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篇1

摘 要:目的:对我院的护生带教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寻找高效带教方法,从而为培养综合实战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了综合技能、考全程导师制、带教方法多样式、临床科室师带徒制等方法来进行带教课程。结果:通过综合的带教方法,护生很快适应了医院的环境,在院实习期间熟练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护生的整体素质均得到提高。结论:综合各种带教方法进行授业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护生带教;综合技能;行之有效

护理临床教学,是一种帮助学生将以前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病人的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1],从而获得专业以及个人技能、行为和态度的过程,临床教学强调理沦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丰富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和掌握护理理论。内科系统繁杂,而护生见习时间较短,因此如何提高内科带教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临床知识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1 导师、带教老师双重负责制

1.1 全程导师制

“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可以帮助带教老师正确把握护生在不同实习时期的不同需求,可以调整护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以及优化学习情绪,充分地调动护生的积极性,端正其工作态度,树立专业信心,提高实习质量。

1.2 临床科室师带徒制

选用技术业务熟练、思想作风好的护士来担任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带教模式。对护生进行专业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培训[2],使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新、更多、更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其实际工作的能力。

2 带教课程安排

2.1整体的护理观念

临床带教老师除了应该教护生如何学、如何做以外,最重要的应是提高护生整体的认识水平,这样才有动力。才会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有目的为病人排忧解难。而护士和病人之间的接触是最多的,护生应该把握住每个机会,把健康理论渗入到各种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中,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促进跟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典型病例教学

对典型的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护生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在病床教学中,护生接触最多的是患者,因此能够倾听患者诉说的自身疾病的症状,可以具体形象的了解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了想要迫切知道病因,探究如何解除病患的痛苦的强烈情感。护生学会对典症状进行归纳,分析病因,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这可以培养护生临床思维的能力,为以后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转贴于

2.3模拟演练突发事例

建立内科疾病的抢救预案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护生对内科疾病内容的培训、各种内科疾病的理论培训以及实践辅导[5]。培训时结合各种内科疾病的特点进行模拟演练,强化护生的应急意识,提高其应急能力。安排护生参与到解决、处理各种临床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导师及时给予讲解与指点,提出最佳方案,引导护生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2.4组织个案分析

在进行个案分析的时候,导师引导护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对常见的病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个案中的护理问题。这不仅既培养了护生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激起了她们学习的兴趣、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规范带教内容

因为临床带教老师学历层次的不同,带教水平高低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而加强带教老师的专业培训是提高带教老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有效方法[3]。需要注意的是在带教过程中,要根据内科本身的特点,突出其重点理论以及实践操作,这样,带教的目标明确,带教内容规范化,带教老师以目标标准进行带教,使学生能抓住内科病理的特点和重点,这不仅提高了护生临床实习的质量,也提高了带教老师教学的水平。

3 讨论

护理学科需要素质好、层次高、技术精湛的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改进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人性化教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护患关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使护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她们对多内科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是要因人施教,激发护生最大的潜能,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4]。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科学的临床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推动临床护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群.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J].柳州医学.2007(2):160-161.

[2]盖凤春;林瑞新.护理临床带教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7(17):107-108

[3]朱翠珍;高丽华.内科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58-59

篇2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临床护理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患病后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等部位会出现病变[1]。轻度患者多表现出咳嗽、胸痛以及呼吸受影响等症状,重度患者则表现出呼吸困难以及缺氧[2,3],甚至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并导致死亡。本文主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配法,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住院的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选取1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51.68±12.38)岁,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8例,慢性支管炎患者1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9例,肺癌患者2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为(54.34±11.23)岁,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6例,慢性支管炎患者2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11例,肺癌患者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重症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①病情监控: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大,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命体质进行严密的监控,并做好诱发患者出现并发症因素的记录,在后半夜定时进行病房的巡视[4]。②给药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病情等情况来控制患者的服药量,护理人员要掌握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在注射时要控制好注射速度。③呼吸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处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患者呼吸道常会分泌出痰液,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嘱咐患者多喝水,稀释痰液,降低痰液堵住呼吸道的概率。④口腔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采用许多的抗感染的药品,而且患者自身还患有其它的疾病,会造成患者口腔菌群失调,导致患者被霉菌感染,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清理,保持患者的口腔卫生。⑤心理护理: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向患者宣传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嘱咐患者要按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在护理中的主要事项,有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为患者树立治疗康复的信心。⑥环境护理:控制病房的温度、湿度适宜,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定时对病房地板进行消毒,并且护理干预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5]。⑦饮食护理:日常饮食中要为患者安排高能量、高蛋白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同时嘱咐患者少食用产生气体的食物。患者进食要少食多餐,进食时速度要缓慢,禁止患者进食过多,造成呼吸困难。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显示,采用t进行组间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采用χ2进行组间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观察 实验组患者的PH、呼吸频率、PaO2、PaCO2分别为(7.27±0.23)、(20.28±2.64)、(91.47±1.75)、(86.14±3.35);对照组患者的PH、呼吸频率、PaO2、PaCO2分别为(7.31±0.19)、(28.46±3.57)、(72.57±2.67)、(75.32±3.69);除PH值外,两组患者的其他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实验组、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5.28%(62/65)、84.62%(55/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 实验组、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2.31%(60/65)、84.62%(55/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是患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这类疾病治疗时间长,并且死亡率高,治愈困难,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6]。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适当,极容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如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血以及缺氧等临床症状。病情反复且严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病情的评估,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提高护理活动的质量。

我院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重症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加强对患者日常生命体质的监护,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温度、湿度适宜,给患者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给药护理,增加临床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重症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

参考文献:

[1]卿华.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92(5):145-146.

[2]阎琦.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112-113.

[3]张昕.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24.

[4]赵丽萍.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249-250.

[5]李晓丽.关于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2):244-245.

篇3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0引言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逐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若仅仅考虑到生理方面的护理,并不能完全使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得到真正的健康,同时还要考虑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相对于其他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难度较大,呼吸内科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通气换气困难以及胸闷气短等,同时这些症状会令患者焦躁不安,所以呼吸内科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加需要耐心[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人们对护理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们提出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施加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2]。如: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对患者多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治愈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对患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在61~86岁左右,平均年龄为(69.3±7.6)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4例,平均病程13.5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6例,平均病程7.9年,其他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患者75例。

1.2方法。

对呼吸内科患者均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在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对患者多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治愈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对患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摔伤、坠床等隐患: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下床行动的时间减少,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情况,造成患者股骨颈骨折,因此应指导患者家属定期搀扶患者进行下床运动,避免出现摔倒跌伤等问题;窒息、误吸等隐患: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常出现咯血、痰液等不易咳出的患者,易造成窒息的情况;此外,有些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易造成误吸的情况。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医护人员在日常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拍背等动作,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辅助,以促进患者痰液等的排出;此外,医院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反映的情况进行理性评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患者更加注重术后健康的恢复情况,渴望术后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类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也多为一些老年人,老年人患者因其自身年龄较大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他们在患有呼吸类疾病的同时往往伴有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就增加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大了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难度,为了给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人们提出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的新型护理方法[4-5]。如: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主要与患者患病年龄、心理、环境等问题有关,在临床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对症处理。综上所述,在患者在呼吸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包旭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3:2267-2268.

[2]柳玲玲,翟琳.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8:112-113.

[3]吴春香.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213.

[4]张国玲.如何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1:170.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54-02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中的所有可能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的不安全因素,风险护理贯穿于护理过程中各环节[1]。呼吸科患者多具有病情急、年龄大、病情变化快、用药复杂的等特点。通过风险管理以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的呼吸质量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2]。本文通过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为51岁至86岁,平均年龄为(67.5±2.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为53岁至89岁,平均年龄为(69.2±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患者因疾病导致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主动积极与患者交流身体状况,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其提供相对应的心里疏导。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基本常识普及,让患者了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的常识,使患者了解到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房间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发生烫伤、坠床等风险。定时为患者按摩、翻身,给予呼吸道护理,必要时进行吸痰,注意用氧安全。护理人员在输液时应认真核对,避免用药错误或因配伍不当,引起不良反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3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检验与t检验表示,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篇5

【关键词】呼吸内科;感染;老年;预防性护理

加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的分析,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预防护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56~78岁,平均(63.4±4.6)岁。所有病例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造血系统及肝、肾等内脏器官严重疾病,精神病。随机将本组12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本院以往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归纳患者病例资料中描述的感染症状,并综合分析感染病情进。然后,与主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发生呼吸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共同商榷,最后总结出患者发生呼吸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切开、机械通气及抗生素的使用。

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60例患者针对上述感染因素行预防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2.1加强病房基础护理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长期的住院治疗是增加患者感染风险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病房的基础护理,切断感染源。如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控制医院病房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保持病房空气的清新。同时,加强老年患者被褥、床单的勤洗勤换,用吸尘器或微湿的抹布,将床垫上残留的皮屑、毛发等清理干净

[1]。另外,对患者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定期消毒,从源头上切断感染源。1.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切口、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首先,建立一个无菌手术区,且保证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无菌区的建立应尽量接近使用时间,以减少暴露和污染的机会。其次,特别注意操作前洗手,切忌口腔、气管导管混用以防感染。并正确使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接触无菌区时,必须经过手臂灭菌、穿无菌衣及戴无菌手套[2]。最后,手术室门窗应关闭,咳嗽、打喷嚏时应将头转离无菌区,避免飞沫污染。

1.2.3呼吸机感染预防

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因病情的发展,易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症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机械通气是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及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伴发的呼吸系统感染同样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呼吸机感染的预防护理,使用呼吸机时各种管道使用前应消毒,且每日更换消毒湿化罐、湿化水1次,隔日消毒管道1次。同时,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3]。

1.2.4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一旦抗生素药物滥用,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同时也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还可能造成二重感染。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严格监测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保证患者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将老年患者咳出的痰与血液进行培养,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护理后感染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60例患者中,共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60例患者中,共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2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系统是实现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组织,同时也是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的组织。老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因自身免疫功能的减退,外界一些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感染事件的发生,威胁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加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的分析,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总结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喜爱呢个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晖东.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6(05):191-192.

篇6

[关键词] 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术;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 诊断;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03-01

我们医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术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32例,对其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5-74岁,平均48.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咳嗽、胸闷、气短、胸痛、活动后加重,行胸部CT、超声检查、胸部X线,常规胸水检查,有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能准确诊断,后行内科胸腔镜检查。

1.2 方法 主要仪器选用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Olympus LTF-240型。一次性胸壁穿刺套管Trocar及活检钳。嘱患者取健侧卧位,穿刺点用B超定位,建立人工气胸,吸入氧气,对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和心电做好监测。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把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经胸膜Tracor套管针送入,把胸腔内的积液吸收干净,对胸膜依次进行旋转观察,多点活检可疑病变部位和病灶部位,并做病理送检。完成手术后,在切口位置留胸腔引流管,可行闭式引流,根据情况在几日后把管拔除。

1.3 护理

1.3.1 术前访视 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进行,时间一般为10~15min。目的是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谈,取得患者信任,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介绍手术室情况,如手术间的布置、先进设备等,了解麻醉方式、手术的摆放等,以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3.2 术前评估 (1)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2)患者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配合程度。 1.3.3 术前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其明确采取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手术的效果,必要效,及围术期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情绪,在术前做深呼吸、咳嗽及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训练。术前对血糖、凝血时间、电解质、CT或X线、血型及血常规各项检查完善,行血气分析,观察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对胸膜和胸水的活动情况进行超声检查,确定手术入路,可在术前1h为防止或减少术中患者的咳嗽口服15mg可待因,在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

1.3.4 术中护理 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做好监护仪的连接,对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和血压做好密切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给予3L/min氧气吸入,嘱患者健侧卧位,对手术视野进行消毒暴露,对患者的面色、脉搏、皮肤的温度和呼吸的变化做好观察。对医生取活检的过程进行配合,及时将取出的标本送检。术后把密闭引流装置连接好,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

1.3.5 术后护理 ①对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监测,行心电监护,氧气根据动脉血气的分析结果给予相应流量的吸入。在生命体征平稳时,采取舒适并做好监测。②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必要时可使用化痰药和抗生素。③对胸腔闭式引流管做好护理,观察切口和敷料及引流管有无渗血和出血,保持局部干燥。观察引流管内水柱波动情况,引流量、色泽和速度,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及切口处有无气体逸出的声音,并做相应处理。④对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做好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可用人性化微笑的表情和语言来缓解疼痛,若改善不明显时,可根据情况采用镇痛剂。患者在术后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做好观察并及时用止血药处理。

2 结果 32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4例为胸膜淋巴瘤、19例转移腺癌、2例炎性病变,5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自发性气胸,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均顺利完成手术,对发热和疼痛的患者给予相应处理后,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 讨论 胸腔积液是病因复杂的一种临床综合病症,临床上一般采用胸水常规、CT、X线、生化检查、经皮胸膜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等手段来对病因进行明确诊断,但经过上述检查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很难做出正确诊断,即称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1],易被造成误诊和延误治疗[2]。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对胸膜及胸腔内的病变可直接观察,对病变部位的组织可进行活检,大大提高了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其优点包括易操作、清晰度好、视野广、并发症少、价格低等。加强术前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观察术后生命体征,护理时对切口和引流管、敷料检查有无渗血或出血,记得胸腔的引流量,性状和色泽,在后术平均73h后把引流管拔除,做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术时可弯曲内科胸腔镜诊断的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篇7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均给予呼吸道护理,并对临床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62例危重患者中,除了抢救时死亡及放弃治疗的4例患者以外,其余58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后,其临床效果显著,均未发生由呼吸道引起的窒息、感染及阻塞等并发症。

结论:严格、仔细的呼吸道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时,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现,促进身体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 危重患者 呼吸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66-01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由于病态的严重,给积极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且由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在院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比较高,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也尤为重要。本院就将近年来收治的62例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特别针对在抢救治疗中对患者给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具体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62例,男女比例为37:25,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23)岁。患者的疾病类型为:机械通气16例,脑卒中25例,古兰―巴雷综合征5例,重症肌无力12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4例。

1.2 方法。62例患者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特别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1)病情观察。患者在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客观、正确、有效的早期呼吸功能情况评估,以便于判断患者的呼吸是否稳定。此外,还应密切地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对神志、血压、脉搏、瞳孔变化、尿量等指标的实时、动态监测。当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时,则应及时、快速告知主治医生进行早期干预。

(2)吸痰护理。当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呼吸不畅、刺激性咳嗽、痰鸣音、血氯分压下降以及呼吸机高压报警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患者呼痰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呼吸通畅。首先,在吸痰前先给患者吸入纯氧1―3min,以保证吸痰的顺利,避免吸痰时缺氧或低氧血症发现;其次,在吸痰的同时听诊患者的肺部情况,以评价吸痰效果,且要注意,每次吸痰不得超过15―30s。吸痰若出现缺氧现象,需立即中断吸痰,并给予患者纯氧吸入;再次,当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过多时,不宜一次吸尽痰液,第一次吸痰后,隔3―5min,再吸一次,如此反复,直到痰液吸尽;最后,在吸完痰再给患者吸入纯氧1―3min[1]。

(3)给氧护理。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的变化,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氧不足情况,因此,及时地给患者进行吸氧很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以最合适的途径方法,给予患者充足、湿润的氧气。

(4)防感染护理。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因为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呼吸道发生感染,这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十分不利,因此,护理人员还需做好呼吸道防感染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并做好患者呼吸管道的清洁消毒和口腔清洁护理工作,以有效预防感染或肺炎的发生。

(5)健康指导。此外,为了促进患者的配合度,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道健康指导,使其明白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而针对因疾病严重而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时,护理人员便需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地取得家属的配合,以便使呼吸道护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2 结果

62例危重患者中,除了抢救时死亡及放弃治疗的4例患者以外,其余58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后,其临床效果显著,均未因护理不当而发生由呼吸道引起的窒息、感染及阻塞等并发症。

3 讨论

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资料表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由于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下降,加上医院属于病原菌聚集的场所,若未对患者加以有效的干预,其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机率则会很高。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在抢救治疗的同时,加强其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主要是指吸痰护理、给氧护理、防感染护理、病情监测以及健康指导。通过吸痰与吸氧护理,可有效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改善呼吸减慢和口唇紫绀等缺氧症状。而防感染护理,可减轻和预防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且对促进患者的治疗及身体恢复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再加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和实时、动态的病情监测,可使患者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地降低院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3]。

本院就将近年来收治的62例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均给予严格、有效、全面性的呼吸道护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发现,除过在抢救时因病情太过严重而死亡以及放弃治疗的4例患者以外,其余的58例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患者均未因护理不当而发生由呼吸道引起的窒息、感染及阻塞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严格、仔细的呼吸道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时,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现,促进身体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延芬,刘盈盈,王淳.927例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10,12(6):1231-1233

篇8

作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和易感人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受到了呼吸道疾病的严重干扰[1]。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在老年人中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差[2]。而且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细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从而提高了老年人院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3]。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患者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护理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益。本研究对老年呼吸内科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52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4.3)岁;患者的病程为半年-5年,平均病程为2年。100例患者中15例患有支气管哮喘,18例患有支气管扩张。67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了加强患者的支持治疗、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持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坚持进行隔离消毒,对病房也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干预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加强感染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并保证每个患者都有专用的检查和护理用具,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做到勤翻身、吸痰,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此外,还要加强控制院内的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切断外源性的感染在院内的传播等。

1.3 评价指标

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束后,由患者匿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由护理人员进行总结以后评价填写护理质量评价表(满分为10分),并详细记录患者是否出现院内感染以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护理完成后,通过调查和统计,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0%,而对照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则为10.0%,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以P

3 讨论

篇9

[关键词]呼吸内科;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生活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6(a)-019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l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model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Methods 196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as the research object,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9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research group were given medical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pa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team health knowledge rate and life quality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Respiratory medicine;Medical integrative joint operation;The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呼吸内科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肺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其实施优质护理和有效的诊疗措施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保障[1-2]。于呼吸内科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护理,能够明显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度,以此增强患者的自身约束力、治疗依从性,从而加快患者恢复[3-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8例。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50例;年龄40~72岁,平均(53.7±3.4)岁;其中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22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患者,30例哮喘病患者,34例肺部感染患者。研究组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42~74岁,平均(54.2±3.8)岁;其中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18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患者,32例哮喘病患者,36例肺部感染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篇10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病房;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技术在逐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日趋严格。加强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在2013年05月到2013年08月期间,对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05月到2013年08月呼吸内科收治的38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3例、女性患者155例。患者年龄在20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4±5.44)岁。其中肺部疾病188例、支气管疾病163例、哮喘22例、气胸15例。将2013年2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11例、女性患者141例。年龄在22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4±5.54)岁。其中肺部疾病166例、支气管疾病148例、哮喘25例、气胸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象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预案,风险管理考核制度以及风险事件处理制度等。在实际的管理中,科室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分配工作人员,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提高记录工作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等。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每个具体的工作目标都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使每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为实现科室工作目标而共同努力。②做好护理标识与药品护理管理。呼吸内科护理的方式多种多样,护理标识起到了良好的提醒和指导作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需要做好护理人员标识、病人身份标识、管道标识、提示标识、药物标识等工作,从而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风险率等。护理人员应该遵循医嘱,给予患者科学服药,避免出现配错药、输液错误等情况。③实施优质的病房护理管理。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应该给予床旁护栏加持,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住院环境。同时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时进行病房消毒,落实科学的探访时间等。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实施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皮肤护理等。

1.3考核指标

设置问卷调查的方法,以100满分值作为统计标准,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病房消毒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等,做好详细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病房消毒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护理指标对比

注: 两组患者各项护理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呼吸疾病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都是老年患者居多,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护理工作量比较繁多。因此,内科病房中呼吸系统疾病护理风险比较高,容易出现医患纠纷,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呼吸内科护理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相对于其他科室,呼吸内科护理出现的护理差错比较多,难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每项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2]:护理人员、护理技术设备、护理环境、护理制度等。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病房消毒质量评分明显比较高,护理风险发生率不断下降。综上所述,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病房进行管理,有利于增强护士风险意识,降低护理工作的差错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患者的满意程度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