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训内容范文
时间:2023-09-24 16:1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培训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质量 基础教育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23-01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素养不断提高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无论是从课程安排、文化道德水平、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角色定位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明确科学的课程意识,改变昔日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多年来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学会标新立异,挖掘课程资源。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其问题归结如下:
(一)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基础薄弱,现行的录用制度要求太低
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小学,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是中师毕业,或者是民办转正的教师,这些人本身文化素质相比而言还有一定差距,无论是文化知识和教学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而且,即使是没有经过严格、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的人也可以当小学语文老师。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
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1.培训内容单调、实践性不强;2.在职培训理论性太强,培训效果不明显;3.培训机会少,覆盖面不够广泛。
(三)农村小学的管理体制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领导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上急功近利、目光短浅。部分领导重使用轻培养,他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有学历、有知识,就能当好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或者小学语文教师只要能教出好成绩、能提高升学率,就是好老师,根本不理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外,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待遇偏低,师资匮乏等也是制约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中老年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知识面狭窄,课堂教学内容十分局限。许多情况下,教师讲解内容仅仅局限在某篇特定的课文内,学生从教师那里几乎得不到任何课文以外的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和活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十分淡薄,科研能力比较差,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自身水平有限,加上比较懒惰,安于现状,根本不关注科研创新。
三、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有些途径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更加紧迫和有效,归纳如下:
(一)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
提高教师待遇,严格制订小学语文教师录用机制,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计划性和规范性。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小学语文教师的长期和全面发展,正确并及时地引导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二)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新的课程改革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个性化思维,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素养,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当今全社会的共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转变观念,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的支援、农村小学领导管理方式的转变、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等外部条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从更专业化的角度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唐玉光著.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71.
篇2
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具体来讲,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语文是我国的传统语言,其发展历史渊源流长,语文教育教学有其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载体和教学资源等。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创造性和乐趣的活动,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中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充斥了中小学语文的课堂。现实中的语文教育教学被蜕化为一种教师讲授语文知识点、学生背诵和记忆语文知识点、考试就考语文知识点的简单过程。这样的教学既割裂了语文内容的有机联系,又使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使得语文教师的创造热情和研究的兴趣淹没在应试的压力和程式化教学中。
2.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缺陷
造成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低下的原因,也与目前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的缺陷有关。教师教育专业具有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其一是学科专业,另一个就是教育专业。这两个专业在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上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在我国现实的教师教育中,教育专业普遍不受重视。如在大学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学科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和结构就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与学科类课程相比,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种类很少,仅有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教法等课程,并且这些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甚微,加之当前在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着诸如教学内容陈旧、科学化程度不高、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这就出现了教育类课程在师范院校里普遍不受学生重视的现象。这种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上的缺陷直接引发了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先天不足,而这无疑是造成他们教育科研素质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教师职后培训中的形式主义
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和终身接受教育,因为“教育者先受教育”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因此,教师职后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要针对教师职前师范教育中的缺陷和教师现实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要着力体现培训的有效性。但是当前教师的培训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师是为培训而培训、为拿学分而培训、为履职晋级而培训,全然偏离了培训的本来意义和价值。另外,在当前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还存在着重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轻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重学历培训、轻素质培训等不良倾向。这样的教师培训不仅没有有效弥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足这一课,反而使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足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
4.教师习惯化工作方式的惯性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不论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把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和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这种以“述而不作”为重要特点的工作方式导致了部分中小学教师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忽视了对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发展。这种工作方式和由此导致的生活方式也造成了部分中小学教师问题与研究的意识比较淡薄,教育科研的素质不足。
除以上因素外,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缺乏必要的图书资料和专业引领等也是造成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对策
1.增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
在过去,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研都有一种神秘感,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事,自己无从也无力从事教育科研。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就应该在学校里营造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帮助中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以及自己从事教育科研所具备的许多有利条件,从而使他们打破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提高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增强科研意识。
2.改革和完善大学中文师范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改善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应该从大学中文师范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具体来讲,就是要改变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失衡的状况,增加教育类课程的种类,加大其课时数,同时改革教学内容,增强科学化、有效化和实用性。通过这些改革使师范生掌握扎实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知识、理论和原理,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准,并为他们今后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作好知识和理论上的准备。
3.改革和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要改变过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只重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的状况,在当前尤其是要强化教师培训在提升他们教育科研素质上的作用和功能。要在教师培训中把教育科研的训练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看待,弥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先天不足、后天也不足的状况。在培训中,要教给教师基本的教育科研知识和理论,使他们掌握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并对他们进行教育科研全过程的指导,培训者还要发挥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示范作用等,把他们教育科研素质的提升切实落到实处。
4.匡正教育科研的目的
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与他们教育科研追求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认为,当前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使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明确教育科研的本义,端正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如果把从事教育科研作为谋取名利的手段或认为教育科研是一种额外的、附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的话,教育科研就不可能正常、健康地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就是一句空话。
5.提高和改善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内在条件
当前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关键和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提高他们从事教育科研的内在条件。一是构建和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帮助中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有关教育理论(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和教育科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并让他们了解和熟悉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等。二是构建和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结构。主要是指培养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选题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研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三是丰富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让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学会搞教育科研。在当前,主要就是以“校本研究”为切入点,丰富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经验、体验和感受等。
6.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展现广阔的空间
素质教育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其主体性,它要求把广大师生从过去单调、机械、僵化和繁重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激发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这就为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教师教育;
作者:林添胜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知识及其结构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舒尔曼指出:“倘若要推进教师专业化,就必须证明存在着保障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阐明教师职域里发挥作用的专业知识领域与结构。”我国以往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把教师作为抽象群体来探讨,针对特定教育层次具体学科的教育情景,比较扎实地就某个层次具体学科教师知识结构进行研究的甚少。本文将着重说明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以及这方面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及其结构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小学实行分科教学,小学教师以一门学科教学为主,兼教其他课程。小学语文教师是指以教语文为主的小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必备条件,包括各种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课堂情景知识、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等。根据不同功能,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分为四个层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这四个层面共同构成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指语文学科知识,这种知识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者“用什么去教”。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部分,是任何小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故称为“本体性知识”。当前,既有的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主体的语文知识受到普遍质疑,小学语文教师到底应具有哪些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界尚缺少研究和明确定论。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学习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必须适应这一需求。就数量而言,它应比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要宽广得多;就内容而言,它应以言语学知识为核心,包括语言学、言语学、文学等领域的知识。其中,汉字学、教师口语、写作、阅读与鉴赏、广义修辞学、儿童文学等与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处在突出位置。
2.条件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条件性知识指一般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理论,包括指一般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儿童心理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技术学,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科研方法等学科知识。这种知识涉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教”语文的问题和“怎样”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释语文学科知识的问题。语文教育学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条件性知识的中心,它下通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上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技术学知识,对条件性知识起一种统摄和渗透作用。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科研方法知识对教师知识发展机制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重要组成部分。
3.背景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是指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等领域各种学科文化基础知识和动态知识。这种知识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个知识背景和平台,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兼教其他课程,某些背景性知识就转化为相应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语文,还要承担全面育人的任务,教师背景性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就内容而言,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主要是和学生生活、小学教育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动态知识,各学科高深的专业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并不一定会起作用。
4.实践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知识,是教师对语文学科内容的特定理解与高度个人化的语文教学经验。这种知识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实际上教什么”和“实际上怎么教”的问题。就产生过程而言,它主要是以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为基础,经由教育实践摸索而形成的。就内容而言,它是一种依存于教育情景的经验性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的特殊整合,既包括对语文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扩展,也包括教师个人经验的积累、感悟。就功能而言,实践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师真正成为专业人员的核心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实践性知识是相对于理论性知识而言的,它与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分类,只是因为它地位特殊,所以特地列出加以强调。当我们将实践性知识与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相提并论时,其他三种知识特指理论性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殊性除了构成要素具体所指与其他教师不同外,在知识的分布、结合等方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1.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要宽广一些
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尝试。小学教育要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必然具有综合性和多质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我国大多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兼教社会或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上几个因素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更加广博的背景性知识。这是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教师、尤其是与大学教师知识修养的重要区别之一。这个特征也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必须是“宽口径、厚基础”。
2.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要求相对降低,条件性知识要求相对提高
教师专业性相对不同层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来说,要求是不同的。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知识尤其是语言学、文学理论知识可适当降格处理,不必达到中学、大学教师知识层次。因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对于特定学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多了对教育教学不一定起作用。相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尚未充分发展,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差,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运用教育理论将语文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对教师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相对中学、大学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反而是上升了;与之对应的条件性知识要求也相应提高。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不一定能教好小学语文,成为出色的语文教育行家,此为原因之一。
3.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具有突出的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从整体上看,应该是以宝塔型为主体的网络状,宝塔底层主要是由各学科基础知识、动态知识构成的背景性知识,中层主要是语文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中心和上层则是实践性知识。各个层面的知识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构成立体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相对于中学、大学教师来说,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综合性更为突出,这与小学语文教育特征是分不开的。小学生思维尚未细致分化,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化、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来实施教学、处理教育问题的。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课程综合化,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也愈来愈呈现综合化趋势,因此,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具有突出的综合性特征。
三、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启示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改革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合理设置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方案
目前我国中师教育已经淡出历史,小学语文教师由高校来培养。高校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高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来培养,注重条件性知识传授,与之对应的教育专业类课程门类多,课时多,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多为原高师教育系课程翻版,远离小学教育和语文教学实践;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二是依托高校文学院来培养,注重本体性知识传授,与之对应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类课程门类多,课时多,不足之处是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毕业生难以很好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求。三是依托由中师升格的高校初等教育学院培养,注重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教育技能训练,毕业生能较快适应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足之处是他们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相对其他两种培养模式的毕业生来说,达不到相应层次,在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阶段可能难以胜出,在职后专业发展方面可能存在后劲不足问题。
依据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来看,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综合培养、分向(科)发展”课程设置方案方向是正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一是课程结构比例,二是课程具体内容构建。课程结构比例包括与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不同层面相对应的语文学科课程、教育理论课程、通识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之间合理比例,以及同一类别内不同课程之间结构比例。有的学者指出,本专科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要采取“四三二一”模式,即学科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为4∶3∶2∶1。到底什么比例才是合理的?至今还没有取得共识。关于课程具体内容构建问题,我们认为,要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注重学科知识整合。近年一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科学与生活”通识课程,将与学生生活、小学教育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整合起来教学,对拓展学生背景性知识产生良好效果,是一种有益尝试。
2.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主要依托小教(中文方向)(或综合文科,下同)专业来培养。从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小教(中文方向)专业与传统的汉语文言专业或教育学专业不同,是一个需要多学科支撑的专业,如语言学、言语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理学、史学、体育学、美术学、音乐学等。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小教(中文方向)专业特点,决定了需要一支学科相对齐全的教师队伍,来加强相关学科建设,为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师教师队伍涉及文、史、哲、理、化、生、外语、数学、地理、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中师并入高校,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至于能否做强,还有待于依托高校力量,对原中师教师进行培养、提升,促进他们专业成长,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应该注意的是,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学科建设应围绕“语文教育”关键词来进行,初等教育学与汉语言文学嫁接处的空白领域应成为研究重点,初等教育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作为重点建设学科,依托高校一级学科优势做强做大。如果学科建设质量上不去,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发展成为无源之水,必将失去活力和后劲。
3.深化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这里根据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强调两点:
(1)实践取向。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教育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实践性知识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决定性作用,学了教育学、心理学还是不会教书,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不是凭空产生,它有赖于教育实践磨炼与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必须坚持实践取向,将教育实践贯穿于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做法:一是每学期安排师范生下小学教育见习、实习,熟悉儿童和小学语文教育实际;二是改革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微格教学、试教法、说课活动引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促进理论性知识向实践性转化;三是重视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师范生是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反思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效率和质量。
(2)综合学习。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综合性特征要求职前教育课程内容建构要注重学科知识整合,同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综合学习的理念,学会综合学习的方法,找出关键知识点,打通不同学科知识联系以及教育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把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情景化地引入课堂现场,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惑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076-02
就目前而言,新课改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课程的内容“繁琐、困难、生偏、陈旧”,小学语文的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之间不能够很好的融合,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学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片面的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构架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困惑,从而影响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都不被重视,总是处在一个教学的边缘地位,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即使是在新的时期之下,我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农村的教育问题上,也拨了一批资金进行辅助,但农村的教育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教育范围大、校点较多、师资教育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等。就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基础性的教育工作而言,其所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
1.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困惑。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一门学科。不难发现,在新一轮的课改的实施过程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艰难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小学中,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教材往往会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一些比较年轻的老师,因为接受能力稍微强一些,通过自主的学习和培训往往会对新课程的内容略有所悟,但是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因为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接受能力又比较慢,往往对新课程的内容有一种一头雾水的感觉。他们在新课改这样一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当中不断徘徊,不知道具体的方向在哪里。但当还是要靠分数来决定成绩的时候,就又会朝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展。
相比较而言,一些年轻的老师已经接受到了新课程的内容,可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没有设备进行新课程的教育工作。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也就只能机械的对学生传递一些所谓的“新课程”,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新课程的实施基本上还是一纸空文。
2.新课程改革的本土化问题。所谓的新课程改革,其实并不是由我国自主开发研究所提出来的,其本质上是结合了国外的一些教育经验与我国自身的教育方式所提出的一种新教育模式。实际上,在一些农村小学中已经开始实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了,可是由于其依旧采取大班式的教学方式,所以即便老师的激情再充沛,教学情境设计和再新颖,当看到一大班的学生,五六十双的眼睛齐刷刷的望向老师的时候,老师就会产生困惑,不知如何在课堂井然有序的情况下,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此外,由于农村中小学的生源相对较差,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一部分学生并不喜爱学习,甚至会厌学,而一些能力较强的优等生,也因为无法从老师那里获取到更多有营养的知识进行补给,同样会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
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扰解决措施。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而言,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也最了解适应他们的教学模式,因此农村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实行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倾听教师的声音,建立以教学为基础的教材选择机制;二是要提高教师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三是建立完善的新课程培训制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改变培训的形式,提升培训效率;四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构,从评价内容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培训机制。
小学的学习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现如今社会却还是重视考试的分数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把小学语文这样一门文艺性质很强的学科蒙上了一层功利化的色彩,这样的后果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要想新课程的实施有效,就需要从本质上改变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除了上述方式外,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同样也是极为必要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新课程的推广不能只是一纸文书下达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在相应的政策支持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必须对农村小学中例如投影仪、教室、有关教具等一些教学设施进行换新改进,才能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从而达到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当代的教学工作不应只是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而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只有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才能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加快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黄中华.新课程下农村小学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篇5
一、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在多媒体教学鲜亮的背后是不可忽视,甚至于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当严重的。
第一,形式化的教学。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它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但是说到底它也只是一种现代化形式下的产物,是一种新的辅助教学工具,如果将其作为主要的叫做工具来推广,三令五申强调每堂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并将其作为评定教育者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是有失偏颇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兴起的时间短,中年教育者没有受过系统的多媒体教育,对其陌生,为了完成教学他们会将一些生硬的教学内容硬塞到课堂教学中,完成多媒体形式化的教学,浪费一些无端的精力和时间;青年教育者接受过系统的多媒体学习,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排斥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会过多的依靠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学,完成一种新形势下的形式化教学。
第二,教育者教学手段功能的退化乃至消失。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用它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减轻工作: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板书书写,课文朗读,简笔画的应用。有了多媒体这种教学工具,教育工作的板书书写可以预先在电脑上编写完成,等到教学需要的时候将其播放出来;课文的领读也可选取一种更有感情的录音进行播放教学;随堂讲解过程中的简笔画也可以由生动形象的电子简笔画来代替;这样就会节省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这样看来似乎是真的对教学有利,但是长此以往教育工作的板书基本功,朗读基本功以及简笔画基本功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手段都会出现严重的退化,乃至于最后会出现毫无基本功。板书被规整的电子字画代替,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由
第三,教学内容失衡。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与语言训练,汉字的训练与语言的训练离不开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的正常培训与耳濡目染的熏陶,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会影响学生汉字与语言训练,学生不能正常的接受训练,会让学生对汉字与语言有一个不全面的认识,比如说,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一个词语描述学校的花圃!”这个问题是用来考验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已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育工作者在设定这个问题的时候会预设很多词汇答案,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就会碰见教育工作者预设答案中没有的词汇,这样这个单词在很大程度上就面临着客观性忽略的危险,那样就起不到训练词汇的目的,遏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不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当多媒体画面上出现的一些新奇的画面,视频等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转移,忘记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将心思放在稀奇的画面上了。
二、针对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弊端的对策
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这种客观现实不是绝对的,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第一,做好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职业培训。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他在促进学习方面的作用更是利大于弊,因此,我们正确对待他,重视它,为了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熟练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做好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职业培训,让中年教师掌握他,让青年教师有效的应用他,让多媒体真正的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力;听;说;读;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其重点教学组成部分。而听的部分一直作为首要的教学训练重点,也是学生必须提高的一种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会听的学生往往要比那些不会听的学生更会学习。听力能力越强的学生可能在课堂上表现得越是积极,理解能力越是强大。因为他们会知道哪些该听、哪些该记,促使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一、教材的选择更加儿童化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简短的课堂教学40分钟对于学生来讲可能会比较长。教师一定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者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任务的设置上,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那些儿童化、多色彩、语言易懂的内容,促使小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神笔马良》等文章内容时,教材内容中的通俗易懂、色彩鲜艳、故事情节节奏感强等特点使学生的听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二、多样化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教师在听力训练的选择方式上可以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怀念母亲》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师充满感情的阅读文章,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到季老先生表达的深切怀念母亲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写作手法的描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听力水平。
三、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正确理解
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语文知识内容学习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真正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教师要成为所谓的候补队员要促使学生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语文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随时随地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知识培训,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听力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创新,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篇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阅读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人们主要的学习活动之一,是人们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处于爆发式的增长,而阅读也逐渐成为我们基本的生活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终生学习的概念也成为思想的主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小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比例非常大,尤其是小学高年级时期。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而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据调查分析,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运用上学校里学的知识的30%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高中以及大学的知识,小学的知识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而其余的70%都是靠学生以后自己去学习,可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各种表现,无论是学习上,还是人际交往、求职甚至是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阅读能力上习惯上的教学,从让学生读懂到学生会读。
一、我国目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不足
经过多次的教育改革,在小学阅读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大部分的老师接受了教学战略从知识理论的教学到语文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也随之改变,自主学习的方式已经逐渐被学生所接受以及熟练运用。虽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我们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进步不代表结束,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仍然存在耗时多、低效果、阅读课堂效率极低滞后语文整体的教学等问题。
1.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
说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许多教师认为这很简单,仅仅需要教科书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以及课后的生字词的练习就可以了。据不完全统计,60%的教师都还停留在教课文的阶段,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理解解读课文的方法。教师应该利用有限的课文素材,教学生理解课文甚至是往语文写作方面进行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否则一旦离开课文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做了。
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问题
在当今的新型的教学理念中,提倡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型互动趣味课堂,旨在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而这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也同样适用。实践教学证明,实践型互动课堂的确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在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有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灌输学生知识,还有教学手法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自然不高,从而导致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优化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1.适度开展各类阅读实践活动,拓展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被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所束缚,但是在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仅仅是知识海洋中小小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的需求看,拓展阅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关于拓展阅读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把握度,教师不能够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延伸太多,要从学生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适度的拓展阅读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拓宽语文知识的宽度,甚至是提高语文素养。除此之外,拓展阅读教学还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若是时间不对,则会显得生搬硬套,不利于学生思维上的导入,好的时机能让教学事半功倍。
2.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语文阅读知识素养更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教师的素养与专业的水平某个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据调查显示,专业水平更高的教师比一般教师采取的阅读教学策略更正确、更全面,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也能够有更高的概括能力,学生的理解更容易甚至是更深入,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因此,国家以及相关机关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3.促进教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交流的平台
除了国家以及相关机关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之外,教师自身也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毕竟教育经费有限,无法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树立身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相关教育机关还可以建立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各位老师进行问题以及教学策略上的交流,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十几年的语文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的教育水平与学生整体的能力水平仍然与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积极优化阅读课堂,相信在国家以及相关部门、教师等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化教学 现状 策略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也逐渐与之密切相连。尤其是20世纪以来,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潜能,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小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作为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如何结合有效资源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是一项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
1.A学校基本介绍
A学校,名为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心小学校,历史悠久,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定点优秀示范学校。该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2.A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根据对A学校调查的相关信息表明,A学校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并且已经将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但是根据近些年与往年教学效率相比较,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小学教育改革的方法,也因此作出了许多相关的研究,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信息化教学设备利用不充分,仍然注重传统板书。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大多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并不缺乏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仍然注重传统的板书,显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其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强。在已有的资源条件中,大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主动将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理念,使得信息化教学过于形式化。
最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照搬课件的现象很频繁,缺乏教师自身的教案设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缺乏专业的培训,因此在使用上觉得浪费时间,过于复杂。
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1.充分发挥信息资源进行教学
如何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大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因此,可以参考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通过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设计。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是未来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减少传统板书的利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与实现。
第二,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搜索与选择,或者通过信息化设备的利用得到教学设计的启发。而如何让学生进行这些内容的吸收?比如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先收集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社会背景、诗词译文、名家点评等。为了扩宽学生的思维以及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示范性朗读古诗词,并且让学生观看名家对于诗词的点评,以此提高小学生的知识面等等。
2.让学生成为信息化教学课堂中的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好的信息化语文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作用。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对于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兴趣度一定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高得多,因此教师尽量让学生成为信息化教学中的主体,教学内容遵循从学生角度出发。
一方面,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在课堂可以让学生也进行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与操作,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充分的参与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来,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构建信息化课堂。网络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因此在教学中以信息设备成为载体,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以外的美好,汲取到更为丰富的知识,不仅是语文教师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举措。
3.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一,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专题的培训,并鼓励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在教师群体中进行教学交流,彼此吸收先进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是信息化教学时代下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并进行评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集思广益改进教学设计,并定期进行优秀课件的评比,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完善。
第三,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课后反思与总结。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从多个方面进行总结,比如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反映等。
三、结束语
本文以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心小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为探讨对象,指出了当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几点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对于我国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篇9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95-01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汉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并启迪他们品味人生,认识人生。因此,广大基层教育人员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改革、创新力度,促使小学语文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
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由于语文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所以,学习语文应达到规范小学生言行举止,启迪小学生谈吐修养的目的。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应与生活紧密相关,但是,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严重脱离生活。比如,人教版第六册的《放风筝》,写的是作者观察一个小孩子放风筝的故事,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对启迪小学生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意义。
1.2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极大,即使实行了新课改,也无法完全使他们根据目前的教学环境与教学任务,学习或者创新教学方式。然而,老旧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小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太大意义,还会禁锢小学生的思想,限制小学生的发展。
1.3 教学评价过度注重成绩
传统理念下,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虽然,近几年实行了新课改,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绩依然是大部分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只注重学习成绩,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如果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评价标准依旧只有成绩,那么这不仅会让小学生和教师陷入盲目地追求高分中,还会使教师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歪曲教育的本质。
2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 提高教师素养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才能把握教材,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改进教学理念;才能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学校在招聘小学语文教师时,不仅要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对其素养进行严格考核。学校还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比如,学校可以举办教师交流会,教师培训活动等,给教师创造一些学习的机会,并号召教师以身作则,勤于提高自身素养。当然,不单单只是学校要重视教师的素质提升,教师自己也要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并设法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例如,多看相关书籍、开展网络学习等,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2.2 创新教学方式
任何教学都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而社会需求又是随着社会与时展,不断变化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发展的步伐,跳出传统教学的束缚,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总体而言,创新教学方式的方法众多。比如,根据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化工具,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课文――《赵州桥》时,不仅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赵州桥的相关视频,以此加深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认识上的赵州桥,收集赵州桥以及其建造者――李春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以此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2.3 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许多家长、教师都在盲目要求学生取得高分,但是,高分并不意味着高能力。现今,学校中有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些学生不能被社会认可,也就无法实现自身价值。为了防止出现更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就必须从小学这样基础的教学时期开始,引导学生、教师改变教学评价理念。然而,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成绩评估学生能力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意不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重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2.4 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交流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心理,明确学生的需求,以此鼓励学生学习,创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建设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随着时代的进步,交流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也就是说,现今,教师不仅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学校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借助QQ、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来进行朋友间的交流。
3 结语
就上文分析可知,语文教学是弘扬我国语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从小学就开始重视语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读书识字,学习汉语,还能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但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大量问题,相关人士还需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推广素质教育,建设高效课堂,改变评价理念等途径,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淑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5.08.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兴趣;制度
新课改的实施,让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人们的视线,却没能真正的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改的大力倡导下,“以学生文本”的口号大行其道,而真正的效果却让人不忍直视。教学效果差,是目前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没能逃过这种凄惨的局面。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和原因
1.引起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观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状况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几个问题,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语文课程几乎不教语法,学生运用语法能力不足;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课堂师生缺少互动;老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模式简单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2.造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呢?原因有很多,但大致上只有几个,而且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通过一个或两个问题,又引发了另外的问题。
造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只是通过课文朗读的方法和背诵语段词句的方法来教授语文课程,导致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慢慢的降低。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通常不教语法,学生掌握的语法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很容易受挫,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引入新技术,所以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老师的一个调查中显示,目前小学语文老师大多是中专或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老师占比很少,有部分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课程,这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不科学性,降低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教学最成功、有效的方法。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鼓励学生。人与其他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当中最想要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在小学的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当中,他们是在不断地探索的,不断发现的,在不断的试验中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孩子会很想得到老师们的鼓励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对学习那门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朗读一首唐诗的时候,不管学生读的好不好,都要及时的赞扬学生。小学生还是小孩子,过多、过严格的技能要求都有些不切实际,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还有在每一次的小测验当中,老师要懂得发现每个孩子细微的进步,及时的向孩子们指出这些小进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优化课程设置。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还不尽合理,有些课程设置的很不符合小学生的的特点,造成了小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尽量的结合实际,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以活泼好动的学生为主,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向学生传输知识,显然是取不到良好的效果的,老师可以根据这个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把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到小活动、小游戏当中,适应学生好动的这个习惯,让学生更多的去实践,去自己感受,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也自然提高了。
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小学生还小,又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即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造成学生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必须要重视互动的重要性。
例如,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先问问学生,感觉自己那部分掌握的好,那部分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什么想法,多进行一些互动游戏,少一些“独角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等等。
2.提高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指的是学校在招聘语文教师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语文老师的专业素质,必须选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同时,老师要能把握好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还的教好学生。例如,在学校招聘小学语文老师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文科专业的毕业生来担当学校的老师,同时,要对语文老师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程度进行定期的考核,以及组织老师参加定期的教学培训。
硬件设施是指学校的一些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技术,学校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一些课程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是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远高于被动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在日常课程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彭常青.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20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