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指导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产儿护理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早产儿护理指导

篇1

【摘要】家庭护理,对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合理与准确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文中列举出部分统计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指导将能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

【关键词】早产儿;家庭护理;疾控;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72-011.早产儿的特征

早产儿,是指不足月而出生的婴儿,其胎龄在37周以下。一般而言,早产儿的体重和头围较之足月婴儿都要小,器官功能尚未完善,适应能力也更差,因此需要特殊护理。

1.1外表:由于过早出生,早产儿的头部发育更不完善,耳部软骨组织缺乏,囟门宽大,颅缝甚至可分开,皮肤薄而且嫩,水肿发亮,胎毛多。

1.2体温:体温调节系统不成熟,稳定性差;同时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不足。当过冷情况下,肌肉颤动少,不能有效减少热量扩散。因此,早产儿容易着凉。同时,由于早产儿汗腺功能存在不足,在过热的时候也难以自主降温,需要更稳定的温度。

1.3呼吸和循环:呼吸系统发育不全,呕吐和咳嗽反射微弱,容易患吸入性肺炎;由于肺泡发育不全,容易塌陷引起疾病。

循环系统发面,肺部小动脉发育不全,可能有开放性动脉导管。凝血酶原和维生素C不足,血管容易破裂且不易愈合,更容易发生内出血。造血功能不足,且白细胞功能偏弱,因此容易感染疾病。

1.4消化和排泄:吞咽功能不足,胃容量小,需要少量多次喂食;肝功能差,消化酶欠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很弱,相对的,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较好。

肾小球滤过率低,容易少尿或者无尿;在排出多余液体方面能力有限,会有水中毒或者脱水的危险。2.家庭护理

在出生时,早产儿应注意保暖,任何的处理动作都要轻巧迅捷。产房温度须在25℃左右,受凉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避免早产儿窒息,如果需要,也只能选用对胎儿呼吸中枢没有影响的药物。应当及时将婴儿鼻腔和口腔中的粘液挤出,或用消毒吸管吸出。

在离开医院后,家庭护理中也应遵循这样原则,并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进行小心的看护。

2.1避免感染。由于早产儿本身免疫力低下,因此除了专门看护孩子的人外,最好避免其他人进入早产儿的房间。专门的看护人也需要注意自身清洁,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在早产儿的房间中,应当存在空调或者其它的调节设备。

2.2保暖。新生儿房间的温度应在24-28℃,相对湿度在55-65%。婴儿自身的体温应维持在36-37℃并尽量保持稳定,每天上、下午都需要测量一次体温。在寒冷季节,尤其要注意室温和洗澡时的水温。如果出生太早,需要放入育婴室进行看护。我们为边疆少数民族及高寒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家庭护理中只能运用最原始的办法,乳母及家庭成员在保证自己卫生的情况下,将早产儿穿上纸尿裤然后贴身放入母亲及家人怀中,这样的方法即经济又方便,温度又好掌握。

2.3喂养。原则上,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一方面,早产儿母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更加丰富,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早产儿免疫力缺乏,而母乳具备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在早产儿的养护中,与母亲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早产儿胃容量小,因此喂养中需要少量多次,方能满足早产儿对营养的需求;另外,由于早产儿的吞咽功能不完善,可能在喂养中发生吐奶或者呛奶情况,在喂养过程中需要耐心,不能急躁。

在喂奶的间隔时间方面,应当根据婴儿的体重适当安排,夜间这个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对于体重过低,吞咽能力不全的早产儿,可以选用胃管方式进行喂养。当采用这种方式时,一般不适合家庭环境。

2.4特殊状况。早产儿由于自身发育的欠缺,更容易产生吐奶、抽搐的情况,也更容易感染疾病。对于这种情况,早产儿父母应当掌握一些幼儿急救术,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早产儿的父母应当保持与医护人员的密切联系,以便能够得到及时和准确的信息。3.家庭护理的指导

对于已经达到出院标准的早产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达到2300g,无疾病,无营养缺乏症状,吞咽和吮吸能力好),在出院前,产妇可以得到一本宣传册,涉及家庭护理中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的知识。对异常情况和重点事项也会当面交代。此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指导方法。

3.1口头指导。通常情况下,口头宣教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指导方式,此方法适应性好,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方法适合已经掌握一定护理技巧的早产儿父母。借助这种方法,医护人员可以对父母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方式。

3.2示范。由于日常护理中一些基本的操作常常涉及到与婴儿的接触,比如喂养、清洁、沐浴等等。这种方法通过医护人员的亲身示范,将正确的护理方法教给早产儿的父母,是一种见效快而且直观的方法。可以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但需要保证每位成员都能亲自体验。

3.3书面指导。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基础较好的父母。相关调研表明,半数以上的父母希望得到书面形式的建议。这种方法可以将一些已有的、通用的经验和知识迅速普及,且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反复查看。此方法简便易行,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提升了满意度。

3.4电话指导。通过电话回访,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不当的护理行为。

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这时候可以通过电话得到及时和权威的解决办法。这是口头指导的延伸,需要根据家庭中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对应的指导。对于紧急和突发事件,电话指导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及时的预处理。4.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中采取多种手段可以有效保证早产儿的健康,减少患病率。通过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指导,传授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有效预防在出院后,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引发疾病,降低了患病率。家庭护理指导,提高了父母在早产儿护理方面的水平,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进行处置和就诊。有相关数据表明,实施护理指导后,早产儿的患病率从57.6%降低到20.3%,效果相当明显。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篇2

【关键词】大别山地区;早产儿;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86-02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7cm的活产婴儿。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出院3年内持续生病和再住院的危险性增加。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护理出院早产儿,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生活质量的保障。出院时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直接影响到早产儿的健康。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我们对出院的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实施对象

大别山地区,在儿科住院规则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的早产儿家长

2 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1 纠正新生儿护理的不良习俗:大别山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存在着一些不良习俗,如小儿出生后要喂黄连水,寓意日子先苦后甜,殊不知早产儿情况不同,吞咽反射不协调容易引起吸入;还有刮马牙,认为马牙是病理性;不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均认为是胎黄,是正常的,不予治疗;还有认为佝偻病导致孩子的X型腿或O型腿是小时候没有捆绑所致,所以孩子从出生后就用布把孩子的下身捆成“蜡烛包”,这样大小便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皮肤受损,致感染。还有认为坐月子是不能见风和光的,所以房间不通风,光线弱,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且孩子有什么情况不容易及时发现。山区冬季气温低,家家都烧碳火取暖,所产生的气体对人呼吸道黏膜伤害最大,导致小儿患支气管炎或肺炎概率增高。另外还有“洗九朝”,亲朋好友都要看小孩等等习俗。

2.2 健康教育内容:早产儿的特点,生活环境的管理,早产儿穿着、喂养,早产儿沐浴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示范指导保暖,鼓励母乳喂养,加强消毒隔离指导,加强皮肤护理等。

2.3 健康教育方法:早产儿出院前主要由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针对早产儿所患疾病,采用示范性教育和个别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教会。

2.4 具体操作:示范各种简单医疗工具的使用,如体温计、棉签碘伏、吸鼻器等等,基础护理知识,并要求家长针对各自的孩子亲身体验,达到正确为止。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最适宜的室温是24-26度,相对湿度55%―65%。监测体温的变化,每日测体温,维持腋下温度在36-37左右,寒冷季节更换被褥,内衣及尿布时先预暖后再给早产儿使用,接触早产儿的手必须清洁温暖。由于早产儿体重轻,部分疫苗尚未及时接种,尽量减少请朋好友进入早产儿房间,更不要带早产儿探亲访友,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喂奶和换尿片前应该认真洗手;奶瓶和用具使用后都要消毒,床单要保持洁净,经常清洗;注意卧室通风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但避免将早产儿放在风口;每天为早产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体重极低的早产儿只能用温水擦洗皮肤,同时注意脐部的护理。早产儿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 会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做评估,这样可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效果比较好。及时接种疫苗,注意维生素及钙的补充,预防佝偻病。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不足时应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喂奶时注意防呛奶等等;指导家长记录早产儿日记,内容为体温、奶量、大小便、体重等;设咨询电话,对家长在抚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免费指导。

3 效果评价

由于早产儿家属文化素质的不同性,此健康教育方法通俗易懂,容易被家属在短时间内所接受并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的美誉。

篇3

【关键词】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8-2752-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早产儿是指妊娠满28~37周,体重低于2 500 g的活产新生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组调查,早产儿的发生率为7.76%[1]早产儿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喂养和护理比正常新生儿复杂、细致。因此,早产儿娩出后立即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接受治疗和护理,造成母婴分离。早产儿产妇一方面产后身体尚未恢复,需要护理,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不在身边,母亲角色缺失而情绪不稳定,又担心早产儿病情、治疗和预后,更加重心理压力,处于严重焦虑状态。因此,护士应采取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提供信息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减轻焦虑。鉴此,对52例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早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 000~2 500 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 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14分可判断有焦虑,>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 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 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2]。

2.4 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3 效果评定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25%为无效,见表1。

4 护理体会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3]。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

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

[2] 吴丽萍,何 仲,韩冬初,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

产后焦虑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

[3] 邹 恂.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医

篇4

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而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提前出生,过早中断在母体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往往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死亡率较高。因此,认真仔细地进行护理和治疗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现将早产儿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早产儿的基础护理

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提倡母婴同室,在满足母婴依恋需要的同时,有利于新生儿神经精神发育及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此外,可采用袋鼠式护理,允许父母进入NICU短时间护理自己的婴儿。

2 早产儿的体温护理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已引起临床的重视。乔萍等[1]对28例低出生体重儿观察后认为,对于低体重的患儿应在4h~12h内将其体温升至正常。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3 早产儿护理及环境

舒适的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俯卧位时早产儿的腹部、四肢紧贴床面,四肢呈蛙状,类似在母亲宫内的姿势,增加了安全感。研究发现,俯卧位不仅可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同时可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食管返流,改善胃肠功能,此外还能促进体重的增长,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病死率[2、3]。鸟巢式护理是目前国内外认可的照顾性护理方式,即予患儿侧卧位或用叠圆的毛巾环绕患儿,让其舒适地躺卧,犹如在母亲的子宫,安全而舒适,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使早产儿体重增加快,体温波动少,促进胃肠消化,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4]。有研究报道,鸟巢式护理患儿在精神状态、维持正常肤色、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可避免因长时间缺乏支持及身体过度外展导致的并发症[5]。

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把灯光调暗或遮盖暖箱,减少噪音、光线、疼痛的刺激。近来研究显示,音乐疗法可调节早产儿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并显著降低早产儿的哭闹频率,缩短哭闹的持续时间[6]。

4 早产儿的早期喂养

喂养对促进早产儿的发育、增强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喂乳量应根据消化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越短,并根据喂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及体重增长情况及时调整[7]。首先提倡母乳喂养,奶汁首选母乳,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其渗透压不超过460mOsm/L[8]。吸吮力差的患儿可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机会;对于有一定吸吮力,但又不能满足营养需要的患儿,可间歇胃管喂养;体重

在患儿尚未耐受经口喂养、实施侵入性操作前或哭吵时,可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其吸空的橡皮,每日吸吮8次~10次,每次吸吮5min~10min;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每次喂奶前30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5min[9]。元冬梅[10]报道采用非营养性吸吮给早产儿造成视觉、感觉的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促进胎粪排泄,减少食管返流等并发症。

5 早产儿的呼吸护理

早产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及青紫;同时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黏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梗阻;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用1%碳酸氢钠液洗胃,防止羊水吸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造成吸入;经常更换卧位,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增加动脉血氧分压,胃肠功能也随之改善;每天湿化呼吸道,翻身拍背,使其分泌物稀释有利于排出。早产儿生后6h内必须严密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如需氧疗,应在严密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吸氧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临床资料证实长时间吸入60%的氧可带来新生儿肺损伤,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水肿及视网膜病变。

6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抵抗力差,易继发感染,因而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工作,早产儿用品一律消毒和高压灭菌后使用,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皮肤黏膜、眼部、口腔及脐部护理。

7 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与发育支持

发展性照顾是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中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如温度、声、光、等,较常规的护理更人性化和个体化[11]。发展性照顾可使早产儿能够适应环境的刺激,体重增长明显、生存能力增强、并发症减少,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12]。

抚触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早产儿要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抚触,且保证其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在两次喂奶之间、沐浴前后、睡觉之前进行抚触。新生儿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随之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胎便的尽早排尽,更利于早产儿吸收更多的营养。近来研究发现,将抚触及音乐疗法结合能使早产儿的体重、吃奶量、睡眠时间增加,住院时间缩短,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并对早产儿日后的生理、心理上的成长有积极影响[13]。

8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尤其是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和面对面注视。我们鼓励父母对新生儿采用“袋鼠式喂养”。袋鼠式护理指当患儿达到2000g、生命体征稳定时,将患儿抱出暖箱,父母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前胸,患儿趴在其胸腹部进行皮肤接触。患儿清醒时让其与父母进行目光交流,每天1次~2次,每次5min~10min。袋鼠式护理提供了亲子间皮肤接触的机会,使早产儿的身高、头围较快增长,培养母子感情,对早产儿及产妇均有很大益处[16]。此外,应对产妇和陪护人员宣传指导喂养知识,强化指导正确的护理方法和一般消毒知识,让母亲参与到早产儿的诊治、护理中来,增强其护理婴儿的信心[17]。

9 做好随访,发现问题早期干预

患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8]。发放随访卡,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告知家长定期来院检查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应教会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按时添加辅助食品,指导家长从早产儿出院后1周~2周开始进行视听、感知、语言等综合感觉刺激的训练;患儿体质量达到2500g时,可让患儿进行新生儿游泳,每日1次~2次,每次5min~10min[19];学会新生儿抚触,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发现问题及时矫治 [20]。

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其生活质量状况低下,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降低早产儿死亡率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医护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应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体重稳定增长,尽快出暖箱,减少家属的经济负担,最终改善早产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乔萍,严越秀,梁星群.极低出生体重儿28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6):262-264

[2] 杨春风,阙秋萍.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39-40。

[3] 梁丽清,谢映梅.不同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158。

[4] 张丽新,王爱兰,李.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黄疸指数影响的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8,29(2):246

[5] 黄凤莉,李素香,李庆霞.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141

[6] Keith DR, Russell K, Weaver BS. The effects of music listening on inconsolable crying in premature infants[J]. J Music Ther. 2009;46(3):191-203

[7] 张洪.19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J].医药杂志,2009,30(2):65-66

[8] 黄景莲.45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729-730

[9] 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10] 元冬梅.早产儿的喂养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08,8(15):50-51

[11] 钱颖波.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C):241

[12] 毛苑兰.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26-27

[13] 苏海瑕,赵婵.抚触和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6):742-743

[14] 邵美仙,梁建红,陈金爱,梁婷.抚触配合鸟巢改良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6(8):19-20

[15] 李晶,李飞.早产低体质量儿的体温管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7,14(6):28-30

[16] Ahn HY, Lee J, Shin HJ. Kangaroo care on premature infant growth and maternal attachment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South Korea [J]. J Trop Pediatr. 2010; 56(5):342-4

[17] 石安文.33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21):123-124

[18] Cervasio K. The role of the pediatric home healthcare nurse [J]. Home Healthc Nurse. 2010; 28(7):424-31

篇5

关键词:早产儿;健康教育;生存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and nursing care, and to popularize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mature infants' related diseases, and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of 96 premature infants bor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parents lack the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result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can not grow normally, and can easily develop infectious diseases, nutritional deficiency diseases, etc..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work of the parents of premature infants.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w、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婴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胎龄越小越不容易存活,特别是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者死亡人数占整个新生儿死亡人数的50%以上,占伤儿童的50%,因此预防早产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儿童的伤率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如何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是我们每一位儿童保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近年来我院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在儿童保健特别是新生儿保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2014年在钟祥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儿家长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对住院的早产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养护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由儿科医师协助填写调查表,出院前收回调查表。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对早产儿母亲共发放问卷96份,收回96份,其中20~24岁44人,25~30岁46人,31~35岁5人,35岁以上1人;小学文化2人,中学40人,大专及以上54人。

2.2结论 几乎所有家长对早产儿育儿知识及早产儿易发疾病了解极少,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每对父母都认为有必要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早产儿养护知识和技能。

3 讨论

3.1早产儿的保暖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棕色脂肪少,产热能力差,寒冷时更易发生低体温,甚至硬肿症;体温调节能力比足月新生儿差,早产儿肌肉活动少、皮下脂肪少、抗寒能力差、容易散热、体温偏低,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所以早产儿要特别注意保暖。早产儿的房间温度要尽量保持恒定,根据体重不同早产儿室温应保持在24℃~36℃,空气要保持新鲜,相对湿度在55%~65%,体温越低者,周围环境温度越应接近早产儿的体温。早产儿汗腺发育不全,散热的机能差,在高温环境中体温会随之增高发生高热,应注意每4~6h在腋下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或过低,都要采取措施,使他们的体温恢复正常状态,维持在36℃~37℃。

3.2早产儿的喂养 早产儿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儿外,吸吮和吞咽能力也差,常常无力吃奶或不会吃奶。早产儿胃容量极小,易因溢奶呛入呼吸道引发吸入性肺炎,所以早产儿的精心喂养是十分重要的。早产儿应酌情尽早母乳喂养,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IgA,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期内恢复到出生体重,对于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或有病者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每次哺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也越短,根据喂养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留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调整。早产儿可能开始时会有吸吮困难,早产儿的母亲需要帮助他们学会挤奶和用勺子喂奶的技巧,帮助他们母乳喂养。早产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他们获得所需的足够的母乳,长期营养摄入低于期望值将导致宫外生长迟缓,营养摄入过量将会导致远期潜在不利影响,如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脂质代谢病及心血管病等。

3.3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早产儿体内储存的各种维生素和铁剂较少,在妊娠期就要鼓励孕妇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生后也应给予适量的补充,以免发生营养性缺乏性疾病。

3.4实施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早产儿的护理喂养干预能够得到延续。早产儿在出生后一般住进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照护,家长在早产儿出院前很难了解早产儿护理、喂养知识,给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与喂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早产儿出院前开始让家长接触和了解和掌握早产儿护理喂养知识,实行一对一床边护理指导,这样既培养了早产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和医护人员间的沟通,又提高了早产儿家庭护理水平,使得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能够在家里得到延续。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6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完善护理观察,加强预防感染、呼吸道管理等措施,配合母乳喂养以及静脉营养,早产儿全部健康出院,无并发症,无营养缺乏性疾病。结论 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保证早产儿治疗,降低死亡率,并为提高其日后生存和成长适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早产;母婴观察;护理;

胎龄28周以上而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1],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全身各个器官都未发育成熟,调节中枢以及呼吸消化功能不稳定,抵抗力低等因素,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都较足月儿差,护理难度亦较大,故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支持,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分析早产儿护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提供依据,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中,男37例,女25例,胎龄在28~36周,体重在1300~2350g,身长47cm以下,临床表现为吸吮力及适应能力差、自主呼吸困难等,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其中脑损伤29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10例,吸入性肺炎8例,单纯性早产儿15例,排除先天合并症。住院日最短7d,最长39d,平均19d。

1.2 方法

以上62例早产儿均入早产室(室温24°C-26°C,相对湿度55-56%)24h全程护理,置入暖箱,暖箱上使用遮光罩,吸氧或CPAP辅助通气,定时测体温,根据体温变化随时调节箱内温度,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积极预防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鼻饲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粉,为亲子情感建立提供支持。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营养护理

科学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早产儿由于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功能较弱,导致营养需求比正常足月产婴儿更多,所以应合理安排以满足离开母体后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首先要提倡和鼓励母乳喂养是早产儿最合理的喂养方法,一般在出生后4h即可喂少量糖水,待乳汁分泌后应及早抱哺母乳,以后应每2h喂乳一次。为及时提供营养支持,对母乳不足者还需要增加一定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我院采用特殊加工的人奶(按比例配制的三大营养素)来满足母乳喂养的不足,应取侧卧位,注意奶液温度及吞咽反应,以防误入气管而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对完全无吞咽能力者以胃管法喂养。对那些体重过轻,体弱的早产儿或无母乳者,采用静脉补给热量,水分及其他营养成素,静脉内营养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特点[2],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营养途径,但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无菌操作[3],配制营养液应认真查对医嘱和相溶稳定性,按顺序混合配置,配制好的营养液应当日24h匀速输完,绝不可隔日使用。输注过程中密切加强病情观察以及内环境的监测。

2.2 呼吸道管理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应采取头偏向一侧卧位,肩下放置软枕以避免颈部弯曲。如果出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弹足底、托背处理,或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4]。对有紫绀和呼吸困难的早产儿应给予导管吸出黏液及羊水或气管插管、持续正压通气,并根据其症状采取不同给氧方法。如缺氧不严重最好采取间断给氧,浓度在30-40%,血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为宜,如长时间高浓度给氧可造成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收缩及视网膜周围神经纤维层的内皮细胞继发增生。

2.3 预防感染

早产儿由于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G较少,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比足月儿抗感染力差,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进室护理人员必须是身体健康而无感染者,产妇在每次给新生儿喂乳前须用肥皂及清水清洗双手并用消毒湿纱布擦拭肉头,对有产褥感染、皮肤感染、腹泻、感冒或发热38°C以上的产妇应禁止其喂乳,认真做好奶瓶及奶嘴的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至少给患儿沐浴1次[3],严格避免大小便等污物引起感染。由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合成比足月产儿少,凝血因子量少,微血管脆性增加而易发生胃肠道、肺及颅内出血。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防误伤局部而引起出血,必要时应在出生后肌注VK3,口服VE和VC。

2.4 情感支持

进行抚触和语言沟通,有利于早产儿大脑发育,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使其获得爱的传递。早产儿待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抚触疗法,以刺激触觉神经、运动神经等的发育,经过一定时间抚触按摩,婴儿的摄入奶量会明显增加,体质量会明显增高,适应环境能力增强。

2.5 健康教育

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加父母对育儿知识的掌握,解除不良因素,要及时护患沟通,增强父母育儿信心,指导母亲正确喂哺姿势和卫生常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做好出院指导,要求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不能过冷或过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相对湿度在65%~75%,要科学调理按需哺乳,弥补先天不足,防止电解质紊乱,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辅食,必要时补钙、补锌,多晒太阳。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定期进行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监测,按时预防接种。

3 结果

本组62例早产儿均健康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日19d,体重较出生时平均增长45%, 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性疾病。

4 小结

资料显示:早产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早产儿由于体征复杂、病情变化快,为护理行为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本组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命质量为目标,通过密切临床观察,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也进一步提示我们:对早产儿的护理应精心、细致、规范,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熟练地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5]。

参考文献

[1] 宋君如.早产儿护理研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l0(44):85~86.

[2] 张群英,张红霞.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9,10(6):32-33.

[3] 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

篇7

【摘要】:目的:分析在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小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传统护理与发展性照顾护理,同时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出生后第7天,观察组早产儿的体质量和摄奶量均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发展性照顾

发展性照顾是指把每个婴儿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需要的差异性,注重婴儿行为上的呼唤和周围环境对他们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中除了传统的治疗护理外,还应根据每个早产儿的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最大程度地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2011年4月起,我科对80例早产儿进行了发展性照顾护理,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80例,其中女42例, 男38例,胎龄为33~34周45例,30~32周20例,34~36周15例,平均胎龄为(33.8士1.17)周,体质量为l 380~2 500 g,入院日龄为分娩后的10 min~1 h,Apgar评分为1 min 5~10分,5 min 6~10分,将此8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传统护理和发展性照顾护理。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使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方法,具体为:

1.2.1 减少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

调低医院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对于各种报警,医护人员应快速反应并及时关闭,还应控制说话的音量,关门、开门以及开关暖箱门时动作应轻柔,禁止在暖箱上放置仪器,目的是减少仪器振动对早产儿的影响,另外对于查房和各种护理操作也应动作轻柔,声音要低。

1.2.2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调节病房的室内灯光,避免照明光线直接照射患儿眼睛,在保暖箱外应加盖深颜色厚布,为他们营造暗室环境,以避免他们受到不必要的光线刺激。

1.2.3 模拟子宫环境

根据早产儿的日龄和体质量,暖箱保持相对无菌状态,适当调整暖箱内湿度和温度,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为中性温度,每天用灭菌用水擦拭暖箱,每周更换暖箱一次。把早产儿置于暖箱内,暖箱内的环境特制成鸟巢状,以柔软的绒布圈围成类似于子宫形状的椭圆形“鸟巢”,可以让早产儿像在子宫中一样有一种依靠感,有利于患儿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维持屈曲的姿势。

1.2.4 抚触

在早产儿安静、清醒、不疲倦、不饥饿的状态下可进行轻微抚触其背部、头部、胸腹部的皮肤,同时也可以进行轻柔的语言交流。

1.2.5 喂养

在早产儿有吸吮动作时,就可以进行早期的微量喂养护理,并在进行喂食前或喂食后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护理必须在早产儿状态清醒的条件下进行,尤其是避免在其睡眠状态下进行唤醒喂养。

1.3 护理评价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早产儿的每日摄奶量、体质量增长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变量。

2 结果

对两组早产儿入院时的摄奶量以及体质量进行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摄奶量和体质量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后在出生后的第7天进行检查,可以看出观察组早产儿的摄奶量以及体质量都要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其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得到显著得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也就成为了当前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由于早产使胎儿提早出生而处于和子宫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早产儿会接受各种治疗刺激和其他来自环境的刺激,这些刺激可能会会导致早产儿出现睡眠不佳,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增快,生长激素水平下降等现象。

另外,由于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胃肠喂养不耐受,尤其是吸吮吞咽功能差,从而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体质量增长,因此在护理中需要建立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也就是在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建立母乳胃肠内营养,就是利用它的生物学作用的信息,对胃肠道产生一种刺激,能够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促进消化功能早期建立以及促使其进一步发育成熟,这对于促进早产儿的胃肠道蠕动功能夜是一种正向作用。

本研究对观察组早产儿使用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模式,也就是以早产儿为中心,模拟子宫内的暗环境,暖箱内的环境特置成鸟巢状,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各种噪声,集中操作,相对减少了刺激,增加了安全感,避免了过度刺激,也可以保证了早产儿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增长,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最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早产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出院后尽早开始视、嗅、听、触知觉以及语言功能等的早期教育,向家长讲解发展性照顾护理的重要性,做被动操,从而使早产儿在各方面得到合理的训练,应告知家长应在出生后第4~6周或者纠正胎龄的第32~34周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早产儿发育障碍,提高早产儿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传鸾.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

[2] 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

[3] 翠霞,岳晓红,薛辛东.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泌索与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

篇8

【关键词】 发育支持护理;早产患儿;新生儿重症监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43-02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ly supportive care,DSC)是一种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1]要求医护人员能预先估计可抑制婴儿生长的应激压力,并给予支持措施缓解压力,促进早产儿发育。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支持护理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愈后。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极大降低了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死亡率,专业的继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是从保证婴儿的存活发展,以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愈后最优化。因此发育支持护理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照顾。我院对早产患儿的护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2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发育支持性护理)男6例,女5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0-1475g,平均1204g。对照组(系统性护理)男5例,女6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5-1482g,平均1216g。两组早产患儿在男女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人为调节室内灯光亮度建立24h昼夜循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NICU光线明亮度,暖箱内为25ftc(foot candles),室内为60ftc,特殊治疗时可调整为100ftc在患儿的床旁使用适宜的灯光,亮度适合观察评估即可;在需要的时候开灯,避免灯光对其眼睛的直射,必要时遮盖其眼睛;在室内需要强光时用毯子遮盖暖箱,避免早产儿不必要的光线暴露。[2]

1.2.2 减少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 控制室内声音

1.2.3 减少操作的侵袭性 把各种不必要的操作检查接触减少到最小;减少患儿转床的次数;集中操作,避免长时间的打扰;操作时动作轻柔缓慢平滑,并观察患儿有无不适征象;在治疗前轻柔唤醒或触摸患儿,使其有准备;审慎分析每项干预对患儿的风险和益处;协调好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各专业小组的活动,避免对婴儿过度刺激;评估操作患儿引起的疼痛,并对其进行控制。

1.2.4 建立24h的护理计划 根据婴儿的活动规律、睡眠周期、医疗需要和喂养需要制订1d的护理计划;进行有时间规律的护理,尽量提供完整的睡眠时间,避免突然惊醒早产儿。

1.2.5 合理摆放早产儿的 早产儿合理的可促进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一般摆放的原则是四肢中线屈曲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把手放在口边),使其易自我安慰,并促进身体的对称性,预防不正确的姿势及变形。摆放要使其肢体活动有界限,可使用护垫绷带等长布条来控制早产儿的。[3]

1.2.6 早产儿抚触 孕周

1.2.7 鼓励早产儿父母参与护理 父母接触患儿可消除NICU的环境给父母带来的神秘感。提供相关信息,让他们参与决定,比如在制订计划和喂养时间时应考虑到患儿的家庭需要,提供他们与患儿皮肤接触的机会,特别是指导他们进行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即将包好尿布的婴儿放在父母的胸前,让婴儿听到父母的心跳,给婴儿与父母皮肤接触的机会,使父母陪伴和抚慰婴儿,学会照顾婴儿,增加其信心。[4]

1.2.8 其他 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在病房内播放轻柔的音乐;在病情稳定、无感染的情况下,可行双子同床。通过双子的相互触摸、肢体缠绕相互抚慰,促进其生长发育。

2 结果

两组护理比较:观察组(发育支持护理)早产儿体重增加178±40,分别是1235±110,1395±130,1650g;对照组(系统护理)体重增加157±40,分别是1215±103,1280±121,1490g;发育支持护理缩短早产儿对机械通气的依赖性,正压通气日数观察组为平均38d,对照组平均60d;发育支持护理使住院日减少,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92d,对照组为115d;发育支持护理减少住院费用,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平均每人24300元,比对照组的平均每人46800元。

3 讨论

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大多体重不足2500g,身长46cm以下,新生儿监护室内的早产患儿死亡率较高。提高早产患儿的护理质量,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如果早产患儿在其出生时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会致使患儿发生多种因素的疾病,甚至死亡。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以前的常规护理方法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5]对于现代医疗科学来说,提高生命保障,减少疾病痛苦,促使病患尽早恢复是第一的关键,对早产患儿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病患,因其刚出生还不能表达自己,甚至连有和疾病都不能描述,是一种比叫棘手的问题,然而提高对早产患儿的护理是一个重要而有关键的问题这对能不能使一个新的生命在以后的成长中得到良好的体制和成长是一个关键。而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新而又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效数据统计结果),这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重要作用。所以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值得现医疗科学单位推广使用。这对人的生命和医疗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性护理能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对现代医疗护理具有很大的医疗科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苏平,王春桃.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1).

[2] 朱清碧,龚阳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支持及临床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0):21-22.

篇9

1早产儿特点

1.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头围在33cm以下,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不能盖住小。1.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1.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1.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1.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出现寒冷发抖反应。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与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3护理

3.1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3.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次~4次。一般体重小于2.0k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k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戴绒面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3.3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牛奶喂养时,牛奶与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释,奶量计算方法较多,临床常以热量需要计算。喂养方法可视早产儿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较强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养;能力弱者予滴管喂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3.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留学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3.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3.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d后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症状;24h仍无大小便。3.7复查时间及指证早产儿一般情况好、吸乳好,体重已达到2.0kg以上,可给予出院,出院后一般不需回院复查,如出现发热、拒奶、体重下降应送往医院就诊。

4急救护理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出现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窒息及感染等。我科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共5例,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的患儿有2例,经抢救及护理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4.1呼吸道管理当早产儿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时,正确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维持有效机械呼吸的关键。在病情危重期,各种管道、监护仪较多,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细心观察各种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适,勿出现折叠、管道脱开等情况。30min~60min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儿侧卧,另一手示指、中指紧挟拍背器,有节奏地轻拍背部。拍背后,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捻转吸痰管,一边退出,将痰液吸出,必要时重复吸痰。但2次吸痰间应给氧,以缓解发绀。痰液黏稠时,吸痰前予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0.6mL。注意清洁患儿的口鼻部位,确保气道通畅。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防脱管。4.2静脉通道护理选择、保护并且有计划地使用每条静脉极为重要。我们根据用药选择穿刺血管,根据情况选用静脉套管针或头皮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儿的各项治疗。定时用肝素盐水冲管,或使用注射器输液泵小流量持续泵入肝素盐水,防止血管堵塞,保证各管道通畅。4.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儿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应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三班特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机各项指标及机器运转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4.4喂养护理患儿吸吮、吞咽功能较差,入院后禁食1d~2d,病情平稳后开始鼻饲喂奶,每次2mL~3mL,每3h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观察胃内有无残余奶,以了解胃肠消化功能。随着体重的增长每隔2d~3d增加奶量2mL~3mL,喂奶次数减少。4.5预防交叉感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患有皮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早产儿接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探视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病床单位清洁及所用物品、仪器的清洁与消毒。超级秘书网

5小结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h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篇10

早产儿又称为未成熟儿,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一下。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其中喂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早产儿喂养质量是早产儿存活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1]。早产儿有着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胃肠道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问题,限制其成活率的提高[2]。如何使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断成熟和完善,不出现喂养不耐受,满足他们在营养方面的特殊要求,减少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的智力发育。早产儿的成活率、治愈率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现就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判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标准

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是否耐受的诊断有所差异。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观察胃残余量: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24小时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小时的量;(2)观察腹胀:判断腹胀,可以用测量腹围的方法,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24小时腹围增加﹥1.5cm,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频繁呕吐(每天大于3次);(4)胃残余含有未消化的奶块,色黄胆汁样或咖啡样;(5)血便或大便潜血;(6)大便性状及量:黄色稀便或软便、大便次数增加,呈蛋花样、稀水样或未消化的奶块;(7)尿量 少于每日每千克体重30毫升,比重比正常尿比重增加;(8)呼吸每分钟大于60次,有时暂停,心动过缓,皮肤花斑现象;(9)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2 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

2.1 内部因素(胎龄小、体重轻、胃肠功能不成熟)

出生前,胎儿营养素的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必须通过自己的胃肠道摄取食物中营养,但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成熟程度可能还暂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妊娠35周 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胃肠功能低下,食道括约肌发育不全,肠蠕动缓慢且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胃肠道不耐受表现。资料显示,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34.8%,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13.5%;而体重≤1500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11.73%。说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4]。

2.2 外部因素

2.2.1 围生期 围生期对于胎儿是最危险的时期,尤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更为明显。围生期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缺氧、高热、体温等情况,可造成早产儿消化系统缺氧、代谢紊乱和肠蠕动改变。黄郦等[5]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65.2%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病例发生在出生2周内,与围产期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2.2.2 喂养时间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过早肠内营养往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喂养不当造成呼吸暂停等情况,导致人们恐惧过早喂养[6],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机能的启动、激素的形成、消化酶的分泌。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不耐受的危险性越大。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7]。

2.2.3 喂养方式 早产儿常因吸吮和吞咽不协调不能经口喂养,而管饲无论患儿是否有吸吮都有奶汁流入,剥夺了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降低了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的可能性[8],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过幽门喂养(经鼻十二指肠或经鼻空肠)是早产儿不经过胃的肠道喂养方式,解决了早产儿胃排空差、返流、误吸等问题[9]。但是McGuire等[10]报道,过幽门喂养可引起十二指肠穿孔或狭窄、腹泻、营养素吸收障碍等。对于肠道喂养有困难的早产儿通常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有报道[11],出生6d仅接受静脉输液的高危早产儿,由于肠道内缺乏营养物质的刺激,失去经胃肠道喂养的机会,其血中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OT)水平明显低下,易发生胃肠黏膜的萎缩和胃肠功能紊乱。

2.2.4 疾病与治疗的因素 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且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与胎龄、体重相关。胎龄小、体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刘芳报道[4],感染也会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而在医源性因素中,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使用激素均导致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12]。

2.2.5 窒息缺氧 窒息缺氧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得几率高达35.37%,这与窒息造成肠黏膜缺血缺氧,甚至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失有关[4]。杨勇等[13]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胃电活动的监测后,结合临床上常见的中、重度HIE新生儿易出现腹胀、呕吐、拒乳、胃潴留等症状,提示中、重度HIE后,由于胃电节律紊乱造成新生儿胃动力下降,容易发生对喂养不耐受。

2.2.6 环境及其他因素 早产儿离开母体后,外部环境与母体宫腔内差异明显,外部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声音、光线等)的刺激,均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如光线的刺激,早产儿处于强光刺激下,造成其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改变、耗氧量增加、哭闹、躁动等,此时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3.1 选择合适的乳类 早产母乳中的成份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价值的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利于消化和加速胃排空[14-15],选用对应 母乳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如果喂牛奶或奶粉则需要从稀到稠,早期喂养早产儿,可采用2:1或3:1的奶喂养,随着出生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适应后再改为全奶。

3.2 合理的开奶时间 由于早产儿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其喂养方法应视早产儿的情况而定。体重低于1500g、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并时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16],对一般情况好,无并发症的极低体重儿最好生后4小时开奶,低出生体重儿开奶时间根据个体情况尽早开奶,有宫内窘迫,窒息的早产儿禁食1-3d后开奶,禁食的早产儿生后24h可静脉补充爱米特,72h补充脂肪乳,以保证热卡的提供。开奶的奶液为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开奶量为2-3ml/次,每2h 1次。发生喂养不耐受立即停胃[17]。

3.3 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 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奶量从0.1-24ml/(kg.d)开始。Terrin等[18]对喂养时胃残余量﹥40%的早产儿分别采用禁食和微量喂养6-12ml/(kg.d),发现微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均较禁食患儿明显缩短,认为早期微量喂养适宜在早产儿中使用。王金秀等[11]通过对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相关消化道激素的影响研究,也证明了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时,让其吸吮未开孔的橡胶称为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分泌有一定促进作用。林名勤等[19]研究表明,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能促进早产儿胰岛素的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道营养耐受性,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促进吸收的营养调节物质的贮存,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度到完全经口喂养,增强其生存能力。

3.4 刺激排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排便不畅也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之一,刺激排便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G细胞释放GAS。GAS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总之,刺激排便结合NNS能尽快的诱导胃肠功能成熟,明显缩短胃肠营养的时间,较单纯使用NNS疗效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20]。

3.5 加强环境管理

3.5.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早产儿容易出现低体温,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7℃,相对温度在55%~65%。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保暖措施,使其体温维持在36℃-37℃。

3.5.2 减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压饱和度的急剧波动。导致早产儿交感神经受影响,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走动时碰触物品时的噪声,科室里的仪器设备也应调小音量等。

3.5.3 减少关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发育有很大影响,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黑暗环境使早产儿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地位,一些胃肠激素如促胃动素、胃泌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具有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肠胃活动和胃肠黏膜生长等作用[21],有助于早产儿消化吸收,从而进奶量增加,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14]。临床上正大力推广使用暖箱遮光罩和配戴眼罩,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3.6 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 早产儿免疫功能差,抵抗力低,容易合并各种感染,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若发现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及早隔离,严防交叉感染。对于有合并症的早产儿,如窒息、硬肿症、心肺疾病、使用过呼吸机,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4 喂养指导

指导患儿母亲在给早产儿喂奶时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早发现早处理,不仅可以防止早产儿营养缺乏症,还可以防止胃肠道的严重并发症,如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嘱母亲喂奶时使早产儿右侧卧喂,头肩部抬高30°,喂养时间≤15~20min,以防止过于疲劳。每次喂食后15~20min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也利于胃内奶汁的排空,减少误吸的危险。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的喂养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积极处理喂养不耐受问题,使早产儿能尽早地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健康的成长[22]。

参 考 文 献

[1] 邓靖怡,周志玉.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M].现代临床护理,2004,3(5).

[2] 何桐爱.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41.

[3] 玛莎.为什么早产儿会喂养不耐受[J/OL,].puhuachina.com/daifumd/bbs/thread 55241.0.html,2007-02-25.

[4] 刘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765-766.

[5] 黄鹂,李昭娣,路中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19(2):23.

[6] 高妹花,马改翠,刘翠霞,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滴服喂养[J].河北医学,2008,36(5):59.

[7] 李杏桃,俞义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4):145.

[8] 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80.

[9]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等.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4):255.

[10] McGuireW,McEwam P. Systematic review of transpyloric versus gastrictube feeding for preterm infant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4,89(3):245-248.

[11] 王金秀,蒋曙红,周红,等.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相关消化道激素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6,29(12):882.

[12] 李秀云,石玉梅,王迪杉.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7(13):2291.

[13] 杨勇,陈宝芳,姜冬升,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胃电活动的监测[J].临床护理杂志,2004,22(1):54-55.

[14] Cloherty JP,Eichenwald EC,Stark AR.Manual of neonatal care[M].Sth ed.Philadephia: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Co,2004:115-137.

[15] Lau C.Oral feeding in the preterm infant [J].Neore-views,2006,7(1):19-27.

[16] 杨萍,孙亚梅,陈娟.早产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DL],2008-04-09.

[17] 吴育萍,苏绍玉.84例 的监护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1532.

[18] Terrin G,Passariello A,De Santo G,et al.Benefical effects of minimal enteral nutrition on feeding intolerant very low brith weight infants[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5,40(5):660-661.

[19] 林名勤,江少虎,邓见玲,等.菲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清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88.

[20] 廉伟林.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54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