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产儿护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早产儿护理培训

篇1

早产儿由于身体器官发育缓慢,免疫力很弱,是发生残障的高危人群。虽然如今早产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其出院后发生疾病的可能性仍然很高[1]。如何提高早产儿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时间的发生率是目前医院早产儿护理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出生的早产儿共96例,将患儿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儿在采取家长参与式护理后效果十分理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共96例,产妇孕周27~35周;孕妇都未有遗传代谢性疾病。所有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男26例,女22例;身体重量1178~1921g,平均(1550.27 231.22)g。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身体重量1186~1976g,平均(1557.02 240.39)g。两组早产儿胎龄、体征、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全程护士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家长参与式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护理方案

由护士长组织家长,制定详细的家长参与式护理方案,并组织所有参与方案的家长和护士进行沟通,将以往发生几率较高或不经常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相应经验并制定出针对性方案。确定责任机制,护理人员要与家长及时进行早产儿情况的交换,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在实施护理前要对早产儿身体进行分析,预估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2)做好家长的护理知识培训

按照制定出的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工作,将早产儿在医院期间的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由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讲师向家长培训早产儿护理的有关知识,例如日常护理、身体状况检查、急救措施等等。

(3)护理内容

护理前仔细检查病床,防止栏杆出现松动,确保病床坚固,若要使用束带,尽量选择宽的棉质束带,并根据患儿不同情况将松紧度调整到合适状态。在对患儿实施药物治疗时,如果是片剂或者冲剂,家长要先将其用温水融化,在给早产儿服用,以免早产儿出现哭闹等过激情绪时引起呛咳。在护理过程中禁止在早产儿身体附近放置尖锐物品,严禁患儿触摸插排、电源等危险物品。给予早产儿拥抱、抚摸等肢体动作前,增进早产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为早产儿播放幼儿音乐。充分了解早产儿身体动作所表现出来的信号,对早产儿各种动作,如排大小便、流口水等要耐心对待。

(4)出院后及时回访

在早产儿出院后,医院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询问护理情况,解答疑难。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主要由护士长以及责任护理人员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活护理、培训教育、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得分越高则护理效果越好。家属满意度应用数字评分法评价,由家属对早产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10分表示非常满意,0分表示不满意,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 ±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2

【关键词】 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及护理,这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婴医院的兴起,母乳喂养的实施,早产儿的发育及死亡率一定会有很大改观。因为早产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善,很多功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保证纯母乳喂养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下面是我科进行的母乳喂养48例早产儿的方法及分析:

临床资料:1994年—1997年在我科分娩的早产儿共48例其中早产儿又又胎2人次孕周32—36周1.5—2.6Kg。通过调查,影响母乳的主要因素有,母亲乳汁不足。婴儿口小,吸吮力弱。

1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吸吮力弱、自主呼吸不平稳,加之母亲早产,体内激素偏低,有部分乳房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所以我们应该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鼓励帮助早产儿母亲树立哺乳成功的信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使其了解认识到早产母亲的的乳汁优于足月母亲的乳汁更优于牛奶,帮助她主动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

1.1 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 因为母亲的奶水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所含的牛磺酸、乳糖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为婴儿发育提供营养保证。另奶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帮助胎儿抵御细菌感染。

1.2 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 断脐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并母婴同室,在喂养过程中注意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正确的及姿势。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注意观察有无吮奶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等表现。早产儿胃容量小并功能低下,每日喂8~12次。

1.3 对于吸吮能力差或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 母亲可按时挤奶并放在消毒的杯子或盘子中,然后用小匙喂给早产儿。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器官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其吞咽动作慢,吸吮能力弱,再加上早产,导致产妇往往不愿给婴儿哺乳。

2 加强护理

2.1 注意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常在36℃以下,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

2.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缺氧,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给予低浓度氧不超过40%。 转贴于

2.3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所用物品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早产儿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4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应加严密巡视。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吸吮情况、大小便、粘膜和皮肤以及脐是否感染。

2.5 健康教育 指导母亲护理婴儿的方法: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促进父母与婴儿间的感情。

3 特殊婴儿的护理

现今临床上早产多胎婴儿采用手术产的比率相当高,而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误认的乳汁不足。所以需要护士耐心指导,把正确的信息讲解给产妇及家属。而乳汁不足的现象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乳房大量长期泌乳是需要婴儿不停的刺激,而排空乳房也可增加泌乳量。所以临床上常出现两三个婴儿吸吮,这样就出现母体乳房大量分泌乳汁。

4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对早产儿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提前结束妊娠,但妈妈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缺少。用母乳喂养早产儿能增强早产儿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产儿身体器官尽快发育成熟。

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因此,当宝宝能够直接吸吮妈妈的的时候,妈妈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待宝宝能立即吸吮你的,宝宝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适应妈妈的。这时候,妈妈就要尽量避免用奶瓶来喂宝宝,因为身体虚弱的宝宝很容易接受奶瓶而拒绝吸吮妈妈的。

早产儿刚一出生就要进行特别的监护,即使出了院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长期护理,相形之下与正常足月胎儿相比更要劳神费力。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养育早产儿时,往往只关注宝宝身体的发育程度,而忽略了与宝宝的精神交流。其实,早产儿只要不是特别地发育不全,或脑组织有缺陷,他(她)还是有感知的。事实证明,那些能经常得到爸爸妈妈抚摸并得到慢言细语抚慰的早产儿,发育程度都比没有接受过精神抚慰的早产儿好。对早产儿精神发育方面抚慰,不仅有利于早产儿身体的发育,而且更能加深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实践证明,只有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消除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早产儿;神经发育;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5-0092-03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新生儿的急救医学和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使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升高,但是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加[1]。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以及受其地相关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早产儿越来越多。早产儿的脑损伤可以由很多因素引起[2],包括颅内出血、有机酸代谢紊乱、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高胆红素脑病等。脑损伤会导致很多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约有5%~15%的早产儿长大后表现出严重的神经系统缺陷,其中脑性瘫痪(CP)占10%,轻度神经障碍25%~50%。且有研究发现,在引起脑瘫发生的众多高危因素中,早产占首位,约占40.4%[3],可见早产儿发生脑瘫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就目前的医疗手段,并没有特异性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方法,因此及时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减少其致病率、致残率,保证脑损伤早产儿的预后得以改善。本文为探究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间收治的9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间收治的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8例。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足1000 g者2例,1000~1500 g 8例,1501~2500 g 85例,超过2500 g 1例。胎龄为25~35周,平均(32.4±1.3)周。96例早产儿孕期均不足37周,有先天性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养育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的护理养育方式,实验组采用医护指导和家庭干预二者结合的养育方式。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养育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养育方式,包括新生儿的访视、护理、喂养和医护人员对婴儿的常规保健方面的指导,定期为患儿做常规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等。

1.2.2实验组 ①对48例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通过随诊回访等形式观察评估且记录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况以及有关神经系统发育的检查结果,且随着情况的改变,提出相应建议。实施早期干预的时间是孕周达到40周且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得以稳定后,早期干预的内容包括感知、情感、运动、交往、言语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着重训练早产儿的运动功能及感知能力,选择水疗、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的训练、抚触、被动体操等方法,2次/d,(5~15) min/次。②按照婴幼儿运动系统正常的发育规律进行训练,即1~2个月训练早产儿抬头;3~4个月训练其翻身、抓东西、视觉听觉的追随、手和口眼的协调等;5~6个月进行坐着、用腹部爬行、手的功能等训练;7~8个月训练其翻身坐起、手膝位爬行;9~10个月训练蹲起、在帮扶下站立;11~12个月训练其独自站立、在帮扶下行走和说话。伴随其年龄的增加,可适量增加训练的复杂程度及训练时间,但如果出现反射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等情况,应立刻停止训练,咨询相关康复医生寻求指导意见。③还要给予实验组的早产儿家长相关培训,让其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了解掌握早期干预的内容、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医护人员定期和家长沟通早产儿的情况,做好随访及记录。

1.3评价标准

①根据儿童智能发育量表CDCC[4]进行判定,该智能发育量表包括智力量表和运动量表,前者有121个测试项目,后者有61个测试项目。按照测试出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综合评价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本实验主要对月龄分别是6、12、18、24个月的早产儿进行测试,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②按照Gesell发育量表来判定早产儿的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能力、大运动、适应能力和语言表达五个方面的情况。其中评分≤69分,则计为智力存在缺陷;评分为70~79分,则计为临界状态;评分为80~89分,则计为智力中下等;评分为90~109分,则计为智力中等水平;评分为110~119分,则计为智力中上等水平;评分为120~129分,则计为智力优秀;评分≥130分,则计为非常优秀。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重复测量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早产儿在不同月龄时CDCC判定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智力发育指数来说,两种方法即常规干预和加强家庭干预与医护指导,即F组间=41.297,P0.05,提示两种患儿在不同干预条件的不同时相下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而综合不同干预条件和干预时间,即F交互=15.623,P

2.2两组早产儿在月龄为24个月时的Gesell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早产儿在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能力、大运动、适应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评分均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月龄为24个月的早产儿的运动、智力发育分级情况

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的实验组早产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为非常优秀、优秀和中上等的产儿数量均为21例,与对照组的11例、12例相比,差异明显(χ2=12.870,P0.05;χ2=10.069,P=0.014);而智力和运动发育为中下等、临界状态和智力缺陷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87,P=0.000;χ2=32.783,P=0.000)。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脑瘫患儿数量在不断增加,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干预和脑瘫防治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早期干预可以很好地预防脑瘫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的凋亡可以持续3周以上[5],所以对围生期早产儿实施干预治疗,有明显的短期效果,但是长期效果不好。如果长期对患儿实施干预护理,则可以改善早产儿的脑组织生理功能[6]。有关脑组织的生理功能及其发育的研究表明,细胞中DNA的含量曲线存在两个峰值[7],第一个表示的是妊娠中期的神经元开始大量增殖,另一个表示的是出生后婴儿的神经胶质细胞开始大量增殖。此外,有学者研究随年龄增加脑组织重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小孩出生的24个月内,神经元细胞达到最快的生长速度和最强的可塑性。

相关研究证明,家庭干预在早期干预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8],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医护指导和家庭干预二者结合的养育护理方式,在干预之前,对早产儿的家长进行培训[9,10],让其了解掌握干预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包含了解患儿异常表现、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临床危害、患儿在不同时期的神经运动系统的发育情况、注意事项等。该干预模式可以很大程度地增进医护人员和家属间的和谐关系,利于医护人员充分掌握儿童的发育情况和病情特点[11],尤其是针对早产儿在短期住院时间里不易被发现的一些问题,良好的沟通可帮助医护人员通过询问早产儿的家属来了解,因此可以得到尽早解决,以免严重情况的出现。

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间收治的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早产儿在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能力、大运动、适应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医护指导和家庭干预二者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燕红.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31-32.

[2] 刘志芳.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7(13):2018-2019.

[3] 邹璇,范英英,裘逸波,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84-85.

[4] 章贵卿,王文功.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发育影响的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257-258.

[5] 姚宏智,李后权,龙吟芸.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和体格发育影响的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4(3-4):66-67.

[6] 黄燕春,刘振寰.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心身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科杂志,2011,7(6):56-59.

[7] 赵妍,甘文玲,樊欣. 早期教育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J]. 重庆医学,2009,38(24):3076-3079.

[8] 张海林,黄静,夏丹,等.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发展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2):75-77.

[9] 岑丽婷,刘振寰.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的新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2):5408-5410.

[10] 李后权,姚宏智,龙吟云.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62-64.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转运途中的护理。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早产儿转运至我院NICU 治疗, 包括现场处理、途中监护。结果 转运早产儿267例, 258例治愈好转出院, 放弃治疗7例,死亡2例。结论 宫内转运、加强转运途中监护与护理,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早产儿;转运;监护;护理

新生儿转运(neonatal transport NT)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一环[1],我科NICU 2001—2008年共转运危重新生儿549例,其中早产儿267例,占48.6%。为更好地发挥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职能,本文将重点探讨早产儿途中监护与护理,从而降低早产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转运早产儿267例,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23例;生后6h转运的87例,12h转运的58例,24h转运的101例,均于生后3天内转运。

2 方法

2.1 转运设备及人员 用新生儿转运暖箱、简易呼吸机、监护仪、微量血糖仪、微量输液泵、氧气瓶、自制急救箱(内含婴儿复苏气囊、新生儿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各种急救药品、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或静脉留置套管针、胶带等)。救护车上配备有吸痰器及备用氧气人员由一名新生儿科专科医师(有多年从事新生儿临床工作经验者)、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专职护士及司机组成一个转运小组,随时待命。转运范围由深圳市政府规定的我院的转运范围。

2.2 转运方法 转运的全程注意预防低体温、低血糖、低氧血症、低血压。

2.2.1 转运前 新生儿科有24h值班座机及手提电话,接到电话后, 问清地址,目前各项生命体征是否稳定,需要另外备用的药物。然后启动转运系统, 并与转出医院和患儿家长保持随时联系, 到达后立即询问病情及治疗情况,转诊医师应迅速判断患儿病情,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清理呼吸道、吸氧、镇静、纠酸、扩容、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气管插管等,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备用,置入胃管抽空胃内容物,监测血糖,患儿病情相对稳定后,向家长及当地医师解释病情及转运路途中的风险,签署转运同意书,将患儿转移到转运车上。患儿在进入转运途中之前稳定病情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求准备工作扎实到位,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

2.2.2 转运途中措施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暖箱保暖(且未到达目的地前均预先将暖箱预热,箱温根据患儿出生体重、体温、出生时间调整),静脉输液维持正常血糖,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放宽吸氧指征,大多数采用鼻导管吸氧,必要时予面罩吸氧,部分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时对于气管插管套管外部的固定相当牢固, 故无一例在途中发生插管滑脱或发生气漏的。早产儿相对较易发生颅内出血,减少途中颠簸尤其重要:患儿取仰卧位,用安全带固定患儿身体;转运暖箱应与救护车纵轴方向一致,以减少汽车运行时对患儿头部血流的影响;鸟巢式护理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并减少震动;加强急救车辆的减震功能;在急救车辆上安装轨道固定转运温箱。到达前随时与NICU病房联系,做好相应的准备。

2.2.3 转运后 到达目的地后直接进入NICU,监护呼吸、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血糖,值班医师据病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转运人员做好转运记录,总结本例转运工作。

3 结果

转运早产儿267例, 258例治愈好转出院, 放弃治疗7例,死亡2例。

4 讨论

早产儿转运的稳定性更能代表NETS的水平[2],为提高早产儿转运的稳定性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基层医院的早期现场救护是转运成功的基础,及时对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正常血氧、血压及血糖;转运前置入胃管抽空胃内容物以防呕吐。早产儿易受颠簸和温度变化的影响,预热温箱,予保温箱保暖;转运暖箱应与救护车纵轴方向一致;鸟巢式护理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并减少震动;加强急救车辆的减震功能;在急救车辆上安装轨道固定转运温箱。静脉通道输入葡萄糖维持正常血糖;监护呼吸、心率、血氧及血压。转运是从属于现代医学的医疗保健行为,转运的目的是使患儿得到急需的医疗救助和保健服务,转运过程要求做到快速、及时、安全、有效。生后转运是以早产儿的需要为前提转向上级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宫内转运使孕妇和胎儿得到良好的监护,有效地控制母体的疾病,推迟和减少早产,在分娩时为孕妇和新生儿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降低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我院转运危重新生儿中早产儿的比例大,提示应加强早产儿的管理水平,当早产难以避免时,有条件者应进行宫内转运,以赢得时间,开展宫内转运是减少早产儿转运率的最有效的方法。早产儿较正常足月儿生活能力低下,后遗症的可能性增加,加之早产儿住院费用昂贵、住院时间长,应对早产儿父母的焦虑、紧张、束手无策等不良反应从转运途中即开始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为更好地开展转运工作我们采取下列措施:(1)举办危重新生儿急救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学习危重新生儿急救技术和转运工作要求;(2)加强对基层新生儿科医生的培训及定期来我科进修,早期准确地抢救治疗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3)将转运患儿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基层医院,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进一步增加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及致残率。(4)医院行政部门需由专人负责,沟通各方面的工作如医院与转运人员、与当地基层医院及患儿家长的沟通等,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各种抢救及转运设备。(5)提倡宫内转运,可以减少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宫内窘迫和生后窒息、脑损伤等的发生率,同时也确保了高危产妇的及时抢救。(6)将病情稳定、住院时间较长的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反向转运回基层医院,反向转运提高了基层医院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又提高了NICU 床位使用率, 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值得推广[3]。

参考文献

1 张燕萍.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探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7(29):4599-4600.

篇5

【关键词】护理;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胃肠营养

早产低体重儿(胎龄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3月-2010年7月广东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家二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共280例。病例纳入标准:胎龄28周~34周;出生后6h内入院;出生体重1200g~2000g;需经胃管喂养;出生后Apgar评分1min、5min均大于8分。排除标准:患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有呼吸系统支持治疗。符合标准的2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0例(男78例,女62例),对照组140例(男74例,女6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胎产式、出生体重、头围、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方法根据循证原则查阅了大量文献,设计重组护理流程,之后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负责实施。重组护理流程为“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腹部抚触”的护理循环,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护理中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1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胃管喂养前给患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5min~10min,即给其吸吮空的橡皮。

1.2.1.2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法将患儿所需的配方奶使用微量泵匀速输注,注入量遵医嘱,在30min内均匀滴入,间隔2h喂养1次。

1.2.1.3喂养后俯卧位实验组患儿均使用专利产品早产儿专用卧垫,每次喂奶后抬高头肩部150俯卧1h。使用前先将水囊垫灌入300C~360C温水3600mL,放入双层布套内,然后将卧垫放置于预热好的早产儿,根据早产儿身长将凹型枕放于适合位置。当早产儿仰卧时,小枕的凹口朝下,当早产儿俯卧时,小枕凹口朝上。调整好患儿,使之舒适地俯卧或仰卧于小枕上,确保患儿在各种卧位时的安全。

1.2.1.4腹部抚触俯卧至下一次喂养前给患儿腹部抚触5min。抚触方法:用婴儿润肤油手掌,用掌心抚触,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按顺时针方向,用力均匀、柔和、力度适宜。同时用手指指腹轻揉左侧小腹部8次~10次。抚触时开始动作轻柔,逐渐稍加压力。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肤色发生变化应暂停。

1.2.2对照组方法采用常规喂养,由护士间歇经胃管灌注配方奶。患儿直接卧于暖箱内,给予仰卧或侧卧位。其他,如配方奶及静脉营养方案、喂养不耐受处理两组相同。

1.3监测指标

1.3.1喂养相关指标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呼吸暂停的例数。呼吸暂停的标准: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如果呼吸停止5s~10s又出现呼吸,叫周期性呼吸;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s称呼吸暂停,多伴有发绀和心率减慢(

1.3.2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情况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有以下表现1项或1项以上者: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伴肠型;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胃残留量超过喂入奶量的30%;胃内有咖啡色样物;>2次被下达禁食医嘱;出生第2周末喂入奶量每次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传统的护理措施与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也称喂养困难,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断胃管喂养及肠道外静脉营养。传统的间断胃管喂养将所需的奶液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进入胃内,容易导致肠腔压力增高,对胃黏膜产生强烈刺激,甚至引起小肠缺血性坏死。加重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程度。虽然肠道外静脉营养能弥补由于肠内喂养不足所缺的营养物质,但使用静脉营养时间过长会影响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影响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成熟,易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炎、肾功能损害、代谢紊乱、甚至败血症的发生。同时营养液价格昂贵、插管技术复杂,要求条件较高,不易普及。

3.2􀀁重组护理流程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在本研究实施前检索到一些国内外对单一措施的干预结果进行了报道的文献。如非营养性吸吮可以加速吸吮反应的发展,促进由胃管喂养向经口喂养的过渡,缩短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另可以通过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兴奋迷走神经,改变胃肠调节水平,刺激胃肠道的发育与成熟。有学者研究了俯卧位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认为早产儿头抬高150的俯卧位能促进胃的排空,减少腹胀。同时俯卧位使早产儿肢体活动少,能量消耗低消化吸收相对增多,是改善早产儿肺功能及消化功能的适宜。Field等研究发现,抚触有利于婴儿的发育,并能促进消化功能。而早产低体重儿胃肠喂养时使用微量泵持续控制泵入胃内,起到边注入边稀释的作用,容易使胃内排空,加快消化。可有效地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从而能提高早产低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

业务流程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迈克尔.哈默首次提出。它是在对一个组织原有业务流程深刻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顾客为导向,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新整合或重新设计,增加业务流程中有价值的内容,减少无价值的内容,以达到改善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已被很多学者引入医院管理中。

本研究正是在BPR理念的指导下,将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腹部抚触、喂养后进行俯卧位这4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操作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在3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家二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4个中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喂养后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护理流程能更好地提高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耐受性,能更快地缩短胃管留置的时间,减少静脉营养的时间,使早产低体重儿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早产低体重儿住院时间,尽早与母亲团聚,提高其生存的质量。在临床上实施重组护理流程简单易操作,对早产低体重儿无创伤,不增加医疗费用,适合各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1.

[2]于新颖,刘红梅,姜红.间歇泵奶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B):138-139.

[3]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716-718.

篇6

[关键词] 社区保健干预;早产儿;智力发育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32-03

Influence of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are intervention on development of preterm children

TIAN Gui-lin CHEN Ting HUA Min-ni

Fuwei Community Health Center,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are interven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eterm children. Methods Eighty-six preterm childr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9 to August 201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3 childre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3 children.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are.Th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rough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the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quotient (DQ)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fter 24 months of follow-up,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DQ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community intervention among the preterm childre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hildren′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improve the children′s long term prognosis outcomes and enhance their physical development quality.

Community care intervention;Preterm children;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出生孕周<37周、体重<2.5 kg的新生儿在临床上称为早产儿。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不断发展,围生医学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致使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升高,但是早产儿的存活质量,在临床上依然受到广泛关注[1]。早产儿发育有以下风险:患脑瘫的概率为3%,若出生时体重≤1.5 kg,早产儿患脑瘫的概率达15%;早产儿因发育不全面,智力低下发生率可达7.8%;据国外研究数据显示[2],出生时体重≤1.5 kg的早产儿,早产儿惊厥发生率>25%;对于出生体重极低早产儿,出生时体重≤1 kg,早产儿有听觉障碍率为12%,视觉障碍率为10%,55%存在学习困难,需特殊教育者占20%。实施有效的早期智力和行为、认知等干预措施,在早产儿的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发育缺陷,利于早产儿远期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社区保健干预主要是对社区资源充分利用,并经过有组织和目的的丰富教育活动,帮助有发育障碍、发育偏离正常轨道的儿童,经过有效干预,促使其肢体、智力发育能力与正常儿童一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男性49例,女性37例;胎龄33~37周,平均(35.4±6.3)周;体重1.5~2.5 kg,平均(2.1±1.1) kg。智力发育商(DQ)测试根据儿童的适应能力、语言和精细动作、社会行为进行综合评分,评分>80分为正常。排除标准:有严重合并症患儿、先天畸形患儿;所有儿童无颅内出血、神经损伤和呼吸窘迫、窒息等围生期综合征。本研究取得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86例患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胎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育儿方法,每3个月测量一次体重、身高和头围,并定期检测血红蛋白,预防佝偻病和贫血。观察组儿童在行常规育儿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社区综合保健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社区干预模式

社区干预模式可区分为以下几种[3]:签约家庭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产后访视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和高年资护士组成,成立早产儿的随访团队,定期对高危早产儿进行专业干预,通过抚触、光照、声音等刺激以及婴儿操和按摩等刺激进行训练,并将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教授给家长,可以定期在家中开展训练活动;通过对家长进行指导,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在家庭基础中开展活动,并经过家属了解婴儿的发育情况,同时可以缓解家属在婴儿发育上的担忧和顾虑,在提高婴儿训练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亲子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定期开展家长会,采取健康宣教的方式,向家长讲解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规律以及早期干预的相关内容,对早产儿父母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促进父母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间经验的借鉴,寻找差距,并不断改进。

1.2.2 社区保健干预方法

国内学者针对早产儿在不同的发育程度和年龄中制订儿童教育的教学教程,其中的许多内容被医院所使用,获得极佳效果,大致分为以下方面[4]。

1.2.2.1 新生儿期 在新生儿期,需要对早产儿进行触觉和嗅觉、听觉与视觉刺激,特别是听觉和视觉,能够尽早筛查出新生儿的视力和听力障碍,通过早期干预,让患儿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根据国外的数据显示,在出生后前3个月,对患儿 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于听觉障碍患儿的语言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5]。听力在早期并无明显特征,早期筛查并对早产儿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结局。

1.2.2.2 婴儿期 必须在婴儿期对患儿作进一步的触觉和嗅觉、听觉与视觉刺激,并提高婴幼儿在各方面的协调能力,通过与家长积极交流,训练婴儿的交流和直觉辨别、大动作与精细动作能力,以此提高婴儿的自身学习能力[6]。

1.2.2.3 运动训练 在0~3岁时期,对出现肌张力异常、运动落后的早产儿,必须积极进行运动锻炼。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状况以及功能情况、临床表现等,借助于器械和患儿的自身参与、手法操作,经过被动、主动方式对局部能力进行改善,改善患儿的整体机体功能,通过训练提高患儿身体的整体素质,改善局部功能

1.2.2.4 精细运动锻炼 在0~3岁时,患儿出现精细运动落后,必须针对患儿出现的上肢肌张力异常情况、上肢功能障碍以及手功能落后情况采取操作性训练,以提高肌张力,促进肢体的活动能力。

1.2.2.5 智力训练 早产儿在6个月~3岁,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时,可针对患儿智力发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训练,其中主要有手动能力、注意力与语言、认知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训练。促进患儿的脑部运转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开发大脑皮质的潜在意识[8]。

1.2.2.6 集体功能 对于6个月~6岁时有各方面障碍的患儿开展集体功能课程,通过对精细动作、肢体运动和认知、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进行有效的锻炼,以促进早产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高早产儿的整体功能[9]。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DQ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不同月龄DQ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优生、优育的理念越来越强,使早产儿的早期教育和干预,在临床上受到更多的重视,且形成体系,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10]。对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进行刺激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对新生儿的疾病筛查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有利于新生儿的远期预后。新生儿2岁前处于大脑发育的最快时期,若在新生儿时期给予有效刺激,促进功能发育,有利于脑部结构发育,在新生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早期干预措施所得效果与训练的强度相关。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提高家长的认知能力,在干预过程中,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也是确保发育效果的关键。通过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生理性缺陷,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改善早产儿的远期预后结局。

[参考文献]

[1] 刘文.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测及早期干预在儿科保健门诊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28-30.

[2] 黄丽文.儿科保健对早产儿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15-1417.

[3] 李荔荔.早产儿保健指导[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2):22-23.

[4] 强巴卓玛,郑晓玲.26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西藏科技,2013,(5):68-69.

篇7

1 方法

1.1将早产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男女对半,孕周、出生体重、身长、头围、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孕母无特殊疾患。

1.2抚触时间 抚触组在生后24小时开始,每天2次,每次15min,于吃奶一小时后进行,住院期间由护士进行操作,出院后由经过培训的家属操作,护士进行定期随访,坚持做到生后42天,有条件者可继续。对照组不做任何抚触。

1.3抚触前准备 室温保持在28摄氏度以上,冬季应准备电暖气,婴儿时操作平台温度高于皮肤温度0.5-1摄氏度,准备适量润肤油、润肤霜、爽身粉、干净衣物,播放柔和背景音乐,操作者双手温暖,指甲短于指端,不戴首饰,在婴儿不饥饿、不疲劳、不烦躁时进行。

1.4抚触方法 额部:以双拇指指腹由中央向两侧轻推;下额部:双拇指指腹由中央向两侧滑行;头部:一手托头,另一手食、中、无名指指腹从前额滑向后发髻,最后停在耳后,换手抚触另半部;胸部:双手食、中指指腹分别由胸廓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抚触,避开;腹部:双手食、中指指腹轮换从右下腹到右上腹、左上腹到左下腹做顺时针抚触,避开脐部;四肢:双手交替从近端向远端滑行,在反复滑行过程中,阶段性用力,挤压肢体肌肉,两手拇指指腹从掌面跟侧以此推向指侧,并提捏各手指关节,足与手相同;背部:婴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2 结论

两组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42天抚触组增长较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抚触组黄胆峰值较对照组低,黄胆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抚触组早产儿情绪平稳,哭闹易安慰,睡眠安静。抚触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篇8

【关键词】国际疾病分类;医疗保健管理;新生儿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层妇幼保健院。为了解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儿疾病构成,病种构成及来源,更好地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科临床、保健医师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1],现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 134例次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统计室疾病分类报表及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疾病病种统计报表,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为依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为同期新生儿科收治的1 134例次住院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9.03%。年龄: 10 min~28 d。>28 d转至儿科病房。

1.2 方法 在3年期间同期对新生儿住院患儿以不同系统的疾病按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类并构成比运算。

1.3 结果 疾病分类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住院疾病顺序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新生儿产伤性损伤、新生儿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7、4.2、2.7、3.9、10.2、7.3、3.0、8.9 d。从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疾病总数35.5%,占发病率之首。

表2的资料列举了各系统有代表性的具体疾病的构成比。从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窒息中重度窒息的发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儿产伤性骨折分别有2、3、5例,新生儿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趋势。

2 讨论

本研究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 -2007年3年同期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疾病分类分析,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占疾病总数35.5%,仍占各系统之首,且每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的增加。这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增加与本县地处山区,冬春季节阴冷、潮湿,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自然增高,而早产儿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进新生儿暖箱,痊愈后出院。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 尽量降低早产儿出生率。

2.2 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明显增加[2]。3年发病率分别为14.9%、24.9%、27.5%。近几年本院新生儿科医生每天到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查房,严格按照新生儿随访制度,监测胆红素,及时治疗。需要换血的患儿及时转诊。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儿HIE随之下降。近年来上栗县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提高,特别是定期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班后,本院起源于围产期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乡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窒息率、产伤性损伤仍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操作,做到人人过关。

2.4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和人工喂养的指导后,腹泻明显减少。而传染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为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期传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母婴传播性病的发生率。

2.5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儿败血症的增加主要是早产儿中败血症例数增加,与早产儿出生率、院内感染、试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早产儿发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有2例是院内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养送至省级单位检查。

因此,今后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设备建设上应考虑到疾病构成的梯次,调整医师的专业方向,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及抢救,要突出对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的某些疾病以及传染系统疾病的研究,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围产期以及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以推动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9

2010年9月刊

美国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评价规则

David Raths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有关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第一阶段规则制定完成前,医疗IT政策制定者已经将注意力转向“有意义使用”的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有意义使用”的评价标准是如何更好地提升对患者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第一阶段出现的挑战一样,第二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给医院制定符合“有意义使用”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的时间表。

今年7月13日,美国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正式了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第一阶段规则后,很多医疗机构的CIO如释重负,因为这已经比计划中的规则消减了很多条款。在第二阶段条款中,美国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服务中心明确表示期望医院在医疗信息交互(HIE)应用方面能够有所突破。由此可见,实现交互性规范成为美国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Magazine

2010年8月刊

有责任的护理

Keith D. Moore Dean C. Coddington

美国医疗改革法案后,“负责医疗机构(ACOs)”的概念在美国也盛行起来。“负责医疗机构”在美国医改法案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无论最终“负责医疗机构”能否成为美国医疗行业的重要力量,医疗机构都不应该袖手旁观,等待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机构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否则将会被采取积极应对态度的医疗机构落在后面。对美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医疗机构而言,要想发展成为“负责医疗机构”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截然不同,一些医疗机构的发展步伐必然比另外一些要快。在决定采取哪种发展策略方面,医疗机构应该选定好目标市场、服务领域,找到能够改善患者护理的方法。

Managed Healthcare Executive

2010年9月刊

改善患者不理

Mari Edlin

美国很多药品服务管理公司正努力对患者购药的不理施加积极影响。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Express Scripts公司是美国三大药品服务管理公司之一,其首席执行官George Paz提出了“Consumerology”的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思考为什么患者在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面前也会非常不理性。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开始研究行为科学,并对患者不理性的行为有了深入了解。基于此,我们提出了‘Consumerology’的概念。”Express Scripts公司CEO George Paz表示。2010年4月份,Express Scripts公司宣布研究发现患者的不理使美国每年医疗行业的成本增加了1630亿美元。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就医时的不理成为美国药品服务管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Health Imaging&IT

2010年8月刊

整合之舞

Lisa Fratt

整合是一项棘手的业务。即使是世界上做得最成功的公司,也难免在整合方面存在着很多不理想的决策。在当今商业领域,整合和设备互操作性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医疗行业也不例外。那些不能与医院IT系统实现互联的医疗设备公司很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此外,那些能够实现无缝连接的医疗设备在技术方面也将会获得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医疗机构和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IT系统在医院设备整合中的确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只是IT系统实现整合并不意味着整合的成功。如果一家医疗机构只强调IT系统的整合而没有考虑在此过程中其他的关键因素,如医疗设备之间的整合,那么该医疗机构的整合也是失败的。医疗设备厂商在推出新产品时,一般声称其产品能够和医院其他医疗设备实现无缝连接,以期望获得医院的青睐。

The 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care Compu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jhcim.co.uk/

远程医疗帮助亚美尼亚防治早产儿失明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亚美尼亚眼部护理项目(AECP)是于1992年由美籍亚美尼亚裔眼科医生Roger Ohanesian博士设立的,它是一个非赢利组织,主要为了帮助亚美尼亚人预防失明。近日,AECP研发出了一套远程医疗系统,它可以将美国眼科专家观点远程传给亚美尼亚眼科医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培训亚美尼亚的眼科医生,以防治早产儿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眼部疾病,8~9个月早产儿发生几率很大,它会致使早产儿血管生长不正常,并蔓延至整个视网膜。在亚美尼亚,每年有500~600名早产儿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其中100~200名早产儿会失明。这正是AECP研发这套远程医疗系统的初衷。

eHealth Server

ehealthnews.eu/

欧洲药品自动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欧洲,药品自动化市场正在经历一次井喷式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自动化系统在欧洲医院药房中已经非常流行,在零售药房市场自动化系统却受到冷落,因此它未来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的一份最新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药品自动化市场收入为15.14亿美元,到2016年,该市场收入将达到36.02亿美元。这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的药品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处方药管理自动化系统、药品回收自动化系统以及配药自动化系统。

Hospital IT Europe

省略/default.asp

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利基市场

医疗保健市场研究出版商Kalorama Information公司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Handhelds in Healthcare: The World Market for PDAs, Tablet PCs, Handheld Monitors & Scanners》指出,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医疗行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利基市场。利基市场是一个商业用语,主要是指虽然现在市场不大,不过产品进入这个市场后,有赢利的基础。这份研究报告介绍了现在医生使用智能手机和PDAs的情况,并指出了使智能手机占据医疗行业市场的方法和策略。据了解,2009年,PDAs和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价值大约为26亿美元。毋庸置疑,随着全球很多国家推进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涨。

Los Angeles Times

省略/features/health/

篇10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儿科常见的临床危重病之一。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对提高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意义,对RDS发病风险高的早产儿进行PS预防性治疗,有助于初始阶段的肺内气体交换,改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气一液界面的分布,减轻气压伤,减少血清蛋白从肺毛细血管的渗出、PS经气道内滴入能替代性弥补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缩、维护肺顺应性,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液体平衡,防止肺水肿,参与呼吸道免疫调节及防御机制,还能促进肺液消除,保护肺泡上皮细胞等作用。

1 方法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公司)按100―200mg/kg、在生后30min-12h内给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上,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正确,气道内的分泌物吸净,将给药用导管放入气管导管内,稳定推注PS,最后注入少量空气、接复苏囊,手控低压给氧1―2min,使用PS均匀弥散全肺。根据临床状态和血气分析,继续给予双鼻塞给氧CPAP或低参数呼吸机指标供氧治疗,治疗过程中,临床测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胸片观察肺部病变的变化。

2 护理措施

2.1 用药前准备 准备PS药物(固尔苏)先复温,使用前放入暖箱内或捏在手中数分中、然后将混合液摇匀时,不要太剧烈,以免产生泡沫,用无菌注射器吸取药液待用,备好呼吸机、连接好监护仪器,准备所有的插管物品都应保持无菌,定点放置备用。

2.2 用药中的护理,预热新生儿远红外复温床至35-37℃置患儿仰卧于复温床上,颈肩部垫高,2-3cm.使头轻度后仰,使气管伸直、气管插管,首先确定导管长度,需要确保药液能达气管内导管的末端,给药用的导管、比气管内导管短1cm;然后气管内的导管定位,用药前先吸净患儿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再用呼吸气囊加压给氧5-6次,使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以确保药物均匀分布至双肺,气管内滴药,将给药用导管放入气管内,稳定推注PS,要求推注时配合好患儿的呼吸运动,并与吸气同步,以免患儿反抗,呛咳时喷出药液造成浪费,给药后立即用气囊加压给氧、手工通气1―2min、并扣背、使药物均匀分布于肺。

3 用药后的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定时进行血气分析,使患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之间,通过密切观察记录患儿和各项指标,为医生调整呼吸机参数提供依据。

3.2 呼吸道的管理 6小时内避免气道内吸引、6小时后根据患儿情况按需吸痰、避免频繁吸痰造成气道泌物增加、气道内粘膜损伤及肺内PS减少增加感染机会。

3.3 注意保暖 保持正常的体温并减少消耗,维持患儿中性温度。

3.4 营养支持,合理喂养,不能满足需要者通过静脉营养输液、并24小时内均匀输注定时监测微量血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5 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并加强各项基础护理,有效地避免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3.6 预防并发症:使用PS后肺泡扩张,肺内毛细血管阻力降低,肺血流增加,全身血流重新分配;易出现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和肺部体征,一旦发现有并发症先兆应及时通知医生准备好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