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儿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生儿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生儿的护理

篇1

【摘要】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保暖的护理,使患儿顺利度过低体温关。方法 将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尽早进行保暖护理。结果 116例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92.2%以上存活。结论 重视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保暖护理问题,能明显提高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

【关键词】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保暖;护理

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各器官形态及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这就是围产儿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但随着对早产儿护理的重视,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住116例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加强了早产儿的保暖护理,大大提高了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116例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2.5kg除外)。其中男61例,女55例,胎龄

1.2 临床治疗无症状者在恒温箱中保暖下进行多方面护理,有临床症状者在恒温箱中保暖下按医嘱接受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护理早产儿时,护理人员的双手必须温暖,对早产儿喂奶、试表、换尿布、静脉注射、抽血等工作尽量在温箱中轻柔完成,无发热者4~6小时测体温一次,做好记录;发热者按医嘱测体温,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随时注意患儿,各种治疗管道是否通畅,各种监护导线是否脱落。在换尿布时,注意先将尿布加温。使用空调使早产儿病房的室温恒于24~26℃,晨间护理时室内温度调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日开窗二次,保持空气流通。

2.2 远红外线辐射台保暖患儿出生后,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中实施新生儿复苏,并用干热的毛巾擦干体表的羊水,以防体表液体蒸发引起低体温;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时可在此台操作。

2.3 婴儿培养箱保暖使用婴儿培养箱保暖,早产儿所需温箱的温度是根据日龄、体质量选择其所需中性温度[1](见表1)而设定。使肛温恒定于36.5~37.5℃,皮肤温度在36~37℃为宜,当有寒冷损伤综合症者,如肛温为30~34℃,腋温一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使患儿体温在6~12小时恢复正常。对肛温低于30℃,腋一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其体温高1~2℃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12~24小时恢复正常。

表1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中性温度

出生体质量(g)

箱温

35℃ 34℃ 33℃ 32℃

1000 初生10天内 10天以后 3周以后5周以后

1500 ~ 初生10天内 10天以后4周以后

2000 ~ 初生2天内 2天以后3周以后

2.4 出箱保暖护理当体质量>2000g,一般情况良好,可以出箱保暖,出箱后头戴绒布帽,可采用热水袋保暖,将其放在两被之间,以婴儿手足温和为适宜,也可用电热毯保暖。

2.5 早产儿洗澡保暖护理当体质量大于2000g或者胎龄32~36周分娩的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无须特殊处理者,脐带脱落后,每日可洗澡或游泳,室温最好在28℃左右,水温在38~40℃为宜,每次10~20分钟,一切浴巾,衣服应预热后使用,洗澡后要迅速擦干水迹及保暖。

3 结 果

116例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治愈99例,好转8例,死亡9例,存活率92.2%。死亡原因主要是肺出血,多见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1例为0.65kg),住院时间为10~45天,平均23天,住院后无一例发生低体温和寒冷损伤综合症。

4 体 会

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大,散热快,极易造成体温过低,导致寒冷损伤综合症、呼吸暂停、低血糖等,所以维持正常体温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环节。

4.1 院外保暖不可少对于边远山区无婴儿培养箱的乡镇卫生院,可以采用小儿直接贴近成人身体保暖,或者用热水袋、电热毯保暖。院外转入的28例患儿中有16例出现低体温和/或寒冷损伤综合症,这说明院外保暖不可少。

4.2 正确使用婴儿培养箱保暖婴儿培养箱是目前保暖的重要设备,并根据患儿体温变化随时调整箱温,使体温昼夜波动不超过1℃,因为体温波动超过1℃,可有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当早产儿出现寒冷损伤综合症后,目前主张快速复温,尽量在6~12小时内复温,但重度低体温者,争取12~24小时内复温[2],防止复温过快并发脑缺氧、抽搐、肺出血等。无空调病房者,室温低于箱温7℃时,预调箱温应增加1℃。适度的湿度,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但湿度过低使呼吸道黏膜干燥,不利分泌物的排出。对胎龄小于30周者,要求相对湿度提高,保持在70~80%但不>90%,以减少其蒸发散热。

3.3 重视出箱后保暖对于体质量大于2000g无临床症状者,可以出箱在空调病房内用电热毯或热水袋保暖,应戴绒布帽,因为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20.8%,散热量大,戴帽后可降低散热量[3],但注意防止烫伤或温度过高,逐渐过渡到无空调下保暖,直到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洗澡或者游泳者抽血检查应注意保暖,这样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低体温或寒冷损伤综合症。

5 结 论

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由宫内环境进入外界环境后,重视保温护理关键问题,能使早产儿顺利度过低体温关,有效提高早产儿并出生低体质量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02-02

1.1定义

医学上把妊娠不足37周,出生体重不满1000g的婴儿称超低出生体重儿又称为未成熟儿[1]。

1.2特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个子小,体重轻,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如足月新生儿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差,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层薄,不能有效地保存热量;胃容量小,吸吮力弱,入量少,产生热量的能力差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等原因,极易患病。遇到寒冷时,体温随之降低,易发生硬肿症;若保暖过度,外界温度过高时,体温就会升高,甚至引起发烧。

2 护理要点

2.1 保暖

2.1.1出生时的保暖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产房温度必须保持25℃。出生后立即揩干羊水,脂肪不必全部擦净,之后放在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抢救和保暖。

2.1.2 暖箱保暖 根据体温的高低结合早产儿的体重及日龄调节箱温。体重小于1000g者调至34℃~36℃,每日测体重1次,体重每增加500g,箱温调低2℃。箱温相对湿度60%~80%。入箱婴儿穿柔软预热过的衣服,头部戴绒布帽子,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均集中,尽量在暖箱内进行。如喂奶、换尿布、臀部护理等,尽量避免打开箱门及盖,以免影响箱内温度。每4h测量体温、箱温1次。

2.2 呼吸管理 由于未成熟儿呼吸中枢功能不成熟,肺泡换气面积相对较小,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分泌不足,呼吸肌和胸廓软弱等原因,常出现呼吸暂停或发绀等。故入院后取平卧头肩稍抬高位,头偏向一侧,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皮肤颜色、心率、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是否需要给氧及给氧的方式,给氧浓度30%-40%,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3%。由于长时间吸入高体积分数氧易发生损伤、早产视网膜病、神经系统损伤[2],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早产儿的氧疗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吸氧期间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并定期监测血气,严密观察其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呼吸暂停者给予物理刺激,如弹足底,托背等,若症状未见好转,给予气囊加压通气,压力为1.5~2.0kPa为宜,对严重呼吸暂停、发绀者给予吸氧,频发呼吸暂停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符合呼吸机应用指征的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按医嘱静滴氨茶碱以呼吸,配制氨茶碱时剂量一定要精确,并注意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2.3合理喂养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低体重儿成活率的关键。

2.3.1开始喂奶时间:胎龄越小,吸吮和吞咽能力越小,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这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故过去主张推迟至生后36~96h开始喂奶。目前主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早期适量喂养,以利于刺激胃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减轻黄疸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减少坏死性肠炎发生等。

2.3.2喂养方法:根据病情,个体差异而灵活掌握奶量,并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给予。视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滴管、鼻饲或抱奶喂养,即母乳喂养。有吞咽能力而无吸吮能力的可采取滴管喂养,用滴管吸入然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患儿口内(或用注射器缓慢滴注于患儿口中),儿头稍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即无吞咽能力也无吸吮能力的可采取鼻饲,每次鼻饲前均应从胃管回抽以了解胃排空情况,胃滞留物的性质与量,根据残奶量决定是否注入新鲜奶液及注入量,鼻饲注入速度要慢,最好让奶液自针筒利用压力作用自然流入,每次喂奶后再注入温开水1-2ml,回抽和注奶时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发生“胃轻瘫”现象[3],鼻饲后采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并加强巡视观察呼吸、肤色腹部情况,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

2.3.3喂奶后护理:由于超低体重儿咳嗽反射差,甚至无咳嗽反射,呕吐易使其窒息和呼吸暂停,因此,现在多采用腹部按摩法和肛管刺激排便法促进胃肠蠕动。

2.4 发育支持护理 超低体重儿的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让患儿躺在铺好的“鸟巢”中。因“鸟巢”四周有柔软的绒布环绕,患儿感觉似在母亲的子宫里,满足了患儿的生理需求;同时避免光线刺激,降低周围环境的噪声,降低疼痛刺激,减少开箱门时的空气对流,避免环境温度的波动,给超低出生体重儿一个较为稳定的中性温度环境,且“鸟巢”的大小可使其活动范围局限,活动量减少,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促进其生长[4]。

2.5 静脉内营养 生后1-2周不能完全经口喂养满足入量,往往要采用部分静脉营养,奶量增加,输液量渐减少。生后第一天为50~70ml/kg,以后日龄增加1天液体入量增加20ml/kg,达到每日150ml/kg,维持此入量。静脉补液的种类:以10%葡萄糖液为主,辅以复方氨基酸、白蛋白,根据医嘱补钠。静脉补液护理要点:各种抗生素液和营养液均现用现配,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部液体24h内均匀滴入,并用输液微泵控制输液滴速,开始1-2滴/分,以后渐增至3-5滴/分,输液管每日更换一次,以防止感染。

2.6 预防感染

由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加上免疫力低,极易受到各种细菌的侵袭,应加强基础护理,每日进行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护理。保证一人一物一消毒,暖箱每周更换一次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做好物品、器械、空气、地面和手的消毒。定期更换湿化瓶、氧气连接管、鼻饲管,并谢绝探视,以防交叉感染。经常更换(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防止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应加强皮肤、黏膜、脐部和臀部的护理。操作前后要用消毒液洗手才能进行各项操作,脐带脱落前每日用酒精消毒1次,每次换尿布时臀部涂鞣酸软膏,以预防红臀;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医护人员中凡患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者均应暂时调离新生儿科。

2.7 健康教育

由于超低体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点,病情危重,且住院时间长,给家长带来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向家长耐心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家长稳定情绪,掌握家庭护理技能增强配合治疗的信心。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着密切关系,必须进行眼底筛查,随访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5]。听力筛查应在出院前进行。即使听力筛查通过的患儿,也应在12~24个月时复查。对有脑损伤高危儿,应定期随访,早期发现体格发育或神经发育偏高正常儿童,以便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轻伤残程度。按时完成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促进超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储淞雯等,新生儿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163-170.

[2] 陈超,新生儿氧疗合并症及预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8-9.

[3] 董梅,新生儿胃肠动力[J],新生儿科杂志,1999,14(2):88-89.

篇3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三胞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40-01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死亡率极高。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何提高超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评估医院的医护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2010年12月份,我科收治了一例三胞胎,其体重均为

1临床资料

患儿系母孕28+4周,三胎,剖宫产,出生后30分钟收入本科,出生时,体重分别为:大毛0.98Kg、二毛0.81Kg、三毛0.75Kg,三患儿均拟早产儿、早产儿脑病、新生儿感染、超低出生体重儿收入院。入院时三患儿反应差,伴有面部及全身发绀,呼吸暂停等现象,立即予以刺激、清理呼吸道、保温等处理后面色稍转红润,经过56天的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三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时体重分别由0.98Kg增至2.03Kg、0.81Kg增至1.93Kg、0.75Kg增至1.95Kg,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呼吸稳定正常,每2~3小时吃奶一次,每次40-50ml,吃奶好。

2 护理体会

2.1保温:维持适当的体温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为重要,因此,患儿入院后即被置于远红外线辐射保温抢救台复温,待其生命体征稳定时分别放入早产儿暖箱,按其体重调节,避免温度差异忽高忽低,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5~37.4℃,箱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室内温度维持在22~24℃,护理操作均集中进行,以确保体温的恒定,三患儿未出现硬肿症。

2.2吸氧:低氧血症可造成脑部损伤、心动过速、酸中毒等,但吸入高浓度氧气,致患儿血氧浓度过高,可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之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掌握吸氧指征,注意调节氧浓度,三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面部及全身发绀,呼吸窘迫,三毛缺氧程度重,呼吸64次/分,医嘱给予了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70%~90%之间,每四小时做动脉血气分析一次,给氧下无吸气三凹征,偶有呼吸暂停现象,予以刺激可自行恢复。

2.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反应、尿量、进食及大便颜色,全身皮肤有无花纹黄染,未发生红臀及皮肤感染的现象。三患儿入院反应欠佳,均有呼吸暂停现象,给予托背、弹足底、清理呼吸道等处理,按医嘱及时给予了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微循环,单面光疗等处理。

2.4喂养:早产儿的早期喂养,保证热量的供给和给予肠道的刺激,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三名患儿入院时均无吞咽,觅食反射,为了保证喂养安全,第二天均采用鼻饲喂养,每2~3小时一次试喂5%葡萄糖,如无呕吐和窒息,则给予母乳和稀释的早产儿配方奶,因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命力弱,大多数生后3~5天内吸吮和吮食反应差,容易溢奶,所以均在出生后三胎儿均予以胃管内持续用输液泵泵入牛奶,并维持,同时监测血糖,注意喂养耐受情况。根据患儿病情改变喂养量,如自行吸吮,有吞咽能力遂改为先喂后鼻饲,注意有无呕吐、胃食道返流等情况。喂奶后取右侧卧位。定时监测体重,观察体重情况,记录出入水量。

2.5预防感染: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抵抗力差,严格消毒隔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我们将三患儿安排在有层流设施的NICU病房,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严格洗手,换专用工作服、鞋、帽;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每天早产儿暖箱用消毒液抹洗,定期开窗通风(每天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患儿毛巾、尿布均为个人专用,用前进行臭氧熏蒸;每日用1%碳酸氢钠液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四次,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之后再用赛肤润涂臀部以保护皮肤。三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红臀及皮肤感染现象。

2.6 PICC置管护理。PICC置管是我科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三患儿均行PICC置管,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做好置管后的维护,以防堵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经精心护理,三患儿均未发生堵管、导管感染等并发症。三患儿最初4-6周内每日均需使用静脉营养液12~24h均匀输入,PICC技术的应用为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既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的痛苦,同时也避免了长期输液导致的静脉炎等感染的发生,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和好评。

3 讨论

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其呼吸中枢、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易出现呼吸暂停;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差,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以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其吸吮及吞咽功能差,喷门括约肌松弛,易呛咳、溢奶;皮肤极为娇嫩,易破损感染等[1]。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已稳步下降,但体重

篇4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U)的建立医疗技术的发展其死亡率明显下降(~15)。11年1月5日收治早产极低体重儿1例经过天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患儿女5小时因“早产出生体重低生后5小时”于11年1月5日1:1由我院产科转入。代诉患儿系GP1母孕9周因“低置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体重11g胎膜早破天保胎治疗1周。入院查体:体温不升P 95次/分R 次/分体重15gPO 95早产儿外貌胎龄评估9周神志清醒反应稍差哭声欠宏亮四肢肌张力偏低。入院后给予相关检查: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血常规:WB .×19/胸片提示新生儿肺炎。入院后入NIU、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碳酸氢纳纠酸、抗感染、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合理喂养、积极预防并发症。经过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明显好转于11月8日出院出院时情况:体重1.8kg精神、反应好生命体征平稳肌张力正常。吸吮有力奶量完成好ml/次每小时。

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VBW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大皮下脂防少散热快糖原贮存少易耗尽体温易随环境温度下降而下降可导致寒冷损伤发生硬肿严重则发生肺出血而死亡。患儿体温不升入院后置于NIU辐射保温台保暖(温度设定为℃)给予擦身、称体重、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洗胃、采集血标本、静脉置管输液等治疗同时预热暖箱(设定箱温为℃)箱温升到℃后将患儿抱入暖箱每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后每小时测量1次维持体温6.5~7.℃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维持室温~6℃。周后体温趋于稳定将箱温调至℃第周维持箱温℃。如果患儿体温升高至7.5℃以上将箱温下调.5~1℃。

防治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进行各项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加强空气消毒室内每天用光催空气净化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次每次1小时。暖箱每天用清水拭擦每周更换并消毒暖箱。患儿衣物、床单、奶瓶用前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做好患儿眼睛、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皱褶处护理。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维持有效呼吸:患儿仰卧时颈下垫一小枕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应用氨茶碱。患儿于1月9日1:出现呼吸急促R 7次/分可见明显吸气三凹征PO降至85心率18次/分发绀立即清理呼吸道高频吸氧于1:5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R 8次/分呼吸费力PO 85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即予鼻塞PAP辅助通气参数:low 6./分iO PEEP 5cmHO。治疗1分钟后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PO上升至9~95心率15~16次/分呼吸5次/分1月1日病情稳定予撤机改为面罩吸氧氧流量1.~1.5/分并逐步过度到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1./分PO 9~951月18日开始间断吸氧患儿停氧较为困难查血常规Hb 11g/提示贫血行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逐渐恢复于1月7日顺利停氧。1月8日到五官科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视网膜无病变。

密切观察病情:用监护仪监测脉搏、呼吸、PO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喂养等情况。注意加强补液管理配制液体时剂量要绝对精确。用注射泵输液输液速度要与医嘱相符。定时查看注射泵速度预防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合理喂养:入院第天先给予5 G ml鼻饲每小时无呕吐及腹胀入院第天即予开奶选择某品牌低生儿体重配方奶。患儿因吸吮能力差吞咽不协调给予管饲喂养ml每小时开始每天递增~ml喂奶量根据患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溜者及呕吐为原则。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称体重并记录以便医生分析及时调整喂养方案满足患儿能量需求。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锻炼患儿的吸吮及吞咽能力使胃管喂养逐渐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11月日开始患儿能完全经口喂养。

预防内出血:维生素1 mg、止血敏.1静推次/日连续用天。少搬动患儿。

预防黄疸:入院后给予开塞露纳肛加快胎粪排出。1月7日、1月9日遵医嘱光疗8小时。严密观察皮肤、黏膜况黄染情况。

纠正贫血:1月6日、1月9日分别输同型浓缩红细悬液ml、5ml。

家属心理护理:要理解、安慰家属与家属多沟通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发展性照顾:将患儿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别性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患儿睡在暖箱里的鸟巢中头部摇高°头高脚低仰卧位颈下垫一小枕保持气道通畅。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光线和噪声刺激。遵医嘱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

由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理功能发育不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下各种外界不良因素都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要注意维持患儿的体温稳定、防治感染、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的喂养和给予静脉高营养是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的关键此外并发症的预防、家属的心理护理、发展性照顾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抚触 应用

新生儿抚触(又称按摩)被广泛应用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是一种通过科学的指导来进行有技巧的触摸。新生儿护理人员运用自己的双手对婴儿全身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一定手法技巧的按摩,通过刺激皮肤的感受器来调整大脑皮层以及各脏器的生理功能,从而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1]。抚触顺序为由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最后为臀部,良好的抚触手法有助于刺激全身的体表感觉器官、调整大脑皮层以及体内脏腑器官的各项机能,进而达到增加食量、促进生长等作用。

抚触在新生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倪宏等人通过将480例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抚触组。对照组来观察新生儿出生体重、最低体重及出院体重。实验结果显示游泳组与抚触组的新生儿出院时体重增长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差值,且抚触组的体重增长差值高于游泳组体重增长差值[2]。周忠梅等人通过对180例新生儿分为抚触组及对照组研究发现抚触组新生儿体重增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增加率[3]。综上所述,全面的实验数据证明抚触在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显著并得到广泛的认同。

抚触在新生儿智力发育中的作用

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已具备良好的视、听、触、嗅、味等基本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我们通过抚触新生儿的全身皮肤,从而刺激新生儿的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对新生儿的识别能力、运动能力、智力发育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王立新等人的研究表明通过抚触可以使新生儿在大运动、语言、情绪、精细工作、适应能力、社会行为及智商等方面有显著提高[4]。

抚触在新生儿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抚触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保健护理技术,通过对新生儿全身皮肤进行温和的刺激,可以使新生儿在心理上感觉到安全感,新生儿在胎儿时期,周围充满羊水,在此时期羊水可以起到抚触的作用,分娩过程中,产道的收缩可以对其起到抚触作用,可是在出生后周围缺少了这种抚触环境,从而在新生儿心理上产生了影响,使其缺少安全感,为此新生儿护理人员以及家属对其全身进行充满爱意的抚触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新生儿这种心理状态,进而促进新生儿的自信感、安全感。并且使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陪伴其一生,有助于其健康的成长。

抚触在新生儿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抚触对新生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窒息、黄疸、硬肿症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生长发育中需要重视的疾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的毒性作用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不良的处理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异常。抚触通过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量,增进新生儿的食量,使其摄取更多的奶量。即可以加速肠道的正常菌群的生长,使结合的胆红素生长减少,还可以促进肠蠕动,使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体外,增强新生儿生长过程中的免疫力。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研究指出抚触还可以刺激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增加5-羟色胺的产生、降低黄疸指数,进而减少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危险、促进新生儿的良好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其健康的成长。

其他方面的应用

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与产妇的情感交流,使其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有益于产妇的产后恢复,新生儿的抚触过程可以增强产妇与新生儿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抚摸到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使初产妇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逐渐适应与孩子的交流、逐渐增强产妇的责任感。同时促进产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产妇通过目睹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无微不至的照顾、专业的护理技能、温柔的话语,使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认可、增强对其的信任与理解,促进产妇与护理人员关系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抚触护理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在良好的抚触手法下对其全身进行轻柔的,被认为是一种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我们已经简要论述了抚触在新生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潜在优势,我们认为,抚触作为一种自然的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相比于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治疗上,抚触可以有效的改善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安全问题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并且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蔡红,孙虹.关于婴儿抚触的进一步探讨[J].护理杂志,2003,20(10):49-50.

2 倪宏,呼滨.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体重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8-500.

篇6

【关键词】新生儿 早期 肺出血 观察护理

肺出血是新生儿疾病中一种危害临床症候,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一旦口鼻涌出血性泡沫液体已属晚期,病情重,病死率很高。随着人工呼吸机的广泛应用,肺出血的救治有了转机。但是传统方法在出现肺出血表现才开始应用呼吸机效果并不理想。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中,有34例并发新生儿肺出血,通过早期观察、精心护理,尽早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肺出血患儿34例,期中男25例,女19例,男女比利为2.78:1;早产儿21例,足月儿13例;出生体重《1500g8例,1500-2449g17例≥2500g9例,平均体重2335g。入院时体温≤35度12例,35-37度21例,39度1例。生后24h内发病7例,2-4d发病16例,4d以上发病11例。原发病:早产儿合并硬肿症15例,围产期窒息25例,期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3例合并头颅血肿,宫内感染5例,吸入性肺炎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患儿发绀明显,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由0.90-0.98迅速下降至0.40-0.80者18例:肺部湿性罗音出现或增多18例;反映差并伴有呼吸暂停及15例;烦躁,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伴有口吐泡沫11例;呼吸减慢5例;心率减慢10例;心率加快6例。

1.2 临床表现

(1)原发病表现:反应差,体温低,哺乳困难,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紫绀,苦恼,尖叫,甚至抽搐,大面积硬肿,水肿,钱卤门张力高,肺部通气差等。(2)肺出血表现:早期表现,最初为拒乳,哭声无力,有时,喘憋。体温不升,大多在35度之下,皮肤出现硬肿,四肢暗红或有水肿。逐渐出现青紫,呼吸浅慢或不规则,有呼吸暂停,患儿不能安睡、表情痛苦,心率缓慢,肺部可能听到细湿罗音,提示肺出血先兆。典型表现,危重新生儿出现明显呼吸障碍或在原发病基础上临床表现突然加重,双肺迅速出现细湿罗音或湿罗音明显增多,随之口鼻流出或涌出血性液体,或于气管插管后流出或吸出泡沫样血性液体。胸片可见大小不等片状阴影,大量出血时成“白肺征”。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如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毒及出凝血障碍、补充血容量、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在50毫米汞柱以上。对肺出血高危儿只要有低氧血症,尤其合并低体温或酸中毒者,应行气管插管,以便能起到早期治疗或预防肺出血的作用。其中21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呼吸机治疗。34例患儿中治愈16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4例,病死率41.2%。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早期发现

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是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本组缺氧52.9%,感染14.7%,早产儿44.1%,低体重儿73.5%,低体温35.3%。发病第一高峰在生后24h内有20.6%,生后2-4d发病47.1%,生后1周内发病86.0%与文献资料一致。新生儿肺出血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即使治疗。早发型在生后24h内发病,甚至出生后即发病;晚发型多在出生后2-4d发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因此,要熟悉肺出血的发病特点,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肺出血治疗成功意义甚大。

3.2 病情监护

根据肺出血的发病特点,本组>2项高危因素患儿有28例(82.4%),出生后4d内置NICU室内远红外辐射台上,监测环境温度和患儿体温,以减少患儿能量的消耗。应用心肺监护仪或血氧饱和度监护仪,一连续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体温,并记录。①密切观察患儿反应,皮肤颜色变化。本组反应差16例,烦躁9例,紫绀加重、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18例。②观察呼吸、心率,有无呼吸不规则。本组呼吸暂停、15例,呼吸急促、深大、三凹征明显14例,心率明显减慢或加快16例。③观察口咽部急气管内吸出物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本组口咽部或气管吸出血性液(排除损伤或上消化道出血)14例,是早期确诊肺出血的重要依据。④注意有无出血倾向,本组发现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5例,应高度警惕早期肺出血。⑤本组听诊肺部出现湿性罗音或湿性罗音增多15例。以上均为肺出血预兆,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3.3 气管插管护理

①用物准备:准备负压吸引器调节负压≤19.6KPa(≤200cmH2O),吸痰车、吸痰杯及生理盐水、无菌手套、复苏囊、5-6cm胶布、听诊器、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②气管插管: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患儿置抢救台,头靠近床沿,颈后垫毛巾卷,头后仰,使下颌、气管、剑突成一直线以开放气道。

插入气管插管,推出喉镜后协助接上复苏囊及氧气,正压通气,听诊双肺呼吸音,便于医生调节插管深度,至双肺呼吸对称,协助固定气管插管。③气管内吸痰:迅速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清理呼吸道,复苏囊气管内加压给养5~10次,再清吸,氧压力2.45~2.94kpa(25~30cmH2O)压力稍大有助止血,频率40次/min,尽快给予呼吸机治疗。④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0.5-1ml,有收缩血管,利于局部止血,减轻支气管痉挛和粘膜充血、水肿,改善通气,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等作用。

3.4 使用呼吸机的护理

①预先消毒呼吸机管道,仔细检查呼吸机性能,湿化瓶加无菌蒸馏水,连接呼吸机管道,调节呼吸机参数,设置报警值,以便监护,无误后连接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治疗,采用定时、限压、持续气流(IPPV+PEEP)。待病情好转,逐渐降低FiO2,每次降5%,发生高浓度氧的副作用。②调节加温湿化器,夏天30~32℃,冬天34~35℃。③上机后,半小时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血气正常范围。穿刺点按压时间稍长,预防因凝血障碍而致出血不止。④经常检查,保持管道通畅,严防插管扭曲、折叠或脱出。翻身时,应先脱机,分离接头再操作,防止牵拉管道使气管插管脱出。⑤肺出血早期减少搬动,不宜拍背、吸痰,以免加重肺出血,气管内吸痰有血时切勿强求吸净,以免使用患儿缺氧加重出血;肺出血停止及恢复期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每2h翻身、拍背,吸痰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负压≤19.6KPa,时间为5-10s,防止压力过高或负压吸引时间过长引起肺部再出血。⑥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胸廓欺负及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等情况。⑦在护理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呼吸机压力大小,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胸廓活动幅度是否对称、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是否同步,有无人机对抗。防止出现气胸、皮下气肿、纵隔腔积气等气压性创伤。⑧更换消毒呼吸机管道,1次/d,更换湿化瓶蒸馏水,1次/d.⑨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撤机。

3.5 预防护理

①保温:危重患儿置暖床保温,一般床温30~35℃,根据体温调节床温,保持体温在36.5~37.4℃,防止低温损伤。病情稳定后,体重

3.6 做好基础护理

出现肺出血的患儿病情重,抵抗力差,因此必须做好口腔、皮肤、会阴等的清洁与保护。机械通气患儿,口腔分泌物多,声门下与气管导管间隙常有污染积液存在,又多伴胃内容物反流,极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我们的经验是;(1)取半卧位,胃肠减压微量持续胃管喂养向结合避免反流。(2)定期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定期给予三联液(100ml蒸馏水中含两性霉素B50万U,多粘菌素E50万U和妥布霉素8万U)5ml雾化吸入。(3)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对减少VAP的反生,效果较好。另外,口腔护理前后要充分吸净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或3%的双氧水清洗口腔,3-4次/d.如有霉菌感染,则用2%碳酸氢钠清洗。

3.7 健康教育

由于肺出血病情凶险,机械通气时随时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昂贵的费用,应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过程,消除恐惧心里,取得家长对治疗、检查的配合。

4 讨论

肺出血占新生儿死亡的首位,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发现早期肺出血的先兆,待到肺出血时就延误了抢救时机,因此在护理中,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早识别高危因素和早期肺出血的症状,为一生早期诊断肺出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肺出血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主要病因有围产期缺氧、寒冷损伤或低体温。在未用机械通气治疗钱,病死率高达96%以上。Trompter首先将正压通气(IPPV+PEEP)用于肺出血治疗,此有助于消除左心衰竭致出血性肺水肿,且能改善通气功能,增加动脉血氧合,提高非容量和功能残气量,一般认为较高的PIP方能达到疗效。但过高将产生副作用,以不大于35cmH2O为宜,因此PIP过高,会损伤开放的气道特别是较少结缔组织支持的毛细血管和肺泡,易引起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可同时应用反比通气,在PCV方式下,其可延长平台压时间,使压力波形呈矩形,进而改善氧合,提高PaO2,减少高PIP及高FiO2的应用及副作用。

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应用呼吸机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待到肺出血确诊后才行机械通气常难免死亡(病死率高达83.3%),本组死亡共14例,6例并发MSOF,考虑与上机较迟有关。故一旦明确早期肺出血,应不失时机的及早进行上机,即使是疑诊病人也应早作治疗。在发生肺出血前,原发病已相当严重,应考虑有此症可能,当呼吸系统症状更加明显,如肺部出现湿音、双吸气或抽泣样呼吸、呼吸暂停等肺出血凶险预兆,不应等待口腔或鼻腔流出血性或棕色液才开始治疗。胸片随访亦有助于早期诊断,当新生儿重症原发病胸片随访出现间质气肿或少量气胸,未成熟肺出现透亮度减压暗化,而胸廓容量无变化或有所增加时,均有肺出血的可能,倘其无结构均匀性肺透亮度减低,且不伴支气管充气症,可与感染性肺炎、肺透明膜病鉴别。

我们发现死亡病例在低体温、低体重及酸中毒方面更加显著,此提示以上因素可影响抢救效率。另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很重要,吸痰前要保持充分氧合,操作动作迅速,使患儿免受缺氧。气管内间歇滴入止血剂,输注新鲜血浆,应用多巴胺

以保持心功能,维持正常体温,保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积极治疗原发性病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护理中的观察有利于肺出血的早期诊断,经过精心护理。尤其是尽早给予呼吸机正压通气,是提高肺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陈克正.新生儿疾病诊治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6):334.

[2]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

[3]陈克正.新生儿肺出血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31.

[4]冯泽康,余宇熙,曾振锚等.中华新生儿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0.

[5]熊晖,王颖.新生儿肺出血31例临床分析.新生儿科杂志,1997.12(1):14.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8~2009年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12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9例,死亡3例。现将该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意识和精神状态 患儿早期常表现为烦躁不安,脑性尖叫,抽搐,结合分娩有窒息史,提示有缺氧及脑出血,均应报告医生给予镇静及止血治疗。患儿处于嗜睡,反应低下,抑制状态时也不可忽视,应做到动态观察,因为颅内出血患儿意识和精神变化一般为窒息兴奋抑制相继出现,所以要动态观察意识的细微变化。同时做好的护理记录,为评估愈后提供依据。

2.2 观察生命体征 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应及时给予监护,观察血压及呼吸变化。新生儿神经功能差,对外界反应敏感,易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早期发现可以协助治疗。

2.3 观察前囟 正常新生儿的前囟约为2cm×2cm大小,如果观察患儿前囟凸出,饱满或者紧张,提示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小也与前囟紧张度有关,应及时提示医生给予降压及脱水治疗,预防脑疝的发生。

2.4 观察皮肤 重症颅内出血患儿表现为颜面苍白或青紫,以额部和口周为明显。一般患儿皮肤的青紫随缺氧情况的好转而转红润。

2.5 观察消化系统 患儿有恶心,呕吐也提示颅内压增高,与新生儿溢奶有区别,正常溢奶前囟平软,精神状态良好。如有消化道畸形,多伴有腹胀及大便形态改变。

2.6 观察摄入情况 注意皮肤弹性,防止脱水过度造成电解质紊乱,治疗方面尽量静脉给药,防止皮肤硬结。注意静脉给药速度,滴速应控制在4~6滴/min,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的温度与湿度恒定,保持病室安静,一切护理治疗要集中进行,动作要轻,尽量避免搬动患儿头部,以免加重出血。新入院患儿应免晨晚间护理。注射,服药,换尿布,喂奶的刺激,都会引起患儿血氧暂时下降,应特别注意。

3.2 呼吸道护理 患儿适当,头部抬高15~30度,取右侧卧位,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更换卧位时动作应尽量放轻。抽搐者分泌物多,应随时吸痰,以防止分泌物堵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动作要轻柔,切忌动作粗暴。

3.3 皮肤护理 患儿皮肤细嫩,皮下脂肪少,又长期卧床,尿布应用纯棉并勤更换,预防红臀或皱褶处溃烂,并注意保暖,防止硬肿。做好脐部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4 喂奶护理 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差,喂奶应少量多餐。喂奶困难可鼻饲也可用滴管,保证营养供给,哺乳时要细致,耐心,喂奶时要观察,防止呕吐及窒息。

篇8

关键词:胡塞尔;生存危机;生活世界

一、科学危机与哲学危机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晚年探讨的核心问题,他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源于欧洲深刻的科学危机、哲学危机和人性的危机。胡塞尔指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欧洲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归根到底是由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怀疑论等错误的哲学思潮引起的,这些思潮排挤了欧洲传统的理性主义,造成了科学和哲学的危机,进而造成了欧洲的人性危机。

胡塞尔认为,作为欧洲人的根本的生活危机的表现就是科学的危机和哲学的危机。科学危机就是指“包括纯数学和精确地自然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的危机”[1](P.3),即科学的观念被实证地简化为“纯粹事实的科学”,科学危机的后果就是其丧失了“生活意义”。这场危机对于哲学来说就是“哲学……有屈从于怀疑论、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危险”[1](P.3)。这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到了19世纪后半叶,实证科学支配了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并开始受实证科学所造成的虚假繁荣所迷惑。胡塞尔指出:“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的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在人生的根本问题上,实证科学对我们什么也没说。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讨整个人生有无意义。”[1](P.7)胡塞尔认为,这种实证科学归根到底涉及的就是“人在与非人的周围世界的相处中能否自由地自我决定的问题,涉及人能否自由地在他的众多的可能性中理性的塑造自己和他的周围世界的问题”[1](P.7)。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人的历史性领域中研究人的精神科学,由于受严格的实证科学的支配,其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排出了一切价值判断的因素,排除了对于作为精神科学研究对象的人及其文化构造是理性或非理性的追问。如果世界变成这样,那么整个世界及其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存在将变得没有任何的意义,人只能生活在“其历史无非为虚幻的繁荣和苦涩的失望的不尽锁链的世界中” [1](P.8)。总而言之,在胡塞尔看来,科学的危机造成直接的后果就是其把人的意义问题排除在外。他认为,人无论是在伦理方面、整个周围世界以及政治和社会方面都需要从理性、从普遍的哲学观点出发加以重新的塑造。

在胡塞尔的观念里,哲学和科学本应是统一的、连接在一起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概念包含着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存有的问题。对于作为具有最高和最终问题的形而上学而言,它应享有的荣耀是作为科学皇后的地位,因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和科学的结合可以解决一切可以设想的问题,包括事实合理性的问题、暂时和永恒的问题。然而,近代以来,科学逐渐失去了对人生意义的主导的地位,实证主义对科学思想的限制导致了这一点。实证主义作为一个“残缺不全的概念”,它丢弃了包括最高和最终问题的形而上学概念中的问题,同时,实证科学也排除了与科学具有不可分割统一性的理性,其中包括价值、伦理、意义和自由问题等哲学问题。在胡塞尔看来,实证主义科学扼杀了哲学,它的胜利使人们丧失了对哲学的信仰,造成了形而上学的一再失败,科学的这种危机在胡塞尔看来不仅仅是哲学本身、科学本身的危机,而且更是一种文化的危机和人性本身的危机,是人在文化生活的总体意义上的危机,是理性的危机。

胡塞尔指出,哲学和科学的危机“不只关系到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的问题……哲学的危机意味着作为哲学总体的分支的一切新时代的科学的危机,它是一种开始隐藏着,然后日渐显露出来的欧洲人性本身的危机,这表现在欧洲人的文化生活的总体意义上,表现在他们的总体的‘存在’(‘Existenz’)上”[1](P.16)。如果人失去了对哲学的信仰,实际上则意味着失去了对理性的信仰,理性赋予“存有者”以意义,如果人们失去了对理性的信仰,则意味着失去了对历史的意义、人的意义、自由以及赋予理性意义的个别的和一般的人的能力的信仰,同时也失去了对自己和自己真正存有的信仰。

二、生活世界问题

篇9

【关键词】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94-01

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的急症,是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常见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多为应激性溃疡,常发生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患儿。从新生儿体重和循环血量关系来看,消化道出血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及时给予有效的止血治疗和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显著性疗效。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4例;2例为过期产儿,22例为足月儿,28例为早产儿;患儿出生体重在1500至2500g,出血时间在1至2d,出血量在30至120ml,原发性疾病:2例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新生儿出血症,16例新生儿窒息。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均采用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酸中毒、合理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抗感染、冰盐水洗胃、胃管内注入及全身运用止血药等治疗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病情监察

严密观察病情 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定期对患儿呼吸、体温及心率等进行测量,观察患儿口唇、面色、皮肤颜色及眼结膜色泽,密切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和量。若患儿出现心率过快、体温过低及低血压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告知医生。因为低血压、低体温、或苍白伴气急常常是消化道出血的早期信号。随时抽取胃内容物,若抽取的胃内容物为咖啡渣样液体,说明胃内出血或出血未止;再者对胃内容物进行观察,若液体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表明出血量较大[1]。排柏油样便且多伴全身软弱、哭声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快、四肢末梢发冷等症状,说明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做好抗休克的准备。记24h出入量并观察周围循环,看有无尿少、尿闭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1.3.2洗胃护理

患儿入院后,应及时给予适量的冰盐水进行洗胃,以将胃内液体有效排出,同时能够使胃内温度有所下降,血管收缩功能增强,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早期洗胃可减少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还降低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并可有效的减少禁食时间及使用静脉营养的次数,增加抢救成功率。但护理配合极其重要,熟练掌握插管技巧,加强用药的观察护理,是防止护理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新生儿洗胃应选用新生儿专用硅胶胃管,早产儿用6号,足月儿用8号胃管。洗胃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记录其性质、颜色、量,抽出鲜红色或暗红色液体,提示出血量较大;抽出咖啡渣样液体,提示出血量较少。进行操作时,每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0ml,至剩下2ml时开始回抽,若回抽无胃液,可轻轻转动胃管,改变,将注入的生理盐水抽出。冰盐水洗胃每日1次,一般准备4。C生理盐水100-200ml,至洗清为止。洗胃后,可通过留置胃管方法进行胃肠减压,以使胃内压力有所降低,确保胃肠部位血液供给充足,同时对胃管液体性质、颜色及量进行密切观察。

1.3.3凝血酶止血,新鲜配置凝血酶

给予患儿100-200u凝血酶+6ml生理盐水进行治疗,由胃管内注入胃内保留,每隔2到4h一次,直到出血停止。凝血酶为局部止血药,有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并有激活凝血因子,促进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在给药前先抽吸,观察胃管是否通畅,推药时要慢,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推完后用2-3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并将新生儿缓慢轻柔地左右翻身2-3次,使药液与出血部位充分接触。同时依据患儿病情,对用药疗程进行有效控制,通常为2至5d。凝血酶具有良好的血液凝固效应,并对出血点进行有效的填塞止血,同时对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止血效果较为显著[2]。

1.3.4原发性疾病治疗

对并发有失血性休克或者酸中毒患儿,应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对于并发重症感染患儿,应给予适量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寒冷损伤综合征要及时复温,改善微循环;有呼吸衰竭、颅内高压、抽搐等要及时处理;对并发缺氧、呼吸衰竭等患儿,根据其缺氧情况,给予相应的氧疗方式。如头罩给氧,氧流量4-5L/min,鼻导管给氧,氧流量0.5-1L/min,使PaO2维持在8-12KPA,不宜过高,以防氧中毒,严重缺氧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

1.3.5保暖护理

由于新生儿中枢神经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很少,而体表面积却很大,导致患者低温过低,从而易引发代谢紊乱、硬肿和肺炎,也可导致组织内血流缓慢使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器官衰竭及酸中毒等症状。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做好保暖工作,将体温低于36.C患儿放入到适宜温度的暖箱保暖,体温应维持在37.C左右,切忌用热水袋和电热毯进行体表加温,以防心脑等脏器的血流量进一步减少。

1.3.6加强基础护理

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血便或被污染的衣物。呕吐时及时清理口腔,清除口腔异味,避免口腔细菌繁殖,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患儿便血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肛周,保持臀部清洁,必要时涂鞣酸软膏,以防红臀发生。

1.3.7合理喂养

止血成功后,应予以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有利于患儿消化和吸收,同时还能够使其胃肠道功能得到增强。初始奶量应在2至5ml,并依据患儿病情适量增加。若患者出现胃内滞留症状,可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同时避免喂奶过量而引发胃肠道并发症,防止消化道再次出血。应激性溃疡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应严格禁食,以防出血加重,或诱发呕吐。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营养、液体,必要时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大便潜血实验阴性开始喂养。由稀到稠,逐渐过渡到全奶,奶量由3-5ml开始,视病情逐渐增加,防止奶量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

2结果

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经过临床急救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中35例治愈,15例好转,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

3讨论

消化道出血属于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并发有早产儿、器官衰竭、窒息、重症感染等疾病的患儿,尤其是重度窒息患儿消化道出血率达52.35%(126/241)[3],若不是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护理,将导致患儿由于失血过多而休克死亡。因此,当患儿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时,必须及时给予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同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才能提高临床急救有效率。

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给予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临床急救有效率达到96.2%。当新生儿出现重症感染、缺氧或窒息等症状时,容易引发应激性溃疡效应,严重危害到患儿消化系统,使胃肠部位的血流灌注大大减少,从而引发酸中毒、缺血及缺氧等症状,对胃肠粘膜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功能,才能避免患儿胃肠部位呈现缺血状态,同时给予适量抗氧药剂,以避免氧自由基受到损害[4]。当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容易由于失血过多而引发休克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儿冰盐水进行洗胃,同时给予适量的凝血酶,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然后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以及时补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康复。为了避免患儿出现低温症状, 应做好保暖护理工作。止血成功后,应谨慎喂养,以有利于患儿病情康复。若并发有重症感染、窒息、缺血及缺氧等疾病患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起到预防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目的。

总之,给予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供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徐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6(07):74-75.

[2]仰礼萍.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1(05):65-68.

篇10

1临床资料

新生儿,男,10分钟,G1P1,母孕28+5周,于2010年6月10号顺产出生,出生体重1.1kg。生后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8'-9',羊水清,胎膜,胎盘,脐带未见明显异常,生后10分钟呼吸促,有,哭声弱,拟早产儿收入我科治疗,患儿未排大小便,未进食。

查体:T35.5℃ P150次/分 R62次/分 W1.1kg

早产儿外貌,精神反应差,哭声弱,肢端凉,头颅及五官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唇稍红,无发绀,劲软,无抵抗,肠廓无畸形,呼吸浅促,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弱,有音,,叩诊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见肠型,肠鸣音存,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四肢脊柱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原始反射存在,病理反射(―)。

入院当天行床边X线示两肺呈毛玻璃样,两肺散在斑点样密影、边不清,两肺支气管充气不明显,心影不大,双膈光整。

血气检查:PH7.22 PO2 51 mmHg PCO2 40 mmHg 血糖1.2mmol/L BE-10.6mmol/L 血氧饱和度77%.

化验室抽血检查白蛋白18.6g/L 球蛋白14.6 g/L 总蛋白33.2 g/L均低于正常值,总胆红素36.8umol/L未结合胆红素36.66mmol/L.高于正常值入院即予吸氧、清理呼吸道后予气管插管分次滴入固尔苏240mg间接呼吸囊加压呼吸片刻后拔管予CPAP持续正压通气。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禁吸痰6小时后予清理呼吸道,经口腔吸出少量白色粘痰。给予抗生素(头孢他啶)、沐舒坦、碳酸氢钠输液泵静脉10ml/h泵入及静推VitK1治疗

入院第四天TCB126 umol/L皮肤较黄,予白蛋白防核黄疸治疗及单面光疗。

持续禁食入院第七天,经胃管回抽1ml咖啡色胃液,予洗胃。

父母亲情况:双亲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有化学性、放射性、毒物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遗传病。父血型"A"型母血型"O"型。孕6个月大时母诉有上感史,未服药,否认有妊高症、糖尿病、水肿病史。

医疗诊断:1.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2护理

2.1护理计划:针对护理问题建立如下的护理计划

2.1.1呼吸困难、缺氧

护理措施:1患儿肩部垫一小毛巾保持病人颈部轻度仰伸成嗅物位,以保持气道开放,清理呼吸道后,协助气管插管滴入固尔苏,拔管后使用CPAP,保证有效安全的PEEP.2定时清理呼吸道,记录痰液的量及性质。3据病人Spo2情况调节吸入氧浓度,维持Spo2在93%以上。4保持患儿安静,防止烦躁时CPAP鼻塞对鼻腔内粘膜的损伤。5切观察病人的肤色、胸廓起伏、有无胸廓凹陷、Spo2及血气分析结果有无改善。

护理评价:患儿呼吸困难改善,肤色红润,Spo2维持在93%以上,血气分析结果正常。

2.1.2清理呼吸道无效,痰多

护理措施:1痰时严格无菌操作2定时清理呼吸道。3吸痰时避免损伤粘膜,吸引压力设定为60-100mmHg。4密切观察痰的量及颜色,并及时准确记录。5据病人的情况,每天三至四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6予抗生素(进口头孢他啶及盐酸氨溴索)治疗。

护理评价:患儿痰液量减少,持续CPAP正压通气下Spo2维持在93%以上。

2.1.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1静脉穿刺置留置导管时,应选择大且直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划伤血管。因为患儿需24小时静脉维持高渗性静脉营养液。细的血管容易出现外渗。

2留置导管固定稳定,固定好的留置导管应使患儿活动时不会脱落,避免因此而增加穿刺次数。3加强巡视,观察患儿输液处是否有外渗肿胀现象,如若发现应及时停止输液,拔出导管,及时外敷。4定时放松CPAP鼻塞处,防止鼻腔处长时间压迫引起红肿、坏死。5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穿刺处细菌感染出现红肿、化脓。6每天一次为患儿擦浴,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防止代谢产物堵塞毛囊而引起的皮肤不适,接触患儿前应消毒双手,防止脓疱疹等皮肤接触性传染病。7每天三至四小时翻身一次

护理评价:患儿皮肤保持完整性,输液过程中未出现皮肤坏死,无皮疹、压疮。

2.1.4生化分析总胆红素升高132.9umol/L

护理措施:1入院第天四天经皮测胆红素126umol/L,予单面光疗,白蛋白静脉输入,防核黄疸。2光疗时戴好眼罩穿好尿片,保护好患儿眼睛及外生殖器。3经皮测胆红素Tid,监测皮肤黄染情况。4持续光疗三天生化检查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予停光疗。5继续经皮测胆红素Tid,观察皮肤黄染情况。

护理评价:总胆红素水平在监测过程中维持在(3.0-22 umol/L)

2.1.5有压疮的危险

护理措施:1每天三至四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按摩患儿背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新生儿皮肤细嫩,翻身时动作轻柔。2放在患儿头部两侧的固定头部用的沙袋定时放松,并按摩患儿两侧耳廓,观察耳廓有无红肿。3持床单位整洁平整。

护理评价:患儿皮肤完整,无压疮出现。

2.1.6喂养不耐受

护理措施:1保持外周静脉输液管道通畅,维持静脉营养。2禁食,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早产儿开始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问题,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3调节好箱温维持箱温为32~35℃之间、相对湿度50%~65%,维持患儿的中性体温,增加患儿舒适度,减少哭闹。降低能量的消耗。4留置胃管定时回抽,观察抽出胃液的量、颜色及形状,及时评估消化系统情况。5非营养性吸吮,锻炼患儿的原始反射,刺激胃肠蠕动,改善消化系统状况,尽早予进食。

护理评价:患儿体重稳定增长,出院时已达到2.335k。由入院时持续禁食,经胃管回抽见草绿色胃液到口饲奶0.5ml至出院时自吮奶30-40ml/餐。

3讨论: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所要克服的“五关”中喂养关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关,该患儿入院便持续禁食,留置胃管开放,在住院的第七天经胃管回抽咖啡色液体及草绿色胃内容物。予洗胃后继续禁食,及法莫替丁对症治疗,期间,患儿的体重增长缓慢,无法进食抵抗力下降,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后予丙种球蛋白增强抵抗力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刺激胃肠蠕动。缩短患儿禁食时间。尽早予微量喂养,因微量喂养能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食物刺激口腔以及吞吐过程改变 ,胃肠道动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促使胃管及胃肠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胃动力,促使胃蠕动,胃蠕动的增强促进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轻黄疸,减少光疗时间,降低胆汁淤积的发生。这样可以缩短到达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储淞雯.新生儿医学[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2] 瞿尔力,苏卫东,黄育单,等.滴服喂养和胃管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