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的质量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的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影像的质量

篇1

数字化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设备性能、安装调试和使用管理等多个环节。我们分别采取购前质控、安装质控和使用质控等多环节进行质量管理。

1.1购前质控成立设备购进论证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放射科技术骨干、设备科技术骨干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组成。临床科室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提出要求和建议;设备科组织相关厂商集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产品介绍;小组成员对所购设备档次及主要技术要求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设备论证比较表,由设备科统一完成标书上网招标。此过程主要目的是确保购进质优价廉的数字化影像设备,并确认与影像质控有关的主要技术指标。

1.2安装质控设备安装前由设备科统一协调对拟安装机房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特别强调的是机房改造除满足射线防护标准、严格按要求施工并验收外,应同时做好设备使用人员的基础应用培训,确保其能独立完成各项检查工作。此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设备达到使用精度、所需功能完整安装、使用者操作熟练,为后期使用质控打好基础。

1.3使用质控在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控小组的统一管理下,每台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制作管理卡片附于设备上,确保规范操作,严格要求。在日常质控管理中,每周对设备使用状况及技术质量巡查,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及校准,并做好设备使用及维修记录,以保证设备高质量完好运转。

2结果

通过多年的质量管理,我科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使用的完好率达98%以上。规范化的管理结合设备的高质运行,确保提供优质的图像,进而促进诊断质量的提高。几年来我科未发生重大医疗差错和事故,甲级片率达98%以上,在历年的各项医疗质量检查中均获得了好评,这为我科和临床科室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基础,极大满足了临床及患者的需求。

3讨论

3.1影像设备的更新促进管理理念的改变

1896年伦琴发现X线,促进一个新的学科———X线诊断学(放射诊断学)的诞生,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初期,CT的出现宣布了影像数字化新时代的到来。随后,MRI、CR、DR设备的临床应用,使影像学科由模拟时代走进数字化时代。影像学科的最基本特征是诊断的基础依赖于图像质量。图像可以定义为通过某种介质再现的景物信息,其中的关键词为“介质”与“再现”。传统影像设备与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基本区别在于二者的成像方式与成像介质的不同:①模拟影像由连续的成像动作产生,数字化图像是由采样和量化的成像过程所产生;②模拟影像的存储和显示都是同一介质———胶片,数字化影像由光盘、磁盘或服务器等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由显示器或胶片显示,存储和显示并不是同一介质;③二者在图像显示的动态范围、空间和密度分辨力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性和差异。由于成像方式与成像介质的不同,导致传统影像设备与数字化影像设备从设计原理到使用规范均有极大差异,因此,影像原有的管理措施已不适应数字化设备的管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管理理念。

3.2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内涵

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内涵尚未见统一标准。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及相关文献,认为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应包括:购前质控、安装质控和应用质控三大模块,以及基于上述过程的质量持续改进等。

3.2.1购前质控购前质控也可理解为源头质控。放射科是一个设备依赖性科室,设备的质量好坏决定了图像的质量好坏,而图像质量最终必将影响诊断质量。因此,在设备引进前论证阶段的源头质控尤为重要。除了考虑设备的实用性、先进性,以及满足临床需求外,一些影响影像质量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成像的动态范围与曝光量响应(输入/输出关系)、噪声与SNR(典型表达为噪声功率,或者威纳频谱)、空间分辨力与调制传递函数(MTF)及量子检测效率(DQE)等应是关注的重点。

3.2.2安装质控设备安装前,应根据厂商的具体安装要求对机房等做好前期准备。一些细节,如制冷等,不仅影响图像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设备的使用期限。安装期间,对设备使用和/(或)管理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全程陪同,一是可保证与院方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二是可及时掌握安装进度和解决安装期间可能出现的、影响设备后期使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督促厂方工程师按安装指南逐条调试,并对院方标书注明的关键技术要求现场测试,调试完毕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对所购设备进行电气安全和设备性能的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所购设备的性能指标符合相关的标准。

3.2.3应用质控岗前培训非常重要,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应先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基本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如应急开关位置、防护注意事项等)、某些特殊功能的适用范围,培训合格后方能操作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及校准,定期请计量及射线防护检测部门对设备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以最小的剂量,最佳的图像,满足临床诊断。

3.3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篇2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前、后排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发现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就是前几排的学生比后几排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同时,前几排的好学生也比后几排的好学生多。前几排一般坐的都是个头较小的学生,难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浓缩的是精华”,当然不是,个中原因就在于“距离”。

我做过几次这样的试验,将前三排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与后两排中等生的座位调换,然后观察他们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如我所预料,经过一学期后,这些好学生学习成绩变化不大,而那些中等生却有了明显的进步。继续观察,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原来的这些好学生,其中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那些中等生中,有几个学生在继续进步,个别学生在基本保持第一学期结束时的学习状况下,进步不明显。因此,笔者一边继续观察研究,一边总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空间距离小,学习质量好;教学空间距离大,学习质量差。究其原因,前几排的学生,由于在课堂上与教师的空间距离小,小动作、思想抛锚等现象就少。并且在出现此类问题时,能及时被教师发现、制止。这样,同学之间的不良干扰也随之减少。然而,在后几排,情况却正好相反。这种现象就是在大学课堂和成人培训中,依然如此。鉴于此,笔者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再也不固定地站在讲台上,而是尽可能多地利用时间在教室里各处走一走、站一站,多创造一些机会去接近后几排的学生。这样,总体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完整的教学系统应该包括师生关系、教材、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其中教师和学生及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就是本文要谈的另一种教学距离――教学心理距离。

很长时间以来,学校工作一味强调考试分数,强调智力发展,各校教学竞争愈演愈烈,其结果:学校如同监狱,教师就像看守,学生们是在学习如何做驯服的囚犯,因而师生关系紧张。由于忽视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但凡是与学生关系相处融洽的教师,他所任教的课程,学生总是学得比较好。反之,与学生关系相处紧张的教师,他所任教的课程,一般来说,学生就学得较差。究其原因,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个性是否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是否关怀,这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和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任何一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他们是一些正在成长着的生命,期待着教师倾心的培育和教导,才能各自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理解和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就会非常贴近,学生发展的情感需求也就得到了满足。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教师充满了亲切和信任,会毫无顾虑地把教师看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无论是在教师的“传道”、“授业”还是“解惑”方面,他都会很乐意地接受。而且,学生为了得到他心目中喜欢,甚至崇拜的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赏识和更多的关心,他会更加努力于这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以这样说,当教师给予学生阳光时,学生就会灿烂,当教师给予学生雨露时,学生就会饱含滋润。理所当然,这样做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教学质量也就会得到提高。

正因为如此,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坚持以下几点:其一是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情况,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其二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督促他们改正错误。其三是经常组织和参与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感染和教育学生。其四是抽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增加与家长的沟通机会,对部分家长进行教育,增强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在这一点上要注意,尽量不要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才进行家访,这样一般会激起学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其五是对有困难的学生,不吝时间、金钱和精神等,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亲切的,一个真正的人,是所有学生、所有人的学习榜样。

教学心理距离,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表面上看,这个距离是由师与生两点决定的,但由于教师的主导性因素,所以从根本上看,这个距离的远近关键还在于教师。正如美国学者罗杰斯所说的那样:教师的态度,即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还是被教师强制的学习“囚徒”。

篇3

1.1社会和学校因素

①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教学病例的减少,使实习生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感性认知不足,临床技能实践大大受限。出于各种原因,部分患者对实习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存在疑虑,不愿实习生为自己做各种基础检查,对实习教学查房也持排斥态度。有的科室为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也不愿让实习生做技术操作,致使实习生被边缘化,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质量无疑大打折扣。②实习生被安排到教学医院后,由于学生众多、实习医院布点分散,学校和实习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急剧减少,缺少对实习生在实习医院期间的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部分科室和专业对实习生的医学知识面要求较高,而安排的实习时间却非常有限,显然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1.2实习教学医院因素

①有些实习医院的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或配置人员不足,常常忙于医疗工作,对教学工作难以兼顾。实习生人数众多,而管理人员偏少,管理难度增大,对实习生的考勤和质量监管不到位,管理效果难以保证。②医学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最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部分医院和临床科室重医疗、轻教研,对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个别科室很少安排针对学生的学术活动或病案讨论,实习内容空洞单调。带教老师既忙于医疗工作,还要带教进修医师、住院医师,致使带教精力不足,对于实习带教工作疲于应付。另外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意识淡泊,责任心不强,一味的讲授和灌输,不注重教学方法和带教实际效果。

1.3实习生自身因素

①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严峻,有些学生迫于就业压力,无法安心实习,特别是每年的2~5月份各种招聘会和招聘通知蜂拥而至,有些学生要求请假甚至未经准假擅自离岗应聘找工作,直接减少了实际在岗实习时间。另一方面,考研热的势头依然延续,很多实习生把报考研究生当作一种就业捷径,几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复习考研上,无心入科实习。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实习生对临床实习采取应付或者躲避态度,甚至擅自脱岗复习迎考,给医院管理造成困难,严重影响实习质量。②部分医学生缺乏对自己客观的评价,脱离现实,一旦受挫,很容易陷入自责、自卑中,一蹶不振。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不深入病房,不密切观察病情,不主动争取操作机会。还有的学生对临床实习持无所谓态度,纪律散漫,实习不安心,不服从医院和科室的管理。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临床实习阶段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识模糊,实习质量大打折扣。

2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对策

2.1制定有利于开展实习的教学计划

对教学计划、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进行整体或局部修正,把一些选修课调整到第十学期在校学习,实习安排在第八、期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业和考研对实习带来的冲击,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择业,参加各种招聘会或是研究生复试,学生可以相对集中精力在实习上,实际实习时间相应增多,从而提高实习质量。

2.2实习医院应加强教学管理

实习医院应完善教学机构设置,配备足够的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以利于对实习教学的合理安排和严格管理。强调实习科室的管理,成立科室教学管理小组,科室主任和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严格考勤、考核。带教老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带教意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病例进行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讲解,提高床边教学效果,为基础较好、积极主动的学生多提供一些操作和学习的机会;对后进的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改进带教方式。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教学质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与提高。

2.3丰富实习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用系统的、清晰的思路来管理病人。将教学过程融入到医疗工作的环节中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的认识,学到有益的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实习医院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弥补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如播放各种教学视频、录像,观看临床基本技能的操作步骤,然后利用仿真人体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反复观摩、实践,加深感性认识。通过闭路电视系统参观手术过程,增强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加强实习成绩的考核

毕业实习的成绩考核有利于实习计划的顺利进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掌握实纲要求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学校和教学医院应切实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考核管理工作,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考勤、出科考试及评估办法,注重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考核,提高临床实习成绩在毕业总成绩中的比例,对成绩不合格者限期补考或延长实习时间、推迟毕业,切实提高临床实习质量,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低下的“高分低能”现象。严格考核既可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医院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

2.5引导学生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实习管理不能一味的采取检查、考核等强制性管理,还要从考虑毕业生的实际所需出发,顺势引导,见毕业实习与就业、考研的关系紧密衔接。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临床实习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实践和整合过程,对检验所学所知、扩充和强化理论知识点具有促进作用,于就业和考研有明显益处,另一方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详尽的就业和考研信息,帮助学生认清职业的发展趋势,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3结语

篇4

【关键词】 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因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2-061-02

【Abstract】 A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our educational system, the posi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ilingual teaching can help foste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vision of medical talen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si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medical facto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eaching objects,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are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important factor. Bilingual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current medical status of low quality, you can select the English-based medical schools a better grade, professional to try to bilingual teaching,The use of appropriate technical means of modern education, with the appropriate bilingual materials, from highly trained doctors in teaching bilingual education. In short, the medical specialized cours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a new task requires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medical workers and medical students of common interest.

【Key words】 Clinical;Bilingual Education;Teaching Quality;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而语言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工具,在国际交流中,英语已逐渐成为广泛应用的工作语言。为此,2001年至2007年间,教育部出台众多文件强调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院校广泛推广双语教学的要求。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双语教学的具体定位是汉语和英语。目前,世界上的权威医学期刊和书籍基本上都以英文出版,而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也以英文形式展现和推广。运用英语这门工具可迅速直接地与各国进行医学信息交流。医学教学人员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医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在当今世界,生命科学和医学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信息交流频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医学生在学习临床医学时普遍感到难学、难记,同时双语教学还对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我们认真分析了以下的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尝试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1 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

1.1 教学对象

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承受能力。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开设双语课奠定了基础。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很大,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再加上国内英语教学多年来注重语法学习,故“哑巴英语”的现实状况没有明显改观。学生的听说能力不高,增加了双语授课的难度,妨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如果教学中英语使用的比例过大,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势必被分散,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双重负担将导致不佳的学习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是双语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

1.2 教材和教学手段

在双语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医学双语教材,多数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教材,一些教材可能过于偏重理论、缺乏案例,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另一些则可能与研究者的研究方向有关,具有很大的倾向性,不适于教学中使用。双语课程是在医学生修完了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之后开设的,课文有了相当的难度,比较难理解,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简化课文的难度。

1.3 教师

师资问题是医学双语教学的关键。好医生不一定是好教师。一方面,临床教学医师同时肩负着医疗与育人的双重职能。然而当前大多数教学医师教学意识淡薄,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临床教学量的多少及教学效果并不注重。另一方面,英语阅读水平高不一定能够进行英语授课,多数授课医师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总体上医学教师匮乏,能完全胜任双语教学的更少。多数教学医师难以清楚地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或者照本宣科,更难做到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2 提高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

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年级、专业尝试开展双语教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探索更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然后逐步将双语教学扩展到所有年级和专业,覆盖全体学生。据调查,哈尔滨医科大学已经开始在医学教育中推行双语教学。该院以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国际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目标人群,课堂中英语使用率达到75%左右。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对这种英文和中文穿插授课表示满意。

2.2 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和教学手段

一方面,相比较国内并不成熟的医学双语教材,外国原版教材实用性强,教材中配以大量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有必要组织一批资深的医学双语教学专家,认真编写医学双语教学系列教材和辅导资料。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授课内容做成Powerpoint的形式或其他多媒体形式,对于专业词汇和名词概念,辅以中英文对照注释,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

2.3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授课医师英语口语差、双语教学能力差的问题,院方可以开办双语教学培训班,邀请专家给一些骨干医师授课,培训结束还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为了调动广大医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促进双语人才的脱颖而出,院方可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医师去国外短期进修,提高英语水平,或者选派部分医师到兄弟院校观摩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双语教学质量,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临床医学双语教学在各个方面都尚不完善,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认真对待,使之日臻完善,为培养更多的医学高级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建林,杨和平,熊玮.浅谈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西北医学教育,2004:12(1):82-83

篇5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30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304-02

我校自2003年开始,参与了"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培养的试点工作,2005年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六省市试点基础上,正式确定了以"分段式脱产学习加辅导自学及作业练习"为培养方式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研究表明,比较好地达到了培养目的。但在实践中发现了几种影响培养质量的共性因素,如果在教学、管理上重视解决,可以更好地提高培养质量。

1.影响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养质量的共性因素

影响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养质量的因素,除了乡生医生存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外,还存在一些共性的影响因素。一是面授的时间不长,但仍有部分学员不能按要求坚持参加面授学习;二是面授结束后的自学阶段,缺乏坚持学习的主动性,自学加辅导流于形式;三是学员均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如果知识内容陈旧、师资授课方式单调,将难以唤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四是许多乡村医生经济收入都不宽裕,脱岗学习带来对收入的影响及支付培训费用上的困难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五是执业助理资格考试的要求不甚适应乡村医生实际需求,如果参加项目学习的学员屡试不能通过,也会影响参加学习者的信心。

2.针对影响质量的因素的解决措施

2.1 严格纪律要求,促使学员坚持参加面授学习。学员采用"分段式脱产学习加辅导自学及作业练习"为培养方式,安排的面授时间不长,因此,要求学员克服工学矛盾和耽心影响收入的短视行为,确保参加面授学习。学校要加大管理力度,除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且累计请假超过三分之一时间者,不能参加学科结业考试,必须补够理论学习,方可参考。

2.2 严格要求自学阶段完成学习任务。面授结束后,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学员缺乏坚持学习的主动性,自学加辅导将流于形式。因此,在面授结束后,结合学科特点布置学习任务,并给予检查指导,跟踪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例如我们在《中基》诊断学部分教学中,要求学员在自学期间,坚持记录自己的诊疗医案,至少完成书写30个用脏腑辩证法进行的辩证分析、分型论治的病案,重点写出症状、体征及辩证分析[1]。

2.3 根据学员实际,调整教学内容。针对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他们的教学,要与其它全日制普通班有所区别。教师授课时既要立足于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更要重点强化中医药适用技术的培训和临床能力的提高,注重适用、够用、通用的原则。同时考虑执业医师应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应考能力的训练。

2.4 选择优秀的师资授课。优秀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因为培养对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长时间临床经验,学员年龄差别大且年龄整体偏大,纪律观念相对偏淡等特点,在选择给项目班学员授课的教师时多安排年长、资历较深,特别是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2.5 落实政府政策、给予经费支持。许多乡村医生经济收入都不宽裕,脱岗学习带来对收入的影响及支付培训费用上的困难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培训承办院校,又必需收取一定的费用,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及教学服务、教学管理工作。调查了解到,部分地方市、县政府未按项目要求配套予以经费补助[2],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切实落实项目中确定的经费投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减轻他们的负担,使他们安心学习,提高培训质量。

另外,针对学员都是在岗的乡村医生,由于这一群体的工作特殊性,所接触的病源和承担的医疗任务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对通过培训,取得中医专业正规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并符合参加国家中医执业助理考试条件的中医乡村医师在考试范围和内容、方式等方面应区别对待,确保一定比例的在职乡村医生能顺利通过考试,增加学员参训和参加执业考试的信心和动力,彰显这一项目的社会意义。

我国开展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项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在项目实施中,各级政府,重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给予一定的经费和优惠政策;承办学校重视教学管理,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学员积极参与培训,认真学习等。可以加快在岗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完善执业资格制度,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循环,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45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提升,班级两极分化的现象会逐渐产生,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英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在抑制两极分化想象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达标。但是教师应意识到,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已有的英语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很容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差距。我们要正视这种差距,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认真分析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让他们明白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用诚心、爱心、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争取不让任何学生掉队。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主阵地,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要想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开展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语言材料,再结合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展现自己、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一走进英语课堂就能置身在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中,使他们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教学氛围的感染下积极学习英语,逐步培养和发展英语表达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他们的语感心理

有人认为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根本谈不上学生语感的培养,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句型结构和语法就可以拿到高分。其实不然,语感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学生英语语感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们阅读能力的高低。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的一种直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教师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看到“I saw some children flying kites in the park.”这个句子时,有些学生可以马上在自己脑海里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些孩子在公园里愉快地放风筝,从而记住“see sb doing sth.”这个句型结构,但是有些学生则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分析这个语法点才能明白,这样的学习记忆枯燥无味并且印象不够深刻,这就是语感强弱造成的记忆差异。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出单纯的语法教学的误区,通过语感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 活跃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握教材,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阶段性知识与综合性知识的结合,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再一次的复习与巩固,又能在旧知识的启发下形成新的语言技能。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将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相连接,使他们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顺利完成各项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方法,使各种教学形式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克鲁姆曾经说过: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情景,让他们有时间和机会将自己所学的语言运用到这些场景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该做到精讲精练,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用较短的时间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没有时间走神,会时刻关注学习内容,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另外,后进生由于学习自信心不足,往往因为自己的羞怯心理而不敢开口说话,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来让他们回答,并且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长期坚持下来,后进生就敢于大胆表现自己,逐渐养成积极开口表达的良好习惯。同时,为了使后进生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度,我还会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一些趣味性较高的小活动来适当调整学生的情绪,训练他们的持久注意力,比如,做些简单易操作的小游戏、播放脍炙人口的英语歌曲、讲点有趣的小故事或者猜谜语等,让后进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要顺利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生词少、趣味性高的英语小故事、小文章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教给学生查英语字典的方法,当学生用自己所学读懂一些课外的文章的时候,他们的英语学习信心会大大加强。这些点滴的成功都将促使后进生继续努力,不断探究,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探究发现 不良倾向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什么是好的提问呢?我认为问题能直接给出的话最好,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2.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考虑学生是如何获得乘法分配律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还是在过程中生成了方法、学会了合作交流?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1)独立思考。54×(4+7)、6×100+9×100、(6+9)×100、54×4+54×7,哪些等式相等?你有什么感想?(2)65×(30+42)、100×2=100×8、(a+b)×c,你能写成另外的形式吗?(3)小组合作研究,(250+12)×40、96×19+4× 19,哪个题目容易计算?为什么?(4)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三、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中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像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在制作统计图时,我们让学生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看统计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再如“编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分组让学生编应用题,适时反馈,这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索性学习。

4.有意识的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适当延伸探索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适当延伸探索性学习。

篇8

关键词:抑制 两极分化 途径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教师、教材、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学生的成绩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两极分化”。其形成的规律是:刚进校的新生对英语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热情极高,学习成绩较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加深以及兴趣的减弱,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而且落伍掉队的人数逐渐增加,我们通常称这些学生为“学困生”。“学困生”的产生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开始由主动向被动转化,甚至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因此认真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是很重要的,否则“两极分化”现象会更加严重。

一、学生英语学习出现分化现象的原因

1.农村英语教学缺少必要的语言学习环境。我们都知道,英语是一门语言,学语言必须有相应的语言环境才行。由于在现在初中教学的编排中,每周一般只有几节英语课,加之很多学生不可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随时间而递减,由开口讲到闭口学,由积极主动学到消极被动学,步入了恶性循环中。

2.农村学生学英语起点低,小学英语教学参差不齐。新课程改革以来,农村小学虽然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由于英语师资缺乏,有的学校开设了英语课,有的没有开设,即使开设英语课的,也由于教师不专业,导致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不能规范入门,给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致初中任务型教学难以实施。

3.农村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语水平必定有高低之分。传统的班级教学很难照顾英语差特别是听力差、口语差的学生,使得他们走进越差越不愿开口、越不开口就越差的怪圈。这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会扩大班级个体成绩的两极分化。

4.对学生缺乏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师教法陈旧、单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虽然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倡导任务型教学,但现实是很多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还在用老的方法、老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学生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抑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二、抑制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途径

1.加强小学与初中英语的衔接是转化的基础。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应力争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为自然地向初中英语过渡创造条件。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并不包括教学内容的全部,更不是“不容置疑”的法典。教科书无论如何更新,也总是难免与时代的发展与本地教学实际有一定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使用中与时俱进,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自己置于教材的使用者与编写者的双重地位,树立用“用教材教”的教学观念。

3.实行分层次教学。(1)学生分层:教师可将全班学生按英语学习成绩分为A、B、C三层。A层为优秀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并让A、C层学生自由结合建立帮教小组。(2)教学目标分层:新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突破传统的单层次教学模式,每个单元均有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A部分教授本单元的基本语言结构和词汇,B部分包括扩展的词汇及表达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制定三级目标要求:高层目标要求A层学生掌握全部教学内容;中层目标要求B层学生完成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内容;基础目标要求C层学生掌握Section A即可。(3)教学方式方法分层:教师可在课堂提问、课外辅导、测试评价等教学环节均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获,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受益终生。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培养他们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勤用工具书、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5.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学困生”的情感非常脆弱,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手势或一种表情,往往都对他们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并相信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长,都是人才。其次,教师要注重情感投资,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决不能歧视“学困生”。

总之,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由来已久,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教师能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缩小两极分化现象,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抑郁;行为学;游泳锻炼;皮质酮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107)01―0038-03

投稿日期:2005-03-08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042461600D)和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编号:L2004Q17)资助。

作者简介:崔冬雪(1974-),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抑郁症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专家预测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二杀手。抑郁症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也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因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运动锻炼具有改善消除人们的不良情绪的作用,提示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基于此,以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游泳锻炼对处在慢性应激期间动物行为学指标和肾上腺、海马组织以及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影响,阐释锻炼预防抑郁症的部分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30~150 g,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机构许可证号:SCXK(沪)2003-0002。在自由饮食、光,暗周期为12 h/12 h(光照时间06:00―18:00)、背景噪音为40±10 dB、温度为21±3℃、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饲养。

所有动物适应饲养1周,期间进行蔗糖溶液消耗训练,1周后测定动物体重、食物消耗量、1%蔗糖溶液消耗量及OPEN-FIELD TEST行为学得分,选择各指标相近的动物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模型组(M)、运动应激组(ES)和运动应激运动组(ESE),12只/组。其中E组在实验途中丢失1只,59只动物数据进入最后结果分析。

1.2实验设计实验共进行14周。C组、M组:第1周-第10周正常饲养,6只/笼。E组、ES组、ESE组:第1周,前3d游泳10 min/d,后3 d游泳20 min/d;第2周,前3 d游泳30 min/d,后3 d游泳40min/d;第3周,前3 d游泳50min/d,后3天游泳60min/d;第4―10周,6 d,周、60 min/天的游泳锻炼。第11周一第14周:C组正常饲养,6只/笼;E组6 d,周、60 min/d的游泳锻炼。M组、ES组、ESE组接受包括电击足底(电压40 v,每次10 S,间隔50 S,刺激1次,共30次)、冰水游泳(4℃,5min)、热应激(45%,5 min)、夹尾(止血钳,距尾根1 cm,1 min)、禁水、禁食、昼夜颠倒、明暗交替(1 h照明,l h黑暗,进行12h)、拥挤等刺激组成的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刺激,1只/笼;期间ES组停止锻炼、ESE组继续锻炼,所有应激动物均独自接受应激刺激。

1.3动物行为学指标测试Open―Field TeSt行为测试:将动物置入80 cm×80 cm×40 cm周壁、箱底为黑色、底面积由25块相等的16 cm×16 cm正方形组成,以白线划分的行为箱正中央格后开始测定,每次测定3 min,以穿越底面积块数为水平活动得分,直立次数为垂直活动得分。每只动物只进行一次行为测定,测定完毕,粪便清理干净后,进行下一只测定。测试过程采用摄像机记录,全部拍摄完毕后,进行录像回放,记录动物活动得分。记录动物活动得分采用单盲法。

1%蔗糖溶液消耗量:测定前禁水、禁食24h,每周四晚18:00-19:00测定动物1h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测定前、后水瓶的重量差为动物1h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1%蔗糖溶液消耗量以1h摄入1%蔗糖溶液的量(mg),动物体重(g)进行评定。

食物消耗量:每周六晨6:00给动物鼠笼食槽中放入50g动物饲料,同时将群养的动物分笼,1只/笼。次晨6:00称量剩余饲料,计算出每只动物24 h的食物消耗量,食物消耗量以24 h的摄入食物量(mg),动物体重(g)来评定。

1.4组织样品制备及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皮质酮 海马和肾上腺组织样品制备:大鼠断头处死后,迅速剥取全脑,脑组织用冰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脑膜,在冰皿中分离海马(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进行定位),用滤纸吸干水分并称重,低温保存、待测。剖腹取出大鼠的肾上腺组织,用生理盐水将组织中的血液冲洗干净,用滤纸将组织中的水分吸掉,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称重,并记录,低温保存、待测。

血浆样品制备:大鼠断头取血,将血液装入加有20 uL/mL全血的0.3M EDTA・2Na溶液抗凝剂的采血管中,轻缓混匀迅速低温离心(4℃;/4000rp,离心20 min),取血浆低温保存,待测。

皮质酮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将制备好的样品按照参考文献的方法进行处理后,在日本日立F-4500荧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皮质酮的荧光强度,通过制作标准曲线计算组织中皮质酮的含量。

1.5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进行ANO-VA方差分析和T检验处理,以P<0.05为相差显著。

2 结果

2.1实验不同阶段动物行为学指标测定结果

2.1.1 第10周各组动物行为学指标测定结果实验的前10周动物可以根据有无游泳锻炼分为两组,即运动组和非运动组,探讨游泳锻炼对动物行为学指标的影响。T检验表明,动物的食物消耗量和10周的体重增长量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其他指标间均无差异(P>0.05)。

2.1.2实验结束后各组动物生理、行为指标测定结果实验后4周,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刺激与游泳锻炼共同作用导致各组动物行为学指标的变化。动物体重增长量为后4周动物体重的增长量,其他指标均为结束时测定的结果。方差分析显示:M组动物体重增长量、食物消耗量、1%蔗糖溶液消耗量和Open―Field行为指标显著低于C组和E组(P<0.01,P<0.05)。ES组和ESE组的动物体重增长量、食物消耗量、1%蔗糖溶液消耗量显著高于M组(P<0.01,P<0.05),Open―Field行为指标部分低于M组(P<0.01,P<0.05)。

2.2皮质酮测定结果方差分析显示,血浆、肾上腺和海马组织中皮质酮的含量M组显著高于c组和E组(P<0.01);E组显著低于C组(P<0.01)。ES组和ESE组在游泳锻炼和慢性应激刺激双重影响下,皮质酮在动物体内发生了变化。血浆皮质酮含量分析显示:ESE组显著低于M组和ES组(P<0.01);ES组动物显著高于E组(P<0.01)。肾上腺组织皮质酮含量分析显示:ES组和ESE组显著低于M组(P<0.01,P<0.05);ES组显著高于E组和KSE组(P<0.01)。海马组织皮质酮含量分析显示:ES组与ESE组显著低于M组高于E组(P<0.01,P<0.05)。

3 讨论

3.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讨论 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种公认的方法可作为抑郁症研究的动物模型,他们可以分为应激模型、孤养模型、药理学模型、嗅结节切除模型等。从人类抑郁症发病的实际情况来看,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的明显促发因素。因此,以应激模拟造成抑郁症的环境来制作抑郁动物模型,其发病机理可能与人类抑郁症更接近。本实验参照文献方法,利用长期不可预见到的中等强度应激刺激和动物孤养,造成动物抑郁状态。慢性中等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是目前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抑郁症模型,其理论依据与人类抑郁症中慢性、低水平的应激源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并加速抑郁症发展的机理更接近。此模型表现出动物情绪抑郁状态、兴趣丧失、缺乏与抑郁症状临床诊断中的精神运动改变、兴趣或的丧失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能较为真实地模拟抑郁症病人的某些症状和病因,可用于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和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3.2运动量的设计讨论动物进行游泳锻炼的安排模拟了人的健身锻练,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直到达到一个适宜范围进而巩固。大鼠游泳时间从10 win开始,每10 min递增,直到60 min,需要3周的时间过渡。每一个时间进行3次的锻炼适应,到60 min达到稳定进而保持该运动量到实验结束。与人实际锻炼的过程相吻合,遵循了运动锻炼中的渐进性原则。

3.3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皮质酮的讨论 测定皮质酮的方法较多,目前较为常用的有荧光分光光度法、放射免疫法、酶免法等。荧光分光光度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其精度没有其它方法精确,特异性强。可能会受到其它同类物质(皮质醇)的干扰,但是其操作简便、仪器设备要求较低,费用消耗较低。另外,由于在大鼠体内应激激素以皮质酮激素为主,与皮质醇的比值为20:1,所以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皮质酮的含量,可以反映动物体内皮质酮的变化趋势,能够说明研究的问题,因而可以采用。

3.4实验不同阶段各组动物行为学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10周的游泳锻炼后,运动组与非运动组只有体重增长量和食物消耗量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指标间则不存在差异。表明:游泳锻炼对于体重增长量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可能是游泳锻炼增加了机体能量的消耗,不易造成能量的积累,致使体重增加缓慢。此作用在人类大众健身中也得以体现,并作为健身、减肥、重塑身体外形的重要手段之一。

游泳锻炼对大鼠而言是一种应激刺激,开始时可能对其本身及行为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游泳锻炼时间的延长,动物对此应激产生了脱敏,进一步适应了游泳锻炼。游泳锻炼10周后,各指标的结果也表明动物对游泳锻炼的适应。

大鼠遭受慢性应激后的行为与抑郁症病人的临床表现有相关性,如大鼠在Open―Field行为箱中活动减少反映了抑郁症病人精神运动迟滞的症状,大鼠1%蔗糖溶液摄入量的减少反映了抑郁症患者兴趣缺失,并且二者都有体重下降等。实验后4周,慢性应激介入,动物各组间发生了显著性变化。M组动物体重增长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兴趣缺失,行为活动减少,模拟了人类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表明模型制备成功。ES组、ESE组与M组相比在体重增长量、食物和1%蔗糖溶液消耗量方面呈显著差异。表明游泳锻炼可以拮抗部分应激所致不良影响,同时也表明游泳锻炼的功效是有一定限制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时,既要考虑生物学因素,又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抑郁症的发病不仅仅心理因素为其致病因素,同样生理因素如疾病亦是其致病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所用应激刺激强度为中等强度,对于机体产生损伤的几率较低,其中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因无法摆脱刺激,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正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应激刺激对人类本身所产生的影响一样。

3.5各组动物肾上腺、海马组织和血浆中皮质酮含量变化分析反复的心理应激可使血液中皮质酮持续升高,引起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积累,造成内分泌代谢过分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M组动物血浆、肾上腺和海马组织中皮质酮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四组,可能是长时间的、不可预知的、应激刺激致使皮质酮持续升高,糖皮质激素积累,造成内分泌代谢过分增加的结果。提示M组动物对慢性应激刺激产生了不适,动物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衡。结合在慢性应激期间随着时间延长,动物食欲减少、体重增长缓慢、毛色枯黄、精神抑郁等行为表现,推测M组动物处于抑郁状态,支持了抑郁症患者的皮质醇含量较高的观点。

持续14周的游泳锻炼可以使动物肾上腺、海马组织和血浆中皮质酮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适度的锻练对皮质酮的释放有良性的调节作用,能抵抗糖皮质激素的过量分泌。ES组和ESE组动物皮质酮的含量均低于M组,可能是慢性中等应激和游泳锻炼产生了交互作用,游泳锻炼拮抗应激所致消极影响的结果。提示适宜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对抗应激的能力,这也许是游泳锻炼预防抑郁发生的一种可能机制。

皮质酮水平在海马组织中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海马富含糖皮质激素受体(GR),而且是中枢GR含量最多的脑区,由于GCs与GR过量结合会对海马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激和HPA轴机能亢进时,海马极易受到高水平的GCs攻击,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使其受到损伤。大量资料表明,海马有大量神经纤维投射到下丘脑,影响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并参与HPA轴的负反馈调节。同时运动锻炼降低应激刺激导致海马组织中皮质酮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运动锻炼预防抑郁症发生的途径。

4 结论

1)游泳锻炼可以拮抗因应激刺激导致的动物行为指标以及肾上腺组织、海马组织及血浆中皮质酮水平的异常。

篇10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心身疾病,也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三低”现象[1],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存在许多治疗上的误区,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为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针对疗养员对防治高血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有目的地进行临床干预,预防高血压的发展。

1 向休养员宣教高血压的防治误区

1.1 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可以适当增高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老年人舒张压正常,收缩压可以达到150mmHg,甚至更高,不必处理,殊不知这种血压危害更大,研究表明收缩压水平和脉压差更大程度决定脑卒中的危险性,脉压差大于80mmHg者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是脉压差小于50mmHg者的3~4倍[2]。

1.2 血压很高但没有不适的感觉,没有必要治疗在高血压早期或机体已经适应后,血压升高可以没有任何不适,但心脏和血管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会使血管壁逐渐增厚、弹性降低。

1.3 希望吃一段时间药根治高血压 高血压一旦确诊,截止目前,尚无任何一种仪器或药物能根治高血压,绝大多数需终身服药,血压被控制的病人,一旦停药,血压会很快回升。

1.4血压高靠输几天液降压 其实输液既增加经济负担,又增加血容量,使心脏负担加重,对机体不利。

1.5血压降到多少才合适有的人平素血压很高,而且已经适应,给予降压药物后,血压降至130/80mmHg,相当理想,但他觉得降得太低,怕影响心脏供血。实际上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血压降到最大可能耐受水平,降压治疗应降压至理想血压120/80mmHg[3],老年人在逐步适应的前提下降至小于140/90mmHg。

1.6 不宜常换降压药 因为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压药长期使用不会产生耐药性。而且,原来服用的那种降压药,是经过临床医生摸索出的合适的剂量,如果换药,又要从头摸索,有时出现疗效还不如原先药物的情况,甚至因控制不好血压,导致病情加重。

2 高血压病人定期检查血压的指导

由于许多病人自我保健知识缺乏,不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或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定期监测血压还能指导用药。只有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3 治疗措施的行为监测

3.1 要求休养员记服药日记,作病情自我观察记录。

3.2 将休养员的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如用闹钟提醒服药时间。

4 何时服药最佳

4.1 血压不稳者,严格按医嘱定时服药。

4.2 血压波动不大者,以晚7点服降压药疗效最佳。

5 日常生活指导

5.1 保证营养,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限盐摄入量,不仅能提高降压药的疗效,还大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因此,应清淡饮食,同时限制以脂肪为主,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不吃甜食,每餐不可过多,可适当吃鱼、豆制品、蔬菜、海带、木耳和含钙、钾高的食物如牛奶、香蕉、紫菜、苹果,这样也可防便秘。

5.2 戒烟和控制饮酒 烟中尼古丁不仅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同时影响血脂代谢,降低降压药的敏感性。饮酒可使肾素及其他血管收缩物质释放,而使血压升高,因此,最好禁烟限酒。

5.3 禁饮茶水和咖啡 茶和咖啡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使心率加快,心脏输出量增加,而引起血压升高。

5.4 情绪指导 不论是愤怒、焦虑,还是大喜大悲,都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其原因为高级神经活动紊乱引起,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形中都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6 运动指导

运动量不宜过于激烈,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可参加一些耐力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中度高血压,以不超过中等强度的活动为限。重度高血压以散步、打太极拳为主。

7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