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纪实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经济发展纪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篇1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篇2

关键词:垦区农场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工业强场;建议

垦区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十二五”规划对农场工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相对城镇工业来讲,农场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涉农企业为主,农场经济的相对不发达,影响到垦区的综合竞争力。对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加强场县共建 坚持工业强场

实施场县共建,加大工业生产能力。城镇工业可以发挥工业领头羊的作用,逐步退出一般资源加工业、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快传统产业向农村的转移,选择自己的重点发展产业,减少在传统产业层面上的竞争。与城市形成合理的结构分工,促进县域工业和垦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垦区工业有自己的结构:拥有比城市工业更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的供给,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离资源产地近,运输成本低。为此,农场工业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资源型加业工,生产半成品、初级加工品;尤其要发挥经营机制灵活、填补城市工业空隙。保持劳动替代资本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

经研究显示,劳动密集型的一般轻纺工业、资源密集型的某些原材料工业、建材加工业、为城市工业配套产业、农产品工业、农用生产资料工业是农垦工业的重点选择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关系农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种植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这些产业空间,农场应采取具体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

二、明确产业优势 转换工业结构

农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也就是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换过程。调整的关键是选择主导工业,因为它代表农场工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农场工业的发展程度。

就农场工业而言,首先要正确认识农场工业的比较优势。若按大的行业类别划分,则区分不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小行业的比较优势往往被大的行业类别所掩盖。故行业的分类越细,行业的类别越小,则比较优势越明显。其次,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根据增加值所占比重、与场内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强度来筛选主导工业。但是主导工业是随着工业化阶段而不断变化的,当主导工业停滞时,整个农场工业也随之停滞。为了使农场工业持续发展,必须在现行主导工业出现衰退时,大力扶持潜在的主导产业,使之成为下一时期的主导产业。

三、调整工业新式布局 加快绿色产业集群

企业变邻居,可以共用水、电、气、通信、治污等基础设施,可以面对面地磋商管理经验和交流市场信息,还可以节约交通运输等交易成本。所以工业聚集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提高农场工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促进第三产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是实现农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农场工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工业布局,走工业集中之路。曾有学者提出,在小城镇建立工业小区,很多城镇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农场工业的实践来看,成功的范例不多,千人工业区的企业很少,工业小区并未成为企业的聚集地,“星星”式工业布局不能改变现状,反而闲置了大片土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业小区本身选址不当,有的是基础设施不配套,或是收费过高、管理不善。为此,首先要对农场工业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工业小区要将有关联或基础设施共用性强的企业集中在一起,以增强外部经济效益,力图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绿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国家将“生态工业园”作为实现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按照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将某企业产生的废料、废气、废水、余热等循环综合利用,形成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态工业区,这些成功的例子应该多去学习借鉴。

四、外引技术理念 内转业务水平

垦区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大,且受当地资源和财力的制约,需要引进和转化技术,以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对先进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农场自然资源、劳动力文化素质、工业基础等条件,选取适用技术。但技术选择要避免资金密集型,要发挥农场周边劳动力众多的比较优势,并与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先支持主导产业的技术进步,带动其他产业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鼓励选择环保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从末端治理转为全过程控制,减少污物排放。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高耗能的设备和技术,对那些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作坊要坚决查封。

农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工业化的不利因素,促使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强化工业的后发优势。垦区工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管理水平。要有农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持续的政策。过去很多农场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不能长期坚持执行下去,随着领导班子的变更,便提出工业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战略、新口号。这便影响了农场的发展。同样农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企业,给予企业的政策多少年内不变更,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农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再谱新章!

参考文献:

[1]黄镜天: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J];当代广西;2008年17期.

篇3

关键词:延安;工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的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工业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地方工业建设,关注工业发展的协同操作。

集聚经济因其具有规模效应以及传递信息和知识等优势,是经济要素在空间布局上常见的现象,产业也因产业链相互协调才能更具有效率。一些学者例如纪玉俊等[1]发现,大国效应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循环推进雁阵模式产业升级进程,而地区间分工经济的实现提高了雁阵模式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与质量。也就是说,我国是一个大国,可以为产业在空间上优化重组提供了广阔空间。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可能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正如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市场往往会失灵,不但不能优化经济要素的配置效率,还因常常发生经济危机而让整个经济蒙受损失。Hausmann等[2]的研究表明,市场并非万能,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常出现投资过度或不足,以致出现产能过剩或过度波动等问题。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各个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市场失灵问题。韩永辉等[3]认为,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发挥发展型政府角色,在顺应市场深化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政府能力与政策工具,合理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结构方面,常常面临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不匹配、市场不匹配等问题,所以,需要政府加强产业调研,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在某一区域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延安的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改革開放以来,延安工业发展从自身资源出发,突出地域特色,走出了一条属于延安自身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在新时期,延安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条件,延安工业发展必须要找准关键点[4],延安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是延安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延安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因此查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发发展瓶颈,才能够找到新经济常态下工业发展的思路。

2延安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2.1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获得提升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了延安经济发展战略性的机遇。延安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拉动整个工业发展链条。近年来,延安工业发展稳步增长,能源工业实现持续增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1—5月全市工业完成产值661.59亿元,增长18.6%,实现增加值349.47亿元,增长7.2%,较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312.21亿元,增长4.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210.24亿元,增长4.0%,拉动增长2.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煤业增加值70.13亿元,下降3.9%,影响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58.6%,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非能工业实现增加值37.26亿元,增长40.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卷烟工业实现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45.5%,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但是,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资源情况不同,基础建设存在差异,延安各个县区的工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既有陕西的十强企业,也有经济十分落后的区域。

2.2重点企业稳定运行

延安工业经济发展进步中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快速成长,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的变化,突出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例如延安卷烟厂、延安供电公司、黄陵矿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生产卷烟30.6万箱,产值增长14.2%。市首届工业产品宣传展示和推介销售活动签订合同协议115亿元。但是近年来沿岸工业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增速逐渐降低,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例如石油产业调整了调控能力,资源开采初期浪费严重,造成资源严重匮乏。有些地区开采程度已经超过了警戒线。例如吴起、志丹两县,资源动用程度已经达到了60.2%和99.1%。资源储量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未来可持续发展存在重大压力。

2.3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不断进行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延安工业发展遵循国家发展的状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在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中将绿色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抢占了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例如安塞县的太阳能资源引进了江苏格林保尔的投资建设项目,吴起县黄龙县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建设,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新能源成果研究。在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上,延安重视工业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融合,例如利用沼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为延安工业经济注入了活力。但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融资,企业在融资能力上较弱,延安工业经济受到资本上的限制。

3新时期延安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3.1整合工业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多种资源的融合。延安工业发展要整合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构建起石油、煤炭、发电产业优势,以支柱型经济保持全局稳定。在发展中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转变方式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引进高技术,进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抓大放小,配套发展,实施能源强市战略。在整合资源方面,突出工业和非工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建立起新型工业经济的格局。例如延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洛川轻烃裂解、大唐热电联产和彩虹光伏玻璃等,政府在发展中积极协调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加速释放工业产能,实现满负荷运转,加快延长石油半生气岩链,50万吨航空煤油建设,延川20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三达膜科技等项目建设进度,促进资源之间融合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引导退出煤矿2家、淘汰落后产能30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覆盖,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8%,工程建设项目“六个一”审批管理经验全省推广,受到住建部表彰。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税费28.3亿元。51户市属国企重组整合为16家集团公司,企业架构实现战略性重塑,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三达膜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中航油集团石油板块迁址延安并完成股改,英雄互娱上市有序推进,56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3.2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新兴产业是工业快速发展的领航者,在新兴产业中,加快盐岩、陶土、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智能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产业有效发展,充分利用粉煤炭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发展水泥、免烧砖等新型建材。在项目投资中加快县域经济建设,帮助企业做好各项规划,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确保条件成熟的项目早开工建设。同时紧盯西延高铁、延安万达城、陕煤黄陵电厂、富县电厂、志丹足球小镇等项目,全力做好环境保障工作,以新兴经济引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工业进入资产投资增长的快速道路。新兴经济充满活力,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入驻企业20户,营业收入增长16.3%。引进新经济企业280家,累计达到720家,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高新区科技孵化器获批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9条政策措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3.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6万户、“五上”企业236户。非公占比达到30%。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70个,到位资金57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6.7%。进出口总额完成任务进度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3.3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就是为了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延安工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在推进品牌建设中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和专利的快速转化。政府建立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特别是在名牌企业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中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对企业给予创新融资的优势,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例如规范小额贷款等服务,支持企业的财政建设,对企业放宽政策,引导培养工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企业的实际效用,让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延安在经济推进中,加快陕北高端能源化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建设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煤电“四大基地”,推进油煤气资源综合转化利用,推动能源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经济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要素集聚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和“生态建设强县”。

篇4

近年来,我们围绕“工业立市、项目强市”,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认真分析**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全面分析把握市情的基础上,我们把**放在湖北和三峡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充分利用临近三峡三峡、区位交通便捷、工业用地条件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战略,确立了把**建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针对**过去是农业大市、工业不发达的实际,通过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工业骨干,提高工业化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工农联动发展;通过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以工业的发展强市富民。

二、培育壮大工业骨干,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不断壮大工业骨干。

一是培植优势产业,形成集约发展的产业群。大力实施“511”工程,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5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化肥、水泥、优质米、优质棉产品、优质白酒、啤酒、精炼食用油、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墙地砖、食品罐头等11大类优质产品。初步形成了以**酒业、天颐食用油、鸿新食品、隆华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以湖北化肥、三宁、开元、香青为代表的化工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以奥美、稳健、朝阳、大江、帝元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以亚泰、金泰、宏泰和助力、洪森为代表的建材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以南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群快速成长,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

二是创新发展机制,做大做强骨干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对409家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彻底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即依法破产,盘活一批;股份改造,转让一批;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后,结束了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酒业公司改制后近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5%,20**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1.45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今年正在实施的1万吨优质**大曲扩建工程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2亿元。三宁公司改制后企业积累全部投入发展,每年技改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2200万元,分别增长35.3%、33.3%。助力公司改制后先后在监利、重庆等6地投资办厂,已形成年产15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三是推进技改扩规,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加大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每年投入骨干企业的技改资金在1亿元以上,酒业公司1万吨优质**大曲扩建项目主体车间、锅炉车间已进入施工阶段;三宁公司12万吨合成氨平衡改造项目正加紧建设,精甲醇项目投产后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生料磨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以信息化带动科技创新,酒业公司被列入全国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湖北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公司采用全国同类最先进的电脑自动勾兑成型计算机系统,使酒液一次勾兑成功率达95%以上。**酒业、三宁化工被列入全省“三个一批”中的重点企业;**酒业、三宁化工、三峡奥美、长松钢厂、南辉科技等5家企业被三峡市列入40家重点工业企业加以扶持。

四是培植精品名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和新产品开发战略,先后制定了**市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市属重点企业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精品名牌。**酒业公司开发的系列**大曲,先后多次荣获国内外质量大奖,是湖北省首届名牌产品,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南辉公司研究开发的铝电解电容器等关键性原材料——高比容铝电极箔,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开元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已形成4大系列20多种规格的产品格局,共有13项技术创新成果运用于生产,化学二氧化锰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被列入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大曲系列白酒、三峡星食用植物油、九龙仙米等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五是发展外向型工业,拓展企业市场空间。落实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和出口规模,全市初步形成医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15家,15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洲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完成外贸自营出口8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6%。

三、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工业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增强市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狠抓招商引进,借助外资外力,加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量。

一是坚持定向定位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充分利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临近三峡水电基地等优势,面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重点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纺织、载电体及电子工业项目。组织参加了鄂港经贸洽谈会、三峡三峡投资洽谈会等招商活动,不断创新招商方法,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和领域,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工业项目51个,协议引资21亿元,实际到位投资12亿元。

二是引进培育骨干项目,构筑市域经济的强力支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骨干项目。今年已竣工和在建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11个,湖北化肥煤代油工程、南辉高比容化成箔、迅达工业科技园、奥美纺织卫材等项目均是投资过亿元、预期税收过千万元的大项目。湖北化肥煤代油技改工程总投资12.56亿元,2005年建成后年可实现利税1.3亿元;迅达工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预计经过3-5年努力,可引进培育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个以上、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20个以上。

三是完善项目建设机制,推动市镇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制定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办法,与各镇及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项目建设目标责任状。对项目建设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办,充分调动了各地各有关部门狠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全市项目建设呈现骨干项目与中小项目并兴、市级与各镇项目建设并进的良好局面。

四、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块状发展

我们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城镇建设的亮点工程来抓,促进项目向园区聚集,提高了产业板块的集中度。

一是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工业园区。我们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交通、区位等有利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规划建设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两大工业园区,并确立了园区主导产业,即把“楚天工业园”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规划面积9.24平方公里;把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建成农产品加工密集园区、湖北最大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可接纳工业企业15-20家。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我们坚持多渠道筹资,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面,坚持政府引导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分步建设、滚动发展的方针,每年由市财政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对园区建设的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近两年全市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项目的配套建设。为与楚天工业园建设相配套,我们按照城市道路要求,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江汉大道、迎宾大道马家店至董市段改造工程,投资1600万元修建了110KV的城北变电站,并完成了电信设施扩容改造和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改造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工业园区与外部联接的快速通道,近几年先后投资1.4亿元完成了以境内318国道、鸦来省道、雅澧省道和马窑省道为重点的公路路网建设工程。

三是创新体制,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聚集。我们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谁招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划分项目收益,引导各镇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产业链式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市政府对各镇统一政策,同等支持。仅今年竣工和在建工业项目中,落户两大工业园区的项目就达20个,总投资16.3亿元。

五、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工业发展领域

我们跳出“城镇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与工业的链接点来抓,围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农业推动工业,逐步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一是培植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牵引力。我们立足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全市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计划投资总额1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先后有香港奥美、稳健、台湾鸿新、江苏洪森、浙江隆华、湖南湘宜、湖北天颐等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全市粮油加工、棉纺加工、果蔬加工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6家,网络农户6.9万户,带动农业生产基地50多万亩,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2700多人。

二是建设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前置车间。引导农民树立“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农业就生产什么”的新理念,推动农产品生产向加工主导型转变。坚持以“一江两河三线四区”为轴线优化基地布局,建成了40万亩商品粮、18万亩优质棉、30万亩双低油、60万头生猪、600万只家禽、15万亩柑桔、10万亩砂梨、11万亩水产品、10万亩专用蔬菜、3万亩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产品基地。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生产合同,确立契约关系,农户按合同生产,企业按合同收购。我市鸿新、隆华、天颐公司等骨干龙头企业均分别与农户签订了协议,承诺了最低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以合同形式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市粮食加工购销企业今年已和农民签订订单16万亩,定购粮油6万多吨。

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三峡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第一要务,突出两大重点,强化三项工作,实现四个突破,推动市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三峡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坚持第一要务”,就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挥优势,强化措施,抢前争先,争强进位,提速前进。

“突出两大重点”,就是突出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重点,进而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篇5

关键词:共享经济;农业;共享农业

1荆州共享农业的表现形式

1.1农地的共享

土地共享主要是指农民将土地的相关信息发送到规范的网络共享平台。一是供需双方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直接进行磋商,从而使得土地使用权得到高效流转。二是平台对土地进行使用权的收购,平台再将使用权转让给其他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土地进行收购使用。这种土地共享的模式,可以很好的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整合闲置土地,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化、规模化,让供需双方达到共赢。

1.2农产品的共享

农产品共享与农村物流共享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农村购物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农村的物流也呈现井喷式发展。这就为农产品共享提供了条件,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预售,消费者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消费,更可全程参与、管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最后依托农村物流将产品送入消费者手中;消费者也可以亲身体验农产品收获过程,体验农村文化和饮食,带给消费者另一番体验。这种模式:一来为农产品生产者增加了销量;二来为消费者增加了满足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1.3生产工具的共享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土地分散化严重,小农户生产占主体,小规模生产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难度较大。小农户购买现代农业机械成本巨大。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也高,而且农业机械使用率较低,当机械闲置下来就是一种巨大浪费,这就为农业生产工具共享提供了发展空间。利用现达的信息网络,对于闲置的生产工具进行信息共享,对供需双方进行匹配,实现农业生产工具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具的使用效率,节省农民生产成本。

1.4农技的共享

当下,知识的共享随着信息化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农业科学技术业发展迅速,但是农业科技的推广难度不小,当农户遇到一些种养或者生产性问题,又或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操作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咨询,政府也可以整合行业专家进行答疑,回答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类似于以前的农业热线,现在具有更多的咨询渠道,信息发展也更加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共享更加便捷,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5劳动力的共享

我国一直是廉价劳动力大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上升,社会条件不断进步,城乡距离的进一步拉大,农村的廉价劳动力现象将一去不复返。而且很多农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劳动力是农业生产工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目前劳动力缺失、劳动比例失衡现象严重。目前仍以小农生产为主的方式严重限制了劳动力流动,通过共享平台,可以做到家庭劳动力的有效利用,解决劳动比例失衡,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来调整务农、务工的工作时长,充分利用生产力。

2荆州共享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现有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共享农业新兴发展业态

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依托互联网存在的,互联网经济不同于实体经济,它的跨地域、跨行业的特点明显,由此带来的是现有政策法规很难与共享农业发展相匹配。一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和责任人的法律地位和责任界定模糊不清,易造成行业混乱;二是平台的行业划分、雇佣关系,平台税收等难以明确规定。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由此带来的行业混乱和责任不明,给政策法规的制定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一些政策法规触及不到的地方,从而为共享平台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2农业共享平台数据获取困难

共享农业的发展动力仍然是大量的共享数据。农业作为相对弱质的产业,随着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尤其要注重实践性和科学性。因此,农业共享的平台数据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实上,很多重要数据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平台公布的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也有待实践来检验。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对数据的甄别能力弱;对平台来说,数据整理和维护也是需要剧的成本。由此可见,数据的共享面临着重重困难。

2.3共享农业监管和信用体系亟待健全

共享农业是信息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产物,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业态,新生事物必然在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以及出现一些行业监管问题。新兴行业鱼龙混杂,市场准入条件不够完善,难以规范和监督市场参与者的各种行为。而且,谁来作为监管者仍然难以确定,最终政府不得不出面,无形增加了监管的隐成本。制定一套适用的监管机制需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另外,新兴行业的崛起,带来的又一个问题是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量巨大,如何甄别这些信息得到有用信息,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缺乏共享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共享农业是一个新生儿,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很成熟的体制机制,尤其是保障机制。不同于传统的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各种机制已经趋成熟,而共享农业首先在地域上不受限制,其次是在行业上不受限制,以农业为基础,融合了加工业、物流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因此,相比于传统行业,在行业管理、行业发展保障、劳动关系等各方面都要及时进行调整,以维护该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机制体制的建立时间比起行业崛起速度慢了很多。

3荆州共享农业发展的建议

3.1政府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法律法规

共享农业发展模式下,平台企业、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都会大幅度增加,需要政府更加开放的治理环境。敢于放权,让农民与企业、市场之间走得更近,使得市场中的利益体相互促进和监督,形成良性循环。但同时,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建设,明确企业责任,划定责任界限,明确共享农业法律界限,规范共享农业市场化发展,避免市场混乱。

3.2建设共享农业协会,共享农业信息

类似农业合作社,建立共享农业行业协会,一方面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换市场信息,能及时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联合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竞争成本,共同维护共享信息的整合,信息搜集范围和完整性也能得到有效加强,进而有利于市场均衡发展,更加明确共享农业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农民可以从行业协会得到更为全面和可靠的信息,形成双向互补共赢,实现共享农业健康发展。

3.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共享农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互联网平台与信息搜集整理部门的信息对接,规范信息管理,严格审核平台消费者资格,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的目的。一是打破信息交换壁垒,消除信息不对称,加强消费者、企业平台、政府部门有效信息的流动。二是政府等公共部门的相关信用数据在合理化处理后对平台和消费者公开,以便于对共享农业参与者身份的审核,并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篇6

作者:郑应万 单位:重庆市巫溪县经委主任

近年来,巫溪县的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速。但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与年度目标任务的差距较大,企业融资难、产品运输难、人才紧缺、发展环境不优化等问题还十分突出,需要认真研究解决。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县委、县政府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进行了较大调整。发展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工业项目为抓手,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着力引进先进生产要素,积极发展绿色工业和循环经济,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形成以能源矿产开发为支撑、建材化工为重点、绿色产品加工为依托的工业体系。奋斗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三个提升”,即工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工业效益指数大幅度提升。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年均增长40%,比“十一五”以来的平均增速提高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2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巧0%,在2006年的基础上提高86.9个百分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县委、县政府决定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发展重点。依托优势资源,走资源开发的开放型发展道路,提高工业集中度,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倒计时”的思路和办法全力打好攻坚战。打造渝东北能源重点县。充分利用湾滩河、东溪河、后溪河、西溪河、巴岩子河流域的水能、煤炭资源优势,打造5个以上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带,建成中梁、刘家沟、湾滩河水库电站以及红池坝、大官山风电场等电源项目。加强电网建设,提升输配能力。加强煤炭资源整合步伐,引进大企业集团参与煤炭资源开发,改造提升现有矿井,加快新办矿建设,全面提升煤炭生产能力。建成全市循环经济示范点。以循环经济理念统揽资源开发,以清洁能源为电力支撑,以钒提纯及余热发电为主干产业,以矿电联营、循环利用为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规模”的要求,在尖山镇选点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围绕钒提纯,余热发电等骨干项目,采取“五统三分”的运作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循环经济示范点。到2012年,基本建成投产20万吨电石、3500吨五氧化二钒、1万吨工业硅、2X5.5万千瓦余热电厂、10万吨硫酸等。建设三峡库区绿色产品加工基地。加强蚕桑基地建设,提升改造现有设备和加工技术,扩大丝、织绸能力,2012年生丝产量达到150吨,织绸300万米。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对“两薯”、玉米、魔芋等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与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积极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求的中药制品并积极拓宽销售市场。把建材工业培育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建材企业技改,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早日建成建通窑水泥项目,引进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壮大水泥及水泥制品生产规模。加强林木基地建设,扩大林木加工生产能力。积极开发古生物化石、大理石、石材等产品。二是做好工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和争取。加强项目工作,委托专业机构策划、论证、包装工业项目。紧盯国家产业政策、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题规划及有关会议精神、决定决议,捕捉项目信息,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出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成熟度相对较高的重大工业项目,充实项目库。全县储备工业项目100个以上,投资额150亿以上。2009年储备的项目投资达60亿元,2010年100亿元,2011年150亿元。积极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获取有益信息,做好项目对接,搞好项目跟踪,抓好项目落实,每年有2一3个重大项目落地,2009年完成工业投资巧亿元,2010年20亿元,2011年25亿元,2012年30亿元。三是推进园区建设。按照“一园两组团”的模式,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强化开放功能,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吸引先进的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的工业新区。以体制弥补空间,把巫溪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的有机结合,促进沟通、协调和配合,积极推进永川.巫溪产业园建设。同时,在文峰、尖山、徐家、下堡、中岗、田坝、峰灵、蒲莲等地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工业园区的补充。四是大力招商引资。抓住市里即将建立重庆招商网,帮助区县建立项目库和搭建招商平台等机遇,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建立以项目为主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机制。一是以工业项目抓招商。摸清工业存量资产,包装、策划一批较好的工业项目,以技术改造抓招商、以企业扩张抓招商,切实把现有工业存量做大盘强。二是以特色优势资源招商。通过包装项目,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以商招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发动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滚动效应。四是委托招商。充分利用巫溪县的人脉资源,发挥在外巫溪成功人士作用,拓展委托招商范围,建立招商效果与招商奖励相挂钩的委托招商机制,形成委托招商网络。今后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招商50亿元。五是抓重点企业发展。坚持“抓大促小”,进一步健全重点企业培育机制,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或跨行业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在资金、土地、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重点支持,并纳入县级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企、I仁直通车”等政策措施,真正解决生产经营难题,扶持重点企业做大盘强。到2012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1一5亿元的5户以上,5000万一1亿元的10户以上。六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经委的行业管理作用,加强与县行政学校的合作,多方筹措培训经费,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思想建设,要求企业业主切实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加快发展。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积极为企业家外出学习进修、参观考察和投资创业创造条件。指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范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和诚信档案,提高管理水平。七是切实落实运行保障。做好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把握宏观经济态势和产品市场变化趋势,随时做好相关变化的调控准备。加大煤、电、运协调力度,进一步强化煤炭市场管理和有序用电工作,保证工业生产能源供应;加强与交通部门的协调,保证道路畅通。利用项目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严格坚持市里文件规定的项目投资、产出强度标准,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银企合作,密切银企关系,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银行贷款,同时,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工业领域,坚定不移地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篇7

融资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是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放宽货币政策并不能真正促进产业发展,只会维持过剩产能并在长远上不利于产业经济。5月13日,《证券日报》记者从长江商学院的关于工业企业大样本问卷调查报告了解到。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利润留存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96%的企业回答这是他们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其次,分别有3%的企业以企业创始人资金为最大资金来源。此外,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非常集中,以利润留存来说,61%的企业认为这种资金来源占其资金总额的50%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经历了困难的2014年,产业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企稳。产业景气指数为50,处于荣枯临界点。

数据表明,中国产业经济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原因有三:第一,在过去几个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反映经营状况困难的企业逐季递减,从2014年第二季度的19%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4%。第二,虽然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普遍并且是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严重程度在缓解。最后,融资仍然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篇8

 

企业集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以资产联结为纽带,由众多企业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优化组合而成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功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联合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组建大企业大集团,既是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规律性现象,也是经济发展、产业成长的必经过程。为此,针对我市部分乡镇、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块状经济发展现状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进行了调研,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1.我市工业企业集团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比之下,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并未稳步快速,集聚效应和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部分行业还呈衰退趋势;尤其是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不快,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滞后,缺乏集团化经营的制度基础。一是组织形式上:“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等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集团化经营所必须的制度基础。目前,我市多数企业主“小富即安”意识较浓,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多数企业主“小农意识”较重,担心引进开放的多元化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等现代企业制度,会使自身在企业决策和管理上失去自主权,宁做“鸡头”也不愿做“凤尾”,错失联合竞争、集团化经营的机遇,这是制约我市企业集团化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二是管理模式上:家族式、作坊式。我市工业经济产业的主要构成者——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其管理模式多数仍停留在家族式、作坊式管理阶段,管理人员尤其是经理层大多由家庭成员或家族成员构成,管理松散,想到哪里做到哪里。缺乏系统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1.2企业单体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集团化经营的物质基础。我市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企业单体规模和总量仍然偏小。工业增长和发展相当程度上依靠企业个数的扩张,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较少。

 

1.3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低,自主品牌少,缺乏集团化经营的能力基础。一是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我市多数民营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和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平台尚未真正形成。

 

二是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等次较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三是自主品牌少,企业和行业发展滞缓。与周边多数县(市、区)横向比较,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仍较滞缓,尚处于爬坡期。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制约的因素较多,既有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因素(如金融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更有企业自身微观层面的众多因素,其中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是关键因素之一。

 

2.对大力培育企业集团的几点建议

 

企业集团化战略,是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大力培育和扶持我市企业集团,还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1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

 

温州、乐清、慈溪、新昌等地的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关键原因:一是当地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不断整合、优化“存量政策”,与时俱进制定“增量政策”;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和扶持企业向大企业大集团方向发展。二是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企业勇于解放思想,具有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魄力;具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善于应变的智慧和能力;具有强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所以,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经验,思想要再解放,观念要再更新,积极引导企业战略创新。

 

首先是理念创新,着力培养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固然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但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企业的内生原动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国际化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

 

如企业活力受制于国际大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改变了企业的活动范围,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等。因此,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以全球的视野考量企业的发展,洞察未来,把握趋势。

 

其次是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民营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通过企业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依托新的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自我创业、自主发展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制度演进的客观规律,逐步由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向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转变。针对我市实际,当前重在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做大做强。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以资本为纽带(如联合、并购、上市等)或通过挂靠合作等方式(如通过挂靠取得品牌和质量安全认证证书使用许可等),加强行业内整合,积极稳妥引导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实现集团化经营,走联合竞争、共同发展的道路。

 

第三是方法创新。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扶持固然重要,但更应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对此,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做好工作:一是牵线搭桥,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平台。二是要特别重视对第二、三代企业家的培养。组织实施“未来企业家培养行动计划”,建立“未来企业家培养专项基金”。

 

2.2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企业都有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发展愿望,但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许多中小企业对如何实现企业体制机制、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缺乏相关的知识,对现有政策、法规和实际操作程序也不甚了解,往往使企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因此,我市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再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典型示范。政府应积极鼓励支持一些有意向的企业勇作试点,协助其组建集团公司。一方面要有政府的参与指导,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成功率会更高;另一方面要通过试点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能为其他企业的转型再发展提供良好的经验和范例。

 

一是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选择上,因企制宜。对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经过引导、培育后可直接上市;对有希望组建成集团的企业,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强强联合,实现集团化经营;对于规模尚小的单个企业,先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再强强联合。二是降低门槛,用足政策。

 

如乐清,《关于培育和鼓励企业上市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乐政发(2008)14号﹞规定:“企业在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或企业上市过程中需要分离或重组的资产在股权转让、资产并购时不变更最终所有者的,凡在本市有关部门办理土地、房产、车船等资产的变更,按非交易性过户处理,免收有关各项地方性规费,按权限可免征契税。”对此,我市在大力培育企业集团过程中,既要用足用好包括上级的“存量政策”,又要与时俱进制定新的激励政策,并加大兑现力度,防止“政策放空”。

 

2.3注重自主创新,强化品牌建设。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品、价格和市场占有率上,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由质量和技术决定的产品。只有较好的技术和较好的产品才能创立起较好的品牌。而品牌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构成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市场竞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

 

事实上,我市企业当前的主要症结是,多数企业既无由技术优势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又无自主品牌。多数外贸型加工企业靠“贴牌”出口,企业自身目前只能以“加工厂”的身份存在,而并不具有创新的功能,在企业利润的分配上基本处于“只能喝汤而不能吃肉”的地位。我市企业要走出危机,必须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用新技术来拓展新市场。同时,政府应积极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尤其要支持企业集团发展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首先,要优化“存量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要建立一些公共平台,诸如公共信息平台、检验平台、标准平台等,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要重视产业品牌化建设。要打响自主品牌,尽快实现从无牌、贴牌到自主品牌转变,彻底扭转“贴牌”的现象。对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引导、宣传和扶持的力度,重点放在加强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强化质量监管、企业诚信建设及品牌的塑造宣传上。

 

设立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如乐清市设立品牌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并根据实际情况与效果酌情增加)。要重视对我市一些重点企业品牌在国内主流媒体上予以重点宣传,不断扩大和提高建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要大力营造管理有序、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鼓励企业有序竞争。

篇9

一、“十五”期间工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五”前四年,___工业发展按照“十五”规划目标和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任务,加大技改投入、加快开放步伐,克服宏观环境变化和要素制约加大等不利影响,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势头,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加快促进了全市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20__年,全市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0亿元,增长16%,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为53.3,比20__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__-20__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超过目标计划5.7个百分点。20__年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产值3150亿元,是20__年的3.01倍,年均增长25%。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__年预计实现利润160亿元,是20__的2.66倍。

2、工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五年间,我市以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周期为契机,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推进高强度的工业投入,以技术改造为重点的工业投资形成高峰,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的快速攀升和全市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20__年,全社会工业性投入预计完成445亿元,增长18。20__-20__年,企业技术改造预计完成总投入1473亿元,年均增长68%,五年投入是“九五”时期五年的4.45倍。20__-20__年四年间,列入省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和国债项目159只,总投资97.72亿元,共争取省级以上贴息资金10642万元。

3、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五”期间,以浙江华联三鑫PTA一期,浙江玻璃超薄玻璃生产线,浙江京东方真空电子VFD生产线(四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带动力大的投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如京东方的VFD、光宇集团的特种玻璃、菲达环保的烟气脱硫、世纪阳光的节能灯、新昌制药和新合成的维生素E等一批优势产品。特别是非纺投入比例明显提高,20__年非纺产业投入预计达到315.6亿元,其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已由20__年的35提高到71。电子、医药、机电等产业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投资额占比也有大幅度提高,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调整提升产业产品的项目已成为我市工业投入主流,20__年实施的一批重点项目中,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的项目占近七成。

4、骨干企业实力快速提升。20__年,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88家培育企业,1-10月,共实现产值1033.5亿元、销售收入1015.3亿元、实现利润60.9亿元、利税86.4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总量比重的40.8、42.0、50.0和45.9。预计全年,年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由20__年的7家增加到45家,年销售3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家,年销售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家。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从20__年的23家发展目前的近200家。20__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我市占居45家。目前我市有上市企业24家,20__-20__年新上市企业累计就达15家。

5、经济园区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通过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园区成为了技改投入的主战场,目前进入园区的项目和投资规模占全部项目的比重已由20__年的25%和28%提高到目前的75%和80%,工业园区化水平已超过40%。特别是一些块状经济的特征更加明显,如___县滨海的纺织产业、诸暨店口的五金业、上虞杭州湾的精细化工业、嵊州三界的厨具业。20__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块状经济达6个:___县的印染业块状经济452.70亿元,织造业块状经济342.58亿元,纺丝业块状经济176.5亿元;诸暨市的五金制造业块状经济184.33亿元,袜业块状经济149.87亿元,织造业块状经济148.63亿元。

6、集约化发展意识日益加强。近年来,相继抓了20家技术中心示范企业、34家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和35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全市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2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6家。特阔幅染整技术、轮胎常温粉碎、超薄玻璃生产等工艺技术获得新突破,新昌制药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天然药物研究所。全市又有5家企业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累计达到43家。目前,我市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36只,五年间获得的累计就达34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只,中国名牌产品26只。

7、工业循环经济深入开展。大力推进企业、产业和园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在全市重点用能企业中开展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示范;在建材、纺织、医药、化工、印染、热电等8个重点行业中开展以产业循环链建设为重点的示范;在各大工业园区内开展生态循环经济建设示范。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环保示范项目,推广一批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大力支持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环保节能产品、产业的发展,促进节能技术的转化和环保产品的产业化。如印染企业的中水回用、热电企业的除尘脱硫、医药化工企业下脚料的再生利用等节能节材降耗活动广泛开展。20__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10%,节能量达120万吨标准煤,“十五期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预计年均下降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20__年的73.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7.8%,万元GDP取水量从20__年的65立方米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5.19立方米。

《“十五”___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也显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既有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有近年才暴露出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都在这几年里集中反映了出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有待加快。实现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市“十五”工业发展的主线,应该说,四年间,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总得看,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规划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传统产业特别是纺织业升级推进不快,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仍未摆脱“轻、小、集、加”的特征,产品基本属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普遍不具备非价格竞争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迟缓、规模偏小,只占全部工业经济总量的25%左右。工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二元特征,就是传统产业多现代产业少,低加工业比重大高加工度产业比重小,普通产品生产能力大高新产品生产能力小。特别是化纤、印染、水泥等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形成阶段性过剩产能,影响工业结构的优化。2、工业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从总体看,我市工业仍在较大程度上沿袭着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以低价参于竞争、以消耗换取增长、以污染谋得利润,以行业扩张代替结构调整,以规模扩张代替产业升级,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20__年我市每度工业用电创造增加值为5.47元,仅为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的85%;每百元资金创造利润也出现了下降,20__年规模以上工业百元资金创利仅为6.5元,比20__年下降15%。20__年,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分别比20__年增长80.9%,38.68%,34.16%,生态环境再也难以承受粗放式增长。纺织,化学原料、化纤、建材以及电力等五大行业其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5%左右,但其煤电消耗却占总量的75%左右。

3、工业经济运行受要素约束影响突出。集中反映在土地、电力等方面。土地方面,以目前用地规模计算,预计到20__年,全市将无指标用地可供开发建设,20__年全市第一批计划总投资301.6亿元的100只重点制造业建设项目,共需要建设用地21358亩,年初尚有四分之三的项目用地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在电力上,去年全市电力最高缺口负荷达100万千瓦,缺口率37%,今年的最高缺口负荷仍有70万千瓦,用电形势依然严峻。同时,运输成本提高、劳动力紧缺、出口退税率调整、城市商务成本的提高等因素也对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进入一个较长周期的繁荣,全球市场将趋于扩大,纺织品配额取消的积极效益将逐步显现;全球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加快转移,将有利于推动我市产业调整和升级,促进“腾笼换鸟”。但全球战略性资源特别是原油供求将持续失衡,价格波动加剧;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尚未完全得到发达国际认可,影响我市工业品出口。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方向,内需有望加快启动,宏观调控将营造更为健康稳定增长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将更趋完善,竞争将趋于有序化,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更加市场化和透明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市场准入不断放开,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将有望改善。长三角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特别是浙江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攀升。但国内要素供给制约将继续加大,基础性资源趋于紧缺;土地控制趋紧,电力紧张将持续一段时间;人民币继续面临升值压力,针对中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剧。

从我市情况看。市委市政府已提出围绕“三个率先”,争取“六个前列”,将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工业提质,着力加快经济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广大企业努力适应宏观环境变化,主动应对,加大创新,加快推进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积极效果已经出现,创新趋势更加明显。但在快速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中,___工业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加速呈现,要素制约日益明显,对近期工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十一五”工业发展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1、把握原则

一是要把握发展中出现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发展空间急剧扩大,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迅猛,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动力更加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深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发展理念出现更替,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观。这些发展中出现的新特征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认识和把握。

二是要把握发展的重点。“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有新的增长态势,主要着力点在于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要形成新的增长空间,主要是抓好“腾笼换鸟”,为新产业新增长源提供载体;要有新的增长动力,主要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就是贯彻创新发展的思路。

三是要把握创新的方向。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意识日益浓厚、创新发展的路径逐渐明晰、创新发展的效果不断呈现,应该下大力进行总结和研究,进一步把握好创新的着力点,探索有___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把过去规模扩张型创新为主转变为内涵提升型创新为主,重点要在研究开发和品牌营销上下功夫,在管理和人才上下功夫,同时做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要把握规划重点。规划要着眼于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制约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在政策上要有针对性,体现对产业布局的引导,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对创新方向的引导,对提供公共资源的引导。规划的效果在于政策执行的效果,要加强政策的落实工作。

2、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要求。要实现我市经济发展从注重产能扩张向注重人才和品牌建设转变、产业依托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为主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创造为主转变、产业发展从“外逼型”的适应性调整向“自主式”的战略性调整转变。以高新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统领、以工业规划和空间布局定位为前导、以企业转型和产业引进为途径、以纺织业升级为重点、以培育新一轮增长型产业为根本,实现调整与升级的互动。调整要把握增量选择,既要缝合原有产业链,特别是要提升纺织产业,更要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升级要体现存量(特别是块状经济)提质,重点是依靠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获得明显的增长效应、明显的带动效应和明显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明确发展重点。立足产业发展的演变规律与___产业发展实际,选择纺织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着力提升对象;选择机械、医药这两个有较好基础的产业作为壮大对象;选择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这三个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作为进一步发展对象;选择一批适应国际、国内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趋势的产业和___特点的技术密集型潜在新型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实行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展并重,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引资引智等手段,提升纺织产业、壮大机械与新型医药,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等三个产业,从而做强做大现有优势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内部开发与产业化、引进技术产业化、引才创业等手段,培育潜在新型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明确发展思路。要贯彻“五个三”思路,即实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目的;贯彻加快提升纺织产业、努力壮大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和大力发展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三个方向;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和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___工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提升和经济集约发展等三大目标。

3、总体目标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5。

??工业性项目投入年均增长10%。

4、具体目标

(1)五大百亿建设工程,构筑主体产业

在大纺织、机械装备、医药化工、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等五大行业实施五大百亿工程,五年累计工业投入20__亿元,其中现代纺织400亿,机械装备500亿,医药化工500亿,金属加工300亿,电子信息300亿。争取到“十一五”末,五大支柱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大纺织由50%调整到40%,机械装备由15%上升到20%,医药化工由8%上升到10%,金属加工由6%上升到10%,电子信息由2%上升到5%,五大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达到85%。到“十一五”末,全部工业总量达万亿。

(2)十大基地建设工程,提升先进制造

确定现代纺织、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型医药、光电显示、新型建材、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制冷设备、节能环保等10个重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着重以___工业新城(袍江工业区、滨海工业区、上虞新区)为工业发展核,构建沿杭州湾的现代纺织、精细化工、新型医药、光电显示、新型建材五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新昌重点建设装备制造先进制造基地,在诸暨建设节能环保、有色金属加工先进制造基地,在新昌、诸暨、上虞建设制冷设备、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基地。

(3)名业名企名品工程,建设品牌工业

构筑___名业名企名品三大品牌体系,打造___的品牌工业。加强产业品牌工作,努力提高产业品牌的水平,将“___纺织”、“嵊州领带”、“上虞风机”、“越城家私”、“大唐袜业”、“店口五金”、“三界厨具”、“山下湖珍珠”、“崧厦伞业”、“枫桥衬衫”等10个以上产业品牌建设成为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扩大___企业宣传力度,特别是典型优秀企业的宣传,提高我市企业的知名度,把光宇集团、海亮集团、精功集团、黄酒集团、卧龙集团、万丰奥特、三花集团、龙盛集团、远东化纤、盾安集团等10家以上骨干企业建设成国内甚至国际知名企业。加大名牌建设力度,提高品牌经营力度,争取“十一五”末,累计有50只以上的产品和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并实现___品牌进入中国年度最有价值排行榜零的突破;培育50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科技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30%。

(4)企业培育双百工程,壮大规模经济

实施双百企业培育工程,“十一五”期间,培育百家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骨干工业企业,到“十一五”末,争取全市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5家,50-100亿15家,30-50亿20家;培育百家优质成长性中小企业,争取每年有10家左右成长性中小企业进入骨干企业行列。

(5)三大内涵发展工程,打造核心能力

深化技术中心建设示范,每年新增10家左右技术中心建设示范企业,到“十一五”末,市级以上技术中心示范企业达60家左右,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5家以上。技术中心示范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以上,全市培育骨干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达到2%以上。深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每年新增10家左右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到“十一五”末,市级以上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达60家左右,建成的信息化企业全部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制造过程全面实现信息化,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加快推进企业、产业和园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到“十一五”末,建成5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10个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区,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

四、“十一五”工业发展重点

(一)提升纺织产业

1、提升方向

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构筑高度协同产业群的产业组织,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

2、提升重点

(1)以纺织产业为依托,加快形成前导原料生产基地。重点发展PTA,PX,加快形成在滨海区域形成适度的重化产业。

(2)提升化纤行业技术能力,推动纤维的差别化、功能化开发。重点加强复合丝、变形丝、异收缩等差别化纤维开发;积极开展高仿真纤维研发,通过纺丝技术及复合、混纤、交络、变形等手段,增强仿真效果;积极探索细旦丝和多组分混纤等新合纤的开发;加强化纤行业的技术改造,推动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反应生产格局的形成。

(3)加强织造行业的技术开发、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培育,推动高档产品的开发与生产。重点加强麻纺、棉纺、混纺等的开发和生产;积极发展针织、经编工艺;加大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医用卫生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开发与生产;推动装饰用纺织品向系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

(4)加强染整行业技术突破,强化面料品牌化运作。重点要积极采用各类印染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改造印染后整理生产线;大力推广应用花样CAD设计、电子制版、电脑配调色、织物高精度印花、特殊前处理和特种后整理以及计算机过程控制等技术,提高印染后整理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清洁染整技术装备的改造升级;加大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培育。

(5)加强服装服饰的品牌培育和纵向研发联盟的打造,提升服装服饰的竞争力。重点要加强服装服饰行业的企业联合,创建一批大型品牌企业;推动服装服饰与化纤、印染等行业形成策略联盟,开展研发,缩短研发时程,提升研发品质;加强无缝内衣、功能服装等的生产,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品。

(6)加大染料行业的研发投入,着力提升染料及助剂的性能和丰富产品品种。重点要向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环保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新品种,借助生物技术、表面活性剂以及高科技嫁接等手段,开发新型的染整助剂。

(二)壮大机械与新型医药产业

1、机械产业

(1)环保机械

发展方向:以重点建设诸暨环保机械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在巩固发展电除尘器国内领先地位基础上积极引进技术,以发展脱硫设备为重点,做强做大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同时积极开拓水污染治理和固体废弃物治理领域并兼顾发展检测仪器和自动控制领域与噪声、振动控制领域。以诸暨为主形成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环保设备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巩固具有优势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领域,积极开拓水污染治理领域,逐步发展其他领域。重点发展电除尘器、烟气脱硫、气力输灰设备等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城市污水治理及再生利用技术与设备、工业废水治理及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设备、节水技术与装备;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和处理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

(2)汽车零部件

发展方向:在巩固汽车轮毂、万向节等有传统优势的产品基础上,积极扶持汽车仪表等已经具备一定优势的产品,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相关技术等优势,拓展汽车玻璃、汽车空调配件等产品领域,在新昌市和___县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二级和三级供应商,为一级供应商配套。重点发展轮胎、仪表盘组合、空调系统、变速转向系统、前大灯、组合线束、减震器、悬挂系统、起动马达、制动器、座椅总成、传送带、发电机等领域。

(3)纺织机械

发展方向:充分利用___市纺织机械的现有基础,发挥现有设备制造优势,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与国外知名厂商的合作,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发展重点:无梭织机、新型纺纱设备、倍捻机、棉麻毛前处理设备、印染机械及配套零部件;高智能纺织前道机械、节能环保型纺织机械;

加强纺织机械的数控化程度。2、新型医药产业

发展方向: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合成技术、发酵技术、结晶技术、分离技术、提取技术等共性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紧缺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发展污染较少的新型化学制;加强天然药物综合利用。形成以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和新昌高技术产业园为核心的新型医药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做大做强脂溶性维生素类药、抗感染类药、心脑血管药物等原料药,积极开拓缓释技术、微囊技术、靶向制剂、透皮吸收等方面的技术,研制新型化学制剂,同时加强天然维生素的研发。

(三)发展潜在优势产业

1、光电显示产业

发展方向:实现以VFD为代表的小尺寸平板显示器领域的集群化发展;以半导体照明外延材料及芯片等上游原材料产业为切入点,推进照明电器产业的升级,在___市区形成光电显示产业群。

发展重点:VFD显示屏、LED显示屏、小尺寸LCD液晶屏、OLED的开发及产业化、半导体发光材料,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

2、玻璃深加工产业

发展方向:以超薄玻璃深加工为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以电子玻璃为产业发展重点、以汽车安全玻璃与节能玻璃产业为补充的玻璃深加工产业体系,把___建设成为辐射长三角的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主要发展领域包括建筑节能玻璃、电子玻璃、汽车安全玻璃、小尺寸显示器件用电子玻璃基板、ITO导电膜玻璃、真空玻璃、镀膜玻璃、新型车用夹层玻璃。

3、铜加工产业

发展方向:在巩固铜管材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积极向铜板带、电解铜箔等领域拓展。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鼓励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___投资铜加工产业,努力在较短的时期内在上虞形成产能较大,产品档次较高,产业链相对完整的铜加工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铜盘管、铜板带、电解铜箔、冷凝管、空调管、水箱铜带材、变压器铜带、引线框架用铜带。

(四)培育技术密集的潜在新型产业

在提升纺织产业、壮大机械和新型医药产业、发展潜在优势产业的同时,通过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产业化,以及从国际和国内承接一些技术密集性的产业的方式,培育___目前还没有的、符合“两大、两高、两低”原则的、技术密集的潜在新型产业。所谓“两大”是指市场需求量大和产业关联度大;所谓“两高”是指产品技术含量高和产品附加值高;所谓“两低”是指产业低污染和低能耗。

通过积极培育“两大、两高、两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培育___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___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引进技术密集性产业有利于加快___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步伐。

在具体选择承接国内外转移的产业时,可根据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国内区域经济协调的趋势,并结合___的自身特点来确定。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生产(人工晶体、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玻璃、特种陶瓷、特种密封材料、特种胶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生产(轻质高强多功能墙体材料、高档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优质防水密封材料、高效保温材料);数字电视机、数字摄录机、数字录放机、数字放声设备制造;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中高分辨率彩色显像管/显示管及玻壳生产;大屏幕彩色投影显示器用光学引擎、光源、投影屏、高清晰度投影管和LCOS模块等关键件制造。

五、“十一五”工业发展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把握政府、企业和中介三个层面,实施“一六八五”工程,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实施“一二三”战略,发挥企业的经济运行核心主体作用;建设“四个”桥梁,发挥中介机构的协同作用,着力实现发展目标。

(一)实施“一六八五”工程,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建设“一个创新体系”,制定“六个一批”导向目录,落实“八项政策”,优化“五个平台”,为___工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坚实支撑。

1、建设区域经济创新体系,为经济的集约化增长提供动力

区域经济创新体系是实现___工业经济集约化增长的核心手段和动力。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创新体系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管理和文化创新,推动企业创新系统建设;通过加强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创新动力系统建设;通过大力培育行业管理机构、技术服务中心、管理咨询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推动创新服务系统建设;通过加强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创新的投入机制建设,推动创新保障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以创新动力系统为基础,以企业创新系统为核心,以创新服务系统为催化剂和助推器,以创新保障系统为支撑的___市区域经济创新体系,推动经济的集约化增长。

2、制定“六个一批”导向性目录,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在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六个一批”导向性目录,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双向选择,依靠市场运作的机制,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

(1)制定《一批重点产品导向目录》

充分利用政府导向和杠杆作用,制定一批重点培育产品目录,为集中政府资源,帮助企业进行重点产品的突破指明方向。

结合各个行业的产品发展趋势和___行业发展现状,依照市场前景好、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对产业发展带动性大的原则,初步筛选一批重点产品名单。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调研、专家推荐和企业申报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确立一批包含企业已有的产品、正在进行研发的产品和还没有进行研发的产品等多层面的、能够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品名单。

(2)制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目录》

重点项目的建设是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举措。制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从土地、资金等方面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要立足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背景,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初步筛选一批与目前产业结构相补充、对___产业带动性强、质量高的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结合___企业项目建设情况,最终确定一批包含企业正在建设、计划建设等多层面的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3)制定《一批重点技术研究中心目录》

企业技术中心是产品创新的有效载体。要更好地调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针对性确定一批重点技术研究中心,为工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提供基础原动力。

结合___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际情况和政府对技术研发中心的认定标准,筛选一批具有国家级、省级资质的研发中心,同时结合___实际情况,再筛选一批没有达到国家、省标准,但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技术中心名单,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最终确定一批重点技术研究中心名单。

(4)制定《一批重点培育大企业目录》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特别是大企业能够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因此,___需要通过一批重点大企业的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以此带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根据___具体情况,依照企业销售规模、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销售利润率、研发投入、员工素质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不同行业的大企业的标准,初步筛选一批重点培育的大企业名单,然后,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最终确立一批主业突出、发展潜力大、产业带动性强的企业予以重点培育。

(5)制定《一批重点培育品牌》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企业经营中最大的无形资产。制定一批重点培育品牌,加强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培育,有助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效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产品辐射力,带动整个___区域内企业品牌的建设,营造良好行业竞争氛围,提升___工业经济的形象。

结合各个行业的不同实际情况,根据行业带动力、资本运作能力等因素,制定重点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标准,初步筛选一批符合培育标准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最终确定一批重点培育品牌名单。

(6)制定《一批重点提升的产业集群》

产业群是___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要进一步完善产业群建设,实现五个转变:一是

从致富生产型创业向事业创造型创业转变;二要从同质竞争到差异化竞争转变;三是从小而分散向优势集中转变;四是从扎推块状向专业分工转变;五是从产业链脱节向产业链缝合转变。改变目前产业群内低层次明显的现象,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向高层次转变的进程。根据发展路径与思路,重点建设___县的纺织产业集群、新昌的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纺织机械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诸暨的环保机械产业集群、___市市区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___县杨汛桥的玻璃深加工产业集群、上虞的铜加工产业集群、杭州湾的新型医药产业集群。

3、落实“八项政策”,强化政府导向

围绕着“六个一批”导向性目录,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有效发挥政府政策性资源杠杆作用。

(1)重点产品支持政策

积极探索重点产品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机制,根据重点产品的不同阶段,制定重点产品支持的不同配套资金扶持政策、管理办法。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给予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上予以不同侧重的扶持。同时,建立起重点产品扶持的跟踪、评估与激励机制,推动重点产品扶持工作的有效开展。

(2)重点项目支持政策

根据一批重点项目目录,依据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对___目前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的重点项目,制定政府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和政策。积极引导外商或者企业进行投资;对已经进入项目建设阶段的重点项目,制定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重点项目跟踪评估机制,推动重点项目的有效展开,保障重点项目的建设效果。

(3)技术研究中心政策

根据一批重点技术研究中心名单,结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办法,制定企业技术中心的配套资金政策和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办法,实行技术研究中心的动态管理。制定鼓励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引进政策和研发设备购买政策。

(4)大企业培育政策

积极探索大企业对工业经济影响的机制和大企业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大企业扶持配套资金和政策,鼓励进行有效联合、兼并和合作,打造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企业;通过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推动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增强企业实力。

(5)产业集群建设政策

研究制定适合产业群发展的体制环境、创新环境以及经营环境的建设方案和配套政策。通过税收、市场准入等政策,逐步将产业群中初加工、低档次的环节向其他地区(如中西部)转移,形成梯形产品结构,避免低水平竞争;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其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与其配套,推动专业化分工协作;扶持建立同业商会或企业协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群发展提供多方位支撑。

(6)品牌发展政策

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宣传,对在不同等级的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的企业,制定不同比例的累进奖励措施,鼓励企业的广告投入;政府要积极组织宣传,通过推介会、博览会、媒体等形式展示___企业及产品的整体形象;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加强品牌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力度,鼓励品牌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实施资本运作,促进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领域配置,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7)创新科技人员奖励政策

建立面向创新人才的市长创新基金,激励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健全市长创新基金的管理办法,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的奖励,提高人才的创新热情。同时,要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形成一批科技精英。

(8)产业承接政策

根据“两大、两高、两低”的产业承接原则,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创造良好的政府服务、严明的法制服务和开明的人文环境,优化投资环境,从单纯招商引资和担保优惠政策,向通过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凝聚创新资源转变,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

4、优化“五个服务平台”,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1)打造人才服务平台

设立企业家创新基金,推动企业家就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体系等多个主体定期举行企业家沙龙交流活动,提高企业家素质;在___市区建立企业总部商业中心圈,为企业的发展留住和吸引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制定相应的企业引进人才政策,加强对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以及高级技工的引进。与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政府进行签订劳工合作协议,组织企业进行招聘,改变无序招聘的状况,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

(2)建立技术研发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研究成果信息网上交流平台;成立技术推广小组;鼓励中介机构从事信息技术中介服务,为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成果共享以及信息收集、传递搭建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3)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经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工业经济导向目录、支持政策和措施的宣传,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网上和咨询,实现查询方便化、内容规范化、维护制度化,方便企业办事和议事,提高企业满意度;建立和完善网上政务办公系统,实现电子公文和电子表格等业务的网络传输,解决机关公文处理自动化;建立和推广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大企业网上审批、跟踪管理评估系统,提高政府和企业办事效率。

(4)建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促进金融机构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提高银行提供的信贷力度;完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5)培育中介服务平台

完善行业协会管理制度,推动行业协会改变职能和运作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共享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行业协会运作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

推动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成立产业公共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加强对技术中介机构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积极促进技术中介机构的技术和工艺研发能力的提高,以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应用,为中小企业降低技术创新的费用。

(二)推动企业实施“一二三”战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围绕政府的一个核心、六个一批、八项政策、五个平台,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一个定位,提升两项能力,做好三个基础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

1、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益

通过企业家论坛等形式,加强企业家对公司战略定位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企业的实际现状,明确企业在行业中的战略定位。结合政府行业发展的引导政策和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明确企业是通过产品差异化来竞争,还是通过规模化来竞争,丰富企业的竞争方式。

2、提升两个能力

(1)加强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企业需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使企业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回报,形成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在进行自我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最大限度利用科研

机构的高端技术研发能力,推动合作创新的开展,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2)完善企业营销工作,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加强对各类产品销售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制定符合产品特征的营销方案。加强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内外建立销售网络,寻求多种营销方式,提高产品售前售后服务水平,打响产品知名度。根据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反馈得到的市场信息,来对企业产品进行相应的改良,或者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3、做好三个基础工作

(1)完善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现代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企业培训计划,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企业内部脱岗培训计划、在岗培训计划以及外部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经营人才、技术人才、高级技工以及熟练工人的不足,降低企业招聘和培训成本。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设,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保障企业内部形成相对公平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稳定企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加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运作,建立常青基业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宝贵资产,企业在明确的战略定位和经营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广宣传计划。根据企业产品受众对象,选择广宣媒体,对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功能进行宣传,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有利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会展,在企业内部和产品受众内部形成一种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建立企业门户网站、业务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流的传输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企业决策支撑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等,为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提供及时报告,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企业的管理层级,形成扁平化企业组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领导掌控全局的能力。

(三)建设“四个”桥梁,发挥中介机构的协同作用

在政府实施“一六八五”工程,企业实施“一二三”战略的同时,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四大桥梁的协同作用,形成三个层面的有效互动。

1、行业协会的信息桥梁作用

转变行业协会的职能和运作机制;协助政府进行企业家创新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对行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为企业家进行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对行业市场的研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市场信息;加强行业的自律与对外协调。

2、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桥梁作用

各个行业公共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负责对各个子行业进行技术跟踪与共性技术攻关;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解决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生产力促进中心帮助没有能力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技术改进、提升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3、管理咨询机构的管理桥梁作用

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帮助企业提升销售能力;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帮助企业进行组织结构变革;帮助企业建立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篇10

1、所得税方面,以上年入库数为基数,超基数市财政留成部分,50%返回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发展。(基数以地税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必须依法纳税,没有欠税和偷漏税行为。由于企业原因瞒报上年利润,经税务部门清缴的所得税予以剔除计算。)

2、综合规费方面,以上年实缴数为基数,超10%以上部分全免,用于企业发展。

3、工业投入方面,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享受市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

市重点工业企业年纳税销售收入需在2亿元以上,或入库税收在800万元以上,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由市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评审后报市政府批准。

二、扶持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

1、对市定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墙改基金、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临时用地费及消防设施建设费等主要收费项目,实行重点优惠扶持。同时,对全市工业后劲投入一般项目建设收费也给予适当优惠。

2、对在规定工期内实施,由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合格的市定工业重点项目,在年终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市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3、列入市重点的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项目由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并报市政府研究确定。

三、镇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

1、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改以往审批制为考评制。各镇在自我建设的基础上,每年年终由市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评,报市政府批准。(示范工业园区标准另行制定)

2、对各镇工业园区当年新建主干道路的路面面积进行补贴,达到市级示范工业园区的每平方米补贴20元,其他工业园区每平方米补贴10元。

3、由市政府确定的特色园区,如项目较多,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年终由经贸局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进行适当贴息。

4、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规费、涉及到其它各部门的行政性收费实行适当优惠。

5、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启动基金,属市示范工业园区的为300万元,一般工业园为150万元,由市中小工业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予以担保,镇政府、镇财政向担保中心出具书面还款承诺。(基金使用监管办法另行制定)

四、享受扶持政策的条件与操作办法

1、企业必须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并经市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认,方可享受上述扶持奖励的优惠政策。

2、企业按章交纳所得税后,提供纳税凭据、考核意见,年终按现行财政体制分别由市、镇财政结算奖励给企业。

3、项目当年完成工作量,由市经贸局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按项目在建工程财务发生数核定。对完成当年投资计划的项目,由市经贸局会同财政局提出奖励的初步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后,由市财政局兑现奖励。

4、企业综合规费原则按上年实缴数为基数,市政府另有包干基数的,按政府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