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

篇1

1、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行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各个医院的护理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护理技术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很多的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严重影响到护理的质量。目前,针对护理中的细节进行强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人员构成来说,其中有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加上仪器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国医院的护理工作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同时配备的仪器不足,使得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就算是极小的失误,也使得护理的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患儿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发病急以及来势凶猛的特点,而且由于患儿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很容易引起病变,而患儿本身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会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为了能够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在展开儿科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并且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可以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

通过具体的实例就可以明确的了解到,要想使得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并能够将护理质量尽可能的提升,就需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整合细节,进行细节管理的强化,从而使得儿科护理管理更加的完备。

2、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细节化,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相较于成人患者来说,儿科患者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均存在着明显特殊性。儿童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儿科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所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在开展儿科护理工作的时候,最困难的就是需要和患儿的家属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沟通,如果在患儿出现受伤情况和生病问题的时候,家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控制,而不致于手忙脚乱,使得患儿的病情加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进行细节管理的宣传和教育,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明确了解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避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细小的失误,从而可以更好的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使得护理的质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

另外,针对儿科护理服务的流程进行合理的细节化处理,树立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针对护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可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尽可能的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将儿科服务流程细节化,提供细节化的服务。护理人员在做好基本的常规服务以后,还要主动的和患者、医患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这样就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护理需求,再结合专业化的护理知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沟通不及时而产生彼此之间的矛盾,实现双方的友好互动。

其二,改变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的首要对象是“人”,而不是“病”。所以,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不断的完善儿科护理管理。

2.2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儿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儿科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就需要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并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和义务培训,灌输最新的护理理念和知识,保证护理人员技术的稳定,能够及时的应对护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有着很强的控制能力’其次,还要定期性的组织儿科护理人员学习儿科各种疾病的专业化护理措施,进行定期的考核,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优秀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

2.3将规章制度及护理人员考评制度细节化,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

保证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人员考评制度。所以,要对这两个环节进行细节化管理,以保证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首先,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并不断的对其进行细化,进而为儿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有计划、有制度的实施。

其次,实行儿科护理动态化监控。在对儿科护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护理质量的动态化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灌输工作人员细节管理的理念,在动态化监控下,及时的发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最后,还要对管理制度和儿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检查,用细节化视觉发现工作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完善,确保儿科护理工作有序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专业化护理素养,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儿科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7-01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护理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科这样一个特殊科室,更需要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作为儿科医室的护理人员也将面临着非常大的外界压力,如何能够为儿童患者提供最贴心的照顾和服务,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是当前众多儿童医院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重庆当前几所医院尤其是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情况,提出当前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一方面,由于医院对护士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护士大多时候仅仅是按照医嘱,很少主动的去贴近儿童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及心理、病情变化,只是被动的完成工作,没有主动服务意识,这是造成护理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较小,大多没有独自行为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有时不能清楚表达疼痛变化,家长有时也不能24小时陪同,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护理人员的主动照顾和关心。而现实情况是护士们通常没有去履行这一职责。

2.2缺乏竞争机制,护士之间竞争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护理工作管理模式落后,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职称的护士所做的工作基本相同,没有因人而异,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护理工作人员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缺乏,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护士之间竞争意识不强。

2.3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管理方式是当前护理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护理人员对一些护理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将这些信息量化,能够反映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护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量化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并供广大护理人员学习和借鉴,避免以后的护理工作出现相同的问题。而现实是护士及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注重对护理信息的收集和总结,使得信息化管理方式流于形式,得不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以上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以下对策,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1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21世纪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在于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医院可以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引进国内外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跟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情操,加强监督管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为儿童患者服务。

3.2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以信息化管理模式带动护理工作的质量,是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医院需要加强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信息的意识,学习统计学的知识、计算机处理的技术,掌握将护理信息量化处理的能力。同时,建立信息库,根据护理信息反馈得到的问题,不断的总结和更新经验,方便护理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提高管理的效率。

3.3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潜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护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体系,用考核标准体系来衡量护士工作水平,并采取激励措施。考核标准体系需要实现让儿童患者或家属对护士进行评价,护士本人、护士之间的自评和互评,量化考核方法,并由此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合理的进行公开表扬和批评,使每个护士的工作成绩与经济挂钩。使护士有不甘落后的思想,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

篇3

1、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儿童,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做儿科护士,部分学生认为现在护患关系紧张,护理工作风险高、收入低。诸多因素使护理专业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对儿科护理操作有敷衍行为

在进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时,因为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由学生模仿患者相互练习,亲身体会护理操作带给患者的各种感受,只是用小儿模型进行练习,所以大部分学生练习时动作粗暴,将模型随手丢弃,缺乏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3、学生对工作岗位有畏惧心理

近年来出现了天价医药费、不交钱拒绝抢救以及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拿回扣现象,更有患者家属打护士的情况,这些严重扭曲的医患关系,给医疗行业和医务人员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之出现了对工作岗位的畏惧心理。

二、医院在学生见习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医护人员的关键环节。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服务对象是儿童,不论是病史采集还是护理操作都难度大、要求高、责任重。学生在医院,尤其在综合性大医院实习期间,儿科作为小科室,临床实习时间缩短,甚至有些医院根本就不安排儿科实习。另外,医患的紧张关系也使临床见习、实习更加困难,带教教师更加保守和慎重,能够提供给学生当场分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少,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实习的需要。

三、解决方法

1、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力度

“要想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就要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学校必须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及时更换影音资料,使学生接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保证实验器材够用,使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同时,由于儿科护理学课时少,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可以利用课余和周末开放儿科护理实验室,并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辅导,也可让学生将某些实验用品借回宿舍(如婴儿模型、尿布、奶瓶等)练习,使课堂上学习的各项操作技术能得到及时强化,以弥补课时少的不足,使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2、丰富教师的临床经验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课程讲明、讲透。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到医院实践,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进行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熟悉了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生动的临床资料。同时,可以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这样既能弥补临床资料的不足,又能使教师再做一次“学生”,提升自我。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如今,科学技术在提高,教育手段在更新,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进行更换尿布法的教学时,笔者先放录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矫正,最后再次观看录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4、对学生渗透关怀照护意识

护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为女生,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如何去关心别人,不会主动维护别人的尊严,只会关注自我。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创立了人性照护理论,强调关怀照护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如用模型进行“婴儿盆浴法”示教时,教师不仅要强调关爱,还要体现出关爱,操作时要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清洗过程中注意左右手的交接要牢、要稳,在指导学生认真练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爱护模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懂得尊重、懂得爱护。

5、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

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实习期间学生脱离学校教育,将会面对更为实际的社会现象和医疗过程中的不良风气,思想会出现很大波动。教师要进入实习医院,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目前存在的医德滑坡现象,用辩证发展和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评价社会,联合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适时开展如“假如我是患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等专题讨论,就现实问题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和探讨,使他们明白社会主义医德的丰富内涵,明确其职责所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6、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篇4

摘要:目的 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常见问题,为使护生在4周内熟悉儿科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性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护生加强入科教育,减轻护生对儿科的心理压力,每周制定实习计划,强化带教的意识,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责任感,正确处理教学的双评关系,提高护生法律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结论  减轻护生对儿科的恐惧感,儿科的教学管理,带教个人及教学质量和护生的实习情况均处于优良水平。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达到教学互长的目的,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儿科  临床带教  难点  护理对策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护理临床带教的好坏关系到护生能否胜任将来的护理工作[1]。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多年来一直担负着护理本科,大专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的质量,先就儿科的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

        1.1环境难以适应

        1.1.1儿科病房的综合气味,让护生难以适应  由于儿科病房没有干燥室,通风设备不好,工作人员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危害儿科师生的身体健康。

        1.1.2噪声污染   跟成人科很大的区别,经常会听到患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操作的时候连续不断的叫喊声,监护人的吵闹声,责备声混杂在一起,护生一时难以适应,有的甚至产生恐惧感,手足无措,不敢动手操作。

        1.2心理压力大  儿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环境,工作分险有直接关系,刘宇[2]等对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显示:一方面儿科护理工作责任大,操作技术难度大,工作负荷重,导致护理人员自身极度疲劳。另一方面,儿科护士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主要是对患儿家属对护士暴力事件的发生,护士缺乏同行,社会,家庭的支持。实习护生看到儿科护士工作的难度常有紧张,胆怯,恐惧的心理,她们同样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1.3儿科护理技术和专科知识的缺乏  暖箱,蓝光箱,微注泵等一系列儿科专用仪器都要求有一定的专科知识,而这些仪器从实习的第一天起几乎从未曾谋面,而一些基础护理如生命征的测量,口护,小剂量保留灌肠等与成人科不同,还有头皮静脉,学习内容多,难度大,而且实习时间仅有四周,要学好繁多的知识和操作也蛮有难度。在目前护生抱着“毕业后我不太可能会去儿科”的心态,动摇了其将来从事儿科护理的信心,从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儿科专业认同感,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缺乏耐心和信心,且部分护生不太愿意从事他们认为技术含量不太高的操作,如测体温,晨晚间护理等,常采取躲避态度,给临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1.4沟通能力欠佳   面对儿科患者这样一个特殊的护理人群,在当今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一个孩子生病住院,前来看护的人总是一群,问题也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交流的技巧,既抓住问题所在,又使交流成功进行,有些实习护生不但临床知识缺乏,而且沟通能力也欠佳,小的失误,就会得不到患儿及家属的谅解,甚至招来投诉。

        1.5带教时间不足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琐碎,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生入科后带教老师常常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释,操作示范,常被指派去打杂跑腿。而出现护生充当“劳动力”,只做不学的现象[3],也或多或少影响护生的带教。

篇5

【关键词】

质量持续改进法;儿科护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56-01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我院自2010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果

3 讨论

篇6

关键词:儿科新护士 护理安全问题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419-02

儿科服务的对象是心智、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和婴幼儿,患儿的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患儿自身没有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较差,导致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新护士往往在很多的方面都表现出不足,所以应加强对儿科新护士的管理培训,让他们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

1 儿科新护士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1.1 欠缺相关的用药知识。作为护士,要护理病人,就离不开药物,护理知识、技术水平的不同都会从根本上影响药物的作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护士往往在对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方面欠缺经验和知识。尤其是在儿科,因为患儿年龄较小,需要按照体重或是体表面来计算药物用量,加上小儿正处于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均未发育成熟,如果给药有一点计算错误,就会造成延长病程或是耐药,或者药量过大造成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可逆损害;还有,小儿在输液的过程中,需要非常严格的控制静脉输液的速度,如果速度不能很好的控制,很可能会导致患儿心衰或者急性肺水肿,过慢的话又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和治疗的效果。由于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易渗漏,若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易渗出肿胀,若处理不及时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

1.2 欠缺护理的责任意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职责都是护士工作的主要指南和准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新护士刚到岗,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欠缺责任意识,比如,违反操作规程,查对不仔细,巡视不够及时,在新的岗位上,还不够适应,导致打错针,发错药,给患儿穿刺的时候忘记松止血带等等,或者在值班的时候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评估不准确,及时的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

1.3 专业操作水平比较差。在儿科,主要的对象都是儿童,由于儿童本身就比较好动,加上血管纤细,而且如果遇上脱水严重或者肥胖,失血休克的患儿,静脉穿刺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对穿刺的能力要求就特别高,而且针对儿童的吸氧、吸痰以及呼吸器等等的使用,都跟成人有太大的不一样,所以新护士在工作的过程别容易会出现手忙脚乱或者操作不成功的现象。

1.4 缺乏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因为新护士缺乏社会经验以及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面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回答的时候,会比较简单生硬。在不能一次性完成护理任务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跟家长沟通,让家长理解,可能会导致家长的不满,而且有的新护士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就对家长随意的解释,这可能导致护士所解释的跟医生所描述的病症不符合,可能会导致家长的怀疑和不满。此外,在儿科可能陪护的家长需要不定时的更换,导致家长过来询问的次数也会增加,面对家长不停的询问,护士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使家长不满意,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2 儿科新护士安全管理对策

2.1 加强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要组织新护士进行护理的学习以及工作岗位制度的学习,要让他们学习儿科用药的安全以及注意的事项,还要学习三查七对制度,以及岗位制度等等,在工作中,要加强临床的考察,以及按章办事的习惯,将理论跟实际相互结合起来,及时的仔细观察患儿用药之后的反应以及病情的变化,如果发现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的通知医师。此外还应该要对护理的技术进行强化练习,要熟练的掌握儿科护理操作的特点,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以一种换位思考的形式,与家长多沟通,多关心爱护患儿,体谅家长的心情。

2.2 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儿科的工作特点本来就是比较繁忙而且复杂,所以一定要培养新护士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其次还要实行独立上班的考核制度,通常情况下,新护士要在半年后考核独立上白班,独立值班将会在10个月之后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制度,能够加强护士对自己的要求,同时还能促进护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新护士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到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并且保证护理的安全。

2.3 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新护士应该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沟通技巧的学习,并且及时的与值班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果说存在任何的护理问题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在面对患儿的家长询问的时候,因为已经对患儿的病情有所了解,就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基础的理论知识,通过有亲和力的沟通,并且结合实际的病情,回答家长的问题,此外,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应该要心平气和的解释,要了解和体谅家长的迫切心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家长,提高家长对于护士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杜绝一切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3 总结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目的以及重要核心要求,作为新护士因为工作能力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所以,作为新护士应该从实际出发,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尽快的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此外由于儿科病房具有特殊性,患儿的家长会对患儿的健康以及病情表现出高度的敏感,也给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该要对新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安全教育,让他们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评估,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98-01

护理工作的好坏对于患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儿科护理中,所以,医院的相关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儿科护理风险的管理,将风险降为最小,保证患儿及其家属的利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在该院儿科进行治疗的334例患儿,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7例患儿。其中男184例,女150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并采取防范措施。风险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儿科患儿护理的风险因素。

(1)患儿的特点

由于小儿生理解剖特点与成人不同,患儿往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而且不能自我表达,如不及时发现则会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患儿治疗合作性差,血管壁通透性强,连续输液过程中易发生药液外渗。消化功能差,易发生呕吐而致窒息。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易发生各种感染以及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

(2)家属的特点

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当生病后,家长常常会存在恐惧和缺乏安全感。家长不懂得常规医疗程序,误认为询问病史,必要的体格检查,配药等是有意耽误时间而产生不满情绪,不配合,甚至拒绝接受,当疗效未能按其期望的目标发展时,就到处寻找所谓的“护理问题”,造成护患纠纷。家属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会提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全力抢救,但在进行治疗、检查、护理时又表现出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甚至由于疾病过于严重,某些家属容易失去理智,对护士发生过激行为。

(3)护士的特点

技术操作不熟练:护士在为患儿做静脉抽血、输液时不能一次成功,会使家长及患儿不满。在住院期间,患儿及家长都希望得到最佳服务,若因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不过硬而导致正常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不能及时实施,甚至延误病情,是家长不能容忍的,易造成纠纷发生。

此外,还应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急性病症统计出相应的急救措施,当患儿发生急性病症时能将风险降至最低。再次,医院儿科护理工作要预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完善合理患儿护理流程。

(1)患儿护理工作量的调配与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医护人员交班表,避免在交班时医护人员出现漏报问题。(2)针对不同的患儿制定一个紧急风险防护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护技能训练,同时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心。(3)建立一个风险发生的应急预案,明确风险上报机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曾经存在风险的患儿应采取上报护理详细记录的制度,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的患儿,在上报情况的同时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防范措施。最后,提高儿科护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预防风险的能力。儿科医护人员不仅应具有常规护理的能力,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医学精密仪器操作。医院应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以及风险管理培训,有效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素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术,针对有情绪波动的患儿进行注射时,要认真观察和引导患儿,有效避免针头的对患儿造成的意外伤害,此外,患儿在进行仪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患儿从仪器上跌落等。儿科护理还要加强护士交接班时对患儿的探视和核查,有效预防患儿胸卡身份错误的发生。

1.2.2 观察项目: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一共发生5例风险问题的数量比例进行观察研究,风险状况包括导管脱落现象、用药不当现象、物理性损失现象、患儿护理不严谨细致现象、医院内部感染等。

1.3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中发生导管脱落问题1例,物理性损失问题的有3例,用药不当问题2例,患儿护理不细致问题3例,医院内部感染0例。对照组发生导管脱落问题3例,物理性损失问题的有8例,用药不当问题5例,患儿护理不细致问题4例,医院内部感染1例。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为3.44%,对照组的风险发生率为12.48%,经风险管理采取防范措施的观察组其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但由于患儿家属对医疗或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加之病情变化较快和患儿无家属陪护,且从住院到出院均有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所以如果稍不注意某个细微护理环节,就可出现差错,导致潜在护理风险的存在或造成新生儿不良后果。本组通过不断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隐患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和健全了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做到了持续质量改进,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提高了护士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和工作中薄弱环节的积极性,都能严格按照护理范围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进行护理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规避了相关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收到了满意效果。

4 结论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同时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成功保住了入院治疗患儿的生命安全,应大力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1.1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体征记录、常规检测、静脉穿刺等内容。在患儿就诊时,护理人员应在医师指导下将患儿的体征状况进行记录,指导患儿接受各种项目的常规检测例如尿检、血检等。患儿收到药物之后,如需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则应在安抚小儿情绪后行常规穿刺。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患儿体征变化,有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师。观察组:在维持对照组的护理措施不变的情况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儿入院后协助其父母进行患儿的情绪护理。考虑到年龄问题,小儿需要有特殊的语言行为特点,利用小儿感兴趣的事物来做好稳定情绪工作。在接受医师诊断的过程中,协助医生处理好患儿的、身体指标的测量。如需进行住院治疗,则应调节好病房的温度与湿度。在患儿父母闲暇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才能,将患儿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愈后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进而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1.2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在投诉次数方面的差异,并对投诉原因进行记录。

1.3统计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于所有患者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来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

3讨论

3.1儿科护理过程不同于成人护理,根据笔者的护理经验,认为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儿科患者年龄相对较小,家长信任不足。当前的社会结构中,小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加之现今患者家属对儿童的溺爱程度增加,这就使得小儿较多时候出现任性等情况,对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患者家属考虑小儿年纪,难以对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信任程度,且心情较为急躁,对护理工作诸多挑剔,很容易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

②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程度欠佳,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儿科患者的病情通常发病速度较快,患儿也不能准确的描述自身的感觉,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则不能准确及时的将患儿的病情作出判断,容易造成贻误治疗时间,致使患儿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严重的后果。

③儿科患者的哭闹现象较为普遍,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产生较大的挑战,而嘈杂的环境容易使得护理人员产生急躁的情绪,不能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引导患儿加入到配合治疗的工作中。同时,心理素质较差的护理人员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出现责任心降低的现象,对一些突发时间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增加了医患之间出现纠纷的几率。

④护患沟通不到位。护理人员如何在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在护理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护患沟通不足就会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向患儿家属反应病情,一旦患儿病情有变或者是治疗需要得到家属的同意时,若不及时通知家属将会引起家属的误解和不满,甚至发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提供便利,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3.2根据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对风险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随之提升。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培养护理人员形成较强的责任心,树立服务意识,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以较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并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科学安排工作量,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护理人员要注意培养自己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要事事为患者着想,提升自己的服务观念,全方位的为患者排忧解难。

②在患儿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入院介绍,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面对家属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要以真诚、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患儿,让家长放心。护理人员要对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进行告知,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赢得患者的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平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

③院方应根据儿科的特点,添加适当的保护装置,例如在患儿的病床上加设挡板,避免患儿出现坠床的情况,在走廊内安装扶手,防止儿童出现滑倒的现象。同时要充分的结合儿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儿童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其护理过程中要将可能需要的急救药品进行有效管理,并安排专人对药品进行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为患儿的治疗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9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R47-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5-31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78-02

中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应该从学科的实践性与探究性入手。儿科护理存在着特殊性,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书本知识变为自身能力以达到最好的实践效果。在传统意义上的护理教学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大量的文字讲解以及实例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性认识,但是忽视了儿科护理的动手实践性,而患者家属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相应的医疗单位,在为儿童进行护理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所以儿科护士应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所以,中职院校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实践应变能力。

一、儿科护理

(一)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应加大力度培训护理人员的素质,科学系统地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儿童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年纪较小,自身表达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表达疼痛程度。同时儿童的身体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身体各项生理机能以及对疾病的免疫功能较差,易受到疾病的感染。如果此时护理人员对患儿护理不当,极易让患儿产生一些并发症,从而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儿科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对突况的应变能力,当儿童患有疾病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仔细的记录,在用药时也要对药品名称以及用量进行认真的审核,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要及时关注儿童的面部表情变化、儿童的精神状态、儿童的排便情况等,从不同方面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儿童疾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诊治,更需要有效的护理,如此便能够在减少儿童不适之感的同时,促进儿童恢复健康。所以在中职院校儿童护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儿科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儿科护理时,为了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必须注意以下要求:第一,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保持房间通风,确保空气、温湿度和光照合适,避免灰尘和异味刺激;让儿童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加减衣物,避免劳累,确保睡眠充足。第二,家长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儿童的心理情况,而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护理方案制订,同时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儿童的诊治医师和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用药时要注意问清楚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防止其出现皮肤过敏情况,并且护理人员要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不正常反应,特别是在患儿哭闹时要观察是否与用药有关,当患儿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时要及时对护理方案做出更改,积极主动地告诉儿童家长相关的护理方法。第三,进行儿科护理时,如果需要家属辅助,就可以向患儿及其监护人普及基础知识,强调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患儿疾病治疗的意义,并向其讲述注意事项,特别指明对患儿治疗不利的方式,从而提高家属及患儿的依从性和配合性。此外,儿科护理人员要更加具有同情心,安抚儿童家长,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同时,也应该主动拉近与儿童的距离,获得儿童的信任,使其主动地配合自己的工作。

二、中职院校儿科护理信息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并且颇为烦琐,同时需要了解的护理知识也相对较多,但是对中职院校护理系的学生来说,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掌握、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教学方式依旧以灌输式为主,单纯地讲解书本知识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还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所以,中职教师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活跃护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以年轻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信息化教学中,利用海量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的认识。

三、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灵活运用互联网教学

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可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并且进行自主学习。第二,课中重点教学,提高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進行重点教学,在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护理知识讨论,互相帮助,完成实践任务。第三,课后巩固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微课,录制教学视频,上传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巩固练习。

(一)课前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先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学生需要先阅读文字资料,再观看视频内容。视频中,护理人员在进行儿科护理时,有些操作是不正确的,学生需要根据文字内容以及护理知识,指出视频中护理人员的错误操作,并且说明这个错误操作会给儿童带来什么危害,应该如何纠正。同时课前导学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查询,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内容。

例如,播放的视频中,一名两岁的幼儿因为肺部炎症引发支气管炎,感染引发荨麻疹,需要留院治疗一周,护理人员小刘由于刚刚进入医院,对一些相关的技巧掌握不牢,在对患儿进行用药时没有仔细对药物名称以及用量进行检查,当准备给患儿注射药物时被护士长发现并进行了阻拦,才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忽视了对细节的检查。通过近些年儿科护理不当的案例可以看出,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加之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因而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易出现问题。让学生观看这个视频,能使其明白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对细节进行检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工作量较大时更须仔细核对,避免医疗事故的出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护理人员需要投入十分的精力,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培训,向其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为其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中重点教学,提高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

课中,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回答情况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与周围的同学和教师进行探讨。同时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课堂上与经验丰富并且常在医院工作的护理专家进行视频通话,让专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儿科护理的常见情况进行分析,除此之外,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护理难题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的护理实践练习。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有重点的指导,因为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小组的每名学生都要完成一次儿科护理工作,通过模拟护理工作中的步骤,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进行改正,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可以提高小组的协作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在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工作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儿童病患进行护理时缺乏耐心,并且面对儿童的哭闹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些是实际护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为此,在模拟护理实践中,学生应培养自己的耐心,并且学会转移儿童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使儿童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儿童心理学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在进行儿科护理时能够灵活地转变护理形式,增强儿童的信任感,让儿童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人员。

(三)课后巩固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构建线上线下统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教师可以录制关于儿童常见疾病护理的视频,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如没有检查药品用量以及名称、儿童的忌口食物等,让学生能够在课下根据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与模仿,加强自身对儿童疾病护理的重视,这样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有所依凭,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减少儿童病患的疼痛,减轻家长的担心。

篇10

——2020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

2020年是我院“十三五规划”起始之年,在院部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儿科护理组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标准,坚持贯彻优护理念,以患儿为中心,严格规范本病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现将一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优质护理,转变护理理念。

2020年,我们儿科护理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我院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落实年初制定的优质护理计划,开展每月的优护举措:

1、开展多渠道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士的必修课,从2015年的静脉争霸赛到2020年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析,都是为了从技术角度提高儿科护士的穿刺能力。今年特别添置了红外线静脉显影仪,可以帮助护士尽快找到静脉,开通静脉通路。

2、大力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2020年,由于BID补液的实施,患儿需早晚各一次进行静脉穿刺,我科适时开展静脉留置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儿科护士已经基本掌握了留置针的穿刺和维护。现在我科已经全面实施的静脉留置针。

3、增加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20年,在护理部授权下,我科启用了科教短片,用DV的方式,由护士自编自导自演,宣传科积极合作,拍摄了《发烧了怎么办》《三伏贴那些事》《雾化吸入》等等短片,在医院各种宣传平台上反复播放,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继续开展“乖宝宝”评比活动,增加护患沟通。儿科护士都会准备“五角星”“爱心贴”“小礼品”给每一个按护嘱喝水、配合治疗的患儿以鼓励和奖励,这个活动得到患儿和家长一致的喜欢和赞誉。儿科2020年继续设立爱心书架,开展了“阅读比pad更有爱”的阅读活动,以此增加住院趣味,并赠送生日礼物5份。通过不断实践,提升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基本保持在95%以上。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患儿及家属的肯定与好评,2020年收到2份表扬信,表扬我科护士的悉心护理和温柔耐心。

二、确保护理质量,夯实工作基础。

1、2020年儿科护理组按计划完成一级质控自查54次,组织并参与护理质量分析16次,参与达标率100%。在自查质控过程中,运用“鱼骨法”全面分析原因,有效予以整改,完善护理质量。

2、每季度开展同项类比,争取更全面的进步。同时,我科开展了儿科护理特异性指标的监测,用数据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我科护理人员还积极复习各种应急预案及常见护理操作技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工作流程做出微调以适应现在的新格局。

3、本年度收治血管外科婴幼儿患者80余名,面对新的护理任务,我科积极开展教学培训,补充护理常规,增加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确保了护理任务的扎实完成。

三、保障护理安全,常记红线警钟。

1、本年度我科开展主题安全讨论14次,组织并参加医院护理部安全培训多次,完成“化疗药物配置应急预案”“紧急情况下人员调配方案”“消防”等实景演练。

2、护理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质控考核分目,由护士长带领质控成员,每周进行检查,并及时汇总分析整改,通过不断强化学习演练,整个护理团队形成一个安全网络体系,以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认真应对,不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防范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出色的完成着各项护理任务。

3、2020年儿科护理差错“0”发生;未发生因护理差错引起的护理纠纷;2起已防止的差错,已开展主题讨论,落实整改措施,保障了儿科护理安全。

四、开通多种渠道,加强梯队建设。

1、儿科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梯队分布较合理。学历分布本科3名,大专3名,中专4名。儿科学习氛围浓厚,除了积极参加区委医院组织的各类职业培训,还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其中,本科在读3名,大专在读4名。

2020年全科组织安排业务培训14次、护理查房12次。全员参与24小时医学频道的网上学习,和医院信息平台的护理在线学习。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两次理论提问,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定项操作考核,不断巩固护士三基理论水平及操作水平。2020年继续培养一名护士为“儿科专科护士”,完成了相应的学科学习及专科实训。本年度开展课题研究一项,撰写论文2篇。儿科护理梯队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五、严格教学规培,实现快速成长。

1、本年度完成实习带教30名,在带教期间,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落实实习内容,按时考核实习成绩,反馈实习掌握情况。学生掌握了儿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内容,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表示满意

2、本年度1名轮岗护士进入儿科工作,通过培训,带教和自我成长,按计划掌握了儿科护理要求。

六、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