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经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国家的林业经济政策。国家还自己出资创建的公益林地是缺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但这些策略更加的减少了农民人均林地的数量本来农民就是众多职业中经济收入是最少的这必然的会打击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中国本来就是个非常缺乏森林的国家人口基数如此大的中国人均的占地量就会更小。最后说一下现在的中国要效仿国际上的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使用分类经营和分类发展的方宝杯口政策却不能不顾当前国情死搬硬套的使用而且士创或差异也是其实施白勺一个关键问题。
1.2中国的林业需求不满。尽管中国的森林资源在不断的土勤口但其实那曾加的森林面积中很少能达到自然森林的状态。所谓毁林容易造林难。现在的造林手段许多的人都走进了求决求经济效益的思维圈子里很难真正的实行真正生态林的建造。而大肆砍伐的都是全自然环境下自然长成的宝贵树木。而人工的造林的生态陛就很有待考量和统计。中国拥有世界陆地面积的两是世界的第三大大国然而中国的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门别。但我国却拥有世界220/0的人口其实这都是以前的数据。但我国的人均森林占地从世界人均的1石变成了1刀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的林业侧犬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甚远但是国家还是要不断的发展经济这无疑会让林业的需求量变得更加的庞大。势必要加快林业经济白勺发展而且就为了环有亏染的考虑建设生态型的林业经济是必然的趋势。13生态林业经济白勺理论缺乏。尽管现在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正需要林业经济也相对的发展起来但其实由于国家前期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够而且也没有在理论方面做一些突破性的研究造成现在的生态型林业经济白勺理论的缺乏而许多的林业经济的策略川门还必须参考国际上的研究而得以实施。却有着缺乏联系本国的国情本国的人民的文化属性走向本国特殊地理环境本国的特殊经济发展状态的弊端。理论的缺乏也造成这一行业的实际探索与发展都比其他行业更加的慢无法赶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现在的林业经济具有地区性质几乎都是每个地区按照自己的探索经验实行在体制管理和运营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没有进行讨论和研究逃避了这些可能会是“蚁穴,,的问题对以后林业经济白勺长远发展或有很大的隐患存在。
2生态型林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2.1政府政策扶持企业。由于生态型的林业经济企业相比其他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林业经济会有更大的难度不仅是经营上营利周期上可能也会相比其他林业经济个币加的长。这主要体现在生态型的林业经济需要在生态学的指导下为树木提供更自然的生长条件。可能在生长速度等方面就有不可控制的元素出现。但其实由于中国这方面的研究的欠缺真正生态型的林业经济根本没有具体的定义。但就生态型字面的意思就是要种植出更加符合“自然的,’的生态型树木。这些树木可能会比寻常的人工林更加注重土地和树木的搭配以及可以与树木之间有共生关系其他植物的种植。让树木可以更好的和环土竟竟融合而这丰刹各会生产出更高质量的木材。但这些无疑都需要川门的探索和研究直接从别人那里拿来用的理论不能作为完全指示的标准。还应根据中国不同的地理和气候做出相应的更改的响应。所以我觉得生态型的林业经济白勺初期肯定会有许多的研究‘生质的工作。而在这个初期这就需要国家的支生新口鼓励了。
2.2正勿荷发展公益事业。当然正勿荷也可以自己大力的发展自己的公益森林。设立相关的事业单位进千科目关的管理而且这样更加的有利于生态型造林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研究没有后顾之陇让生态型造林的研究可以更加的开拓化和多蒯七。毕竟中国的地理是相对其他国家比较复杂多变的。现在的中国正面对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形势在城市里或者周边开展生态型造林是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的。中华民族不能只为当前的利益就不顾以后子孙后代的将来。而且也可以为其他的林业经济体做出表率和榜样作用。另外这也正符合正勿荷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保护生物多样陛共建人类的长远利益。让经济和环境可以长足的共生的发展下去建设和塑造人类可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而且许多的公益陛质的林业也可以发展成旅游资源。
2.3针对农民的林业经济。现在大多数与林业最接近就是农业让农业和林业交互式的发展。这需要让农民们改观对农作物种植的的单一印象。让农民接受森林种植的好处农民的种植经验和灌溉经验都会为造林提供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最近出现的正勿荷租地造林和造林归造林者所有的政策都在各地适时的实施过。这些其实都是农民的林业经济的雏形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归纳总结成一个针对农民的林业经济体系。现今中国由于农民收入过低造成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但如果林业经济可吩曾加农民的收入的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大大的缓解这种态势。
篇2
中俄两国双边关系是中俄经济合作的政治保障。从上世界末,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尤其在森林工业领域,近年来,频繁下发有利于两国林业合作的政策性文件,更是促进了中俄两国的林业经济合作。此外,俄罗斯部分州区为了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给中俄林业经济合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总之,中俄林业经济合作受中俄两国政治、经济的影响,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为中俄林业经济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中俄贸易合作快速发展。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04年已突破两百亿美元大关,近年来签署了十多个双边合作协议,将促使中俄经贸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随着中俄交往的不断升温,中俄经贸合作现已进入最佳时期,预计到2010年,两国贸易额将达到六百至八百亿美元。经不断磋商,两国将俄罗斯的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作为经贸合作的重点发展地区,到2020年,预计中国的投资额将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在双边经贸合作中,两国承认互相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俄罗斯承诺市场开放及关税减让,为俄中经贸合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中俄两国林业经济合作策略
开展“三去一补”和“三来一补”的贸易方式。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式中,“三去一补”和“三来一补”是最灵活的贸易方式。“三去一补”属补偿贸易范畴,为对方提供劳动力、技术设备及图纸、样品。“三来一补”也属于补偿贸易范畴,指接受对方的原材料、装配及样品,来进行生产。可以看出,这种合作方式适用于经济互补的两个国家,尤其适用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我国东北地区拥有砍伐森林资源的技术及先进的设备,拥有大量的熟练工人及廉价劳动力;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充分发挥两国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补偿贸易,将有利于两国林业经济合作的发展。发展租赁贸易。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快了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能力承担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设备,因其价格十分昂贵。租赁贸易方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逐渐被各国间经济合作所采用,成为利用外资发展国际贸易的一种新途径,同时,租赁贸易也正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林业经济合作非常适合使用租赁贸易方式。为了缓解我国因林区遭破坏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东北林区实施了保护天然资源工程,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林木砍伐先进设备闲置,熟练技术人员下岗。而俄罗斯远东地区虽然地大物博,但林木采伐技术设备不足、劳动力资源匮乏。如果能够发展租赁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则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将闲置的林木砍伐先进设备租赁给俄罗斯,解决俄罗斯设备不足的问题,还可解决我国林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实现创汇,使两国都从中获利。在实施租赁贸易的同时,还可发挥两国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带动两国技术的合作。直接进行海外投资。国际经济间的相互依存表现为在资金、生产及贸易上的合作。促进中俄贸易,发展与俄罗斯远东及西比利亚地区的林业经济合作,直接投资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逐渐扩大两国的贸易规模,抢占俄罗斯远东及西比利亚地区林业市场。在俄罗斯投资应以生产资金为主,发展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其中,合资经营符合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国际合作投资意向,是中俄林业经济合作的理想模式。在远东地区,国外投资最具有吸引力的显然是以开采、加工和出口为主的林业。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远东地区的丰富森林资源,直接在当地投资办厂,对俄罗斯的森林资源就地加工,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后,出口至中国,这样可以规避许可证件的管理,降低关税,增加企业利润。此外,还可享受俄罗斯给予合资企业及外资企业在税率、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发展多边合作的方式。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的共同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两国合作开发新项目的物质基础。缺乏资金,中俄林业经济合作就无法顺利开展。为了解决中俄林业经济合作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间接投资,发展多边合作。借助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引进国外的资金,向这些组织机构申请林业项目融资及贷款,或申请第三国的贷款,缓解中俄林业经济合作的资金问题。
3结语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关键
良好的林业环境不仅关乎林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林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只有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将林业经济发展以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成效,全方位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可以说,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善和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1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有效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现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较大不足,不仅无法保障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难以推动林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有关人员缺乏对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以及认知。要想全面深入推动林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应该更好地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以及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人们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长期效益,这就使林业经济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缺少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战略布局。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等层面,明显缺乏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容易出现部分区域林业资源和珍贵林业物种濒临枯竭和灭绝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林业经济的高效发展过程中,存在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区域的林业经济技术化程度较高,采用先进的机械技术和设备,同时配置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而部分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较低,不仅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而且难以保障人员配置。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综合素养强的复合型人才。如果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懂经济、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1]。
2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林业生态环境,为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林业生态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林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在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切实有效地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一系列的发展实践证明,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第一,在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全方位加强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生产生活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比较大,容易出现资源消耗以及过度开发等现实问题。为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全方位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有必要做好科学全面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节约资源。第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继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资源。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经济能够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关键力量与支撑。依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让林业资源真正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继而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直接破坏生态平衡,也会影响林业资源的输出,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进行改善以及治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占用社会资本[3]。第三,夯实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能够更好地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在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托高效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光合作用、净化作用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治大气污染,有效防范水土流失。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进一步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精准全面地把握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思路,依托关键的发展举措,最大程度提升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依托科学高效的发展路径,切实提升林业经济的发展成效,更好地实现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3.1明确林业的功能,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重视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更好地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应该从思想观念方面进行转变。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发展林业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发展林业的初衷以及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但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甚至以牺牲林业生态环境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问题,不利于林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为全面保障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巩固林业经济发展实效,应该明确林业的功能,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多重作用,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林业的功能是多元化、全面化的,具备较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自然功能。以自然功能为例,发展林业经济能够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尤其是在部分山区,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还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防范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还应该高度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性[4]。
3.2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加大林业监管力度
在新常态下,为切实有效地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成效,更好地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建立健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在部分区域,林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甚至存在较大问题。为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应该建立并完善科学且精细的环境保护机制。依托环境保护机制,有利于高效防范林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林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同时,在林业经济发展实践中,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以及查处力度。对于不按照规范发展林业经济或者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林业监管,通过视频监控、卫星侦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成效[5]。随着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在林业保护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辅助或者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更好地提升管理的全面性,确保管理无死角。同时,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保护以及监管,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精准高效地进行现场取证,更好地警示违法犯罪分子。
3.3加大林业保护投入,实现林业规范化建设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指导下,为深入有效地巩固林业发展实效,必须加大林业保护投入,同时全面实现林业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应该加大林业保护的整体投入。林业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统筹负责林业保护工作。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全方位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成效,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设立林业专项保护资金,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必要的补种培育,为林业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比如通过设置违法举报奖金的方式,激励人们自觉保护林业资源,及时举报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为保护林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提升林业资源的保护水平。另一方面,应该科学有效地推动林业规范化建设。在林业建设的实践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同时结合区域内林业资源的保护现状,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破坏环境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在林业资源的保护实践中,部分地区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比如盲目引入其他物种,在未全面调研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培植新品种,这不仅无法有效提升成活率,还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3.4充分契合社会需求,实现林业多元化经营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把握当前阶段人们的实际需要,确保林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高效性。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有效地推动其多元化经营。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在持续发挥林业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着重发展林业旅游业、生态休闲林业、观光林业等,在全面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拉近人们与林业资源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提升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在林业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只有真正做好保护工作,科学地进行开发,才能提升林业资源的发展潜能,为林业资源保护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推动林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实效。
篇4
关键词: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思维模式
林业经济如何在新时期环境下做好供给侧改革,不仅要保证解析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把握林业经济的实际特征,同时还应该将视野范畴拓宽到林业经济发展周期和市场形势变化等层面上。针对林业经济发展方向加以合理规划,有效化解各类危机并提升其发展水平。
1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1.1调整现有产业结构
实际调查发现,在我国拓展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引发现有产业结构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互冲突的状况,想要确保快速加以遏制,就必须保证通过产品类型增加和市场环境优化等层面着手[1]。这样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彰显出灵活的适应性,并为后续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1.2结合市场需求适度降低产能
将林业产品数量和对应的供求关系全面考虑之后,在市场需求相对不旺盛的阶段时,进行其产能主动性降低,具体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将封山育林工程处理妥当之后,开放设计出诸多创新型产品,争取做到产能降低但经济效益稳固。换句话说,就是在全面迎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竭尽全力加强林业产品的针对性。
1.3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经过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优化改进之后,林业经济要更加积极地进行其创新型产品定位,保证通过林业产品深加工和竞争力提升等层面,进一步开创出林业经济全新的增长点,为林业经济可持续竞争与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辅助条件。
2及时创新林业经济的发展思维模式
2.1整改传统粗放式经营发展的思维模式
在我国积极规划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同步进行传统粗放式的经营发展模式转变,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和资源浪费减少等目标贯彻,有着极为正面的影响效用[2]。而目前最为有效的模式就是利用集约化的发展理念推动林业经济发展。
2.2遏制以往原材料直接销售的经营模式
在我国发展林业经济期间,如若持续沿用原材料直接销售的方法,不单单无法保证赢得较多数量的利润,并且还会产生大面积的资源浪费,无法确保林业经济整体性发展效益。为了保证日后极大地满足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要求,必须消除这类原材料销售模式进行全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设计,提升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工作的质量。
2.3消除盲目关注开发规模而忽视开发实效的思维模式
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务必要全面控制过分注重开发规模而开发效益低下的状况。具体就是在供给侧改革活动中,努力处理好产品深加工和创新性研发等事务,力求在科研和创新等带动作用下,真正令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获取应有的开发效益。
3努力贯彻多元化发展目标
在林业经济供给真正实施侧改革活动期间,必须谋求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这对于提升供给侧改革和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等意义重大。
3.1摒弃单一化的林业经济发展思路
林业经济在推行供给侧改革事务环节中,要保证持续革新自身的发展理念,不单单要确保将林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考虑进去之外,同时还需要将多元化发展作为一类核心指导依据,使得以往单调的发展思路快速得以转变,为后续供给侧改革步伐推进,提供支持动力。如依照产能调控和有效供给增加等规范性守则,进行林业加工布局持续性优化,确保人造板、竹浆等产能持续得以优化,为日后林板家具和竹浆纸一体化推进,以及产品附加值提升奠定基础。
3.2依照市场需求及时开发出全新的产品
即保证将市场需求和林业经济发展动态交互式融合的前提下,强化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工作人员的产品意识,保证实时性设计开发出全新的产品并令整个供给侧改革工作能够有所侧重。长此以往,顺利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和林业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效果。如依照地方实际状况开发出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全新产业项目,借此推动特色林业产业的融合步伐,提升这部分产品的供给能效。
3.3结合市场具体要求进行比较优势强化
客观角度观察,林业经济属于我国实体经济体系中的关键性结构单元,特别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适应之后,已经沉淀了丰富的产业和比较优势条件[3]。因此,在日后具体组织这部分供给侧改革活动时,要保证将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之后,进行各类市场需求迎合、凸显林业经济全新属性。才可以保证真正意义上提升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质量与有关服务的针对性。如与商务厅积极地进行对接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业电子商务并支持林业电商企业的创建发展,特别是在网上销售服务拓展的基础上,使得各类富有优势特色的林产项目,包括木本油料、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都能够快速转变成为所需的现实经济。综上所述,林业经济进行深化供给侧改革活动,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其今后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率。为了更加有效地落实改革工作,在林业经济正式组织供给侧改革活动期间,有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及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多元化等措施,进一步为林业经济产业化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金生.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动力和市场前景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4):167-181.
[2]张长鲁.论我国种业供给侧改革思路与建议[J].中国种业,2016,22(5):120-134.
篇5
众所周知,林业资源不仅是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那么就可以把发展林业作为一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要促进林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所以就需要努力做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但是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很好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从林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着手,提出当前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林业;技术推广;林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
1林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1能够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因水土流失发生的地质灾害,给我国耕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森林不仅能够含蓄水源、调节气候,且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发展林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方面,森林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村林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农田防护林,这些林木的落叶及地下微生物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近些年我国实施的生态工程建设已经使得很多产量低而不稳农田受到林网的保护,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1.2能够为畜牧业生产安全提供生态保障
林业与畜牧业发展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牧区防护林,特别是速生灌木林,能够有效改善牧区草场生态状况,从而增强抗风沙的能力,为畜牧业生产安全提供生态保障。实践表明,林业发展能够为农区、农牧交错区以及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区,不仅能以林育草,而且还能以林保畜。在幼林时期可以进行林草间作,割草舍饲,待成林后就成了最好的牧场。在林下种草放牧对于林木生长极其有利。
1.3能够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机会
发展林业产业,势必带动林产品加工的发展,而在林产品加工行业,往往有非常大的劳动力需求,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就业难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及农业经济结构不断进行战略性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使得农村经济中,林产品加工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加上森林资源的深度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林业发展有关完善的产业链,可想而知,这条产业链能够提供的就业增收机会将十分可观。
2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
林业技术推广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不少县以及乡镇基本上都没有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也有针对当地林业建设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制度,更没有建立专门的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或办公室,导致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效果不尽人意。同时,林业建设部门目前也没有加强与相关林业院校以及相关林业专家取得沟通,因而导致林业技术推广迟迟没有明显进展。
2.2林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一直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用于农村办学,农村受教育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很多林区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偏远山区,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缺乏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因而也就很难从内心里接受林业技术,对林业技术推广表示不理解,甚至百般阻挠,这是影响林业技术推广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
2.3缺乏一支高水平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队伍
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队伍不稳定一直以来是困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难题。特别是在基层偏远山区的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失去了对优秀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现有的技术研发人员的应有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很多基层岗位的技术人员被调任从事非专业性的工作,使得技术研发人员研究时间被抽空,同时专业技术也缺乏训练和智慧,对林业技术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另外,有关主管部门很少组织关于林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培训,使得很多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已经很难跟上新时期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求。
3解决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
3.1加快林业技术推广制度完善
要想提高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加快林业技术推广制度完善。一是要改变过去错误的思想,不能一味地关心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而应该从实地调研的基础掌握当地实际环境以及林农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确保制定推广制度尽可能地完善化。二是在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术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兴林”的重要战略构想。第三,政府不能作为旁观者而不为所动,应该发挥好政府职能作用,为那些专门进行林业技术推广的单位提供足够的资金,以调动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责任感,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一旦建成,就能弥补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制度缺陷,以提高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注重对林农文化素质的培养
要确保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提高农民特别是林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从国家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全面普及科技兴农,特别是偏远山区,更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林区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具体来说,首先,应做好林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林业技术培训课程或者邀请相关专家做知识讲座,鼓励农民能够参与进去,同时,技术人员应当现场对农民进行林业技术指导,为后期林业技术的推广打下基础。另外,政府应当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为林区农民提供资金补助,并选择一些易学易用的技术,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推广,这样才能对农民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林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中,只有农民积极广泛地参与了,林业技术推广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3.3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整体建设水平
要确保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成效,就需要不断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水平。首先,就应该解决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也即是解决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或者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提升岗位吸引力,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为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改善工作环境,这样才会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同时减少内部调动,让技术研发人员呆在自己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岗位上,让其全心搞研究。此外,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或开展专题讲座,不仅可以让其意识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掌握技术推广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为林业技术工作取得实效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语
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做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林业技术推广取得成效,就能有效促进林业的全面发展,使林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作者:鲁智华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益智乡林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英军.林业技术推广面临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20)
篇6
关键词:金融租赁;发展;瓶颈;对策
中国的金融租赁业尽管起步较晚,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成效。目前,截止2012年底,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数量近560余家,比2011年增加近300家。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务额达到15500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底的9300亿元增加约6200亿元,增长幅度为66.7%。我国原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十二五”时期”也将转变为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而这必然会加大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刺激我国金融租赁业的飞速发展。因此,认识并采取措施消除我国金融租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或阻碍瓶颈,对中国金融租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金融租赁的基本涵义
金融租赁,又称融资租赁,它是指在承租人选择或认可租赁物和供货人的基础上,出租人按合同约定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资产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金融租赁的实质即是租赁公司对其承租人提供了一项长期信贷。
二、当前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瓶颈分析
当前我国的金融租赁业仍存在诸多瓶颈阻碍其的进一步发展,总结起来主要有:
(一)外部发展瓶颈
1.有关金融租赁的法律、法规等管理政策尚不完善
目前尚没有完整的法律约束和保护金融租赁业。虽然2007年的《物权法》对融资租赁合同、交易主体和租赁物等有了些许清晰的规定,但该法对出租人的收回权问题、租赁物(除车辆、轮船、飞机)的动产登记等具体法律规定仍有欠缺,对出租人合法权益保护不够。而人行的《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未得到法律确认。此外,针对金融租赁的税法也不完善,对企业以金融租赁方式新购入的设备的增值税能否抵扣没有明确说法,这种不明朗的情形势必会打击融资租赁的竞争积极性。
2.融资渠道有限,缺乏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
在我国,就整个融资租赁行业而言,超过80%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借款,融资方式以同业借款、抵押贷款、保理等银行信贷产品为主,期限多在一年以内,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是各项短期存款,三年所占比例分别为:67.05%、63.55%、59.69%。占第二位的是同业拆借资金比例为:27.73%、22.30%、21.58%。《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虽然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股票融资,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规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的企业也是寥寥无几。如表1所示,通过发行金融债券、长期借款以及向央行借款方式所筹集到的资金总和所占的比例最高也没有超过15%。说明我国的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期限短、成本高的短期存款和同业拆借款。这显然不符和金融租赁业务需要长期资金的要求。
3.支撑我国金融租赁发展的商业信用环境较差
由于融资租赁业的租赁标的价值较大,若承租人在规定日期无法缴纳租金,将会严重干扰此项业务的开展,因此其突出强调的是出租方和承租方之间良好的商业信用关系。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加之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整体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信用环境较差。特别是我国在9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三角债”问题严重打击了当时的融资租赁业。据统计,有高达30%,甚至60%-70%的租赁公司资产总额被拖欠,公司几乎因为致命的高不良资产而陷入经营危机。
(二)内部发展瓶颈
1.金融租赁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租赁公司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观念影响,习惯于按照所属的主管部门管辖的企业的模式,而不是按照金融行业应有的抗风险、高效率的营运要求来设置经营机构。因此在岗位配置、功能组合与人才配备上,缺乏严谨有序、系统协调、优化组合和灵活反应的机构设计。存在任务分工不明确,各部门和不同管理层次间既有权责交混,又有工作脱节,有互相推诿,也有互相扯皮的现象。
2.租赁行业人员素质还未达到行业要求
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人员素质还未达到行业要求。据国际行业经验,金融租赁业的从业人员是需具备金融、贸易、财税、会计、法律、项目评估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租赁业间的竞争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在中国,当前由于教育体制和经营机制还不能满足此类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匾乏必然导致租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停滞。几十年来,国际上金融租赁的理论和实践一直不断发展创新,而我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很少。不但在有关金融租赁的理论研究工作方面基础薄弱,而且实践的专业人才也很匮乏。
3.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模式单一、尚未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
首先,当前我国的融资租赁公司在整体经营方面多以回租和融资租赁为主,且租赁标的与银行的同质性较高,结构设计缺乏创意性和竞争性。
其次,各租赁公司未重视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策略,对租赁市场一概视之,尚未形成区别于其他同业竞争者的特色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而这直接导致了租赁公司间的高竞争状态以及敏感的资金数量和成本。此问题是关系租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并解决。
三、消除当前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由于以上阐述的制约我国金融租赁发展的瓶颈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这些瓶颈因素成为促进我国金融租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向前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消除外部发展瓶颈的对策
1.加大对金融租赁业的法律、税收等管理政策的支持
我国必须加大对金融租赁业法律、税收等管理政策的支持。首先,人大要尽快在《融资租赁法(草案)》征求意见工作的基础上审议并通过融资租赁法》,使该法能够切实明确融资租赁公司的法律地位、出租人、承租人相互的权利和义务等,最终实现融资租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我国要据发达国家和有关金融租赁的成熟的税收优惠政策经验,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出发,加大对金融租赁的税收优惠研究和操作。建议抵扣出租人的购入设备进项税,使其主动降低租金,进而间接使承租人受益,以提高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参与金融租赁的积极性。
2.拓宽金融租赁业的资金来源融资渠道
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途径拓宽金融租赁业的资金来源融资渠道:
首先,从短期来看,我国要通过建立政策性财政融资和制度租赁解决当前我国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渠道有限,缺乏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问题。具体操作上,人行可指导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给租赁公司,此外,在制度上对一些特定行业的特定设备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缓解租赁公司的资金难题。
其次,从长期来看,我国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允许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市场化操作中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如证券化其租赁标的,发行企业债等,以加快资本市场对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支持。具体操作上,要在2007年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制度框架上,加快出台有关融资租赁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和“绿色通道”办法,适当提高租赁公司信用级别,增强公众信心,使租赁公司的证券市场融资获得有力支持。
3.建立和健全融资租赁相关方的信用体系
金融租赁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相关方如出租人、承租人、租赁设备生产厂商和银行等的共同努力,打造坚实的信用联盟和“互利互赢”的价值体系。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实行信用档案制度,汇集融资租赁各方的相关信用信息资料以备各方查询。同时要不断完善与该制度相配套的信用评级体系,在准确判断风险的基础上有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二)消除内部发展瓶颈的对策
1.强化金融租赁参与方的租赁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承担体
金融租赁参与各方要在强化各种的租赁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风险承担体系,该体系要求出租人、承租人、设备供货商和相关银行在实行金融租赁合作时,要按比例根据各自对风险的承受力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和义务,当任何一方因为与自己相关的问题而影响到融资租赁的顺利开展时,就需要根据相应的制约机制获得惩罚。例如,通过开立监管账户监管有银行参与的项目融资行为,以发挥银行体系对金融租赁的监督作用。在这样有约束、有制衡的机制下,融资租赁各参与方都会依据“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原则开展业务,使得融资租赁业务在低风险状态下得到有序的开展,提高各参与方的整体运营水平。
2.在有关融资租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培育优秀人才
首先,在有关融资租赁的理论研究方面,融资租赁的各行业组织、各企业和公司、以及相关的科研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要积极开展此方面的专题理论研究工作,通过举办研讨会、交流会和定期会晤等方式提高相关方的理论交流和信息沟通。同时要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使得有关融资租赁的理论前沿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在各方获得。
其次,在实践方面,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从事融资租赁的人才采取有力的激励措施,通过资金、提供智力发展空间和上升空间等手段加强激励。另一方面我国要加快培养专业长期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优秀人才,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各租赁公司要与金融业和制造厂商建立长期的教育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同时要与各财经大专院校建立定向人才培养机制,在开始金融租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学生的金融租赁理论知识的教育,通过这种机制系统性地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实现金融租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3、创新租赁业务,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租赁业务,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具体操作上,金融租赁公司要充分运用市场营销学的有关市场需求、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等理论,要在对金融租赁市场需求深入研究并分析的基础上,细分并定位自己的市场,在此市场按照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原则积极开展金融租赁业务。同时,金融租赁公司要认真研究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特点以及存在的优势,并依托自身的股东实力、人才结构和客户基础等,建立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形成自我区别于其他公司和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业务开展的高竞争,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自身的金融租赁业务。
其次,融资租赁公司要改变过去在整体经营方面多以回租和融资租赁为主的方式,在租赁产品方面要创意自身的结构设计,提高有竞争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此,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可以积极开展经济咨询、财务顾问和资产管理等与金融租赁业相关的延伸业务,对委托租赁、回租、杠杆租赁和项目融资租赁等业务,也要在不断研究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其业务范围。另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要积极探索采取合作租赁等多层次、多空间的复合式融资租赁方式,例如可以与国内具有制造优势的机电设备厂商和工程机械制造商等合作开展出口租赁业务,使得公司的业务由国内拓展到国外,以赢得国际市场的任何和利润。
参考文献:
[1]欧阳卫民,中国租赁业的状况和出路[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姜仲勤,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王淑敏,申瑞涛,杨小勇.金融深化创新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程东跃.融资租赁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5]欧明刚,陶艳艳.金融租赁业:机遇和挑战[J].银行家论坛.2010
[6]杨红员;闫芳;周中明.我国金融租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金融租赁市场的调查[J].华北金融.2010(7)
篇7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巴氏细胞学;宫颈病变
Liquid based cytology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LI Cai hua.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u County,Shandong 276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Liquid based cervical cytology and the Papanicolaou stain cytology,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Liquid based cytology to cervical pathology screening and its clinical value.Methods To apply the cytological analysis on 511 patients in two ways by using the TBS standards to let the two results b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Results Among the patients who are abnormal both in the Liquid based cytology and the Papanicolaou cytology,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Liquid based cytology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Papanicolaou cytology’s,compared to the tissue biopsy.Conclusion Liquid based cytology has a higher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Papanicolaou cytology.It be can able to enhance the rate of detecting,thus achieve the goal of early detec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Liquid based cytology; Papanicolaou cytology; Cervical lesions
宫颈涂片筛查异常细胞是肿瘤防治学上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巴氏染色及分类法应用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及降低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巴氏人工阅片会出项较高的假阴性率或假阳性率,使一些患者延误或失去治疗机会,故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宫颈细胞学现代新技术及TBS分类法。我们对本院511例住院及门诊妇女同时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巴氏细胞学检查,共得液基细胞学阳性涂片71例,巴氏细胞学涂片45例,阳性率分别为13.8%和8.8%。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及门诊妇女511例做液基细胞学检查。由妇产科医生取样,暴露宫颈,用生理盐水涂抹宫颈,除去宫颈分泌物,3%冰醋酸涂抹宫颈以清楚观察病变。用子宫颈刷收集宫颈外及颈管细胞,标本取出后,连同宫颈刷一起立即放入细胞保存液A中。同时直接涂片,做巴氏细胞学检查。
1.2 操作 ①将盛有子宫颈刷的A液瓶振荡1 min。使刷上的细胞全部溶于保存液中,并将红细胞溶解;②将振荡液全部倒入B液瓶,颠倒混匀几次,2500转/min离心10~15 min。经处理后,粘液、炎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③倒去上清夜并用滤纸吸干,保留沉淀的细胞团;④在细胞团内加入5~6倍的C液,振荡2 min;⑤取50 μl细胞混悬液涂成直径2 cm的薄片,烘干或自然晾干后,H E染色。直接涂片干燥,固定后做巴氏染色[1],镜检。
2 判断标准
依据WHO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分类(女性生殖器官肿瘤2003)。
2.1 CIN1 细胞核稍增大(不超过细胞面积的1/3),大小不等,细颗粒状,染色质均匀分布,轻度核深染,胞质界限清楚。
2.2 CIN2 细胞和细胞核大小及形状不等,核浆比增加(细胞核面积不到细胞总面积的1/2),核染色质中度深染,分布有些不匀。
2.3 CIN3 细胞的核浆比高(细胞核面积至少占细胞总面积的2/3以上),核深染,粗糙颗粒状,染色质分布不匀。巴氏染色涂片分五级,Ⅲ级以上为阳性。[2]
3 结果
在511例液基细胞学筛查对象中,共有液基细胞学阳性涂片71例,占13.8%。见表2。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CIN1 33例,中度不典型增生CIN2 1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CIN3 8例,鳞癌3例,非典型腺细胞2例[3]。巴氏细胞学Ⅲ级以上阳性涂片45例,其分布见表1,阳性率占8.8%。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经统计学处理,P
表1
511例标本巴氏分级统计结果(例,%)
分级例数百分率
Ι9518.6
Ⅱ37172.6
Ⅲ305.9
Ⅳ112.2
Ⅴ40.78
表2
511例标本液基细胞学统计结果(例,%)
WHO分型例数百分率
阴性44086.1
轻度不典型增生CIN1397.63
中度不典型增生CIN2142.73
重度不典型增生CIN3112.15
鳞癌50.97
非典型腺细胞20.39
表3
液基细胞学与巴氏细胞学诊断结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阳性数百分率P值
液基细胞学5117113.8
巴氏细胞学511458.8
4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占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72.9%~97.2%。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估计有46.6万子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每年的新发病例约10万左右,占世界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1/5。近年来据一些地区报道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对子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促进广大妇女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率的关键。从1957年至今,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一直沿用巴氏细胞学检查,它的运用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死亡率。但巴氏涂片学假阴性率高,使一些患者延误或失去治疗机会。Frable等报道假阴性率至少在15%~20%。假阴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取材方法所造成的,取材器上的病变细胞没有被转移到玻片上。研究发现,常规涂片有80%以上的细胞随取材器被丢弃,涂片质量差、不均匀、过厚、过多的黏液、血液或炎细胞遮盖了不正常细胞。而液基细胞检查恰恰避免了这些弊端,其改变了常规的涂片操作方法,使用标本刷取材,取样后立即放入细胞保存液中。这样保证了取材器上的细胞几乎全部保存下来,也避免了常规涂片过程中所引起的细胞过度干燥所造成的假象。保存液中的细胞经液基2000S程序化处理黏液、血液、炎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在薄片中的不正常细胞易于被观察、易于鉴别,液基细胞检查不仅能提高细胞学的诊断率,还能从微生物学角度做出诊断(如可查见滴虫等)。且采用TBS报告系统比传统法更全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从细胞学的角度准确地鉴别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CIN1 CIN2级宫颈锥切即可治愈,CIN3级需要做全子宫切除。同时将切取标本做病理检查,做最后诊断。因此,液基细胞学检查就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5 小结
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我们的研究显示,液基细胞学诊断阳性率为13.8%,巴氏细胞学诊断阳性率为8.8%,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10万左右。液基细胞学检查制片厚薄均匀,红细胞被溶解,黏液、炎细胞与不正常细胞分离。取材器上的细胞几乎全部保存,同时避免了涂片过程中所引起的细胞过度干燥现象。具有巴氏细胞学检查无法比拟的优点。采用TBS报告系统准确地诊断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级,临床医师更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了宫颈癌,尤其是晚期宫颈癌的死亡率,又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人带来了福音。因为宫颈病变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需要依靠临床和脱落细胞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所以凡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每年均应做至少一次妇科检查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所以说液基细胞学检查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维.实用阴道细胞学图解.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0.
篇8
关键词:桉树 人工林 经济投资
中图分类号:TP3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的日益增加,森林资源、林产品和木材的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在国家继续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林业分类经营下,目前,国家加大了对资源保护重视程度,只简单的依靠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加木材的产量的办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实行林业集约经营、努力发展工业原料林,不仅可以减小对天然林木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满足市场对林产品、木材的迫切需要,因而其成为当今林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 桉树林投资效果评价指标和概况
1.1 人工桉树林概况
桉树属于桃金娘科桉树种,种类非常多。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用途广、生长环境广等优点,在世界各地方广泛种植,成为了世界性树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桉树林的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木材年产量逾六千万立方米,是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另外两种为杨树和松树)。不仅如此,桉树也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硬质材木之一。也是我国近些年来引种较为理想的树种之一,桉树经济价值较高,树干通直、伐桩萌芽力强等特点,是十分难得的工业用材树木,一般5―8年就可以采伐使用。
1.2投资效果评价的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评价工业原料林的经济效果时,应该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自然经济特征。林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在林业生产特征中充分体现,认识清楚工业原料林的自然经济特征,对于正确评价工业原料林的投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
(2)经济原则:一是生产相同质量和数量的产品,占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要较少。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耗用、占用等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生产出较多的产品数量。
(3)注重目标培育原则:定向培育是工业原料林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培育目标等不同,其生产技术措施、投资水平均不一样,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所不同。
(4)注重效益与质量原则:在进行对林业投资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时,由于工业原料林投资的首要日的是为了追求使利润最大化,故不可以仅仅了解数量,还要注重对效益和质量的把握。
(5)谨慎原则:谨慎原则是指人们在处理那些经济活动中的种种突发事件时,要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充分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损失及风险。
1.3 投资效果的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就是由投资方案所带来的净收入同收起始阶段的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投资问收期当然越短越好,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是:
在建设投资期内投资是分期投入的,t年内的投资为Pt,由于销售情况和生产的变化,每年的净收入不相同,设t年的支出为Ct,收入为Bt年,则Bt-Ct为t年的净现金收入,由上面的公式计算出的T,就是投资回收期。
(2)年平均利润:是指每年的利润之和与项日年限的比值。
Bt-Ct为t年的净收入(即利润),n为项目的年限,年平均利润法为从静态的方面,来分析投资利润的大小,它是按树原料林投资的重要指标之一。
(3)方案的净现值是指在寿命期内按规定的贴现率i,方案每年年的净现金流是(CI-CO)t折现到期初时的现值总和,其表达式是:
式中(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其中CI为现金流入,CO为现金流出。
NPV―净现值
n―方案的寿命
i0是基准贴现率
(4)投资利润率:它是考察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其公式是: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除以项日总
投资。
其中,年平均利润为π。
(5)在经济评价指标里,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即是内部收益率。简而言之,内部收益率就是净现值为0时的贴现率,其公式是: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其中CO为流出现金,CI为流入现金。
IRR―内部收益率
n―方案寿命
i0是基准贴现率
2 桉树人工林最优投资水平的确定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投资主要是指投入的生产要素,必须在工业原料林经营过程中发现如何确定最优投资水平的方法。
2.1 整地方式的不同
由于在造林的第一年发生整地支出,且在整个造林费用中的比例为7到10%之间,所以选择合理的整地方式,会对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投入和造成直接影响。林业生产中经常应用到的整地方式有:带状、全面和块状整地,这三种方式的标准要求及规格都不尽相同,所以用工量多少也不相同。相比较来说,块状整地用工量小于带状整地用工量小于全面整地用工量。研究表明,块状整地所带来的生物量稍低于前两种整地方式,但其投入量要低于全面、带状整地方式。在造林初期受贴现因素的影响,带状和全面整地的成本都明显高于块状整地的方式。虽然高标准的整地方式会有较高的生产量,但是投资水平也相对高一些。
2.2 造林密度的不同
木材的品质、产量、林木生长发育等都和桉树造林密度紧密相关,也关系到造林费用成本。因造林密度的不同,苗木费用、整地费用、幼林抚育费用、施基肥费用、追肥费用以及其他日常一些开销也不完全一样。通常,造林密度越小,这些项目的花费也就越少,相反,支出费用就大。因此,由于造林密度的差异,其所要求的投资水平也不相同。
2.3 施肥水平的不同
施肥水平的不同土要体现在不同使用量、同一肥种以及相同用量、不同肥种。相同使用量,不同肥种亦或是不同使用量、同一肥种,将其折合为货币量的投资水平完全不同的。在正常情况下,按树属喜肥的树种,施肥量越大,其产值也就越高,但其要求的投资水平也越高。
2.4 利息量及利率水平的不同
按树人工林的投资水平不但表现在由于造林密度、整地方式以及施肥水平的不同而引起,在所取得的产生的利息量及资本利率水平的不同上也有所体现。任何生产都存在资金的成本问题,但由人工林业的循环周期较长,所以利率水平的高低对其影响比较重要。
3 桉树人工林投资敏感因素分析
敏感性分析指的是分析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变化时所引起的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敏感性分析的土要目标便是确定方案风险的高低。由于桉树的生长周期比较较长,由此决定了在造林投资中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存在。所以,作为按树原料林的投资者非常有必要分析这些敏感性因素,从而对投资进行比较谨慎、科学的决策,有利于降低投资决策风险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度。
我们在投资评价按树工业原料林中,选择木材销售价格、营林生产成本、木材产量、利率水平、采伐成本因素作为敏感性因素,在这些项目里,肥料费、人工费及林地租金的变化水平比较大且充满不确定性,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社会对劳动力、林地需求的增加,这些因素的变化范围也会很大,但在敏感性分析中均都将其变化归为营林生产成本中。该文就以下五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1)木材销售价格下降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3268.64,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17.66%;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14.15%,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12.65%;
(2)营林成本上升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1065.18,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73.17%;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9.68%,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40.25%;
(3)木材产量下降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3507.64,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10.05%;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16.20%,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0%;
(4)采伐成本上升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2871.67,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27.66%;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13.93%,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14.01%;
(5)利率水平上升10%:
原有VPN为¥3969.73,新的VPN值为¥2327.32,VPN的变化幅度为下降41.37%;原有IRR为16.20%,新的IRR值为12.72%,IRR的变化幅度为下降21.48%;
分析结果如下:从以上敏感性分析数字中可以看到,对NP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木材的销售价格,当其降低10%时,NPV下降了近73%。第二是采伐成本,当采伐成木上升10%时,NPV也降低近41%。利率水平的影响较小,利率每上升10%,NPV就会降低1%。同样的,对于IRR指标,对其的影响最人的也是木材销件价格。当木材销售价格下降10%时,IRR下降0.968%。其次是采伐成木,其上升10%就会使IRR降低近21%。而利率水平则不会影响IRR指标。因此,可以看出,按树工业原料林投资要着重考虑采伐成木以及木材销供价格的因素。
4 结语
通过研究人工林经济投资评价方法,希望能够更好的指导对桉树人工林的投资,从社会经济发展及桉树的市场需求来看,目前,桉树价格正在慢慢的提高,用途也非常广泛,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迎星.中国人工林的发展研究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2,10(5):50.
篇9
一、当前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对林业增加值核算的重视比较晚,对林业增加值核算概念的研究也比较晚,落后于国外研究水平。但是,随着林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林业产值核算的必要性,从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关于林业增加值核算,我国也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应的指标和核算方法,为我国进一步加深林业增加值核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对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由于经营方向和运行机制的变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林业统计工作的难度,也对林业增加值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一)缺乏科学的林业增加值核算体系作为保障
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中需要科学的体系的作为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国内总值核算体系中缺乏科学的林业增加值核算体系,在林业增加值核算中过于重视理论性研究、原则性研究,忽视了对林业增加值的核算实际应用,使得林业增加值核算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难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不利于简化核算过程,对林业增加值核算增加了很大程度的难度,对林业管理过程中开展林业增加值核算工作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二)林业增加值核算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林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并没有对林业可以对社会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形成充分的认识,所以,在我国林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判定中,并未形成一个准确的标准,无法准确的计算出林业可以产生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对我国林业发展管理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改进策略会形成阻碍,缺乏科学、有效的核算方法,对我国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二、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案例分析及有效方法
(一)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案例分析
例如某林区卖出一定数量的成型木材,有关部门在核算木材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的时候,首先,需要确定木材的栽种时产生的成本,然后再将卖掉的价格减去成本,即为利润,并将这部分利润计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林业有关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改进策略的时候,也会将其当做主要参考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利润计算结果不准确,即对林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核算不准确,这个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性,这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建设都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实际上,为了确保林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核算的准确性。应该全面分析影响林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的所有因素。如对于这一批木材,在核算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木材幼苗购进的成本、木材形成的时间所产生的时间价值、木材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绿肥等维护管理成本,只有将所有的因素纳入到核算过程中,才能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的有效方法
目前,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方法普遍采用的是生产法、中间投入核算法以及增加指标核算方法。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在林业经济活动单位增加值核算过程中采用这些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生产法主要是利用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中间消耗可能把握不准,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会影响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可以适当的将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利用中间投入法计算出林业发展过程中投入的所有资金成本,然后对于部分模糊指标,可以增加与之相应的指标进行分析,最大限度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充分的保障。最后,将中间投入成本和增加相应指标都放到生产法相应公式中进行计算,利用总产值减去所有成本,将最后所得结果作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并纳入到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和统计中,为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确保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符合实际发展程度,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建设中,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实现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目标。结束语综上所述,林业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对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准确的核算,可以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与实际发展程度相符,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薄清文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宗碧,唐晓梅.清水江流域传统林业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其价值[J].生态经济,2012,(11):136-140.
[2]飞.清水江下游地区自然灾害初步研究(1459-1949)——兼谈经济活动、社会规约与自然灾害之关系[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7(3):49-58.
篇10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飞速膨胀,财经类专业也成了各大高校所青睐的专业之一,农林院校也不例外。目前有很多农林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财经类专业,经济法也就成了必设课程之一。笔者作为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一名经济法教师,在执教的这几年时间里对这类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中的经济法课程安排深有体会,合理与不合理并存,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现状分析
笔者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生反馈等几个方面实际调查研究了诸多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以笔者所在的信阳农林学院为例,目前的经济法课程整体情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经济法在财经类专业中的地位。该校财经系共设置三个专业,分别为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三大类。这三类专业的主要课程都包括经济法,并且在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都统一将经济法列为专业基础课,在历年的期末考试中都将其作为校考科目,可见该校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视,而在对其他院校的调查过程中笔者也感受到了各个院校财经院系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视程度。
其次,教材种类繁多,专业适用性不强。在笔者近三年的执教过程中,每年都任教经济法课程,三年下来,笔者没有重复使用过同一本教材,笔者所见到过的教材样本多达十几种,如此繁多的教科书使笔者在选择之际较为纠结,不仅是可供选择的机会多,更是由于每本教材都有大量重复的地方,有的教材晦涩难懂,适用性不强,教材质量有待提高。
第三,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师压力大。笔者所在的院校将经济法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每周两个课时,大概每学期也就只有30个课时,但经济法内容非常繁杂,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一般的教材都有十多章节,要想在30个课时内完成正本教材的教学任务,任课教师的压力就显得相当的大。
第四,学生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的认识度不够。根据笔者多年的课堂经验,很多学生对经济法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不是专业核心课程,以后工作中也基本用不到,考试的时候背背就完事,学生也因此表现的不够积极,课堂到课率低于专业核心课程,纪律也相应差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二、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现状的原因分析
根据前述,在地位合理的大前提下,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安排也存在教材良莠不齐、课时设置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课程设置之际,很多单位出于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适应性考虑,会加重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安排比重,这样就导致了经济法这门有点“另类”的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就相应减少,很多学校安排了周二的学时,这就使得经济法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显得有点紧张。
其次,学生自身的法律基础薄弱,学生对于法律基础制度如民事权利主体制度、法人制度、财产所有权、债权、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往往要花很多时间补充讲授法律基础知识,加之学时的限制,就使得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起来更加艰巨。
第三,职称评定需要科研成果导致一部分学者为完成科研任务而大量地编写教材,这使得市面上现有的教材重复率高且多是脱离专业特色,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在现有的厚厚的教材面前,很多学生都提不起来兴趣。
第四,考核方式固定单一,一般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临近期末突击死记硬背复习往往也能得到不错的成绩,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形成了对经济法学习的惰性,不利于课堂教学。
三、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对策
综上所述,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不足之处和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经济法课程的课时设置。如果可以直接增加课时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如果实在无法扩充教学课时,任课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建立第二课堂的方法来增加经济法潜在的课程时间。例如,让学生进行模拟场景训练,或者通过鼓励课后自习来减少课堂补充解释相关知识的时间,以便更加合理的支配课堂时间。
(二)根据不同的专业和授课对象,尽量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各专业今后涉及的法律问题各有侧重,有的专业(如会计学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法律知识掌握的深度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有所区别。对于其他专业也是如此,在教学计划上要体现出专业培养特色来。
(三)选取适合学生的经济法教材。这个“适合”不仅要求教材的内容量适合教学使用,更要求教材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专业,切合实际,难易适中。教材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实际运用。但是目前笔者还没有发现完全符合这些要求的教材,笔者大胆想象,最好的方式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组织自有的教师编写适合的教材。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学生来说,没有法理的沉淀,理解就变得困难,这就要求各位任课教师适时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除了这些措施,我们还可以考虑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或者逐步探索出一种经济法的实践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笔者始终相信,未来的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法设置一定会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宋平.基于财经类经济法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高教与经济,2009(12).
[2]宋平.基于财经类经济法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高教与经济,2009(12).
[3]赵欣宇.关于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