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4 16:1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的数学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误区
1.依赖心理。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是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去认识、理解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把知识嚼烂后“喂”给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总是依赖于别人给予解决,对于学习也需要根据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自主学习能力相对缺乏。希望有现成的公式或解题模式,怕动脑筋,在数学学习中缺乏热情和创造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性。
2.厌烦心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数学符号和公式,部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在这种厌烦心理状态下学习数学,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常会表现为学习上无动力,无目标,对学习采取应付甚至逃避的消极态度。
3.方法相对滞后。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教育环境和学习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有些学生基本上还沿袭初中那套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只注重机械学习,轻视有意义的学习;只死记硬背结论,不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
4.惰性。在进入高一后,好多学生就会产生“松口气”、“慢慢来”的思想,认为初三太辛苦,高一要好好地休息轻松一下;高一离高三还有很长时间,在高考前努力拼搏一段时间就可以了。所以在学习上,主动性不够,过分依赖教师,而且对于课后作业,往往看参考书(现行的大多数都有课后习题答案),缺乏自主思考。长此以往,形成了思维惰性。
二、高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一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进入误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习方法不恰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进行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制订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3.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在进入高中后,由于初高中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的不同,课后自由复习的时间增加了,因此,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4.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45分钟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归纳起来即要做到“四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开小差;“眼到”,即仔细看老师的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地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篇2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现在参加艺术类高考的学生逐年增多,参加艺考学生的钢琴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从小就学习钢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演奏水平,但这样的学生只占少数。大多数学生往往是因为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在音乐方面天赋好、嗓音条件好或者喜欢音乐等因素选择了艺考这条路。钢琴是各大院校音乐方向招生的必考科目。因此,对于这些从来没有学过钢琴的学生就得开始接触学习钢琴。要使学生在短短两三年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且具备一定的表现力,这就需要钢琴教师在教学中探索一条高效的教学途径。我就从以下几个阶段阐述如何提高艺考辅导中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启蒙阶段的教学
很多学生刚入校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学习,比如乐理、视唱、钢琴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对于这样零起步的学生在启蒙阶段我们就要把乐理、视唱、钢琴触键及指法练习融会贯通,以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方式授课,集体课先从音符的认识及视唱开始,让学生把钢琴触键及五指练习曲的左右手分手唱会,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用正确的方法弹奏。这样就使乐理、视唱、钢琴三门课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样就排除了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因乐理知识欠缺而感到困惑和机械的心态,突出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并且加快了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和视唱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学生对乐理知识掌握得好了,视唱能力提高了,也就降低了钢琴学习的难度。小组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明确在具体联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基础练习阶段的教学
所谓的基础练习阶段就是指钢琴演奏最基本的技巧(如:哈农钢琴练指法,音阶、琶音、和弦的练习,连音的奏法,断音的奏法,各种装饰音的奏法,跳音的奏法等等)。进入基础练习阶段,教师就要适当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刚开始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各种钢琴演奏的技巧,教师要精选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确定为这个阶段的必弹曲目,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喜好,再确定一部分选弹曲目。上课形式以集体课、小组课和单个指导相结合。每一条必弹曲目以集体课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示范并要求学生熟唱单手,接下来以小组课的形式指导学生解决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单个授课则是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进度快一些的学生指导练习一些选弹曲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四、备考阶段的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 艺术生 历史教学 方法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艺术生是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历史教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艺术生需要有一技之长,因此高中阶段重点任务是学习音乐、体育或者美术等特长,这就使得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历史课作为文化课中的非主干课程,本身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艺术生大都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等高考前两个月再来学习和背诵还为时不晚,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上,都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效果。另外,高中艺术生以艺术技能见长,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一般。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更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艺术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例如高中历史在讲述各朝生的重大事件时,往往会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顺序对其做横向梳理,许多艺术生本来就对各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掌握不清,高中课本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进行的这种横向梳理,他们学起来更是云里雾里,就这样艺术生薄弱的历史基础给历史教学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教师造成的。一方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对艺术生历史教学不够重视,认为所有的艺术生都只重视艺术技能而不在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给高中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的质量一般不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当前学校和师生都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因此学校为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大都质量一般,这就使得历史课堂往往鲜有生动、枯燥无味,于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肩负着编写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系列重任,所以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师德素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做好历史教学不断地积蓄资本。例如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提到“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了解“什么是简仪”、“简仪的用途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并将其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要培养“民主型”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校要让历史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课上多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真正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课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艺术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历史教师要想对其开展好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兴趣需要,并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位历史教师为了培养艺术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艺术生加深记忆,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在一条很有名(名家)的大道(道家)上有一位儒(儒家)者,他左手拿着一瓶墨(墨家)水,右手拿着一本法(法家)学著作,这本法学著作里既不讲述玄妙的阴阳(阴阳家)之气,也没有高深的纵横(纵横家)之说,而是记载了一个农家(农家)中所发生的杂七杂八(杂家)的小事”。历史教师利用历史知识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快乐中好学历史。
3.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夯实艺术生基础知识
“授课―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学生则参与甚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这种理论灌输式教学大都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热情。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的课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且易于对课件进行修改,这将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展开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为艺术生授课时,还要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做好由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与衔接,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方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教学。
三、结语
总之,虽然高中艺术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应对教学中的难题,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篇4
【内容摘要】回归课本是高考数学复习的方向与方法。本文从回归课本复习的意义与方法两大方面来论回归课本复习对提升学生应考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回归课本
【中图分类号】G632.474
回归课本是高考数学复习的方向与方法。高考命题的原则是:保持稳定注重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而决定高考数学的稳定性既不是高考热点,也不是模拟试题,而是课本,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创新,因此,只有课本才是相对稳定的,它不仅是备考者应对命题者的策略,也是备考者提升应考能力的方法。
一、回归课本复习的意义
1、回归课本能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不只是语文科的专利,高考数学需要的也是阅读。学生首先要能够读懂数学题目,知道题目的“已知”与“未知”以及要求,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运用探究性、开放性和应用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些题型的出现导致试卷长度增大,阅读量增加。而高考复习不可能穷尽所有背景,也不可能模拟所有的文字表述,这就需要阅读能力。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阅读经历的人能够读懂考卷中崭新的材料。但数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像从战争中学会战争一样,只能通过阅读来培养。其中数学课本内容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素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回归课本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2、回归课本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知识成为系统。
高考复习的重要任务是梳理知识,让知识成为系统。如:知识框图、知识列表。学生要得到这些知识,需要教师把这些直接告诉学生,但直接听来的却又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其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主获得。这实际上是一个重温学习经历的过程,重温课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把课本由厚读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梳理了相关的知识,提升了复习的能力。
3、回归课本可以帮助学生规范答题。
数学高考,还需要规范答题。考察高考数学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历年来因不规范答题而失分的比比皆是。那么由谁来规范答题呢?哪些定理不能直接套用,哪些过程不能省略,哪些表述不能随意,哪些符号不被承认,这些都可以而且只能依据课本。特别是一些“商业性”较强的复习资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够规范的答题,这就需要通过课本来正本清源,因此,教师在回归课本进行复习时,不仅仅要梳理知识,而且要在规范答题方面加以明确指导,要求学生以课本“示例”为答题规范的方向来严格训练。
二、回归课本复习的方法
1、回归课本要对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梳理。
回归课本目的之一就是对课本的例题、习题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要研究课本例题、习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并加以归纳;另一方面要对它们进行变式推广应用。因为这些结论本身或推广常常会被某一情境隐藏着,成为别出心裁的高考题。只有熟悉课本,才能快速识别它的原型,从而减缩过程。在解客观题时,会因这些结论而减少解答量;在解答题时,它也是探索解题思路、进行合情推理的依据。如:必修5中的《数列》这一章有一例题: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12n,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这一例题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an=S1(n=1)Sn—Sn—1(n>1)并把Sn推广为常数项不为零的二次函数形式。又如:2012年福建高考数学文科试卷第20题: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1)sin213°+cos217°—sin13°cos17°;
(2)sin215°+cos215°—sin15°cos15°;
(3)sin218°+cos212°—sin18°cos12°;
(4)sin2(—18°)+cos248°—sin(—18°)cos48°;
(5)sin2(—25°)+cos255°—sin(—25°)cos55°.
(Ⅰ)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
(Ⅱ)根据(Ⅰ)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位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这个题目就是必修4第三章习题3.1B组第3题的变式。因此,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进行归纳梳理,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知识的梳理,继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答思维能力。
2、回归课本要对课本的定义定理进行梳理。
数学高考不可或缺的当然是基本方法思想,因此,对定义定理的梳理更应注重定义定理所蕴含的基本思想方法。例如,证明“正弦定理”,它是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出发推广到一般的三角形,从而任意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做适当的辅助线)达到证明定理的目的。其中运用了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记住了公式却忘记了方法,忘记了公式的来龙去脉,却不知很多高考题需要用到的正是那些推导公式的方法。许多复习资料都会介绍一些方法,如“累加法”“累乘法”“错位相乘法”等,而这些方法都是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所用到的方法。如果这样来解读课本,就比所谓的方法的介绍更有意义,更有利于学生的灵活运用。
3、回归课本应整体把握课本。
篇5
【关键词】高职 艺术 教育 实践 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80-01
高职艺术类专业就业面狭窄,就业模式和就业途径相对短缺,加上近几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在面对社会就业门槛逐渐抬高的情况下,就显得更加力不从心。而选择将教育的根基植于实践中,将传统课堂教育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在大学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充分掌握实际工作能力,既是对就业形势的适应,也是艺术类专业教育的重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基于服务学习方法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入分析,指出了实践教学的各种优势,对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 基于服务、专于实践是艺术类教育的出路
艺术类专业较难的就业模式和社会需求的缺失,让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在社会实践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传统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本身能力和社会工作的脱节、实践能力不足、缺乏深刻的艺术造诣等因素又严重影响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此,将教学模式培养方向转向实践,将传统教学课堂中融入社会的实际设计工作,从实践中把握艺术应用,将书面的艺术理论随机进行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自身对艺术的把握能力,而且能大幅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自身的素质。该培养模式下造就的学生和社会需求紧紧结合,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环境本身的需要。
二 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能性
与一般专业不同,艺术类专业学生从事的工作一般根基在创意行业,即有效创意和艺术素养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富有社会价值的艺术产品。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从高中起就接触艺术作品,自身已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涵养,一旦创意新颖,产生优秀作品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而校园这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也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开放的创作平台,相对于紧张而压抑的社会工作环境,高职学校内学生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概率反而较高。一些优秀的高职院校,学校本身就不断接到社会企业提出的创作需求,以期待灵活新颖的作品,而艺术类在校学生的作品也往往让社会企业的工作人员觉得新颖特别,具有较大创新,所以,这种校企合作的创作模式在当今不仅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认可,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让实践教学模式有了实施的保障。
三 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办法
在传统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中,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有效的艺术理论和应用办法,学校不得不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优秀的艺术作品,并在学校教育中安排大量的练习。而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将学生在外参观实践中的作品和在校练习的成果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对艺术理论掌握的程度。在这种模式下,艺术理论本身是否适合学生的作品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都被拦在了考核的范围外。不同的地域和艺术背景下,有着完全不同的设计理论以及各种设计理念。学生自身适合哪种设计理论,能适应哪种设计理念并不被该教学模式所指引,传统课堂作业式的考核,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创作的作品不一定能反映出学生全部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而将校外实践引入教学模式,从社会中引入一定的教学资源,供学生独自在学习中去探索和施展,则会促使学生自主地凝聚身心去研究、改善,让优秀的作品成为每一个学生追求的目标。
四 服务是教学的宗旨和最终走向
服务是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和时代的艺术多因缺乏生命力而在时展中提前萎缩。在高职院校的培养中,凭借学校教育灵活创新的独特魅力,吸引社会资源的加入,使学校培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给传统的艺术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能量支持。艺术类专业的走向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富有美感的产品和生活方式,而专业实践是将两者有效连接的高效模式。实践走入学校,是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艺术培养的有效保障;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走向社会,是艺术类专业培养的宗旨,也是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根本使命。
五 结束语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的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现代艺术类学校教育的新出路,是艺术类专业发展的走向。社会企业也需要艺术教育的加入,社会实践和学校教育的结合,让基于服务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和成功,而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学生成为整个过程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从社会脱节中走出来,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香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1(7)
篇6
【关键词】彝族地区 初中美术 教学质量 方法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有了长足发展,但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走进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区,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差距是那么的明显。彝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基础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初中美术作为一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人文课程,必须在教学一线上给于重视,正视现状,改善条件,不断的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凉山彝族地区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凉山彝区地理环境不佳,生活条件恶劣,交通闭塞,使得当地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该地区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比较落后。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就一些偏远的山区来说,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城市的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系统也比较完善,但相对比较偏远的山区和农村来说,美术教育则比较落后,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彝族山区学校的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近60%的农村山区没有美术专职教师,美术教师多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有的学校甚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无检查。同时重智育而轻美育的思想依旧存在,使得凉山彝族地区很多地方的美术课基本上流于形式。其次,由于凉山彝族地区教学设备、教师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也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实用性、灵活性,从而出现对美术教育认识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意识,造成了该地区审美素质普遍低下的局面,进而从根本上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的质量。
二、提高凉山彝族地区初中美术教育质量的策略
鉴于凉山彝族地区特殊的教育现状,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该地区美术教育的潜力,并能够运用自然环境作为美术教育的素材,从教学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变劣势为优势,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
(一)充分挖掘彝族地区现有的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教育的素材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初中美术教育充满活力,还能促使孩子们热爱美术和学习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彝族地区美术教育才会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根据教材以及课程的安排,组织学生走进青山绿水间,开辟教室以外的教学新场所。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大自然,描绘家乡,这样不但能使孩子们兴趣盎然,还能使他们的作品富有真情实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鹅卵石、泥土、羽毛、树叶等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这些资源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出如编织、树叶拼贴、捏泥人、种子粘贴等工艺课。另外,由于如今大多数地方的中学所使用的美术教材内容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鲜活的生活感知体验,远离了他们的文化氛围,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切勿照搬教材中的美术教育模式。
(二)在教学中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文化
彝族本身是一个不缺少美育的民族,不论是凉山彝族地区的城镇学校,还是山区农村贫困学校,他们的美术是植根于生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红花绿叶,在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美丽的青山彝寨是他们的家,是他们最为熟悉和热爱的土地。身着母亲绣的衣裙、鞋子、头帕和飘带,不仅传统深厚,而且图案繁多,花卉瓜果、飞禽走兽、人物风景、神话传说……这些来自于生活的丰富素材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而且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资源库,都有着可以让我们美术教育者吸取的精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美丽、质朴、可爱的民族,摄取美丽的自然画面,并以此为媒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所以,在凉山彝族地区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彝族自身的民族特色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既传承民族的文化,又结合外面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同时拥有了继承与创新的活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也能充分发挥民族文艺复兴的作用。
(三)与时俱进,多向学生传授一些与时代接轨的美术内容
我们在充分发挥和继承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还能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层面、不同的经济基础下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在一些中学的美术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同样的内容,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达芬奇、米开郎基罗的著名油画时,城市里的学生一部分都能懂,但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几乎根本不知所云,一方面正是由于农村学生对外面世界的认识较少。因此老师更需对他们细心教导,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如介绍文艺复兴的作品时,应当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另一方面彝族地区的学生深受自身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一时也很难理解外面的文化,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普遍茫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多向彝族地区学生传授一些与时代接轨的美术内容就更显重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新的教学成果,走出室内教学的局限,不断开阔眼界,彝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发展,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走出原有艰难的教学困境,最终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高一学生中学数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分层要求高一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衔接点,生理和心理都具有特殊性.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高一学生从初中升上高中,暑假里快乐地忘记了学习,进入新环境,遇到新老师、新同学,注意力被新事物所吸引或困扰,而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方法与初中的有很大的区别──课时紧、容量大、进度快、少反复强调,他们一时难以转变与适应,学习基本上变成了被动的听课、练习、记忆、考试的单调过程,数学学习不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初中毕业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本文对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障碍上谈谈造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数学学习障碍造成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以至于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2.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与学生的交谈中,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加之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二、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1.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数学学习的动机和效果,调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数学课标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介绍数学史实,开展数学活动和日常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或过程主动去了解、探求的心理倾向。若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数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并使人创造出奇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去挖掘和加工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兴趣因素,如“阿基米德为国王识别黄金王冠掺假”(体积的计算)、“印度象棋大师要求国王奖励”(幂指数的大小)等趣题,都有兴趣因素。
2.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并要求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3.钻研初高中大纲和教材,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高一教师应认真钻研初高中的新课标和教材,同时高中教师还应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实践,新高一第一章集合和第二章函数教学时课时数要增加,以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经可能联系实际。如讲映射时可举“一张电影片对应一个座位”,“同学入学报到时一位同学对应一个学号”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也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应采用分类指导;对基础水平偏低的学生,由于成绩长期偏低的地位,容易对自身丧失信心,应对他们因材施教,作业个别要求,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使之克服学习障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总之,高一数学教学应立足于课本,分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板块分层教学,对学生根据基础分层要求,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出发,由平时分层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改革热潮中的冷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9).
[2]陈辉志,大才疏.新教材中的问题情景传设.湖南教育,2003,(6).
篇8
一、导致高中数学学习存在障碍的原因
1、初中与高中知识不能有效链接。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分类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初中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异。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教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一学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在学习方法上,初中与高中有很大不同。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4、部分初中生没有很好的掌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对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5、初中与高中的数学思维方式不相同。高二阶段是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而高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解决方法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针对学生学习特点降低难度,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高一课时数量要增加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改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教学伊始,教师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篇9
关键词:走出困境 高中数学 高一数学 数学学习 学习困境 衔接
对于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识体系、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全新的环境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进入高中后,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
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很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个别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而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尘莫及。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是高一数学老师的职责,也是对高一数学老师的考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高一是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要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的语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作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挥合作学习精神,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
篇10
二、培养正常学习心理状态: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2.培养正常的学习心理;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三、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关键词:数学特点的变化 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 优化学习策略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我认为要确保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心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首先介绍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式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需用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1)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2)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3)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正差错,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4)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
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
2.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状态
经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甚至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然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定高中三年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
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住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因此作为教师,要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4.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三、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订计划明确的学习目的。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
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错误的理解,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长期坚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动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高考成功。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上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数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