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重点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护理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护理重点

篇1

【关键词】 儿科护理;沟通;医患关系;以人为本;家庭关怀护理模式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儿童,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加之生理、心理、病理的特殊性,所以对儿科护士在专业素质、自身修养、责任心、沟通艺术等方面的要求就要格外高。笔者在妇儿科做过多年的护士工作,针对一线工作期间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现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两个重要部分梳理如下:1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关键

近年来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在纠纷中不乏有患者及家属自身的问题,也有医院方面的问题。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使得医院能够正常运作,病人得以康复的关键,在成人医疗过程中如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也是如此,并且显得尤为突出。对于儿科护士而言,要想处理好医患关系,首先,自身要具有过硬的素质,这里包括专业素质和医德修养;其次,自身要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既包含和患儿的沟通,也包含和患儿家属的沟通。

1.1 过硬的素质

1.1.1 专业素质 儿科护士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例如,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娴熟的技术,沉稳冷静的态度,可以减少对患儿血管的损伤及痛苦,同时也给患儿家属带来了心理上的安慰。专业素质的培养就需要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多积累经验、严格要求自己,争取精益求精;同时还要用真心、爱心和耐心来对待每一个患儿。

1.1.2 医德修养 儿科护士要具有较好的医德修养,这也是保证医患和谐的有效环节。护士说话要有分寸,掌握好范围和尺度,注意工作中正确运用婉转性语言、引导性语言、谨慎性语言、针对性语言。做到诚恳、正派、廉洁、乐于助人,有良好的道德素养[1]。

1.2 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

1.2.1 和患儿的沟通 由于儿科患儿年龄小,大多患儿不具有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这就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观察患儿,用心去和患儿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患儿沟通的过程中言语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他们亲切的昵称、面带微笑的表情、温和的声音、亲昵的肢体动作等,也都能使患儿感受到温暖、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诊治过程中的痛苦。

1.2.2 和家属的沟通 护士在和患儿家属沟通时,耐心的态度、轻柔的声音、流畅的语言、专业的讲解都会使家属对护士及医院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护士在与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多地了解患儿的一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以使得事半功倍。同时,良好沟通可以使家属更好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2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导向

现在社会中越来越能体现出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对于医院这样一种延长人寿命,为人医疗疾病、消除痛苦的场所,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切以患者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纳。对于儿科而言,温馨的医疗环境,包括诊室和病房的环境,都是使患儿能尽快减轻恐惧感的有效措施。同时,家庭关怀护理模式也是以人为本的又一项延伸,为患儿配备责任护士,改进陪伴制度都是这种护理模式的具体手段。

2.1 温馨的医疗环境必不可少

2.1.1 诊室环境 对于患儿来说,一进入到医院这个环境,看到带着口罩,穿着制服的护士和医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加之治疗和诊疗时的身体痛苦,心理上自然会焦虑、不安。而温馨的诊室环境可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感,通过一些粉蓝色的墙壁、配备一些小玩具可以分散患儿在做检查时的注意力,使其焦躁不安的情绪得以缓解。

2.1.2 病房环境 对于住院治疗的患儿来说,进入到一个温馨的病房,可以尽快使他拉近医院与家庭的距离感。暖色调的墙壁,卡通图片的壁画,播放动画片的电视、可爱的床头柜都可以给患儿营造一个家庭式的氛围,在心理上有种轻松、活泼的感受。同时,这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家长因孩子患病而产生的紧张、焦灼的情绪。

2.2 家庭关怀护理模式 “家庭关怀式”的护理模式,旨在缩短病房与家庭的差距,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距离,为患儿及家长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疾病治疗环境和氛围,以有效促进患儿身心健康[2]。

2.2.1 责任护士 为体现家庭关怀,进行亲情护理,可以采用为患儿配备责任护士的方法。为4岁以下患儿选定一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要经常与患儿沟通和接触,给患儿讲一些故事,与患儿一起做做游戏等,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操作中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尽量减轻患儿痛苦。操作或检查结束后,用温和的语气给予他安抚和鼓励,并视患儿配合程度给予糖果、图片、玩具等奖励。

2.2.2 陪伴制度 陪伴制度可视医院实际情况和规定,由过去的一人陪护改为两人陪护,并为陪护家属准备陪护床、沙发、电视、书报杂志等。这种制度既让患儿有一种仍生活在家里的感觉,又不让陪护者感到枯燥难耐,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3 小 结

在儿科护理中,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导向,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使医院及患者“双赢”的有效途径。作为儿科护士,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之外,用真心、爱心、耐心为患儿服务是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作为医院,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家庭式的关怀护理模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头戏。

参考文献

篇2

1整体观察

小儿智力发育不健全,特别是年龄小的患儿不懂事,语言表达能力差,对自身情况述说不清,对检查治疗不合作,因此在观察病情时,对小儿的面色、神志、意识、反应、哭吵、进食、发热、呕吐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作出正确的判断。

2综合护理

2.1心理护理

2.1.1害怕心理护理:儿童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并且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娇气、任性,知识面也逐渐加宽,知道的多就想得多,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一旦生病,尤其是骨折患儿,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针、吃药,不能动。所以产生的害怕情绪最为主要。针对这种情绪的护理,需要从住院开始,责任护士接待住院患儿时要热情大方,语言耐心温和,使小儿感到亲切、温暖,快速完成必要的检查不使小儿感到紧张。另外,向父母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爱好、家庭生活方式等等,对患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入院后向患儿介绍自己,与其谈些感兴趣的话题,消除陌生感,在情感上与患儿沟通,消除恐惧害怕心理[1]。

2.1.2疼痛心理护理[2]:患儿对疼痛有比成年人更强烈的恐惧感,因此每逢检查、治疗、护理时,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不仅会使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甚至与医护人员产生敌对心理,影响病儿的疾病转归和心理健康。所以对一切能引起疼痛的治疗护理工作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给病儿造成痛苦,如检查时注意保护肢体,注射时注意技术操作等。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多给与鼓励赞美的话语,以取得患儿配合。

2.1.3新环境适应心理护理:患儿因病住院,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而转入了一个陌生好奇又害怕的环境,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以前有过病打过针的患儿,更是哭闹不安,在心理上会有一个长短不定的适应过程。因此,应根据患儿的不同心态变化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儿尽快适应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应向家长及患儿介绍自己的职责,经常巡视病房,跟患儿谈心,做游戏,让患儿喜欢你,视你为他自己的大朋友。介绍同病房的小朋友认识,大家一起唱歌、看图书等。而且现在的病房都有电视、空调、暖气,有了电视,有了伙伴,妈妈陪着,护士阿姨又和蔼可亲,对于这样一个环境说,患儿会感到像家一样,很快就会适应,我们应用此方法,患儿家长都比较满意。

2.1.4拒药心理护理:吃药对于患儿来说还算小事,但是打针就不行了,这是患儿的通病。但患儿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好强心,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采用诱导鼓励的方法,激发患儿的勇气,提高忍耐力,对主动配合治疗的患儿给予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也可让同样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赛,对其勇敢者给予表扬奖励等刺激,树一名勇敢者做榜样,让同病室的患儿向其学习,使他们配合治疗。

2.1.5孤独依赖心理护理:人人都有依赖性,尤其在生病以后,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患儿身上也更为显著。在家中人人都疼爱,生病后,这种随意的环境一改变,就会显得孤独无助,自己躺在床上,没有小朋友玩而显得寂寞无聊,而依赖心理马上显得突出。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应积极行动,调动患儿的好奇心,讲些好听的故事,经常去陪陪患儿,并且让患儿积极发言,讲一讲所知道的一切,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对患儿应有一颗童心和爱心,让患儿喜欢你,这样,孤独依赖的心理就会减轻,积极配合治疗。

2.2肢端血运的观察护理肢体骨折可累及血管,造成血管损伤部位远端的血循环障碍,甚至造成肢体缺血性坏死。因此要注意观察肢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脉搏有无异常及疼痛性质改变和被动牵拉指(趾)痛。若有肢体缺血的表现,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婴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因而啼哭往往是病情变化的最早期征兆。护士应根据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伴随的各种表现来分析判断是生理性啼哭还是病理性啼哭,有可能是因为石膏外固定后的不舒服而啼哭,也可能是因石膏固定过紧,压迫肢体引起疼痛而哭闹。如果是后果,则要及时解除。

2.3皮肤护理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破溃而引起感染。应每日给小儿沐浴或擦洗,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发生尿布性皮炎。对长期卧床患儿应经常检查皮肤情况,变换,减轻皮肤受压。尤其对使用夹板、石膏、牵引固定的患儿要定期查看,防止出现压疮[2]。

2.4饮食护理充分的营养是修复损伤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小儿代谢率高,因此合理喂养才能促进疾病康复。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需要,调配饮食,注意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合理比例。对有偏食厌食的患儿,争取改换食物花样品种,采取耐心说服教育,鼓励表扬等各种措施促使进餐,避免营养不良。

3护患沟通的形式

篇3

儿科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护理质量是关系儿童是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儿童本身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样的现状更加要求护理人员有更加专业化的护理能力,以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以及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提出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儿科;护理质量;硬性因素;对策分析

儿科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儿童正处于生产发育的过程中,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均处于基础性阶段,尤其是对于患儿而言,对父母的依赖性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排斥心理都容易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存在着不配合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难以开展工作,尤其是现代社会家长对儿童的过度疼爱,使得他们容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护理人员产生冲突,激化医患矛盾。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

1.1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护理人员而言,较强的职业道德可以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热爱本职工作,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对护理工作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有详细的了解,熟悉护理工作的流程。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由于长期从事同一的工作,难免产生疲惫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着急上火的患者家属,护理人员更是力不从心,不仅要搞好护理工作,还要做好家属的“出气筒”,这难免会使得一些护理人员感到委屈,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容易激化护患矛盾,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2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作为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护理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护理人员要能够做出及时地反应和解决措施。而面对家属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得有较强的耐心和责任感,以消除家属的疑虑。但是,在实际的儿科护理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存在着业务不熟,专业技术不强,护理工作不能做到轻、快、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对患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对病情的变化没有及时掌握,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护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导致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从而严重影响了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1.3相关的环境设置以及硬件设施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医院,一个舒适的环境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儿科护理的工作中,保持环境的安静、干净、整洁,保持合理的温度和适度,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

2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策略

以上,笔者认真分析了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在儿科护理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力水平,服务态度以及医院的环境卫生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护理人员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呢?

2.1强化儿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都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作为医疗单位,应当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树立护理人员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确保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面对每一名患者,都能够耐心地对待,不能因为职业疲惫而忽略患者的合理化需求,不能因为倦怠而无视生命。护理人员应当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和关爱每一名患者,懂得换位思考,对患者家属的一些过激行为能够及时地缓解,减少护患矛盾,为患儿极其家属提供一个满意的护理环境,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2.2不断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患儿绝大部分年龄尚小,如果护理人员凶巴巴的,难免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当不断改善自己的服务态度,做到和蔼可亲,用幼儿园老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对待患儿,增加患儿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感,使患儿懂得配合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3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

沟通是建立友谊的桥梁。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强化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一方面,护理人员要让家属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减少家属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和家属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让患者家属了解护理工作的不易,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使护患关系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沟通交流的神态、语气,用最具亲和力的言语,化解家属心中的疑虑,化解护患矛盾,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2.4建立良好的监督评价制度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医院应当建立良好的监督评价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有序进行。例如,医院可以建立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机制,每一名患者对相应的护理人员均有评价的权利,医院对患者的评价做出统计,对满意度较低的护理人员予以一定的处罚,对满意度高的护理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督促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以最好的状态、最好的服务态度面对患者,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总而言之,儿科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服务态度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和护理水平。本文针对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和探讨了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策略。

作者:周久钰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篇4

关键词:患者安全;护理人员;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patientsafety)是全球医疗机构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和专业性,不良事件时常发生,对患者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研究表明[1,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6%~56%,其中46%~66.7%是可以预防的,而我国发生不良事件约174万~290万例/年[3]。因此如何预防和避免差错事件发生,降低患者受伤风险,是临床护理管理者亟需解决和探索实践的重点。本研究结合2017年1月~12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上报的不良事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进一步为护理管理实践提供策略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选取2017年1月~12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别从发生类别、科室、时段、职称、工作年限等角度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过双人核对无误后录入,采用Excel2016和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s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

共收集不良事件报告83例,男性多余女性,主要集中于年龄<1岁,见表1。

2.2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83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为8类,其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不良治疗事件、意外事件、管道护理事件,见表2。对不良治疗事件进一步研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19例,其次为输液外渗4例。

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科室分布情况

上报数量居首位的科室是儿科重症监护室(简称PICU),其次为儿科二区,见表3。

2.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段分布情况

白班和上夜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见表4。

2.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职称、工作年限的关系

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士/护师、工作年限≤5年的年轻护士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见表5。

3讨论

3.1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

3.1.1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80/20法则,不良治疗事件排在第1位,发生率最高,占比45.78%(主要以医嘱执行错误、输液外渗为主),与李斌霞[4]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剖析发现,医嘱执行错误事件中护士漏执行医嘱频数最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护士未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信息系统无主动提示功能,导致漏执行医嘱。因此,卫生保健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提示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提醒,减少其错误的发生。静脉输液已成为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据报道[5,6],儿童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高达5.6%,其中14.17%是因药物本身引起,可导致疼痛、组织坏死,甚至肢体功能障碍等伤害,因此,防范输液渗漏是科室防控的重点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共发生4例输液外渗事件,均为使用甘露醇,因此,加强高危药物管理对降低儿童输液渗漏风险至关重要。

3.1.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科室共涉及5个科室,PICU是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占26.51%,分析原因可能与PICU的工作难度高、治疗程序复杂、患者病情危重有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MerinoP等[7]研究表明,重症监护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6%。AgarwalS等[8]研究发现,在PICU中62%的儿童至少发生过1例不良事件,且45%是可以预防的。以上从侧面均反映出针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护理和监控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途经,应引起重视。

3.1.3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从事件发生时间段来看,白班和上夜发生频率最高,与KangJH等[9]研究结果相似,考虑原因为一方面由于白班护理治疗集中,工作繁杂且容易被家属打断;另一方面,上夜是人最困乏、精神最脆弱的时候,加上病房光线较暗,护士人手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护理差错和遗漏较高,提示医院管理者应加强高风险时段人力资源的配置,协调人力重点向其倾斜。

3.1.4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职称、工作年限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年限≤5年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这是因为低年资护士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患者安全态度认知,对风险事件的发生缺乏防范意识。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护士/护师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与储雪琴等[10]研究报道不一致。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院低年资护士的结构比例较多,此外也与研究对象的选取存在差异有关。

3.2护理不良事件的干预策略

3.2.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患者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韩燚[11]对河南地区1162名护士进行不良事件上报态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上报意愿仅为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AgarwalS等[8]研究发现,美国儿童的不良事件上报率仅为4%。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均要求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并组织不良事件讨论会[12],旨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护士能在错误事件中获得学习改进机会,但是这种讨论形式无形中增加了护士压力,因为担心受到伤害、害怕不被理解等原因直接影响了护士主动上报的意愿,从而阻碍了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ChiangHY等[13]研究指出,护士的安全态度和不良事件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安全态度得到改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这提示医院应努力构建以非惩罚性为目标的医院文化环境,以促进患者安全。

篇5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因素;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4-01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与抢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的重要病房。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而言,保证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1]。由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更应保证患儿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安全。本文就该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其中男性患儿共44例,女性患儿共34例,年龄为1个月至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在护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相关因素。经过研究可得,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病房自身因素。

1.2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对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积极的防范与整改:①护理管理因素。医院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具备指导性、科学性以及灵活性。由于PICU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监控力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PICU还存在设备管理不妥善的问题,大多数病床前未配备X光机,对于危重患儿的病情动态监测造成影响。由于医院医疗设备有限,因此不能随时进行血气分析与血糖测定,使医生无法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进行以下防范与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三查三对”,重点检查消毒与隔离情况、患儿病情记录、药物使用情况、检查项目与仪器到位情况等。护士长应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并召开例会对头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并商讨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②护理人员因素。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要求具备耐心、爱心、责任心、细心,但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对于细节问题容易忽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一些年轻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娴熟、服务态度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医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与整改:根据PICU的工作性质与特点,重新制定排班任务,对于重点时段与重点患者增派护理人手,其他时段弹性排班,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以达到激励其努力工作的目的。③PICU工作性质特殊性。PICU与其他病房不同,其工作性质特殊,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由于儿童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无法进行准确表达,与护理人员沟通时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在进行护理时,难以达到准确监测患儿病情、了解患儿需求的目的。因此本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范: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首先让其在护理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因护患纠纷而造成其受到人身伤害。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能够更耐心地了解患儿的生理与心理所需,以改善护患交流的效率,提高护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3统计学方法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本文78例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后,除3例患儿因病情过重最终死亡外,其余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最终转至普通病房进行治疗与护理,死亡率为3.8%。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治疗与护理危重病患儿的地方,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忽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引发护患纠纷、影响患儿健康等。PICU常见的护理安全因素主要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淡薄、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不畅、责任判断不明确等均是导致PICU发生护患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原因。②护理管理因素。院方对于PICU护理工作的管理不科学、人员分配不合理、物资管理不妥善等,均会造成PICU护理安全隐患。③PICU工作性质。PICU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不仅因为患儿病情均较危重,还因为儿童对于自身病情的表达能力有限,与护理人员交流存在障碍。

根据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基础护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巩固其法律常识等,能够显著改善PICU常见的安全问题,使患儿能够享受到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并从根本上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志弘,朱伟业,屠玲萍.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评价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12(12:235-236.

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 儿童; 人性化护理

儿科护理对护士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因为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自己身体状况的幼小患者,并且还要承受家长过分担心的所产生的疑问或者不满。所以儿科护理部门一直以来都是最让医院护士头疼和舆论最多的部门。因此,对儿科护理的各项研究,一直都是各个医院在护理方面,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一、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1.1、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因此现在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就使得家长对儿童患者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就成为了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因为大多数的患儿父母一般都很年轻,所以由于家长冲动、不满和暴躁等情绪问题所产生的纠纷问题非常容易出现。护工工作若稍有不慎,家长的焦虑和不满油然而生,对护士进行责怪或否定护士的辛苦工作等行为问题,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工作。(2)一般而言由于患儿的抵抗力比较低,所以经常会导致病情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在加上儿童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要求了儿科护理人员要比成人护理人员要有更多的耐心,同时也体现了儿科护理的难度。所以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在这种工作的状态下,难免偶尔出现差池。这也是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都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患者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坚持以为为本的护理,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也能有效的避免各方面的矛盾。

1.2、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宝贝儿。所以当儿童生病时,护士配合好医生的工作又要给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和配合家长情绪的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还要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科护理比成人护理要更困难和复杂,这也就要求了护士人员需要更高的文学知识水平和更高的专业知识来工作。也就是说护士已不再仅仅关注疾病,而是更广的去深入关心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护理,对于早日恢复患儿健康以及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在儿科护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方法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提高对护理的认识和转变自己的原有思想外。其次,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一定要树立起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观念,采取注重个体和突出以人为本进行服务的具体方法,这些问题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

2.1、在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现今的大多数医院的环境都很不错,它们大多数都强调环境幽雅和设施完善。但是从儿科的角度出发,儿童普遍存在着害怕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等问题。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对儿童病房环境进行改造,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例如:在病房里改造成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来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在墙面是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在病房外的走廊上的墙面上画上涂鸦并写上早日康复的语句或者是笑脸,让患儿充满精神与病魔作斗争。还可以在病房里多摆些儿童喜欢的娃娃仔,或者弄一些小游戏和有意义的活动,让这些患儿们参与进来。让他们不会有孤独感,因为只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快和更早的康复身体。

2.2、完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

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正确处理好想关矛盾。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刚入院的患儿与护士的首次接触非常重要,要使患儿感到温暖和亲切,这关系着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时常面带微笑,以便拉近护患关系。同时让患儿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运用各种方式与患儿交流,融洽医患关系。不但可以减少患儿心理负担,而且使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其次,护士长需要灵活性强,应变速度快,观察能力强,对于纠纷问题能很早的发现并对之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很早的制止过激的行为发生,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处事心态,在危难面前不张皇失措。要临危不乱,而且能以冷静的心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的非常耐心的聆听家长的诉说,并且给予热情的安慰。必要时刻向家长鞠躬赔礼道歉,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护理的难处,互相理解。

三、总结

以人为本在各个领域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服务行业更是要提倡和注重人性化。而作为医院中重点的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初生儿童患者,所以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更是重中之重。它引导着儿科护理的方向,对儿科护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只有坚持和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儿科护理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 尹建春. 论儿科护理中的以人为本[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2)

[2] 吕林华,刘晓红,梁海华. “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J]. 家庭护士. 2008(15)

篇7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儿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患儿病情进展变化快,患儿家长对医护服务质量的要求高,是医疗护理纠纷相对高发的科室[1]。本研究于2012年7~12月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本院儿科护理中,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男89例,女79例;年龄40d~13岁,平均年龄(5.5±2.6)岁。选择2012年1~6月收治的16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5例,女80例;年龄42d~13岁,平均年龄(5.6±2.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对既往儿科病房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系统的病房风险管理和护理方案。(1)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国内及院外的医疗护理纠纷,从中吸取教训,消除各种儿科病区风险因素可能引起的不安全护理行为,使护理人员从患儿入院开始即重视护理过程中的任何细节,避免护理差错发生,(2)加强儿科病房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护士长加强对护理质量及环节质量的管理,落实重点患儿的交接班工作,对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散漫等现象,及时处理,奖罚分明。对医嘱用药、节假日值班、新生儿操作及并发症护理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管理,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3)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培训。科室定期由科主任、护士长讲解儿科危重症及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使遇到急症病例时,护理人员能做到预见性护理。定期进行小儿新肺复苏等急救培训,提高抢救成功率。定期派护理骨干进修,学习新技术,回院后传授给每个护理人员,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1.3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护理风险包括:管道脱落、感染、突发意见风险等。(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70分以上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1.79%、0.60%,低于对照组的7.27%、4.85%(P<0.05);护理满意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室是高风险科室,儿科急症起病急,并发症危重,病死率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强化儿科重症监护室的风险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4]。我院儿科于2012年7~12月对168例患儿实施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疗效确切。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已有及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及科学的分析,并系统地制定护理措施以防范和减少医疗风险带来的危害,提高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将护理责任贯穿于每个环节、每个班次,每个护士都必须认真去落实,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其对风险有预见性,有利于管理者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全面严格地执行。同时,合理安排其作息时间,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培养护理人员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对危险征象的识别,有预见性地评估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并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果断处理,改善预后和临床结局。此外,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技巧,做好护患沟通和解释,使家长对患儿病情有正确了解,知晓可能出现的风险,获得家长的理解,也可以减少护患纠纷[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1.79%、0.60%,低于对照组的7.27%、4.85%(P<0.05);护理满意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这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6-8]。可见,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85-186.

[2]刘璇,孜依丹•买买提.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2):161-162.

[3]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8):104-106.

[4]张明霞.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6):97-98.

[5]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92-93.

[6]谭海玲.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5):44,46.

[7]曾月嫦,麦海娟,马梦玲,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8(2):38-39.

篇8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意识;护患纠纷;预防

【中图分类号】F763【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75-0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使整个医疗行业呈现高风险态势,而儿科护理的风险性尤其突出,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应建立起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预见问题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一、影响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

患儿人院后特别需要父母及家属的照料,儿科病房的陪住率相对较高,其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护士、父母与患儿的三角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家属的注视下进行。由于儿科护理任务重、技术性强,护士工作压力往往大于其他成人科室,护士工作情绪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

1、父母期望与医疗服务过程脱节。父母爱子心切,但医疗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护士缺少信赖,往往不顾治疗所必需的转归过程及康复期限,对正常的操作产生误解,易形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有的父母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的支配下盲目归因并迁怒于护士,护士往往成为家长表达不满的最直接对象。如不能妥善处理,会进一步激化护士与患儿父母之间的矛盾情绪而导致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虽然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但相应的医疗卫生法律知识还不健全,医疗纠纷中的主控方主要是患者及家属。由于人们越 理上有同情弱者的倾向,往往偏袒主控方,因此少数人以造成纠纷的方式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问题,获取精神支持和经济补偿,得到心理平衡。目前仍然没有法律来制约这种社会现象。

3、护理文件缺陷。临床护士没有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忽视护理记录的填写,没有真正理解护理文件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患儿病情及护理情况的记录应连续完整,护理记录是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护理记录等护理文件是处理纠纷的重要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护理文件的书写应规范,患儿病情变化后的记录程序为发现问题一报告医生一执行医嘱一处理措施一效果评价。应组织定期讲评,提高书写水平,并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指导、考核。护理记录中存在缺陷的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a、医护记录不一致:医护之间缺少沟通,导致患者病情变化的时间、用药时间、抢救时间、开医嘱时间与执行医嘱时间不一致。

b、病情记录欠缺:①使用非医学术语:护理纪录不仅要连续、客观、真实,治疗与护理情况一致,而且书写语言应受到专项训练,努力提高护理理论水平,护理文件中对病情的描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②护理过程记录不完整:护理记录反映了患儿的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应体现整个护理程序全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每一阶段的护理情况都有据可查。③病情记录重点不突出:患儿的重点病情变化应及时、客观地书写,争取第一时间反映病情及采取相应措施。④使用主观性语言:病情记录的客观性、准确性反映护士实际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应避免使用主观性语言。

二、护理纠纷的预防对策、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

爱心、耐心、同情心是一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宽容、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

1、对护士队伍科学管理。儿科工作规律性差,意外事件多,责任风险高,护士思想压力大,情绪易波动,一边要提高儿科临床技术,一边要接受各级领导的检查、考试、聘用,还要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情绪,所有这些压力造成了儿科护士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管理者应重视研究护士队伍的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儿科护理的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做到制度健全,分工明确,加强质量监控,奖罚分明,并做到人员层次、技术力量的合理配备,有效地控制各项工作。

2、对家长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儿科的健康教育是以对家长进行教育为特点,根据此特点护士应定期采用书面、谈话、录像及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儿童特点、疾病特点、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训练方法,并积极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真正形成护患双方的理解与沟通,做到相互配合与支持,达到使患儿早日康复的共同目的。

三、重视儿科护理工作的法律问题

1、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严肃性。年轻护士的社会经验不足,在患儿家属面前大肆发泄不满及对医院内部人员、制度的议论;临床经验也不足,没有真正了解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权,这些都是引发纠纷的潜在因素,也反映了法律意识的薄弱和职业严肃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

2、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只有高水准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儿的安全,要善于分析,勤于记录,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并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培训为基础,学习法律法规,对医疗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整个社会和医疗制度不断发生变革,儿科护理工作也应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如何在工作中降低风险、维护自身及患儿利益并预见风险倾向是儿科护士面临的新课题,必须在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儿家长,开展多种沟通形式和交流思想的渠道,形成相互理解的护患合作关系,并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及儿科护士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9

1.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

1.1护理工作人员与护理患者关系的多重性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的主体是儿童,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护患关系并不是直接建立在儿童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他们之间还有患儿家长。患儿在患病期间,护理工作人员会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但是儿童一般都是被父母宠大的,并不会配合治疗,父母在患童的哭闹之下也会对他们没有办法,最后的结果就是暂时放弃护理工作,这样将直接导致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为错过了最佳护理阶段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人员与被护理儿童之间还有的复杂关系就是护理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比较繁忙的阶段,除了主要护理工作人员外,其他的工作人员也会伸出援助,但是患儿会对不熟悉的人产生抵抗,这是就会影响工的进程。总之,患儿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多重关系致使儿科护理工作存在风险。

1.2护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儿童的第一责任人是儿童的家长,在护理工作进行时需要家长的全程监护,护理工作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但是由于家长缺乏相应的知识,在护理过程中,患儿会出现疼痛的正常现象,家长会在主观意识里排斥这样的正常反应,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免受这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正常的痛苦,他们会无意识的组织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患儿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护理工作不能出现这些现象,为就是现实与他们的预期不一致时的正常反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对患儿的伤害,这样不仅耽误正常的治疗,还会对患儿产生不良的依赖心里,会是他们今后的护理工作更加困难。

1.3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缺少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无论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护理患者关系的多重性,还是护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些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缺乏沟通。这些专业问题上,只要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监护人进行认真的沟通工作,这些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这样,儿科护理风险也可以降到最低。

2.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对策

2.1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还有一部分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为了降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医院进行招募工作室,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禁止没有真实能力的人滥竽充数,在招募工作结束之后,要对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因为知识的快速发展,医院也要对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2患者监护人全力配合医院的工作

在治理工作中出现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的矛盾时,应该由院方出面调解,不能让这样矛盾升级,当然更多的是应该让患者监护人全力配合医院的护理工作。俗话说“医者父母心”,要坚信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并且要相信医生自己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实力,相信他们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尽快好起来。如果本着这样的信念,相信他们之间的矛盾会减少,那么儿童护理工作期间的风险也会降到最低。所以极力呼吁广大家长在医院就医时全力配合医药工作人员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是能为孩子做的最大的努力。

2.3加强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如果在一开始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就能有良好的沟通时,那么后续的这些都不会发生,所以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在护理工作刚开始就要保持沟通。关于患儿的治疗方案,治疗用药,治疗周期都是双方协商好的,也是双方最满意的。与此同时,患儿监护人也要配合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全力配合护理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工作。

篇10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哪里有范文?了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供护士们参考: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我即将结束儿科的实习,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蛮重视,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