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专科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科专科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桥梁
从学校到医院学生心理尚不能完全适应,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完成角色转移。在下病房之前,作为带教老师首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医院的性质、任务、环境、人员结构、各科室的特点及医院规章制度,带领她们参观病区、与病区护理人员见面,把即将实施的实习计划、轮转表发给学生,使她们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协助护理部组织进行“学生岗前教育”,端正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下病房时我们应该热情接待学生,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详细介绍本科室特点、环境、物品存放的位置;器械使用方法;常用药;急救用物的摆放位置各班特点;岗位职责。区分相对清洁区、污染区,并安排好同学的更衣、休息、吃饭的地方,使学生尽快消除陌生感,解除心理压力,以适应工作环境。
2临床带教老师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发挥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
在工作中因仪表端庄、态度和蔼、严谨慎独、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努力为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作好表率作用,对她们的提问应耐心解答,在工作中多鼓励、多关心、多谈心、多指导。
3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护士健康的因素
因此带教老师自我保护意识的高低对护生起着引导和暗示作用。带教老师要多一份爱心和关心。对护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以防止和减少职业性感染。我认为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3.1严格洗手
通过讲解和示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要求认真执行洗手制度,最好用洗手液,正确执行“六步洗手法”,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
3.2坚持戴口罩和勤换口罩
最好是一上班就戴口罩,坚持至休息时间。特别是在我们呼吸科,凡接触病人都应戴好口罩,以加强自我保护并教会学生口罩不用时应先洗手后再取下,清洁面向内折叠放于专用口袋或用塑料袋套好。并坚持每日下班前换洗。如使用一次性口罩,有效期为4小时。
3.3指导护生在进行以下操作时必须带手套
如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处理污染的敷料、器械及引流管、接触刺激性化学消毒剂、配制细胞毒性化学药物及抗生素,并在脱除手套后仍应严格洗手。
3.4正确穿着工作衣
要求学生扣好衣领和袖口,尽量减少皮肤部分,工作服保持清洁。每周换二次,如果被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应立即更换。下班时督促护生更换鞋袜,避免将病菌带入学生寝室内。
3.5操作熟练、动作协调、严格遵守操作规章
可使误伤和污染机会明显减少,在临床带教中,要向护生传授一些防护的经验和技巧。比如在病人输液完拔针后,直接将头皮针刺入空的输液袋橡皮塞中,避免病人的回血滴落在地上和针头误刺在自己手上;抽血气分析时要求学生拿针筒的手戴上手套,避免在排出空气时,血液污染到手;去除污染针头也使用专用镊子并投入专用利器盒内;要教会学生如果被污染针头刺伤,应立即挤压使伤口出血,大量流动水冲洗后,用碘酒擦拭数分钟;给病人吸痰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戴好口罩,以防瓶内混有大量细菌的气溶胶形成污染。
3.6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工作时往往追求操作速度而忽略了自我保护,此种情况对护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老师也要加强自防意识和自防技术教育,让学生明白在临床工作中做好自我保护和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保护自身健康,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4教师要言传身教帮助学生重视和做好基础护理,掌握基本技能操作
在带教学生做晨间护理和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时,不能马马乎乎,要学生与患者进行交谈,掌握第一手的病情动态。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和发现患者的基本生活要求和心理需要及病情的变化,以此来提高晨间护理的质量。巡视病房时,要了解巡视病房的目的和要求。例如我们呼吸内科病人补液及吸氧的病人较多,我就要求同学在巡视时要注意补液情况,及时调换,减少铃牌。听取病人主诉,及时向带教老师或医生汇报。雾化吸入的病人结束后及时收回雾化器清洗消毒,不要悬挂在外面,以保持病室的整齐划一,并教会学生观察各种监护仪器、简易呼吸机运转情况,以及病房内电灯、空调、电扇、厕所等的使用情况,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培养高度的责任心,以此来提高巡视病房质量。带教技能操作时,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要领、技巧,讲评非正规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患,以及每步操作的理论依据,遇到合适的病例,可协助学生完成操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我们呼吸内科抽血气分析比较多,同学们都不敢抽,我就在每次抽血前,让同学们自己先摸清病人的动脉搏动处,以了解动脉的位置、深浅和弹性。我再仔细讲解抽血气的要点,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几次下来,同学们都愿意自己来尝试一下,其中也不乏有成功者。因此要针对每个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分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和操作规程,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5要进行灵活多变的理论授课,达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目的
除了按大纲要求的专题进行授课外,各科室要针对本科的具体情况安排小讲课、查房、床边提问和晨间提问,结合具体的病例进行讲解。现在我们呼吸内科的病人病情较复杂,各种临床护理的新技能,新业务都应运而生,我会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给同学们讲解。比如呼吸机的基本知识、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留置针穿刺及封管方法、PICC的导管护理、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及术后护理,以及胸穿后留置针的护理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6加强对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事业心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不忘加强对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事业心,参加医院举行的优秀护士演讲会等活动,带领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护送病人检查、打扫病区卫生,领取获更换物品等,培养她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学会与各种人群打交道,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7设计并实施评学、评教双向反馈工作
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德、能、勤、技做出评价,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离科前对带教老的服务态度、敬业精神、操作技能、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双向考评,教学相长,使我院的临床护理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循证护理;专业性沟通;呼吸科;呼吸科患者;满意度
医院内的呼吸科是特殊的科室,高危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在呼吸科,呼吸科的患者的治疗过程十分复杂,而且病情反复,只进行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完全达到治愈的效果 [1]。对于呼吸科的护士来说,呼吸科的患者的康复需要不仅是对症的药物治疗,更需要的是患者在生病期间的正确护理工作,而专业性沟通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2,3]。而积极寻找呼吸科病房中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主观满意度,也是多年来各个医院正在为之努力的工作。
沟通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去了解和把握患者或家属的期望值,如何尽可能地使医疗服务的实际所得达到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除了医院的硬件环境、医务人员的技术、便捷的流程、合理的费用和高效的管理等因素外,护患之间的专业性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研究背景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这一名词,由1992年加拿大Lsackett对它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现有的最佳的证据,对个体患者的医疗做出合理的决策。后来,英国流行病学家于1993年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到现在位置已经发展了13个国家,中国也在其中。加拿大国家健康论坛积极倡导创建一种用实证来决策的理念.循证医学不仅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领域开始发展起来,这就是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文化。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而产生的,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并将科研结论与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合理的护理证据,循证护理可以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是循证医学和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调查,呼吸科的专业性沟通在我院的实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呼吸科的患者的不满意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在专业性沟通中使用循证护理是不是有效果,目前我院还没有进行研究。
2 存在的问题
专业性沟通需要很多的技巧,这就要求护士有较高的专业技巧,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个人形象的得大方得体,专业性方面,要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比较准确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此外,不只是对患者本身,对他们的家人也要注意态度。要换位思考,考虑患者家属的心情,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要做到方方面面是不容易的,所以专业性沟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正因为如此,我院出现了一些专业性沟通的问题,比如护士对呼吸科患者所用的药品解释不到位,引起患者的猜疑,语言不耐烦引起护患之间的冲突,对家属不够理解引起的冲突,患者一系列的个人毛病,如大声说话,占用病房空床等引起护士人员的不满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患关系,影响护士的主观判断和护理积极性,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配合积极性。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材料 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进行呼吸科中各种疾病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病例200例,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随机分配,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6.23±5.42)岁。实验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55.78±5.57)岁。两组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呼吸科护患之间专业性沟通的护理,而实验组在护患沟通中则采用循证护理。
3.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计数方法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
4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层次。见表1。
5 结果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本院呼吸科中随机挑选的200例患者中,实行循证护理的实验组中,患者及其家属非常满意的比例为49%,满意的比例为46%,总的满意度达到95%,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情况均未出现,也就是说不满意度为0%,而未实行循证护理的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比例为14%,满意的比例为46%,总体满意度仅为60%,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均为10%,也就是总的不满意度高达20%,并且由统计学分析得出P
参考文献:
[1] 田云萍.护理干预对呼吸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05).
篇3
[摘 要] 本文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为例,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对其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29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37- 01
1 翻转课堂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相关概述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本世纪初的美国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主要内容为师生之间的课堂顺序颠倒,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在课前学习,而课中时间则是交流与提问,颠覆传统的教师讲授信息教学,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交流,以巩固学生学习成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与混合性,前者针对学生学习方式、内容、学习媒介等方面;后者主要针对教师教学方式来定性。
(2)客户管理课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主要围绕当代社会客户价值与买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的理论知识体系。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将客户、社会市场、企业发展三者关系与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客户关系的重要性,以为个人发展与企业规划提出实际可行的指导建议。
(3)翻转课堂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中的可行性。以翻D课堂教育模式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教学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有利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架构;第二,翻转课堂的师生关系交流模式有利于教学工作者及时发现学生在客户关系管理学习难点并予以交流与解决。
2 翻转课堂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1)内化性学习扎实学生理论知识体系。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中,大多都是理论型知识结构,其中的企业、客户、市场等要素相关性较强,对学生的自我理解与运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进行知识学习,通过自我了解与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学习“误区”,并在课中提出或者求助老师,以巩固自我学习成果,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而是通过具体详细的自我学习,将理论知识予以内化吸收,并且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发掘课程设计中的问题与难点,以课中时间进行师生交流,进一步了解知识的结构,以达到学习的根本目的。内化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的整个知识框架与学习难点,通过不断完善与巩固,发掘出自我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2)创新型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启发式思维生成。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即自主学习知识,自主建立学习方法,自主发掘并寻求途径解决学习问题。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来看,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空泛的理论,且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极强,需要学生进行自我分解知识结构,达到学习目的,这种自我学习要求符合翻转课堂对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观的树立,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思维,善于寻找课程设计关键,并通过课中的交流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启发式”沟通予以解决。由此可见,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对学生的启发性思维要求较高,而翻转课堂的自主创新型学习方式及教师“启发式”沟通机制都符合课程设计的需求。
(3)“翻转式”教学模式加深师生沟通与交流。使用“翻转式”教学模式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教学的应用型较强。从课程设计本身来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关系的人文类学科,需要学生不断进行知识构建方能深入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中短短时间将大量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强制性灌输到学生脑内,不仅难以发现问题所在,且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般。“翻转式”教学将师生关系互换,以往教师的“备课学习”工作由学生完成,而课中时间也主要是学生的讲解与交流,这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并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充分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进度与掌握程度,并就相关的疑难点进行启发式教学。这种沟通交流模式在翻转教学上呈现出了极大的角色互动性,让学生了解与把握自身学习现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让教师通过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时解决学习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3 结 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用有利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翻转式教学模式互换师生“位置”,让学生在自主充分学习中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根本目的。此外,翻转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即时发现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中的疑难点,并通过“启发性”思维予以解决,不仅提升自我学习兴趣,且在不断自主学习过程中创新学习方法,建立学习框架与结构,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天梅.论知识内化教学―― 一个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208-211.
[2]陈宝花.对当下国内实施“翻转课堂”的冷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20):1-3.
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66-0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引起学生心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地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又叫心理卫生,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本文探讨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谓情境是指影响个体自身发展的各种刺激所构成的场景或环境。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在其中自主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认知,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主张“做”中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人本主义代表学者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教育者要重视对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在心理健康课程“做情绪的主人”教学中,笔者结合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的学习理论,以及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情境活动,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营造出愉悦和谐的师生环境,运用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有关的情境中通过表演、观摩等活动产生情感体验,合作分享经验,既提高学生认知,改善行为,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需求分析
在开展“做情绪的主人”教学活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第一章知识篇“心理健康与我”和第二章成长篇第二单元“认识自我”,对心理健康课程有了初步了解,对自我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但是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烦恼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缺乏管理情绪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本课将进一步提高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而在教学大纲上,要求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职业生活中开发自我潜能,欣赏自己,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协调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晴雨表,学习如何管理情绪为下一章节“学校中的我”人际关系的学习做准备,本次课程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的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改新教材《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讲课内容是课本第二章成长篇第三单元第十一和第十二课,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基础部分,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拥有良好的情绪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处理好学习、生活与就业等各种关系的重要基础能力,学好本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概念和产生的来源,以及如何正确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本教材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情绪特点来看,本次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是女生,她们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又称心理断乳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期,形成了她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她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容易冲动、极端化。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和厌学情绪,学生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所以管理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从专业需求来看,护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医院的护士,学习本章有关情绪的心理保健知识可以帮助护士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医学心理学的实践研究证明了情绪因素的致病作用,病人的不良情绪状态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学会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并能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加以调节,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应激不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因此,学生学会正确的疏导情绪的方法,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不良情绪,既是职业需求,也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等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并分享,以促进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
(一)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前分组后分工合作,到校外的医院或诊所考察并收集并整理病人不良情绪的相关案例,上课过程中小组团结协作参与团体游戏活动。合作探究法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与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临床护理情景的模拟,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以体验病人求医时的切身感受,参与者获得临床实践体验以及宝贵的经历,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观察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观察和调节病人情绪,促进治疗顺利完成,受到一定启示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角色扮演法既能使学生能够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下,掌握临床辩证思维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三)分组讨论法
全班分成6个小组,桌椅安排成小组讨论式,每组有10~11人,每组有组长和记录员,人人参与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讨交流以获取知识。讨论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开发学生思维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情绪的定义,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辨析积极与消极的情绪应对方式。
(二)技能目标
1.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善用技巧管理情绪,逐渐形成情绪自我调控的能力。
2.合理表达情绪,理解他人,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
(三)情感态度目标
1.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2.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学会合作。
3.通过活动,学生能体验大胆倾吐心中烦恼的快乐,体验尊重与被尊重、信任与被信任、关心与被关心的浓浓情谊。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教学重点:体验情绪,认识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克服消极情绪。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消极情绪,善用技巧管理情绪,树立“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全班分成六个大组,每一组10~11人,由自荐或推荐选出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活动人员安排及成绩记录。要求各小组课前完成以下4个任务:一是收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语;二是调查学生中存在的消极情绪;三是到校外的医院或诊所考察并收集病人不良情绪的相关案例,观察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观察和调节病人情绪,促进治疗顺利完成;四是每位同学对自己的情绪特点做初步自我剖析。
2.教师准备。(1)若干情绪卡片图和彩纸;(2)桌椅安排成小组讨论式。
(二)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共同约定口号:教师说边击掌边说:“大鲨鱼!闭嘴巴!”学生接着边击掌边说:“闭嘴巴!”
目的:既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维持课堂秩序,统一口号,方便上课。
1.导入新课。
活动一:我猜我猜我猜猜(5分钟)
要求:教师PPT展示成语,任意找几对搭档上台一个表演一个猜,表演者通过面部表情和适当的手势、动作来表演上面的情绪,并让另一个同学猜猜是一种什么情绪?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一对最佳搭档(用时最少又猜对的组),参与的组获得表情扣1枚,最佳搭档组获2枚。
第一组:眉开眼笑、痛心疾首、暴跳如雷
第二组:伤心不已、手舞足蹈、提心吊胆
第三组:欢欣鼓舞、悲痛欲绝、愤愤不平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表演既能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情绪,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2.识别情绪(15分钟)。
(1)活动二:情绪脸谱。教师用PPT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情绪图片,让学生初步识别情绪的类型,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和外部特征,引出情绪的定义、构成要素和类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初步识别情绪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画出本组第一次抽签活动时情绪卡片代表的情绪脸谱,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画得最好,最美脸谱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表情扣1个。
(2)活动三:情绪词语大比拼。全班6个组用情绪脸谱抽签,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本组情绪抽到的情绪类型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看哪个组写出的这类情绪词语多,参与的组获得表情扣1个,写出情绪词语最多的组获2个。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加深对情绪定义的理解,尝试初步体验四种基本情绪,同时又培养学生语言和肢体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体验情绪(15分钟)。
活动四:角色扮演
根据学生收集有关情绪的案例,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时间2~4分钟,事先进行排练,让学生根据情景自由发挥,表演形式不限。要求观看的学生找出情境中人物有哪些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分析产生该情绪的来源,说出消极情绪的危害,正确回答问题的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得1个。
情景一:和同学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
情景二:病人与护士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剧的角色扮演,学生亲身体验日常生活和职业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教师引导学生出现这些不良情绪时,学会分析情绪产生的来源,理解调节情绪的重要性,为下面如何调节情绪做准备,同时学生分组表演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艺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调节情绪(20分钟)。
活动五:“情绪医生”开处方
通过以上对情绪特点的分析,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一个组长和记录员,担任剧中剧中人物的情绪医生,讨论如何帮助剧中人物开处方,克服消极情绪,保持良好情绪,讨论结束后分享各组成果,各小组准备好记录和发言,比一比哪个“情绪诊疗所”方法好,主意多,处方多的组被评为“神医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得1个。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心理体验,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有效化解不良情绪,学会管理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
5.分享情绪(7分钟)。
活动六:情绪大挪移
要求:组内同学轮流说出自己曾经历的消极情绪,下一位同学给出积极的情绪调控的办法,表现积极的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得1个,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情绪大挪移”来突破难点,通过这个活动,体验到不同的消极情绪,并提出积极的应对情绪的办法,既锻炼了自己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6.放飞情绪(14分钟)。
活动七:情绪放松小体验
要求:从学生讨论分享的方法中选出深呼吸和音乐调节的方法,播放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音乐中的引导语做放松情绪的训练,每组跟随音乐做放松体验练习的人员最多,效果最好的组被评为“最佳放松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得1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情绪调节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7.总结归纳(2分钟)。
(1)盘点每个小组的表情扣个数,从完成课前任务、小组合作情况、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对每个小组点评,并进行表扬与鼓励。
(2)小结。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转移注意力法、合理宣泄法、自我激励法、心理换位法、放松身体等,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课堂上学习到管理情绪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当中,学会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真正的做情绪的主人。最后,让我们用一段话来结束我们的活动(学生齐读):“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可以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让我们创造快乐心灵,给心灵一片晴空。”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践情况和体验,对情绪的调节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升华,加深学生对调节情绪的印象。
(3)布置作业(2分钟)。每组学生课后精心设计海报,把课堂上总结出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写到海报上,贴在教室的后面的墙上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成果汇报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六、学习效果评价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通过兴趣激发、反馈和评定、奖励和惩罚归因指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集体奖项
根据学生在本次课的表现,评选出各类集体奖项,既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1.“我猜我猜我猜猜”活动中,几对搭档在两分钟之内上台表演成语,猜出词语最多的被评为“最佳搭档组”。
2.“画脸谱”活动中,每组派一个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到黑板上画出喜、怒、哀、惧四种情绪脸谱,比一比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好,画的最好的组被评为“最美脸谱组”。
3.“情绪词语接龙”活动中,每组在2分钟内写出本组抽签到的情绪类型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的词语最多,写出词语最多被评为“最佳词语组”
4.“情绪医生开处方”活动中,每组担任剧中小A的情绪医生,在3分钟之内讨论如何帮助她开处方,克服消极情绪,保持良好情绪,哪个组写出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最多被评为“神医组”。
5.“情绪放松体验”活动中,每组跟随音乐做放松体验练习的人员最多,效果最好的组被评为“最佳放松组”。
(二)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老师评定
七、教学特色与反思
(一)特色
1.注重结合护理专业设计教案。课前分组布置的任务之一是到校外的医院或诊所考察并收集病人不良情绪的相关案例,观察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观察和调节病人情绪,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案例,充分挖掘学生的考察和团结协作潜能,本课探索方向是进一步研究护理专业特点和护理专业需求,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创设更多更好的情境让学生实践和感悟,真正实现心理健康的育心效用。
2.开展“活动”和“体验”让学生感悟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开展团体活动,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学生亲身感受情绪放松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学生的特长,锻炼和体现了学生自我组织、实际操作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得到自我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反思
1.不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在分享环节中自我防御性比较大,分享的心理感受过于表面形式,没有放开身心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2.改进: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过作为一名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
【参考文献】
[1]邹泓,黄才华.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2]肖丹.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
[3]颜苏勤.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
[4]俞国良.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摘要】:目的了解教师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的主观看法,进一步合理配置基础医学课程,完善基础医学教学。方法2008年10—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组教师(有效人数77人)进行其对护理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的主观看法调查。经专家修改后问卷的内容效度为1.0.
结果100%的教师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重要;50%以上的教师认为应该开设的基础医学必修课有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物学;98%的教师认为开设实验课有必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尤其是在解剖学的教学中;94%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知识衔接,比较重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教师组间仅在课程设置意义和原则的部分条目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将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进行紧密联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考虑不同教学方向教师的观点,适当进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的调整。
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科学、符合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并富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基础。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先期课程,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篇6
我们于07年7月份进入了郑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为期9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和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与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前的最佳锻炼阶段。在这里我要感谢郑州市中心医院给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实习环境和各种优越的实习条件,也感谢所有的带教老师对我的关心照顾和辛勤指导,让我能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拥有如此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医院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根据护理部的精心安排,我们分别手术室.外科.内科儿科等几个科室轮流进行实习。
我实习的第一站是手术室,在这里我们的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但由于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第一次走进手术室的时候,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一切看来都那么的新鲜。刚去的时候护士长给我们分别安排了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先带领我们熟悉了这里的环境,接着为我们讲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刚开始的几天感觉仍是陌生和不解,因为是学生的身份,所以感觉就是站也不对,坐也不是。好在带教老师对我很好,什么事情都为我们讲解,有些事情也让我们去动手,慢慢的我们也熟悉了这里的程序。在这两周里,我们很认真的学习关于手术室方面的知识,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熟悉每台手术所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特殊器械,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对于无菌操作技术,如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都能够熟练准确的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短暂,对于有些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仍不是很了解,真是有些遗憾。由于是首次实习实践,所以医院对我们很是严格,并没有让我们进行临床操作。
第二个科室是神经外科,虽然已经实习了一个科室,但由于性质完全不一样,所以仍是陌生的。对病房的陌生。
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入病房实习,在病房实习和手术室完全不一样,在这里接触最多的是病人及其家属,所以对我们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病房实习要处处小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要求更是甚严,真可谓是如履薄冰。
在病房实习,由于是学生,所以开始只能转转病房,在累也不能当者护士长及科室的老师的面休息,感觉真的好累好累,全身都是酸痛,下班后回到住处倒床就是睡。身心具累。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情还是没有形成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带教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个班的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比较快的适应医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的适应医院环境,为以后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得上是实习阶段的一个收获:学会适应,是自己融入新的环境并在其中成长和生存。
随着时间的脚步,环境已熟悉,学习也逐渐进入正规轨道,在各个科室的病房实习阶段,了解最多的是各种疾病及其常用的治疗药物,如药物的用法及用量。掌握各项护理的基本操作。
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导尿.插胃管.床上插浴.口腔护理,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各种基础护理的操作。
我知道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未入临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习,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篇7
【摘要】目的:在外科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其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随即抽取2007级200名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不增加实验课时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法。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最终的理论考试、实验报告、操作考核等三项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学生对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课堂效果评价较好。 结论:综合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缩短外科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反馈
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为中心,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零散,从而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在2007级200名学生中组织实施了综合性实验教学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辽宁省某校2007级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即抽象几个班的学生共200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名学生。且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开课计划、课程门类、入校成绩、上课实数、教师年龄、学历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比较。
1.2 方法: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教学会议等培养教师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护理实验教学观念。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精选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实验病例,指导学生模拟临床情景,按照学科要求,设计综合性实验若干项。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以录像、示教、练习、回演示、考核为主要方法,实验组除了采取传统教学法之外,还运用如模拟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1.3 评价方法: 参照国内护理教学评价的相关指标,通过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报告这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评定。其中技能考核占30%、理论考试占60%、实验报告占10%。
对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7年实验组调度问卷100份,有效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包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综合评定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综合评定结果在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实验报告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如表1。
2.2 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 调查问卷显示:2007级70人(70%)对护理综合性实验课表示满意,18人(18%)认为老师指导到位,12人(12%)认为有必要再开设综合性实验课。具体如表二。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专业课堂教学脱离不了“录像、示教、练习、回演示、考核”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实验方法,但这种形式的教学却容易导致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且与临床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使学生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从实验组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综合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认真分析病例,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对病情演变、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临床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初步具备了实践操作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了新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高他们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入综合性实践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丽萍,姜文丽等.护理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39.
[2] 张萍.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J].护理进修杂志,2010,25(5):415~417.
[3] 肖国华,王丽,沈学清.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13~115.
篇8
【关键词】 压力;适应,心理学;学生,护理;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49-02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往往面临很大压力,如不能及时适应,不仅会直接影响实习效果,还可能导致身心疾病。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实习护生的压力源和应对方式,探讨对其进行有效引导、管理和减压的方法,帮助护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以保持其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蚌埠医学院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临床实习的110名本科护生,其中女生92名,男生18名;平均年龄为(22.00±1.01)岁。留守本地的实习护生18名,赴外地实习的护生92名。
1.2 方法 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第14周发放问卷117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94%。调查工具包括:(1)个人资料问卷,主要包括被试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专业态度等,为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数据。(2)心理压力源量表,由研究者在参阅文献后自编。包括就业、工作性质和内容、人际关系、自身知识和能力、情感支持、教学组织管理、其他7个方面,共36个项目。每个项目分4级评分:“很大压力”为3分,“较大压力”为2分,“轻度压力”为1分,“无压力”为0分。从总样本中随机抽取2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2周后再次用此量表进行调查,分别计算2次各项目及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并计算相应的相关系数。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平均为0.85,各项目评分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46,Cronbach α系数为0.88。量表效度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及专家评审,证明具有较高效度。(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1],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分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在每一应对方式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0~3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
2 结果
2.1 压力源及压力水平 110名护生的平均压力为(42.24±16.58)分。以实习护生心理压力源量表的理论中值54分来划分压力的高低,24.55%的护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压力。护生前10位压力源依次为今后就业、护理工作过于辛劳、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接触传染性疾病、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的能力欠缺、语言不通、病人死亡、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病人及家属需要、继续学习等。
女生平均压力为(41.21±16.67)分,男生为(37.20±15.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压力源见表1。
2.2 压力应对方式 110名护生积极应对纬度平均值为(1.80±0.18)分,消极应对纬度平均值为(1.04±0.47)分。护生常用的6种应对方式依次为通过工作学习或其他一些活动解脱,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自己安慰自己,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问题。男、女护生压力应对方式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压力源分析 任何能使人陷入压力状态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压力源可来源于躯体、心理、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改变[2]。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医学、社会学和药学等专业的学生[3]。笔者调查表明,24.55%的本科实习护生具有较高的压力水平,其压力主要来源于今后就业、工作性质和内容、自身知识和能力等方面。
3.1.1 就业、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 随着我国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护生的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国家就业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加上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本、专科护生的扩招,新的就业制度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就业压力成为本科实习护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源。由于传统的社会偏见,护理工作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4]。护士在医院中地位较低,工作比较辛劳,其付出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补偿。尤其是本科护生与其他专业医学本科生相比,这种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常常使护生感到不平衡,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调查发现,55.5%的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是一般,讨厌和非常讨厌的占10%左右。
3.1.2 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 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接触传染性疾病、处理病人紧急情况能力的欠缺等也是护生常见的压力源。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不允许学生犯错,总担心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专业操作不熟练,如果在发药时或与病人沟通中出现差错,就存在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潜在危险[5],同时还会影响到成绩。
3.1.3 其他方面 在情感支持方面,许多护生由于有限的医学知识、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亲眼目睹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目睹病人的死亡和痛苦面容时感到无助。语言障碍是外地实习护生常见的压力源(110名护生中有83.6%在外地实习)。语言障碍导致护患沟通、师生沟通的障碍,造成护生很大压力。
3.1.4 不同性别护生的压力不同 与女护生相比,男护士作为护理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尚不能被人们理解和认可,这使得男护生在今后就业、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继续学习等方面的压力更大。同时由于男护生具有思维逻辑性强、独立性强、动手能力强、沉着果断、对高新技术掌握较快、体力充沛等优势,使得男护生在工作性质和内容、自身知识和能力、情感支持等方面的压力较低。
3.2 本科实习护生应对方式分析 应对是个体为了实现被自己评价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的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6]。据国外学者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方式[7]。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渐趋成熟,多数学生敢于面对压力。调查表明,在压力应对方面,本科实习护生大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采用最多的是通过工作学习或其他一些活动解脱、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等方式,最常用的消极应对方式是自己安慰自己。
男女护生比较,女生更倾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传统的观点认为女生相对柔弱,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他人求助,但也表现出女生依赖性较强的特点;而男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自尊,不愿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更不会轻易向他人求援,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他们通常采取独立支撑的方式,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3.3 对策 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介绍国内、国际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使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特点、重要性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情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8]。要分析男护士的优势及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增强男护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其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赞誉。根据男女护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卫生辅导,引导其积极面对现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帮助外地实习护生尽快克服语言障碍,增进师生关系、护患关系;帮助护生尤其是男护生建立支持系统,寻求可倾诉的对象,相互支持;培养其有益健康的业余爱好,丰富业余生活,积极应对压力。
4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宏,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2] ADMI H.Nursing stress during the initial clinical experience.J Nurs Edu,1997,36(7):323.
[3] BECK D L,HACKETT M B,SRIVASTAVA R,et al. Perceived level and sources of stress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chools.J Nurs Edu,1997,36(4):180-186.
[4] 袁华,李小妹.压力管理训练对护理本科生压力水平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1):9.
[5] PAGANK K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stress questionnaire.J Nurs Edu,1989,28(4):169-174.
[6] LAZARUS RS, FOLKMAN S.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Springer:New York,1984:933.
[7] FOLKMAN S,LAZARUS RS.Study of emotion and coping during three stages of a college examination. J Personal Soc Psychol,1985,48(6):150.
篇9
【关键词】本专科护生;实习初期;应对措施
临床实习是高校本专科护生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过渡日寸期。护生从校园来到医院,从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新奇、兴奋转而进入临床后的紧张、不安,作为一个适应系统,面临着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和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在实习初期是否能顺利地适应这些情况,对整个实习过程及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本专科护生实习初期临床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出其应对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底在医院实习的本专科护生32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O人。资料收集时间为已完成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到临床实习满6周。年龄21—23岁。
2、调查工具及方法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专家意见自设而成,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生活适应4个维度,问卷共36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能力的高低赋1—5分。量表采用Likert式五点记分制,记分标准是:从完全与 我 符合到完全与“我”不符合分别记分为5、4,3、2、1,有的题目采用反向记分。最终得出临床实习初期适应能力总成绩,得分越高,表明临床实习适应情况越好,反之,表明适应情况越差。将调查对象集中,发放调查问卷,所有问卷均为不记名填写,资料的发放与收集由研究者本人完成。发放问卷325份,当场收回3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 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临床实习初期总体适应水平标准平均分为75.6分(标准平均分的计算是把平均分值换算成满分为100分而得出的分数)。其中,学习适应得分最高78,生活适应得分最低66分;大专学历的学生四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本科学历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分析
1、本专科护生实习初期适应总分标准平均值75.6分,处于中等水平美国的护理理论家Roy认为人是一个调适系统,是身、心、社会的综合体,为了维持自身的完整状态,持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不断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实习初期学生本能地使自己适应这种状况,总体适应中等。学生由学校初到临床实习,不仅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转变,而且学习内容、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人际关系等这些外部环境在短时间内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角色的转变、沟通能力欠佳、临床操作经验不足、学习压力等均可导致恐惧心理而影响整体临床适应情况。另外,由于实习学生刚从学校走NIle5床工作一线,直接面对复杂的医护关系和护患关系,看到临床上这些真实的护理场景,开始考虑将来就业事宜,工作压力也会影响学生临床实习初期总体适应状况。
2、大专学历的学生临床实习初期四个维度得分高于本科学历的学生相对于大专的学生来说,本科学历的学生大学入学分数较高,资历较大专优越,对护理职业的期望值也相对较高。因此,他们满怀理想和信心进入医院,渴望多姿多彩的实习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整日接触的是疾病与死亡以及繁琐性的事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很容易使实习生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 ,更容易出现不适应行为。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大多为中专、大专毕业,在带教本科护生时,不愿主动与本科护生进行交流,而本科学历护生认为自己受教育层次较高,所学专业基础理论较扎实,又不愿意去请教老师,因此师生间沟通较少。而大专的学生,面对目前相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及对护理专业较现实的期待,可能使他们更客观地接受护理工作,能更加主动地去适应临床实习。
3、是否独生子女对临床实习初期适应行为的影响也有差别非独生子女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的适应行为相对较好,除了人际适应外,适应的其他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护生。非独生子女适应能力较强,因在非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中,所享有的资源相对较少,必须学会与兄弟姐妹分享资源0],而独生子女更多地来自城市,成长环境较优越,受挫折少,意志较薄弱。传统的社会偏见,认为护理工作是低学历、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护理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常常使一些独生子女感到难以接受。因此,对于独生子女护生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会影响他们在临床实习初期的适应行为。
四、对策与建议
篇10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分析;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4-01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逐渐发展,社会对于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药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注重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忽视了与临床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欠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护理学人才,我们对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
1 药理学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定位和重要性
在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教育中,药理学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因为职业教育需要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而药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仅只是一门基础课,还是一门专业课程。因为它既要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适用范围,给药方法,给药途径,药物配伍禁忌等药理学的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检测、观察、处理等护理宣教方面的技能。
2 目前高职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药理学》教材方面的问题。 现在使用的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现用教材设置主要是针对医疗方面。总体上来说是从药效学,药动学开始,各章节相对独立,缺乏联系性。每个章节重点知识也是讲临床治疗方面的比如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适用范围等理论化的知识。而作为护理专业需要的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的报告、处理,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对不够突出。
2.2 《药理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药理学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定位模糊”这个问题。因为药理学属于基础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单纯的理论化学习,从而导致和岗位脱轨,和临床脱轨。具体表现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作用及机理偏多,偏深,而对于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偏少。
3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改革设想
3.1 明确课程定位,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药理学对于护理专业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它为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提供大量的和药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目标:对于护理专业来说,需要了解药理学的基本的理论,熟悉常用的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第二,能力目标:能够观察药物的疗效和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对临床上一些常见药物进行知识咨询、健康教育;能了解临床上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能够准确快速的换算药物的剂量。第三,素质目标:具有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论课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将临床专业中经常采取的病例式教学引入药理学教学当中,使理论知识和临床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采取引导式自学和启发式教学,既能够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又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一方面减少一些单纯性的验证实验,增加一些和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关系密切实验,比如药物的剂量对药物的影响,静脉给药的速度对药物带来的影响等。另一方面,为了和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可以增加学生的见习,让学生观察护理人员在药物的调配,发放以及记录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工作过程或者将教室搬入模拟病房,模拟药房,来模拟临床工作中对于药物的适用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