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4 16:1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医院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排队时间长最受诟病
年龄越大看病越勤
综合多项数据可知,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本地居民,需要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上海社科院建议,未来医疗改革应着力降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看得起病。
一成人买药治小病
当出现一般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等)时,近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社区医院),有近三成居民选择区县级医院(二级),近两成居民选择市级或国家级医院(三甲),另有一成居民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另有极少数人选择私人诊所或私立医院或不就医,硬挺着。
年轻人更愿自己对付
篇2
针对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人口结构状况,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人群的基本情况,可以充分说明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社区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社区就医的人群,基本是中老年人群,年龄在60岁以上者占56.8%;中专以下学历占76.1%。受访人群中,经确诊的前5位疾病比例依次是高血压(53.7%)、糖尿病(36.1%)、高血脂症(26.3%)、心脑血管疾病(24.9%)、关节炎(19.6%)。在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正确理解医嘱及正确服药上,设计了一个普通的处方和医嘱,结果显示不容乐观,能够完全正确理解和用药的仅占8%,有绝大多数的患者采用了多种不正确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慢性病、老年性常见疾病为特征,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使得这部分人群在用药的合理性、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产生较多的障碍和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外,还有一部分特殊群体,如妇女、儿童、残疾人、精神障碍疾病、肿瘤患者、艾滋病,以及酗酒、吸毒人群。由于这些人群的特殊性,病理、生理状况的特殊性,使用药品的特殊性等,产生用药差错,选择误差,撤、停药不当等类问题的几率会相应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社区开展药学服务势在必行。因药师直接面对患者,在提供安全有效的社区药学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有51.2%的患者对药师工作不了解,认为药师能够指导用药的比例仅为29.8%。在问及用药产生不适如何处理时,咨询药师仅占13.7%;问及用药问题一般向谁咨询时,仅9.8%的患者咨询药师。结果表明,老年人甚至大多数公众很难体会到药师的服务价值。在英国的社区医院,有临床药师直接面向患者服务,工作细微到教老年人吃药的时间顺序。在很多美国人眼里,药师就是他们的健康咨询师。在加拿大,社区药师在提供药物咨询、为患者解释有关药物相互作用知识、帮助患者调整药物服用剂量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帮助医生选择药物。药师必须了解到自己的服务要使患者受益,就要担负起监护患者药物治疗的责任,包括了道德上的相互信任与尊重,以及法律上的责任归属问题。
2新型社区药学服务模式
2.1调剂时的药学服务药师接收患者的处方并进行调配发药时,需要清晰知道自己的责任。交待清楚服药时间,如助眠药需睡前服用,抗酸类药物在饭前0.5h服用,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饭后服用,个别药品如复合维生素应与早饭同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应空腹顿服,中西药间隔0.5h服用等;交待清楚服药剂量和方法,老年患者及孕妇儿童用药剂量需准确无误,混悬剂需摇匀使用,某些药物需要首次加倍如替硝唑片,硝酸甘油需舌下含服;告知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如利塞膦酸钠不宜与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同服,抗感冒药中有催眠成分,铁剂可引起黑色便等;告知饮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服用阿司匹林期间禁止饮酒;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茶叶中的鞣酸不利于铁剂的吸收而影响药效;告知药品储藏知识。如胰岛素系列应2~8℃冷藏,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需避光保存等。
2.2指导合理用药药物作为特殊商品,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社区药学服务人群多数为自购药者,若选择药物不当,忽视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看不懂说明书,或盲目听从广告宣传,追求保健。针对患者使用药品时遇到疑问和问题的调查中,有26.7%的患者表示经常遇到,50.5%表示偶尔遇到。由此可见,多数人群都需要药师的正确指导和合理引导。社区药师可通过开展用药咨询讲座,开辟社区用药咨询宣传栏,创建社区用药咨询网络,定期更新药品信息,如新药的介绍、老药新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向社区居民宣传合理用药的知识,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我院联手潘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联系卡”,卡面注明药师联系方式,方便随时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此外,我院还通过印发用药知识宣传页的方式,帮助患者解答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对老年人慎用药的总结、糖尿病防治的误区、高血压药物种类及其如何选择、儿童慎用药等,使患者在家里也可以阅读到对他们病情有帮助且科学的用药知识。
2.3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为了增加疗效,需要联合用药。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同时使用2种以上药物的比例达53.3%,5种及以上药物的比例为15.8%,且有52.6%的患者表示有过因用药产生不适的经历。有调查表明,同时使用5种以上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可增加50%以上。若多药相互作用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增加,即协同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须减量使用,反之亦然。如碳酸钙与含铝抗酸药物同服,铝的吸收增加,而与四环素合用,二者吸收均减弱;如骨化三醇,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增加钙的吸收,但如与噻唑类利尿药合用则增加高钙血症的危险。社区医院药师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首先,药师应向患者介绍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及基本特征,详细讲解不良反应的症状、后果及应急处理办法。在患者了解不良反应后,发放药品不良反应调查报告表,追踪患者用药情况,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始数据。药师经过整理、分析后,向社区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汇报,并再次进行分析、评判,实现信息互动的同时,可促使医生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也可充分展示社区医院药师的才能。
2.4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极其重视,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颁布了相应的法规文件,但滥用现象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不合理的预防性用药、重复性用药、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不准确、盲目更换抗菌药物类别等。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社区医院也应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落实抗菌药物点评制度,分析院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通过抗菌药物使用趋势的分析,针对出现使用量急剧增长,频繁超剂量超适应证使用,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5建立药历,加强回访药师应查阅患者的病历、用药记录,为社区患者建立药历,记录相关药物治疗信息,包括患者的资料、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史,每次用药品种、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通过药历对患者用药进行合理干预,实现患者治疗的全程式药物服务。定期回访调查,主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假药、劣药的识别;药物名称识别,如同一种药物的化学名相同,但会有不同的商品名、不同的剂型及规格,以避免重复用药;解答患者的疑问,如口服液有出现浑浊可否服用等常见问题,并提醒患者应定期清理家中小药箱,及时清理过期变质药品。
3提高社区药学服务水平
3.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药师直接面对的是患者,应在具有扎实的药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及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便指导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
3.2加强沟通与交流药学服务以患者为中心,要主动进行服务,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关心和关怀。实施药学服务,药师有义务预防和解决与药物有关的问题,信任则是患者依从药物治疗的基础,药师需要具备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和能力,关心和理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通过药师的沟通,可以避免由于医患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造成的不信任,这也是药学服务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
3.3加强与临床医师、护士的合作社区药学服务的开展离不开与医师、护士的密切合作。药师主动与医师沟通,及时把处方点评结果告知临床医师,便于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药师主动与护士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社区药学服务是多方合作参与的过程,药师与医师、护士的结合能够更好的作出药物治疗决策,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4重视药学信息服务药学信息服务的重点是解决临床使用药物预防、治疗疾病时对药物相关知识的需求,最终解决患者用药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确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全面的药学信息服务是社区药师的职责之一,并必将会越来越重要。药学信息服务包括患者接诊前、就诊中及用药后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患者所需要的信息服务。
3.5开展药学经济学药学经济学是为了使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所需的药费尽可能减少,以帮助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还可避免了药物的滥用、误用,造成医药资源的无形浪费,甚至引起药源性疾病。在美国,社区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已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可每年节省大量、不必要的药费开支,也减少了很多药源性问题的发生。
4结语
篇3
【关键词】医疗服务体系 分级诊疗 社区首诊 双向转诊【摘 要】为了解国外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情况,采用文献复习方法,对一些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了文献综述分析与比较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障碍,从增加基层优质卫生人力资源供给、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借力区域医联体建设和加大政府投入4方面提出完善国内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Thoughts and reference of foreign healthcare system in completing hierarchical hospital visit system / LIANGYong, ZHANG Ning //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8):50-52【Key words】healthcare system,hierarchical hospital visi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as gatekeeper, dual referral system【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erarchical hospital visit system in abroad counties, the health care system in some typical countries were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literature review.The barriers of shaping hierarchical hospital visit system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of the system, the authors bring forward related policy suggestions 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s in primary healthcareinstitutions, well-defined purpos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leveraging medical complex construction and enhancing government investment.
Author’s a ddress:Shijiazhuang the 1st Hospital, No.36, Fanxi Road, Chang´an District, Shijiazhuang, 050011, Hebei Province, PRC
新医改以来,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病乱。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有利于降低群众就医费用,减轻奔波之苦。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指出,要制定分级诊疗办法,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也是2015年全国卫生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总结与借鉴国外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 完善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是我们在深化医改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国外医疗服务体系概述
1.1 英国
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ational Health System,NHS)建立于1948年,主要通过3个层级医疗体系向民众提供服务:第一层级是以社区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主要由开业医生(全科医生)和开业护士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第二层级为地区综合医院,通常是一个地区的医疗中心,主要提供综合和专科医疗服务;第三层级为跨区综合医院,跨区专科医院负责紧急救治和疑难病症诊治并承担科研任务。
英国实行严格的转诊制度,居民需要在初级医疗机构登记,接受一名指定的全科医生。除急诊外,全科医生只有在确实无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才开具转诊单,将患者转向地区综合医院或跨区综合医院。英国重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居民所患大部分疾病可在全科医师处得到医治。英国建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系统,诊所之间、医院之间、诊所与医院间网络实现互通[1]。
1.2 德国
德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大致分为4部分:一是开业医生,主要负责一般门诊检查、咨询等;二是医院,负责各种形式的住院治疗;三是康复机构,负责经医院治疗后的康复;四是护理机构,负责老年以及残疾者护理[2]。德国的医院和门诊服务分开,医院不提供门诊服务,患者首先到开业医生的诊所就医,如果开业医生认为确有必要住院才开具转诊手续。德国医院服务体系分为4级,按其级别从下至上分别为:社区服务级医院,跨社区服务级医院,中心服务级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德国各州每个城市均按上述4类医院服务等级和服务人口建立起医院服务体系。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每个区域性医院服务体系中,由1所最高服务级医院、2所中心服务级医院、6-9所跨社区服务级医院和5-10所社区服务级医院共同组成。
1.3 法国
法国的门诊服务由私人开业医生提供。提供住院服务的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私立医院数量上多于公立医院,但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中起到主导作用。公立医院类型主要有:大学附属医院,一般配有现代化医疗设备和先进治疗手段,主要治疗各种疑难重症; 中心医院, 多设在主要城市,是各地医疗保健服务的骨干力量,能承担大部分重症及疑难病症的治疗;地方医院,为地方一级医疗机构,多设在市、镇所在地,拥有一般性的医疗救护设备,规模大小不等,能承担一般疾病的防治工作;专科医院,主要有精神病院、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口腔医院及结核病院等;急诊医院,主要承担急救治疗、急诊救护等服务。在法国,只有具有专科医师资格的专科医学国家医学博士,可以去公立医院做主治医生[3]。
1.4 美国
美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分为2级:第一级由私人开业医生组成,担负病人的初级治疗;第二级由各种形式的医院组成,承担病人的基本治疗和高级治疗。美国大部分医生是私人开业,其中有1/3是初级保健医生,2/3为专科医生[ 4 ]。居民患病首先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需要病人做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或者是住院治疗,医生可将病人推荐给医院,继续为病人服务,并分别收取费用。
1.5 加拿大
加拿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分为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和二级医疗服务2个级别。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即指社区医疗服务。患者就诊需要先到社区诊所看家庭医生,所有社区医生要具备全科医生资质,这些专业医务人员大多数是独立开业行医,有些家庭医生则在社区的医疗中心或医院附属的门诊等不同地点分时间工作。二级医疗服务是指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服务,一般只有在初级医疗对患者病情无法诊治的情况下,家庭医生才会将患者推荐到专科医生那里接受进一步治疗[5]。
只有患者病情紧急才可以前往任何一家医院的急诊室救治。
与两个级别的医疗服务相对应,加拿大医疗机构主要有3种基本类型:大学医院和省级综合医院、地区医院及社区医院。大学医院和省级综合医院技术装备先进、医院科类齐全,能治疗各种严重疾病和疑难杂症,并能承担医学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地区医院为地方一级医疗机构,有较齐全的临床科室和仪器装备,能承担各地区医疗保健服务和疾病治疗工作。社区医院则是承担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医疗机构,一般设有100-150张病床,其主要功能是向居民提供各种门诊治疗、预防保健及各种护理工作。
2 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障碍
分级诊疗是指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我国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过程中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层优质医疗资源紧缺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收入不高,实践机会少,大多数医学本科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最近整理数据显示,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约有50%的医生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6]。一项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乡村医生医学专业学历调查显示,占61.8%的乡村医生具有中专学历,另有13.2%的乡村医生没有医学专业学历,25.0%的乡村医生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该数据也证实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生较城市更为缺乏。
2.2 社区首诊制刚性不足医疗知识的专业性强, 患者由于缺乏医疗信息,在就医过程中会出现非理性选择,盲目追求大医院的治疗,追求高新技术仪器设备的检查。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是患者自由就医。而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差异补偿比基本起不到调节患者就医流向的作用,最终导致患者涌向大医院。
2.3 体制机制的硬约束
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在医保制度方面,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未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纳入医保定点的地区而言,由于我国三大医保制度基本都规定了不同级别医院实行不同的起付线和补偿比,这就意味着患者如果在不同医院之间转诊一次,就要多支付一次起付线,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费用负担;基层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大医院不受基本药物目录约束,患者下转后用药限制将导致无法实现连续性医疗。
在内在利益驱动机制上,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如果激励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动力不足;在公立大医院的逐利机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医院一定倾向于尽可能留住每位就诊患者。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管理主体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特大型城市,部属、部队属、市属医疗机构并存,管理主体不同导致很难建立起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制度。
2.4 机构功能定位不清
理论上,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大医院负责疑难重症的诊疗。然而现实中缺少明确的标准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界定,事实上,大医院七成以上的患者是常见病、普通病、多发病患者[8]。使用高精类的仪器设备治疗常见病、慢性病是典型的“大马拉小车”,并直接引发新的“看病贵”;大医院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被占用后,可能延误重症患者的治疗,降低医疗质量。
2.5 信息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建而不用”。调研中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内部基本已实现信息化管理,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信息无法共享,信息系统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可能出现重复的医疗行为,人为造成医疗服务的碎片化问题。
3 对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借鉴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结合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着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有利于尽快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3.1 增加基层优质卫生人力资源供给
大部分国家的开业医生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担当“守门人”角色,开业医生基本上是全科医生。在法国,医学生只有取得全科医学博士学位才可以成为开业医生。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培养(含在培)全科医生11万人,距离30万人的合理配置数量还有很大缺口[6],需要不断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体系,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优质卫生人力的需求。短期内可借助诊疗共同体建设等形式,发挥大医院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3.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大多数国家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具有明确定位。我国目前存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晰、诊疗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因此急需明确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城市建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一级是基层医疗机构, 担任“ 守门人”角色,解决患者常见病和多发病;三级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省级中心医院,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开展疑难危重病的诊疗; 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目前的二级公立医院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进行转型:发展为地区综合医院承担疑难重症诊疗工作、或者承担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或者转型为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农村建立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医院。
3.3 借力区域医联体建设
国外医疗服务体系整合探索较多,如德国通过建立疾病管理计划,鼓励居民进行社区首诊[9]。基于可行性考虑,可将区域医疗联合体作为实现分级诊疗的有力载体,在区域医联体内部首先实现医疗信息共享,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治疗,节约医疗资源;改革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医保管理制度和规定,对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实行医保管理相关政策支持。通过改革管理制度,在医联体内部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具有双向转诊的动力。
3.4 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
源不足的现状,还需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高度重视基层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全科医疗队伍,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使同等资质医生在社区工作待遇不低于在医院工作的待遇。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宜病种,实行严格的社区首诊制度,既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又缓解上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参考文献
[1] Green A,Ross D,Mh-zoev T. Primary healthcare and England: The coming of age of Alma Ata?[J].Health Policy,2007(80):11-31.
[2] 顾海,李佳佳.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5):102-107.
[ 3 ] 任国胜, B O U R G E O I S J P L E , A D V E N I E RC . 法国医学教育的概况和特点[ J ] . 医学教育探索,2002,1(1):58-61.
[4] MacReady N.Reforming the US health-caresystem[J].Lancet Neurology,2008,17(11):986-987.[5] Abelson J,Miller FA,Giacomini M. What doesit mean to trust a health system? A qualitative studyof Canadian health care values[J]. Health Policy,2009(91):63-70.
[6] 王宁.分级诊疗体系构建求索[J].中国医院院长,2014(6):39-41.
[7] 吕兆丰,王晓燕,线福华,等.北京市村级卫生人力资源标图信息兜底调查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篇4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目的及目标
通过基线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疾控部门和接生单位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情况、医务工作者和孕产妇对乙型肝炎预防知识的了解度和对预防措施的依存度。分析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关策略,通过适宜策略的推广,提高项目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降低项目地区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发病率。
调查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1评价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2评价在家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3评价接生机构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情况及在医院分娩孕妇的乙肝HBsAg筛查率;4评价乙型肝炎及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5评价各级管理机构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情况。
1.2 调查表格和数据库的设计及资料分析
根据本次基线调查的目的设计旗级疾控中心/乡(镇)接种管理单位调查表(基线调查表-1),接生机构情况调查表(基线调查表-2),孕妇/新生儿母亲调查表(基线调查表-3),接生/接种人员/村医调查表(基线调查表-4)。按照表格要求,用Epi-data软件设计数据库,整理数据库后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资料。
1.3 调查范围与时间
调查在鄂尔多斯市所辖8个旗区进行。2011年1-2月完成现场调查;2011年3-4月完成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2011年6月完成基线调查报告。
1.4 组织实施与质量控制
成立基线调查技术小组,分工职责明确;选聘流行病学知识丰富,职业道德水平高,工作积极,态度认真的专业人员参与调查;所有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调查方案和工作职责。培训后需进行现场工作的演练,以确保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的掌握。统一标准,统一方法;调查做到实事求是,对调查表各项内容,认真询问核对填写,无漏项。不弄虚作假,不诱导受访者回答问题。
1.5 调查样本含量
1.5.1 疫苗接种与管理情况:
每个项目旗区调查7个单位,分别为旗区疾控中心、3个旗接生单位(医院、保健院、所在地个体医院各1所)和3个乡苏木镇街道卫生服务机构。乡级单位的选择按照兼顾城区、农区、牧区和不同经济水平随机确定。
1.5.2 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
对旗区级医院(3人)、3个乡镇卫生院或街道社区的接生/接种人员(各2人)、每个乡镇街道所辖2个村(嘎查居委)的村医/接种人员共计15人进行问卷调查。
各旗区在上述每个调查村(嘎查居委)各查5个1岁内婴儿的家长和5个孕妇(调查人数不足5人可合并到临近村进行),共计60人,了解人群乙肝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接种率调查含在本表中。
1.5.3 孕妇产前检查及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策略调查:调查所有承担住院分娩的医疗机构是否开展孕妇产前HBsAg筛查,及对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所采取的乙肝疫苗免疫方式,是否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进行随访,了解乙肝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
表1 鄂尔多斯市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项目基线调查样本含量分布
2 结果分析
2.1 人口出生及接种、接生单位分布
全市2010年报告总人口数为175.47万人,当年出生2.41万人,住院分娩率98.56%。
全市有乡镇苏木街道57个,村嘎查居委870个。共有预防接种单位184个,其中城镇32个,占17.4%,覆盖人口占全市53.6%;乡镇90个,占48.9%,覆盖人口占全市34.6%;村接种点62个,占33.7%,覆盖人口占全市8.7%;尚有少数村级接种点入户接种,覆盖人口约占3%。全部承担乙肝疫苗的接种。
图1 鄂尔多斯市2010年预防接种点分布及人口覆盖构成
全市共有接生单位59个,全部承担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接生单位中有36个分布在城镇地区,占61.0%,乡镇有23个,占39%。村(居委)级目前无接生单位。调查的35个接生单位2009年有98.1%的孕妇集中在旗区级以上医院分娩,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为98.8%。
全市8个旗区均实施了“降消”项目,均施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到95%以上。调查的31个接种管理单位有77.4%能掌握孕期大于7个月的孕妇数,数据的来源有80%是通过妇幼部门,12%是通过村医摸底报告,8%是通过计划生育部门。
2.2 报告出生数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表2 鄂尔多斯市2009-2010年报告出生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2.3 报告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见图4。
图2 报告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
2.4 调查接种率及免疫服务
2.4.1 总的接种率
本次调查婴儿243人,乙肝疫苗接种241人,接种率99.2%,及时接种218人,及时接种率91.6%。
2.4.2 不同旗区接种率见表3。
表3 不同旗区接种率
乙肝接种率:x2=6.29,p>0.05 乙肝及时接种率:x2=16.32,p>0.05
2.4.3 不同出生地点婴儿接种率
在县级以上医院出生214人(占调查人数的88.4%),乙肝疫苗接种213人,接种率99.5%,及时接种198人,及时接种率92.5%;在乡镇医院出生21人(占调查人数的8.7%),接种21人,接种率100%,及时接种18人,及时接种率85.7%;在家出生7人(占调查人数的2.9%),接种6人,接种率85.7%,及时接种2人,及时接种率28.6%。不同出生地点婴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x2=15.98,p<0.01)和及时接种率(x2=47.12,p<0.01)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图2 不同地点出生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2.4.4 免疫服务
孕妇和婴儿家长共计482人接受调查,451人做过产前检查,检查率93.6%;有358人被告知要到专门的接生机构进行分娩,占74.2%。
459名孕妇和婴儿家长中,被告知过新生儿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者351人,占76.5%。在被告知者中,59.6%是产前医生告知,亲戚朋友告知占23.1%,村医告知占17.9%,其他告知者不足10%。有70.3%的孕妇和婴儿家长看到过有关预防接种的宣传画,44.5%的孕妇和婴儿家长收到过预防接种宣传单。
2.4.5 在医院出生新生儿未及时接种原因
调查的接生单位共登记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233人,未种原因如下:低体重儿118人次,占50.5%,早产儿34人次,占14.6%,发热22人次,占9.4%,窒息20人次,占8.6%,家长拒绝接种11人次,占4.7%,严重残疾10人次,占4.3%,黄疸9人次,占3.9%,疫苗短缺、接种人员不在、疫苗管理人员外出各8人次,占3.4%,其他原因17人次,占7.3%。
图4 鄂尔多斯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原因分析
2.4.6 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检测及阳性率
调查的25个旗区级城镇接生单位均开展孕妇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五项指标检测,孕妇检测率达到100%。10个乡镇农牧区接生单位有7个开展孕妇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五项指标检测,占70%。
2009年在住院分娩的16958名产妇中,检出阳性标记物250人,检出率1.47%;2010年在住院分娩的19413名产妇中,检出阳性标记物263人,检出率1.35%.
3 讨论及建议
3.1 总体印象
鄂尔多斯市乙肝疫苗接种正式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已经10年,经过各级免疫专业工作者的努力,通过实施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与2006年底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截止2010年底已经达到91.6%。
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旗区之间存在不平衡,牧区旗高于农区旗区。受在家出生率影响,不同出生地点(旗区医院、乡镇医院和在家出生)存在高度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3.2 新生儿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原因
除在家出生占一定比例外,在医院出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低体重儿、早产儿,2种原因占所有原因的64.9%,因此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提高住院分娩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的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是提升乙肝疫苗总体及时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3.3 孕妇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的检测
在我市已经基本普及,少数乡镇医院未开展此项工作,但所占比例不大。我市孕产妇乙型肝炎血清学标记物的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总体在2%以下。这与内蒙古整体处于我国乙肝标记物低流行区情况相吻合[2]。
3.4 接种管理单位的情况
宣传工作总的管理情况处于中等水平,比如尚能按时开展定期的宣传工作。但宣传形式较为简单,广播电视媒体利用较少,宣传单和口头宣传是主要的宣传形式。这与宣传工作经费投入较少,与宣传部门沟通较少有关。各管理单位每年尚能保证一定次数对下级的培训和督导,但培训和督导效果尚待提高。疫苗管理情况基本符合管理规范。值得提出的是,有22.6%的单位(主要是乡村级)发生过疫苗断货短缺现象,影响了疫苗的接种工作。
3.5 接生机构管理情况
绝大部分医疗接生单位有专人负责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并且了解国家“谁接生,谁接种”的政策。在登记管理和信息报告方面能够认真履行职责。
疫苗管理情况存在问题较多,管理地点不统一(产科、药房、保健科等),无专用冰箱,冰箱温度记录不全,甚至发现有冻结现象发生。
宣传工作薄弱,收到和发放宣传品的单位和数量有限。
培训和督导:旗级以上医院26.9%的单位未接受过专项督导,接种人员有31.6%未接受过专项培训。表明日常的培训和督导忽略了旗级以上接种单位。
3.6 接种人员
调查表明,我市预防接种人员的分布基本合理,但年龄中位数偏大,为40岁左右,说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待于补充年轻人员。绝大部分接种人员能够按照规范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有84.1%的接种人员接受过上级培训,86.4%的人员接受过上级督导。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度总体水平为76.3分,说明有待进一步提高。
3.7 孕妇和新生儿母亲调查
本次共调查孕妇和新生儿483人,调查对象分布均衡,代表性强。相关分析表明家庭年收入水平与职业、文本化程度呈正相关,居住类型和职业、户口类型呈正相关,均具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
调查对象(18-40岁,平均28岁)的头胎率为63.1%,二胎及以上率为36.9%。回顾性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0.1%。乙肝知识知晓率为41.9%,乙肝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64.5%。总体表明人群乙型肝炎知晓率仍然很低,有待于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人群的知晓率。
3.8 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影响因素研究
对20种可疑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因素中户口状况、文化程度具有极高的相对危险度;乙肝及其预防知识知晓程度因素中是否听说过乙型肝炎、是否知道乙肝具有传染性和是否曾被检出乙肝具有极高的相对危险度;宣传动员因素中是否做过产前检查和是否看到过宣传画具有极高的相对危险度;婴儿性别胎次出生地点和接种点距离因素中接种点距离具有极高的相对危险度。上述结果与我市1999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3]。提示加强人群文化素质培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住院分娩管理、加强对孕产妇进行乙肝预防的宣传教育、提高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特别是二胎以上生育者)、合理分布接种点是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合作项目办公室.关于下发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2010年11月3日.
篇5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教学空间 教学资源 分析研究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科学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材中蕴含着课内外的大量内容,教师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丰富教学形式与拓展教学空间,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尤其要注重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汲取生活中的科学因子,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自然与社会。
一、深入自然感悟鬼斧神工之美
橙黄橘绿,绚丽的色彩反映四季的变迁,美妙的自然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小学生与大自然接触较少,往返于学校家庭之间,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到自然中感悟自然界的韵味美妙,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了解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农田,向农民伯伯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进行课外远足,对本地区不同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解,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对本地区的植物种类、植被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让学生走出校园呼吸新鲜空气,同时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状况。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引导、慢镜头演示的方式,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界植物的生命周期,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在感悟自然之美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科学态度与积极情感,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
二、利用校园科学园地开展研究
为了配合科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各学校结合自身条件都开辟了一些科学园地,宣传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科研器具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要充分发挥这些设备与场地的作用,带领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在园地开展探究,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后,教师带领学生在科学园地开辟出一小块土地,结合季节特点种上不同植物的种子,安排学生每天进行观察,并撰写观察日志,直至植物发芽成长,对照教材内容深刻掌握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必备条件,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而且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所学内容。再如《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不同》教学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科学园地,对三种不同的土质进行比较,并开展相关的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探究活动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延伸,对于巩固教学成效具有积极作用。
三、参观各类基础设施强化感知
本地区与科学学科教学相关的各类场所、基础设施,也是教师可以整合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究欲望,在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户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农场参观奶牛场,听取场主的介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将牛奶制成自己所饮用的牛奶制品的全过程,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充满了新奇感,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植物园,针对植物生长中的各个环节及光合作用等方面问题开展提问,让学生置身于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中,亲手采摘植物的果实,鼻尖挨着花儿,嗅一嗅花粉的清香,听取农业科技人员的回答与介绍,这样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是舒展身心的美好享受。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的流程,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参观各类基础设施,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知,尤其是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更加深入。
四、访问科研机构增加知识积累
随着各地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一些专门的场馆建设为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要善于和相关研究部门及专业机构取得联系,带领学生走进这些科研机构增加知识积累。例如,本地区青少年科技馆已经落成,笔者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在科技馆先进设备的模拟演示下,学生对雨、霜、雾的成因具有了直观认识,在这样的参观中,学生还接触到了力的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等多方面的知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还带领学生走进气象部门研究所,了解空气的成分及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空气相关成分内容的认识,而且对于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也具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医院,向外科医生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知识,在这样的掌握活动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专业人员,借助专门的设备或资料,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走进生活开展专项调查研究
科学学科是一门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科,也是一项拓展性较强的学习科目,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拓展条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开展调查研究。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本地区环境保护状况开展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拟定调查研究提纲,突出调点,如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改进措施等,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协作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评估本地区生态平衡状况,等等,通过这样的专题调查,学生一方面可以将自己在科学学科中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并在自然界的研究中得到验证,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广大教师既要抓好课堂,更要立足课堂积极拓展教学形式与空间,将课外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资源整合起来,从而构建立体化的科学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信息部门;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2
Information Department Developing Analysis for Joint-stock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Zhang Yu,Ma Yan
(Kunm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perations,Kunming 650011,China)
Abstract:Kunming is one of sixteen pilot cities for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with the promulgation of"implementation of Kunming public hospital reform",and works carried forward in 3 local public hospital,Kunming has become the pioneer in this reform.With the formation of"Yunnan Chengtou Ganmei Medic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Ltd.",now,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ming is the first joint-stock"Triple A"public hospital in Yunnan.This article will put aim at this hospital’s reform,and try to find out how the IT Department can operate better under new conditions.
Keywords:Public hospital stock reform;Information department;
Development
引言:我国公立医院的产权结构形成于计划经济年代,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实施股份制改革,无疑为公立医院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改革的到来,医院内部的生产工作关系也将随之演化,公益的目标会更加明确、结构和层级会更加科学、功能会更加完善、会更加富有效率。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医院在发展道路中实现新的突破提供有力支持,这一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的信息部门,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其职能定位的准确与否,势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问题,乃至医院的整体发展。
正文: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14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职职工1300余人。2010年6月,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努力下,“云南城投甘美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顺利成立,自此,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云南省第一家成功实施股份制办院的“三甲”公立医院。此外,“云南城投甘美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还负责对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国际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社区医院进行的统一管理运营。
位于巡津街的本部,是发展的起点,集中了医院绝大部分的人才与设备。这里的信息化建设历经了两个阶段。1999年至2009年间,实施过自主研发的计费系统,之后引入众邦公司CHIS系统,并开始大面积铺设网络;2010年开始,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引入上海杏合公司LIS系统,架设医院门户网站,开始着手准备实施电子病历。
目前,这里设有独立的信息部门,他们的工作被定义为常规和短期两部分。常规工作包括网络、设备运维养护;数据库维护与备份等。短期工作包括信息系统规划与实施、培训及领导安排的应急性工作。工作的方式可以概括为:待命――接收指令――做出响应。
从引入信息化概念至改革以前,这样的工作方式基本能适应医院的发展与管理需求,医院传统上以临床医疗业务为首要重心,在信息技术部分投入的人力、物力、管理比重都比较小,简单的工作方式才能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有效运行。然而我们发现,信息部门无形中被定义成了辅助科室,始终游离于医院发展决策活动之外,他们与领导层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意见与建议往往不能获得表达。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是有所感知的,却没有具体而真实的理解。我们知道,一个“自上而下”的规划与管理过程,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必要保证,缺乏前瞻性与宏观意识,随之而来的便是重复投入、“信息孤岛”等一系列问题,无疑扩大了医院运营的风险。
医院在股份制改革后,管理层势必以新的思路与眼光审视医院的发展与运营,医院将会根据自身优势,强化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改善就医环境,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同时,还要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积极性。在良好的管理框架下,信息技术确实能在上述几个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对于提升部门实力与影响力,可谓是难得的机遇。改革就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毁灭并存。医院自然不会解散信息部门,但是信息部门如果不试图改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定举步艰难。
国外医院信息部门在医院运营中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变革,在2011年,美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协会(HIMSS)对来自全美近270家卫生组织和近700家医院的398位CIO进行了调查,该调查报告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信息部门一定要参与到医院运营管理之中,将信息化战略目标与医院业务目标相互关联起来,持续向最高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数据与高效的管理手段。例如他们认为CIO肩负责任主要包括:(1)从投资中创造出价值(92%);(2)有效改善管理(89%);(3)支持医院决策层(87%);(4)为整体经营战略做出贡献(85%)。IT部门的目前需要做的是:(1)临床应用支持(42%);(2)工作流程设计(27%);(3)医院信息化(25%)。
医院信息部门逐渐从仅仅提供日常维护服务的命题中跳出,转而为医院战略发展规划、日常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医院决策层分析、控制医院运营,为管理层提供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开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体现出全新的价值。据悉,华西医院信息部门已经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相关部门正与IBM公司合作,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破解该院海量医疗数据的分析利用难题,尝试从中提取支持医院决策、科研教学的数据依据。目前我院位于主城北部的“北市区国际医院”将在两年内投入使用,医院信息部门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这家新医院推行全新的服务模式,也许就会为自身带来全面的飞跃。在总结了过往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提高医院医疗运行效率。信息部门将与运营管理部门合作,分析影响医院运行效率重要环节,通过引入系统来推行重构后流程。实施完毕后,患者可以通过医院门户网站进行预咨询,通过预约挂号,准确就诊,免除排队等待。医生通过工作站帮助,提供诊疗与检查效能,并实现门诊与住院部门联动,及时安排床位与治疗。开放自助查询终端进行查询,降低因为信息不畅、沟通不到位导致的医患矛盾。
二、帮助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信息部门将与医务部、护理部、质量控制办公室合作,将控制医疗活动质量的可维护指标与规则加入到各个系统中,借助EMR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实现对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解决以往医护大量的手工抄写问题,降低他们在非医疗活动中的精力投入,将重心转移到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中去;另一方面,电子病历内嵌的各类医疗规则,以及权限管理机制,规范了医护医疗操作行为,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就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帮助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信息部门将与后勤部门、设备部门、物资供应室一同合作,根据医院运营情况,引入成本管理核算系统,实现对预算、薪酬、设备、固产、药品、物资、能耗的全程监控与管理,为实现全成本绩效核算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后勤配送效能,医护将逐渐从各种非医疗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中去。
四、帮助提出决策。上述方面如能顺利实施,信息部门便拥有了贯穿全院医疗活动及“人、财、物”的全方位数据仓库,信息部门可以按照医院决策层需求,从数据仓库中挖掘出能够支撑分析与决策的有价值的数据,以多种形式表达给决策层。决策层通过同样途径对临床工作进行反馈调控。
此外,也可形成快速,有效的对外宣传医院形象,医院信息,影响客户群、挖掘潜在客户群,提高医院品牌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新氛围下,医院信息部门有必要散发出新的活力,释放出新的能量,这不仅是改革大环境对信息部门的要求,也是信息部门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意味着新的机遇,医院自的加大,资金筹措渠道的拓宽,信息部门如若从单纯的完成辅助技术工作,转而融入到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将会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多的支持,拓宽自身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高玲,汤少梁.公交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与核心竞争力培育[J].中国药业,2009,18(4):3-4
[2]曾勇.公立医院改制若干问题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4):247-249
[3]付晨,艾晓金,薛迪,唐智柳,陈雯,李军,张钢,信亚东,陈英耀.上海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3,6(4):173-175
[4]沈韬,金昌晓,陈仲强.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服务效率和保障医疗安全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1):865-867
[5]周涛.JBL医院的战略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 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