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方向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areer
WANG Ke-ying,WANG Xiao-ke,WANG Run-chuan,PANG Xia
(School of Medical Imaging,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221004,Jiangsu,China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economic factors、 social factors ect, nowadays,medical imaging students 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for themself has become the key guarantee for a good future . I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our group let 154 students of Medical Imaging who are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grade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After that we Analysis、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factors which have impact on student's career choices .Basing on the analysis,we can give the most reasonable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about how and what they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 ,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our surve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Career dir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医学影像学专业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影像诊断专业以培养临床诊断型医生为人才培养目标;影像技术专业以培养既有医学基础知识,又有理工学知识的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另一培养目标[1]。那么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将选择哪种专业呢?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影响因素
1.1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医学生学习培养周期长,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加上日常生活费,每年开支至少需12 000~15 000元;对于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是较重的经济负担。在发放的154份调查问卷中,因诊断未来收入前景好而选择诊断专业的占36.92%,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因素对影像学生的专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医师资格证 对于基层规模较小的医院,技术与诊断是不分工的,在较大的医院,技师与诊断医生分工明确。执业医师法与职业医师考试规定,一旦从事技术工作就无法再考取医师资格证,不能做出作出独立的诊断报告,这对于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影响很大。
1.3辐射因素 国家早期有关规定,有关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为有害工种[2],不少医院放射学工作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龄,增加公休假期,给予合理的津贴等。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了医学生对放射防护安全性的担忧,而选择诊断医师则无需担忧此问题。
1.4就业压力 在现有的医学影像行业中,各医院对诊断学生学历要求逐渐变高,县级医院以上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疗检查影像设备进行了大的更新,而目前的影像技师队伍无法达到现代化与数字化的要求,故需充实新的高实力技师[4],大部分本科技术学生可以就职于较好医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选择影像技术的有17名学生,其中70.83%是因技术就业率高影响其选择的。
1.5考研热潮 现今的就业压力很大,诊断本科生大部分进入县级医院,许多学生对此不满意,因此想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个好的职业前景[4]。这就导致了"考研热,随大潮"现象的出现。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由于考研因素而选择影像诊断的占48.05。
由此看出,考研已经成为影响影像学生未来选择方向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影像技术的学生,除去暂时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之外,就业压力小,工作风险低以及就业率高也在他们选择影像技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建议与对策
2.1家庭经济问题 对于因为家庭负担重,暂时不能考研和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医学生,可以先选择工作,有了经济基础后,再去完成自己理想。
2.2执业医师资格证问题 有些人会认为,从事影像技术工作不能考医师资格证表示着社会地位不够高,但这只是个人对职业的看法不同,作为医学生需认清自身情况,对自己做好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专业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2.3辐射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射线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铅墙、铅围裙、铅围脖的制作,技术人员操作室与病人射片室的分离,以及每年对影像科室人员的体检等放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很好保证影像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辐射因素在影像学生专业选择上影响越来越小。
2.4就业压力问题 生活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就业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法则,医生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更是高。所以作为医学生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心理抗打击能力,并积极投身到竞争中,刻苦专研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影像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长,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影像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从事诊断或者技术工作,还可以去飞利浦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2.5考研问题 许多医学生在面临毕业时,都会在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上而纠结。其实,考研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自身能力理性选择,切勿跟风,尽量做到考研就业两手抓,以免错失就业良机。
参考文献:
[1]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网站http:///WebSpecF/EnrolDetail.aspx?id=61996.
[2]吴佩岩.2007年,等卫生学校招生的瓶颈[J].卫生职业教育,2007(04).
篇2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医院校;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的快速发展,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放射诊断学知识深度和知识涵盖范围的拓展,在中医临床工作中也逐渐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基础理论,既为中医辩证施治提供了客观参考资料,也为评价中医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医院校中学生的西医基础和临床知识相对薄弱,没有系统连贯的解剖、生理及临床知识,而且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教学时间短、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足等原因[1-2],中医院校中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影像诊断学的内容与临床、中医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何提高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成为非常严峻的课题,这既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1中医院校影像诊断课程改革的现状
目前国内部分中医院校已经意识到过去影像诊断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不同教学改革的方法。蓝江等认为应该结合中医特点,编写适用于中医类学生的医学影像学教材[3]。毛金媛、李圆等认为“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case-basedlearning,CBL)的教学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影像知识,并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4-5]。孙轶等针对影像学科授课课时不足的问题,采取适当增加课时数量,并更加注重见习、实习教学时间,帮助中医院校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影像诊断知识[6]。郑运松等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重新制定教学大纲,促进医学影像各分支学科之间知识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影像诊断思维和综合学习能力[7]。宫媛媛等通过灵活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PACS的基础上建立丰富的影像教学资源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大大缓解影像诊断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8]。通过对已取得效果的研究资料分析发现以往大部分教学改革是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更换教学大纲、改换教材、延长教学时间等方法改革影像诊断学教学模式。
2MDT模式下影像诊断课程改革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培养实用型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医学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医学生进行系统性和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讲授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向“以案例为基础”(case-basedlearning,CBL)的教学方式转变[9-11]。案例教学法(CBL)是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老师引导学习具体医学案例,将抽象的医学知识融入到具体临床诊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通过认识和学习典型案例了解疾病的病因、诊疗以及转归等信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过程监控与评价反馈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传统教学,CBL的优点是学生主动参与性强,与以往从理论基础迈向解决实际问题途径相反,倡导通过团队合作,相互讨论分析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新出现和发展的MDT模式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一种临床综合诊疗模式。它是指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址、固定团队组织会议,汇集不同专业医生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并结合患者的疾病种类、身体状况及心理、经济承受能力,权衡利弊后为患者确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新模式[12]。影像诊断是MDT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像医生可以从影像征象出发,串联病人病史及病人整体情况,明确诊断方向,指导治疗方案。MDT模式与现代医学教育CBL理念相一致。在影像诊断教学过程中将CBL与疾病MDT模式相结合,既能加强影像与临床、中医学科的交融,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加强临床与教学的统一,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相互讨论分析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为走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MDT模式下影像诊断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
3.1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确立“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更早走上自觉成长的道路。每个人一生中始终在锻炼如何把实践、思考、知识三者结合起来,这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医学人才的成长也不例外,医学生的培养必须适应于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学家吴阶平院士认为:“临床工作中,医生无时无刻不在依靠实践、思考、知识三者的结合。医生的才能取决于这三者结合的成熟程度,医生的成长与三者的结合紧密相连。对三者结合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才能走上自觉成长的道路。”大量医学人才的成才实例,都证明了这一观点的真理性。所以,在教学中应确立“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更早走上自觉成长的道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一杆猎枪,而不是一袋干粮”。现代医学知识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已经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拓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如果不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因此,教学模式应改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应着重培养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其在自我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道路上受益终身。“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挑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13]。培养医学人才只有达到了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才能使其具备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本领;才能适应于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和公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对医学人才的素质需求。3.2重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重组和整合,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内容多、课时少是现代中医院校中放射诊断学教学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影像诊断学教师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4]。过去在教学中教师多数着眼于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需要向学生讲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变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教师根据预先制作好的课件照本宣科,讲课缺乏灵活变通,令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使得教师授课速度显著加快,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和速度,课堂吸收率降低,使课堂教学成了过眼云烟,不但影响学习效果,大量的学习任务留到课后,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学前对讲授内容进行知识重组和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相应地,对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重组和整合需要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能使授课者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要求教学者在课前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并把握好授课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切忌“贪大求全,倾囊相授”。3.3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以满足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培养出良好的受教育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中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明显缺乏学习积极性,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力所在并激发他们实现潜能的教师会非常信任和尊敬,即学生希望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获得成就感。因此,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以满足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为可能。CBL要求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将教学重点中需要掌握的具体病例展示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通过认识和学习典型案例了解疾病的病因、诊疗以及转归等信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过程监控与评价反馈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MDT是建立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基础上的一种临床综合诊疗模式。影像诊断是MDT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多学科的协作能够减少因某个专业知识面的局限而使患者遭受诊断过度、治疗过度或诊断不足、治疗不足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又促进不同专业的人员获取更为全面的疾病知识,进而促进学科的融合发展。MDT诊疗模式与现代医学教育CBL理念相一致。将CBL与疾病MDT诊疗模式相结合,既能加强临床与基础学科的交融,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加强临床与教学的统一,又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相互讨论分析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为走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4加强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本领的能力放射诊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要求运用“影文并重,以影为据”的教学法,避免单一抽象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变示教式读片为讨论式读片,学生根据典型病例进行不同角色扮演,就病例进行讨论学习,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讨论总结。此法不但可巩固课堂所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锻炼表达能力,使思维更加有条理[15]。另外“鼓励自学”,介绍参考书和知名医学影像学网站,将授课多媒体课件放在学校网络上,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
4MDT模式下影像诊断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在影像诊断教学过程中使用CBL培养MDT临床思维的教学模式较为复杂,因此顺利开展该项教学改革,不但需要教学单位拥有完备的教学资源,如充足的病例资源、优良的教学设备、完备的教学设施,其中包括网络信息以及图书资料检索、多媒体教学等;同时也需要教师、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素质。影像教学医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持续的教学热情,需要注重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把医学知识纵向与横向融会贯通;需要熟练运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掌握学科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善于依据典型案例,对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思路以及治疗预后等层层递进设置问题,循序渐进地制定讨论主题并督促学生讨论剖析;并且课堂表达能力强,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动向以及个性特点进行诱导、启发及归纳、总结;善于掌控教学时间、讨论方向,指导学生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思维模式。
5MDT模式下影像诊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法
篇3
(一)《圣经》故事方面
英美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特别是基督教思想影响非常深远、广泛。通常西方人会把《圣经》作为他们的生活道德准则,《圣经》的内容深深地融入到西方文化中。在西方人的文学艺术以及日常语言中也会广泛应用到《圣经》故事。比如,“Godforbid”“Oh,heavens”“forGodssake”等已经成为西方人的口头常用语。实际上,《圣经》不单单是基督教的一部正式经典,而且也是一部内容、思想的经典文学作品。英美文学家常常为了丰富写作题材,进而巧妙地引用《圣经》中的词句、人物或者典故。比如,“Absalomshair”,本意是指押沙龙的头发,潜台词是“美丽反而是一种致命伤”;“Manna”在《圣经》中赐给以色列以及摩西人的食物,潜台词是代表意外收获。圣经的典故以及故事也被常常应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其中英国诗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的《力士参孙》《复乐园》及《失乐园》中都采用了《圣经》里的典故。
(二)词汇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
文化和词汇密切相关,每个民族的语言词汇中都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风俗民情、政治制度、经济、历史、地理及文化艺术等,但是如果文化背景不同的话,相同的词汇代表的涵义也会有所差异。就日常生活称呼语而言就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比如,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汉语中主要用“老”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尊敬,常常也会使用“老王”“李老”或者“老先生”。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年长通常代表着智慧、经验、身份,但是西方文化中,将“Old”这个词汇表示过时、落后于潮流等意思。并且在西方,年龄是个人的重要隐私信息,尤其是西方的女性非常忌讳他人询问其年龄。因此,西方人一般不会叫对方“oldpeople”“grandma”等,通常会直呼其名。其次,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样体现在颜色词汇方面,从而影响颜色词汇含义大大不同。如,汉语常常会用“眼红”体现嫉妒的情感,用“走红”表示非常受欢迎,但是英语会用“begreenwithenvy”表达嫉妒,“red”这个单词仅代表“负债”“赤字”的含义,而不带有感彩,采用“blacktea”表示红茶。
二、有效处理文化因素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
在西方文学中,西方文化被良好地体现出来,而翻译则可以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个更方便、准确了解西方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正确合理地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使中国的读者可以快捷地掌握和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掌握西方文化精髓。但是文化差异是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一个重大阻碍。如果从译法的层面分析,可以将翻译分成意译、直译两种方式,翻译家的风格也可以概括为“异化”“归化”两种。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并不是对立的,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无论应用“异化”策略还是“归化”策略都会有一定的覆盖、交叉情况,因此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异化、归化相互融合的方式。如果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差异导致词句语义空缺,可以采用“并行法”进行翻译。比如,在影视片名翻译中,WaterlooBridge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翻译者并没有仅仅采用“异化”翻译方法直接翻译成“滑铁卢桥”,而是翻译成《魂断蓝桥》。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影片中的一些悲伤情节,也可避免受众误以为是拿破仑失败的滑铁卢战场。其实,片名“WaterlooBridge”也就是英国伦敦的滑铁卢桥,为了以防观众误解,因此借用了我国《太平广记》中描述的“蓝桥相会”传说,把“滑铁卢桥”翻译成“蓝桥”,这样不仅点明了爱情主题,也将原名中的“桥”保留了下来,同时也通过“断桥”暗示了影片的悲剧色彩。由此可见,有机结合“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不仅可以将原名的基本形式保留下来,也可以将影片的主要内容真实地传达出来,更加合理。反而如果单独采用异化或者归化的翻译方法,都不能完全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不利于双方的文化交流。
三、结语
篇4
湘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通行于湖南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北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湘方言北部的主要代表有长沙话和双峰话。南部的主要代表有祁阳话,另一种湘方言的代表为湘乡话。湘方言在语义、词汇、句法上与普通话大同小异,而在语音上和普通话差异较大。研究湘方言和英语的共性及个性对于湘籍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母语迁移理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Lado[1]认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会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的形式、意义、文化等迁移到目的语言习得中去,且学习者母语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第二语言中与母语相似的成份(语言的共性)对学习者来说是简单的,与母语相异的成分(语言的个性)对学习者来说是困难的。La-do的这一对比分析,指出了语言迁移现象对第二语言学习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对比分析逐渐被错误分析所替代,以Corder[2]为首的错误分析理论派认为外语学习受普遍语法影响,而错误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 语言的标记性理论[3]运用语言共同性理论来分析总结二语习得的规律,解释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依据该理论,当母语的某些规则与目的语习得过程中语言形成的普遍规律相吻合时,习得的速度就快,反之则慢,迁移是语言学习的辅助手段。而Selinker则认为母语对二语习得是一种认知过程、一种策略,或是一种调解。对学习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是去克服母语的干扰,而是在认知过程中尽快掌握目的语的知识和技能。总之,学习者可以通过分析来比较母语与目的语,利用两者的共同点,加深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同时,可以利用两者的不同,提前预测第二语言学习容易犯的错误和出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避免犯错误和排除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语言的共性与湘方言的正迁移 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似之处促进二语学习的影响称为正迁移。二语习得者在开始习得第二语言时,就会把他通过母语而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运用到二语习得中,从而加深对所习得语言的理解。母语是学习外语时可以借用的克服外语局限性的一种资源。 (一)语音 湘语言和英语在语音方面有共性,即都有音位和音节。在音位中都有元音和辅音,而在湘方言中表现为声母和韵母。在音节中都有“辅音/声母+元音/韵母”的组合方式,且元音/韵母可以单独成音节,二辅音/声母则不可以。此外,两种语言都有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的区别,句中和句末的语音停顿以及不同的语调,如陈述语调、疑问语调、祈使语调、感叹语调等,且口语中都有连读音变,如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二)语义 词义都有褒贬之分,单义和多义之分以及本义和转义之分,且有词义的演变。例如,两种语言表示“舌头”的词语都有“语言”的意思,如湘方言的“唇枪舌战”,英语的“mother tongue”。在句义方面,词义的组合具有相同的搭配限制,如施事、受事、与事、时间、处所、工具等基本语义格。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句子存在因为指称不同而引起的歧义现象。 (三)语汇 从造词方式上看,都有语音造词法,如摹声造词法、译音造词法、变音造词法等。湘方言的“咯咯(crackle)”、“嘎嘎(quack)”、“喔喔(crow)”、“嗡嗡(hum)”之类的摹声词,“马达”、“沙发”、“拷贝”、“尼龙”之类的译音词,在英语中也存在。从语汇的层级来看,一般都存在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三级语汇单位。从语汇的类聚来看,都有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类义词、同音词、同素词、同构词等。 (四)句法 就语法形式来说,都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其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就词类来说,两种语言中也都存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以及实词、虚词的划分。就句法结构来说,二者也都存在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此外,在句法变化方面,省略和易位现象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甚至连一些具体的省略、易位规则也是有相同之处的。 三、语言的个性与湘方言的负迁移 与语言的共性相比,其个性则更为明显。在学习一门外语时,由于母语知识而对目的语学习产生负面的阻碍外语学习的影响称为负迁移。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原有的习惯会影响新习惯的养成,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母语的特性往往会被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大脑中已形成的母语规则会干扰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利进行。负迁移会导致学习中各种错误的出现,增大二语习得的难度。 (一)语音 1 长、短音对应不明显 由于湘方言中没有像英语中i:/i,??/?,u?/u,??/?等长短元音的对立,因此,湘籍学生在发这些元音时,常常会出现长元音发得不够长,短元音发得也不够短,即长、短元音的发音区别不明显。 2 开口度偏大或偏小 英语中的e,湘籍学生多发成ε,ei也多发成ε,而?却常常发成ε,致使读音中不能区别英语中的e和?。 3 舌位偏前或偏后 湘籍学生多把英语中的ɑ:发成前a,舌面后半低元音Λ,也多误发成舌面前低元音a;而英语中元音?(:)多误发成舌面后半高元音r(:);也有少数学生把?发成加舌尖中边辅音l的音,如i?发成il等。#p#分页标题#e# 4 词尾加音 英语单词常以辅音结尾。而湘方言单词主要以韵母和n/ng结尾,因而湘籍学生读英语单词时习惯在辅音后面加元音?,例如,blind/blaind/读成/'blaind?/,bike/baik/读成/'baik?/。 (二)语义在语义方面,两种语言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1 词义不同 两种语言之间具体的词义差别较大,很少有词义完全相等的词,如湘方言的“树”有“树木”、“树立”、“建树”、“树敌”等意思,英语的tree只有“树木”的意思。但英语tree有湘方言所没有的“鞋楦”、“衣架”、“驱使上树”、“上鞋楦”等意思。 2 语义系统不同 各语言的语义系统差别较大。如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很多,英语中就比较少。如湘方言“叔叔”、“伯伯”、“舅舅”、“姑父”、“姨父”等,英语只用uncle一个词来表示。湘方言的“伯母”、“婶婶”、“大大”(妈妈的姐姐)、“阿姨”(妈妈的妹妹)、“姑姑”(爸爸的妹妹)、“[duòjī]”(爸爸的姐姐)、“舅母”(舅舅的老婆)等,英语都用aunt来表示。 3 词义搭配不同 各语言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如湘方言的“大”,可用来形容声音、风、雨、道路、年龄、手术等等,而英语则分别用loud,strong,heavy,main,old,major来形容这些事物。再如红茶(blacktea),因为西方人相对注重茶叶的颜色,因此称之为“Black(黑)”,而中国人相对注重茶汤的颜色,因此称之为“红”。还有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害群之马(a black sheep)等诸多例子都可以说明湘方言和英语在词义搭配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三)词汇 词汇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造词方式有所不同。如湘方言有叠音造词法,如“猩猩”、“蝈蝈”、“姥姥”等,英语就没有这种造词方式。湘方言有变调造词法,如“少(shǎo—shào)”、“种(zhǒng—zhòng)”。英语没有这种造词法,但有重音变化,如incense(香料['insens]—烧香[in'sens]),present(现在的['preznt]—介绍[pri'zent])。英语的形态造词法很活跃,有很多前缀和后缀,而湘方言的前缀和后缀都较少。湘方言的成语、惯用语很有特色,成语以4个音节为主,惯用语以3个音节为主,而英语一般没有这么整齐的形式。 (四)语法 1 语法形式差异较大 湘方言的主要语法形式是词序和虚词,缺乏曲折形态变化,而英语的形态变化比较丰富。如湘方言“他看电视。”没有时态的变化,而英语则有不同的时态。 2 词类不同 湘方言没有冠词,而英语有冠词。 3 语序有所不同 湘方言的偏正结构中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而英语的偏正结构修饰语有前置的,也有后置的。 4 主语的脱落 湘方言的句子中可以省略主语,而英语不能没有主语。 四、掌握迁移规律,指导英语习得语言的个性是在整个语言集合的范围内把不同元素的性质进行对比提取出来的;语言的共性是以构成语言集合的各个元素的性质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来的。因此,语言的个性和共性互相依赖、互相依存,处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4],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我们要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避免母语的负迁移,掌握母语迁移的规律,为指导英语学习提供服务。 (一)寻找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利用正迁移母语对英语的习得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二语学习者应根据同化理论适当的利用母语,总结出两种语言的共同规律,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母语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 (二)明确两种语言的不同点,避免负迁移作为新鲜事物的英语,学习者对其接受有一个过程。二语学习者应该明白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通过认真分析,仔细观察,多做比较,从而掌握规律。要注重主谓不一致,名词单复数不分,动词时态、语态、冠词滥用,形容词与副词混用,单词拼写错误等平时易犯错误的类型、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适时进行总结和归类,有意识地注意方言中没有或很少出现的语言现象。把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尽量把母语的负迁移缩小到最低限度,寻找实现负面迁移向正面迁移转变的条件。
五、结语 正是因为湘方言的迁移作用,湘籍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有时表达顺利,有时不知所措。语言迁移理论的探讨有利于学习者认识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中介语、语言错误类别和趋向、语言学习障碍的原因、语言与环境、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湘籍学生应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深入研究湘方言和英语,分析和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认识和处理迁移规律,利用迁移规律,迁移心理和思维的形成,防止和制约负迁移的发生。
篇5
关键词:ESP;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文化的国际化,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企业越来越青眯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专业方面的技术交流、谈判与合作。但事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得不耐着性子与其他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起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重复的语法、单词,做枯燥的四级试卷,分析解题技巧。而另有部分学生也呈现出对英语学习懈怠、不好好学的状态。整个局面最终就是学生抱怨英语课没意思,枯燥乏味,上课打瞌睡、做不相关事情的不乏其人,经常逃课、旷课的现象更是履禁不止;同时教师也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好好配合,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一方面既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部分学生一味追逐于过四、六级的功利心态,而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及乐趣所在。另一方面也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授课激情。笔者在这从教的七年中对此深有体会,如果这样的状况得不到改善的话,别说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恐怕连最初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到。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不少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已提出了ESP的教学理念,如我国英语语法家章振邦教授明确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关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五至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这就从战略的高度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实施之法,贵在启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的“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使应试教育真正过渡到素质教育。
1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即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的同时,把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善于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变“死学”为“活学”。
2着重于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即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展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为认识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正确检查学习结果,总结学习活动的规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ESP教学的独特性
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双语教学,它们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大学英语侧重于英语基础的训练,它和专业英语有共核部分,都在于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共核英语和专业英语还是有区别的。过了四、六级的学生在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用英语从事相关外贸、金融、法律等行业时未必会显得游刃有余,因为仅有“共核英语”是不够的,专业英语有它自己特殊的词汇、句法结构和篇章,不通过专门的学习是无法看懂专业文献和专业教材的。而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是指兼用外语(在我国主要是英语)和汉语来讲授专业知识,它不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而是以讲授某种专业知识为主线,作为特定语境、特定环境下使用的英语,是语言共核之外的部分。有人主张可以由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直接过渡到双语教学,但事实情况却不容人乐观。目前就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由专业教师担任,但大多数的专业教师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还是信心不足,课堂教学多倾向于词汇+翻译的教学法,结果往往未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反而还可能陷入专业没掌握,语言能力也没练成的两难境地。而ESP教学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习得技巧和特定领域中用英语撰写的文章的基本语篇分析能力,为学生顺利进入双语课堂打好基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ESP课程应该是从基础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顺利进入双语课堂做好准备,让他们既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篇6
1.知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趋势
面对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更新加速,医学教育必须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三基教学为重点,准确、精炼地传授所必备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吸纳医学发展中的前沿性知识。医学课程需要重新整合、整体优化,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开展学术讲座和知识交流,了解新进展,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忽视基本知识而一味求全求新,得不偿失,并且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沉重负担。
2.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化趋势
过去单一的书本教学注重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而对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相对重视不足,难以达到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现在,更多的医学信息来源于多媒体、电视等种类繁多的电子传媒和网络,动态、立体视觉的传播手段也使医学知识的传授更为直观。为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师生使用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和获取必要的信息创造条件。教师应积极进行网上教学,建立师生网上互动平台,探讨交流,教学特长。目前,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和电子学的发展推动下,模拟医学教育应运而生,以更加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事实证明模拟病人、计算机模拟教学、模拟视频等方法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原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样化的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为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启发学生自学、获取利用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也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教改力度,增加创造性与接合性课程,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上互动和学生自学,可引入以问题为中心(PBL,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学法,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把握学习内容,领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自我更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习惯。研究表明,PBL方式培养的医学生在临床操作、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独立性方面要强于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将使学生在今后从业和学习中受益终身。
3.课程综合化、技术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趋势
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对个人素质进行全面综合培养。医学生需要学习掌握许多医学交叉学科和社科知识,重视医学实验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口头、书面的表达言简意赅。伴随医学国际化趋势,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还应熟练使用外语及医学数理统计。此外,我国医学教育迫切需要技术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刻不容缓。这需要国家医学教育管理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需要医学院校,在理论和实验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方面下大功夫,以尽快跟上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步伐。
4.教育目标的终身化趋势
医学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快速发展,使医生成为需要付出毕生精力去学习和实践的职业。因此,医学教育的理念更在于培养终生学习者,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一生奠定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适应社会的持续学习需求,学校还应加强再教育培训,为其提供再教育的环境与条件。循证医学(EBM,evidencebasedmedicine)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是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临床教学,要求临床教师既要掌握教材内容,又要不断更新有关疾病的诊治进展,传授疾病诊治的最新知识,提出疾病诊治的现有疑点供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这不但教给学生书本之外的较新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如何质疑解惑和获取本专业的最新进展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终身自我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做人为本,以德为基,强调和深化传统文化素养在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篇7
从事外语教学三十多年来,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有很大影响。中国孩子对西方文化的未知,导致外语学习的过程频繁出现障碍,学习成绩始终不能达到理想的分数,凭借教学经验,我呼吁所有的中国学生应该从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潜心学习外国文化。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将自己的想法、认识、经验和措施展示给大家。
1.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交流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性,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的差异。就文化标准规范而言,不同的语言文化使用的规则就会不同,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因此把握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下面我仅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例举语言文化发面的差异:
1.1 信仰和习俗的差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英国人不喜欢大象、喜欢熊猫;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忌用,喜欢玫瑰花;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是不祥之物,各种禁忌无奇不有。
1.2 身体语言的差异。中国人常用握手和微笑来表示友好和礼貌,欧美人习惯拥抱和接吻的礼仪形式,印度、泰国则双手合十表示问候。阿拉伯人见到别人朝自己微笑时,会感到莫名其妙。与人交谈时,中国人习惯翘起"二郎腿"与人交谈,在东南亚国家这一姿态被视为极不友好。
中国和英美人习惯用点头表示赞许、肯定,在印度、希腊等地点头的意思恰好相反。填写表格和选票时,中国人以打勾或画圈表示肯定或赞同,打叉则表示否定或不同意,而英语国家则以打叉表示肯定或赞同。中国人用鼓掌表示欢迎或赞赏,俄罗斯人用指头敲桌子,德国人习惯用脚踏地来表示。
1.3 颜色和数字文化的差异。在东西方非语言环境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非常丰富,这类词很容易引起文化含义的误解和语义的混淆。在我国,常可看到用颜色和数字来命名的商品商标。
1.4 寒暄和问候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 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 话题是天气的 状况或预测。
其实东西方文化层面的差异是难以数的清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 ,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教育的差异
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
比而较之,中国的素质教育总也不能尽善尽美,除了环境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难改变这种传统。还有,中国的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及自我能力的提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则远不及人。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对教育不满,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两种等级。
我想,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说明孰好孰坏,这只是两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他们各有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吸取对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掌握西方文化知识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影响
对西方文化背景认识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英语的学习。比如在平时考试的翻译上、阅读理解上、语法上都会出现问题。如果对文化背景不熟悉,我们对很多翻译都照旧中国的字面意思翻译,就会出现很多的笑话。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我们所学习的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知识。如果没有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很难了解清楚教材的内容,从而也很难准确把握有关内容的思想内涵。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也是多方面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是相当重要的,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进行跨国交际的关键之所在。
4.应对英语学习中文化差异的措施
在日常交际中,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表达的差异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例如:中国人喜欢通过对对方生活的关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西方人却常误解成中国人爱干涉他人的私事。
篇8
【关键词】高血压 家庭访视 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289-02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如果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慢性严重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由于这一特殊性,患者必须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对疾病的康复及对治疗过程的认识与血压控制均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患者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患者控制疾病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住院期间大多数的患者均能正确要求进行治疗,但在出院后遵医行为反而大大下降,难以长期而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引起多种并发症,为了提高遵医率我们对出院后的100例患者进行遵医行为的调查及研究。
1 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曾在我院住院,经WHO血压诊断提出的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32-79岁,将这100例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及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按高血压系统治疗和健康教育。由分管护士在药物治疗、饮食方法、运动疗法、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指导,并附有书面形式的健康教育卡片。出院时,患者均表示会按要求并掌握所指导的内容。出院后对实验组进行家庭护理访视,具体措施是由护师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组成家庭访视小组,每组2人。访视频率及内容为:(1)出院2周内进行一次家庭访视,内容主要是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取得家庭的大力支持,为患者遵医提供家庭帮助。(2)出院3月内每月进行一次连续性家庭访视,三个月后每月访视一次。访视内容为强化患者及家属对遵医行为的重要认识,了解患者在控制疾病方面遵医行为的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以及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访视的原则是健康教育贯穿于家庭访视的全过程,结合家庭护理技术指导,时间每次1―2小时。(3)科内设咨询电话,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正常提醒患者遵医,患者也可随时来电话咨询)对照组在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影响。
1.3 评价内容
患者出院半年后,对其进行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调查,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共分为5个方面,4项内容,具体为:①药物治疗方面:是否忘记服药,是否听信非医护人员的劝说而自行更换药物,自觉症状缓解后是否曾自行减少用药量或停药。②饮食控制方面:是否遵照护师的指导严格执行,尤其是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是否在检测期间一直遵守给予其设定的食谱。③运动治疗方面:是否根据护师的指导长期坚持并持之以恒,是否根据护师设定的运动计划严格遵守,而没有自行加量或者停止。④自我检测方面:是否在气候、环境、饮食不当等时候没有进行自我检测,是否在外出或生活方式改变时没有坚持进行检测。⑤定期复查方面 是否忘记复查的时间,是否病情变化时才到医院。
根据调查结果,分组进行统计,获得两组患者的遵医率。患者出院半年后,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数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数据用x+S表示。P
2 结果
两组患者遵医率及生化指标的比较分别见表1和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遵医率及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
表1 两组患者遵医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3.1 对出院后患者继续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遵医率的有效方法。
篇9
【关键词】朴实;稳健;幽默;谦逊;学生为本;人格魅力
数字影像技术教学中如何把知识更好的传播给学生,我们除了一颗热爱教育的炽热之心,还需要讲究方法技巧,结合本专业掌握教学设计的艺术,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贴近岗位工作过程,打破单纯学科片面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探索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过程细化:学习目标启发思考与认识(教师演示)确定学习任务(教师引导)项目实践1(学生做,子任务1)互动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项目实践2(学生做,子任务2)互动2项目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讲)项目评价(课内考核)课后作业。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必须有创造性”。实践证明,创造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的品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高超的技能技巧,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个班级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爱学习、并能够主动学习的类型。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在班级里树立典范,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有的时候可以当教学的小帮手。有些基础弱的学生更愿意找他们来讲解知识难点,他们也很愿意来教。既缓解了教师反复教学的劳累,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们自身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二类是边学边玩型。这类学生自觉性差,对于学习惰性十足。但只要对他们多督促,他们还是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容入时尚元素的案例,甚至可以直接向学生了解他们最感、最希望学的内容,把这样的内容结合知识点做为教学实例,吸引学习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三类是不学习型。这类学生基础差,甚至是无基础,也有点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我在讲课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全程的视频录像。把录像拷贝给大家,课后可以一边看一边学。这样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个性,不愿循规蹈矩。我在教学中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比如在二维动画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就不按我课堂讲的内容去练习,他说自己美术不好画不好人物形象,自己用圆圈、线条画小人并录了动画,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阶段小结时对他提出了表扬。这下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后的学习中,这位同学居然用这种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的动画,大家说原来他这么有才呀。在艺术的教学中由为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的艺术,它基本上继承了艺术的含义。如果从上述“ 艺术” 的两层含义出发,结合教学活动的具体特点来考虑,我们可以将教学艺术表为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在这个定义中,“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是教学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 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学艺术最高境界的和结构内核。
教学艺术的创造,同其他艺术中的创造一样,具有求异性和原创性。但由于教学的对象是身心特点各异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因而教学艺术远比其它艺术更为复杂,是一切艺术中最复杂最精细的艺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每一次课,都必须进行一次创造性的劳动,经历一次艺术加工的过程。首先,要使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掌握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深入钻研,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又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序列,选择适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怎洋启发学生,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就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点。疑点引出后,教师还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这也要讲求教学艺术。正如《学记》所言,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再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意外事件,需要教师迅速决断的处理,这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当的教育机智。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离开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教学艺术修养,要获得教学成功是不可思议的。
综上,教学方法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勇于创新,教学艺术要具有创造性。在事业中放大自己的个性,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中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学为人师,清风两袖养浩气;行为世范,热血一腔育栋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 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影响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对词语教学的影响
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系到词语的情感色彩、指代范畴、文化背景以及成语、惯用语、谚语的准确运用。在外语教学中,学生若只从母语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词语,则极易导致对目的语理解的偏差,不利于学生准确运用词语。如“rest-room”按字面直译为“休息室”,但在英语国家却是指“洗手间”;“to be green eyed”并不是指“绿色的眼睛”,而是指“嫉妒”。诸如此类词语并不能通过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而是要考虑到西方文化背景,认真学习和积累词语的深层含义。
(二)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外语写作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然而,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运用母语思维习惯将语句翻译成英语,形成“中国式英语”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负迁移对外语写作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化知之甚少,即使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也难以写出地道的外语句子。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让学生掌握母语文化知识,还应帮助学生了解外国语言文化,掌握两种语言文化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三)对语法教学的影响
语法是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合句成篇的基本规律,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使得不同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明显差别。如,简约、直接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点,在英文语序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即先表明句子主干,后表明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而在东方文化中崇尚的是中庸之道,使得汉语语序往往先做铺垫、后说重点。由此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语法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当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快速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四)对口语教学的影响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受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在外语对话中会不自觉地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在外语文化上,影响外语的正确表达,进而形成具有汉语思维的外语对话,这不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要重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语言表达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外语表达习惯,熟悉西方文化,避免汉语思维定势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开设文化课
学校应适当开设母语文化课和目的语文化课,将东西方文化差异融入到外语教学中,使文化课不仅要介绍西方文化和目的语背景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历史事件、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教师要在文化课中有意识地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引导学生掌握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得体、地道的语言。如教师可在文化课中介绍东西方日常问候用语习惯、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
(二)运用有效教学方法
在外语教学中要渗透跨文化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实践能力。教师可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内容,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化信息,包括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起学生主动性,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而后教师再导入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大意、理顺语句关系,进而强化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习得,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优秀文化作品,如出版物、影视作品等,引导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外语报刊和原版资料,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外语的表达方式,及时掌握外语中产生的新词汇。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语言行为、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直观展示视频、音频、图像、文字资料,使文化信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为学生营造西方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对话练习。在课堂下,教师可指导学生登录教育教学网站,让学生主动获取文化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在线学习,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专家讲座、原版视频资料等,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语教学必须承担起跨文化教育的重任,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词语、语法、写作、口语等教学环节的影响,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异同,避免母语文化的定势思维阻碍学生的外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智玲.谷萍.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启示 [J].外国语文,2013,(4).
[2]杨桦.英汉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