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所谓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涉及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各个因素,且这些因素之间处于相互有联系的状态,进而组成一个经济系统,该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其结构相对复杂。换而言之,各因素涉及范围广,包括文化、政治等,他们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作用的。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故而各个因素产生的效应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良好发展。
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一个大的总体系,其中涉及多种类型的经济模式,如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等。具体来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综合考虑地域发展特色和前景,结合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实际的社会状况、林业发展状况等,制定出可以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据大量实践发现,正确的发展模式对林区发展方向、速度均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在选择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时,需要考虑自然状况、国家政策、文化等因素。
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比较复杂,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其分类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从围绕核心角度分类
从该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两种。1)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以林业部门为中心,并由其统领社会各利益主体,在此基础上开展林业工作。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木材,认为人类与森林处于一种敌对状态,单方面强调林业砍伐,且将林业与公众割裂开来,林业权的归属者是政府。因此,这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大众远离森林,较为独立。2)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林业发展模式,目前已被广泛采用。在工作开展方面,其将林业部门与社会中的各个利益主体联系起来,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林业工作;在林业管理方面,其与其他动植物的管理密切关联,主张人与树林是伙伴;在林业权归属方面,存在多样化特点,其中包括集体林、国有林和私有林等,其与公众建立良好的联系。与此同时,林业机构的角色也发生较大转变,即从被林业政策决定向参与对话、利益交换的仲裁人,与此同时,还扮演着促进者、调节者等多种角色,可以有效避免滥用林业资源,促使林业资源效益最大化。
2.2从开放程度角度分类
从林业的开放程度划分,可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为2种。1)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在特定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与理论观点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追求区域经济的自我健全和完善为指导方针,从其生产和流通体系来看,主要是以“内循环”为基础前提。在其观点中,认为林业是独立的,所以发展要依靠自身,不具备整体观念,没有意识到林业只是整个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开放型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要求,以与外部经济广泛联系为前提,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层面来看待林业的发展,即林业与社会各个行业密切相关。因此,在看待林业经济发展时,需要上升到一个社会林业的高度,加强推广,促使全民关注林业,进而有效推动林业的全方位、深层次发展。
2.3从发展速度角度分类
从林业的发展速度角度分类,可将其分为2类。1)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先行者的某个发展阶段,相对落后者出现超常规的赶超行为。从其实质来看,其理论指导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途径为重点工程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将传统林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加快林业经济发展,逐渐缩小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据实践证明,采用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2)渐进式林业发展模式,指的是在发展林业经济时,按照一般规律来进行。其发展速度相对来讲比较缓慢,没有意识到林业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其效果不甚理想。
2.4从绿色程度角度分类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在发展经济时主张绿色、环保。从林业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分为:1)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其是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情况下的一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该模式造成人类资源与环境的危机,目前已逐渐被弃用;2)浅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环境运动的基调,在其环境观念中,认为环境与发展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下,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对环境问题的消极描述上,在讨论问题方面,侧重于技术层面,其虽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但是没有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甚至有时还会以反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林业发展,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3)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这是第2次环境运动的主题,该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张将环境与发展二者结合起来,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等,同时强调全方位、多学科研究林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因此,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力求做到三大效益的统一,从而可以为资源节约、人类环境改善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贡献。
2.5从发展阶段角度分类
从发展阶段角度划分,可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为2种。1)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由于人们对社会与自然的认知较为局限,过分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人高于一切,采取“统治”的态度,没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林业资源进行大肆掠夺。2)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出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主张采取和平相处的理念。在发展林业经济时,强调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3结语
篇2
在林业经济发展道路探索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林业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句容市是林业发展的大市,有着良好的林业发展基础条件,但是林业经济发展能力并不强大,很难称得上是林业发展的强市。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林业从业人员对于现代农业这一概念没有科学且详细的理解,对于林业发展的规划能力较差,没有对当地的林业进行科学客观的定位。这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对于森林的地位认识不清。森林是全球的环境系统当中的主体,更是地球上最完善的资源库,其结构具有复杂性,生物的产能极大,是全国的基因库,为全球水分的蓄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生物能量的主导之物也是森林,目前人们所广泛使用的煤、石油与天然气全部产自于森林,而未来可能使用的生物能也有一大部分来自于森林。林业发展人员对于森林的地位认识不清,使其不能正确地规划林业发展道路。第二,对林业的地位认识不清。林业对于社会的生态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其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起主导性作用。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的生态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工作足以说明林业的重要地,林业在其中起着促进作用,许多林业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二、进行句容市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1.提高林业发展的观念目前,林业工作者在林业开发与管理理念上存在落后问题。因此,相关林业部门要加大林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林业从业人员与可能成为林业建设者的人们认识到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对待森林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转变林业发展的观念。不再以利益作为林业发展的唯一目标,重视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林业林业人员要督促自己加强学习,了解林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林业发展技术,更好地指导日常的林业工作。2.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只有具备了一个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才能指导句容市的林业工作有条理的进行。因此,应当对自身的林业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个具有科学性与综合性的林业发展规划,使未来的林业发展工作有规划可依。在规划当中,要确立起林业发展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对工作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制定。其次,要将整体规划分成不同的小规划进行实施,减小目标实现的难度,激发林业发展的动力。3.打造地方特色上文当中提到,句容市的条件十分适合乔灌木树种的生长。因此,应当明确当地林业发展的特色,从改变传统的体制与技术开始,将句容市的地方特色林业推向市场。从区域性的林业开始做起,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打造绿色林业品牌。以此将林业发展社会形象打造完成,为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02-**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3、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三、需要落实的四项举措
(一)、完善和制定林业发展政策
1、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
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建议在比较成熟的公益林地块(如港东生态林、明珠湖及相关社会化造林等区域)进行试点,允许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在其承包的公益林内进行生产经营,但经营者必须按规定支付土地流转费、无偿养护好林地。如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林地四周农村闲置房屋,由企业与农户联手,采取松散型组织形式,开展“农家游”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可以让企业有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国家又可以增加税收。
2、经济林扶持政策
除给予经济林建设补贴外,建议政府对有一定规模、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渠道等,解决运输、排灌、作业等问题;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设,建立果品加工厂,增加打蜡、选果、包装、冷库等设备的投入等,解决果品保鲜、加工问题,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销售网络,切实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3、社会专业养护政策
以目前政府实施的公益林养护方式,每亩养护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实际养护成本在300元/亩左右。建议由政府制[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定政策,在沿海防护林区域进行试点,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养护公司进行养护。这样可大大降低养护成本,减轻财政压力,并为今后大面积的管护积累经验。
4、生产管理用房政策
由县相关部门在充分研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林业生产管理用房的地方规定。经营者在进行“休闲、旅游”等经营活动时,允许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议每100亩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于生产、生活需要,只限于在承包经营期内使用,没有产权。经营期一到,可以无条件拆除。
(二)、解决和筹措林业资金
一是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将我县林业建设所需的土地流转费、养护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减轻我县财政负担。二是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间资金投资林业建设。
(三)探索林下经济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主要围绕种养业开展。在种植业方面,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闭,对林下作物生长有影响。而在用药、施肥等方面,林业与其他作物也有冲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在养殖业方面,由于受禽流感等影响,搞林地养殖风险较大,发展缓慢。因此林下经济发展的选择面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进行尝试,建议政府拿出一定的课题经费搞试验,通过试验解决技术问题后,逐步向面上推广。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药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养殖业,主要是鹅。
篇4
当前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群体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不能合理选择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进而进行详细的分类,以供不同区域的林区选择适于本地发展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分类
1.前言
从近些年林业经济的发展来看,其不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贡献巨大。但是在林区开发过程中不合理的开发模式,对我国的林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所谓经济发展模式是指经济发展道路,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以及历史时期,包括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思路、所有制形式以及分配方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正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部分。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但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林业经济发展方向、资源配置方式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当地政府在选择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时应该考虑当地的林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与林业相关的政策与资源以及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现状等众多因素。
3.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
3.1依据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划分人类社会从形成发展到现在一共经历过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三种资源配置方式,而自然经济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当前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而根据我国五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单纯的计划经济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的国情以及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把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应用在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出市场的配置潜力而且有效降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作用,通过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实现优胜劣汰,进而达到公平交易的目的。林业的经营者也可以把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依据市场来生产产品,不但实现最大利益而且降低了资源浪费。
3.2依据三大效益功能的发挥进行划分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组成林业经济的三大效益,依据三大效益发挥出的具体功能不同可以把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为森林经济、生态与社会三大效益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森林多效益综合发展模式和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发展模式。森林经济、生态与社会三大效益一体化发展模式即德国林业发展模式,具体是指把经济、生态与社会三大经济效益同时应用在每一个林区的经营方针;森林多种效益综合发展模式采用的是综合经营的管理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的管理思想是“分类经营”,具体可分为澳新模式与法国模式。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把发挥生态效益的天然林与发挥经济效益的人工林两个类别综合起来进行管理,法国则把林区从木材培育、公益森林以及多功能森林三个类别进行管理;森林多种效益综合发展模式采用的是综合经营的管理经营模式,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目前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家采用这种发展模式。而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是当前我国林区较多采用的一种发展模式,把林区具体分为公益林、一般公益林以及商品林三种类别分别进行经营管理。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的缺点是重经济效益轻生态与社会效益,随着近些年生态出现破坏,我国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由只重经济效益转变为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并重。
3.3依据发展围绕的核心进行划分依据这种划分方式具体可划分为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与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两类。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林业部门为中心,林业部门是管理与决策者,林木归国家所有,林业生产只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对林业进行孤立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把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公众利益分离,进而大大降低了公众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林业经营为中心,林区的生产经营由林业部门与社会各利益群体共同进行,林木的所有权除了国有之外,还包括私有与集体所有,这种发展模式使林业发展状况与公众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进而促使人们密切关注林业经济的发展,最终为公众造福,而林业部门的角色也从管理决策者转变为促进者、指导者、守护者。
3.4依据发展阶段进行划分依据这种划分方式可以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人为中心,基本特征是人统治自然,人们可以任意的向大自然索取同时随意向大自然排放废弃物,这种粗放型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只注重眼前利益,对环境以及生态带来严重损害,使森林数量与质量大大降低。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也注重对大自然的保护,同时注重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这种发展模式是健康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倡导并会获得长远发展的一种模式。
3.5依据开放的程度进行规划依据这种划分方式可分为封闭式与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把林业经济独立起来,其生产经营过程不与外界系统进行联系,局限在其内部的系统中。这种发展模式的缺点是无法发挥出其综合效益。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把林业经济与其他经济系统相联系,注重利益的融合。此外,这种发展模式正在向全民化推广,与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类似。
3.6依据绿色的程度进行规划依据这种划分方式可分为非绿色、浅绿色、深绿色三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类似,这种发展模式由于对环境与生态带来很大破坏而不适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浅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把重点放在了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灾难的悲观态度,主要侧重于技术层面;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综合起来进行发展,通过提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发展并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技术、体制、文化等门类的研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发展,不但满足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且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
4.结束语
总之,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很多方面,比如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源配置现状、区域社会建设现状、林业经济发展方向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严重影响。因而只有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充分了解,才能依据当地状况选择最有益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瑞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比较优势[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篇5
1.1林业经济三产业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林业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第一产业指森林资源培育业,包括林木的培育与种植、林产品初级生产等;第二产业指林产工业,包括林木加工、木质品制造、林业机械制造等;第三产业指服务性产业,包括森林旅游、休闲服务、林业文化活动等。根据1998—2011年林业产业产值数据绘制堆积式柱形图(图1)。从图1可见,尽管林业经济受诸多因素制约,但其发展仍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均逐年上涨。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在林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从2006年起超过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第三产业作为林业部门的新兴产业,其产值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快。我们对林业总产值进行曲线拟合,将年份设为t,产值设为y,得到生长曲线模型y=e(-357.471+0.183t),决定系数为0.992,模型拟合程度好。对林业三次产业产值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80以上。由此,我们认为林业总产值和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均按照生长曲线趋势逐年增长。
1.2林业三次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析本文采用以下方法分析了林业三次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①平均值法。取1998—2011年14年的林业总产值和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的平均值,算出各次产业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用该比重作为贡献率,见表1中第一列数值。②回归分析法。参照闻速[5]采用的方法,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用模型中各次产业自变量的系数作为贡献率,见表1中第二列。在该方法中,因变量Y为林业总产值增长率,自变量X1、X2、X3分别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的增长率,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53、模型为Y=0.21+0.528X1+0.386X2+0.065X3。③因子分析法。在因子分析过程中,变量X1、X2、X3选取产业产值或产值的增长率均可,其结果相同。KMO检验值为0.750,大于0.5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旋转之后第一公因子在X2和X3有较大的载荷,方差贡献率为51.665%;第二公因子在X1上有较大的载荷,方差贡献率为48.278%,所得贡献率见表1中第三列。其中,方法二得到的结果为第一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高出第二产业14.2%。然而从实际数据中看出,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仅在2000年、2007年、2008年略低于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其他年份均高于第一产业。由此可推断出第二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拉动力略强于第一产业。同时,王立磊[6]等也对林业产业结构对总产值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高于第一产业。这与方法二所得结果相悖,因此用回归系数作为贡献率的方法还有待考证。方法一和方法三的结果较接近,与实际数据相对比,差异不大。用平均水平来确定贡献率较保险,也间接验证了用因子分析法求贡献率的可靠性。由于数据的原因,无法用因子分析法单独求出X2和X3的方差贡献率,可再根据平均值法求出两者所占比重,最终得到三次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4831、0.4431、0.0738。
2、我国森林火灾研究现状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困难的自然灾害,是我国森林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源。基于火灾发生前和发生后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①通过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找到规律性,对森林火灾进行预测,建立预警机制。杨广斌[7]等运用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对1986—2006年北京市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韩恩贤[8]等利用陕西省17年的火灾数据,采用Markov转移矩阵和GM(1,1)灰色模型对陕西省森林火灾发生的趋势和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张典铨、梅志雄、傅泽强等[9-12]等运用马尔科夫、灰色系统、神经网络等不同方法对森林火灾进行了预测模型研究。②对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损失计量,以及探讨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和林业的影响。蔡慧颖、贾德志、钟晓珊[13-15]等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森林火灾的损失进行了评估与计量研究;车宏韧[16]等定性分析了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汤宛地[17]等阐述了森林火灾干扰指标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并建议在评价森林健康时加入该项指标;高岚、朱学平[18,19]等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森林灾害对林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从定量角度单独研究森林火灾害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文章不多见,本文期望能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我国森林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开展和森林风险的管理提供依据。
3、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可从林业三次产业的三方面来分析。首先,森林火灾的发生会破坏当地的森林资源,直接影响林木的培育与种植、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等,致使林农欠收;其次,森林火灾破坏了林区及其周围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资源,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林业企业的经营也受到一定影响,致使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严重的森林火灾致使气候条件质量恶化,林区环境、景观资源遭到破坏,以森林旅游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受到影响[18]。本文将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森林火灾对林业发展的制约作用。
3.1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间的关联程度,是对反映各因素变化特性的数据序列进行的几何比较。该方法需要的样本数据少,不要求数据服从特定的统计规律,突破了传统精确数学的约束,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设参考序列X0={x0(k)|k=1,2,3,…,n}为系统主行为变量、比较序列Xi={xi(k)|k=1,2,3,…,n},(i=1,2,…,m)为m个行为因子变量,通过:x′i(k)=xi(k)xi(1),(i=0,1,2,…,m)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值化处理。通过:i(k)=|x′0(k)-x′i(k)|,(i=1,2,…,m)求出参考序列和每一个比较序列的差的绝对值。依据邓氏的关联度公式[20]求出Xi与X0的关联度γ(X0,Xi):γ(X0,Xi)=1n∑nk=1γ(x′0(k),x′i(k))。其中,γ(x′0(k),x′i(k))=miniminki(k)+ρmaximaxki(k)i(k)+ρmaximaxki(k)。式中,miniminki(k)为两级最小差;maximaxki(k)为两级最大差;ρ为分辨系数,ρ∈[0,1],其大小根据i(k)的值选择。由于森林火灾的突发、多变、不可控,其指标数据并不随年份递增或递减,而是时大时小,造成某些差值数值极大,本文ρ取0.3。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较为重要的两个性质为相对性和非对称性。所谓相对性,即关联度,强调的是若干个离散函数对一个离散函数远近的相对程度,因素之间关联度数值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根据比较序列对同一参考序列的影响大小,排出关联序。所谓非对称性,即在同一系统中,甲因素对乙因素的关联度并不等于乙对甲的关联度。
3.2指标选取
灰色关联分析法具有相对性,由于公式中ρ取值不同,得到的关联度大小也不同,因此不必过分在意关联度数值的绝对大小。根据非对称性,本文对相应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二维排序。选取林业产业总产值和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作为系统主行为变量(简称“系统变量”),以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森林火灾作为行为因子变量(简称“行为变量”)。森林火灾指标从火灾次数,火灾面积和火灾损失蓄积选取。森林火灾根据受害森林面积大小和伤亡人数多少,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个级别(本文将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合并为一个指标)。最终选取7个行为变量:森林火灾次数、一般森林火灾次数、较大森林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火场总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纵向排序是系统变量林业产业总产值和三次产业产值分别同森林火灾七项评价指标做灰色关联分析,以此得到每个系统变量中森林火灾七项指标的关联度排序,共四列排序。横向排序则将森林火灾指标作为系统变量,各次产业产值作为行为变量,7个系统变量分别同行为变量的四类林业产值做灰色关联分析,得到每个系统变量与各类产值的关联度排序,共七行排序。
3.3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森林火灾制约林业经济的发展,七项指标均为反向指标,即森林火灾次数越多、火灾面积越大、损失蓄积越多,产值的增加受影响程度越大;即若关联度数值越小,则该指标对该类产业产值的制约作用越强。排序1—4—7,所对应的关联度数值从小到大,制约作用从强到弱。灰色关联分析四个纵向排序结果见表2,对4个系统变量制约作用较强的3个行为变量为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和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其中受害森林面积与林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的反向关联均排在第一位。可理解为,在一定范围内受害森林面积越大,该区域内林木的培育与种植、木材加工及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根据上文的分析,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高于90%,因此会直接影响到林业总产值的增长。此外,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与林业第三产业的反向关联度在七个指标中排在第一位,说明该指标对林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影响最为显著,一定时间段内重大和特别重大火灾次数越多,该区域受损害范围越广、程度越大,林业第三产业在这段时间内发展越缓慢。在4个系统变量对7个行为变量的四个反向关联度排序中,占据前四位5个指标分别是:较大森林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火场总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关联性较弱的指标是森林火灾次数和一般森林火灾次数。横向排序为表2中标灰的部分,7个森林火灾指标与各林业产业的7个关联度排序是相同的,均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第二产业林业总产值,最后才是林业第一产业产值。这里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对应每一个火灾指标,与第三产业产值的反向关联性最强,却与第一产业的反向关联性最弱,这有违常理;其次,七个横向排序结果均为3、4、2、1,太过统一,说明存在异常。
3.4指标选取与排序方法的改进
观察实际数据发现,森林火灾评价指标数值随年份变化时大时小,而林业总产值和三次产业产值却随着市场机制完善、林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林业科研创新推动、国家对林业投资与金融扶持力度加大[21]等逐年增加。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计算原理看,关联度的大小容易受最大的数值影响而趋于一致,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7个横向排序的结果是相同的。通过分析发现,森林火灾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林业经济的发展,但并不直接体现在产值的变化上。随着林业产业产值不断增长,受森林火灾影响的应该是产值的增长率。假设在某一年森林火灾次数较多、受害范围较广、损失较大,那么该年甚至后续几年林业产业产值的增长较缓慢,增长率较之前几年略小。因此,将3.2中选取的林业产业变量改为林业产业产值增长率,重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表3可见,纵向排序较之前略有不同。占据前四位的指标有:一般森林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火场总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较大森林火灾次数变为关联性较弱的指标,而一般森林火灾次数与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的反向关联度排到了第三位。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与第三产业的反向关联度从第一位变为第三位,取而代之的是受害森林面积对林业第三产业的制约作用最强。与第二产业反向关联度排在第六位的火场总面积指标,在新的结果中排在第一位,其他变动不大。横向排序与改进之前大有不同,说明之前的分析过程中变量选取和结果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七项森林火灾指标反向关联度最强的是林业第一产业,除了一般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外,其他指标均与第一产业的反向关联度最强,排在第一位。而林业第三产业恰好相反,它除了与一般、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的反向关联度最强外,与其他森林火灾指标的反向关联性均最弱。为了将横向和纵向排序综合起来比较,对排序结果进行打分。根据排序1—4—7,打7—4—1分,如横向排序3、2、4、1,分别打2分、3分、1分、4分,纵向排序6、7、5、3、2、1、4,分别打2分、1分、3分、5分、6分、7分、4分。这样每个系统变量对应每个行为变量都有两个得分,将两项得分相乘(也可相加,其结果与相乘基本一致)得到综合得分,见表3。综合得分越高,代表该系统变量和行为变量的反向关联度越大。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受害森林面积和第一产业、火场总面积和第一产业、火场总面积和第二产业、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和第三产业、损失成林蓄积和第一产业。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得分,研究森林火灾对林业产值以及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率波动的影响,主要从波动幅度较大的几个点简要分析,增长率波动情况见图2。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具有延续性,其制约作用会向后延续几年。假设某区域在某年遭遇强度较大的森林火灾,则该区域内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要恢复到之前的水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与之息息相关的林业经济在后续几年会持续处于低谷状态,直到有较强的动力重新推动林业经济增长。因此,在分析林业产业增长率受森林火灾影响时,要以该时点为起点,向前向后观察森林火灾情况和产值增长率变化。从实际数据中观察到,第一产业增长率在2003年处于波峰,与之反向关联性最强的三个森林火灾指标受害森林面积、火场总面积和损失成林蓄积在2002年的数值均降到最低,且向前推二至三年的数值都较低。第一产业增长率在2006年处于波谷,这三个反向关联性指标在该时点上均处于波峰,2007年之后有所下降,由此增长率在2007年之后呈逐渐上升趋势。1998年的林业第二产业增长率是14年间的最大值,1998年之后开始下降,从灰色关联分析综合得分的结果得出火场总面积与第二产业增长率的反向关联度最强,而火场总面积在1998年以及之前的几年数值都较小,1998年之后有所上升。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波峰,之后下降,2008年以后又稳步上升。火场总面积在2004年、2005年数值较小,2006年数值突然增大致使第二产业增长率在2006年之后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增长率在2001年较低,是由于2000年与第三产业反向关联度最强的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达到顶峰,致使次年第三产业发展停滞不前。2002年之后第三产业增长率开始逐渐下降,直到2006年之后趋于稳定,开始缓慢增长,与之对应的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在2002年之后连续几年内数值均较大,2005年之后逐年下降。林业产值的增长率波动是受三次产业增长率变化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可依据林业三次产业对林业产值贡献率的估计值来分析林业产业产值增长率的波动情况。上述分析也验证了森林火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反向关联性,以及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产值增长率上这一假设前提条件。
4、结论
本文研究了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三次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选取森林火灾七项指标与林业各产业产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结果存在异常,进而将变量林业产值改为林业产值的增长率,并改进了排序的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合理。利用横向和纵向二维排序的综合得分,对林业产值增长率的波动进行了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①林业总产值以及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呈生长曲线趋势逐年增长。通过因子分析法与平均值法相结合,求得林业三次产业对林业产业贡献率分别为0.4831、0.4431、0.0738。
②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并不直接体现在产业产值上,而是与林业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关联度更密切。通过反向关联度的大小进行横向和纵向二维排序,对排序结果进行打分,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受害森林面积和第一产业、火场总面积和第一产业、火场总面积和第二产业、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和第三产业、损失成林蓄积和第一产业。
篇6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主要问题;解决对策
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林业经济能否得到有效发展,与森林资源的分布、树木的类型、种植面积的大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若将林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项产业,那么森林面积的大小反应出了林业产业的规模,而树木的类型则反应出林业产业所经营的产品种类,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则反映出林业产业的经营范围由此看来,林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多方面的发展,急需各方面之间相互协调,并加以解决。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处理林业经济与森林资源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开发森林资源时,对林业经济的投入较少,依旧以规模化的森林资源发展为主,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未来的发展。其次,在开发森林资源时,过于重视森林资源的快速开发,却忽视了森林资源与林业经济之间的联系。最后,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林业经济利益,并没有明确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原因。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若果能够良好的协调林业经济与森林资源之间的关系,必将加速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使其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2我国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除了被用于建筑行业以外,在生态建设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经济作为一项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扩宽自身业务的渠道。而现行的林业政策并不健全,其中涉及到许多问题与漏洞,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经济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林业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林业资源个人承包的比例相当大,许多个人或经营单位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缺乏了解,在经营过程中,各类乱砍滥伐的情况及其普遍,大面积的过量砍伐也使得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林业管理部门缺乏明确且有效的管理方式所导致的。其次,林业相关部门在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生态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为了符合时展的需求,林业相关部门的资金多数都用在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林业经济发展投入的资金较少。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资金的投入十分重要,往往投入资金的多少就决定了最终产出的多少,而缺少了资金的来源,林业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及时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策略也是无济于事。
1.3林业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存在矛盾
如果将林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项产业,那么,为了获取林业产业最大化的利益,就应该在扩展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销售量。然而,林业资源与其他的产品不同,林业资源属于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生产周期较长,无限制的砍伐树木,追求林业产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只会导致林业资源的数量锐减,严重影响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然而,如果严格按照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要求执行,严禁对林业资源的砍伐与破坏,而这样,又不利于林业产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发展。由此看来,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将是我国林业经济未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关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2.1解决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目前林业经济的发展形式,已经无法适应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要从根本上对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推动林业资源的建设与林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林业经济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大力开展配套运营产业的发展,使林业相关部门与投资者能够发现林业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加大对林业经济以及森林资源建设的投资力度,良好的调节林业资源、发展与经济这三方面的关系,从而有效的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2.2关于林业经济发展政策的解决办法
从我国林业部门的现行政策上来看,不仅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及问题,而且也无法符合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无法充分的发挥我国林业经济中存在的潜力与创造力。相关部门在制定林业经济发展政策时,要遵循实事求是,努力创新的精神,以鼓励政策为主,培养林业经济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政策制定好以后,要先审核,再使用。也可以通过部分地区试点的形式,来验证政策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通过审核与实验地区反馈的信息,对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林业经济政策的出台并不完全是为了林业相关部门而服务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提高林业产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提高其经营林业产业的兴趣,最终实现森林资源与林业经济的双重发展,促进林业相关部门与林业产业经营者的双赢局面。因此,要充分的发挥林业产业经营者的作用,不断充实林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为此,政府可以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尽可能的吸收社会资金用于林业经济发展建设。此外,国家也要加大对林业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对森林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的控制。
2.3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方法
在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经济的发展是相互矛盾的,林业经济为了快速发展,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大量的砍伐,而森林资源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旦遭到大面积的砍伐,必定在未来造成无林可伐的局面,使林业经济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林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林业经济未来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从而使我国的林业经济,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科学技术助力。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为了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强大的科学技术做支撑。科技力量的投入,使我国在林业经济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更加透彻。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所以,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要高薪聘请高素质水平的科研人员对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并将研究出的理论结果用于实践进行检验,合格后便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与使用。其次,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多元化发展为核心。若要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单一的林业产业结构显然无法满足,必须要对林业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强大的资金链为支撑,对林业产品进行深加工,拓展林业经济发展的渠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拥有健全的体制,良好的政策以及强大的资金做支撑,才有可能解决林业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林业经济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上述的几个问题以外,还需要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逐渐拓展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开启全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陈萍.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5,35(14):83.
篇7
【关键词】:林业经济 转型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林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多年来为国家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近年来在不断地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力求由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一、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是林区难以摆脱“两危”困境的根源
传统的林业经济具有产业经济、资源型经济的属性。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基础,经营森林生态社会系统的行业。传统的林业经济是培育和保护森林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其作用的产业经济,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林业经济以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基本要素体现出产业经济属性;同时也以采掘业的典型特征,诸如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企业布局重构和分散等,具有资源型经济的明显弊端。建国初期,我国林业发展走的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木材采运为主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有林区出现可采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木材利用,忽视森林生态等多效益和多种经营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存在很大局限性,开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分区发展、林业分工发展等战略思想,但仍然是以木材利用为主,兼顾其他效益的单一发展的林业经济;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采伐森林资源为前提的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开始逐渐显露出弊端。
二、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于全方位、多元化、大战略、快发展,推动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使得天独厚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应有的经济竞争优势。要使失衡的产业结构向多业并举的优化结构、均衡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结构转变。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多种效益并求转变。把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林业的理念,按照实现森林、土地等资源最优配置和森林土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利用森林和土地,走资源节约型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为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1)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努力抓好“林药”、“林菌”、“林禽”等一系列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树立典型样板。(2)多元投入,加强资金扶持。通过补助、金融扶持、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扶持。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3)加工配套,强化龙头带动。积极鼓励、扶持职工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通过牵线搭桥,帮助林下经济经营者与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品购销关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卖难”问题,全面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壮大。(4)发展家庭经济,给予优惠政策,确保产品回收,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不发展起来,我们就强大不起来,不能总盯着第一产业,要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加强产业投入后续管理。(5)把以砍木头卖钱为主财源转向碳汇经济新财源。培养碳汇,发展碳汇林业,通过碳汇交易来实现创收,给林业培养新的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激励和引导职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下大力气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广泛培养和吸纳各方面人才不仅是林业企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贯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必须不断加强。过去,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过量的林业采伐消耗了大量资源,疏于管理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严重流失。大部分森工企业由过去的辉煌陷入了低谷,步入了“两危”之中。究其原因,除了森工企业历史遗留形成的典型企业办社会体制,富裕人员多,技术改造欠账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管理粗放,内部流失严重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 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效益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以增收和节支为重点,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抓好企业管理的中心,搞好资本运营,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认真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企业运行质量的集中反映, 是企业总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从企业经营活动的源头抓起,牵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有五条途经可以降低生产和产品成本。第一条途径是强化成本目标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企业在采取目标控制中应该采用“制定定额、分解目标、控制费用”的办法。
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篇8
关键词:林业经济 因果关系 气候因素
林业经济发展的依托主要是森林资源。森林与气候之间存在很多的关联。气候能够影响森林的生产情况,从而能够影响林业经济,反之也成立。在学术界,对于林业和气候的关系研究已经很多,其主要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说明了它们的定性关系。本文将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定量方面说明林业经济和气候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引导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一、松江河流域气候因素对于林业经济的决定性
适宜的气候因素是森林存活的基础,也是林业经济存在的必然条件。气候因素中的气温、湿度、光照、降水量等等对于树木的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规律,如果一年中最热月份的平均温度低于10℃则树木不能生存。以松江河流域气候为例,松江河属于长白山西麓,地处中温带,在该地区,全年平均温度较低,因此其热量资源较少,属于全国热量资源偏少的地区,其中大于0℃的积温2 500~4 000℃,无霜期时间为90~180日左右;但是该地区,在夏季气温偏高,冬天历经周期较长,气候严寒,春、秋季节时间短;同时,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为400~1 000毫米,从东向西逐步减少;太阳辐射量为4 800~5 860兆焦耳/(米2・年),与全国同纬度地区相比偏少。其分布由西南向北、向东减少。
由于地处山区,农作物不宜生长,因此林业成为该地主要经济来源。同时该种气候决定了该林区主要树种为针叶林,比如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云杉等;阔叶林有桦树、杨树、椴树、榆树、柞树等。
二、相应气候条件下松江河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中温带气候促使木材加工产业仍为主导
根据上述气候条件,目前仍适合森林的培养和生长。在松江河林区,现总经营面积15.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48,365公顷,森林覆被率为93.6%,活立木总蓄积2,132万立方米。目前松江河林区的木材加工既是林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占比最大的产业。但是,我们人造板产品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在木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上都很低。这是我们的短板,同时也是我们的机会。在后期发展中,必须将木材加工业的工艺精细化,产品丰富化,提出产品的档次。另外,要在高端的木雕工艺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将木制工艺品向产业化方向转型,深挖木材加工产业的潜力。
(二)大力发展长白山森林旅游产业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森林旅游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在松江河林区,适宜中温带气候,孕育了长白山上的2000多种植物种类,近一半可用于观赏,由此形成了天然的高山花园,每到春夏之交,百花齐放,美景不胜收;另外各种漂流奇观、松林美景,冬季雪景等等都是自然景观,如果加以规划、开发,形成特色森林旅游,会大大促进林业经济发展。但是也要求各地区必须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力求经济和环保双向抓,避免过度开发。
(三)林地经济开发
松江河林区适宜的气候环境,适合大力发展种植及养殖业。林地产业是林业经济的补充,是对林地的充分再利用,也可以成为林下经济。这在增加林业工人收入的同时,也推进了林下资源可持续利用。在这方面做的较为突出的是松江河林业局,该林业局目前总林地经营面积是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5%。为了实现再突破,近几年通过实施全民创业、自主经营的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木材生产的经济局面,通过天麻、木耳等林下种植业及林地猪、林地鸡、养梅花鹿、冷水鱼等林下养殖业等方式,丰富了林业经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
松江河林区的气候环境决定了,林区内各种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树种达上百种,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枝桠剩余物,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基础。该产业属于绿色经济、低碳环保并且为可以循环利用经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一方面要加强能源林地建设,使其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是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这需要多部门和企业共同承担,真正促进该产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提升林业经济发展。
三、林业经济发展对于气候的影响
(一)林业经济对于气候的破坏
由于目前林业经济的主体多为木材加工业,这就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大量砍伐,并不注重新林的培育,使得树木的光合作用减弱,空气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从而诱发气候变暖。再者,森林的过度砍伐,可能造成风沙的大量侵袭,产生土地沙漠化;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
(二)林业经济对于气候的改善和保护
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进行林业经济,会对气候起到保护和改善作用。比如在采伐的同时,注意新林的培育,并有计划的采伐,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再生和更新换代。另外,森林旅游的开发,就很好的保持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松江河林区林业经济实例,说明了林业经济发展和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知道了气候各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其相关度,为发展经济和保护气候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扩大森林面积,减少林业经济对于森林的依赖,发展低碳经济等等。这样就会对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作用。
参考文献:
[1]向中华,曾胜.林业经济发展与气候因素的因果关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
篇9
1研究内容
1.1现代林业建设城市林业作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设施,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学者利用SWOT分析法对一些城市林业的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姚能昌利用SWOT分析法对昆明现代林业产业、生态及文化这三大体系其内部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发现昆明现代林业发展内部优势明显,外部机会大于威胁。为此应采取积极增长性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及外部的机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的步伐。马燕娥根据神农架林区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现代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并提出相应科学全面的战略对策,意在为神农架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吴后建等对荆门现代林业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决策,指出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使产业建设生态化同时生态建设产业化,为荆门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1.2现代林业产业化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涉及国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及生态和社会效益,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经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张智光利用SWOT法对江苏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及外部机遇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总结出江苏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化工、木材加工、花卉及森林旅游等方面,同时退耕还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为江苏省林业产业带来了不少的机遇。黄坤基于SWOT方法分析了菏泽市内部优劣势及外部机会,并建立了各因素的矩阵,进一步从行业引导、产业发展及品牌营造等方面提出了菏泽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对策。由佳等利用SWOT法系统地分析了山东省林业产业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面临的威胁、机遇,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的发展机会大于威胁,应采取增长性的发展对策,充分利用自身突出的内部优势及外部众多的机会,加大投资、进一步加快发展。
1.3林业生态旅游我国自然条件复杂、生物各类丰富、生物群落类型繁多,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的林业生态旅游业开起兴起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森林公园在地理位置上跨越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及热带5个气候带,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类型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李晓东[运用SWOT方法对长春净月潭森林公园经营状况的内部优劣势及外部的机遇、威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为该地区森林公园的开发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黄宇等运用SWOT法针对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对其自身优势、劣势及外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尖峰岭森林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地开发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区域性合作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信息库及有效的反馈机制等有效措施。杨阿莉利用SWOT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在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有效策略,主要有实施可持续的林业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策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可持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管理意识、全面筹集发展资金及加大生态产品促销力度等许多科学有效地方略。李小双等采用SWOT分析法对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及倘甸产业园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战略决策。王丽丽对崇礼县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崇礼县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前景与展望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林业经济;突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低碳经济这个概念自提出以来,就被各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之于不同的定义。但总体来看都是集中在对其目的意义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地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通过采取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途径来实现生活和生产中的低标准的碳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产出率。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林业经济其目的也是促进人类生态系统的平衡,主要是通过依托自身的林业资源通过多种开发途径来降低因产业自身发展而引起的对环境的破坏。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国有林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渠道、人力资源和组织架构等方面。
(一)新的生产经营渠道的开发力度不够,造成自身的盈利困难
近年来,在追求低碳的前提下,我国加大了对林业经济的精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在生产经营渠道上,已经开始逐渐摆脱以往以“砍”为主的经营模式,开发出了旅游、养殖等多种生产经营的渠道,但是还是较为常规,且缺乏创新,众多的国有林业企业都跻身在这几个项目中,这些项目被广泛地大量采用,竞争较为激烈,很难获得更大的利润回报,企业盈利空间也有限。
(二)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有限,不能适应林业低碳化经济体的发展
在我国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下,国有林业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较为简单,多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等。再加上较为简单的工作内容和国有企业固有的体制制约,在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方面比较低,大多的工作人员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即可应付日常的工作。但是随着林业经济低碳化形式的发展,林业企业大多向多个方面进行了转型,旧有员工的素质水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企业向低碳经济迈进的需要。
(三)企业的组织架构过于单一,阻碍在低碳环境下林业经济的发展
因受到固有的国有经济体制的约束和以往单一的以“砍伐”为主的经营模式,产品也较为单一,我国的国有林业企业在组织架构方面往往就比较单一,大多是直线式的领导型管理结构,没有对各个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这样的组织架构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林业经济向低碳化转型也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提升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探析
我国在实行低碳经济的同时,林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主要的制约因素,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大力开发林业经济的多种生产经营类型,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面对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产业生产经营的项目单一,缺乏创新,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在拓展生产经营类型方面还需要加大精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具体来说,要从现有的已被开发和利用的经营类型中跳脱出来,如森林旅游、森林养殖等已经被广泛采用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来对新的项目进行研发。如可针对目前人们日益重视养生、注重健康的趋势,可以基于森林这个“天然氧吧”的优势来建立疗养中心或健康养护基地等。
(二)加大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的低碳化经济转型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
人才是一个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必备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促进林业企业向低碳化经济转型,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大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主要的对策有:(1)引进人才。针对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国有林业企业开拓多种生产经营模式的需要,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来引进必要的各个方面的专业或综合性人才。特别是环保方面、策划方面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综合性人才。(2)建立培训制度。加大力量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多方面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培养等。另外,可以结合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对那些在企业中表现良好的员工提供再教育和出国留学等机会,进而带动整个企业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氛围。(3)建立绩效考核和福利制度。在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从绩效制度的改革方面着手。通过建立和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励人才,起到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目的。另外,在福利制度建立方面,有效的福利实施能力安抚人心,对员工的付出给予认可,使得公司的人才获得自身价值体现的满足,从而提高工作热情。
(三)应用现代的市场理念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
针对单一的组织架构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国有林业企业应参照其他在市场经济下获得良好发展的国有或私有企业的组织架构模式,再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组织架构体系。如针对拓展生产经营项目的需要可以设置项目拓展部,针对制定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可以成立战略发展部等。另外,在组织架构的设置上,针对当前的产品类型多样的形势,要摈弃旧有的领导型直线模式,尝试新型的符合市场化需求的模式,如以职能划分为基础的职能型模式成树型或矩阵型排列。
三、结束语
林业产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吸收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成本低,效益好。但是在当前的低碳经济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着生产经营渠道开发力度不够、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和企业组织架构过于单一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望借此能够促进我国的国有林业企业在低碳经济下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敏静,赵.低碳经济视角下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国林业经济,2010(5):32-35.
[2]徐亚军.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四平林业经济发展初探.吉林农业,2011(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