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策划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文学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国际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学生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高职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当中要充分的认识到现阶段教学模式革新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掌握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也要多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1学生的学习问题
高职学校由于生源类型复杂,既有高中生又有中职生,学生的英语水平薄弱、基本功不扎实、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口语和听力训练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原本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也缺乏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尽人意。
1.2教师的教学问题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锤炼,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英语知识点过于枯燥乏味,不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所以学生很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提升和拓展。再加之教师多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当中缺乏灵活性,学生在进行沟通过程中对于英语背后的文化认知能力较低,无法进行积极的提升和完善。
2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2.1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重视跨文化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中要积极的灌输国内外的文化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较高语言沟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完善自身的逻辑思维意识,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也要在教学当中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将英语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2.2语言与文化融合是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将英语教学知识与学生的专课进行互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过程当中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专业课,完善自身的学习思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交际法的持续推广,在英语教学当中强调社会交际作用和运用的重要功能。因此,教师要及时的创新教学理念,增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融合的频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善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
3高职英语教学当中跨文化教学策略
3.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自我作为教学中心,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不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过于被动,不利于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提高教学素养,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教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3.2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由于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弱,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当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进行教学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职学生也应学会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知识巩固,促进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发展。
3.3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渠道来进行教学方案的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进行教学引导。利用信息技术来播放其他国家的文化视频,使学生能够在视频学习当中更好的进行理解和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区分语言表达的差异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异国的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2
初中英语人文化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人文思潮的理解、对人文思潮的意会、对人文思潮的发展进程具备概念性认识。人文化教育模式的培育方向,是帮助学生内心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人文化教学模式的探析,对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课堂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对各种英语知识的兴趣,英语教师面临的任务以及挑战越来越大,为了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开始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进行革新,在新课改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了一定提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投入逐渐增多,比如多媒体投入、教师的投入等,都为英语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不断提升。人文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措施,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二、初中英语人文化教育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英语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对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形成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主的状态进行改变,使得学生可以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学习环境,对传统的实践能力观念进行改变。围绕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念的目的来发展,不能强制学生进行实践能力。
2、加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教学
生活教学是初中英语人文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情景设置时,应该要以日常生活为原型,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拟定的场景比较熟悉,从而可以加深对所学的英语知识的内容的理解程度。此外,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各种生活素材的累积。英语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累积还不够,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以及解题效率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常常容易感受到没有素材可用,为了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使得学生可以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区委,就应该要对学生的教学素材进行丰富。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依靠通用的教材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通用的教材中很多学习的内容都比较枯燥,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发掘的东西可以用来当做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英语教育,应该要加强对生活中各种教材的合理运用,促进学生对英语内容建立一种系统的知识框架,并且尽量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各种场景作为教学的背景,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对英语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阐述,从而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3、加强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外活动的拓展
篇3
无论是作为专业课教学还是公共课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忽略了中国文化的渗透,而只是单方面地吸收西方文化。这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笔者通过分析这种单向文化传播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寻找解决的对策和教学方法,并借此改变我国英语教学中自身文化失语的现状,提高国民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骄傲感,同时利用英语这一媒介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
中国文化;文化缺失;文化渗透;跨文化教学
一、中国文化的定义
中国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指华夏文化、汉文化,是以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文化为核心而发展的文化。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国家概念,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中国的文化”,亦或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宗教、教育、艺术、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文字等,还包括当今中国社会的国情。本文要讨论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就是指这两方面。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
1.现状及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些中青年学者,他们中英语较好的人,通常知悉西方文化,知道西方国家或民族的风俗、传统、节日、交往忌讳;知道如何欣赏和评论西方的艺术、历史、文学等文化。然而若谈到我们自身的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的节日、风俗、民族文化,还是孔子与儒家思想,传统著作如四大名著、唐诗宋词,还是现代诸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这些英语称得上“较好”的人士,却好像一无所知,就好似并没生活在中国文化圈一样。这种文化的单向吸收,或与自身文化的剥离,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忽略对中国文化的渗透而导致的一个令人痛心的后果,也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地方。分析原因,都是因为我们长期单向地学习英文,并且在学习英文过程中,努力去了解他国文化传统,想要避免在交流中的误解的后果。诚然,学习外语必须学习其文化,但我们却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只单方面地吸收而忽略输出,导致了本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2.原因从教学政策的制定来看:(1)中国文化教学并未出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之中,从大看小,自然无法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2)中国文化教学内容也并未编入大学英语各类教材和教辅资料中,考试也未曾涉及此内容。缺乏合适的教材,大部分教师自然无从下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1)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此方面没有提及和要求,教师难以引起重视。(2)教师素质的局限。跨文化教学对教师素质有较高要求,要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积累,要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要对两种文化有比较和研究,还需有足够的英文能力进行表达和教学。这种高要求也是难以进行普遍的中国文化教学的原因,毕竟教学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从历史角度来看:(1)自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有很大的断层,也较为忽略对自身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观念也加深了国人学习西方的观念。在这样的观念传承下,更加固了单向学习西方文化而忽略自身传统文化的思想。(2)传统英语学习观念的桎梏———传统英语学习只强调单方面地学习英语及其代表的西方文化,并未提及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还要学习本国文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1)文化知识并未被纳入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部分学生对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想过要去学习它。(2)很多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难免会受母语思维定式的影响,难以表达清楚,被外国友人理解。(3)部分学生轻视本国文化,过度崇洋。有些学生盲目瞧不起中国文化和传统,偏执地认为西方的政治体系、文化观念等是先进的,因此拒绝学习传统文化,更别提进行用英文表达自身文化的学习了。(4)对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缺乏信心,排斥与外国人交流。(5)缺少有效的文化资源,想学习却不知从何下手。
三、对策
1.坚持跨文化教学的六原则教学部门应从政策的制定上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渗透。从而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从政策到教师再到学生,都要注意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应注意六个原则:①显性的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中心;②文化不应是一项单独的技能,而应该融入其他的语言技能;③文化教学应始于语言教学,和语言教学同步;④以培养在跨文化环境中适应性强的双语使用者为主要目标;⑤语言教授者应为学习者反思自身语言和文化提供机会,为其摆脱民族中心主义思想提供条件;⑥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习得的复杂性,课堂文化教学应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持续学习。
2.策略(1)实施教师跨文化能力培训工程,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大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角色,在课堂上的身份应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因此,提高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是英语教学文化渗透教育的先导因素。(2)平衡语言与文化,突出导向功能。教师讲授民族的文化情况,不仅不是与教学无关的事,反而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懂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语言。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强调纯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教材应增补文化因素,指导教学。而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本国和其他语言国家文化来讲授语言,克服学生单纯学习语言、词汇和语法的不足,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步提高。(3)教材与新闻相结合,经典素材与新素材互相补充。教材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但有滞后性。新闻来源多样,有时效性、趣味性等特点,显示了语言的最新发展。两种材料相结合,既可以保证学生语言功底的扎实性,又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4)把跨文化测试变成常规,以完善跨文化评价体系。跨文化测试可以增强师生对跨文化学习的关注,促使师生进行学习。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1)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要相互结合,不能顾此失彼。语言是跨文化教育的目的,跨文化教育是语言教育的手段。跨文化学习为学习语言提供了真实丰富的素材和环境,并促使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2)在教学中应采取“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国文化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在现在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授课者和课堂的操控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应让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弱势,从而引导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言文化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探索本民族文化和异国文化,了解和认同文化差异。(3)语言文化教学应“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从具体、直观及贴近生活的材料入手,进阶到抽象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由浅入深,加深对两种文化的对比和感受。(4)语言文化教学应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阐述两种文化交际规则、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揭示文化的异同点,追溯文化根源,研究排除文化负迁移的方法,尽量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5)要重视翻译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授课时系统地讲解一些翻译技巧,有助于学生在遇到不知如何表述的文化事物时,采取多种翻译方式,如音译、意译、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
四、结语
篇4
在2009版《辞海》中,时尚被解释为:“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时尚,同样具有人为性和强制性,只不过时尚以一种变动的形态展现出来。因为,正如乔治・齐美尔所言:“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为它的发展壮大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时尚被大众接受后,不断地被模仿,最终演变为一种行为方式,成为特定人群的一种风尚。而大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和创造能力的突出,就使其成为了时尚文化的创造和追随者中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
一.时尚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表现形式
1.学习时尚
如今,大学生的学习染上了更多的功利色彩。在专业的选择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外语、法律、计算机、动画、财会等专业,而文、史、哲等则被冷落。在学习的内容上,则注重那些与就业有关的学习。当前,“考证”、“考级”、“考研”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往往希望通过各种证书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司法考试、口译等级考试、会计资格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是大学生们的普遍需求,与此相应,各种考试辅导班也成了大学生们频繁光顾的地方。同时,“考研”也成了当今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他们希望能通过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谋得一个好的前程。此外,托福、雅思、GRE等考试也成为了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大学生的学习目标。
2.消费时尚
人与动物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是有创造性的,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时尚消费是人的本能和心理的自然反应。时尚是个性,是创新,它总是以崭新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追求时尚的人,自然要通过消费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生活。当前,大学生的时尚消费主要体现为品牌消费、健身消费和个性消费。品牌消费主要指大学生在购买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时追求品牌,尤其是追求那些自己的偶像所代言的品牌,以品牌作为衡量的标准。在运动方面,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打球、游泳、跑步等活动,出入健身房、练习瑜伽、学习跆拳道、开展自助游等也成为了大学生青睐的项目。此外,大学生们还热衷于个性十足的商品的消费,这些商品往往是手工制作或者独一无二的,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3.网络时尚
网络正以其自身的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互动交流方便等优势冲击着传统的信息查询和沟通交流方式。如今,网络也走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校园的网络时尚主要体现在网络学习、网络交流、网络消遣和网络消费等四方面。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搜索到大量的前沿信息,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同时,在网络中,人与人的沟通变得十分方便,实现了简便又便宜的视频、语音和文字沟通,促进了沟通和交流的展开。此外,网络消遣和网络消费更是令大学生们着迷,网络游戏、网络电影电视剧、网络社区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网上缴费、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等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成为了备受大学生青睐的时尚。
3.语言时尚
语言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类似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大致相同的受教育程度、相仿的年龄群体,使大学生们面对共同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内容和风格趋同的语言。这些独特的语言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时尚。例如,“老孔”是“假正经”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小强”表示“蟑螂”,“虾米”表示“什么”,等等。此外,在大学校园中,借助网络交流戏谑语也成为了一种时尚,例如,“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4.审美时尚
时尚是对原有事物审美的超越,从这一点来说时尚似乎是满足了人们在心理上对“美”的追求。事实上,在“另类”、“个性”和商家对无深度、无内容的事物的复制中,“美”被遮蔽了。如今,时尚文化对大学生审美情趣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审美形式个性化、审美情趣低俗化、审美内容感性化。例如,在张扬个性的口号下,五颜六色的头发在校园中出现了,长短不一的裙子在微风中飘扬,“日风”、“韩流”等不时展现在人流中,这些企图表现个性的审美形式,恰恰形成了审美的感性化和低俗化。大学生追求这样的时尚,势必会被追求感官享乐的思想所影响,将文化中本应具备的理性、沉思等降低为纯粹的感官刺激。
二.校园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1.校园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正面影响
首先,校园时尚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时尚是一种创新,具有创新性,彰显时兴性。时尚文化有意识地摆脱传统的思维、审美和价值模式的束缚,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校园时尚文化的形成正是大学生品味潮流、彰显自我和力争创新的结果。“每一次青年时尚的出现,都是一种创新,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可见,校园时尚文化的流行,是大学生张扬个性、彰显自我、标新立异的结果,可以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摆脱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
其次,校园时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时尚的传播和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时尚文化的特性和大学生的个性十分吻合,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时尚元素,时尚元素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使得时尚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时尚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理念,那些新潮的时尚元素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校园文化的时尚情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其校园生活增添了斑斓的色彩。
第三,校园时尚文化的娱乐性缓解了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既有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专业技能的集中训练,又有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经营和就业竞争的激烈,这一切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心智不太成熟的大学生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此时,具有娱乐性的时尚文化就可以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学会减压以适应当前的状况,从而缓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2.校园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首先,校园时尚文化容易造成大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怪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往往喜欢张扬自我和标新立异,使自己看上去与众不同,为此,大学生常常追求以新颖、奇特、
另类为特征的时尚,以吸引周围的师长和同学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怪异行为,如追求单纯的感官享乐和物质生活。久而久之,这些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做法,就会使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异化,与社会脱节。
其次,校园文化中时尚元素的加入容易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产生问题。时尚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为了促进时尚商品的消费,时尚文化总是通过各种华丽的包装和明星靓丽的形象刺激人们的感观,激发人们的欲望,从而将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灌输给大学生。而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是特别成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极其不稳定,这就使得大学生面对时尚来袭,往往还来不及思考和判断就盲目追随了,从而造成价值取向的扭曲。
第三,大学生对时尚的过分追求会导致非理性的行为。时尚往往与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联系在一起,在获取时尚满足时,一些大学生还会完全地忘记理性而沉迷于其中,从而丧志。此外,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前提下,大学生的时尚不仅体现在穿着打扮上,还体现在消费观念上,他们崇尚“分期付款”、“提前消费”等观念,导致其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和适度性,缺乏理性的规划和思考,从而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攀比、超前等非理。
三.时尚文化环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校园时尚文化,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其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时尚文化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时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造就格调高雅的时尚文化,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塑造既科学又合理、既丰富又理性、既健康又时尚的校园文化。
篇5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要想学好语言,就需要了解文化。在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农村英语改革的必然举措。文章立足于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农村高中;英语阅读;阅读教学;跨文化意识;重要性;培养策略
随着英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意识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的限制性影响,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于提高其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作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使得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
一、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中英两国文化的不同,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能发现许多学生不能理解英式幽默,面对英文笑话,找不到幽默关键点。这就是学生跨文化意识不足的表现,引导学生了解两国文化的不同,发现语言体系的差异,能够促进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理解阅读文章。跨文化意识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的阅读障碍,促使他们轻松、快速地掌握英语阅读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效果。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所倡导的教育模式。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传递有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有利于丰富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让高中学生在英语中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加以了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适应多元文化,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全面语言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目标。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
二、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1.利用多样化方法引入英语文化知识
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摒弃这些差异很难消除。语言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展示不同的民族气质。在以往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只关注句子本身的意义,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忽视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相关知识的引入。对此,要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需要教师转变对跨文化意识的认知,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引入英语文化知识。比如在讲解《TheOlympicGames》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运动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运动文化差异。
2.在阅读的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重要前提。阅读作为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展开具体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扩展他们的词汇量,了解更多英语词汇。而阅读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部分,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词汇,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小窗口。词义的讲解、词汇用法的讲解,都会涉及到文化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一些新的词汇,了解他们的词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知识全面理解与学习单词,以此降低阅读教学的整体难度。比如在讲解“sociable”的时候,在直译看来,学生会将其理解成为“擅于社交的”,但在英语文化中,这个词用于形容那些举止相对轻浮的交际花。关键词汇意义的把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个词,给学生讲解中国人眼中的交际与西方的交际,用文化知识的融入,达到丰富词汇教学内容的效果。
3.在阅读的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生对于某一语句语法结构的理解,直接关系着其对于整个句子的理解。英语语法是一门语言规律,包含了英语表达方式以及表达逻辑。英语具有自己的特点,而语法正是语言特点的重要载体。汉语表达中多用省略句,而英语表达中多用从句与定语。教师可以从英汉语言的表达习惯上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比如面对“ThegiftisgivenbyTom”这样的句子,在汉语思维中必然是主动的,但英语中多用被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语法向学生传递英汉语言思维的不同与文化背景的不同,让学生找到阅读理解的新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是一个用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工具,每一种语言的使用,都需要得到文化背景的支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英语国家文化角度理解阅读教学的内容,从而促进阅读理解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农村教育全面改革的今天,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英语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倪前恒.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冉秀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
篇6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教学要求: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第1周:一比例4
1、意义和性质4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3、比例的应用2
4、复习1
5、活动课2
6、单元检测2
机动17
第2~5周: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
2、圆锥
3、复习
4、单元检测
机动156421
第7~9周: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1、统计表2
2、统计图4
3、活动课1
4、复习1
5、单元检测2
机动11
篇7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当前影视文化大量生产并且收视率屡创新高,繁荣的影视文化对大学校园深入渗透,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学校教育应多方面重视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以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为指导,选择正面的影视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观,消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功利化的倾向,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标志就是影视作品大量生产并且收视率屡创新高。当前影视文化已经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精神和文化生活,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使人们从中汲取很多精神营养,满足了人们渴求的精神需求。然而在目前市场经济激烈的现实竞争下,在实际利益的诱惑下,大量低俗的影视文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重视影视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一、当前影视文化的价值观引导方向
影视文化越来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当前兴盛的影视文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表明了人们对它的支持和认可,无论有什么兴趣和爱好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和利益原则的支配下,影视文化根据社会需求,在谋求生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既定的价值取向。主流影视文化弘扬先进文化,追求真善美,在塑造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经济、职业价值观和引领其积极健康成长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非主流的影视文化肆意传播虚假消极的内容,容易误导大学生歪曲历史,轻视崇高和严肃,唯利是图,宣扬拜金主义。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影视文化信息的影响,并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恶劣影响。
二、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我国当前许多优秀影视片起到弘扬远大理想、讴歌浩然正气的社会舆论作用,对教育青少年、鼓舞大学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影视文化使大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增强社会责任感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处事的一扇窗户,有利于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适应社会、热爱社会。增加了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它促进了大学校园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连接,通过影视文化把多面的社会信息渗透给当代大学生,为他们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我校教育系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像《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真实反映教育、生活的作品,这些感人的故事、质朴的表演,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思考,有效促进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引导教育大学生就业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我价值。使他们的价值观倾向于建设祖国的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
2.影视文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他们是在长辈们的过度照顾中长大的,处处保护的结果是集体意识相对较差。当前鲜明、生动的优秀影视作品,在当代大学生增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视人物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英雄人物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感染、影响和教育着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继承并发扬。像《集结号》《建国大业》《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经典影视作品将我党和国家历经磨难时的坚强勇气表现出来,拉近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电影与大学生观众的距离,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的价值观避免朝着孤立的、个人方向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积极的影响。
3.影视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当代一些大学生因为自己的能力或学习的专业与社会需求失衡,尤其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例如:电视剧《奋斗》中一群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现实中种种困难并没有停止他们奋斗前行的脚步。面对大学生毕业后遇到的就业、择业压力,他们需要的正是像《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钱小样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当前优秀的影视文化帮助大学生在就业面临困难时有能力及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锻炼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中应有的健康心态。当前国内外大量优秀青春偶像剧影片,宣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大学生在紧张学习、生活条件下丰富了业余生活。
(二)消极影响
当前部分影视作品违背了我国所处时代和社会文化的要求,一些影视作品,片面宣扬反映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民主和拜金主义思想和观念。这些影视文化使大学生无视我国社会道德纪律以及法律规范,反对任何有利的约束,主张消极的绝对个人自由,特别是少数网络媒体的误导渲染和错误引导,使得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和影响。[1]
1.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倾向于个人利益
当前一些资本主义社会崇拜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了一切”是他们的价值观,这些错误思想伴随着影视作品流传到我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这部分影片的影响下,容易误导有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自私自利为人生目的,只顾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不顾他人利益。有些大学生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淡化,价值观念也转向为无视社会只重自我,无视集体只重个人的利己主义价值观,我国传统教育中的“有国才有家”变成了只有小家和自我,以致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集体利益。
2.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对迷信及英雄主义的盲目崇拜
当代大学生应是崇尚科学的先进青年代表,坚决反对有神论的新一代。但当前影视作品中对一些封建迷信和鬼神形象的表演,造成部分大学生往往徘徊于科学与迷信之间。例如有些满足于六十分万岁的大学生为了让自己能考试通过,还特意跑到庙里烧香拜佛祈祷,考试时随身佩戴观音菩萨形象的护身符。另外许多大学生崇拜具有大量血腥、暴力、打斗的动作影片,影片里面的哥们义气、打群架、黑社会势力都是他们极力效仿的对象,为兄弟勇于两肋插刀、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屡见不鲜,但依然觉得自己挺潇洒。
3.影视文化导致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蔓延
一些电视相亲节目,如《非诚勿扰》中表现出的“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奢侈享乐价值观,误导部分大学生好吃懒做、放纵自我,把价值观仅仅停留在物质的享乐满足上。“过度消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时有发生,他们在自己没能力赚钱之前就贪图花钱享受,而且还要讲究不合身份的高品质生活,非名牌的衣服不穿,不刺激的游戏不玩,不感兴趣的课不上,不是高档消费品不用,等等这些享乐主义的思想不断通过影视作品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去。
4.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婚恋态度的西方化
大学生通过观看西方影视爱情片,深受影片里婚恋态度的西方化情节的影响,很多影片中渗透着西方的恋人及情人之间情感冲击,尤其是在性的方面较少约束和比较随意,误导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特别是受部分低俗影视作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婚恋态度畸形化趋向越来越多。有的大学生对待爱情不珍重,爱情观崇尚于曾经拥有,忽视天长地久的传统爱情观念,甚至认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谈恋爱,没有恋爱的生活是虚度大学生活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概括来说,这些西方婚恋态度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情感体验和爱情游戏成为他们真实的追求。因此,闪婚及闪离式的恋爱成为当代大学生爱情价值观主流的现象。
5.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政治观模糊
西方倡导的所谓民主、人权、自由等观念通过部分影视片渗透到我国,虽然是不真实的、片面的,但这些影视作品对正处于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难以辨别已扭曲的政治观念,使得他们对本来划分不清的政治界限搞得更加迷茫、混乱和颠倒。造成大学生错误地把西方的经济繁荣看成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对社会主义发展极为不利。容易对青年学生的政治观念引发误导,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学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学校教育应多方面重视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教育主导,以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为指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选择正面的影视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观。消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功利化的倾向。
(一)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观念,有效利用当前影视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影视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做出正面客观的分析,如观看《孔繁森》《任长霞》《铁人》等优秀的影视题材,利用高尚的影视人物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力倡导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传统教育主旋律,并且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育学生用所学到的哲学思想和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朽和堕落,积极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价值观影响。
(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过程。学校教育应倡导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精神感召、教学互动的和谐校园文化,应该多为他们提供实训、实践的锻炼机会,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建立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受广大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校园文化来陶冶情操、提高品味,许多高校利用周末或某个特定的时间播放一些国内外优秀影片,使丰富多彩的影视文化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中,陶冶大学生情操,引导其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系统的审美能力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对审美能力教育加强重视程度,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全方位认识,使他们走出价值取向的误区,澄清对人生定位、理想、追求的迷茫。[2]高校积极开设影视欣赏教育和举办影视文化讲座,多方面解读影视文化具有的艺术魅力和蕴涵的思想教育价值,使心灵得到净化和愉悦、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境界、塑造完善审美人格。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欣赏交流、组织学生观看高价值、高品位的影视经典名片及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大学生从影视文化中吸收积极的社会信息,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适应社会时代需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必要性 英语词汇教学 策略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而文化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著名语言学家拉多在其《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谈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是组成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之一,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将在语言的词汇中留下它的印记。词汇反映了本民族的社会现实,受本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道德价值、政治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并深深地打上本民族、地域和时代的烙印。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懂得英语国家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正确理解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也就是说,文化背景知识是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平台和基础。
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文化背景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较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片面追求词汇量的大小。他们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习惯在短时间内突击背诵单词,习得了发音、拼写及一两个意义后,就认为已经掌握了该词汇。另一方面,词汇教学也偏重于音、形、意的讲授,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语言技能的操练,而忽视了对词汇文化背景知识和内涵的讲授。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学生即使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记住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甚至更多的词汇,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依然较差。一个典型的交际错误就是:中国学生喜欢对外教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古人称龙为四灵之长,龙是中国上古时代图腾的产物,是古老中国及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在英国,人们会闻“dragon”(龙)色变。西方文化中“龙”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它常被用来指“凶暴的人”。因此,教师在讲授词汇的同时,应当把对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导入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教授词汇的同时学习词汇的文化内涵。
三、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西方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所反映的含义在日常生活、称呼、社交礼节、性别、感彩等方面都有不同,英语词汇教学应融文化知识于其中,这是避免或减少语用错误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鉴于此,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
1、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和积累英汉语言文化知识,将中西文化异同自觉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在语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发现两种不同文化习俗在词汇表达上的差异,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然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风俗与习惯。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课文Time-Conscious Americans讲的是美国人对于时间的态度,虽然文中出现了多处习语表达方式上与汉语表达方式不同,但却反映了中美在思维方式上的异同。
另一方面,在词汇学习中应提示学生,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有些词汇在英语中却没有文化内涵。比如,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公鸡(cock),中英文中都表示“骄傲”。英语里说as arrogant as a cock,汉语是“骄傲得像只公鸡”。再如: as meek as a lamb———驯服得像绵羊;He is a sheep in wolf’s clothing.———他是披着狼皮的羊,外强中干。又如,一些动物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英语中却没有相关对应的文化内涵。汉语蝙蝠的“蝠”字与“福”同音,“五蝠”与“五福”同音,象征幸福、吉利。再如汉语“鱼”会让人联想到“结余”、“年年有余”,这是因为汉字可以谐音而转承同音异形字的语义值,而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中相对应的“bat”、“fish”就无法使英美人产生诸如“忠心”、“笨拙,累赘”、“结余”之类的联想。
2、从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习语的渊源和出处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其中《圣经》中仅收入词典的典故就达700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典故更是熠熠生辉,有些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就成了典故。如美国《时代》周刊曾登载这样一句话:“Many took in gambling and got in over their heads, borrowing from Shylocks to pay their debts.”在这里,作者援引了莎剧《威尼斯商人》剧中的犹太人高利贷者Shylock作为典故,来喻指那些债台高筑的赌徒不得不借高利贷还债。这里Shylock不再是《威尼斯商人》中那个具体的“人”,而是泛指那些斤斤计较的高利贷者。
又如,英语中的“Cricket”和汉语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在英语文化中,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蟋蟀大多给人带来宁静,舒适甚至幸福的感觉,它是个merry little cricket(愉快的小蛐蛐)。如莎士比亚的歌剧《亨利四世》中就有“as merry as a cricket”(像蟋蟀一样快活)这一习语,随后英国人就一直沿用。狄更斯在A cricket on the Hearth(《炉台上的蟋蟀》)中塑造了一个小仙灵的蟋蟀形象,而且它似乎还对书中的女主人公“充满了希望和鼓励”。而在汉语文化里,蟋蟀所表达的是一种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感觉。如《寝夜》中杜牧的诗句“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诗论》中诗人元好问写到:“切切秋虫万古情”。两首诗中反映出的蟋蟀叫声所引发的忧伤,是汉文化中世代流传的一致形象。
英语中这些带有民族色彩的习语,是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差异,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3、督促学生开展课外技能训练与文化实践
著名跨文化研究学者胡文仲先生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外壳而不会领悟其精神。” 传统的词汇学习方法主要对单词音、形、意三个方面的掌握,而一些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对意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字面之意”,而忽略词汇的文化内涵。要想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词汇文化的学习要建立在对广义文化的学习之上。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外技能训练与文化实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实际书面语篇语境中,体会词汇的文化涵义和用法,同时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允许的话,引导学生参加英语论坛,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演讲、英特网英文聊天等,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文化实践。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具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词汇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和语境导入文化,并适度地进行中西文化比较,使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实现英语教学的双赢。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篇9
一、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四、课程安排
〈一〉欣赏《春雨沙沙》2课时
歌曲《绿色的希望》
〈二〉欣赏《春江花月夜》3课时
歌曲《小竹桥》
〈三〉欣赏《西班牙斗牛士》2课时
歌曲《雪绒花》
〈四〉欣赏《牧歌》3课时
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
〈五〉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4课时
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六〉欣赏《春节序曲》4课时
歌曲《山林的歌》
〈七〉欣赏《彼得和狼》4课时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14- 0166-03
doi:10. 3969/j.issn. 1671- 5918. 2017. 14. 062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前言
无论哪种语言,都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是语言,而只有在语言交流与沟通当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文化。大量的英语实践教学表明,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往往只能掌握词句表面意思,且大多数英语表达都与英美人讲话不一致。这是因为在实际的英语学习当中,没有注重跨文化知识输入,没有注重增强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本文从介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意义人手,探索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但能够解决实际教学当中的问题,而且能为培养大量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显著,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文化交际是主要内容,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不但能转变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模式,还能优化教师的英语知识结构,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要想进行有效交际,掌握语言知识是基础,没有语言就不能正常交际。但要想保证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与得体,必须明确文化差??性。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将不同国家引入了“地球村”当中,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量增加。在这种全球化发展与交流趋势下,如果不掌握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是无法进行正常的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因此,必须将英语文化教育融入到整体的英语教学当中,促使学生积累足够多的跨文化英语知识,确保跨文化英语交际成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是核心主体。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当中,虽然了解一定的英语词语与语法,甚至达到或高于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且英语写作水平比较高,有独到建树,但在实际的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能力不够高,在英语口语训练与交流方面尚待发展。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是英语词语或发音不正确,而是未全面掌握外语文化,导致本土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的矛盾出现,面对很多障碍停步不前。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本土语言文化与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差距,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讲授与输入,且枯燥与抽象理论知识较多,实际感悟较少,未注重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课程上,教师需要强调的英语语音很多,导致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无法合理表达英语语言载体承载的信息,容易导致英语跨文化交际失败。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具体培养策略
(一)英语教材的选取应科学配套
要想进行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首先有足够科学配套的教材。如今高校普遍应用的英语教材,都是将经典文章、目的语文化知识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有效结合而形成的,英语选材文化因素显著,且英语文章包含的信息较多,课文内容往往很多,可以准确反映现代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差异性,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英语教材的不足之处,是教材配套工作往往注重英语语法练习,未突出语言交际任务。但实际上,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不能单纯局限于教材,只有结合英语教材主题与要求,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融人目的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等内容;且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注重人文思想内容的有效渗透,注重英语所在国家社会风俗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有效创建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景,才能真正丰富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境知识。
(二)发挥母语文化作用,创建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
大部分人认为,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当中,应当将母语干扰因素排除和消除在课堂外。但实际上,母语文化早就深植于大学生脑海之中,要想真正取代它是不可行的。要想有效处理母语问题,应实现英语文化共核内容的融合,并科学比较有差异性的内容,促使母语文化体系成为起积极作用的参照系,促使英语在实际比较当中成为可以理解的事物。与此同时,教师要转变以往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丰富英语教学方法,拓宽英语教学信息获取渠道,创建接近真实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景。在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场景当中学习,学生很容易能从跨文化交际者的表情与姿态当中了解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与交流方式,揣摩一定情景当中交际者交流当中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多元方法,强化英语跨文化知识传播与渗透
1.充分挖掘与运用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
在当前的很多英语教材当中,都进行了英语语言材料和跨文化知识的有效结合,且全面介绍了英语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甚至精心设计了“文化沙龙”,给予学生跨文化英语知识学习的机会。教师只有深入挖掘和发现英语教材当中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主要线索,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跨文化英语知识。比如在讲授“College life”相关内容的时候,讲师可为学生讲解美国教育情况,即在美国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不仅能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还能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等,学生还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课表,以完成学位任务为目的,自主掌握个人学业。但在这当中,学术导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但在我国,学生需要听从学校的安排来上课。通过对比这两种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就能促进学生对跨文化差异的认知。
2.注重阶段性专题介绍,促使学生掌握跨文化差异
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阶段性专题介绍很重要,它是指立足于课堂之外,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导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可应用的形式很多,不仅有英语专题讲解和竞赛活动开展,还有外教介绍等等。且针对不同的应用形式,对应的内容也不同。在开展英语跨文化教育讲座之前,学生应做好准备工作,结合教学主题,进行合理地分组,通过问题抢答、相声表演等比较常见的方式,真正地寓教于乐,让学生自主进入跨文化英语交际活动当中,激发出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热情,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英语理论知识,提升学生语用水平。
3.收集与整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外国文化知识面
随着当前网络信息的不断开放,学习者利用网络,就能即时获取外国文化知识,感受英语所在国家的文化氛围。因此,大?W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需要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教师能指引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外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外国风俗习惯,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转变思维方式,领会跨文化交际内涵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当中,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中西方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不同,所以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困难,产生一些误解,降低跨文化交际效率。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四)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讲授的过程,还是英语语言知识应用与文化传授的过程。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是主要的指导者,只有确保其英语教学能力与文化素养足够高,才能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最终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能力。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是多种语言的交融与文化教育,因此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针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不仅要做英语理论知识的讲授者与传播者,还要做英语文化知识的核心引导者。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汉语文化方面的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文化领域的能力。
从上面的研究可知,要想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保证其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具备丰富的英语语言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与英语文化素养,进而提高教师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培养当中,影响因素较多,虽然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且进行了英语专业教育,但往往无法转变传统式的语言教学观念,无法意识到英语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导致自身英语跨文化交际水平不够高,不利于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改革教学模式与观念,还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尤其是为了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珍惜高校给予的深造机会,主动参与专业能力培训与活动,与时俱进,丰富个人文化涵养,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为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树立榜样。
(五)加强中国文化渗透,促使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
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当中,所指的跨文化,不仅包括英语文化,还包括本土文化,且要想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必须首先掌握民族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往往会导致文化迁移问题出现。相对于语言迁移类来说,文化迁移也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在英语文化教学当中,必须适当地加强母语文化教学。具体来说,首先,在英语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资料传递过程中的多种文化因素,不仅有语言文化因素,还有非语言文化因素,且要将母语文化作为英语文化教学的对比对象。只有对比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能真正明确交际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在对比之后,总结目标语文化教学当中的难点与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率。其次,要想充分理解与掌握西方国家文化,必须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以良好的心态看待西方文化。在英语教材编写当中,必须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合理性比较。与此同时,在实际的练习题设计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通过英语交流表达中国文化的训练内容。最后,要将中国文化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优化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报刊杂志阅读掌握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法,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水平。
(六)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加强语言实践教学
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向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不断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传统式教学观念,大部分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深入探究大学英语教学革新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已经开始向新颖化与网络化教学方向转变,激发出学生学习与探究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