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影像的发展

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一、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近况

(一)医学影像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是进行医学检查的一项常用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近几年,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上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不少高校依据市场对该项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具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人才培训计划,并在高校课堂设置以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医学影像技术学的专业课堂,对教材内容、课堂设计等方面也适时进行了技术创新和改革。虽然这项新的专业学科在进入高效课堂之初就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由于该专业的设置时间较短,发展的时间也不长,在相关教材以及教育方式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中,能够影响人才培训的最主要问题是,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医学影像技术的学习在衔接的部分存在不小的问题,例如:专科与本科教育或者是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脱节的现象。另外,普通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用的教材并不统一,导致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培训方向不明确,相关设计计划不符合实际,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才更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的工作。

(二)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现阶段,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操作人员,在大多数医疗机构当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员被称为技师。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大学所附属的医院中担任技术讲师或者是教授。在的一些普通的医院当中,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放射科的工作。在其他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或者是专科医院当中,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很少有硕士毕业生,在医院的放射科博士学历的影像技术操作人员几乎上没有。而在略差于市级医院的地方医院当中,放射科担任影像技术操作人员的则为专科学历。在医院的放射科,各科的医生和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数量基本一致。因此,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质的医院,或者是具有较完善的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的专科医院当中,放射科的大多数医生往往是进行后台的普通检验工作,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人员担任前台检查的重要工作。该项技术人员不不仅仅担任接诊病人的工作,而且还负责患者所检查的疾病图像的收集工作和审核任务。这也就提高了技术人员对相关技术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仅仅要有牢固的图像采集知识体系,还要熟悉各种处理和核查相关的技术。此外,最基本的还要牢牢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只有做到上述要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人员才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病人的检查做出正确的疾病医学判断以及准确的技术操作,有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除此之外,进行医学影像的相关影像设备一般价格较昂贵,这就需要相关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保障设备的安全,在检查患者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护相关影响设备。熟悉的医学影像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设备操作进行融合,从而顺利地进行医学检查,延长影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当前,影响设备的进化与影像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两个方面出现一定的矛盾,这就使得相关高级的影像,设备不能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的发挥经验作用,降低图像检查的准确性。因此,在接受相关学校教育的理论教学之后,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实践应用的掌握,各级医院也应该适度地增加对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三)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组织管理情况

在我国,与医学影像技术有关的专业性组织就是中华影像技术学会,该学会是中华医学会附属下的影像技术专业学会,是同中华超声学会、中华放射学会以及中华合医学学会共同组成的关于影像学科的医学与核影像技术的四大学会。中华影像技术学会下属有七个专业学组,其中就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学组、MR技术学会以及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技术学会,除此之外,还包含三个筹备的专业学组以及三个学部。在我国,每年都会在固定时间举办中华影像技术学会大会,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影像技术交流,是一种具有国际性的专业学会讨论大会,参与到大会当中的人员,大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国从事医学影像专业技术的高水平人员。这样的学术交流大会,能够精进医学影像技术,因此,吸引了各国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另外,在我国大多省份当中,省或市内都存在专业的影像技术学会小组,而且一些地区也建立了相关的。我国所开设的与医学影像技术有关的网络教育平台,其开设范围也惠及全国,这也帮助了许多就职员工进行再度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影像技术操作人员,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影像学科技术发展的总方向

在当前的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过程中,医学诊断过程和介入治疗的过程是分开的,但随着各项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两者必然会在一定时期之后建立相互联系的,呈现出完整的现代影像学科系统。当前,影像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大体形态学,主要在图像的收集以及判断上发挥作用。在未来,影像技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分子、功能代谢以及基因成像等方面发展。而且,当前的影像技术主要采用胶片收集的技术,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方向的技术创新,未来的影像技术会考虑应用到数字化和电子技术,将图像收集和传输过程,以数字化现代化的形式呈现。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具体走向

由于一些影像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各项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当初学医学技术不断创新性发展,未来的医学影像技术将会呈现更加直观、更具有特征性的信息。在其他方面,现阶段对于影像的分析都是趋于定向的,在未来会转变成定量的方向发展,不仅仅会判断出疾病的诊断结果,还会给进行疾病治疗以及手术操作提供方向。

(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要对物质波和人体组织的之间的互动规律进行的深入研究,并依据这些规律,建立相应的模型,在多次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寻找到模型变化的最优参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影像提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以及数量,进而降低医学检验的误差,提高图像的准确率和分辨率。除此之外,要扩大影像设备所能探测到的信息信号,根据相关参数建立起模型,并进行数字化改善,对编码的各种形式对照相应的信号进行记录,从而避免图像信息过度失真的现象发生。另外,在进行试验研究时,还要提高图像信号传输过程的效率,增加信号的真实度。

篇2

【关键词】整体医学;基因组;中医心理学;中医基因组学

1整体医学

整体医学是现代社会正在兴起的一种医学体系,将医学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上来认识医学的性质、对象和目的。整体医学与传统中医药学在外表近似,但是本质有所不同。整体医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系统论。整体医学就是用整体观认识医学的各个要素。而整体医学的整体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所认识的所有联系的基础上,从科学的长远发展上来说,这是一种弱整体观,一种综合论,理论基础是还原科学观。

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代,即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和当前的整体医学时代。经验医学时代为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实验医学时代为生物医学模式,而整体医学时代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当今医学的特点是处在实验医学时代向整体医学时代的过渡时期,整体医学的理论体系尚未正式形成,但已具雏形。现代的整体医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果,但是生命科学——基因组学正在走向完善的基因组联系,将来的发展必然在基因组的普遍联系上证明中医的基本理论,所以随着基因组学的整体化发展,以及中医学的跨越式发展,现代整体医学必然走向更完备的、以中医学为核心的整体医学。

2中医学现代化

整体医学的崛起给中医药学国际化带来了机遇,整体医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理论体系看,整体医学的理论与中医药学的学说实际上是相通的。如《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人与天地相参”的观点。

中医药学其实就是一门完整的整体医学。中医学有着对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的认识。但是中医学又是一门模糊的整体科学。《黄帝内经》建立于二千多年前,是古人观察人体与自然所建立的整体医学,其本质就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整体观,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极端落后的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个时候形成的整体只能是粗略与模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加之受中国哲学观重用轻体、重道轻器价值取向的影响,人们开始疏于人体具体的形态和结构,歧视人体解剖,对人体的细节和局部方面未做较深入的剖析研究,随之《内经》的结构功能统一的整体观逐渐演变为单纯的功能性的整体观。由于缺乏了结构和形态的支持,不能得到有效的可见的物质证据来说明自己的科学性,本身也缺乏创新发展,所以随着以结构为主的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屡次受到打击和排斥。

中医药学的发展必须从《黄帝内经》的整体思想开始做起,真正认识整体的本质,结合现达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新时代的完整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整体观。所谓中医现代化就是用现代语言和科学技术重新描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平衡条件下的人整体的运动规律。

当代分子生物学在迅猛发展,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大量数据,基因组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足够的时间内,基因组学很可能走向整体,最后可能在基因的相互联系中发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所存在的基因证据,这时候中医就会被分子生物学所吸收,现代的整体医学就可能吸收了中医药学的优势发展成为完善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整体医学,中医不再是中国的中医了。这是好事,但是对于国家和民族,对于中医学的发源地,我们将失去一次崛起的机会。

3整体的含义

中医学是整体科学,西医学是还原科学。中医现代化首先必须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而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又以整体为前提,整体观的现代化为首要。以前中医现代化的失败在于从传统的功能整体观方法论上而不是从整体的根本意义上看待现代化。而西医也是从自身的方法论上看待中医,所以在这种前提下根本的中西医结合是不可能的。

整体是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两者互相依存、不能分离,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展现。整体是局部的整体,局部是整体的局部。整体是物质形、气、能的统一,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是一种客观实在。

任何个体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要素混化而成的。这一混化物可以呈质地均匀无别的气态,也可以呈实体存在的实体态。前者固然是一体,后者,尽管它的实体组成部分可以形形,各部分的功能也可千差万别,但该实体物的气却遍布全体、贯穿内外,使组元形成有机联系的和谐整体。这里所说的整体,指形成气的时空结构而言,它是维系气独立性、特殊性的根本,也可把整体理解为气的结构模式。譬如,设某模式为特殊的比附,这种特定的形状结构的性质是不受其所占位置的大小影响的。因而时空结构模式一旦形成,不仅可以使全部事物的各个部分都处在同一结构上,而且这一整体特以渗透到所属各个局部中去,使在这一整体中的局部组元可以体现整体,这是与组元作为独立存在物的根本区别:①整体的实在性。②整体的联系性:任何整体都在和其他整体处在密切的联系当中,联系是这个整体存在的必然条件,没有联系便没有这个整体存在的必然性了。③整体的层次性:任何整体都是大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整体有包含了小的层次的整体,小的局部组成。④整体规律的类似性:一物生来有一身,一物自有一乾坤。每个整体都是从类似规律演化而来,从无极演化,有太极,从这太极演化阴阳,以至这一整体全部。⑤整体的进化性:宇宙从无极逐渐演化太极,以至现在的万物,在发展至人这个宇宙最高级的生命个体,便是整体演化的最好的证明。

气是中医学的核心。现代医学是从有形的结构上研究,形是气所聚,形散为气,气是形的场,形气是统一的。气是整体的体现。那么从形气理论的两种医学也是可以统一的。

整体性是贯穿人体宏观和微观的根本。从宏观逐渐微观,每一层次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每一层次都服从统一的整体性,而整体性是每一层次运动联系的根本。这个的整体规律就是中医基础理论,这个规律指导着每一层次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4建立中医基因组学

基因组是现代生物学还原到分子的体现,由此生命科学开始转向整体科学。现在的功能基因组学就是这一转向的体现。基因组是整体科学与还原科学的交汇点。

基因组是人体的微观信息调控中心,更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它是人的精气的凝聚态,含有生命的全部信息。宏观人体整体和微观的人体基因组整体性是统一的和同源的,基因组整体是由五脏功能模块组成,这五脏又有亚细的模块组成,这亚细的模块又有更微小的基因模块组成,各个大模块亚细模块之间存在协调的相互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微观经络系统。基因功能模块由相应的基因组成,基因组整体是结构和功能统一的整体。建立中医特色的基因组学是为了完善中医药学理论,发展整体医学。建立微观基因组整体辨证论治,并没有否定传统意义上的辨证论治观,而是将其发展一步,深入到基因组整体内部,将整体观深入到基因组整体中,将宏观整体辨证和微观基因组整体辨证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从外至里、从里至外的整体的辨证论治观,建立宏观和微观统一的整体的辨证体系。这才是科学的完整的辨证论治观。

建立中医基因组学是为了在基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证候研究,证明中医证候理论的正确性;进而在分子基础上证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正确性,最后深入基因组研究,深入了解基因组所蕴含的生命本质以及生命的发展。

中医基因组学的建立是中医现代化走向未来的一个关键点,整体科学与还原科学都在这一尖端领域进行着研究,而中医学进入这一领域,一可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解译基因组所包含的全部生命信息,促进人类的健康事业;二则可以引导还原科学的整体化演变。

5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这是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结合的关键点。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另一个关键点。

中医心理学原来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心理的整体功能为本体论述人的心理的,讲的是人的先天功能。传统中医学建立在远古极端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看不出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发展,而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心理与健康都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影响,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医心理学也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现代心理学是以人的大脑的具体结构为生理基础,论述人在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性格等,这是人的后天功能,对人们的各种行为意识均有科学的描述。但是现代心理学没有与人的整体功能结合在一起,没有指出人的根本的社会本质,所以其发展也是有局限的。现代心理学是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的,而人的心理是整体的,所以它本身具有很大的缺陷。

人的各种语言、行为以及意识思维等都是在人的元神的支配下进行的,元神是最根本的自我。而心理的进行是在社会背景条件下的,一切心理行为都有社会背景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人的心理模块、人格模式,人格模式下的元神系统构成了人的社会自我,心理的行为是在元神的支配下通过心理模块进行的,以此结合这两个心理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佛学对人的心性理论有深刻认识,但是借鉴之前必须彻底抛弃佛学所具有的唯心思想,心性理论中性与元神相关,而心与元神、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人格模式有关。

元神可以接受信息,加工、储存、提取信息,发放信息三个方面。人出生时意识是白净的,但是在人从出生开始,人就在不断接受信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不断学习,不断加深信息,积累信息,使元神中的信息不断强化与激活而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人格参照模式。这个模式一旦形成,就形成了新进入信息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人各种意识、行为的模板,形成了特定的性格模式。人的性格模式是在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但是性格模式一旦形成就对人的元神人的生理发生作用,形成了人的后天行为的文化背景和模式。人的性格模式与人的后天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是功能与应用的结合。元神是人的整体功能,人的五脏情志、七情等都是人的元神功能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些情志的发生必然受到人的性格模式的影响,性格模式又决定了情志的发生模式。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都是不完整的,各讲述了人心理的一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人的心理整体过程。

人的心理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佛学、现代心理学、中医心理学都有各自的认识,但是它们又不是完全的,正确的认识是将它们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整体的心理学体系。现代中医心理学的建立不但解决了人的意识的根本问题,促进人类的心理健康发展,而是还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在的作用。

6结论

篇3

一、发展学生的词汇拓展能力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词汇掌握要求明显提高,不但词汇量大、结构复杂、语义多变,且涉及到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要熟记和掌握这些词汇,靠传统的死记硬背是不可实现的,也不利于长期记忆和灵活运用。因此,指导学生科学掌握词汇的组成规律,仔细观察词汇的组成结构,运用词形对词义进行大胆猜测。词义的猜测并非毫无根据,需要结合上下语境进行仔细揣摩,在平时的生词记忆中,学生可以根据词汇的组成结构,利用相近的、熟悉的词进行引申拓展记忆。所有的英语词汇中,除特殊词汇外,都遵循一定的组成规律,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根据新词的词根判断其词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区别和熟悉掌握词汇的词义和使用规则,如“analyze—analysis—analytical”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进行全部的词汇讲解,只有教导学生扎实掌握词汇的组成规律,进行自我词汇积累能力的拓展,才是长期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发展学生的语法理解运用能力

语法知识是串联英语词汇形成有效语句,进行准确传情达意的重要链接工具。高中阶段,英语语句不再是单纯的简单句,而是融入更多语法知识的复合句型,包括各类从句、感叹句、强调句、倒装句等等,其结构复杂,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一遇到复杂语句,就思绪混乱不知道如何着手。比如在句子“Hardly had I got into the village when it began to rain.(我一到村子,就开始下雨了)”,对于固定词组“hardly …when…”表示“一…就…”意思,句子前面是用的过去完成时,后面用的是一般过去式,且当否定词组位于句首时,要实行主谓倒装,其实,只要学生掌握好基本的语法知识,由点及面的分析,就能准确把握长句的语义。

三、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篇阅读是高考分值比例最大的部分,可见其对学生能力考查的重要性。在涉及不同种类、不同题材的阅读内容时,需要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积极发展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要善于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适时调整阅读技巧。英语阅读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词汇的揣摩、猜测,语法的分析,语义的掌握等等,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和思维发散等等能力。特别是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要准确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所表述的中心思想,把握不同题材文章的阅读技巧,比如,对于议论文,要善于抓住作者的论点和态度关键词,对论据进行粗略的理解掌握,并根据问题采取精读、跳读等方式;对于说明文,要善于抓住文章叙述的主题思想、显著特征等等,需要学生认真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在英语阅读文章中,有不少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题目,需要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常识进行合理的揣摩推测和科学推理。

四、发展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是学生主导和支配语言进行准确表达的重要方式。发展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需要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使用是否得体,语义表达是否清楚,文章条理是否清晰,内容与主题是否呼应等等,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训练。英语写作分为两个部分,一个结构框架的构造,即英语作文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总分有序、举证有力等等;另一个是内容充实、语言简明、观点明确,但是在实际作文中,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苍白无力,简单句、简单词过多,导致文章的深度不够,再加上词汇拼写、语法使用的错误等等,致使英语写作毫无水平可言。另外,在英语写作中,很多学生喜欢引入谚语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No pains, No gains.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的谚语与自己的观点是否冲突,以及谚语的书写是否正确,如若不是很明确,学生可以避免使用,以免造成更多的写作错误。

五、发展学生的运用交流能力

高中学生英语运用交流能力的发展不能因为教学内容重、考试压力大而被忽视,相反应该得到加强。教师必须强化语言实践意识,健全课堂教学体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更多英语实践的机会,加强课堂和课后的实践导学,科学引导学生的正确发音、大胆发声。知识是储备,运用交流则是实践知识的显性手段,也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能有效实现语言知识价值最大化。注重语言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协调同步发展才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把握不同英语知识板块的学习方法科学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做到面面俱到,环环相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谈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2]李清辉.高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30).

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医院 思想政治工作 重要影响

一、在医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明确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在科学发展观的叙述中,其第一要义主要指发展。从我国的经济建设现实情况来说,发展是第一位,只有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医院来讲,在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增长的就医需要,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以发展为导向、以发展为思路,努力发展医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使医院能够在社会作用和服务职能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当前,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医院能够在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上有更大的转变,医院本身也有提升服务职能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需要。这些综合的需求,都对医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从目前医院的发展来看,人力资源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人才战略和人才使用机制,才能使医院的发展质量得到保障。归根到底人力资源是决定医院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而要想做好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将医院所有医护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第一要义”的内涵,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导,保证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

二、在医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指导思想

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指导思想。其原因在于,科学发展观对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倡导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从科学发展观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整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理念的提出,尊重了人的个性和作用,认识到了人才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与医护人员的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实效性。

2、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医院的发展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医院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找准了定位,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正确利用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找到了核心指导思想,还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对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对于医院来讲,员工是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以员工为基本对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从目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科学发展观对丰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内涵起到了较大作用,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更富。

三、在医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要求下,医院的发展也要坚持协调和可持续性。考虑到医院的发展必然会依赖人力资源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医院针对广大医务人员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从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科学发展观给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重要影响和变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实质内容,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而展开。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不但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内容,还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其理解过程也是将科学发展观应用在工作实践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于医院来说,主要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医院的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具体应包括加强环保教育,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推行科学发展观理念,重视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重视医院环境学研究,促进医院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医院的发展要重视长远利益,要重视员工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因此,在医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必须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深刻认识,并以此要求为指导,努力构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四、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来看,科学发展观对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明确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能够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指导思想,同时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目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科学发展观的运用取得了积极效果,科学发展观的运用成为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任清云.科学发展观在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年03期

[2]裘晓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卫生院托管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8期

[3]周新伏,蒲祖玲.浅谈医院文化使医院绩效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叠加效应[J].现代医院管理;2010年01期

篇5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

一、建构主义认识论

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传统教育领域里占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客观主义的超越,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1)从 “实在”性质方面来看,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真实存在的状态。(2)从知识性质方面来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而非外部世界中。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知识是心灵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和对事物不断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获得新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建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建立新的学生评价观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的问题。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针对传统 “选拔性”教学评价弊端提出的。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具有很强的选拔甄选性。而后随着心理测验引进,教学评价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但选拔依然是其主要的功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扩大间的矛盾;另外,社会普遍对于优秀人才在看法上持有片面的观点,忽略了学生的发展。

1.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标

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有和作用。支持传统评价观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可简单的输入到个体心灵,并产生无差别的作用。对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是诊断和选拔“优智”学生,而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性教育评价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发展服务,支持和促进发展。这里的发展指的是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有教材,课程和环境。

2.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容

受到建构主义理论中对教学中的整体性,过程发展性,反思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整体性发展及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反思,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传统教学评价局限于智育结果方面,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性发展。对此,发展性教学评价就不仅仅是要关注对学生智育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传统教学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对此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把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但注重教学结果,而且注重教学过程性评价。

3.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

受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性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更多的关注的是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最大受益。同时,发展性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加了自评和互评,使得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方积极参与的交流活动。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向的,学生通过教学更新和发展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除教师对学生学习予以评价之外,学生也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评价者。

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方式

(1)仿真评价即创建相应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衡量学生的能力的发展。仿真评价克服了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仅仅是通过笔试考试来完成对于学生能力的评定的缺陷,在考察知识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2)档案袋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况的记录,以便日后审视学生的发展情况。

(3)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此模式中,学生一方面会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通过他评价客观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积极反思和预测在将来的学习中将会遇到问题,为其长远发展其到导向作用。

5.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保证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必要的,但凡是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为了保证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从三个“有利于”出发。具体而言,三个有利于包括如下内容:

(1)“一切有利于评价对象”即要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地使用观察法、访谈法等不同的评价方式。

(2)“有利于一切评价对象”即需要教师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评价对象。

(3)“有利于评价对象的一切” 即需要教师本着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鹄的,对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篇6

一、教师适当的表扬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表扬恰当时,对小学生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效能体验等各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引导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方向

表扬相对于批评责备而言,对小学生具有强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小学生喜欢听表扬称赞的话,是因为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有证明自己存在有价值、有意义的需要,他们期望被人赏识称赞,期望得到学校、教师的表扬和肯定,这不但能使他们从内心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班集体中的作用、价值,还能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因为表扬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学生受到的表扬越多,名声就越好,内心就能得到一定的满足,并导致自我信任,从而在学习中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学认为,人较容易受到周围的人或事物的暗示而对自己或他人产生某种看法和认识。因此,教师通过表扬等暗示在言行中处处表现出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高期待,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受到鼓励,对他们的自我意识起到很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促进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对教师的依赖很强,而教师的表扬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处在主观向客观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适度表扬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令学生获得自我肯定。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小学生自我肯定对外界评价的依赖,特别是教师这类权威的评价。学生能够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认识自己,促进学生自我形象方面逐渐全面,并由此使学生具有更好的自我期待。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通常比较直观,他们通过自己的外部表现形成自我概念,然而,小学生对自我概念的描述,通常是建立在他人的直接观察评价基础上的。因此,教师的赞扬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来自外界权威对自身的肯定,可以帮助他们在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

心理学家杨国枢(1977)对四、五、六年级儿童的自我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较多从受社会赞许方面来评定自己。教师经常表扬学生,会使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情绪平和,容易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而教师评价学生较差,会导致学生经常处在情绪不安的状态,容易出现消极的自我概念。

3.促进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多来源于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与评价都成为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教师的适当表扬对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影响显著。小学生的情感与学前儿童一样具有直观性,他们的情感主要与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相联系,他们会因为教师对自己的表扬而提高自我评价。同时,他们的情感也与事物的表象相联系,他们不仅因受到表扬而高兴,而且想到这些表扬和情景也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鼓励他们对自己做出正面的评价。另外,教师对其他学生的表扬,也会令学生对他人做出较高的评价,而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也能使小学生再次对自己做出判断,促使他们的自我评价朝客观方向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若能注意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将目光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并对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予恰当而及时的表扬,必定会对小学生自我评价产生正面影响。例如,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进步了,教师就给予适当的表扬;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就可给予褒奖;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同样也可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是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表明一种肯定的态度,能使学生不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这种针对学生个体行为的肯定和关注,使得每个小学生在各种场合都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往往表现的劲头十足,他们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就会产生自我期许,期望得到更多的赞许,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一直支持他们向成人所希望的方向努力。

通过以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适度表扬,使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中正确认识自己,并从中也学会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他们今后自我评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促进小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树立

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的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缺乏自尊心的儿童往往自暴自弃。表扬能够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尊感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强化和发展。教师对学生小小的进步、点滴的优点给予恰当的表扬和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进步的情绪体验。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在为班级服务中显示自己,并对其做出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在思想上受到激励和鼓舞,其自尊感得到极大满足,促进学生自我情绪体验的正面发展。

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智能差别,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教师都应给予相应的表扬。教师尤其应注意鼓励后进学生,一旦发现其有进步,即使仍然是全班最差的一个,也应给予肯定。通过表扬、鼓励,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到自己在进步,能激发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

赫洛克(Hurlock.E.B)曾经以106名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要他们练习难度相等的加法5天,每天15分钟。他把被试对象分为受表扬、受忽视、受训斥和实验4个组,每天做完加法作业后分别施以表扬、训斥、忽视等不同的刺激,结果发现受表扬组的成绩提高最为明显,自我认可度最高,自我情绪体验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由此可见,教师适当的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树立了小学生的自尊感及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不当表扬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教师对小学生的表扬不当,比如掺杂感情、过分夸大、比较式、时机不当的表扬,都会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负面作用。

1.教师掺杂感情的表扬不利于学生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的发展

有的教师对学生做出表扬时掺杂个人好恶感情,特别是对一些“双差”学生报有成见,就很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无法及时给予一定的肯定或褒奖,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还有的教师不注重调节每个学生的心理平衡,重点赞扬部分学生的行为。这样不仅不能使表扬起到鼓励的作用,还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使受表扬的学生形成过高的自我评价,丧失自我判断能力甚至受到讽刺挖苦,没有被表扬的学生则会产生消极抵触甚至自我否定的情绪。

2.过分夸大的表扬会使学生局促不安,甚至降低其自我概念水平

教师的表扬不是就学生的行为而言,而是将其上升为人格品性方面,这样过分夸大的表扬压力下不仅表扬起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逃避心理,自我概念水平降低。

教师的表扬过分夸大,更容易使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萌生了“受之有愧”的感觉,更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成功的原因以及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完善。

3.教师对小学生的比较式表扬不仅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朝客观方向发展,而且还会使一部分学生的自尊感受到伤害

教师在进行表扬时没有注意到因人而异,而是将不同的学生做比较,对其中较为优秀的一方给予褒奖。这种表扬不仅容易使被表扬的一方产生盲目自大的自我体验,而且还会对未被表扬一方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比较式表扬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那部分被比较后未被表扬的学生产生自卑的情感体验,影响他们自我体验的良好发展。

4.过早或过迟的表扬都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失去了效果

过早的表扬容易使被表扬的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而且对其余的学生也起不到推动的作用;过迟的表扬,由于时过境迁,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强化而消退,正确的品行没有得到发扬光大,榜样的作用也显示不出来,使得教师的表扬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篇7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高职教育;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

英语水平不仅被作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更起到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增强职场竞争力的作用。而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水平高低、学生满意度高低、教学效果优良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由于近年来高校升学率的普遍提升、民办院校的快速成长,使得许多传统艺术类高职院校以及成人高校生源数量和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当前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兴趣低、教学效果差"的恶性循环。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强化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占的比重。笔者认为,ESP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完全可以对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的。

一、天津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类高职英语ESP实施情况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国办全日制艺术类高职学院,其前身是具有50多年历史、被教育部、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艺术中专"的天津市艺术学校和具有20多年历史的文化部直属、中国唯一培养曲艺人才的专业学校--北方曲艺学校。学院以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和服务天津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多层次多类型的专门人才。

我院从2012年3月份开始筹划开设艺术类英语专业ESP教学模式,首先在舞蹈系进行试点,选取2012级36名高职学生作为首批试点受众,为了充分了解ESP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进行调查情况。

二、我院ESP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程度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舞蹈专业的大学英语现状以及对ESP教学的需求,作者对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2012级舞蹈专业36名学生进行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问卷调查。这些学生刚完成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对英语教学有比较清晰的感知,他们的看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和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具有参考价值。

首先,学生普遍反映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大学英语对于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更大的挑战,缺乏吸引力;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仍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需求关系不大,学非所用,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问卷中,68.5%的学生认为英语在今后播音专业找工作时有作用,但24.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能帮助自己提高英语水平,但53.7%的学生认为英语水平没多大进步,所以46.3%的学生对ESP教学充满期待。

三、我院ESP教学模式教师接受程度

就我院ESP教学模式学生选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40.7%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英语老师,14.8%的学生则认为有一定英语知识的专业老师更能胜任。从学生的选择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由英语教师来教授ESP课程,毕竟它是英语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的ESP教师队伍是解决教学师资的重要课题。就ESP课程的教材而言,40.7%的学生认为可以从专业英语教材中节选简单的篇章。46.3%认为专业英语教材太难,ESP课程的教材应为介绍简单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的教材,13%希望直接用专业英语教材。就ESP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言,88.9%的学生认为ESP课堂教学应突出口语练习,5.56%的学生选择了注重听力方面,5.56%的学生倾向于阅读方面的训练。也就是说,舞蹈专业学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多在于提高口语能力,75.9%的学生认为能用涉外舞蹈工作很重要。在对于希望自己英语能达到何种程度的问题,42.6%的学生希望能用英语无障碍地交流。

四、ESP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实施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ESP应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实践方式町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要扩展学生专业类知识的英语词汇,扩大其阅读原版教材的阅读基,提高学生阅读原版艺术类:教材的能力.是荚语教学以围绕辅助学乍提高专业水平能力的匿要平台之一。

充分利用情疑教学模式使学生熟悉就能现的英语交流场所,并能做列岸;奉交流尤误,是学生红模拟场所,使用中锻炼实际交流能力井为令后的跨文化交流做好准备。

网络教学也是ESP在高职艺术类院校实践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酬络教学资源以更好的链合艺术设计教师和英语教师的资源优势,使的ESP教学更加完善,更加充分。通过网络教学,以动态的调整教材,建构动态的教学提模式和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亢分的事受优秀的师资和教材。

不可否认ESP在灾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的。比如说能够教授ESP的优秀师资是非常短缺的,这是中国师范院校刻板的人才培养模式所造成的,英语教师或专业教师普遍的知识面单一,缺乏能够充分整合资源教授ESP的优秀教师。

ESP教学的特殊性导致ESP没有固定统一规范的教材,闲此很难建构一个优秀的教材体系,使得教学作无法朝纵澡方向发展。

总之,作为高职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ESP是推动英语教学与专业接轨,与社会接轨的关键桥梁和纽带,通过这个纽带,英语学习真正可以变成解决问题和沟通的丁具。成为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在纵深方向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成功投身社会实践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把被动的传统英语教学变为积极丰动地根据人才发展模式而量身定制的英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职业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文军.专门用途英语与研究领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篇8

一、关于该政策被知晓人数总量和具体内容熟悉度的调查

现发放的600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已收回544份,调查显示大多数一线城市的家长和学生通过媒体报道、学校宣导等获知此政策。一、二线城市的家长和学生对此政策的了解程度比其他城市的家长和学生深。在此政策颁布前,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家长们就为自己孩子小升初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做了很多准备,如各培训机构的英语班、作文班,艺术特长培训、体育锻炼培训等,据我们调查问卷资料显示: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分别占到33.33%、23.52%和38.1%;同时艺术教育正式纳入小升初的成绩调查问卷中不同的群体认为该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也是不同的:62%的人认为该政策的实施是没有必要的。根据我们所得到的问卷数据来看,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一是约43%的人不了解该政策具体的实施细则;二是现有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存在艺术课业,对该政策的实施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调查的学生和家长对该政策的态度中,又有所不同。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作为奉献教育事业的主导力量有85.29%的人知道并研究该政策。对该政策具体细则相类似是关注度也相应的在一个百分比上,虽然家长在知晓程度和关注度上比学生多将近3倍,但在必要性上二者的百分比则相近。学生在课外时间所参加的培训课程是当下的普遍现象,所以学生将“艺术教育考试正式纳入小升初成绩”该政策的实施必要性赞同也是意料之中的。

纵观平均百分率,在该政策实施中,居于首位的不是该政策的实施构成内容,而是该政策所带来的益处。这也难怪,在这个充斥着诱惑的花花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吸引人的东西,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还未经历人生百态,世事沧桑,我们所拥有的阅历还不能够使我们在诱惑面前有张有弛,有时宁愿选择某件事情的益处,何尝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毕竟有效的益处能让一个人有动力来做事情,但世事万物都遵循着一条不变的道理,那就是过犹不及,该政策的实施的益处不应该占主导,有必要记住该政策实施中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时代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二、关于该政策实施过程中社会不同群体对其意见的调查

调查个体在400到500之间,其中88%的调查对象认为“艺术教育考试正式纳入小升初成绩”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是有帮助的,不仅是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提升;以及改善学生的性格或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环境的因素。接受艺术教育的时间段:76.47%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幼儿园时期接受艺术教育;82.35的人群认为在小学阶段接受艺术教育;仅有26.47%、23.52%的人群认为在中学和大学接受艺术教育。

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与在学生的幼儿园时期和小学时期接受艺术教育。这无疑与人类在幼儿时期和小学时期的认知方面才刚刚起步,理性意识还不是占主流,这时期的学生无论在想象力或其他思维能力上还处在萌芽时期,是最适合于学习艺术的。教育部实施该政策也是具有一定的心理知识的基础的。调查显示有一多半数以上家长不愿意透露发在艺术培训班上的费用,可以称这些被调查者已经在艺术培训所架构的虚拟社会建立了一个不简单的消费金额。总体上艺术教育的规范与实际生活中其他课程相类似,但也存在不同区域特色的艺术教育文化,虽然它们所占比例较少,但反映的问题仍不可被忽视。这个现象无疑与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是相呼应的。

三、关于该政策实施的附加价值的调查

课业负担过重强化社会不公的感受促进其他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以上图表数据表明,人群中大部分是赞成该政策的试行的,积极肯定该政策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或可欣慰的是,这些调查结果意味着该政策的试行的的可信度有所提高,国家在推动文化建设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毕竟试行该政策的过程会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另外,一些二三线城市,还不是太富有的城市居民对待该政策的态度还不是很成熟,只有11%的人相信,多数人持观望态度。可以说艺术教育的推行利相对来说是大于敝的,不仅是艺术素质的提高,还有的是经济、文化等大方向的提升。

我们对文化建设时代这个大潮流下“艺术教育考试正式纳入小升初成绩”的这一政策作了初步了解。这其中有意料之外的结果,也有情理之中的答案;有令人担忧的滞后,也有使人欣慰的进展。

篇9

【关键词】舞蹈系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舞蹈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身份和职业的转换,一位大学舞蹈系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从事的不仅只有职业舞者,舞蹈教师、舞蹈社团经营管理者、舞团行政工作者等涉舞专业工作,而且还要面临其他与舞蹈相关的专业领域工作。因此,尽管在大学里安排的培养学生面对未来就业的专业课程非常丰富,但大多只是选修课程。受此影响,建议学校相关单位能多方宣传,指导学生并鼓励其在校期间多选修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其更加丰富、完善的专业基本技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的需要,力争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本研究从舞蹈系毕业生、舞蹈系在校生、舞蹈系教学相关单位及未来的研究趋向等四个方面入手,初浅剖析影响大学舞蹈系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诸多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针对舞蹈系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变化剖析内在的因素

目前已在舞蹈专业领域工作的舞蹈系毕业生,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身份的转换而由此引发职业生涯的变化,特别是那些职业舞者和舞蹈学科教师等由于受到年龄和体力上的限制都需要作出职业上的转换。针对这类人群,建议其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其他与舞蹈相关的专业知识,如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中西舞蹈史说和舞蹈论坛等,发展其他相关的专业领域工作,让舞蹈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持续永久地发展。

2.针对舞蹈系在校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职业舞者和舞蹈教师并非是舞蹈系毕业生必须选择的职业,而舞蹈艺术的创作、舞蹈社团的经营管理和有氧舞蹈教学等相关的专业领域工作也是其不错的选择。

2.1 鼓励舞蹈系在校生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多方面选修与舞蹈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艺术管理、舞蹈研究、舞蹈行销、舞蹈评论、儿童舞蹈教育、多媒体制作,剧场实务和服装设计与制作等等,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和培养更加丰富、完善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使自己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空间。

2.2 建议有意向毕业后成为舞蹈教师的在校生,应把握在校期间的机会进修教育学科之教师资质课程,获取教师资质证书、以便学校毕业后从事舞蹈教学工作。

2.3 如果有意向毕业后创办经营舞蹈社团的在校生,则在校期间可选修艺术管理、舞蹈行销、教材教法等相关课程,以便充实自身的舞蹈技巧和教学方法。同时,通过观摩舞蹈相关课程,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2.4 如果有意向毕业后进入舞蹈社团从事教学的在校生,则在校期间在学科专长上可额外加强有氧舞蹈和幼儿律动等课程的进修学习,此为目前舞蹈社团所创办的教学科目。

2.5 鼓励舞蹈系在校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又在自己兴趣的范围内选修第二专长,以第二专长的基本能力弥补原本专业能力的不足,让其原本的专业能力发挥尽致。

2.6 建议舞蹈系在校生继续追求升学,报考相关研究机构,在舞蹈学术领域继续钻研、深造。

3.针对舞蹈系教学相关单位的特点指导学生实现目标和愿望

通常学校对舞蹈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各具特色,除了根据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专业舞蹈表演和创作人才培育的教学计划外,还特别开设多元化的教学课程,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机会。但在专业必修科目的压力下,学生很少有多余的精力去选修其他多元的课程。为了让学生了解和应付将来毕业后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并尽早准备足够的专业基本能力,则针对舞蹈系教学相关单位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3.1 建议学校相关单位能指导学生,让其了解目前就业市场的现状并如何面对和挑战未来。

3.2 学校可开设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并开放多种进修渠道,通过教授和助教来辅导,鼓励学生除了主修舞蹈专业课程外,还要选修多元的相关课程,让每位学生都能适性发展,并在舞蹈专业领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3 指导学生提前拟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针对未来的研究趋向进一步提升舞蹈艺术的地位和作用

篇10

一、办好每一所学校已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选择

要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最关键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公平配置教育资源,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基本公平的教育服务。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都面临着公平配置资源、提高质量的共同任务。学前教育在完成了国家第一个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64%,教育资源得到了快速扩大。国家的第二个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启动,这将再次把学前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处在扩大资源,加快发展,推进普及的阶段。在这个发展期,坚持依据标准公平配置资源尤为重要。

义务教育坚持均衡化发展,校际差距、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取得了很大成绩。其发展的理念、推动的方式非常适合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借鉴。

普通高中教育处在规模稳定,调整提升期。2012年教育部教育公报显示,全国普通高中13509所,比上年减少179所;招生844.61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降低0.73%。2013年国家教育经费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财政经费为7775.94元,比上年的5999.60元增长29.61%。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发展面临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水平的问题。

在普通高中发展的历程中,设立重点中学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各地的重点中学依然很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安排,提出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办出特色的要求。而在当前的普通高中发展中,办重点校的习惯做法还很盛行,这样下去,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有悖于公平发展的方向。因此,普通高中应去行政级别,取消重点校建制,用优质化的办学标准,办出特色的要求来引导高中的发展,实现“每一所普通高中校都是好学校”的目标。

二、加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统筹,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保证

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必须有国家的政策保障,关键是省市一级政府的有力统筹。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统筹的层级越高越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平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应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其政府应担起发展主体和主导的责任,切实履行统筹的职责。

国家的基础教育发展政策,是各地教育发展的依据。因此,国家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各学段公平发展的方针政策,明确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措施,对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责任主体,教育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推动发展的机制等。

省级政府要统筹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是地方教育发展的蓝图。地方制定基础教育发展规划要遵循促进教育公平这个基本政策,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并针对教育中的薄弱地方、短板项目进行加强性安排。省级政府要加强对县级政府的教育规划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国家政策落地。

省级政府要统筹制定教育机构标准、激励约束性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办好每一所学校,需要相应的办学标准。目前,在国家标准尚未完备情况下,省一级加强教育机构标准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先有项目后有标准的问题,由于项目实施缺乏标准而倒逼标准的产生。这样,对教育机构的规范建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落实办学标准需要有力的激励约束政策的支持。如经费投入政策、资金的奖励补助政策、经费的分担、检查督导责任追究并认真加以落实。

三、以标准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办好每一所学校,需要标准,更需要使用标准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