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临床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临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临床护理

篇1

关键词: 基础护理 临床护理交接班

Enhancement foundation nursing to take clinical nursing shift relief

Hua Hui Zhang Hejuan

Abstract:Along with societys progress,the people concept of law enhancement,the patient and family member Uygur power consciousness enhances unceasingly,causes the medical dispute the formation rate to assume the unceasing trend of escalation.The nurse shift relief took in the clinical foundation nursing work an important link,plays the vital role in the guarantee clinical nursing work quality,the science,the consummation shift relief is being advantageous to the medical care job safety,through perfect shift relief flow,thus further the standard nursing clinical shift relief work,has caused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enhances unceasingly.

Keywords:Foundation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shift relief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14-02

1 交接班存在的问题

1.1 绝大多数护士未能做到提前15min到病房,个别护士交接班时思想不集中,着装不整洁。

1.2 交班时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

1.3 床边交接班前未能做好晨间护理,病房不够整齐。

1.4 进入病房,对患者的问候不够热情,有时甚至未和患者打招呼就床边交班。

1.5 个别护士对每位患者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和详细,不利于护患交流和沟通,也影响了健康宣教和护理质量。

1.6 交班内容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对重危、抢救、病情变化、皮肤及各管道情况交接不清。

2 规范晨会交接班流程并落实到位

2.1 每日上午8时准时交班。夜班护士应背诵交班,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报告危重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病区的安全情况。接班护士认真听取交班内容,不清楚可以提出疑问。护士长合理安排当天的护理工作,并提出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

2.2 晨会交班结束后,由护士长带领护士立即进行床边交接班。

2.2.1 检查晨间护理质量,如床单元是否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是否规范。

2.2.2 对轻病人主要以问候为主,询问睡眠情况、早晨进餐情况等,并介绍当班护士姓名,增加沟通机会。

2.2.3 针对疾病的不同,有侧重地了解不同内容,如糖尿病病人重点了解血糖、饮食情况等。

2.2.4 对新入院病人、危重病人应严格交接,将管道管理、特殊治疗以及是否出现褥疮、液体有无外渗等情况交接清楚。

2.3 护士长可根据病例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加以指导。

2.4 保持交接班的严密性。疑难病人的病情应在办公室进行交班讨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给患者带来不安和心理压力。

篇2

关键词:临床护理 基础教学 实践脱节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时展,务求跟上发展的速度,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与社会脱节。连病毒都会不断变异,以至于人类非常重视身体健康的问题,医学学科也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在护理教学上和临床实践上出现的脱节问题,是一个让大家都觉得相当困扰的问题。也许护士可以在书本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又是否能够得到运用,又或者护士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上是否遇到过一些问题是在学校没有学到的呢?毕竟现实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这就要求需要解决两者脱节的问题。课本知识不能一成不变,教学的模式也不能依旧单一,在实践上也不可以马虎了事。只有保持各方各面的先进性,才能够适应整个教学和临床发展。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自从有护理学开始到现今,这些知识就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但是我们在教学上又是否有跟上了节奏呢?

目前只有很少临床的护士是经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都是中专卫校毕业,他们更重视的是在技能上的实际操作,这样就存在理论知识上的缺乏,这样的教学就会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不适应整个教育时代的发展,于是就出现脱节的现象。作为一个护理教学者,本来就是有责任通过各方面的再学习和对各方面知识的研究去教导学生,但是这样的师资相对不足,很多教学者会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把一本书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忽略了整个时代在进步,但自己却还停留在以前,他们把在现实情况下基本要懂得的操作不断重复教授但忘了更新,所以这就很明显存在局限性,本来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就比较少,而且他们接触的是管理层的工作。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的标志就是人类的素质教养,全民的素质甚至影响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思想、职业等等,在一些调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一线临床工作上的护士人员普遍存在敬业精神的缺失,这样会对积极性造成影响和会减少对知识的追求。

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针对师资缺失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来落实解决,解决的途径就是护士人员要继续接受教育,继续教育有助于发掘人才,这也是一种适应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的需要的教育方式。然后,需要完善的是护理教学的体制,不管中高等的护理教学,都要与现代先进的教育模式结合,让护士能够有新的思维模式,尽可能发掘出护士的各种潜能,这样,护士的主动创造性才会更大可能地被激发出来。护理学的继续教学,包括在知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各阶段相互结合,根据不同医学发展的需求,能够做到拓展训练的创新,让护士的素质得到重点培养,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一步在护士人员的继续教育体制上追求多方面上的层次化,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护士人员,对他们进行不同学科知识的教授,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培训知识和考试标准,务求有更完善的考核标准和教学管理体制。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中专教育的护士人员去积极参加大专和专升本或者专插本的继续学习,在人文学科和基础知识上有所不足的,都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得到补充,那么就可以加强培育护士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对本行业的专业精神。

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实训。可以做出多一些在医院实习的安排和实训课,让学生多动手,在练习的时候让学生可以跟老师讨论,老师也可以随时指导学生,改变一直以来的由老师示范教学再由学生模仿的模式,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就把整体的护理融于实训中,让实训更加有趣,另外还融入素质教育,让就业的竞争力得到大大的提升。要有好多教学,就要有优秀的教学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耐心教导学生,同时对工作要认真有热情,这样的话可以更好完成教学之余也可以尽量避免错误和纠纷。针对出现脱节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做出相应的措施,这就可以更好地解决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脱节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6):593-594,605.

[2]彭华,贺连香.基础护理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5-7.

[3]杨晓莉,苏永静,顾妙娟.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04,(2):75-77.

[4]王爱红.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技能规范性掌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8,(23):36-37.

[5]周蓉.探讨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与教学操作考核的差异[J].护理研究,2009,(24):2228-2229.

[6]叶巧玲,吴卓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10):27-29.

[7]付春华,苏静,张俊红,裘小霞.护生基础护理实习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30-31.

[8]邱志军,李贞.整体护理理念在护理专业学生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8-20.

[9]原鲜.加强护理实训教学 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66.

篇3

【关键词】 艾灸;吞咽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吞咽困难;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 是一种脑部突发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1]。该病患者存活者中大部分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瘫痪, 例如吞咽障碍等, 吞咽困难是指食物和水的传送被延迟或阻断, 发生率极高。吞咽困难时可导致患者窒息、误吸和营养不良, 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迄今为止, 还没有确切的治疗该病的药物和方法[2], 所以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十分重要, 郑州市中医院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接收的10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有52例, 女性患者有50例, 患者年龄均在48~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2±5.5)岁, 按才藤的吞咽障碍评价法可将吞咽困难患者分为轻度(四级及以上)、重度(三级及以下), 分别有78例、24例。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1人。所有患者排除意识不清等障碍, 经CT可证实, 所有患者中, 脑出血42例, 脑梗死60例。患者的既往病史、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吞咽和摄食训练进行护理, 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①吞咽基础训练:对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的训练, 主要方法有: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舌部运动、唇运动体操以及咳嗽训练, 一般进行1~2周的吞咽基础训练后再进行摄食训练。②摄食训练:对轻度吞咽困难患者采用摄食训练, 主要方法有:、摄取冷食或流食、减慢吃东西的速度等方式。③注意事项:患者在进食后要进行几次空咽, 要等食物完全咽下后再进食;患者和医护人员要高度配合, 以适当的进行喂食, 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对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 要给予鼻饲管, 在防止误吸的同时满足患者所需营养。

实验组在常规的吞咽和摄食训练上实施艾灸的护理方式。艾灸方法:艾灸可采用悬灸的方式, 选取天突、丰隆、少商等穴位, 灸10 min左右, 1次/d, 10 d为一个疗程, 一般需要艾灸3个疗程。

1. 3 疗效评定[2] 根据疗效标准评估, 可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对患者的吞咽功能的进行评定。①吞咽功能评定:可采用洼田饮水试验, 即患者坐时饮用温水30 ml, 观察饮完的状况和时间, 可分为1~5级;也可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②临床疗效评价:患者吞咽困难无明显改善, 饮水试验评定结果在3级以上, 为无效;吞咽困难明显改善, 饮水试验结果2级, 为有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 评定结果1级, 为治愈。

1. 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对照组中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的有8例, 2~3级的有31例, 3级以上的有12例;实验组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的有12例, 2~3级的有35例, 3级以上的有4例。对照组51例患者中, 痊愈有8例, 显效有31例, 无效的有12例, 总有效率为76.5%;实验组51例患者中, 痊愈有12例, 显效有35例, 无效有4例, 总有效率为92.2%, 两组比较, P

3 讨论

根据调查分析可得, 吞咽困难对脑卒中患者有很大危害, 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3]。中医中认为脑卒中患者气机闭塞、清窍失宜, 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吞咽、摄食训练联合艾灸的方法来进行护理, 选取天突、丰隆、少商等穴位施灸, 借助药物和灸火的热力疏通经脉、气血的作用, 能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的状况, 而且简单易操作, 十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素姣.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联合艾灸护理脑卒中吞咽困难48例.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2:448-450.

篇4

【关键词】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实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73-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与原理。而实训教学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现状

首先,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尽管近年来护理学基础教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操作步骤还是过于烦琐,并不能完全适合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能做到与临床的操作“零距离”接轨。此外,长期以来,护理教师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护患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解释过于机械化、程式化。

其次,实训方法陈旧。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方法,即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学生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也提出了“边教边学边做”和“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但实施中却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最后,实训教学评价标准落后,实训成绩评定方式单一。一方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落后,教学中一直沿用教科书上的评价标准,与临床护理发展不相适应,不能做到护理教学中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零距离”。另一方面,实训课的成绩评定方式单一,通常是在实训结束后从十几项操作中抽签选出一项或几项进行实训考核,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实训能力的高低,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取得较差的成绩,因而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不易调动学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把评估、沟通、交流和操作都列入评价当中,可降低成绩评定的误差。

二、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的重要性

首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它既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机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方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学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相接轨、相一致才能使学校实用人才培养目标和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其次,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护理质量控制的瓶颈,只有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瓶颈。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在严要求、严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慎独的精神,为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基础和保障。

最后,现行医院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实行分病人到护士,病人从入院开始,他的责任护士就对他住院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全面负责,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过去那种“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的传统教学法和落后的评价体系很难培养出适应现在临床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所以,改变现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先进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培养适应临床护理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由上述可知,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和临床护理“零距离”接轨,既可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又可提高护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有效地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质量,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应用

首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操作的兴趣,使实训教学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新思路迈进。先进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学生可以一出校门就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也契合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将4~5人分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护理操作项目,让小组学生扮演临床工作场景,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进行操作,一个学生扮演病人,与扮演护士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其他学生扮演小老师,依据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让小组成员对组内同学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选择较为权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通过实训小组组内护理质量相互评价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评”的乐趣,既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应变能力,又可集中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训学习中的注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最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让学生在操作后马上得到反馈,了解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教师则根据组员相互评定的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教和学不仅有标准可依,而且和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

从实践中可知,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具有如下成效:一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了以往的实训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训效果,有助于更好地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学校制定、调整、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依据;对积极探索护生教、学、做相结合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二是实现了学院教学和医院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和林. 注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6(2)

[2]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

[3]潘如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做法与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3(2)

篇5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急性期;精心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68-02

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使急性脑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本病常见于50岁-60岁的高血压病人,死亡率较高[2],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病。因此,医生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精心临床观察和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关键作用。现将我院自2009年06月至2012年06月收治的103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3例患者中男性69名,女性34名;年龄在38-79岁之间,平均62.5岁;入院意识状况:清醒43名,嗜睡35名,昏睡16名,浅昏迷7名,深昏迷2名;发病诱因:静态发病47名(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动态发病56名(剧烈运动、看电视、情绪激动、大便等);出血量:以上103例病例均在入院1天内内行头颅CT扫描确诊,小量出血30mL4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3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

2 护理方法

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1.1 意识的观察 意识变化是判断颅内压及脑水肿的重要指证之一,因此正确认识意识程度对病情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熟知意识障碍分级标准,可通过呼唤、交谈、给予痛觉刺激及对光反射等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常提示病情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1.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若体温升高,常常提示有体温中枢受损或感染的可能;若病人呼吸频率不规则,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3];急性脑出血时脑的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脑供血极易受血压的影响,因此控制血压可显著地降低大脑再次出血的可能,研究表明,脑出血后持续的高血压是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4]。因此护理人员若发现任何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1.3 瞳孔的观察 瞳孔是反映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变化的窗户[5],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情况等。若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等,则提示脑疝的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

2.1.4 呕吐的观察 脑出血患者常因颅内压升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出现呕吐,护理人员应该学会与非中枢呕吐相鉴别,为医生对症处理提供依据。

2.2 急性期护理要点

2.2.1 绝对的卧床休息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是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在发病2日内应该避免任何活动,头部抬高约15°,并用冰块冷敷,有条件者可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低头颅温度,防止大脑再出血。因此,护理人员应切实监督和教育好患者,防止因活动造成的再次损伤。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的给氧,可改善脑供氧情况,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或者异物堵塞气道造成窒息。尤其对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的患者,应在口腔放置咬塞,防止舌头的意外咬伤及舌后坠的发生;对于深昏迷病人,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另外,护理人员应该间断为患者拍背,利于气道黏液的排除,避免患者气道阻塞引起呼吸衰竭。

2.2.3 大小便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需在床上进行,护理人员应按时适度按压患者的腹部,有助于肠蠕动,促进排便。如果患者长时间未排便,应告知患者不要用力排便,防止猝死的发生,建议患者选用足量的纤维素,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给予开塞露,使用时应轻柔,尽量减少给患者带来不适。

3 结果

103名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基本痊愈31人(30.1%),显著进步34人(33.0%),进步30人(29.1%),无明显变化5人(4.81%),加重2人(1.94%),死亡1人(0.9%)。

4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除了早期诊断治疗,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于急性期的治疗也非常重要,另外对于康复期的治疗至关重要,总之,脑出血患者要想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医、护、患三者共同努力,而护理人员精心观察和护理在患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车秀英,陈少波,等.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11):50-51.

[2] 金问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49.

[3] 梁小燕,刘倩,等.40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9(7):1716.

篇6

临床资料

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VLBWI患儿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出生体重1380g,出生体重最低为1150g。最小孕周为28+1周,平均住院天数为30天。治愈27例,转院2例,家属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

临床特点与护理

低体温的特点与护理:VLBWI体温调节功能差,缺少棕色脂肪组织,基础代谢低,产热少,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靠自身很难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高,过低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本组病例入院时肛温在33~35℃者15例,35~36℃者17例,体温均低于正常范围。①复温:入院后立即将其放置于温度为36~37℃的辐射式保温台上进行保暖,擦干全身,用蜡腊油棉球擦除患儿身上的胎脂。待其肛温升至36.5~37℃时即将患儿转入预热好的保暖箱内。②保温:根据患儿胎龄及体重将暖箱温度调至34~35℃,相对湿度>70%[2]。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其正常体温的维持和减少水份的丢失。对胎龄<30周的VLBWI在生后1周尤为重要。每1~2小时监测肛温1次,使期肛温维持36.5~37℃。并根据患儿的体温调节暖箱的温度,使患儿两次体温波动在<±0.3℃为宜。

呼吸暂停的特点与护理:VLBWI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频繁呼吸暂停严重威协早产儿的生命,严重低氧血症可导致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是VLBWI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32例患儿有24例(75%)发生呼吸暂停,其中2例于24小时内死于呼吸衰竭。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仰卧时可在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曲屈。给低流量氧气吸入,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分,可视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使患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3]。避免长期持续吸入高浓度氧气而发生氧中毒,并给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设定呼吸暂停报警,一旦出现呼吸暂停即给予托背,弹足底,加大氧流量等处理,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无效时遵医嘱给予氨茶碱或纳洛酮静滴,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避免呼吸暂停――脑损伤――呼吸暂停的恶性循环,因此护士要按时准量给药,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②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呼吸暂停频繁发生的患儿,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Ⅰ型呼吸衰竭者用CPAP治疗。水柱压力为3~4cmH2O,氧流量为4~6L/分,并用温生理盐水3~5ml雾化吸入2次/日,以湿化呼吸道,保持鼻腔及呼吸道通畅。及早进行CPAP治疗可使不少VLBWI避免使用机械通气,本组患儿有24例使用CPAP治疗,病情改善,避免使用呼吸机。

吸吮及吞咽功能差的特点与护理:由于VLBWI吞咽反射及吸吮能力差,不能摄入足够的奶量,而提高VLBWI的成活率,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①胃肠外静脉营养:常用葡萄糖、小儿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混合后从静脉由微量泵持续输入。在配制营养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营养液污染,并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血管,尽量避免头皮小静脉,临床上通常选用四肢外周血管并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注意保持输液通畅,防止营养液渗漏造成局部坏死。②胃肠道营养: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无母乳时可选用早产儿配方乳,对VLBWI提倡早期喂养,即使每天经胃肠道摄入很少的乳汁,不能满足营养需要,却能使胃肠道更快成熟,促进胃肠激素分泌,从而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常采取间歇性胃管法,胃管最好经口插入,因经鼻插入胃管可使通气减少,气道阻力和呼吸功增加,易导致周期性呼吸和呼吸暂停发生[4]。喂养奶量应根据患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加,并记录每次残余奶量及喂养情况。③喂养不耐受及其护理:若患儿出现呕吐、腹胀、胃残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3、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大便潜血阳性、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发生次数明显增加可考虑喂养不耐授。应暂禁食,用1%碳酸氢钠洗胃,延长喂奶时间或减少喂奶量,用导管插入排气或用3~5ml开塞露通便,并环形按摩腹部,促进排气排便。本组患儿出现呕吐8例,腹胀12例,持续心动过缓2例,经处理后症状缓解。

抵抗力低下的特点与护理:革兰阴性菌是VLBWI感染的主要致病菌[5]。所以要执行保护性隔离,最大限度减少感染的机会。护理上要做到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患儿的全部用品要进行高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基础护理,每日清洁口腔1~2次,动作要轻柔,预防口腔感染。脐部每日用3%双氧水清洗,并用2%碘酒及75%酒精消毒1~2次,保持脐部清洁、干燥。皮肤每日用温热水擦澡1次,保持皮肤清洁,每2小时帮助翻身1次,避免局部受压过久而引起压疮和发生肺炎。保持暖箱清洁,每天用0.05%的消佳净将暖箱内外擦拭干净,然后用清水再擦拭一遍。湿化器水箱的水每天须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每周更换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1次,定期作细菌培养,若培养出致病菌应将温箱搬出病房彻底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

讨 论

VLBWI属高危儿,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表现,如体温低,呼吸不规则或,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烦燥不安、反应低下、惊厥、黄疸出现早或程度重、拒食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从而提高VLBWI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英.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8,21(6):1231-1233.

2 樊绍曾.极低出生体重临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41.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救脑出血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56.24±5.41)岁;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38~80岁,平均(57.39±4.7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当接到急救电话后,专业护理人员应立即随车到达急救地点,迅速展开相关急救活动,包括:(1)检查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保证患者呼吸畅通;(2)对患者的静脉血管通道进行保护,根据医师的要求进行20%甘露醇溶液的快速静滴,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及时进行降压治疗;(3)询问患者和/或家属关于患者的年龄、疾病史及过往用药等,并及时向医师反馈;(4)对于出现休克或昏迷等患者,专业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师嘱咐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待患者清醒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裱花,出现异常时需及时报告给医师;(5)做好患者的体温保护工作,防止患者应体温过低出现休克等。

1.3疗效评价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结果分为以下三个等级进行评价,Ⅰ级:患者出院后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Ⅱ级:患者出院后可以进行基本正常的生活,但仍需要别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照料;Ⅲ级:患者出院后无法进行基本正常的生活,总有效率=(Ⅰ级例数+Ⅱ级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脑出血急救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而观察组为92.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脑出血急救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急性的血管性病变而导致的脑部出血,由于脑部血管的破裂,以及损伤了脑部的某些神经等,疾病自发生以来,其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即预后质量较差。如何能够寻找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幅度地降低患者发病后出现致残的情况,是临床上近些年来一直关注的焦点所在。而有关的调查显示,脑出血的预后质量与患者是否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具有相关性,即可以对脑出血急救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质量,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康复计划,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恢复注入了新的希望。院前急救护理,是指专业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医院之前进行的一系列急救护理操作,主要目的即是改善患者急救时的状况,防止患者在入院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休克、昏厥,甚至死亡等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等,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专业护理人员应以极其熟练的护理操作对患者进行急救工作,避免浪费一分一秒,为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应多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护理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院前的急救护理工作。笔者则对此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咨询了国内外相关的专家与学者,发现在院前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加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疾病发生后较高的致残率已经长的时间折磨着患者,造成患者内心的痛苦与不安,而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极其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工作,专业护理人员要善于开导患者,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疾病的救治,使患者在急救的过程中能够全身放松,减少精神紧张导致的血压升高等。对于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产生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包括脑疝、气道阻塞以及中枢性高热等,而从文中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经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笔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总结如下:院前急救护理操作已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包括患者的疾病史,用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类并发症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院前急救护理也在给患者的入院治疗争取了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出现概率。

4结语

篇8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

结果:经悉心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通过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病情,制定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恢复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19-02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而引发的自发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突然,常见于中老年人,且致残率、死亡率高。因此,脑出血急性期的救治与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为53~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MRI确诊,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公布的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降压治疗,保护脑细胞功能,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等。

1.2护理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用药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士如实向患者家属讲述病情,以及可能产生的突况,使患者家属做好充分准备。遇到不能处理的情况,护士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急性期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瞳孔、体温等方面的变化,如意识是否从无到有开始恢复,还是病情加重,瞳孔是否出现形状及大小的变化,心率是否减慢,呼吸是否均匀等,并做好相应记录,以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②呼吸观察与护理。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进而导致血压波动,形成再次出血的风险以及肺部继发感染。护士要及时为患者清除口腔的分泌物及呕吐物,吸痰动作要轻柔,帮助病情稳定的患者拍背翻身,方便患者排痰。当患者呼吸出现困难,护士要做好切开气管的准备。若患者气管已经切开,应注意保持人工气道的湿化,及时为患者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口腔护理。按时为患者清理口腔,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士也应尽力为患者做好清洁,防止细菌入侵使患者发生炎症感染。患者嘴唇干裂时可使用维生素E涂抹保护。④褥疮的预防。患者住院期间长时间卧床容易产生褥疮,护士应注意为患者更换,保持床单干净整洁,定期为患者按摩热敷,防止患者皮肤破损。⑤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护士要为放置尿管的患者定时排液,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更换引流袋和尿管,为患者进行尿道口清洁,用生理盐水为患者冲洗膀胱,清洗会阴。⑥亚低温护理。患者发病6小时内给予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局部亚低温治疗应持续48~72h以上。⑦并发症的预防。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注意防止患者因情绪波动、用力过猛导致再次出血,此外还应注意对脑疝以及脑水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⑧心理护理。为促进患者恢复、预防并发症,护士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多讲述成功经验,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患者给予贴心的照顾;对患者各种不良情绪要耐心疏导,努力缓解患者的压力和顾虑。

1.3疗效判定。临床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①痊愈: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效: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恢复,病残程度为1~3级。③好转:患者神经功能有所好转,但低于一半。④无效:患者神经功能未发生好转,或病情加重。以痊愈、显效、好转为总有效率计算的依据。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效果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

2结果

经悉心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随着年龄升高自身抵抗力下降,活动量减少,加之饮食、情绪等方面的影响,长期的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以及纤维素性坏死,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脑出血不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且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因此,急性期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在及时救治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的护理,这关系到患者的生存以及今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期间,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按时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预防褥疮及泌尿系统感染,控制并发症,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促进病情好转。本组68例对象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制定综合护理措施,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篇9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均采取相应的颅内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采用Barthel指数(巴塞尔指数)进行评分。治疗前,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23.42±9.34,参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25.67±8.96;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74.78±6.95,参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51.33±6.3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4-01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急性期是指非外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常见的致病因素为:高血压以及脑动脉硬化和颅内血管畸形等。在临床医学中脑出血疾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较为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是比较容易引起中老年病人死亡的疾病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出血已成为一种比较广泛的急症重症,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脑出血死亡的患者约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左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对于脑出血急性期疾病我们不仅要关注治疗方法,对于护理方法的选择使用同样应该引起关注。为探究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笔者现选取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60例患者,护士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其中的30例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显著,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29~75岁间不等,平均年龄为(59.3±7.6)岁;观察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31~79岁间不等,平均年龄为(59.8±8.7)岁。治疗前均进行了MRI或CT诊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包括:颅内血管畸形26例,脑动脉硬化35例,而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10例。患者脑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区出血41例、脑桥出血6例、脑叶出血9例、脑室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采取血压控制和颅内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康复训练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为:由于患者的病情为脑出血急性期,因此在护理的初期,病人以卧床为主,此时的康复护理以被动为主,护士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活动训练的顺序应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由小及大,循序渐进,以达到有利于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效果。护士在进行按摩时应该轻柔缓慢,防止因用力过度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症状[1]。对与出现脑出血并发瘫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如病情轻者可每天进行2次翻身和坐起训练,使患者在床上坐位保持大于半小时,鼓励他们自己完成进食、穿衣等日常的生活起居。在进行为期一周的康复护理后,护理方法改为训练患者步行,每天训练2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护士可逐渐增加训练科目,如鼓励患者自己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当患者基本能走动后,可带领他们到户外活动,每天1次,每次训练不少于1h。患者出院后仍要坚持,正确给以出院指导。

1.3 评价指标:

采用巴塞尔指数指数评分。评分结果为:满分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60-4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40-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20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巴塞尔指数指数超过40分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23.42±9.34,参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25.67±8.96;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74.78±6.95,参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51.33±6.3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涉及面很广,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有较高要求。此外,在脑出血急性期护理时应采取预见性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降低颅内压,以减少脑出血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对伤口处理、饮食等方面均要引起重视,这样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组的60例患者中,医师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研究组的3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参照组的30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护理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达74.78±6.95,远高于参照组的51.33±6.38,从护理数据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康复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10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80-02

急性胆囊炎症是外科一种常见急腹症,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胆囊穿孔,引起广泛性腹膜炎,菌血症、甚至败血症,影响患者的性命。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比起传统的开腹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普通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自引进单病种付费的临床路径以来,不仅提高了医护诊疗水平和工作热情,而且为患者节省了开支,减少了医药资源浪费。本研究就是我院肝胆外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胆囊炎伴胆石症患者的围手术期中的治疗护理体会,并进行的回顾式的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肝胆外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0月患者48例,全部患者均在人工气腹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8岁。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病程、有无合并症、预定手术模式上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组入院来按普外科护理常规做入院宣教、入院介绍、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从入院到出院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传统的诊疗护理活动,在住院天数,护理检查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实验组24例患者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实施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对每位入院患者自入院起便进行了有计划、有程序的护理活动,包括对每位病人的护理体检、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预期标准住院天数为5天。

1.2.1 护理路径工作模式 ①患者入院后由医生、护士仔细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准备床单位、做好术前准备、完善各种辅助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程度以及有无手术禁忌症,制定详细的医疗计划,做出护理诊断,评估病人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进入临床护理路径。②患者自进入临床护理路径之日起,医护人员要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整个治疗流程,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术中、术后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拟定住院天数,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工作。③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根据临床实施路径表对疾病的进展、治疗护理中发现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家属谈清,对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评估,科主任、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指导。④向出院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以及以后注意事项,发放医护质量调查满意度表,要求患者或家属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各指标进行评价,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和完善临床路径,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的发生。

1.2.2 评价标准 患者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医疗护理的实施情况,患者的自我满意度,发放出院病人评院的调查表,让患者如实反映情况,以便改进治疗的护理方案。健康教育情况调查,发放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以便做随访和沟通。

1.2.3 统计学分析 把调查所得数据输入电脑数据库,用SP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之间比较用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的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的是X2检验,P

2 结 果

两组住院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住院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的情况比较,如下表所示: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又称临床护理程序,是为了某种已确诊的单病种或者多病种的患者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的一整套集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包括根据病情制定的护理流程图和详尽的治疗和照顾计划。是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新课标,是在整体护理上基础上的优化与创新。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后,有程序、有计划地指导了临床诊疗和护理活动,不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摸索出了单病种付费的规律和好处,主管医生严格把握病情,没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再发生。在一系列的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护理经验,有着深刻的临床护理体会:临床路径能规范护理行为,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云模,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探讨[J].医学信息,2010,7:1663-1665.

[2] 刘莉,急性胆囊炎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