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9-25 18:1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

篇1

关键词:新媒体;管理学;考核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42-02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考核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状况、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许多高校都在针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对其他教学环节的改进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一、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调查与数据分析

笔者对所在高校管理类课程考核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5份,收回295份,有效问卷275份,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能以此了解该校管理类课程考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因篇幅所限,本文只列出对部分重要问题进行的统计分析。

被访学生对其课程考核中采用的考核方式,按由多到少排序,绝大部分学生的排序是闭卷、论文、开卷、口试,所有学生排在第一位的都是闭卷考试,说明高校课程考核是以闭卷笔试为主。

对于“课程考核中记忆性知识的通常比例”,55%的被调查学生选择60%~70%,20%的被调查学生选择80%~90%,可见考核中记忆性知识所占比重很高,课程考核忽视了学生自我思考、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

对于“课程考核是否忽视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有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程考核忽视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数据看,管理类课程考核中可根据培养对象需求适当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笔者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管理学原理》考试方式的形式、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1.考核方式单一且与教学目标脱节。近年来,各高校在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考试改革方面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管理学原理》期末考核形式仍以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为主,期末试卷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仅占30%。试题中客观题比例占卷面总成绩的35%,主观题占65%。此种考核指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1)期末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过高,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学习过程而只注重考试结果。(2)主观题所占比例虽高于客观题,但大部分试题内容以对书本中部分知识点的记忆掌握为主。(3)记忆性试题所占比例过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造成当前部分毕业生空有理论而工作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会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势必影响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学生能力。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强的学科。管理学界流行一句话: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表现为管理学众多理论的科学性、普适性和严谨性;艺术性体现在将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针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管理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拥有发散性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书面笔试只能考核共性的内容,为了保证评分的公平性,教师只能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学生也只能迎合评分标准进行作答,缺少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缺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评价与培养。

3.未能与信息化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当今社会,互联网与信息化已经融入到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各方面,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普及也使人与人的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变得更为高效和便捷。与此同时,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已经融入到大部分教学环节中,例如多媒体课件、软件实训平台等,但唯独考试这一环节,管理学科大部分课程的考试还只停留在传统笔试形式上,没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长此以往,势必会拖其他教学环节的“后腿”,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新媒体环境下《管理学原理》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考核方式改革还应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MOOC、大数据、APP、微信、微博、在线平台、资料库建设等途径,丰富考核媒介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正确使用手机、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同时,又能创新性的将信息化发展前沿科技和理念引入到课程考核方式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考核方式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应为: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吻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来丰富考核方式,将知识考核、能力考核与素质考核融为一体,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的目的。

根据以上目标,笔者设计出从三个层面对学生展开全方位考核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考核新体系。

(一)考核内容

1.专业素养与能力。专业素养与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管理岗位的重要素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管理学原理》课程的首要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考核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提问、团队活动、读书笔记和课前报告来进行。

2.理论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管理学的各种理论博大精深,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才能指导实践,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部分考核主要包括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学术论文及答辩、综合方案撰写及答辩等。

3.学习态度。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效果得以保证的基础,因此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必不可少。此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待课程任务能否积极参与并完成以及学生精神面貌等,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出勤及参与情况、任务作业上交情况、小组成员互评等指标中获得结果。

(二)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完成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定,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课程结束后,教师结合班级学习情况,采取一种考核形式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各部分指标组成如下:

课程考核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70%+期末考核成绩×30%

过程性考核成绩(100分)=案例讨论×20%+课堂提问×10%+团队活动×20%+读书笔记×20%+课前报告×20%+学习态度×10%

期末考核成绩(100分)=(论述题+案例分析题)×50%+学术论文及答辩(或综合方案撰写及答辩)×50%

四、新媒体环境下考试方式的创新运用

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初,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微信群、小组微信群及公共邮箱,课后可利用微信群作为交流平台,进行案例讨论、问题讨论、团队交流、完成课后任务等。相关讨论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以及讨论内容可作为教师和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基础。

其次,利用MOOC和大数据资源,努力搭建《管理学原理》课程在线平台,教师和学生可共享课件、课上和课后任务、案例、资料、论文、网络课程等,可辅助对学生完成读书笔记、课前报告、论述及案例分析题、学术论文、综合方案撰写等指标的考核。同时,学生的相关笔记和报告可提交至此平台,便于教师收取作业、打分和统计。

最后,在学生管理方面,可采用APP进行课堂点名、课堂提问及统计等指标的考核,以便更为高效便捷的对学生出勤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一、积极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旨在“学以致用”。

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业务方面特别是对于图书的分类知识,图书的编目等基础知识,让我更加系统而深入地了解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我决心不断努力,进一步做好图书管理工作,让图书室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图书管理员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和领航员,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要具有一个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解决读者在如何使用图书资源上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图书管理,加班加点对新购进图书、及损坏图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筛选、统计、修补。

由于全校的师生人数较多,图书室借阅量非常大,乱架情况非常严重,为了确保评估目标,我就深入学习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了图书重新归类,倒架,排序、补贴书标等一系列工作。在整理书库的过程中,将破损、无标签的图书重新粘贴、归位、排序。在面对以往图书摆放紊乱,导致整理不便等现状时,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这些工作都是利用周六、日及假期里进行的. 在工作中不辞辛劳,精诚团结,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加班,从未因任何原因请过一天假,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周末都不休息,一天忙的腰酸背痛,在此毫无怨言,很好的完成了图书管理工作。

各种账目齐全,书帐基本相符。购进新书上架后,学生争相借阅,使每本书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兴趣爱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主阵地作用

本学期全校有10个班级,四百多名学生。图书室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开放,学生集中借书,每天下午4:30——5:00是还书的时间,借阅时,充分发挥班干部及小图管员们的作用,同时,建议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当看到好词佳句或有启发处,能随手摘抄到读书卡上,到期末进行汇总评比,看哪位学生写得比较好。积极协助语文老师认真上好学生的阅读课。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的阅读课,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的阅读课。上课地点在阅览室。在阅读课里主要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以及报刊杂志上的时政百科知识等内容。同学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修养,不少同学写出了有思想、有文采的读后感。

现在,只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是难以胜任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切实落实教师读书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全校性的教师读书计划。支持教师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建立自己的读书小组等学习型组织,不断交流分享读书经验,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各年级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使全体教师和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读书能力。

篇3

本文分析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课程改革构想、实施方法和改革目标,主张应建立精讲——实践——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陕西中医药大学;现代文学课程;现状分析;改革构想;实施方案

一、陕西中医药大学文学课程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化,文史哲学科遭遇冷落,文学课程也出现边缘化倾向。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教学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淡化专业,强化素质教育,增加大量通识课和选修课,导致专业课课时压缩。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陕西中医药大学文学课的教与学急需加强。文学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内容。陕西中医药大学文学课程有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他们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特点,不同程度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语言文学工作者。本课题组授课教师积极参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各个环节,认真开展各项教学和实践工作。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本专业知识现状和需求;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变革课程评价体系;督促学生阅读文学原著,查阅相关论著论文,撰写读书笔记;充分运用现有教学条件,开展多媒体、影像等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撰写学术论文和教改论文多篇,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以期达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二、陕西中医药大学现代文学课程改革构想

自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开始以来,本课题拟继续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每位学生参与教学环节,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基于课程自身的性质、特点与规律等,本课程组不断探索与实践,提出并实施的教改措施、拟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现代文学课程综合改革》

本课题从陕医大现代文学教学发展足迹和现状出发,对现代文学第一课堂在教学机制、师资状况、学生素养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进行逐一剖析,努力查找并分析原因,试图寻求促进现代文学教学第一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现代文学教学第二课堂内容体系,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贯通。

2、《现代文学课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法。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或指定作家或篇目,以论文方式考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将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比例调整为4:6,即平时成绩占40%,除常规的出勤、提问、讨论外,重点是将学生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课堂练笔等计入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占60%。现代文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将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能力测试有效结合,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精神。

3、《现代文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是解决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课件、影像材料等在教学中的内容、方法、比例等应用问题。逐步实现现代文学课程的网络化教学。

4、《现代文学课程第一课堂教学研究》

主要是解决现代文学课程与美学、文艺学、语言学等学科融合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实施

1、建立精讲——实践——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精讲是指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系统讲授知识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是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设置问题,以分组讨论、学生讲课等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自主研究是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科动态,对学科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我观点,撰写相关论文。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原著导读法:文学课程的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即是尽可能广泛地阅读原著,文学专业学生的作品阅读不是纯粹的娱乐,应该带着问题阅读,运用知识储备,分析作家作品的创作意图、主题和艺术性等相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授课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增进师生的了解。

(3)多媒体与影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式最大优点是直观形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本课题根据实践教学大纲,适度安排多媒体和影响教学,辅助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力求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3、建立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学生平时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如课堂讨论、试讲、平时作业等进行综合评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同时,结合陕医大学生特点和现有条件,尝试着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将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学生试讲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形成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中国现代文学是陕医大人文管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囊括1919-1949年所有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内容庞杂,作家作品众多。在有限的课时内,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教师明显力不从心。如何根据教学大纲,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化繁为简,精讲多练,重视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自学,了解学科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学感悟和鉴赏能力。

四、已有基础与改革目标

1、已有基础

(1)《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陕医大2014年精品资源共享建设项目之一,已开展多次实践教学,包括学生讲课、小组讨论、作业讲评等形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所学知识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2)《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2012年分别荣获院级、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荣获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年多媒体课件比赛中二等奖;在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荣获高校文科组三等奖。

(3)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教学改革工作。鼓励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法研究,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了教学改革优秀论文奖励机制;开展教案展评活动;举行多媒体课件大赛等,调动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

2、改革目标

篇4

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工会法》,坚持改革和创新,坚持维护作用,紧密围绕学校的党政中心工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构建学习型工会。扎实开展工会工作,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心,以完善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工作为重点,以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逐步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进程,增强全校教职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二、工作目标

(一)增强三个意识

1、进一步增强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教育发展大局意识;

2、进一步增强维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

(二)营造五种氛围

1、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2、营造有利于激发教职工创造性的工作氛围;

3、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工作学习氛围;

4、营造健康向上、情趣盎然的文化生活氛围;

5、营造和谐的充满关爱的生活氛围。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师德学习,努力把工会建设成教职工和谐的家。

以创建学习型工会为载体,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使工会成为教职工温馨、和谐的家。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我们工会要积极配合党支部坚持组织教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理论,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中国工会xx大精神,将党的政策、路线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并组织全体教师践行高善的师德。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师德教育中,工会要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要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醒教师时刻记住要遵纪守法。在学法的基础上,工会要积极参与制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对师德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其成为教师约束自己行为,提高师德水平的保障。

(二)、强化业务培训,努力把工会建设成教职工进步的家。

开展各种竞赛,学习规范活动,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工会将配合学校德育处、教导处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注重教职工的业务学习。工会将协助教导处进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改革。将开展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要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教职工好读书,读好书,营造一个全员读书氛围,提高教职工素养。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并要求加强自学,写好读书笔记。

(2)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经验丰富、表现突出的教师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结成对子。让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结对,新班主任与老班主任结对,新调入本校的老师与原本校的老师结对,让新来的老师很快适应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让青年教师很快地过好钻研教材关,教学实践关,课堂管理关。

(3)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读书征文比赛、最佳个人博客评比等,使学校成为教职工不断进步的家。

(三)、推进校务公开,努力把工会建设成教职工民主的家。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学校工会要关心职工生活,坚持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坚持校务公开

学校工会将全面贯彻、执行市教育局、教育工会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利用教代会及时收集提案,对于能及时落实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则具体解释说明。通过定点设置公示栏,并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不定期公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做到了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全面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学校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

2、坚持教代会制度

坚持教代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的教代会制度。每学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做到规范化、程序化,有决议、有记载。教代会要充分地行使审议建议、审议通过、审议决定、讨论监督四项权利。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决定,并监督实施。

3、参与学校的决策

工会在协助校行政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决策。对学校试行的改革方案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保证实施效果。增强工会的活力,教职工的凝聚力,使学校成为教师民主的家。

(四)、关心教工生活,努力把工会建设成教职工温暖的家。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在工作上压担子,更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会办成真正的教职工温暖之家。

1、开展送温暖活动。学校工会要关心每位教师的生活。坚持五必访制度。教师有困难,上门慰问。在春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对生活有困难的教职工、离退休职工进行走访慰问,把党政对教职工的关怀直接送到他们心坎上。

2、做好教师体检工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女教师每两年进行一次妇女病体检,平时鼓励教师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进行身体检查。

3、关心离退休职工。重阳节或春节前夕召开离退休教师座谈会;坚持春节慰问离退休教师制度。

(五)、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把工会建设成教职工快乐的家。

以活动为载体,充实教职工业余生活,使教师身心得到放松,以昂扬的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为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在教职工中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40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工会要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活动,锻炼大家的身体,也激发全体教工的工作热忱,增强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又培养大家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热爱学校的精神

2、开展“休闲观光”活动。通过活动,扩大教师视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爱国热情;同时陶冶身心,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

四、活动安排

九 月:开展“情满阳光 真我风采”庆祝教师节联谊活动

十 月:组织教师集体购书

十一月:开展教职工趣味体育活动。

篇5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多元化考核改革;考核方案;评价体系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任务和措施,要求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针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后的分析反馈不足、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本科院校提出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

一、课程多元化考核改革的思路

1.以考核改革构建学生为主的“教与学”模式

在考核方式改革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为导向,构建多元考核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2 ]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可推行平时考核制度,使学生的平时成绩占到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采取课堂练习、作业、读书笔记、学习表现、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课堂演讲、实践操作等形式,合理分配考核权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这种办法能激励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平时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改革考核内容,合理分配考核权重

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是考核改革有成效的基本前提。建议课程考核成绩比例为:60%平时成绩+40%期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根据课程特点由3~5个部分组成,采取“N+2”模式,其中“2”是指学生课堂出勤和课后作业两项考核形式,“N”则采用课堂练习、读书笔记、课堂综合表现、小论文、课堂演讲等考核形式。

平时成绩考核权重要设置合理,如出勤占10%,课堂综合表现占15%,作业完成情况占15%,阶段性测验占20%等。[3 ]

3.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保证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平时成绩组成及权重分布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确定,制订详细的考核改革方案及实施细则,对考核的每项条例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注重考评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素质,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使得每项给分都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提高考核方案的可操作性。

4.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做好课程考核改革的根本方法就是评估与反馈,通过严格的评估做好过程、结果管理。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师生随时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订考核方案。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分析,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总结经验、研讨问题、纠正偏差,寻求更好的考核改革方式。[4 ]

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之一。课程改革方案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实际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无线通信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其他考核方式

1.课堂Presentation考核

增加课堂Presentation考核环节,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去关注该行业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大三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及考研,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及克服怯场心理。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学生可以选取专业前沿技术或者是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点准备,每节课前10分钟进行演讲。具体的评价部分包括:选题8分、内容12分、演讲4分、效果6分。课堂Presentation评价表如表2所示。

2.BOPPPS微课设计考核

微课设计内容为通信过程中的常见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孤岛效应、多普勒效应、记忆效应、呼吸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等。通过对这些效应的准备讲解,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PPT制作能力、讲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让班里其他学生认识并且理解这些通信效应。

微课设计具体的评价部分包括:微课教案设计20分,微课展示环节10分。具体微课设计评分细则如表3所示。

将课程总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学生能够达到高效率的学习;除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外,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

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适应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较好的考核模式,其“过程考核”的理念、课程考核项目设置、考核评估与反馈等是课程考核改革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红建.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5).

[2]宋斌.主体性教学理念下的数学三环教学法研究[J].学科教学:数学,2007.

[3]姚雷.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 管理学家,2014(9).

[4]陶燕丽.刍议高校《中国地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篇6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现状;阅读对策

摘要:阅读是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大学生在阅读中存在阅读方式不合理、阅读氛围不浓、受网络影响等现象,为此文章提出丰富阅读内容、阅读趣味化、阅读偶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对策,改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4-011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阅读形式更加多样,阅读观念也随之改变。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行为会受到社会环境及自身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笔者通过研究整理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获得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其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提高其阅读质量。

1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1.1阅读态度良好,但阅读方式不合理

大学生都知道读书能提高个人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他们的阅读态度都比较好,能够肯定阅读的必要性。尽管大学生阅读的内容千差万别,有专业方面的书籍,也有小说休闲类的书籍等,无论是什么样的书籍,都能使人从中得到一些生活或学习的真理。书籍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教师,对于书籍的选择,学校应该加以相应的指导[1]。

随着数字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网络、电子书籍等方面的浏览及阅读,对传统纸质书籍的深度阅读有所下降。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及生活方式,然而网络阅读由于其内容良莠不齐,许多不健康的内容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1.2阅读目的明确,但阅读氛围不浓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在逐渐加快,快速的生活节奏也影响着在校的大学生,他们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更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笔者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阅读目的进行了梳理,发现大学生的阅读氛围不浓,而且还带有功利性;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阅读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其周围的读书氛围浓厚。阅读时间及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而大多数学生阅读的书籍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图书馆获得的。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大学生阅读氛围的营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大学生进入图书馆,引导其爱上阅读。

1.3阅读方式发生改变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及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多媒体教学、科技情报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甚至人们每天的沟通交流、休闲娱乐也离不开网络,网络几乎覆盖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对大学生而言,网络更是其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网络化阅读的优点有:携带方便、获取知识速度快、内容量大、范围广、阅读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等。目前,网络阅读的趋势在逐年扩大,但网络阅读书籍的内容都较为肤浅,缺少思想深度,这不仅会降低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降低其思想深度,不利于其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甚至可能会对自控力差的大学生成为一种负面思维的诱因。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设立网络阅读方面的学业导师,为大学生的网络阅读提供正确的指导。

2改善大学生阅读的对策与建议

2.1馆藏资源丰富化

高校图书馆要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载体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对本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发展动态以及学生的学习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制订馆藏资源建设方案。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把好图书采访质量关,在对本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与师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征求其对馆藏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尽量避免阅读工作的盲目性。再次,高校图书馆构建馆藏资源应兼顾多学科、多层次的阅读需求,既要考虑本校现有专业教育和新增专业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学生对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需求。最后,馆藏资源建设应符合阅读方式网络化的需要。在新阅读时代,网络阅读率在不断增加。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其馆藏以纸质文献为主向多载体文献并行发展,对各种载体形态的文献要兼收并蓄,尤其要关注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的采集和收藏,逐步实现阅读内容的丰富化[2]。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如:开设阅读指导选修课,师生共同探讨阅读方面的问题和健康有益的书籍;教师也可以要求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书籍并要求其写读书笔记、文摘等,以此逐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质量,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和知识库。

2.2大学生阅读趣味化

笔者认为,大学生阅读现状不佳与学校的读书氛围不浓和学校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关。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将大学生的阅读爱好转向趣味化,以此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大W校园里社团活动蓬勃开展,许多大学生都愿意加入社团,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课外时间都是在社团里度过的。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可以从大学生的角度和兴趣出发,从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在学校成立“阅读俱乐部”社团[3]。社团活动可以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读书园地”“读者心得”等活动,激发其读书热情,培养其阅读习惯,使其多读书、读好书。

2.3大学生阅读偶像化

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崇拜的偶像,但过度的偶像化会带来负面效应。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时期,其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需要时间去整合所有的混乱与矛盾,在此期间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尊重与宽容[4]。随着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的逐渐成熟,其对涉及自我意识的问题更加关心,因此学校更需要帮助其培养理性的思维。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仅要有教师的指导,还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认识这个世界,也可以通过偶像教育的方式来改善和推荐[5]。一般来说,来自于身边的偶像更具有影响力、说服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设立“学生百家讲坛”,用大学生身边优秀学生的事迹对其进行鼓舞。“学生百家讲坛”活动可以定期举行,邀请大学生主持主办,既能提高大学生的演讲能力又能使其通过演讲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获。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相互交流,进而在大学校园里掀起读书热潮,从而营造校园浓厚的阅读氛围。

裴仁华: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 2.4大学生阅读网络化

互联网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成了“百度迷”,这一方面体现出互联网信息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目前,我国还没有较全面系统的法律或规章制度来约束互联网上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对大学生规范、有效使用互联网的引导。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将大学生的阅读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方法如下:①高校图书馆开展利用网络学习的技能大赛,激发大学生利用网络促进自身发展,塑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从心理层面奠定合理有效利用网络的基础。②教师布置利用网络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心得,培养大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③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知识教育,使其认识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网络,摒弃网络使用中的错误思想,从而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3结语

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的主要阵地,不仅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还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阅读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及形成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大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高校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更使阅读成为学校的一种时尚。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修养水平,就要提高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及阅读氛围,使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成为一种软环境,增加大学生到图书馆的次数和时间[6]。大学生在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中逐步爱上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得到快乐,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7]。

参考文献:

[1]张英,张敏,张小霞.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与对策的探讨[J].医学信息,2009(20):657-659.

[2]李珊英.高校图书馆如何面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3-94.

[3]刘向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导读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128.

[4]刘少蕾.自我实现c时尚流行:当代城市青年时尚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1996(5):26-29.

[5]杨荣.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6):111-115.

[6]侯雪林,屈卫群,乔硕,等.南京农业大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58-60.

[7]邹克利.浅谈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70-171.

篇7

来源:师大共青团网作者:美术学院团总支

美术学院团总支按照《山东师范大学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布置安排,积极开展“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学院团员的爱国爱党意识。第一阶段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我院团员先进性教育初见成效,现将我院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月日,美术学院全体团员在教室召开了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胡桂香、团总支书记张卫东向全体同学做了动员报告,使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晚:各团支部书记在电教室召开会议,商讨并制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计划。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版权所有

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月日、日、日、日在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月日,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月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体会、感想。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院学生的弱项,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篇8

关键词:读书 学习型 幸福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24-02

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有职业认同感、工作幸福感、责任使命感、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竭源泉。2011年1月,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并得到批准,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课题组,组织了一批精干力量成立了实验组,保障了本课题的研究。

研究的意义:找到职业幸福感,享受团队幸福感,做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这样的教师团队,对整个社会教育、学校的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师自身的长期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目标:

(1)建立共同愿景。通过激发团队教师的智慧和理想,逐步形成对学校全体成员有号召力的办学理想和目标。

(2)关注教师个人成长。帮助教师找准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确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4)找到职业幸福感,享受团队幸福感。

研究方法:

(1)教育行动研究方法。教育者为了提升专业素质,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工作需要,使自己的教育行动科学、规范,获得精神层面的成就感。每月安排四次读书等活动,教师把每次的学习、阅读整理成文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经常写教育故事,论文、案例和教学反思。

(2)文献法。通过学习国际上知名的教育家的理论书籍,我国的教育纲要,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3)经验研究法。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教育经验,应用到教育工作中。

(4)反思研究法。反思工作中的好的经验以及存在的失误,从而整理成文章,从过程中学习。

1 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1 从阅读到悦读,完成教师专业成长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更是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整个实验的支柱来重视,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

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们给教师配备了:

(1)长期重点书目。

学校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师长期重点阅读书目,是教师的必备案头书,将其奉为“教师的圣经”予以高度推崇。在推荐长期重点阅读书目的同时,学校每学期推荐1~2部教育经典书籍作为教师的阅读书目配合重点书目的学习。一年多以来,我们为教师推荐的书籍有:《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蒙台梭利》《好老师在这里》《第56号教室》《窗边的小豆豆》《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运用》《课堂密码》《有效教学》《儿童的人格教育》等,为教师的阅读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2)分类指导书目。

为保证教师学以致用,学校还分类为教师量身定做了不同阅读书目。一是班主任老师,配备《班主任基本功》《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等书籍,辅助以《班主任》《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等报刊杂志;二是学科教师,配备《课堂密码》《有效教学》等书籍,辅助以《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等报刊杂志;三是心理指导教师,配备《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运用》等书籍;四是学校管理人员,配备《校长如何管理学校:现代学校管理100问》《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等书籍;五是学生家长,配备《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等书籍,家长学校课程定期开课。

分类指导书目的配备,使学校读书既做到了全方位覆盖,又重点突出,为学校优质管理、良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专家引领,集中培训,落实阅读导引

(1)专家引领:高起点起步。

学校聘请翟召博教授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长期指导导师,定期为学校教师、班主任进行指导培训。按照“总体引领―― 专题培训―― 读书沙龙―― 个别交流指导”的流程,分阶段、按专题、重点问题及时指导的原则,对学校的读书活动、教师专业成长进行高起点、高效率的专家引领培训。

(2)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专家引领之后,学校将重点读书指定书目分专题、章节,分配给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先行阅读,作为各教研组的读书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指导教研组的读书活动。

学校池肖锋校长率先在教师培训会上举办讲座,两位副校长葛祥存和王德俊也先后在教师培训会、班主任培训会上进行讲座,畅谈读书体会和感悟,引导教师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校长的率先垂范为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

(3)重点培养:榜样示范引路。

学校实施学校管理人员包教研组制度,和各组的骨干教师一起主持教研组的读书活动的开展。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在各个教研组开展读书交流,组织读书沙龙,有力地推进了学校读书活动健康、顺利的进行。

(4)全员参与:掀起读书热潮。

经过多层次的预热、引领、引导、示范,全体教师迅速行动起来,根据学校制定的读书计划,扎扎实实的开展读书活动,掀起了读书热潮。

2 完善制度,落实检评,构建学习型幸福教师团队良性机制

学校成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和检评小组,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读书体会、参与读书沙龙情况、读书演讲比赛成绩、等各项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总结评价,并纳入教师综合量化考核,使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既扎扎实实,又卓有成效。

研究结果:经过两年有计划、有步骤的阅读、专家的引领,领导的带头引导,教干的包组到位,我校教师的面貌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1)撰写教育故事,感恩教育人生。

学以致用是读书的根本目的,对读书效果的检查,内容上主要看教学质量的提高,形式上我们采取撰写教育故事―― 教育叙事的形式进行检查。教育故事的撰写要求以真实为本,以情真为源,每学期一个主题,全处征集,全员参加,统一评选。本学期的主题是:教师《我和我的课堂》;班主任《我和我的班级》。

(2)读书演讲比赛,展现教师读书风采。

读书演讲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教师首先在各教研组演讲,然后推荐在全校教师会上演讲。学校组织评审团进行评审,评选出学校读书演讲比赛先进个人,购置优秀图书作为奖品,并将演讲稿装订成册归档,记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3)读书总结表彰会,推进读书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每学期末,学校隆重召开总结表彰会,对教育教学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读书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红包、奖图书、上新闻,为读书活动的长期、健康开展注入动力。

(4)举行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巩固教师专业成长。

①举行了师“德演讲比赛”,先在学校内部进行选拔,被选中的优秀选手在参加全处的比赛,通过激烈角逐,赵培成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了兰山区师德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的师德标兵。

②开展了音体美说课比赛,教师口头备课和新课标测试比赛,小学品社品生信息说课答辩赛,对小学的各个学科都涉及在内。参赛的形式不一:有的是随机抽签,这样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新课标全面的了解,掌握、运用。有的是个人积极报名参加,通过初赛,复赛,进入最后的选拔,既全面深透,又重点深入。充分发挥了中青年教师的积极带头作用。其中郭淑娟、张啸、孙霞、姜伟、徐兆航、王玉华均获得兰山区优质课一、二等奖。

③多人次,多地点、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持续深入。学校先后派出教师300余人次,到南京、济南、本市各县区参加培训,举行了兰山小学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研讨会,兰山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培训,兰山小学英语培训,校本教研模式研讨,教师教材培训,先后邀请翟召博、边存金、咸慧等专家对教师进行师德、班级管理、家长学校等培训。是兰山小学历史上培训次数最多,培训内容最广,培训教师人数最多的一年。使教师的专业成长稳步、持续发展,形成了良好操作模式。

(5)学生活动精彩纷呈,阳光体育共享阳光。

学校常规工作扎实有效,做到了周周有专题,月月有重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召开了六年级全体学生会,合唱比赛两次,每月一次安全演练,胜利、圆满召开了兰山小学第八届少先队员换届大会,邀请父母共度“让世界充满爱”感恩节,师生家长泪洒现场,国旗班培训,每周的升旗仪式是我校一道亮丽风景,全校共享大型视频《让世界充满爱》《难忘5・12》。召开了兰山小学历史上第一次秋季运动会,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享受到体育运动的精彩,更在比赛中赛出了风格和成绩,我校选派的运动员在兰山区春季运动会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6)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不忘营造温馨校园。

池肖锋校长倡导:“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工作环境,渐渐深入广大教师灵魂深处,从踏进学校的第一时间,校园里就回荡着“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就要同当……”优美动听的歌声让教倍感温馨,朝夕相处让真情日深,在2012年4月20日的“全体教师联谊会”上,大家倾情欢唱,尽情挥洒自己的情感,工作、生活、责任、使命、幸福在那一刻淋漓尽显。

(7)成功参与社会―― 24名教师成为12355心理辅导接线员。

篇9

    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它是探究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培养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对学生业余学习和社会实践进行指导的基本依据与前提。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以培养人才并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根本,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从而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其表述为:“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国内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把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定位为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而没有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加以定位,大多数课程与社会要求存在差距,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方面定位不够明确,相关课程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师生交往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核心,缺乏互动与交流合作,对于所学知识对社会发展和生活有什么实际用处,课程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能力培养的效果不够好,给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困难。因此,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应该遵守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不仅应该符合专业发展的特点,更应该重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服务意识以及技能,能够从事行政助理、办公室事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行政管理学是在跨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同时又具备极强的实践性,所以其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实现人才专业技能的交叉复合,淡化政治学取向,强化“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取向,培养多元化的行政管理人才。

    二、从知识灌输向智能传授转变,突出模块化培养

    教育传授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使知识转化为智力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职业适应能力,提供就业竞争力。但从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看:政治学类课程和管理学类基本原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分别占有几乎不相上下的比重,所占的比例为60%~70%,明显偏大,反映了目前中国行政管理学在学科基本范畴上的模糊不清。而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方面的课程,如行政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政策分析、公共关系实务等,不足20%,明显偏小。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考核大多以学分、学习成绩为标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书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越全面、越牢靠、越准确,在考试中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这种培养过程压抑了学生对知识的个体化,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无益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智力的开发与技能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日益完善,政府行政活动的日益高效,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应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兼顾专业培养的“专”以及社会需要的“宽”,使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能够具有更宽的适应性,拓宽专业背景。可以采用专业模式化培养,即在专业基础模块基础上,开发若干二级专业小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就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管理学原理、行政法学、社会学概论、西方经济学、领导学、管理心理学、公共政策分析、国家公务员制度、公文写作、公共经济学、社会调查与统计等。在专业基础模块之外,根据各个学校人才培养取向不同,设置不同专业小模块,比如工商行政管理模块、社区管理模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公共关系模块以及城市管理模块等。突破简单的大一统课程模式,体现出灵活性和特色性,体现“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的复合式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模块化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公共部门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的技能,体现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特点,适应在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文秘、管理以及咨询工作的多重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突出考核的能力导向

    教学方法是实现专业改革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这要求知识传授必须与实践结合。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崇尚理性、尊重知识,同时自学能力较强,对学生的教育如果依然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是无法提高教学水平,更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但是大部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按照教学大纲“上课—考试”,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方面的锻炼和培养,教学更多地注重规范理论的教学而忽视实证分析与探讨,进一步削弱了学生主体分析和解决行政现象与行政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培养过程成为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课堂气氛不活跃,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的记忆,缺乏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以行政管理领域的教学案例为依托,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调查和总结,根据课程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选取不同案例,服务于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换位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换位思考,进行角色换位,不仅可以让老师体会学生的需要与诉求,提升教学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扮演行政管理的角色,以全新的角色来审视行政管理活动,理解和掌握其规律,以保障教师与学生都能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获得应用技能。真正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通过正确恰当的方法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要我学位我要学,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向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从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要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除了变革课堂教学方法外,必须在教学考核体系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应按照“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原则,变传统的形成性考核为发展性考核,变传统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考核应能充分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打破单一的书面考试、闭卷考试的方式,采取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读书笔记、小论文、实习报告、课堂讨论、提问等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其次,除主干基础课采取闭卷笔试外,其他课程考试方式可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由各主讲教师确定,教师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最后,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可通过作业、实践、小论文、阶段性测验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变终结性考试为过程考核,可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实训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促进理论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是从现实来看,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实践实习体系不完善,课堂教学很难与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很难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在实践教学方面,处于“松散和放任”管理的状态,以至于在毕业生中出现了“办公软件盲”这样的可笑例子。职业能力实训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真正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第一,重视校内实训。以实践课程、实验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等,真正让学生发现自己、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以《政策科学》为例,针对课程中政策制定与分析单元,可以设置校外调研,全程由学生自行组织,深入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以面谈、问卷、网络调研等方式获取资料,进行论证,形成调研报告,最后各小组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学生在调研活动中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重视校外实训。学校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积极与所在地的各级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联系,了解其人才需求和岗位需要,并以此为依据改善实践教学的方法与内容。一方面,通过高校与政府机关的定期交流与沟通方式,增进高校与政府的相互了解,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将学校培养人才和政府储备人力相统一,为行政管理专业对口实习提供新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认识政府工作的机会,熟悉行政管理的过程,切身体会真实的政府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通过与政府工作人员的接触,体会到为人处世的方法,使他们更早地认识社会,有利于毕业后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顺利地实现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将实践教学课堂带入当地企业中,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在工作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培训,让学生真正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流程,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实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突出专业的实践性、复合性以及地方性。

篇10

关键词:转变;创新

近几年的教学探索表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改在认真总结了应试教育下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种种弊端后,提出了“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予以大力推广。笔者认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特点,如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所不可或缺的。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需要一个比较民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性是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特性。教学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实现创新。

在教学中,孔子一贯重视平等施教,我们教师更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请先坐下思考一下"等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二、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得"活",才能教得生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的文、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谈话法,或练习法,或实验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记得有位教师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将法庭审判引入课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审判、辩论,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进一步认识到骗子行骗之所以得以成功是社会的因素,并非个人的问题,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文章的主旨。这种体验学习使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当学生有了较充足的体验之后,教师及时地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理解。

因材施教,精心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教师以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三、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在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就够始终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倾听观察、对比异同、评论反思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可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因此,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近年来,在抓紧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积极带动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评书、征文比赛、影评、诗文吟诵、演讲、诗配画、猜谜等,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组织学生文学社,指导学生进行童话、儿童诗等的创作,并创办校园文学报,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一个园地。

总之,语文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教育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阅读面广了,探究能力强了,分析角度新了,读写能力自然会逐步得到提高。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知识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是力量,知识只有不断创新才永远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