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护理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护理工作

篇1

2020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儿科乔迁新址,病房环境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护理部下发2021年护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广大患儿提供人性化、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服务,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合格率≥95%

2. 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

4. 优质护理合格率≥95%措施落实率≥90%;目标、内涵知晓率100%

5. 病区管理合格率≥90%

6. 输血质量管理合格率≥95%(核对准确率100%)

7. 消毒隔离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8. 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95%

9. 职业暴露报告率≥95%

10.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11.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患者知晓率≥90%

12.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

13. 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4. 护理工作制度培训率≥90%;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 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的风险评估率100%

16. 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17. 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为0

18. 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长鸣。

2. 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 加强重点患儿的管理,把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减少安全隐患,使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化,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的“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体现专科特点,护士长及时审阅后签名,对不合格的护理文件不归档。

5. 完善护理应急预案,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培训,在完成平时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提出效果评价及整改措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6. 加强各关键点的质量监控即关键制度的质量监控、关键护理单元的质量监控、关键人员的质量监控、关键患者的质量监控、关键时间的质量监控以及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护理安全。

7.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二)加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

1. 科室制定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并落实到位。依据护理部下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018版)将科室人员分为六个质控小组,即一级质控(科室质控组),每月通过一级质控自查、二级质控普查、三基质控跟踪检查、四级质控抽查完成全面质量控制,根据各级质控组反馈进行整改。

2. 落实护士长每日五次查房制度。即晨交接班时查;集中治疗护理高峰时段查;上午下班前查;下午上班后查;下午下班前或交接班时查。

(三)配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的分析、进行科学化的质量控制

科室指派专人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统计与上报,每月5号前将上一月数据统计上交护理部。

(四)按照护理部下发文件,年内开展项目管理,引导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参加护理部举办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讲评活动。

(五)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将优质护理服务认真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 认真接待入院患儿,主动向患儿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 要求责任护士每日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患儿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接触患儿家长的顾虑。将心比心,“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让患者在细微处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照顾。

3. 组织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进行学习,正确并及时对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动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就医满意度。

4. 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5. 定期对出院病人电话随访,通过电话随时知道患儿家属在家庭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告知患儿家长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六)加强科室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1. 根据N1~N4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岗位及培训需求,制定层级培训计划,每月业务讲课四次,业务查房一次,每周晨间学习两次,坚信知识是一切的基础,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2. 根据入科时间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和考核,第一季度培训人员为2011年和2012年入科护士,第二季度培训人员为2013和2014年入科护士,第三季度培训人员为2015年以后入科护士,第四季度为2014年以后入科护士。做到培训有重点,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的同时,对高年资护士也要进行巩固性培训。

3. 做好儿科七月份与PICU及新生儿的联合查房工作。

(七)积极参加“5.12”护士节活动

(八)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1. 严格做好实习生管理,指派具有带教资格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工作,对学生做到放手不放眼,保证护理安全的同时履行带教老师的职责,并做好对实习生的考核。

篇2

常说护理工作又苦又累,这话的确不假,但是也会带来很多快乐,你只有亲身投入其中才会对它有深深的体会。在儿科的护理当中,每个患儿都牵动着我们的心,碰到大一些的孩子,心里护理是很重要的,刚入院的孩子,只要我们进入到病房他们就开始哭。我们想办法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让他们配合治疗。

面对的是小儿的时候,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所以在每一个治疗上,我们都会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在儿科,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是不行的,“一针见血”在儿科更显突出,尤为重要,因为患儿都是爸妈的心头肉,打在儿身上,痛在爸妈身上嘛!因此我们勤学苦练,多总结多摸索,“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在这里得以体现。我们下苦工夫,多学多看多练,头皮穿刺也是容易一次成功的,而能做到“一针见血”在儿科干护理工作也容易多了,轻松多了。

篇3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压力源 分析及对策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 儿科护士面对的压力源

1.1 繁重而紧张的工作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儿科护士的编制数量相对不足,她们超负荷的工作、频繁倒班等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科护士要不断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岗位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患儿病情变化多端,儿科护士要经常面对急症、重症患儿的抢救等,都使儿科护士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

1.2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病因素 ,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的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儿科护士姐妹们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医源性损伤;另外,在工作中时常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打错针、加错液、发错药,损害患儿的利益,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儿科护士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状态及层次不同的形形的患儿,要应对患儿恐惧、哭闹、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儿科护士由于职业的角色要求,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里压力。同时,护士与患儿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际间的种种冲突。

1.4 其他 护理工作模式过于简单、职务分工不明确、工作价值认同感低等都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2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儿科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与医生相比,护士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充满压力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2 工作性质与强度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又不会听话,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我们的穿刺难度,有时侯即便打好了又被动穿,并且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一些家长在小孩输液治疗时常施以各种不良言行,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因不善于看管正在输液的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情,既激化了家长的不良情绪,又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 医护患关系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其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护士不仅要与家长、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即使遇到恶意歪曲事实、遭受无端指责甚至打骂等不礼貌言行时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不但要理解患儿及其家长,还要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缺乏人身安全,工作满意度下降。儿科护士面对患儿及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加上工作繁重和缺乏理解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表现,而使儿科护士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

2.4其他因素 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渐拓宽,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造成更新知识需求压力增加。但护理人员继续深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要求和职业稳定性方面的压力增大。

3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适应压力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3.2 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决策参与的技巧。

3.3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工作之余注意培养个人广泛爱好与兴趣,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

3.4 定期用应激量表自我测量,面临应激时,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听音乐、唱唱歌、散散步、到书店看看书、上网看看新闻等,为不良情绪寻求一个适当的发泄途径。

3.5 建立支持系统,在面临应激的时侯可向亲属、朋友、同事倾诉,寻求帮助;也要善于利用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如给护士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提高护士的待遇,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调配人员,减少护士非专业性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等。

篇4

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

结果:人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满足儿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了儿科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科护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0-02

由于儿科护理护理对象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依从性较强等特点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性化护理可以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本文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在2.3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6岁。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史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按照一般的儿科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而人性化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现人性化护理措施。

1.2.1住院前的护理。①在住院初期,患者和家长内心都十分的恐惧、焦虑,这时护理人员要保持微笑,用亲切的口吻和患者和家长打招呼,并善于运用非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1]。②护理人员向患者家长介绍患者住院的环境,主治医生和护士,并让患者家长了解到医生和护士的临床治疗经验,有效的减少患者家长内心的担忧,增加患者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配合医护人员完善护理工作。

1.2.2住院时的护理。①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患者住院的环境对儿科患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营造温馨的环境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消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和负担。例如在病房中采用暖色调,贴上卡通画报,营造温馨的感觉,消除白色墙体病房给人的压力。②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护理人员要加强和儿科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增加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提高了护理的效率。③保证护理质量。为了保证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正确的护理操作技术,重视药物的搭配合理化,保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的观察和监控,即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儿科护理的质量。

1.2.3出院后的护理。①儿科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长进行健康指导,避免患者病情的复发。②如果仍在服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长介绍患者用药的方法、剂量、效果等知识。③嘱咐患者家长在约定时间内带患者进行复诊,便于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统计学方法。本组实验采用SPSS12.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同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如果P

2结果

由表1可知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人性化护理组非常满意率为92.5%,较为满意率为7.5%,不满意率为0。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率为62.5%,较为满意率为22.5%,不满意率为15%。实验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组整体护理满意度由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组实验对在我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实验结果显示,人性化人性化护理组非常满意率为92.5%,较为满意率为7.5%,不满意率为0。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率为62.5%,较为满意率为22.5%,不满意率为15%。实验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组整体护理满意度由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为了提高人性化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护理人员要加强各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主要包括:①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职责。②护理技巧。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儿科护理的技巧,掌握不同年龄层的发病特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2]。③心理素质。护理的对象和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耐心为患者和家长介绍护理知识,获取患者和家长的支持和信任。④沟通技巧。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医护人员要掌握好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人性化护理的质量。

总之,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同时儿科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78-79

[2]林娜.40例手术患者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18):90-92

[3]焦红玲.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

篇5

【关键词】 细节管理;安全管理;法制教育

--------------------------------------------------------------------------------

作者单位:014060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儿科 儿科病房收治的患儿年龄小,心理、语言、行为等发育不够成熟,且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够典型,意外事件较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我院是一所县级医院,其中儿科病房有30张床位,护士15人,平均每天住院人数达38人,病区长期加床,且病种及治疗复杂,且临床护士年轻化,工作量大,节奏快,针对这一状况,在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更是不容忽视,工作总结如下:

1 病房的管理

儿科病房是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我院儿科的 病房面积不大,特别是在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来我院住院的患儿多,造成病房拥挤,患儿活动空间小,达不到儿科住院病房的标准配置,并且恢复期和急性期的患儿共处一室。所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的消毒管理,是减少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分流患儿,减少陪探视人员,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月定期对病房做空气细菌培养。

2 皮试和用药的安全

执行医嘱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使用抗生素的患儿,一定要核对皮试药液与所使用药物是否一致。皮试管要求一人一针,皮试部位和剂量要准,避免造假阳性或假阴性,影响判断结果。儿科用药特殊性强,剂量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生药品速度快。品种繁多,剂量复杂,所以要严格换算剂量,且严格遵守药物配伍禁忌[1]。

3 静脉穿刺

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做到“一针见血”,为减少患儿的痛苦,尽量使用留置针,用药过程中,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一定要保证留置针顺畅,密切观察穿刺部位,一旦出现液体外渗,局部皮肤发白,肿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位给予25%硫酸镁局部湿敷,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

4 标本采集

采集标本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合作,各类标本的标签打印,核对,不能出任何差错,试管的选择,标本的量,一定严格掌握。提高采血技术,减少血标本溶血,凝血机率。拒绝采集标本者,需要家属签字,及时和医生联系。

5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不断强化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积极细致的护理工作,对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 加强护患沟通

积极和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树立亲情护理理念,视患者为亲人,尽可能的理解关心患儿,用和蔼、亲切、礼貌的言辞与家属交流,用热情、真诚、温馨的态度服务患者,积极体现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护理理念,应用正确的沟通技巧,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7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

规范行为,依法维权。儿科极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必须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医、用法来严格规范护理行为,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案例讨论,借鉴已发生的医疗事故,时时敲响警钟,将法律意识纳入护理管理范畴,并在护理行为中用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2]。

8 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伦理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注重细节管理,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儿科护理人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舒心的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篇6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不仅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护士与同事之间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因此,对于护士来说学习沟通交流的知识和技巧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一定的沟通技巧。

1 沟通的概念及分类

沟通也称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交流意见观点和情感的过程,以取得彼此的信任。为适应目前护理工作的需要,沟通技巧的应用极为重要。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沟通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使用不仅是患儿健康的需要,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护患之间与陪护之间的矛盾,确保我们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更好的为患儿服务,使患儿早日康复。儿科患者的年龄小,情感表露单纯,如果我们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对其使用生硬、粗暴、强制手段,患儿可能就会产生恐惧、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从而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难度,同时对患儿的健康也是很不利的,对其身心产生了一定的伤害。另外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生病可能来一群家长,孩子是他们的“掌上明珠”,生病后他们十分心疼孩子并且自责、烦躁、焦虑、紧张,甚至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语言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良好的沟通能抚平患儿及家长心理上的创伤,带给患儿及家长幸福、温暖、信心和力量,不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恰当的沟通,就容易引起护患、陪护之间的矛盾,可见沟通对于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性。它保证了我们护理质量的提高,确保我们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只要我们善于使用沟通技巧,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护理水平。

大家都知道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语言沟通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们对小患儿要多使用安慰、解释、鼓励、表扬、礼貌性的语言,同时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使用简洁的含义明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要使患儿听得懂,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非语言沟通在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不使用词语而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表达思想感情观点、目的、用意的沟通。非语言沟通对儿科护士来说是需要特别掌握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护理对像,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

2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技巧

由于儿科的患者年纪都较小,需要家长的照顾,孩子患病后家长焦急万分,心情十分不好,再加上现在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觉得孩子有病还不如自己生病。对儿科护理工作是否适当的警惕性和敏感性提高,如果忽视与家长的沟通就特别容易激化矛盾,因此为保证护理质量,儿科护理中的护陪沟通也是很重要的。

2.1 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沟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其他的身体语言可能无法与之相比。一位美国心理学艾伯特•赫拉别恩经实验也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传递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可以表现一个人真正的情绪,也可以与真实的情绪相矛盾,有时还可以掩饰某种真正的情绪。微笑服务可以缩短护陪之间的距离,减少摩擦,增加家长对我们的信任感,但应该注意的是护士的表情应与所处的环境所相一致,否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护士对患儿的表情是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蔼可亲的笑容可使陪护产生平静、友善、愉快、安全之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我们。

2.2 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主要信息通道。当家长对我们的穿刺技术表示怀疑时,从容镇静的目光可以使他们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我们,使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

2.3 护士仪表。人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反应其内在心理。据报道,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基于他的外表。护士的仪容应是自然、大方、整洁、雅静、健康。美的仪表常给人以亲切、端庄、纯洁文明的印象。对护士而言,应给病人带来信任、安慰、温暖、希望和生命的寄托。

2.4 娴熟轻巧的操作。头皮针穿刺要一针见血,这是增加信任的重要方式。护士的技术操作娴熟是否,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应使自己的各项技术操作娴熟、准确,操作中镇定自若,有条不紊才会使家长在心理上接受。

2.5 注意倾听。对于家长的倾诉,我们要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的话,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2.6 注意语言修养。恰当的语言,温和语气可以增进我们的沟通,生硬的语言,刺激性的话语很容易激发矛盾,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难度。要让患儿家长感受到我们的愿望和他们的愿望一样都是为了使患儿早日康复,得到他们的理解及配合,取得他们的信任。

3 与患儿的沟通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取得患儿的认可,是我们顺利进行工作的前提,一句鼓励、安慰、表扬的语言可大大增进护患的关系,一个动作可以给患儿极大的温暖,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有不同的特点。

3.1 与婴幼儿期患儿的沟通。对此期患儿应用非语言沟通辅助语言沟通。婴幼儿各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照顾,患病后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心理学家认为人体的接触和抚摸是婴儿的需求,被成为“皮肤饥饿”,婴幼儿生病后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时我们要通过抚摸、轻拍、搂抱使患儿产生信任感,使他们配合我们的治疗。

篇7

【关键词】

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role. MethodsA hospital in November 2009 to December 2010 pediatric patients hospitalized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language-based communication,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ompleted by their parents after discharge in children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The group of children and families of the attitude of nursing skills significantly higher satisfaction (P

【Key word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Pediatrics;Nursing

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1]。近年来调查发现,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明显。通过本院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的儿科患儿100例,观察非语言沟通在住院患儿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100例患儿,男52例,女48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6.5±4.2)岁,住院天数为5-12 d,平均(7.8±2.4)d。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4.1)岁,住院天数平均(7.8±2.3)d;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4.4)岁,住院天数平均(7.9±2.5)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语言性沟通为主的护理方式;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式。

1.2.1 表情

护士的表情是其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对患儿的心理影响十分重要。护士的表情亲切自然,特别是微笑服务,可使患儿有愉快和安全之感,进而缩短了护士与患儿之间的距离[2]。患儿入院后护士带着真诚的微笑,轻巧而勤快地来往于病床旁,患儿就会感到亲切愉快、心情舒畅,对患儿的精神安慰可能胜过良药,相反如果护理过程中,护士始终保持严肃的表情,会使患儿感觉不适,从而产生内心的恐惧,以至拒绝接受治疗,从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同时会增加护士与患儿家长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形成。

1.2.2 身体姿态

身体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自我感觉,情绪状态及身体健康状况等[3]。适当运用身体姿势非常有利于临床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临床收集患儿病史资料时,常与患儿家属进行互通信息性的交谈,交谈过程中,灵活运用手势或点头等动作,能维持和调节交流的进行。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护士要特别注意自己行为举止,保持从容镇定,动作迅速敏捷,举止有条不紊,这时候,如果护士行为慌乱,必然会导致患儿或患儿家属的紧张和恐慌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1.2.3 眼神与目光

护士可以通过目光表示倾听患儿的叙述和对患儿的痛苦表示同情,使患儿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亲切友善的目光可以给患儿带来良好的心境,甚至有时护士还可以通过目光来稳定患儿的情绪。例如,在患儿进行注射治疗时,护士肯定和鼓励的眼神能够使患儿的心情放松,较好的配合治疗的完成。

1.2.4 抚触

抚触是一种能增加舒适感的实用护理技术,全身或局部的抚触不仅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能促进孩子与家人的亲情交流[4]。当新生儿的皮肤感受到温柔的抚摸,可增加患儿安全感,改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是腹部抚触,可刺激消化功能,促进吸收和排泄。

1.2.5 病房环境

儿科病房的环境对于患儿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装饰、通风、光线等。不良的环境会使患儿烦躁、淡漠甚至影响身体的恢复。因此,要为患儿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流通的病室,并保持安静,光线柔和、清洁、干燥,同时在病房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者壁画,让患儿消除对病房的恐惧感,稳定患儿的情绪。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两组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可见,对照组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为76.0%,观察组为90.0%;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0.0%和92.0%。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100例患儿家属的调查问卷发现,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沟通,在患儿的日常护理当中要使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结合的方式。在使用非语言交流时,要掌握它的技巧性,要会使用,巧使用,同时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自我修养,渊博的学识,要适应这一要求就必须努力学习和钻研与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拓宽医学视野,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为护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5]。

参 考 文 献

[1] 王慧.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24.

[2] 季爱琴,徐玲芬,谢波.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 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4):909-910.

[3] 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医学,2009,30(22):2895-2896.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儿科急诊;护理

儿科急诊作为医院接待重病儿童患者的重要部门,儿科急性病通常具有发病急、来势猛、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的特点。同时由于婴幼儿抵抗力低且多为高发人群,在看病时,通常有多位家属陪伴,因此儿科急诊室也具有人流量、大,常聚集就诊等特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通常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进行护理,但多为静脉用药,穿刺难度大,要求护理人员穿刺技术高,应急能力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现有和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具体处理措施的管理程序,本文主要研究了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5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科室进行治疗的3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室接受治疗的3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患儿年龄分布为3月龄到8周岁,实验组患儿平均年龄为5.1±1.2岁,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为5.0±1.1岁;实验组男性161例,女性139例,对照组男性163例,女性137例。通过对两组患儿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各项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建模成功。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具体风险管理措施如下:

1.2.1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院定期组织儿科急诊医师对护理人员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整体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同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管理知识增强护理风险意识,进一步了解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作用。护士长要定时组织科里护士,学习和探讨关于护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开会讨论差错因果及对策。为了是更好的掌握对护理风险的辨别和评估,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通过教育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培养其敬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急诊科护士对工作中的风险意识。科室内并建立护理告知制度,严格执行对书写文件封存的规范程序。

1.2.2 加强业务培训

加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护理人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对护理操作技能娴熟的操作,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并组织科内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计划,反复训练护理专业技能操作技术,加大对护理的执行和考核制度,真正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从根本上杜绝护理上的技术性差错的发生,有效地减少失误,要力争做到护理到位,让患者满意。

1.3 评价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输液外渗、医患纠纷、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 数据统计

全部资料均由 SPSS13.0 软件分析 ,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如下,实验组非常满意有197例,满意的有94例,不满意的有9例,满意率达97%;对照组非常满意的有146例,满意的有122例,不满意的有32例,满意率达89.33%,两组患者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2.2 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实验组输液外渗发生2例、医患纠纷发生3例、药物错发1例;而对照组输液外渗发生13例、医患纠纷发生11例、药物错发6例,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3 结论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只生一个孩子,因此孩子一旦生病,作为家长便会变得焦急万分,尤其是当孩子患有急性病时,此时儿科急诊室护理人员若发生任何差错,便极容易导致患者家属的投诉或是出现护患纠纷。而风险管理就就是针对儿科急诊室可能现在或可能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评估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针对相应的风险与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本研究通过比较我院在儿科急诊室进行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和输液外渗、医患纠纷、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家属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

参考文献

[1]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30.

[2]陈蓓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3A):573-575.

篇9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护理;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15-01

为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自身体会,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56例儿科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其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1年7月-2012年2月收治56例患儿,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3~14岁,平均(7.9±2.7)岁,病程1~24 d,平均(5.6±1.9)d。其中25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8例为小儿胃肠炎,13例为小儿心肌炎。家长年龄为22~45岁,平均(29.4±3.1)岁,文化程度多为大专以上,占89.5%,其余均为高中以上。

1.2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首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所有人员均参与讨论,实施期间定期进行方案的研究,随时根据开展情况进行方案的修改整理,并由专人负责记录。住院后首先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包括其家庭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患儿家属一般多对患儿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特别关注。了解患儿病情后做出相应评估,告知患儿家长疾病发生的病因,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告知家长此疾病的好发季节,在此时期应多给患儿补充营养,注意防寒添加衣服。在流感高发期间应多进行室内通风消毒,饭前洗手,少去公共场所。高热患儿告知家长如何进行物理降温,并给予其指导,告知注意事项[1-3]。胃肠炎患儿应告知患儿家长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发病期间应多补充水,避免脱水情况。心肌炎患儿应告知家长让患儿尽量休息,避免劳累,以促进疾病康复。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尤其应注重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在与患儿沟通时应注意语言,多夸奖儿童,微笑面对,可准备一些玩具,配合语言沟通。与患儿家长沟通中应注意语气,多为家长考虑,治疗护理过程中劝导家长劝导患儿配合,以顺利进行治疗护理。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在出院时均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与上一季度儿科满意度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对患儿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与上一季度患儿平均出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病患出院满意度较上一季度明显上升,为99.8%,上一季度满意度调查为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向患儿及家长传输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家长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穿插地为其讲授此方面的知识,加深其认识,为日后预防疾病有促进作用[3]。另外健康教育还可加深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治疗中给予积极配合,促进治疗护理疗效[4]。

本组资料显示,病患出院满意度较上一季度明显上升,为99.8%,上一季度满意度调查为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为患儿及家长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不但可避免患儿发生并发症,还可加深两者之间的关系,增加信任,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5]。儿科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应注重于患儿及家长沟通,通畅的沟通有利于护理治疗措施的开展,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素敏.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4):63-65.

[2]童春晓.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8-21.

[3]王,赵世武,歧晓红.小儿哮喘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51-53.

[4]张鸿.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92-95.

篇10

1护士常见心理压力的来源

1.1社会因素: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节奏加快,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减退,抱怨情绪增加加之护士“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日常生活没有规律,没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易造成心理矛盾和家庭矛盾等。

1.2护患关系的紧张:对患儿溺爱过度。为了尽可能减轻减少患儿的痛苦,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近乎苛刻。要求护工各项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挑选护理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可能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护士还有可能遇到来自家属的暴力伤害。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大多数患儿造成操作反复进行,加重护理工作量加之患儿哭闹,家长易产生不满常迁怒于护士,护士身心俱疲且产生厌烦情绪。

1.3疾病进展:小儿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急、危重患儿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时,患儿的死亡家长不理解,甚至无理取闹致使护士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消耗大量精力、体力。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出现脾气暴躁易怒,加重心理负担。

1.4环境差待遇低: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所担风险高。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细菌、病毒和放射线等有毒害且致病因素。个人价值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儿科护士专业性强、人员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无从替代而自身发泄的机会又少,其工作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补偿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自弃、失望、焦虑、抑郁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应对措施

2.1合理配备护士的数量和人员结构,适当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工能劳逸结合。

2.2注重培养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与技术操作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在专业上树立自信心,取得患儿陪护的信任,保持愉悦的心情。合理宣泄不满情绪,培养业余爱好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松弛精神、促进健康、增加同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利于心身状态的调整,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