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

篇1

【关键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64-2

1997年5月,上海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推广孤残儿童的康复,残疾儿童的康复关键在于早期干预,而早期干预既可以以家庭为基础,因此寻找适合孤残儿童的家庭康复护理,值得进行研究。我们选择2001年9月我院家庭寄养儿童122例,进行3年的研究和追踪观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孤残儿童122例,其中男72例,女50例,1~3岁52例,3~6岁30例,6岁以上40例。残疾情况,脑瘫,50例,弱智,30例,癫痫,18例,唇腭裂,13例,正常,12例。

1.2方法

1.2.1家庭康复前准备首先由我院康复医师对每个寄养到家庭的孤残儿童进行详细的评估,确立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其次选择寄养家庭,要求寄养家庭住房宽敞,经济条件中等以上,家庭气氛和睦,寄养家长身体健康,富有责任心,爱心,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最后根据家庭状况和寄养儿童进行合理配对。家庭训练人员由家长担任,分为主训练员和次训练员,主训练员由寄养母亲或主要领养人员担任,对其进行数次操作前培训,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担任训练工作。次训练员由家庭其他人员担任。

1.2.2家庭康复方法由我院康复师根据每个孩子的残疾程度制定康复计划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二”的训练为主,大的方面和正常儿童一样,如小于3月的儿童以抚摩、触觉、视听训练为主,大于3月的儿童根据运动发育规律训练,主要有正确的抱姿、卧姿、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立、行走等大运动的训练,同时还兼有精细动作、自理、语言、智力、行为、社交、游戏等的训练。年龄大于3个月的孩子保证每日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每天有时间与家庭正常儿童交流并鼓励家庭带儿童到公园、动物园、菜市场、商店等进行实地训练。不同残疾的儿童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如脑瘫儿童每日进行牵伸、按摩、学习基本动作模式等。家长在实际的操作期间如有疑难问题,院康复医师可随时到家庭进行实地指导,真正的将院内康复和家庭训练有效的结合起来。

2评定

2.1程度分级评定及疗效评定由康复医师对每个患儿进行康复后的ADL评定,计算有效值[4]。ADL评定表50项,满100分。

2.2程度分级评定标准(1、轻度:ADL评分降低35%以下);(2、中度:ADL评分降低35%~50%);(3、重度:ADL评分降低50%以上)。

3结果分析

残疾类型与康复训练疗效经过3年时间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97.5%,其中显效93例(77%),有效26(23.8%)。

4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福利事业的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孤残儿童照料新概念正在形成并达成共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儿童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家庭寄养是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好途径。而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优点有:(1)儿童对寄养父母易产生亲和力,依恋感,对寄养家庭环境比较熟悉,易建立交流、合作的态度;(2)寄养父母或主领养人已进行数次操作前培训,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康复技能与护理技能;(3)训练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灵活,强调全方位的安全护理和全面康复,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4)费用低;(5)覆盖面广。研究表明,要使孤残儿童全方位的发展,家庭寄养是提高儿童照料水平的重要模式,使其改善各方面的活动功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达到生活自理,以至将来能从事一定的工作,回归于社会。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福利院;家庭寄养;寄养家庭

Xining City Children's Welfare Institution Discussion on the family foster care project

QIU Yun

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 Yulin University,Yulin, Shaanxi 719000

【Abstract】In 2003,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made the social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requirements, the orphanage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launched a foster family, but different places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situation and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on children in Xining city in Qinghai Province A focus on welfare, foster care from the hospital early because, foster care model, the family of the recruitment, selection and the purpose of foster care, and other aspects of an investigation, and introduced a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foster the development, noting that some of these issues and Inadequate and proposed solu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Orphanage, Family foster care, Foster families, child

家庭寄养是一种由集体供养转变为家庭供养的方式,它是一种尊重孩子、以人为本、注重从孩子需求出发的一项工作。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在其建院之日起就产生了,到目前为止该院的家庭寄养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其最大的特点是将社工引入了家庭寄养项目,同时社工的理念在寄养项目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孩子的身心养育、康复跟进以及情绪疏导等方面的问题有了很大改善。但家庭家养项目中寄养家庭招募方式单一,家庭数量有限、质量不高以及家长培训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以下就这些问题展开说明。

一、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工作的开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初期的家庭寄养工作

1998年,西宁市民政局与香港基督教励行会合办兴建了青海省第一所儿童福利院--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在此之前,由于经费和人员缺乏的问题,孩子们和老人同住在社会福利院。当时地方狭窄、条件简陋,无法给孩子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养育场所和养育条件,同时,对于照顾一些有特别需要的孩子(如唇腭裂、脑瘫),由于当时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而且在早期干预以及后期康复工作上,也没有专业人员可以提供跟进和训练,对孩子的养育和发展极其不利,急需发展一种新的照顾模式来进行弥补和改善。面对这样的情况,院领导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案,尝试发动员工和自己的亲戚寻找愿意照顾唇腭裂孩子的人员,但由于这样的孩子喂养困难,照顾也比较复杂,没有人愿意帮忙照顾。因此当时李院长就发动自己家一个有过几个孩子养育经验的亲戚将这个孩子带回家帮忙照顾,而实践证明了这种新方式的优越性,被带回家照顾的孩子受到了精心的照顾,各方面情况均在一个月后就有了明显好转,这种模式的益处也就由此而显现了出来。

(二)初期家庭寄养项目中寄养家庭的招募

招募寄养家庭所需要的既是愿意接受孤残儿童的家庭,同时更重要的是愿意而又有能力寄养孤残儿童的家庭。一般来说,在国内招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招募、媒体的招募或亲戚朋友、组织机构等的招募。而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的招募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靠目前寄养家庭的介绍和宣传以及本院职工的介绍和宣传,而在媒体方面,尽管有很多新闻媒体报道儿童福利院的情况,但是对于寄养方面服务的报道却是很少的。在政府方面,据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李院长介绍,政府在这方面并没有给与支持。而在国内,如北京和上海,由于政府的出面使得家庭寄养在群众中有了它的威信,政府相当于给家庭寄养做了一个"担保人",给寄养家庭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地方,他们的寄养家庭的资源是很多的,而且质量和数量也有绝对的优势。

(三)家庭寄养工作开展初期存在的问题

1.认识方面的不足

福利院的第一例寄养在以上我们介绍的情况下展开了,但当时对家庭寄养的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帮助院方对孩子进行养育,没有从孩子身心的发展需要去考虑,并且在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如寄养家庭的选择面狭窄,知道及愿意从事家庭寄养的家庭少;对于寄养家庭的审核还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体系和标准;没有考虑到寄养家庭在康复、护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需要;缺乏专业的寄养方面的人员去跟进孩子的情况;没有专业人员处理孩子寄养前的情绪;没有专业人员对孩子的康复进行跟进和指导。

2.招募寄养家庭方面的不足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的资源是很缺乏的,现在院内有47个在外寄养的儿童,而寄养家庭只有36个,所以也常常出现一个家庭里面要寄养几个孩子的情况,或者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家庭的情况。同时在这其中,寄养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数据显示寄养家庭中的父母亲大都是初、高中学历),使得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招募寄养家庭方面,家庭招募方式的单一,寄养项目的推广力度不够,以及家庭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二、专业人员引进后家庭寄养项目的发展

随着儿童福利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和成熟,家庭寄养工作也日趋完善。2003年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会议,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在2004年1月1日开始实行),明确阐述了家庭寄养工作的目标、管理、服务、标准及责任。同时也鼓励各地的福利院积极开展家庭寄养项目。在此指导思想下,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寄养项目全面启动,并在同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寄养部,由一名护士担任全职的寄养部主管,随后,福利院参照广西南宁的一些做法,在寄养家庭的申请、审核以及培训方面都有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到目前为止,寄养部有3个工作人员负责此方面工作,除寄养部主管以外,其他的人员都是学习过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由于社工加入了寄养工作,他们也将社工的专业理念和技巧带到了寄养工作,促进了家庭寄养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日常探访

除固定的每月家庭探访外,社工还经常运用电话进行不定期的调查和访谈,以便随时掌握寄养儿童的发展情况和需要以及寄养家庭在日常护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在儿童方面,社工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一些技巧给孩子进行个案辅导。在家长方面,社工会给家长一些心灵上的支持,以及给家长培训一些养育方面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寄养儿童的生活质量,又保障了寄养家长对寄养工作的信心。

(二)康复和护理指导

由于寄养家长没有专业的康复知识和技巧,所以为让孩子享受到更多的康复、护理福利,为使家长掌握更多更好的康复护理技巧,家庭寄养在2007年开展了转介系统,转介专业的康复师,由她们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护理跟进,对家长进行康复手法指导。同时社工跟进康复过程中孩子的一些情绪问题、协调康复师、寄养家长、寄养儿童之间的关系,协调转介系统所需的各种资源,并且社工会组织康复师、寄养家长定期开展分享会,让转介系统更好的运作。

(三)儿童发展指导

由于社工与福利院其他部门的人员所持的理念和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不同,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和手法去开展自己的工作,他们是替孩子传递自己意愿的桥梁,因此社工部加强了对寄养儿童发展需要的关注,跟进寄养儿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上学学习等情况,还增强了定期进行的学校探访和个别辅导情况,帮助寄养家长更加理性、科学地教育和照顾寄养儿童,提高寄养儿童生活质量。在孩子进入寄养家庭之时,社工结合各专业建议为孩子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渐进地康复训练、职前训练让孩子以及大家所作每一步努力都朝向同一个目标。

(四)寄养家长培训

为了提高寄养家长在康复护理、认识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福利院定期由寄养部、社工部给寄养家庭相关知识的培训,这些培训有关于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家庭意外的应对、家庭寄养管理法规、儿童情感养育方法等内容,去年累计280人次参加(此数据为福利院寄养工作人员提供)。

(五)寄养家长情绪疏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对孩子很重要,所以寄养家长的教育对孩子很重要。家庭探访时寄养工作人员不仅仅只是看看孩子的情况,他们还要留意家长的情绪,并进行安抚、疏导,组织系列小组活动坚定寄养家长的寄养决心。

(六)活动统筹

为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寄养社工运用自己的专业小组工作的知识,定期地、有针对性地给寄养家庭的孩子以及家长组织活动,以促进寄养团队团结发展,同时每个寄养家庭在周末也不乏会进行一些家庭活动。在去年,寄养社工就组织了以"亲子游戏组"为主题的活动,目的是使家庭亲子关系得到增强,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增强自身的各项功能。活动设计方面,他们依据每个家庭、每个孩子自己的特性,照顾到了孩子们的特殊情况。

三、目前寄养项目面临的困难

(一)寄养点分散,家访效率低

由于寄养家庭寄养点过于分散,并且距离儿童福利院较远,使得工作员在家访路途上要耗费很多时间,这样也就降低了家访效率。同时由于寄养儿童到儿童福利院体检、接受免疫等,因距离远为寄养父母带来较大困难,如寄养点集中就可以协调社区资源为寄养儿童提供医疗服务,或者福利院定期进入寄养点为寄养儿童提供服务。

(二)缺乏成熟、优秀的寄养家庭

虽然随着收养的加快,儿童福利院内轻残、正常的儿童越来越少,但也不乏一些正常大龄的儿童中途进入福利院。这些孩子在进入福利院之前有过家庭生活的经历,因此为这些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寄养家庭,对孩子今后良好的身心发展很有必要。这些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但素质高、学历高、家庭条件优秀的申请人极其缺乏,因为这些人群大多都有良好的工作,但这又不符合申请人无工作这一条件。

(三)因收养造成的儿童与寄养家庭的分离情绪问题

因涉外收养速度加快,寄养儿童在收养前回院与寄养家庭情绪分离频率也加快,但寄养儿童回院无适合的安置地。寄养儿童回院后往往被安置在班组接受集体供养,这种供养方式的突然改变让孩子很难适应,对孩子的情绪分离也带来影响,并且照料者频繁的更换让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

(四)寄养家庭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养育的局限性

由于福利院内正常/轻度残疾的儿童被较快收养,寄养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院内患有中/重度残疾的儿童,这些孩子在行动上有很大的限制,但现在很多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高楼里,这对孩子进出很不方便,并且局限的空间对孩子的康复训练也会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西宁郊区的环境和医疗条件有限,福利院儿童暂不能进入其中寄养。

(五)寄养家庭的选择范围小

随着残疾寄养儿童年龄的增加,寄养儿童在护理、康复、教育上都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为大龄残疾儿童寻找寄养家庭也困难重重,这要求申请人要有良好的身体状况,但较年轻者一般都会选择工作,很少有人闲置在家。

(六)寄养家庭孩子康复所需物品缺乏

寄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身心发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为了让寄养儿童在精细的照料下,尽快跟上正常的发展,需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专业康复器材或特制物品。但由于福利院物质、资金有限,随着寄养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物品无法满足寄养儿童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发展。

四、家庭寄养项目未来发展的建议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福利院寄养项目开展初期的一些不足和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总结经验和不足,现对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的开展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要加强家庭寄养项目的推广。寄养家庭的寻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工作人员进入社区进行社区推广和宣传,在社区推广方面,寄养工作人员可以与西宁市各大社区的负责人联系,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充分利用社区工作员的作用带动居民的积极参与,同时寄养工作的进步要体现在寄养家庭的质量上面,所以在推广社区的选择上面极其重要,最好是选择居民文化素质都较高的社区,如教师家属区等。除此而外,还要运用多元化的推广模式,如: 从身边的义工资源入手,合理发挥媒体的作用,大力倡导政府给予帮助,为我们寻找更多有爱心、有耐心的寄养家庭,甚至发展为一个基地,为不同程度的孤残儿童提供不同的寄养服务。

(二)拓宽寄养家长的培训含盖面。在寄养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培训"是不断提升寄养团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坚持原有护理、养育方面培训的同时,今后要拓宽培训的方向,增加教育、康复、心里辅导、法律等方面的培训,让寄养家长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去照料孩子。与此同时,发掘

每个家长的特长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发展每个家庭固定的照料自己擅长照料类型的孩子,创建西宁特有的照料"模式"。

(三)寄养工作人员分区域管理。由于寄养点的分散不利于工作人员的探访,所以可以改现在的"分孩子探访"的模式为"分区域"探访,每个工作人员负责一个片区的探访,这样就可以节省探访的时间和效率。同时,协调更多资源为寄养家庭服务。寄养工作需要社会的认同、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社区的帮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发挥社工的优势,协调更多的资源为寄养工作、寄养家庭、寄养儿童谋求更多的福利。

(四)帮助寄养儿童学会独立。随着收养速度加快,越来越多大龄重残儿童将会留在院中,因此当这部分孩子进入寄养家庭之后,要加强对这些孩子以及寄养家长的技能训练,强调寄养家长对孩子的技能培训,让孩子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如:做饭、洗衣、整理房间、照顾他人等。

参考文献

[1] 朱孔芳.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探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Z].2003.民政部官方网站http://

[3] 吴鲁平,韩小雷.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

篇3

***职业培训学校于2009年创办,是一所具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民政局核准颁发的营业执照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学校全体教职工共15人,现重点开展母婴护理、育婴师、保育员、病患陪护和孤残儿童护理员共五个工种培训。学校自创办以来共开展各项培训56期,累计培训5600余人,就业率达70%—90%,为社会培训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劳动就业人员。

学校始终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有关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初级、中级、高级技能人才。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既经培训鉴定合格的学员,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培训结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所有培训人员由***家政有限责任公司向各大医院输送护工,向各大幼儿园、早教中心输送保育员和育婴师等。

篇4

一、积极拓展安置渠道,让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儿童中最需要关注、给予特殊关爱的弱势群体。各地要按照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进一步拓展安置渠道,妥善安置孤儿,让孤儿早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重新享受温暖和亲情。

(一)亲属抚养。孤儿的监护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确定。孤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要依法承担抚养义务、履行监护职责;鼓励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孤儿监护人;没有前述监护人的,孤儿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孤儿合法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家庭寄养。由孤儿父母生前所在单位或者孤儿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可由监护人对有抚养意愿和抚养能力的家庭进行评估,选择抚育条件较好的家庭开展委托监护或者家庭寄养,并给予养育费用补贴,当地政府应酌情给予劳务补贴。

(三)依法收养。鼓励收养孤儿。收养孤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规定办理。对寄养的孤儿,寄养家庭有收养意愿的,应优先为其办理收养手续。对中国公民依法收养的孤儿,需要为其办理户口登记或者迁移手续的,户口登记机关应及时予以办理,并在登记与户主关系时注明子女关系。

(四)机构养育。对没有亲属和其他监护人抚养的孤儿,经依法公告后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市和各县市区儿童福利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要充分发挥兜底作用,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在社区购买、租赁房屋,或在机构内部建造单元式居所,为孤儿提供家庭式养育,确保不能回归家庭的孤儿、弃婴得到妥善安置与良好抚育。公安部门要及时为孤儿办理儿童福利机构集体户口,财政部门要为福利机构抚养孤儿落实养育经费。

二、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孤儿基本权益

(一)健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孤儿健康成长。我市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孤儿养育标准包含伙食费、服装被褥费、日常用品费、教育费、基本医疗费和康复费,不包含儿童大病医疗救助费、寄养家庭劳务费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和不低于省市孤儿最低养育标准的原则,确定当地的具体标准,并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地政府要按现行筹资渠道和保障方式,统筹安排好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以及从城乡低保资金、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中安排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经费,不足部分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等多渠道筹集,确保孤儿及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育费。原已享受标准加上级补助资金后超过最低养育标准的不予消减。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核定孤儿身份,提出资金需求,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并推行社会化发放。要严格建立孤儿基本养育保障监督机制,强化资金监管,规范核拨和发放程序,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二)强化孤儿医疗保障,确保孤儿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孤儿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和儿童大病医疗救助慈善基金范围,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参保参合费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将符合规定的残疾孤儿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稳步提高待遇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和社会慈善组织可为孤儿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或补充保险。卫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开展孤儿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卫生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要为孤儿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定期了解和掌握本地孤儿接受健康管理情况,保障孤儿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医疗机构要发挥优势力量采用多种形式减免孤儿医疗费用。继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

(三)落实孤儿教育保障,确保孤儿接受正规教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龄前孤儿到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给予资助;保障孤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面实施孤儿免费义务教育,不断提高孤儿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对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就读的孤儿,优先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予以资助;对孤儿成年后仍在校就读的,继续享有相应政策,学校要为其优先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要切实保障残疾孤儿受教育的权利,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孤儿,安排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等残疾孤儿,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不能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孤儿,鼓励并扶持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为其提供特殊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力度,将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优先免费满足孤儿需要,将教育捐款、捐赠及公益性资助的使用优先向孤儿倾斜。

(四)完善孤儿就业保障,确保孤儿成年后充分就业。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实孤儿成年后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实现就业。要提供针对和就业援助,将成年后就业困难且符合条件的孤儿纳入就业范围,依托基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了解就业需求,按规定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免费职业介绍、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对符合条件的成年孤儿,要给予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孤儿成年后就业困难的,优先安排到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

(五)推进孤儿住房保障,确保孤儿住有所居。居住在农村的无住房孤儿成年后,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在资金补贴、建设标准、社工组织、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先予以资助,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当地村民帮助其建房。居住在城市的孤儿成年后,符合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条件的,要积极做好住房保障和服务工作;符合领取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条件的孤儿家庭,要做到应保尽保。对有房产的孤儿,监护人要帮助其做好房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三、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提升孤儿专业保障水平

(一)不断改善儿童福利机构条件。“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加快十堰市儿童福利院建设,加速推进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和市残疾儿童托养中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功能,为孤儿提供保障服务。各县市可独立设置儿童福利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残疾儿童托养中心,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抚育、康复、特殊教育必需的设备器材和救护车、校车等,不断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养护、医疗康复、特殊教育、技能培训、监督评估等功能。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维修改造及有关设备购置,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解决。发展改革部门要充分考虑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儿童福利机构条件。

(二)配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力量。科学设置儿童福利机构岗位,优化人员结构,切实加强孤残儿童护理员、医护人员、特教教师、社工、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培训。要整合现有儿童福利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购买服务和配置公益性岗位、社会化用工等多种形式,充实儿童福利机构工作力量,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对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要将儿童福利机构中设立的特殊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纳入教育、卫生系统职称评聘体系,在结构比例、评价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教育、卫生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要主动吸收儿童福利机构相关人员参加。积极推进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支持开发孤残儿童护理员教材,设置孤残儿童护理员专业,对孤残儿童护理员进行培训。

(三)充分发挥儿童福利机构的作用。儿童福利机构是孤儿保障的专业机构,要发挥其在孤儿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上无人监护的孤儿,儿童福利机构要及时收留抚养,确保孤儿居住有定所、生活有着落。要发挥儿童福利机构的专业优势,为亲属抚养、家庭寄养和义务代养的孤儿提供生活抚养、肢体康复训练、心理校正、特殊教育等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依托福利机构设立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应独立设立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可受所属民政部门委托,负责为社会孤儿和社会残疾儿童、城市贫困家庭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及城市流浪儿童建档造册,对其养育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督评估,对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负责孤儿及其他困难儿童权益的相关事务,协助所属民政部门与财政、卫生、教育、人社、住建等部门协调沟通,落实孤儿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及成年后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为孤儿及其他困难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四、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推动孤儿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孤儿保障工作,把孤儿福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加强对孤儿保障工作的领导,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孤儿保障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孤儿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切实加强孤儿保障工作能力建设,充实儿童福利工作力量,强化对儿童福利机构的监管,建设好全市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财政部门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将孤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预算,通过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等渠道安排资金,切实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和儿童福利专项工作经费。发改、教育、公安、司法、人社、住建、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要将孤儿保障有关工作列入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篇5

民政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做好认定和统计工作,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并及时发给《儿童福利证》要按照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好孤儿。孤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要依法承担抚养义务、履行监护职责;鼓励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孤儿监护人;没有前述监护人的由孤儿的父母所在单位、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或者街道民政办担任监护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孤儿合法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确实找不到家庭的流浪未成年人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可在依法办理相关程序后由区儿童福利院收留抚养,公安机关及时办理福利机构集体户口。由孤儿父母生前所在单位、孤儿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或者街道民政办担任监护人的可由监护人选择对有抚养意愿和抚养能力的家庭开展委托监护或者家庭寄养,并给予养育费用补贴和劳务补贴。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收养孤儿。

二、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发放孤儿供养福利补贴。建立全区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建立健全孤儿供养福利制度。区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为每人每月1000元,社会散居孤儿、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每人每月600元,并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平均生活水平和物价上涨指数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民政部门要根据孤儿生活变动情况,实行孤儿保障动态管理,严格按照程序及时办理审批、增发、停发手续。凡依法被收养的自收养之日起停止孤儿供养福利;找到父母或父母重新履行抚养义务时停止孤儿供养福利;孤儿成年后,具有劳动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如在校学生则继续给予孤儿供养福利,非在校学生则一次性发放给个人6个月孤儿供养福利补贴,不再属于政府孤儿供养福利保障范围;孤儿成年后,不具备劳动能力、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城镇按“三无”对象、农村按“五保”对象供养政策规定妥善安置。

三、,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

通力合作,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密切配合。共同健全完善孤儿保障体系,维护孤儿合法权益。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及时足额到位。民政、财政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孤儿基本生活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按时发放。卫生部门要将孤儿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适当提高救助水平。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儿医疗费用,继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教育部门要切实落实孤儿教育保障政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龄前孤儿到学前机构接受教育的要予以资助,并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寄宿生全面纳入生活补助范围。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就读的孤儿,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优先予以资助,切实保障残疾孤儿受教育的权利。人社部门要鼓励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就业,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免费职业介绍、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并提供针对和就业援助,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就业。民政、住建部门要加强孤儿住房保障和服务。居住在农村的无住房孤儿成年后,按规定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优先予以资助,各街道办事处和居(村)民委员会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当地村民帮助其建房。居住在城镇的孤儿成年后,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或其他保障性住房供应条件的要优先安排、应保尽保。对有房产的孤儿,监护人要帮助其做好房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篇6

[关键词] 唇腭裂;孤儿;心理状况;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8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2-007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orphan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the welfare. Methods Selected 50 orphan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our welfare as the research group,and another 50 orphan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t the same perio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m with Children Self-Esteem Scale(SES),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SASC) and WHOQOL-100 scale. Results The SES score of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left lip and palate;Orphan;Psychological status;Quality of life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占全身先天性畸形的前5位,其患病率达1.82‰[1]。近年来报道其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240万唇腭裂患者,每年还要新增3万左右的唇腭裂患儿,因此如何进行唇腭裂防治已是国内外领域的一项重大临床课题[2,3]。唇腭裂的危害不仅表现为牙颌系统的畸形、语音功能障碍、容貌受损等,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行为[4],降低患儿的生存质量,而且有可能受到歧视,甚至被家庭遗弃。

本研究通过选用魏运华儿童自尊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WHO-QOL100量表中文版[5]对6~14岁的学龄期唇腭裂孤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唇腭裂孤儿的心理问题,为今后对唇腭裂孤儿的心理支持与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福利中心6~14岁的50例唇腭裂孤儿为研究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智力基本正常,无其他重大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选取同期本中心50例年龄为6~14岁先天性心脏病孤儿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智力正常,心功能正常,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测量工具

①WHOQOL-100量表:6个领域,24个方面以及一个评价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评分,每个方面有4个问题,儿童因社会关系领域性生活方面的得分缺失,可用其他两个方面得分的平均值代替从而计算出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量表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②魏运华儿童自尊量表:有26个条目,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③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1.3 研究方法

问卷采用一对一与孤儿及护理员进行交谈,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实施调查,根据儿童的回答完成问卷填写,一共发出100份问卷,收回100份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将原始资料输入数据库,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自尊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除能力、纪律及公德与助人外(P

2.2 两组患儿WHO-QOL100量表的得分情况

见表2。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总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和心理领域(P

2.3两组患儿社交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6.497,P

3讨论

唇腭裂患儿因先天的颌面部发育缺陷、语音障碍及手术创伤的影响,心理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而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感[6,7]。虽然目前的唇、腭、鼻部畸形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巨大的改进,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究其原因是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未因其形态和功能的改善而恢复正常[8]。福利院的唇腭裂孤儿因受到家庭的遗弃,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孤儿的生活质量。目前没有检测到有关福利院唇腭裂孤儿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相关的文献报道。

本研究发现同是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唇腭裂孤儿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以及心理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孤儿(P

本研究结果表明,福利院唇腭裂孤儿与先天性心脏病孤儿在自尊总分及其下属体育运动、外表、能力、成就感、纪律及公德与助人6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了体育运动外,所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外表与成就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尊量表是用于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提示唇腭裂孤儿的心理障碍更为突出,表现为自我价值的负面回应[9]。王斌等[10]也报道唇腭裂患儿更为注重自己的外貌形象,他们意识到自身缺陷,拒绝接受和面对自己。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本研究发现,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上唇腭裂孤儿得分明显高于先天性心病孤儿,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唇腭裂孤儿有更多焦虑情绪,杜红梅[11]等也报道唇腭裂患儿焦虑、抑郁检出率高。

综上所述,福利院唇腭裂孤儿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孤儿的生存质量,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尽早给予心理干预、社会的人文关怀才能有助于孤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5-392.

[2] 王国民. 中国唇腭裂治疗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5):305-308.

[3] Wang G,Yang Y,Wang K,et a1. Current statu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management in China[J]. J Craniofac Surg,2009,20(Suppl 2):1637-1639.

[4] 郭世莉,陈群. 8~12岁唇腭裂患者的心理调查研究[J]. 重庆医学,2013,42(23):2767-2768.

[5] 李凌江,杨德森,周亮,等.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在中国应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8,36(8):143-147.

[6] 朱玉洁. 唇腭裂患儿及家属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 医学信息,2011,24(4):217-218.

[7] 卢奕云,郝元涛,静进. 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 QLTM的结构及应用概况[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732-734.

[8] 石冰,郑谦. 开展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途径[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4):345-351.

[9] KAPP SKA. Psychological issues in cleft lip and palate[J]. Clinics in Plastic Surgery,2004,31(2):347-352.

[10] 王斌,徐琛,吴建华.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唇腭裂正畸患者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13, 22(14):1526-1529.

篇7

进一步提升已有的7个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新建6个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辐射、企业带动和资金扶持等形式,大力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和家庭副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对2000名农村重度特困残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进一步落实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优惠政策,将城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动员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对2000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定期进行走访救助。

二、改善3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

认真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将移民搬迁、易地搬迁、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同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减免各类规费,扶持3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省、市扶持300户,每户补助2500元。其中,省财政扶持250户,市上配套50户。在此基础上,市财政再安排15万元,对每个危房改造户分别给予500元补贴。县财政对每户再配套2000元,使户均扶持资金达到5000元。

三、对3000名残疾人进行免费培训,指导千名残疾人就业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免费为残疾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20期、培训800人;实施“长江高科技助残培训”项目,对200名残疾人进行IT技术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各县区围绕主导产业,举办各类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40期、培训2000人。

开展“就业援助进家入户”活动,进一步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全年按比例安置500名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安置150名、公益岗位安置115名、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100名、在市区建设100个“爱心亭”,扶持百名残疾人创业、就业,新发展盲人按摩连锁店、残疾人皮具护理店10个,扶持30名残疾人就业。同时,对10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子女进行职业培训并安置就业。

四、实施贫困残疾人免费“三个千”行动

采取中、省残联补贴一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一部分、市财政配套一部分的办法,邀请省复明手术车来我市巡回做复明手术,全年免费施行残疾人白内障复明手术1000例;在陈仓、麟游、凤翔等县区的山区乡镇,开展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适配辅助器具和贫困精神病人康复服务,全面为100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个性化适配辅助器具,为1000名贫困精神病人提供住院和药物治疗,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康复。

五、实施贫困残疾人“一一二三”康复工程

免费为100名听力障碍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免费为100名盲人和聋人配发语音手机或短信手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200名肢残人装配假肢、矫形器;为300名智残脑瘫儿童开展康复训练;为老年人提供助听器和下肢残疾人发放轮椅,并给予半价优惠。

六、资助百名贫困残疾儿童和部分残疾大、中专学生上学

认真开展“扶残助学”、“彩票公益金助学”、“春雨工程”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资助100名残疾少年儿童重返校园;资助残疾人大、中专学生完成学业,对年新考入大、中专学校的残疾学生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其中本科生3000元、大专生2000元、中专生1000元,帮助其顺利进入高校。

七、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巩固残疾人康复基地,发展残疾人康复服务。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筹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年内建起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和凤县、千阳等县区残疾人托养机构,提升残疾人托养能力,使500名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500名残疾人在社区得到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

扶持市启聪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市青青草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园、县心悦启智康复中心、凤翔县唐村乡孤残儿童康复园及其它社会残疾人服务组织,办好陈仓特教学校,促进残疾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八、加强残疾人工作基层组织建设

认真落实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在全市311个乡镇、社区,1737个村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并对其开展集中培训,提高素质,明确职责,努力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在残疾人工作基层组织健全、服务设施完善、残疾人比较集中的20个乡镇、社区建设残疾人温馨家园,使残疾人就近就便接受康复训练、贫困救助、就业安置、文化体育活动等服务。

九、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

坚持办好残疾人飞翔艺术团、手语新闻栏目、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将9600114阳光服务热线改建成阳光语音服务中心;在两个县开播电视手语新闻;巩固已有的5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新建5个训练基地,培养选拔更多的残疾人体育人才,参加国内外重大赛事,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十、全力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篇8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工作的意见》([]54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切实做好孤儿身份的认定工作

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孤儿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父母双亡的;

(二)父母一方死亡一方出走查找不到下落(人民法院出具失踪证明的);

(三)一方服刑后办理了离婚手续的,且子女判给服刑方、实际无监护人的;

(四)一方服刑另一方出走查找不到下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出具服刑证明和失踪证明的);

(五)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和弃婴。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照孤儿的认定条件,认真开展调查摸底,收集相关证据材料,组织民主评议,张榜公布;民政部门对孤儿身份认定进行核查,认定符合孤儿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

二、拓展孤儿安置渠道,推动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孤儿安置渠道,妥善安置孤儿,推动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一)亲属抚养。孤儿的监护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确定。孤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要依法承担抚养义务,履行监护职责;鼓励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孤儿监护人;没有上述监护人的,孤儿父、母生前所在单位或者孤儿住房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机构养育。对没有亲属和其他监护人抚养的孤儿,经依法公告后,由民政部门设定的社会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三)家庭寄养。由孤儿父母生前所在单位或者孤儿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可由监护人对有抚养意愿和抚养能力的家庭进行评估,选择抚育条件较好的家庭开展家庭寄养,并给予养育费用补贴,当地政府可酌情给予劳务补贴。

(四)依法收养。鼓励收养孤儿。收养孤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规定办理。依法收养孤儿在登记与户主关系时注明子女关系。稳妥开展涉外收养,进一步完善涉外收养办法,收养孤儿需要为其办理户口登记或迁移手续的,户口登记机关应及时为孤儿办理福利机构集体户或家庭户。

三、加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

(一)建立孤儿基本保障制度,按时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为满足孤儿基本生活需要,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根据政办发[]2号文件规定,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孤儿养育费标准包括伙食费、服装被褥费、日常用品费、教育费、基本医疗费和复查费,不包括儿童大病医疗救助费、寄养家庭劳务费等。县民政部门仍按现行筹资渠道和保障方式,统筹安排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根据孤儿基本生活费的需求,从城乡低保资金、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中安排解决。不足部分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等多渠道筹集,确保孤儿基本养育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社会各界捐赠给儿童福利机构的款物要直接用于儿童养育支出,不得冲抵福利机构行政事业经费。孤儿保障资金由民政部门提出使用计划和孤儿保障花名册,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并实行社会化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严禁挤占挪用。要建立孤儿基本养育保障监督机制,县民政、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要定期对孤儿基本生活费的发放进行跟踪审计检查,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落到实处,维护其基本生活权益。

(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孤儿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孤儿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和儿童大病医疗救助慈善基金范围,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参保参合费用由县民政部门从城乡医疗救助中统一代缴。将符合规定的残疾儿童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卫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开展孤儿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卫生防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政府办的医疗机构应当为孤儿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定期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孤儿接受健康管理情况,保障孤儿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服务。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用多种形式自愿减免孤儿医疗费用。继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

(三)落实教育保障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孤儿享受到知识教育。落实保障孤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面实施孤儿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寄宿生全面纳入生活补助范围;普通高中、中专职业学校就读的孤儿,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优先予以资助;孤儿成年后仍在校就读的,继续享受相应政策,学校为其优先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切实保障残疾孤儿受教育的权利,具备条件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孤儿,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不能到特殊学校就读的残疾孤儿,扶持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班,由特教学校实施送教上门,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教育部门要加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力度,将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优先免费满足孤儿的需要,将教育捐款、捐赠及公益性资助的使用优先向孤儿倾斜。

(四)开展就业援助,扶持孤儿成年后就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实孤儿成年后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实现就业。要提供针对和就业援助,依托基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了解就业需求,按规定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会保障补贴等政策,免费职业介绍、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就业。孤儿成年后就业有困难的,政府在开发公益性岗位时,优先安排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对符合条件的成年孤儿要从场地、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方面优惠。

(五)加强住房保障和服务工作,确保住房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居住在农村的无住房孤儿成年后,优先纳入危房改造计划,在资金补贴、建设标准、施工组织、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利用自然灾害倒损房恢复重建、扶贫安居等政策,通过政府补助、银行贷款、社会捐助等筹措孤儿建房资金,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和当地村民帮助建房。居住在城关街道的孤儿成年后,符合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房管部门要优先安排配租、配售,符合领取廉租房租赁补贴条件的孤儿家庭,房管部门在发放租赁补贴时给予优先安排,做到应保尽保。对有房产的孤儿,监护人要帮助其做好房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四、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孤儿保障水平

(一)完善福利机构设施。县民政部门在“十二五”期间立项的福利中心要加快建设,尽快投入使用,发挥多功能福利机构作用,为孤儿提供保障服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县民政部门要抢抓机遇,积极向省、国家民政部门争取福利机构建设项目,争取建设相对独立的“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完善现有福利机构养护、医疗康复、特殊教育、技能培训、监督评估等方面的功能。机构设施建设、维修改造及有关设备购置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解决。

(二)加强福利机构工作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利院,科学设置福利机构岗位,优化人员结构。在整合现有福利机构从业人员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二是要充分利用农村福利机构,通过购买服务或社会化用工等形式,充实福利机构工作力量,解决没有亲属和其他监护人抚养的孤儿问题,确保孤儿居有定所,生活有保障。三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加强对孤残儿童护理员、医务人员、特教师、社工、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的培训指导,支持福利机构培训基地建设。民政部门要依托福利机构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搭建为孤儿成长提供长期服务的平台,负责为孤儿建档造册,对孤儿养育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评估,对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孤儿权益的相关事务,协助民政部门所属的机构与财政、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协调,落实孤儿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及成年后的就业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孤儿成长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五、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孤儿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孤儿保障工作,要把孤儿福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加强对孤儿保障工作的领导,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孤儿保障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孤儿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孤儿保障工作能力建设,强化对福利机构的监督管理,开展孤儿普查工作,准确核定对象,严格审核审批,建设好孤儿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孤儿生活费错发、漏发。财政部门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构,将孤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切实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专项经费,发改、教育、公安、司法、人社、住建、卫生、人口计划等部门要将孤儿保障工作列入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责,抓好落实。

篇9

1、继续实施“荣居工程”。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完成四个县400户在乡优抚对象危旧住房维修、改造工作,力争在2010年年底前基本解决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让我市重点优抚对象全都住上中等偏上条件的住房。

2、全力实施扶贫开发“三个确保工程”。努力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500万元以上,不断加大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投入扶持力度。科学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确保重点扶贫项目兔业养殖产业实现贫困农民增收500万元;确保产业化扶贫项目就业1000人;确保我市3000户、1万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3、筹建*慈善医院。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1200万元,新建改建一所建筑面积6000余平米,医院内设26个临床医技科室、床位100张的一级综合性医院,努力为我市城乡特困群众就医提供更加实惠、便捷、优质的服务,进一步缓解我市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积极探索,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

调整完善《城乡低保审核审批工作暂行规定》,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便捷结算平台,继续提高中心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散居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探索实施“四个一”标准,即与每一名分散供养对象签订一份供养协议;发放一人一折(卡),确定一个监护人,建立一份供养档案。

(三)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减灾救灾能力

在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民救助工作,妥善解决灾民贫困户生活基础上,不断加大市县两级对救灾资金的投入力度。继续完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能力。加强市县两级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备灾减灾工本文来自作力度。加强报灾信息员培训,规范灾害信息报灾程序。严格灾民救济程序,进一步规范“一卡一册三本帐”制度,推动公示制度,不断增加救济工作透明度。开展“减灾进社区”和农村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好日常社会捐助和集中捐赠活动。

(四)突出重点,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1、不断创新双拥优抚工作。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为目标,完善健全我市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严格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全面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进一步缓解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加强县(区)光荣院改造,努力争创省甲级光荣院;进一步加强*烈士陵园建设,不断规范*、*、*三县的革命烈士墓葬管理。继续做好原8023部队和“两参”人员等复退伤残军人的审核认定和思想稳控工作。

2、继续加大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力度。突出重点和择优安置的原则,确保重点安置对象即转业士官、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退伍义务兵和城镇复员士官优先安置到效益较好的单位。不断加大安置改革力度,继续推进货币化安置进程,切实做好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努力为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就业创造条件,不断扩大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比例。积极协调做好军供站搬迁新址工作,圆满完成军用饮食供应保障任务。

3、严格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圆满完成年度军休干部接收安置任务。认真做好市直军休所军队退休干部及无经济收入家属、遗属医疗制度改革收尾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加强市直干休所卫生所建设,力争将市直干休所卫生所纳入全市医疗保险服务网络。

(五)勇于创新,不断加强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继续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扫尾工作,完成剩余3个重点难点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村委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全面推行社区准入和社区评议制度,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继续加强社区办公用房等社区基础建设。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建立市区街居四级网络平台,打牢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基础。认真做好企业“家委会”社区调研和协调工作,全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工作。

(六)规范服务,不断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扩大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全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和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按照民政部文件要求(集中供养孤儿每月生活费不低1000元,社会散居孤儿不低于600元),逐步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标准。启动市老年公寓项目立项报批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各项审批手续。继续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开展,大力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切实维护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做好“明天计划”和“微笑列车”工作。依法做好国内收养登记工作,确保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本文来自

(七)严格管理,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工作水平

1、严格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按省市要求组织指导全市新社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全力做好市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试点工作,开展先进社会组织评估表彰活动,促进我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篇10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的实施,粤港两地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继2008年1月1日起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在粤举办养老机构之后,2009年1月1日起,广东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举办残疾人福利机构,为进一步推动粤港社会服务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广东社会福利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 

社会福利是国家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的一项重要制度。社会福利发展水平,是 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社会福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民政部门负责的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狭义的社会福利,即为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残疾人等提供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是我国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前我国还没有把社会保障列上议事日程,因为与当时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单位 管理 制度已把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给统揽了。因此,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很窄,仅限于一些需要提供服务的民政对象,主要是孤老残幼人员。我们称之为救济型或补缺型社会福利服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适应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发展新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由传统的单位包办向政府主导、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化福利服务供给模式转变,由过去的补缺型逐渐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促进了全省社会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2000年4月,民政部在广东召开了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介绍推广了广东开展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经验,基本内容为 投资 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内容系统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管理形式多样化,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即政府在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2008年12月,民政部在广东召开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现场会,推广了广东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经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成为民政部门改革创新的重点工作,提上各级民政部门重要议事日程。所谓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即服务对象向有需要的普通城乡居民转变,帮助脆弱人群保持基本生活水平;向应对和 预防 突出社会问题转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广东老年社会福利服务现状 

随着 人口 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老服务逐步成为社会福利服务的重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东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形势十分严峻。2008年末,全省户籍人口826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1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2.27%。近年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在落实儿童、残疾人福利政策的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按照民政部提出的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要求,积极承担政府的主体责任,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公益性为导向,在管理和运行上引入市场机制,努力开拓以养老服务社会化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新路子。目前,广东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以公办养老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机构为导向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全省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615所,床位共10.2万张,服务对象约7.1万人,其中城市福利机构252所(公办147所、民办105所),床位35754张(孤残儿童床位11859张),服务对象3.2万人;乡镇敬老福利机构1363所,床位66528张,服务对象3.9万人。另有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4683个。截至2008年底,全省3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已为5万多名居家老年人提供过到户服务。 

(一)大力推 行政 府购买服务。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出现,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为改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的照顾压力,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符合广东养老传统和现实情况的主要选择。2005年9月,根据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广东全面开展了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的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探索实践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政府资助服务提供者的“广州模式”和政府直接补贴服务对象的“深圳模式”。如广州越秀区率先推广建设街道托老中心的政府资助模式:由政府提供养老设施,把政府建成的街道托老中心向社会招标,择优选择信誉好、管理经验丰富的社会福利机构或其他组织承办。政府规定承办机构必须拿出总床位数的20%作为社区救济孤老的托老床位。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拨付资金给承办机构,为支付在机构内收养的社区孤老的相关费用。深圳市则是采取“管办分离”的办法,政府不再兴办专门机构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而是按照不同标准,对传统的“三无老人”、经济困难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直接进行补贴。为他们每人发放一本服务记录簿(相当于服务券的代币功能),除确认服务内容与时间的签字外,老年人不须办理任何手续,不经手货币,即可享受到所需的服务。区民政局按照补贴对象服务本所记录的服务时间和应付金额,将补助款按季度直接划到服务机构帐户上。所有老人均可以自由选择服务机构,自主选择服务内容,政府不指定服务机构,也不限制服务范围。  

(二)积极构建“信息联动服务网络”。“信息联动服务网络”是将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家政服务、义工服务四个服务网络通过“平安钟”、“平安通”居家养老呼援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的信息支援服务。如广州市越秀区设置的“星光平安钟”呼援服务中心,依托“120”急救、红十字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在全区建立平安钟用户医疗应急援助机制,为社区老年人实施区、街、社区三级应急医疗救助网络服务;依托160个社区医生互动点,为每个星光平安钟老年用户建立“社区养老健康 档案 ”,为老年人及时提供“病前查、病 中医 、病后养”的社区护理优质服务;吸纳家政服务中心加盟,招聘、培训一批星光助老服务员,建立起社区家政服务网络;依托义务工作者协会携手搭建义工联动网络,通过义工长者结对子、义工慰问热线、义工上门探访等活动,为老人提供亲切、热诚的生活关爱。目前,广州市已全面铺开“平安通”服务,深圳市、佛山市顺德区、江门市蓬江区也相继推行“关爱之声”呼援服务试点工作。 

(三)全面引进“ 管理 认证评估体系”。广东各福利机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管理转变。如广州市老人院2002年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佛山市南海区福利中心通过了国际质量、 环境 、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通过对 社会 福利机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管理评估,有效地提升了福利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效能,明确了福利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使管理目标、岗位职责、工作规程、责任考核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管理更加规范。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包括社会工作者在内的各类专业人员,逐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队伍。近年来,我厅每年都举办一至两期社会福利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班,邀请香港或本省社会福利机构专家进行授课,收到良好成效。截至2008年底止,广东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具有初级以上医疗、护理、 康复 、特教等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的比例达到40.8%。 

(四)鼓励港澳服务提供者参与养老服务事业。近年来,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区位优势,不断加强与港澳社会福利界的合作交流,鼓励港澳民间团体和个人到广东 投资 兴办养老机构。2005年12月8日至9日,我厅组织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联合举办了“广东省首届养老福利机构香港合作交流会”。cepa补充协议四签署后,我厅与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于2007年8月2日建立“粤港社会福利合作专责小组”合作机制,保障cepa补充协议四相关政策的推进和落实。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有深圳复康会颐康院、肇庆伸手助人护老颐养院、开平市三埠美仙养老院等5家香港机构和个人来粤开办的养老机构。 

三、广东老年社会福利服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广东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堠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当前,广东省已成为全国老龄化最快的省份之一,社会福利服务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养老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2008年末,我省福利机构中养老床位数还不到老年 人口 的1%,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与社会化养老的潜在需求尚有很大差距。在未富先老的前提下,应对突如其来的老龄化问题,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成为了解决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 公共 财政 投入不足。养老服务是比较特殊的福利服务领域,既有 市场 性的特征,也有公共性及福利性的特点。因此,在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政府责任与社会化的关系、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平衡问题,坚持政府主导,不能简单地将养老服务社会化等同于民营化和市场化。当前,广东一些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对养老服务投入不足,未能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 

(三)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尚未建立。香港地区的养老服务,主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通过政府立项、公开招标(或委托)、民间操作、政府评估的流程来运作。近年来,广东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积极推 行政 府购买服务机制,广州、深圳、佛山等市率先推出了政府购买社工岗位、购买民间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为符合一定条件的老年人发放补贴、津贴等方式。但到目前为止,省和各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还没有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四)政策瓶颈问题有待突破。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必须及时有效地解决诸如土地、规划、布局、政府投入、优惠政策、管理、队伍建设等问题。近年来,广东积极制定出台了《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但相关政策尚欠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 

在看到危机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挑战中蕴含着机遇,当前,广东社会福利服务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提出“必须在 经济 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会 保险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国上下,全党上下都关注和重视民生,是我们做好民生工作的基础。 

二是《规划纲要》的实施。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为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加快发展 经济 的同时,着力完善和落实改善民生及发展 教育 、 文化 、卫生、体育等 社会 事业的普惠政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 公共 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快建设平安和谐广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并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不断拓展三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港澳共同推进实施《规划纲要》,大力推进cepa政策先行先试工作。 

三是部省协议的签署。2009年7月20日,国家民政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将“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列为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扩大社会福利制度覆盖范围、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模式、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等具体目标。同时部省协议还约定:共同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深化社区建设和基层 管理 与服务体制改革,率先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等,将为广东的社会福利服务创造必要的条件。部省协议的签署,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民政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广东民政系统的充分信任和和殷切期盼,为广东社会福利事业,特别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今后,我们将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部省协议的签署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香港地区的经验做法,加强粤港社会福利服务交流与合作,率先在我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福利服务制度。 

第一,要加强对社会福利服务的研究。这次粤港社会服务交流与研讨会就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社会服务的开始。今后,我们要组织力量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 指导 。 

第二,要加大对社会福利服务的宣传。社会福利服务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加大宣传和普及有关社会福利服务常识,使全社会了解、支持、参与社会福利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保障作用。 

第三,要积极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立法。目前,有关社会福利服务的立法还很不完善。要真正把社会福利服务作为社会保障的三根支柱之一,发挥其作用,必须首先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基本的社会福利服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