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常见的安全的问题
1.1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皮肤感染;
1.3.2脐部感染;
1.3.3口腔感染;
1.3.4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二、护理对策
2.1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2.3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2.5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长时间住院的新生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针加强护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患儿免疫力。
篇2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 考 文 献
[1]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3期.
篇3
【摘要】随着人们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护患纠纷成为热门话题,而护理对象是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的儿科护理中的投诉更是繁杂,以至于投诉的接待和处理对医院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的造成消耗,并给医院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有效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本文就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投诉处理、培训教育和管理、提高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及优化就诊、输液流程等防范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 投诉原因 防范措施
近年来,在人们健康和服务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得以增强[1],护患纠纷增多并成为患者、医疗、媒体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护理对象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科护理,由于儿科疾病一般都存在发病急、猛及变化快的特点,再加上现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风险及难度较大,要求儿科护理中能够建立一定的风险意识及问题预见和防范能力[2],以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本文就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以供探讨。
一 儿科护理投诉原因
儿科护理投诉的接待和处理造成了医院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消耗,并给医院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服务及沟通不到位:现代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重视生存质量水平,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服务成为患者的要求,加上现代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小孩呵护有加,护士由于工作繁忙或服务意识欠缺等原因而在护理操作中缺乏与家长的充分沟通和交流,未向家长介绍有关注意事项及对穿刺部位的固定和观察,操作中缺乏爱护性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尤其是在家长表示疑异时或静脉滴注是发生注射针脱落或补液外渗,解释不够充分、到位,对家长提出的保健、饮食、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不能给以满意的答复,甚至还存在少数护士埋怨家长未看好孩子的现象,而致使护理投诉产生。
(二)技术不过硬及护理差错: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家长的溺爱,致使很多儿童因营养过剩而发胖,以至于血管暴露不清,再加上由于年幼稚嫩对护理操作的接受和耐受例不足,合作性差甚至还会抵抗,给穿刺造成一定难度。而部分儿童血管较细、不充盈、深浅度不一,一些疾病还会导致儿童脱水等也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因此,技术稍微有所欠缺就有可能产生操作失误。加上儿科疾病存在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易反复的特点,病床周转率及使用率高,导致护士工作长期超负荷,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现药物漏加、重复加药等差错,引发投诉。
(三)护理环境和社会现状:由于儿童抵抗力相对成人较差,因此,儿科患者也相对较多,尤其是儿科输液室内拥挤、吵闹,对护士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护士的积极心态往往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再加上国家计划生育的推行,多数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家长由于过分担心患儿的情况而往往对护士采用命令甚至威胁的口气要求护理操作尤其是静脉注射时能够一针见血,对护士心理造成一定压力。护士在面临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微笑服务,身心压力巨大[3],以至于由于紧张而使原本可以一次成功的操作失败,而家长由于心理紧张、担心,又在就诊、取药、输液中等待时间较长,再加上小儿的哭闹,忍耐已经到了极点,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容易在护理没一次到位的时候爆发[4]。
(四)管理机制欠缺:由于近年来儿科病患不断增加,医院为满足护理需要而大量增加新的护理人员,护理队伍年轻化,但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却未及时到位,以至于整个护理团队因部分护士资历过浅,欠缺足够的业务知识、工作经验,在病情观察和护理中工作不到位而护理质量下降。
二 改善和防范措施
(一)增加培训教育和管理:对新进护理人员做好岗前培训教育的同时加强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安排老资历、技术过硬的护士进行新人帮带教育,使新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业务知识和操作技巧,并且由于质优人员在帮协助、帮带,还可使患儿家长的担心及不满得以降低,减少纠纷的发生。为了防止长时间工作可能产生的倦怠、松懈,医院还应定期进行技术考核及心理疏导,对优秀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激励整个护理团队。
(二)提高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应具备优秀的服务心态,掌握沟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护理中学会换位思考,提高自身素质和医德修养,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接待患儿及家长,对家长的意见充分尊重,接纳其不良情绪反应,不要过急、过早的修正,应耐心的向家长介绍护理操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以耐心、细心来换取家长认可和放心[5]。对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或粗暴打断,应耐心、诚恳的回答,对于不确定的、非护士范围的话要征询相应责任人之后再做确定性回答,切忌随意回答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葛和误解,增加家长的信任及安全感。
(三)优化就诊、输液流程,加强投诉处理:为减少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引发的不满,应对就诊、输液流程实施优化,以减少家长往返次数和等候时间,落实巡视管理,以便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6]。当出现投诉时,应做到及时调查、分析,例会上认真讨论、总结并找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因护士个人错误引发的纠纷,应做到批评教育并重。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因其护理对象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同,有时看似简单、微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护理压力大。要减少和预防投诉发生,处理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服务质量,还要进行合理编制和心理辅导,减少护士心理、生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薛朝华,薛俊岭,罗汉萍.护患纠纷后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9:50.
[2] 郭敏.浅谈儿科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2):189.
[3] 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9(3):11.
[4] 钟慧红.儿科护理投诉、抱怨原因分析及预防[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0(12):203-204.
[5] 周立文,张影,洪琦.儿科病房护患沟通技巧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82.
[6] 王小兰,叶文琴.综合医院急诊观察室护理工时及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上海护理,2008.8(1):20-22.
作者单位:716000 延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上接第288页)
清楚地表面卫生间的具置,同时提供尿液标本留取的办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由于我院为儿童医院,前来就诊的多为儿童,因此,在各区域,我们还张贴了各种画报,使用色彩柔和的背景。候诊和休息区内,还设有电视播放动画片,以缓解小儿的恐惧心理。每个区域有专门的护士,以随时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
3.2 提高就诊速度: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患者选择特需门诊,是为了更快地进行就诊。因此,我院设置了电话预约,使患者能够入院后第一时间得到诊断。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分诊,认真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和主诉,并确保信息无误,及时提供给医生。这样,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明显缩短,较一般门诊更为方便,而电话预约也使医生对患者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有效提高了就诊的速度。
3.3 针对性健康教育: 鉴于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由于对病情不了解,而往往出现有严重的恐惧、焦虑心理。我院专门配置了护士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各种检查项目的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的讲解等,消除患者对检查的顾虑和对临床治疗的疑惑,提高其对医院的信任度,减轻其心理负担。此外,特需门诊由专家坐诊,对既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能够给予更好的治疗。护士可向患者提供医生的情况,以缓解期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3.4 尊重患者隐私: 本次100例患者中,有不可言语的秘密的患者占共31例,占31%。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我院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对就诊的排队次序进行了管理,避免插队、围观等现象出现,有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保密。
4 小结
特需门诊是门诊对外服务的一种创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需要护士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在此工作中,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素质,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邓英,罗旭,刘宪华等.特需门诊怎样更好地尊重就诊病人的隐私权[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090-1091.
[2] 张映芬,杨兆芬,江美霞等.特需门诊患者对护士服务质量的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7,6(6):25-26.
篇4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儿护理工作记录作为研究资料,查找安全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探讨制订出相应的方法措施,对所存在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并检验其改善效果,对其护理的质量水平进行分析。
2主要安全隐患因素
60例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主要有护患沟通不良;护理记录不当;违医行为;技术手法生疏及缺乏责任感,详见下表。
2.1护患沟通问题由上表可知,因护患沟通不良而发生护理安全隐患达23.33%,原因主要是使用药品未先告知,行特殊检查之前未详细告知,对家长提问回复没有耐心。由于工作忙,护士与家长沟通不够,导致患者及家长的不满、投诉甚至纠纷[1]。
2.2专业技术水平不扎实引发的安全隐患达11.67%,而因护理人员责任感低而引发的安全隐患达16.67%,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病情观察不全面,使患儿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另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若不严格实行交接制度以及查对制度或不紧密观察患儿变化,就可能会出现事故。
2.3护理记录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达21.67%,原因为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对其各项指征的评估不细致,出现问题未得到及时的反馈;护理记录不符合规范,有漏及回顾性的记录;医嘱出现漏签、代签。
2.4患儿及家长违医行为引发的安全隐患达26.67%。患儿及家长应遵守管理制度,听从医护人员的管理。但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监护人不配合,或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拒绝采血、擅自离院以及拒绝特殊检查等,都会导致患儿就医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3防范措施
3.1增强护患的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
在患儿入院、治疗或康复期以及出院后等时期给予健康宣教,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让患儿和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工作中要注重一些细节,合理的延长护患之间交流的时间以及增加交流次数,减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病房的巡视,对于病患的有效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履行医嘱,告知详细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措施。加强学习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规范护士在各样工作中的文明言行,改善好护患之间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2]。
3.2加强业务技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
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护理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关联,也是保证护理安全重要的基础[3]。因此,应针对不同资历护士,给予不同培训,让每位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应该注重常见病的护理治疗、急救药品以及器材的使用等。对于主管护师等,则应该注重对实习生的带教以及科研方面培训。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一些自考或函授以及继续教育之类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并且通过各个科内的护理查房以及小讲课、远程教育之类业务学习或是参加院内的学术活动,满足护理人员的学习需要,提高技能水平。加强儿科的知识培训,训练护士按护理程序思维以及工作方法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力,让护士掌握科室急症的护理技能知识,在危急情况下能对病人给予及时以及准确的救治护理。
3.3完善并落实制度
严格实施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无隐患的法宝。护士若在工作中实行交接班的制度或查对制度不严格或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不严密,就极可能会发生事故。我们应以《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操作规程、护理规范等作为标准,与儿科具体工作相结合,制定好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护理常规。如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抢救配合规程等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及有安全有效的依据。
3.4强化关键环节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作为重点培训人员,加强检查其工作的具体情况,根据发生的问题给予帮助与分析,督促其整改。对危重的病人或特殊检查的病人给予重点关注,重点进行交接,抓好基础护理,宣教必须到位,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抓好查对、交接班制度以及分级护理、抢救工作、消毒制度的落实率。抓好双休、节假日护理人员的调度安排。利用宣教以及晨间护理给予患儿家属安全教育等。
3.5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篇5
【关键词】 儿科护理; 护患纠纷; 原因; 对策
患者是医疗服务的对象,也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1]。随着医疗市场的日益成熟,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和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提高,使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及对服务的期待值过高等因素使得输液室投诉增加。临时输液室是儿科的一个窗口,如何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护理质量, 让病人和家长满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1 护理纠纷的原因
1.1 责任心不强,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规章制度;交接班仓促,不仔 细,三查七对。 制度执行不得力,执医嘱未认真查对,导致执行过程中的差错,造成用错药物计量、打错针、输错液 , 医嘱单未执行即签名或执行后不签名。对带教护生未做到放手不放眼,观察巡 视不认真,对危重患儿的病情观察不仔细。
1.2 服务态度
因服务态度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引发的护理纠纷最为多见。临床护理工作由于繁琐、任务重,护理人员在首次接待患儿及家属过程中,未能热情周到的接诊及为患儿家属做详细的人院宣教。患儿及家长询问问题时,回答、解释不全面、不专业,态度不耐烦或生硬,使患儿及家属产生反感这样,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为护理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3 护士的技术水平、应急能力不够
儿科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 疗技术日新月异,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 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的护理。护理技术质量差,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 导致静脉用药延误或使用输液泵时错调滴速, 导致输液过快,加重病情,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注射前又未确认穿刺 针在静脉内,导致液体外渗以至于引起局部坏死;药物剂量计算不准确,致药物过量或不足,病情观察不及时,急救技术不熟练,导致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等。
1.4 护理记录缺陷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病历具有非常严肃的法律意义,而护理记录则是病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体温单、护士执行医嘱的记录、危重患儿的监护记录、护理诊断、 护理计划书、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护理专业性记录,它不仅是一个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生观察病情变化、评价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护理记录不及 时,用词不严谨,危重病人记录有缺项。观察内容记录不全面,临床护理记录单与体温单记录的体温、脉搏、呼吸不相符。医护记录不一致。出人量记录不准确,医嘱执行后漏签名。这些都将成为日后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的潜在隐患。
1.5 感染干预意识淡薄
每个环节的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 操作前后或接触病人前后未认真洗手,戴手套进行操作后未立即取下手套洗手,而又触摸其他病人。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各种医疗用具未按要求消毒处理而致交叉感染的发生[3]。病房结构及设施不合理、 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将不同疾病的 患儿混住在同一病房,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1.6 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国家现行规定病床与护士之比为1:0.4,但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加大,工作任务繁重,造成护士精神高度紧张,身体极度疲劳,增加了护理差错发生的可能。
1.7 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
现在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父母爱子心切 ,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甚至夸大病情 ,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易形成挑剔、否定、拒绝的态度,有的患儿家长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支配下盲目把一切问题都迁怒于护士,护士往往成为家长表达不满的最直接对象。
1.8 护患沟通障碍
护士在对患儿护理时,由于患儿及家属对医疗知识欠缺,容易对护士的护理行为产生猜测和不信任、不理解,甚至对正常的护理操作产生误解,以致产生不满情绪乃至投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在实施操作前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清楚,一些注意事项也应交待清楚,一些正常的药物反应事先应提醒患方做好心理准备。此外,由于儿童血管细小,不易看清,容易造成穿刺困难或重复穿刺的情况,家属看着孩子啼哭,往往难以 接受,认为是护士穿刺技术不好,也容易引发护理纠纷。
1.9 收费问题
由于医疗服务性收费的改革及高科技诊疗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而患儿在住院期间往往由护理人员去催缴费用,家属易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及不满,从
而导致护理纠纷。
2 护理纠纷的防范对策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科;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R473.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5-01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技术操作。但是,儿科对于输液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常采用哭闹等方式拒绝治疗,同时患者家长关心患儿,多希望穿刺一次成功,这给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我院近年来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儿科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7月于我院儿科病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35例,女265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2±1.6)岁;对照组中男227例,女273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2±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正常接待,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接待热情,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了解病情,将患者及家属安排妥当。同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征求意见,充分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并尽量满足。通过语言、心理等各方面交流,促使患儿最快时间内适应医院环境。
②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非常重要。在输液室内,布置符合儿童心理的装饰,比如墙面均使用带卡通图案且色彩较温馨;在输液室的墙壁上贴挂各种贴画;建立玩具箱,并对玩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保证玩具类型适合各年龄段的患儿;输液室内配备有电视、录音机等,可供患儿看电视、听音乐等。
③对患儿表扬与奖励: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稳定其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患儿家长信任及理解。多给予患儿鼓励表扬,可采用暗示性语言,比如勇敢、坚强这些带有鼓励性的词。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想办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可在操作时询问患儿的生活学习等情况,缓解穿刺时患儿的疼痛感。穿刺成功后给予患儿一定的表扬及奖励,比如小红花、小饰品等,满足患儿自尊心,并增加荣誉感。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顺从性采用文字描述法进行评定:
有效率=(积极配合例数+配合总例数)/总例数。①积极配合:患儿可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②配合:患儿可出现哭闹,但不妨碍静脉穿刺的进行。③不配合:患儿出现哭闹、挣扎等行为,无法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率:记录并统计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时首次穿刺成功次数,计算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顺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顺从性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4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而逐渐增强的,自我评价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儿童的行为、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所以,采用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诱导,可使患儿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中,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有利于取得家属的信任,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及抵触情绪,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医院环境,可以使患儿的注意力有所转移,尽快融入到医院环境之中,减轻恐惧、紧张感。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基础上,应提高自身技能,穿刺时一针见血,尽量避免多次穿刺。同时在工作中,增强责任心,端正态度,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协调护患关系。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中顺从性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46.00%(P
综上所述,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费信果.自着性弹力包带在急诊休克病人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45.
[2] 田浩,杨新凤,余健,等.白萝卜局部外敷治疗儿科输液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101.
[3] 李君丽,韦琴.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1116-1117.
篇7
【关键词】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事件原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033-03
44cases of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nursing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ZHANGHong
(Nanchong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of Pediatrics6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common pediatric cause of adverse ev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ediatric hospital in January 2007 -2010 occurred on Dec. 44 cases of pediatric adverse events, select the same period, 44 cases of pediatric nursing data were analyzed to find their common cause, and accordingly develop appropriate only preventive strategy. Results ① medication errors in 5 cases (11.36%, 5 / 44), treatment prescription errors in 13 cases (29.54%, 13/44), scratch the scalp in 4 cases (9.10%, 4 / 44), dropping speed too fast 6 cases (13.63%, 6 / 44,), not strictly shift change 4 (9.10%, 4 / 44), falling-bed and 4 (9.10%, 4 / 44), sharp injuries in 5 cases (11.36%, 5 / 44 ), the nurse was beaten three cases (6.81%, 3 / 44); ② cause of adverse ev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e systems in place in 22 cases (50.0%, 22/44,), sense of duty in 9 cases (20.45%, 9 / 44), lack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5 cases (11.36%, 5 / 44), in violation of operating procedures in 4 cases (9.10%, 4 / 44), low level of technology in 2 (4.545%, 2 / 44), 2 cases of lack of awareness Cautiousness (4.545%, 2 / 44). Conclusion The concept of enhanced pediatric safety of care, train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nurses,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checking system, construct a check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re system, strict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with adequate human resources, etc. Thes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pediatric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Pediatric Nursing adverse events cause of the incident; preventive measures
儿科护理的对象相对比较特殊,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快并且自主表达能力不强,致使护理中不配合现象较多、实际操作难度大;同时,患儿家长常常对病情转归和护理操作有着较高的期望,一旦出现护理问题便情绪急躁,干扰护理工作;除此之外,儿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高峰期不仅患儿数量大幅度提升,而且工作环境嘈杂,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骤然增大;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便会提高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44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事件记录内容包括涉及人员的基本情况、事件的描述以及事件原因。
1.2 方法 对44例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同时期的44例儿科优秀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将这些记录在册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处理,对涉及人员基本情况及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
2 结果
所有结果均以同时期的优秀护理为参照对比对象,综合对比分析不良事件的具体分析以及具体原因如下:
2.1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见表1。
表1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
2.2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见表2。
表2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
3 讨论
3.1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3.1.1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 不能够严格落实儿科护理的各项核心制度以及缺乏责任心,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分别占不良事件整体50.0%和20.45%,因为这个两个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占不良事件发生整体的70.45%。主要表现有:未能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不严格用药查对,只喊床号,不喊姓名甚至喊错姓名,不看药名,只看药品包装,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用法、浓度及药液质量查对不严;盲目执行错误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拖后或提前;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观察内容不全面;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致病人液体漏输、护理措施不到位等;不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药品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不认真落实抢救工作制度,急救物品、药品用后不及时清理、归位、补充、查对。
3.1.2护士沟通技巧欠缺 本组研究发现,部分护理不良事件的起因是护士沟通技巧的缺乏。儿科护士在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未能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理解力问题,健康宣教完成之后,患儿及其未能掌握或者事后忘记,结果常常导致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并引起护理纠纷。具体来说,如护士告知家长应随时拉上床栏,但是家长没能引起注意,不拉上床栏或待护士离开后仍将床栏放下,最后导致小孩跌下床。为患儿静脉穿刺时,护士告知不详,家长配合不好,患儿哭闹躁动或护士技术水平差致穿刺失败。输液时未讲解控制液体滴速的重要性或讲解不详等。因此,建议护士在做健康教育时,告知患儿及其家长“为什么、怎么做、不正确执行的后果”等等,切忌只是简单地告知患儿及其家长应该怎么做。
3.1.3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护士人手较少,但是护理工作量却相对较大,特别是在病人高峰时期,护理工作量往往会陡增,出现部分患儿未能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致使家长呵斥护理人员,发生争吵导致;由于患儿家长催促,护理人员急于完成治疗,最终忙中出错。
3.2 不良事件的防范
3.2.1 风险教育、监控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风险预防机制,规范操作流程、护理常规,完善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将事例、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增加感性认识,避免再次发生。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随时发现隐患和不规范操作并及时纠正,总结反馈,提醒其他护士引以为戒。加强对重点环节监控,即重点人员(新入科、低年资、责任心差)、重点时段(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的护理安全。
3.2.2 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加强人员培训 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通过每月考核,平时监控,督促护士掌握并落实各项核心制度,重点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教育护士,提高服务意识,面对特殊群体,更应具备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高尚的职业情感,以理解、宽容、接纳、安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误解、迁怒[1-3]。要求护士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备皮方法、药物剂量换算、输液滴速、新药特药知识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娴熟的操作,热情的服务,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尊重[4]。选用职业道德优秀、专科理论扎实和技术水平高的护士对新入科、低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使其尽快适应儿科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
3.2.3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多数护患纠纷源于沟通不良,护士直面病人多,能及时听到抱怨声,护士应因人而异恰当解释[5]。沟通应掌握:倾听时一要专注,清楚说话内容。二要移情,要求把自己的情感置身于说话者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努力理解说话者想表达的含义。三要接受,客观地倾听内容而不急于作判断[6]。儿科护士面对的不只是患儿,还有多个家属。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耐心、细致,反复多次,针对性强。
3.2.4 弹性排班 儿科常见病具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因此护理人员的忙闲反差较大。可根据工作量大小来合理排班、弹性排班。排班时注意护士能力搭配、能级对应,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人员安排,保证护理安全。工作量较小时休息,工作量较大时加班,或者及时申请补充护理人员数量,有效防止因为工作量过大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涛,郑尚荣,顾银燕,等,本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512―1513.
[2] John LT,Morgan JM,Donaldson MS.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Wazhingl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204.
[3] 张莉萍,蔡雪丽,吴晓雁.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防范护理缺陷[J]. 中国护理管理,2008,8(8):53-54.
[4] 李红艳・儿科静脉输液常见缺陷的系统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3):393
[5] Evans SM,Berry JG,Smith BJ,et al. Ammdes and barriers to incident reporting:a collaborative hospital study.Qual Saf Health Care.2006,15:39-43.
篇8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因素;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4-01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与抢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的重要病房。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而言,保证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1]。由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更应保证患儿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安全。本文就该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其中男性患儿共44例,女性患儿共34例,年龄为1个月至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在护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相关因素。经过研究可得,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病房自身因素。
1.2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对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积极的防范与整改:①护理管理因素。医院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具备指导性、科学性以及灵活性。由于PICU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监控力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PICU还存在设备管理不妥善的问题,大多数病床前未配备X光机,对于危重患儿的病情动态监测造成影响。由于医院医疗设备有限,因此不能随时进行血气分析与血糖测定,使医生无法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进行以下防范与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三查三对”,重点检查消毒与隔离情况、患儿病情记录、药物使用情况、检查项目与仪器到位情况等。护士长应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并召开例会对头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并商讨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②护理人员因素。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要求具备耐心、爱心、责任心、细心,但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对于细节问题容易忽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一些年轻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娴熟、服务态度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医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与整改:根据PICU的工作性质与特点,重新制定排班任务,对于重点时段与重点患者增派护理人手,其他时段弹性排班,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以达到激励其努力工作的目的。③PICU工作性质特殊性。PICU与其他病房不同,其工作性质特殊,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由于儿童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无法进行准确表达,与护理人员沟通时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在进行护理时,难以达到准确监测患儿病情、了解患儿需求的目的。因此本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范: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首先让其在护理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因护患纠纷而造成其受到人身伤害。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能够更耐心地了解患儿的生理与心理所需,以改善护患交流的效率,提高护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3统计学方法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本文78例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后,除3例患儿因病情过重最终死亡外,其余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最终转至普通病房进行治疗与护理,死亡率为3.8%。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治疗与护理危重病患儿的地方,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忽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引发护患纠纷、影响患儿健康等。PICU常见的护理安全因素主要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淡薄、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不畅、责任判断不明确等均是导致PICU发生护患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原因。②护理管理因素。院方对于PICU护理工作的管理不科学、人员分配不合理、物资管理不妥善等,均会造成PICU护理安全隐患。③PICU工作性质。PICU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不仅因为患儿病情均较危重,还因为儿童对于自身病情的表达能力有限,与护理人员交流存在障碍。
根据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基础护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巩固其法律常识等,能够显著改善PICU常见的安全问题,使患儿能够享受到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并从根本上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志弘,朱伟业,屠玲萍.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评价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12(12:235-236.
篇9
【关键词】儿科,护士,压力源,应对措施
小儿科护士由于工作对象及各种小儿治疗的特殊性,使她们承受着比一般科室护士更大的工作压力。对于小儿科护士而言,恰当处理好这些压力,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本文分析了小儿科护士的压力源,并且总结出如何进行有效地解除这些心理压力。
1 小儿科护士压力源及相关因素
1.1来自社会的压力 传统观念认为护士只能是绝对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的简单工作,缺乏对“三分治,七分养”的正确认识,缺乏对护士的尊重和理解,或因疾病所致不正常情绪而产生对护士的不尊重行为等,均可造成护士工作上的压力。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护士也面临着下岗,失业的危险,护理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职称、收入、住房解决的困难,都会产生相应的压力。特别是小儿科护士,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节奏加快,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减退,抱怨情绪增加,加之护士“ 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日常生活没有规律,没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易造成心理矛盾和家庭矛盾等。
1.2护患关系的紧张 小儿科患儿家长对自己宝宝溺爱过度。为了尽可能减轻减少患儿的痛苦,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近乎苛刻。要求护工各项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挑选护理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可能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1]。护士还有可能遇到来自家属的暴力伤害。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大多数患儿造成操作反复进行,加重护理工作量加之患儿哭闹,家长易产生不满常迁怒于护士,护士身心俱疲且产生厌烦情绪。
1.3高水准的护理服务要求 小儿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急、危重患儿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时,患儿的死亡家长不理解,甚至无理取闹致使护士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消耗大量精力、体力。所以说儿科护理具有高风险、高负荷、繁杂琐碎等特点,所有这些要求护士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对病情正确的判断能力,稍有疏忽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不论是体力的消耗,还是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均易使儿科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其疲溃感较内科、外科、妇科的护士高,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出现脾气暴躁易怒。
1.4环境差待遇低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所担风险高,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细菌、病毒致病因素。个人价值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儿科护士专业性强、人员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无从替代而自身发泄的机会又少,其工作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补偿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自弃、失望、焦虑、抑郁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 应对措施
2.1自预,自身调节 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小儿科护士首先要自尊,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自信心,在遭受挫折的压力后,要辨别压力来源,善于排除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护士在面临各种压力时,应善于总结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行为与主观愿望发生冲突时,如何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以消除或减轻自身的心理冲突,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在工作之余学会自我放松术,包括身体放松和心理放松,身体放松术包括自我放松法、视觉放松法、深呼吸法等,适当的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心理放松法包括愉快、轻松的氛围,听音乐,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利用空闲时间与家人在一起聊天,散步等。
2.2提高业务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应用媒体、网络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更新拓展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能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并做出精确判断及时向医生汇报。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只有提高学习在专业上树立自信心,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保持愉悦的心情工作。
2.3护士管理者提供支持 医院各级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支持包括对护士的角色冲突给予特别的关注,保证护士的合理编制,按职称上岗,尽力解决护士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心理学家认为,激发人的动力有两个因素,一是期望值、二是期望概率。护士对晋升职称、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面等期望值很高,能为其提供继续深造、提高的机会,其学习、工作的动力就大。医院管理者在改善护士生活待遇的同时应将支持系统的完善和规范,并鼓励护士参与医院管理,尊重护士作为医院主人的权利,减少了护士的压抑感,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有超前意识,注重保护护理人员的生理、心理健康。
2.4减轻护士工作量 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劳动保护法措施,多关心护士,适当安排护士调休,定期身体体检。呼吁社会正确了解护理工作,多理解和尊重护士,多给护士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工作待遇,想办法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增加护理人员配置,规范护理文件,减少不必要重复的护理文书的书写,配齐工作设备,完善后勤及相关科室的的服务。改善工作环境,配备专门的配液中心,统一配置化疗药物。增加福利待遇,提高收入,解决住房问题,值班室就餐问题。鼓励护士工作热情,增加外出深造及晋升机会。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3 讨论
3.1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内容。在护理工作中有关压力的理论依据来自“压力之父”的一般压力理论。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一系列的紧张应急状态。而这种紧张表现在人们身上是按一定顺序和阶段进行的,这一过程即人们对某种压力的紧张反应过程。体内“应激”反应以应付短期内的压力,身体上并没有明显的迹象。研究表明,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而有资料显示小儿科护士心理健康低于一般人群。过高的工作压力可使护士产生疲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心理上可产生沮丧、焦虑、内疚、失望[2]。从心理角度来看,持续高水平的压力到使人了精疲力竭的程度,也就是严重疾病的开始。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应该是心理、生理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3]。护士作为医患之间的一个特殊角色,过高的护理工作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体健康,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护士的出勤率,护士的流动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护士所提供的护理质量。
3.2小儿科护士平时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陪护的家长多,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加之小儿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所以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他科室护士高2倍甚至更高,因此护工不选择或根本不安心于儿科护理工作造成儿科护理工作更加被动,压力大。个体长期不断地面对压力会出现全身不适等一系列症状,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我们护理人员本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不断调整自身,以达到保持最佳的身心健康状态,特别是小儿科护士应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和处理压力,缓解思想压力,恢复心理平衡,为维护护士身心健康作出积极有益的导向作用。
综上所述,减少护理工作压力源,及时驱除紧张情绪,增强社会支持,提高自身应激能力促进身心健康,能有效缓解小儿科护士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篇10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所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由于工作负荷大、地位低、职业认同感低,职业暴露、职业风险升高,而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太少,经常倒班,护理工作未被患者及社会承认等原因,护士职业压力感高于普通人群。作为这一群体里有特殊性的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更大。护士工作压力的高低与她们身心健康、工作满意程度以及患儿和家长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息息相关。面对这些压力,我院儿科门诊护士采取了良好的应对措施,消除压力源,效果满意。
1 压力源产生的原因
1.1 门诊压力因素 门诊作为医院的服务窗口,服务的质量和护理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因此每个医院会将门诊作为一个重点科室来管理,对其工作人员要求严格,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
1.2 患儿家长压力因素 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平凡、琐碎、繁重、紧张,每天要面对不同文化、不同层次、不同病种人群,还要应付要求准确、快捷、严谨的工作,其沟通协调能力、操作的技巧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长对护士工作的认可程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的实施,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对于儿科门诊护士。
1.3 院内及院外因素 为预防医疗纠纷,实施人文关怀及人性化护理,各医院采取了不少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他们更多是单方面强调护士的态度,没有深入去考虑护士的情感需要及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如需完善自己的工作,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压力重重。
1.4 工作环境嘈杂 儿科门诊每天就诊患儿上千,一个患儿往往有三四个家长陪同,大多数患儿因为恐惧白大褂会大哭大闹,也会有因身体不适而哭闹不止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心急如焚的家长都会觉得心浮气躁,尤其是医务人员更会感到心理压力的沉重感。
1.5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多数人员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在工作、生活上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造成护患冲突,人际障碍。
1.6 社会偏见 社会上对护理工作和角色定位不准确,认为护理工作是辅助于医疗的从属位置,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护士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认可。特别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加深,一些患者把对医院甚至医疗体制的不满都发泄在护士身上,导致护理人员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及消极情绪。
2 承受压力产生的症状
2.1 心理症状 心理失调与工作条件有重要的关系。表现为焦虑、压力、迷惑、急躁、疲劳、分散,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自信心不足。
2.2 生理症状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肠胃失调,如溃疡、自体受伤、身体疲劳、头痛、睡眠不好。
2.3 行为症状 拖延和避免工作,表现和生产能力降低,胆怯,积极性下降等。
3 应对措施
3.1 自我控制 儿科门诊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特点,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将工作之余的不开心带到工作中,特别是不能将所有的情绪、怨恨转嫁于患儿。儿科护士因为经常面对的是哭闹不止的患儿和求医心切的家长,有时会采取麻木或不耐烦的态度,出现冷、硬、顶、推等现象,这样很容易影响护患关系,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生气动怒前要想想后果,稳定情绪,镇定地对待患儿及家长,热情和善,推动护患关系的和谐。
3.2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管理者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使护士学会观察,勤于思考,提高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鼓励护士撰写论文,在院内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专题讲座及新仪器、新设备培训,组织护理知识和操作比赛,并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培养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目的。
3.3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护理管理者应实施科学、有效的人性化管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巩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如对护理人员的继续再教育给予一定的奖励,放宽晋升标准,延长夜班周期,提高夜班待遇等措施,引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3.4 适时宣泄情绪 合理宣泄消极的情绪。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经常会有不愉快和不开心的事情发生,要及时调整情绪,向同事、关心自己的朋友或家属倾诉,保持乐观开朗,要善于谅解别人,不斤斤计较,从而减轻压力,松弛精神,促进健康。
3.5 自我调节 在工作之余,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唱歌、跳舞、旅游、看书等,放松紧张的心情。消极的态度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抱怨和压抑等不良情绪对身心有害无益,面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尽人意,应下决心消除这些负性情绪,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精神愉快地做好各项工作。
3.6 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改变社会对护士的偏见,接人待物使用文明用语,待患儿如亲人,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使儿科门诊护士认识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对于提高护士积极性的重要性。护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波.实施整体护理必须注重护士情商的培养[J].实用护理杂志,2006,16(4):12.
[2] 牛小华,任学容,牛秀琴.缓冲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 5(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