜任力定义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他所指的胜任力有三个重要特征:(1)与工作绩效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2)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此后,美国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大多沿用Mc Clelland的概念。

我国对胜任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研究对象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大多数研究继承了美国的研究成果。尽管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国学者已经意识到胜任力的研究是选拔和培养优秀管理者的基础,能对管理者的鉴别、培训和评价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胜任力普遍较为认可的定义是:与工作中卓越表现有因果关系的个人特质。胜任力研究就是找到这些特质,并提出相应的管理者发展计划,强调胜任力的卓越标准。

二、胜任力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

胜任力的研究在实践中已经开始得到广泛运用,主要有:

(一)基于就业者的胜任力研究。Mcber&company管理咨询公司一直试图区分高绩效和一般绩效管理人员的个性特征。该公司研究的“Competency”不是与某个微观组织的具体工作任务相关的,而是具有普适性的潜在性格特征。他们认为胜任力是与优秀绩效相关的个人特质、技能、知识和动机等。Hay Group公司基于30多年的胜任特征研究,建立了丰富的胜任力模型数据库,还开发了大量的胜任力评价问卷和测评表。该公司近年来开始关注管理人员和领导层的胜任力特征因素,开发了相关的评价问卷和测评表。

(二)基于不同阶段职业资格研究。1986年英国政府致力于开发本国的人力资源,创建管理认证机构,通过研究增强经理人员的才能来提高英国组织的绩效。该机构将所期待的具有胜任力的职业经理人分为不同的职业阶段:高层、中层、一线管理人员和主管人员,针对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绩效标准。在不断的完善中逐渐扩大到其他各级职业的研究中,构成了150个行业和专业的数千个职业标准,这些标准就是英国著名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NVQ),也是英国第一个国家统一的职业标准。

(三)基于工作职能的胜任力研究。这类研究首先从岗位的性质、职责、职能等因素着手,分析出这类职位所必需的胜任力要素,再针对这类要素构建胜任力模型。

三、胜任力测评的主要方法

随着胜任力管理体系的建立,新的测评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测评技术主要有心理测验、面试、行为事件访谈法(BEI)以及评价中心。(1)心理测验。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测验、人格测验、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等等。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记分和解释比较客观,而且反馈迅速,而缺陷在于组织心理测验往往耗时耗力;(2)面试。面试包括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两种。其优点在于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设计周期比较短,而且使用比较灵活,有利于信息交流;而缺陷在于局面难以控制、效率较低、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3)行为事件访谈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具体行为事件的访谈,来识别符合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的胜任素质,以此建立胜任素质模型;(4)评价中心。评价中心是一种由管理人员、监督人员以及受过培训的心理学家组成测评小组,让应聘者经受2~4天的测试训练,从而评价其胜任能力的方法。评价中心包含的主要方法有公文筐测验、口头表达测验、角色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上述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胜任力的全面测评提倡四种方法的有效结合与相互弥补。目前,100%的测试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法,70%左右的测试在采用面试法的同时还采用心理测验的方法,其中又有59%的同时采用评价中心或者行为事件访谈法。从效果上看,评价中心的预测效度为0.68,结构化面试为0.62,能力测验为0.54,而人格测验的效度只有0.38。评价中心的高效度是以全方位的测评方法和资深专业测评人士为依托的,其实施步骤繁杂,成本最高,对施试者和受试者都有较高的要求。心理测验虽比较容易实施,但在量表的编制和选择上却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能满足测试者的个性化要求。相比之下,面试易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人力资源经理常用之选。本文综合应用了以上测评方法,并在实践中根据样本特征有所侧重。

四、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测评分析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企业管理决策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用什么标准来考评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绩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生产和管理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传统的职位分析很难满足高新技术带来的新要求。以胜任力研究与建立胜任特征模型为基础而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经过科学论证并且系统化的考评体系,体现了考评理论的精髓,真实地反映了管理者的综合工作表现。

(一)胜任力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在设计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专业技术,选择的测评指标也不同。对高层管理者设计指标要针对测评的对象和目的选择指标,除了基本素质和管理能力,还要针对他们的决策能力、战略眼光等特殊因素。

2、科学性原则。测评指标体系的设立应以心理学、管理学、领导科学等科学原理为依据,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如工作分析法等,并结合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来确定。

3、精炼性原则。测评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理论上说,测评内容越完善,指标体系越全面,就越能反应被测人员的素质。但是实践证明,指标体系越少,越有利于测评工作的开展和信度的提高。因此,在测评中将提取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测评对象的指标因素,做到既完整又精炼。

4、明确性原则。指标定义应明确,指标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叠。

5、层次性原则。对于较复杂的人才测评,单层次指标往往不够,必须设置多层次指标(二层、三层等)来多方面反映被测对象的测评点。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条件,综合以上研究,提出自己的胜任力指标,将内驱力、知识、能力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独有胜任力,并将其作为绩效考评的鉴定标准。(表1)

(二)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特征与绩效的相关程度分析。笔者利用参与湖南某知名农业上市公司人力资源项目咨询的机会,在该公司选取了25名高层管理者人员进行胜任能力的评价,并收集他们的绩效评价资料。首先由公司最高层评价这25名经理人员在3大胜任特征上的表现,在各项胜任特征中分别根据表1选取了在单位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力要素,然后对这些要素进行评分。评分采用5点法记分,5为“优”、4为“良”、3为“中”、2为“可”、1为“差”。然后,分别求出每个被评价者的胜任特征评分的加权总分。然后,对这25名中层管理人员2006年底的绩效考评成绩进行统计。

用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功能,求被评价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得分与其2006年底绩效考评成绩的相关系数,见表2。两者相关系数为0.816,说明二者有着显著相关关系。(表2)

胜任力研究在高层管理者测评中的应用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构建出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后,开发测量各项胜任特征的量表和工具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且企业选择胜任特征分析时一定要从自身的需求、财力、物力等方面综合考虑。随着对胜任力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深信以胜任力为基础的管理新模式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日团.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李智伟.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的结构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因为数学在所有学科中属于灵活的学科,其中包括很多的抽象的知识,所以在小学生起步学习数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逐渐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非常有利的,小组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在学生精神的培养上,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研究与分析,从而变为运用知识的主人,这对于增长学习数学的有效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依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分组时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因为它决定着一个小组的学习是否会有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的分组,只是依据作为进行简答的分组,每个组大概有四到六人左右,这样的分组方式,对于教师管理学生是非常便利的,但是这种分组方法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想法。这样做即使分组成功以后,在组内的学习氛围也不会很高,出现学习被动、组内成员不友好的现象,从而使学习小组过于形式化,会使学生学习数学时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所以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一个班里有,30个人,可以规定每一个小组都会有5人,每个组里都会存在一个小组长,并用数字1~6为六个小组进行编号,使教师管理时比较便利。除此之外,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安排相对的学习小组,并且使每一组内至少有一个是学习好的同学,一个是相对于差的同学,来进行以优带劣,实现组内共同进步的准则。这样的分组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人想法,还会使学习小组顺利成立,进行有效地学习。

三、具体数学实践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设计好合作的思路,将具体的流程告诉体系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询问以及探讨的时间。对于需要实际动手的任务,可以留出合适的空间与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动脑能力。

(一)实践数学

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有亲自动手的机会,体验数学为自己生活中带来的乐趣,不但会减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压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心情,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渴望的潜能。除此之外,依据学生在组内不同的位置,所进行分工合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团队与责任等意识。例如,在课堂上讲授三角形时的知识时,可以分配给每个小组把自己所认为的三角形的饰品拿出来,在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去另一个组内把认为不是三角形的饰品拿出来。这样做不仅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增加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让组长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并且老师在一旁适当指导与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加深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方法,既可以轻松地学会关于三角形特性的知识,还增加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游戏数学

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对,对于小学生应用游戏教学是非常有效果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是根本,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爱玩心理,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是受到学生普遍应用的。例如,在学习必然性的课题中,因为有两种状况,一是必然发生,二是可能发生,这节课可以实行抛硬币的实验:1.任意抛出一组硬币,所看到的面一定是花;2.任意抛出一组硬币,所看到的面可能是花;3.任意抛出一组硬币,所看到的面一定不是花。利用四人分组的模式完成活动,并且说出在搁置硬币的思想。在小组内,进行集体的商量,由一人操作,组内其他成员进行探讨,使每个小组成员做好分内工作。在结束实验以后,进行整个班级的交流,大多数认为:第一种情况是将数字的两面进行粘连;第二种情况是花与数字进行了粘连;第三种将花两面进行了粘连。在整个实验结束以后,学生会通过实验对于必然性、可能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加团队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

(三)联系实际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随处可见的,教师可以列举在现实中应用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在实际超市的购物中,进行简单的运算,例如在与妈妈去超市时,妈妈买了一桶豆油和一桶水总计花了68块钱,妈妈的手中有两张50元,这时问学生妈妈该如何付款?还剩多少钱?可以依据小组进行实际的情景还原,可以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做实验来获得数学答案,让学生自己算出50+50-68=32的相似习题的讲解,这样对于学生的联系实际的能力会有大大的增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热爱数学、热爱学习。

结束语

把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带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以及思维的锻炼,大大地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使学生在对学习拥有热情的同时加大的全方面的锻炼。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团队合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全面发展得以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57.

[2]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21.

篇10

关键词:中职院校 计算机教育 分析 对策

中职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区别于普通中学的教育。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义务教育的延伸,需要对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中职教育要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习与学生能力相符的知识与技能。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的应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分析

1.学生

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成绩不好,近几年由于生源的减少,招生形势严峻,生源素质下降很快。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差,一部分是行为差。学习能力差表现在基础不好,有的学生的数学水平相当于小学生,英语连字母都背不全;行为差的人对自己不严格要求,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懒散、没礼貌甚至打架骂人的现象很严重,这两点对于教学工作压力很大。

我们面临的学生是90后,甚至是95后,他们赶上了计算机网络时代,有的学生在小学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所以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很大,喜欢用网络方式沟通,喜欢在生活中使用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但是对于计算机更多的应用,例如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网站建设等方面却知之甚少,逻辑分析能力差。

2.教师

中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为专业本科毕业,专业较好,但是没有深刻理解“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职责。当他们面对这样的学生时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甚至认不清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差,不认真听讲,甚至顶撞老师,使很多教师产生了厌教情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成就感,没有形成“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良好教学心态,没有调动起教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少,交流学习的场合少。这种现状对教师损害很大,直接导致了教师对学生产生不耐烦和轻视的态度。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却不精通教育学、心理学;另一部分是半路出家,由其他专业转到计算机专业,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有的教师年龄偏大,不能跟随时代。“摩尔定律”告诉我们,计算机硬件每隔18个月翻新一次,而硬件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软件。计算机教师在学生中,脱离了技术第一线,对自己知识的更新也有限,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靠自己的主动学习。

3.学校管理

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指导性计划招生一共为820万人,河北省44.5万人。2010年,河北全省参加中考的考生为70万人,其中选择升入普通高中的达45万人,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幅度减少。对于学校而言,保证生源很重要,投入很多,而其他方面相对投入减少。例如各种设施跟不上。很多学校的计算机都用了5年以上没有升级,很多新的软件不能安装,还在使用版本很低的软件教学,并且很多学校的课堂中,人多机器少,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少了,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力度及标准降低了,造成学校整体环境下降。

二、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对策

1.利用网络管理学生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网络,现在每个学生的手机几乎都能上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教育管理学生。现在,学生更喜欢用网络沟通,使用微博、飞信、QQ、邮箱等,那么我们也利用这些,在微博中通知,利用飞信开班会,用QQ和学生谈心,用邮箱传递文件。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话学生听进去了,做了,达到了教育目的。并且在这些工具中还有保存功能,教师可以作为工作记录,学生也可以留住学校生活的足迹。

2.探索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习是每个学校必开的一门课程,对于这个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更多的探索。

首先,要选学生能掌握内容。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很差,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选择学生能掌握的内容,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简单实用,并且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总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这样增加了学生的信心,教师也有成就感。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也要重点培养。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差,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很强,他们总是有很多奇思异想,教师用更多的方法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将这些想法应用到知识中,表达出来。例如在Photoshop教学中我们使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师先提出项目,然后讲解基本的图形图像处理方法,其余的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结果进行评议或者由学生自己评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转换角色,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这种方法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还激发了创新能力。

再次,注重实践操作。学生理解能力低,文字功底差,大量的理论知识即使讲解学生也不能接受。而另一方面,这个年纪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计算机教学不能脱离实践。注重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操作,可以把计算机学习变成一种探究性活动,增强学生对案例讨论、分析的能力,完成确定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拓展知识的目的。

最后,是加强课程的开发。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什么样的课程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不开设,课程需要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很重要的问题。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教材选择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和掌握能力,例如在教材中编写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学习。

3.教师继续学习

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一是要知识全面,不管是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都要选择一个计算机专业方向系统学习。二是要多接触先进技术,了解当前电子产品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把更多的新知识讲给学生。三是要多探索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利用有限的条件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整合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力量和地区间的合作交流,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学校计算机管理

计算机机器陈旧、速度慢是很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学校要整合全部资源,例如可以将机房内旧电脑应用到行政岗位,加强机房维护,提高机器利用率,调整课程及机房的冲突,让必须操作的课程和不必上机的课程轮换使用机房,课余时间机房休人不休机。最后一个方法就是根据学校的情况增加对计算机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