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服装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中国每年生产的服装产品及其附属品已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0%,我国已经成为服装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大部分服装企业仍然处于以外贸加工和制造为主的粗放式管理状态,没有自主品牌,或自主品牌的内涵不高。这其中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服装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职业技术培训已经成为影响服装产品质量,制约服装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服装企业对职工的职业资格培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要想提高企业内涵,必须提高职工职业素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1.服装企业职业资格培训的现状及必要性
目前,我国服装企业的职工培训存在很大缺陷。部分服装企业为了节省财力,只用人,不育人,招聘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到生产一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而服装设计定制工是国家首批确定的50个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之一。
现阶段,相关的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对《服装设计定制工》的培训仅仅停留在应试和考证的水平上,不够系统完整,学不到真正的技术和知识,这也是培训对象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开发《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岗位)初、中级工职业资格培训项目资源包,改进创新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成效显得尤为重要。
2.《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资格培训目标和模式
2.1 准确定位培训目标
国家对《服装设计定制工》的初、中级职业资格在设计、材料、制板、裁剪、缝制、管理及设备保养等各方面都有着明确和全面的要求。依据国家标准,结合服装企业实际生产需要,明确包括相关知识、技能、工作方式方法和职业经验的培训目标尤为重要。
初级工职业资格培训目标:能根据规定服装的不同款式,合理加放松度;画样时能合理分配各部位的比例,做到清晰准确,线条流畅;能合理加放预缩量;能对所制样板进行核对,检查有无错划、漏划;能准确标注产品的名称;能准确标注裁片名称及片数;能表注裁片的经纬线;能准确表注裁片刀口、针眼的位置;能识别原料的正反面;能识别原材料的缺陷,如疵点、原残等;能按正确顺序进行划皮;能清晰准确地划皮,做到不漏划、不错划;能正确辅料,做到松紧适宜,边齐平服,纱向平直;裁剪过程中做到裁片边缘顺直,上下裁片不错位,刀口、针眼位置准确;能根据面料特点选配使用适宜的里料和辅料;能够读懂工艺文件和加工产品的工艺要求;能按工艺标准完成规定产品的制作;能按照规定服装的工艺要求,进行缝制与组合;能按照加工部件、部件的要求,做到缝制到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能够根据不同面料对产品进行熨烫;能够及时清除成品上的残存,保持产品整洁;能按照产品质量要求正确检验产品;能采用正确的包装方法、保证产品标识齐全准确;能够使用与保养设备、工具。
中级工职业资格培训目标:能按人体体型及穿着习惯测量规定服装的规格;能准确测量人体的净体数据;能调整测体数据;能准确打制规定服装的基础样板;能打制服装原型基础样板;能依据原型板进行款式变化;能合理设置绱袖吃量;能识别原材料的缺陷;能做到排料严谨合理,准确运用纱向,允斜不超过规定;能利用工业系列样板进行排料、划皮;能合理辅料、用料;能进行成批裁剪;能合理选配辅料;能编制规定服装的工艺流程;能根据不同面料性能采取相应的缝制方法;能对各缝制部位的质量进行检验;能完成服装制作中重点工序的制作;能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运用推、归、拔、烫等技术对规定服装进行符合人体造型的工艺处理;能运用专业定型设备进行产品整烫;能正确使用常用设备并进行维护保养。
2.2 创新培训方法和模式
创新培训方法和模式,利用一体化教学、模块式培训、网络平台培训、企业现场培训等模式,制作有针对性的电子教案、课件、培训教材、视频等,采用试听技术法、讨论法、案例研讨法、角色扮演法、自学法等方法,使培训更具有实用性、灵活性、代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3.《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岗位)初、中级职业资格培训内容
模块式培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根据《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岗位)初、中级职业资格国家标准横向划分培训内容,可分为设计、材料、制板、裁剪、缝制、管理及设备保养等教学模块,也可根据服装企业的实际生产种类纵向划分培训内容,分为裙装、裤装、衬衣、休闲装、女装、男装、正装等教学模块。培训内容采用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式结构,根据国家关于职业资格等级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要,以操作技能训练为重心、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密切结合,聘请企业技师现场示范,代替以往的教师理论讲述,以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依据国家标准,结合企业需求,可将培训内容按照模块细分为以下工作任务:
3.1 《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岗位)初级职业资格培训内容
初级《服装设计定制工》对于制板模块主要培训各种常见体型结构特征、常见服装品种的国家规格标准、主要纺织面料的缩率、服装制版国标规定;对于裁剪模块主要培训常见织物的结构和基本特征、服装部位级别的划分与面料允用标准、服装面料裁剪的基本知识、服装辅料的选用方法;对于缝制模块方面主要培训服装缝制专业术语、女裙、男(女)裤、衬衫的缝制要求及质量标准、成品整烫标准要求、相关面料耐热度及防烫残的基本方法、产品质量检验依据、平缝机、包缝机、蒸汽式熨斗等设备的保养及简单的故障排除等内容。
3.2 《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岗位)中级职业资格培训内容
中级《服装设计定制工》对于制板模块主要培训服装原型裁剪、原型制图、不同体型各部位规格的搭配常识、制图比例、面料薄厚与吃量设置;对于裁剪模块主要培训国家服装产品标准中有关允斜、疵点和色差的规定、各种裁刀、裁具使用注意事项、辅料种类及性能;对于缝制模块主要培训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知识、常用设备使用常识、专用整烫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高档男裤、时装、女西服等的缝制要求及质量标准、面料性能与设备调试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4.结束语
着眼于服装企业员工持久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贯彻“能力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关于《服装设计定制工》的初、中级职业资格标准,使学员在达到国家对服装设计定制工初、中级技能水平要求的基础上,更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符合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提高服装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品质内涵,进而提升我国服装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内涵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能力导向;服装设计;岗位竞争力
0.引言
能力导向,顾名思义就是将能力作为评判标准,突出以能力为本的原则。能力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在能力导向的影响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要以人才的能力需求作为依据,根据这个依据,企业选择员工更加准确,也更加有效,也更利于企业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同时,作为在岗人员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不被企业所淘汰,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1]。因此,会激励员工自主学习知识,自主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愿望,大大提高企业内部培训的有效性。
1.中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服装制造大国,我们的服装业在世界上占据着多个第一的地位。从1994年起,我国的纺织服装产量和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例逐渐上升,从80年代的4%提高到现在的30%,大约世界上出口服装中每三件就有一件是中国生产的。MADEINCHINA的服装已经享誉全世界[2]。中国虽然成为了服装的第一生产大国。但是,这些服装却很少出现中国设计,我国的服装设计师也很少有向皮尔•卡丹这样享誉全球的大师级人物,活跃在世界时装设计舞台上的中国设计师没有一人,是“零”的概念,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我们正处于一个次流的劣势上[3]。
2.服装行业设计岗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我国目前服装企业的发展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服装行业还不具备自主设计的能力,为具有能力的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设计岗位的人员相对较少,而且能力有待提升,从根本原因上来看,之所以缺乏设计活力,更当前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4]。使得设计者设计热情不高,对设计水平的高低重视不够,对于设计理念的创新动力不强等问题都较为突出。
2.1企业管理者对于服装设计缺乏认识
服装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设计师所设计的服装有一个专业化,市场化的认识,才能够保证所设计出的服装能够迎合市场需求。但是,我国的服装制造企业许多都是家族企业,而且也都不是靠着服装设计起家的,对于服装设计的专业性认识不足,也缺少对市场敏锐的判断,再加上缺少专业的评估团队作为指导,服装上市后,如果销售不好,往往认为是在销售上出了问题,对于服装设计问题过问较少,服装设计师本身很少受到谴责,使得服装设计师对服装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应付现象。
2.2缺少对设计师的激励约束机制
当前的服装行业,虽然已经越来越注重独自设计,但是由于没有将服装设计与服装销售情况进行挂钩,服装设计的好坏不会影响到服装设计师的收入,也没有造成什么实际上的影响,这就造成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动力不足,对所设计的服装是否受到认可,完全不操心,甚至认为如果销售的好,全是自己的功劳,如果销售不畅,是销售除了问题,与自己无关,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从事态度,造成其设计的服装大同小异,缺乏新意,是不能满足服装企业发展需求的。
2.3服装设计师自身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还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设计师本来就相对匮乏,一些服装行业刚刚毕业的学生成为了服装行业争抢的香饽饽。这些设计师虽然经过了专业的学习,具备了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社会实践,缺少对市场的认识,对社会的需求也缺少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就造成在设计服装时闭门造车,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强拉硬拽的投入到自己的设计中,看似专业,实则脱离实际,不能很好的保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2.4服装设计师缺乏创新能力
中国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对于服装设计的起步晚,一直以来,我们的设计师都是在对与别人的设计理念进行完善和改良,却缺少发现中国特色的服装设计理念。服装设计师对于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性格,中国魅力的认识能力不足,知识素养不够,创造能力不强,同时,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再加上对于艺术理解力的缺憾导致了对于表现中国各类元素的掌控力不强等因素都是导致中国服装设计行业缺乏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
3.能力导向下提升服装设计岗位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要注重将能力导向的理念引入服装设计岗位的管理当中,培养和塑造一批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专业化设计团队助推服装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1增强对服装设计岗位人才的引进力度
服装设计岗位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岗位,没有高素质的设计队伍,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作为服装企业,应该把好人才的引进关,在引进设计人才时,要注重其本身的能力,这个能力应该是广泛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技术能力,还要综合考虑其社会认知能力,艺术塑造能力等。要清醒的认识到人才的引进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对于一些优秀人才的引进方面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花大价钱引进人才,真正将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自己的设计团队当中,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尊重对人才的使用,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设计,不要过多干预,要鼓励设计人员大胆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艺术造诣,让他们将更加新鲜的设计理念,更加完美表现中国特色的设计发挥出来,并在经过谨慎评估后,大胆的投入市场,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热情。
3.2注重对现有设计力量的再培训
服装企业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现有的设计力量的再培训。现有的设计力量也许在很多方面相对于新引进的设计人才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对于自身品牌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社会的认知更加清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必须加大对他们的再培训,尽可能的给他们创造培训机会,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加先进的设计理念,更加新颖的设计思路,使他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要注重新引进人才与现有技术人才之间的关系,在重视新引进人才的同时,也不要忽视现有技术力量,尽可能的多给他们机会,也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建立起良性的内部竞争机制,共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3.3将产品销售与服装设计成果紧密结合
服装设计成败取决于市场的认可,因此要将产品的销售情况与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设计理念新,社会认可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服装设计师或设计团队予以奖励。对于设计理念陈旧,社会不认可,销售不畅的设计师或设计团队要予以一定的处罚。通过合理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设计师们的设计热情,让设计师们能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加大对市场的关注,加大对人们对时尚要求变化的关注,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加符合时展变化的新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主导下的新产品设计出来,从而对企业发展创造效益。同时,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的引入,使设计师和设计团队之间,形成了相互比拼,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这种良性的内部竞争下,设计师与设计团队的设计激情的到了极大的激发和促进,从而在竞争中形成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3.4加强设计师之间的优胜略汰
有竞争才能有提高,有竞争就一定有淘汰。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不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就是企业的成本这一理念,要将淘汰机制纳入企业管理中,并加以落实。制定严格的淘汰制度。建立设计师的能进能出机制,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对于长时间不能够创造效益或者所设计的服装市场占有率始终不高的设计师要果断的予以淘汰,将新的设计师引进来,是服装设计师始终保持的谨慎的工作态度,促使他们用心设计每一款服装。同时,加大对设计师的关爱,对于一些设计师偶尔发生的一次失误,要保持着宽容的态度,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释放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关爱,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峻.基于产品平台的品牌服装协同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3.
[2]周聪.中国本土服装设计师胜任力模型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秦雅娟.服装设计部门岗位职能与工作流程规范模式探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33-34.
篇3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主要课程: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服装制作与工艺、立体裁剪、时装画、服装设计、商品企划、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在掌握较高的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服装制板、服装生产技术管理和服装市场营销等专业技能。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个人求职简历表格,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姓名:
国籍:
中国
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重庆
身材:
161 cm 52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6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市场销售/营销类:服装跟单、汽车销售 市场销售/营销类
工作年限:
2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重庆
个人工作经历:
2005.7-2006.8
JR服装贸易公司 跟单
2006.8-2007.12
海印缤缤广场 跟单兼销售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6-07-01
所学专业一:
服装设计与工程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01年欧美培训中心 设计、打版、放码
2003.9-2006.7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艺 服装订制中、高级证书
持有机动车C牌驾照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中大等面辅料市场,有熟悉的服装加工厂、绣花厂等;会使用电脑设计软件,懂打板、工艺。担任销售工作时,负责店面管理,维持及维护卖场的正常运作,负责店铺人员的日常管理,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篇4
[论文关键词]服装设计 实践能力 联合培养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流行性、技能性和实战性强是其突出的特点。随着社会市场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过于保守僵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要求,服装设计教育灵活性和应变性不足已严重影响服装设计毕业学生在社会就业中的竞争力。根据相关媒体统计数据,许多普通院校往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中,有70%未从事与服装设计相关的职业,而且即使是从事服装设计相关职业的往届毕业生也普遍反映在校所学知识大部分无法直接应用到具体的服装设计工作中去,通常需要在工作中二次学习和适应。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已经严重脱节,造成了服装设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下降。对此,除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外,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迫在眉睫。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满足社会市场就业要求的理论和实践兼具、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一、普通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1 传统教学管理思想不符合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需要。目前,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服装设计专业,但在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管理上,却缺少必要的适应性。很多院校在开设服装设计专业后,没有深入了解该专业的教学特色,仍然按照普通的理工科或者文科专业的教学管理方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管理,对服装设计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实际上,服装设计专业实战性强,但管理思路没有根据现代服装设计的教学特色予以特色化的管理和指导,反而加入了一些限制,导致服装设计教学大多数仅局限在课堂教学,无法按照本身的需要实施必备的实战训练等,学生毕业后很难直接满足市场需求。
2 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和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但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以及缺少实践机会、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等客观原因,很多普通服装院校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首先,许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设置存在一定的误区。如部分学校的服装制版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均有安排,总计一百多课时,但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数都是将制版理论直接从课本上照搬打到纸上。制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一定要在具体的服装制作过程中具体操作、并与服装制作工艺课程结合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教学大纲却没有考虑这一点,没有将制版课程和服装制作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统筹安排。这样学生在完成制版课程的学习后,未能掌握制版的理论,不了解所设计的服装版样用布料做出来是什么效果,不知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方面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其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过程中实践指导的缺失=大多数学校在教师的引进上主要看学历和毕业院校,如普遍要求是硕士学位和国家重点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忽略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察。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必然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指导方面的不足,削弱实践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应有的比重和地位。再次,在校学生缺少直接参与服装设计实践的机会。部分普通院校尤其是地处内地的院校,由于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学生较难通过兼职、课余锻炼等方式在生产企业进行服装设计实战,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与生产相结合的服装设计实践经验。
3 教学内容与流行元素脱节。服装设计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外,还是一门与当前流行元素密切相关的专业,当前的服装流行元素很大程度上会左右教学内容。因此,服装设计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服装的流行趋势有所变化和调整。大多数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都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游刃有余,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经常会疏于及时掌握最新的服装设计的潮流动态,在某些与流行元素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的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如服装材料课程,许多教师感到较难讲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市场上不断出现新型服装材料,但教师由于信息途径、关注力度等原因无法及时掌握,从而很难给学生讲授,甚至可能会面临无法解答学生疑问的尴尬处境。同时,对服装流行元素了解不足,也会导致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教学内容与当前服装流行元素的脱节。另外,学校与生产企业缺乏互动也是导致教学内容有脱节的原因之一。由于学校对生产企业的需求了解不足,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真实的生产需要不一致,经常出现毕业生在公司就业时又要经过企业的再次培训才能上岗,造成学校教学资源和社会企业培训资源的双重浪费。
4 缺少实践教学有效评估和反馈提升手段。目前,虽然有学生问卷评估、匿名调查等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师进行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调查和评估形式比较原始和单一,没有形成系统性、完成性的评估和反馈手段,如评估问卷经常都是课堂气氛、课堂纪律等笼统性的调查,没有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设置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的覆盖程度、学生掌握程度等鲜有涉及,从而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此外,学校缺少有效的学生就业评估与社会意见反馈体系。许多高校在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上仅关注就业指标,缺少学生是否从事服装相关工作的统计,以及选择其他工作的原因分析。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就业学生,学校对就业学生通常缺少长期跟踪和联系,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
二、服装设计当前市场需求分析
公司求才观: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技能方面市场不仅需要设计师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当前社会流行的服装潮流和趋势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甚至具有一定的市场流行元素预测能力。其次,市场更需要的是服装设计师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市场的调查、产品定位,设计过程中对面料、款式独特的把握,以及产品用何种形式宣传、营销等。因此,服装人才的培养与当前市场需求是紧密相连的,不能关起门来教授和学习服装设计,应以鼓励开放和动手实践的方式鼓励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不断从当前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中提取最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全方位培养。这样学生在参与工作后,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教授的学习内容,迅速投入到所从事的服装设计工作中去。
三、服装设计实践教学方式改进探讨
1 根据服装设计教学的特色适当进行管理方式调整。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与其他传统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存在共性,但其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实践性、潮流结合紧密等方面。从这点来看,服装设计专业类似于一门生产技能课。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方面应进行适当改进,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服装设计的相关技能。对学生的管理也需要有所调整,除要求学生完成传统的理论学习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实战条件,在可管可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
2 增强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实践是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理论教学。但在当前的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增强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第一,在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可以根据服装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课堂改革,针对课程的需要,利用较为集中的专业课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市场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服装材料课程除了部分理论知识在课堂内学习外,其余内容可以由教师带学生直接在面料市场内讲解,针对不同品种的面料进行现场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既生动又直观,既避免了理论授课过于抽象化的弊端,又让学生实时掌握了面料市场最新的流行动态及信息。 第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教师都是从服装院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可以定期委派现任教师深入服装公司进行实践设计锻炼,让教师亲自参与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流程,丰富实践经验,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具体标准,这样后续在对学生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传授。也可以从服装设计公司中聘请长期从事服装相关工作并具有丰富经验的服装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为学生授课,传授具体的实践经验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丰富学生的课程知识和实战经验。
第三,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除校内的课堂教学实践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引导学生参与到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去,体验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从而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与企业的项目相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掌握流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获得真实的生产经验。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联合举办设计比赛,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展示设计能力和锻炼的机会,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征集到好的设计作品投入生产并形成效益。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设计比赛让社会和市场来检验学生的设计作品并给予指导。如邀请企业管理者、设计师、制版师和工艺师等来做比赛评委,从服装板型、制作工艺、款式设计、整体搭配、形象设计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作品进行综合评判和提出改进建议等,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开展实体服装设计创业活动,如指导学生通过开淘宝服装网店的方式直面社会与市场,让社会和市场对学生的服装设计综合才能进行全面检验,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总结,真正满足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
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全国及全球的各类服装设计大赛,提升教师和学生整体的设计素质。可以将比赛作为教师和学生与外界交流的互动平台,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创意思维在紧张的比赛氛围中不断升华,无论最终能否获奖,都可以使每个参赛者获得许多课堂上所接触不到的经验与知识,为教师和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为深厚的基础。
3 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及时性。由于服装具有流行趋势变化快速的特点,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当前服装流行趋势紧密关联,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在保证自身理论教学基础素养的基础上,应注意对新的服装流行元素、制作工艺、服装材料和服装机械等密切跟踪,并根据流行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及时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了解各种最新的服装设计相关流行信息,掌握服装设计的潮流动态;另一方面,在保证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创业或者深入服装公司参与设计工作的方式,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当前主流的服装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促进教师对所掌握的服装设计知识不断更新,更贴近当前市场的需要。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安排教师外出短期考察或进修、参与各类服饰博览会和会展的方式,让教师拓展眼界,及时掌握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
4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平台。为弥补现有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的不足,可以通过日益完善的IT技术和通信手段,建设互动式的信息化平台,支持系统化的教学效果有效性评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随着电子教案、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推行,当前的教学方式已经可以支持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效果评估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教师的教案可以自动录入系统;每次课程结束后,信息化平台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取关键点并自动在微博上,或者生成电子问卷并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聊天软件等;学生可以方便地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反馈并提出疑问、改进建议等;在学生评估后,信息化平台可以自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汇总给学校和教师,不但支撑了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的需要,同时又为教师回答学生疑问、教学方式改进和教学内容更新提供了支持。
篇5
关键词 服装设计学 课程建设 设计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47
Fashion Design Course Construction Highlighting
Innovative Science and Practice
ZHANG Mei, XU Yi
(Clothing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Quartermaster,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62)
Abstract Costume design scienc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urses, and belong to the core of the main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lothing. How to build this course, the institutions in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have forme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Jilin University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to explore fashion design school curricular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combination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 Focus to fashion design school building courses for provincial excellent platform to highlight design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sign innovative,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professional event type, graduation ceremony of four diverse show, featur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courses by establishing a network platform and apparel professional networking platform to expand teaching space, teaching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provincial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building, to deep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boutique fashion design school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costume desig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design innovation; practice
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且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属于核心主干课程。如何建设好这门课程,各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建成了各级精品课程。
本文以吉林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以突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服装设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该成果获得了吉林省精品课程,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本成果以服装设计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紧密结合当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突出设计创新与实践教学,建立了设计创新式,企业合作式,专业赛事式,毕业秀场式这四种多元化,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建立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和服装专业网络平台,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资源,结合创新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培养,深化服装设计学精品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并收获了诸多专业奖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服装设计学的构成包含理论与实践,其中理论部分包含了服装设计概论和服装设计理论部分,实践部分主要包括了服装设计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跨越4个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采用学校学习,市场调研,企业实习,参加大赛等方式的结合来进行课程教学研究。
1 建立多元化,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1)设计创新式实践教学。结合当前服装行业的需求,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本课程的一个重点改革就是利用211院校的平台优势,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服装设计实践环节课程紧密结合。申报立项的创新课题与课堂上学生的设计选题紧密结合,学生通过获得的项目基金组成设计团队共同完成实践环节的设计。在实践环节中,以3~5人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1个设计主题,每人分工明确,分别负责设计,面料采购,工艺制作,展示陈列,平面拍照,设计总结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经过一年的训练计划,项目的结题成果包括创新系列作品,学术论文,专利,竞赛获奖等。图1为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吉林大学服装专业学生已获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3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校一类11项,校二类19项,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校一、校二类共4项,其中5项创新创业课题获优秀结题,并创新保送硕士研究生。这些课题应用于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图1
(2)企业合作式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与企业签订合约,成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立长期联系,除毕业实习外,学生还可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不同实习单位可以锻炼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如在服装企业的专卖店实习,可锻炼学生的营销能力,在设计部门实习,可以提供设计能力,在生产车间实习,可以了解服装生产的整个流程,提高自己的工艺能力和全面的管理能力。同时打造精品暑期实习项目,每年暑期选一个集团或企业,根据实习岗位选拔优秀的学生,由企业负责培训,学生上岗实习,为期一个月,由企业支付酬金。对表现好的学生进入人才库进行跟踪,在其毕业时优先考虑就业。如本专业与绫致集团合作,从三个年级中选拔30多名学生在其旗下的四大品牌专营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产品销售,卖场陈列,销售数据整理分析等实习。学生们通过这样的锻炼,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成熟。
(3)专业赛事式实践教学。参加大赛是学生得到多方面锻炼的好机会。本专业团队教师十分重视服装设计大赛,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将每年的赛事特点和主题融入服装设计的课堂训练中。本专业学生参与的服装专业赛事,覆盖了时装设计,时尚买手,皮草设计,面料设计,时装画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共获得110项专业奖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95项。如2012年8月进行的中国泳装时尚买手大赛,同学们经过专业培训后,通过店面陈列、实战销售、知识问答等环节的比赛,经过7天的激烈角逐,在27所全国院校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亚军。
(4)毕业秀场式实践教学。通过举办毕业作品会的形式,让学生从作品设计、服装制作、宣传拍摄、制作作品集、举办会宣传、模特选用培训,彩排至正式演出的所有环节均亲力亲为,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优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
教学团队结合服装设计学课程的理论部分开发了《服装设计概论》多媒体课件,该课件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方法,其成果被评为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电视教材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服装设计学网络课程,完整地呈现了服装设计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特色,教学资源丰富,为服装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同时为了拓展教学空间,增强交流与互动,还建设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网站和吉大纺织服装微信公众平台,在公众平台中开通了专业快讯、课堂实录、教师有约、秀场直击、市场解析、服装技术与纺织科学等栏目,通过每天及时最新的专业资讯让学生掌握时尚前沿与专业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在线课堂讨论,让学生与教师及时互动,这些平台与课程网站共同支撑服装设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3 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优秀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培养,3人赴加拿大,韩国,美国留学1年,2人次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访问,经常性参加国内各项专业交流与学术交流。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开阔了眼界,扩大了交流范围。
鼓励教师参加全国各项专业设计赛事,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奖项共57项。
团队教师有4人担任教育部纺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服装分委员会委员、纤维材料分委员会委员和服装表演分委员会委员,这些委员在教学中对青年教师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服装设计学教学团队也因此获得了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4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了配合服装设计学课程建设,特别投入资料室进行教学档案建设,并调出专人负责。本专业学生的实践作品和毕业设计作品均按实践课程名称,年级,分门别类做好电子档案,毕业作品集除纸质文件,还专门制作成电子图书存档。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些教学资源也挂在精品课程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学习。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2013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项目(2013248)
参考文献
[1] 刘运娟,陈东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4):272-274.
[2] 曾真,李伟.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1):59-62.
篇6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育;高校;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
一、发达国家服装设计教育特点
(一)法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法国是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摇篮。法国的服装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是世界上最早将设计和制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国家。由于服装设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法国的高等服装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品牌灵魂并与世界和国内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给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并举行学生服装设计展,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大众。
法国服装设计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学年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考核才能过关。为了适应这样的教学要求,担任该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都是具有多年设计工作经验,曾在多家法国知名时装公司和设计工作室工作过的设计师担任的。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四年本科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约占50%的,设计理论多于设计制作。
(二)美国专业特色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
办学形式的多样性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直接导致了在学科建设思路方面的多样性。由于美国的服装教育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服装设计、服装营销还是视觉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多年的市场考验,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延伸出了许多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比如商品企划,采购学等,这些专业教育也的确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服装造型、服装打版、纺织品设计、服装企划、陈列设计、经营企划、服装生产管理以及在流行搭配、流行报导、国际贸易等领域方面的工作,成为引领服饰流行风潮的先驱。
(三)日本善于对外学习和保护传统
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是日本服装设计教育的灵魂。如三宅一生、川久保龄、山本耀司等设计大师先后赴巴黎学习服装设计,收集欧美设计经验,并将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服装产业的发展,使日本的服装设计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日本服装设计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它不刻意强调学习者的创意,却十分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个创造力来自对文化的吸收、对基础理论的感悟和纯熟的实践能力。
日本服装设计教育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优点,那就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日本的服装设计教育不但没有因为学习西方而抛弃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反而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使服饰成为文化沟通的语言。从历届日本服装设计大赛获奖的学生作品来看,虽然各个时期的设计都紧随时尚潮流,但其中却散发着浓郁的日本风格,日本文化背景和日本式的设计手法在作品中展现充分,抑或自然流露,抑或刻意设计,都会使人感受到日本设计教育的力量,它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又不断向上伸展,吸收世界当代先进文化思潮。
二、中外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学校办学要有特色
在高校服装设计教育色就是优势,如何抓好特色教育是各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服装院校在教学当中应该结合当地特色,从本地的人文、消费市场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其次,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服装院校办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并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产业、文化特点及学校专业优势等实际情况来考虑,使高校的服装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有自己的特色。
(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相结合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国内高校一直以艺术类人才的模式进行着培养,设计课程很多,但课程设置上倾向于理论性科目,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关联的却不多。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工作,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用不上,主要原因就是服装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结合相脱节。所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过程,不应该脱离社会和服装产业发展的潜在需要,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其发展导向,课程内容应服从于市场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品牌,根据这个品牌的风格定位,进行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由于成熟的服装品牌在市场上都有相对独立成熟的客户群,被市场所接受,那么学生在进行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市场接受情况。
(三)提高服装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国外高校的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高水平的教师是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教师的知识要更新,教师要通过再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方式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要重视,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为教师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四)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和企业都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研发外包"。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国的高等服装院校缺乏与企业的实际合作,比如参与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革新等等。服装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切合点,引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才能加快学生进入市场的步伐。
三、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方面在办学特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探索的过程中敢于面对不足、反思不足、改正不足,中国的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也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刘元风.服装设计教程[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03.
篇7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9岁(1987年6月13日)
居住地:嘉兴
电 话:183*******(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1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服装/纺织/皮革
职 位:服装设计总监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服装设计
学 校:嘉兴学院
自我评价
对品牌定位有较强的把握能力,擅长产品企划方案,文案撰写能力强。手绘功底扎实,精通PS、AI、CorelDRAW、PPT、Offic等软件。精通针,梭织面(辅)料特性,熟悉印绣花工艺,了解服装工艺和版型结构。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喜欢思考,虚心与人交流,以取长补短。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目标地点:嘉兴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服装设计总监
工作经验
2014/6 – 2015/5:XX有限公司[11个月]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产品研发部服装设计总监
1.分析市场动态,跟进销售反馈,及时跟踪销售数据的变化进行追单或补款;
2.与市场部配合完成产品的拍摄工作;
3.产品培训。以便更准确的引导消费者购买;
4.协助老板对品牌进行系统化的定位;
5.对设计和生产部门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品牌定位。
2011/11 – 2014/4:XX有限公司[2年5个月]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产品研发部 服装设计总监
1.负责规划前期EC平台及各网络分销渠道的市场调研;
2.规划新一季的时间进度排程。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根据公司的战略方向及销售金额规划制定新一季的产品企划案;
4.负责设计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监督执行并对其审核;
教育经历
2006/8— 2011/6 嘉兴学院服装设计本科
证书
2007/12 大学英语四级
篇8
1校内导师培养
校内导师要负责学生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督察学生完成由院系教学部和教研室制定的学生教学计划,使所负责指导的学生在相关学科全部修满合格。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服装设计知识,服装心理知识、流行趋势知识、商品策划知识以及服装营销知识等学科理论知识。
校内导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校内导师要以项目作业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应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逐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大实验室开放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开放性实验室满足学生的设计实践需求。完成课内设计实践和项目实践,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服装设计大赛。
此外,校内导师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学院支持下,根据学院教师和实验室研究方向,建立兴趣小组,使学生接触到科研项目,以此培养部分优秀毕业生的科研能力,也帮助和促进教师和实验室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对学生的公开不仅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爱好,有学生帮忙完成一些基础理论和实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和学院的科研压力,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2校外导师培养
学院根据所开设的专业,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公司的资源优势,与不同的公司开展合作,建立了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和纺织品设计方向主要实行“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在学校学习实践三年半,剩下半年由校外导师负责,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相关工作。
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教学计划之内的校外实习和实践内容,强化企业项目实习和实践,学生在企业,由校外导师、实习基地负责人和学校三方共同管理,实现学生的生产学习能力提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行先轮岗再定岗的培养方式,多向推动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校外导师要负责学生的企业项目开发训练工作,在学生学习和掌握服装设计主流趋势后,以细化分类服装设计开发为指导,以实训项目组为体制,对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服装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培训。目标是培训学生从服装的策划开始,真正体验服装生产的实施过程,积累服装设计和开发的实际经验。
毕业设计是学生专业素质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实践部分由校外导师主体负责。毕业设计的服装开发由学生在校外导师指导下在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完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服装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服装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毕业设计文字部分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沟通交流下完成,最后由学院对学生进行统一答辩。
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意义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结合是服装设计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也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稳定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无论教学计划内实习实训还是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作用下,保证了实习内容和专业要求的一致性,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实践效果。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行,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多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者科研项目拟定,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下,有大部分的选题都是源于一线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专业实训以及项目的开发,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原创性,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工各有着重,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更好地融入工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链接。此外,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具备更强的设计开发能力,其大赛获奖率大大提高,仅一年内国家级大赛优秀奖以上奖项达到30余项,学生平均获奖率达到12%以上。
结论
篇9
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服装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最初的纯粹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与品牌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童装产业,正逐步从加工、贴牌中解脱出来,真正认识到了童装知名品牌、民族品牌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以童装来说,其中好孩子(GOODBABY)、巴拉巴拉(BALABALA)、小猪班纳(PEPCOBRUNO)等一些国内知名童装品牌集中设计工作室团队、电子商务营销团队等力量,在国内童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如此,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童装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首先,来自国内市场的竞争。由于取消了指令性计划,童装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等,都是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安排和调整,企业如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就会在竞争中失败。其次,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一些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资本雄厚,拥有当代先进核心技术、高效率的管理体制等,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20世纪末,一些国际知名童装品牌,如:Disney,Snoop、Gap等开始进驻一线城市。21世纪初,一些运动休闲品牌Nike,Adidas,Jeep等也开始有意识地大量开发童装,运用成熟的设计与营销手段策划旗下的童装品牌,继而图谋占领国内童装服饰品市场。国内外服装行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激烈的竞争局面,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产业“西进”与结构调整,需要特定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东、西部服装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一度聚集了中国纺织服装业80%以上的生产要素和产出,而随着生产制造环节的高度集中与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带来土地、能源、环保承载能力的高密度压力,从而使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盈利空间萎缩;另一方面,随着大众消费素质、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的上升,服装消费市场趋于个性化、细分化。由此,促进了东部地区服装产业结构的剧烈变革:逐步由服装纯加工、贴牌加工向设计创造与自主开发品牌发展;由提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然而对于中西部来说,东部地区不断消退的资源优势在中西部地区可以实现,这一地区不仅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储备,而且土地、能源也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和支撑潜力。因此,国家在2009年正式提出服装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推进的政策。但是,随着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地承接纺织服装产业,高技术专业人员和高素质管理人员出现严重缺口,工业化大生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而东部服装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服装各类别及附属产品的专业人才缺口。
2.销售方式的多元化,需要终端的营销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国际服装知名品牌在我国市场上不断涌现,其成功的营销方式也被国内一些企业竞相模仿。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全球网络信息的互联使得网络营销、包装营销、电子商务等营销理念、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制胜的捷径之一。但目前高校的服装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单一、孤立,使得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较难植入,出现懂服装设计的学生,不懂营销或仅仅懂得一些皮毛。反之,营销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一点服装专业的知识,造成国内服装企业只能高薪聘请外企承担服装终端营销管理的现象。
3.服装市场的国际化趋势,需要一专多能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国际跨国集团公司利用自己的实力和优势进驻国内服装市场,而国内的一些服装企业也开始争创自主品牌,形成国内外服装品牌抢占国内市场的格局。21世纪以来,国内服装也开始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出现自主研发产品、产业集群、服装大型零售超市等运行模式。企业需要能够针对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和企业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发特色产品来经营和管理,这就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为企业出谋划策,引领企业的发展。
二、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针对目前服装产业对人才培养中提出的新要求,应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现有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建立并完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重要抓手。
1.构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矛盾。在学校与社会均意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后,如何有效发挥实践教学的正向力量?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促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开拓出地方高校发展的稳固路线?江苏理工学院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实践,初步摸索出了运用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形式,初步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矛盾。第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理念设计。结合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架构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形成“统一规划、三个层次、分类实施、开放教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基本实验技能、较强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提供教学平台。一是统一规划。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精选的实验内容为载体,把相关的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有机结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内容。二是三个层次。将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按照“基础实验—中级实验—高级实验”三个层次进行一体化设置。三是分类实施。针对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对基础实验的不同要求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四是开放教学。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和实验时间对学生开放,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从事其所感兴趣的实验内容。第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体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体制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队伍、设备与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有积极示范推广的意义。一是建立适合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二是完善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地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三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四是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五是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六是营造了与未来工作相适应的真实实验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化水平。
2.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资源,促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第一,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三证书”制度。利用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资源,坚持实行专业技能合格证、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毕业证“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国家骨干教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四新”培训等多专业多人次的师资培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学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在获得高级工技能资格证的基础上部分教师获得技师的资格,而且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引进服装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服装专业现场教学逐步形成模拟式工业化大生产流水线、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及成本核算与产品报价等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强调实践环节,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能型”师资,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水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满足本科学生常规的专业实习、实训基础上,各实验室一方面积极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资源,为全国及江苏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提供场地设施、培训项目;将实验教学团队的专利、课题等项目通过与企业对接转化成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虚拟化、仿真式工业化大生产流水线的生产、管理与营销,促进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第三,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首先,改变教师孤立、自主、派别主义的教学模式,打破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固有模式,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走入课堂,以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改变专业课程设置,将项目、课题植入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服装设计比赛,及时掌握服装的流行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了院校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再次,由于国家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高等教育的类型和专业结构,即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以及社会需求程度,就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劳动力)结构和教育结构。由此可见,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在充分了解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服装产业结构的变化,才能培养出满足服装行业需求、适应经济市场的人才。第四,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软硬优势资源,积极增强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所在的区域——江苏省的童装企业虽然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获得了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拥有了完整的经营自,但各方面仍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尤其是一些童装企业不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服装设计人员的设计才能,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显得非常脆弱。因此,市场法则的公正性与服装企业内部机制调整的艰难性发生冲突,就必然掣肘了服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一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为先进的研发设备,是一个能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和技术贸易的基地,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一则可以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师资力量、项目团队成员、学生资源,通过兼职、蹲点、专项等形式,缓解企业设计人才储备的压力,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二则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合作项目转化为产品,逐步开发并建立自主童装设计品牌,调整服装企业的内部结构,促进服装产业结构的提升。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效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能促进自身教学的优化和推动服装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周边有着极强的示范辐射效应。第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与理论教学纵向相互交叉、横向相互交融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的知识传授、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素质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之中,把培养服装基础扎实、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此外,服装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为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设计的职业服,为上海银通服饰有限公司SEEUOMO品牌定位提供咨询策划,并与江苏海逸服装设计公司开发新产品等合作项目,有力地推进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教学成果转化。第二,根据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动态,以江苏服装工业基地为出发点,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源,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服饰品牌开发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多方位发展与拓宽研究领域,丰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实践、实训内容。第三“,十二五”期间,团队师资队伍在带头人和梯队的学历、职称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派送教师在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使得高职称结构达到90%以上,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同时,拥有技术专业技能证书和专业行业证书的教师占45%,较好地推动和完成专业实验教学的任务。第四,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针对服装设计学习难、指导难、就业难等实际情况,以行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将学术培养与实践训练贯通于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中,通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室开放、实践项目开放、实践途径开放等途径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项目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产业孵化基地推动学生自主创业。根据麦可思(MCOS)数据有限公司的2013年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竞争能力、就业质量等比同类院校高2%;而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设计大赛的参赛数量和获奖率达200人次/年。
三、结语
篇10
在现如今的服装设计工作室中,很多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满足不了市场性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现代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吸取,通过专业的技能知识使服装设计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不断满足教育行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教育的进展与创新,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了不断适合社会的发展,服装设计室不应该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育上,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服装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背景
在我国,服装设计工作室主要加强的是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的扎实可靠,在设计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长期的理论教学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会逐渐减弱,创新能力也会降低,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合理的对服装设计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模式上,很多教师进行的教学模式设计都不符合常理,教学思维不能合理的根据教学的样式进行创新,不能满足现在服装设计的要求。教学方法上存在漏洞,服装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设计天赋,简而言之,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教学素质,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中,教师仅仅给学生教一些比较发散的思维培养,还不能完全将教学的创作灵感表达到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经过市场研究发现,很多服装市场都需要具有高素质、高管理能力、高适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传统教学无法满足教学的目标,因此对服装设计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
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利用比较创新的理念,使服装制作比较的专业和新颖,不断的培养具有高能力的人才。所以,在进行服装设计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时,应该合理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以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基础,对教学的方法、目标等几项合理探索,使服装艺术的人才培养逐渐向创新模式进行。
1、实施项目教学,提升实际
在教学的时候,利用项目制作的强化,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确定,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合理强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设计的理念能够深入的把握,认识服装设计构件的过程,真正设计出比较具有特色、与众不同具有创新意义的服装。例如,在实施某个童装衣服的设计时,指导教师应该将学生合理分组,以平时学习的基础知识作为学习指导,针对儿童的穿着特点进行合理定位,与教师进行合理的沟通研究,与企业要求不断的分析对比,确定出设计的方案,进而实施制作。通过建立小组的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设计目标合理定位,通过此类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对问题的实际探讨、思索、解决,不断使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
2、进行比赛,增加创新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比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对学生近期的能力进行检验。比赛考验的方向主要是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创新发散思维。在比赛的时候,学生会全心全力的投入到比赛中,不断进行自己能力的提升。参加一定的比赛还能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自我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运用,主动加入设计中,不断运用自己的脑细胞,使学生的创新力得到提升。因此,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比赛,可以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进步,是很好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很多电视节目中经常会有参赛服装展示类的节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作品投递,当学生主动加入到比赛的备战中,学生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脑细胞,使比赛得到很好的发挥,让创新思维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
3、订单式教学培养
在工作室的教学中,由于服装行业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趋势,因此在培训学生的时候,要以市场的需求为主导,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培养服装式人才。订单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及时对就业的范围和自身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逐渐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服装企业的需求,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确的定位,让自己成为市场化的人才。例如,在工作室为学生的设计承接一些有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单子,难以程度比较适宜即可。在实际设计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加强指导,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市场能够有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位,通过具体的工作室学习与实践,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服装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对服装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背景、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了合理说明,希望在服装工作室的带动下,我国的服装行业得到比较好的进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的进行提升。
作者:杨雪松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