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4 16:1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接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对策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素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然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则是研究型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
其实,学困生也是一些特别聪明的孩子,由于他们没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导致厌学,成绩差。但是,只要给他们时间,耐心地帮助,热情的鼓励,细致的关怀,再加上正确的方法,科学的教育,进步的环境,乐观的群体,一定会使学困生的队伍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我们首先要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来自家庭的因素:众所周知,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如果一位家长经常在家中聚众赌博,子女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就会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兴趣。这时,再想纠正子女的行为,则是很困难的事。另外,家庭的离异、残缺也是使学生成为学困生的重要成因。(2)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因素:长期以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完全按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来编制,内容偏难偏深。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然加剧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成为学习困难生。
以上因素都会造成学困生的出现。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信:他们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多数只是需要我们“因材施教”中的“人才”罢了。那么,我们应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做哪些研究工作呢?
一、科学教学――自主学习,以优帮差
在教学上,采用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优帮差”的学习方式,使小组形成合力,带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端正学习态度。课堂授课时,采用学生自学的“自主学习方式”,坚持小组探究的“以优帮差的教学模式”,教师整体把握课文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的自学。让每位组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锻炼了优等生的能力,提高了学困生的成绩。
二、深入思想――循循善诱,以情感人
孩子的生活范围是简单的,除了家庭,就数学校、班级最为重要。而班主任老师就成了他们最贴心的人。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促使自我反省,实行自我控制,使其内心深处自省,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积极的心态。
三、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
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有一首歌唱得好:“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顽石也能炼成金。”师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要想真正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或者“牺牲”。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四、帮助家长调整好家庭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家长们由于在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个人阅历、学历、性格、气质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往往在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同学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沟通,仅靠一副直肠、一腔热情还不够,还必须因人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就学生来说,确有一些家长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得当甚至偏颇,教师在同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时,一定要用心动脑,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同他们的关系。
篇2
关键词:科技档案;科学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比资产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重点
1、大多数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
许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记录和抄写,然后把档案放在档案室里存档和分类,定期整理和补查,需要用时取出即可。大多数人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和研究,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以上的简单流程,所以对其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正是这种错误的观点,才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停滞不前,更新缓慢。其实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把资料放到资料室正确的位置就可以了。档案管理工作在许多人看来只是普通的事务性工作,而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这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正确看待档案管理工作,承认其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单位工作的基础和根基,正是这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才为整个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档案记录了单位以及公司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个人资料,还记录了单位和公司的相关工作数据和大量重要信息,所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2、档案交接制度不严谨
每年,巨大的档案变动、更新、调取和维护工作确实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档案的分类和存档并不困难,最容易出乱的环节就是档案交接时。如今,大多数单位的档案交接制度不够严谨,导致许多档案在交接时出现错乱和丢失,这样的局面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因为档案一旦错乱和丢失就代表着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大半意义,而且档案的重新填写和弥补是很复杂和费时的,会严重耽误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交接时,交接双方都应认真对待档案交接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交接任务。档案管理工作者更应该负起重要责任,告知调取和变动档案的人员相关规定,敬告擅自调取或是删改档案的严重后果和所应负起的法律责任,做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时刻以单位利益为重,重视档案交接工作。
3、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
很多人由于缺乏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在面对档案工作时只是应付而已,甚至对本人的档案都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考虑到档案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等到真正需要档案时,才发现档案不完整或是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工作需要和职位调度,给档案本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充分说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明确的告知档案持有人有关档案的相关事项,明确档案持有人的责任和不重视档案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告知前来调取和填写档案的人员应该如何填写,并告诉他们应认真诚实的填写相关档案,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想要弥补就会变得很麻烦。
4、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现代化和信息化
多年来,档案管理工作依然是以纸质做为档案的重要载体,以手写的抄录为主要的记录方式。档案在填写时容易丢失,也容易弄脏弄乱。档案在收录时需要分类,分类时很容易把各类档案归在不相属的一类里,等到需要用时不能迅速的发现。档案的存储需要档案室,档案室不宜过湿,不然容易引起纸质的档案发霉或发潮,导致档案失真,档案室需要密闭,并且要防火防潮。由此可见,这种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档案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容易丢失和遗漏,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很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急需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较强的技术来应带这种局势,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借助电子管理技术和相关程序应用,以电子计算机为硬件设备,以网络技术为先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性和各类工作的效率。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克服陈旧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缺憾和不足,比如电子信息技术可以省去档案室的存在,将大量数据和档案存储在电脑中,保存完好,节省了人才财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简易性。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
强化每一名档案管理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时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档案管理设备,每个单位都应配备单独隐蔽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加装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等所必须的应用设备和管理配件。为加强档案信息化发展,应在档案管理程序中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档案交接严格按程序进行
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档案丢失或失真,所以交接时应严格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的正确手续应是: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应清理没有的材料,整理可靠的文件,汇编成案,认真将其排序后及时归档。只有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档案交接工作,才能确保档案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时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杜绝档案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首先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安全操作规范培训,使档案管理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同时通过规范的操作,杜绝在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不该出现的漏洞。其次,应尽量统一各单位档案存储的格式、统一成相同的处理软件。这样能够防止文档在格式转换中由于软件兼容性问题被损坏或丢失。
4、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如今,不同的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规定和标准各不相同,甚至许多单位缺乏规定和标准,这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造成工作效率低、档案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大大减弱了档案的存取与调配的效率,也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更降低了档案的应用。所以,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加强制度的建设和章程的规范需要提出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应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统一了规范和章程后,需要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认真遵守,规范其操作流程,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调取、更新和存储档案时更应该加强规范性,避免错误的发生。
三、结语
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根本性要求人们必须加强对其管理,更新档案管理的理念,实现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自觉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做到工作上一丝不苟,思想上始终以单位利益为重,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宣传,告知档案持有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的文化水平,能熟练的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将电子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熟练性。在档案管理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加强信心,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 张公诸。质量管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林志航。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3
一、档案交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档案部门内部岗位调整、机关合并或企事业兼并重组等,都需要办理档案工作交接手续。但是,档案交接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交接手续不及时、不严密,监交工作不严格甚至不进行监交
档案交接手续不及时、不严密、不监交的情况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以致新任档案人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要接手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如不清楚各门类档案的数量,不了解各年代档案在库内、柜内的分布,不清楚前任档案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工作,不知道全宗卷为何物,致使档案工作长期不能进入正轨。更严重的是新任档案人员一接手就感到一头雾水,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档案工作前后脱节,当出现工作贻误时,将难以尽快补救。例如,档案检查时,发现档案去向不明等严重问题时难以确定直接责任人员,无法追究责任。因而,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
(二)交接流于形式,不规范
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作、工作调整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些单位始终未建立档案交接工作制度,一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又对档案工作不够了解,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由此造成一些单位档案交接工作只是走过场,搞一把钥匙交接。老档案人员离了岗,新档案人员进了岗,而档案交接手续一直未办妥,从而使得一部分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严重混乱,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等问题时有发生。经过思考不难发现,造成交接不力的原因来自领导和新老档案人员等多个方面:1.领导不重视,认为档案工作交接仅仅是新老档案人员之间的事,往往一声令下,档案人员立刻调整到新的岗位,并要求两三天内与接管人员交接完毕,新老档案人员只得在仓促交接,并且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监交。2.有的领导虽然重视交接工作,但是对其专业性和复杂性不够了解,因而没具体要求,更没有规定具体的交接手续。3.有的档案人员带着情绪离岗或转岗,或者对“枯燥”的档案工作早已心猿意马,听到调整岗位的消息急于“甩包袱”,与新任人员草草交接。4.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实际上是对前一阶段档案工作的全面检验,而一些单位的档案工作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档案人员不敢或无法办理正式交接手续。5.个别档案人员因病或紧急抽调到其他岗位等特殊情况,无法办理交接手续。6.一些人从心理上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成效与接任自己的人分享,因而交接时有意回避重要和关键问题。7.由于档案人员主观原因或单位换人过于频繁,新任档案人员毫无经验,对应当收什么、点什么、查什么一无所知,前人怎么交,自己就只能怎么接,看不出问题,更提不出问题,没有能力办理严谨的交接手续。
二、档案交接工作的新举措
实际工作中,完善档案移交手续,建立健全档案移交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认真做好档案交接工作,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
档案交接是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各单位负责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各单位领导认识到档案工作交接责任重大,手续繁杂,促使其为顺利交接提供必要条件,保证档案工作不出现“空岗”“断档”现象。将做好交接工作列入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根据本单位档案数量为交接双方安排充足时间。对于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外移出的交接,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做到对外移出部门有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移入部门有鉴定小组,层层把关,有完善的移交手续记录,并做好中间运输环节。对内,要清楚移交人、接收人移交工作步骤,职责明确。
(二)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
制度保证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的重要前提,逐步制定档案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交接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交接制度,才能确保档案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制定具体的档案工作交接办法,才能使进行交接工作的单位和人员都能够在具体操作上遵循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手续严谨、责任明确,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部门要通过脱产培训、在岗轮训、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搞好教育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提高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增强档案移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外,还要建立激励长效机制,奖惩分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奉献力量。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供应室;器械交接;问题
消毒灭菌工作是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灭菌消毒手术器械的质量是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随着手术量的增加、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的增大、整体化护理的开展和洁净手术室环境的需要,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模式从分散式转变为集中式管理后,手供一体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规范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统一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对于手术器械的处理也成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重点。但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之间进行器械交接时容易出现各类问题,现笔者就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中,手术器械交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浅议相关策略。
1 存在的问题
1.1 供应室人员配置不合理 一直以来,消毒供应室始终处于医院管理中的死角,其重要职能也被淡化,而在人员配备上,供应室也一度成为老弱职工的聚集地。这就导致供应室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及责任意识,忽视供应室相关工作技能的学习,甚至认为供应室只是简单的洗刷工作,技术难度低,而尤其对手术器械了解不够,只单纯的计算交接数量,而忽视了对器械的保养和检查。
1.2 手术器械相关记录不完善 在供应室,手术室器械无清洗锅次的详细记录,只记录消毒日期。手术后的器械在与供应室进行交接时,缺少相关记录,如漏填器械包数量或者填错器械名称等,这样都会影响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进度,影响了灭菌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进而降低了器械周转率,不利于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器械交接流程不完善 在手术即将结束时,配台护士容易将部分器械遗忘在手术台上,而未及时对术中器械进行清点,导致器械丢失现象的发生。还有医护人员不了解手术器械预处理的重要性,对器械在交接过程中清点不及时,出现如脑科头架中头钉丢失、胸骨锯锯条被误当作一次性物品丢失等情况的发生。预处理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剪刀咬合不全、器械损坏等。以及供应室工作人员对手术的安排次序和所需器械包类型和数量不了解,不能根据手术室需要来制定工作计划,造成供应不及时现象。
1.4 器械包装方法不当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器械包装时轻重不分,将锐利、精细器械与普通器械混放,在运送过程中,器械之间相互碰撞,极易导致器械发生损坏,增加了医疗成本,也给手术的正常进行带来了困难。
1.5 交接器械时夹带异物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重心主要在手术配合上,所以,护士将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手术配合方面,在高度集中的手术后,体力消耗较大,精神容易松懈,往往忽略了术后器械的处理问题。因此,就容易将一些一次性用品,尖锐针头,废弃物,人体组织等异物夹杂在器械内送往供应室。这样,不但增加了供应室人员的工作量及职业危险性,也加重了器械的污染。
2 改进策略
2.1 加强供应室人员的合理配置 充分利用科室现有工作人员,适当引进高学历、低年龄的优质人才,改善供应室的人员结构和综合素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做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特长。同时,要注重加强科室内业务知识培训,充分理解手术室供应是一体化意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详尽的交接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此外,也要加强对各类手术器械的认知和了解,定期进行考核,强化科室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能力,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2.2 不断完善手术室器械交接流程 向手术室护士深化手术器械预处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细节问题。在手术器械包内放置消毒清单,在器械交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仔细核对器械交接卡,认真清点器械数量及状况。针对感染手术患者的器械应当予以标识,供应室人员也应当做好自身防护。所有器械要登记在案包括日期、器械名称、数量、清洗人、包装人、备注等,对于贵重器械要特别注明,以引起工作人员重视,以免引起器械损坏。
2.3 加强手术室与供应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手术室与供应室的联系,加强相互的信任。科室工作中,手术室和供应室之间也要相互协调,遇到问题随时进行沟通解决,正确处理和建立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工作模式,明确各自分工协作关系,重视相互之间信息交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3 结论
随着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及医院感染控制要求的提高,对手术室、供应室质量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设备器械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手术室与供应室的护士应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各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性能,保养方式,发挥先进医疗设备的良好效率和作用。供应室在与手术室贵重器械交接工作中,体现了消毒供应中心每个环节的重要性,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吸取教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并提高处理业务的能力,也加强对专科及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巩固,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符合消毒灭菌的要求,又可以提高手术室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能够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管理和保养,合理应用卫生资源。
手供一体化一方面需要一支过硬的团队,团队的培养需要通过人才结构调整和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使每位员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具备严谨认真地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从而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形势的发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爱护员工,使员工更乐于奉献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使每位员工有章可循,从而使手供一体化的运行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为医疗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更好的体现消毒供应中心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手术室的工作宗旨。
参考文献
[1] 谢淑凤,窦艳玲.手术室与供应室器械交接运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2,04(11):171-172.
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 科学化 机会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80-01
档案作为时代的记录,社会的记录,企业的记录,是我们人类发展历史的记录,档案管理工作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均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为历史提供鉴证,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依据。档案作为现代社会比较重要的信息资源,其管理的科学化对于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不小的提升,该文就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1 档案管理的问题
(1)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很多单位的领导对于档案工作都没有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认识,将档案当做企业和单位的附属部门,认为其主要是对企业的档案进行保存的部门,无法给企业和单位带来实际性的经济利益,因此没有对其产生重视的态度,对于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比较疏忽,因此档案工作在内部的不到重视。
(2)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目前很多都是兼职或者非本专业人员,他们本身的档案知识和档案意识不强,在执行档案管理操作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档案管理规范来进行,对于档案的交接手续等均没有仔细的核实,也没有签字,因此档案的丢失和不全情况经常发生,导致了这些问题的责任界定存在困难。
(3)档案管理水平落后,技术力量支持不足。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培训和思想教育,其往往还兼顾其他工作,因此工作起来其精力被分散,导致了档案资料失真和时效性比较差,因此档案和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出入,档案信息不完全。
(4)档案管理宣传教育力度不足。档案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没有进行普及,以至于社会大众无法深刻的认识到档案资源的重要性,还有就是档案管理因为专业性比较高,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管理,而宣传不到位,使得档案人员使用的方式和知识均比较落后。
(5)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自身的认识。档案人员并没有将档案工作当成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来对待,对自身也是比较疏忽,不能够去努力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就变得止步不前,消极的思想影响了工作,导致了工作的无进展可言。
(6)档案管理模式陈旧。档案管理在我国开展了很多年,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和方式,导致了档案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还不够全面,档案手工操作的轻比较多,占据了比较大的人力、物力和空间。
2 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档案记录的是企事业、社会等等的发展历程,对于其发展中优缺点进行了记载,而且还包含了国家政策和社会市场需求等等信息,是企事业和群众获取信息的来源。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1)严格按程序交接。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2)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档案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确保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4)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做到制度上墙,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职工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档案材料移交表等。对由于历史原因,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要查明原因,登记说明,为以后的查找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我们在收集档案资料时要做到口勤、手勤、脚勤,及时追补和补充新的资料,真正起到档案的依据作用。
(5)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档案工作需要通过宣传来实现发展,宣传不仅仅是向社会普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还包括了对档案人员和企业内部人员的思想观念,让工作人员能够对档案的重要性给予认识,看到该事业的发展前景,积极的投入其中。宣传工作做得好,可以让大家在进行档案提交的时候,注重档案的规范性,能够提升档案工作的效率,提升档案的质量。档案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重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配合来共同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高质量。
(6)加强档案资料在群众中的重要性认识。档案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因为宣传不到位或者工作不规范,使得大家对于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档案资料的重要性进行普及,有利于群众对档案的了解,提升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增加档案的利用率。
(7)建立档案信息化工作。档案管理加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符合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其效率更高,工作质量更高,而且开放式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更多的利用,对其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企业和单位对信息的利用提供了更好的额渠道。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现代档案管理要求去糟求精,将传统档案管理的经验来过来进行革新,提取出精髓,结合现代技术,来让其得到更好的应用,为档案利用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护理程序;床头交接班;护理质量;护理安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06-02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的深入开展,临床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床头交接班的重要性,护士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护理程序它包括5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2]。
1准备阶段
1.1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护理程序方面的知识,如概念步骤等,使护士掌握了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它是从系统论、人类基本需要论、解决问题论和信息交流论等理论为基础的[2]。从而能够把护理程序灵活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1.2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护理交接班制度”的具体内容,并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完善交接班流程,说明目的,统一认识,使护士认识到交接班是护士传递工作信息,保证护理工作延续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是提高护理质量、搞好护患关系的重要保证。
1.3在科室内组织成立护理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组成,在科室内进行自查―反馈―总结―改进[3]以便能更好地完善交接不吝指教流程内容,提高护理质量,杜绝护理隐患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活动措施
2.1在护士周会上进行提问,查看护士对“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掌握情况。
2.2组织护士学习交接班流程的具体步骤,并在科室内选择一位患者进行临床实习,使每位护士都能按照流程交接班。
2.3每天交接班时护士在护理质量评价小姐的参与督促下,规范的按照流程交接班,护士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并提出改进方法。
2.4在科内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评价小组成员会议,听取小组成员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做的好的护士给予表扬以示鼓励。
3具体交接班流程
3.1夜班护士交班前20-30分钟,认真检查本班次工作是否全部完成,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晨间护理的完成,化验标本和采集,护理记录(包括一般和危重)的完成情况,出入量的总结,医嘱的签名,三测单的记录,医护办公室、值班室、治疗室的整理与消毒,更重要的是对夜间新入院的患者应掌握七知道。
3.2白班护士①护士长应提前15-20分钟到病区,巡视病房,了解病区危重卧床患者,新入院患者,疑难病例等的病情,评估当天的工作量及当班责任护士的人数做出计划,并进行合分工,以保证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护理。②白班责任护士也应提前15-20分钟上岗,在交接班前根据护士长的分配情况了解当天所负责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对物品,仪器、抢救药品、器械进行清点交接。
3.3交接班形式
3.3.1办公室交接班每日8:00准时交班,全体医护人员均参加,参加人员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严肃认真,着装整洁,挂牌上岗,交班护士和护士长应于当班护士和医生对面,首先由夜班护士将值班期间患者的总人数、新人数、转入、转出人数、死亡人数、重患和I级人数的报告,再按出院、死亡、新入、危重患者顺序进行逐一交班,详细报告新入患者的病史、既往史、诊断治疗、护理、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特殊处转置,存在的问题及给予的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等,接班护士认真听取交班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护士长听取交班后,根据情况强调当天的工作重点。晨交班完毕到病房进行床头交接班。
3.3.2床头交接班进入病房的顺序为夜班护士,护士长,接班护士,其他人员按职称高低的顺序进入病房,夜班护士、护士长站在病人的右侧,接班护士及其他护理人员站在病人的左侧,站好位置后,首先问候患者,再说明情况,然后按七知道内容(包括床号、姓名、诊断、治疗原则、护理中、心理状态、饮食)简要汇报病史,汇报过程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窗帘完整准确,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汇报完毕由接班护士向患者及家属打招呼:“您好,我是责任护士叫XXX,今天我负责您的护理工作,有事请与我联系,我也会按时巡视病房的”,之后进行患者的查体,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语言、肢体肌力、口腔粘膜、会阴及尿道口,皮肤是否完整,鼻饲管及留置导尿管是否安放妥当,静脉输液情况等,护士边查体边与患者交流,这样不仅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人文关怀,而且融洽了护患关系。
3.3.3交接班完毕,离开病房,在走廊里护士长对交接班流程做出效果评价,并指出交接班护士交班过程中的优缺点,优点给予表扬鼓励,继续发扬下支,缺点与不足给予指出,并提出改进措施,如查体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等。使患者得到更好、更舒适的护理。
4体会
4.1科室内有了规范的交接班流程后,便于执行,交接班质量明显提高,整个交接班内容充实,交接护士精力集中,责任分明,工作重点明确,护士明确了交班的意义和目的,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培养和训练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和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护士通过交接班把值班时间内病区情况和病人的动态变化交给下一班,使下一班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实现对病人连续性观察、治疗和护理,因此交接班是护士传递工作信息,保证护理工作延续性的一个重要环节[4]。
4.3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床头交接班,能够激发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学习动机和综合分析能力,并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4.4规范的交接班流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接班护士能够更好地了解分管患者情况,对存在的首要问题,有目的科学地、细致地落实护理措施[5],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这种变被动谜团主动的形式,使患者得到了认真负责的专业护理,从深层次上提高了护理水平,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5意义
①提高交接班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②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地位。③明确责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④培养了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护患双方的沟通与交流。⑤能够督促护士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巧珍,南小平,贾红芳.不同护士交接班模式的应用研究.《护理研究》,2005,19(7):1200-1201.
[2]彭幼清.护理程序《护理概论》第五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3]杨名钫,李存莉.床头交接班在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8期.
篇7
关键词:管理理念;档案管理;科学化;人事管理
一、档案管理的现状
1.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我国当前的国情影响,使得我国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其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其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抄抄写写和对各种一般事情进行分析和保存的过程进行管理的,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对其不够重视,对各种管理手段和先进管理技术的认知不够完善,以至于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对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分析方法都不够,缺乏其认知方法和认知过程。这表明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这种现状是影响当前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和相应的手段,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2.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重视不够。在过去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不够专职,不够专业使得其容易出现各种工作对接问题。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对各种档案信息的检查和检验方式都不够完善,导致其数量和材料之间出现各种误差,这些误差是影响公司效益和发展的主要手段,。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使得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出现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3.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4.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5.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这些思想和观念必然导致人事档案材料不全或缺失。
6.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在档案管理手段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
二、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档案创新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档案要求的必然结果。创新是一个理论发展的前提,它不是抽象凭空产生的,是通过各种具体实践理论为基础的过程,是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为一体的创新理念和前提基础。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
1.严格按程序交接。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
2.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
4.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做到制度上墙,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职工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档案材料移交表等。对由于历史原因,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要查明原因,登记说明,为以后的查找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我们在收集档案资料时要做到口勤、手勤、脚勤,及时追补和补充新的资料,真正起到人事档案的依据作用。
5.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对收集的材料要认真核实,把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人事档案,把好质量关。在档案鉴别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档案真实完整。
6.提高人民群众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本人今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加强对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三是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及时补充档案缺失材料,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篇8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财务;轮岗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引言
财务工作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制度离不开一系列财经法规制度的健全也离不开一支具备优秀业务素质的财会队伍,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高校实施财务人员岗位轮换是新形势下加强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实行岗位轮换,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还有助于加强内控,预防财务舞弊。
一、高校财务人员轮岗制的积极作用
定期轮岗首先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在一个岗位工作久了,难免出现情绪懈怠,容易出错,定期轮换岗位,能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认真学习新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熟悉整个业务流程。其次能够减少财务舞弊,强化内部控制。财务会计工作有其专业性和复杂性,一般在岗位上3年,就可以充分适应岗位需求,对于专业熟练的会计人员,容易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当这个人思想稍有松懈时,就可能发生贪污、舞弊现象,定期的岗位轮换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对于岗位的熟悉度掌控在一定范围,加大财务会计岗位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的监督力度,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防止错误发生。由于岗位轮换都有交接手续,还可以起到监督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作用,避免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的现象。最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岗位轮换,财务管理者能够发现每个人的优势,从而结合岗位特点,分配职位,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高校财务人员轮岗制的消极作用
高校财务岗位的设置不仅有其特殊性,而且财务工作复杂又繁琐,所以轮岗制会给财务工作及财务人员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一方面岗位轮换之后,面对新业务若在短时间之内没有理清工作思路,效率低下,错误增多,出现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现象,尤其是未按个人意愿进行岗位轮换的财务人员,不愿意放弃业务熟练的岗位,容易出现不服从分配闹情绪的现象。另一方面虽然岗位轮换之前都有交接,但是由于接手人员对于工作内容及责任的不了解,如果该环节存在问题,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在轮岗之前,也会出现消极工作的现象,延误一些本该完成的工作,增加了新人上岗的难度。另外,新形势下,财务信息化发展迅速,财务工作方式的改变,交接不仅有纸质、书面材料,还涉及系统权限的设置,登录密码的重置,密钥的申请等等,给岗位接任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困难,以至于对轮岗会有抵触情绪。
三、高校财务轮岗制实施的建议
1.领导重视,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财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专项业务由专人负责,所以领导应充分重视,增加资金投入,有计划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核心岗位的后备人员培养,鼓励与支持财务人员开展岗位技能竞赛,确保财务人员对各个岗位的专业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与联系,为轮岗做准备,此外轮岗之前,要做好财务人员的思想工作,以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工作。
2. 建立规范的财务人员轮岗制度
财务工作各个岗位的设置有其专业要求,但各部门各岗位之间会有交叉项,领导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及岗位轮换制度,合理安排轮岗比例和轮岗期限,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分配岗位职责,尽量缩小岗位间的差别,减少由于轮岗带来的矛盾。此外,高校财务业务量大且有明确的忙碌时间点,轮岗应尽量避开开学及年终,在不影响正常业务工作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秩序合理地进行。
3.重视并完善财务交接
为保证财务工作的前后衔接,轮岗前要按照规定做好交接工作,交接时要有熟悉业务的相关财务领导在场,交接双方应就所交接的工作任务,工作进展以及相关资源、注意事项等进行罗列和阐述,对轮岗前一些未了事项应由移交人负责完成,对于一时难以处理完毕的未了事项,应由移交人员负责写出书面材料,说明情况,作为移交说明书的附件一并交接,使得接手者可以尽快开展工作。
四、结束语
财务人员轮岗制有很多优势,同时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整体来说利大于弊,只要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采取正确的方法,就能够克服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的深入改革以及反腐的大力推行,高校应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轮岗,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加强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预防贪污舞弊案件的发生,确保高校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东光.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08(08).
[2]缪慧.会计人员轮岗的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2010(44).
[3]刘利.浅谈会计岗位的轮岗与定岗[J].时代金融,2013(05).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转型阶段,尤其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关注的重要话题。因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真正地为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在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的系统性训练,并且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差,因此,难以更好地适应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具体的工作中,就存在着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和责任感的情况,一些人员抱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其在档案工作中的主动性比较缺乏,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提升。2.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不够重视,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并且,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考核制度的时候,对于工作人员关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重视,认为只要其理论知识比较好,就能够更好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也就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提高。但是其却不知道,这样会导致事业单位领导对于人才培养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3.信息化过程中交接制度不严格。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其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和枯燥,所以相对来说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会比较大。但是,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人员的要求又比较高,所以如何做好人员流动后档案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加上事业的相关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这样就会导致在出现人员流动的时候没能够开展有效的工作交接。有的时候会因为交接手续不够完善,一些人员在离职的时候不做交接,这样就会导致新来的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接替档案的档案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4.信息化程度不足。当前,尽管信息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在各个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的程度整体来说还不够高,存在着手工管理和纸质档案管理的方式。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且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造成档案损坏或者缺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这样的管理方式会给档案资料的查阅和使用带来较大的困难,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三、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1.强化相关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因此,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关领导应该加强重视程度,积极转变档案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优化管理理念,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加强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这样可以使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社会大众对于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保证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务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目标,保证切实推进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进程。2.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在开展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有效的支持。首先,需要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新,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对于打印机、扫描仪和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档案工作属于一个比较系统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以及服务等工程,应该做好每个环节的链接工作。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文档处理软件,整理数据库,提高档案资料的检索工作。同时,还应该做好系统的防护工作,进行相关数据的加密和备份,充分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3.完善相关离职交接制度。完善离职交际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所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离职交接制度,保证交接工作有据可依。这样可以使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离开岗位的时候,能够提前进行离职申请,能够把工作交接到新员工手头。同时,在离职后还应该留好联系方式,把工作的责任区分开,这样会更加方面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更加有效的掌握,充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尤其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离职交接制度,能够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有效的推进,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4.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人才因素。因为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性工作,这就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除了需要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各方面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学习,积极获取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事业单位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每一个员工、事业单位自身以及国家的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为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尤其是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应该讲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对于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应该注重加强资金投入,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其能够成为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者:吴晓芸 单位:泰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嵩.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思考[J].城建档案,2016,(11):17-18.
[2]刘秋硕.加速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1):60-61.
[3]刘金丽.实现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0):305.
[4]陈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7):144.
篇10
关键字:医院;财务管理;财务稽核;内部控制体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医院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稽核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财务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医院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财务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医院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加强财务稽核,有利于切实完善医院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内部控制。
一、医院财务稽核
《会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从这里可以看到财务稽核是会计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开展财务稽核是财务部门的自身行为。制度的稽核,财务的稽核、岗位的稽核构成稽核的内容。医院的财务稽核是主要指对财务的稽查和复核。医院的财务稽核是医院财务科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建立财务稽核制度,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医院的财务监督已经扩大到对经济活动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医院的财务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院财务稽核的作用
医院的财务稽核是医院财务工作质量提高的基础工作。财务稽核一般在会计凭证入账前或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生成过程中进行,可以说财务稽核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是同步进行的。通过财务稽核,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制止。能够有效地防止差错和舞弊, 确实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通过财务稽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同时财务稽核是医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稽核,可以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医院财务稽核的现状
第一、目前许多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稽核制度。有的财务内部稽核制度流于形式,仅是为了应付外部检查,有盖章就可以。比如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审核的过程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仅是经办人拿对方的印章盖个印而已,再如工资等的造册发放交由审计部门审核等。第二、稽核的内容比较传统,作业层面停留在狭义的内容上,也没有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甚至有些岗位与实际业务相脱离,导致实际业务中存在风险和漏洞。第三、有的医院领导和会计人员对稽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内部及外部的审计机构每年都有检查,不要再进行财务稽核,这种想法对建立财务内部稽核制度是极大的障碍。第四、财务稽核人员的执行力不强,人员配备不够,内部分工不合理,人员能力限制等也给财务稽核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四、如何完善医院财务稽核:领导重视是财务稽核工作顺利的有力保障。提高对稽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了稽核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医院的发展壮大。将稽核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设计医院内部控制流程,关键工作点,精心组织,不断推进,加强各科室对稽核工作的认识,保障稽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设计医院内部控制流程,制定医院财务稽核工作管理办法,加强财务稽核的基础工作,加强财务稽核制度的建设,制定科学、严密的财务稽核制度。在医院进行财务稽核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规范工作内容,保证工作思路清晰,依法而行。稽核工作规范的制定要符合实际,应根据所接触到的业务环节制定,抓住关键工作点,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
第二,加大稽核执行力度,确保财务稽核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由于财务稽核涉及专业业务层面,因此规范医院财务稽核管理,如稽核工作在已有的健全制度下就必须强化落实。比如医院的设备采购应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环节至该项业务结束这一过程的控制是稽核的重点,主要审查采购业务涉及的各项职责是否相分离,合同签订的依据是否合理,是否有权限人的签字,是否纳入整体预算等。在稽核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对相关资料进行稽核,并对稽核结果签字负责。同时还要对稽核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保证稽核人员时刻保持谨慎、独立、能够胜任工作,从而保证稽核工作的独立性与有效性。
第三,促进财务稽核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争取两者的工作交流与互补。财务稽核工作的开展可以向审计部门取经,尤其是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摸索和总结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程序和审查方法。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会在审核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信息,财务稽核信息与内部审计信息之间不仅可以实现充分的流动,而且两者之间在范围和深度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补。如日常采购物资方面,审计在采购的程序上、管理上把关,财务稽核从核算、监督上把关,不但两者互补后就达到了控制的目的,而且减少了工作量。
第四,对财务稽核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相关管理知识培训,促进财务稽核工作由单纯的监督反映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对于稽核人员的素质我们要培养知识全面、专业领域明确的专家型财务稽核人员。设立专职的稽核工作岗位,拓展稽核工作内容,创新稽核方式,结合各科室专业人员加入稽核组来弥补专职人员数量和知识结构的不足。因此,我们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把稽核工作和财务人员的培训进行有机结合,有了广大财务人员作为稽核工作的坚强后盾,就能够有效保证稽核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第五、财务稽核应重点放在制度稽核方面。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执行既是会计信息规范的有效保证,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岗位职责得到了切实履行,真正做到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层次的提升。医院财务人员变动频繁,没有完善的交接制度,造成接收人不能尽快的上手,导致各种差错的发生,产生漏洞,加大了财务风险。如传统的财务交接是在一定的监交程序下,交出人掌管的现金、支票、印鉴等实物及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在交接单中列明,交给接收人。而且目前实行计算机核算系统的情况下,除实物交接外还应有信息资源、职责权限,其中包括完整的储存数据及存储介质或途径。另外还有信息系统交接岗位的账户和操作密码等权限类的交接。这些内容均应在交接单中列明,一并交予交接人,并实地操作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交接完成。
结语:财务稽核工作是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对财务活动的依法规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实施监督行为。加强财务监督是新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财务稽核工作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工作要与时俱进,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对医院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从而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确保医院经济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宜珍 医院财务管理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09
[2]高海英 对会计稽核工作在医院财务管理中重要作用的探讨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2005(10)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规定
- 下一篇: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