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改善项目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护理改善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I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6-01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pathway of bronchial pneumonia in high-quality pediatric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110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5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high-quality care, 55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high-quality care. The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health education, assessment intervention,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ronchial pneumonia; Pediatrics; High-quality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小儿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气促、咳嗽、发热及呼吸困难等[1-3]。为了进一步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5~7岁,平均(4.1±1.2)岁;病程1~3 d,平均(1.3±0.5)d。观察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1~8岁,平均(4.4±1.3)岁;病程1~4 d,平均(1.5±0.3)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环境护理:注意保持病房清洁、安静、舒适,温度保持22℃~24℃,湿度为50%~60%[4]。将病房布置的富有童趣,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②密切病情监测: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一旦患儿出现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刻报告医生[4]。要对患儿衣物及时进行更换,保持衣物及床上用品清洁,嘱家属让患儿多饮水。③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属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知识、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等,让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知识,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④心理护理:注意关爱患儿,对患儿及家属的焦躁、恐惧、不安等情绪及时进行疏导,积极安慰患儿与家属。⑤呼吸功能护理: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定时调整。对呼吸困难患儿,取半卧位,指导家属拍背,以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在拍背时要把患儿直立抱起,拍背手蜷起,轻拍肺脏上中下各叶。
观察组患儿按照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开展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内科19各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5],内容主要为护理方案的选择、进入路径的标准、疾病观察指标、特殊与变异记录、健康知识宣教及治疗护理处置等。②护理人员培训:成立领导小组,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并就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应改进措施进行探讨。③护理实施: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的要求,对护理项目逐一进行实施。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胜任力[6]:以Meretoja量表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胜任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应急能力、评估干预、健康教育、人际交流、沟通合作5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胜任能力越强。②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治愈:7 d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体征、症状完全消失;有效:7 d内,患儿体温降低,临床体征、症状明显改善;无效:7 d内,患儿体温恢复、临床体征、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③以卫生部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8]。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胜任能力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后护理胜任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
2.3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除护理技术水平外,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于冬春交替,因小儿免疫力与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再次感染,再加上小儿的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对护理的要求比较高[9]。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患者及特定目标进行详细描述、说明及记录[10]。研究显示[11],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较为理想。
本研究中,除应急护理外,观察组其他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
篇2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在儿科采血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儿科两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一病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二病区实施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干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率和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儿科;采血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88-01
作为儿科采血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采血意外事件预防是指避免护理人员在患儿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生护理差错而造成意外损害或投诉[1];采血意外事件可影响疾病诊断治疗,易引发患儿家长不满,恶化护患关系[2]。如何有效预防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几率,改善护理满意度已成为护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以我院儿科两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干预,比较两组临床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率和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探讨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在儿科采血管理中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儿科两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一病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二病区实施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干预,设为观察组。两组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分别采集血液标本1825例,其中男1267例,女558例,年龄15d-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干预:建立持续护理质量优化管理小组,由护理部及医教科拟定组长、组员及监督员名单,制定详细持续护理质量优化计划;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整理检验科通知、手册及采血试管资料,避免采血差错发生;改革采血工作流程,由以往只在采血前查对改为采血前后均行查对[3];努力加强护理人员真空采血、静脉采血技术改进,定期组织培训,总结操作过程中存在差错,由高年资护理人员给予纠正指导[4]。护理人员在采血之前需要详细了解患儿年龄、病情等资料,并交代家长采血注意事项,如需要进行特殊检测项目且不能常规保存血液标本,还应当告知运送标本人员储存方法[5]。
1.3 观察指标:
①采血意外事件主要包括采血量不足,标本丢失、凝血及采血试管选择错误等;②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我院拟定《儿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于采血后发放并由专人回收,包括服务态度,基本护理技能及专业操作水平等,总评分≥90分判定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筛查采用Epidata 3.02软件,而数据处理则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学方法选择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儿科患者因血管细小,不易穿刺抽血,故为采集足够量血液标本用时较长,易发生血液凝固[6];而其自身病理状态亦会引起机体水分丢失增加[7],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采血意外事件多有发生。持续质量优化理论(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管理模式,其主要针对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加强技术操作及管理过程监管,减少对于个人惩罚[7],通过循环往复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儿科采血护理工作中建立持续质量优化管理小组,对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定期总结讨论,探讨问题改善方法,保证质量优化顺利实施,最终降低儿科采血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程度。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参考文献
[1] 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等.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53-54.
[2] 刘云,孙琳,胡容,等.成立不同护理管理组提升护理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8(2):26-29.
[3] 黄云丽,叶永青,黄寒明.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皿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4B):1-2.
[4] Ohgoe K.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patient misidentification and specimen mismanagement with blood collection [J]. Rinsho Byori, 2013, 61(8): 739-744.
[5] 牟群英,饶钒.三种不同采血方法对婴幼儿采血效果的比较[J].护理杂志,2008,25(9A): 19-20.
篇3
【关键词】 儿科护士;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要成为一名优秀儿科护士,除具有扎实全面的医学理论基础,精湛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由于儿科护士职业的特点,特殊的工作环境压力,长期超负荷工作,许多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紧张体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儿科工作护士共60名,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5.1±2.31)年,文化程度:中专3名,大专48名,本科学历9名,主管护师13名,护师24名,护士23名,婚姻状况:未婚15名,已婚45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0名儿科护士使用症状自证评量表(SCL90)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填写,SCL90按5级评分,内容包括躯体化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流量表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自觉症状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3名职业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将SCL90测评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3 讨论在临床工作中,儿科患儿因年龄关系,各项护理操作不配合,由于患儿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使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当家属对求医过程、治疗结果、治疗费用及各种护理操作不满时,容易将怨气发泄在当班护士身上,包括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面对各种各样的患儿及家属,护士不可能满足其所有要求,可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即使责任不在护士,来自社会、上级和患者的压力都会使护士困惑[3]。如果这些不良情绪未能及时得到疏导就会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造成紧张、焦虑、甚至孤独自卑。
由于儿科护士夜班倒班频繁,加上夜班用药治疗多,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使护士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而睡眠不足对人的认况能力和神经行为影响是严重的,主要表理为注意力下降,反应速度减慢,睡眠型态致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疲乏无力,以及情绪低落,兴趣变淡等症状,严重影响护士的生活质量。
儿科护士劳动强变、技术难度大,抢救任务重,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量往往比成人病房护士高出2掊甚至更多;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到患儿家属的公平认可,加上报酬比其他科室低,使护士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认为做更多的工作也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4]。
综上所述,儿护护士群体的健康不容乐观,应引起护士自身及护理管理者的关注,首先应重视解决儿科护士群体的疲劳问题,其次应特别关注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其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缓解身心疲劳状态,从而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4.
[2]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正常人SCL90评运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3):260.
篇4
关键词:门诊; 儿科输液; 风险控制;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28-01
儿科输液室是医院门诊重要的窗口单位,也是高风险科室。特点是人群相对集中而且流动性大,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复杂性。输液流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缺陷,引发纠纷。2009年10月,我院在门诊全面使用一卡通电子病历和银江无线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它的应用解决了目前门诊输液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等候时间均较以前大大减少;护士工作效率大有提高;改善了输液环境和就诊秩序,提高了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传统的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风险
1.1环境:儿科输液室病人密度大,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音同字不同较多,由于环境嘈杂,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加上家长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注射的孩子身上,确认名字时不够专心,易造成核对困难。
1.2输液流程
1.2.1无法准确核对医嘱和药品信息:手工病历书写简单,个别医生字迹潦草,药物的英文,拉丁文书写欠规范导至辨认困难。由于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品种繁多,部分医生对药品的规格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选用不当(儿童/成人、进口/国产)造成用药困难或经济浪费。护士手工方式生成输液单和输液袋标签需要用人工核对的方式才能找到对应的病人,容易产生核对错误,工作效率低下。
1.2.2无法及时应答病人求助:病人输液中如有不适反应、接瓶或输液完毕均需要大声呼喊护士,造成输液厅环境嘈杂、在输液高峰或遇多位病人同时呼喊时,护士无法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有时甚至发生遗忘及病人位置确认错误等安全隐患。
1.2.3无法规范输液室管理:病人输液位置有随意性,秩序混乱;部分家长因担心孩子哭闹擅自带领正在输液的孩子离开输液室,使得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导致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由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善,同时缺乏理想的合作性,外出输液过程中因速度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1]。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对位置占用的计划和统计也无法合理进行。
1.2.4无法准确考核护士工作量:护士的工作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报表,需要整理纸质文档;医院管理缺乏输液室的数据资料,无法确实了解输液室的实际工作现状,无法准确考核输液室护士工作。
2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2.1全程数字化:与传统的门诊输液流程相比较,一卡通电子病历的使用从医生开处方、药房发药、输液单打印、患儿身份识别和药物核对全程实现数字化,从而确保医嘱准确无误的表达。移动输液系统由无线网络技术、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呼叫技术组成[2]。输液前,护士扫描患者的输液单并打印附带条形码的双联输液标签,使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关联标识,在患者接受输液或换瓶前,护士使用移动数据终端(MC50)进行条码扫描以匹配患者身份及药物,可以实现快速而准确的识别。输液中,护士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患者的求助信息并及时响应;当患者输液结束,再次扫描核对患者身份条码,确保输液正常完成。
2.2安全:通过电子扫描核对条形码的双联输液标签,保证了输液病人身份的准确性,药物信息提取的准确性,病人和药物匹配的准确性,病人呼叫信息显示的实时性。从而彻底绕过人工判断和识别的环节,有效地保证输液治疗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2.3安静:振动伴低分贝的呼叫音,护士及时应答呼叫,改善了输液区环境。
2.4为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提供依据:MC50不仅能显示需要服务的患者的具体座位号,还能显示患者呼叫的具体时间、护士为患者解决问题的时间,医院管理部门对护士是否及时为患者提供服务了如指掌,考核起来更有依据。
2.5系统自动生成工作量分布图:为实行弹性排班提供准确依据,大大提升了输液室的管理水平。
3讨论
根据儿科输液的特点,引用信息化管理对加强输液风险管理和流程优化有如下积极意义:
3.1确保输液安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中的智能识别技术,设置了查对控制程序,在整个输液流程中可以自动完成高效的信息匹配,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条码核对,确保输液治疗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杜绝交叉输错液体的发生[3]。
3.2对座位进行有效的管理:传统的输液流程是家长可随意选择座位进行输液,且占位现象高达30%左右,使有限的座位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时甚至家长为争抢一张座位而发生纠纷。建立座位管理系统后,在接药窗口生成病人身份条码标签的同时,系统已自动分配座位号,以确保每位输液患儿对号入坐。输液结束后座位被自动激活,使座位的利用率达100%。同时护士可通过MC50显示屏及时了解座位的实时占用情况,既方便护士的管理,又使输液秩序明显改善,占位和离位现象已很少发生。
3.3及时准确应答求助信息:当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适反应或者有接瓶、拔针等需求时,家长只需按动座位上的呼叫按钮,呼叫信息会及时发送到MC50上,护士能随时随地获取呼叫及输液信息,并作出及时准确地应答。保证了人性化的服务,营造了安静和谐的输液环境。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声誉。
3.4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护理工作量:传统的输液流程只在注射、接瓶、拔针前需人工核对患儿姓名、年龄以及药物,并在医嘱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护士姓名。为了防止人工核对出错,还增加了家长确认患儿姓名并签字的流程。用于人工核对每位输液患儿的信息以及签字所花费的时间大约1-2分钟。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免去了护士在医嘱单上签字以及家长确认签名的环节,大大缩短了人工核对所占用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或家长沟通交流,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3.5统计护士工作量,分析输液患儿流量,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移动输液系统可自动生成工作量统计表,统计表包含护士姓名、操作项目以及执行时间等内容。以数据资料为依据,时间准确,责任明确,并与护士个人奖金挂钩,加强了绩效管理的透明度,促进了护理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4]。系统自动生成工作量分布图,通过对不同季节、时间段门诊输液患者的流量分析,为实行弹性排班提供了准确依据,实现了输液管理智能化[5]。
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中,提供了一种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开创了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输液护理服务新模式,真正实现了患者手动、信息移动、医患互动的新格局[6]。
参考文献
[1]林转云.儿科输液速度情况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年11月下旬刊(专科版):143-144
[2]高树芹,林嘉辟,沈崇德. 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需求及信息化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15-16
[3]凌云,李忠丽,金雅琴.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1-112
[4]肖光,徐风,张文龙.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及进展[J].国际护士学杂志,2009,28(7):868-870
篇5
完成工作如下:全年共收治病人1120人,完成业务收入2710498元, 西药费1331808元,治疗费853996.63元,床位费95261元,氧气费56336元,其余各项收入均较前有所增长。 科室各项设备,物资运行良好,鉴于我科的工作特殊性,在过去一年里我科工作人员吸取前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善科室各项工作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并制定相关工作考核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我科室医生护士分批次至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各方面不断地进行改进,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改善。
1、对重症患儿尤其是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的诊治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明显降低了我院入院患儿的死亡率。
2、规范合理用药,减轻群众的负担,我科药品使用比例较去年大幅降低。
3、巩固基本技能,强化医疗护理技能训练。按年初制定的
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坚持每月进行技能操作及考核。每周二为业务学习时间,全科人员共同参与,受教育面达100%。每月一次护理查房,人人发言。
4、加强科室感染管理工作,重视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1)加强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意识,对各种消毒液及无菌物品及时更换,杜绝过期使用,避免各种输液反应的发生,培养良好习惯。
(2)加强科室环境卫生学检测,物品分类放置,标识明显,强化治疗室及监护室卫生的保持。(3)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与管理。
(4)消毒器械、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5、监督费用管控,通过每天核对遗嘱、清单,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纠纷。取消不合理收费,拒收病人家属红包及物品。
6、实施了责任制整体工作模式,要求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专业的护理服务。采用了绩效考核奖惩细则,强化各班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明显提高了我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与同志们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7、加强各种药品的管理,尤其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定点放置、标识清楚、专人管理,防治临床用药过程中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不良反应。
8、通过继续加强缺陷管理检查,提高了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增强了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深入病房,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宣教,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信
任与支持,降低了医疗纠纷、患者投诉率。科室劳动纪律,工作秩序和环境卫生得到一定的加强,增强全员安全防范意识,质量、竞争、忧患意识。
9、根据科室特点及人员结构,实施弹性排班,我科工作人员通讯工具始终保持畅通,能够做到随叫随到。
10、每天坚持床头护理交接班,详细床头卡内容,做到对每个患儿病情的全面掌握及护理侧重点。
11、帮助其他兄弟科室完成疑难护理技术操作。
12、每天核对护理记录单,完善病例的书写与管理。
13、积极学习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存在问题:
1、个别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无菌观念不强。
2、责任制护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3、护理文书书写欠规范。
4、护理人员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差。
5、与患者之间缺乏交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6、工作中大多只是简单的执行任务和做好常规性的工作,创新精神和争先意识不够。
7、对新进人员的管理欠缺。
8、病房管理尚不足。
2017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
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工作质量标准,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因素时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医疗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长鸣。
2、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合理搭配值班人员。
3、加强重点病儿管理,把危重病儿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重视。
4、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防错换、丢失婴儿。保证患儿安全,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严格落实新生儿查对、探视制度,规范出入院流程。
5、强化经营意识,增收节支,规范诊疗服务计费项目,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增加科室收入。
6、强化科室设备管理人员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完好。
7、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调动工作积极性,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
8、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生、轮转人员、新入科人员等,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她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
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带教。
9、完善护理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定期进行护理记录单缺陷的分析和改进,避免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
10、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率。
1、责任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患者,主动向病人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了解病人病情、用药效果及反应等。
2、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及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3、每月召开公休座谈会,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工作人员给与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人员给与批评教育。
4、完善回访制度,尤其是对早产儿及高危儿的回访及后续宣教。
三、保持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
新生儿科个人工作总结二2017年已接近尾声,一年的工作也将结束。现在我将本年度儿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请院领导对我科的工作予以审议,请予批评指正。
认定自已的路,并且一直这样走下去。近一年来,我在院领导及护理部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化压力为动力,让儿科护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室现有的护理人员清楚各班岗位职责,并按制定的儿科工作细则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已。护士长进行不定期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对待;第二,对抢救药品和器材,每周清理一次,做到规范化管理;第三,深化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护理工作。安全护理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儿科病人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做好安全护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要点。为此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与注意事项宣传。在岗工作人员掌握病重病危患者病情,尊重病人及家属,关注病人及家长的心理变化,重视心理护理和精神关怀,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问题。巡视病房,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同时对病室的各种设施、物品加强安全管理。20XX年全年无一例因安全事故引发的纠纷,无一例重大差错事故。第四,做好护士长环节质量控制,落实护理质量督查,从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了解并掌握科内
动态,记录在案。就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晨会或护理例会当中通报以杜绝再次发生。第五,了解护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强化“三基”训练,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每一位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跟上时展的需要。加强专科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内、院内业务学习及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训练;第六,加强护患沟通,定期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建议,以便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第七,坚持护理部安排的夜查房,对当天病危病重病人做到病情及护理问题心中有数,必要时做出相应处理。第八,每月召开科内护理会议,针对当月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与办法;对临床当中发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某些疾病护理的注意点进行通报,以不断提高。最后,护士长是科室的理财人,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杜绝浪费;我要求全体医护、工勤人员,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开始,从自我做起,严格控制科室支出,对一切浪费的现象,及时发现并提出意见,对浪费严重的还进行严厉批评,必要时辅以经济处罚,虽然这样或许会得罪一些人,但我知道,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医疗护理成本,讲究经济效益与医疗护理效果,都是护士长必须做到的。
此外,我知道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的学
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适应这竞争、改革的大潮,在这任职的一年中我做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另外还积极参加党课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2017年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儿科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全年收治病人总数为( )例,病人总量较13年有上升,全年平均床位占用率为( )%。因场地有限,收治患儿较前一年有所下降,但在医疗与护理水平较前有提高。医生、护士在床位周转率高,病人住院更新快的情况下,化压力为动力,认真谨慎地工作,全年无一例重大差错。
成绩是可喜的,但也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开展,让我充分认识到我们存在的不足。比如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医疗文件书写不够规范,医患纠纷仍时有发生等等。在2017年的护理工作中,我将更注重院内感染管理,规范病历书写。同时就2017年发生纠纷的原因分析来看,尽快解决场地问题引发的纠纷,同时进一步改善医护的服务态度,以降低医患纠纷。
篇6
【关键词】量化考核;护理管理;满意度;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08
2010年初,全国掀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热潮。[1]本科儿内科,一直因病人多,周转快,又包涵新生儿这块,护理人力不够, 2012年初才申请被医院定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虽然开展较晚,但本科从小儿内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深化优质护理理念,拓展专科护理内涵,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务实基础护理,加强健康指导,大胆利用量化考核的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经过2年的实践,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儿内科有护士16名,均为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5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7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3名,大专13名。
1.2方法
1.2.1量化考核项目及细则
科室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总框架,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上,结合儿内科自身的特点,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项目,再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讨论后确定,直接与效益工资挂钩。有以下五个方面组成①满意度:由医院统一制定的测评表,有20个选项,每项有三个备选答案(满意、一般、不满意),随机发放到患儿家长,采取无计名打钩方式选择答案,其中一项一般扣1分,不满意扣2分,每月底统计,患儿及家属指名服务不好者扣10分,提名表扬者加10分。②职称系数:按每年工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岗位风险度(按主班、责任班、晚班、夜班、助早晚班),给予不同分值,加班另设分值。③工作量:工作数量指标考核,按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项目科内制定数量指标考核量化表,由召开工休会次数、授科次数、晚夜班数、助班数、处理新病人数、抢救危重病人数、质控病历数、抽血培养数、加班数,共九个项目组成,月底累总数,④奖励:与护理部文件一致,、带教、参与比赛获奖者等均对应设定量化分。⑤处罚:护士长、质控小组、感控小组,每日督查存在的问题予以相应处罚,扣量化分。其中有护理质量考核,按各项护理质量考评标准进行考核,查到存在问题扣量化分;有劳动纪律考核:按仪表仪容规范要求及考勤制度进行考核,查到问题扣量化分;有消毒隔离管理考核:按儿科及新生儿科相关管理规定,对存在的问题扣量化分。
1.2.2量化考核办法
健全科室护理工作量化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个人量化考核档案,实行月考核。护士每天记录规定项目及班内所做的护理治疗工作,把所执行项目数量记录在科室自制的登记本上;每位护士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的全面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并监督;根据每次考核标准进行加减分,并将加减分的原因详细记录在考核档案中,每月底对工作量化内容进行汇总并统计总分,然后与当月绩效工资结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在科室每月召开的护理质量分析会上讨论,针对问题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在考核过程中,不断对量化考核细则和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提高了护理质量
实行量化考核后,护理责任明确,工作到位。其量化考核指标对护士的素质要求,护理服务质量进行了综合性考核,考核后的反馈使工作好的护士得到了肯定,从而工作更细致更努力,同时也促使考核成绩差的护士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错误,不断进步。这样充分发挥每位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发扬团队的力量。把难度大的儿科护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护士长为使绩效工资分配更为公正、合理,不定时对各位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促进护士自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持续质量改进,使科室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2.2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实施工作量化考核后,由于每项护理工作均有要求加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已转变了服务理念,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实行“零呼叫”(病人的问题护士主动发现及时解决,不再找护士喊护士做事),形成了主动为患者服务的良好气氛;除了完成治疗外,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育儿知识以及预防保健的有关知识,回答患儿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关心患儿及家属的身心情况;融洽了护患关系,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有效的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见表1。
2.3 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量化考核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打破了平均分配和单纯按职称、学历分配奖金的制度。通过改革,初级的奖金可能比中级高,与她们付出的劳动及护理质量成正比;体现了多劳多得,忧劳多得的公开、公正分配原则,同时量化考核的结果向护理部汇报与晋升晋级、外出学习挂钩,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见表2。
3讨论
3.1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综合医院儿科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多且杂,患儿多,工作繁重[2]。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改革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工作量化考核后,使考核标准明确,考核内容具体,杜绝了人情分,克服了盲目性。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缓解了护理人员的紧张情绪;同时也体现了多劳多得,尊重劳动价值,并且合理利用了现有人力资源,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使儿科护士的周转率明显下降,要求留在儿科,申请进入儿科的护士增多,利于科室管理,利于专科护士的发展。同时通过考评让护理人员养成了热爱本职工作,诚实守信,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明确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范的重要性[3]。
3.2实现科室管理科学化
量化考核:把护理工作进行了分类,工作责任更明确;把工作业绩和工作量进行量化,具有可比性,效果可测量;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同时量化考核不仅使绩效考核制度具体化,更重要的是掌握和解决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更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管理效率,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4],提高管理效能。
3.3改善了医患关系
量化考核与绩效工资结合,目标明确,奖优罚劣,提高了护士订阅医学护理杂志、巩固三基知识、撰写论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有目标、有能力、有动力的局面,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促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对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到位,为医生准确提供了患者的生理、心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加强了医护之间的合作,更重要的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好每一位患儿,使医患关系更和谐、更融洽,真正体现“三好一满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s].卫医政发[2010]7号,2010,2:15.
[2]杨雪.儿科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6:172-174.
篇7
【摘要】近年来,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儿科护理纠纷也逐年攀升,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但给医院及护理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失,也将使病患本身及其家属蒙受极大的伤害与损失。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儿科会细节中存在的各类可诱发护理纠纷的隐患,并就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纠纷;原因;防范措施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纠纷演变为社会焦点。更有“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之说,医护人员虽担心新条例实施后会使其行医环境更加严峻,但更多的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形成的共识:转变观念、理性面对、加强自律、积极应对。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开始着手变革,找寻自身的原因。儿科的临床护理中所接触的病患多为新生儿、儿童等特殊对象,儿科护士不仅是患儿的直接护理人,更是患儿的康复指导者、代言人。传统的护理理念及意识已经不能适应于现代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这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在儿科从事护理工作已有多年,现就引发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院儿科护理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引发儿科护理纠纷的细节因素
1.1 护理人员态度欠佳:据资料显示,因护士态度欠佳引发病患家属不满占60%[1],护士人员工作无激情、被动,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儿及家属的要求回应冷淡或置之不理,患儿及其家属得不到尊重与满足,极易造成其对立情绪,从而导致纠纷。
1.2 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配伍不足,会给高质量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护理人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会严重影响到护理质量与安全性,尤其是儿科护理带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发病高峰期,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人手不足可造成基础护理工作的缺失,更不用论及细节工作的完成情况,如患儿入院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输液中出现漏针、拔针、换液不及时等引发的纠纷。
1.3 儿科护理难度大,护理人员心理负担重:儿科护理的服务项目多,就算是加药、输液等基本操作也要比成人难度高、风险大。如患儿会因为重新或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疼痛会使患儿哭闹,家属看到患儿的反应后会过度紧张,护理人员也承认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心理压力,导致护理人员神经高度紧张,如若超越其承受能力将引发护患纠纷。
1.4 护理工作未得到应有的尊重,造成护理人员心态失衡:由于某些家属自身素质或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对治疗效果抱有一针见血的期望,因此无法客观地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做出客观的评价,甚至不尊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忽略护理人员所做的努力,挑剔护理人员的工作,以上因素均易导致会人员情绪低落、心态失衡,带有不良情绪进行工作,极易触发护患纠纷。
1.5 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繁琐,极易发生服务不全面、观察欠仔细的现象,常规护理后未及时巡房,无法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个别护士态度生硬,缺乏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给患儿家属造成恶劣的印象,患者家属因此产生不满情绪而引发护理纠纷。
1.6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未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护理
记录漏洞百出、记录不及时、随意涂改,护士缺乏与医疗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导致纠纷发生后难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再加上护理记录欠规范,无法提供规范的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活动的有力凭证,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二、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打造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转变其护理观念:护士应统一着装,大方得体、举止文明,为患儿及其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到患者家属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这些隐藏的护理细节,细节决定着护理质量。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模式,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护士属于医疗服务群体,就应以理解病人、尊重病人,为基本原则,对待病人要有耐性与爱心,工作中可进行换位思考,尽力为患儿着想,激发其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适当扩充护理人员队伍,增加护士编制:增加儿科一线护理人员的配备,合理调配,合理排班,避免护理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制订如分配、评优制度、提高津贴等激励机制,向儿科医护人员倾斜,以稳定并壮大儿科护士队伍;实行助理护士制度,在儿科中增加助理护士,将如新生儿生活护理等技术性不高科内记账等的工作交由其处理,以便于护士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医疗护理上来;实施弹性排班,尽量实现闲时可以歇,忙时有人的排班方法。适当为医院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和经费,以吸纳并稳固护理人员的队伍。
2.3 加强护士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建立护患之间信任的桥梁,儿科护士必须自主自觉地训练并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临床经验尚浅的护士,更要虚心学习,只有硬的业务技能才能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赞许与认可,才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4 规范护理文书的记录:护理记录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客观证明材料,其可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依据,也是护理纠纷发生后重要的证据,护理记录要详细、真实、整洁无涂改、及时、无遗漏,我院儿科针对各年龄层患儿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记录要点以作参考,做好护理记录,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防范因护理记录不当而引发的护患纠纷。
2.5 为护士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其减压:尊重护士,医院按要求配备护士数量,避免护士超负荷轮班,提高护士待遇,听取护士心声,开通护士诉求通道,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护士进行减压与放松,采纳护士对医院工作的合理建议。
2.6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医院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医护人员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如在院内网上进行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培训,月末分批进行考试,内容涉及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规范、护理核心制度、本岗位职责等。通过培训和考试考核,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强化核心制度和本岗位职责,明确了护理人员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护士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2]。
三、总结
由于患儿年龄小、无法主诉病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变化多、陪护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等特点,护理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患儿家属过度紧张、对护理要求过高,护理人员态度欠佳、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等都是诱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将细节管理引入儿科护理管理,从细节处着手,增强护理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与防范,才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哈医大事件的发生,护患纠纷等类似事件又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也重新使我们对现在医院里经常会出现的护患纠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护患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护理过程及其后果作评价时所产生的分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法律制度的完善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护理人员的侵犯,不管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有意的还是过失的,一般很难得到患者的谅解,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发生。为探讨患者投诉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现将我院儿科病房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原因分析
1.1 护士技术水平不高:部分护理人员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训练。在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心理紧张,缺乏信心,不能做到一针见血;同时又不能很好与患儿家长解释,得不到患儿家长的理解,易产生护患纠纷。
1.2 服务态度差:长期以来,因服务态度而引起的纠纷已成为患儿及家长投诉的热点。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差,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及时、合理的解释,使患儿及家属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理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造成家长心理产生一定压力也易造成纠纷发生,说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法律意识淡薄,服务观念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当今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加便捷,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不会象以往那样无知和盲从。而有些医护人员不注重学习与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忽视患者的权益。工作中习惯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存在高高在上,自我为主的工作作风,缺乏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言行缺乏约束,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1.4 儿科的护患关系是护士、患儿家长和患儿的三角关系,护士的治疗护理活动都在家长的密切注视下完成。孩子住院,全家紧张,心情焦急,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对护理服务质量非常挑剔,家长稍不如意便会引发过激言行。
1.5 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那些要求高,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儿家属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儿科护士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使患儿家长与繁忙的护理人员极易产生矛盾。
1.6 护理质量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有的护士当工作繁忙时不注重护理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慎独精神不够,便自行省略操作程序,比如晚上值夜班时,没有按时巡视病房,遇到病情变化快,未被及时发现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导致护患纠纷。
1.7 缺乏沟通技巧有些护士表情淡漠,语气生硬,解决问题简单,缺乏与患儿家长有效的沟通,忽视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反应。如穿刺失败时,表现出不在乎,并且毫无歉意,此时,极易引起患儿家长的反感,进而引起纠纷。
2 护患纠纷的防范对策
2.1 合理收费 护士应配合医院做好收费工作,要严格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记账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要多记账或重复记账。对特殊的收费项目,使用前向家长说明,必要时让其签字。每天发放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其了解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直到患儿家长满意为止。每天告知家长预缴款所剩的余额,以便家长有足够时间准备所需的费用。在各病区要张贴由物价局所审核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护士在给患儿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让家长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付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2.2 转变服务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性及护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在思想上、行为上、观念上处处为患儿着想,自觉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体验患儿及家长角色,从而启发主动服务意识。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能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恼怒,安抚家长的不满情绪。因为,一旦稍有疏忽大意,酿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动态变化的患儿应调整好自身心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2.3 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有资料显示,多数护患纠纷发生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护患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所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患儿及家长渴望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受到重视。因此护士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视病人如亲人,加强与他们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其要求,尽可能地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要求。对患儿及家长提出的问题护士要态度和蔼、耐心,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操作欠缺时要向患儿及家长道歉,说声对不起,以得到谅解。
2.4 强化管理。强化护士的服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护士长经常应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强化岗位职责,铸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
2.5 实施隐患教育。要通过纠纷分析,案例教育,使护士熟知护理差错发生的高危因素,知道纠纷事故对本人和单位的严重危害,并教育护士如何有效规避高危因素,防范护患纠纷乃至事故发生。操作常规和工作制度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只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减少差错(儿科病中复杂、病情变化快、患儿表达能力差,护理人员更要认真落实规章制度,认真仔细巡视病房,准确及时记录病情,谨防差错的出现,减少产生纠纷的可能性。
2.6 可以实行弹性排班制,加派三线班,根据需要及时安排好,另外每个班可以有一两个人负责,根据具体需要合理调度。
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是身心正在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他们有自身的特征和身体因素。并且儿科的急诊有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性的特点。因此治疗有时会相对集中,家长心情焦急就会容易产生纠纷。因此作为护士不只是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感受,还要重视家长的表现和心情。所以,医院方面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管理和开发活动服务,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的基础上,更要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科学管理机制水平,严把质量关,努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玉英.沟通障碍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3C):826-827
[2] 严秀芳.护患沟通的技巧[J].护理研究,2005,19(7C):1398
[3] 庄小瑜,丁月霞,孙张萍,等.护患沟通技巧在骨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C):820-822
篇9
【关键词】卡通画;背景音乐;儿科;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满意度
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操作技能[1]。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心理上对静脉穿刺十分恐惧,常采取哭闹等方式拒绝治疗,主动配合依从性较差,静脉穿刺相对成人难度增大[2]。如何将人性化的服务举措体现在持续改进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真正突出以患者为中心,深化儿科优质服务品牌,努力使患儿在舒适的氛围中接受静脉穿刺,最大限度减轻其身心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是儿科护理人员的目标。本院儿科在为患者穿刺时,采用卡通画布置穿刺室、播放儿歌背景音乐的方法,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儿内一科住院患者2869例,其中男1564例、女1305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年龄(1.6±0.5)岁。排除条件:智障、听力障碍,面部表情障碍,躯体及腿部活动受限,病危、病重及穿刺前24h内使用镇静及镇痛药的患儿。1.2分组方法患儿均在宽敞明亮、整洁干净的穿刺室进行操作,两组操作人员相同,保持操作室内只有1例正在穿刺的患儿,穿刺方法两组相同[3]。按患者接受静脉采血的穿刺室环境,2018年3—2018年7月在普通穿刺室为对照组,共1417例;2018年8—2018年12月在经过卡通画布置墙面、添加儿歌背景音乐后的穿刺室为观察组共1452例。观察组穿刺室墙面布置有《西游记》《喜羊羊》系列卡通画,建立音乐媒体库儿歌有《两只老虎》《蓝精灵》《小二郎上学》《吉祥三宝》等滚动播放,音量50dB左右,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4]。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血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1)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一次顺利输液视为成功,否则视为失败。(2)疼痛程度: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量表)》,由经过专项培训的儿科护士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儿面部表情、腿部活动、、哭闹和可安慰程度5个项目,每项按0~2评分,总评分0~10分,0~1分为不疼痛,2~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5-6]。(3)患者满意度:穿刺完毕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级别,调查表当场发放、收回,回收率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观察组患儿不疼痛、轻度疼痛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中度以及重度疼痛例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疼痛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非常满意、满意的例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例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品管圈活动;产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126-04
Value explore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the nursing risk of neonatal in maternity ward of general hospital
WANG Ling JIANG Xiaoling
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decreasing the nursing risk of neonates in maternity ward of general hospital. Methods 1200 neonates born in maternity ward of 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and visual management methods, while the common nursing methods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appening of diseases, recovery time and medical inccident affairs rat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morbidity rate of the two group (P > 0.05). But after carrying out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jaundice hospitalization leng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7.11±0.52) d to (6.24±0.41) d (P < 0.01), pneumonia hospitalization length reduced from (8.05±1.02) d to (7.21±0.88) d (P < 0.01);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rate decreased from 5.30% to 2.70% (P < 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obstetrical war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decrease the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Neonat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bstetrical ward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组成的小集团。这个小集团,作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品管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并从中增加同仁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和谐气氛,称为QCC活动[1]。QCC应用到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2]。产科病房在综合医院多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病区,而综合医院产科护士同时担负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而新生儿又属于与儿科交叉的围生医学范围,护理工作繁杂,风险较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综合医院产科的新生儿绝大多数属于早期新生儿,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及新生儿疾病,如何有效管理产科病房新生儿,防止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对于患病新生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管理模式,它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早期识别、及时评价和早期处理,以减少医疗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医患双方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自2012年1月以来,对病区新生儿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的应用,对新生儿风险加强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及平均风险事件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2月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1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00例,孕龄32~42周,平均(37.0±4.0)周,男325例,女275例,剖宫产354例,顺产246例,转儿科共53例,纳入研究547例。实验组600例,孕龄31~42周,平均(37.0±4.2)周,男315例,女285例,剖宫产348例,顺产252例,转儿科共62例,纳入研究54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资料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凡是出生后由儿科医生决定立即收治儿科的新生儿均不在本研究之列。
1.2 研究方法
除了按常规设置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标识外,根据新生儿有无高危因素分别标识为高危儿,使用红色卡片;非高危儿,使用绿色卡片。凡是新生儿母亲存在疾病或分娩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及新生儿存在疾病的标识为红色高危儿卡片,而顺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儿标识为绿色普通儿卡片。红色卡片标识:床号、姓名、出生时间、体重、孕龄、Apgar评分、分娩方式、高危因素;绿色标识:床号、姓名、出生时间、体重、孕龄、Apgar评分。将卡片置于婴儿床头。同时对于产科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对于高危儿的护理观察和对高危儿可能发生疾病风险的认识,针对不同的标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3 研究内容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情况,发病后儿科住院天数,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
2.1 成立品质小组
小组人员共8名,护士长担任圈长、护士长助理任秘书作会议记录,圈员为产科病房护士3名和产科特需病房护士3名,所有人员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品管圈成立后,圈长带领小组人员进行培训,需掌握品质及品质管理的知识,通过投票结果,设定圈名为“爱心圈”;徽标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徽标为底色的基础上,两个心形抱成一团;含义为“温暖人心,温暖我心”;同时明确了品管圈活动要求,圈长每周组织1次会议,每次会议时间50 min。
2.2 计划
首先主题选定,圈长用激发每个圈员思维的形式,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等工具,提出新生儿在产科病房中的一系列问题,对照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的顺序,然后集中意见,利用分类法依次筛选出主题,最终确立“降低新生儿在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中的风险”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时间以6个月为活动周期,设定具体项目负责人和每步骤所需的时间。继而对现有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风险进行现状把握,从医护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护理技术等进行检查;通过流程图将现行工作充分掌握,把现有产科病房中新生儿的现象与标准服务差距以及变化加以观察和记录,并设定改善目标值为5.23(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经过圈会设定目标:降低新生儿在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中的风险;3个月内提高护理质量。并针对护理质量低下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鱼骨图特性要因图分析护理质量低下的原因,选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护理操作流程、健康教育等四个要因;对四个要因再做一次检查;最终在第8周完成了从人员、护理和环境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要因拟定护理措施。具体见图1。
图1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
2.3 护理对策实施
2.3.1 细化产科病房中的护理工作内容
2.3.1.1 保暖 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排汗能力差,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差,新生儿体温极不稳定。出生后立即放于热辐射式抢救台上,用干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回到病房后棉被保暖。
2.3.1.2 喂养 提倡及早喂养,以防止低血糖。提倡纯母乳喂养,由于有医学指征可采取配方乳。试喂5%糖水5 mL,每2小时1次,喂两次后无呕吐开奶。喂奶时将新生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前,先将乳液滴于喂食者手背测试乳温,无烫灼感方可喂哺。人工喂养的奶量:出生第1天,30~60 mL/(kg・d),第2天60~90 mL/(kg・d),第3天90~120 mL/(kg・d),具体的奶量应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酌情增减。
2.3.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生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吸净口鼻及气道的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普通新生儿可放置于一个30°左右的斜坡式床垫上,并使其侧睡,防止溢奶而引发窒息。高危儿可再其基础上,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一旦发生呼吸抑制,可轻弹、拍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同时遵医嘱给予吸氧,氨茶碱。
2.3.1.4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加强对家属预防感染知识的宣教。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以防止其交叉感染。新生儿每天须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每次大便后臀部须用温水清洗,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须用碘酒消毒。
2.3.2 优化产科病房中的护理人员技能
提高护士对各项操作的熟练性,注重护理知识的专业性。针对在产科病房中常见的新生儿呕吐、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疾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并每月一次进行业务学习;对疾病进行归类,由各专业护士负责学习和指导。护士必须在床旁进行交接班,晨间交班护士长必须到场,确保交接班的完整性。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及其家长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2.3.3 加强高危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
入院时由接待护士对高危新生儿家长进行初次健康教育。主要讲解高危儿的护理程序、签署高危新生儿特殊治疗及护理知情同意书。在住院期间,由护士对家长集中进行早期干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1~2次。采用多媒体教学,结束后发放指导材料及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培训内容的掌掘情况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干预操作示范指导。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式采用书面、面对面传授、电话、短信、E-mail、QQ、飞信等形式,从根本上弥补了产科病房开展中的不足,满足了新生儿家长的需求,推动了医院的发展。
2.3.4 早期干预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高危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主要包括视听刺激、新生儿抚触及婴儿被动体操训练等,每日2~4次,于喂奶前30 min或两次喂奶之间、高危新生儿清醒时进行。干预训练时家长进行观摩,并指导家庭干预。
3 结果
根据计划6个月后进行效果确认。另选取黄疸和肺炎新生儿转儿科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黄疸住院天数为(6.24±0.41)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7.11±0.52)d,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肺炎住院天数为(7.21±0.88)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8.05±1.02)d,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产科病房中新生儿常见疾病比例见表1,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见表2。
表1 产科病房中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比较(例)
表2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668,*P < 0.05
4 讨论
综合医院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是由产科护士承担,产科新生儿均为早期新生儿,极易发生疾病及意外事件,如何规范和提高产科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效规避医疗风险和意外事件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生意外或疾病,及易导致家属误解,导致医疗纠纷发生[3]。新生儿安全管理是产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关键是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4-7]。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全体护士参与品管圈活动全过程,护士们的工作责任心与满足感增强,主动服务及团队精神明显改善,科室的凝聚力更强了,加强了护患沟通,护士对患者全程、仔细、周到的评估和护理,各种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全科护士积极参与实施前后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产科自2010年起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到科室新生儿的护理管理中来,对新生儿的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隐患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安全宣教制度、病房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并同时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组织操作技能考训练和考核,增强了医护人员自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用卡片在新生儿床边进行标识,对普通新生儿和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施行具体的观察护理措施,对其存在的疾病和意外风险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及时干预,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积极主并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护患沟通,使产妇及家属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护士进行风险管理[8-9],可以很好地改善护患关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及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给产科母婴护理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0-11]。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对高危新生儿疾病做到早期发现,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保障,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宁,周玲.“QCC”方法在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管理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46-148.
[2] 陈连珍.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J].求医问药,2011,9(5):52-53.
[3] 邱敏芬.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9):79-80.
[4] 李加宁,宋燕宾.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护理安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57-58.
[5] 曹华华,邓慧,胡妍,等.品管圈在降低颈丛麻醉术后排尿障碍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1):153-154.
[6]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7] 程友花,王蕾.品管圈活动中争创“无铃声呼叫病房”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127-128,131.
[8] 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8-889.
[9] Ottosson B,Hallberg IR,Axelsson K,et al.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surgical care impaired by cuts in expenditu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nursing care at a surgical clinic [J]. Int J Qual Health Care,1997,(9):43-53.
[10] 周源芝,王文艳,董养珍.孕期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