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产儿营养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早产儿营养护理

篇1

[关键词] 营养;护理;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

[中图分类号] 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33-03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1-2]。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围产期医疗技术和肠外营养技术的发展,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成活率也在逐年上升[3-5]。然而早产儿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全,对营养的吸收以及食物的消化能力弱,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从而出现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活质量[6]。因此对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营养问题[7]。对早产儿进行早期营养干预护理对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以及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86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对比分析了营养护理干预和常规治疗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胎龄、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时间以及护理的效果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1~86号,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入选标准[8]:胎龄少于37周且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无严重的先天心脏病等功能缺陷疾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并由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43例,男

22例,女21例;干预组43例,男26例,女1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愈标准:无呼吸暂停和已停止吸氧,可以自行进行吃奶且奶量达到标准。在室温的环境中体温在36~37℃之间,体重达到2500g以上且无并发症的发生。好转标准[9]:无呼吸暂停和已停止吸氧。没有并发症但吃奶量以及体重尚未达到满意效果且还需要保温。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方法且不进行按摩和喂养后抬高等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根据个体情况采取肠道喂养或者胃肠外喂养,喂养每3小时1次。喂养后采取俯卧位并在下一次喂养前进行腹部按摩。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用指腹轻柔地按摩约5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血糖、白蛋白、血浆总蛋白、体重、血尿素氮、淋巴细胞总数等的变化以及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RT)、鼻胃管留置时间(NT)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时间(TT)等。血糖测定采用美国利舒坦血糖仪,白蛋白测定采用血浆蛋白质测定法,血浆总蛋白测定采用双缩脲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W)、胎龄(FA)、RT、NT以及TT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恢复到出生体质所需时间、留置鼻管的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常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试验后的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以及淋巴细胞总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实验后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率逐年上升。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因系统发育不成熟,在出生后极容易发生喂养耐受不良等情况[10]。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合理早期喂养是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6h就可进行糖水喂养,24h即可进行喂乳。对于吞咽能力差的患儿宜适当延长开始喂养时间,先采取静脉补液[11-12]。喂养应该以少量开始,慢慢提高患儿胃肠道适应能力以及消化功能,之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高喂养量。对患儿进行早期的营养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改善胃肠道功能。喂养过程中应注意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营养搭配问题。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因缺乏有关转化酶,除正常儿所需的9种必需氨基酸外,胱氨酸及络氨酸也是早产儿的必需氨基酸,在喂养时应注意适当添加富含胱氨酸和络氨酸的食品。同时,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对无机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求量也比正常出生婴儿高,在对其进行喂养时还需注意添加足量的无机盐、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并进行适当的按摩护理[13]。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生理功能发育不全,免疫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差,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对改善其营养状况、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提高其生存治疗及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发现,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缩短其恢复到出生体质所需要的时间、留置鼻管的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所需时间,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促进患儿早日恢复。通过营养护理干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血糖水平、血浆总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均提高,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尿素氮含量减少,说明早期的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能力并增强其肾功能。适当的按摩护理可以增强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的蠕动从而改善喂养耐受性及保持每天的排便通畅,提高护理效果。喂养后使用合适的枕头垫高患者胃部,同时患者采用俯卧位。喂养后俯卧位时早产儿头抬高的能促进胃的排空且俯卧时乳汁在胃内停留时间的缩短减少了腹胀。而且俯卧位可减少早产儿的肢体活动从而减少其能量的消耗使消化吸收相对增多。此外,喂养后的俯卧位是改善早产儿肺功能的适宜,不但可减少胃潴留液和腹胀和呕吐发生,还可以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保证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呼吸通畅,从而提高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的耐受性。总之,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的好转和痊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适当的按摩护理可以促进其消化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喂养耐受性并改善其肺功能。在早产儿出生后应尽快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对于喂养耐受不良的患者可进行肠胃外喂养。适当的营养干预护理可以防止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促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雷银香,赵翠香.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3963-3964.

[2] 丁晓华,王松,李胜玲,等.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36-638.

[3] Freitas RG,Nogueira RJ,Antonio MA,et al.Selenium deficiency and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ation on preterm infants[J].Rev Paul Pediatr,2014,32(1):126-135.

[4] 李佳梅,潘继红,邹文霞,等.多胞胎早产儿的围生期护理[J].广东医学,2012,33(24):3681-3683.

[5] Working Group Of Pediatrics 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Working Group Of Neonatology Chinese Society Of Pediatrics,Working Group Of Neonatal Surgery Chinese Society Of Pediatric Surgery. C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neonates[J].Asia Pac J Clin Nutr,2013,22(4):655-663.

[6] 阮玲红,曹李丽,周萍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605-1607.

[7] 沈晓虹.早产儿营养支持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6):35-36.

[8] 刘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及相关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X):395-398.

[9] 雷银香,赵翠香.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营养关系的探讨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9):3696-3697.

[10] 兰卫华.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20-3621.

[11] 龙浪,张彩霞,欧添英.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21-23.

[12] 魏丽,徐鑫芬.23例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74-175.

篇2

目的 探讨周围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53例早产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结果 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0~15g,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对早产儿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胃肠外营养 静脉 母婴护理

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及肠外营养液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以周围静脉为主[1]。周围静脉营养是除中心静脉营养的另一种肠外营养补充形式,是通过外周静脉途径补充患儿所需的营养素的方法。具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优势。我科于2008年6月~12月收治153例早产儿,均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3例中,男89例,女64例,胎龄在24+6~36周,体重在1300~2350g,诊断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其中脑损伤64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8例,吸入性肺炎9例,单纯性早产儿72例。除采用静脉营养,酌情再辅予口饲或鼻饲相应配方奶,每天总量不超过160ml。使患儿体重增加,减少并发症,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1.2 方法 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3M敷贴。取四肢静脉或头皮静脉为输液通道,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为一组溶液,用微量输液泵在24h内均匀输入。

2 护理

2.1 选择穿刺部位 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四肢静脉因位置表浅、显露清楚、弹性好、容易穿刺而被经常采用,但须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致使输液失败。有资料表明[2],早产儿行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比较,在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达(112.7±23.27)h,经过实践,应首选腋静脉,腋下表浅静脉即为贵要静脉,因口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容易固定而被采用。穿刺时动作要轻、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次数,选择粗细适宜的留置针。

2.2 静脉营养液的配制 采用全合一营养液,可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提高营养支持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护士操作,便于管理[3]。在配制营养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在超净台内配制,并根据不同营养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溶器中稀释,保证其各种药物的相溶性,如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或葡萄糖中混合以后,确认没有沉淀再一边摇匀一边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杂物。静脉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如暂时未用,应放置在4℃的冰箱保存。使用前1~2h取出置于室温下[4],24h输完。

2.3 静脉营养液输注的护理

2.3.1 准确掌握输注总量 静脉营养输注时必须采用具有输注总量准确、速度恒定的输液泵。可有效避免由于输入速度的不稳定而造成的高血糖或低血糖。将每天的总量均匀地在24h内输入。

2.3.2 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 静脉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保护血管,不要过分依赖输液泵的报警功能,因其对输液渗出、皮下肿胀无报警功能。早产儿在暖箱内四肢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治疗疗程持续时间长等原因,易引起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渗出。高浓度的营养液极具腐蚀性,浸润后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坏[2]。应每小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发红、肿、热、痛、渗血、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如有渗出、浸润时及时拔出导管,更换穿刺部位。观察导管有无脱出,阻塞等。周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控制在72~96h,腋静脉留置可适当延长至120h,中途应更换无菌敷贴。

2.4 早期微量胃肠道营养 早期微量喂养后可缩短胃管喂养到口喂养的时间,减少食物在肠道的排泄时间,体重增长快,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微量喂养方式包括经口喂养和经鼻导管喂养。管饲时,每次给奶前均要抽吸胃内容物,了解胃储留的程度。鼻饲给奶时,不要用注射器推注,要借助重力作用自动给入。防止推注压力过大,对早产儿的胃黏膜造成损害。

2.5 注意事项 静脉营养液使用过程中应每天观察皮肤弹性,囟门状况,详细记录24h液体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基本平衡。每日晨间测体重一次,观察体重增长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该匀速增长,每天增重约为20g左右。每周还要监测血糖及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

3 体会

周围静脉营养具有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安全的特点,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其提供的热卡和氮可满足大多数接受周围静脉营养患者的基本要求。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肠外营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群英,张红霞.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32-33.

[2] 陈百合,谢巾英.最新儿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2.

篇3

[关键词] 标准化营养支持;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2-0142-04

Application value of standardized nutritional support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LI Miaoxian ZHANG Yanfen WU Yuanfen

篇4

通讯作者:张美英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 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 d较对照组(11.0±3.0) d显著缩短(P

【关键词】 早产低体重儿; 非营养性吸吮; 喂养后俯卧位; 喂养不耐受; 综合护理干预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体重小于2000 g)的早产低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而且吸吮、吞咽协调功能差,经口喂养困难,临床上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一般不经口喂养,往往采用管饲喂养。如何使他们尽快能经口进食,缩短静脉营养的时间,提高他们生存的质量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课题设计重组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喂养后俯卧位及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的流程,使之成为一个护理循环,贯穿于早产低体重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耐受性。并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对符合条件的60例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情况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共60例。病例选择纳入标准: (1)早产儿、适于胎龄儿;(2)出生后6 h内入院、性别不限;(3)出生体重1200~2000 g,平均1320 g;胎龄28~34周,平均32.4周;(4)需经间断胃管喂养及静脉营养;(5)出生后Apgar评分1 min、5 min均大于8分;(6)与患儿父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患先天性消化道畸形;(2)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3)无呼吸系统支持治疗。将符合条件的60例早产低体重儿按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综合护理干预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胎产式、出生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组方法 由专门培训的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护理中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低体重儿的整个喂养护理中。

1.2.1.1 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胃管喂养前给予早产低体重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吸吮5~10 min。

1.2.1.2 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法:遵医嘱将所需的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奶按量及速度使用微量泵匀速泵入,泵1 h停2 h。

1.2.1.3 喂养后采取俯卧位:每次喂奶后使用早产儿专用卧垫(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820113714.3及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200830113331.1)给予抬高头肩部150俯卧1 h。早产儿专用卧垫的构造:提供一种供早产儿在暖箱能安全舒适地进行仰卧及俯卧的专用卧垫。卧垫由U型床垫和固定头部用的凹型小枕组成,U型床垫有柔软的U型护圈,凹槽形状(长45 cm,宽35 cm,高8 cm);活动的固定头部用凹型小枕为凹槽形状(长25 cm,宽15 cm,高5 cm)。床垫的下层设有双层布套,布套内放置水囊垫由软质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的医用塑料袋,规格29 cm×49 cm,单层厚度为0.13 mm),灌入30 ℃~36 ℃温水3600 ml呈水囊样。卧垫采用纯棉浅色绒布制作,U型护圈填充物为高弹力棉。使用前先将温度适宜的水灌入水囊垫内,并将水囊垫放入卧垫的底部的双层布套内,然后将卧垫放置于预热好的早产儿暖箱内,根据早产儿身长将凹型头部固定小枕放置于卧垫适合位置,当早产儿仰卧时,小枕的的凹口朝床垫里面,当早产儿俯卧时,小枕凹口朝床垫外面。调整好早产儿,使之舒适地俯卧或仰卧于小枕上,头部置于小枕的凹槽内,确保早产儿在各种卧位时的安全。

1.2.1.4 腹部抚触:每次俯卧后在下一次喂养前给予腹部抚触5 min。抚触方法为用掌心抚触,用力均匀、柔和、力度适宜,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按顺时针方向抚触,同时用手指指腹轻揉左侧小腹部8~10次,每次抚触时间为5 min。抚触前用婴儿润肤油手掌,开始动作轻柔,逐渐稍加压力。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早产儿反应,若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肤色发生变化应暂停。同时将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形成一个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整个护理过程中。

1.2.3 对照组方法 采用常规喂养(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法);两组均进行常规治及护理(药物治疗+静脉营养)。

1.2.4 配方奶及营养方案 两组早产儿均采用统一品牌奶粉(多美滋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因入院时间不同,于生后4~25 h开始喂养,从小量起:对于出生体重1000~1500 g早产儿,开始1 ml/次,每2 h一次,每天每次增加2 ml:对于体重>1500 g早产儿,开始2 ml/次,每2 h一次,每天每次增加4 ml。静脉营养两组均于生后第1天静脉输注5%葡萄糖溶液,第2天始加用6%小儿氨基酸,第3天始加用20%脂肪乳溶液,氨基酸和脂肪乳剂量分别从每天0.5 g/kg开始,每天增加0.5 g/kg,逐渐增至每3.0 g/kg。静脉入液量两组无差异。预计总液量第1天为50 ml/kg,按每天25 ml/kg增加,直至每天150 ml/kg。肠道营养418.4 kJ/(kg・d)时停用静脉营养,即达全肠道营养。

1.2.5 喂养不耐受处理 在喂养过程中,如胃内残留奶汁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3,则将残留液打回,再将奶补至预计给予量;若下次仍有残留,奶量减少2~4 ml,若出现腹胀明显,则暂时停止喂养,遵医嘱给予清洁灌肠,必要时摄腹平片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1.3 监测指标

1.3.1 喂养相关情况 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的例数。

1.3.2 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 参照董梅等[1]诊断标准,有以下表现1项或1项以上者即为喂养不耐受:(1)腹胀,24 h腹围增加1.5 cm伴肠型;(2)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3)胃残留量超过喂入奶量的30%;(4)胃内有咖啡色样物;(5)>2次被下达禁食医嘱;(6)出生第2周末喂入奶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儿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比较 干预组喂养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情况(x±s)

表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比较

3 讨论

3.1 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胃肠激素分泌不足,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而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暂停[2]。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也称喂养困难,主要是由于早产低体重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动力、免疫功能极不成熟而导致其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增多、加奶困难、或同时存在着胃食道反流及胃十二指肠反流,因而影响肠道摄取热量,从而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3,4]。而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低体重儿由于没有协调及有效的吸吮和吞咽动作,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胃排空缓慢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分泌激素的不足等原因[5],更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因此经口喂养很困难。

3.2 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护理中有推广意义 本课题研究中使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指在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护理中同时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腹部抚触、喂养后进行俯卧位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操作流程再造形成护理循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临床研究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喂养后干预组患儿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1.

[2] 蔡荣英,陈秀捞,黄洁,等.非营养性吸吮与眼罩遮光对危重早产儿早期胃肠喂养的影响.护理学报,2009,16(8):48-49,5.

[3] 朱璐兰.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护理学报,2006,13(10):1-3.

[4] 韩林林.不同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339-1340.

[5] 胡晓静,赵敏慧,张玉侠.抚触按摩对促进早产儿排便效果的探讨.上海护理,2003,3(3):15-17.

篇5

早产儿是胎龄满28~37周的新生儿,体重大多在2 500 g以下,身长不足47 cm,在呼吸、消化、神经、体温调节等方面发育不成熟,生后适应能力差。近年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因此及时发现早产儿发生的各种临床问题及早产儿稳定期的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监护室2005年6月~2006 年6月共收治早产儿156例,其中男112例,女44例,胎龄28~34周106例,35~36周50例,出生体重1 250~2 450 g,平均1 550 g。出生1小时以内46例,1~3小时108例,3小时以上10例。治愈110例,放弃41例,死亡5例。平均住院日13.4天。我们对稳定期早产儿采取发展性护理后,大大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2 护理

2.1 促进早产儿适应的护理

2.1.1 保持适宜温度: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产热不足,散热增加,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湿度变化而变化,因此给予维持恒定的适中温湿度对早产儿维持体液平衡及预防感染非常重要,一般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 ℃,相对湿度应在55%~65%,早产儿中性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2~35 ℃左右(见表1)[1],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70%。并且为保持早产儿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若须暂时离开暖箱亦应保暖。

2.2 减少不良刺激护理:(1)减少噪音刺激,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不良作用,超过60分贝的噪音可干扰早产儿的睡眠,使生长激素降低不利于发育,尤其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2]。 还可导致听力缺失、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后遗症。因此,医护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2)减少光线刺激,光线刺激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也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机率上升。持续性照明能导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睡眠时进入深睡眠期时间短,并且无法形成日夜作息频率及互动时无法睁开双眼。降低光源可促进睡眠,减少肢体活动,促进觅食,增加体重,并减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一般在保暖箱上盖深颜色的小被单,以减少光线刺激,24小时内至少要保证1小时的昏暗照明,以利于宝宝睡眠[3]。(3)减少疼痛刺激,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对早产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对早产儿的肢体提供支持如翻身、抽吸、给予侵入性操作时肢体保持屈曲,使其双手和双腿靠近身体中线,这样更容易维持稳定的生理平衡及肢体活动,以减少不适及异常行为反应。并且在护理前 后要有安抚动作,促进恢复生理平稳期,特别是在侵入性操作之后。本组有25例早产儿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后没有给予肢体支持及安抚,发生呼吸暂停等反应。

2.3 促进早产儿的自我安抚及控制行为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因为早产儿从温暖的羊水、柔软的胎盘中提前娩出,被安置在暖箱或暖床中,四肢暴露于暖箱或暖床的空间中,缺乏安全感和舒适感。因此在早产儿稳定期使用浴巾或包被制作一个温暖、柔软、舒适、安全的“鸟巢”,使其能安适的睡在巢中,手脚能触及毛巾或包被边际,使其感觉安全;也可使用毛巾包裹早产儿使其肢体屈曲,包裹时确定早产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使用面罩时考虑能包含头和手,促进手口互动,使其能有机会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这样,有利提升血氧饱和度,促进睡眠,减少身体无意义活动,减少哭泣,尽早吸吮觅食,促进消化有利于增加体重。

2.4 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监护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血气分析、血电解质等。如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1)体温不正常;(2)呼吸不规则或;(3)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4)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5)惊厥;(6)早期或重度黄染;(7)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8)硬肿症;(9)出血症状;(10)24小时无大小便。

2.5 预防感染:早产儿感染应以预防为主,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减少接触患儿,必须认真洗手,减少侵袭性操作,严禁非专业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确保空气和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2.6 喂养护理:(1)开奶时间选定:在病情稳定,缺氧状况改善,能够耐受胃肠营养,无腹胀、呕吐,胃内无潴留,能自解大小便,有觅食反射时开始试喂。(2)乳类选择:母乳对早产儿的免疫、营养和生理方面都更为有利。但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没有强化人乳生长速率缓慢,需补充母乳强化剂。对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者,可选用早产儿配方乳[4]。(3)喂养方法和途径:①经口直接喂养是最好的营养途径,适用于出生体重较大且早产儿病情稳定,胃肠功能良好,吞咽、吸吮功能较好的早产儿,喂哺量和间隔时间见表2。喂养时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保证入量,达到有效地喂养。(2)滴管授乳法:适用于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差无呕吐及腹胀的早产儿。为防止损伤黏膜,喂奶时在5 ml空针端套一小橡皮管,将温热的奶液用空针抽出,再用滴管顺着嘴角滴入0.2 ml奶,待患儿咽下后方可再滴入0.2 ml奶。严禁将奶液全部侵入口中,引起患儿窒息。吸吮力好可改为直接哺乳。(3)胃管喂养:适用于吞咽和吸吮能力均差但胃肠功能较好、能耐受肠道营养的早产儿。每次授乳前抽胃内潴留,若抽出每顿奶量的1/3以上奶液要停喂一顿。注入奶液时速度缓慢,压力要小,用5 ml空针拔去活塞接到鼻饲管上倒入所需奶量将空针提起距鼻尖10~15 cm,用活塞稍加压力再拔去活塞,由于重力作用奶液匀速缓慢滴入胃内,防止推注过快胃扩张引起呕吐或呛咳,鼻饲后用2 ml温开水冲洗胃管。此法有助于保存早产儿的体力。早产儿病情变化快,生活能力低,每次授乳前后必须观察有无紫绀、呛咳、溢乳、呕吐等异常反应。必要时可于授乳前后吸氧。每天应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营养量。

参考文献:

[1] 洪黛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

[2] 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

[3] 陈 超.早产儿的临床问题与处理[J].临床儿科杂志,2005.4.

篇6

1早产儿特点

1.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头围在33cm以下,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不能盖住小。1.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1.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1.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1.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出现寒冷发抖反应。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与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3护理

3.1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3.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次~4次。一般体重小于2.0k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k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戴绒面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3.3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牛奶喂养时,牛奶与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释,奶量计算方法较多,临床常以热量需要计算。喂养方法可视早产儿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较强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养;能力弱者予滴管喂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3.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留学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3.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3.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d后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症状;24h仍无大小便。3.7复查时间及指证早产儿一般情况好、吸乳好,体重已达到2.0kg以上,可给予出院,出院后一般不需回院复查,如出现发热、拒奶、体重下降应送往医院就诊。

4急救护理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出现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窒息及感染等。我科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共5例,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的患儿有2例,经抢救及护理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4.1呼吸道管理当早产儿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时,正确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维持有效机械呼吸的关键。在病情危重期,各种管道、监护仪较多,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细心观察各种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适,勿出现折叠、管道脱开等情况。30min~60min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儿侧卧,另一手示指、中指紧挟拍背器,有节奏地轻拍背部。拍背后,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捻转吸痰管,一边退出,将痰液吸出,必要时重复吸痰。但2次吸痰间应给氧,以缓解发绀。痰液黏稠时,吸痰前予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0.6mL。注意清洁患儿的口鼻部位,确保气道通畅。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防脱管。4.2静脉通道护理选择、保护并且有计划地使用每条静脉极为重要。我们根据用药选择穿刺血管,根据情况选用静脉套管针或头皮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儿的各项治疗。定时用肝素盐水冲管,或使用注射器输液泵小流量持续泵入肝素盐水,防止血管堵塞,保证各管道通畅。4.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儿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应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三班特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机各项指标及机器运转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4.4喂养护理患儿吸吮、吞咽功能较差,入院后禁食1d~2d,病情平稳后开始鼻饲喂奶,每次2mL~3mL,每3h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观察胃内有无残余奶,以了解胃肠消化功能。随着体重的增长每隔2d~3d增加奶量2mL~3mL,喂奶次数减少。4.5预防交叉感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患有皮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早产儿接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探视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病床单位清洁及所用物品、仪器的清洁与消毒。新晨

5小结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h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篇7

早产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弱,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 早产儿的暖箱护理 老人捐赠早产儿暖心编织帽 探讨围生期早产儿使用暖箱的最佳环境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还债”要科学 早产儿的观察和护理 早产儿的出院指导 早产儿护理方法的探讨 早产儿的袋鼠喂养法 早产儿的日常养护 早产儿复苏后的护理 早产儿黄疸的诊治 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 早产儿稳定期的护理 早产儿疼痛护理的措施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当心早产儿的眼睛 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的治疗进展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早产儿要暖暖的 早产儿要暖暖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lily")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早产儿要保暖

早产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弱,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体重计算的话,是成人的3倍,因此,其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所以,早产儿的体温极不稳定。在寒冷天气里,如果保暖不当,严重的可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如何知道宝贝冷了

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面色及四肢温度来判断。如果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且全身无汗,说明不需要再采取另外的保暖措施。

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体温在36℃以下表示保暖不足,应适当增加室温,添加衣被或采取其他取暖措施。早产儿体温过低,严重时可发生硬肿症,威胁其生命,所以必须予以重视。

如果脸上有汗,手脚热且有不安、烦躁等异常现象,说明宝宝体温较高,在37.5℃以上,表示保暖过度,应减少衣被。 早产儿出院有要求

医院对早产儿的出院是有要求的,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需要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这样居家护理才不致出危险。 早产儿保暖6大招数

保证室温

家中向阳的房间,是早产儿的最佳房间。

在偏冷的秋冬季,早产儿的居室温度一般应维持在22~25℃。秋冬季较为干燥,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左右。可以利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

室内温度不足时,可采用空调、电暖气加温。使用电暖气时,空气较干燥,宝宝皮肤也会变得干燥,因此妈咪还要打开加湿器,保持室内舒适的湿度。家中备个温湿度计,对于早产儿妈咪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宝贝身上较冷,暂时没办法很快提高室内温度,那么家人抱着早产儿宝宝保暖,也是个方法。

当室内需开开窗户通风换气时,将宝贝抱到另外的房间,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宝宝。通风过后,室内温度合适了,再将宝贝抱回自己房间。

宝宝的衣被要新、软、暖

宝宝的头上,最戴个棉质的小帽子,以免头部热量散失太快。

宝宝的衣服、被子最好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穿着及包裹前衣被要先在暖气上预暖。包裹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四肢活动。

如果保暖不够,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特别注意水袋内水温应为40~50℃,热水袋口盖一定要拧紧,用毛巾包裹,放在脚下20厘米处,不能直接贴于皮肤,以防烫伤宝宝。

不要给早产儿使用电热毯。电热毯的加热速度较快,温度也非常高,而婴幼儿对温度是很敏感的,既不能过热,又不能过冷,长时间使用电热毯,被窝里的温度上升较高,会使婴儿失水量增多,婴儿可出现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轻度脱水现象。如果太冷不得不用,可先通电预热,待热后及时切断电源。再将宝宝放在温暖处。

给早产儿换尿布动作要迅速

早产儿排尿很勤,更换尿布次数较多,最好为宝宝使用纸尿裤,不必像棉尿布更换那么勤。更换的纸尿裤,最好先放在暖气上预热,以免刺激宝宝腹部。给早产宝宝换尿布的动作要迅速,否则宝宝会着凉。宝宝大便后要及时用温水将臀部清洗干净。

宝宝洗澡要备齐用品

给宝贝洗澡时,要保证室内的温度,如在卫生间洗,可先将卫生间室温加热到更高温度,水温应调到40℃,洗前准备好沐浴露、浴巾、纸尿裤、衣服、棉签、酒精等各种所需物品,洗澡动作要迅速,5到10分钟内洗完,用浴巾包裹,擦干,及时穿上洗尿裤、衣服,并做好肚脐的清洁、消毒。

吃得好

宝宝勤吸吮,保证其热能供应,这是调动自身保温的最好方法,因此,勤哺乳,按需哺乳,保证宝宝的好胃口也非常重要。

链接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中以寒冷损伤最多见,称为寒冷损伤综合征。这种病多发生在出生后7~10天内,体温不升,在5℃以下,体核温度(肛温)可能低于体表温度(腋温),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硬肿首先出现在下肢、臀部、面颊和下腹部,然后至上肢和全身。有时只硬不肿,则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早产儿要送保温箱复温。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1. 保暖别过度。给宝宝保暖,并非温度越高越好。有些妈妈不注意,大冬天宝宝会被热出痱子。在过分保暖的情况下,体温可上升到40℃,甚至引起抽风。

2. 有的家长喜欢给早产儿穿上几层衣服,如内衣、毛线衣、棉袄,感觉是很暖和了,其实保暖效果不一定好。最好在内衣外面穿一件棉袄,保证身体与衣服之间有一定间隙,上面再盖上小棉被或毛毯就可以了。

篇8

【摘要】:回顾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住的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加强病情观察及胃肠道护理,术后重视胃肠内外营养护理及造瘘口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宣教。本组病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7例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等待Ⅱ期手术。

【关键词】:NEC;围手术期;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一种特有肠道炎症,为小肠结肠广泛出血坏死,常发生在生后2周的新生儿,90%以上为早产儿、低体重儿,预后与病情的轻重及正确处理关系密切,病死率较高。临床上早期采用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和观察。经保守治疗病情恶化应选择手术治疗,而手术的最佳时期是肠壁全层坏死尚未发生穿孔之前[1],但临床上确认这种情况很困难。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共收入2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其中8例行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2例;年龄1h-55d,平均年龄10.87d;胎龄29+6-35w,平均胎龄32.25w;体重1.4-2.0kg,平均体重1.69kg;本组病人均为Ⅱ-Ⅲ期的病情,其中Ⅱ期3例,Ⅲ期5例,均行剖腹探查术+肠造瘘术,其中回肠造瘘5例,空肠回肠双造瘘3例。

1.2 结果 5例治愈,出院时进奶好,胃肠功能良好;2例好转出院,出院时指导家长喂养,2周后复查患儿胃肠功能恢复良好;1例术后第1天死亡。7例患儿均等待行肠回纳手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通过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病情变化,及早识别NEC,可为患儿赢得良好救治时机。

2.1.1.1 非特异性症状观察:观察患儿精神、面色、皮肤及生命体征等变化,特别是出现皮肤花斑、四肢末梢冷、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等呼吸及外周循环情况;同时密切观察皮肤弹性、前囟凹陷的程度及尿量改变等脱水表现;定时行血气分析检查,并评估检验结果。本组3例轻度酸中毒,4例为混合性酸中毒,1例出现中毒性休克,根据病情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补充有效循环量,改善循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2.1.1.2 胃肠道症状观察:观察呕吐次数、时间及呕吐物的性状、量和颜色。呕吐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发生。仔细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色及量,准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并了解检验结果,判断大便变化过程。大便为洗肉水样或是浆样或伴脱落的肠粘膜,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及时汇报医生处理。评估腹部情况,每日定时测量腹围并记录,判断腹胀程度;听诊肠鸣音是否消失;观察腹部体征,腹壁肌张力是否增高,局部有无红肿、硬块,x线提示气腹、广泛肠壁积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本组3例为临床分期Ⅱ期B病例,4例为临床分期ⅢA病例,1例为临床分期ⅢB病例。

2.1.2 胃肠道护理:本组病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后立即予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以减轻腹胀程度。病情轻者禁食时间一般5-6天,重症10-15天,禁食同时进行胃肠减压。新生儿胃肠减压的方法,一般根据腹胀的情况间断抽吸,如用负压持续吸引,负压为30-40mmHg,应用负压吸引时注意调节,防止吸力过小无效,吸力过大造成损伤[2]。胃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本组病例平均禁食4.27天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腹部体征反而加重,请外科会诊后做好相关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

2.2 术后护理

2.2.1 苏醒期护理:患儿术后回ICU后,予去枕平卧位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氧疗,根据血气分析调整给氧浓度与方法。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按呼吸机护理常规护理。本组病例术后均使用呼吸机SIMV模式辅助呼吸24~72小时。

2.2.2 病情观察:术后继续禁食、胃肠减压,胃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色及量;监测生命体征,持续血液动力学观察;观察患儿反应、精神、面色、全身皮肤以及尿量等情况;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腹部症状及体征变化;评估肠鸣音,观察排气情况。

2.2.3 胃肠道内外营养支持护理

2.2.3.1 全肠道外营养:NEC术后患儿禁食时间较长,必须经静脉输入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提供患儿的所需能量。TPN输注时尽量采用中心静脉,使用外周静脉时宜选择粗大静脉,通常选用腋下静脉,使用时每0.5-1小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回抽血液,出现红肿时及时停止使用,局部涂肝素钠软膏。每天定时称体重,准确记录出入量,以评估进出是否平衡。定期检测生化,评估肝功能情况。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静脉营养,间歇输入新鲜血及血浆,4例采用PICC输液,3例采用股静脉输液,以后采用腋静脉输液3例,无一例发生输液并发症。

2.2.3.2 胃肠内营养:NEC患儿术后胃肠功能弱,对饮食要求较高。患儿腹胀消失,排气,肠鸣音恢复,大便隐血试验阴性恢复进奶。先给2-3ml开水,再给5%糖水3-5ml试喂,无呕吐、腹胀等情况可用母乳或早产儿低渗奶喂养。最好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为等渗奶,且富含免疫成分,可增强患儿胃肠道防御功能,阻止细菌及毒素的进入,防止NCE再次发生。本组3例予母乳喂养,4例予早产儿低渗奶喂养。喂养方法均采用间歇性经口胃管法,从每次3-5ml开始,以后逐渐增加每次2ml。每次喂奶前先从胃管回抽胃液,胃内潴留超过每次奶量的50%时则停喂一次,20-50%则奶量减半。进食后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情况。

1例早产儿低渗奶喂养患儿出现呕吐、腹胀并胃潴留多次超过50%即予再行禁食至症状消失,再重新喂养。

2.2.4 造瘘口护理:观察造瘘口肠管有无青紫、发暗、出血和排气排便情况。使用造口袋时,先测量造口,造口边缘与造口袋开口间隙3mm左右,生理盐水清洗皮肤后晾干,尽量在患儿安静时粘贴,袋口对准造口,袋囊朝下。造口袋更换频率避免频繁或过久,无排泄物渗漏一般7天更换一次。妥善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可采用PE保鲜膜[3],出现皮肤发红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破溃、糜烂清洁后使用溃疡粉,吸收后再涂皮肤保护膜,干燥后再贴造口袋。观察造瘘口排出物的形状、颜色、量,造口袋内充满1/3排泄物时及时倾倒并准确记录。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造瘘口护理并发症。

2.3 出院教育:告知家属患儿出院后在家别注意喂养及造瘘口的护理。细心喂养,防止呛咳,奶量增加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并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进奶及有无呕吐、腹胀情况。造瘘口的护理,观察肠管颜色、排便情况及袋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定期复诊,出院后2周回院复查x线、血常规等,如有不适及时回院检查,术后3-6月再入院行肠回纳术。

3 小结 随着围产医学和儿科学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低体重儿得以存活,因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选择合适时机手术治疗,护理上术前加强病情观察及胃肠道护理,术后重视胃肠内外营养护理及造口瘘护理,对出院患儿家长强调喂养及造口护理的重要性。本组病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7例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等待Ⅱ期手术。

参考文献

[1] 施诚仁.等.小儿外科[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9.

篇9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制约患儿智力发展,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在发病早期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对患儿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加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死亡率,并提升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进一步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干预效果,本文对我院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8例,女30例;早产儿16例,足月儿42例;轻度49例,中度6例,重度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诊断和之治疗标准[1]。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手段随机将患儿分为护理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其中护理组男15例,女16例,对照组男13例,女14例。两组患儿性别、分娩方式、是否足月、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遵医嘱执行用药和日常护理;给予护理组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缺氧缺血性脑病恶化后,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暂停,或不规则呼吸,因此应特别重视心肺监护。观察并记录患儿呼吸、心率、体温等变化情况,若患儿伴有高热症状,则采取对应措施进行降温。观察患儿皮肤是否出现苍白、青紫等现象,并根据患儿实际判断是否并发颅内出血,若存在,则应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1.2.2吸氧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大脑处于缺氧状态,应及时做吸氧处理,缓解和改善脑水肿情况。通常情况下,足月儿吸氧流量为0.5~ 1.0L/min,氧浓度控制在30~40%;早产儿或体重过低患儿氧流量为0.3 ~0.5L/min,氧浓度控制在25~30% 比较合适;

1.2.3保暖护理

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采取一定保暖措施,可将患儿放在开放式辐射保暖台上,也可应用保暖床进行保暖工作,保证患儿体温控制在36~37℃。因早产儿存在一定先天不足,因此保暖护理对早产儿患儿更加重要,应引起广大护理人员重视;

1.2.4喂养护理

治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给予患儿科学合理的喂养,保证患儿摄取足够的营养。若患儿不能自主吸吮,可采取鼻饲方法进行热量供给。当然,必要时也可应用胃管持续静滴,实现良好喂养;

1.2.5静脉通道护理

及时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能量合剂和抗生素治疗,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出现。由于患儿过小,要尽量避免每天穿刺,因此应留置静脉针。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通常为3~7d,护理过程中要充分做好抗感染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经过常规治疗和不同护理模式后,无死亡病例出现。护理组患儿疾病治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62.1%),两组治愈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好转(n/%)

未愈(n/%)

自动出院(n/%)

有效率(%)

护理组

29

27(93.2)

1(3.4)

1(3.4)

93.2

对照组

29

18(62.1)

8(27.6)

3(10.3)

62.1

P值

2.2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家属满意度为96.6%,对照组为72.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比较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率(%)

护理组

29

24(82.8)

4(13.8)

1(3.4)

96.6

对照组

29

11(37.9)

10(34.5)

8(27.6)

72.4

P值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患儿在围产期发生窒息而引发脑部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主要症状以肌张力变化、惊厥以及意识为判断标准,并以此区分疾病程度,也可将其作为衡量后遗症重要指标[2-3]。HIE死亡率高,经过及时、科学、积极的抢救措施后,仍有部分患儿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例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做好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干预,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完全配合医师治疗,严格执行医嘱,更要求其自身具备专业素养,能够做到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为疾病治疗和并发症预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掌握缺氧缺血性脑病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方法,在疾病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另外,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给予患儿人性化关怀,并努力开导患儿家属。从心理干预角度及时与家属进行真诚沟通,争取得到家属足够支持,为患儿早日康复和良好预后奠定基础。本文护理组患者积极综合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有效率达到93.2%,说明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缺氧缺血性脑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淼.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28~129.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剖宫产患者310例,初产妇270例,经产妇40例;年龄20~39岁,孕周20~40周;妊高症2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1例,早产7例,胎儿宫内窘迫80例,巨大儿8例,胎盘早剥2列,胎膜早破6例。

相关因素:①心理因素。手术前准备,医生术前谈话,医院陌生环境,担心胎儿及手术危险,语言不通,医护人员态度不好,术前术后睡眠欠佳,术后切口及子宫收缩疼痛,留置尿管刺激,活动不便,等诸多因素使产妇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生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减少。②术前术后禁食水;术前4小时术后6小时禁食水,手术中失血失液使体循环血量相对减少,乳汁分泌减少。③因素:乳腺管不畅通,内陷,过小,产后1~3天内新生儿未及时吸吮,或含接姿势不正确,不能有效刺激乳汁分泌。④产妇知识缺乏与健康宣教不到位,本院收住的产妇大多数来自农牧区,由于文化地理因素以及接受产前妇幼保健教育少,缺乏孕期保健知识及护理知识,影响产后乳汁分泌。⑤产后腹胀。产后由于活动减少、进食减少、出汗多、使用镇痛泵使肠蠕动减慢,有些产妇不能尽快通气通便产生腹胀,使产妇身体不适,影响泌乳。

护 理

心理护理:针对产前产后诸多不良因素刺激引起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责任护士通过询问和观察分析原因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护理,讲解心理因素对泌乳的影响,让产妇明白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饮食营养,是保证婴儿健康成长、促进产褥期恢复的重要因素,向产妇讲解早期泌乳通畅对今后母乳喂养的好处和重要性,鼓励产妇和家属初期喂哺要有耐心。

术后6小时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交待饮食注意事项,术后8小时可轻微活动,遵医嘱及时补液抗炎治疗,保暖。多和患者交谈,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护理:①哺乳指导,术后半小时开奶,让婴儿早接触早吸吮,并按摩热敷及,对内陷者按摩15~20分钟,用食指、拇指和中指,模仿婴儿吸吮的动作轻拉,对胀痛的热敷按摩和挤奶交替进行。②预防皲裂及乳腺炎,教会并协助产妇正确的喂哺姿势及含接姿势,喂哺前后用清水清洗,哺乳时尽量将及乳晕全部含入,防止皲裂,皲裂时,涂抹红霉素软膏,及时排空防止乳腺炎发生。③母乳喂养的宣教。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少数民族不懂汉语的找会汉语的翻译,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尊重民族的生活习惯,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产后卫生知识、心理调节、婴儿护理常识、产褥期保健知识、饮食营养知识、新生儿常见病的治疗护理。讲解时应该重点突出,根据不同的个体,选择合适的时间分期讲解,使产妇容易接受及掌握,达到宣教和护理的目的。

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床铺干净舒适,合理安排治疗护理与宣教时间,限制探视人员,病房通风时嘱产妇注意保暖,定期空气消毒检测,每晚督促协助产妇清洗会阴,热水洗脚泡脚,使产妇感到轻松舒适,心情愉快,减轻腹胀,增加乳汁分泌。

讨 论

通过以上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护理、母乳喂养宣教与指导、产褥期卫生保健教育,使剖宫产术后的患者减少和避免了不良因素的刺激,使乳汁分泌畅通,在术后1~7天母乳喂养顺利,为以后的喂养打下基础,有效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本组310例剖宫产患者中,296例哺乳顺利,奶量正常,4例因乙肝大三阳改人工喂养,1例因早产儿死亡产妇退奶,3例乳汁分泌过少添加牛奶,无1例乳腺炎发生,母乳喂养率95.4%。患者满意度9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