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口腔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产儿口腔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评定标准
(1)满意:患儿在住院期间,未发现并发症,机体发育良好,院外随访中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发育良好,生长发育指标正常;(2)较满意:患儿在住院期间,未发现并发症,机体发育良好,院外随访中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发育正常,生长发育指标偏低;(3)不满意:患儿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机体发育缓慢,院外随访中,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发育缓慢,生长发育指标偏低。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讨论
早产儿作为特殊的护理群体,如果管理不科学、稍有不慎就会容易发生早产儿并发症,给患儿造成终身遗憾。在管理中,尤其要注重呼吸管理和喂养管理,以及预防并发症。早产儿呼吸中枢未发育成熟,对呼吸调节能力差,易导致呼吸浅快,伴有不规则呼吸或呼吸暂停。由于早产缘故,患儿咳嗽反射弱,对呼吸道的黏液无力排除,容易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肺不张[1]。所以在管理中,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对有呼吸窘迫患儿要进行吸氧。在喂养中,由于患儿消化功能弱,要多次、微量喂养,如果患儿吮吸能力差,可使用鼻饲,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有无发绀、有无腹胀、吐奶现象。此外,一天一次测重,当体重过低时,给予肠道外营养支持。在基本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加用中医的护理方法。祖国医学认为:艾叶有温经通络、驱寒散瘀的作用。用艾叶煎水浸浴,可使早产儿尽快复温;金银花清热解毒,对多种病原菌有杀灭和抑制的功效。用金银花水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口腔炎;茶籽油有消炎、生肌、润肤的作用,用茶籽油涂擦皮肤可预防早产儿皮肤炎及湿疹;甘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去胎毒[2]。现代医学认为: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早产儿对毒素的耐受能力,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篇2
本院ICU新生儿病房于200406~200706,共收治多胞胎、双胞胎早产儿62例,其中56例发生呼吸暂停。对呼吸暂停患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多胞胎和双胞胎早产儿中,3胞胎12例,双胞胎50例。出生体重最低670 g,平均体重1 660.3 g,胎龄最小24周,平均胎龄33.1周。62例早产儿中,4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13例RDS,而且出生体重愈少、胎龄愈小,呼吸暂停出现的越早,持续时间也越长,有6例为此应用呼吸机。发生呼吸暂停最少1~2次/d,最高达15~20次/d,且多发生在出生后的最初3~5 d内。
1.2 呼吸暂停和RDS发生的原因
①环境温度或体温过高、过低3例;②血糖高低4例;③血气值波动过大17例;④胃食管反流8例;⑤感染19例;⑥颈部过度伸、屈5例。
2 护理措施
2.1 有效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患儿不同,奶前给于仰卧位时在肩下置软垫,用两个小沙袋固定头部,避免颈部过度伸屈,头部可偏向一侧,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俯卧位可使肺部的气血比例趋于合理,血氧分压增加,而且俯卧位可防止胃食管反流吸入,安全性高[1]。本组15例采用俯卧位,患儿哭闹减轻,有安全感。喂养时床头抬高15~30°,防止胃食管反流。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①胃管喂养23例;②泵奶22例;③十二指肠喂养11例。
2.2 恢复自主呼吸
患儿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给予物理刺激:弹足底、托背呼吸、放置自制小水床等方法,以患儿出现呼吸动作、肤色转红为度。加大吸氧流量,清理呼吸道,通过刺激缓解呼吸暂停。上述方法无效时用呼吸囊面罩加压给氧,常很快好转。对频发的或原因不能去除的则尽早气管插管,本组上呼吸机治疗6例。
转贴于
2.3 合理用氧
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血气分析监测,根据临床表现及监测结果调整给氧方式及氧流量,主张低流量间断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 %~95 %,这样即避免了低氧状态又预防了氧中毒,有43例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吸氧方式:①鼻导管吸氧30例;②头涵吸氧8例;③开放式面罩吸氧5例。患儿吸氧前血氧饱和度在80 %~90 %,吸氧后血氧饱和度在90 %~95 %。
2.4 建立静脉通路
本组有42例应用氨茶碱静脉泵入,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输液速度,不得随意调节输液速度,特别是24 h维持输液,不能中途停止输液。
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监护仪报警及时发现呼吸暂停的先兆,给予及时急救护理。
2.6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给予体温监测,每2 h测1次体温。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使体温波动值不超过±0.5 ℃。体重<2 000 g的患儿入保温箱,体重在1 501~2 000 g者,暖箱温度在32~33 ℃;体重在1 001~1 500 g者,暖箱温度在33~34 ℃;体重<1 000 g,暖箱温度在34~35 ℃。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的患儿,放在辐射台上,温度设在34~36 ℃,并加盖保温膜,防止空气对流,避免患儿体温下降。病情较轻,体重>2 000 g患儿,可以放在小床内,头部应带小绒帽。在保温箱,辐射台内患儿,注意温度探头的放置,防止被遮盖。②加强口腔护理:用2.5 %碳酸氢钠擦试口腔,2次/d,动作轻柔,发现口腔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③加强脐部护理:用碘伏消毒液2次/d擦试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无渗出,避免尿液浸湿脐部。④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温水擦试皮肤1次/d,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防止臀红发生。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及处置前后必须洗手,为防止反复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和增加感染的机会,主张用腋静脉留置针,体重<1 500 g者应用PICC导管[2]。本组患儿有5例出现鹅口疮,2例发生臀红,经过细心护理,均痊愈。
本组呼吸暂停的56例早产儿,经过护士的精心护理、密切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治愈49例,放弃治疗7例(因经济条件),护理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张跃娟.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9091.
篇3
关键词:早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严重威胁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便血。本文分析了针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经我院确诊的51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选病例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NEC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29例,女患儿22例;胎龄
1.2护理方法
1.2.1早产儿基础护理 本组均为早产患儿,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早产儿层流监护病房维持室温25℃~27℃,湿度55%~6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患儿皮肤黏膜的清洁和完整性,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儿皮肤,尤其是颈部、腋窝、会阴等皮肤褶皱处,大便后及时清洁臀部,预防臀红的发生。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口腔护理2~3次/d,可用生理盐水或5%碳酸氢钠清洁口腔,口唇干燥的患儿给予涂石蜡油。呕吐的患儿取侧卧位,上身抬高30°~40°,以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加强室内空气、地面消毒,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暖箱、辐射台的清洁、消毒。
1.2.2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以及外周循环的变化,如出现皮肤花纹、肢端冰冷、体温不升、呼吸暂停、反应差、心率减慢等情况随时准备心肺复苏,必要时机械通气。同时应密切观察皮肤弹性、前囟凹陷的程度以及尿量的改变等脱水表现。每日定时测量腹围,观察腹胀的动态变化,注意有无腹肌紧张、腹壁红斑、板状腹、腹壁菲薄等腹膜炎、肠穿孔的早期表现。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性质,排泄物的颜色、粘稠度并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1.2.3早产儿喂养 研究表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的差异,使早产儿易患NEC。目前认为,肠黏膜损伤、肠道内细菌作用、肠道喂养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3]。选择早产儿配方奶和母乳、严格遵从医嘱标准计量喂哺婴儿是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预防NEC的关键一步。多数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不能耐受经口喂养而需要鼻饲,鼻饲的推注过程应缓慢。喂养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有无腹胀、呕吐、潴留。早产儿喂养前后的护理观察与医生的及时沟通、灵活处理对NEC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1.2.4胃肠减压 绝对禁食、胃肠减压是治疗NEC的首要方法,胃肠减压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患儿预后。根据腹胀情况,放置胃管行间断胃肠减压,注意控制压力,一般用5 ml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每班更换注射器,隔天更换胃管。严重者采用持续胃肠减压,要特别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每班认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准确记录出入量。勤观察、勤巡视患儿腹胀情况。如胃肠减压效果不理想,须及时通知医生并寻找原因。禁食时间根据病情变化而定,一般禁食8~12 d,轻症者禁食5~6 d,重症者禁食10~15 d。应根据临床体征,结合腹部X线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慎重判断。通常是待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大便潜血转阴性,出现觅食反射,全身情况明显好转,开始恢复喂养。本组NEC痊愈者平均禁食、胃肠减压时间(11.51±3.65)d。先试喂开水,再试喂5%糖水,根据体重1~5 ml/次,无异常时改喂母乳或1∶1稀释的牛奶。增加奶量需谨慎,如进食后出现呕吐、腹胀或潴留应再行禁食至症状消失,再重新开始。开奶时间过早或增奶过快容易使病情恶化、反复。
1.2.5静脉营养 由于NEC患儿禁食时间较长,因而需通过静脉输送必要的营养物质,而输入的营养液成分需根据患儿病情以及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配制。根据患儿的体重计算液体量,对于补液的速度和顺序需根据补液总量进行合理安排,另外可在补液中加入抗生素。在输液过程中要定时巡视以保持通畅。患儿输液尽量24 h维持,输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管道应1次/d更换,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液体外渗,以便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在此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患儿四肢肌张力是否降低,是否有腹胀、抽搐等低血镁、低血钙、低血钾的临床症状。
1.2.6感染因素 感染是发生NEC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全身状况差,病程进展快,易发生败血症、休克、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预后差。因此应密切监测和预防早产儿肠道内外的感染,及时有效的选用敏感抗生素,做好日常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人员流动,病房层流消毒,暖箱消毒擦拭1次/d,更换1次/w,严格手卫生,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严格洗手,杜绝早产儿NEC肠道内外的外源性感染。
2 结果
在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下,51例患儿除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43例患儿治愈,6例好转,临床治愈率高达84.31%。
3 讨论
临床上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属于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急危重症,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对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高患儿存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67-473.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体重儿;护理;患儿;早产;重症;体温;出血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0例。 10例中有8例为早产儿,2例足月低体重儿,2例合并窒息的患儿,住院天数在1020天,治愈9例,死亡1例。
2 护理观察和分析
2.1恢复体温的护理:复温是护理低体重儿的关键措施,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于恶化。入院后先用低温计正确测量肛温,做好记录,然后根据不同体温给予处理。体温>30 ℃,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足月儿可置入22 ℃至25℃室温环境中加热水袋复温,早产儿可放入32 ℃温箱中,根据体温恢复情况,逐渐调整到32 ℃至40 ℃的范围内,5至10 h恢复正常体温。如体温<30 ℃,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入比体温高1 ℃至2 ℃暖箱中开始复温,并逐渐提高箱温,每小时升高1 ℃,于12至24 h体温达到正常,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监测肛、腋温变化,每1h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12 h后改为4 h一次。
2.2合理喂养的护理提供足够的能量与水分可保证充分营养的供给,是促进硬肿症患儿恢复的重要环节。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发生硬肿症的患儿多为早产儿,吸吮无力,能量摄入不足,提供足够能量和水分,保证供给。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供给能量。
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多给予吸乳刺激,给患儿抚触。喂养时,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患儿营养、热量摄入需要,遵医嘱给予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有条件时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无条件者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检查输入液体量及速度,根据病情加以调节,防止由于输液速度过快而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2.3预防感染的护理:采用保护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清洁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h,每日空气培养次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脐带未脱落者可用2.5%碘酊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用抗生素暖箱每日用键子素抹洗次水箱内水要每日更换防止细菌其中繁殖使用后再用消毒液抹洗,紫外线照射1 h防止相互感染发生。
2.4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护理单,监测体温,监测心率、呼吸、血液的变化,。观察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观察尿量,硬肿症患儿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仔细记录量与次数,每小时小于1 ml/kg,应立即报告,及时发现,防止肾衰竭。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啰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倾向,遵医嘱静脉滴入维生素K1、止血敏等有肺出血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合并DIC者应实验室监测下早期高凝状态下慎用肝素治疗。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纳洛酮、止血敏、呋塞米等药物及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呼吸机等),一旦病情突变,能分秒必争进行有效地抢救。
2.5健康教育:向家长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知识; 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窒息。寒冷季节加强保暖,尽早合理喂养,积极防治感染,降低发病率或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
篇5
【关键词】新生儿科 医院感染 交叉感染
新生儿科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房内仪器复杂,护理操作繁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易感因素。同时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科病房由于以上所述的自身特点,防止医院感染是一个重要课题,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科病房防治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更显突出。
一、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1.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粘膜薄嫩,易于破损,本身处于不通风的房间,皮肤排汗不畅,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尿布皮炎、红斑等,常发生在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医护人员和探视者常为传染源。
2.脐部感染:脐部是新生儿与外界接触的主要创面,由于尿垫长期包裹极易导致大小便污染而发生感染。
3.口腔感染:鹅口疮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尤其是以出生一周以后及早产儿多见,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及带菌的医护人员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尿布。如果口腔护理不当,容易引起白色念珠菌入侵,并大量繁殖。
4.肺部感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能力降低,尤其早产儿吸吮力低,如喂养不当,极易发生误吸呛咳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二、新生儿病房制度规范化是防治医院感染的保障
1.工作人员是防止交叉感染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工作人员应至少半年健康检查一次,凡有呼吸道、皮肤粘膜、肝脏、胃肠道或其它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者,均不能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
2.坚持对陪人、探视、参观人员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定时探视。限制人员出入,入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与患儿接触前要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3.坚持手消毒制度,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室之前,应先在洗手间用肥皂、刷子在脚踏式自来水下洗刷双手直至肘关节以上,在接触下一个患儿前常规床边手消毒。
4.坚持新生儿病房分区制度,新生儿住院期间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特殊感染与普通感染患儿分开。
5.坚持新生儿科病房每日的清洁工作分区进行,新生儿科病房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清洁卫生工具要分开,进出清洁区必须更衣换鞋。
6.坚持清洁卫生消毒制度,新生儿科病房每日通风,冬季2次,夏季4次,每次15~20min,不具备生物净化条件病房可采用紫外线、化学消毒剂喷雾、乳酸烟熏、臭氧、空气净化机等方法消灭空气中的致病菌,每天用清水洗净的拖把拖洗地面4次,若有体液或血液污染地面需及时用消毒液拖洗。门、窗、窗台、墙壁、桌椅、台面用清水抹布擦洗,每日1次。新生儿床、暖箱、开放暖床、新生儿推车、治疗车、输液架等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7.新生儿病室内各种仪器由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婴儿用的粉扑、油膏、沐浴液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奶瓶奶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双消毒,定期进行细菌培养,特别注重细节检查,如蓝光箱排风口、灯管无灰尘,暖箱各窗户、湿化器、空气过滤材料、各衔接处严格清洗消毒,无污迹。光照疗法用眼罩、纱布、手套,每日消毒灭菌,纱布用后弃去。患儿出院后对使用的温箱、用具进行终末消毒。
三、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关键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就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作为护理人员,尤其要关注如下工作:
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注重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如喂奶后必须为患儿拍背,并保持患儿头偏向一侧,多给患儿以。
2.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粘膜完整,感染性疾病应床旁隔离,自觉履行严格消毒措施。
3.强化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的训练,如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心肺复苏、鼻饲管置管、留置针静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光照疗法等。
4.新生儿科病房的护士要做到眼勤、腿勤、手勤,对有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加强巡视,每30~60min观察1次,每班床边交班时查看留置针情况,发现局部有渗出、留置针脱落等情况应及时拔除,气管插管患儿应及时观察插管位置,通气是否有效,每日进行口腔护理1次,防止口腔感染。
篇6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鸟巢式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bird nest nurs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44 premature infants born in June 2012 in Septemb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22 peopl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neonatal baseline, using conventional towel folding package of newborn.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baseline nursing and routine neonatal care, to the bird nest type nursing metho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onatal bath towel wrapped. The 24h sleep duration,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the change of body position and the time of the warm box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of neonatal warm box during the period of breathing and apnea occurred. Results 24h sleep duration,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rang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arm box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absence of the warm box, the study group of 1 cases of respiratory apnea, the incidence was 8; the control group of 4.55% people occurred apnea,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36.36%. The incidence of apne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rd nest in premature infants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it can provide a good metabolic and growth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vital signs.
Key words:Neonate; Premature infant; Bird nest type nursing
在临床上,胎儿一旦在37足w之前即被产妇以各种方式娩出,即被定性为早产儿[1-3]。早产儿的首要特点就是体质量显著偏低,而且合并有多脏器功能发育不全、免疫力低下,因而其出生后很容易继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体现在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为吸入性肺炎[4],而体现在消化系统则主要为喂食耐受性不良或坏死性肠炎等[5]。因此,临床新生儿科领域必须对其实施相应的临床干预,以完善其生存环境,给予其器官功能代偿性治疗。而对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而言,最主要的一点是为新生儿提供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早期生存环境。为此,我院近年来开展了早产儿鸟巢式护理的临床专项研究,以期模拟早产儿的子宫内环境而促进其生长发育,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实施,甄选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降生的44例早产儿。所有患儿其生母孕龄在32~36w。患儿体质量在1500~2000g之间。同时排除产伤、肺透明膜病、脑出血,坏死性肠炎、先天性脏器功能缺陷、生母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等不适宜纳入研究的情况。所有患儿家属均表示同意参加受试,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而言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护理方法
1.2.1基线护理 所有新生儿给予24h生命体征监护,将床板摇高30°,给予其经鼻胃管鼻饲配方奶或母乳,12次/d,即2h哺乳1次。
1.2.1对照组 本组应用基线护理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将新生儿置入暖箱为其实施常规保暖,为其科学优化光线强度,且严格避免灯光对新生儿双目的直射。常规遵医嘱给予其抗感染治疗。新生儿相关的毛巾、衣服、尿布、绷带等物品定期更换清洗,并严格无菌化处理。新生儿每日需实施沐浴护理,澡毕为其皮肤皱褶处涂抹爽身粉,务必使其皮肤干燥。而后每日以医用酒精消毒器脐窝及脐带残端,避免感染。每日以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擦拭其眼睛,并定期对其鼻腔及耳内进行清洁。每次喂奶后为其实施常规口腔护理。新生儿出生6h后可让其吸吮母亲,并指导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本组新生儿的包裹上,进行常规的浴巾折叠法,也就是连续对折两次浴巾、而后将新生儿平放其上,而后将浴巾两边向下卷至躯干的两个对侧。
1.2.2研究组 本组应用护理方案与对照组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新生儿的包组实施鸟巢式护理。将新生儿浴巾实施对角折叠,而后卷曲成长条,围成鸟巢状的椭圆形浴巾围栏,围栏长度略等同于枕骨-下肢,宽度等同于新生儿左右肩宽,而后将新生儿放置在暖箱内,在其头肩部放置浴巾尾部,在其下肢处放置浴巾中部,使其四肢自然屈曲。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24h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及出暖箱时间。出暖箱需满足以下几点[6]:①体重2kg以上,状况良好;②箱温29 ℃以下时,体温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观察和统计两组新生儿暖箱保温期间的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数据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护理整体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儿24h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体温波动幅度及出暖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对比 在未出暖箱期间,研究组1例发生呼吸暂停,发生率为4.55%;对照组8例发生呼吸暂停,发生率为36.36%。研究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5.03,P
3讨论
在临床上,早产儿优于胎龄孕周均未达标,故新生儿各器官发育并不健全,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而新生儿器官发育不健全,广义上来讲也反映出新生儿的新陈代谢调节能力不健全。而这与新生儿护理最相关的是,早产儿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早产儿需要比足月儿更苛刻的温度和湿度要求[7],因而,必须将早产儿至于暖箱内,以提供近似于子宫内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使早产儿在生理环境尽可能符合其胎龄的正常前提下进行生长发育。
鸟巢式护理是高度模拟胎儿在子宫内的体态,即:胎头俯屈,使其颌部向胸壁贴合,屈曲肘关节,上臂与胸部靠近,前臂交叉或平行于胸前,膝、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与腹壁贴合,小叉或平行蜷缩。在保持该的前提下,将新生儿浴巾包裹成类似子宫的形状,使其娩出并置于暖箱的体态及环境尽量接近子宫内部结构,为胎龄不足的新生儿在发育不健全的早期提供相对舒适的生存环境。
相比之下,早产儿常规护理并未顾及新生儿提早脱离子宫适应性落差的问题,单纯注重监测早产儿各项指标及调节其周围温度,在考虑早产儿周围环境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8]。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散热快且产热能力不足,常规护理模式下,新生儿体温波动明显,尤其是医护人员在实施操作开关暖箱时,更会使暖箱内热量大幅度流失[9],这对早产儿的生理发育产生很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可导致新生儿呼吸暂停[10],且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速度也会受到显著的干扰。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24h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体温波动幅度及出暖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研究组患儿的体温环境得到了显著的保障,生长发育状态也好于常规护理,新生儿能够尽早地达到安全体重、完成适应子宫外环境的器官发育,脱离暖箱。同时,研究组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更低,也提示了鸟巢式护理能够更好地保障了早产儿的适应性生存环境。综上所述,早产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的早期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极为有利,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艳红.早产儿使用水囊鸟巢护理模式30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8(8):1130?鄄1161.
[2]兰蓝.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5):700?鄄702.
[3]谢翠莲.鸟巢应用于早产儿护理的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497-499.
[4]张梅.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574-575.
[5]朱琦.解析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疼痛感知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175-176.
[6]薛菁.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44-45.
[7]李云婷.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120-1122.
[8]李桂花,余勇妙,梁建红,等.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24-1126.
篇7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常伴有水肿和低体温的疾病,重症可出现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与水肿,早产儿发病率高。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为主要原因。 发病机制主要有:①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②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层薄,易散热,早产儿尤甚;③新生儿在受寒时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而早产儿棕色脂肪贮存量少,在感染、窒息和缺氧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致体温过低;④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含量大,其熔点高,寒冷时易凝固。水肿与毛细血管壁在寒冷、缺氧下通透性增高有关。
临床表现
一般在出生后1周内发生,以寒冷季节多见,夏季发病大多以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表现为纳差或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率减慢、尿少,体温常低于35oC、重者常低于30C。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甚至出现DIC。
治疗原则
l 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2 支持疗法: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根据患儿情况选择经口喂养或静脉营养。但应注意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3 合理用药:有感染者选用抗生素,纠正代谢紊乱。有出血倾向者用止血药。高凝状态时考虑用肝素,但DIC已发生出血时不宜用肝素。休克时除扩容纠酸外,可用多巴胺。
二 护理评估
1 病史评估:患儿胎龄、日龄、体重、分娩史及APgar评分情况,及患儿有无感染史,还要了解患儿分娩时环境温度及出生后保暖措施。
2 身心状况评估:患儿吸吮和吞咽能力,体温、脉搏、呼吸、硬肿的部位、面积及程度、哭声、肌张力、尿量及四肢末梢循环。
3 辅助检查:分析血气、血电解质、血糖及尿素氮等检查。
三 常见护理诊断
1 体温过低与早产、寒冷等因素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 潜在并发症,肺出血与严重微循环障碍有关。
5 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有关。
四 预期目标
1 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
2 患儿能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体重开始增长。
3 患儿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交叉感染。
4 患儿不发生肺出血。
5 家长了解疾病发展过程及育儿知识。
五 护理措施
1 复温:测量体温:①如肛温在30~34oC,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足月儿一般用温暖的镪褓,包裹置于25~26oC室温环境中,并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置于30oC的温箱中,体温往往较快升至正常,如体温低于正常,则调高温箱温度。②如肛温<30C,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oC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1oC,根据患儿胎龄和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适中温度。轻、重度患儿体温于6~12小时恢复正常;重度患儿体温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如无条件者可采用母体怀抱复温或热水袋保暖。
2 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①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②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无条件者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记录输入量及速度,根据病情加以调节,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3 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做好室内、暖箱、患儿及医护人员卫生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
4 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护理单: ①不断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②备医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和设备。
5 接待家属,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嘱母亲坚持排乳、保持母乳通畅,避免因患儿住院而造成断奶。
5.1恢复体温的护理 复温是护理低体重儿的关键措施,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于恶化。
5.2营养不足的护理 发生硬肿症的患儿多为早产儿,吸吮无力,能量摄入不足,提供足够能量和水分,保证供给。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多给予吸乳刺激,给患儿抚触。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供给能量。
5.3预防感染的护理 保护性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清洁,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 min,每日空气培养一次,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每日沐浴一次,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1~2次,脐带未脱落者可用2。5%碘酊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用抗生素,给柔软床垫,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确保仪器物品洁净。暖箱每日用84消毒液抹洗一次,水箱内的水要每日更换,防止细菌在其中繁殖,使用后再用消毒液抹洗,紫外线照射30 min,防止相互感染发生。
5.4预防呼吸暂停的护理 硬肿症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合并窒息、严重感染、休克的患儿应充分给氧,利于棕色脂肪分解产热。吸入氧浓度及时间应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
5.5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2)观察尿量,硬肿症患儿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仔细记录量与次数,每小时小于1 ml/kg,应立即报告,及时发现,防止肾衰竭。(3)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倾向,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4)合并DIC者,应在实验室监测下于早期高凝状态下慎用肝素治疗,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
5.6健康指导 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窒息。寒冷季节加强保暖,尽早合理喂养,积极防治感染。
篇8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呼吸机相关性;病原菌;护理
所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的是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临床上属于难治性肺炎,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原学、高危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预防的护理措施。
1新生儿VAP的诊断
VAP的诊断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实验室数据、影像学与病原学资料[1]。目前,医学界采用肺组织微生物学检查联合病理学诊断属最为合理的诊断方法[1]。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表现可以提高VAP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纤支镜取样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较深入的研究,VAP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国内外文献报道VAP感染菌以G-杆菌为最多[2],且多为条件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杆菌、大肠杆菌为主,也有部分患者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感染。随着第三代头胞菌素的广泛使用,近年来产ESBLs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2新生儿VAP护理进展
2.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
据某医院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对ICU医务人员进行有关VAP相关预防知识的教育后,VAP的发生率下降了五成多,可见强化医护人员VAP相关知识的培训在降低VAP发生率方面有着较大的空间。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必须高度对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强化意识,以主动降低VAP的发生率。
2.2严格消毒洗手
洗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过程感染率,因此强调护理操作前后,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必须严格消毒洗手。另外,进行呼吸道护理时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但戴手套前后也必须认真洗手。
2.3加强环境管理
病房必须安装空气净化系统,对地面要用洁消净拖地。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限制探视,医务人员和探视家属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必要时对高危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2.4加强呼吸机相关护理
2.4.1定时更换呼吸机管道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以减少细菌对管道的污染机会,这是降低VAP的重要步骤[3]。然而频繁更换呼吸机管道又会增加细菌污染机会,因此最好以3-4d更换一次为宜。将集水瓶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置,及时倒去集水瓶内冷凝水。雾化器、湿化瓶内应放无菌注射用水,并定期更换,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吸痰器管路和广口瓶内液体每班更换,每天清洗、消毒。
2.4.2呼吸道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与气囊之间有一间隙,易滋生潴留口咽部分泌物,而该处含高浓度细菌的分泌物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这往往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4]。因此,充分引流气管插管气囊上下的积聚物可预防VAP,而解决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VAP可通过应用声门下吸引能,具体方法是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再吸口鼻部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s,吸痰前后给予短暂时间的纯氧吸入;此外人工物理疗法也能帮助患者提高清理呼吸道的能力,如翻身、拍击胸背等,一般要求1/2h次,动作同样要保持轻柔,不过早产儿不宜采用拍背等剧烈的手法。
2.5口腔护理
呼吸道致VAP的原理是口腔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在气管插管患儿后由于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损害,使口咽部致病菌下移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VAP的发生,对此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不同口腔护理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根据某医院实验分析[5],对照组口腔护理后病原菌总株数比口腔护理前下降了16.7%,而试验组则下降了47.5%。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表明口腔擦拭法加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比常规擦拭法更能降低VAP的发生率。
2.6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
新生儿可采用无创通气如面罩CPAP、鼻塞CPAP、咽部SIMV等技术,这种技术避免了气道插管伴生的感染,既可以治疗原发疾病,又可以防止有创通气所带来的VAP。但对一些高危病情的病例,尤指那些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不能有效保护呼吸道而存在高度窒息危险的病例等不提倡应用无创通气。
2.7增加机体免疫力
采用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以保证体内足够的热量来达到增加机体免疫力的目的,这是预防VAP治本之策。对早产儿及重症感染者酌情使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浆来达到提高机体抵抗能力的目的。实验研究[3]发现对重症VAP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感染率为42.1%;而为采用此类方法的部分患儿VAP感染率接近100%,说明丙种球蛋白对VAP具有预防和协同治疗作用,这也是护理的主要着力点。
3小结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情况,其需要临床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加快呼吸机相关的管理、口腔护理、无创通气技术应用,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加。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渐发展,VAP感染的几率在技术的带动下会逐渐降低,护理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泓宇,王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11-14.
[2]宋小花,唐晓细,陈红涛.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23-24.
[3]李异明,黄辉文,汪伟山,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17):17-19.
篇9
专家点评:
1.温暖、湿润的口腔,是培养致病细菌的温床。如果这些细菌通过牙龈的伤口进入血液,到达心脏,就很容易引起心脏疾病。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的研究者从这一发病机制出发,对早产儿与口腔疾病的关系进行调查。他们在一些早产儿体内发现了与其母亲口腔细菌相应对的抗体,初步证实孕妇口腔的病菌与一些早产有关。
2.怀孕期是女性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由于准妈妈的内分泌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体耗增加等原因,往往容易引起牙龈肿胀、牙龈出血、蛀牙等口腔疾病,尤其是在怀孕的头三个月及分娩前的三个月更加严重。
3.国内外的调查报告显示:75%~100%的孕妇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再加上孕妇的一些口腔疾病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因此,准妈妈需要比平时更加注意口腔护理和保健。
孕妇应该如何护牙?
1.重视怀孕期口腔卫生,掌握口腔保健的方法,坚持每日2次有效刷牙,用软毛牙刷刷牙。有证据表明,如果能完全保持口腔卫生,牙龈炎症将很难产生。对于容易感染蛀牙的孕妇,可以适当局部使用一些氟化物,例如氟化物漱口液、氟化物涂膜等。
2.使用不含蔗糖的口香糖清洁牙齿,例如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是一种从白桦树或橡树中提取的甜味剂,不含蔗糖,因此不会引起蛀牙。这种口香糖具有促进唾液分泌、减轻口腔酸化、抑制细菌和清洁牙齿的作用,如果能在餐后和晚上睡前咀嚼一片,每次至少咀嚼5分钟,可以使蛀牙的发生率减少70%左右。
3.定期做口腔检查,适时进行口腔治疗。孕期里口腔疾病会发展得比较快,定期检查能保证早发现、早治疗,使病灶限于小范围之内。对于较严重的口腔疾病,应选择妊娠中期(孕4~6个月)相对安全的时间治疗。
4.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营养平衡。除了充足的蛋白质外,维生素A、C、D和一些无机物(例如钙、磷)的摄入也十分重要。怀孕期间增加摄入营养素,不仅可以使机体组织对损伤的修复能力增强,起到保护母亲的作用,而且对胎儿牙齿的发育也很有帮助。
准妈妈去除口腔异味5大方法
不爱吃甜食的小玉,现在不管到哪里,包里一定随身带着糖果。原来自从小玉怀孕后,就常常觉得嘴里有一股怪味,只好用糖果的甜味来冲淡嘴里的怪味。其实,要去除孕期口腔异味,应该用下面这些方法:
清洁舌苔
当嘴巴出现怪味时,在刷牙后可以顺便清洁一下舌苔,彻底清除残留在舌头上的食物。这样有助于消除口腔内的异味,并可恢复舌头味蕾对于味道的正确感觉,而不至于对食物的口味越吃越重。
时常漱口、喝水
孕妇可以时常漱口,将口中的坏气味去除,也可以喝淡茶以除去口腔中的异味。同时,注意饮食前后的口腔卫生,让难闻的口气无处可躲。
避免食用辛辣、生冷食物
为了顾及孕妇口味的改变和爱好,各式酸、甜、苦、辣的食物,在孕期都可以酌量食用,但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免令肠胃无法负荷。如果孕妇吃太多麻辣或过于生冷、不够新鲜的食品,会导致剧烈腹泻,严重者还会引发早产。
定期检查牙齿
在怀孕之前检查一下牙齿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基于对孕妇的舒适度和牙科治疗的安全考虑,应尽量避免在孕初期和末期做牙科治疗。在孕中期时,如果孕妇状况稳定,可以进行一些牙科治疗,以免口内的蛀牙或牙周病到孕后期发生更严重的病变,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追踪特殊病史
很多疾病会引发味觉改变或口臭。上呼吸道、喉咙、鼻孔、支气管、肺部发生感染时都会有此现象;而糖尿病患者、肝或肾有问题者,也会有口味改变的问题。因此,孕妇若有特殊疾病史,或发生口气及味觉显著改变的情形,应由医师诊治,做鉴别诊断。
准妈妈口腔护理误区
误区1:用漱口水代替牙膏
专家点评:
我国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达97.6%,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口腔健康宣传活动上,牙科专家提醒:口腔疾病高发,与不恰当的牙齿护理清洁习惯有很大关系。
随着漱口水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少人经常喜欢用漱口水代替牙膏来清洁口腔,认为漱口水既方便又有效,而且还能消除口气。其实这样很容易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口腔里有许多个菌群群落,菌群平衡才能有效防止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
现在的一些漱口水,尤其是医院里医生给患者开的漱口水中多含有消炎成分。消炎成分往往会抑制某一类口腔菌群,使另一种菌群相对增多,导致菌群失调,引发口腔疾病。例如,口腔内厌氧菌过多会诱发牙周炎,更容易形成牙石;而乳酸菌过多会引起龋齿。
所以,漱口水不提倡每天使用,医院的药用漱口水更要遵医嘱使用。最好的口腔护理还是坚持天天刷牙。
误区2:刷牙方法不正确
专家点评:
刷牙的正确方法是: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上下轻刷;对于牙齿咬合面,用牙刷前后轻刷。
每次刷牙都要有耐心,每个位置至少轻刷10下,整个刷牙过程至少持续3分钟。这样,才能彻底有效地清除口腔细菌。
误区3:习惯一支牙刷,不及时更换
专家点评:
有的准妈妈用惯了一支牙刷,担心换牙刷之后不适应牙刷的形状和刷毛硬度,导致刷牙时牙龈出血,于是,一支牙刷往往能用上一年半载。
其实,为了避免不适而不换牙刷,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牙刷内藏有大量细菌,最多使用3个月就需更换。如果准妈妈们害怕换牙刷之后产生不适,可以选择购买自己用惯的、同一款式的牙刷,定期更换。
误区4:难以清洁的部位,用牙签解决
专家点评: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脑缺氧;脑缺血;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脑损伤[1]。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围生期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HIE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没有一种肯定的特效疗法,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HIE患儿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本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HIE患儿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本组患儿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出生后24 h以内发病20例,24~72 h 8例,72 h以上4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29例;出生时体质量4 000 g 1例;宫内缺氧7例,出生时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15例。
1.2 临床表现 兴奋、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体温不升、昏迷、肌张力增强或减弱,拥抱反射亢进或消失,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合并吸入综合征5例,颅内出血12例,新生儿硬肿病6例。
2 结果
本组患儿治愈30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平均治疗时间12 d。
3 护理体会
3.1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动态监测血气变化,及时给氧,保持血氧分压(PaO2)在6.65~9.31 kPa(50~70 mm 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5.32 kPa(40 mm Hg)以下。一般足月儿氧流量为0.5~1.0 L/min,氧浓度30%~40%,对于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氧流量以0.3~0.5L/min,氧浓度25%~30%为宜。患儿易发生呕吐或痰堵而加重缺氧,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必要时吸痰,动作切忌粗暴。新生儿反应低下,无力咳痰,有时表现为突然面色青紫,呼吸节律不整,即提示有痰堵,尤其是早产儿。护理上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坚持高质量的气道通气护理。
3.2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
3.3 限制液体入量和控制脑水肿 新生儿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特别是在应用血管活性药时,要精确控制输液量和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局部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呼吸、前囟张力、瞳孔的改变,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3.4 保暖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37℃,此点对早产儿尤其重要,急救时将患儿置于辐射热源下进行,做好肤温监测,病情平稳后置入暖箱保暖[2]。在暖箱中复温时,注意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过快过高导致肺出血,一般每小时提高箱温1℃,复温后腹部局部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即可达到保温的效果。适度复温可使机体耗氧及代谢率降低,蒸发热量减少。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维持箱温的稳定。经过正常复温,6例硬肿病患儿硬肿消退,3例体温不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3.5 合理喂养 患儿出生后12 h内,无吸吮反射或有哺乳呛咳者应禁食。由静脉补充营养,病情好转后喂奶;如有呛吐,立即停止并拍背,吸出呼吸道内奶液。早产儿应少量多次喂养,对吸吮力弱或不能进食者给予滴管喂养或静脉补充高营养。
3.6 及时发现控制惊厥 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脑组织氧耗,加重脑缺氧及脑损伤,应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本组先后20次发现抽搐先兆,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从而避免了抽搐发作。患儿一旦发生抽搐,除抗惊厥治疗外,还应保持侧卧位,避免声光刺激,操作轻柔。
3.7 合并颅内出血的护理 患儿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音,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动作做到轻、稳、准。
3.8 合并吸入综合征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 h翻身、拍背1次,痰多者给予雾化吸入、吸痰及引流。
3.9 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时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擦拭保温箱内外,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禁探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脐部、臀部等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这些措施均有利于HIE患儿的恢复。
3.10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本组病例有11例进行高压氧治疗,10 d为一疗程,1次/d,50~80 min/次,治疗压力0.13~0.15 MPa。
3.10.1 进舱前护理 每次治疗前对氧舱设备做全面、系统的检查,如阀门、仪表、氧源入前了解患儿病情,有禁忌证者不宜进舱治疗。在治疗前30 min喂奶,进舱前更换纯棉衣服及尿布,固定好,患儿头侧向一边,应面向操作者。
3.10.2 治疗过程的护理 升压速度不宜过快,掌握好加压速度;氧气输出压力不得>0.15MPa,吸氧期间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发现异常缓慢减压出舱,并报告医生;减压时间必须遵医嘱执行,减压速度严格控制在0.002~0.005MPa/min。
3.11 安慰家属 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降低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使其为患儿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3]。
在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过程中,护理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
精品范文
10早产儿营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