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关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
1.1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介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是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儿童基本信息管理、预约通知管理、生物制品管理、免疫程序管理等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所需的功能,各种报表数据由电脑自动统计生成,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它在不借助网络的情况下也可独立进行儿童基本信息录入、修改、统计、查询、删除、备份、报表统计汇总等工作,通过VPN+Internet的方式连接市信息平台,实现客户端数据信息上传和全北京市接种信息共享。
1.2客户端的应用。张家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于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免疫规划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硬件配置、软件系统安装,2008年1月在完成常规门诊的情况下开始了既往卡片的录入工作,逐步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完全信息化管理模式过渡。并且在2008年3月完成了所有在册学龄前儿童(2001~2008年出生儿童)的接种记录的录入工作,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自2008年4月1日正式开始使用,2009年开始纸质卡取消,从而使免疫规划工作全面进入信息化管理。
2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使用效果
2.1提高了工作质量。
2.1.1提高了卡证符合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使用之前,儿童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等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手工抄写,免疫程序全部由人工推算,容易出现笔误和预约时间推算错误等问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使用之后,儿童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信息、下次接种时间预约自动生成,有效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导致的时间误差,减少了手工登记造成的笔误。卡证符合率由2008年以前的95%上升到2012年的98%,显著提高了接种卡和接种证的符合率。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1]。
2.1.2提高了疫苗接种及时率。由于实行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客户端,及时了解各年龄组儿童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快速查询出未种儿童,分析查找不及时接种的原因,及时通知儿童家长带儿童补种疫苗,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及时率(图1)。
2.1.3流动儿童管理更加有效。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接种记录不全等原因常出现错种、漏种、重复接种的现象。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使用后,将来京2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及时录入客户端系统,根据北京市免疫规划程序和儿童既往接种信息,自动生成接种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合理安排接种,有效避免了错种、漏种和重种现象,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表1)。
表12008~2012年张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龄前
流动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
2.1.4各种数据统计快捷、准确。各种数据报表手工统计分析过程繁杂,人为影响较大,易造成数据不准确,应用客户端后,对免疫规划人口构成一目了然,门诊接种记录也可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进行统计,避免了人工翻阅卡片或现场登记查找的麻烦,各种接种统计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时间由过去的1d时间,减少为现在的1-2min。
2.2提高了工作效率。
2.2.1提高了预约登记的工作效率。预约登记工作在接种门诊是消耗时间最多的工作,客户端通过查询儿童的自定义编码或出生日期,快速查找到儿童,准确无误的做好接种记录,比手工登记简便快捷,明显缩短预约登记时间,从以前1-2min完成的登记工作缩短到40s左右就能完成,尤其接种较集中的时段,还可实现多台电脑同时工作,避免了接种量大时出现登记、预约错误,同时减少了家长的等候时间。
2.2.2提高了查漏补种的效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客户端的未种通知功能,快速查询出超期未种和不及时接种的儿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通知儿童家长及时带儿童接种疫苗。在常规查漏补种工作中,客户端可将学龄前儿童的基本信息分村导出名单,各村负责查漏补种的调查员可根据名单重点调查客户端中的漏种儿童和名单以外的新来京未管理的流动儿童,督促儿童家长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查漏补种,大大的提高了常规查漏补种的工作效率,省去了过去人工翻阅接种卡片查找漏种儿童,再由防疫医生或乡村医生骑车上门通知的传统方式,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省了时间,有效降低漏卡、漏证和漏种率(图2)。
2.3提高了工作效益。由于实行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对各种疫苗接种的管理安排更加科学,有效提高了疫苗的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尤其学龄前儿童相关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图3)。
3讨论
张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8年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以来,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主要优势表现如下:①极大提升预防接种软、硬件配备水平,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很大提高;②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③所有接种资料上传至市信息平台,统计方便,资料永久保存,不会因为卡证丢失、字迹不清造成接种差错;④查漏补种信息可以通过市信息平台发送,方便高效地提高接种水平,有效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⑤客户端所有接种数据通过信息平台上传下载,免疫规划资料生成及时准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预防接种工作信息化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①未能实现全国儿童异地接种信息共享,新来京的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均要重新录入客户端,给免疫规划工作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外来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异地接种频繁,很容易出现漏登和重复接种;②系统自动生成的统计报表与手工报表格式不统一,信息化管理与手工管理并存,势必造成重复劳动;③尽快启用护士工作站,实现数字化门诊,尤其在查漏补种工作中,漏种儿童需补种多针次时,接种护士容易出现漏种现象,护士工作站启用后有利于接种护士核对接种疫苗的名称和针次,有效避免了漏种和重复接种。
参考文献
[1]陈虹,洪敏.浙江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基层门诊中的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88-89
篇2
1.1儿科概述
儿科即是指针对儿童时期的身心发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室。由于儿童的体质相对比较弱,同时也因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准确叙述,与成人科室相比,在儿科的护理中,管理的风险性相对较高,儿童的体质相对比较弱,免疫力还不够强,这使得患儿的病情存在着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等特点。再者,患儿疾病的可变性和病情症状的不可预见性,都给儿科的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
1.2护理概述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是美国护理学会给护理学的定义[3]。现代护理学属于研究类的学科范畴,主要是对诊断和处理患者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的研究,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2儿科护理人员的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2.1儿科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不够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专业儿科护理人员有80万名,儿科医护人员的比例出现倒置现象,仅为1∶0.54,不管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儿科护理都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国外众多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医院普遍遵循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规定,医护人员之间的比例为1∶2,病床与病房护理人员之间的比例则维持在1∶0.4的比例[4]。根据有关部门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显示,符合医护人员配比规定的医护配比仅占一小部分,不少医院的病床与病房护理人员的比例还不到1∶0.2。
2.2儿科护理人员资源结构的不合理配置
儿科护理人员资源配置结构是否合理由儿科护理人员的年龄、经验和职称这3个方面的结构是否合理来决定。目前儿科护理人员的配置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学历专业度与职称之间的结构不合理现象,目前许多儿科护理人员的学历偏低,儿科护理专业知识不强,对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随着成人教育学历的增加,儿科护理人员的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在儿科临床中有职称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无法将其职称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众多医院中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管理普遍都是简单的“平台式”管理模式,所有儿科护理人员不分年龄、经验、学历和职称,共同承担着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2.2.1儿科护理人员的学历专业度结构不合理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护理类的高职院校出现,护理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在内的多层次护理教育系统,在这些不同层次的教育中,中专教育占大多数。经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调查显示,我国医院儿科护理人员中,其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仅占总人数的0.17%,大专学历的占有19.85%,剩下的均为中专学历。
2.2.2儿科护理人员年龄经验结构不合理
在儿科护理中,能够使护理工作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年龄在25~40岁,这个阶段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兼顾了护理的能力、经验和效率。尤其是在儿科护理中,中年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儿科护理中45岁以上的护理人员占28.35%,2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占35.65%,中间部分的仅占7.5%,与最佳护理年龄结构相反,导致缺乏骨干型的护理人员。
2.2.3儿科护理人员的职称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中护理人员的职称多处在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儿科科室中,几乎没有中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儿科护理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0.1∶0.3:0.6,与国际规定的1∶3∶1的比例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3我国儿科护理人员配置的研究进展
随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已经有不少专业人士对儿科护理人员的配置情况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是在不同的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根据护理工时进行儿科护理人员的配置,对护理人员的直接或间接的护理时间进行合理的增加,可以优化人员的配置。二是根据儿科护理所需要的实际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由于不同的科室和不同的病房所需要的护理人员和实际护理工作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根据儿科的实际需要增加儿科护理人员的编制。
3改进儿科护理人员配置的策略
篇3
关键词:情境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应用
0引言
在实际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无法全面、有效地掌握儿科临床疾病的病理、症状、检查方法、护理原则、诊断和护理措施等,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分析和解决护理问题的水平不高。因此,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水平。
1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形象、具体丰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的儿科护理知识,熟悉和掌握在特定场景需要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1]。教师在具体进行情境教学之前,应该详细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的特定情境。
2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比如:在讲解幼儿生长发育中的护理时,教师如果一味遵循课本的章节照本宣读,介绍幼儿生长发育的概念、有关评价指标以及相关计算公式等,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有2个6个月大小的幼儿,一个是5.6千克,身高56厘米,另外一个是5.1千克,身高63厘米,设置问题:这两个幼儿哪一个的营养发育状况更好?学生由于都知道,6个月大小幼儿的标准体重是6.5千克,可是他们都不符合标准,学生就会充分展开思考,怎样利用有关指标评价幼儿的生长发育。[2]学生在自己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讲解,就会获得良好的听课效果。
2.2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模拟情境。
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介绍幼儿溶血症患者的护理时,一般学生都知道出现溶血的母亲血型是O型,幼儿是A型血或者是B型血。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如果班里的女学生现在是O型,以后生的婴儿是A型血或者是B型血,会不会出现ABQ溶血的情况[3]。根据这些联想问题,教师一边帮助学生分析,一边解答疑问,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儿科护理的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发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严密性。
2.3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幼儿的临床症状创设具体的情境。
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选用事先制作好的现代多媒体幼儿临床片段,通过形象、丰富、直观的展示,强化学生对儿科护理的认识。比如:教师在讲解幼儿惊厥护理时,由于分析幼儿惊厥的原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具体讲解之前,把制作好的多媒体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视频中一个4岁儿童发生全身抽搐,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这个小孩可能有过什么病史?之前应该做过什么检查?主要的病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护理诊断?提供什么护理措施[4]。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将学生的回答与儿科临床护理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问题的答案,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儿科护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4设计实验教学模拟情境。
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模拟科病房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创设一定的模拟情境,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比如:在讲解幼儿窒息复苏全面护理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所用物品的准备,实施幼儿全过程复苏护理。通过这种实践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3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施效果
在儿科护理学专业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从以往的被动接收逐渐向主动探索转变,临床护理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与教师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堂互动,教师授课的模式丰富多样,形象生动,有效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进而活跃了儿科护理教学的课堂氛围。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方法的报道和应用还比较少,可是情景教学方法是将现代先进心理学所表达的人的心理活动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的作用,同样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主要几个问题:第一,在设计具体的情境问题时,要以当前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不能为了重视情境应用的效果,忽视儿科临床知识的实践应用。第二,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选取合理、科学的情境教学方法,不能够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生搬硬套不适宜的方法。第三,在具体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时,要结合儿科护理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情境和模拟情境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其新颖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完善儿科护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寇敏.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9(23):2145-2146.
[2]曾丽娟.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4,(7):89-91.
[3]侯军玲.儿科教学中实践情境教学法的实施[J].新校园(中旬刊),2014,(10):107-107,186.
篇4
关键词:中药直肠推入 保留灌肠 肺炎喘嗽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6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50-01
在儿科临床中,肺炎喘嗽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表现为热、咳、痰、喘。常威胁到儿童的健康。其临床分型中以痰热闭肺证为重常并发心阳虚衰等危候。在治疗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但是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所限,中药汤剂在临床应用中往往受到限制。我科自2004年起采用中药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肺炎喘嗽(痰热闭肺)患儿60例。西医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肺炎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肺炎喘嗽的痰热闭肺证候分类标准[2]。年龄3~6岁。排除肛周疾病、肠梗阻、肠套叠及严重腹胀患儿、灌肠药物不能保留者。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1.2 中药汤剂的选择与配制。自拟顿咳散(白芍10-15g、夏枯草10-15g、白果10-15g、川贝10-15g)。煎制过程:由我院制剂室浓煎50ml。
1.3 方法。
1.3.1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对症给予抗炎、化痰、雾化治疗。对照组予顿咳散日两次中药直肠推入保留灌肠,疗程为7天。
1.3.2 灌肠物品准备:灌肠前准备医用恒温箱,50ml或20ml注射器,静脉输液针(剪去针头),治疗药液(治疗疾病不同、药物不同),石蜡棉球,研钵(用于研磨固体及颗粒状药物),一次性手套、剪刀等。
1.3.3 具体操作:将灌肠药液用恒温箱加热至38-40摄氏度,用50ml(或20ml)注射器连接静脉输液针一端软管(另一端剪去针头),抽取药液(20-50ml),令患儿平趴于治疗床。根据病情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用液体石蜡患儿肛周皮肤,将输液软管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高度应
1.4 护理方案。①操作前评估病室环境,保证病室环境温度适宜,操作前30分钟内停止打扫。②患儿家属介绍灌肠的适应症,禁忌症,消除紧张心理。③操作手法轻柔,同时轻声抚慰患儿,避免患儿过度哭闹排出药液。④如药液推入不畅则立即停止操作,不可强行推入,将情况告知医生。
1.5 疗效判断。临床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或X线全胸片阴影明显吸收。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明显好转。有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无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
1.6 用SPSSl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l 两组疗效比较(率)
治疗组在治疗率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
3 讨论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易受邪侵,《童婴百问・咳嗽》:“然肺主气,应于皮毛,肺为五脏华盖,小儿感于风寒,客于皮肤,入伤肺经,微者咳嗽,重者喘急。肺伤于寒,则咳多痰涎,喉中鸣急”,小儿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中,小儿口服中药汤剂困难一直困扰临床医护。因此,开发新的给药途径尤其重要。中药保留灌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传统的滴入式灌肠法同样面临滴入时间长,患儿依从性差的问题。我科改进了灌肠给药的手法,改“滴入”为“推入”,并采用静脉输液针(去针头)作为灌肠软管,整体操作3-5分钟,从根本上解决了患儿依从性问题。加之有效的护理管理,减轻患儿家属心理负担,减少患儿哭闹程度,最大程度的延长了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在中药直肠推入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还应该提高观察病例的样本量,进一步观察影响灌肠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的提高疗效,缩短患儿病程。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3] 江金华.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9)
[4] 朱斌,周秋云.沐舒坦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2)
[5] 吴静.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38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34)
[6] 宋国绪.和肠止泻法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7(07)
篇5
1.1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儿科护理病案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一所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病案管理是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儿科护理病案的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儿科护理病案的管理是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由于我国没有正规的大专或本科病案管理专业,负责儿科护理病案管理的人员普遍缺乏现代病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造成儿科护理病案存在缺陷,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儿科护理病案管理水平的高低。
1.2科技水平的高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在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医院中对于患者的检查、确诊等都是依靠现在科学技术来完成的。现在医院推广使用电子病案,利用计算机去管理儿科护理病案,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并减少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一个医院科技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儿科护理病案的管理。
1.3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在初期,由于病案没有收到法律的保护,所以负责儿科护理病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对护理过程的记录,对待记录不认真,没有做到使儿科护理病案具有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在2002年颁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使儿科护理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的地位得到提高。在规范性文件出台以后,管理人员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儿科护理病案进行管理,由于管理人员的正确管理,使得儿科护理病案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见规范性文件影响儿科护理病案的管理。
2目前儿科护理病案管理的状况
针对我国缺少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的管理人员的问题,我国在大学内开设了病案管理的专业,培养了许多具有现代病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他们在对护理病案管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医院的儿科护理病案也得到规范的管理。2002年是儿科护理病案管理的分水岭,两个规范性文件出台以后,护理病案有专人质控并统一管理,使得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位置得到提高。随着病案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以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为基本原则,对儿科护理病案进行管理,使得儿科护理病案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不再出现病案丢失的现象。现在医院对儿科护理病案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对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扫描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追踪查询系统。对病案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后,儿科护理病案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得到提高,在减少医患纠纷中具有重要价值。
3儿科护理病案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儿科护理病案的管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管理人员如果操作不正确,很容易导致病案出现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以后的儿科护理病案管理中,要加强对每一个管理环节的审查,对病案建立规范化的模板。依靠先进的科技,采用电子病案以及病案失踪系统,对病案进行网上实时监控,在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儿科护理病案管理具有更高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
4讨论
对于儿科护理病案的管理就像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性一样,必须保证儿科护理病案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对于影响儿科护理病案管理的因素,现在已经在逐步解决。在儿科护理病案管理中,要保证病案信息的书写质量,也要保证能及时准确的提供医疗质量反馈信息。儿科护理病案中主要记录对患儿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措施和结果评价等。这些信息为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临床等提供了原始的材料,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护理病案的真实可靠性,这要求必须在儿科护理病案的管理中必须加以规范。管理人员必须保证督促护士及时、准确的写好护理文件。
篇6
【关键词】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探究
中医儿科护理是在与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结合后建立并完善的护理模式, 能够既病防变、未病先防, 在小儿康复中有着显著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 医护人员针对患儿病情制定较为准确的、严格的护理及治疗计划, 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病程, 减轻经济负担, 因此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1]。为对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 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0.5~12岁, 平均年龄(5.36±2.33)岁;疾病类型:小儿腹泻病21例, 衣/支原体肺炎18例, 支气管肺炎33例, 新生儿黄疸8例, 所有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 无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患儿, 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0例,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考组患儿入院后接受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疾病针对性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临床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相关疾病的相关文献、教科书、资料等进行研究并根据中医文献为患儿制定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案。通过饮食、治疗、护理、宣传教育、出院计划等全面的治疗护理方案。②患儿入院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每天每项均精确治疗及护理, 通过望诊、指纹观察等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及治疗;并在每天晚上对当天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及出现的异常进行统计分析。③患儿出院时根据其病情给予饮食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等, 从而保证患儿能够更好的痊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对其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药品、检查费用及总住院费用)进行观察。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 经积极处理后均消失, 并发症发生率为7.5%, 参考组患儿住院期间出现7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14.08± 0.71)d、(2657.55±154.12)元, 参考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23.69±1.31)d、(3832.71±276.52)元,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更加注重患者的利益, 在医疗方案的制定中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环境及心理等因素, 并通过有效措施对护理活动、诊疗疗程等进行标准化管理, 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并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如下:①疾病观察, 通过观面、辨痰、察舌、察鼻等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 面色苍白、神疲肢厥时说明患儿气虚, 甚至出现惊厥等, 而舌质红赤、少苔则说明患儿疾病为外感所致, 患儿平时无痰, 突然有痰则考虑为哮喘、呼吸道感染等, 通过临床诊断给予患儿相关治疗;患儿住院期间常出现肺炎等疾病, 因此需要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防止出现内闭外脱、心阳虚衰等严重症候[3]。②饮食护理, 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 尽量食用半流食、流食等, 严禁食用生冷瓜果、荤腥油腻等, 针对患儿病情给予不同的饮食方案, 如脾虚患儿可食用山药粥, 湿热类疾病患儿可饮用橘子水、淡绿茶, 寒湿泻患儿可食用生姜糖茶等。③针对患儿病情给予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 注意寒暖变化, 经常帮助患儿改变。④患儿治疗时根据其疾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治疗, 告知患儿家属严格遵照医嘱给药, 严禁私自加药、减药等;患儿住院期间可给予玉屏风口服液等, 从而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对于痰多患儿可给予鲜竹沥、鱼腥草等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其中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治疗, 结果显示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参考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患儿住院期间给予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病程, 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玉琳, 姜仪, 张小蓉,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8):59-60.
[2] 胡玉转, 李丽仪, 陈凤娣, 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12, 27(21):51-52.
篇7
目的探讨医护共享平台在儿科护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呼吸消化病房及外科病房的患儿400例按病区床号分组,将病区1~25床分为对照组200例,26~50床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由护士对所负责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并填写评估结果,根据护理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医护共享平台的护理评估。结果观察组压疮、跌倒/坠床风险护理评估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非难免性压疮、跌倒/坠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医护共享平台,有利于促进医护沟通合作,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保障患儿护理安全。
关键词:
儿科;医护合作;护理风险评估;医护共享平台;压疮;跌倒/坠床
护理评估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应用评估量表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性,指导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是对高危患者实施重点预防,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1]。护士风险评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正确、及时地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以及能否成功救治患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患儿由于不能主动、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客观症状体征也不明显,加之必须结合生长发育相关特点,对儿科护士的评估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国内关于儿科风险评估主要由护士执行,由于护士人力不足、护士对评估量表的解读及对病情的掌握不足,导致儿科护士对患儿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及敏感度有待加强[3]。我院自2016年4月建立并应用医护共享信息平台,护士将患儿的高危评估共享给医生,通过平台与医生进行交流,共同确定导致高危的最主要因素,从而使评估更有指导性及准确性,使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障患儿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4~5月入住我院呼吸消化病房及外科病房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个病房各有床位50张,1~25床为诊疗1组,26~50床为诊疗2组,由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各自负责诊疗及护理。取2个病房1~25床为对照组(200例),男103例、女97例,年龄2~9(4.88±2.23)岁;诊断:支气管肺炎79例,哮喘68例,慢性肠炎13例,肠梗阻21例,肠闭锁15例,肠穿孔4例;护理级别:特级护理22例,一级护理53例,二级护理125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例,高中或中专52例,大专及以上113例。26~50床为观察组(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年龄1~10(4.72±1.39)岁;诊断:支气管肺炎87例,哮喘63例,慢性肠炎12例,肠梗阻25例,肠闭锁11例,肠穿孔2例;护理级别:特级护理28例,一级护理42例,二级护理130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或中专42例,大专及以上1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病情、护理级别、住院天数、父母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评估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采用电子病历系统的压疮、跌倒/坠床护理风险评估单(为目前国内外通用的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4]及Humpty-Dumpty儿童跌倒风险量表[5])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评分低危者每周评估,评分高危者每班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加入医护共享模块,责任护士完成相应的压疮、跌倒/坠床护理风险评估时,系统会自动将风险评分最高的条目筛选出来(每个条目描述的程度都有对应的分值,系统会自动识别条目得分最高的项目),责任护士点击共享健,即可发送至医生工作站,当主管医生查阅病历时,条目自动弹出,主管医生对高危项进行确认、反馈,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该患儿评估为压疮高风险,条目中分值最高的因素为营养及灌注,此条目将自动在医生的界面提示,医生也可以根据对患儿病情的掌握进行判断,如认同即点击确认键,如不认同则点击修改键,这样系统就会将条目返回到护士界面,提示护士重新评估。通过医护合作,提升评估的准确性,同时共同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家长的依从性。
1.2.2评价方法
由护理部质控小组对护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及家长依从性进行评价,每例抽检1次,并统计两组住院期间非难免性压疮及跌倒/坠床的发生率。①压疮风险评估:采用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4],从移动度、活动度、感知觉、浸渍、摩擦与剪切、营养以及组织灌注与氧合7个条目进行风险评估。②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采用Humpty-Dumpty儿童跌倒风险量表评估[5],从年龄、性别、诊断、认知、环境因素、药物等条目进行风险评估。③护理评估准确性:护理质控小组根据患儿病情,并结合主管医生对涉及营养、药物、灌注氧合、认知等护士易于混淆项目的判断,评估的总分或单项分值有误,均视为评估不准确。④患儿家属对护理风险防护的依从性:以自我依从性认识、定时翻身拍背、禁止孩子攀爬动作、随手拉床栏4个问题了解患儿家属对风险防范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采用5等级评分,1=完全做不到,2=很少能做到,3=偶尔做得到,4=基本做得到,5=完全做得到,总分4~20分,总分越高,说明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越好。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评估准确率及非难免性压疮、跌倒/坠床发生率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得分比较
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得分为11.2±1.5,观察组为14.9±2.4,两组比较,t=5.90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医护共享平台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跌倒/坠床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属高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常引起患儿外伤、心理惊吓等伤害,有时甚至会威胁患儿生命[6],跌倒已成为评价医院儿科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运用客观、科学的评估工具,可早期识别高风险患儿,减少患儿因此造成的伤害和经济负担。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及Humpty-Dumpty儿童跌倒风险量表是目前公认的用于儿童皮肤风险及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工具,我院在运用2个量表的过程中,发现量表的部分条目,如感知觉、营养、灌注/氧合及认知、诊断、药物因素等涉及患儿的病情进展及治疗情况,对这些条目评估时要求对患儿病情有准确的判断,单纯由护士评估易出现偏差。有效的医护协作可以提高患者医疗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7]。因此,我院借助医护共享平台,当护士完成评估后,让医生对评估风险进行把关,对评分最高条目进行确认,便于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医护共享平台操作简单,便于医护之间对患儿病情准确判断和沟通,有效促进了医护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医护双方可就风险防范的措施方面交流意见,达成共识,提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压疮、跌倒/坠床风险护理评估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非难免性压疮、跌倒/坠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运用医护共享平台,加强医护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儿科护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聚焦关键环节的管理,对高危患儿给予及早的有效干预,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保证患儿安全。观察组评估抽查的准确率未达100%,可能与医生、护士因平常的工作量大,未仔细相互核对有关。
3.2通过医护共享平台有助于增进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依从性
目前国内外广泛实施的“以患儿及家庭为中心”的儿科工作模式[8],其核心思想是将家人看作患儿最主要的照顾专家,只有鼓励和引导家长正确地参与患儿的治疗与护理,才能取得最佳的照护效果。本研究建立的医护共享平台,医生、护士共同对患儿疾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使医护间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换、协作互补,医生、护士共同承担以患儿安全为中心的管理,共同就高风险因素与患儿家长沟通,提高家属对疾病风险的认识,使患儿家属自觉执行风险防范相关措施,如翻身拍背、及时拉床栏,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本研究基于医护共享平台对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医护患共同协作,可提升家长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使家长成为合格的照护者,以保证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郭金玉,李铮.量表引进的过程及评价标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3-285.
[2]周君桂,李亚洁,范建忠,等.临床护士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情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0):11-13.
[3]张梅,范媛,胡淑侠,等.影响护理评估量表在儿科病房正确使用的原因及对策[C].桂林: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
[4]陆晔峰,楼建华,陆秀文.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的预测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61-564.
[5]朱海英,徐红,杨怡菁,等.Humpty-Dumpty儿童跌倒风险量表的初步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7):1817-1820.
篇8
1 儿科教学查房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正确认识教学查房与护理查房
部分带教老师不能区别实习生在病房的护理查房和教学查房,将其混为一谈。主要表现为缺乏计划目标、不深入分析探讨病历,不能形成双向教学;在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仅给实习生分配简单的任务,不重视临床思维的培训,如医嘱执行、配制药物、打针发药等。
1.2 讲座型教学查房
带教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述病因、发病机制、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采用填鸭式教学,将本应在理论课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病房再次讲述[2]。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压制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久之则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能主动吸收知识。
1.3 实习生差异问题
儿科护理实习所包括的专科众多,如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3]。并且不同专科的实习生在儿科实习时间和实习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教学查房中带教老师需要面多不同专科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实习生实习期的差异也使其对医院环境、临床知识和操作熟悉程度有一定差异,故带教老师需采用差异性教学。
1.4 学生参与教学查房的积极性较差
由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的影响,很多实习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甚者出现不尊重教师、不遵守制度的情况,故导致教学查房质量较差。
1.5 教学查房做不到因材施教
实习生的层次存在差异,本科实习生在理论学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缺乏动手能力,需要通过教学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专科及中专生一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临床教学查房则需要在问题的深度上有所侧重。但目前多数教学查房活动没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平平。
2 儿科教学查房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首先带教老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熟悉病人病历并做好查房计划,告知实习生提前做好准备。查房中由实习生先进行查体、辅助检查并提出问题,主查护师对问题进行补充,并对患者询问,之后对实习生进行提问。返回办公室后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判断能力为首要目的,确立学生重视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从“理论型”向“素质型”转变。
2.2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科的实习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本专科的实习生在教学查房中区别教学侧重点,加大临床专业教学查房的深度,深入发掘典型疾病的教材内容之外的发展状况。而针对其他专科及初次实习暂未定科的实习生则采取以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为主的教学手段,使实习生了解儿科临床护理对今后工作中的要求,以方向导向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活跃讨论气氛
充分调动实习生的讨论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分析能力,克服个人思维定势,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讨论要以保证病房秩序为根本,不能影响患儿的休息,在讨论中对于积极发言者提出鼓励,纠正错误思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标准化
教学查房应根据诊断学要求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在与患儿和家属交流中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而师生交流则应降低口语使用频率。在体格检查中如何控制手法的力度和技巧,从而保证患儿配合检查是教学查房中应解决的问题。
2.5 日常查房与教学查房结合
在日常例行查房中,让实习生体验护士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作用,通过对患儿及家属提问,使实习生学习沟通交流的技巧、家属掌握患儿的病情。教学查房存在时间较长、学生数量较多的特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查房的时间和带教老师,提前做好延时准备,避免因为时间冲突而影响其他工作。
3 结语
作为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儿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还存在很多问题,涵盖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儿科学涉及到儿科多系统的疾病及儿童保健,包括内容及其丰富,只有带教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授课技巧不断提高,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儿科护理学专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专科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儿科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善存,陈以初,王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在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04(13):367-368.
[2]李绘.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09):348-350.
[3]袁时芳,凌瑞,易军,王岭.规范化临床教学查房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06(22):1229-1232.
篇9
1 制定工作的具体措施
1.1 赠送健康教育处方 根据本医院输液门诊常见疾病编写,针对这些疾病本院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发给患儿家长阅读,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学到与患儿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这样可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健康教育的内容正确与完整性。
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常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常用药物,饮食宜忌,护理措施,健康指导,病情观察等。
1.2 健康教育执行单 保证患儿得到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留有记录,方便健康教育的评估计划实施与评价。内容包括;患儿基本情况及病情评估;健康教育执行记录;建议。
1.3 值班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接待护士 查看输液单,了解症状及临床表现,诊断,用药情况,发给健康教育执行单和相应病种的健康教育处方,输液登记本上登记姓名,诊断,输液天数,便于查看,登记号写在健康教育执行单上,将输液单交给配药护士,安排患儿进输液室,安排好相应床位,等待输液。
1.3.2 输液巡回护士 自我介绍,和蔼亲切,介绍输液室的环境,规章制度,告知输液前的准备,填写健康教育执行单,执行输液,并告知输液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实行健康指导,巡视输液室,单独解释答疑,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及时处理,健康教育结束收回健康教育执行单。
2 注意事项
2.1 因患儿家长来自不同的阶层,文化层次不同,对医学知识和保健知识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同,实施健康教育时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语言应通俗易懂,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的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健康教育处方的编写需与医生配合协作,避免医护之间说法有大的差异,以取得对护士的信任。
2.2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护士应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效果。从根本上起到指导示范教育的作用,产生预期的效果。
2.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科其对象特殊,牵涉范围较广,其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与其他科有很大差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参 考 文 献
篇10
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实践中,对幼儿疾病作出诊断以及对幼儿身体作出护理是主要的服务流程。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大众需求的多元化,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不仅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同时也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发展中,虽然一些医院受到经济等各类因素限制而不能做到完全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科护理实践体现人文关怀并构建人性化的服务流程。一是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对整体布局作出合理规划。如医院应当考虑到家长在孩子生病后的焦虑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流程效率。在此要求下,医院可以在儿科护理区设置专门用于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以及调度整个区域中儿科护理工作的服务台,从而确保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护理的情况以及确保儿科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医院中的儿科护理部门需要与儿科医疗就诊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相互协调,并在确保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三是儿科护理部门有必要设置导医人员,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服务流程是否具有便捷性,不仅关系着患者所享受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情绪产生着一定影响,所以,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改进中,有必要在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的基础上将减轻病人及家属焦虑、提高服务效率作为重要的出发点,这些内容是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应用,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体验到关爱与尊重。
二、人文关怀在塑造护理环境方面的应用
患者所看到的儿科护理环境是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影响着患者在接受护理中的心理与行为,同时也影响护理工作人员的情绪以及工作态度。作为幼儿,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中接受护理,而作为幼儿家长,更是希望护理环境能够体现出安静、温馨的特点。从对幼儿需求的满足方面来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环境的设计与塑造需要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作出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在病区环境的设计中,不仅要确保病室的采光、通风、温度以及湿度能够满足幼儿的舒适性要求,同时有必要在细节方面作出改善,如使用防滑地板、卡通笔画、动画造型,改变墙壁颜色、被褥颜色,增加电视并播放动画片等。这些手段能够有效缓解与消除幼儿在接受护理中所具有的恐惧心理。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当主动将自身当作护理环境中的重要要素,并通过使用文雅的举止、轻柔的动作来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重视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消除幼儿对护理工作者所具有的陌生感,并体现出儿科护理工作所具有的人情味。护理环境的塑造也应当考虑家长尤其是陪床家长的需求。在此方面,有必要在病房外以及病房内部的闲置空间设置座位,并在座位旁边放上报纸、杂志、故事书等,这样能够有效消除看望病人的家属以及陪床家属的交流情绪,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可以消磨时间的项目。同时,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幼儿,有必要设置无障碍通道,从而可以让家长以及护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带领幼儿外出放松紧张情绪。另外,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并保证有清洁的卫生,开水、针线包等物品不应当离病房具有太远距离。在对儿科护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中,医院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围绕幼儿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家长需求来对护理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从而在提升护理行业形象的同时推动社会大众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三、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良好的控制、组织与激励来对医院中的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作出调节,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儿科护理管理中对人文关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院精神和医院文化的塑造以及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医院精神是指包括儿科护理人员在内的医院工作者在医疗和护理实践中所具备的群体意识,其中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等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医院精神是推动儿科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医院文化是指医院软文化,即医院在儿科护理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等。每个医院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这种文化会对儿科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在儿科护理实践的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者采取奖惩机制,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并对其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需要重视职业道德知识培训以及专业培训,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并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