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创作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文学创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影视文学;儿童文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150-01
一、儿童影视文学创作的“寓教于乐”性
儿童影视文学有很强的教育和认识作用。它对于儿童的教育不仅包括思想层面的,而且包括审美层面的。由于儿童影视文学倾注了成人对儿童世界和儿童情怀的剖析,所以说儿童影视文学还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能有效帮助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事理,观察社会。许多的影视文学,比如在《白雪公主》《哪吒传奇》等一些优秀的动画片中通过塑造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利用简单的动画教育,启发了孩子,使儿童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同时在看动画片的同时积累了他们审美的涵养,因此,儿童影视文学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寓教于乐”也一向是中国动画片创作所秉承的宗旨,但作为文学承载体裁特殊的、综合性艺术,不应该使动画片变成“教条化”的替代表现,不能流于空洞,儿童影视文学讲究的是童真童趣,讲究生动,不能思想教条的味道太重。同时,说理也要适度,要结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不可过度理性。
二、儿童影视文学创作的视觉化与意象化追求
个性、优质、立体的画面感也是影视文学作品吸引儿童的重要原因。动态画面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承载形式,影视画面精美与否是儿童通过动态画面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第一印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3D电影更受追捧的原因。就是因为视觉冲击和更加逼真。有人说,动感是儿童视听感官最好的说客,因此说,动作性对于一部动态画面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立意是一部作品的主体内容,要有连贯性和完整性,一步一步,步步深入,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因此,创作一部好的影视动画一定要设计好故事的情节,具有故事性,尽量的设置一些深刻、生动的戏剧性冲突,生动新奇的情节原本就是一部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如果没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就无法引儿童入境,无法产生对儿童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儿童影视文学创作的典型性特征
那么在创作儿童影视文学的实践中如何才能打造出新奇生动的情节呢?我个人认为,真谛就在于,要善于从平凡中发觉不平凡,从普通中发觉不普通,要带着发现的眼睛深入生活,解放我们的思想,大胆创作,敢于虚构,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新型文学呈现形象,本身就注定文学要拥有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创作者要把真实的或者可能的事物或情节,通过想象、幻化,巧妙的塑造一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展示丰富、深刻的生活画卷,描绘出各色各样的人物,帮助他们明白生活的哲理,引导他们去认识人生。通过这种不拘束束缚的自由想象的文学影视的影响,也可以激发起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有利影响。
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注重细节,注重典型的创作。如《西游记》中,重修养、轻劳动、斯文迂腐、理想化是唐僧的典型特征,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核心性格特征注定他总是被骗、被挟。有能力、会办事,也能出风头,但思想教育水平低,也有一些桀骜不驯,就是孙悟空的形象特点,也正是他这种典型人物的重彩塑造,激发起孩子强大的吸引力,孙悟空也成了一大批儿童崇拜、敬重的人物。同时,孙悟空也是片中的突出主要人物,剧中处处凸现孙悟空这个主要形象,一切以他为中心收场,这就给儿童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能从不同的程度烘托出故事的发展和走向。因此,典型性的创作也是不能小觑的重要工作。
四、儿童影视文学创作的情感追求
“情”是儿童影视文学打动人的地方,也是影响儿童最深的一点,情真则事真,许多优秀的影视文学就是以其情感态度而打动甚至影响儿童,使之行为上产生共识,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创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人文,儿童的认知,分辨能力还尚待提高,思想道德观还不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会很大,正所谓“染于桑则桑,染于黄则黄”,因此在创作作品时一定要积极向上,健康人文。如幼儿园里,奥特曼这个角色,极受男幼儿的喜欢,甚至有一种崇拜的情怀,可是为什么现在《奥特曼》在幼儿园成为禁播影片了呢?原因就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一致认为,奥特曼形象很勇猛,但是这种勇猛都是以武力博得的,稍显暴力了一些。然而幼儿正是爱,关怀,谦逊等一切积极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禁播此片也成了无可厚非,有因可循的必然了。
儿童影视文学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创作一部儿童影视作品是要相当慎重的,选择一部好的儿童影视文学作品更是要慎重又慎重。既要考虑作品的特点,又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水平和影响取向;既要应时代而生,不古板,新奇深刻,又要能发人深省,启人心智,相信儿童影视文学的长空一片辉煌!
篇2
2、志存高远,情趣健康,科学上网,拒绝进入网吧;
3、保持心理健康,珍爱生命;
4、树立环保意识,热爱自然;
篇3
语文教师下水文创作和谐师生关系2011年9月,开学之初,我所教的九年级五班、六班就迎来了一次写作课。写作内容,是我早已构思好了的一次半命题作文训练,题目为:《嗨,我是的!》
要求:
1.选择自己主要的性格特点填空,如第一空可填“行侠仗义”“机智聪敏”“温柔可爱”“心胸宽广”“爱读书”“叛逆”等词;后一空可直接写姓名,也可用替代词,如“蜘蛛侠”“诸葛亮”“美羊羊”,等等。
2.形式自由活泼,宜不拘一格;语言生动流畅,勿呆板拘泥;思路清晰顺畅,忌茫无头绪。
3.具体内容,可把握“回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三个板块来构思写作。
本次写作的实质,是将自我介绍与忐忑的现实以及美好的未来巧妙地融为一体,既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促进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为给学生做个示范,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本次半命题作文的写法,也为了增进与新生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着手开始了下水文创作……
一节课后,学生们写完了自己的作文,这些作文,优点是有的,比如: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思路清晰,能紧紧围绕“回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来写等等。但,缺点也是极为突出的,最典型的在于不能紧紧围绕题目中界定的特点来布局谋篇。如《我是活泼开朗的海绵宝宝》一文,共八个段落,但第五、六两大段不突出活泼开朗的特点,写的却是“不服输的精神”,直接离题;再如《我是轻却硬的水滴》一文,全文没有涉及到一处轻、硬的特点及水滴一词,通篇在空发议论;……
基于此,为了给学生做出示范,我把当堂草就的下水文当众念出,并希望学生们给老师指正,扬长补短:
嗨,我是爱你的语文老师
嗨,我是爱你的语文老师!
仔细回想,我对自己教过的每一级学生,都付出了纯纯的关爱。
当你出现了心理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无法排解或排解不得法的时候,只要我注意到了,我内心的焦灼就时时在提醒着自己,去关心你,帮助你,直到你心里安稳为止。
记得今年中考前夕,来上晚自习的我偶然发现了我教的一对男女学生站在昏暗的楼梯拐角处说话。直觉告诉我,他们两个在谈恋爱,或是遇到了情感问题。当时,我没有扑过去训斥呵责,而是善意提醒他们:“该回去上课了,学习为重。”
后来,这名女学生主动找到我,哭诉她的情感困惑。她说,一旦离开那个他,自己觉得简直都要活不下去了……我当时不觉笑了,耐心引导她,告诉她别在想象中把对方理想化了,把他想得太完美,以至于明明发现了他脸上有一块疤,也硬闭着眼把它想象成是一朵花,然后画地为牢,活在虚无的完美中不能自拔……随后,我还给她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小笑话,大意是:两个男女青年谈恋爱,女的长得美貌动人,男的简直奉之为天仙,对她小心呵护,敬宠有加。不巧有一天,二人谈笑正欢时,女的不小心“咣”放了一个响屁,如五雷轰顶般,把个男士惊得魂飞魄散:想不到长得天仙一样的俊人,竟然也会放屁?!
……
结局不消说,这超凡脱俗的完美恋情终被凡俗中平常的一屁打散。
女学生忍不住笑了。我顺势引导她:世间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恋情。不要把对方想得太完美,也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完美,更不要把彼此的感情想得太完美。这种既害人又误己的“完美神话”,很容易把人导入情感误区不能自拔,不想也罢……
记得当时这位女同学深有感触地对我说:“老师,听到你的这番话后,我觉得好多了,也想通了,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老师,你真好。我以后有什么情感问题,还要找老师说……”
后来,这名女生把心思从虚幻的恋情中收回来,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把握住了中考冲刺的关键时期,并最终顺利升入了一中。作为她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到欣慰、高兴。
而诸如劝解面对中考压力无法排解而情绪消沉或产生矛盾冲突的学生的例子,历年来更是不胜枚举。
如今,面对刚升入毕业班的你,我的新一级学生们,我,还是当之无愧的那个爱你的语文老师。
因为爱,我要把我多年储存的精神营养、知识营养,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你,你,要好好吸收;
因为爱,我要对自控力尚低的你严格要求,加倍督促,你,要知道珍惜;
因为爱,我会对偶尔犯错的你温和地劝说甚至严厉批评,你,要懂得体谅;
因为爱,我会对你提出更高的期望,并期望你在老师的这份深挚期望中,振翅高高飞翔!
我的学生,张开你的翅膀吧,在爱你的老师严慈相济的爱的关怀、教育、期望中,去勇敢地搏击风雨,让自己的翅膀愈来愈强壮,愈来愈有力量,并让它载着你,飞到梦想的天堂!
希望我们都幸福、安康、快乐、向上!
听到最后,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我的这篇开学之初的下水文使他们对新老师由情感上的陌生、疏离,自然而然地向情感上的亲近、喜爱转化,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当然,除去情感上的熏陶感染外,我还要引导学生就这篇作文的篇章结构等知识方面予以分析。经过师生探讨,我们明确了这篇文章紧紧围绕题目中界定的“老师爱你(学生)”来构思写作,在思路上沿着“回忆过去如何关爱学生――打算如何关爱现在的学生――对学生的未来提出殷切厚望”三大板块来写,切合本次写作要求;在详略安排上,因为刚开学一两天,对新生了解少,教学工作也刚刚展开,所以重点叙写了过去如何关爱学生这第一部分,略写了后两部分……
经过老师的引导分析,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作文应理清思路,紧扣题目中界定的特点并且分清详略来写,较好地把握住了本次写作训练的要义。
开学之初的一次下水文创作,既给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又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一举多得的事,我们这些做语文老师的,何不适度为之呢?解读中学阶段的电容器刘娟(甘肃省榆中师范)
电容器放电电极在两个正对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就构成了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按结构分为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按电容器介质材料分类,有电解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瓷介电容器、独石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纸介电容器、有机薄膜电容器。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充好电的电容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向电路释放的过程,称为电容器的放电。
电子电路中,只有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才有电流流过,充电过程结束后,电容器是不能通过直流电的,在电路中起着“隔直流”的作用。电路中,电容器常被用作耦合、旁路、滤波等,都是利用它“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那么交流电为什么能够通过电容器呢?我们先来看看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不仅方向往复交变,它的大小也在按规律变化。电容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电容器连续地充电、放电,电路中就会流过与交流电变化规律一致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他电容则没有极性。
电容器的选用涉及到很多问题。首先是耐压的问题。加在一个电容器的两端的电压超过了它的额定电压,电容器就会被击穿损坏。一般电解电容的耐压分档为6.3V,10V,16V,25V,50V等。
交流电是能够通过电容的,但是将电容器接入交流电路中时,由于电容器的不断充电、放电,所以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电荷对定向移动的电荷具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上,把这种阻碍作用称为容抗,用字母Xc表示。所以电容对交流电仍然有阻碍作用。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做容抗。电容量大,交流电容易通过电容,说明电容量大,电容的阻碍作用小;交流电的频率高,交流电也容易通过电容,说明频率高,电容的阻碍作用也小。
在纯电容电路中,接通电源时,电源的电压使导线中自由电荷向某一方向作定向运动,由于电容器两极板上在此过程中电荷积累而产生电势差,因而反抗电荷的继续运动,这样就形成容抗。
对于带同样电量的电容器来说,电容越大,两板的电势差越小,所以容抗和电容成反比。交流电频率越高,充、放电进行得越快,容抗就越小。所以,容抗和频率也成反比。
在纯电容电路中的电容不消耗电能。因为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极板间建立了电场,将电源的电能转换成电场能,在放电过程中,电场逐渐消失,储藏的电场能又转换为电能返回给电源。所以,纯电容电路的有功功率为零,对外不做功。注重说学训练,促进思维发展史孝欣刘金花(昌邑市奎聚街道十字路小学;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
强化说学培养能力发掘兴趣促进思维说学活动是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阐述自己学习情况的活动,在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的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过程、学法运用效果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讲,理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概念,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争论,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训练内容多样化,不断促进思维发展
1.说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认为疑点叙述出来,为探讨确定思维的方向。如学生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发现与前面学到的“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不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清疑点,从而进一步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说思考。就是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做简便计算的练习题24×25。学生会有多种不同做法。可以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通过说练、判断、比较,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一个题目的解答方法,更是一种思路拓宽的训练。
3.说分析。说清分析的过程,就能把旧知识再次的抽象概括,使之成为包容新旧知识的共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例如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说评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评论,甚至进行辩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激励的效果。学生的质疑、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在不断的争论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说总结。即把学习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总结、概括,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加以展示,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训练形式多种化,全面促进思维发展
1.点名说学。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指名说学。
2.自由说学。给定范围,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参与说学活动。
3.小组说学。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范围内说学,人人参与。
4.班级说学。在小组说学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学,交流学法,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评价方式灵活化,激发学习主动性
篇4
近些年,不少山西作家直接创作或参与创作影视作品,有不少影视剧都深受观众喜爱,例如《白银谷》《一代廉吏于成龙》《赵树理》《吕梁英雄传》《黑冰》等。山西省作协充分认识到文学与影视的密切联系,花大力气抓影视文学创作与拍摄,势头十分旺盛,今年更是佳作不断,好戏连台。
在日前公示的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中,由山西省作协组织创作拍摄的电视剧《赵树理》获优秀作品奖。肖扬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大追捕》日前在山西省五寨县举行了开拍新闻会,目前已经在紧张地拍摄中,这也是肖扬继4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大槐树》之后由山西省作协投拍的又一部电视剧。另一部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主旋律电视剧《县长夫人》的拍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正式开机。这部由山西本土作家小上、崔彩彩、张纪平共同创作完成的20集电视剧,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家属是如何管好自己的“后院”,辅助丈夫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故事,选材新颖,贴近时代需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今年9月份,山西省作协还将出品一部抗战题材的30集电视剧《战火飞虎队》,由旅美华人秦剑先生创作并持导,陈香梅女士任名誉出品人,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此外,反映煤矿安全生产的30集电视剧《炎岭人家》,也是山西省作协重点抓的作品,表现的是山西引人关注的煤矿生产题材,由山西本土作家创作,目前也已进入筹备期。由作家周宗奇和话剧《立秋》的编剧姚宝u创作的40集电视剧《皇城相府》正在写作中。目前进行的还有一部电视专题片《试管婴儿之父――张民觉》。
谈到山西省作协如此重视影视创作,山西省作协主席张平说,我们的宗旨就是要拍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就是要拍出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精品电视剧,把作家的作品转化成影视剧,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山西省作协影视文学创作部主任、资深制片人赵建平也认为,作家参与影视文学的创作,可以更加直面生活、直面老百姓,而影视文学又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有效地带动了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力,二者相得益彰,最终在艺术归属上殊途同归。
篇5
[关键词】影视传媒;文学创作;“聚变”效应
在信息时代,强势传媒似乎可以君临一切,它直接介入社会的不同领域,介入千家万户,今天完全不受强势传媒影响的人微乎其微。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无不感受到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电脑网络对我们的包围,尤其是电视、电影以及电脑网络等强势传媒构成了我们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宏伟景观,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当下文学一方面因传媒的多元共生而产生裂变和分化,另一方面又因影视等强势传媒的主宰而发生向强势传媒聚合、靠拢的鲜明变化。这后一变化笔者称之为强势传媒影响下的文学“聚变”效应。影视传媒对当下文学的“聚变”效应尤其明显。在影视传媒的强力影响下,发生了当下文学向影视传媒聚合、靠拢的适应性改变,这些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作家的“触电”;作品的图像化;读者的娱乐化;传媒批评的兴盛;文学的技术化倾向。
“聚变”效应首先表现为作家“触电”。作家“触电”是指作家追求文学作为光电媒体的脚本的实现,作家对纸面文学影视化的热烈追求,这正体现着文学创作主体对强势传媒作出的主动适应和改变。随着纸面文字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作家一度被冷落的身份得以彰显,作品的价值得以大幅度增殖。莫言的《红高粱》、王朔的《过把瘾就死》、苏童的《妻妾成群》、池莉的《太阳出世》、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都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还有海岩、刘震云、北村等一大批作家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没有人准确统计过,究竟有多少作家的小说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我们只知道这个数字肯定是惊人的。
“触电”的作家不仅只有活着的作家,还有早已作古的作家。文学史上能够找到的所谓知名作家的经典名著大都被改编成影视,许多作品还被改编成多个影视版本。改编者也不问一问已经仙逝的作家是否愿意“触电”,就迫不及待地电他一把。随着纸媒文学的式微,传统的经典名著的确备受冷落,但经过这一“触电”的过程,死去的作家似乎还魂复活了,衰败的文学经典绽放出满园春色。传统的四大名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这是因为影视把它们送进了千家万户;年青一代已经陌生的《青春之歌》《红岩》《烈火金刚》等作品经因影视的传播,也重新焕发出它们的魅力,也被年轻人所喜闻乐见。
“聚变”效应其次表现为作品的图像化趋势。在读图时代,无论你是作家还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头脑中往往充斥着大量从影视网络传媒中获取的图像素材、叙事模式和结构框架。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些东西总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你的创作。由此,“艺术源于生活”的传统观念受到空前挑战,“艺术模仿艺术”似乎成为许多创作者心照不宣的共识。表面上写着小说,实际上大量运用着剧本的写作技巧。在提笔之前,头脑中就先入为主地考虑着是否有影视改编的可能。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作家们纷纷以图像化的方式,一边向影视暗送秋波,一边悄悄从困境中突围。
文学作品语言高度感性化,表现图像、身体、场面和景观的语言比例大幅提升,表现意义、价值、思考、心理的语言大幅缩减。一方面,我们在文学文本之外的日常生活中被种种“外显的图像”所包围;另一方面,当我们进人文学作品文本之内时,又发现此处依然存在一个斑斓的图像世界,这可称之为藏于语言之中的“内隐的图像”。这种“内隐的图像”并非今天才有,但就在今天,它特别多,特别突出,特别显眼。在这些作家的小说中,非常注重画面和时空的转移,注意场景交代,注意人物外貌、表情、体态的叙写,注意情节的好看和视听效果,近乎照搬影视剧本创作的那套法则。为了迎合这种“视觉化写作”,一些文学期刊推出了“好看小说”“视听小说”等栏目,一些出版社还专门推出“好看文丛”,怂恿作家们创作这类小说,满足读者对“视觉化写作”的需求。
尤其值一提的是,近年来流行的“身体写作”,其实就是“内隐的图像”在创作中的最好证明。从“个人化写作”到“私人化写作”再到“下半身写作”,从“美女作家”到“作家”再到“美男作家”,从“木子美”到“竹影青瞳”再到“流氓燕”,“身体写作”吆喝的是“身体”,叫卖的是“身体”,展示的是“身体”;“身体”图像的展览从精神层面转向肉体层面,从上半身转向下半身,从展览公开部位到暴露私密部位,愈演愈烈。
“聚变”效应还表现为读者的娱乐化趋势。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直被看做是文学的本质特征,而其中的意识形态性是一般属性,而审美性是特殊属性。文学以审美为根基,并且最终以审美为归宿;审美既是文学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又是文学价值得以实现的桥梁和中介,而且审美本身就是文学最需要实现的价值。因此文学最需要有审美素养的读者,文学也最能培养和塑造具备审美素养的读者。但就在娱乐化的影视传媒的强力作用下,文学的审美价值变得日渐暗淡,文学的娱乐价值变得坚挺无比,审美的读者慢慢被娱乐的读者所取代。更多的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是想找乐子,是想寻求某种刺激,是想满足某种世俗的欲望。
审美的读者渐渐变成娱乐的读者。读者再也不想去进行有距离的深度审美,再也不想面对文学作品进行虚静观照和仔细品味,冉也不想在字里行间苦苦搜寻审美的诗情画意,他们甚至认为像以前那样逐字阅读是浪费光阴,是自讨苦吃。一切变得匆匆,漫游和浏览已成为流行的阅读方式。
传统文学的读者群在急剧萎缩。而传统文学在“万物皆著娱乐之色彩”的娱乐时代,在娱乐传媒的霸权统治中,也被娱乐化。这义使某些传统文学的坚定读者们也跟着被娱乐化。文学界正劲吹着“戏说”和“大话”风潮,经典作品纷纷被“水煮”和“歪说”,文学画廊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纷纷改变了他们的典型性格,曾经无比庄严的文学圣殿披上了娱乐的霓虹。保尔・柯察金被描画成圣斗士,白雪公主“爱穿着高又泳衣去打猎”;少年闰土变为“古惑仔”;贾宝玉竟然对贾政的丫环说,“你别跟着我,我要去上网”;《背影》中的父亲会唱“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飞檐走壁莫奇怪,去去就来”;《荷塘月色》里的“我”居然希望在荷塘看见MM在洗澡;《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变成了一个与胡司令和郭建光同时上床的。“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语),娱乐化的文学浇灌出娱乐化的读者,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大都变成了充满后现代意味的新新人类,他们最爱看周星驰《大话西游》式的无厘头电影,最爱读《Q版语文》《烧烤三国》这样的搞怪书籍,最爱写充满“爽歪歪”“酷” “MM”“东东”“886”“GG”“郁闷”“菜鸟”“晕死我了”“131420”“PK”“TMD”“灌水”等词汇的作文和日记。
“聚变”效应还表现为传媒批评的兴盛。按批评主体分类,传媒时代的主要文学批评形式是两种:一是传媒批评,一是学院批评。传媒批评指的不是新闻传播学中所讲的以传媒为对象的批评,而是以强势传媒为批评载体,以传媒记者、编辑、主持人、评论员、自由撰稿人为批评主体,以时评、综述、随笔、访谈、解说词等作为批评文体的批评形式。学院批评则是以课堂、学术期刊为载体,以大学教授为主体,以课堂讲义和学术论文为文体的批评形式。这两种批评并存于文学批评领域,但受影视传媒“聚”变效应的影响,文学批评被拉拢到强势传媒的豪华宫殿里享受着荣华富贵,地位尊贵而显赫,汇聚着超强的人气。能呼风唤雨,能灭人还能造神。而与此同时。学院批评成为娱乐化的大众所不屑一顾甚至讨厌的东西,它只能在寂寞的象牙塔中沦为圈子里的事情,自言自语,自开自败,对作家、读者和批评本身失去影响力。电视里的文化类节目、人物访谈、谈话节目,大众报刊上的文艺副刊、读书版块、文学专栏以及互联网上的文学网页和论坛,成为公众获知文学信息和文学价值评判的主要渠道。它们在前台占尽风光,而学院批评在后台忍受着寂寞。
在传媒批评的控制下,文坛显得热闹无比,韩寒、豆蔻、郭敬明等“新新人类作家”不断诞生;“70后”“80后”“90后”“晚生代”“胸口写作”“下半身写作”“作家”等概念名词鱼贯而出;“二张二王之争”“马桥事件”“王朔骂金庸”“余秋雨现象”等文学事件令人目不暇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穿越文学大奖”“玄幻文学大奖”等各种传媒文学大奖让人眼花缭乱。在传媒批评的作用下,读者受众记住了闪亮于传媒上的文学英雄,在种种文学事件中获得娱乐和猎奇心理的满足,在传媒人煽情的评论文字里建立自己的文学认同。电视上盛传《哈利波特》,读者便排起长龙购买《哈利波特》;电视上经常晃动着余秋雨的身影,余秋雨的读者便大幅增加;电视栏目力荐《狼图腾》,许多读者的案头便摆上了《狼图腾》。传媒批评的作用就是如此明显和迅速。而那些炮制传媒批评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评论员、自由撰稿人们看到自己的批评产生如此的轰动效应,不禁暗自得意,觉得自己比那些老气横秋的职业批评家们神气得多。
“聚变”效应还表现为文学的技术化倾向。传媒的控制力在另一意义上即技术的控制力。当下文学还通过技术化手段求得与影视传媒的靠近以拓展其生存空间,求得新的发展机遇,求得文学各种价值的及时实现。这一倾向首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一些作家、搞起了“活页体小说”“辞典体小说”“游戏体小说”等技术性极强的文本实验,体现了作家在文本创新上对技术的追求。其次,在影视技术的影响下,许多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有意或无意地体现出图像化、镜头化的行文技巧,这也是文学创作技术化的表征。如卫慧、棉棉、朱文颖、韩寒、郭敬明等作家,在他们的小说中,意识流、光与影、节奏、结构乃至音响等方面的表现都每每呈现着影视镜头语言的感觉。再次,作家体验生活的方式也呈现出技术化的倾向。在影视和网络等强势传媒出现以前,作家体验生活的第一渠道是在现实生活中亲自实践,进行直接体验;第二渠道是通过书籍报刊阅读相关内容进行间接体验。但影视传媒出现以后,世界各地的风景、民俗、社会概况通过影视呈现于作家的面前,作家足不出户就看到了世界的万千景象,不用亲自游览就看尽了世界的大好河山,不用生活实践和文本阅读就知晓了世界风情。这样,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直接体验让位于影视观赏式的间接体验,读文体验让位于读图体验。在这样的传媒技术语境之下,作家需要亲自体验生活的古老传统近乎土崩瓦解。
篇6
有故事,并且会讲故事的人,一定是受人欢迎的。不管是小说、戏剧,还是影视节目,都是在向受众讲述一个个故事,只不过方法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但归根到底,用的都是文学的手段。这就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最直接内涵它教你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以“故事”点缀生活
所谓戏剧影视文学,文学才是最关键的,“戏剧”和“影视”都是“文学”的修饰词。因此这个专业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注重文字功底的培养。大学四年里,我们每个学年都设有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课程,因此这个课程是我们这个专业的首要基础课。从文字表现的技巧,想象力的培养,到情节的架构训练;从散文、小说的创作,到剧本、影评的写作,甚至电视节目的策划、舞台晚会的台本设计,都是创作课的内容,涵盖了“讲好故事”所需掌握的每个重要环节。大一的时候,我们主要接受的是散文、小说等传统文学形式的训练,到大二才开始接触到影视、话剧剧本、影评、剧评。同时文学理论及相关常识,也是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中外文学史、现代文学、古代文学等。如果你对文学创作有兴趣,这个专业是最适合不过的。
我大二时创作课老师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成员,他的课引人入胜,课堂上常常人满为患,因为他很会讲故事,幽默而又充满激情。他从来不在课堂上讲述太多理论,而是随口出题目,然后当场描述电影画面解答。他常常举一个例子:大漠,冷月,两个人在决斗――这只能构成一个画面,一个场景,还不能构成一个故事。但是只要稍稍处理一下,就变得很精彩了――如果两个人在决斗的过程中,双方都有机会杀死对方,但是双方却都手下留情。为什么呢?这样追问下去,就是一个精彩而又有悬念的故事了。这就是故事与画面的区别,这就是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一种技巧。但写东西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要想取得成绩,主要还是要靠自我领悟,需要主动写作,广泛阅读,增加生活经验,培养写作兴趣。
文学院的学生有一个很有乐趣的优势:即使你在课堂上读小说,也是一种学习。而学习戏剧影视文学则是:即使你天天看电影,也是在时刻为自己充电。关键是我们要学会以专业的眼光去看去听去想去写,甚至自己去捕捉、去拍摄。
学会“看电影”是一种技巧。结合世界电影史、世界电视史、世界影视鉴赏、摄影基础、视听语言等影视理论的学习,将理论规律在看电影时印证与揣摩,从而变成另一种“影迷”。课堂上,我们讨论电影,在课外,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电影。我们从银幕培养独特的影视思维,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提升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著名丹麦导演比尔•奥古斯特在详解对剧本中电影对白的把握时说:“千万不要把对白写得太,什么意思呢?千万别写得太明显,太直白,不要把这种潜台词全都变成人物真正的对白写出来,如果你这样做的话,观众感觉到他的理解能力遭到你的操纵。你要相信观众有这个智力和理解能力来题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发展……同时你要给你的演员留出表现空间,这个是写对白最重要的原则。”因为剧本不同于小说,小说是依靠文字为读者勾勒想象的画面,故而细节能让作品立体而丰满;而电影、戏剧是以画面为主要手段,文字是配合画面的,为画面点睛的。
我们在电影里看美食、看时装、看历史、看社会,看人生的欢乐与烦恼……甚至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道理,一些对生活的思考,同时又将这些智慧所得注入新的作品创作中,这大概是我们这个专业的“职业病”吧。
戏剧课程有中外戏剧史、戏剧戏曲学,理论性内容多了一些,但趣味性仍很强,我们能从这些课程里体验古今中外的讲故事技巧。我们还演出话剧,创作自己的剧本,也有改编并出演过如《家》《雷雨》这样的大型话剧。当时我们的话剧在全校范围内公演,请了专业老师来评定,至今,我还记得大礼堂内攒动的人群和响亮的掌声。
用文字铺捉生命
对戏剧影视节目来说,“讲故事的人”,就是指编剧。如果没有编剧的幕后支持,那么即使最好的导演也只是“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而已。2007年11月的美国编剧工会发动全面罢工,影响到美国60多部电视剧的制作与播出,影响了各大公司的电影拍摄计划,超过1万名好莱坞影视从业人员因此失业。甚至,在气头上的好莱坞编剧工会不允许自己的成员给金球奖和奥斯卡典礼写串场词,导致了与原定于2008年1月举办的金球奖颁奖典礼取消。由此,可见这些用文字讲故事的人是何其的重要。
戏剧影视文学属于近年来的新兴专业,还处于发展建设中,比起传统学科既已形成的规模和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不足,但无论是学科实力还是就业去向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热门专业。在我为数不多的25位同学中,有四五位都进了影视行业,有电视台、影视公司等。有位本专业的学姐,大一的时候得到老师的鼓励与指导,到了大二大三,连续在《飞天》等文学杂志发表了几篇中篇小说,很快就有几家出版社找到她,希望她留在出版社工作。
篇7
1.1作家的非职业化
市场经济体制给作家带来的最深刻的影响就是改变了作家从作协领取固定工资的方式。作协为应对经济转轨,推行作家合同制,促使作家对当下文学市场的需求给予更多关注,保证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畅销对路。影响作家收入的另一个因素是稿酬和办税制度的改革,这使作家的创作更加自由、灵活,收入也更加可观,激发了作家的创作动力,也吸引了不同身份的写作者参与文学创作,使作家队伍出现了非职业化的特点,而这其中又以名人出书和网络最具代表性。作家的非职业化的主要原因使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社会的自由度和宽容度大大提高,这为普通人能够参与到写作领域并获得成功提供了可能。另外,名人出书或网络参与写作的目的与利益有关,名人出书能够赚取名和利,但最终表现为经济收益,网络则更多的是为了取得高点击率,而高点击率能够提高知名度和经济利润,进而获得出版社和文学市场的认可,从而实现名利双收。
1.2专业作家的大众化
文化市场转轨带来的结果是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环境,部分经营作家的主体意识逐渐向大众平民意识靠拢,这其中以“先锋派”的转型为代表。在经济和社会都已经转型的情况下,以执着叛逆姿态出现的先锋派与日渐高涨的消费主义并不适宜,先锋作家们开始意识到话语的危机、信念的危机并不是真正的危机,生存的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形下,纯文学作家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就是生存问题,先锋作家们面对着影视改编和畅销书带来的丰厚经济利益也会考虑放弃已经陷入窘境的先锋立场,转而倾向于世俗化和通俗化。对正当经济利益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无可非议的现实,而凭借非凡的适应能力,先锋作家们已经在文化转型过程中成为最先富裕起来的文化阶层。
1.3作家的明星化
作家面对着商业化大潮的冲击已经无法保持安静创作,或被动或主动地走出书斋,走向公众,在媒体中亮相,提高曝光率,甚至为了提高宣传力度和点击率还会制造绯闻。邀请作家参加商业活动、公益活动、签名售书、召开新闻会都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通常作品还未完成,就通过媒体大肆炒作了,而且一些具有特色的明星是作家被冠以不同文学旗号推介。生活在物质极度丰富、文化大发展的“80后”作家能够非常自觉地适应作家明星化的一个群体,这些人都被贴上了明星的标签,如郭敬明,给这些作家标上明星的标签后就可以利用明星的效应来提高市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就是作家明星化的本质。当前市民大众已经成为文化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审美趣味更加快餐化、时尚性和娱乐性,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品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文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作家明星化就成为文学图书的一种营销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作家通常不会拒绝,因为这关系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与作家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因此作家就需要对稿酬、印数等市场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2市场经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1文学创作的时尚化
文学的时尚化与市场经济、消费主义、文化市场联系紧密,因此浓厚的商业色彩始终与文学的时尚化紧密相连。文学时尚化表现在文学的内容满是浓重的商业气息,作品的写作背景通常都是现代大都市,从人物的审美情趣到日常的生活方式,都着重表现出了现代都市人对物质的迷恋和对时尚欲望的追求,作品也在不断地重复着商业时代的年轻人对时尚的、物质化生存方式的极度热衷以及对浪漫激情、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的无限向往。这些作品是以叛逆的姿态出现,它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充满了标新立异和惊世骇俗,这都为商业化的运作提供了市场意义的元素。此外,作品中的都市时尚生活方式和场景,能够在消费主义社会风气中满足大众追求时尚的心理,希望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以商业目的作为文学作品的出发点也成为文化市场的一部分。文学时尚化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也有其一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今天的时尚或许颠覆和反叛过去的经典和传统,但经过时间检验的时尚文学也必有其独特的价值,这是已经被反复证明过的,或许,经过时间的沉淀,今天的文学时尚中也会出现未来的文学经典。
2.2文学创作的影像化
文学的影视化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这给文学带来了生存危机,但也给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大量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利的关系,文学可以为影视的改编提供材料,而影视则通过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文学中用文字表达的某种因子展示出来。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文学的推广和宣传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已经被文坛和大众所认可。很多文学作品就是因为被改编的影视才被大众所接受而受到关注,很大一部分人通过热播的影视来了解、认识文学作品的。影视的改编提高了文学作品的知名度,同时也大大刺激了文学的流通和消费。例如作家梁晓声的作品《年轮》,出版后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但被改编成电视剧后,读者的阅读需求快速增长,使该书的销量猛增。许多文学作品此前并不畅销,一旦被改编成影视,就会被大众所知,销量也会随之大幅度增长。市场经济条件下,打破甚至瓦解了以专业作家制度来获得社会地位与身份确认的方式,任何作家都无法拒绝文学作品成功改编成影视后所带来的丰厚回报,文学作品被改编后因为影视的播映而被人知悉,从而提高被阅读的机会,大量的读者就意味着能够得到更丰厚的市场回报,作家不会拒绝读者。此外,文学作品被改编能够所获得的稿费将比在杂志上发表作品或出版图书多,这给原本靠写作为主的作家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在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和影视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文学作品的改编会给作家带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报酬。虽然有的作家对改变后的作品不是很满意,但往往采取了沉默的态度,这反映了作家对文学影像化的热情,而从经济的角度也更有效地把文学推上了市场化的轨道。
3市场经济对当代文学传播的影响
3.1当代文学的传播渠道
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平面媒体和电视、网络等电子传媒。市场化运作下报纸所传播的文学作品既要遵循市场标准,又要遵循新闻标准,但是非文学标准则是以大众读者的欣赏趣味和审美需要为导向。报纸对文学的传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但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报纸对推进文学的大众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随着新型媒体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而且可以纳入普通读者,避免了以往文学写作权力集中的现象。最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手机浪潮则把文学的传播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载体,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离开电脑和书本,随时随地阅读,方便快捷,使文学的传播呈现出新的面貌。电子传媒具有非常明显的市场化、商业化烙印,而纸质、平面传媒则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非常大。市场化转型后,文学期刊迫于经济压力相继进行改版,使文学作品在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3.2文学期刊的市场化改版
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学期刊进行了企业化改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缺少经费使得文学期刊的经营异常艰难。同时文学期刊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上涨,印刷费、纸张费都在翻倍上涨,有限的发行量根本无法弥补运营支出,这严重制约了期刊的发展,也影响了期刊的日常运营。市场化转型后,迫于经济压力,文学期刊进行了改版,使其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经营理念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文学期刊也借着这次改版的契机,去除了政治意识形态执行者的身份,转而成为自主市场定位的文化生产者。尽管市场经济体制给文学期刊带来了困境,但无疑也使文学期刊获得了一次重生的契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创作能够更加自由和主动,文学期刊也因此得到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文学期刊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更符合大众读者的阅读趣味,文学期刊发表的重要原则就是“好看”,这就造成了文学期刊损害甚至抛弃纯文学并且有了媚俗倾向,进而使作家主体受阻,很难有高水平的文学作品问世。
3.3建立文学畅销书生产机制
文学畅销书生产机制是随着中国出版体制的转轨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文学图书面对的是大众读者,因此与以前的图书出版相比在运作模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具体的选题、营销等各个方面都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处处都具有鲜明的市场化特点。这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学出版现象,不仅使一大批文学图书顺利地出版发行,丰富了读者的选择和阅读机会,也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对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这种机制的建立也导致了畅销文学书在品质上良莠不齐。从目前现状来看,文学畅销书的质量不断下降而且品种单一,在种类上纯文学作品的数量急剧下降。尽管文学畅销书机制仍存在着种种不足,但它对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文学畅销书机制一定会有秩序地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文学的作用与活力。
4市场化规则对文学评价的影响
4.1文学批评转向市场化
文学批评分为学院批评和媒体批评,在市场经济中文学批评家们发现了新的机遇,文学批评呈现了新的格局,学院批评出现媒体化倾向。而媒体批评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带来的影响更大,成为文学批评家无法忽视的表述平台。媒体批评使文学批评更具活力,增添了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格局,作为一种应用批评,媒体批评对当下文学倾注了极大热情,紧跟着文学实践的发展并快速做出反应,把作品及时推向市场,既能使读者及时知晓新的作品,激发阅读的兴趣,也能为出版商推广宣传作品,刺激文学消费。同时也能将读者的心理及时反馈给作家,更好地促进文学艺术的生产。
4.2文学评奖与象征资本的转化
不同的文学奖项必须根据不同的标准颁发,象征资本才会具有不同的荣誉性质和资本转化功能。专家奖要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专家的标准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进行奖励,来推动文学的发展,并向市场资本转化,丰富作家物质收入;大众奖是对读者认可的肯定,使获奖的作品更畅销,如果没有获奖也无碍实现市场价值。各种文学奖,评审的标准都逐渐倾向于市场原则,而文学自主原则的力量则减弱了。官方专家奖、民间专家奖都不再坚定地坚持纯文学专家标准,对市场原则表现出一定的妥协,这既不利于文学奖树立自身的权威,也不利于纯文学的发展前景。
篇8
随着资本时代的过往和创意时代的来临,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凸显出“创意”或“创造力”的价值,文学产业已然成为其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分支,既蕴含着传播积极思想的社会价值,又显露出文化消费的广阔前景”。[1]此外,文学被公认为是培养和培训“文化创意”能力的主要途径。文学的创作内容及文学活动训练出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意识,是文化创意产业这种以文化因素及主题文化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这一行业所必备的基本范式和技能,从此意义上而言,创意的灵魂来自文学。而且,文学的基本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意才能,因为人的创意创造力,是科学理性思考和非理性灵感的巧妙融合,很难通过其他学科体系知识获得,只能来自艺术素养。
在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创意无疑已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显著的标志。而文学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不可避免地同经济、文化、科技等融为一体;同时文化产业化运作也必然要求文学以“人类创意思维与文化创造为基础”,以文学创意促动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二、 文学创意
何为文学创意?文化创意研究专家田川流教授在《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中认为:“文学创意,即运用创意思维,以多元和系统的方式从事文学活动与创作,实现对于文学意蕴及其作用的强化,增进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2]由此可见文学创意的实质和内涵:即文学创意,其根本宗旨在于全面提升文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首要任务是大力强化文学作品的时空穿透力和表现力,其重要使命在于深入探究人类内在情感世界和审美理想,而文学与其他艺术在形与质上的交融,也已经成为文学创意的重要构成。文学与影视结合,两者的互动改编,在当今文化创意的新时代,既是进行文学创造的重要活动,同时更是实现文学创意的重要内容。
三、 双赢:文学与影视结合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与影视联姻,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其实更是互利双赢的好事”。[3]对文学创作者而言,影视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泛、更亲民的营销传播平台,而文学创意作为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始发端,则通过研发和创意为影视提供脚本或策划资源,并源源不断地为其注入再生的鲜活血液和生命因子。
(一)全面提升文学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文化创意的时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开发,突出的表现就在于文学与影视的结合。影视文化的形象性、传播性、及时性、直观性、广泛性等特征,也更有效地展现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极大地提升了文学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同时,影视文化的商品性、流行性、娱乐性和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传统高雅文学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处境,使文学作品以一种更具商品性的产品形态贴近人类生活的方式进入了文化消费市场,进入到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市场轨道,这必然要求它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关注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以童话改编电影为例,影视创作者尤其擅长攫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独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内涵进行解码和编码,轻轻松松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赢取票房和口碑的影视传奇。例如,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取材于德国格林童话《灰姑娘》的影视作品多达上千部,影视创作者或无意识、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童话结构模式和人物形象满足世人固有的文化期待,或即使有意识地偏离、反拨和超越这一叙事传统,也依然在千奇百怪的叙事中包裹着恒定不变的精神内核。由此,通过影视这根神奇的魔杖,传统文学资源实现了“灰姑娘”式的华丽转身和蜕变,实现了文化价值的大众化广泛传播,同时将人类传统而又朴素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价值提升到具有全人类普适性的维度。
文学与影视的结合强化了文化消费,将纯文学作品经过影视创作这一再生产的过程,变成符合大众消费兴趣和消费习惯的大众文化产品。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以观众为上帝,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强调“经济效益”。此外,创作者们通过研究和设计文学作品的生产和营销,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经济价值。例如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系列文学作品《哈利・波特》,就成功地实现了从最初文学创作到后来文学创意的质的飞越,逐渐开创了以图书销售为中心、集语言翻译、影视改编、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的多方联动的营销新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哈利・波特”已经以其产业意义完全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意义。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默认为“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由此可见,作为文学创意的重要内容,文学与影视的结合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创造同时展需求的切合,体现了市场经济下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无缝高效对接。
(二)强化文学表现力与时空穿透力
文学创意的核心在于“创造与追求体现了人类意识的文学精神,包括对于文学意象、意蕴及其意境的追求”。显然,文学与影视完美结合,不仅带来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和强烈的视听审美愉悦,而且极大地扩展了文学视野,增强了静态文字的张力和表现力,通过追加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内涵,聚焦于人文主义关怀和人性真善美等普世价值观的影像呈现。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影视改编,更是促进了文学与其他人类文化的融合,使影视创作在不经意间便跨越了不同语言和文化认知的鸿沟,呈现出穿越时空的美感,经久不衰,愈久弥新,成为全人类永恒的经典。众多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影视改编都不约而同地注重文化本土性和文化国际化的双重编码,既保持本土文化的地域性,又兼有世界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强烈地表现了影视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和全人类语言”的特质,能轻而易举地消除“文化折扣”,既突破自身区域文化的桎梏又得到其他文化的认同,极易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文化产品。通过将语言文字艺术性地“翻译”成声与画、光与色、动与静、快与慢的影像,不仅能使观众轻松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审美感受,更能使人产生深层次的感悟和理性的思考。以美国好莱坞改编自中国文学作品《木兰辞》的电影《花木兰1》《花木兰2》为例,影片突破了文学作品中单一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直白的文学叙事模式,以影视叙事突出的戏剧性矛盾冲突展现“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精神,既展现了美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又迎合了全世界普遍流行的价值追求。由此,改编自文学的影视作品通过文字和影像的双重呈现借助极具时空穿透力的普适性的文化价值观,轻松实现了历时的综合和空间共时的延展,赋予千年的历史和传统的观念以独立、弥新、永恒和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三)深入探究人类内在情感世界和审美理想
影视是文学的再创造,文学的影视创意更能从多重纬度透视探索人类的感情世界和审美理想。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改编,通过语言艺术形式到影像艺术形态的转换,是文学创意者立足于当今时代的体认所进行的文学再创造和重新诠释,在一定程度上能遵循原著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神采,寻求引发和启动观众感情共鸣和思想震撼的意蕴内涵,更深刻地探索人类的社会理想和审美追求。从文学作品到影视艺术创作,既能鲜明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又能全面满足引导观众的审美风向,是审美的创造劳动和真正实现审美精神价值的活动。文学作品是运用民族性语言和文字进行的创作,固然能充分利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特点和优势,但影视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和全人类语言”的特质,却被公认为能更容易地使影片所展现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实现跨越民族、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全球性广泛传播。纵观近年来美国的影视创作,从童话改编为好莱坞影片的传奇比比皆是,例如改编自格林童话的《小红帽》的动画电影《小红帽后现代版》,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思维认知的固有模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颠覆性的创造,赋予人物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精神的性格特质,传递着符合当代社会观念的现代精神的精神内核,与时俱进地探索了现代人类的情感世界和文化信仰,塑造着一种符合当代文化潮流的精神品格。由此,人类的感情世界和审美理想通过静态黑白文字的书写和动态色彩影像的呈现实现了交互式共融,使读者兼观影者在文字阅读和影像观赏的双重互动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思想认知和审美思考,既顺应了由于大众文化愉悦原则所形成的强烈追求现实心理的满足和日常生活的愉悦,又重申了影视文化引导重视人文价值的关怀和表达深刻思想意蕴、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
(四)广泛拓展文学与其他艺术形与质的交融
文学对艺术的影响重大而深远,能否从其他艺术形态中吸收营养已成为任何一种艺术能否获得生命动力的决定因素。在当今这样一个众多艺术形式相互交往、对话和融合的创意时代,对多种多样的其它艺术元素的借鉴和融合应当成为文学创意的重要任务。文学以其在艺术样式中长期主导或中心的地位,以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富有创造力的创作群体,以其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一如既往地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魅力和跨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文学与音乐,将诗与歌完美融合,让文学随“歌”而“唱”,随“唱”而“读”,成为一种“读的歌曲”,是一种智慧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学的创意。文学与美术,如漫画、插画和连环画等对文字的入侵,不仅将形象呈现于眼前,而且将其诉诸于想象,不仅表现空间存在而且表现时间过程,用光影的交织丰富了文学的意想,增加了文学充满灵动的美感。尤其是文学与影视的结合,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文学的表现领域和生存空间,而且还创造出了洋溢着生命力的具有交叉意义的分支艺术样式和艺术创作,创造出了文学和艺术交融的结晶。首先,文学与影视的融合,不仅最大深度地地挖掘了影视文化的思想内涵,加强了文化传播的思想力度,而且最大广度地扩展了文学作品的受众范围。其次,对多样化艺术样式的基本语言和表现元素的融合和吸收,给文学创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生命力。再次,文学与众多艺术样式的深度融合,生成了洋溢着鲜活生命力的新颖的艺术样式和作品,如电影文学、电视文学、戏剧文学、音乐文学等,形成文学与艺术的契合、互动和杂糅。总之,影视能通过大量吸取文学特质将文学艺术的特性化合为自身的新质,将深刻的意蕴思想以立体的多视角艺术全方位呈现,已然是受益于以文学为母本、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二次创作。
结语
在以创意为特征、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代,文学创意被公认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门类,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其所构建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长效的作用机制”。[4]纵观文化产业先进发达的英美两国,强大的文学创意正是其文化产业枝繁叶茂的真正根基,被喻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发动机。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文学创意,要求我们密切聚焦于现有的文学思维和创造能否适应创意时展的要求,文学创意如何适应文化产业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需求,文学在国内外的创意市场如何继续拓展和全面激活,以及文学创意工作者如何在坚持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的同时,在探求文学市场效应和体现文学社会公益性的同时,肩负起促进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和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尚光一.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中的文学产业发展――以严歌苓作品产业开发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18.
[2]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N].文艺报,2009-08-18(3).
篇9
画影视艺术是指影视学家在影视作品中应用时间、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段结合虚拟动画形象来强化银幕的表现力,进而达到时空结合的艺术功效,不断满足观众们情感以及审美上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动画影视艺术追求意境与情感上的完美结合,优秀的动画影视作品不仅能够让观众的视觉与心理上产生美感,而且还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动画影视艺术最早起源于电影,后来随着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动画影视艺术在电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动画影视艺术之所以能够给观众带来美感与震撼力,是由于它通过空间营造、空间表现以及空间再现的方式来传达影视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当前,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动画影视作品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往往会制造一些高上座率的商业影片,这些影片的艺术标准比较低,普遍趋于通俗化、暴力化,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动画影片并不能代表影视艺术的最高境界。进入新时期,一些斑驳陆离的光电科技引入了影视作品中,尽管这些光电科技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但它们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真正的动画影视艺术是能起到养眼与养心的功效,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但是如若能将这些现代化的光电科技很好地应用到动画影视作品中,那么也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影视文学的概述
顾名思义影视文学与其他传统文学的涵义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它是指文学剧本经过电视、电影以及广播等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表现方式一方面能够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带来直观性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地表达文学思想的内容。影视文学已成为现代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比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诗歌以及散文等更具有震撼力与影响力,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同。影视文学是文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其他类型的文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它在故事情节的塑造上、人物的刻画上、情感的表达上都具备传统文学所具有的特点,这是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共性之处。影视文学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结合了影视媒介,兼具了“读”、“看”、“听”的三重功效,可以说影视文学具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影视文学与其他传统文学相比,影视文学具有鲜明的影视特征,首先突出体现在视觉上,影视文学会将文学形象通过鲜明的视觉形象演绎出来,从而加深观众的印象。其次,影视文学能够将文学原著中所描述的动作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形象具体化、深刻化。
三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共性
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虽然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是相对于影视作品来讲二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能完全独立地区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无论缺少了哪一个,都不能够创作出完美的影视作品。
1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相辅相成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需要我们意识到的是事物存在的同时必然会起到双刃剑的作用。动画影视艺术表现情感以及事件的发展状况时比较直白,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所引起的情感共鸣也只是一时的喜悦、快乐、忧伤以及恐惧。长此以往下去,人们会发现这种动画影视艺术所带来的文化快餐式的累积会让人变得慵懒、颓废,人的情感也显得苍白无力。影视文学不像影视作品所呈现的那样,它比较抽象,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在欣赏影视文学作品时,观众需要将心境投入其中,才能够彻底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影视文学不能够将作品中作者的倾向性赋予形象性,也不能够将文字中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评价很好地展现出来。而动画影视艺术则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具体的人物形象以及各种镜头满足观众们视听上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
2动画影视艺术作品能够为影视文学给予养分影视文学所具有的群众性,是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比起其它文学作品,影视文学更具有震撼力与影响力。传统文学所借助的工具是文字,在很多方面有限制性,而影视文学则不同,具有直观性,能较好地反映复杂的生活现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许多限制,他们除了能够用奋斗行为来改变这种限制外,幻想以及游戏的心态是他们摆托现实生活束缚的重要方式。倘若人们的这种压抑找不到宣泄的方式,便会产生精神危机,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精神崩溃。动画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够间接地排解人。
3影视艺术作品创作时需要尊重文学我们现在看到的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大部分是由文学原著改编而来的,在对文学原著改编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既不能把文学原著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能使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完全脱离原著所要表达的内容。影视作品的导演要有一定的责任感,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票房数、收视率,而去刻意的迎合大众,导演在动画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尊重文学的原则。纵观当今影视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影视艺术有明显的娱乐化趋势,如若一切的艺术文学都为娱乐服务时,那么人类文明将会有灭亡的态势。
四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区别
1观众接受方式上的不同我们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停下在不懂的地方反复的进行吟味。而欣赏电影时则显得不同,如果观众在某一处没有看懂或者体会的不深,则不能够要求停顿一下,有时甚至连思索的时间都没有,这样只会让观众在感受上留有缺口。如若缺口比较少,则不会影响观众欣赏整部影片,但是留有的缺口比较多时,动画电影对观众来讲就会变得残缺不全,进而使得观众无法集中全部精力来欣赏。影视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既要有血有肉,又要生动形象,而且要依据剧本情节将动画人物置于不同的场景中,切记不能将人物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不变动。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观众感受上的缺口。动画影视艺术不等同于文学,它也不低于文学,更不依赖文学,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且在动画、光影以及声音的互动上影视艺术作品更具有表现力,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文学也有它的优势,文学作品所能表达的广度以及深度是影视艺术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2观赏效果上存在差异影视艺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动画影视制作、影视角色表演与设计以及影视评论等等。给观众直观性的观赏效果,能集视觉、听觉等多因素于一起,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力与影响力比较强,很多情况下,观众在欣赏动画影视作品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影视文学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影视文学中的一部分,具体是指以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效果为设计的着眼点,应用文学创作的规律构筑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类的这种限制,同时也能够为影视文学提供创作的养分。动画剧作者在编排他的虚幻世界时,往往会获得一定的自我宣泄感以及超越满足感。同样的道理,观众在接受动画作品时,由于文本的“召唤”,也会与作家产生同样的人生体验。在动画片中弱小者可以体验战胜对手的酣畅淋漓,失恋者可以体验成功爱情的奥妙,总之动画影视作品能够为影视文学的创作提供更多诡异地想象。在动画片中剧作者可以像表现人的世界那样去表现动物、植物的世界,例如《小鸡快跑》、《海底总动员》、《料理鼠王》等等,都能够为观众们构筑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动物以及植物是可以说话的,人是会飞得。这样一个奇幻的世界,既满足了制作者与观众的游戏天性,也给予了影视文学创作的养分。抒发感情,之后再借助电视、电影以及广播等声画媒介呈现在观众面前,通俗点讲影视文学就是影视剧本。文学是以语言符号来描写世界,主要作用于人的想象,是语言的艺术。而动画影视艺术以线条与色彩符号描绘世界,主要作用的是人的视觉,是视觉艺术,由此构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动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区别最明显表现在观赏效果上影视艺术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直观性的,也是短暂的,而影视文学让观众欣赏起来就相对有韵味,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性比较持久。
3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动画影视艺术需要动画角色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动作设计与对白等表演手段,将剧本中的内容经过动画角色设计与动作设计的理解与感受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动画影视艺术是通过舞台演出来展示艺术美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发现一部影片能否演绎成功,动画角色的设计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动画中的角色是影响动画影视艺术的因素之一。动画影视作品创作完成后会上映,会创造票房、收视率,可以说动画影视作品是商业化的成果,与商业利益挂钩。动画片中主角形象的设计可以说是最好的商标,例如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的故事情节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两个卡通形象的塑造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前的影视市场上,制作商、导演都十分看重动画角色的设计,可以说一部动画片能否得到很大的票房,其中动画角色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的一些动画影视作品在创作时,制作商与电视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往往会篡改文学原著,使动画影视作品远远脱离了文学原著。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动画影视艺术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有动画角色的影响、商业利益的影响、剧本的影响以及背景场景等因素的影响。动画影视艺术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相比动画影视艺术,影视文学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少,影视文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平时的积累以及语言创作能力决定的,文学性比较强。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冲击;影响
一、网络文学发展的时代背景
近几年来,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急剧扩大,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文学的领域内,网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文学资源平台,网民可以借助网络这一大平台去接触文学和文学创作,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学习创作文学的途径。传统的文学对于文化的功底和文化积淀的要求很高,相比之下,网络文学创作的门槛相对较低。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相对欠缺,但是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快速的发展是由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特性。首先,网络文学以互联网为平台,传播的速度很快而且成本很低,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十分的多样化,有利于网络文学的大范围、快速的传播,这就是网络文学会给传统文学带来严重冲击的原因之一。
网络发展的速度很快,可是到现在为止,文学界都没有对网络文学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定义。现在普遍的将网络文学看作是由网络作为媒介传播的文学类作品,可是这种划分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网络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影响,两种文学会相互冲击还是相互融合,未来的文学发展和文学呈现方式如何都是未知的。
二、网络文学发展对传统文学带来的冲击
首先,网络文化发展会给传统文学的规则带来冲击。传统文学对作品中的字词句以及标点都有严谨明确的使用方法和规则,从这一方面来说,传统文学的规则对文学的发展进步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规则和约束正是传统高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不同在于它打破了这些规则,人们可以用短句、网络词汇和乱弹等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说,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的严谨和束缚,更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对于传统文学的规则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其次,网络文学会给传统文学的审美标准带来冲击。现在许多的专家学者都在研究网络文学对整个文学审美的影响,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审美标准这一问题广受热议。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网络文学是时展下的产物,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网络文学其实是时代文学的一种。由于网络文学对门槛的要求很低,导致文学创作的底线在不断的降低,使得网络上的文学作品鱼龙混杂,部分作品较为低俗,缺乏艺术性和审美。并不是全部的文字都可以被视为是文学,想要冠有文学的头衔,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信仰和情怀。我们并不能以偏概全的说传统文学就具有审美而网络文学就不具有审美,这里所说的打破了文学的审美是指打破了相关的概念,人们有原来的被动的审美转变为了主动的审美,占据了审美的主导权。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树立了水域自己的审美观,这也是网络文学存在的重要价值。
三、网络文学发展给传统文学带来的影响
1.正向的影响
网络文学出现的最大的正向影响就是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机会和平台,有效的避免了文学的盲从现象。由于网络文学对创作的门槛要求很低,所以整个网络文学的创作氛围更加的宽容、自由,有利于促进文学发展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规则和束缚较少,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创作空间,网络文学的大多数内容都源于生活,更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广泛赞同,而有的则会被人痛斥,对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而言,既要有自信去接收赞美,也要有坚强的心去面对网络的暴力。总的来说,网络文学给文学创作提供的更加宽容的创作环境,这是传统文学所不能及的。
2.负面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出现道路传统文学的规则,解放了文学创作的思想和空间,但是由于网络文学本身的一些特定,也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网络文学对创作的门槛要求很低,这就导致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甚是有些低俗的文学作品会危害到文学创作的氛围。
(2)网络文学革新太快,缺乏历史积淀。人们常说,经过历史积淀而留下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但是目前网络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革新速度快,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各类信息迅速、大量的传播,很多文学作品从兴盛走向衰败只经历了几年的时光,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革新的过程中,相关的审核机制的发展速度就相对较慢,在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下,部分低俗的作品流入到网络文学的平台中去,污染了整个文学的氛围,也影响了传统文学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3)网络文学为了迎合市场而是用粗俗的语言。目前网络文学的更新速度和节奏很快,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读者的文化意识和修养,部分作家为了迎合市场,吸引更多的读者,大量的使用网络语言和粗俗的语言,这样不仅会降低读者的文化素养,还会破坏整个文学创作的氛围,网络文学使用粗鄙的手段进行发展和创作,剥夺了传统文学发展的空间。
(4)网络文学的出现影响了传统文学市场的运作。现在大部分传统文学还是在以书本和纸质作为媒介来进行传播,和网络文学低廉的传播媒介和方式相比不占据优势,这就给传统文学市场的发展和运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不断的走向影视化和商业化,使得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身价增高,愿意日常百姓生活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作者创作只有一个目的;赚钱。这样的文学市场使得文学作品的内涵大大降低,文学创作的目的被扭曲,文学创作成为了一种追逐名利的工具和途径。
综上所述,部分不良的网络文学和创作思维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学创作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晓英.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体系的解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14-15.
[2]尚静宏.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秩序重构的可能性[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3:32-33.
[3]刘校华.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与超越探究[J]作家,2011,6:25-26.
[4]李美玲网络垃圾文学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影响[J]山东工会论坛,2016,2:88-89.
[5]郭倩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意境的消解[J]群文天地,2012,1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