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介绍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介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媒体课件;情感设计
1、研究背景
在当今信息时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越来越重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尤其是网络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利用为英语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英语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也更为灵活和方便,网络英语学习已成为英语学习者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学习模式。网络英语学习以其丰富的共享资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开放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有着传统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些年的网络英语教育实践表明人们所持有的高期望与实际效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习者面对网络媒体课件的学习适应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情绪波动强、焦虑感与孤独感日渐明显。这些现实情况反映了网络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问题、情感缺失状况,说明了网络媒体课件中必须考虑情感因素的设计。如何有效解决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成为网络英语教育研究者亟待研究的问题,也成为网络教育领域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
2、理论依据
本课题在综合考虑了网络环境、英语教学理论、情感反应、教学策略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媒体课件的情感设计框架。它的构建是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影响网络英语学习的情感变量的客观分析为前提,并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为网络英语教学研究提供情感设计的新视角和理论指导。情感设计的研究并不否认网络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达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才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网络化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正如克拉森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所说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信息输入的一种情感障碍,这种情感障碍并非一般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它是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素引起的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阻力。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有了大量的合适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逾越情感过滤这道障碍,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语言习得效果。
3、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意义旨在通过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过程中目标、内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各种积极和消极情感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和设计,从而强化、激发积极情感,弱化、消除消极情感,帮助网络英语学习者增强学习动机,巩固记忆能力,提高英语认知能力。更新了大学外语教学的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立大学外语教学新模式,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现代外语教学模式,实现外语教学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新模式。在教学观念方面,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手段方面, 突破传统、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创建适应时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而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完善大学英语课堂。
4、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综合了解国内外有关网络教学情感因素和英语教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研究动态和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所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总体分析,把握其发展脉络、研究主题及焦点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跨学科研究: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本课题进行综合研究,如从情感领域研究教学设计。调查问卷:分别编制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与英语网络教学相关的调查问卷,与其面对面交流教与学的经验,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5、主要内容
本课题结合网络英语教学实践,在心理学、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课程设计等理论的基础上,从认知情感出发,对大量研究情感的文献进行情感变量筛选,提出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变量,并对这些情感变量分别具体界定和描述。然后通过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对多个参与学习者进行访谈,以及编制调查问卷,实地调查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面对面交流网络英语教与学的亲身体验。本课题选择东北电力大学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计划于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实验方式主要是以课后自主学习形式来模拟网络英语课堂,也就是网络英语教学形式主要是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形式来体现的,课堂上教师根据课件的内容给予相应的指导,将自主学习内容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拷贝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分别用自己的电脑来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定时在线辅导,主要通过e-mail或qq群的形式给学生辅导答疑,学生将完成情况以e-mail的形式发给教师,这种试验方式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模拟网络教学平台的,因此实验数据同样有效并适用于网络课堂教学。实验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课堂上教师根据可见的内容给予相应的指导,课后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将完成情况以e-mail的形式发给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情感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设计。在此基础上,选择具体的情感设计模式作为个案分析对象,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揭示情感设计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参考构建大学英语网络媒体课件情感设计框架。主要研究的问题如下:
第一、国内外网络英语教学情感研究现状。
第二、情感变量的界定以及情感变量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影响。
第三、网络媒体课件情感设计的可能性以及具体设计方案。
第四、构建情感设计框架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篇2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背景下的中学三语教育现状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新疆人口分布呈现出主题少数民族大杂居、民汉杂居和不同少数民族相互杂居的格局,从语言环境来看差异程度较大。考虑到社会语言环境和基础教育师资,新疆教育部门推出三种教育模式:模式一,理科课程及外语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母语;模式二,民族语文用民族语言授课;音乐等课程中涉及民族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用民族语言,其他课程用汉语;模式三,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
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在双语背景下三语教学的实施使学者们对少数民族三语教学现状引起了关注。姜秋霞等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三语教学研究得出母语、第二语言 (汉语) 和外语三种语言的相互迁移,外语学习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发现外语师资不足、学历偏低和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较低而且单一;第二语言即汉语的干扰和迁移也成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之一。张贞爱等对北方民族地区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学生的三语教育认同研究中显示上述民族中学生与西部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有较高的三语教育认同度,在学习三语时原语及二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具有支撑性。文华俊对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学生英语现状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开口说英语方面能力较好,但从学习环境来看条件简陋、教材不当、课时少、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从内部因素分析得知维吾尔学生喜欢学习英语,但是母语和汉语对英语学习干扰明显。阿不都克尤木江在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发现学生外部学习动机较高,但是对学英语的时间投入普遍较低,主要是因为英语课程没有被纳入到升学必考科目中,以及教材设计和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双语中学生英语学习。
二、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双语班三语教育现状
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前几乎都达到了免汉语预科的标准,使得新疆高校调整对其的语言教育模式。少数民族理科专业学生课程授课基本实现了汉语授课,同时为双语班学生开设了英语课程,并其纳入到高校正规教学范畴,使外语教学更为规范。
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育的研究发现“学习英语的动机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并存、外语文化指向与母语文化指向并存、社会责任与个人发展目标并存、长远性目标与近期行目标并存”的特点。严兆府提到英语学习态度调有以下差异:(1)性别差异,男生学习的情感倾向低于女生,女生对学习的愿望较男生强;(2)学龄层次差异,预科生对学习态度不稳定,大二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并付诸行动,大三至大五英语学习行动减少;(3)院校差异,综合性大学学生与师范类学校相比有更高的积极性;(4)生源差异,北疆学生对英语的认识评价高于南疆学生。文华俊研究显示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热爱英语,重视英语,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语言迁移情况复杂。
笔者对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大二理科双语班共计119名少数民族学生就目前学校针对双语班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随堂征求意见发放问卷和课后访谈了解到大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于大二学生,但是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没有清晰的思路;大二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方法。针对英语课纳入到必修课范围内态度调查示25%的学生认为应按个体兴趣以选修课的形式学习;对大学英语教材满意度调查发现43%的学生觉得教材编写不合理,希望教材附有少数民族母语注解的词汇部分和语法部分;授课方式调查显示36%的学生希望在讲解语法部分时使用母语说明。54%的学生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不够正规导致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
三、中学少数民族英语学生与高校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比较
中学与高校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现状的比较有助于发现英语教育的衔接问题。笔者通过三个角度对其进行比较:
(一)教学比较。中学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到英语基础知识,但是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从目前的教学性质来看中学英语由于未被纳入到升学考试学校并未给予很大的关注;教学方法上虽授课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但使用率不高,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大学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要求纳入到正规教学范畴内,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注重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动机比较。对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中学少数民族双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中发现外部动机大于内部动机,英语课程成绩在中学阶段不影响学生升学,英语课称为学生的“娱乐”课,缺少更多的动力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焦虑动机较高,英语课作为三语学习不但有母语和二语的干扰,而且更让学生焦虑的是考试成绩。与中学相比,大学生对英语认可度高,学习目的更清楚。工具性动机也较高,示意出通过学习英语掌握所学专业的前沿性知识或为今后的研究生的学习准备。
(三)态度比较。通过对31所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采访得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示意出积极的态度,但是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却并不多。对于大学组来说,双语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采访得出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多数学生有学习目标并为实现目标作出相应的努力。
四、解决民汉合校中学双语班与大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正确引导学生英语学习。中学少数民族双语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上外部动机高于内部动机,在外语学习中外部刺激引起的反应可以不断强化学习的动机,而且根据目的的长短性来获得不同的成就感。内部动机,包括通过参与学习而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语言习得角度看内在动机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向正确方向发展。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有关英语高考变为社会化考试采取一年多考形式,鼓励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自愿参加英语考试使取得的成绩按百分比适当加入高考总成绩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后,正确阐明英语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篇3
关键词: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是我国各大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能够有效的提高语言文化修养,以及学生跨国际文化交流能力。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即中国文化的缺失,过分强调英美文化,导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概述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从总体上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呈现喜忧参半的特点,其中可喜的是我国英语学习数量增多,各大高校对英语教学重视提高,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加大了时间和精力,并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让人比较担忧的是,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提高,但是其英语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改善,让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认为时间花费的多少不会影响成绩。这一现象,对于英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值得深刻反思。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同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深入了解英语的文化,才能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英语。尤其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更为重要,利于对中西方文化背景作更深的了解。长期以来,我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都忽视了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仅仅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运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语言文化的认识,经常出现错误的、不符合语言规则的交流,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完成的英语教学过程。
二、语言与文化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1.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策略
作为中西方交际的重要语言工具,各个方面皆有英美文化的体现,在进行英语教学中,要注意从词汇、结构和语篇等方面进行英美文化导入。
(1)词汇中的文化背景内涵
在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词汇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大量的单词、短语和成语中都蕴含着多种英美文化内涵,反映出英语的文化特色。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英美文化的不同,要注重对英美历史背景的认识。在语言和文化关系中,依照特定的历史背景,能够在语言的词汇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内涵[4]。如:“Kennedy’s man to go to the well with”中的短语“to go to the well with”就来自于美国开拓边疆时期,在当时认为在印第安人居住地的井中打水是危险的,其实其真正意义是“a person who can rely on or can be trusted”,即可信赖依靠的人。英语教师在进行特定历史含义词汇讲解时,适时的介绍一定的历史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正确理解。
(2)语篇结构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和汉语在语篇结构上最大的不同体现在,英语一般呈“直线型”结构,而汉语更多表现为“曲径通幽”。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开头、正文和结尾都有所不同。英语习惯开门见山的提出观点,再运用逻辑推理、事实举证去论证语篇主题,最后得出结论。而汉语喜欢用故事、典故和事例来引出论点,在进一步进行论证,得出结论,所以二者在语篇结构上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准,则必须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将其巧妙的引入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2.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导入策略
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外语教学中最早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5]。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导入西方英美文化,更要注重中国文化的导入。
(1)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对学科定位不清,在教学内容上不稳定,将语言知识点作为讲解的重点,实现了目的与文化的渗透。而缺少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能力,这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难以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的深入理解认识。因此,要重点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比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感性的思考认识两种不同文化,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意识,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2)编写适应教学要求的教材
目前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其要求具有了更高规定,即“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这样从政策上实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于原有教材应该进行重新修订,以“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为指导,调整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适度的加入中西方文化相对比的文章,编写出适应中国文化传播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中国文化的导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语言教学外,还要加强对文化教学的重视。而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是西方英美文化,更主要的是中国母语文化,将其有效的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尽快实现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
在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英语是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同时也是作为交际用的信息载体。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门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项基础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水准,这种教育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求能听得懂,更能说得出,在教育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背景下的教学,大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基本知识及技能不足,基础训练缺乏。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就要大胆的进行改革,改革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寻求新型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英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大学课堂上,教师基本上是以一对多。大学英语师资的整体素质也不高,且教师普遍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较大,缺少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的学历多以本科生居多,研究生力量也十分薄弱。这样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教学质量也不会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模已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培养壮大师资力量已势在必行。教学观念也很陈旧。教师的观念没有本质的提高,教学方法单调,方法不够灵活,教师普遍采用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语法翻译法,忽视字、词、句的活用,对阅读技巧、写作技巧不注重,学生分析能力不够。课上,教师多以机械式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记,英语词汇死记硬背,不能做到活学活用。教、学双方缺乏足够的交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能得以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教育的发展不平衡。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且总体质量不高,沿海等地,大学生的英语有着非常高的水平,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西部地区,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很难与人沟通,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这种现状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这样的差距是由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大学英语教育提倡多元化、综合化,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西方文化的介绍,教师忽视了给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耍我们掌握英语,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形势的需求。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压力,社会需要的是会说一口的流利英语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在具备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必须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3.大学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沉闷,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而且学校有教育经费的限制,教学条件的硬件设施不到位,教学设备老化,这也会影响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就会有局限性,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中低档,差距也会越拉越大。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浅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1.大学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大学英语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自我提升,学校也要给提供自我充电机会。给教师做定期的职业能力培养、综合英语素质训练,同时学校可以举办各种教学活动,加大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这样才能将教师更好地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树立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讨论,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可以考虑把自己的角色向引导者的方向转换,教师可以变为课堂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层教学;问题;对策
1、前言
教育部颁布的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实行分级指导的要求,为高校的大学英语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大学英语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分层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目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差异等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正是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级指导”的原则,近几年来该理念得到了各类学校越来越多老师的认可,在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中被大力推行。
但笔者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我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分层标准不太科学
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分班是分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院校都以学生英语高考成绩或以开学时的摸底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层次,从而进行分班。可这样的方式难免会不够全面和科学。笔者所在教学班的部分学生就表示,由于高考结束后就彻底放松自己,假期里几乎没有看任何书,结果很多以前掌握的英语知识也忘记了,影响了开学时的摸底考试成绩。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分层标准的科学性值得我们再进行认真思考。
2.2 学生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认识不够
当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尚属新生事物,我们仅仅根据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作为分班的唯一标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并出现想不通的情况。A班层次的学生会感到心理压力大,担心考试太难怕考不及格。而B班层次的学生又感到丢面子,甚至产生悲观的情绪,从而彻底放弃英语。
2.3 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分层教学打破了原来的自然班级教学的模式,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班级。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到新的班级里上英语课,加大了英语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也让学生之间有陌生感,不利于学生之间课外交流,无法将课堂英语与课外操练结合起来。
2.4 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班的学生英语基础好,学习兴趣较浓,主动好学,因此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而B班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普遍对英语缺乏兴趣,在课堂中没有英语较好的学生的带动,给任课教师带来挫败感,甚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分层教学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解决对策
3.1 科学分级,合理分班
在学生分层时,几乎所有院校都参考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新生入学英语摸底考成绩,因此保证分层次考试的科学性,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是科学分级、合理分班的重要前提。除了参考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外,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分层。
3.2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学生的认识
在新生入学以后,学校教务处和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人应该举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介绍讲座,向学生介绍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说明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纠正部分学生对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错误理解,让学生客观、理智的看待自己的层次,从而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大学英语的分层学习中。这是分层次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3.3 加强教学管理
分层次教学打破了专业班级教学的传统模式,给分层教学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分层次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将学生分到了相应的班级上课,部分学生不服从安排,少部分学生趁机钻空子逃课,出现了到课率低的情况。因此应加强教学管理,保证分层次教学的质量。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3.4因材施教,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了解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A班的学生可以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加强文化背景的介绍,而对于B班的学生则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对词汇和新知识进行趣记巧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 结语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英语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每个大学英语教师认真研究,不断完善,从而使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使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上一个新台阶。(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区域文化;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077-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20
1 .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底座。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对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认识已成为一个不容争议的论题(束定芳、庄智象,1996)。自从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以来,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肯定。英语教材的编撰者及英语教师都努力将以美国文化为主流的西方文化尽力体现在教材和教学中。于是一时间教材中全是清一色的目的语文化,却难觅中国本土文化的踪影,以至出现了英语词语表达学习方面的文化失衡。幸好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汪榕培,1991;张为民、朱红梅,2002;张蓓、马兰,2004;肖龙福等,2010;于艳华,2010),并纷纷提出了改革建议。但教学中的区域文化的缺失现象目前还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笔者认为如果缺失了这部分文化更会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因为交际的话题总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因此本研究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区域文化缺失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解决的对策。
2 . 英语教学中的区域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2012年5月和11月笔者分别进行了二次在校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词汇和话题的测试与访谈。抽样测试的对象为南方某师范大学18个学院、28个专业的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167名学生。此次的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表达测试和访谈结果经过用SPSS软件进行百分比的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学生用英语表达与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相关的事物非常困难,不论是平时英语成绩平平的学生,还是平时考试中英语成绩良好的学生,甚至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吴红梅,2012)。结合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2 . 1 教材问题
教材在提供语言材料的同时,也向学生介绍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对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较大影响。但目前的全国统编教材中虽然在语言基础教学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无一例外地缺少中国文化内容的题材,更缺少地方文化内容的英语教材。学生在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学习中,不论是从教材的纸质版、光盘版还是网络版的课文和练习中几乎接触不到区域文化方面的英文词汇、句子和内容,似乎学习的内容跟实际生活中需要的词汇与内容脱节。这样,教师和学生从教材上虽然接触了不少英美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方面的英文表达和价值观,但对于区域文化词汇的相关表达却没有任何的英语语料输入,造成了学生在这方面英文词汇的匮乏,使他们在口语、翻译或写作时想表达本地文化内容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2 . 2 教法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相当大的引导作用。长期以来,大学外语教学都是统筹规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考试内容。教师能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想教给学生的书本以外的知识内容有限。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以课本为主,由于课文多涉及英语国家社会背景,所以常常讲解西方文化,对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训练意识淡薄,许多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也欠缺这方面的英语词汇。因此,教学中也没有进行区域文化词汇表达的补充和当地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教学和训练。在对学生进行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词汇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头脑中缺乏这方面的英文对应词汇,不懂如何用学过的词描述或解释区域文化特色词汇,没有掌握对这些词汇的基本翻译方法,缺乏相关的训练。
2 . 3 测试内容的问题
长期以来,区域文化词汇都不作为考试的词汇,相关话题也不作为考试内容。既然不在考试之列,多数教师上课都顾不上补充这些词汇。根据访谈调查的结果,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后作业中极少布置涉及区域文化的表达练习作业,学校的考试中也不包含此项内容。在谈到一些常用的区域文化词汇无法正确表达的原因时,不少学生都认为考试不考这些内容,即使老师补充过也会忘掉。目前对在校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全国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在很多高校仍然被视为是考查学生英语能力的根本指标。绝大多数学生依旧把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当作自己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目标和重心,不少大学英语教师也以指导学生使之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为目标(于艳华,2010)。因此,造成学生在考试未涉及到的内容方面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索意识,遇到不会表达的词语,只想老师给个现成答案,很少去主动留心生活中的翻译,也没有养成在网上快捷地搜索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查找最佳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3 .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区域文化缺失的对策探析
在与受测者的访谈中,当被问到成功答题的原因时,20位被访谈者列举的原因从多到少依次有:(1)在选修的口语课中学过;(2)老师上课补充过;(3)自己自学过;(4)写英语作文和练习对话使用过;(5)去参加此类文化活动时看到过英文表达。从以上的答题成功的原因可以看出,学生用英语表达区域文化方面的能力缺陷跟教学有着极大的关系。要想从教学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3 . 1 改革目前英语教材的选材理念,增加区域文化内容
目前的教材为了强调原汁原味和正确性,都是清一色的国外内容的文章,其中又以美国的居多,缺少表达中国文化的词汇输入。汪榕培(1991)提出,给中国学生编的教材不应该走极端,一段时间全是中国政治内容,一段时间全是洋货,理性的做法应该是融合英语国家和中国的文化精髓,开发适合中国特点、体现中国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英语教材。鉴于目前教材内容的实情,必须改革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原则,增加部分区域和中国文化内容。在选材方面应包括多元的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介绍。例如,读写材料方面可以选取一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文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的游记,一些名家翻译的中国名著片段,听力素材中可包含介绍中国文化的纪录片、旅游片。除了全国统编教材外,各地院校还应相互合作,自己编写有区域文化特色的英语听说、口语教材或教学软件用于听说课或口语课,作为全国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因全国统编教材在内容方面往往难以照顾到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学习者在语言输入方面总是缺少与本地及周边地区相关文化的英语词汇。
3 . 2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词汇的学习和翻译练习
在大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光要介绍西方文化,还要注意教授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因为这是以后对外交往中语言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许多中国特色词汇和当地词汇难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或者是根本就不能一一对应地进行翻译,因此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和翻译中国文化词汇的方法,如何查字典和上网搜寻,寻找最佳表达。在课堂活动组织方面,适当布置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通过文化对比学习和探讨,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和本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本民族和对家乡的自豪感。在课后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英语地道的介绍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内容的网站,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文章,在网络教学平台补充与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句子表达,或发动学生自己寻找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英文文本、音频、视频材料,作为课前或课后任务留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介绍、演讲、讨论。因学生对自己国家和当地的文化比较熟悉,也有表达的欲望,因此他们的参与度会很高。
3 . 3 在口语和写作考试中适当融入中国文化及区域文化话题
在中国,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因此适当调整口语考试和写作考试的话题内容,使之包含中国文化方面的表达将会对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起到调节作用。但大型考试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要考虑到很多因素。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很受学生和社会欢迎,但由于报名资格要求必须是四级笔试成绩在550以上,六级笔试成绩在520分以上的才能报考,因此,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没有资格参加。更多的学生只有用期末口语考试成绩来体现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报考资格放松之前,英语任课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先改革考试的内容,特别是在口语考试和作文考试中,可以借鉴剑桥雅思考试的做法和题型,在题目内容上增添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考题,这既对考试内容是个丰富,又能给学生一个导向,让他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注意积累有关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方面的词汇和表达,为以后的大型考试做准备和积累经验,更为他们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做准备。
3 . 4 开发以输入地域性特色文化为主的大学英语后续课教程
开发以输入地域性特色文化为主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基于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英语教学的文化内容应该是广西的地方文化和东盟各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输入。这样让教学跟当地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既能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这一需求,目前我院教师课题组已在开发《东盟主题英语》教学课件和相关教材,开发这方面的英语后续课程。
4 . 结语
综上所述,如能在教材、教法和测试中加以改革,增加用英语表达区域文化的输入和训练,势必会改变目前区域文化缺失的状况。但目前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提高语言技能,它无法承担过重的文化教学任务。因此为了让学生对用英语表达区域文化有更深入的学习,满足社会对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需求,各学校还应在大学中开设用英语介绍区域文化的选修课,开发以输入地域性特色文化为主的大学英语后续课教程是一个方向,让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有机会练习运用英语去介绍家乡文化和了解周边国家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宣传区域文化的英语活动,组织有关题材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等,以增强应用型的练习。
参考文献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44-145.
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2010(1):39-46.
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1):1-8.
吴红梅.中国文化输出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问题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1):82-87.
于艳华.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失语及其拯救策略[J].教育探索,2010(7):71-72.
篇7
[关键词]后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14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70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了解着这一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基于此,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时下使用的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各类大学英语考试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远远不够。这就使得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不能用英文自由流畅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要求》提出:“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单一的文化知识讲授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Cul-tural Creativity)目的。陈申认为,文化创造力是指在外语教育中,通过本族语(文化)及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学习,逐步获得的一种创造力。具体到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中,就是以中国文化为前提,在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产生与发展而来的一种创造力。何自然( 2001)也认为,学生可以依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创造性地用英语表达中国独特的文化,构架不同文化桥梁,促进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后续课程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大学英语的未来发展方向:若不久的将来,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目标在高中就能够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又当如何?此外,社会对各行各业对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若仍定位在“继续夯实基础”这一点上,是否跟得上时展步伐?因此,《大纲》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贯穿大学英语学习始终,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两个部分。提高阶段的课程,即为后续课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是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完成了入校前两学年的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之后,针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延伸性,提高性的英语课程教学,以达到《大纲》提出的“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要求。它也使得非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实现了“四年不断线”。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挑选适合的后续课程。后续课程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即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和专业英语类课程。这样的划分方法杜绝了一部分学生在通过四级考试之后将英语完全放弃,导致英语能力下滑的现象;且这样也提供给学生更多满足其兴趣爱好及需求的课程,以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使其获得更多接触实用英语的机会,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我们在开设后续课程时,要把握的一更正这样一种观念:后续课程仅是一二年级基础课的补充。其实,它更是基础课程的必要延伸,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英语实际英语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任课教师在后续课程的设置,课程设计等过程中都要更为细致和高效,要提高后续课程的质量,必须在课程设置时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授课模式,否则,后续课程的开展就不可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只会沦为学生混学分的一个“捷径”。
笔者所在高校为省属师范院校,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深化过程中,我们也在大学英语第四学期对已经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基本要求”的非英语专业文理等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后续课程。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了解的学生。
三、中国大学生传统文化表达能力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时下使用的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各类大学英语考试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远远不够。这就使得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不能用英文自由流畅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学习出现了“只知课本事,不知身边事;只知国外事,不知中国事;只知语言事,不知文化事”的倾向。所以,中国大学生总体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比较低下,在进入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中时,自然而然地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小学中学地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连最简单日常的英语问题都无法回答,更不用提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了。如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breakfast?”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十有八九都说是“Milk and hread”,事实上大部分人常吃“中式早餐”,却不得不在这里“撒谎”,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稀饭、馒头、豆浆、油条等最常见的中式早点。直到笔者撰写此文时,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四、“说英语游中国”课程设计
随着近几年“国学热”浪潮的不断高涨,中国的外语教学及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们包括笔者本人,都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传统文化表达能力提升更加关注。之前的大量研究都得到了这样一个相似的研究结果:由于多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确实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因此,把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这一契机,在进行后续课程的设置时,我们也充分地考虑到设置此类向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结合了当前中国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力较弱的现实状况以及《要求》中提出的“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不断提高,保证学习者在整个大学英语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的要求,探讨后续课程一《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建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游历”中国,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力,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双赢。
(一)理论基础
认知教学法强调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有意识的材料和学习。这样才能避免被动接收.最终培养起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教学法强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其所面对的语言材料与他本人的常识,经验等联系起来,来选择最真实的,最恰当的情境来进行教学。语言技能的习得会随着语言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的使用渐渐达到灵活使用的自动化发展阶段。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堂练约有这些类型:角色表演,故事讲述,口头报告,群体讨论等。另外,在教学中试听教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是实现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的重要工具。另外,认知教学法也认为口语,书面语是相互促进的,应该同时发展从而增加强学习者的语言感受力。最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新的学习任务是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传授新的知识。母语毫无疑问是学生共有的知识,应在教学中广加利用,必要时可将本族语与外语作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现象。而且,基于母语基础,学习者能符合逻辑的分析外语及其附带的文化价值,最终找出两种语言间的异同点。研究显示,特别在阅读方面,外语的认知过程取决于母语的认知过程。“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些认知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
“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宗旨在于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拓宽其传统文化的视野,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最大限度增强其人文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表达能力和文化创造力,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中更有效率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模式及特点
“说英语游中国”,课如其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课程以教师的讲授为辅,学生的充分参与为主。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上会有教师的准备性的“输入”继以介绍传统文化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真实材料的展示分享,之后通过口语表达、分组讨论、导游词写作等加强理解记忆。课下进行各种自选主题或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视频短片拍摄,特定主题演讲等,介绍中国书法,绘画,民俗民风,或是旅游景点等。这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同自己在亲身游历神州大地,以这样一种轻松有趣方式达到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能力目的。
(四)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本课程主要坚持由易到难、实用至上的原则。如以旅游英语口语基础,为开头几讲,作为后面探讨其他传统文化的基础,再选取中国饮食文化,茶酒文化,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中国特色文化内容进行讲授。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内容,也是他们在走向社会后最可能频繁接触的话题。甚至,在选取某些特色的中国旅游地,如杭州、北京、西安、丽江、拉萨等进行介绍时,笔者也选取了学生们生活的城市一古都洛阳,并结合当时实际,做了洛阳牡丹文化旅游节专题,让更多的学生在文化旅游节期间成为能够用外语更好地向八方来客介绍洛阳文化,牡丹文化的出色的志愿者,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文化交流。
(五)教学评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以形成性评估为主。考核采用百分制,具体分值如下:
形成性评估占70分,由出勤率10分、随堂翻译10分、口语表达20分(2次)、实践活动20分(视频拍摄,定题演讲等)、导游词写作10分组成;终结性评估占30分。期末考试百分制试卷得分折合30%计为终结性评估成绩;本课程最终成绩为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成绩之和。
篇8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运用
一、概况
(一)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就是常说的交际法,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语言学基础上的教学方式,一般用于针对第二门语言的教学,以提高受教对象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在具体的语言教学中,运用教材知识结合现实的语言环境,运用各种交际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是将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相结合很好方式,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大学英语教学问题
随着英语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大学英语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知识的传授,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英语运用的应变能力。但是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考核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教学模式单一。经过高中三年高压思维的训练,很多大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听教师讲,努力做最听话的学生,忽视了自我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授课也是以教材为主,忽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当学生真正用到英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课堂气氛也不活跃。第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大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重点强调英语语法、句子结构,实际上,这些知识是学生们高中阶段就学习过的,并没有创新,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感受到他们的讲英语的氛围,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二、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启示
(一)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观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仅仅为了学习英语知识而学习,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们必然感到无趣。认为英语没用用,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但是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中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主动获取英语语言知识,一旦他们能够成功运用英语交流就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潜移默化地掌握英语。
(二)强化学生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语法的翻译为主,这样学生只能通过强制记忆来学习英语,缺乏对英语学习的语境,单一的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让学生们变得更加机械。而焦急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结合自己的社会需求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听或者阅读相关的材料,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基础上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能够从整体的语篇和语境加深对英语相关知识的学习,当语言的反复交流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时,学生能够提高英语的语感能力,同时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给很多学生造成误解,以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即使学习了多年英语也听不懂或者讲不出来,交际教学法正能够克服这一弊端。交际教学法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英语教师的只带下融合语言、知识和思想,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创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特殊语境中感受到英语交际的乐趣。
三、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掌握交际教学法的特点,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运用交际法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获取语言知识、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场合和身份的不同都会使用不同的交际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创造适宜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的交际法的教学模式是介绍(Introduction)、练习(Practice)、运用(Production),这一交际法的教学模式是语言学家Harmer倡导的。第一,在介绍(Introduction)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具,通过具体的教具展示向学生传达所要学习具体的内容,或者在语境中解释语法特征,让学生理解特定的语法特征之后再回到语境中运用这一语法,通过对知识点的大体介绍,能够让学生把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在语境中需要熟悉的知识。第二,在练习(Practice)环节,一般教师会使用机械性训练(MechanicalPractice)和复用性训练(ManipulativePractice),也就是让学生由最初的模仿发展到最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交际方式,这是语言词汇和语法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不同语境和语言的变换中提高英语能力,机械性的训练是学生在最初的学习阶段运用的练习方式,等学生熟悉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之后,就开始使用复用性的训练,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将语言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能够信手拈来。在这一环节,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际活动,有控制地进行口语练习。第三,在运用(Production)环节,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扎实的英语积累基础上,在真实的语境中,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排除交际困难,在这个运用(Production)环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教师要将学生放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自主交流,即使听到学生出错也不要打断,让学生自己体会,慢慢纠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优势逐渐凸显,能够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运用,为评估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途径,但是同时也提高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需要教师灵活把握交际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的关系,博采众长,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为今后的英语运用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静.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06:156-157.
[2]李燕.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3:164.
篇9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文化
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不了解其文化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这种语言,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文化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胡文仲 1997)同样,英语和英语文化也是紧密相连的,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充分重视英语文化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但目前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仍过多注重语言知识讲解, 而忽视了英语文化知识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文化是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束定芳 1996),在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 2005)中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在突出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所以,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加入丰富适当的英语文化知识会更符合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观。即: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语言(工具性)的学习,更应该是通过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来提高大学生国际性的文化素养。
二.大学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文化教学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仍存在偏差,仍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认为大学生学习英语,仍是学习语言系统成分的正确用法,结果是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文化意义,不愿把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文化教学也就从根本上没有被真正的重视起来,致使当代大学生最后往往学到的就是纯正的无文化内容的英语。
(二)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不能满足文化教学要求
现行普遍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为主要目的,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贯穿其中。这类教材是以词汇和阅读为重点的一些教程。文化教学并没有作为该教材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这就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这样,课文的内容就显得教条、乏味,不能和当今英语国家的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满足不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要求。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教学,课堂教学多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也没能有效地将英语文化知识系统的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这样就使得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英语语言背后深层的英语文化内涵缺乏深入地了解。
(四)大学英语缺乏相应的英语文化方面的测评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导致大学英语教师长期偏重于语言的外在形式,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目前大学英语水平的测评主要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这些英语测试中几乎不涉及对大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考查。这种英语水平的测试直接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加强英语文化教学。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充实英语文化教学,转变英语语言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积极转变英语教学理念,将英语文化教学真正的重视起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词汇的记忆,也要对课文有针对性的设立文化主题,系统介绍相应的文化内涵,从而使文化教学融入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引导大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关注,也可以更好地培养新世纪大学生国际性的文化视野。
(二)更新大学英语教材,加大英语文化知识比例和比重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因此,要不断地更新大学英语教材,用丰富多彩的、深入英语社会的语言材料来充实教材内容,使英语文化作为大学英语教材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从而不断补充完善英语文化知识与其中的内涵。这样,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也就会更加立体。
(三)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架起大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桥梁
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同时兼顾图片、声响、和音乐的特点,收集有关英语文化方面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大学生立体地、形象地展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同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大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领略英语文化,品味地道英语,使他们在声像并茂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善于发现英语文化的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
(四)改革大学英语考试结构,增加大学英语文化知识的考核比重
现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短期目标就是通过考试。怎么考、考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的学习方向。如果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能适当地加入检测英语文化知识的试题,相信可以逐步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化内涵,所以建议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增加检测文化知识的相关试题,并加入相应的评价标准,以此发挥其对大学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导向作用。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与熟悉英语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王英鹏 1999)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逐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转变单纯英语语言教师的角色,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英语文化知识体系中学习英语语言,品位英语语言,从而有效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际性的文化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际性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
[2]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
[3]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
篇10
【关键词】大学教育 英语教师 科研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从而适应国家与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实现科教兴国的国策,促使各大高校近年来陆续进行大规模扩招,使得各高校规模逐渐扩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在学生数量庞大的现实下努力创新,提升科研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
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科研成果从总体上看差距较大,以学科级、核心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等高水平学术研究上的差距尤为突出,也就是说在科研水平上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有明显的差距。大学英语教师也有自身的优势,大学英语教师针对纯理论与教学水平都较高,例如在编纂专业书籍等方面就明显优于专业课教师。这就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在理论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大量的学习与借鉴,大部分英语教师还不能自成体系地在利用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将其相关理论吸收、消化,从而结合课堂将知识转化成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的问题
1.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基本上沿用过去的课程,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以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学习的传统学习方法,学生在校的学习主要以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课程结束后收获的均为对语言的实践能力,而对语言的理论课的可是较少,教学内容也没有革新,对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较为简略,在对国外最新文学方面的介绍的也不足,使得学生的英语文学功底不深厚,对外国的文化理解不深入,导致自身文化底蕴不足。
2.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
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也是导致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状况不乐观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单一、重点式培养而忽略了跨学科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即便是在对自身英语专业课掌握扎实的基础上,也无法独立完成相关工作,而真正的英语人才是应该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对自身领域的知识掌握全面,且拥有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出自身开拓创新、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创新能力。
3.缺乏科研意识与科研精神
扎实与创新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提倡的优良传统。科研意识与科研精神的问题涉及面广泛,就大学英语的教学与科研来看,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自身的专业方向,而是单纯的授课,导致英语教学的整体氛围处于消极状态,使得英语教师逃避科研,对科研失去兴趣,更有甚者认为科研并没有其自身价值,因而对科研抱有一定的消极态度,缺乏科研热情与科研精神。
三、改善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现状的对策
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不足的原因来看,造成大学英语教师总体科研水平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个人兴趣不足、工作量大科研实践少、学科自身特点与专业制约等问题,经分析后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
1.提供教师深造与学术研讨机会
虽然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较为繁忙,但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校以及学院应积极为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为大学英语教师创造一定的培训学习机会,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科与跨学科领域更为完善。此外,还要加强国内外学术研讨与交流。学校以及学院应为教师创造一定的条件支持教师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提供他们学术交流的机会,从科研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从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2.培养业务骨干带动科研能力提升
要加强业务骨干的带头作用,让骨干人员带领大家认真钻研,吸收经验,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学院应建立奖惩体系,在英语教师团队中培养出优秀学术骨干,从而全面带动英语教学的整体进步。学院与学校制定完整的大学教师素质水平测评与鼓励机制,挖掘潜在科研工作者,从精神与物质层次分别给予奖励,从而促进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培养科研爱好与科研精神
要培养自身科研爱好,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与兴趣爱好有关,只有对科研充满兴趣才能充分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因而就要求教师培养自己对科研的兴趣,维持长久的毅力与恒心,不懈的钻研从而获得跟深刻的指示,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明与创造。学院的领导应坚持倡导科研意识与科研精神,以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宗旨,将科研成果与评优、升值等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们的科研动力。
结语:
在21世纪这个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实施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英语教师唯有充实自身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才能使得学生们跟进时展的脚步,使得自身成为新时代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秀清.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18)
[2]宋丽霞.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