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超声影像学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USG)和Y闪烁成像。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T或CT)、磁共振成像(MRI)和发射体层成像(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新的成像技术。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eology)。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y),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医学影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这样,就大大地扩展了本学科的工作内容,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近2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影像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影像诊断学也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常规X线正在从胶片转向计算机放射摄影(CR)或更为先进的直接数字化摄影(DR)的数字化时代。诞生时即与计算机紧密相关的CT、MR则发展速度更为惊人。CT已从早期的单纯的头颅CT发展为超高速多排螺旋CT、电子束CT。在速度提高的同时,扫描最薄层厚也从早期的10mm到现在的0.5mm,最高图像分辨率也达到了1024*1024。这些使CT的应用不仅在于早期横断面呈像,同时可以作细腻的三维重建,模拟内窥镜,手术立体定向,CT血管呈像(CTA)。MR也从早期的永磁体、低场强发展到现在的超导、高场强,分辨率在常规扫描时间下提高了数千倍,磁共振血管呈像(MRA)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同时灌注、弥散、功能呈像以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正在研究发展之中。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已与X线、CT、磁共振、核素并驾齐驱,成为临床五大医学影像手段。
声波是一种机械能的表现形式。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一般用赫兹表示,简写为Hz。频率在2000Hz以上的声波即为超声波。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发生反射,折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声能衰减。因此超声通过一些实质性器官,会发生形态及强度各异的反射。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解剖情况的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减各不相同。超声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反射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布规律来判断各种疾病。医用诊断超声波的发生与接收,均由特制的探头来完成,它能把电能和声能互相转换。按照超声回声显示方法来分类,超声诊断仪可分为脉冲回声式和频移回声式两大类型。脉冲回声式超声诊断仪包括幅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A型超声仪,简称A超)、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B型超声仪,简称B超)以及回声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M型超声仪,简称M超)。频移回声式超声诊断仪(D型超声仪)包括频移示波型超声诊断仪(脉冲波式和连续波式多普勒)彩色编码频移回声式超声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简称彩超)等。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以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已与X线、CT、磁共振、核素并驾齐驱,成为临床五大医学影像手段。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以及器官的超声解剖学的研究。超声诊断是以形态学为依据的,因此它的基础是病理解剖学形态改变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的声学变化。超声检查可获得各脏器断面图像,此即为诊断的形态学基础,能够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二、功能性检测。超生图像可显示由于脏器、组织的生理变化而出现的相应规律性变化,如胆囊收缩、胃排空、胃肠道蠕动、膈肌运动、卵巢功能性变化及心脏的舒缩。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心脏及其他脏器血管的血流变化,以判断其功能状况。三、介入性超声。包括内窥镜超声和术中超声,介入性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开展使得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组织学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还进一步开展了一些临床治疗,开辟了超声诊断、治疗在临床医学的新领地。
介入超声技术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的。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施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效果。与其他影像学介入手段相比,由于介入性超声具有实时、准确、便捷、无辐射、费用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型介入性超声内镜,在进行穿刺过程中,内镜视野和超声视野同步,超声影像上可以显示穿刺进针的全过程,精确控制针尖在病变内的位置,使穿刺准确安全,大大提高了可以穿刺的范围。同时彩色多普勒在介入性超声内镜中的应用,有效地区分血管和非血管结构,保证了穿刺的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学者更多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介入性超声内镜的肿瘤治疗,如光动力治疗、射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组织间放疗等。
介入性超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些疾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不可取代的治疗方法。同时,医学影像学的整体水平的发展为患者诊疗提供了更宽广的选择空间,患者可权衡各种手段的利弊作出更为合适的选择。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根据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各个临床岗位工作,超声检查技术是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诊疗方法之一,如何准确恰当地使用该技术手段是学习的关键点,也是本课程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作为一名临床医师,为确保超声检查顺利进行,应当熟悉超声检查前的准备方法,并能明确、清晰地告知患者,如胆道系统的检查需要空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需要充盈膀胱等,这样才能确保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地完成[2]。故患者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超声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次每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疾病适应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清楚知道超声检查的适应证和选择原则。另外,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超声诊断具体疾病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诊断价值的讲解上,避免过多讲解超声图像细节的辨认方法,这也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而使授课内容有所侧重,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篇3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妊娠;胎儿畸形;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2-112-02
Diagnostic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in Midtrimester of Pregnancy
WU Yip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of Wenl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ling 317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on screening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in midtrimester of pregnancy. Methods All of 1246 cases of pregnant with risk factor of fetal cardiac anomalie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arly pregnancy group and midtrimester of pregnancy group,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taken in two groups. Detection efficacy in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was contrasted between early pregnancy group and midtrimester of pregnancy group. Results Detection rate of cardiac anomalies and nervous system anomalies were higher in midtrimester of pregnancy group than in early pregnancy group. 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in midtrimester of pregnancy has higher detection rate and could service as screening technique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Pregnancy;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Risk factor
胎儿畸形是影响生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伴随生育习惯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的孕妇增多,胎儿畸形发生率较高。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及时发现畸形胎儿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提高生理质量及推进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妊娠女性检查的最常用的辅助手段[2],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的检出效果进行分析,为产前检查及优生优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妇科门诊及住院检查的具有胎儿先天性畸形高危因素的孕妇1246名,产妇年龄24~38岁,平均(29.0±6.7)岁,胎龄10~24周,均具有胎儿畸形的高危因素:胎儿父母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或病史或相关综合征;孕妇具有控制不良的内分泌或免疫疾病;妊娠期间应用可能致畸药物;孕妇年龄超过35岁;双胎妊娠及染色体筛查异常。孕妇入选后按胎龄分为早期妊娠组及中期妊娠组,其中早期妊娠组592名,中期妊娠组654名,两组产妇年龄、孕产史及胎儿畸形高危因素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ACUSON Antares型超声波诊断仪,设置脉冲彩色多普勒发射功率<100W/cm2,探头频率2~5MHz。孕妇取仰卧位,首先进行常规检查及测量,观察羊水、胎盘及脐带情况,测量胎儿常规参数,如双顶径、头围、长骨长度以及脐动脉血流参数等,然后进行体表及骨骼的检查,自上而下连续检查,重点注意骨骼发育、有无缺如及多指、趾畸形,有无先天性脊柱裂等。检查完毕后进行系统检查,检查顺序为头颅、胸腔、腹腔腹部及脐带等附属结构,头颅检查测量4侧脑室、丘脑、第三脑室及小脑平面,测量过程注意观察小脑横径、脑室宽度颈后软组织厚度,颜面部注意观察眼、鼻、唇、腭等结果有无先天畸形;胸部重点检查心脏先天性畸形,以胃泡为定位扫描胸部,注意心脏位置及其与内脏的毗邻关系,然后经胎儿胸部纵轴切面获得心脏四腔横切面,测量心室流出道切面完毕后向胎儿头端移动探头,获得心脏三血管切面,沿三血管切面获取中动脉弓、肺动脉弓及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及测量心内血流参数和瓣膜反流情况;腹腔超声检查以胃泡为起点,重点观察胎儿的胃泡、肠道、肝脏、胆囊、双肾、膀胱等结构。
1.3 资料随访
对检测孕妇进行追踪随访,引产胎儿进行病理解剖,继续妊娠分娩者新生儿娩出后进行进一步检查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各系统畸形的发生情况
两组胎儿经引产及出生后检查证实运动系统及体表畸形、心脏畸形、神经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及其他畸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见表1。
2.2 不同妊娠时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各系统畸形的检出情况
妊娠中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运动移动及体表畸形、消化系统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及其他畸形检出率与妊娠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无显著差异,但妊娠中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神经系统畸形检出率高于妊娠早期超声检查。见表2及图1、图2。
3 讨论
胎儿畸形是影响我国优生优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畸形胎儿的娩出会增加社会经济、医疗及家庭负担,因此合理的产前检查手段在妊娠中早期对畸形胎儿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产前诊断的手段较多,如基因诊断、血清学诊断等,超声诊断是对胎儿畸形最具有意义的影像学诊断措施[3],能够直接反映胎儿器官、组织的发育异常,是产前检查及畸形胎儿筛选最常用的检查手段。畸形胎儿诊断愈早愈好,有利于孕妇及医疗人员对妊娠是否继续做出选择,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孕妇自身的机体。一般来说,在妊娠早期即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畸形进行诊断,但是在妊娠早期,胎儿的器官系统形成尚不完全,畸形胎儿常常缺乏特征性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因此诊断有一定的困难。
在对两组具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的妊娠女性在不同时间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发现,早期及中期妊娠对胎儿的体表及运动系统畸形、消化道畸形及泌尿系统畸形的检出效果无明显的差异。因为在妊娠早期,胎儿的骨骼系统、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基本形成,在超声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如肠道闭锁、肾脏畸形等容易被发现,即使由于骨盆等遮挡作用可能发生显像效果较差,但是通过孕妇变动及活动等引起胎儿的改变后比较容易发现,然而某些细微的畸形如肢体的横行畸形或者远端的多指、并指等仍容易被漏诊[4],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注意。
本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中期的胎儿神经系统畸形及心血管系统畸形的检出效果优于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对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畸形检出率达到或者接近100%。有研究报道,在11周后超声检查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因为在妊娠早期胎儿的心血管系统基本形成,但是心血管畸形的发生方式较多,形成也较为复杂,在对心血管畸形的超声诊断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心血管的结构进行辨认,而且需要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参考[5]。早期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完善,子宫位置较低,虽然心脏的四腔切面容易获得,但是流出道及血管的特殊切面等显示较为困难,因此在妊娠早期对心血管畸形的检测效果不理想。在妊娠早期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脑脊膜膨出、脉络丛囊肿、小脑蚓缺失等诊断较为困难[6,7],研究结果也显示,妊娠中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神经系统畸形的检测效果较好。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胎儿畸形检测的唯一的影像学手段,而且其对胎儿畸形的诊断率较高,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早期对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低于妊娠中期。由于在早期检出终止妊娠孕妇及家属的心理更容易接受,对孕妇的心理创伤相对较小,因此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即应该进行超声筛选;而对于筛选阴性的孕妇,在妊娠中期仍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诊断,提高孕产质量,促进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1] 郭淮,洪伟. 系统超声检查与诊断胎儿畸形及其重要意义[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2):90-91.
[2] 李胜利. 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超声筛查与诊断策略[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4):364-366.
[3] Vakil N,van Zanten SV,Kahrilas P,et al. 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glob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J]. 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8):1900-1920.
[4] 涂长玉. 胎儿四肢畸形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7):63-66.
[5] 林亨丽,黄伟欣,曹晓焱,等. 高危人群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6):472-475.
[6] 王芳.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头部畸形的意义[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42-44.
篇4
关键词:影像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80-02
自伦琴发现X线不久,X线即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影像医学是以放射诊断医学为基础的涵盖多种影像技术的学科,如普通X线摄影、数字摄影(CR、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乳腺钼靶摄影、CT、磁共振成像、超声技术、放射性核素扫描(SPECT、PET)等等。近年来,影像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创新,影像医学与临床工作息息相关,影像医学的发展使得影像医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影像医学的现状及进展
1.涉及内容广泛、繁杂,其基础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当今医学影像诊断的四大影像技术是CT、磁共振成像、核t学成像和超声成像[1]。前面提到了影像医学包含内容的广泛,而且基于这四大技术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多,不仅各有侧重,而且相互交叉。
CT、MRI以及超声三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影像基本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而核医学成像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解剖学结构,同时还可以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密度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学信息,因此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等基础医学学科都与影像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2.学科发展快,各种影像检查技术都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各种成像技术均有很大的发展。超声利用更多的声学参数作载体,以获得患者更多的生理、病理信息,血流信号,通过数字化等途径努力提高声、像、图质量,使其能显示更微细的三维、四维组织结构。对比剂增强和动态CT、磁共振波谱和灌注显像技术等可显示血流动力学、分子微观运动、生理、功能、代谢变化以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等。新的挑战也促使核医学向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快速发展[1]。随着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核医学作为生物学、医学与核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随着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分子核医学。
而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2]。
3.设备发展快,多学科影像融合。从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来看,70年代主要是传统X线影像、核医学及超声;从信号角度来看,均以模拟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但由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和数字影像技术的导入,现在所有的装置均实现了用计算机存贮图像。
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影像学(解剖―功能影像学)形成了,将CT、MRI解剖结构影像与核医学SPECT和PET获得的功能代谢影像相叠加,更有利于病变精确定位和准确定性诊断,其代表设备为PET/CT。现在SPECT/CT、PET/CT和PET/MRI均已应用于临床。
二、影像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教学的步伐相对慢,实际应用能力差。相对于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教学的步伐相对缓慢,究其原因,大致有几点:其一,教材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教学大纲有时滞后于临床实际的发展;其二,教师自身知识更新速度慢、拓展能力差,对相关学科的关注度欠缺;其三,教师对PACS系统利用不足。
2.影像医学各专业独立运行,不利于学科发展。我国很多医院的影像专业,传统影像(包括放射、CT、MRI)、超声、介入、核医学等多年来都是独立运行的科室,并未搭建大影像学科发展平台,或者只是一部分专业的简单合并而形成“大影像”科。在这种传统模式下,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培训缺乏整体安排,由此培养出的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局限,综合能力差[3]。
三、解决影像医学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教学策略
1.调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现行的教材特点是各种影像技术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每门学科分别介绍各系统中各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表现,而就某一疾病而言,需要我们把它的超声、放射、甚至CT、MRI的影像特点比较出来,才能让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把所有资料结合起来。
据此,我们可以整合各种影像资源集中安排教学,即X线、CT、MRI及超声相结合;影像、临床、解剖和病理结合的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立体的、三维的影像概念,建立起各种影像间的立体联系,增强学生多方面影像的认识能力[4]。同时,在教学中必须严格遵守临床诊断思路,不仅要根据影像图像分析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还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展现给学生一个影像学的视角,使学生从影像角度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
2.分层次教学,将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教学的基础,病理改变是医学影像教学的重点[5]。这要求教师牢固掌握系统、局部、断层解剖学,能回顾授课内容所涉及部位的解剖结构,并与病理、影像对照,加深理解。影像学中的三维重建技术是展示解剖学位置及相邻组织器官关系的好方法[6,7],三维重建后的图像立体感强、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还可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对认识正常及病变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复习解剖知识,利用其进行手术入路等的设计,将影像与临床紧密结合。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快知识更新。对于日新月异的影像医学,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要快,不仅是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而且要跨专业、跨学科,比如以前具备了X线、CT、MRI知识,现在还要学习核医学、超声知识,及时把临床的新知识融合到教学中[8]。
4.互动式教学,学与教相互促进。学生们感兴趣的是怎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影像学教师应注重围绕问题进行教学[9],而影像本身是一门有着生动的图像的学科,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与教相互促进。读片会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读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并积极发言,听取各种观点,与老师同学相互探讨,既可以让理论知识得以应用,还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主持阅片工作,激发他们的自主潜能,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10];参加随访病例的学习及病例讨论也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好办法,让临床验证影像,让影像回归临床。另外,在PACS系统上动手操作也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现在,医学成像技术仍在不断变革,一方面是前述各种系统性能的改进,另一方面还在探索新的成像技术。影像教学的任务仍然艰巨,要求我们不断总结、积极探索,使影像医学真正成为临床的“眼睛”,在R床工作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少林,王荣福等.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2]吴兴旺,王乐,刘斌.非影像专业的影像学教学体会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3):534-535.
[3]段小艺,徐贵平,强永乾,郭佑民.“大影像”学科发展对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及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4):618-620.
[4]刘东宇,宋玲玲.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255-256.
[5]袁小平,陈建宇,李勇等.TBL教学法结合影像诊断思维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71-72.
[6]黎杨梅.医学图像三维重建[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49-51.
[7]廖胜辉.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69-69.
[8]赵绘萍,张红梅,蒋高民等.影像医学的教学如何适应影像医学快速发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1):74-75.
篇5
[关键词]超声检测;妇产科;应用发展
1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途径的发展
超声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是从20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超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超声技术刚发展起来的时期,不仅在中国,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科技型国家都投来注视的目光。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主要应用在化工、食品、生物、医学方面。近几年,在医学上的应用尤其是妇产科的应用得到了重大突破,也给妇产科的检查方式开拓了新的领域。女性的内生殖器多数是软组织器官,内部软组织器官在医学检查X线下无法显示影像,此时超声检查技术作为妇产科临床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为妇产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支持。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这项技术也担负着协助诊疗的重要作用。超声检查技术是妇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的重要理论依据,例如在产科方面,产科胎儿畸形的筛查以及胎儿发育都是重要阶段,超声检查技术在这一阶段也为医师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1]。我国提倡“优生优育”,超声检查则在其中起到了检测作用。另外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其他各方面检查都提供了重要支持:阴道相关疾病、宫腔相关疾病、腹腔相关疾病等等。它的广泛应用大力推动了妇产科检查和诊断的综合发展,因此合理正确应用超声将是临床以及妇产科的全新课题。
2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最新进展
超声检查技术近几年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自身技术方面,近几年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超声探头的进步以及晶片制作工艺的改善。相比于之前,超声探头逐渐缩小,更为轻巧灵活。由此,其在妇产科超声检查中,其方式也有进步,以前妇产科应用的是单纯腹壁超声检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多种检查途径,其适应了妇产科各种检查手段,自身不断修订翻新。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检查中具有实时、价廉、无创伤、可重复等巨大优势,技术也不断提升,在分辨率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不断创新推出新颖的检查方式,为医师及临床诊断提供精确、合理、科学的影像信息。妇科应用超声诊断有其特殊性,诊断的正确性对诊断结果有较大影响,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专业医生的临床知识以及对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只要有超强的专业水平以及广阔的医疗知识,才能在诊断上做到精、准。
2.1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应用
介入性超声技术即interventionalultrasound。是现代超声在医学应该上超声技术的一个分支,在1983年哥本哈根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其检查原理是通过超声显像进行引导,将穿刺针、导管、药物或操作器械等正确放置到需要检查的病患患处[2]。是妇产科中主要针对囊腔、体腔或经特定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技术。在1988年相关文献报道中提到:介入超声技术正式在妇产科应用。从此项技术正式应用于妇产科之后,被各国医疗机构关注引进,并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在妇产科领域,使原本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治愈的疾病,在此技术的协助下得到保守治疗,免除患者的治疗痛苦。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影像学诊断方面的缺陷,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和正确性,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患者就诊时间,使得在相同时间内科室可以接纳更多的患者。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也带动了科室及医院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彩色血流显示技术也被引入,如此可在诊断治疗中有效避开大血管,让介入性治疗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另外也在检查中使取材的代表性更强。相信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仪器不断被推出,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在妇产科将会更广泛的被应用,也能更快进步。
2.2三维超声技术在妇产临床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技术(three-dimensionalultrasono-graphy)是医学影像学中一门新技术。其最早开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究其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包括A超、M超、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3]。近年随着计算机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日益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中,特别是妇产科临床检查中,三维超声检查最新最新推出了三维新技术,将普通二维超声诊断仪的呈现途径由二维提升为三维,其表面重建成像对于不同灰阶进行分割,能够精确反映相关组织的结构轮廓。在临床中适用于膀胱、胆囊等部位,在妇产科中应用于子宫、胎儿等含液性的空腔结构,另外也可广泛应用于被液体环绕的组织和器官。因此,三维超声技术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产科对子宫胎儿的发育阶段检测和监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维超声技术是介入性超声技术在引用和应用于妇产科检查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2.3超声造影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检查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技术又称为声学造影技术,该技术在妇产科检查中有很高的价值,其主要是利用造影剂通过增强后散射回声的方法,来提高超声技术妇产科临床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4]。在设备仪器改进的基础上,新的造影剂技术的更新,使造影技术更上一层楼。现有的造影技术已经能够显著增强心肌、肝、肾、血管等器官的影像效果以及血液流动产生的多普勒信号,能够清晰显示正常的组织器官与产生病变的组织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这一新的技术使超声诊断技术步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造影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中除了比较常规的造影波成像以外,还包括其他多种造影技术其主要成像方式包括:间歇式、反脉冲谐式、低机械指数式、能量对比式、造影剂爆破式等等。其在妇产科检查中常用两种成像方法:①造影剂爆破法:当局限于第一代造影剂使,一般用爆破微泡的方法,观察造影剂分布在血管器官和组织中的动态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丰富的谐波信息;在观察心肌血液灌注的图像是,一般通过心电波触发的方式来爆破,然后对比相关的谐波来达到成像的目的;在观察肝脏等器官时,一般用手动的方式触发,来获取造影剂灌注肿瘤是的实时图像。②低机械指数法:当发射超声的时候,如果机械指数MI低于0.15,称之为低机械指数。采用这种低能量的超声波造影的技术被称为低机械指数造影。在这种技术中,主要使用第二代造影剂。
3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应用的前景展望
未来超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超声技术也必定存在一片蓬勃的前景,对此应该充满信心。医疗体系的逐渐完善,相关技术的研究创新都会给超声医学带来一片新的明天,这也正说明了综合学科的发展与其相关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技术不管是从图像质量还是检查精度上都会有质的提升。超声检查的图像质量一定会有一个本质的提升[5]。现有的图像处理技术正在朝三维、四维甚至更多维度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某一天,新的图像成像技术一定会让超声图像更加真实,直观。近年来超声医学技术在实际临床的诊断和医疗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该文中,就超声中的三维成像技术、介入超声技术、腔内超声技术与声学造影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简单的探讨。而其中的三维成像技术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临床的检查中。正是由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信息存贮的提高才能够使三维技术更加成熟。目前而言,三维技术已经能够成熟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器官的解剖检查当中。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医学治疗领域的进步,超声检查技术一定在将来走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4结语
超声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在妇产科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女性生理健康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疗手段的进步,超声检查技术在未来会有一片新的前景。其中三维超声技术正广泛的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检查中。现如今超声检查的地位只是辅助科室,但是不能够忽略超声技术的重要性,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是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寒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医学,2016(27):58.
[2]肖琴.超声影像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68-3069.
[3]陈剑敏,余桂云,覃碧芳.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6(5):66-67.
[4]陈秀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7):197.
篇6
[关键词] 超声;胆囊隆起样病变;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75.6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097-02
Evaluate of ultrasonic's diagnostic value to the gallbladder wall uplift venereal change
WANG Jie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uji in Zhejiang Province, Zhuji 31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ultrasound's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gallbladder wall uplift venereal change. Methods Used PHILIPS HD11XE,GE LOGIQ 7 to 50 gallbladder uplift venereal change patients which have been provided by surgical pathology, probe frequency of 3.5 MHz for gallbladder inspec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specimens that have been examinated by histologic is Hyperplastic lesions for 35 cases (Cholesterol polyp for 30 cases, inflammatory polyp for 5 cases), adenoma for 10 cases,Gland fibroids for 3 cases and gallbladder for 2 cases.The diagnose accordance rate of 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resistant properties was 86.0%. All kinds of pathological's changes,size,number,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rsa wall was different.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gallbladder uplift venereal change has higher accuracy,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reliable and has no traumatic.It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arly diagnosis,it should be as the first choice of gallbladder disease video diagnostic technology.
[Key words] Ultrasound;Gallbladder uplift sample lesions; Diagnosis
胆囊隆起性病变是指胆囊壁、腔内息肉突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除胆囊结石以外的许多胆囊疾患,常见的有胆囊息肉、腺瘤、胆囊腺肌增生和早期胆囊癌等,随着影像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检出率逐渐增多[1]。本文回顾性分析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胆囊壁隆起样病变声像图表现特征,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1月~2011年6月我院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22∶28,年龄最小27岁,最大70岁,平均(47.23±8.93)岁。病程4~10年,平均(2.67±1.96)年。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为PHILIPS HD11XE,GE LOGIQ 7,频率3.5MHz。患者于检查前1天晚8时起禁食,次日上午空腹,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肝脏、胆道系统检查,仔细检查胆囊,重点观察胆囊隆起性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回声、囊壁厚度。利用改变等方法观察病变移动、变形的特征。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应用F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病例进行胆囊摘除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增生性病变35例(胆固醇肉30例,炎肉5例),腺瘤10例,腺肌瘤3例,胆囊癌2例。术前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6.0%(43/50)。不同病理类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超声特征见表1;增生性病变平均直径小于其他3种疾病;胆囊癌直径最大。见表2。
3 讨论
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系指胆囊内一种附壁性的良性或恶性小的瘤样病变,手术指征及对早期胆囊癌诊断的意义,B超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内部结构及其与囊壁的关系等改变,尤其是不伴胆囊结石者,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2],本文超声诊断对病变性质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6.0%,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超声诊断仪分辨率的提高使超声检查已成为胆囊小隆起样病变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3]。
胆囊内隆起性病变就其病理性质而言,主要分为息肉(胆固醇性和炎性)、腺肌瘤、腺瘤和腺癌四类,从声像图的特征上也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4]:①增生性病变。胆固醇最常见,本文共30例,是胆囊局部代谢失衡的结果,其病理改变为体内过多的胆固醇析出,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并积存于胆囊黏膜固有层的巨噬细胞内,逐渐形成了向黏膜表面突出的黄色小结节[5],声像图特征:胆囊壁见圆球状、桑椹状、状强回声小光点或光团,多发常见,后方无声影,向胆囊腔内突起,部分有蒂,或基低部窄,胆囊壁结构正常,胆囊壁不改变,突出光团不随改变而移动,体积较小,最大径常常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是目前临床较实用、准确率高、方法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检查时认真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绝大多数病例可做明确诊断,无创伤性,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是胆囊疾病的常用影像诊断技术之一[9]。
[参考文献]
[1] 方锦舟. 胆囊隆起性病变86例分析[J]. 中国当代医学,2010,17(18):134.
[2] 张桂霞,张红秋,侯剑华,等. 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胆囊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疗前沿,2010,5(l):57.
[3] 张箭,李佳,李娜. 超声动态监测胆囊息肉样病变68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749.
[4] 王丽杰,王海山. 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50例诊断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2010,12(2):167.
[5] 赵化捷.超声对胆囊小隆起病变的诊断[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2):66-68.
[6] 刁其先,王廷刚,刘泳,等. 39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的诊断价值及随访结果[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530-532.
[7] 谢峰,沈俐,张萍,等. 胆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应用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l(2):114-115.
[8] 吴艳辉,骆科美,刘靓.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48例临床分析[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6):595-596.
[9] 唐少珊,富崴,黄丽萍,等. 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探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0):974-975.
篇7
关键词:超声诊断;胎盘早剥;超声影像表现;检查方法
胎盘早剥是临床上危及产妇和胎儿生命健康的危急症之一,据临床相关数据显示,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可达到0.5%~4%,胎盘早剥导致围产期胎儿的死亡率较高,可达到20%~35%。与此同时,由于胎盘早剥引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等症状也会对产妇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胎盘早剥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降低围产期产妇与胎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就对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超声影像表现和检查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胎盘早剥孕妇57例,孕妇年龄为19~41岁,孕妇的孕周为:10例孕妇为14~27+6w,35例孕妇为28~36+5w,12例孕妇为37~39+4w。孕妇的临床表现为:26例例表现为阴道流血伴随腹痛或下腹坠胀,12例孕妇表现为单纯阴道流血,5例孕妇表现为阴道流液伴随腹痛,7例孕妇表现为单纯阴道流液,7例孕妇表现为单纯腹痛。57例孕妇中,12例为胎膜早破,8例为妊高症,5例有外伤史,1例为胎儿心率减慢,1例为胎儿心率加快。57例孕妇的妊娠结局为:5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4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4例为死胎。
1.2方法 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为3.5MHz,对胎儿及附属物进行常规的检查,重点对胎盘位置、胎盘形态、胎盘厚度,胎盘的内部回声,胎盘的上下缘以及胎盘母面与子宫肌壁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脐动脉血流。在胎儿分娩后,进行胎盘病理诊断[1]。
2 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 57例产妇均景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其中有35例被诊断为胎盘早剥,诊断符合率为61.4%,其中有19例漏诊,漏诊率为33.3%,有3例被误诊,误诊率为5.3%。3例误诊孕妇中,1例被误诊为副胎盘,1例被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被误诊为胎盘血窦。
2.2胎盘附着位置 57例孕妇超声检查可见,25例孕妇的胎盘附着在前壁,其中有18例诊断为胎盘早剥;31例孕妇的胎盘附着在后壁,其中有16例被诊断为胎盘早剥;1例孕妇的胎盘附着在左侧壁,被诊断为胎盘早剥。
2.3超声表现 57例孕妇的超声表现为:7例孕妇超声下可见子宫肌壁与胎盘之间有不规则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其内无血流信号,分娩后检查可见胎盘的母面有血凝块压迹。16例孕妇超声下可见子宫肌壁与胎盘之间或胎盘边缘有强回声团快。10例孕妇超声下可见胎盘出现增厚,厚度为5~9cm,分娩后检查可见胎盘母面与子宫肌壁有血凝块,剥离面能够达到4/5。4例孕妇超声下可见胎膜与子宫肌壁之间具有不规则的暗区。1例孕妇超声下可见宫腔内有强回声。57例孕妇超声下均未见正常的胎盘图像[2]。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率较低,仅为26.2%,本次研究中,采取超声检查对57例胎盘早剥孕妇进行检查,35例被诊断为胎盘早剥,诊断符合率为61.4%,其中有19例漏诊,漏诊率为33.3%,有3例被误诊,误诊率为5.3%。取得了显著高于临床诊断率的诊断效果。对于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取决于超声检查的仔细程度以及对胎盘早剥各种声像图的正确认识,这就对诊断医生的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对孕妇进行动态观察和反复检查[3]。
目前,超声检查是胎盘早剥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当孕妇出现原因不明的产前出血时,通过超声检查,一方面可以准确地了解胎盘是否在正常位置上;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出孕妇的胎盘与子宫肌壁之间是否存在液性暗区或者是不规则的强回声现象。当采取超声检查方式没有发现孕妇存在阳性体征或者是不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判断时,也不能够盲目地排除胎盘早剥的可能性,此时就需要临床医师结合孕妇的临床体征和具体表现进行综合判断[4]。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是目前胎盘早剥的有效诊断方式,对孕妇进行仔细的超声检查,准确掌握胎盘早剥各种声像图特征,对孕妇进行动态观察和反复检查能够取得及时、准确的胎盘早剥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玲,徐培萱.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4(4):238-239.
[2]谭金秀,彭国庆,陈其能,等.33例胎盘早剥的B超诊断[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8(1):17-19.
篇8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篇9
【关键词】 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影像;室壁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又称为肌小梁过度增多(HT),胚胎时期心肌发育的异常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此病是一种先天性心肌病,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将该病分为双室型、左室型和右室型[1]。目前来说,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包括超声心动图。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仪器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对本病的认识也深入了,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检出率与以往比较明显增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此病的诊断标准还没有得到统一,过度诊断与漏诊仍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2]。本文笔者通过收集2002年2月至2012年1月间临床疑似诊断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病例共51例,研究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图像特征,来评估超声对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笔者收集了2004年2月至2012年1月间临床疑似诊断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病例共51例,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在16~68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
2 方法
2.1 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和诊断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采用SIMENS Acuson 128 XP 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时,使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进行超声心动图的多切面扫查,主要注意左心室短轴观与长轴观、胸骨旁或者剑突下四腔观、心尖四腔观。着重注意心内膜和近心尖1/3的心室心肌。分别观察室壁厚度、分析图像常规测量房室观察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超声心动图多切面扫查,主要观察左心室长轴观和短轴观、胸骨旁或心尖四腔观、 剑突下四腔观。重点观察近心尖1 /3 的心室心肌及心内膜。分别观察室壁厚度、分析图像常规测量房室径线、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EF) 等心功能数据。
2.2 分析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3 结果
51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都很明显,在超声心动图中,都可见大小不等深陷的小梁隐窝以及排列错综的肌小梁,并且它们形成了网状或者蜂窝状,在靠近心尖1/3室壁的节段最为明显,并波及到了室壁的中段,但一般并没有累及基底段的室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可以测及隐窝之间的心腔与隐窝之间的低速血流相通。有43例患者累及左室,8例患者累及右室。除此之外,还有18例患者同时有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到中度的关闭不全。
4 讨论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病,也称之为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或者海绵状心肌[3]。由于胚胎时期心肌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心肌致密化过程异常,导致了该病的发生。 它的病理改变特征是以肌小梁肥大。心肌致密化不全在临床上主要存在着体、肺循环栓塞、室性等各种心律失常、进行性新功能减退等危险,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4]。由于该病在病理生理学方面一直少有特征性表现,故经常造成漏诊。超声心动图不仅方便易筛,而且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本病的各种特征性改变,能够定量评价心功能的变化,并诊断了其他并存的心脏畸形,且对人体无伤害等副作用,因此,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房书芹,陈庆来,何正中,王东. 超声心动图诊断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9):658-660.
[2] 厉玉彬,刘志欣.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12):128-130.
篇10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在蛔虫症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随访、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腹腔管道内均可见一条或数条蛔虫样回声,经驱蛔虫治疗后腹痛缓解或消失、并发症好转或消失。结论 超声显像对蛔虫症有较高的显示率,可作为蛔虫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蛔虫病 超声检查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急腹症的常见病之一,超声显像不仅方便、直观、有特征性表现,诊断可靠,而且对胃肠道蛔虫亦有较好的显示效果。笔者收集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36例蛔虫症声像图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8例,女28例,年龄(38±25)岁。以急腹症就诊29例,其中疑诊胰腺炎3例,阑尾炎2例,胆囊炎8例;偶然发现肠道蛔虫7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4例,贫血查因3例。
1.2 检查仪器 美国GE-ViVi3,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检查者多切面顺序探测腹部、肝内外胆管,重点探测脐周及两下腹部。
1.3 声像图表现 均以符合 “双线状强回声”为主的超声诊断标准[1]。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声像图呈“双线状强回声”36例,位于胆总管22例(见图1),胆囊腔内3例(见图2),肝内胆管4例(见图1),右下腹肠腔内6例(见图3),双下腹肠腔内1例。位于肠腔内 7例均扭结成团,蠕动明显,伴近端肠腔轻度扩张;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示胆总管明显扩张,胰管轻度扩张,胰腺稍肿大声像;2例并发急性阑尾炎,扩张肠腔内蛔虫散在分布,蠕动剧烈,并于肠间隙可见游离液性暗区。
图1 图左:为肝右叶胆管内双线状强回声。
图右:为胆总管双线状强回声。(略)
图2 胆囊内双线状强回声,动态观察可见卷曲扭动。(略)
图3 图左:平行光带头端圆小,麻花样卷曲。
图右:动态观察同一虫体蠕动。(略)
2.2 临床诊断与转归 本组36例均由B超首先作出提示,1例并发胰腺炎经血检证实,2例阑尾炎经手术证实。36例均反复进行粪便找虫卵检查,均获得阳性结果,其中3例胃镜检查在胃腔内有活虫体2~3条。29例急腹症病人,临床驱虫治疗腹痛解除,并有24例粪便中排出虫体,3例慢性贫血患者经驱虫补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6例胆道蛔虫患者未见有虫体排出,但是1年后B超复查胆道未见平行光带强回声,粪便未见虫卵。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下蛔虫症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排蛔虫或呕吐蛔虫史,粪便查到蛔虫卵即可确诊,但是随着卫生环境的改善及全国学校贯彻肠道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近年来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经临床证实的蛔虫病例36例,都是以并发症入院的,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本组资料显示占61.11%(22/36),与文献报道占64%基本相符[2],其次是虫体顺胆道钻入胆囊腔3例,占8.33%(3/36),胆内胆管4例,占11.11%(4/36),其它占19.44%(7/36),因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无法比较。
3.2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在人体不适(发热、胃肠病变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或服用驱虫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刺激下,蛔虫可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本组资料显示,1例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首先发现胆总管扩张,内见一平行带状强回声,未见蠕动,沿扩张胆管横轴探查胰腺,发现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超声提示胆道蛔虫并急性胰腺炎。因为主胰管与胆管在壶腹部汇合,形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当蛔虫引起共同通道梗阻时,导致胰管梗阻,形成的局限性炎症有关[3]。2例引起阑尾炎患者,并未见蛔虫堵塞于阑尾腔内[4],但是扩张肠腔内蛔虫散在分布,蠕动剧烈,并于肠间隙可见游离液性暗区。29例钻入胆道、胆囊、肝内胆管者亦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肖磊[5]报道胆道蛔虫致肝内多发脓肿1例,本组均未见引起肝内脓肿。3例引起贫血患者,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慢性缺铁性贫血[6],其超声图像显示肠管内出现多个“双线状强光带”组成的团块并可见到虫体在肠腔内扭动。因为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又以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2],由于以上团块蛔虫均为成人,并未引起肠梗阻。
综上所述,由于蛔虫具有“双线状强回声”特有的声像图特征,在胆道内由于受气体干扰较少,所以较易显示;而肠道内蛔虫由于受肠内容物及肠气影响,超声难以成像,相关文献较多是以高频超声诊断[4,7],但本组资料发现肠道内蛔虫首先均以低频探头(3.5~5.0mHz)显示出“双线状强回声”,再把深度调浅,同样可达到良好显示效果。当肠道蛔虫活动或数量较多或出现并发症时,超声显示率较高,因此对急性腹痛病例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不明原因急腹症病例应常规作全腹顺序探测,仔细观察,谨慎除外蛔虫性因素,以免误诊、漏诊。对疑诊肠道蛔虫症的病例超声检查亦可作为筛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金树武,冼棠超.现代医学超声诊断学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10.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721-722.
[4] 蔡少雨.高频超声诊断蛔虫阑尾腔致急性阑尾炎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3):205.
[5] 肖磊.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症并肝内多发脓肿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