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素养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专业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通过科学的培养方式,复合型的培养方案,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和道德素养,使得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能够以综合技能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然而,由于教学理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还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1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具体而言,职业素质分为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等。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而言,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推动职业外语教育的发展。在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着以下明显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职业素养并没有纳入培养体系中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已经逐步形成体系,并日益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而言,培养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专业人才的社会技能,进而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但在当前教育过程中,虽然人们已经注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作用,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并没有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培养目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一些普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针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仍停留在传统的英语理论的教学中,缺乏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更缺乏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种薄弱的混乱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限制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2思想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困难重重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的关键。但在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思想道德教育在开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高专教学管理的宽松性,针对学生管理力度不足。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受网络中不良思想的腐蚀,很容易沾染社会中的不良习气,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的生源是非常有限的,基本是落榜生或者后进生,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文化水平有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高专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水平的能力,进而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序合理开展。
2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同步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基本要义,更是社会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基本需求。结合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优化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
2.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始点
思想道德水平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部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应该首先加大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一方面,学校教师应该充分认知到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思想道德教育摆在职业素养的重要和核心位置。构建完善的科学教学体系,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不断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习榜样,使得他们更加具象化地感知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应该认清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对于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一点一滴入手,不断提升自身对职业的性质和意义的认识,并产生强烈的职业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职业,才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2.2优化英语教育课程的组织模式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职业素养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知,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在英语教育的课堂组织上,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英语理论知识,教师仅仅注重学生的英语词汇等基础技能的提升,并不注重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一些英语教师,缺乏对英语教育专业和英语普通教学工作的准确划分,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因此,为了提升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课堂效率,为了不断提升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技能,应该不断改革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英语应用技能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英语教学工作的社会实践性。通过小组讨论、社会实践、问题探究等多种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技能。此外,英语教师还应该积极结合当前社会对应用英语的需求点,开展更加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工作。
2.3开展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教学工作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是职业素养开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职业素养开展的主要内容。首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引导学生深入地热爱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缺乏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兴趣,那么他们很难真正地投入到英语教学工作中。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教师在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有效融入职业技能和职业兴趣的培养。其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师应该不断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使得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入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具象认知。
3结语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是英语教育的实践性人才,在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当前高职高专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升和优化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素养,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技能、职业兴趣、职业道德等得到整体优化。
作者:罗云梅 单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一)实践活动对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中,基本都是在分析学生需要养成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对职业素养进行分类,基本都可以划分为一般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素养。在分析之后,这些素养基本都是以抽象的语言形式展现出来的,比如,职业素养可以表达为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意识能力等等不同的内容。这种抽象的语言表达如果不能回归到具体的活动或者是情境中,那么这种语言形式下的职业素养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学生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学生个体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职业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而现在高校的旅游专业教育,大多数局限于课堂、学校,与社会大环境隔离。这种教育存于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下,学生很容易局限于书本学习,职业素养也很难真正提高。而只有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由单一的知识接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实践性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的这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因此,高效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要突出实践性学习。实践活动要能够超越书本、课堂和学校的限制,教育积极向学生的生活领域,自然环境,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教育实践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亲历实际活动过程,进行体验性的活动,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发展为人服务的意识,发展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有很多学生原本纪律性差,学习不积极,习惯不太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锻炼之后,这些学生的精神面貌会有很大的改观,职业素养也得到很大提升。原因何在,主要当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厚,实习活动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强。因此,学校要积极的创设与真实工作场景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比如,对于旅游专业教学而言,就可以通过开展探究、调查、访问、实际操作、服务等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旅游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了解作为一名从事旅游人员所必备的职业素养。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实践活动教学,要能够依托旅游企业的现实需要,能够将旅游行业的整个生产、服务等工作环境通过情境有效展示出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创设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比如,要从事中餐服务工作,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摆台、餐巾折花、斟酒等情境训练,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认识到旅游服务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另外,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职业养成实践。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系统职业素养培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各种企业管理要素,等等,通过系统化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养成实践教学活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结语
篇3
一、教育学专业人文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对于教育课堂来说,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方式,作为教育专业的指导思想,能够帮助学生以创新的思想来丰富教育认知,保证在解放的教育课堂环境中提升自我能力。但是,教育专业课堂也不应该仅沦为思想性、政治化的语文课堂,不应该以禁锢学生来迷失教育专业教学的初衷,需要保证人文内涵的丰富多样性,从世界多元文化角度视野之中探究教育专业的深刻内涵及意义。
二、教育学专业中人文精神培养模式构建
(一)设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教育专业的人文思想需要在教师的基本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其需要保证自身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的教学专业人文思想课程设定,保证学生能够在人文思想的影响下学习更为深入和全面,这样的教育学专业才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保证教学效果,充分在学生身上发挥自我精神。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影响之下,教育教学才能够以正确的出发点来完成自我认知,保证基本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涵的意义,只有在这样的人文素养影响之下,教育专业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的意义和内容才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只有保证了这样的教育水平,才能够在社会发展中更为顺利。
(二)着力于语言教学
对于教育专业来说,教师教学是实现人文精神模式构建的重要环节,分步教学、循序渐进,能够保证教学环境清晰简明,适合不同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在人文精神模式构建中,着力于教师语言教学,保证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领会教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意图,深入探索教育专业内容,在教师的节奏下完成教学内容,构建基本的知识与教育专业框架,令人文精神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来。着力于语言教学,教师就需要保证自我教学意识和教师能力,深入探索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保证语言教学能够影响学生的基本学习思维,使其正确认识和了解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人文精神素养的意义。在教师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育专业的基本内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精神领悟之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基础的教学效果,保证教育专业的教学能够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真正让学生领悟到教育的基本内涵,保证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才能够使教育专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全面发挥自我水平,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设置课堂提问环节
在明确教学目标、完成语言教学之后,教师需要以提问的方式将不同的语言环节进行串联,保证从人文精神的视角对于课堂教学课程发展进行统筹,以合理有序的方式铺设不同的教学理论。在课堂提问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课堂情况强调人文精神,引导提问内容,围绕语言、问题等基本文章因素进行,保证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入手,全面提升教育专业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定不同的提问环节,保证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够立足于人文精神模式构建之上。在课堂设置的过程中,因为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原有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设定,保证每一个学生之间都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影响,这样的教育专业学习才能够立足于人文精神之上,达到原有的教育专业教学效果,保证教育专业的基本内涵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结语
篇4
1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优势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科在信息时代分化和综合中产生出来的新分支,它依托教育学科的发展,又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育技术是教育与技术的方法和策略,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更是信息环境下教育的有力支撑。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支持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经过长期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发展,使得教与学的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教育技术学的任务和意义教育技术的任务是为解决教育问题寻找合适的理论与技术,用理论和技术解决教育问题,同时根据教育需求,对技术提出要求,为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根据实践的反馈,对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改,对理论的创新做出贡献。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改进教育教学的绩效,从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对于它的培养不是一个阶段的目标,而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高等教育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加之教育技术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为此加强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硬件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高校的数字化硬件设施相对完备,技术力量也逐渐雄厚。高校数字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献资料;校园电视台播放校园讯息之外,还播放国内外时事要闻;校园网络和智能终端使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这样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最基本的硬件保障。各种媒介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信息道德意识有着重要意义。软实力建设以往甚至现有的一些大学,培养目标大多是用文字表述,理解时比较抽象、难懂。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用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做法:建立自己专业的网络平台,教师可把网络中的优秀作品和往届学生的作品或作业放在网络平台上,供下届学生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比前届更高、更与时俱进、更贴近专业的要求,可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具体、生动和亲切,也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去追求更高的、个性化的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应该分阶段、有重点地采用动态螺旋上升的方式,来逐步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
1)培养信息的意识。
对大学新生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先开设基础理论课。如果将这些课程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内容可得到精简和浓缩。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大大缩减,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会有所改善,为学生掌控自主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如教育技术专业,最先开设教育技术导论,是该专业一门引导性课程。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活动,能让初学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快速发展而成长的,在多媒体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学习,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行任务下发、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享讨论、教师评价、反馈与总结。教师不仅能及时地进行信息评价,学生也可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更有效的知识并达到知识的建构和优化,在潜意识形态下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促进信息意识的形成。
2)培养专业信息素养。
对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是实验性的操作。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或故障排除性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不仅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该专业的网络平台上放一些实验视频进行观摩和研究。对于故障排除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还必须具有实践的能力,是一项脑力与体力并重的工作。对于此类型的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把他们的问题、解决方法、学习感受、心得在课堂上进行同学之间的分享与交流,可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学习机会。在交流之后,把他们的学习过程整理成材料的形式,分享到该专业的平台上,这样避免教师用口头讲解说这个有多么重要而没有实际例子的尴尬。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得到知识的升华,也得到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内隐式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该专业网络平台上给学生分享一些好的成型作品,供学生学习和参考,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网络的链接和信息,让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该专业各种信息资源,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一些最新的信息动态、成果等。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全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尝试通过网络解决,从而设计出精美的作品。
3)强化信息技术与本专业课程的融合。
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已不仅是对一门课程的学习。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基础知识的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单门课程转变为各门课程整合的自主学习模式。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最终培养目标,况且一个人具备一定的能力并不代表就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个性化的网站,激发学生整合专业知识和获取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性与隐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贯穿在整个自主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并明白为什么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作品,体验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仅可在课堂上开展,还可鼓励学生共同参加一些多媒体网络大赛,既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性,又培养个体本身的创造性。并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会和指导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也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应用到教学当中。并把这些成品传送到该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进行参考与学习。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要积极同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力求达到最好。在作品完成以后,全班进行共享与交流,制作者可以和全班分享自己的经历、问题、解决方法等。可达到学生之间知识分享、深化理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品的评价中,其他学生也可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得到延伸。这样制作者可汇聚更多的信息,来选择、整合其他观点,更加完善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和肯定学生优秀之处,婉转地给出学生的不足。也可把成品展示到该专业的网络平台上,供更多的学生学习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都在无形当中得到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得到提高,这种良性循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4)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校组织该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去听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答辩,去听取导师对他们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与看法,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慢慢地指导自己的计划,来综合提高信息素养。这时可多关注一些自己毕业想从事职业的需求和要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不足,为走向社会而加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都是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集中的一个阶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知识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获取、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可利用自己形成的信息素养去培养、加深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扩大该专业的专业学习口径,让利用信息技术成为自己的潜意识。在这种信息技术日益变化的时代,利用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去迎接各种挑战,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真正地理解学习是不可替代的。
3总结
篇5
1.1远程教育外语教师有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基本素质
在远程教育外语教师当中,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外语教师职业培训和专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根据我们2012年12月在广东省远程教育系统外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状况做的调查(具体研究发现将另文专述),绝大多数远程教育外语教师已经具备较高的专业和职业文化素质,这为他们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1.2远程外语教师具有对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主观需求
随着各类现代通信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升级,加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增加的需求,一定会积极主动地要求获取有关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等知识。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的广东省远程教育系统外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状况做的调查也得到了证实。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自觉主动地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认识、掌握并创新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的能力。
1.3远程外语教师面临着将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客观需求
在远程教育外语教学过程中,以网络外语教学系统为技术平台来创建外语课程网站,并将之作为外语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支撑点或脚手架,就可以形成一种以学生外语自主学习为主,课堂面授为辅,加上随时的在线交流网上小组讨论和作业提交等活动,强调外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教学方式。同时,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他们在知识的获取途径上、信息技能的掌握和使用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知识权威提出了挑战[10]。如果学习者通过网络技术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会“货比三家”,选择更好的学习资源,包括全国67所高校开展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部分高校合作开发的奥鹏学习中心和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新东方外语学习中心等。因此,远程教育外语教师面临各种压力,被迫要求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Fotos和Browne(2004)认为技术不会完全替代教师,只有那些不懂技术的教师才会被懂技术的教师所替代[11]。
2.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路径与策略
研究者认为,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这种混合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更能适合当今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2]。
2.1重视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意识的先导作用
根据认知理论,教师学习的过程包括行动、再行动,分析和反思。新知识、新技术的习得往往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教师技术学习首先需要在自身目前的知识结构和对新技术知识的空缺之间搭建桥梁,正确分析评估需要学习哪些新的知识,只有当教师明确哪些是自己已有的知识及哪些是需要学习的知识,这样习得的知识才容易发生迁移。而且教师学习的过程始终需要不断反思,只有反思才能帮助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找出驱动技术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技术学习实质上就是以现代化技术作为媒介手段,把过去和现在的知识结合起来应用于教学实践,然后对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构架[13]。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
2.2采用多模式培训方式提升远程教育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培训”、“教育”与“发展”是语言教师教育的高频词。“培训”是培养教师最早使用的术语,在专业活动中,培训是必需的,尤其对职前教师尤其重要[14]。随着社会文化理论的发展,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的社会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教师学习(learntoteach/teacherlearning)本质的重新思考取代对“培训”与“发展”的比较论争[15]。Freeman和Richards认为,只有将教师教育建立在对教师学习本质的理解上,才能真正使之促进教师的发展[16]。
2.2.1信息技术能力
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培训的知识、理解力和技能包括[17]:教师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与学科内容相关的ICT,评价ICT使用的效果。教师在ICT支持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具备能力,包括使用一般的ICT手段、了解信息的特性等。教师知道如何使用ICT搜寻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传播信息交流想法。教师知道单独使用和整合使用ICT工具的特性,来支持相关学科的教学。教师能够明白ICT在更加有效地准备和呈现教学方面的潜力。教师知道所教学生必须具备的ICT能力水平,期望他们在学习中恰当使用ICT。教师具备与所教年龄段学生相关的ICT的能力,包括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工具、如何提供课程资源,如何有效使用课件等。教师能够意识到使用ICT所带来的安全、法律、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1)使用计算机所带来的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立法,而且清楚潜在的危险,知道如何减少这个危险。(2)法律方面的问题,包括与之相关的:保护个人计算机和数据库上的个人信息,与文本、图像和声音有关的版权的立法,与拷贝软件有关的立法,以及所在国家的法律禁止的东西。(3)与伦理有关的问题,包括:通过因特网获取不合法的、不适合的材料;未经过许可不可以使用的资源的来源;个人资料的私密性;使用者个人信息被监控的方法;在社会伦理或道德上不被接受的内容。教师知道如何使用ICT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专业发展。
2.2.2多维度培训方式
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约翰•丹尼尔爵士认为远程教育已使教师教育的重点从职前教育转向在职培训,这种教师培训更关注教师的课堂,培训也更加有效。此外,通过使用开放教育资源,可以实施大规模的在职教师教育,甚至可以让每个国家和每所学校的教师都获得培训,最终对孩子产生直接、有益的作用。为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和开放教育资源的优势,教师需要更多地参与团队合作而避免单独行动,成为E-Learning的“独行侠”[18]。彭伟强教授在经过比较欧洲外语教师教育的一些做法后,提出我国外语教育应该鼓励多样化的机构参与教师教育;创建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整合课程内容;重视大学与基础教育的沟通合作;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19]。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如IOE,Lon-don2007)已不再单纯培养教师的ICT技能和如何将技能与教学整合(层面1、2),更关注如何在培训中发挥ICT的媒介作用(如e-learning)及利用ICT的媒介特征建立基于网络的实践社群(networkingandcommunitiesofpractice)来促进教师发展(层面3、4),比如,McConnell(2006)强调学习社群(learn-ingcommunities)更能鼓励合作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这种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师教育模式在欧美成为主流[20]。在此,我们根据JUNG的信息技术四元素矩阵提出四个维度的培训:(1)ICT作为教师主要培训内容;(2)如何提高受训者将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3)ICT成为受训教师进行培训体验的主要手段,其中的核心技术是数字技术;(4)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被用来支持教师进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并为发展建立联络。
3.结语
篇6
【关键词】基础教育 美术教育 美术教师 专业素养
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会基础理论知识与美术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审美与修养。而美术教师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第一教育资源,对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而且,伴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给现代美术教育及其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础教育中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
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教育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要从其专业能力、个人艺术修养以及个人教育研究与教学能力方面来分析。
(一)美术教师个人专业学科的知识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能够胜任美术教育教学的工作,首先应该具备其所要教的专业学科的知识。教师所传授的课堂知识必须是系统的、有组织的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是要能够充分说明学科代表性观念,明确学科的探究方法,并且能够挖掘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教学内容。美术教师自身要具备的所教专业的学科知识,包括美术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美术学科在教授时的策略与美术课程的设计等。教师在课堂教育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对美术学科本身的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学生的个人基本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也要灵活多变,不能一味地恪守引用教学模式,要关注学生对美术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美术教师个人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
个人的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与水平,包括对各种艺术形态的认知度、分析与判断力,以及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认知度。比如一名艺术工作者,他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其艺术修养。而作为教书育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其个人的艺术修养是所从事美术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广大中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接触的任何人或者事物,都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进行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师个人艺术素养的高低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要注重个人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对美育的接触主要是美术的普通教育,除了接触一定的美术技巧以外,更应该让其领悟到艺术内在的共通规律。在课堂教授美术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对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了解美术作品中的美感与理念,借助美术技法来理解美术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掌握必备的绘画技能是前提,更为重要的是其应当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是能够提升自己并积极影响他人的美术教育人才。
(三)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的研究与教学能力
教育工作者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中,还包括对教育的认知、如何教育等,也就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性知识。美术教师应具备多种学术知识,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育原理以及儿童心理学等,另外,还包含一些实践性的知识,例如对美术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制定。美术教师还应具备对课程情景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总结、反思,升华成为教学经验的累积。美术教师要求其掌握的学科类知识比较精深,基础知识要深厚,美术专业技能与知识要扎实,教育教学知识要精通并能够根据学生状态有所变通,三者相互统一,共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四)教师个人的专业智慧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德智,是多方面素养的一种综合性效应,是各方面知识、技能、思想、修养的升华。“唐宋家”之一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隐喻了教师的智慧形象和智慧性格。而教师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就达到了专业智慧的水平。对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师而言,具备这种专业智慧,对于初级阶段的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教师,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的艺术气质与人格魅力,优秀的美术教师不需要太多的动作,他本身就有一种能够吸引别人听他说话或者愿意与他亲近的能力。而自身具备强烈人格魅力的美术教师,在其课堂之上,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课堂,被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工作以及对待艺术的热情态度所感染;真正有魅力的教师,他们的批评会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问题,而不会使人沮丧或者失去信心。因此,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气质,能够对其美术教育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基础教育中提升美术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美术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提高美术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意识,是不断完善美术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内容是使教师了解到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自我提升意识对于自我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专业能力以及修养的提高;另外,通过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调节,保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来培养自我提升意识,进行自我教育。因此,美术教师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提升意识。此外,美术教师必须要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吸取新概念、新技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敏锐的眼光和积极探索意识。通过现实教学过程,不断累积经验,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改进教学;另外,美术教师要能够主动地去掌握各种教育教学方向的新理念,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量,提高理性上对美术教育工作的认知,并能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美术教学工作,以提升教学效率。
(二)通过有效的管理体制与制度,为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美术教师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做好教育工作,与此同时,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资金条件、信息与社会舆论条件等,使美术教师在感到压力的同时,更有现实意义的帮助与鼓励,促使教师事业的发展。只有整体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除此之外,要加强对美术教师职业培训的力度。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即便是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艺术修养以及教学能力的教师,仍然需要经常性地进行在职培训,养成其对自身专业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现代艺术教育越来越细分、专业化,并且朝向多元化发展,这就必然要求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不断地更新自我、提升自我。
(三)培养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工作的热情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投入的热情。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引导学生的美术教师,对自身的工作需要保持一定的热情。作为美术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工作的热情,来自教师对自己学生的热爱,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心地去关心学生,并且能够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保持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能够真正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态度,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另外,教师对美术工作的热情还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创造力,一名好的美术教师需具备标新立异的创造力,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使学生更大程度地吸收课堂知识。
(四)美术教师要不断开阔自身艺术视野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还应该具备与其他专业学科之间的链接能力,教师除了具备本专业的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艺术知识视野,扩充知识容量,广泛涉及其他学科,并要善于发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代艺术教育,是属于综合性质的教育,各科专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的学科交叉性知识,以丰富课堂内容,避免学科知识的孤立。
美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提升,需要体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自主性与创新性,这样才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走进现代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促进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语
在现代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美术教育相比传统教育而言,已经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内涵,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深化,这对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累积自身的知识阅历,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现代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曾珊珊.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0(5).
[2].催生教师专业智慧.成就教师幸福人生[J].党史纵横,2011(11).
[3]寇尚乾.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5).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
一、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近年来,幼儿教师虐童案频频发生。激起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虐童案的震惊和愤怒。搜索近年的幼师虐童事件,发现煽耳光、当场辱骂、胶带封嘴、用手掐、用脚踢等行为时常出现。本该是温柔善良有爱心的幼师,却变成了骇人听闻的虐童分子。幼儿园教师是要带给幼儿良好的保育和教育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提高教师素养,道德素养。
《专业标准》为师资培养提供依据。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我们千万不能只注重幼儿老师的数量,而应该加大力度关注专业幼儿师资的培养。为了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教育部于2012年2月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细致提出了幼儿园教师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的规范化。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1.国内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构成的相关研究
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我国幼教界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部分研究内容如下:
王艳提出了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幼儿游戏指导与设计的技能;能够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较好地进行幼儿教学活动设计;要具有环境创设能力;具备开展多样化活动所必需的艺术能力素养。
吴洁认为幼师首先应具备从事学前教学工作及其相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其次需有分析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实际问题的本领。要想掌握这些能力,必须牢固掌握学前教育学原理、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中外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科学教育等理论知识。
张建波则提出可以把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划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复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指导学前儿童活动所必备的说、写、画、唱弹、舞、做、用等方面的能力。基本教育技能是幼儿教育活动实施阶段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复合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设计教育、组织教育活动、艺术创编、评价教育效果、家园沟通、幼教科研技能等。
王立敏归纳出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以下内容:专业能力,即从事本职业必需的基本素养。非专业能力,主要指作为职场人应有的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等。
对比这些研究者的理念可以发现,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技能素养能力,还应具备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和其他全方位的复合教育技能。
2.国外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构成的相关研究
(1)美国在幼教领域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包括职前准幼儿教师标准、初入职幼儿教育标准和优秀幼儿教育标准。标准一是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标准二是构建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关系;标准三通是过观察、记录与评估来支持幼儿及其家庭;标准四是具有教与学的知识和能力;标准五是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所制定的标准分为专业倾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大维度。
(2)德国在幼教领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关于幼儿教师培训和考试的框架协议》文件中,要求幼儿教师尊重幼儿;了解幼儿;掌握教育教学计划、有实施和评价的能力;拥有崇高的教学伦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和个人能力、行为策略与团队精神;具备工作所需要的交流能力等。
(3)日本在幼教领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包括:善于传授知识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热爱教育工作,具有教育者的使命感;理解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理论以及学科专门知识,富有教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特别是拥有道德个性教育问题的能力。
可以发现国外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划分的比较细致,看重人格、能力、品质等,对于技能方面没有特别具体要求会弹、唱、写、画、舞、讲等。
三、启示述评
首先,研究者们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都共同的认为应包括两大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除此此外,研究者也纷纷提出了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观念行为、职业理想、专业精神、科学研究等等。这些维度也包括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之中。
其次,研究者们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研究幼儿教师职前的专业技能,也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一方面就是研究幼儿教师在职的基本专业素养。
最后,前人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不多,现有的研究多关注在技能训练等课程方面。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和提升,我们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饶淑园.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理论构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⑷
[2]田景正.中国幼儿师范教育的世纪回顾与前瞻[J].学前教育研究,2005(7-8).
[3]孙慧霞.浅谈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5)
[4]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1(4).
[5]王杰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回顾与瞻望[J].现代幼教,2007(3).
[6]王剑兰.构建大专层次应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J].教育导刊,2002(8-9).
[7]王迎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11(11).
[8]王葬埃丁邦平.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9]徐利智,严婧,郭园园,姜勇,美国幼儿园准教婶积新教师专业标准述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2(6).
[10]叶好琴,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12).
[11]袁爱玲.对未来社会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透视[J].教育导刊幼教版,1997(1).
[12]邹慧霞.虐童案引发的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3(2)下半月.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对口招生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
1“科学素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解析
“科学素养”这一概念,自首次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到现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深刻的内涵,一直处于研究发展中,目前还没有形成广泛认可的概念界定。一些权威组织机构如美国科学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和个人研究者都对科学素养进行了定义。美国学者米勒(Miller)提出了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科学术语和科学概念、科学过程的理解、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而我国学者韦钰认为科学素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习惯于对遇到的问题用探究的方式来对待、让探究成为基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尽管不同学者对科学素养概念表述不同,界定的科学素养都包含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情感和态度;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对象为幼儿,是幼儿科学素养的启蒙者,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较一般的公民科学素养在内涵上存在差异。教育部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明确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其具体要求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些具体要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科学素养。依据科学素养相关文献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幼儿科学教育文件精神,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情感态度方面,应具有科学的态度,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亲近大自然、热爱科学,有辩证思维、创新意识。(2)科学探究方面,应具有较强的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利用各种科学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实验实践、科学评价等能力;具有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整合不同学科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应具备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扎实的幼儿科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等。
2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2.1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教育情况分析
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指中职毕业生通过文化课考试和专业技能测试,升入高等院校对口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继续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经过高中的学习,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到中职学习,再升入大学。经过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解得知,他们在初中所学的科学知识是十分有限的,物理、化学等课程还是他们的短板;他们所在中职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是专业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一般都不开设生物、化学、物理等科学相关课程。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仅有的一门科学相关课程就是幼儿科学教育,很显然,这对培养原本科学基础薄弱的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
2.2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2.2.1科学情感态度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有着相信科学的态度,对周围的新事物和新现象比较感兴趣,并且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并亲近大自然;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把科学看得十分高大上,认为科学应该是像牛顿这样的科学家的事情,跟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学习;甚至有部分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片面的以为科学仅仅就是做实验,对科学没有正确的认识;虽然大部分学生对新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但是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如对于看到的现象较少积极主动的去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科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此外,在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表现为缺乏辩证思维,创新意识不够。
2.2.2科学探究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缺乏基本的认识,如有学生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做实验;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不够深入,如不懂得有哪些科学方法,甚至认为观察仅仅是依靠眼睛;缺乏真正的科学探究的亲身实践经验,大部分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映从小学入学以来,几乎没有自己动手操作过实验,有的只是在初中化学课上,观察过老师在化学课堂上的化学实验演示;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分工协作意识,并且依赖思想严重。
2.2.3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薄弱,技能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科学基础知识,如有些同学错误的认为一天二十四小时是因为地球公转一周,有些同学想当然的以为“光年”是时间单位;对科学原理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如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却不理这一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不能结合科学原理进行解释,有些可以做出解释,但是也存在不全面或是概念混淆等问题,如大部分的学生不能正确解释光和影子的关系、不能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霜、雪的成因等。
篇9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
1 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养培养履行了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学前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教师做到践行所有职业人员都必须践行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够迈入学前教师职业的第一门坎。其次,学前教师从属于教育行业,学前教师还应该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学前教师的基本资格。
2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是每一位中国教师都必须达到的职业道德标准。爱岗敬业要求学前教师能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关爱学生是学前教育老师必须达到的一项基本素养,因为学前幼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否友好将直接成为影响他们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书育人与终身学习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职责和自我修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学前教育老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榜样,因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之前尚未接受过其他教育,在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时,他们的最基本的学习行为就是模仿,老师应该确保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这也要求老师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培养要严格按照一个合格学前教师的标准执行,这也为其今后步入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有助于其提前适应学前教师的教师角色,学前教师的道德素养形成自己的习惯,在步入职位后有利于学生在最快时间内进入学前教师角色并具有良好表现。其次,对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幼童而言,由于拥有了一个具备良好素养的学前教师,幼童会更容易具备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这对于幼童之后的人生路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就业观错误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巨大,许多学生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自己今后可能会从事的一门职业。而他们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而是基于一种扭曲的就业观,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后,所面临的学生都是3~6 岁的学前儿童,不需要对其进行太过专业的教育,也不用对他们费心管教,工作比较清闲。在这种就业观的指引下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时期并不会过多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也较为散漫。持有如此就业观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随处可见,这也让我们为之后学前教师的整体素养抱有一定的怀疑。
2 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有关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设置并不十分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较少,并且课程设置不具备延续性。课程内容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有关学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部内容,而课程设置没有延续性,则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只是基于课程学习期间,在结束课程后,有关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也会逐渐降低,学生也难以形成优秀道德习惯,更别提习惯的保持。
3 先进教育理念匮乏
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虽然学历较高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这些教师多为师范类学校毕业,并没有实际进行学前教育的体验。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专业课程教学还是道德素养培养,都是基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因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的相关教育并不能够满足其之后的学前教师岗位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教育理念若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实际需要,那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也很难达到学前教师标准。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对策
1 转变教育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负责教学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养,使其教育理念能够与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相契合。比如,为了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学校可以与一些学前教育学校展开教育合作,每年派发自己学校的教师到学前教育学校担任见习学前教师,了解学前教师的教学氛围,只有真正有过学前教师的教学经历,才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产生相应的教学启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才能够更加贴合学前教师的职业标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真正专业化的教学。
2 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成效低是各个专业课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抽象性,都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无聊与呆板,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不集中,玩手机与睡觉也成为了课堂常态。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之后所从事的同样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若长时间无法在课堂集中,则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养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生来说也是极其不负责的。因此,老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在讲述道德素养的相关课程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见习学前教师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学前课堂,与学前幼童朝夕相处,以此来体会到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3 拓展教育内容
不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层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些学前教育的专业书籍并不适用于全部学校,学校若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使其在上任学前教师时能够得心应手,就应该通过撰写校本课程的方式,为本校学生提供最切合实际状况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比如,学校可以将本校从事学前教师工作的毕业生的学习心得以及从业经验编撰为教学案例,供学弟学妹参考学习,让当前学生能够得到一些有关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素养培养的经验,为本校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提供最专业、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应该让职业规划课程真正发挥其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性作用。所以,老师可以引入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各项素质与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的差距,然后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素养培养。
4 完善培养评价体系
篇10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学;大学生;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37-03
一、引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本身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获取、处理及有效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学生,他们身上肩负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的重任,对我国教育教学现状的改革与促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发展到今天,对信息素养一词最广泛性的解释为:作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信息素养的内涵有:信息文化常识、信息情感与意识、信息技能。
二、问卷的设计
笔者根据信息素养的内涵共设计了18道小题,其中前17道小题是选择题,最后一道小题是开放式回答题。采取在在教室、问卷星上进行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3%。调查的数据利用问卷星统计进行处理。下文对问卷中具有典型特点的题目给出了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信息文化常识
信息文化常识,是指对信息相关知识的认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各种术语、各种技术、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等);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数字化原理、程序、算法与数据、信息传播原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各个组成部分(硬件、软件、系统);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使用信息技术的利弊、局限性等);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与道德常识等。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文化常识。调查结果如下:
1.您是否认为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学生(99%)认同该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具备教育技术能力,只有少数(1%)的学生不重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说明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学生对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这对该专业学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您对学过的信息知识(如文字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知识)掌握得如何?培养信息技术能力,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信息知识,这道题目主要考查该专业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然是不容乐观的,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40%)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专业的信息知识,大部分学生(55%)对信息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能够正常使用的程度,甚至还存在少数学生(4%和1%)不能够正常使用专业信息知识,因此,对学生专业信息知识的培养还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意识与情感主要包括:积极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不畏惧信息技术的更新;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操作各种信息工具;了解信息源并经常使用信息工具;能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的工作手段;相信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局限及负面效应从而正确对待各种信息;认同与遵守信息交往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和约定。调查结果如下:
1.如果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找不到您所需要的专业资料,你将如何做?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时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多半学生(66%)选择继续在网络上查找,表明了这些学生具有积极的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态度,只有极少数(3%)的学生会选择放弃寻找所需要的资料。另外有31%的学生选择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说明少部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工具。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在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时能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2.您是否关心日常生活中关于教育技术学相关动态的新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28%)大学生对于生活中专业信息关注程度是非常关心的,大多数(72%)学生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偶尔看看,这也就说明了大学生还缺乏对专业信息的关注,不能够做到主动去了解周围信息。
3.当您看到散布在网上的不良信息时,您的态度是?这道题目主要反映大学生的信息道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面对不良信息,大多数人选择随便看看(32%)或不加理睬(27%),有少部分人选择回击(39%),向有关部门举报的人是则寥寥无几(2%)。这表明目前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还比较低,缺乏主人翁意识。
(三)信息技能
根据教育信息专家的建议,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六大信息技能:确定信息任务――确切地判断问题所在,并确定与问题相关的具体信息。决定信息策略――在可能需要的信息范围内决定哪些是有用的信息资源。检索信息策略――开始实施查询策略。这一部分技能包括:使用信息获取工具,组织安排信息材料和课本内容的各个部分,以及决定搜索网上资源的策略。选择利用信息――在查获信息后,能够通过听、看、读等行为与信息发生相互作用,以决定哪些信息有助于问题解决,并能够摘录所需要的记录。拷贝和引用信息。综合信息――指把信息重新组合和打包成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的任务需求。综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评价信息――是指通过回答问题确定实施信息问题解决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在评价效率方面还需要考虑花费在价值活动上的时间,以及对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估计是否正确等。
1.您经常使用下列哪些检索手段?这道题目主要反映该专业学检索信息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97%)选择利用短语搜索所需信息,其他检索手段使用的频率是少之又少,这说明该专业大学生严重缺乏信息检索手段的培养。
2.您主要是如何获得相关教学信息的?(可以多选)这道题与大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也是最能体现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学校信息素养培养的一道题。我们经过调查得知,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把教学、教务信息公布到网上,以便更高效、准确的通知同学,同时也会另行通知班干部。但通过调查发现,虽然部分学生会选择到学校部门网站上查询相关信息,但是以老师班干部通知的也不在少数(85%),这就说明该专业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信息自主获取的能力。
3.请简要回答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自身和环境)。这道题是问答题,更可以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这道题的答题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只有不到30%的同学进行了回答。然后我们再分析答题同学的回答质量,大学生大多数认为提高信息素养就是多上上网,看看报纸、书籍等媒体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误区,也反映了大家对信息素养的不了解。通过这道题我们看到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四、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学生信息素养的几点建议
1.信息关注方面。要提高该专业大学生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尤其是对专业信息的关注度,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的价值观。只有形成了这种意识,才能提高对信息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使各种信息为我们学习所用。
2.信息获取和利用方面。首先,应该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着重强调和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能根据需要寻找和搜索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出需要的新信息。
3.信息评价和创新方面。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从不同的网络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一定得更新创造,真正地为自己所用,长此以往,在大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思维体系,并不断地运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邱红祥,罗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1,(243).
[2]从波.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科技信息,2011,(3).
[3]周婷婷.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及方法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0,(4).
[4]付英华,赵义泉.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追问与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12,(2).
[5]吕芳,刘宏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2).
[6]汪爱武.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2,(2).
[7]卢格.论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科技,2011,(10).
[8]杨立力,周源.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与策略[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
[9]赵颖.浅议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J].大众科技,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