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篇1

    1.1加强林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也给林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林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首先需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民质量意识,以质量求效益的经营策略来保证林业生产的进行,树立品牌效应,注重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无形资产价值,从而占领国内外市场。

    1.2建立林产品供需信息服务体系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需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所以各乡镇需要建立林产品供需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林产品最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从而弱化林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1.3产、供、销一体化林产品生产出来后,面临着销售的环节,所以农民对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应该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服务体系,加大市场营销和促销的国度,建立多种林农合作组织,形成林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网络,从而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2对农民减负,推动林业发展

    2.1加大“减负”力度对农民进行“减负”,不是单纯的政府承诺,这需要在法律上进行约束,建立公开、透明的税收征管体系,规范农民的合理税费,并从法律上严保其执行力度。对农民减轻税费,这对刺激林业发展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好的效果,林农的负担轻了,必定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林业生产当中,对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加大林业税收调控我国在林业税收调控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加大林业税收的调控力度,从而增加林业的资金投入,在林业税收上,对于生产原材料的农民这部分税收要进行减负,在消费环节加收消费税,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生产者对森林的培育。

    3改进采伐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和服务

    3.1按照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合理的采伐经营有利于提高林业的三大效益,我国森林资源十分缺乏,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必须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我国政府通过保持相应的森林面积的方法来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从而达到保持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2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农户木材收入预期相结合目标实行的采伐管理,是以采伐蓄积尧木材生产计划等多环节的复杂管理性办法,不利于森林的合理经营,是消极的管理办法,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业的投入。应加快改革步伐,实行以面积采伐管理为核心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控制森林采伐。使农户的木材收入预期目标与政府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结合起来。

    3.3实施森林经营方案要以森林经营方案为载体,与森林认证相结合,以动态管理为内容,强化源头管理和分类管理。实行采伐管理内容公开,批准条件和程序公开,加大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同时,强化造林更新监督,促进营林发展,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可首先对法人实体和乡村林场、合作林场,包括股份合作制林场、民间林业协会、林农协会等法人和组织采取这种管理办法。不仅有利于采伐管理,也有利于发育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林业经营主体。

    4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工程区农民放弃了木材、粮食及相关产业的生产,农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一是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政策倾斜,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规范补偿办法,建立多种补偿渠道,使农民直接受益,调动他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要扶持发展替代产业,解决林业资源产地经济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三是国家要从制度上解决现有不合理的林业经济机制,即生态破坏者既不必承担责任又得利,而生态保护和发展者既不得利又要承担造林管护成本支出。建立绿色GDP的核算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时,要逐渐形成使高收入向高资源消耗人群支付生态补偿费的制度。如国家用出卖碳权的收入来补助林业经营者造林和森林管护,就是建立在利益均衡机制上的生态补偿制度。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建立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从事同类或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加快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社会地位,为市场经济中保护自身利益,在资金、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技术组织,可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新型组织,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济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在很多时候还需要充当中介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型组织,其建立和运营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1.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正是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在近些年的国家政策,都重点放在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好了,其他产业才能发展地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农村都是实行家发展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提高收入有限,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只有建立起新型的农业合作社,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

适应了当时的发展形势,使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式生产与当今已不完全适应了,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以一家一户的家庭式生产,产量实在有限,难以满足农户提高收入的需要。如果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规模化经营。农民只有把土地交到农村专业合作社手中,让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经营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3.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的农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将很难发展。农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然而,农民个体的力量是薄弱,只有把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抵抗市场的风险。只有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社,才能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农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的经营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就是统一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为农民获取更多的利润。农民只负责生产,剩下的经营就由生产合作社来做。农业合作社具有议价的功能。有了农业合作社,面对商家的就是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可以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可以跟商家议价,可以获得农民与商家之间可以接受的价格。这样使农民不用去寻找商家而节省交易费用,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中介组织,可以为农产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为农民服务的组织,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合作社就可以按市场行情,安排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在市场经济才处于有利地位。

4.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科技兴农的需要

当今农业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兴农。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基本动力。中国把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放在发展农业的首位,走技术农业之路、知识农业之路,是正确的科学决策,也是一个永恒的决策。党提出‘科教兴国’基本国策之后,科技兴农已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农业科学进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时期,大发展的时期。农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政策。

5.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肯定需要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来经营。为了经营好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必须引进一些营销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共同经营。因此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如果农村普遍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社,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大学生将有广阔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就业前景相当良好。所以,大学生应该深入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政府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大学生也转变就业的观念。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型农业合作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农民能提高收入,农民就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党和政府应给予农村重大支持,促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普及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 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建立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财务管理问题,为了公开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调和农民和村干部之间的矛盾,财务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管理监督制度,使村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化,严格审查农村财务管理情况,实行民主管理,改革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电算化试点,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保证农村资源合理流动和农村财产的安全。对农村财务加强监督,严格财务审查手续,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从而建立完整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政策,搞好土地承包、土地转让和规划用地工作,在农村用地方面开拓视野,确定基本农田不流失的情况下,抓好农村土地增值工作,不但要规划好近期用地情况,也要制订远期用地规划。在土地流转方面要有专人负责,乡镇一级政府部门在土地使用方面要严格把关,乡镇政府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中加入土地流转工作情况。

(三)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经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尤为重要。根据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以后的发展趋势,确定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不但要照顾到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且要兼顾农村以后的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要切实可行。

(四)加强农村管理干部的培养

做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文化水平高、廉洁自律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应该组织农村干部参加多种层次的经济管理培训工作,考察学习经济管理先进村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保证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二、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农村很多干部只是沿用中国传统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干部头脑中,认为农村的减负工作实际上是给上一级政府部门造成麻烦的工作,以为土地换证和土地流转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力气,人们根本不予认可。因此,很多农村干部只是应付工作,没有取得上级部门和村民的支持,引起大量村民的不满。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该管理农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审查农村的财务工作,监督农民的经济负担情况。这些内容非常复杂,需要熟练掌握国家政策,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但因为没有相应国家法律的支持,所以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做不到合理监管农民负担,不能解决许多土地合同矛盾,阻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干部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经站干部经常任意调换,从而使农经站经常出现空岗情况,所以很多农经站工作人员工作不踏实,造成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四)村级办公经费不够充足

目前很多农村的经济状况较差,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使大量村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有的村只好向村民借款办公,从而负债累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允许向农民收费,只有依靠国家财政付出。因为村庄的运营资金缺乏,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有的村庄干脆放弃不做。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工作。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户,在农民自愿、合理补偿、依法办事的方针指导下,严格管理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建立双层经营体制。要加强监督管理关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防止农村出现混乱情况。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责任是农村经济的审计监督工作。所以,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使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劳动力,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利用各种措施,扭转他们的观念,鼓励他们办厂,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创收。在创业过程中,要根据这部分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进行实地考察,创办外向型企业,不但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又使农村经济获得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办法。

(三)合理处理农村债务

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减轻农村的经济负担,可以采取机构裁减、费用固定等方法,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再有,要严格控制新债务的出现,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严格监管,遇有村集体借款情况,要严格审批。各村承办公益事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允许超额支出,欠下巨额债务。在农村管理经费的使用方面,尽量细化管理制度,做好经费的预算工作,防止浪费管理经费的情况,从而使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

(四)完善激励政策

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管理经费,只有拥有充足的管理经费,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基层经济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实行绩效考核,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结语

总之,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文化素质高、人员稳定的管理队伍;其次,管理工作要着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主要有土地承包、农村财务管理等方面,使乡镇政府以服务农民为主,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邵书慧.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04)

[2]齐秋水.浅谈土地流转的形式、意义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2)

篇4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与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以创新眼光改革与调整经济管理方式,构建系统、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健康向前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完善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 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土地政策; 建立农村财政和资产管理制度, 公开农村的财政状况; 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着眼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并注重农村干部领导层的管理,致力于创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经济管理团队。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不断优化,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不断丰富,但是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探讨:

(一)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够。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受到传统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影响,对经济管理缺少必要的关注与深入认识,甚至依旧沿用旧有的经济管理体制,不仅不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因为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与盲目性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剧农村内部矛盾,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脚步。

(二)专业经济管理人才极度缺乏。现阶段,农村领导管理层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缺少引导与推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团队,一部分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由村长或是支书等全权掌控,限制了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功效与价值意义,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长期陷入进步缓慢、闭塞落后的尴尬境地。

(三)相关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经济管理是一项内容繁杂、项目众多的系统工作体系,具体到农村经济管理中来,既包括土地承包管理、农村企业引导监督,也包括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等工作,但是我国农村经济法律法规不完善,致使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与帮助,不能有效缓解诸多现存经济问题。

(四)农业产业投资后劲不足。近年来,农村企业不断增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增强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整体实力是推进农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但农业企业诸如农产品加工、种植业等等周期长、收效慢,又极易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与限制,因此对市场融资缺乏吸引力,增大农业企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加大了农村经济管理难度。

二、推进农村经济管理改革与进步的对策分析

(一)增长资金投入与加大政府支持,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补贴,维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花费(包括人才引进花费、专家培训费用、学习深造费用、调查分析基本花费等等),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运作、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政策倾斜、为农村企业招商引资、减免农业企业税收等等方式,减少农村经济管理的压力与阻力,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赢得农民的认可、理解与支持。

(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建设。推进与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是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首先,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与现有经济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诸如经济监督制度、经济执法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土地承包制度等等,确保经济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必要的经济法律法规可以监管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工作行为,杜绝、人情关系、走过场等现象的发生,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与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农村各种矛盾。

(三)注重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开发与引进,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经济管理团队。人才是各项工作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增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力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注重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开发与引进,充实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团队,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精确性与科学性。首先,要以开放的姿态,通过增加薪资水平、提供社会福利保障、提供深造机会等形式引入经济管理人才;其次,要注重经济管理团队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的提高,提高工作团队的沟通技巧、语言技巧、危机处理能力与协调能力;最后,要为经济管理团队提供多种形式的、高质量的培训学习机会,邀请经济管理专家现场讲解最新工作方法,面对面解决工作人员的工作难题与困惑,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提高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整体实力。

(四)提高农村干部对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在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与农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当地政府与领导干部要树立经济管理意识,将经济管理工作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确保各项经济管理政策的落实,并根据实际状况与农民意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与工作方式,使经济管理工作始终与农村经济战略发展、农民根本利益、和谐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相一致。同时,要时刻关注农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态度与情绪变化,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使农民能够深切认识到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改变对当地经济管理工作的态度,实现“从反对到支持、从否定到认可、从片面误解到全面认识”的根本转变,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获得广泛群众支持。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相关的农业管理部门必须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诸如开发与引进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加强农村经济管理资金投入与政府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质量与效率,推进农村经济的科学化、综合化、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促进作用;策略建议

在近些年中,国内农村经济取得了长时间的发展,农村行政管理将会发挥重要性作用。伴随着经济改革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现有的产业结构也会显著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与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特点。为了能够确保农村经济更为健康稳定增长,非常有必要运用一些必要的管理方法,来有效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同时解决经济纠纷与利益纠纷,使得改革工作更为顺利,彻底的展开,以此来使得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1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进一步展开本文主题内容分析之前,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具体的作用表现为以下方面:

1.1大大提升农村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使得农村范围内的生产资源,来展开统筹规划,从而依据农业生产目标,来优化配置各项资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切实实现增产增收目标,最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现有乡村步入到振兴之路[1]。与此同时,农村经济要想使得转型发展目标得到实现,寻找全新的经济增长要点,也就需要依靠农业经济管理的手段,来对可利用的资源展开规划,整合利用农村资源,来使得全新的经济项目得到实现,提升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切实的实现农村资源不断增值的目标。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施,必定能够使得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

1.2使得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得到规范

在农村经济发展之中,大大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构建更为全面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来确保现有体系,能够有助于农村经济活动行为,来形成最为有力的规范,避免盲目主导农村经济发展决策,在根本上使得农村经济风险问题得到降低。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状态可知,因为缺少更为统一管理机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也就存在较多的问题与情况,难以科学有效的加以解决。然而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经济管理专业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以及技术保障,调动农民参与农业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帮助。

1.3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的持续发展,能够更为直观的获取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信息。借助对信息的对比研究,将会获得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为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更好的基础。其次,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还能够科学实行管理制度,将会更为理想的规范现有农业人口的行为,进而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与领域处于日渐优化的状态。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的执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以此农业人口的农业经济效益,进而促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还需要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改变农村人口的传统观念,进而持续的优化农村人口的工作模式,确保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目标真正得到实现。通过这些方面的内容研究可知,农村经济必定会得到更好保障[2]。

2有关农村经济发展中现存的相应问题分析

依据国内农村经济长时间发展能够了解到,在发展过程中常常还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能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些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需要予以明确:

2.1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显然不足

从城市居民来看,农村整体教育工作开展明显较为滞后,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农村自身的经济条件的确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其次是农村没有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忽视了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村区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往往都会因为生活的原因,前往到城市安家,进而也就导致了农村年轻人员出现匮乏,农村留下的人群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外加农村知识人才缺乏断层的问题日渐突出,假如长时间的积累下去,那么必定会大大阻碍农村经济的稳定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城市经济又在持续发展,最终城乡之间的差距必定难以挽回,也就不得不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从这些方面的研究可知,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明显不足,所以需要对此高度化的重视[3]。

2.2有关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虽然在国内社会持续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也会表现得更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但是对于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带来明显显著的问题。具体展现为:其一,农业生产灌溉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而使得水资源遭受到浪费,并不利于国内淡水资源的长时间运用。其二,农业生产种植也会不可避免的运用化学药剂,但是由于农业人员尚未把握好化学药剂的运用数量以及模式,因此大大损害了土壤的结构,必定会污染现有的空间,这些方面的内容都会为国内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隐患问题。再次,农产品的加工常常也会形成较多的废弃物,产生的废弃物并不利于清理,因此累积起来的问题,还会造成环境的问题。最后,相关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现了土壤荒漠化问题渐渐明显,同时因为生产用药的不科学性,还会大大影响国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最终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定造成影响。所以,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确需要投入更多的重视,确保这些现有的问题将会得到最为全面的解决。

2.3国内有关政府部门投入力度还应当全面加强

虽然从长期发展来看,国内政府部门极为重视农村经济的长效化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自身的人口基础极大,农业面积极为广阔等客观性的问题存在,也会直接导致政府部门的具体投入量,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中表现出来的不足还越来越明显,如果长时间以往后续的隐患问题,将会直接的表现出来。将国内当前的农村基础经济情况研究分析得知,国内政府部门投入,应当大大注重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并且还需要制定出台同政策措施切实有关的条例,将这些方面的基础要点结合在一起,当这些方面的要点得到落实之后,那么才能确保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真正有效的满足农村经济工作开展的根本要求。通过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可知,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政府部门投入,需要得到更为深层次的加强,进而才能使得农业经济效益得到实现,缩短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差异。

3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根据有关人员的持续研究可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信息化的水平明显不高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状态,农业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模式、生产管理,都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管理,所含有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信息化管理工作处于一种起步的阶段,管理的模式也落后于时展的需求,部分偏远地区更有甚者极少的运用现代化的农业作用模式,所以经济管理信息水平明显滞后,这样不仅不能更好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还会直接给农村信息化发展带来极大阻碍。因此,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需要得到有关人员的全面重视,力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2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更新还相对缓慢

农业始终都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直都是国内党以及政府需要重视的方面,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应当要实现对农村地区多项帮扶政策的制定,但是因为国内农村占据着较多的经济来源,这样就导致了出台的政策依旧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还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部门需要农村发展实际着手,具有针对性的增加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投入,更好的制定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情况与优惠政策制度,将发展的方向制定为农产品深加工,进而必定能够使得农村经济稳步持续化发展。

4有关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的分析

根据前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可知,农业经济管理的一些内容,在了解这些前提内容之后,接下来也就需要对科学的管理措施加以研究。具体措施可以参考以下要点:

4.1大大加快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切实的打造现代化农业体系,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有效的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大大实现农业资源信息高度共享,为合理配置农谷才能资源提供最为理想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内容:首先,建设信息化网络。地方政府需要在农村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在农村与农村之间、乡村与企业之间的机构,需要切实构建沟通桥梁,避免出现信息闭塞的问题。农村地区需要构建农业网站,对外宣传当地的农业种植模式、农产品品质情况,农业资源运用的情况等,进一步的使得农产品销售市场得到扩大。其次,应当购置信息化设备。地方政府还需要给予财政资金以及优惠政策支持,调动所在地农民与企业认识购买信息化设备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根本的物质保障。所以把握好此项技术要点,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

4.2构建完善科学适当的规章制度

国内农村地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应当要切实的遵守有关法律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需要得到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管理人员不应当与现实分开。它需要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管理也就需要更为专业。只有在满足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可靠、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首先,需要制定执行农业以及管理责任的制度,以此来将每项决定和所有的事情予以分配,并且还需要明确职业以及工作的职责。其次,则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农业管理规章制度,有效减轻农民负担,将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作为工作重点,同时确定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与程序,以此来完成各个项目的任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重点核心,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进而才能使得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为实际工作开展所服务。

4.3大大加强农业财务管理要点

财务管理工作始终都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内容,在农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彻底治理账务混乱问题,严格的执行收支两条线路,推进财务管理工作,进入到规范化的运行轨道当中。具体措施要点:其一,完善制度建设。农业农村部门需要构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非生产性开支展开严格化把控,杜绝出现挪用公款行为,及时的结算各类账目,理顺农业经济运行秩序。其二,实施财务公开。农业农村部门需要对公开有关账务展开研究,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农民群众的监督,做到账务透明化,确保各个项目的经费都得到专用。其三,控制集体债务,农业农村部门需要加强农村集体债务的控制规模,使得村级债务得到化解,使得乡村资金压力得到缓解,最终真正有效的维护农村的经济秩序。因此,加强农业财务管理的水平,需要得到全面重视。

4.4切实注重农民群众的基础环保意识

在当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性也在持续提升,然而农业领域的环保工作,对于国内农业经济的持续化发展将会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这也就需要不断的强化民众的环保意识,尽可能的减少农业生活当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具体操作上,第一,应当对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展开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扩大两者之间的距离,降低工业生产对于农业环境的影响,进而使得农业生产的活动能够在更为健康与稳定的环境下发展。第二,还需要大大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依照有关标准来对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展开处置,防止出现燃烧秸秆的问题。第三,还需要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环节中,尽可能的投入足够的资金成本,及时的应对处理已经发生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更为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使得我国农作物的生产数量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最为有利的支持。

4.5积极学习更为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经验

除了上述几个要点之外,接下来还需要切实对农业经济发展经验予以把握,因为掌握科学先进的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将会使得自身所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升的稳定性更为良好,同时还能够使得农业经济的效益得到根本性的实现,促进农业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先进的经验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学习与照搬先进经验,而是要对经验展开科学甄别,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科学有效的改变,这样才能使得经验的作用得到体现。因此,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需要得到研究。

5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字的分析研究,相信随着专业人士的把握与实践,必定能够使得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在实践中,就要把握到相关要点,对相关措施有效落实,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巴格那,米志蓉,张悦.基于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健全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2(4):55-57.

[2]刘伟敏.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J].智慧中国,2022(02):87-88.

篇6

关键词: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措施分析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注意的是,要更积极的处理和协调各种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可以很客观关系到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以更好地确保农民的利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现阶段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是不可低估的。管理四个主要任务是农民在土地流转、监控、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一、在当前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领导不熟悉农村经济管理。一些基层领导,进行经济管理,实际上是在乡镇政府加入一些订单,特别是有关经济利益的一系列工作,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干部,还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能不能得到上级的重视,也不清楚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的意义和管理,使农村经济不发达。(二)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行政职能有关许多层面,一方面,和农村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公共财政的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执法过程中,工作有很多,有着更复杂的环境,而且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经济没有完成管理工作,也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三)管理职责不明确。不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在金融和农村合作组织的监督下,四个方面的建设工作,管理的范围较大,在分工水平不是很完善,下属不清楚的沟通,同时,政府对他们的工作的关注度不是很高,这也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四)管理工作组织不稳定。政府的管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旁支,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在工作和公共支出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因此,面对管理的收入,我们在确保各部门正常运转时有一定的困难。(五)村债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债务的支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的持续下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债务偿还,在同一时间,还要进行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水利建设等,还需要支出一部分资金,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政府应该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农村经济管理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政府工作中也发挥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认识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也要对自己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规划,而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障农民的利益,重视经济发展和建设,积极进行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有关的工作,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避免任何混乱,重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积极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二)完善农经管理法律制度。要保证职能高效行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往往要考虑政治,法律,例如,审计,解决边界纠纷,农民负担监督工作的法律、法规。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管理的专门法规更少。这也导致了他们以往的管理困难,无法实现。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应有效行使权力,相应的立法工作是必要的。

三、结束语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现在我们面临一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完成也很不容易,这需要很大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创新,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J].北京出版社,2016.

[2]戴蓬军,邓浩淼.推进农业产业化[J].促进县城经济发展.农业经济,2013,2.

[3]周敬伟.贫苦农民增收的创新对策.农业经济,2015.2.

[4]吴迪.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5,(35).

[5]贾晓娟.论新常态下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05)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农村经济管理;路径

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随着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突显,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1农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农村实际需求,国家对于农村基建设施投入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也是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基础保障。农村经济管理模式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保障,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因为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农民的意识导致出现了较多的管理问题,常见的问题有款项使用不明确,土地的租赁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等,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之前首先要对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2农村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

2.1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是对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的主要执行者,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更是直接参与者,因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效果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1]。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进行经济管理的一般是村委会或者村支书,虽然全民的受教育程度在逐年提升,但是在农村地区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经济管理的问题,还要进行村务管理,需要完成的工作过多且繁杂。除此之外,在进行经济管理之前,其对于相关专业训练的参与度较少,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有较多的问题。

2.2农村经济管理的监督力度低

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监督人员是村民,因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低,在监督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形式化监督,随着对监督问题重视性的提高,虽然部分村民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监督中存在着监督力度小的问题,形成了从众性较高的监督现象。

2.3使用的管理形式过于传统

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交通和信息不畅的问题,导致村民受传统小农经济经营思想较深的影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般是较为传统的账本形式,在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问题和漏洞。在农村经济的管理过程中,虽然部分村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大部分的村落还处于待普及的过程中,普及后还涉及人员培训的问题,因此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的优化也是农村经济管理中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3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效率的措施

3.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农村经济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对后期的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提升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主要的优化途径之一。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能培养,而且要进行廉洁教育和诚实教育,降低小官巨贪现象的发生率。

3.2加强监督力度

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监督不仅是优化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效率稳步提升的基础保障。在实现村民经济管理自治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村民对相关制度的认知,进行制度普及教育。在监督各项投票过程中,应在保证村民了解政策的前提下使相关投票公开、公平、公正。

篇8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背景;农村;经济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40

为了实现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方案,其中开展城镇化建设就是关键所在,国家政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城镇化建设上提供大量的资金补助,以帮助城镇化建设工作高效、全面的推进。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还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能为人们生活提供重要保障。因此,若想实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成为一项重头戏。

1 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城镇化建设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旨在实现全面共同富裕,是实现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旨在实现农村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全面提升村民的基本收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迈入崭新的阶段。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管理中衍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且在农村环境下,经济管理不够深入,常常出现、私吞国家财产的行为, 对农村经济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经济管理工作受到威胁。一旦出现农村经济管理不善问题,会使得整个农村经济环境陷入困境,致使经济管理工作遭遇挑战。针对此项问题,应在城镇化建设的条件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运用监督、管理模式来达到理想的效果,及时对农村经营机制予以完善,及时探索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选择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2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2.1 增收变得更加困难

一般来讲,如今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规模化发展,且适合农业发展的区域为平原,此区域人口数量大,土地耕种面积较少,一些区域仅仅能使用小农模式进行耕作,无法开展规模化发展。因此,在此种状态下,独立性耕地较多,且土地资源相对分散,集中性管理的很少,会大大影响技术的推广,技术推广难度大大下降,进而会影响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影响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偏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也无法开展[2]。

2.2 公共事业开展力度不大

公共事业是体现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标准与衡量要素,其对缩小城乡间的差距、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其中“三农”政策就是典型代表。“三农”政策的提出,必须实现农村产品的公共性,是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依据[3]。伴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推进,政府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教育与社会保障工作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推进。然而,在公共事业发展中也衍生了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资金匮乏等,很多公共事业都仅仅是流于形式,一些基层的农业部门未能将公共服务应用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尽管政府的财力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是农村仍旧存在着养老、住房与设施等多项问题,常常发生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4]。

2.3 农民维权意识缺乏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一些工业为了远离城市喧嚣,会选择空旷、环境质量佳的农村进行规划与建设,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土地占用与纠纷问题,农民的投诉量大大增加。另外,当地负责部门未将一些惠农政策进行落实,导致部分单位出现滥用征地的情况,面对此类情况,农民束手无策,能力有限,且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未能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最终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3 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3.1 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将一系列的农村政策予以落实,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常态化与制度化,运用此方式能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能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及时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提高人们对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将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与推广,将相关内容通过村头的宣传栏、布告栏或宣传册等途径进行宣传,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案,能极大的激发与调动村民参与的积O性与责任感,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及时解决农村的相关矛盾,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3.2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为了充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应建立相配套的规章管理制度来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规范农村经济管理中的相关现象,将规章管理制度与法律系统进行联系,情节严重的应及时与执法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一旦发现不法行为、违规行为,应对其进行处理,以增强规章制度的约束性与警示性。

3.3 全面推进调研活动

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强化农村经济管控活动的全面开展,及时对活动的相关措施进行变革,对活动进行探索与实践,尤其是涉及到和经济相关联的内容,必须强化组织调研工作,及时改善与应对农村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了达到理想的经济管理效果,应将具有现代特色的元素渗透其中,及时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的信息统计工作,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对经济信息与数据的有效统计,打造更为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并设置统计监测机制,能及时将农民的收入进行高效的统计与汇总。

3.4 运用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资金筹集工作变得愈发重要,只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才能开展一系列的农村生产经营活动[5]。若想获得更多的资金,应运用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金筹集方式的多元化,重视融资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时应用好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活动或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此外,应积极鼓励民间、社会资金以及外资来参与农业经营,打造多元化结构体,进而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开展社会捐助、银行贷款、土地收入等资金筹集方式的监督与管理,将资金有效的应用到合适的项目上,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重视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必然要求。加强农村经济管理,能及时消除经济中的腐败现象,改善农村经济运行风气,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其可大大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国家经济的均衡性发展。为了深度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地政府部门应给予高度关注,将相关的政策及时落实,解决与改善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缺陷,利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吴亚晶.关于农村经济管理在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277.

[2]麻云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266.

[3]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22):199.

篇9

论文摘要:我国作为世界级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首要突出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农村教育改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为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农业教育改革,提高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农村教育离不开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而农村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农村教育的指导。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我国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之间的管理,并针对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作用。

前言:我国作为世界级农业大国,全国大概有65%的人口源自农村。因此,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首要突出问题。而同时,农村教育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者尤为积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的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问题更是得到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加强农村教育改革,以此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早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首要工作之一。

1.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

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相互循环的良性系统。农村教育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农村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系统循环不畅,影响到国家到农村的整体规划,良好发展。因此,农村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内部联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建设的重要互动机制。

从农村教育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是决定农村教育改革实行情况好坏的重要条件。农村对教育改革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以经济水平作为最基础的保障,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动力;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改革的大力推广,也完善了经济结构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使农村面临更多的经济业务范围。而经济收入的渠道增多了,自然人们的生活也得以改善。

2.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

2.1 农村教育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村教育结构早已不能适应时下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农村教育落后遏制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现象普遍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农村教育体系中,缺乏美育教育老师。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老师充足,但是音乐、美术、体育等美育老师,师资严重不足。造成农村无法全面开设学生应有的教学课堂,不能做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二,农村教育教师团队现状颇令人担忧。目前,农村教育中许多教师一人兼任数值,例如,语文老师兼任体育老师或者是美术老师等等课堂教学,造成基础知识教学与艺术教学,缺乏系统专业的教师做指导,形成农村教育分流困难,无法落实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由于农村教育结构的缺失,严重造成农村素质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无法做到想协调。

2.2对教育的不重视和教育经费的缺乏,造成农村教育的缺失

据我国教育权威部门统计,一个学生从接受学前教育开始到完成高中素质教育,平局每年的最低投入约为2千左右,而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约为1万元左右。而接近50%的农村家庭拥有两个孩子,一般家庭对这种规模的教育经费已经难以承受,要支付两个孩子教育经费的农村家庭,更是难以承担,对于这种规模的开支,早已超出他们的最大承受能力。就造成农村家庭无力送他们的儿女去接受高等教育,部分学生也存在中途退学的现象。

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随之为农村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农村家庭生活好了,但是对教育的观念仍旧未改变。虽然农村父母可以负担起教育索花费的费用,但是让然为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部分农村父母,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是靠天吃饭,靠地赚钱,经济收入增多了和教育无关。对于个人经济的增长属于更多劳动力的在地工作的结构。正是因为农村父母对教育意识的单薄,不肯为农村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条件,也造成农村教育往往不能符合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需求,长久以往势必遏制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与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3.加强农村教育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的几点建议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在我国领导、政府的大力促进之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遏制教育发展的成因,给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瓶颈,解决工作刻不容缓。

3.1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重新定位农村教育结构改革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现状,为农村建立良好的经济结构、良性循环机制,势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手段之一。因此,针对农村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在农村教育改革中,应该重新构建农村教育提醒,将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农民对自己教育的实际需求是上入手。对学校的教育机构开展,灵活式,开放式教学和对学生的跟踪式服务。

3.2 加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师资力量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家庭无力承当教育支出的情况。我国政府,因该发挥政府教育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做好教育保障工作,以政府强制手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有困难的家庭,免受学生的杂费,提供住宿伙食费,帮助其完成学业。同时,加大教育重要性的宣传,让农民正确认识到农村教育对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科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长,以学致富。从而有效的做到农村教育的大力推广。

同时,提高农村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完善农村教育体系的各个专业的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以此吸引更多专业、合格的优秀教师支教到农村中来。在完善各个学科专业教师的同时,也完善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农村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与农村教育改革的良好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内在联系。农村教育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引导力,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又是农村教育改革赖以生存的基础支撑力。因此,加强农村教育改革,以此强化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21世纪农村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前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龙井仁. 论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J].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3) .

篇10

关键词: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基层农村建设管理工作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重心,而经济管理工作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旧存在无法避免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经济进步的目的。

1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对应的,基层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开始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中,农业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所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村民自身都没有对经济管理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2部门职能分配不均

基层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极其繁复,所以经常会出现部门职能分配不均的情况,这会拉低部门工作效率。例如:在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方面,存在很多管理部门无法介入的地方;而在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因为制度规定不健全导致工作无法开展的情况[1]。虽然我国现在正在逐步完善关于在基层农村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3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与素质不高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农村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人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因此,在当前的农村,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多数为老一辈的农民,而他们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知识水平和素质方面稍显不足,这非常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2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大力宣传,加强领导

由于各个阶级一直以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即使在国家对农村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和资金上双重支持的现在,基层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还是难以开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针对这种情况颁布相关的措施,加深人们对这项工作重要程度的认知。例如,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进行实时监督和考察,加深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有关部门大力宣传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来加深村民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只有做到同时加深管理人员和村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发生,进而达到加快基层农村整体建设进程的最终目的。

2.2明确各部门职能

目前,我国基层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主要有2部分工作,分别是3大管理和3项指导,3大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业务,3项指导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服务业务[2]。但是由于各部门职能的分配不均,导致这2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要想在农村顺利的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就需要国家在当前所颁布的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能。例如,赋予经济管理部门在行政和经济上一定的自主处理权,让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主体地位;针对农村的现状有出台部分法律或规章制度,让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只有做到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才能最高效率的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顺利开展。

2.3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做到拥有与职位相配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才能保证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的顺利开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求各部门在选择管理人员的时候,对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提出硬性要求,实行考察上岗制,对于那些能力差、素质低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再上岗。培训的内容应该主要以思想政治为主,专业能力为辅,做到“重德行轻能力”,因为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出来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素质低下,必定会影响工作的进程,甚至成为害群之马[3]。要想让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产生一种互相学习、互相“攀比”的心理,从而达到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素质的目的。3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由于在基层农村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部门职能分配不均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曾万明.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叶学才.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