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

篇1

当今时代是一个解放和宣扬个性及个性化的时代,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人们虽然能够获得较大的精神满足感,但是在有些领域,因为过分的强调“个性化”而造成其本身内涵的缺失,平面设计便是其中之一。部分设计者将宣扬个性与求异直接画上了等号,这些平面设计作品虽然具备前所未有的外观造型,但是人们却不能够通过该作品读取到有用的或是良性的信息。这部分作品仅能够被作为一件普通工艺品,沦为人们视觉观看的对象。这样的情况与平面设计最初“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做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的目的是相背离的,不利于该行业的长久发展,同时还有可能伤及观赏者的审美观。

创新力度不够,拷贝现象严重上世纪90年代,以陈汉民等为代表的一批我国设计师,率先把中国传统元素运用进标志和包装等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的传统古文化的精髓,这一举动虽然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行业中的兴起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其成功的光环下,也顺便为后续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一方面,平面设计艺术在众多艺术当中算是后来者,其发展状况本身就不够全面,在设计技术和思路方面未能形成较强、较多的分支,新时代的部分设计者往往在对作品无从下手时,就不恰当地引用了上诉方法,直接将一些现成的元素硬性地拉倒作品中。另一方面,平面设计在技艺技巧方面尚不成熟,在时间、效率、效果等各方面因素的趋势下,设计者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拷贝”的方式完成作品。

2民族文化与平面设计的结合趋势

2.1造型的结合

平面设计的造型与民族文化的结合趋势,主要在于,我国民族文化中如剪纸等一些民间文化和民族流传的技术和造型,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外观造型上,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当代平面设计要想实现民族化和个性化,必须充分发乎只有中华民族掌握的中国民族文化基调,将平面设计烙上中国印。

2.2内涵的结合

平面设计的内涵在于,来源于社会并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平面艺术展现形式,将一些信息展现给观众,触动观众的心灵,从而规范、约束、引导观众的思想和行为。民族文化的内涵在于,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将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千百年的思想精华传达给每一个华夏子孙,实现民族元素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他们的结合即,将平面设计当成民族文化的舞台,将民族文化当成平面设计的内容,实现互补共赢的发展态势。

2.3时代意义的结合

以平面设计展现民族文化,丰富了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实现了民族文化的科技化展现,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潮流性和时代性发展。以民族文化充填平面设计,能够体现平面设计广泛的承载作用,提高了平面设计的效果,促进了平面设计的深入发展。

3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实例探讨

3.1婚庆文化的运用

婚庆文化通过一系列的实物或是虚拟实物向人们展示一种喜庆、和谐、热闹的信息,因此,其根本目的就是一种婚礼信息的一种宣传。而平面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将抽象、虚拟的信息实物化,能够使人们通过视觉感官直接接收。两者之间具有相当的共通行。例如:自古以来,婚礼便是人类世界中吉祥、喜悦的事情,古代人们更是发明了“囍”字作为婚礼的标志,任何人看见了“囍”字便会联想到婚礼,因此,许多婚礼平面设计作品在选定主体画面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囍”字的运用。在婚礼请柬方面,由于平面设计技术的出现,使原本空白的纸面出现了更多排版的可能性,例如鸳鸯戏水、连理枝等各式各样的装饰图案,一转原本的风格,使请柬在内容上更具喜庆愉悦之感。

3.2图腾文化的运用

祥云图案是东方文化的一种特有传统图形,有着吉祥、如意的丰富内涵,它的形式多样、流传悠久,是其他图式纹样所无法替代的,它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都会用祥云图案来装饰主题,烘托整个作品的意境内容,从而使作品更富神采与美感,吸引欣赏者的目光。祥云图案已经被大部分平面设计者所青睐,要更好的将腾云元素融入平面设计中,就需要扩大腾云元素的影响力,在祥云图案创作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平面设计者,在进行祥云图案创作时,要认真思考祥云与主题该怎样搭配,色彩应该选什么才能更好的衬托作品意境,要充分表现出祥云图案对整个平面设计作品的重要性

4总结

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迅速建设和发展着,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又促使了人们在文化上的认识更加多元化,其不断影响和刺激着人们的文化观念。作为中国领土的一个大板块—少数民族,在经过中国文化的不断积淀后,少数民族的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其文化体系中的舞蹈文化更是值得我们去品味,如今,少数民族的舞蹈渐渐地形成了一种艺术,这一舞蹈艺术正向全国范围内扩散着,发展势头良好。

一、舞蹈艺术的内涵

舞蹈艺术是指经过人们提炼和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并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的要素,塑造出具有动态性和直观性的舞蹈形象,从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不同于其他的人体动作艺术,它主要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的深层次的精神世界,包括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鲜明的性格等等,舞蹈艺术就是创造出一种可以被人感知到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从而来表达舞蹈表演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在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华为一种生活,甚至是生命的艺术。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

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在长期的时间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如今其舞蹈可谓是艺术性和 审美性相当高,它是由少数民族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和历史进程中,通过集体传承、集体发展、集体创造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少数名族的舞蹈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其社会进程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歌舞文化,他们的舞蹈文化艺术不管是对中外乐舞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还是对加强民族团结与进步、促使我国拥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发挥着其独特而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些方面可以充分证明,少数民族的舞蹈,特别是其舞蹈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探讨

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发展是经过了一定的发展历程的,有其沉淀意义,其舞蹈艺术在目前看来可谓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以及独特的舞蹈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北方的舞蹈呈现出刚健豪放美、南方的舞蹈呈现出婀娜多姿美、平原的舞蹈呈现出柔美细腻美、高山的舞蹈呈现出潇洒奇特美,可以说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对于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发展来说,其分为几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具体如下:

(一)奠基期

这一时期是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起步期,有很多舞蹈艺术家充分展现了其民族舞蹈特色,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少数民族舞蹈作品,比如说蒙古族的《鄂尔多斯舞》、《盅碗舞》等获得了赞誉,另外还有傣族的《孔雀舞》等都获得了好评,这些舞蹈不仅第一次在人们面前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特色,而且还揭开了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序幕。

(二)破碎期

这一时期经历“”的冲击,使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良好发展势头被阻断,几乎所有的舞蹈创作都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是惨遭禁演。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发展被扼杀在摇篮里。

(三)发展期

这一时期经过“”的洗礼后,从这之后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势头,比如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舞蹈表演,舞蹈艺术家以一支《牧民见到》的舞蹈,充分展现了蒙古族风格鲜明和浓郁的民间舞蹈艺术,抒发了蒙古族人们对主席的爱戴之情,引起观众的极大反响。

(四)探索期

这一时期是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在发展和积淀后的时期,其舞蹈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逐渐转变为对舞蹈艺术的创作、表演观念进行大胆的艺术形象创作、多种编舞方法相结合的探索,在这一时期,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探索的方向,基本上是以创作题材为依据,对其民族风情和风俗以及民族性的人物形象进行探索与舞蹈艺术创作。(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 海和平.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J].陕西教育(高教), 2010,(1)

篇3

关键词:平面设计;民族风格;特征

社会的不断发展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对先进的文化进行学习借鉴,同时也要能够注重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传播。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将民族风格加以融入,就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效果。只有将现代化的设计和民族的风格能够得到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保障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从而对平面设计艺术就能起到拓宽的作用。

一、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融合重要性和方法分析

1.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融合重要性分析

平面设计在当前的各个发展方面都有着相应的呈现,已经和商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化的平面设计进行结合已经愈来愈受到设计师的重视,这样就能有效的产生全新的设计风格。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多民族的融合下也形成了多民族的风格以及文化。而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设计相结合,也能呈现出不同魅力风格的设计艺术。在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关系愈来愈密切的情况下,商业空间的发展也比较大,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注重民族风格文化与商业发展的融合就比较重要。现代的平面设计在这一环境下,就成为和传统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契机,能够对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有着积极意义和作用。

2.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融合的方法

将平面设计艺术和民族风格进行结合,就要能注重相应的方法。进行将两者结合过程中,就要在选题以及对资料的搜索和生活采风等方法的有效应用,来对第一手的资源加以应用,从多样化的民族风格文化中,来寻找比较恰当的文化素材,使之能够和现代化的平面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要能够通过自身对艺术设计的感知以及理解,以及对民间艺术的形式等方面的了解等,通过现代化的平面设计的观念方法的运用,和民族的文化以及语言等进行互补和结合,从而来形成独特性的设计风格。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上得到升华,在艺术审美的视野上也能得以有效拓宽,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

二、平面设计艺术民族风格的特征体现和实现的程序

1.平面设计艺术民族风格的特征体现

平面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在意象表现构思的特征方面这就和绘画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各自功能以及语言表现和造型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在材料语言以及设计的主题层面的限制,进行平面设计就不能通过写实和具象的语言,而是通过抽象化以及秩序化等图像加上相应的观念思维,来进行对平面设计的主题观念进行传达,这是平面设计的意象手法的运用。通过这一手法的运用就能够将形意结合体现出传统的民族风格,也能通过文图对应的方式来将民族风格加以呈现。平面合计艺术当中的民族风格的特征还体现在对中和美的追求。中和之美是传统的美学,在形式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方面有着比较独到的间接,在传统文化的色彩上也比较浓厚。将中和之美和现代的平面设计进行结合,就能成为民族化的表现特征,在具体的展现上主张版面要素的多样化变化统一,在对立关系上要能协调等。这些中和之美主要就体现在语言的元素层面的和谐,以及对中和之美的应用等。除此之外,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民族风格的特征还体现在对生命精神的体现。在这一特征方面主要就是从传统艺术的设计角度出发,传统的艺术设计比较重视生命精神的表现,这就和西方科学逻辑推理有着不同。在对民族化的语言运用过程中,要能从概念的抽取以及中间语言的组织和风格表现这样的形式来加以呈现,这些特征都是现代平面设计和民族风格融合的重要体现。

2.平面设计艺术民族风格的实现的程序

将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和民族风格进行融合,就要能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加以实现。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民间艺术的借鉴,将传统文化的观念进行吸收,不是简单的进行模仿,通过民族文化符号和平面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得平面设计的效果得以良好的呈现。对传统民族艺术的借鉴以及向着民族文化形式发展,要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就是要能够保证民族文化的优秀性和独特性,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平面设计的审美性以及精神性。如我国的传统道家的无为道德准则和含蓄的文化特征,就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的自然含蓄以及意境的表达比较重视,在构图上对饱满以及完整性的追求,能够将民族风格得到有效的呈现,这就能够通过对这些民族文化的应用,使之和现代平面设计进行紧密结合,从而给现代平面设计新的发展活力。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能对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及形式加以融合借鉴,这也是对平面设计进行丰富的重要方法。在民族风格的元素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方面,主要是体现在构图方式以及色彩和造型的表现上,其中从构图方面来说比较注重对称美,这是古典美学中比较传统的对美的追求方式。而在色彩的表现方面主要对装饰性比较重视,这样就能够将这些民族的文化要素和平面设计进行紧密的结合,也能实现现代和传统的结合,在设计表现的效果上也能良好呈现。对于平面设计过程中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方面,民族民间的艺术当中的自由以及生动表现体现的比较鲜明。民间的美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基础,并使其成为其他的艺术形式的重要基础和大众艺术的形式。平面设计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平面设计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将其和民族风格进行有机的结合,就能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效果,体现出崭新的设计样式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平面设计过程中,对民族风格的展现就要从具体的内容上加以重视,通过民间艺术的元素以及素材的应用等,来实现平面设计的多样化和独特性。通过此次对平面设计的民族风格的理论研究,就能从一定基础上,促进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起到积极意义。

作者:叶志协 单位:河源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郑茜.东阳木雕图形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辩证关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7).

[2]邵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6(03).

[3]尹青.论现代平面设计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J].大众文艺,2014(23).

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英语 跨文化教育

一、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展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民族地区开展小学英语教育有助于民族振兴

近年来,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我国的市场经济也不断发展与完善,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也给了民族地区以帮助和指引,民族地区的经济生活与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也面临这众多的挑战与威胁,为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必需适应全球化趋势,与国际接轨,提高民族地区的整体素质与科技水平,提高综合实力。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英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的掌握是畅通与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引导民族教育的正确方向,树立合理的价值取向,是健全民族教育制度,促进民族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

(二)在民族地区开展小学英语教育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

多元文化教育是民主地区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双语教学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体现。在民族地区,由于各族人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习惯、认知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彼此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也会存在差异。语言是各族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多民族文化背景之下,将英语引入教学,也意味着西方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整合。在中外文化的相互摩擦融合过程当中,民族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个性得到发展,文化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有效的融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质的飞跃。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文化交流期间,传播与发扬本族文化,使本族文化广泛流传于世界之林。

二、厘清民族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密切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精髓所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创造力的动力源泉。各民族的文化有效统一,,才能唤起民族活力与希望。文化与语言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语言是文化的支柱,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通过语言的顺畅沟通,才能形成多元的文化。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同的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左右语言的发展方向,各族语言发音、用词等,均反映出当地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反映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研究语言教育问题,就应该置身于所在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而不能绕开民族文化,更不能规避民族文化,这不仅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奠基,并且从本质上来说,语言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共生,从而实现各族之间的和谐共处。[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聚居在一起,特别是西南民族地区,多民族聚集使得文化价值多元存在。各个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主流。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进一步加深,国际文化流入我国,我们必需面对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封闭是没有出路的,要实现民族的复兴与发展,必需适应社会变化,吸收国际文化精华,以增强民族文化综合实力。而要了解他国文化,首先就要学习他国语言。小学是个人认知的启蒙时期,在小学期间开始语言与文化的教育,对其未来价值取向的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三、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当中实现多元文化交融

(一)以教材为本,进行创造性的整合

教材是教学之本,精心设计、结构合理、难度适中的教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有效传播相关知识。我国的教育改革正是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各个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经过改革与整合,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应时展的需要。[3]小学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创新性筛选与补充,如词汇拓展、趣味小知识、民族节日习俗解说等等,伴有文化内涵的知识拓展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丰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至于,实现民族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提高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水平

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教师对个人的启蒙作用不可忽视。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着手与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要适应时展,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吸引与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英语教师队伍,是小学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借我国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之机,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回乡任教,支持青年志愿者到民族地区支教,积极采取有效政策吸引优秀英语教师。其次,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增加教师与发达地区小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及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大力提升教师综合水平。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切身感受不同文化

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实现文化的交融。首先,创设情境是提英语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条件,营造一个真实有趣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化氛围。例如讲到halloween,教师可以将教师布置具有节日气氛,穿上有趣的服装,准备糖果与南瓜灯等道具,在教师给学生观看视频,告诉学生在此节日西方国家孩子会敲门并喊“Trick or treat”,不给糖果就捣蛋,并在教师实战演习,从而在情境中学生对英语运用有更好的把握。其次,可以将民族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广泛收集民族地区的传统游戏,并按运动、娱乐、竞赛等进行分类整理,进而从英语教学应用角度,选择适当的游戏与小学英语进行创造性结合,特别要注重游戏的可操作性与教育性。[4]例如壮族民族体育抛绣球,将绣球抛过有一定高度的铁杆上的球圈当中即得分,一定时间内过圈的绣球数最多者获胜。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在绣球上表上英文,如apple、banana、mango等水果名称,在球圈上贴上水果图片,学生按英文把绣球抛入相应的球圈即得分。民族游戏与小学英语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学前教育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1-02

一、引言

民族传统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精神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价值的取向,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了民族的饮食习惯、衣着特征、住宅特色以及文字、文学、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进步的产物[1]。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在几千年的物质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智慧是我国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随着经济与科技空前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对当代人类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取向依旧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养成作用,历史反复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不能摒弃民族传统文化的文明成果,否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会缺少主心骨和向心力,就会出现道德危机,可见,民族传统文化在引导国民的教育、学习和生活养成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2-4]。

由于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传统文化对国民的性格、情操、品质、伦理道德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民族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具有较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学前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阶段,主要原则和方法有“蒙以养正”“早喻教”“严慈相济等[5]。随着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学前教育方法,常见的如启蒙教育、中英文双语教育等。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作风、习惯、道德品质的严惩具有细微的感知和影响作用,因此,学前教育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在生活日趋富裕的时代,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学前教育的启蒙,进行伦理道德规范,在学前教育中强调礼貌养成,促进幼儿养成好的作风品质,尊重他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端正志向,向善背恶。本文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民族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及民族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进行了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实践应用,分析了民族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的基本内容设置,促进学前教育中伦理道德规范的养成和生活常规的基础训练形成,严慈相济,教爱相辅,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学前教育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中扮演中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学前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然而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处于摸索发展角度,对学前教育的内容配置、课程设置以及教育体系、学前教师的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的欠缺。学前教育是先进的科学的成果逐步融合的结果,学前教育主要原则和方法是建立在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基础上中国传统学前教育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建立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比如在学前教育和启蒙教育中,引入《三字经》、《弟子规》等课程的学习,就是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规范的养成。可见,民族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存在着指导性建设作用的关系。

首先,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的根基,而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在学前的幼儿教育中,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的洗礼,使得幼儿在古韵古色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的仁义大度以及伦理道德,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汲取东方传统伦理的精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的养成,尊老敬长,蒙以养正,乃圣功也。促进幼儿养成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接受生活常规的基础训练。

其次,民族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发挥着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大学衍义补》中指出:“古人为教,方其子在胞胎之中,已谨其所感”,他认为,“教小儿当以正”,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幼儿养成基础的道德准确和道德规范,通过本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培养幼儿分辨善恶是非、端正志向。

再次,民族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和实施原则等方面具有规范价值和作用。中国古籍中保存着多种“幼仪”“童子礼”之类的规范,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悬系,按幼儿发育阶段提供合理的教育计划,指导学前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的实施原则的形成,构建治家教子的典范。

三、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学前教育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学前教育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在幼儿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子至亲,相责离恩,易子而教,相成以仁,教之义也”,指的就是通过学前教育建立以德治国,忠孝为本的本位思想,在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学前教育内容安排,在学前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和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对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教以诚实,勿使欺妄,辅以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根据“幼仪”“童子礼”之类的要求,使得幼儿能够在学前教育中学到端正志向、向善背恶、行善积德的思想品质。在学前教学中,尊老敬长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思辩录》中也称:“教子须好似一身率先”,提倡幼儿早期教育中要养成童孺之时,元气未漓的理念,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通过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引《易经》称:“正其本,万物理。失主亳厘,差之千里。”民族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强调伦理本位,以德治国,忠孝为本,民族传统文化应用在学前教育中,在人生的底色教育中促进孩子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品质的养成和提升。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养中,使得在人生的启蒙教育角度让幼儿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以审美的艺术教育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价值追求。

四、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灿烂的文化,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中国已经发生文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演进中受到严重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在学前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学前教育的课程开发,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使得中华儿女在人生的品格和血脉中饱含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意识到民族文化在培育我们下一代的民族精神时的重要意义。在学习、研究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在学前教育的高等教育培养中,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民族文化的表达到文化形式的审美演进,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从学前教育阶段传递给我们的受教育者。可见,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具有较大的价值和重要性,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形成生生不息的动态理解,促进国民品质素质的提升。高师学前教育是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摇篮,通过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带领出一支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在学前教育中实现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的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民族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巨大,因此,在高师学前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育体系配置中,需要纳入民族文化的课程内容,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方面重点在于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通过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使得幼儿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幼儿时期是形成性格人格,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幼慧”“少成”的典型,在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配置中,注重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使幼儿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建设,提出“寓教于乐”,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教以诚实,勿使欺妄也。

五、结束语

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在几千年的物质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智慧是我国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传统的民族文化对当代人类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取向依旧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养成作用,采用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学前教育的启蒙,进行伦理道德规范,在学前教育中强调礼貌养成,促进幼儿养成好的作风品质,尊重他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端正志向,向善背恶。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养中,使得在人生的启蒙教育角度让幼儿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通过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指导学前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的实施原则的形成,培养优秀的高师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论析[J].求知导刊,2015,1:16-17.

[2]刘亚明.善与可能的善:从古典政治哲学到现代政治哲学的嬗替[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52-57.

[3]施雪华,李凯.伦理本文为与理性精神:中西政治哲学之价值取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10(1):29-35.

[4]林存光.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纲――一项基于中西比较视角的审视与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6,2: 139-143.

[5]刘群,王国胤,吴思远.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19):50-53.

基金项目:

篇6

【关键词】音乐传承; 音乐教育; 关联; 影响

一、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一)音乐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音乐一直以来都被称作一个民族最深的记忆形式之一,承载着一个民族自古到今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起承转合、所有的兴衰荣辱,音乐,毫不夸张地讲,是一个民族的情感的寄托,音乐就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是一个民族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二)音乐传承是对历史的尊敬

音乐中记载了太多历史的影子,有高兴、有愤怒、有悲欢、有离合,音乐就是一个民族整体精神状态的情感体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这个民族由内而外的生命力和情感倾诉,可以透过一个民族的音乐去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民族的所有,而对一个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对这个民族历史的尊敬。

(三)对音乐的传承是世界对人类文明保护的要求

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在整体向前发展的同时,对音乐的传承越来越成为了国际社会保护人类文明的要求,国际社会很重视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保护,不管是中国的历史文明也好,美国的历史文明也罢,都属于整个人类的共同文明,保护好、传承好人类的文明是现在国际社会的一致看法。

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的实现方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的概念

第一,音乐教育的广义概念。音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凡是通过音乐能够对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维方式、处事能力起到积极影响的一切教育形式。第二,音乐教育的狭义概念。音乐教育的狭义概念是指学校里或者其他音乐教育部门对学生所进行的音乐专业方面的教学。

(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是音乐传承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对一个民族的音乐进行传承是一件很庞大的、很系统的工程,要想把年代那么久远的历史性音乐进行传承下去,仅靠一己之人的单薄力量、一纸记载是不够的,这需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把音乐与教育相结合,慢慢地音乐就会被相对完整地传承下来[2]。第二,音乐教育有利于传承精华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把优秀的东西传递给下代,教育具有一定的筛选功能,能够筛选出优秀的东西,对于音乐也是一样,教育可以在音乐历史的发展中筛选出优秀的民族音乐,摒弃那些不好的音乐糟粕,所以说,音乐教育有利于传承精华音乐。第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在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一方面可以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教育的形式进行音乐的良性创新,教育能够使师生在教与学中体会知识的奥秘,也可在教学探索中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潜能进行音乐的创新。

三、音乐传承与教育的关联性以及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音乐的措施

(一)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具有相互关联性

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对音乐的传承中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影子,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对音乐的传承;同时,音乐的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民族的音乐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音乐的措施

第一,完善对于音乐教材的建设。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设施和工具就是教材,教材就如同是音乐传承的文字范本,有了教材,才可能顺利地完成对音乐的学习,教材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须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和时代创新性;应该加强对音乐教材的体系化建设,建设一个更加科学、完整的时代化教材有利于促进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第二,优化音乐课程。对于音乐的教育和传承应该是一种基于音乐历史基础之上的广泛性创新和优化;现在的音乐教育更应该加强对音乐课程的优化整合,通过优化音乐课程以使得音乐教育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促进对音乐的传承和发扬。第三,实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实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比如:观看音乐视频、播放经典音乐教学音频、学生音乐知识竞赛、学生音乐理论演讲、音乐表演小舞台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印记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情感灵魂;对于音乐,应该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用行动去切实地保护,对于音乐的传承,离不开音乐的教育,音乐传承和音乐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应认真体会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促进音乐教育和音乐传承的发展。

作者:刘发莹 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缺失;当代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86-01

一、文化与设计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沉淀下来的精神体系,我们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总结和继承下来的,当然我们知道在传统文化根深地固的时代,它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门类,也在不断地发展沉淀,现代设计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脱离文化来谈设计必将是行不通的,没有了文化,也必将给当代设计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众多设计师由于对西方设计的崇拜,本土文化的涉入越来越少,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在当代的设计作品中,希望中国的当代设计能以文化内涵为依据,在设计作品中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当代设计现状

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甚至可以展现一个国家设计的水平。经济在发展,设计水平也在飞速提高,我们身边的设计作品琳琅满目,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然而这些也只能带给人们一些视觉上的肤浅享受,真正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震撼的作品越来越少,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开始更加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欣赏。近年来,设计作品中传统文化的缺失越来越严重,它必将会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化加快了人类文明进程,对设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巨大的意义,中国的设计开始走向国际化轨道;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设计师的崇洋思想,过度追求最前卫的设计风格,设计寓意单调乏味,生活中出现了庸俗的设计,严重污染了地域的文化特色,对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灌输都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当代设计者共同去面对的课题。

三、设计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危害性

(一)盲目崇洋,设计理念转变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理念,新风格逐渐占据了设计者的头脑,这无疑给传统文化的继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些设计者逐渐淡化对传统文化的概念,盲目的追求西方的设计模式,在设计中过于追求技术性与创新性,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的丧失使一些传统设计不再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甚至开始被遗弃。西方的设计更强调个性和创造性,也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但是,盲目的跟随西方设计必将会导致中国原有的优秀设计理念的丧失。

(二)过度追求设计,历史文化逐渐遗失

我们高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设计的民族性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中,它根植于历史的土壤。然而为了使中国的设计与世界接轨,设计者开始过度追求先进的设计,在这样的的环境中,我们传统的、民族性的设计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设计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遭到了众多人的质疑。比如在当前的新农村改造中,设计被强制地植入了农村,传统的农家院落形象已不复存在,地域文化开始消失,也必将会导致一部分历史文化的遗失。

四、文化的传承对当代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渐提高,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更具有艺术价值,被更多的世人所接受,设计师要做的根本也是为了迎合引导世人的审美观念而不断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十分必要的。

中西文化是在不同的民族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设计的根本所在,中国的设计就应该深入贯彻这一核心理念,在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同时把中国的当代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在提高当代设计水品的同时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一个好的设计首先要反应当地的本土文化,这就要求设计师深刻的理解领会文化内涵,不断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设计的内容更好地服务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当代设计要想走上中国的特色之路,只有不断地借鉴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让当代设计赋予新的活力。

篇8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教学、民族文化、文化自豪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62 ― 02

引言: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国家进行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国家都开展了跨文化的英语课程教学。毫无疑问,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的教育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始强调学生对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传统习惯与发展状况等基本文化现象与事实的熟悉掌握,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主要英语国家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进而最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的能力水平。然而,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而无法更好地提高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的重要策略。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教学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很多学校开始应用跨文化的英语教学,但是面对英语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很多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介绍与考察,忽视或者缺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也无法更好地将民族文化融入到跨文化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因此,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文化内容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讲,在进行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学习,老师和父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对孩子汉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注重对孩子文化学习的教导。同样,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也需要对文化进行重点的培养和教学,然而目前我国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英语教材中,文化的信息较少,所以零散的文化内容很难形成一定的教育体系,因此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到相应的文化知识;第二,缺乏系统的教学,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英语句式和词法的讲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容的系统讲解,因此导致学生无法对文化进行系统地学习。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介绍,而是从只言片语中提取一定的英语文化的片段来呈现给学生,这样自然就使得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与了解。

(二)英语教材中母语的内容较少

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而且还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从而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但是通过对目前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使用的英语教材调查得知,其中的母语内容比较少,大多数都是英语的教学内容,所以无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由于教材中只有英语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只能学习到英语的相关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无法更好地进行加深和巩固;第二,教师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按照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然而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少,所以英语教师对于母语文化的教学内容讲解不够充分,因此无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三)考核的方式缺乏科学性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很多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进行一定的考核,但是考核的内容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的跨文化英语教学考核,都是对英语学习内容进行相关的考核,但是忽略了对英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考核,所以这使得学生仅仅重视对英语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文化方面的相关学习;第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一定的改革,但是通过目前对跨文化英语教学调查得知,相应的改革和新的考核方式并没有被真正实践。

跨文化英语教学过程在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提升中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会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和碰撞,因此,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培养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求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领域的融合和碰撞一直在进行。在当今的时代,文化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多元化趋势。在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还要使学生在了解了英语文化的同时,注意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对比,从而在全球的文化竞争和融合中提高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使学生在面对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时,可以保持一个更加坚定的立场,适应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通过跨文化的英语学习培养对本民族的感情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统的文明古国,在当今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许多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为学生,也需要在新时期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在进行跨文化的英语学习中,通过和其他的文化的对比,可以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跨文化的英语学习来更加深入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在比较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取精去粕,站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大格局中看待本民族的文化,增加对本民族的感情。

跨文化的英语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两种语言

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适当的比较,使学生在了解了英语文化的同时也对汉语文化加深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文化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英语的的过程中,通过文化方面的学习更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推动学生的英语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三、提升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常常忽视对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提升,因此无法更好地实现跨文化英语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人才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

对于跨文化英语教学来讲,能够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真正达到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需要充分了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所以需要注重两者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够积极妥善地处理一些文化冲突和文化差异;第二,更好地适应文化融合的趋势,避免一些消极文化的冲击,让学生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能够使得学生在面对外来消极文化时,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从而抵抗外来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

(二)选择适合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教材

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适合的教材内容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选择教材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意愿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材的选取,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接收教材的内容,提高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效果;第二,选择的教材不仅需要适合跨文化英语教学的难度,而且要对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都有一定的介绍,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对于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三)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教师担任着重要的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需要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选拔英语教师的选拔标准,英语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应该对于英语文化和民族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第二,教师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既能够让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四)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需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选取学生喜欢的文化内容进行讲解,并且这些文化内容应该与教学内容有着重要的联系;第二,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积极接受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教学意见,这样才能够使得跨文化英语教学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进行,同时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小结:英语教学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而且需要让学生了解英语的学习背景,英语所处的文化背景等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的英语教学。然而,目前我国的跨文化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何在跨文化英语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的主要策略。相信,随着我国跨文化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

〔参 考 文 献〕

〔1〕刘婷婷.浅谈文化学习在英语课堂的重要性〔J〕.中国证券期货,2012,(04).

〔2〕戚玲.大学英语教学中强化文化性的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

篇9

关键词 小学 民族团结 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当前的国情决定了民族团结在推动国家发展壮大进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民族团结教育必须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渗入于各个课程学科体系当中,才能确保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了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团结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关系处理工作的原则。

1对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解读

从民族团结教育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观、构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性质应属于德育教学课程的范畴。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德育教育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积极贯彻民族意识的重要思想,体现民族性社会素质,并紧密团结各个民族,强化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形成社会主义民族观。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点课程教育应在于主要理论与其对应的实践活动上。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与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民族团结教育要注重小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并注重潜移默化地渗透。

2课堂教学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阵地

早在17世纪初,捷克的教育家就在其代表作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我国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则可以参照这种授课形式,将课堂教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阵地,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以及布置作业四个步骤推行完善。关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工作,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在6岁~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中,其渗入学习是以知识为基础而开展,渗透特征为思维具体运算形式,正处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过渡,因此学生往往会以自身兴趣为主。而现代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资源多样化与多元化的发展,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儿童多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为其探究意识的形成而提供条件。

3小学课程体系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设丰富多元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形态,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凸显民族教育特色;(2)将民族团结文化的特色引入民族教育课程体系当中;(3)加强建设课程实践教育基地;(4)确保课程建设的渗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整合素质教育内容,促进师生在民族团结与融合的意识中成长,全力发展学校的特色民族文化建设;(5)构建“包容吸收”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力求将每一个学子都培养成为具有优秀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6)参照全国各地多个典范性民族小学的成功建校模式,打开本校民族团结教育窗口。

4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构成体系

4.1课程教材呈现

课程教材是课程内容呈现最常见的载体。首先是国家统编教材,如小学三四年级的《中华大家庭》、小学五六年级的《民族常识》。前者主要介绍各民族居住地、生活特点、人口数量,后者则包括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灿烂文化等。其次是地方性教材,就全国范围来看,编写的民族团结教育地区省份大多集中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如云南的《民族团结教育》、新疆自治区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广西课程教材使用的是《民族团结教育》,采用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广西12个世居民族称谓与特点,并重点分析12个世居民族在共同开拓广西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小知识点的形式渗透于民族团结的教育中。再者是校本教材,当前广西地区学校自编应用的校本包括南宁秀田小学《舞动民族旋律》、《走近民乐》,柳江县壮校附小《童眼看民俗》等等。

4.2多媒体资源库呈现

多媒体技术能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当前应用的多媒体资源库实践结果显示,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同时更有利于对知识的保持与完善。多媒体资源库呈现的主要方式是图片、音频与视频,小学生从可视化的实物中更能感受民族团结的真正意义,比如少数民族的奶酪、竹筒饭等食物,蒙古包、土楼等建筑,抢花炮、赛龙舟等活动,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吸引力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民族团结知识的学习。

5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5.1民族团结的认知课程

如民族语言、民族团结历史、民族运动以及民乐组成,在课程教学的同时,不但要注重国家课程学科的实施,同时也要注重结合广西当地各民族的情况进行延伸与拓展。民族认知的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也明确亲如大家庭的关系。此外,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特征、分布及居住情况,其中的用语文字、著名人物、风俗习惯等进行基础性掌握。

5.2民族团结的修养课程

如民族礼仪、经典文化、素质教育等,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感受校本课程内涵。学生要从中明白各个民族团结形成的基本意识,明确中华民族凭借勇敢勤劳和智慧,开拓发展祖国疆土的伟绩,明白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5.3民族节日课程

如民族歌舞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民族各大节庆等,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列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中,给予广西各小学学生自身民族展示的舞台,以教育教学的形式与途径,发挥民族团结的综合作用,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并从不断的吸取和学习中增强各民族间优秀文化的认同,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6结语

综上所述,展开对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研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男「惺芄家和党民族政策的教育,树立民族观,增强民族意识,培养较高的民族关系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民族服饰;民族题材油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71-01

我国是一个多地域、多民族的国家。在这种多民族文化里积聚着上千年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和原始的艺术符号,他们将这些封存完好的民间文化艺术以原生态的呈现在眼前时,给画家们带来了新的契机。民族服饰是民族题材中体现其文化和风格的重要核心。一方面,民族服饰不仅表现除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另一方面,体现着许多少数民族生活的特色。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色彩随着民族的地域、文化、民俗等不同而缤纷多彩,彼此影响和传播,从配色到图案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不仅为油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色彩灵感,同时也为油画更具民族特色,为油画的发展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注重将富有民族审美特色的和具有民俗审美情趣的形式元素或文化符号建构到现代绘画创作的形式中,并力图将两者融合起来,即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结合,正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民族服饰在民族性油画中体现的重要性,主要通过民族服饰在样式,色彩,体现的文化来表达,从而丰富作者的画面,体现出所要表达的意向。

一、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几种艺术元素分析

(一)丰富多彩的造型款式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装款式各不相同,样式也是各具特色、纷繁复杂。少数民族服饰与整个民族文化一样既具有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区域性、传统性、融合性和变革性等特征。少数民族服饰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经济形态、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文化形态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这是生态文化学的观点。

(二)装饰性的色彩表现

在油画中表现民族服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装饰性色彩,色彩是民族服装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装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装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三)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

少数民族服饰中保存有大量的纹样图案,如果说彤制和色彩是外在的民族风貌的直接体现,那么纹样图案就是内在文化心理的直接显现了。据专家研究,“服饰纹样图案均来源于生活,人们将动植物纹样,几何图形,经过抽象,写实规范等几个艺术阶段的处理,应用在服装的装饰上服装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装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

二、少数民族服饰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在油画中表现少数民族服饰,是完成从少数民族服饰直观的审美形式到绘画视觉艺术审美形式的一种转换,这种转换是少数民族服饰在当代油画中的一种重要表意方式。将民族服饰巾的优秀成分转化并结合当代审美的文化元素,而创造出的作品更能体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并可大力弘扬油画肖像画的现代精神。实际上,两者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比如服饰造型上的整体性、服装上点、线、面的组合关系所体现的形式美、服饰上色彩的选择配置和比例位胃而积,以及对比的关系等等,这些与绘画的诸多因素是相通的。油画应该合理地汲取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形式语言,进而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特点,吸收借鉴到油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