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英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英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97-01
一 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体现
所谓的国际理解教育,是指随着不同国家、民族与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加深而出现的理解他国与让他国理解本国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个人价值观与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具备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并开始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做出价值判断,但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的判断往往具有片面性和非理性,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国际理解精神和态度,挣脱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束缚,从国际视野去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国际责任感,提高国际意识。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教育中有重要的体现,就高中英语教材的选材而言,它从不同侧面去体现了英语国家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理解异国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二 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现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并未受到高度重视,高中英语教育中过分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还是以高考为指标,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淡薄。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英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掌握,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进行一系列知识点讲解和大量的习题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跨文化意识、国际意识的培养,也忽视了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交际体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国际理解能力与态度需要在跨文化交际体验中才能形成,导致了学生国际理解能力水平较差。此外,在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中忽视了英语的表达,对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理解较为片面。
2.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英语教育以高考为主要目标,高中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进入大学,因此英语也就被当做一种工具;其次,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英语学习时潜意识运用汉语的思维进行理解与表达,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受思维方式的局限,使得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没有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此外高中英语教育中老师片面依赖于教材和课堂,老师的国际视野缺失,学生多元文化体验就受到限制;最后高中英语教育中缺乏国际理解教育的语言环境,缺乏多层次的信息与情感交流,学生的英语交流仅限于课堂,使学生缺乏对国际理解的能力与态度。
三 加强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对策
1.拓宽学生的交流途径
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与交往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英语交流,拓宽学生的交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国际理解教育服务,运用录音、录像资料及各种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进行国际理解与交流的渠道,或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听课与交流,深化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人际交流关系。
2.英语教师要注重国际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全球意识,将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渗透在学习中。不仅仅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在课堂上加强英语交流,让学生进行体验,在交流中体验异国文化,形成国际理解能力。
3.革新高中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
改革传统的以语音、语法、词汇为主的英语考查方式,适当减少英语客观语法知识题,增加英语语境应用的试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同时要增加英语活动考察,学校组织民族文化讨论与评价,或进行异民族风情演讲,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提高国际理解能力。
4.引进外籍教师,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
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外籍教师资源,加强学生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国际意识,同时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进行认识,加强学生对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社交规则等的直观印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国际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以“国际理解”作为教育的理念并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宽容、互助等优秀品质,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竞争的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团结协作。
一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1.大学英语教育注重语言知识,缺乏国际意识培养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的主要在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对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许多教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把英语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通常也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课堂英语教学的词汇、句子以及英语语法等知识,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英语阅读的具体内容,教师和学生往往都是采取忽视的态度。这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英语语言实践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理解国际的文化知识,达不到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2.大学英语的教材存在缺陷,国际理解教育知识不突出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已逐渐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当中。例如,有些文章介绍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地理风貌等。虽然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并不突出,并没有明确规定课程大纲的学习目标,大学英语教育当中的国际文化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这样,不仅使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个明确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学习上,也无法对国外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
3.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无法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与能力
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简答的附加方法,也就是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内容上,补充和添加相关的其他国家、民族以及区域的文化知识内容。这种简单附加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达到国际理解教育的能力目标。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国外知识文化,但是,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教育态度和行动能力的目标,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二 国际理解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整合方案
1.将教育教学的目标进行整合
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分为国际理解知识、国际理解态度、国际理解技能以及国际理解视野四个教育目标。这四个教育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在国际理解视野和国际理解态度这两个方面,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外语知识,能够利用外语知识进行国际交流与理解。通过外语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其他国家的信息,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并在国际交流与活动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教材,做到课程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的课程教材上,虽然有一些文章对国外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地理环境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但是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视角上看,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缺乏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内涵并不是特别突出。而且课程教材的设计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进行训练,对国际理解的态度和能力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做到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效整合,同样也需要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做到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不仅要掌握普通的文化知识,还必须具备专门的英语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具备普通的文化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今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中,普通文化的内涵已是非常广泛,能够有效陶冶教师的人文精神、培养教师的人文素质,进而形成国际理解教育视野,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国际文化的教育。而在专业态度上,教师必须要以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理念,把学生个人的发展通过以及全人类的生存发展相结合作为学生的主要目标。
篇3
关键词:外籍英语教师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2005)-10-044-02
语言是文化、经济和冲突的协调者。由于种种原因,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人际交流的主要工具。这就意味着讲英语者不仅仅局限于说英语的本族人,还有许许多多为了与这些本族人进行交流而学习英语的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原来的初中起点开设英语课程,到现在的小学水平开设英语课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硬件要求;以及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英语已经成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这些都彰显出英语的重要性。
据估计,当今中国不论大人小孩约有二亿多人在学习英语,也就是说每六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英语学习者。这些年,英语教育在实践中求发展,由原来强调语法、阅读到现在侧重听力、口语。因此,由于英语学习的普遍性,外籍英语教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能够与外国人流畅地进行交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与外国人沟通就成了大家心目中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大教育机构纷纷聘任洋外教。那么到底为什么外籍教师如此受欢迎?
经过近几年与外籍英语教师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笔者对聘任外籍教师颇受推崇的原因有所体会,现总结如下:
1. 课堂讲授生动有趣,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持续上几节课,外籍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激情,他们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他们语言生动、风趣、极富感染力,有时还会夸张地运用体态语言,而且外籍教师喜欢用非语言方式(如眼神、肢体动作等)来辅助教学,因此课堂气氛轻松。另外,外籍教师善于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讲课内容也不仅拘泥于教材。他们能够利用学生求新、活波的天性,调动外界因素,如实物、天气、艺术作品等等,从而构建除丰富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课堂气氛民主化。外籍教师崇尚个人主义,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外籍教师的课堂上,一般都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协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学过程人性化。外籍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不会仅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会视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及教学方法的应用,让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此外,外籍教师善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一旦学生答对了问题,他们会非常高兴,连声赞叹。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4. 语言、文化教学的优势。外籍教师在语言及文化教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口音纯正,对本族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另外,他们还能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文明与信息技术的载体。通过课程讲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资讯,这是本土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调查表明,外籍教师的教学不仅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直接的帮助,甚至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外籍教师的大量聘任有助于中国学生外语乃至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新生事物的快速发展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弊端。并不是每位外籍教师在教学中都一帆风顺,有的表现平平,甚至屡屡受挫,虽然经过了一番努力,但还是无法适应在中国的教学工作,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在充分肯定外籍教师的教学特点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外籍教师的聘任中弊端重重,对外籍教师的学历及执业资格要求不严格。有的外籍教师根本没有获得大学文凭就走上了中国的大学讲坛,姑且不谈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他们没有丝毫的教学经验,因此课堂讲授杂乱无章,缺少系统性、严密性、逻辑性。还有个别外籍教师将中国的大学生当小学生来教,课堂上做游戏,且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其次,有的外籍教师虽然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甚至在多个国家进行过讲学,但是由于对中国学生了解不深,要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要么过低,授课时深浅尺度把握不好。有些外教不了解中国学生的语言实际能力,不了解学生仍然存在着语言方面的障碍,不给学生一个应有的沉默和思考时间,一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马上作答。这种过高的要求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语言学习表现得焦虑不安,遇到回答问题时就低下头不敢做声,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部分外籍教师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语言水平。笔者经历过这样一种情况:上课时,外籍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过长,结果五分钟的思考时间,有四分钟学生都是在无聊中虚度的。
再次,有些外籍教师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不明确,他们上课比较随意。一个阶段的课讲下来,学生往往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学什么,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而且对于同级异班的学生成绩缺乏统一标准。往往是教师不同,考试标准不同,要求不一,造成成绩无可比性。
最后,外籍教师对于中国的教学体制了解不够。中外英语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差异,国内英语教学大纲标准尚不能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因此一些外籍教师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争议。而且他们对国内使用的教材,普遍认为其内容有较大的滞后现象,采编的形式也多单一朴实。另外,外籍教师对诸如考试须知、课堂管理、课外辅导及相互交流活动等等都不太了解,造成了中方在外籍教师管理方面的种种不便。
那么该如何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改善其聘任管理制度呢?
1. 聘用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能应用西方先进教学方法的外籍教师,在相关专业方面具有广泛的知识,能在教学工作中带来相关科学领域的新信息,最好是经过语言教学培训的大学以上毕业生。
2. 明确教学任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向外籍教师详细介绍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及考核标准,让其了解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基本情况。
3. 加大中外合作办学的力度。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办学设备,引进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进外籍教师,一般都是让其担任听力、口语或者阅读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合作办学可以把着眼点放到专业课上来,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体验国外办学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聘任外籍教师在中国讲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其优势,改正其弊端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合作办学,实施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创立个性化的学生教育管理特色,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英语跨文化教育;语言经济学;英语经济价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79
1引言
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经济价值,具有互换性等特征。当语言进行了有效表达,并被合理理解后,语言所产生的效果会使得人民做出一些相应的语言的经济付出行为。比如看到一则广告,人们被其中的一句广告词所吸引,可能做出一些购买行为。但前提是这句广告词正好满足人们的预期需要。英语作为世界第一大语言,它的经济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如人们借助英语完成一定的工作,或依靠英语从事或参与某项事务或活动,或者英语在劳动力市场上满足需求的社会,获得的经济效益。
2英语的经济价值与英语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经济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英语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对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如在高校里有很多学生在学学英语课程之余还选择自费报各种英语培训班,因为在中国当前社会,求职者能否赢得职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如很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规定英语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很多外贸企业在招聘广告上会加上一句话“懂英文者优先考虑”“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等。以海南的家教行业为例,同样是做英语家教,根据英语的熟练读和经验丰富程度,如果是在读的本科大学生,由于英语熟练程度不够,从事英语教育的经验不足,可能每小时的报酬只有20元到30元左右,但是一位具有中级职称的英语教师,每小时的报酬将不会低于50元,如果是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大学教授,每小时报酬甚至可以到500元左右。这些例子均可反映英语为人们带来的高低不同的经济价值。
有时,语言输出者的文化背景以及认知能力与语言接收者的文化底蕴以及知识架构不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经济价值。如果语言输出者未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接收者的文化,把握语言接收者的心理特征,语言将很有可能无法实现它的经济价值。如某厂生产了一种婴儿产品,取名为“龙龙”牌,因为龙在中国人看来十分神圣,我们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当时该商标在国内十分被看好,认为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谁知“龙龙”牌婴儿产品到了欧洲市场,怎样也卖不动,原因是“龙龙”英译名“Dragon”在英语文化里是邪恶的象征。这表明未能理解英语文化,一味按照中国人的思路去取名字,很有可能无法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导致产品滞销,同时也说明了英语文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的经济价值。学好英语跨文化课程可以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调整自己的文化参考框架,以保证国际贸易的有效性和恰当性。
3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
跨文化教育是目前普遍被忽视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只在教育性质和目标部分提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没有对跨文化教育做出具体要求。然而,这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对实现英语全方位的教育十分重要。将跨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育不仅有利于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国家文章和书籍,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英语经济价值的实现,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有实际意义,同时还能使英语学习者成为既掌握外语交际能力,又具有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和有经济头脑的新时代人才。
目前中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现状大概包括三大方面。
(1)忽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学习者学到的往往是零碎的文化知识和信息,这样很容易导致对目的语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很多高校把英语教育的重点放在听、说、读、写、译上,将文化教育排除在外。虽然很多外语教师意识到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却因课程安排,以及文化课得不到行政管理方面的认可和支持等因素,只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关注文化教育,将文化作为零碎知识和信息进行学习。如很多大学英语类教材每章关于跨文化的内容只有一个介绍两条文化知识的小框。一般情况下,老师只是针对这两三条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非常肤浅片面的蜻蜓点水式讲解。学生只能记住几个有限的概念,无法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系统的,因为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系统全面的讲解,很多情况下也是无效的,基本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很多时候这样的教育会适得其反,导致对文化狭隘、僵化的理解。
(2)忽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没能充分认识到外语教育在培养学习者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层面的作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其实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3)目前市面上关于跨文化英语教材,大多存在建设滞后现象。如材料陈旧,词语的释义老化等。在这些教材里,很多课文都是十年之前的,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而且很多教材都突出艺术和节日几个方面,其他有关文化的材料匮乏,取材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掌握文化知识。
4对我国高校跨文化英语教育的建议
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语言学习与使用状况不协调的根源正是忽视语言经济价值的客观性。我国要根本改变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羁觯就必须理解语言的经济价值,深入研究语言在经济角度方面的价值意义,调整英语专业设置,适当地增加英语跨文化课程。同时要针对我国国情和各省省情,在不同的省份制定不同的教育大纲,同时采用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育方法和活动、编写教育材料等,使课程成系统化,使学生能通过语言为经济建设带来最大的经济价值。
同时,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应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从跨文化的视角去分析考虑问题;同时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育中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更新跨文化英语教材,使教材符合我国具体国情,保持时代性和实用性。
另外,我国学者应该注重对跨文化教育进行本土化研究,不要生搬硬套国外的理念,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分析中国目前开展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中国跨文化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5结论
总之,本文建议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结合目前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语言经济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一系列扎实的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内的跨文化教育方面,不要全盘照搬欧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教育模式,要根据本国基本国情以及各省具体省情,制定合理的跨文化教育目标,在跨文化教材、教师的跨文化培训上下大功夫,将跨文化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刘绍忠语用的经济价值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J].外语教育,1998(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5
大学英语教育期望指的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人们对于课堂内外教学活动所导致的结果的预计和期待。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其教育期望是使学生有效运用语言,发挥语言的各个功能。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知识的载体、思维的外壳和情感的媒介。这四大功能承载了大学英语教育由低到高四个层面的期望目标。大学英语教育期望层级模型包括语言期望、知识期望、思辨期望和情感期望。语言学习最基本的期望是语言期望,即掌握语言基本技能,实现交流功能;其次为知识期望,即传承知识和传播文化,实现语言的知识载体功能;再次为思辨期望,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语言作为思维工具的功能;最后为情感期望,即改造精神世界、丰富情感体验,实现语言的情感媒介功能。语言期望是指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的期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人际间的沟通交流。语言的产生也正是基于生活中的言语沟通需要。各大高校所开设的视听说,读写译课程,各类教材教辅用书以及各级英语考试,均以语言为内核而展开,以培养人际交流基本技能为目的。人际交流的认知要求比较低,语言也相对简单,但是人际交流技能是实现其它三个期望的前提和先导。没有人际沟通的语言基础也就谈不上用英语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并改造精神世界。第二层次的期望是知识期望。知识期望是指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知识信息,实现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期望。这里所指的知识不仅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而是以语言为基础,向其他学科辐射,向整体知识靠拢的实用能力。“高校应该把实用知识收纳在整体的范围之内,专业技能应当与整体知识相结合,对知识的探索无所不包,凡是世界上的知识,都应纳入学习的范围。”大学英语教育期望体系中的知识期望,是超越了英语语言文化体系的期望,是涵盖多种学科、多元潜能的综合能力的期望。第三层次的期望是思辨期望,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期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人们通过语言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思辨的过程。当面对新知识时,学生不是简单地记忆、储存和吸收,而是根据已有知识、经历背景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分析、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同化与顺应调整原有的知识体系。最高层次的期望是情感期望,即对学生情感特质的期望。知识在表层上表现为符号,深层次则表现为逻辑思维和精神意义,即促进人的精神和思想发展的力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是被动、消极、带着抵触地学习,而是伴随着学习的愉悦与满足,学习语言,汲取知识,同时激发对人生、对世界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巴巴拉指出,学习者在学习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个有关自我的内部对话(Internaldialogue)。对外来的文化、价值、观点等特质在进行对比和鉴赏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自我”,伴随着个体认知的发展,必然产生其情感状态的改变。
2.大学英语教育期望实施路径
围绕大学英语教育期望体系的四个要素,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其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改造其精神世界。为此,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
2.1设置多样化课程体系,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语言教学有两种教学理念。一种是语言驱动型教学,通过打语言基础学语言,另一种是内容驱动型教学,通过学习语言以外的知识内容学语言。以意义为核心开展语言教学,强调知识的构建。大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要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能力,就需要把语言学习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推动学科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共同发展。这是语言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创设多样化课程体系,以促进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大学英语教学应设置综合英语、分科英语和专业英语三类课程。综合英语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为导向,如听说、阅读、写作、语法等课程。综合英语课程以打语言基础为目的,主要为英语水平较低的大学新生补基础,以使他们尽快过渡到分科英语课程。分科英语是指用英语教授专业内容,但专业知识比较浅显宽泛、通俗易懂。分科英语内容涵盖各个专业,即包括人文课程,也包括理工科课程。专业英语是对分科英语的深化,是指特定专业或领域的学术英语课程。分科英语的目的在于普及学科知识,专业英语则侧重实用,培养以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士。专业英语课应分专业进行小班授课,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加强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的合作。课后可以增设同步辅导课程,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
2.2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书本世界与真实世界相结合
大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书本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外语知识。然而他们的知识体系存在两个层面的分裂。其一是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分裂;其二是学科知识与外语知识的分裂。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真实世界,实现知识实践化,又要训练学生用外语表达学科知识,实现知识外语化。为此,需要实现教学资源、教学空间和教学主体三方面的开放。具体地说,就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在教法上突破“授课-听课”封闭式教学,在空间上突破课堂的束缚,在资源上突破教材的束缚,把广阔无垠的书本世界和纷繁芜杂的真实世界作为教学的栖息地,作为知识的发源地。知识实践化需要学生开展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融入真实世界。布朗指出,“大量的默会知识隐含在人们的实践之中,难以进行明确的教学。只有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学工交替、校企合作与实地考察是知识实践化的有效途径。学工交替指学生的学习与实习交替进行,让书本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深化。校企合作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企业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实地考察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到相关真实场景进行考察。知识英语化则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尽量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在实践活动后以英语撰写实践报告。把语言学习与真实情境、具体任务相结合。此外,师生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增加原版材料,如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科普教学片等;可以开展各类模拟实践项目,如模拟招聘会、贸易洽谈会、学术沙龙等。知识的实践化与英语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室、教材的束缚,扭转了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实践中汲取知识,创造知识,感悟知识。这种“以社会性活动为内容而获得的知识,才是深刻的知识[”学生在感知与理解、抽象与移情、感悟与升华、体验与反思等活动中动态生成知识。这种知识是超越了表层符号的知识,是蕴含着符号、逻辑与意义三者之融合的知识。它深入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提高其思辨能力、改变其内心世界,促进其心智发展,实现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思维外壳和情感媒介的功能。
2.3运用探究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探究型教学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周围世界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型教学有别于接受性学习,它是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通过课前质疑,课堂解惑和课后运用三个环节来实施的,对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创造力具有积极的效果。课前质疑:师生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相关选题。比如教材内容涉及环保,那么环保就是一个大方向。学生可以从环境破坏的类型、原因、现状、治理方案等角度出发,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的某方面环保问题开展研究。学生从图书馆和互联网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社区和社会,开展社会调研,获取直接信息,并把多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翻译加工、筛选分类、分析比较、评判推理,在此基础上制作各种形式的研究结果,如学术论文、调查报告、记录短片等。课堂解惑:每个组在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演示研究成果,对所探讨的环保问题进行多方分析。学生对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现场提问,内容补充及评价分析。各组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进行引导,如在语言层面关注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在学科认知层面提高对生态、环境、能源、健康等方面的了解。研究成果经过课堂解惑、讨论评价之后,进行调整和修正。课后运用:学期末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如校园环保问题),把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开展知识讲座、公益宣传、现场实验、互动答疑等多种课后拓展活动,打破狭隘的分科界限,加强学生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互补。探究型教学以解决具有社会适切性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的思考、质疑、假设、分析、推理等活动,发展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探究型教学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展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在探究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观念的解放。探究型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实施综合性评价体系,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必然是多元性的,既要对学业层面的语言技能和学科技能进行评价,又要对思维情感层面的思辨能力和情感发展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评价也是全程性的,既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也要对教学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研究项目、课外自主学习三项内容进行。评价的方式是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外自主学习由教师根据课堂观察、档案记录及网络平台的学习记录来评定。项目研究则开展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组际互评。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对本周英语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达到自我监控和评价的目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平时测试及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不仅要针对课程所涵盖的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点进行考核还要从思辨能力和情感发展两个维度进行考察。针对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可用测试的方式。测试应增加开放性题型,以更好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情感毅力等等。针对思辨能力和情感发展的考察,还应该通过更多其它方式来进行。比如,通过小组辩论、论文写作、心灵感悟、成长档案等各种口头及书面表述来考察。
3.结语
篇6
【摘要】MOOC,中文译为慕课,是一种以名校名师为授课主体,以在线免费课程为教学内容的弹性学习模式。近年来,慕课所带来的教育革命对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形成了冲击和挑战,尤其是以听说读写为基本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更是首当其冲。本文中,笔者就从慕课时代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谈起,从多方面分析应对策略,为广大教师应对慕课时代提供参考。
【关键词】MOOC 大学英语教育 应对策略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的缩写,中文名简称慕课。慕课理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近50年的发展,慕课已经走向成熟,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在线课程平台的建立,慕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在线教育的革命浪潮。在这一大背景下,没有任何学科可以置身于外,与全球化联系紧密的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更是如此。传统的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应当认真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明确慕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做好应对措施,使教学质量更进一层楼。
一、MOOC时代下中国大学英语带来的机遇
1.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受益于优秀的慕课资源。慕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其集结了全球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这是任何一所大学所不能比拟的。众所周知,在过去相当长时间,我国大学英语教育都存在输入和输出的问题,在语言输入方面,学生仅靠阅读教材或教材录音来获取知识,很少有机会听到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直接授课;在语言输出方面,大学生缺乏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流的机会,很多学生甚至羞于同他人用英语交流。慕课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可利用慕课平台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教师以母语授课,还可利用通讯软件在线通教师和其他海外学生展开文字、语音、视频交流,这极大提升了学生在英语知识输入与输出的效率和质量。
2.慕课将使中国英语教育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由于资源所限,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很难做到个性化和人性化,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授课仍采用集体课模式,英语专业班制在30人左右,公共英语则在50~100人之间。这种模式使得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根本无从谈起。慕课的出现则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了英语教学的个性化与人性化:(1)慕课突破了传统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实际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2)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进度、英语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3)慕课的教学资源可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多次播放。
二、慕课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1.慕课将掀起中国大学同全球大学的英语教育生源争夺战。慕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作模式不断成熟,很快就会对我国大学造成生源威胁。曾有学者断言,慕课可能会使大部分教学质量一般的大学消失。试想,如果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就接触到全球一流大学的课程,并针对自己的特点完成学习,并且所学得到社会认可,那么传统的普通大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在,慕课平台上的课程不仅全部由名校名师制作,而且大部分课程是免费的。这也就更加削弱了普通大学教师的竞争力。
2.中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有待提升。
(1)提升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掌握能力。当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还停留在使用PPT课件授课的阶段,仅是偶尔插入音频和视频资料,这远远不能满足慕课环境下的教学要求。高校教师在熟练掌握电脑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网上组织和管理学生学习的能力仍需加强。此外,英语教师在独立编辑音频和视频教学资料方面也有所欠缺,这些都是慕课时代下必备的操作技能。
(2)调整知识结构。慕课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仅仅拥有英语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了提高教学广度与深度,教师还要具备更加广阔的知识储备,在知识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3)增强设计优质课程的能力。一直以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都围绕教科书进行,教师仅需搭配教参和PPT即可。这种情况下,教师仅仅是教学思想的执行者而非设计者,教学方式长期缺乏新意。在慕课时代下,英语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提升个人与团队的课程设计能力,正确制作出能够与优秀慕课团队竞争的精品课程。
三、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应对慕课的策略
1.迅速提升教师现代教育科技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要努力借助电脑与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教学音频与视频编辑、大数据生成试题库、网络与批改电子版作业等方面要熟练掌握。同时,学会利用人工智能教学系统提高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管理方式。
2.转变教学管理观念。以往,中国大学无需考虑生源问题,但随着慕课发展的成熟,高等教育生源上的争夺将不可避免。大学管理者,特别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决策者要快速实现教学管理观念上的转型,使教育向着专业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考虑将英语教学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开设“中国古典艺术”“中国旅游”“舌尖上的中国”等专题英语课程,吸引海内外学生在学习。
四、结语
慕课是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教育革命,其突破了传统大学授课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既为当前的大学模式提供了有益补充,又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英语教育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融合面授和慕课的优势,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避免被时代所淘汰。
篇7
【关键词】泰国 英语教育 问题 启示
一、泰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英语教育发展的历史
自泰国曼谷王朝建立以来,历代国王均十分重视与别国的外交关系。拉玛三世(1824—1851年在位)很重视英语的学习,从而在泰国掀起了学习英语及西方先进科学的热潮;拉玛四世(1851—1868年在位)颁布的相关对外政策吸引了大批西方传教士前往泰国,这些传教士为英语在泰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到拉玛五世(朱拉隆功)时期,英语广泛走进了平民阶层,拉玛五世允许传教士在泰国办学,并积极鼓励外籍教师到泰国任职,欧洲的现代教育体制从此得以引入泰国。这一时期,皇家子女相继送往欧洲留学,政府还设立奖学金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从此,英语教育在泰国迅速崛起,不仅被纳入宫廷教学课程中,而且还是上层社会精英学习西方文明、改革创新的主要渠道。
“二战”后,泰美关系亲密,英语在泰国的地位一路飙升。1960年推行的新学制规定英语列为高中核心课程,1989年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提前到小学开设,1996年进一步规定小学一年级开始英语定为必修课。
(二)泰国英语教育现状
由于英语在经济、社会与国民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泰国的高等英语教育呈现出多种办学模式。从2002年引进的双语国际学校办学形式以及专为国内外的学生设计的英语授课课程逐渐盛行。英语外教呈现数量增多、国籍多样化的趋势。
然而英语教学在泰国教育的崇高地位并不代表其教学的高质量。据EF英孚教育在全世界44个国家的英语能力调查数据,马来西亚排名第9,印度尼西亚排第34,越南排第39,缅甸排第41,而泰国则排到42名。[ Test and Score Data Summary forTOEFL Internet-basedand Paper-based Tests2007,2008]
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泰国政府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关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泰国的高等英语教育发展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泰国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将是今后泰国教育主抓的方向。
二、泰国高等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一个从未沦为他国“殖民地” 的国家,由于较少受英语国家的“熏陶”,泰国英语普及率较低,是“老东盟”五国中的一个特例。
(一) 语音、语调欠标准
泰国现今的英语启蒙教材一律采用泰—英语字母对照学习法,英—泰字母对照学习法是泰国官方制定的一套专供英语初学者学习英语的方案,部分内容如下(英文对照泰文读法):A–/e:33/,B-/bi:33/,C-/si:33/,D-/di:33/,E-/i:33/,F-/eb55/, G-/tsi33/:,H-/ed55/,I-/ai55/,J-/tse:33/,K-/khe:33/, L-/:n33/等。同时,泰国现存的许教材中仍有用泰文标音英语词语的现象。
这种字母对照学习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减轻了初学者的负担,但泰语与英语字母的发音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泰语字母由巴利文、梵文演变而来,而英语则由希腊文演变而来。因而,采用这种字母学习法从根源上导致了泰国人普遍发音不标准。
此外,根据本人2011年于泰国东方大学的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已经意识到自身英语发音的缺陷,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却并不重视英语发音的学习。
(二)教师管理体制不合理
近几十年来,泰国各类大学的规模急剧扩大、入学率迅速增长。根据2007年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泰国大学的适龄学生总入学率从90年代的19%上升到2007年的50%。由于大学招生人数的迅猛增长,造成教师人数相对不足且工作任务繁重。此外,泰国现阶段外教资源仍然紧缺,如何吸引外籍教师仍然是泰国教育部门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提高师资方面,政府投资力度仍然不够,政府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资仅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0.15%,为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因而科研经费少,无法吸引教师从教学中转到科研上来。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低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英语水平低。
教师质量是威胁泰国高等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泰国具有教授职称的大学教师仅338名,占大学教师的1.8%。而且大多数讲师不需要或专著,靠本校印刷的讲义就能评上副教授职称,造成教师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不良氛围。
为增强高等教育的活力,2002年6月17日泰国教育委员长会颁布了《2002-2016国民教育计划》,教育管理部门的权力逐步下放,私立大学迅速发展,许多公立大学也转变为自主性的私立大学。自此,私立大学的教师不再是公务员,而是同学校订立合同的大学雇员。教师身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大学教育,然而也产生了教师“赶场式”上课现象,尤其是作为校选课的英语。教师、学生和教室流动性大——一学期更替一次,导致师生交流少,人情味淡化;教师教学管理困难,责任心减弱。
(三)教学观念落后
泰国高校英语教学依然着重于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许多高校还存在着简单的照搬外国模式的倾向,如朱拉隆功大学是仿效英国模式,法政大学则是仿效法国模式等。导致泰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脱离了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不能与社会接轨。而且,泰国坚持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管得太死,学校缺乏了办学的灵活性及自主性,使英语教学过于死板,不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与生活。
(四)考试机制欠合理
泰国大学的考试制度参照西方的计分方法: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这种计分方式固然比一锤定音的考试制度更为合理。然而也存在许多隐患:平时成绩=平时多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一味地做试题、追求考试成绩而忽视更多宝贵的能力、经验的培养与积累。此外,教师的任务量加重,教师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试题上,而不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及英语的实际运用,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对社会需求的不适应。
三、泰国高等英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一) 摒弃英—泰字母对照学习法
改善泰式英语发音的现状,须从根源抓起。从现阶段看,泰国各英语启蒙学校仍采用英—泰字母对照学习法的不合理现象应受到政府及学校的重视。英语口语的发音准确度决定了泰国学生是否能顺利地与外国人用英语沟通交流,只有彻底取缔这种学习方法,上至英语教学者下至英语学习者的语音及语调才能得以纠正。
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重新正视英语音标,采用一套来自以英语为母语国的英语启蒙教材,重申每一个英语字母的发音方法。针对英语语音语调的问题,解决的最佳办法是直接与以英语为母语者交流,而最为便利的方法是有效利用学校的视听教学设备,模仿正确的英语语音及语调。
(二) 改革教师管理体制
为填补泰国大学现今英语教师方面的缺口,政府应壮大教师队伍。办法如下:允许和鼓励学校招回退休的资深英语教师,提高英语教师的福利待遇;注重培养师范类英语教师,可以在各师范院校成立奖学金, 以吸引高质量的学生进入到教师队伍中,为学校英语教师提供储备资源;积极吸收国内外德才兼备的英语教师,尤其是优秀的外籍教师。
政府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尤其科研方面的投资,学校也应该注重资金方面的筹措,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列。对于现有的评教师职称制度,科研成果在评职称内容中的比例应着重扩大,从而营造更为浓厚的科研氛围。
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方面,应注重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师储备资源质量。同时,学校要时常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如:学校间互派教师考查学习、派遣教师出国进修、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
针对英语教学流动性大的问题,学校首先应当划分教师授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划定每位教师最适合授课的课程以及学生群体,包括学生的英语基础、专业及期望老师类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选课,缓解教师授课群体广泛及学生盲目选课的问题。再者,学生选定了合适的教师,上课教师的稳定性增强,有利于教师制订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合理。
(三)改革英语教育制度
“关起门来搞英语”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文化现代化的需求。要实现英语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大胆地借鉴其他国家英语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泰国是一个开放的旅游国家,对英语人才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很高。
近二十年来,泰国有关政府部门对英语教育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收效甚微。为了使泰国高等教育更能适应本国的国情,泰国政府以法律形式保证了大学的独立地位,在财政、招生、人事任免方面的权力逐步下放到学校,泰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渐由原来的“国家——政府主导型”向“院校主导型”转变。泰国正处于这一转型期,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放权过多,学校市场化,就会导致学校缺少人文关怀,甚至变成校长及教师的提款机。
大学英语教育要适应当今泰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必须切实做好英语教学工作。既要稳抓学生的学习,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英语实践活动,把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以及个性化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四)优化考试机制
泰国大学现阶段采用的英语成绩评估方式仍不能有效反映学生英语水平的问题来看,成绩的评估应该更具连续性和多样性。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能力考察的时候,不只是着眼于学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更应该考虑到学生对英语运用的灵活度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如英语面试等。因此,英语成绩测试必须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不同,保证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进行全面的有效评估,注重学生所学英语在实际情况中的模拟运用,减少英语平时考试次数,挖掘学生在英语各方面的潜力,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估。
四、结语
英语教育长期以来受到泰国家长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送孩子课外学习英语的做法十分普遍,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本国语言——泰语。但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质量,泰国英语教育仍存在以上许多艰难的问题,通过贯彻实行上述解决策略,相信不久泰国高等英语教育就能有新的突破。总之,泰国的高等英语教育仍处于积极反思、找寻出路的进程中,非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同样存着相似的问题,如:办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不适应本国经济发展需求,学生数量和质量的矛盾突出等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泰国的英语教育历史、现状、困难和对策,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问题,促进我国高等英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雪梅, 徐艳萍. 浅论泰国高等教育发展特色及存在问题[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2]素他尼·伽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等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诗纳卡宁威洛大学研究中心,2004.
篇8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研究了当前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
1 .1经济文化全球化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传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兴趣,中医药热潮正在升温: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用中医药防治疾病;英、美等国逐步认可中医学并着手建立规范性的中医药治疗体系;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一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已经形成。
1.2国际中医药教育迅速发展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构建了平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开办中医药教育。亚洲的日韩、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欧洲的英、法、意、荷;美洲的美、加;澳洲的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办有中医、针灸等课程,或是通过法案认可和保障中医药合法地位;除此以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还设立了中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
1.3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的建立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坚强后盾
自1957年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北京中医学院接收第一批学习中医的外国短期进修人员以来,各种“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际学院”等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专项从事留学生中医药教育:培养的学生来自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非学历教育到专、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等层次;留学时间长短期灵活;教学手段涵盖面授远程教育等。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及医学模式转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促使更多医学工作者来华学习中医药。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中医药院校具备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在校留学生5000余人,已居我国自然科学教育留学生人数之首。
2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医院校要解决问题,抓住中医药教育特色,顺应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全方位改革英语教学。
2.1转变理念,迎接挑战
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希望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更容易被广大民众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来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被社会普遍理解、接受,进而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中医药教育继承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一些中医院校过多强调专业教育,忽视英语教育,对英语教学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不够灵活,再加上掌握好中医药这个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学生面对阴阳五行、数百味重要药方及针灸穴位又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无法保证英语学习时间,虽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学生却常常因为英语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受整个中医界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影响,缺少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和机会,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能力普遍欠佳,这些都影响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些问题,中医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重视英语教学,将英语教与学作为服务于人才素质培养、学校持续性发展、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重要任务来抓,迎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开辟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使祖国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2 .2.1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改变大多数中医院校采取的大班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取多起点分级教学;改变“拥有专为英语课程而设计的多媒体教室的院校寥寥无几,大部分院校只拥有语音实验室,(参考:1)”教师多数只能播放教学听力录音带、给学生核对听力材料答案的简单的英语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人机交互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改变投人少的现状,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配置及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投人。
2 .2 .2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首先,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前,一些中医院校涉外、七年制三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毕业生有的走出国门,有的成为专业医学英语人才,为研究及传播中医药学做出了贡献。中医院校如果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必能达到学习基础英语的最终目的,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走出中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篇9
【关键词】技校;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日益增长。英语在技校教育各个专业中似乎成了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提倡和发展,技工学校也在积极扩大办学规模。技校学生不同于普通高职高专学生,知识水平良璓不齐,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跟随老师的指导学习一些知识,在课下则不能做到独立预习、复习、完成作业。这就要求技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比较丰富有用的知识,最终将每堂课的重点内容用最高效的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和掌握。
一、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现状
虽然近几年国家在大力提倡和发展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历史和人们观念的原因,大家对技工教育存在一些误解,甚至存在着一些偏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校生源的参差不齐。目前技校生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初中毕业生,二是普通高中生。技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一旦涉及具体的语法,长篇的阅读,应用性的写作及地道的口语表达时,都会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抗拒的心态。很多学生抱着英语学习对日后的就业、工作用处不大,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差,彻底放弃学习英语的态度,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师被动,学生遭罪”的局面。由于中西方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使学生觉得学习起英语来无从下手,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导致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心理,乃至谈英语色变,甚至产生想放弃的想法。同时,随着技校的连年扩招,教师授课任务太多,基本没有进修的机会,更没有精力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技能,教学质量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如何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成了广大技校英语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大纲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英语应用能力。但就目前技校学生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的特点,我们在英语教学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才能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减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慌和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
2.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众所周知,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悉心指导和严厉的管教。学生愈是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就愈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从内心去接受,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只看差生,让他们感觉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如果每个学生经常遇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健康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3.将启发式思维教学贯穿于英语课堂。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在讲解每一个新知识点时,都应当适当地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然后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再进行正确指导。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常用方法:
1)设置疑问:疑问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决疑问的兴趣。例如,在讲到燃油供给系时,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What does the fuel system supply the engine with? 然后给出fuel 和 mixture两种答案供学生选择,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
2)暗示教学:在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暗示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比如在讲解The Engine这课时,我把课文中的重点the fuel system,the cooling system,the lubricating system,the starting system,the ignition system,the mechanism valve,the crank gear 以及一些关键词 the mixture,heat,lubricating oil等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让学生在理解和复述课文时,如遇到困难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重建自信心,完成复述。
3)多媒体教学: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在上Car logos这课时,利用自制的课件给同学们看一些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标志和国际知名品牌的汽车车标,了解各种汽车的产地和历史,也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学习本课的兴趣。
5.突出语言与专业结合。通过调查与研究,大部分不喜欢英语的学生是由于感到学习英语无用,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帮助。鉴于此原因,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将所学英语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从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出发,在讲授基础语法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和研究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是技校英语教师不同于初高中英语教师的突出点。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跨文化交际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无论是交流学习还是贸易往来,中国人与外国友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经济全球化、地球村成为现实的21世纪,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因此,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机构与日俱增。大学教育也不例外,英语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重头课。如何学好英语成为每个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同样,如何有效地上好英语课成为每位大学英语教师一直研究的主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从初中到大学,甚至有的从小学到研究生学了十几年英语,然而毕业后还是没有办法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有些学生可以和外国人交流,但也仅限于几句简单的问候,除了“How are you?”“It is a nice day today”之外,再也无法进行深层次、有实际意义的交流。
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学英语不再是用来应付考试,而是要真正地实现英语交流。因此可知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我国快速发展所要求的,同时也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英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樊蔚蔚教授和陈俊森教授曾总结:英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一、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育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读者来说是个新词,实际上,我们经常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我国外事人员和外宾之间进行的是跨文化交际,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也是跨文化交际,我们和外国游客、留学生以及外籍教师交往同样是从事跨文化交际。甚至有时我们没有直接和外国人接触,仍然有可能是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比如,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英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20年前,我国开始有统一的英语教学大纲,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再到后来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举措在推动英语教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强盛,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入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死记硬背上了。对于以往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应付考试已经不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能够真正地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二、跨文化的英语教育
由于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从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教学就成了当代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词汇对于英语来讲就像盖房子需要砖瓦一样,英语学习中词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词汇方面入手,要注意词的意义及内涵,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有一些是完全对等的,但大部分词汇的意思不完全对等。因此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要了解其内涵。如“red”与“红”在意义上就不很一致。因此在表示某人红光满面时,绝对不能用“Your face is red”,因为这句话为“你脸红了”表示对方不好意思或者处于窘境。同样“白色”与“white”也不尽相同,譬如英语学习者对a white lie不易理解,难道谎言还有颜色吗?当然不是,它的正确意义是“不怀恶意的谎言”。这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对等的词汇有很多,如何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它们,就需要英语教师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和引导。
2)在语言中体现文化差异的还有成语、谚语、格言的学习,因为它们是语言发展的精华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成语、谚语、格言都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能否正确使用成它们,往往是一个人的语言水平高低的标志。不论写文章还是说话,如果完全不用成语、谚语、格言,就会显得语言比较单调乏味。邓炎昌教授曾在他的《语言与文化》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坐在窗前看书,她听到有人喊Look out!(当心)她以为人家说“往外看”,就把头伸到窗外去看。上面掉下一块板子,差点砸到她。她很生气,往上一看,见一个人在修屋顶。那人说“Didn’t you hear me call ‘look out’?”他回答说“Yes,and that is what I did.”(听见了,所以我才向外看呢。)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根本体现不出来。虽然每个词都认识,但是放在一起意义却完全变了。再比如在汉语中常常会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产生,英语中的同义习语是“like mushroom”(像蘑茹一般)。汉语中的“无风不起浪”,在英语中就成了“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这种现象,教师应指导学生查字典,上网收集资料,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3)从风俗习惯以及禁忌着手,因为风俗习惯和禁忌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中的这两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而在英语国家人们则会说“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英语国家有很多节日与中国不同,但是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要学习西方节日首先要了解其来源以及意义。比如学习“Thanksgiving Day”时,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美国最初一批移民和当地土著人的故事,只有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再比如在美国,13是个非常不吉利的数字,因此买东西或者送礼物甚至楼层都避免数字13,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给学生讲述关于最后的晚餐、犹大的故事后,他们才能对这一禁忌有清晰的认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语言外,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教授学生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三、结语
由此看来,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篇章理解外,我们应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教授学生理解语言深层次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只有了解了语言层面下的文化才能够很好地和该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或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和误解。这样才能够使英语学习从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符合与时俱进的时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只有这样,大学生毕业后才能够和外国人进行真正的有效的交流,做到学以致用。也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育才能够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迈向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