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急诊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7-02
高热惊厥主要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其一般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抽搐及意识障碍,主要是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因高热而异常放电,该放电具备一定的突然性,致使幼儿局部骨骼肌肉组织或全身肌肉组织神经受到刺激,进而出现突发性不自主收缩而引发的一种疾病[1]。高热惊厥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若是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处理,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因大脑缺氧而窒息死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必须采取急救和完善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选取215例在我院急诊科接受的高热惊厥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其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15例于2011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男患儿120例,女患儿95例,35例为年龄1d-1岁,62例年龄在1岁-2岁之间,64例年龄在2岁-3岁之间,54例年龄3岁-6岁之间。选取的215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急诊入院体温检查结果在38.5℃以下、38.5℃-40.0℃以及40.0℃以上的患儿人数依次为13例、160例和42例;其中32例曾有高热惊厥病史,10例有癫痫病史,另外173例均为首次发作高热惊厥。215例选取对象在入院接受相应检查后,经诊断130例患儿病毒性感染,63例为细菌性感染,另外22例为混合型感染;其中输液时间在30min以内发作高热惊厥症状患儿101例,在输液后30min-1h之间发生高热惊厥症状有96例,在输液1h后发生高热惊厥患儿18例。
1.2 结果 本组高热惊厥患儿在经过抢救处理,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儿高热惊厥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或消失,215例患儿均痊愈;其中13例在经过紧急处理和护理后,症状仍旧存在,转入儿科住院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2 急救及护理
2.1 呼吸道的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症状发作时,很容易因为呼吸急促引发大脑缺氧,因此在接受急救治疗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对患儿呼吸道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应立即松开患儿的裤袋和衣领,让患儿保持为平卧位,使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将口、鼻以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清除,防止发生误吸而导致呼吸道阻塞或引发吸入性肺炎,致使窒息症状发生。在给予患儿吸痰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动作轻柔,以避免对患儿的口、鼻腔等黏膜组织造成额外损伤,进而加重患儿的痛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开通气道后,对于高热惊厥症状严重的患儿,应及时给予面罩吸氧,吸氧速度在6-8L/min,在患儿症状有所好转或缓解,面部由苍白转为红润后,将呼吸速率适当调低,保持在2-3L/min之间[2]。为了防止舌板咬伤,可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
2.2 控制惊厥及降温护理 ①惊厥的控制是整个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迅速、准确、有效地使用镇静止惊剂是消除或者缓解抽搐症状的有效保障,也是整个急救的关键。在实施惊厥控制及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搭建静脉通道,使用生理盐水将地西班注射液进行稀释后,采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稀释后的药液虽然浑浊,但不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药液注射量每次控制在0.1-0.3mg/kg之间,注射速度保持在1-2mg/min,每次注射总量不能超过10mg。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一般会在1-2min内起效,必要时可在20min后再次注射[3]。给予药物治疗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观察和记录患儿的呼吸频率的变化,查看抽搐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若是症状消失,停止药物治疗。②降温护理主要采取药液降温和物理降温,为了降低高热对患儿神经的刺激,可使用浓度在30%-50%的酒精对患儿擦浴,擦浴部位要注意避开足底部位、腹部以及后颈部,以免引发心跳骤停等不良症状,护理人员也可以使用冰袋敷于患儿头部以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在施行物理降温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体征变化,室内温度降低时,要注意保暖。药物降温可采取输液葡萄糖注射液的方式实行降温处理。
2.3 心理护理 患儿高热惊厥发作后,家长都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焦虑和担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向家属宣教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措施,告知患儿急救情况,在患儿症状得到控制后,神志恢复正常后,可消除家属的焦虑、紧张心理,让其配合抢救。
3 体 会
婴幼儿高热惊厥发作后,常表现出症状重、病情发展急且对患儿身体影响大,因此,在急诊科开展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应该预先准备好护理干预方案,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好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因高热而引发惊厥后,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准确、有序、熟练的对患儿进行处理,示意患儿家属冷静,稳定好患儿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让其积极配合整个急救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儿的以往病史进行详细了解,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缺氧性脑损伤,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玉凤.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97-98.
[2] 黄凤岚.30例高热抽搐婴幼儿的急救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12(6):913-914.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急诊外科行清创缝合的学龄前儿童89例,按门诊号单双纳入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手外伤32例,头皮裂伤30例,四肢伤27例。伤口长度最短1 cm,最长4 cm。
1.2 方法:对照组用急诊科常规护理进行清创缝合护理,实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清创缝合护理,优质护理实施方法如下:
1.2.1 术前营造和谐安静的环境,做好患儿和家属的情绪安抚工作:①首先加强清创间的管理,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无异味,温湿度适宜;②独生子女的模式使现在的父母不能承受孩子发生任何意外,缺乏意外伤害的应急措施,一旦有意外发生常常表现为大喊大叫,焦虑,恐惧,这样会使惊恐中的孩子更加紧张,因此,安抚家属尤为重要。作为急诊工作人员,接诊受伤患儿时,我们首先应该积极主动接待患儿及家属,动作麻利,态度和蔼,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情,并详细询问受伤经过,用真诚的语言告诉家属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以免影响患儿的情绪;③接诊患儿时护士主动与患儿接触交谈,用温和的语言、亲切的目光、轻柔的抚摸缓解其紧张情绪,应尽早为其安排处理伤口,家属做好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后,可允许其陪伴在患儿身边,减轻患儿因与亲人分离产生的焦虑。
1.2.2 对患儿实施心理诱导,使其主动配合手术。在清创缝合前,实施心理干预:①学龄前儿童一般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大多能讲道理,喜欢听表扬的语言。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表扬患儿,夸他是最勇敢最棒的,调动其自信心,鼓励患儿主动配合;其次,告知患儿清创缝合是必须的,伤口不处理会感染,不仅疼而且会影响功能,无论配合与否都必须要处理伤口,使患儿知道没有选择的余地而自觉配合。并向患儿承诺如果配合会选用最小的针,用最不疼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处理伤口。告诉他“你实在忍不住可以哭,但是阿姨相信你是最勇敢的”,这句话可起到很好的效果;②麻药实施后患儿一般不会感觉疼痛,更多的是对手术过程害怕和恐惧,所以,在进行清创缝合时,护士还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比如让其数数,念诗,用手机玩游戏,播放音乐,奖励糖果等方式吸引小朋友的注意,使患儿在麻醉无痛下,无恐惧中,快速地渡过手术过程。
1.2.3 术后加强健康教育: ①预防伤口感染:告诉家属术后要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按时换药,敷料潮湿后要及时换药,避免创面感染。并强调换药的重要性,告知家属具体换药和拆线时间,应抬高伤侧肢体,减轻肿胀,适当要求患儿制动,防止伤口裂开。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伤口出现渗血不止,应立即前来复诊,伤口愈合过程中患儿切勿自行剥除伤痂,更不要用力搔抓伤痕,预防瘢痕增生;②普及性教育:给患儿家属发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书面健康教育手册,包括缝合后的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还针对孩子经常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进行基本的急救技巧宣教,如创伤后、烫伤后如何处理等。同时还要加强术后心理支持,患儿成功地完成一次手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特别是那些主动配合的孩子,术后要再次给予积极的肯定,表扬他们在术中的勇敢表现。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平均心率、呼吸,主动配合情况以及家属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优质护理对患儿清创缝合配合的影响:实验组患儿哭闹抗拒10例,主动配合14例,主动配合率35%;对照组患儿哭闹抗拒23例,主动配合5例,主动配合率10%,经检验χ2 =8.0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实施优质护理对家属满意率的影响:实验组家属满意例数是39例,满意率97.5%;对照组家属满意例数是20例,满意率40.82%,经检验χ 2=31.66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优质护理组中学龄前儿童在急诊清创缝合中的生理指标(心率,呼吸)、情绪、配合情况及家属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
3讨论
3.1 优质护理注重清创缝合期间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稳定患儿情绪,减轻患儿心理创伤。李书琴等[4]经实验研究指出心理干预确实有安定患儿情绪、 缓解紧张心理的作用。诱导鼓励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 ,诱导可以使患儿从自己思维想象中走出来;鼓励可以激发儿童的勇气,提高忍耐力。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理解能力选择语言,这样才能很好地与患儿沟通[5]。优质护理对患儿实施循序渐进的心理诱导,使其主动将心理调试到最佳状态,快速进入患者角色主动配合,可缩短清创缝合时间,减少伤口出血。患儿停止吵闹使医生有充分的时间彻底清创,从而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实验结果显示,稳定的情绪使患儿的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波动较为平稳,将创伤对患儿生理的影响降到最低。有专家提出,创伤心理需要在实施干预方法时找到新的可替代的或其他积极事件,使个体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事件上,逐渐减弱对创伤事件的关注[6]。对患儿实施心理诱导,转移注意力后,大部分能够配合或主动配合手术,其表现的勇敢程度令父母惊叹,患儿也会因自己的勇敢表现增加信心,挖掘了潜力。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实施,使儿童处于家庭中心地位,儿童的娇惯使得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很差,经过一次成功的体验,为其形成完整的人格提供重要帮助。
3.2 优质护理贯穿学龄前儿童清创缝合的全过程,有效提高家属满意度。 实施优质护理后患儿的配合减轻了医生的心理负担,使医生更从容的对待手术,更高质量地完成清创缝合。护士细心的服务不仅安抚了患儿的情绪,还照顾到家属的感受,术后护士通过图册、讲解等形式加强了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解除了家属的后顾之忧。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组的家属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意义是重大的,护理人员感受到家属的满意,医生的尊重,孩子的信任,护理价值得到真正体现,使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用更加热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医患关系将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在急诊儿童清创缝合中,实施优质护理能真正实现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社会满意。
4参考文献
[1]王晓英.急诊清创缝合患者的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1,12(15):1162.
[2]钱春林.133例小儿创伤单纯性清创方法的探讨及术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 ):149.
[3]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2010-02-15.
[4]李书琴,李美华,谭惠仪.实施心理干预对急诊清创手术患儿应激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3):17.
篇3
【关键词】 人文护理;急诊手术病人
人文护理,即护理学中的人文关怀或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它既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又是构建相互友好与依存的医患关系的主导成分之一 [1]。而将人文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将护理工作的重心转向病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精神。急诊手术病人是指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手术救治的病人,他们面临的往往是生命的威胁和躯体的伤残,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往往会使病人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2 ]。我院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针对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对病人实施有效的人文护理,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影响,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1-12月共完成急诊手术1926例,其中普外科手术604例,胸外科手术61例,骨科手术375例,脑外科手术175例,妇科手术52例,产科手术623例,泌尿科手术26例,五官科手术10例。急诊病人中男848例,女1078例,年龄4~91岁。
2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2.1 紧张、恐惧 这是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急诊病人由于疾病的突发,缺乏心理上的准备。由疾病所带来的机体疼痛,对手术知识的缺乏以及陌生的手术室环境,都会使病人产生强烈地紧张和恐惧心理。
2.2 忧虑、担心 急诊病人往往对自身的病情不够了解,最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帮助。由于与医护人员之间不熟悉,会担心医生的技术是否优秀,手术进行是否顺利,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以及治疗费用等诸多的问题。
2.3 悲观、绝望 在遭遇车祸、外伤等突发事件后的病人,由于机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使病人的心理出现异常。剧烈疼痛的恶性刺激,身体的严重被伤害,手术后可能导致的肢体残缺,都会使病人因恐惧而产生悲观情绪,放弃求生的念头。
2.4 分离性焦虑 急诊病人由于手术的需要,必须与家属进行暂时的分离。对手术的担心,对亲人的思念,都会使病人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与父母的分离更会使其产生极大的恐惧,导致分离性焦虑。
3 对急诊病人的人文护理措施
3.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3] 。手术室在急诊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经常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急救训练,定期检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及时补充各项物资,保持手术室与外界的通讯畅通。无论哪一科通知的急诊手术,均实行谁接诊谁负责的管理要求。根据手术的不同种类,及时通知麻醉科,调整当日手术计划,腾空手术间,并安排护理人员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3.2 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体现人文关怀 急诊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主动进行自我介绍,让病人对护士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减轻病人对手术室人员的陌生感。根据病人的情况对其进行适当地约束,并讲明约束的必要性,以获得病人的理解,避免病人有被“五花大绑”的错觉。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病人躯体的暴露,保护病人的自尊心。
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同时在进行操作前向病人简单介绍各项操作的目的,使病人理解操作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有效地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严禁大声喧哗以及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术中配合要稳、轻、准,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声,减少对病人的感官刺激[4]。
尤其是在骨科手术需要安置钢板等金属性植入材料时,会使用电钻、锤子等工具,这些工具所发出的特殊声音会对病人造成较大的恶性刺激。对术中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且神志清醒的病人,巡回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安慰病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恐惧。
3.3 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由于急诊病人往往发病急、症状重,在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对家属的精神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患者家属由于缺乏对疾病的防治知识,也会变得焦虑、惧怕、悲伤,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护理人员在重视患者的同时,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与家属的交流,还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信息,有利于护士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的评估。尤其是婴幼儿患者的家长,更要细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说明我们一定会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对待他们的孩子,让他们能够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医务人员救治。同时在交流中护士应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而采用患者家属易于理解的通俗语言。手术完毕后及时告知家属,并向其交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以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需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人文护理就是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是人文护理的首要因素。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变传统护理模式的局限性,最大限度满足患者要求,为提高科室和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曹文媚.人文护理的现状与思考.天津护理,2006,14(5):298-299.
2 刘艳虹,朱塞荣.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8)
篇4
1.1护理行为的特殊性任何一种护理行为都具有两重性,即有益性和有害性方面。护理人员应预见在治疗的同时潜在的风险,如输注或服用特殊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如果这些行为符合要求、方法正确,则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促进作用;如果患者体质异常或药物本身过敏就可能发生风险,给患者带来危害。
1.2低年资护士业务知识缺乏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观察病情不及时或及时观察但不能判断结果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使用特殊药物后(如镇静催眠类、降血压类、心血管类药物)没有告知该药物的注意事项而发生意外;使用特殊药物前不询问既往史和过敏史而发生意外;对新的药物、新的配伍禁忌不熟悉而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医嘱错误或执行错误医嘱而发生意外等。
1.3护理技术不到位抢救失血性休克时不能快速穿刺成功,需深静脉置管而导致抢救延时;急诊抢救时由于紧张对仪器不能熟练使用(如除颤仪、呼吸机等)而延误抢救;复杂的疾病不知道怎样去正确安置患者而发生意外(如颈椎、腰椎患者不知道要卧硬板床、颈椎制动等);不能及时有效地安排抢救步骤;在转运过程中没能预见到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问题(如大咯血未带简易吸引器,心肌梗死者忘带急救药品除颤仪)等。
1.4护理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应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如要对患者一视同仁,工作上要极端负责,一丝不苟,技术上要精益求精,任何情绪不可带到工作中,对同事要团结协作等。
1.5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进行操作时如果没有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发生配伍禁忌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患者或家属提出疑问不核实,巡视记录不及时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
1.6文件记录不及时急诊抢救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需要执行很多口头医嘱;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果文件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与医疗病历不吻合或漏记多记,随意涂改或字迹不清,代签字等,一旦病患治疗效果不佳或死亡,都会对护理人员不利。
2防范措施
2.1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调整心态使生理、心理健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位患者,工作中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工作,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2.2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急诊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方法》等法律知识及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法规,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从而降低急诊护理风险。
2.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121头医嘱应复述2遍,保留急救时用的空安瓶以便抢救后核对。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向医师汇报。
2.4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对各种检查、治疗方案的实施都需先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特殊用药告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宣教工作。对老年患者、婴幼儿应加强巡视。另外,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5规范急诊护理文件书写急诊护理文件记录应及时、准确、连续、完整、无涂改、记录内容真实、与病历相符,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每份护理文件都是法律文件,应当规范记录,随时准备为“责任举证倒置”提供法律依据。
2.6建立风险监控组织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组成风险监控小组,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处理纠纷,不能忽略小事,对科室潜在的风险做出分析评估和预测,特别是危重患者抢救,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保证急诊科护士资历>5年,以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
篇5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医院管理、护理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输液是门急诊治疗中常见的手段,是补充血容量,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抢救休克病人,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应用各种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我院门急诊输液室病人流量大,平均每天180~200人,而且小儿占比例较多(约占90%),病种复杂,部分病人病情诊断未明确,也是流行病及传染病接触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做好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提高门急诊输液护理质量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分析了门急诊输液面临的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并确定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门急诊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
1.1 门急诊存在输液问题
1.1.1 护理人员配置欠合理我院输液室的年轻护士占比例过多,年轻的护理人员与病人沟通知识比较单一,加上门急诊长期处于吵闹紧张的工作环境,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对工作热情不高。
1.1.2 穿刺技术水平来我院治疗的患儿部分是独生子女,患儿家长对穿刺技术期望值很高,希望一次穿刺成功,一旦未能如愿再次穿刺就会在感情上、心理上不能接受,产生被试验的想法,从而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1.1.3 患者的因素由于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专业性很强,患者医学知识水平较低,而对就医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药到病除,加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质宣传不够,使医疗行业发生的个别事件影响了部分人的心理,当医疗护理效率低于期望值时,往往引发医疗纠纷或投诉。
1.1.4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输液区往往人多拥挤,特别是小儿占的比例过多,环境处于哭闹紧张状;有时护士静脉穿刺时低头操作十分专注,容易忽略了新患者的到来及患者的疑问未做到耐心细致的解答,有的护士只顾机械的操作忽略了给患者必要的和鼓励;有时一次穿刺不成功,护士毫无歉意,而责怪患者的血管细和配合不好,尤其是婴、幼儿童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处理不好或语言不当是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疾病的影响,来医院输液患者的心情都是急躁的,他们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照。而护士如果态度稍为欠佳,可能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逆反的心理,对细节问题产生误会,对护士语言过激。护士心理感到委屈,态度过于生硬,在就诊及护理过程中,双方对生命健康重视的心理感受不同,容易造成误解和纠纷。
1.1.5 护士工作不够严谨(1)个别护士加药时谈笑风生或接电话不集中注意力,引起家属怀疑加错药,打错针,因此产生质疑。(2)病人较多,工作压力大,加上得不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尊重,社会地位低,收入少,使护士身心疲惫,不安心和积极工作。(3)个别护士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不严格“三查七对”,粗心大意或简化工作程序,引起差错从而引发纠纷。
1.2 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1 报错名或乱答应输液室患者较多,输液之前护士报患者姓名,患者或家长未听清楚便答应是自己,易引起输错液体。
1.2.2 输液高峰期;患者多,护士少,并且还要负责急诊室病人的抢救以及急诊外伤病人的处置,出现忙乱现象,易引起差错。
1.2.3 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患者或家长因输液时间太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造成患者出现输液过快不适症状。
1.2.4 自行更换座位;家长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出现哭闹,便自行更换位置,护士在接液时易引起漏输或输错液体。
1.2.5 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及时发现液体渗漏。
2 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优质服务水平目前我们的护理队伍年轻化缺乏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的技巧未能很好掌握,需要管理者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强护理工作规范化培训和护理“三基”及技能训练,对低年资护士狠抓基本功,争取一针见血,开展对低年资年轻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竞选静脉穿刺技术能手,不断拓展理论水平,掌握语言和艺术性及技巧性,转变服务观念,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接待每位病人,加强输液巡视,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充分认识到静脉穿刺成功率重要性,将护理程序贯穿于输液全过程,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年龄患者血管的评估,为提高“一针见血”率打下基础。
2.2 增强服务意识开展全程的优质服务活动,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水平,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使用文明的语言,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做到输液前充分解释,输液后做到必要的安慰,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结合患者情况向家属说明以及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病人家属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应平心静气解释、安慰、体谅,同时工作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了解他们的需求,摸清他们的疑虑,在护理过程中做到体现“个性化”服务,如在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及时表示歉意,从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和配合。
2.3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以及各种护理操作规程,强化输液须知的宣教,在输液接待登记时,对患者所取的药物要认真查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护士向每位患者或家属交代次日输液的程序及注意事项,特殊患者要反复多次阐述。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让患者心中有数,。并给予患者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药物的应用等健康教育,受到病人的好评。
2.4 优化输液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配置间设立接药区、配药区、输液区3个集相对独立运转又紧密联系的区域、并设置相对的护理岗位。每次接单(药袋)时核对病人交给的药品。(有需要做皮试药物静滴的患者,在接单前或(药袋)常规询问有无做皮试,有无药物过敏史,什么时间做皮试)。科室设皮试观察区,皮试后集中观察;护士在输液时发放座位牌,患者按座位就座,输液时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药名,避免差错发生。如遇高热及急救的患者优先处理,注射青霉素的患者,输液前再次询问有无做皮试及过敏史并在输液瓶上挂上“特殊药物注意观察”标志。如有不适及时反映给护士,以便得到有效的处理。
2.5 加强输液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及输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交待患者不要自己调节输液滴速,并说明原因及后果。
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座位,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会导致接错液体或漏输液体,如需更换座位必须告知护士并经同意,拔针及接药时核对输液瓶及签名,拔针时询问患者滴了几瓶,还有没有液体,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篇6
【关键词】 儿科静脉穿刺;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7-01
适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紧张程度,降低患儿痛苦,会对临床治疗效果带来直接影响[1-2]。当前,对静脉穿刺患儿使用心理护理措施,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88例急性胃肠炎并中度脱水的留观患儿,依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有男28例,女14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9±0.7岁。在观察组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4-10岁,平均年龄6.8±0.6岁。给予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方式,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与患儿进行良好沟通;给予对照组依据一般静脉穿刺程序进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经过统计学分析,其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构造温馨童真环境,建立亲切可信形象
1.2.1.1 将急诊儿科同成人急诊科有效分开,保证儿科诊室具有独立出入口,病房通风效果较好、阳光充足、安静,从而确保患儿能够拥有比较好的治疗环境。病房内部布置充满色彩与童趣,装饰生动活泼,多布置卡通贴画与洋娃娃,从而有效减少患儿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与紧张感,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来迎接静脉穿刺治疗。
1.2.1.2 注意护士外在形象 第一印象对于构建良好的护理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护士可身着粉红、浅蓝等较为温馨色彩服装,同时衣着整洁、大方,态度和蔼可亲、举止端庄自然,同时具有较为敏捷的行动力,从而有效密切与患儿之间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够令患儿家属产生依赖与安全感。护士要善于利用微笑,消除与患儿之间距离,增加其对护士信赖,态度冰冷则会拉大医患人员距离,从而不利于疾病治疗。
1.2.2 合理运用语言,注意恰当言谈方式 对观察组患儿采取心理护理,主要包含下列两个方面:第一,护理人员要在心理方面给予患儿良好的暗示,有效消除患儿对疼痛的恐惧,同时允许患儿家属护理与陪伴患儿,有效地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常护理时,要保持和蔼热情的态度,坚持自信和镇静的态度,与此有效帮助患儿树立信心。在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可选择恰当称呼来与患儿建立良好关系。可留心患儿乳名、爱好以及个性等。在实际接触患儿时可选用乳名称呼,有利于消除患儿紧张情绪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患儿的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值0.05时,为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我们可以看到,观察组42例急性胃肠炎并中度脱水的留观患儿中,穿刺成功例数33例,占到观察组患儿总数的78.57%,穿刺失败例数有9例,占到观察组患儿总数的21.43%,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42例急性胃肠炎并中度脱水的留观患儿中,穿刺成功例数28例,占到观察组患儿总数的66.67%,穿刺失败例数有14例,占到观察组患儿总数的33.33%,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在对急性胃肠炎并中度脱水的留观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结合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科学地把握病症相关护理知识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与此同时要拥有较好静脉穿刺技术[3-4]。护理人员实施常规临床护理之外,也要善于运用非语言符号系统。在对患儿静脉穿刺时,可以灵活运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态与运动,以及必要的抚摸来表达护理人员关心、体贴、理解与安慰,同时可使用拥抱、轻拍等方式来有效镇静哭闹婴幼儿[5]。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较高的护理有效率,与传统的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方便、简单、安全、快捷,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田雪娥,左秀红.护理语言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18(22):12-28.
[2] Edward DS Douglas SK,Andrew MG,et al Embolizatiom of multiple Rasmussen S aneurysms as a treatment of hemoptysis[J].Radiology,2012,10(36):33-35.
[3] 屈梅香.浅析沟通技巧在急诊儿科静脉穿刺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2000,7(13):200-201.
篇7
【关键词】 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措施
在我国,意外伤害居儿童死亡原因的首位,也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因素。儿童意外伤害不但对受伤儿童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和经济负担,也对我国开展计划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质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我院儿科门、急诊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生命安全。
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共收治82例意外伤害儿童,其中男57例、女25例,年龄≤1岁12例,1~4岁39例,4~7岁10例,7~14岁21例。伤害类型:药物中毒13例,鼠药中毒6例,农药中毒8例,CO中毒18例,食物中毒6例,溺水1例,电击2例,车祸2例,异物吸入3例,吞食异物6例,高处跌落7例,烫伤8例,窒息2例。临床转归:经过积极综合治疗救治及护理,救治成功79例,死亡3例。
2 因素分析
2.1 性别因素 本组资料显示,儿童意外伤害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57,25例),这与男女儿童行为差异相关,因男童较女童好动、好斗、爱玩危险品,所以男童受伤害的几率比女童多。
2.2 年龄因素 ①0~1岁系婴儿期,小儿基本无辨别危险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自卫能力极差。是窒息、跌落、烫伤的好发年龄阶段;②1~4岁小儿为意外伤害的高峰阶段,此期儿童已具备独立行动的能力,活动范围扩大,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新鲜感,生活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差,是各种中毒、烫伤、吞食异物、跌落等意外伤害高发的年龄阶段;③7~14岁小儿为意外伤害的第二高峰阶段,此年龄组是学龄期,此期儿童与外界接触机会更是日渐增多,处于很活跃的阶段,喜欢争胜好强,攀爬冒险,对各种防护知识欠缺或了解不全面,是车祸、高处跌落、溺水、烧伤、电击等意外伤害好发的年龄阶段。
2.3 看护不当 从意外伤害的死亡情况看,2例死亡病例为食物中毒,1例为意外窒息。这与家长缺乏医学常识,看护不当,院前急救知识缺乏、常用急救知识不普及患儿中毒后就诊太晚而失去抢救机会等均有关。
3 防范措施
3.1 积极开展多方位的、经常性的健康教育
3.1.1 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 儿童需要保护,但对有理解能力者还需要教育及训练[1]。老师和家长对儿童应加以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独立应付环境、适应环境的能
作者单位:710032 陕西省西安电力中心医院儿科
力,启发和诱导他们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以及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例如:①从小培养儿童识别危险的能力,教育儿童不要从高处往下看,不要与小朋友追逐打闹,不要随便捡地上的食物食用。加强儿童的看管,提高儿童入托率是十分必要的;②要教育学龄儿童在参加娱乐活动时选择安全性能好的场所去锻炼;③对儿童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防火、防电知识的宣传教育。
3.1.2 对成人的教育 教育家长要照顾好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应该有预见性,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凡是孩子活动的周围环境都应该有安全措施。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子女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不要独自让子女进行有危险性的活动[2]。
3.2 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采取防范性措施 对农药、灭鼠药、药品等均应妥善保管,毒饵投放地区应严加防范;对喷洒过农药的蔬菜、瓜果须经规定时间后方可采食,被农药污染的用具必须彻底清洁后再用;家长给儿童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将成人的药品随便给儿童服用,喂药前应认真核对药瓶标签、用量及服法;家庭一切药品及非食用的化工品均应妥善存放,不要让儿童随便触及。加强对电、气、水源的管理,不定期检查防止漏气等。
3.3 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及普及,健全急救运转系统 建立院前社会急救体系,以社区为中心,开办家庭急救知识讲座及操作培训班,教给群众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心外按摩等。提高意外伤害现场首次救治能力是降低触电、溺水、意外窒息死亡的积极措施。
3.4 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业务技能 儿童意外伤害很多在急诊科接诊,所以急诊科医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业务技能,才能分秒必争地挽救生命,降低死亡人数及伤残程度。
4 讨论
儿童意外伤害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宣传教育,让家长、幼师、教师了解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并教给幼儿、中小学生生活安全和交通安全知识,从单纯的医学问题转为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从而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胫骨穿刺 髓腔内输液 急救护理
急诊科的特点是危重病人多、病情发展快特别是婴幼儿。危重患者在心跳骤停或休克时由于循坏衰谒建立外周静脉非常困难而且深静脉插管和施行静脉切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场地人员和技术方面要求较高又不利于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因此紧急情况下快速建立输液通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骨髓腔内输液。我院急诊科从8年1月开展骨髓腔内输液治疗重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使用方法、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自8年1月~9年1月共用此方法抢救的18例危重病人男11例女7例。其中成人有5例1岁例6岁以下婴幼儿11例。包括外伤性休克1例药物中毒例重度肺炎合并心衰例惊厥持续状态1例心跳呼吸骤停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立即建立外周静脉输液通道发现循环衰谒、静脉穿刺困难者要立即采用骨髓腔穿刺髓腔内输液心跳呼吸停止者予胸外心脏按压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惊厥者予镇静止惊等对症处理。
方法:①使用材料:成年人采用16号骨穿刺针;1岁患者采用1号骨穿刺针;6岁以下采用9号针头进行穿刺。②方法:进针点为选择胫骨粗隆内侧下方1~cm平坦处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操作者必须戴无菌手套持骨穿刺针与骨干成6°~9°角向外下穿刺掌心稍用力旋转穿刺针有突破感后用注射器抽出骨髓后接上已经排气的待输入液体。6岁以下婴幼儿用5ml注射器抽~ml生理盐水接9号针头°~°角同一穿刺点进针穿刺成功回抽见骨髓后接上液体局部无敷料妥善固定。整个穿刺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③输入的液体有:NS、5% GS、1% GS、林格、5% SB、右旋糖酐。输入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安定针、纳洛酮、多巴胺、立止血等均能要求顺利输入。
结 果
18例患者均能在1~分钟内迅速建立输液通道每分钟滴速在6~1滴输液泵加压时每分钟18滴以上且完全不影响各项复苏措施的实施。除1例心跳骤停患者外其余17例均抢救成功并送ICU进一步治疗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护理体会:①掌握适应证:骨髓腔输液患者限于循环衰谒不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一旦外周静脉穿刺不成功立即选择胫骨穿刺髓腔内输液特别是儿童尤为重要。有成骨不全、骨硬化症、穿刺部位有感染及骨折侧、肢体等患者应禁用使用。②穿刺针的固定与维护:直角刺入的穿刺针在穿刺针周围用无菌纱块包扎后用胶布缠绕1周后交叉固定。如果斜角进针的在穿刺针下方垫满无菌纱块后按留置方法固定。注意保持输液通畅要防止液体外渗。阻塞时用肝素钠加生理盐水冲洗回抽有血后方可注入。③严格无菌技术: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在同一穿刺点反复多次穿刺防止骨髓炎、肌筋膜间隙综合征、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如果病情得到好转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停止骨髓腔内输液避免骨髓炎的发生。④拔针时祛除敷料:消毒针眼拔出穿刺针局部轻按压~5分钟待无出血再用无菌纱块包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仲、出血、青紫等变化待小时无异常后再去除敷料。
篇9
关键词:嵌顿疝;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急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嵌顿疝约占全部疝病例的1/6~1/5,尽管多见,但由于小儿外环口富于弹性,疝囊颈部没有成人所具备的纤维缩窄环,肠道系膜血管弹性也较好,所以不易发生嵌顿疝引起的肠坏死及绞窄性肠梗阻。但一旦发生频繁呕吐、停止排气等胃肠道症状,往往后果严重,需急诊手术探查,其术前术后的护理也有其特殊性[1]。本文通过对2008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小儿腹股沟嵌顿疝19例护理病例进行分析。由于治疗和护理及时,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19例小二嵌顿疝患者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5岁,平均(2.5±1)岁,平均嵌顿时间(5.8±1.2)h,直接手术探查9例,经手法复位无效再手术探查10例。通过观察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呕吐、腹膨胀、中到重度脱水,X线平片均有肠腔液平和积气,哭闹、胃纳下降、烦燥、乏力,伴血便1例。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4岁以内的患儿最恐惧与父母分离,更小的月生儿出现哭闹、烦躁等情绪反应,3岁以上的儿童住院后情绪低落,行为迟钝缓慢。因为术前应在有限时间,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需要耐心沟通,多鼓励,树信心,让其增强信任感,与此同时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消除家长的紧张顾虑的心情,以免父母把不良情绪传给患儿[2,3]。
2.1.2基础护理 ①胃肠道准备:住院患儿住院时往往饱胃,均应置小儿胃管,必要时放置肛管;②皮肤清洁:该类手术系因为下腹部会阴手术,故而应及时清洁皮肤,用温水清洗下腹及会。
2.1.3做好紧急手术的术前准备 立即按医嘱禁食、采血送检、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补充血容量,做好胃肠减压等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监测术后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重点观察呼吸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调整好输液速度。
2.2.2护理本组患儿均全麻,回病房后尚未完全清醒,采取术中、平卧位至完全清醒,头歪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避免窒息发生,少量分泌物可用干纱布擦去,避免刺激咽喉部,引起喉痉挛。
2.2.3切口护理 术后要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但由于此类手术切口距会阴及尿道很近,排尿后很难保证不污染伤口敷料,可在伤口侧与尿道口之间粘贴一手术贴膜,并取健侧卧位[2]。
2.2.4胃肠道护理 婴幼儿嵌顿疝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为减轻腹内压,改善婴幼儿通气与换气功能,本组患儿均予禁食,置胃管,定期抽吸,1次/h,或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及时观察是否有腹胀和肠鸣音亢进[4]。排气、拔除胃管后可进食,主要以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为主,但切记进食过饱。
2.2.5适当锻炼 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活动,以增强身体素质。
2.2.6袋兜法 将艾绒装入布袋内,以袋兜阴囊,15d更换1次。
2.2.7疼痛护理 小儿术后疼痛的治疗不可忽视,完善的术后止痛可使患儿充分休息,减轻应激反应,提高自身免疫水平,促进伤口早期愈合[5]。目前可适量使用镇痛药品如非阿片类药物等。
2.2.8心理护理 小儿疼痛包含的情感成分占有很大比例,心理辅导也是很重要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尽量减少其与父母分离的时间,在护理方面主要包括安慰、抚摸、抚抱和分散注意力等。这样可更好的缓解哭闹,增进恢复的机率。
3 结果
通过对于本院19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护理观察分析,因术前术后的妥善护理,可早期护理的患儿康复率提高增进15%,可见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患儿恢复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容小视。
4 讨论
嵌顿疝是小儿腹股沟庙的严重合并症, 极易发生肠梗阻, 肠绞窄坏死, 肠穿孔, 腹膜炎, 大网膜嵌顿坏死, 翠丸出血, 萎缩或坏死, 发育不良等,患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当腹内压突然升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突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弹性收缩,将疝内容物卡住而不能回纳腹腔,此情况称为腹股沟斜疝嵌闭,简称嵌顿疝。若不及时手术复位还纳则极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小儿腹股沟嵌顿诊断不难, 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及时手术和护理。
本文认为小儿腹股沟病应在可复期施行手术, 才可以预防嵌顿, 才能避免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术前、术后的严密护理等重要措施及恢复率表明,只要严格按要求观察细心、规范操作,可为医生提供并发症的防治依据,对手术康复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左强生.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1:35.
[2]陈先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心理分析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1):60.
[3]陈昌华,余良英,罗宁,等.小儿骨髓栓系统合症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539.
篇10
【关键词】 急诊;输液患儿;安全管理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nhances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infusion trouble compliance
Lu JinLing
(Shandong Province Linyi people hospital Beicheng Newly developed area Hospital ER 2760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discussio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infusion trouble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should be right.
Methods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infusion trouble 280 examples, divide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14O example stochastically.The treatment group in gives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the foundation to give the reason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the medication security, the venipuncture and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enhances the nursing work the security.The control group only gives conventional nursing.
Results After positive effective should to after, the treatment group trouble surpass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to the infus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two group of comparison differences have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Infusion trouble; Safety control
近年来,急诊输液患者不断增加,经常会出现不可预见的输液高峰期,因此,针对环境嘈杂、病人多、流动性大以及护理工作量繁重的特点,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应对,包括环境安全、用药安全、静脉穿刺及有效沟通等方面,增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输液护理工作的差错事故,提高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急诊护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细化输液流程,对输液中的重要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并针对输液患儿的安全需求做出积极和有效的应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09年12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输液患儿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O例,年龄0~13岁,平均年龄2岁,每位患儿每日输入液体约为2~4瓶,两组患儿在年龄、液体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安全、用药安全、静脉穿刺及有效沟通等方面,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没有任何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干预如下:
1.2.1 环境安全需求与应对:为患儿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静、安全、卫生的输液环境,输液凳应固定牢靠,配备扶手,从而使输液患儿得到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尽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保证输液顺利进行。此外,督促保洁人员随时做好输液室的清洁卫生,以保证环境的清洁。
1.2.2 患儿安全用药需求与应对: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配药前、配药中、配药后进行查对,护士在给患儿进行穿刺之前,应先核对患儿的姓名,当输入多瓶液体时,均要注明每瓶液体的顺序号。在输液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握安全的防范措施。在输液前再次核对处方及药液无误后方可叫患儿姓名,患儿输液全程需有家属的陪护,护士保证随时巡视和观察,严禁患儿输液无家属陪护,并告知家属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患儿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均需立即报告护士。对使用青霉素类或者先锋类药物的患儿,应先做该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并在病历本上写有皮试结果 “阴性 ”字样方可执行配药操作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严禁外带私购药物在输液室代其注射。杜绝护士违背操作规程或简化操作程序的行为,慎独意识和慎独行为是提高用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的关键所在,防止因操作不良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根据患儿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对于婴幼儿来讲,一 般每分钟 10~20滴,儿童每分钟 20~40滴。确保每 15~30 分钟巡视一次,观察输液速度,有无药物外渗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输液反应通常是由药物因素和不正规操作引起,在输液过程中较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配置药液、穿刺、拔针等关键环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杜绝输液反应发生。每日对治疗室进行清洁消毒,治疗室按常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 l h,包括加药时不能跨越无菌区及手不可污染注射器轴心和针梗等。操作前清洁治疗台、有效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输液间人员流动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此外,详细检查输液管质量,包装破损、过期或漏气的输液管绝对不可用。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置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
1.2.3静脉穿刺安全需求与应对:进行静脉输液前应嘱家长让患儿排尿或准备好尿布、被褥,防止患儿受凉,常规备好输液用品。患儿由于害怕打针、输液,因此在输液前会闹或者反抗,因此,应安慰、鼓励他们,切忌不可责骂孩子,对较大的患儿可给予表扬性的语言鼓励患儿,做好解释工作,对较小的患儿可采用抚摸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同时,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对于输液部位一般会选择头皮静脉、手、足背部静脉。由于头皮静脉表浅,容易固定,因此,3岁以下的患儿一般常用头皮静脉,而且年龄越小,头皮静脉越明显,比较容易固定,且也不受患儿躁动的影响,常用的头皮静脉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3岁以上的患儿大多选择四肢血管,穿刺点尽量避开关节处,常用的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等。备皮作为一项常用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尤其是穿刺头部静脉时,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一次性备皮刀,备皮时先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应固定好患儿头部,防止患儿头部晃动,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患儿皮肤,右手持备皮刀顺着毛发长出的方向轻轻刮净毛发,备皮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刮伤皮肤,患儿头部患有湿疹、痱子时,尽量不使用刮刀,防止刮破,引起感染。由于患儿对打针的恐惧、尤其是2岁以下小孩因哭闹不合作,导致静脉穿刺难度大,尽管护士态度和蔼,不能“一针见血”或护士的健康指导不当,也会导致患儿对护士的不信任,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时,往往产生抱怨、不信任心理,引起不良的护理纠纷,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因此,要稳、准、快地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要求护士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量做到一针成功。当患儿的静脉血管不明显时,可给予热敷或轻轻拍打穿刺部位,使血管充分暴露,或指定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以确保穿刺成功,对输液局部出现肿胀的患儿,压迫止血后,可用生马铃薯切片外敷局部皮肤肿胀部位[1],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1.2.4 有效沟通的需求与应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在家长紧张焦虑以及要求 “一针见血”的高压状态下,护士必须具备“三分技术 ,七分心理”,因此,在穿刺之前应与患儿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有效沟通,此外,当静脉穿刺 1~2次失败时,勿逞强,应立即更换护士,以免给患儿及家属留下终身的不良的印象,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1.3 临床效果评价:依从性好: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无哭闹、拒绝行为,护士能顺利完成护理工作。依从性差: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大哭大闹、强烈拒绝,护士不能顺利完成护理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P
2 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应对后,治疗组患儿依从性好 100例 (71.4%),依从性差 40例(28.6%);对照组依从性好 60例 (42.9%),依从性差80例(57.1%)。治疗组患儿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急诊输液室患儿来讲,其病情变化多为非预见性,不仅因其年龄小、起病急、病变快,而且家长也普遍存在求治心切的特点。作为一名急诊输液室的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具备扎实、娴熟的操作技术,还要具有善于沟通的沟通技巧及语言表达能力[2]。作为一名急诊输液室护士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操作技术,狠抓基本功,以牢固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术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加强巡视,急诊输液室不仅为患儿“输液打针”,更应注意患儿的病情观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如观察不仔细,对病情变化掌握不及时,很可能延误治疗[3],绝不容许护理人员的失误,造成对患者的任何伤害,确保患儿的安全,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避免发生不良后果而引发医疗纠纷。而且还要在巡视过程中加强患儿的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对家长的指导工作,提高家长在输液时看护患儿的能力。通过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用一流的工作作风及精湛的业务素质赢得患者的认可与赞同,从而保持和巩固医院的社会形象,为医院注入生机与活力。本文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安全、用药安全、静脉穿刺及有效沟通等方面,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输液护理工作的差错事故,提高急诊患儿对输液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蔡玮,王海勤,李秀芳.输液室护士穿刺技术培训[J].护理学杂志,2007。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