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经济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经济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企业发展;外事工作;企业经济;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企业的外事工作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接入点也是推动企业良好国际形象形成的立足点,做好企业外事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处理好企业的融资洽谈和商品输出,加强国际间企业合作,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本文即是针对企业外事工作在企业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的论述。

一、企业外事工作的含义

企业的外事工作指的是企业对国外工作的计划管理、协调指导、外籍访团的接待及出国访问等工作,泛指企业对国外事务的交流活动。包含企业在对外合作项目中的组织和管理,企业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工作的筹划和执行,外籍来访团的组织和接待,企业在涉外活动中的专业翻译以及出国管理等在内的五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企业外事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企业的对外招标竞标,出国滑动的联络安排,国外意外事件的防范、处理,国外来访团体的接待,对外文件的翻译等一切对外交流活动。

二、企业外事工作对加快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立足,就要加快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壮大企业实力。做好企业的外事工作能够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设备,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实现有效的技术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对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的国际化战略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以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先后对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相关厂家进行考察,引进了天然气长输管线数据监控和采集智能化系统、脱硫、空冷的减速机热工电气等设备,为天然气公司长输管线的以及清水川电厂的建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引进法国雅高、英国洲际饭店管理集团分别为国企老饭店和长期闲置的大楼进行装修改造和委托管理,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陕煤地质公司与澳大利亚的公司合作勘探开采澳大利亚矿产,输出我们的技术,争取了国外的资源。

(一)外事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生产力

二十一世纪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迅速增长,企业进行国际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有效方法[1]。企业的外事工作能够在国际企业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我国企业生产的硬件设施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过程中,从设备引进项目开始的国外设备信息考察,外籍来访人员接待,技术引进的涉外谈判、资料翻译以及设备引进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等工作都是企业外事部门的工作范围,企业的外事工作在企业技术交流,设备引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外事工作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壮大企业实力

从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信息和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广阔市场。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企业的外事部门负责的海外市场的调研,风土人情的考察以及企业产品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需要份额等涉外活动,为我国企业的产品走国门,投入广阔的海外市场寻找机会、创造有利条件。企业的外事部门通过充分解国外市场、世界形势来控制企业的出口规模,规避世界经济动荡风险,从而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为实现市场多元化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企业外事部门筹划开展国际合作的项目并且全程监督项目的落实情况,承担国际合作项目中的企业竞标与国内外的企业信息联络协调,积极为企业争取海外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

(三)外事工作引进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外事工作能够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为公司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在参加国际管理交流会议和出国考察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企业中的管理方式,并且将学习到的管理经验改良后运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3]。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明确企业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挖掘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工作潜能。通过管理经验的借鉴使企业的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资融资恰当,以优质的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率。通过企业外事工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提升公司的管理力度,最大效率的应用公司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以管理促效率,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中国的企业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形式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外事工作是整体企业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在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企业实力的扩大及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重视企业的外事工作进展,加强国际间的信息技术交流,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卓.论企业外事工作在企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09(18):232-233.

篇2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 形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经济概念,其主要理论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以循环经济园区为主要载体,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减量化原则,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即对废弃物或污染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加以避免。在生产中,它常表现为用减少原料和能源投入或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降低排放;在消费中,人们可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非一次性物品,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它往往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便化。再利用原则,就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长度,提高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为拆卸而设计、为再循环而设计,以使产品容易拆卸重用或升级换代。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能够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或捐献给别人使用。资源化原则,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用于生产新产品以扩大资源供给、减少最终处理量,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闭合,即所谓废物回收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

二、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近年来,地方区域经济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工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我国工业发展的相当部分集中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在经济质量提高和总量增长、引入高新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菏泽市的实际情况,更应抓住东部八市对口帮扶各县区建设工业园区的机遇,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此来带动整个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管理对策

(一)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和落实工业节约用水、节约用能、节约用材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主要耗能、耗水等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耗水行业节能、节水设计规范。加快制定和实施主要用能设备能效、重点用水行业的产品取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完善和执行强制性产品效能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政府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符合国家公布目录的节能、节水、废弃物再利用等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建筑废物、包装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的法规和规章。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

(二)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工业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就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等,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逐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工业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循环经济咨询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作用。

(三)进行集中生产和园区改造

生态工业园区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要求政府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战略时首先要采取集中生产的城市工业发展政策,即将城市内的主要工业企业尽可能地集中在划定的工业园区内进行集中生产,工业园区应当是相对封闭的,与商业区和生活区隔离开。其次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来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现在菏泽各县区都已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工业生产集中区域,这些园区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应立足于现有园区的改造,而不是大量建立新园区。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基础上,对园区内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按照工业生态学原则进行重新整合或引进若干能够建立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就可以将现有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生态工业园区。这样既有利于现有工业园区的发展,又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推动经济增长,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难以持续增长。清洁生产将资源有效利用战略和综合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和改进管理水平等措施,实行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削减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的本质在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方式,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手段,也是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贯彻执行该法,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对重点污染企业加强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在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皮革、食品等行业推广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工业污染的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

(五)增强区域间的合作意识

多年来我国习惯于将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重叠,经济增长形态基本上为点状拉动,形成了一个个以小的行政区域为中心的小而全的经济集合体。大区域范围内系统等级分工不明确、产业链短、物流规模小、不能实现功能互补、运行效率低、发展成本高。因此,经济发展更需要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区域间合作、以组团式进行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地域资源重组、形成战略联盟,有利于区域间功能的互补、提高面向经济全球化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整体抗逆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

篇3

收稿日期:2013-11-06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贾传果(1980-),男,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抗震等方面的研究,(E-mail)。

摘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文章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例,全面阐述结构设计竞赛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竞赛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际,对如何充分发挥结构设计竞赛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结构设计竞赛;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U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133-03

2012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重庆大学举行,来自全国85所高校的大学生积极参加了比赛。根据重庆地区山多地势起伏大,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比赛赛题定为四层吊脚楼框架模型的抗冲击设计(图1)。这一命题创意巧妙,体现了重庆的地域特色,具有实际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不论是竞赛的参与者、组织者,还是旁观者,都能在竞赛中受到启发,获得锻炼。

图1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简图(单位:mm) 一、结构设计竞赛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也是“教育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一种载体和重要形式,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和实践性最强的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综合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第一,结构设计竞赛培养了学生方案设计的能力。方案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如果学生方案设计能力有所欠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结构,那接下来的设计工作就难以展开。然而目前包括混凝土、钢结构等在内的主要课程侧重结构构件的受力分析,而对方案设计阐述偏少。结构设计竞赛要求参赛者完成符合赛题要求的模型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参赛者方案设计的能力。比如吊脚楼模型抗冲击的设计,参赛者首先应该认识到冲击荷载最大的特点是持时短、幅值高,那么在设计中就应该注意提高模型直接承受冲击荷载部位的强度和刚度,以减小结构底部柱子的侧移和损伤;当冲击荷载将能量传至结构,结构做出响应时,就应该考虑结构的变形和耗能问题――即适当减小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结构的延性。由此看来,方案设计直接决定着整个模型的受力机理,因此,优秀的模型必须具有优秀的方案,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也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得到锻炼。

第二,结构设计竞赛加强了学生对结构体系的认识。大部分结构类课程的教材主要基于构件,面向结构体系的知识点严重不足。无论是高层建筑结构、桥梁结构、木结构发电塔模型,还是悬挑屋盖结构、抗震木结构、吊脚楼模型,为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有效的传力和耗能途径都是模型体系设计必须考虑的重点。比如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吊脚楼模型应尽量减少力和冲量向结构内部传递,结构模型要能诱导它们以最简洁的路径传至加速度传感器,才能在降低加速度对结构的不利作用的同时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实测值“a”,增大模型性能得分。另外,考虑到冲击荷载具有持时短、幅值高的特点,应注意防止薄弱层的出现,那么就需要控制好各层结构的刚度比。这些问题都需要参赛者从结构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因此,结构设计竞赛能够加强学生对结构体系重要性的认知。

第三,结构设计竞赛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土木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涵盖了从地基基础到上部结构的梁、柱、板和墙的压、弯、剪、扭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难度大且复杂程度高。同时结构构件的受力分析十分抽象,如果不注意整理归纳总结,很难使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结构设计竞赛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比赛,可以让学生参与模型的受力分析和计算的全过程,其意义不亚于一次小的课程设计所能起到的巩固知识体系的作用。正是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尝试,让学生明白了课程学习的目的和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结构设计竞赛深化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习知识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际动手训练,将书本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实践中的操作,才能让学生对空洞的理论有具体的理解。通过结构设计竞赛,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他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结构设计竞赛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类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未能充分体现该学科以实践为基础的特点[2]。结构设计竞赛则相反,它不仅需要应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模型的制作好比实际工程中的施工,如果构件出现了初始缺陷,或者节点连接不够牢靠,那么计算假定与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就不相符,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设计的失败。因此,不是计算书写得好就能让模型受力性能好,在模型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必须结合所给材料的特性,科学严谨地加以制作,才能做出稳妥牢靠、重量适度的结构。

第六,结构设计竞赛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结构设计竞赛所倡导的“创新、挑战、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竞赛不仅形成了以锻炼学生为主、教师提供支持的运作机制,还形成了学生完成宣传、协调、实施等前台工作,教师负责提供资源、组织命题、竞赛评判等后台工作的配合方式,因而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竞赛过程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充分锻炼了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另外,竞赛也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竞赛题目的多样化,不设标准答案,但有考核指标,这样就激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创新、研究和特色来取胜,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结构设计竞赛对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不难看出:通过竞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中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创新人才,这种模式对今后人才培养的方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如何提升竞赛的积极作用成为今后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对结构设计竞赛的反思和建议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教育部指定的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从2005年至2012年,已分别在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举办了6届,竞赛题目涉及高层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发电塔、体育场悬挑结构、多层房屋结构抗震、吊脚楼抗冲击等[3]。部分高校或地区也曾积极组织承办此项赛事。但是,无论是校级赛、地区赛,还是全国赛,在活动组织和学生参与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影响竞赛积极作用发挥的不足之处。

第一,赛题要求和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有差距。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参赛主体主要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这些学生正处于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阶段,对结构概念与体系的掌握比较浅显,更难灵活运用,对软件的应用也仅是肤浅的机械操作,并不明白原理。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比赛项目,不少高校在结构设计竞赛中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强调了实践却忽视了理论。

第二,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参与度不匹配。多数参赛者均能正确运用力学知识,制作具有创造性、结构合理、贴近实际、满足功能的结构模型。但在实际比赛中也发现,个别参赛作品存在力学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性能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指导教师对参赛队员的指导力度不足。

第三,极少数作品完全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识范畴,结构设计竞赛变成考察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工具,变成实现教师设计思路的过程。教师过度的“指导”导致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没有教师的指导很难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失去了主动思考和钻研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可以对参赛者组织赛前辅导、普及实验知识、提高参赛者的力学知识和结构设计水平;同时结合结构设计竞赛过程中的方案设计、计算、制作、试验等环节,开设带有竞赛性质的专业选修课程。作为结构设计竞赛的理论补充,不管是专门的赛前集训,还是开设选修课程,都可以更好地发挥结构设计竞赛的积极作用,避免学生盲目的“手工锻炼”。其次,指导教师要及时获取学生的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梳理设计思路,指正学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适度,指导老师的定位是参赛者的顾问,可以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上引导参赛学生,并对作品提出改良意见。

三、结语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形式,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发掘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有效地克服常规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些缺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好结构设计竞赛这一平台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促进教学与教育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周臻,童小东,尹凌峰,陆金钰,缪志伟. 依托结构竞赛构建开放式创新研学平台[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29-133.

[2]苗吉,徐雷,刘春燕,赵楠. 构建结构设计竞赛平台,培养土建类创新人才[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7,4(12):122-124.

[3]徐龙军,李洋,许昊.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分析及建议[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3(6):148-150.

On the importance of stru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JIA Chuanguo, ZHANG Chuan, LI Yingmin, YANG Pu, HU Ying, HAN Jun

(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篇4

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质量不断提高,但我县工业经济统计工作还存在与工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对真实地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状况产生影响。为切实加强规模工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规模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其发展情况,是各级政府把握工业经济走势、制订政策和加强工作指导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要求,对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行直报统计,对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其他工业企业实行抽样调查统计。目前,规模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已经成为考核评价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我县规模工业统计工作,对准确及时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成绩,真实准确评价我县工业经济至关重要。

二、进一步加强规模工业统计工作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本辖区规模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专职统计人员,努力构建本辖区完善的规模工业企业统计调查网络,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上报。乡镇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名单于8月25日前分别报至县经济委和县统计局。县发改、科技、财政、农委、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按照规模工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相关统计资料,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将优先考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在申报各类项目、评优评定等活动中,凡涉及到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统计指标必须由县统计局统一确认核实。县统计局要结合年报、月报工作,组织乡镇及规模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统计法制意识,保证各类报表资料依法、翔实、及时上报。

三、切实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

按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凡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都必须按月直报统计报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统计部门的要求,及时清理上报当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名单,做到清理彻底,不重不漏。直属工业企业由县经济委统计,县经济开发区内工业企业由开发区统计,其他各乡镇(区)辖区内的规模工业企业由所在地乡镇(区)统计。在统计方法上,采取企业自报与乡镇收集上报相结合。在统计指标上,以完成指导目标为原则,没有目标任务的乡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安排。在统计程序上,实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制度,按照统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县统计局。县政府将制定并逐步完善工业考核体系,把发展工业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整的台帐档案,切实做到辖区内规模工业企业应统尽统。

篇5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步伐,促进我县经济较快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具体研究部署我县工业工作。前面,县委书记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论述了走工业化道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对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了全面的部署,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实施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XX副县长对我县工业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XX副县长宣读了《博湖县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与会人员对各乡镇10个点进行了观摩,会议期间,部分乡(镇)和企业作了典型发言,参加会议的人员分组对县委书记的讲话、《若干意见》和《激励机制》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谈了很好的意见。

这次工业经济发展会议是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的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的一次内容十分丰富、主题十分鲜明、反响十分强烈的工业专题会议。会议对理清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博湖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起积极的作用。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好,把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好。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这次会议是全面安排和部署我县工业工作任务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县上下要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切实抓紧抓好。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迅速传达这次工业经济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努力把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主题上来。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围绕《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切实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工业经济的思路,认真研究和制定明年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抓紧对明年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逐一细化分解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工业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要坚持真抓实干。我县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当务之急是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抓落实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摸透实情,培养典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采取超常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讲究工作技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与兄弟县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工业上的差距。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所以说,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我们要牢固确立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提高对发展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推进工业化,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靠工业化来带动。我县的企业大部分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农户与大市场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了农民增收。今年,通过凯泽、万福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县农民仅种植工业番茄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103元。其次,推进工业化,是培植财源的支柱。我县能不能加快发展,关键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根本途径就是抓住机遇,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培育新的工业企业,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最后,工业的发展还可带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充分就业。通过发展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小企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同时,还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推动城镇化进程。

我们一定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工业,重视工业,增强加快发展工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积极负责的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扎实深入的作风去发现问题、迎接挑战、解决矛盾、突破难关,从而打开工业工作新局面,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促使我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创新工业思维,找准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抓工业发展,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明确博湖工业发展定位,找准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坚持市场导向,树立竞争意识,选准和打造适合博湖发展的优势产业,形成具有博湖特色的工业发展格局。就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找准三个着力点。

一是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着力点。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支柱产业单一,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已成为我县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要看到这些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特而不优,优而不强”,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延深不够,以番茄酱生产为例,各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加工生产大包装产品上,缺乏对工业番茄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因此,今后要加大现有企业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要进一步加强构建产业集群的整合,依托现有企业,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产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在培育我县优势企业群体过程中,还要把握这么一个原则,即企业不分内外、不分大小,要同等对待,放宽准入领域,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于这个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思考。

二是以发展资源挖潜型工业为着力点。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的阶段,在资源加工方面,还是比较原始的初加工,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要看到我们在农副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以及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方面,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领域和空间,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当前关键是要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抓好资源优势与市场的对接,创新思维,敢于包装、善于包装项目,上一批新的带动力强的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县外资本、民间资本和银行资金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我县的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以发展外源型经济为着力点。要破除“当前资源”论,牢固树立“开放兴县”的观念。跳出现有资源的圈子,把我县的工业融入到全州、全疆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去定位、去发展,寻找市场空白点,开拓视野,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调发展的格局。对于我县没有的资源,也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创造优越条件,想方设法让企业来博湖投资建厂,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外地没有或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具体来讲,就是要大力发展“两头在外”(市场和原料在外)的企业,如环联电线电缆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今后,能否再引进一些这方面的企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很好的思考一下。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找准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就要采取强有力的办法和措施,加快发展步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大局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我们有很多资源,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只有敞开县门,对外开放,拿最好的资源来换取资金,我县的经济才能活起来。实现工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工业项目落户博湖。因此,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项全局性、牵动性的工作来抓。结合博湖实际,首先要做好工业项目,通过项目来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民间资金。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关键是有没有好的项目。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集中力量,想方设法充实项目库,精选一批成本低、风险小、回报率高的特色工业项目。对于我们自己可以做的项目,要组织人员精心编制,对自己做不了的项目,要多渠道开展项目推介,运用市场化手段,请专家来做。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做这件事,为什么我县招商引资力度不大,关键就是没有一个专门的班子来研究项目、包装项目、推介项目。因此,必须要建立一种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和常设机构,把招商引资这项工作促起来。

二是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招商引资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阵地、就是机遇、就是生产力,优化投资环境就是巩固阵地、抢抓机遇,发展生产力。我县在地缘和土地资源方面,与外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焉耆与和静有铁路优势,焉耆与和硕有高速公路的优势,而和硕与和静有大量土地(戈壁滩)优势,运输成本和投资成本都比我县低,我们只有营造比外县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良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吸引客商到博湖投资。因此,全县上下,从各级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经济环境,牢固树立为外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把为企业、为客商服务作为职能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完成,尽量为到博湖的投资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利商品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种不良的政务环境非常可怕,我们绝不允许它在博湖存在。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为客商服务,让客商感到,博湖的各级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遵守规则的政府、讲究效率和诚信的政府。要全面落实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保姆式”和“直通车”服务,把博湖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环境洼地”、快捷高效的“服务高地”、聚才引凤的“风水宝地”。

三是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取得突破。目前,我县企业还是以“输血”式为主进行自我发展,远未达到自身“造血”的功能,对金融部门有相当大的依赖性;另外,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个别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拖欠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失去了贷款的信心。这就导致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两种现象并存,在这个问题上,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作为金融部门要更新观念,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灵活执行贷款政策,把握好资金投向,不但对经济实力强的大企业放贷,对经济效益好、信誉高、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也要敢于放贷,特别是对好的投资项目,要善于放贷,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促使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此外,还要做好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西海担保公司的作用,提高担保能力,完善服务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帮助和支持,逐步建立健全资金担保、产品开发、市场信息、中介服务等具有综合功能的服务体系,为我县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篇6

在“十五”计划即将结束、“十一五”规划即将实施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和XX同志、XX同志、XX同志以及几个工业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对我市工业企业作些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总结我市“十五”期间工业发展的经验,推动我市“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通过今天上午实地看和今天下午开会听,特别是刚才听了有关负责同志和各位企业家的发言,我感到这些年来XX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顽强拼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为XX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工业战线的各位同志、各位企业家,并通过你们向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大家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从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快XX工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书记要求贵州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XX市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最根本的就是要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工业是重中之重。工业不能实现跨越,一切发展都没有了基础,跨越就无从谈起。对工业经济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做到“四个充分认清”:

第一,要充分认清工业经济在XX市整个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脊梁”。一个城市的工业不强,“脊梁”就挺不起来。正如刚才有的同志讲的,工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我多次讲过,在XX市,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衰则全局经济衰。2004年,XX市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来自工业的税收达到65个亿,占财政总收入的60%,这是很了不起的。XX市的工业经济不仅影响着XX市的经济发展全局,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全省工作的发展大局,因为XX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2%,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我希望工业战线的同志们从这样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要充分认清“十五”期间XX市工业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XX市三大发展战略的主战略来抓,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5.9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21.37亿元,工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13.46%,高于“九五”时期10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83个,比2000年增加116个;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1.37亿元,比2000年增加295.91亿元。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预计将突破100亿元,比2000年增加58.53亿元。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技术改造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到“十五”末技术改造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29.32亿元,年均增长20.1%;五年预计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211个,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定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5.1%提高到2004年的16.4%,提高了13个百分点。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十五”期间,我市技术创新项目累计投资15.5亿元,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新产品试产等项目共341项。支柱行业不断壮大。烟草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支柱行业2005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9.6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产值143.71亿元。国企改革及国资重组工作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预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2.2%提高到42%以上,年均增长2.1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看到“十五”期间我们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才能增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要充分认清“十一五”期间XX市工业加快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XX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全国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全球、全国都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大势,这是我们面临的大好机遇。同时,XX市自身也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时机,比如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南贵昆经济区的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等等。特别是从发展阶段来讲,XX市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以上,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大有作为的时期,大家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

第四,要充分认清“十一五”期间XX市工业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在看到面临的机遇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可以说有些方面的挑战是严峻的。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的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开放度将会更大,加入WTO后的过渡期的一些保护政策没有了,我们不仅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内竞争,而且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另一方面,XX市工业经济自身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方面还越来越突出。比如,科技含量不高、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链不长、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资源制约,等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挑战,花更大的力气,才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更大的发展,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XX市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十一五”期间,XX市的工业经济要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全市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最根本的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中央和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改革创新是核心内容。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时代,“十一五”期间XX市的工业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就在于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因此,我们要高扬改革创新的旗帜,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于XX市整个“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开创工业发展的新局面。结合大家的发言,联系XX市实际,我认为XX市“十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要抓好“六个创新”、“两个建设”:

“六个创新”就是:一是思想观念创新。面对“十一五”期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工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首先要来一场思想观念的大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周期,我认为,新一轮的发展周期的新特点就是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而且要求我们要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而这些,都涉及到发展理念的变化、发展观念的创新。搞工业的同志如果不能在思想观念上适应这种新特点,那是搞不好的。如何适应这样的新特点呢?一要在精神状态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要坚信“十一五”是大有作为的五年;二要在思想观念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尤其是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用宽广的眼光、全新的观念来谋划“十一五”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我认为,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里有两个“发动机”:一个是体制创新,一个是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带有长远性、根本性。近代史上,中国为什么跟日本较量几次都没有赢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机制比日本落后。因此,创新体制机制的问题,在我市的“十一五”规划里要有大的突破。企业也是一样,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的体制机制决定企业发展的命运。商场如战场,企业要快速健康发展,根本的动力在于体制机制要建设好。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最根本的是要推进改组、改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这个方向要坚持。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眼光,没有力度,将来我们还要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改革的成本会增加,改革的难度会增大,我们的企业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增强竞争力。没有体制机制的优势,没有体制机制的保障,跨越式发展就谈不上。当然,改组、改制也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组、改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借助外力来推动。XX市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关起门来改制是不行的,那只是换个牌、换个壳,没有实际意义。在这些方面,思想要再解放一些、胆子要再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敢于借力发展。在改组、改制的同时,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把国有资产管理好、运营好,这也是很重要的,要积极探索。

三是科技自主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在我看来,XX市要着力自主创新,首先,要抓好技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步伐。我市普遍大量的还是传统产业,必须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使之在新的更高的技术层面上参与竞争。XX市的许多企业要么规模比较小,要么日子只是过得去,没有太多的能力去搞研发、搞创新。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搞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都不太现实,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主要方向。对于XX市大多数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究竟如何搞?一要高度重视。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竞争最终靠产品,而产品一靠质量好二靠成本低。这两者都离不开科技。二要集中力量抓技改。抓那些有市场、有优势的项目,一年重点抓几个,不要“撒胡椒面”。其次,要抓好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研发,是必要的,但也是有限的。省会城市要运用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对集中的优势,与他们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样既省事、又省钱,效果还很好。第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途径是招商引资,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大家要从实际出发,开动脑筋,走出路子。

四是结构创新。“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但要看到,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过程,是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发展变化、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长期的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主线。结合XX市实际,结构创新怎么搞?一要加大对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扶持力度,把优势做大做强。二要创建品牌。XX市自己的品牌太少,要创名牌。XX市不能跟青岛比,但可以从青岛的做法中得到启发。青岛是走品牌带动的路子,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品牌带动起来的,这跟大连不一样,大连是靠环境的变化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我们一定要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生命线,对于一个地区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是管理创新。管理是企业的生命,是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有三个核心问题,质量、成本和效益。一个企业,练好“内功”是第一位的,“内功”练好了,就可以经受得起市场风浪的洗礼。“内功”是什么?主要是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十一五”期间,XX市的企业管理水平要大大强化。提高管理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上不去,光靠传统管理是不行的。XX市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在企业信息化上也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XX市的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上一个新台阶?要专题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

六是增长方式创新。中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XX市来说,很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要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要在增长方式上变“三高一低”为“三低一高”。XX市贯彻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坚持一个统领、抓好十个关键”,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这实际上就是增长方式的创新。这个创新一定要落实到企业,企业一定要下大力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个问题。

“两个建设”就是:一是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是振兴XX工业经济的关键。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家既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把职工队伍的稳定搞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在企业家是最可爱的人。在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问题上,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包括我自己在内,思想上认识到了,但工作上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比如,我们对区(县)委书记、区(县)长的培养、选拔很重视,但对企业家、学校校长的培养和选拔重视不够。现在选一个好的厂长、经理很难,这与我们长期培养不够有很大关系。我们开会时总是把企业家安排在最后一排,这是一种陈旧观念。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是功臣,是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应该往前坐。我们国家封建社会的历史长,“官本位”思想严重,谁官大谁就坐第一排,而不是谁创造财富多谁坐第一排,这是一个观念问题。因此,我们要把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倍加关心企业家和厂长经理、倍加支持企业家和厂长经理、倍加爱护企业家和厂长经理,使全社会都形成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企业家也要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和本领。一要学习。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做学习型的企业家,这样才能跟上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二要务实。搞企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求真务实,实实在在。三要清廉。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廉洁自律,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二是和谐企业建设。中央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构建和谐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从城市来讲要建设和谐社区,从农村来讲要建设和谐村寨。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企业家在建设和谐企业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要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结合实际落实到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工作中去。建设和谐企业,最关键的是做好事关职工群众利益的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

三、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刚才我说的许多工作,是对企业家提出的要求。但发展工业经济,光靠企业家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党委、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要加大对企业班子建设的力度。把企业的班子建设好,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真正把有能力、有本事、有群众基础的人选拔到企业领导班子里面来。二要加大配套能力建设的力度。现在XX市发展工业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配套能力不行,企业到XX来搞生产,没有配套,成本大大增加,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三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除了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发展工业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以外,还要进一步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工业经济的哪些措施要加强,哪些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把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好、落实到位。四要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经常深入下去,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搞好服务。特别是市直部门,要切实解决办事难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热情、周到的服务。

篇7

影响我区工业经济增长既有统计因素,也有市场需求不足和工业结构上矛盾的影响。

(一)影响工业发展统计因素分析

1.工业总产值影响的分析。工业增加值是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53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下降的有27户,其中,太钢集团总产值减少47.53亿元,由于其产值的减少导致增加值减少9.45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增减变化导致工业增加值净减少10.23亿元。

2.工业增加值率对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分析。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要更换新的增加值率,按照反馈的新增加值率对我区规上工业企业新、旧增加值率进行对比分析,只有3个行业的增加值率较原增加值率有较高幅度上升,其余行业的增加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我区的支柱产业钢压延加工业的增加值率由 23.51%下降到18.9%,直接导致同期增加值减少31.15亿元。

(二)资源性产品价格回落对主导产业的影响

受全国经济放缓对能源需求下降的影响,黑色金属出厂价格回落。钢材库存大多维持高位、价格深跌,钢材市场进入近十年来最为疲软时期。太原钢铁集团以检修方式削减不锈钢产量,令原本已疲弱的镍以及不锈钢行情更是雪上加霜。

(三)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成本上升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一是生产成本大幅上升。2012年,工业主营业务成本高达1287.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9.68%,同比增长 36.5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主导行业实现利润增速由去年同期同比负增长4.95%转为-42.83%。与此同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大幅提高150.18%,亏损面扩大了6.67%。

二、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的对策建议

根据我区当前经济运行态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区作为资源型偏重的工业城区,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加快发展轻工产业,提高轻工业比重,是促进我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要积极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结合我区的农业产品优势,充分利用九牛牧业,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加快推进新型化工业化

要加强与园区和驻地企业的融合发展,依托不锈钢园区扩园,多渠道、多地块探索“一区多园”共建模式,加快新型工业扩模集聚。同时,积极发挥太钢、中北大学等驻地企业和大中专院校带动民营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扩量的正能量,进一步延伸民营企业产业链条;强化企业间的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积极促进民营工业企业参与承接驻地大型企业发展工程,不断巩固与驻地大企业的合作共赢关系。

篇8

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统计界长期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二十几年来,我国统计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不断推动了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发展。评价工业经济效益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合理选择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二是科学确定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回顾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发展历程,无不是围绕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而逐步完善的。

早在1975年,我国就制定了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统计报表,1977年决定采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流动资金、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率8项指标来考核地区、企业经济效益。但当时是分别用这些指标来反映各地区、行业和企业不同侧面的生产经营技术状况,只能得到各单项指标的水平和变动幅度,无法形成有关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概念,特别是在一些指标良好,而另一些指标恶化的情况下,更是无法说明经济效益到底是好是坏。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效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982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增长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计划完成情况,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工业产品优质品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和降低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企业上缴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加速率,工业企业产成品占用资金和降低率,可比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人员和降低率共16项指标组成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效益这一综合性概念的主要方面,较好地防止了单纯追求某项指标的偏向,但内容繁杂,难以用来综合评价。为了解决综合反映经济效益总体情况这一问题,又规定从上述16项指标中选取10项,通过报告期数据与基期数据对比,将改善的指标赋10分,持平的指标赋5分,退步的指标赋0分,将相应的指标同所得分数相乘后加总,可得报告期经济效益总分数。将报告期经济效益总分数除以按同样方法计算的前期经济效益总分数就可得到工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这是我国第一次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尝试,迈出第一步是可贵的,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没有解决。这一是将各项指标平等相待,没有考虑它们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也就是没有规定其应有的权数;二是按照各项指标的变动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结果往往出现基础好、水平高的企业或地区由于指标改善的难度大,其经济效益分数低于基础差、水平低、指标改善相对容易的企业或地区,出现“鞭打快牛”;三是没有对各项指标的改善和退步规定适宜的区间,结果改善10%是10分,改善15%也是10分,反之退步指标也是如此,赋分方法过于简单。由于存在以上问题,该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使用时间不长。

1991年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要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为了纠正片面追求产值、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1992年初,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又联合下发了有关改进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的文件。这次改进制定了包括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和净产值率(后改为增加值率)6项指标组成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对综合评价方法做了不同以往的改进。这首先是采用专家调查法,根据各项指标对经济效益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其次是根据“七五”时期各年度数据加权平均,计算这6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完成这两项工作后,就可用6项指标的本期数据分别除以各自的全国标准值,然后依据各自的权数,计算加权平均数,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这次改进,特别是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实践证明,这套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具有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长处,已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所接受。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方法的改进对促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情况复杂,变化频繁,所以任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它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正因为如此,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与其他有关部门经过长期的协商,于1997年10月就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指出,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上来。这次改进已得到国务院原则同意,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

遵循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应具备宏观性、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1992年指标体系作了调整和补充,在保留流动资金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4项指标,去掉资金利税率和增加值的同时,增加了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和资产负债率3项指标。新的指标体系可以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和产销衔接状况来较全面地反映经济效益这一综合概念的不同侧面,同时又考虑到会计制度改革后直接从有关会计、统计报表中取得数据的可行性,避免了增加基层企业报表任务的情况发生。此外,这些指标基本上都是会计和统计分析所常用的,为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和各级党政领导所熟悉,便于开展分析和计算。

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

总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12

=──────────────×────

贡献率平均资产总额累计月数

式中的税金总额是产品销售税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是期初数与期末数的算术平均值。在这里之所以把税金总额和利息支出列在分子上,是因为这两部分都是由工业企业所创造的,前者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后者是企业向其他领域转移的价值。

资产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就是净资产的变动状况。

资产保值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

增值率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资产总计-负债总计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运用债权人资金的能力。

资产负报告期期末负债总额

=───────────

债率报告期期末资产总额

流动资金周转率是投入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流动资金销售收入12

=─────────×────

周转率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累计月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既反映企业投入的成本费用的经济效益,也反映降低成本费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利润总额

=───────

利润率成本费用总额

上式中成本费用总额是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企业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全员劳动工业增加值12

=──────────×─────

生产率全部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

上式中工业增加值用现价计算,而职工人数是实物量指标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所以应该用总产值价格变动系数来消除工业增加值的价格变动影响。

根据以上7项指标可以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周密考虑各项指标对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总资产贡献率的权数为20,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6,资产负债率为1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产品销售率为13,合计为100。与此同时,还参考我国近期各工业经济指标的实际水平和一般标准,为7项指标确定了全国标准值,它们是总资产贡献率10.7%,资本保值增值率120%,资本负债率不高于60%,流动资产周转率1.5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71%,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0元/人,产品销售率96%。该指数可按下式计算:

工业经济效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该指标权数)÷总权数

益综合指数该指标全国标准值

最后,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说明。

1.资产负债率为负指标,报告期数值低于60%,权数为12;如果高于60%,其权数按下式确定:

指标值-不允许值(100)

────────────

60-不允许值(100)×12

2.计算综合指数时所用的全国标准值均为年度平均水平,在进行月度统计时,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三项指标都是以时期数除以时点数,所以必须把它们的分子(均为时期数)折算为年度数据。

3.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指标值为负数的情况,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总资产贡献率为负,按其实际数值与全国标准值对比并加权计算综合指数。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以落实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升级,通过系统、正规的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人才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和为企业人才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把普及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我县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壮大。

2、坚持以人为本和按需施教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满足企业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3、坚持改革创新和注重实效原则。适应时代要求,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模式、切实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推进企业人才培训理论、管理方式和运行体制的全面创新。

4、坚持突出重点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企业人才培训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梯度展开,县集中力量做好全县骨干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培训工作,各镇(区)重点做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各企业重点做好全体员工素质技能培训。

三、主要目标

加强培训组织工作创新,加大培训资金投入,重点组织实施“百千万”企业人才培训工程:

1、培训百名企业总裁。由县经信委组织实施百名骨干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以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

2、培训千名企业高管。由各镇(区)组织实施千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提升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培训。

3、培训万名企业员工。由各企业组织实施企业员工以提升劳动技能为目的的培训。

四、培训重点和形式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把培训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最大实效,2012年县级重点实施八项培训计划:

(一)围绕不同主题,学察结合,组织四次体验式培训。

1、围绕商业模式创新,赴内蒙走近蒙牛、伊利和小肥羊等知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培训班将参观伊利新工业园,走进蒙牛、伊利,对话企业老总,学习小肥羊商业模式,探讨企业发展之道和商业模式,分享著名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方法。

2、围绕创新发展,赴深圳走进华为、美的等集团。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培训班将走进华为、美的,探讨他们在节能降耗、两化融合等方面的先进做法,解析他们创新发展的精髓。

3、围绕产业链延伸,赴苏南走进无锡和苏州。产业链的打造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拉长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提出了明确要求。培训班将带领大家共同探讨发达地区如何打造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

4、围绕品牌打造,赴青岛走进海尔、走近海尔。企业品牌建设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力,培训班将通过与海尔高管对话与交流,解析海尔品牌打造和管理理念的真谛,分享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根据不同需求,有的放矢,举办四项专题培训。

1、结合实际,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围绕转型升级、企业营销策略、商业模式创新、国内外宏观形势分析等主题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等知名教授、专家为企业家们传授知识。

2、走出国门,拓宽企业家视野。组织部分纳税50强企业、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赴日本举办精益管理专题研修班,进一步拓展我县优秀企业家的世界眼光与创新思维,全面增强我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更新观念,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组织各镇区分管工业的领导及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学习有关工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服务工业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4、贴近热点,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为适应当前我县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知识需求,举办关于企业信息化和节能减排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县成立工业经济“百企升级”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组织部、人社局、经信委、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相关部门、各镇(区)、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相应的工作班子,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培训管理体系。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转型升级、全面创先争优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全力打造一支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相适应的工业经济人才队伍。

篇10

县委、县政府: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县工业发展步伐,县政协紧紧围绕我县“重点工程推进年”中心工作,结合县政协今年“创新履职机制、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实现阳曲新跨越”主题活动,组织60名政协委员,在全县开展了工业经济专题视察。本次视察从9月26日开始至28日,各副主席带队,共分四个调研小组,白海林主席参加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视察活动。四个小组共深入37家企业,采取听汇报、座谈、讨论和实地走访的调研方式,对我县工业经济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28日下午各小组进行视察情况汇报,现将视察的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 “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好转、氛围浓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立足阳曲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太原市北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实施“ 工业强县 ”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我县连续几年来以项目为重点,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优势明显、贡献较大,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县工业企业87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今年1-8月份,我县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1376.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87%;工业增加值3133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2.33%,完成税金11004.4万元,其中三兴煤碳气化上缴税收2303.7万元,龙辉煤碳气化上缴税收4852.1万元,新东方铝业上缴税收3366.4万元,焦化、铝业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的纳税大户。焦碳产量57639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0.7%,水泥产量147431吨,比上年同期减少9.46%,铝锭产量52917吨,为上年同期的196.16%,金属镁产量4731吨,为上年同期的139.23%,铜材产量3773吨,为上年同期112.76%,铝厂新线全部投入运营,预计产量将持续增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在不断壮大,以铝业、焦化、铜业、金属镁等为龙头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三)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构想,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全县已形成了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煤炭化工、食品药品加工、机械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合理,随着这些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和新企业不断落户,支柱产业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必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新上项目有所增加,企业技改取得了新进展,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主要抓手,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新上了金威镁业、锦宏钢结构、隆盛福晋管业、炉业公司、金圆特种水泥、水煤浆、威特美肉食品、太阳神乳业、仿瓷涂料等9个项目,另外龙辉煤气化、三兴化工、顺天生物制药、旭美薯业、北白水泥、百城钢铁、汉波食品、永鑫锻造8家企业进行了技改扩建,这些重点项目建设相继立项、技术改造,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阳曲工业发展的后劲,这些项目必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

(五)加强节能减排增效,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县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手段,不断加速环境整治,大力减少污染排放,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到现在为止,有11家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它们是旭美薯业、广厦水泥、派达铜业、瑞明乳业、北白水泥、铁猫水泥、三兴煤气化、昌欣镁业、龙辉煤业、易威镁业、汉波食品。视察中,委员们认为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人们原来印象中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现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绿色转型做的非常好,所到之处令委员们耳目一新,感受了现代化企业的风采。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四是环保方面节能减排还不全面、不彻 底;五是新上项目、改扩建项目涉及的占地、资金成为项目发展的瓶颈;六是交通滞后、原料紧缺、一些水泥企业矿山手续难以办理,已经给部分支柱产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鉴于我县工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视察组认为,必须立足我县县情,扬长避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智决断;必须突出市场导向,开拓进取;必须树立超前意识,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指导思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我县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如果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则农业没有出路、农民没有出路,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也难以实现。目前我县还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全面加强工业化,才能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劳动力转变,才能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只有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把加快工业经济提速、扩张、上档、增效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优先目标,才能较快地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广泛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宣传“工业强县”战略思想,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惠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使我县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现工业经济“六个转变”

1、在总量扩充上下功夫,实现由量小低效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作支撑,应积极把握好一个量的问题、一个效的问题,把培育产业集群、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以达到工业总量高、效益好的目标。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要立足科学发展,抓住太原老工业基地改造、太原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太原北部经济隆起带规划发展等良好机遇,以太原工业新区建设为切入点,在园区产业引进上要全面衡量、科学论证,重点发展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在园区建设标准上,大视野规划、高标准起步、规范化建设,提高发展层次和集聚能力;在园区服务功能上,建立以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为主的服务体系,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在园区建设运作上,举全县之力与依靠外力相结合,走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建设路子。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缴税过亿元的大型产业带和大企业集团。

2、在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实现由原始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我县的工业近年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五个产业板块,但总体来讲,还没有真正摆脱产业原始、经营粗放的局面,“小、旧、低、粗、散”的情况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还存在,“高、精、特、新、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因此,应进一步建设好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产业块状集聚,提高工业集中度,实行集约化发展。以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和相对较低的投资运营成本,在扶持好、装备好现有工业板块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高产业辐射、高经济回报的企业来我县扎根、创业、发展,使我县的工业产品、企业、产业能够在集约精细上迈出更大步伐。

3、在环境改善上下功夫,由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视察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环境意识淡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做的不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引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构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在县“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构建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开发与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以及“期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县城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要达到300天以上;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xx年的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0.04吨以下);“三同时”审批率、执行率要达到100%”的目标,把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清洁生产、“抑黑促绿”结合起来,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对落后生产工艺依法淘汰,土小企业严格关停取缔。对不符合占坚决执行“绿色高压线”,新上项目严格坚持“三个不批”。以“减排放、调燃料、控扬尘”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绿色转型、维护环保”相关活动,推出重污染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典型,严格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特别是对金属镁、铝冶炼行业中的“工业三废”进行详细化验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处理转化办法,坚决防止其对当地空气、水资源造成严重损害,影响长远发展。同时加强小型企业的环境监管,从厂容厂貌的绿化、美化、工业“三废”的处理作出严格要求。

4、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由单一初级型向链条延伸型转变。我县的企业由于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等原因,目前传统型、资源型居多,产品初级、品种单一,关联度不高,带动性不强,缺乏下游产品、终端产品,不少企业片面追求短线效益、一次效益,在追求长线效益、附加效益上动的脑子少做的文章少,在水泥、金属镁。我们应在三兴、龙辉等企业在综合加工、延线生产方面开好头、起好步的示范带动下,倡导全县企业尽可能地嫁接新的技术,引进、开发下游产品、附加产品,挖掘生产潜力,延伸工艺流程,在生产链条上体现出精深加工,使产业升级、产品上档,特别是水泥、金属镁等行业更应该在这方面加以重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市场需要并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开发下线产品,以实现产品系列化、效益最大化,积极推动我县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5、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转变。

发展是企业的主题,创新是企业的核心。我县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个,民营企业125家(包括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创新上下的本钱少、工夫少,单就企业管理体系、生产体系而言,学习创新很不够,还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型企业则更谈不上,引用传统,活力缺乏,后劲不足。龙辉煤气化从管理层面到产供销层面,员工人手一到两本管理经营方面的书本,组织学习,定期考试,营造出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的氛围。企业不论大小都应向龙辉煤气化一样,从学习入手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产品定位,特别是政府也应自上而下加强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和服务,切实实现工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方式方式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