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艺术性范文

时间:2023-09-24 16:1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的艺术性

篇1

关键词:管理;资源配置;观察;调研;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一、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有理论可循且能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知识。经过近百年的探索、总结,管理学已成为一门科学,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含主观价值判断,较为精确,能够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性的理论知识体系。管理者若不掌握科学的知识,就只能靠运气、靠直观、靠经验进行管理。而有了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他们就可以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是靠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

二、中小企业现状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迅速、最有活力的一支力量,是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是体制创新的推动力量,是安排社会就业的最大载体。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着诸如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组织制度建设滞后不健全和生产经营粗放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小企业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管理往往更注重艺术性。大多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是家长式的高度集权,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听老板的,老板像一个音乐指挥家。其决策程序简单,对市场应变迅速,排除外界干扰,命令统一,达到了很高的管理效率。

三、中小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转变

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开始急剧增加,如果此时再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就很容易出问题。中小企业的管理必须完成从艺术性到科学性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不同的中小企业千差万别,但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科学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性。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创业初期一般是人情化管理,得不到管理者的足够重视。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果不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就会出现招聘困难、留人困难、员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要解决,一定要依靠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是招聘,我们需要尊重人才。不同岗位,需要的人员才干是不同的,需要什么样的才干是,判别应聘者是否具有这种才干。

其次是培训,努力让新进员工在短期内获得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让成熟的员工在培训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最后是薪酬管理,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员工人数的增加,薪酬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薪酬是否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否具有内部公平性、是否具有外部竞争力,这些都需要科学的薪酬管理才能完成。

2.市场营销科学性。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不管是实物还是服务,所以每个公司都会有市场营销。中小企业因为品牌知名度还不够,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但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方式,依靠人的主观判断,而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科学管理需要明晰市场情况,准确定位,对经营产品进行分析,优化产品组合、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

3.财务管理科学性。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创业初期基本属于核算式管理,职能简单,并没有对经营状况、资本结构、营利能力等进行科学分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科学的财务管理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企业的各项管理都要服从于经营需要,它们之间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单项管理制度或方法的改变要统筹考虑其对整个管理体系的影响。

二是帮助企业加强风险控制,通过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等方法权衡得失,为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等提供科学严密的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效益测算。

三是加强成本管理,不断对现时的利润结构进行分析和调整,增加主营业务利润,避免短期行为,保证和提高利润质量。

四、科学性与艺术的结合

中小企业管理的从艺术性到科学性的转变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但对于如何实现管理的艺术性到科学性的转变,再到两者在管理中相结合,从而相辅相成提升管理效用,还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培训落地。当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管理者应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加一些主题培训,并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实践。作为高层管理者,如果一味闭门造车,那势必跟不上环境的变化。

2.经验制度化。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积累很多优秀经验,这些经验如果不及时整理,要么随着企业员工的流失而流失了,要么随着时间变迁被淡忘了,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损失。把优秀经验形成制度,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把属于个人的艺术转变为公司的科学,这将会服务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中小企业只有实现了管理科学性,才有可能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毫无疑问,在从管理艺术性转向管理科学性的过程中,势必遇到很多的阻力,甚至一段时间还会导致企业的倒退,但是长远来看,管理科学性是一种趋势。同时,强调从管理的艺术性转向管理的科学性,并不是强调纯科学,而是从纯艺术转向两者的结合。没有科学,就没有标准,没有艺术,就没有弹性。

参考文献:

[1]牛建国.论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经济师,2004(9).

[2]朱印岗,李晓红,马跃月,主编.企业管理基础[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3.

篇2

关键词:图书馆 人性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322-02

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人性化管理更体现出馆员的内涵和品质,更体现出工作的到位和服务的水平高低和及馆员的素质问题。

一、学校图书馆应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放大图书馆功能,满足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各种需求。“放大图书馆功能”是针对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直接目的,而满足社会各界不断发展变化的文献信息需求是间接的、面向社会的目的,为此图书馆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而为社会服务就是通过为人服务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馆员更应该实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首先,在图书馆建筑布局上,从读者和图书馆员工出发,将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既达到方便读者的目的,又能让馆员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体现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日本是经济强国,其各种公用设施完备、先进不容置疑,日本的大学图书馆也是如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人性化无处不在。日本的大学图书馆都设有残疾人专用桌椅、专用电梯通道;在闭馆期若恰逢图书归还期限时,图书馆设有自动还书窗口可以利用,管理者不用牺牲休息时间值班,读者也可以按时归还图书;图书馆每张桌子上都安有电源插座和网线插口,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一楼大厅设有多台投币式和卡式复印机,供读者复印文献资料,复印机上方都贴有提醒你注意版权问题的柔性警示语;在雨雪天气,图书馆一楼大厅门口都设有雨伞套自动装置,供读者免费使用,它一方面方便了读者,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图书馆环境卫生。我们学校图书馆应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其次,传统的图书馆“坐等读者”,好些的最多做到“有求必应”。但是在信息时代,这种模式是适应不了发展的。唯有发扬光大图书馆宗旨,“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服务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让他们依赖图书馆,热爱图书馆,支持图书馆事业;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应考虑服务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处处突出读者、便利于读者、倾向于读者。包括图书的检索,应注意态度的友好、途径的多样,文献借阅过程中服务的态度、方式方法,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友好、灵活等等。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而图书馆员工因为出色的工作态度和为广大读者带来社会效益而增强信心和责任感,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提高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基础

传统图书馆在服务形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在图书馆不断被推广运用,正逐渐改变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认识和要求,如果在不断提高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和档次的同时,还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素质,加强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重视为读者创造一个环境优雅静谧、气氛融洽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健全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态度,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既有时代感又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这无疑会提高读者满意度。馆员应具备较好的素养,能面对繁重的工作而保持冷静、随和的心境。能以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去感染读者、教育读者。他们更应具备熟练的业务和相关知识技能,从而得到读者的钦佩和认可,树立起馆员文明形象。准确把握读者心里、注重与读者沟通。作为与读者接触密切的馆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善于把握各类读者的借阅心理,研究借阅动机和行为,掌握读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及心理特征,采取支持、满足、引导、启发或控制、劝阻等不同方式,真诚、热情地对待读者,使流通环境中人际关系在理解、尊重、和谐的良好轨道上发展。特别是对我们的中职生要像关心我们的子女或兄弟姐妹那样亲切、大度,从阅读书籍上给予引导,从学习态度上给予关心,从生活困难上给予帮助。这样我们就能够师生和谐,学校和谐,从而做到社会和谐,使人性管理真正做到位。

三、图书资源共享,节约用度,读者至上,人性化无处不在

尽管日本是经济强国,但是仍然处处节俭,从不浪费。其图书资料资源利用率非常高。日本的大学在一个都(道、府、县)或市均有几所大学,大学图书馆之间相互结成联盟成为协定学校,结成联盟的协定学校之间图书资料资源共享,这些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只要持有所在学校的有效证件,可以在所有协定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资料,并享受该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同样的图书馆利用权利。这样,既达到了图书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又节约了经费开支。因此,日本各大学也不将拥有多少图书藏量作为评价大学的标准。图书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利用率有多高。结成联盟的协定大学之间采取互补方式采购图书,这个大学有的图书,其他大学就不再购买,因为相互之间可以无条件利用。若读者在利用图书资源时发现需要的图书在协定学校都没有,只要你告诉所在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他们就会很快为你计划采购,满足读者需要,其人性化管理可见一斑。

国内许多大学将其拥有的藏书量作为评价大学知名度和排行榜的重要指标,大学之间相对独立,虽有联系,但仅限于某些部门因工作业务关系,管理人员之间个人友好往来。对于像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这样的深层次问题,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高校林立的大都市,有多少人问津这样的话题?同一本书任其充斥各校图书馆,哪怕浪费再多的经费,也无人心疼。因为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日本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功用”有差异,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赋予有更多使命,除了供读者借阅还用来装潢门面,并为完成某种指标而设置的;日本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就是让读者真正利用的。我们国内学校图书馆应该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为我们学校图书馆开辟一条金光大道。

四、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进入图书馆,变为通过电子网络间接进入信息空间的时代,这便向图书馆员工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员工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要求,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馆藏文献和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以方便读者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进行交流,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实现图书馆员工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及时为读者(师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主动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师生)独特的信息需求。

闭架借阅的方式,给读者借阅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馆员增加繁重的工作负担。学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实行开放式大空间格局,图书资料做到超市化大开架服务,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藏、借、阅一体化。开架服务使读者获得与藏书零距离的自由接触,让读者感到自由利用图书馆的乐趣,使“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体现。

我们学校图书馆就做到最大限度延长开放时间延长开馆时间,它们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最具体的措施之一。许多教师、学生在假期里也有继续工作和学习的需求。因此,学校图书馆应增加开放时间,寒暑假也应适当开放。

规章制度各种标识设计要人性化服务语言、规章制度、警示标语等都要有人情味。人们曾习以为常的“损坏图书加倍罚款”、“严惩偷书者”等标语体现了“人性恶”的假定,是一种完全背离“人性化”的人文理念,而“珍惜图书,爱护你的良师益友!”“珍惜图书,就是崇尚知识! ”“珍爱图书,阅过无痕! ”等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温馨提示,可以使读者在潜意识中觉得,爱护图书、遵守制度首先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涵养和品位,而不是为了避免惩罚。

五、结语

学校的图书馆应重视为读者创造一个环境优雅静谧、气氛融洽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态度,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既有时代感又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君,陶俊杰.浅谈学校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

篇3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管理 艺术性

诚如孙蒲远老师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有苦有甜,有泪有笑,但我的心是快乐的,我熟悉了他们的声音,看惯了他们眼神。对学生的爱已深深根植在我心里,他们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用爱心、耐心去感化,建造学生美好心灵

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让学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在老师的身上感觉到父母的慈爱和严厉是我最初的工作思路。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用细心的呵护去感化孩子们,当然也要用规定去约束他们。每接一个班级,我首先都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有待纠正的弱点;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因而要搞好班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其次,给予细致的指点;最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尽快形成合力。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是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2 师生平等,做学生们的朋友

要想让班级工作有序地落实开展,还要尽心营造朋友般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发展。

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我决定首先从体育竞赛入手,我带领班里的运动员进行了一个月的晨练,在运动会上,大家刻苦拼搏,夺得了年级组的第一。成绩使全班同学欣喜若狂。看出了自身蕴藏的潜力,很快在班级内掀起了一阵体育锻炼的热潮。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刻苦练习,先后又获得了学期短绳比赛年级组第一名,这近似神话一样的转变,极大地振奋了班级士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了。学生们更在活动中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此后,我充分利用一切活动,挖掘班级的各方面人才,促进学生能力、兴趣的发展。多少年来,我执教的班级里每一次升旗演讲都是由我亲自撰写、指导;班里每学期的板报都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合作;我和学生们一起锻炼,一起活动……在共同参与中,班级所有成员被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全班每一个同学都为有我这样个和他们共同成长的大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 班主任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保护、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这样做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4 新课程理念十打造优秀班级的灵魂

班主任的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我想尽一切办法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把握教育的契机,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运用习作培养学生能力,熏陶学生情感就是我几年来的创新所得。

班级工作中,“严管”与“导教”都只是手段,我们要以“导教”为主,辅之以“严管”,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多民主,少强制”,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件,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这样做或那样做。“多激励,少批评”,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要善于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

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感悟多多。班主任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角色,只要你能开动脑筋,就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有无数的收获和乐趣。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让我得到了锻炼,今后我会更加珍惜,不断进步,就为那一个誓言:我愿悲伤着学生的悲伤,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张依晗.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2 周玉芹等.谈谈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艺术性.学生之友(初中版)(下),

2011(06)

篇4

关键词: 新形势 以人为本 高校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优化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学校良好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关键。2005年国家教育部通过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特点是在高等院校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进行的学校管理。为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的研究,努力探索适应高校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体系。这是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现状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及其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阶段性的或者全过程的质量考核、记载、评价和处理,也是对大学生的入学、毕业、学籍变动等进行监控的一种工作。原有的学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高等教育。

1.在学籍取得过程中,未体现因材施教特征,以人为本的特征。对入学时学生的素质关注片面,即注重智力因素,而忽视其非智力因素,把学生学业成绩当作一个重要的录取标准,且学生的领导才能、特长、创新能力等方面应当具有参考价值,可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学籍取得过程中未能体现。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内容、上课时间、任课教师,很难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及家庭经济状况决定自己提前或推迟毕业时间。这样,学生基本上是在千军万马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下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2.高校学籍管理单纯重视管理,而忽视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学籍处理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忽视学生权利,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籍管理工作面向每一位学生,每一项微小的细节工作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忽视学生权利的学籍管理制度很容易引起高校与学生之间的诉讼案,因而“高校被诉”现象是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3.高校学籍管理多事后批评,以文件服人,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近年来,不少学校出现“劝退事件”,在教育界引发争论。高校进行严格管理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只有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才算是“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让人信服。学生偏离基本行为规范而受到相应的瞥示与惩戒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管理行为,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籍管理者在对待学生成绩低劣、考试舞弊、旷课等问题的处理上,多是事后批评,以文件服人,较少进行耐心讲解劝导,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基本上游离于学籍管理之外,这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4.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与传统的学籍管理相比,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较高的法律意识,而且要具备很强的人本素养。然而,学籍管理人员常常疲于应付大量的琐碎事务性工作,常常忽视自身专业学习和人本服务意识的提高。多数学校对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训,外出继续教育的机会少,且个别学籍管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致使其不能完全适应高效的学籍管理方式或不能完全吃透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实际的学籍管理过程中往往是按照惯例及领导指示办事,缺乏积极创新的意识和人本意识,使学籍管理工作停留在传统型、行政型的管理水平上,而不能以“以人为本”的服务育人理念来践行学籍管理工作。

二、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既是管理学研究的老问题,又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之中,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的新问题。它是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遍的管理方式。刘振洪在“人本教育略论”中提到,人本教育的前提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而不是当作物或工具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来看待。人本管理要求,即使要达到“为人”之外的另一个目的,也不是以人性的扭曲、屈从、改变为代价的,而是人的积极主动行为的结果。

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就是在管理学籍中除发挥组织、计划、规章制度等的理性管理作用外,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籍管理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激励,使学籍管理成为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给与学生转系、转专业的权利。只要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全校各专业应对所有调换专业意愿的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选择新的专业后,有原专业不及格的课程学生可以放弃再修,在新专业课程结构的学习中只要修满学分,就可照常毕业,同时也允许学生因转系延长学习年限。

2.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如多开选修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发展取向选择学习内容,修满学分而不是限定在仅有的几门课上。

3.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和学生的综合测评、评优评奖的方法,注意创新性成果的评价考核。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应该全面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4.给与学生参与高校学籍管理的权利。学生参与学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学习和运用民利,对培养他们形成主人意识、自主自立能力有很大益处。

三、为什么要进行“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改革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最高教育理念,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突出,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学籍管理已毋庸置疑。

1.学籍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保证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要脱节,学校就会出现严重的学生就业困难,进而影响招生。随着高校教育的市场化与服务化的转变,人们对学校的定位正在逐渐改变,受教育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近几年来屡屡发生的大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件启示我们,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必须增强“人本”精神,做到管理科学、合法、合理。在市场经济下,要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市场需求、学生需要出发,对学籍管理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建立灵活的、人性化的学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中的学籍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2.学籍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国际化的挑战。境外组织可能实行的“人性化”和“灵活”的教育组织管理理念和模式,将对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高等学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有助于我们入世后应对境外高等教育资源的挑战。

可以预见的是,终身教育带来的必然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多样化和个性化,高等教育将不只是高中毕业生的一种选择,所有的人只要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能力就可以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选择接受他认为需要的高等教育形式。高等教育的这种变化,要求高校必须满足不同人的不同要求,没有以人为本学籍管理的理念,高等教育的这种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以人为本”改革学籍管理的意义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高校学籍管理中对人性忽视的一面,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进步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意义重大。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促成学校生存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的个性差异变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要随之渗透到学籍管理之中。同时市场经济下学生通过选择学校和专业来选择职业,为了将来的谋业而选择相应的学校和专业,这两点的施行,对计划经济下国家确定专业、课程设置、限制学生选专业、选课的做法,提出挑战,只有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才能有利于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才有生存的基石。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新的学籍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否则管理过死,学生没有一片自由的蓝天,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火花。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方式,学生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3.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对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一个社会能否成为文明、进步、和谐的社会,关键看其是否拥有一大批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却能够培养这样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人才的能力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人才的生机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哪里的人才活力强,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只有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潜能,才能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总之,我们应当重视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并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体制,实现教育民主化,使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经兵.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探析[J].学习月刊,2009,(1).

[2]王仕.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高校学籍管理[J].襄樊学院学报,2007,(3).

[3]赵雄辉.论大学生的学籍权[J].现代大学教育,2005,(6).

[4]谢景权,韩冰.在学籍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82-83.

篇5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细胞 原位移植 疾病模型 裸小鼠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ude mouse model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that can mimic its natural human biologic activities. Methods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SGC-7901 was cultured in nude mice repeatedly for 5 generations to get the subcutaneous solid tumor, which was then emulsified and orthotopicly inplanted into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stomach in 16 nude mice. The tumor growth characters, tumor-take rate and metastatic rate were studied grossly, the transplanted tumor and its lymphatic and hepatic metastases, after routine H-E staining; the ultrastructure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X-2,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he tumor-take rate was 100%(16/16), the rates of metastasis to lymph nodes and liver were 87.5%(14/16) and 75.0%(12/16)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ascites formation was 12.5%(2/16). Conclusion The model of human stomach cancer established is qualified, exhibiting natural growth character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 orthotopic thansplantation; disease model; nude mouse

既往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多采用皮下接种方式,虽然这种移植方式简单易行,肿瘤的生长情况也便于观察,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近似地模拟了原有肿瘤的形态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特性;然而接种于裸小鼠皮下组织毕竟属于异位移植,脱离了其起源组织器官的微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移植瘤的某些行为常不同于患者原发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移植瘤常有包膜、局限性生长、很少发生局部或远处器官的转移,故未能很好地被应用于研究人癌潜在的侵袭与转移特性。我们选用低分化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通过裸鼠皮下传5代后再原位移植建立的动物模型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局部或远处有肿瘤转移,为胃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BALB/C/nu/nu裸小鼠由中科院国家啮齿类上海实验分中心购买,繁育自无特殊致病原 (special pathogen free, SPF)实验动物屏障环境。雌雄兼用,5~6周,体重(17±2.5) g,分笼饲养(每笼5只)。实验过程中均在SPF屏障环境内饲养。实验前1周购入小鼠,使之适应新环境。

1.1.2 瘤株 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由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提供。癌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于CO2恒温孵育箱中培养,常规传代。

1.1.3 COX-2 羊抗人单克隆抗体及其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购自苏州福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

1.2.1.1 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收集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使细胞含量为2×1010个/L,取0.1 ml注入裸小鼠颈部皮下形成实体瘤。至肿瘤直径1.5 cm左右时,处死裸小鼠,切取肿瘤放入生理盐水(含105 U/L青霉素和105 U/L链霉素)中,去除包膜,选择近边缘新鲜组织大约1 mm3以粗针穿刺接种于另一只小鼠,每次传代4只,反复传5代后作为原位移植用瘤源。

1.2.1.2 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裸小鼠术前禁食12 h,以0.6%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50 mg/kg)麻醉。常规消毒皮肤,取上述传5代后生长3周左右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荷瘤鼠,常规消毒,从颈部皮下剥取肿瘤组织,剔除纤维包膜,切开选取生长良好、呈淡红色、鱼肉状的瘤组织,剪成1 mm×1 mm×1 mm小块,以8-0丝线穿过浆肌层将上述一块瘤组织荷包缝扎在刮破浆膜的胃大弯前壁,荷包直径约0.4 cm。分层关腹。术后精心饲养,每日观察1~2次,每周称1次体重。

1.2.2 光镜和电镜常规观察肿瘤形态学

1.2.3 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诱导型环氧化酶-2(COX-2)表达判定标准 COX-2表达阳性的判断以>10%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者判断为阳性。

2 结 果

2.1 人胃癌组织块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 共建立供生长特性观察的原位移植模型鼠16只,成功率100%(16/16)。移植术后3~4周于左上腹部可扪及直径2~3 mm质地较硬的结节,随后肿瘤结节逐渐生长增大,5~7周时上腹部可扪及较明显的肿块,同一组荷瘤鼠肿瘤结节的大小略有差异。8~10周时,上腹部肿块的直径可达1.0~1.5 cm,大部分动物消瘦明显,活动欠佳。以后瘤体继续增大,腹部可见巨大瘤体突起,动物极度消瘦、倦怠,对周围刺激反应差,逐渐出现全身衰竭和死亡。荷瘤鼠一般的生存时间为12~15周,中位生存期13.5周。

2.2 大体解剖观察 打开腹腔去除胃周围组织可见(图1):看不到完整的胃壁,被肿瘤组织完全占据,表面呈结节状,高低不平,触及质地较硬,切面均质、鱼肉状,瘤体较大时中央有坏死区。胃壁肿瘤与网膜粘连,部分动物瘤体与肝、脾及腹壁粘连,大部分动物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图2),部分荷瘤鼠肝脏中见有灰白色结节,少数动物腹腔内有少量腹腔积液。

2.3 光镜下观察 光镜下胃移植瘤细胞多呈椭圆形、核大、畸形、深染。瘤细胞排列呈巢状或索状,无明显腺体结构存在,在胃壁中呈浸润性生长(图3)。转移淋巴结内被癌细胞所充填,并破坏其组织结构,发展成转移癌结节(图4)。肝转移癌灶的组织学形态结构与胃移植瘤相一致,多在肝实质的血管周围形成,部分转移癌灶的瘤细胞在肝组织中呈浸润性生长,且已经形成自身的较粗的血管系统(图5)。

2.4 透射电镜下观察 透射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突入细胞间隙,在许多紧密连接的细胞间能找到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细胞内细胞器很丰富,以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为多(图6)。

2.5 COX-2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用人弥漫型胃癌细胞株SGC-7901(低分化胃腺癌)细胞建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均高表达COX-2,其阳性染色为棕黄色,定位于细胞质,无胞核着色(图7)。

3 讨 论

理想的胃癌裸小鼠人类肿瘤动物模型是研究肿瘤生长和转移生物学以及寻求抗癌新药和新方法的重要工具。这些模型必须能够很好地模拟人体内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一个很好的胃癌动物模型应该具备肿瘤在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局部或远处有肿瘤转移以及微转移的存在的条件[1]。要建立能很好地模拟人类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移植模型,必须使用具有转移潜能的瘤细胞,还必须让其在相应的器官环境中生长。

既往的胃癌模型建立常规采用的方法为在裸小鼠皮下植入人肿瘤细胞,生长出来的肿瘤组织在形态、功能、生化特征等方面与人胃癌十分相似,但因其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裹,即便是选用高转移性的肿瘤也仅仅形成局部肿瘤,限制了其浸润及转移[2]。以后的研究发现,移植瘤是否能够发生转移,不仅取决于瘤细胞本身的转移潜能,还决定于宿主器官对应的环境因素,裸鼠体内特定的解剖部位所提供的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肿瘤细胞和宿主微环境的相互影响对转移过程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1889年Paget提出“种子与土壤”学说(seed and soil hypothesis),认为只有种子(瘤细胞)与土壤(患者器官微环境)相互作用才可能产生转移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肿瘤生长和亲器官性转移位点的微环境对于转移链的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提出建立人类肿瘤模型的原位移植(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2]:即将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直接种植到动物体内相应的器官,使其获得与人体肿瘤相似的微环境。这一原位移植方式克服了上述所提到的异位移植存在的一些缺点。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裸鼠的原位移植颇似临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特点,但其生长速度、生长动力学和转移率高低各不相同,这可能取决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不同[2,4-6]。

Furukawa等[4]发现细胞悬液原位种植后,局部成瘤率和转移发生率较皮下移植块原位移植法低,且生长较皮下移植块法慢2~3周。本实验应用经裸鼠皮下反复传代的组织块移植于裸鼠胃壁,成功建立了16个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观察了小鼠的自然生长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皮下组织块原位移植建立的模型,局部成瘤率达100%,对濒临死亡的裸小鼠进行解剖观察发现,腹腔均发生广泛转移,且肝脏转移率达75%。细胞悬液法可能是肿瘤细胞经酶消化处理后,细胞表面结构遭破坏而发生变化,导致了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自然属性的改变,结果影响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4,5]。皮下移植块原位移植的模型淋巴结转移较广泛,肝脏转移的发生率也较高。这可能是皮下传代的肿瘤细胞更能适应胃壁的生长环境,从而对其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也最小,就如“在同样的土壤上原位移植块是最优秀的种子,就能结出最好的果实”。本实验的原位移植胃癌模型在光镜、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和人胃癌的特点很相似。 COX-2在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均有过度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7,8]。本实验模型COX-2均高表达,很好地继承了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因此,我们认为皮下移植块原位移植法具有成瘤率较高、淋巴结转移较广泛、肝脏转移发生率较高等特点,重现了人胃癌的临床病理和生理过程。该模型的建立为人胃癌转移机制与抗转移治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Illert B, Otto C, Braendlein S, et al. Optimization of a metastasizing human gastric cancer model in nude mice [J]. Microsurgery,2003,23(5):508-512. [2] Fidler IJ. Critical factors in the biology of human cancer metastasis: twenty-eight GHA Clowes memorial award lecture [J]. Cancer Res,1990,50(19):6130-6138.

[3] Killion JJ, Radinsky R, Fidler IJ. Orthotopic models are necessary to predict therapy of transplantable tumors in mice [J]. Cancer Metastasis Rev,1998-1999,17(3):279-284.

[4] Furukawa T, Fu X, Kubota T, et al. Nude mouse metastatic models of human stomach cancer constructed using orthotopic implantation of histologically intact tissue [J]. Cancer Res,1993,53(5):1204-1208.

[5] Fujihara T, Sawaka T, Hirakawa K, et al. Establishm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tic model for human gastric cancer in nude mice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es [J]. Clin Exp Metastasis,1998,16(4):389-398.

[6] Matsuoka T, Yashiro M, Sawada T, et al. Effect of a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 on a lymph node metastatic model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passaged by orthotopic implantation [J]. J Exp Clin Cancer Res,2001,20(2):213-218.

篇6

如今,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业压力等等因素,导致学生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我们视而不见,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成为老师头疼、家长无力的问题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以冷静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以心换心,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学生进行干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快乐、阳光地度过青春期,真正地成为一个能够勇于接受各种严峻挑战的勇士。

【关键词】班级管理; 问题学生; 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89-02

1 概念的界定

提到问题学生,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关键词肯定是成绩差、品德差的“双差生”。现在,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很多老师对于问题学生的界定又进入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问题学生就是等于学差生。那么到底该如何界定“问题学生”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王晓春老师给出的界定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问题学生与成绩无关,与心理相连。成绩好坏往往只是一种表象,背后的实质很可能就是因为心理上的某种偏差,在焦虑、抑郁、强迫、攻击性等方面有相对突出的表现,并且还涉及孤独、神经质、紧张和其它的心理问题,所以,即使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可能是有问题隐患的学生。

案例一:小A,女,性格开朗,有正义感,与同学交往落落大方,但脾气比较倔强,好胜心较强,成绩优秀,家中父母、姐姐与她本人,家教甚严。极端事件:在一次下课时间突然用小刀在手背上使劲刻划,虽未造成严重身体伤害,但手背上多处轻微划伤。经过了解,才知道平时父母经常提醒她,要她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可以为家族争光,尤其是母亲,总感觉自己家族中的小辈都很有出息,而大女儿已经比不上那些同辈了,所以为家争光的希望就全部在小女儿的身上,一天中唯一一次家庭聚会的晚餐时间,往往就是母亲对女儿表达殷殷期望之时。而这一天这一节课又刚好公布了科学测验的成绩,小A成绩退步了。

案例二:小B,女,父母离异,又均成立新家,小B的抚养权归父亲,经常在父母两边轮流居住,但相处的却是隔辈老人,很难有人对她生活、学习有一个系统的管理与关爱。虽然小B个性比较开朗,甚至有点大大咧咧,对家中老一辈有爱心,但是从小父母离异,她渴望爱与被爱。叛逆期又结交了一些损友,于是经常出入一些KTV等,初二时受过学校处分。极端事件:曾在一次课堂上与任课老师发生冲突,甚至在失手之下造成老师耳朵背部轻微伤害。

案例三:小C,女,聪明外向,家中父母、奶奶、弟弟以及自己。母亲管教比较多,但是不得法,与青春期的女儿在很多方面产生冲突,奶奶、母亲经常在平时的聊天中,把小C与别家孩子相比,让小C极其反感,叛逆心理逐渐加重,对父母、老师不信任。极端事件:初二时在校穿着打扮极其成人化,描眉抹唇,带着耳环项链等首饰,甚至着低领衣服并故意引异性同学注意,根本不服老师教育,顶撞、冲撞老师是常事。

上述是我这些年班主任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对他们的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让他们尽可能地在初中生活中多点阳光,多点色彩呢?

2 干预的方法

2.1 平时沟通,用“心”交流。

用心沟通,这是干预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单向流动的。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

因此,从一开始接班,我就注意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首先我接到学生信息表,就做足功课,做到未见其人,先知其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一种初步的熟悉与信任。之后,经常主动地与学生交谈,交谈过程中老师的态度和表情非常重要,要注意和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不是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身份与学生交谈。

比如小A在那次极端事件发生中,表现为歇斯底里地大声喊叫,紧闭的双眼中眼泪不停地流下,还不断地挥舞着手中用来削铅笔的小刀,不让任何人靠近。当我赶到教室,看到她的样子,我也不禁伤心,这孩子是怎么了?于是我尝试用温和的语气呼喊她,告诉她我来了,不管发生了什么,不用怕,我会和她一起渡过难关的。因为我们平时交流比较多,所以她听到我声音的时候,她停止了挥动的双手,我也趁机紧紧地抱住了她,感受到她浑身的僵硬,我除了轻声地安慰、示意围观的学生散去,还轻轻地按摩她的背部和双手,首先解除了手中的危险。

2.2 突发事件,冷静为先。

遇见突发事件,首先要冷静,不能慌了手脚,也不要听见就炸,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对问题学生干预的一种机智。

一般说来,既是问题学生,必然是善于制造问题的人,这些学生特别容易招老师反感,惹老师发火。很多时候老师可能会认为,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我已经给足了耐心,也给足了面子,人总是有脾气的,我总不能一再让步吧,再说了,作为老师,要是压不住学生,那我的面子往哪搁?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人一旦激动、冲动,很可能就会失去理智,与学生产生对立,这样不但没有效果,更会失了身份,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作为成年人,尤其作为老师就要学会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要被这个“魔鬼”所牵制,以致失了教育的先机。

那么,如何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呢?

2.2.1 以退为进,给自己找个台阶,留条后路。

师生之间的冲突往往在课堂上发生。我们老师往往一进入课堂就不由自主地把教室里所有的学生看成同一个程度,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听讲45分钟,每一个学生都能紧紧地跟随老师的思路,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提出问题后第一时间给予恰当的反应。但事实往往相反,于是那些问题学生的行为就成了扰乱老师课堂心境的重要因素,忍无可忍之下,冲突就此发生。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我们必须要承认学生在各方面的个性差异,导致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行为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只要他在课堂上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完全可以把事情留待课后去解决,而不是在课堂上马上展示自己的威严,树立自己的威信。不管如何胆大的学生,对于老师总还有一些敬畏的,但是如果作为老师不能冷静处理,就会引起被批评学生的对立情绪,甚至引发更大的冲突,同时还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这样更加得不偿失。

2.2.2 不要动辄请家长、交班主任。

作为老师,每一位都对学生有着教育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是因为面对问题学生,在繁重的课务压力下,一些任课老师就习惯于把问题上交,一发生问题或请家长,或移交班主任。殊不知,你这么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学生看轻老师,觉得老师无能。更何况,问题学生的很多问题都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问题学生要么与家长严重对抗,家长对他们已经束手无策;要么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你这边请家长到校想解决问题,他那边回到家里就给孩子一顿打骂,那么请家长到校于问题的解决根本无济于事。

所以我在处理问题学生的一些事件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我不请家长,也不会动不动就打电话向家长告状,若是非请不可,那么我就明确地跟她说清楚,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

2.2.3 遇到突发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少烦躁闹心甚至厌恶。

在班级管理中,我想班主任最关注的肯定就是那些问题学生了,但是即便你付出再多,也难保他不再发生事情。在这个时候,你需要的依然是冷静,你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又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为什么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几个为什么一问,不仅自己心情平静了,也有利于自己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去研究解决问题。

比如小B发生的那件极端事件的时候,我正在食堂准备给学生分饭,当其他老师对我转述事情并告知小B在政教处时,要说我心里没有一丝愤怒那肯定不可能,但是我也马上冷静下来,因为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与干预,她在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又让她发生了这样过激的行为呢?于是我先找学生了解情况,然后又去安慰任课老师,最后才到政教处带回她,与她在办公室交谈。经过这一圈的了解,我的心情平静了,对于接下去事情的处理也能有一个平常的心态了。

2.3 频繁发作,软硬兼施。

对于问题学生,如果你要想一次性解决他的问题,那是不切实际的,他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没有长期的陋习积压,也不可能进入那个行列,积习难改,所以对待问题学生,要有耐心,要允许他有反复,但是面对频繁反复的学生,无力之感与失望之意难免会产生。所以我们除了要能够坚持外,还得掌握一些方法,软硬兼施来预防并解决这些问题。

软招第一式:以爱换心、取得信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的老师只要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了它,不仅对处理学生问题行为作用很大,而且其综合效力也是无穷的。所以这第一式也是我屡试不爽的招数。

软招第二式:认识自我,调整动机。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根源,要根治问题行为就得从改变动机开始。而要改变动机,则先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我。比如从小C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这个女孩就是自我的一种缺失,她追求美,但是她在结交了一些社会青年后,就盲目地跟从这些社会青年,从衣着到行为无一不学着他们的摸样,以为那样的打扮就是漂亮,却单单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所以在今年暑假的家访中,我首先取得了她的基本信任,然后直言不讳地告诉她,她初二时的那些打扮很难看,不仅与她的年龄不符合,掩盖了她本身的优势,暴露了自身的缺点,还有可能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并大大表扬了家访那天她的穿着,说她还是有眼光的 ,懂得如何展现自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学后的仪容仪表要按照学校要求。到目前为止,在衣着上还没有反复。

软招第三式:提前预防,积极转移。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不希望出现问题行为,老师也一样。要做到少出或者不出问题行为,我们就得治本,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我们不但要有问题行为的意识,更要有预防问题行为的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行为扼杀在萌芽之前。比如对学生进行规类档案管理,利用读报课、班会或者其他时间经常给学生讲道理提要求,对个别学生进行谈心嘱咐等都是可取的办法。

但是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情绪的自控能力还不强,尤其当他受到不平等待遇或者遭受意外伤害憋了一肚子气后,往往会把心中的怒火转嫁给别人,这是一种由“消极心理转移”产生的。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寻求“积极心理转移”,学生的问题行为就可减少或者遏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关训练。

软招第四式:合群体之力,互助自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组织精神、团队作用、个人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一个班级,不管是从现实管理还是从教育的未来意识来说,都应该重视这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尤其是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老师面对十几位同学,如果只凭自己一盯一,那是无济于事的,也是绝对无效的。因此,我们对学生除了要重视自律意识培养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相互提醒、相互照顾的策略和方法,以通过互相帮助的途径,达到全班协调、整合,实现自主管理的目的。

硬招第一式:规章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仅仅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处在任何一个集体之中,必须遵守该集体的各项规则,这是一个人的素质,所以必须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要让他们充分酝酿,积极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内化规章的过程。这样的规章学生认同度高,当然对学生的约束力就强。即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老师用其进行对照处理,他也会心悦诚服。

硬招第二式:适度惩罚。

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适度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了解行为底线,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对于问题学生的惩罚有时候可以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尤其是一犯再犯的学生,即使他承认了错误,也可以让他自己说说以后再犯的惩罚措施。

3 体会与启示

3.1 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是我从小A的案例中得到的启示。如果当初我能再仔细点,再全面点,工作再做得早一点,或许这事就可以避免。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清楚地牢记,问题学生不仅仅是现在所谓的学差生。

3.2 注意家庭教育的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学生的问题就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这一点在上述几则案例中表露无遗。

3.3 老师心态决定着他的教育方式。我觉得不管是不是班主任,作为老师,就应该本身具备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态,不能歧视任何一个问题学生,必须有爱心并公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我们而不见,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晓春著

[2] 《行为问题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高妙根 李季平主编

[3] 《初中生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黄煜峰 雷雳主编

篇7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家庭贫困的学生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74

Abstract In the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poor students of the humanities concer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ersonne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for caring and counseling.

Keywords art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humanistic ca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艺术院校的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有一门属于自己的特长,有的专修音乐,有的专修绘画,有的学习表演等等,所以学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学习一门艺术,这就是不同于综合知识类型的学生。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学生家境优越,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在艺术院校中与这些家庭富有、衣着靓丽的艺术生相比,则显得尤为平凡与自卑。艺术院校的贫困生不仅要顶着家庭经济贫困的压力进行艺术的学习,还要承担学习艺术所花费的高额费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时期,甚至幼儿阶段就开始学习艺术,由于过早面对压力和过高的期望,尤其对于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家长过高的期望更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敏感的心理特征,这些都有碍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因此积极对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关怀和心理疏导变得极为重要。

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家庭贫困学生的重要作用

1.1 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艺术院校强化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艺术院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保证。也是艺术院校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艺术院校必须完成的教育目标之一。我国优良的教育习惯和主要优势就包括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它也是我国艺术院校教育特点和院校思想工作融合的产物,更是艺术院校日常要做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内容。

1.2 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贫困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家境困窘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但同时他们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将来会是国家艺术界的高素质人才,由于他们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需要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加大力度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的是令艺术院校的贫困学生成长为思想健康积极、成绩优异、心态成熟乐观的高素质人才。①

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的事物,新生思潮风起云涌,主要表现在思想逐渐多样化、复杂化;性格变得个性化、自主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我们过渡到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也面临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给艺术院校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艺术院校管理者要积极发现问题并克服困难,做好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2 目前艺术院校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形成原因

当前,许多艺术院校的相关老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这些工作初见成效,但现状还是不太乐观,也存在着不足。

艺术院校还是存在一些管理者不够重视这项工作,由于重视的不够,导致艺术院校对家庭经济不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止步不前。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当然明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学校应尽的责任,但是还是有一些管理者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不执行可行性关怀计划,不重视因这份责任的缺失而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此外,还存在另一种状况,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地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艺术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艺术界的希望和未来,艺术院校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学会各种技能,还要在困窘的环境中成长为心理健康、品质优良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可是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心理自卑而不愿向老师展示自己家庭贫困的一面。他们不愿自主的找老师谈心,有了问题不愿向老师请求帮助,不愿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为他们的自我封闭和自卑,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不够重视。②还有一些学生过于敏感、多疑,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为贫困学生认为家里没钱是很没面子的事。为了摆脱贫困的局面,家庭贫困的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挣钱维持生计的事情上,对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也不放在心上,时间长了也会疏于自己的学业。

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这些原因:一方面,艺术院校的一些管理者还是不重视这项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校管理者大都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学习成绩优异的提供多种便利,从而忽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不会把老师和同学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学校感受不到温暖与舒适。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应该配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专业师资。过于重视对艺术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就会不自主的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忽略一旁。即使艺术院校设立这一岗位,一些本应负责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老师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自己的职位可有可无,所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此外,有的艺术院校为了节省成本,不会请专业人员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多数学校要么是临时请来的老师,要么是辅导员兼做心理老师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些人员可能不具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技能,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也不会做到扎实和彻底,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如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自然变成一种摆设。

3 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方法

艺术院校的管理者要扩大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大局出发,以学生为本,自觉主动地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相关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积极了解家境贫困学生的心理动态,依据家庭贫困学生的思想特点,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首先,建立专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队伍。学校应建立一支能着眼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建设的管理队伍,这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只要有能力、思想素质高的管理工作者才能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开展的有板有眼,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反之,艺术院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就会越来越低迷,家庭贫困的学生也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热情就会慢慢降低。要想提高艺术院校人文关怀的工作质量,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就需要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培训。在具体落实中,可以与其他艺术院校互相交流,获得更多的经验,还可以通过定期请专家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安排老师进修学习等形式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其次,整合资源,开辟新渠道。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艺术院校的各种文化设施越来越齐全。如今艺术院校早已修建各种文化设施,如体育馆、图书馆等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要起到聚集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工作的作用。因为家庭贫困学生有经济、心理双重负担,所以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科学和合理性,要选择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艺术院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提高家庭贫困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好保障。

此外,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学生处和团总支等部门对贫困学生的援助作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处和团总支要积极主动吸引、指导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参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活动,充分做好宣传活动。③艺术院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经常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开展励志、积极向上优秀人物事迹讨论会,也可以与贫困学生进行沟通,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上门访问、组织聚会、心理讲座等举措来缓解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进行真挚、有效的疏导,以此来提高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只要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工作做到位,每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愿意得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的教育才会蓬勃发展。每个相关单位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积极探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共同推进艺术院校教育的合理化、民主化、人性化。

4 结语

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每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贫困学生都应该具有这样一种精神。贫困学生要用科学的思想充实自己的头脑,用健康向上的精神强固自己的态度,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④我们应依据新时代、新形势,积极寻找不同于传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治疗,有利于贫困学生的性格发展,从而构建一个上下照应,推进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平稳发展的平台,这些工作也给艺术院校带来巨大的教育成果,对培养身体健康、心态积极、艺术精湛的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艺术院校的管理者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承担者,要始终保持一颗充满热情活力的心态,突破工作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加强管理知识技能的培养,坚持不懈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并通过各种途径集思广益,取得更多科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少一些心理负担,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完成自己的学业。

注释

① 蒋F.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② 吴长锦.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篇8

作者:李笑岩 白咸勇 刘同慎 韩玉贞 刘利德

【摘要】 目的 建立操作简便,与人体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相似的肝癌动物模型。方法 取体重150~200 g雄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饲以含二乙基亚硝胺(DEN,80×10-6)饮水,连续12周后改为自由饮水。对照组常规自由饮水。结果 病理学检查证实DEN诱发的肝癌为肝细胞癌,诱癌率为70.6%(36/51),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三个阶段。结论 饲以低剂量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建立成功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人体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 二乙基亚硝胺;肝细胞癌;大鼠;动物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at model which is convenient and similar to the human hepatocarcinogenes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male Wistar rats, weighing 150 to 200g,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drinking water contained 80ppm diethylnitrosamine for 12 continuous weeks. The control drank the routine tablewater. Results 70.6% (36/51)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induced by DEN. The procession of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this model included three stageshepatic toxic lesion, hepatic proliferation/cirrhosis and hepatic carcinogenesis. Conclusion The successful rate of liver cancer model induced by low dose DEN was high, it is an ideal experiment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hepatocarcinogenesis.

【Key words】 Diethylnitrosamin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at,animal model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癌王”之称。在从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等角度来研究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子机制时,往往要受到临床标本方面的限制。因此在进行肝癌基础研究时,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肝癌动物模型来模拟人体肝癌的病变过程,以弥补临床标本的不足。本文介绍较长时期应用低剂量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及诱癌进程中的病理学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 二乙基亚硝胺,0.95 g/ml,纯度99.9%,美国Sigma公司产品。

1.2 实验动物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50只[动物合格证号:SCXK(鲁)20030004],体重150~200 g,购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所有大鼠分笼饲养,采用标准化光照,自由进食,定期更换垫料,适应环境7 d。全部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35只)及对照组(15只)。

1.3 实验方法 实验组饲以含DEN(80×10-6)饮水,连续12周后改为自由饮水。对照组,常规自由饮水。每天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饮食状况及背毛的变化等一般情况。于实验第4、8、12、16、18、20、22、24、25周,随机抽取模型组动物各10~15只,打开腹腔,大体观察暴露肝脏,记录肝脏的形态、颜色、质地。取肝脏标本,4%多聚甲醛缓冲液固定24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于第4、12及24周分别取5只,予以同样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诱癌4周后,实验组Wistar大鼠进食量下降,并逐步出现毛色枯燥、发黄、无光泽,行动迟缓,体重较对照组增长缓慢,有些大鼠体重明显偏低。自诱癌第7周末,实验组大鼠开始出现死亡,共死亡Wistar大鼠24只,特别是第17、18周及21~25周死亡大鼠较多,死亡率为17.78%(24/135)。对照组大鼠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病态表现。

2.2 诱癌过程中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

2.2.1 对照组大鼠:肝脏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光镜下肝组织结构正常,肝细胞排列呈索状,围绕小叶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胞浆嗜酸性,核嗜碱性,多为单核,位于细胞中央(见图1)。

2.2.2 实验组大鼠:实验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可大致归纳为3期:①诱癌早期——肝细胞损伤期:第1~8周(n=30)。肝脏未见明显异常表观。光镜下见肝细胞肿胀,表现为弥漫性肝细胞水肿,部分肝细胞呈嗜酸性变(见图2)。肝小叶结构尚完整,小叶内可见灶性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同时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再生。②诱癌中期——增生硬化期:第9~16周(n=30)。肝脏表面逐渐粗糙,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近圆形病灶,直径大多在1 mm以下,最大者可达5 mm左右,较弥散分布(见图3)。第16周出现肝硬化表现,部分肝叶有明显的胆汁淤积。光镜下见肝细胞水肿进一步加重,可见不同程度的小泡性脂肪变性。

出现嗜酸性或透明细胞增生灶(见图4),并逐渐形成肝细胞增生结节,结节内细胞异型性较小,对周围组织有压迫现象(见图5)。有2例呈非典型增生结节表现,结节内肝细胞不典型增生明显,结节内细胞偶见核分裂及核仁增生(见图6)。门管区静脉扩张充血,有不同程度的卵圆细胞增生及结缔组织增生,向小叶内延伸,伴随胆管增生,数量增多。第12周起可见典型假小叶形成(见图7)。③诱癌晚期——癌变期:第17~25周(n=51)。肝脏表面布满多个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最大者4.5 cm×3 cm×2 cm,切面可见出血和坏死。活体解剖有1例大鼠腹腔内出现血性腹水,诱癌过程中死亡大鼠有两例腹腔内出现血性腹水。1例大网膜出现弥漫性结节,肝脏与之粘连。光镜下见肝癌细胞排列成梁索状和团块状,向周围肝组织浸润,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见图8)。癌周组织细胞水肿、嗜酸性变、脂肪变性,并有肝细胞增生灶、增生结节及非典型增生结节。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肝细胞癌,有1例混合细胞癌

2.3 诱癌过程中各阶段病变类型及发生率 DEN诱发大鼠肝癌各阶段病变类型及发生率见表1。

3 讨论

肝癌动物模型的选择是进行肝癌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自20世纪初获得小鼠自发性肝癌模型以来,人们对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步建立了动物自发性肝癌模型、诱发性肝癌模型、移植性动物肝癌模型以及转基因动物肝癌模型等。各种肝癌动物模型都有其特点及用途,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肝癌动物模型。

诱发性肝癌模型是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致癌因素作用于动物而形成的肝癌模型。其中,DEN诱发动物肝癌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诱发性肝癌模型。DEN为国际肿瘤研究中心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确定的致癌物质,对肿瘤的发生具有启动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应用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一般采用每周一次0.25%DEN水溶液灌胃,10 mg/kg体重,剩余6 d饲以0.025%DEN饮水[1];或者经口咽插管灌喂0.2%DEN溶液,每天1 ml,每周连续灌喂4 d,连续灌喂18周后停药[2];或者每周5次给予大鼠0.2%DEN(10 mg/kg)灌胃给药等造模方式[3]。但此类方法操作较麻烦,且长期灌胃对大鼠机体有一定的损害,易导致口腔和消化道感染。

本研究采用饲以含DEN(80×10-6 )饮水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操作较方便,周期较短,诱癌率高(72.5%)。②致癌性较专一,肝细胞癌所占比例大,占97.3%(37例诱癌成功,仅1例为混合细胞癌,其余全部为肝细胞癌)。③癌变过程中有明显的肝硬化过程,诱癌中期肝硬化发生率为23.3%,癌变期肝癌伴肝硬化为17.6%,这一病理改变与人类肝癌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④诱癌过程经历了肝细胞损伤再生增生硬化癌变三个阶段,接近于人类肝癌的发病特点和过程,弥补了临床标本的不足,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人体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产学研;教育;艺术管理人才;优势;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01―07

一、产学研教育及其意义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肇始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1906年推行的世界上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据资料记载,赫尔曼・施奈德从自己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培养应用型人才只靠大学教学和实验室是不够的,他们应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只有通过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才能获得。于是,他提出“学工交替”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并受到广泛关注。1921年,美国安提亚克学院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学习-工作-学习”――“学校-企业-学校”的方式来完成学业。他们认为这种合作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而且也能促进学生个性、身心、能力和人格和谐发展。这一做法首次将合作教育功能从单纯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能力提升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高度。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合作教育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而且把它与教育的整体目标和学习的全过程联系起来。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正式将合作教育定义为“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形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并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培育创新人才的成功教育模式。196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为这种独特的培养教育模式奠定了发展的基石。此后,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北美、欧洲、澳洲以及日本等30多个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明确规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研究方面和企业实践方面的学习和任务;德国倡导大学教育的第,就是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英国大学则实行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一年或两年,这已经成了制度。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成立,标志着合作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圆桌会议报告》指出:“要想形成适应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应不同于现在的模式。可能最重要的方面将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美国当代社会学家、教育家爱德华・希尔斯在《学术的秩序》中论述了面向社会实践的教学理念:大学必须“走出其象牙之墙”。它必须走进街道、车间和办公室。必须把街道和车间带进大学。必须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大学必须承认,学习不能仅仅在、甚至主要不是在图书馆、实验室、演讲厅和讨论班上完成”。必须对学生的“校外经历”赋予学分。“挡在挣钱与学习之间的墙”必须拆除。

我国的教育方针历来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合作教育。1991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会,也即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有130多所高校和20多个大型企业、科研单位组成,遍布全国20几个省市,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阶段。1997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由民间组织的试验,走上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阶段。并将“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更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推行和加强,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是大学功能在现代社会日益拓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产学研合作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科研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与获取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为主的生产、管理和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基本原则是产学研合作、多向参与实施的工读结合方式,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从高校角度,它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实现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际技能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从企业角度,在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中,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选择企业合适的人才;从科研单位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联合,同时实现了文化艺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从社会层面,能够节约社会资源。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面向市场,面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现实。高等艺术管理专业教育不仅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内的实验室模拟,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具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产学研结合教育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来说,意味着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是内部强化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与外部紧扣社会发展步伐两个部分的有机结合。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的优势

(一)“艺术管理人才”的相关思考

艺术管理人才是艺术管理行为的发出者,即艺术的管理者。要搞清这一内涵,首先要明白的是“艺术管理”活动内涵及属性。“艺术管理”绝不是“艺术+管理”那样简单,“艺术管理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管理体系”。对这个问题学者们做了多方的探讨和努力,在关于“艺术管理”的研究中,人们习惯了艺术种类维度,于是产生了诸如美术管理、音乐管理、设计管理、影视管理、舞台表演管理等。另一种通行的做法强调艺术管理的非盈利性与盈利性,非盈利性的被称为文化(艺术)事业管理;盈利性的被称为文化(艺术)产业管理。这两个维度虽然被人们普遍接受,但从学理上讲均非管理学的核心维度,前者从艺术门类角度切入,后者从艺术管理的社会价值属性出发,并没有反映出艺术管理本身质的规定性。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成乔明博士的观点很有见地,他从管理学视角出发,将艺术管理划分为主体维、客体维和方法维三维。主体维即艺术管理的职业化管理者,包括个人,如艺术企业中高、中、基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组织,如政府、行会、中介和团体等。政府主导的艺术管理,称为艺术行政管理;行会主导的艺术管理,称为艺术行业管理;中介为主导的管理,可以称之为艺术中介管理。客体维是管理的对象,根据管理学研究体系,从客体维出发将艺术管理分为艺术人力资源管理、艺术财务管理、艺术品管理、艺术信息管理、艺术时间管理、艺术活动(艺术生产、传播、消费)管理等。方法维即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依据管理学学理,艺术管理从方法维分成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和教育管理四大种类。成博士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艺术管理活动的多维性、多层面性。基于成博士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管理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首先,艺术管理作为管理活动的一个分支,它必然有管理活动普遍具有的共性,无论是艺术家管理、艺术品管理、艺术财务管理、艺术信息管理、艺术时间管理、艺术品牌管理等等,必然以管理学的共性原理和基础理论为指导。第二,作为人类行为层面的艺术活动,其过程的各个阶段普遍需要管理的参与,艺术管理的普遍性决定它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人类艺术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需要管理的介入和参与,它与社会活动、家庭活动以及各种组织活动都是息息相关的。

(2)多样性。作为一个综合体系,艺术管理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管理层面。按管理目标分为艺术事业管理、艺术产业管理;按艺术种属分为美术管理(如博物馆管理、画廊管理等)、表演管理(如音乐管理、戏剧管理等)、文学管理(出版社管理、电子读物管理等)、影视管理(电影管理、广播电视管理等)、设计管理(设计组织管理、设计项目管理等);按管理主体分为艺术行政管理(法律、政策、文化宣传方面的管理等)、艺术行业管理(行业组织、地缘文化、艺术市场管理等)、艺术中介管理(艺术企业、艺术公益组织的管理等,含艺术团队管理:一种松散的艺术中介的管理);按管理手段分为艺术法律管理、艺术政策管理、艺术教育管理、艺术经济管理等;按管理客体分为艺术家管理(培养、使用、养护、发展等管理)、艺术品管理(生产、流通、消费、保管、展示等管理)、艺术财务管理(投资、筹资、金融发展、贸易等管理)、艺术信息管理(搜集、整理、宣传、使用等管理)、艺术时间管理(运用、应时、应景、国运、民生方面的管理等)、艺术品牌管理(构建、运营、维护、扩展等管理)等。艺术管理的林林总总,也带来了管理实践的细分性和复杂性。

(3)综合性。艺术管理的综合性表现为:在内容上,它需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综合系统地广泛参与。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实现管理活动目标。这一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影响这一活动的因素综合多样。搞好艺术管理,需要多学科多因素的交叉融合。

(4)创新性。艺术管理是主体维运用其拥有和能够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对艺术管理对象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2.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基本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是艺术管理“主体维”中的“个人”,即具备管理人类“艺术”活动系统中人、财、物、时间、信息、品牌等各要素能力的人。是既需要理论积淀,又需要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

(1)个性的健康发展

创新人才成长的前提是个性的健康发展。大学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就必须首先使他们成为一个具备自由精神的人、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而不是成为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没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创新人才就不可能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就是有个性、会独立思考的人。

(2)复合的知识结构

艺术管理活动需要文化艺术、经济管理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参与,具有交叉、互渗、边缘的属性,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必定是复合型的。知识的多少,决定了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视野的宽窄和事业格局的大小。文化艺术管理是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从业者往往需要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锻炼,“单一型”知识结构难以适应要求,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人文、社科、技术等各种知识的融合,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既具有精深的文化艺术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人文社科和现代科技知识,具有文化发展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现代的实用技能,以适应文化艺术管理岗位上的各种要求。除了有知识的广度外,还必须有知识的深度,博中有专长,成为文化艺术某一领域的专家,二者相辅相成。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术业有专攻,这样,既有复合型知识的基础支撑,又有专业化知识的精准把握。

(3)综合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知识融合与应用水平的体现,能力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使知识产生社会价值。对于艺术管理人才而言,理想的能力结构应该呈现为综合型。即将复合型的知识储备应用于艺术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使知识产生高附加值,实现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最大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能力主要来自情商和智商两方面,艺术策划、经营、管理等工作需要综合各种能力,比如独立工作的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鉴赏能力、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操作能力等等。作为艺术管理人才,其核心能力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艺术鉴赏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管理经营能力和学习能力。

(4)完善的人格结构

第一,政治人格,包括政治道德、品格、操守和政治技能。高素质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在政治层面上应具有高度热情和敏锐的政治观察能力,对国家前途和世界风云予以高度的关注并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把自己的事业、命运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中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政治修养,能够把握先进文化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境界上表现为信念坚定、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在政治品质上,体现为胸怀远大、果敢践行、责任意识强。在价值理念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意识。积极健康、富有魅力的政治人格会产生巨大的魅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折服力,政治人格直接影响着管理力。

第二,经济人格。在文化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素质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经济能力,即具有一定的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方法,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能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有经济意识,善于开发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在文化市场上具有营销和资本运作等能力,以实现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第三,文化人格。当代社会是高度知识的社会,也是高度文化的社会。它要求文化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能力,能够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深邃的文化理解,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从而塑造自己理想的文化人格,即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并且,在当前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中,能抵制人格失范、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诱惑,避免文化的异化。坚守文化产品的高尚品质并将这一规则内化于自身心灵,形成完善的文化人格。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社会文化发展、艺术管理活动系统的性质以及艺术管理人才基本素质,决定了高等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坚持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核心,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动手能力的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文化艺术活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但这一培养目标由于环境的局限性,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于实现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应用与技能型人才独具优势。学校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形成合作共同体,学校根据文化事业与文化艺术产业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与国家乃至世界文化发展融合在一起;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部门能为艺术管理专业教育提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资源,同时还可以参与高校的科研工作,双方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从人才属性看,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成果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积淀,更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在未来错综复杂的艺术管理多重体系中能把他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运用于艺术管理实践之中,最终能使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艺术管理人才的构成要素中,需要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素质”。素质与知识、能力关系密切,三者相辅相成,人才素质对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其中素质是更深层次的存在,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不仅与主体固有的品质有关,而且与其实践活动有关。一方面,实践活动对人的素质具有重塑功能;另一方面,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和一定的条件下个体的素质才能实现并价值外现,没有社会实践和一定的条件,个体的素质不能得以外现。艺术管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实践的千锤百炼,培养创新意识、坚持创新精神、掌握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如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由教育的环境、资源、条件、方式和过程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表现在:

1.产学研合作教育构成优势互补的知识转化体系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普遍的优势,即规范、系统和高效。但它的短板在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条件――即知识到能力与素质的融合转换方面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艺术管理教育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本位,在艺术管理技术、技能的培养上,由于环境的局限性,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艺术管理教育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技术与技能方面具有优势。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获取和形成,是需要社会文化环境和产业实践的深度配合的。产学研合作正是通过工读结合和研读结合的途径,以岗位和研究项目为平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它的最大特点是构成优势互补的知识转化系统。

产学研合作的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将教育、科研、生产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体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培养力量分散、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化了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2.产学研合作教育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素养的总和,外在表现为人的社会能力和个性素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教育专家调查研究表明:人的社会能力、个性素质是未来最重要的通用知识。人的社会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心胸宽容度、责任感、思考和行为的逻辑缜密严谨性等等;个性素质则主要包括自觉性、条理性、独立性、意志力、自制力、情商水平以及求知欲、坦率度、批判性、反应力等个性化的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上述社会能力、个性素质的培养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力是知识融合与应用水平的体现,能力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使知识产生社会价值。对于艺术管理人才而言,理想的能力结构应该呈现为综合型。即将复合型的知识储备应用于艺术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使知识产生高附加值,实现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最大化。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还在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维”了,而是作为具有复合身份的能动的主体维而存在。这一转换对综合素质的形成,特别是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毅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所带来的复合身份、多角度视野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放的、活跃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和文化企业的深度合作,使艺术管理人才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

我国文化教育高度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已有数百所高校、数千个企业和千余所科研单位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其中,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合作教育是一项广泛实践的重要内容,取得的明显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实践的效果不仅在体制上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在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促进了人才培养的转型。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的有效合作不断创造出教育的各种有利条件,更使教育和教学的整个体系发生着质的变革,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3.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动机、目标冲动和意志品质等,具有主观能动性,决定对创新的主观投入强度。实践能力包括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及创造、具体方式与方法的运用等实际本领,具有客观实在的意义,决定创新的成效和价值水平。缺乏创新精神就不存在引发、持续创新行为与过程的必然性,不具备实践能力就不能引发创新活动和取得创新成果。创新精神是以知识为基础构成的高度形而上层面,是创新思维与深入实践的有机结合直至升华和内化才能形成的。而高校教育情境、教育资源方面,躬亲实践中这种亲身体验的条件局限性严重,所以高校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功能是有限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能脱离实践条件的支持,只有通过具有实在价值的训练过程并经过经验总结才能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与方法,才能真正在理论指导下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效果。囿于学校教育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转型,使学科教育与知识、技术创新的氛围、过程相结合,传授、继承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相关条件的支持。企业、科研单位(特别是集中高新技术的)一旦与高校合作,那么培养创新能力就进入理想境界了。

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势在于打破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的束缚,紧密联系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社会实际,是真正的多方教育资源的优势整合与开放式办学,可以保证所设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技能训练等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广泛的物质条件和教学实践手段,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可以保证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形成。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产学研合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是实践训练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策略。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社会知识和技能,缩短理论知识向文化管理能力转化的过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全面塑造、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当前文化发展繁荣、现代教育和个人三者共同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实质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这一基本特征的多样化体现。从教育观念上看,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符合“生态化教育观”的。生态化教育就是将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以实现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发展。生态化教育的核心是将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高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全时空育人,资源多元化,最终达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要求。在高校系统当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每个师生都参与探索和创造。在教学方式上,提倡教学相长、探索性学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顺应信息化社会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做事,使每个学生都善于学习、发现和创新,善于合作、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的具体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道路。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起新型人才实训与创新的实践体系,推动艺术管理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是当今高等艺术管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办学条件有所区别,合作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

(一)项目教学式

结合学校、教师申请或承揽到的真实科研课题或政府、企业的实际文化艺术项目,在学校老师和企事业专家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由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检验效果。学生通过完成真实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人员组织、调查研究、项目策划、项目实施以及解决和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积累了实践经验,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最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要经历社会的检验。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过程,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导师工作室式

导师工作室――组建师生工作室或与文化企业联合,以教师科研项目或文化企业的具体业务为载体,教师与学生以双向选择方式形成团队,进入工作室或文化公司进行实习。建立校内外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走教学、科研、产业化开发一条龙道路,是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导师工作室这一形式脱胎于最早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它是艺术家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单位,他们以这种形式从事艺术创作、组织艺术品生产和销售以及培养接班人,后来逐渐衍变为一种更加适合潜心创作和研究、将艺术创作与技艺传授有机结合的特色教育形式。时至今日,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室”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典范模式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十分鲜明的特色。

第一,工作室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情境教学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展主要有两个取向: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这一模式的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了从学校课堂到社会实践跨越式联通。以这种方式展开的工作室使受教育者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边缘到中心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

第二,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具备专业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第三,“工作室”作为教育平台,由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家、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与受教育者组成“双师型”教育团队,将文化项目的策划、管理、运营、成果推广与开展学术交流、职业素养、技能等教育培训有机融为一体,形成多功能复合结构,使产、学、研结合的多项度联合教育向立体纵深模式发展。

第四,工作室的情景氛围倡导的是自由开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多元互补、和谐发展的教育情景环境,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发展以及独立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三)实训实践基地式

高等艺术管理教育应该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其目标是培养适应文化繁荣发展、具有从事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项目运营、项目管理等岗位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等专业人才。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是促进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关键。

第一,创造高校师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使教师掌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形成,推进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的躬亲体验中,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大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有利于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基地的实训过程,学生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练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与学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性。老师教有所用,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和建设有助于高校与文化企业的深层对接沟通,文化企业和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各自的特点,共同开发文化项目,完成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参加校外基地企业的实习可以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情况,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通过实习使双方增进了解、双向选择达到双赢。这种做法既缩短工作适应期,也使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学校和社会真正实现了零过渡。

(四)文化产业园式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成为政府推动文化产业措施中最具代表性的路径选择,同时它也是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的孵化、培养的有效模式。特别是以高校为依托的创意产业园区,大都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从事文化产业行业培训、人才培养、产业研究的重要途径。它是以大学科研能力为发展动力,依据某一优势学科或学科群,通过创办文化艺术产业,融产学研于一体,促进文化艺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的产、学、研转化中心,它是集创意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训基地为一体的创新成果转化中心。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由“消耗型”实训转化为“经营型”实训,文化管理人才的实训建设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学校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生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依据产业园区的综合优势主动为社会、为文化企业承担一定的文化艺术项目。既可直接创造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可以减轻人才实践成本,促使实训基地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使人才培养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张云.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意义与路径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04).

[2]汤阅弦,柯春媛.国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的建设[J].民营科技,2012(01).

[3]郭毅夫,匡令芝.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05).

[4]李贵敏.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12).

[5]张炼.关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04).

[6]余冠仕.产学研扩展为政产学研用结合[N].中国教育报,2011-03-05.

[7]朱浩.民办高校发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02).

篇10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89-02

血液灌流是通过体外循环的方法来清除人体血液中各种小分子的毒物。2011年12月27日,笔者配合青海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护工作人员用血液灌流技术抢救C型肉毒杀鼠素重度毒物中毒患者1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临床抢救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例,男,年龄43岁,患者从果洛州人民医院转入青海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患者确认为重度C型肉毒杀鼠素中毒。临床表现:昏迷,呼吸衰竭,瞳孔缩小等。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费森尤氏血透机一台,一次性血路管一套,丽珠HA230型树脂血液灌流器,艾贝尔单针双腔静脉导管,需透析——灌流(HP/HD)另加透析器。

2.2 治疗方法:内科常规给予彻底洗胃、导泻、利尿、引液、解毒剂、进行心理监护、血氧监测等,并实施血液灌流技术。

2.3 操作方法:血氧通路采用股静脉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置管,预冲血管通路和灌流器。首次肝毒用量0.6—1.0mg/kg,以后每30分钟适加5mg,凝血时间保持在20—30分钟之间,血液量保持在180—250ml/min,灌流时间2—3h,采用空气—盐水回血法回血。

3.观察和护理

3.1 心理护理:HP或HP/HD治疗需要安静和清洁的环境,患者中毒发生后,家属和尚未清醒的患者精神紧张,探望和陪护人员也多,因此,急诊科护士应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介绍灌流的目的、意义、方法,做好心理护理,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请陪同人同离开病房,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3.2 生命体征的监测:护士观察BP变化,防止因放血量大引起的BP下降,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补充血容量,尤其是低血压患者,应补充血容量,维持收缩压在90mmhy以上,同时观察心率、心律、呼吸和意识的状况。

3.3 抗凝:抗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血液体的滤过素的消除效果,在灌流过程密切观察有无凝管现象,观察灌流器运转情况,必要时增加肝素用量或更换灌流器。

3.4 二次分布: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C型肉毒杀鼠素是脂溶性高的药物、毒物,进入人体内后,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经HP治疗患者神志清醒后,脂肪组织中的产物、毒物再次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使患者再次陷入昏迷当中,因此,必要时再做第二次、第三次血液灌流,彻底清除毒物。

4.体会

血液灌流的原理是将血液引到体外,与身体吸附剂相接触,以吸附的方法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外源性毒物或药物,然后将净化的血液重新返回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这次对严重的C型肉毒杀鼠素患者的抢救,我们认为传统的内科常规治疗,结合血液灌流技术可迅速直接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防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急性重症毒物中毒患者救治的一种新的途径及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服用毒物不明,毒物吸收入血的患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