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教育培训

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少儿艺术培训;关系;建议

前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对少儿素质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艺术培训是促进少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少儿艺术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一、素质教育与少儿艺术培训的关系

一方面,素质教育是少儿艺术培训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精神的接班人。在少儿教育中,素质教育侧重于对少儿智力的开发,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其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良好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艺术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也就不再完整。而从目前来看,少儿艺术培训的本意,是萌发少儿欣赏美、表现美、体现美的情趣,使得少儿可以在教育和培训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具体来讲,艺术培训可以陶冶少儿的性情,激发其对于艺术的兴趣,提升艺术素养,进而帮助少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品质。而对于家长而言,让孩子参与艺术培训,并非想要其将来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通过专业的培训教育,启发孩子的心智,塑造优雅的体态,陶冶美好的心灵,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少儿艺术培训的根本目的。

另一方面,少儿艺术培训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少儿教育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级的关注。从目前来看,少儿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启蒙教育培训、文化教育培训、技能教育培训以及艺术教育培训。其中,艺术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相应的培训教育,通过鲜明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充分调动人的心理功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艺术的陶冶。艺术培训一般是以鲜明的形象、多变的动作和优美的旋律等来展开相应的教育,比较符合少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其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很容易被其理解和接受。少儿艺术培训,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教授相应的观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主观察事物的习惯;通过对事物的会议,锻炼其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少儿艺术培训注重的不再是教育的结果,而是教育的过程,通过激发少儿兴趣的方式,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潜能的开发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少儿艺术培训是实现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少儿艺术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育教学中,兴趣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少儿艺术教育应该靠吸引而非强制。当前,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意愿为其选择相应的培训项目,而且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着想”。而实际上,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来源。这样强制性的行为,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在少儿艺术培训中,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去学习,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树立学习信心

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进行相应的赏识和鼓励,引导孩子树立对于良好的自信心。当前,许多家长都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对比,张口闭口人家的小孩如何如何聪明,自己的小孩如何笨拙,其本意可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但是却没有看到,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得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此,家长应该善于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其良好的自信心,同时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对于孩子通过努力获得的进步,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使其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其继续前进。

(三)培养创新思维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意识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少儿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而影响。少儿不仅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希望能够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此,在少儿艺术培训中,应该加强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强化少儿的创新能力,摒弃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为其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使得少儿的创新思维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培训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少儿艺术培训中,应该立足素质教育基础,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激发其对于学习的情趣,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不会写代码就丧失了网络生存能力”……近来,大量引发家长焦虑感的少儿编程广告,充斥于自媒体和公共场所。继奥数、英语之后,少儿编程成为最新教育培训热点。少儿编程如此火爆,谁是幕后推手?家长是否应该让孩子学编程?

是谁说的“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有什么科学依据?没有科学依据的广告宣传为何可张口就来?对于这种毫无科学依据与教育理论支撑的焦虑营销,必须有明确的治理办法,否则会误导行业的发展,也制造家长的焦虑、增加孩子的负担。

首先,培训机构对少儿编程培训进行焦虑营销,会让这一新兴的教育培训从一开始就走偏。据报道,近两年,少儿编程培训行业每年投入的营销费用据估计超过10亿元,一些机构通过“制造焦虑”来刺激家长付费。也就是说,不少投身少儿编程培训的机构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提高培训质量上,所谓的少儿编程培训,大多是包装出来的,并没有多少“干货”。被炒作吹大的泡沫很容易破灭,而这不利于编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舍得在孩子的培训上投入,炒热少儿编程培训后,会产生很大的市场产值。培训机构正渴求把少儿编程打造为针对少儿的“全民编程”培训,而这并非好事。编程并非如培训机构所宣传的那样“不懂编程,就是文盲”,“不会写代码,就丧失网络生存能力”,每个孩子非学不可,如果真要非学不可,那也首先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而非由培训机构来完成这一教育任务。

最后,少儿编程既然不是必修课程,强制让孩子超前学习,可能会提前造成孩子对编程的厌恶,甚至会影响基础性知识的吸收。少儿时期正是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全力吸收文化知识的时期,知识都是基础的,过早接触超难的知识可能会挫败孩子积极性,影响学习兴趣,造成不好的结果。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对于少儿编程培训,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引导,避免这一新兴的培训一开始就被功利带错方向。我国《广告法》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这样的宣传,并不是直接对培训效果作出保证性承诺,却和“不能输在起跑线”这类广告一样,是在“炒作”一个新兴的培训热点。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希望通过轰炸式的广告宣传,打造一个新的“风口”。对于这种焦虑营销,监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管。

篇3

一、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意义

所谓校外艺术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以外所开展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可以充分拓展儿童对于艺术的求知与探索。近几年,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从2010年的2800多家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7550多家。校外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呈现如此繁荣火热之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政策方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切实改进美育教学。艺术教育在学龄阶段的重要性多次被强调,因此需要加强推动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充分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其次,家长方面。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人群成为家长后,对于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培养更为重视。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还是自媒体方面,都为少儿在艺术领域的特长展示提供了较多的平台,从而也提高了少儿在音乐、绘画、舞蹈、主持、表演等方面学习的热情。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在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舞台展示、艺术竞技等经历提高胆量、增强自信,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气质。最后,少年儿童方面。教育家卢梭将儿童期划定为:2到12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至12岁少儿超过2.2亿,据了解,近几年接受艺术教育的少儿起始年龄在不断降低,中学前的孩子成为艺术培训的主力。从少儿成长规律来看,3至12岁是儿童不断探索自我、认知世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爱好广泛,艺术敏感度极高,各项身体机能、大脑功能都在不断开发,此时是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最好阶段,也是最适宜的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从学龄儿童压力和课余时间分布来看,中学前的儿童相对学业压力较轻,有较多的时间可以安排课外艺术学习。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是针对少儿在语言表现表演方面的能力所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学习门类,主要通过声音、舞台、形体、表达、演出等综合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语言组织力等,加强少年儿童的参与意识、责任感,从而促进自信心与责任心的建立[1]。主要培训形式可分为小记者、少儿主持人、少儿朗诵、少儿表演等。通过近年来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与教学成果反馈,我们可以总结出语言类艺术教育模式对于少儿素质教育的成效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适应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规律,促进少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人类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学龄阶段儿童(7至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并且可以进行群集运算。而语言类的艺术教育,如少儿演讲、少儿主持等不仅对少儿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事件评价分析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并且在少儿情感表达上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二,打开审美窗口,懂得聆听与再现。审美是人认知、评价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批判世界上的存在。对于2至12岁的少年儿童来说,生活情感经历颇少,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够全面,难以将自己的主观理解与客观存在建立很好的关联性。而语言类艺术教育,如少儿朗诵、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可以通过教学中内容和目标的选择,对少儿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进行较好的引导,并且通过参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少儿更好地提升学习聆听语言内核和表达自我感受两种能力。第三,提升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语言是教育的工具,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达自我情感、彰显智慧的工具。语言传播也是孩子不断完善社会属性的过程。在语言类艺术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学习目标,如少儿小记者、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语言交流、相互鼓励等方式来完成。在这些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外向的孩子更善于沟通,也能让其收获互助与责任的意识;而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在目标主导的情况下勇敢地与人交流,在跟随团队不断达成目标的喜悦感之下提升自我的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目前,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依然保持火热状态,这与国民素养、家长期望、少儿特性等方面分不开。但由于市场本身的弊端,也让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在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作用下,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文化市场的相关法规与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难免会出现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上海多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走访与分析,发现语言类艺术教育在为少儿素质教育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学目标不精准、教师资质无考核、教学质量无保障。(一)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少儿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规范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少儿艺术教育的办学门槛相对较低,甚至可以以其他形式注册申办,如教育服务、咨询公司等。这类教育机构的管理部门并非教育部门,而是由税务、工商机构监管。此外,教学场地、学费制定、教材选用等方面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二)教学目标不精准。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主要针对的人群是2至12岁的儿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特殊性,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艺术直觉等多维度进行探讨。市场上较多的培训机构以考级和获奖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品质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会过分地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该阶段儿童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违背了儿童接受艺术教育的初衷,使艺术教育成为一种应试教育。这些教育现象都属于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提到:“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2]。所以,针对少儿的艺术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不能是单板、机械、枯燥的,必须针对少儿学习的心理特点、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启发少儿的特长与天性,适应少儿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三)教师资质无考核。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队伍大多由专职和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多数机构的兼职教师占据主要师资力量,这种状态对于教师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此外,目前校外少儿艺术教育教学资格认定和水平鉴定方面还未做强制性要求,许多培训机构中的兼职教师会聘用一些在校大学生、地方电视台电台主播任教,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悬殊,甚至有些没有经过针对性的少儿教育培训。(四)教学质量无保障。由于市场艺术培训类机构众多,就算是同一门语言类艺术培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甚至有的机构都没有教材。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选用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有些机构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语言类艺术教育课程后,由于师资力量流动严重,许多教师上岗前未经幼儿教育体系培训,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在本科学习、工作实践中的知识依葫芦画瓢地传授给少儿,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教学质量和学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长期发展建议

篇4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Children's Etiquette Education in New Age

――Take Shenzhen Yantian Library As an Example

LI Xiaoyun

(Shenzhen Yantian Librar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81)

AbstractChinese nation is a formal state, moral code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he realistic need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to children etiquette, situation and measures of library, clarifies on paper in modern education of children's etiquette's responsibilities and ways.

Key wordsChildren; etiquette education; tentative study

0 引言

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谦耻作为立国之本。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现在的孩子都成了家长心中的“小皇帝”,是家长心中的宝,从小过分的溺爱,使小孩从小就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性,不懂得尊重别人,在社交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缺失必要的尊重、谦让、宽容等礼数。对学龄前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对提高幼儿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道德行为规范五个方面。

2 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是人生教育的初始阶段,对其进行适当、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其性格、品德和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和形成。从当前我国幼儿礼仪教育的范畴看,这方面的工作存在诸多的缺陷和问题。集中表现为:幼儿对礼仪教育认识不清、概念不祥,不懂得礼仪、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他们在礼仪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重师长、集体活动、社交方面不懂规矩、任意为之。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工作,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环境中,使礼仪教育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从笔者工作的深圳市盐田区这个范围看,我们的少儿礼仪教育仍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尤其是少儿礼仪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龄前儿童对礼仪的感知和掌握较为缺乏。在我馆开办的第一期幼儿礼仪培训活动中,通过家长填写问卷调查、幼儿进行情景表演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如在“在图书馆看书”的情景表演中,能做到轻声细语、不污损图书、书归原位的孩子少之又少;在回答“乘坐公共场合扶梯时应该靠哪边”的问题中,大部分孩子回答“两边都可以”;在家长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的家庭礼仪中,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做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礼仪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针对这种情况,在坚持特色办馆的过程中,我馆从实际出发,于2005年开始,开设了少儿礼仪教育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我馆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措施

根据辖区幼儿在掌握礼仪方面的现状和需求,我们科学设定了少儿礼仪教育培训内容,开设了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和公共场合礼仪三大部分。

(1)生活礼仪。包括:①用餐礼仪: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②仪容仪表: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站、走。③交往礼仪: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和待客的礼节;初步学会接打电话的礼节;能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具体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2)公共场所礼仪: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不大声说话,能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3)学习礼仪:在活动中做到会举手、会听,服从活动的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搬桌椅轻;学会商量,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同伴的演出时,能保持安静、守秩序,结束后,会鼓掌表示感谢。

根据开展礼仪教育的内容,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优化教育环境,营造礼仪氛围首先我们着重加强了自身的礼仪道德环境建设,认真研究,积极探讨,精心设置首期幼儿礼仪活动培训目标,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够运用文明语言、养成文明行为、形成初步的礼仪规则意识。其次,重视对家长的宣传和指导,让家长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让幼儿成长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中。再次,为创设一个礼仪社会而努力。通过各方力量,充分挖掘社区的资源,通过开展宣传,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全民全社区的礼仪意识,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交往获得真实的体验,以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重视榜样示范,强化礼仪行为 首先是成人的榜样作用。“教子千遍,不如自己做一遍”,我们强调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正己化人。其次是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培训过程中,教师重视为儿童提供能够观察、可以参照的同伴榜样。教师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赞许,达到了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也会使其他的孩子“看有形象、学有榜样”目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方法,内化礼仪品质 幼儿的礼仪教育应该是由行到情,由情到知,然后将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重视让幼儿在真实社会交往中理解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幼儿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在说理的同时,很重视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此外,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巩固、练习、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4 我馆实施幼儿礼仪教育取得的成效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是我馆坚持特色办馆之路、拓展服务领域的一项有益尝试。通过开展幼儿礼仪培训活动,我们收到了一定积极的效果。如,幼儿通过培训,一是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懂得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各种行为规范。能和大人一起分享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会自由结伴,能灵活运用礼貌用语,有了玩具不争抢,懂得互相谦让,协商着玩;二是形成了“文明大方,善于交往”的良好个性。他们能大胆与人交往,能进行自我介绍。孩子们在家庭中接听、拨打电话表现出文明大方;三是幼儿掌握了基本的较为文明优雅的站、立、行、走的姿态。此外,礼仪培训收获的另一个效果就是礼仪教育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了许多礼仪知识。家庭中注重创设良好礼仪氛围为孩子起好榜样作用,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形成良好礼仪行为使之辐射社会。

5 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们通过礼仪培训活动收到了一定积极效果,但由于我们资源有限、经验还不够丰富,导致培训活动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第一,培训环境较为简单、空洞,教学设备设施有限,还无法开展更为丰富全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第二,课程设置尚欠细致,未能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接受能力,课程开展得较为笼统宽泛,没有实行分类培训指导;第三,人手不够,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教育培训的需要,还需挖掘借用更多的社会资源、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展更为深层次、成效更显著的教育培训活动。

6 结束语

加强少儿礼仪的教育,不仅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尽管幼儿礼仪与成人礼仪有着各不相同的规范与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明的进步,幼儿礼仪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我们将循着特色办馆的正确道路,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活动,为推动辖区少儿礼仪教育的普及化、提升少儿礼仪意识和水平,继续做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3(1).

[2]庄文潮.谈谈“礼仪”和礼仪教育.侨中教研,2001(1).

篇5

关键词:少儿;教育培训;口才教育

口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纷纷让孩子走上口才培训之路。少儿口才教育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传统口才教学是“学主持”“练口才”,要求孩子语音正读、自信上台、形体训练、语言表演、儿童故事、模拟主持等,致力于培养孩子成为自信的、优秀的小小主持人、星主播。从家长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家长的诉求并非是单一地追求让孩子具备专业的主持人素养、出色的舞台表演能力,而是更希望孩子通过学习口才课程,成为自信的、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有人格魅力的人。笔者根据多年的少儿口才教育经验,总结出适用于现代教育的少儿口才教育方法。

一、TPR教学法——全身反应教学法

TPR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提出的,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也被叫做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完全生理反应理论。其理论依据是:少儿时期学习语言是听说促进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当通过听说获得的信息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少儿便可以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其优势在于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少儿口才教育中,教师通过游戏等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将有声语言艺术和无声语言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数枣”是我们常见的绕口令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一地强调有声语言节奏、重音、气息、语调的学习[1]。这就导致许多孩子掌握了很多优秀的舞台作品,但回归到生活中,依旧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而通过TPR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有声语言表达的同时加入肢体语言,让孩子一边说,一边动,使他们放松身心,打开嘴巴,做到手、嘴、脑并用。这绝非单纯地培养孩子对中国语言作品的学习和感悟。通过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将“数枣”表演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孩子的有声语言表达增分添彩。二者相辅相成、珠联璧合,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最终达到了有声语言表达肢体动作表达二者兼得的教学效果。

二、五步教学法

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可简明地概括为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五步。儿童口才教学中的“五步教学法”则可以概括成“引”“读”“授”“练”“结”五个教学环节。

这要求口才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要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以教学朗诵《春》为例,教师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在课堂上引导孩子。教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真实的春天到来的情景,通过道具、教室装扮、音乐等方式渲染春天到来的氛围,使孩子满怀兴趣地进入课堂,从而高效地应对后面的学习。第二步是在进入课程后,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在传关于少儿口才教育方法的思考刘钱琪 马新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总是将自己对稿件的理解和朗诵经验灌输给孩子,孩子只会一味模仿教师声音的外在形式。这样做是本末倒置,不仅违背了有声语言二度创作的原则,而且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这也就是很多孩子只会老师教过的作品,而无法对其他作品举一反三的原因[2]。第三步是“授”重在点拨。教师应通过恰如其分地点拨,把学习的方法教授给孩子,告诉他们怎样处理稿件和情感,让孩子切实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句话。第四步是在学习后,吸收和巩固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步是课程结束后的归纳总结。教师要总结作品的表达技巧、语流语感,使孩子慢慢理解,逐步深入,最终领会有声语言艺术的精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五步教学法”给了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去发散思维。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口才课堂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模拟角色体验法

有声语言艺术的学习内容都大致相同。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不仅会使孩子缺乏对口才学习的兴趣,而且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模拟体验法通过对场景的高度还原、对角色的充分体验,能让孩子身临其境,体会不同场景的变化和艺术效果,从受众的、被动的定位往多样化角色转变,切实融入口才课堂。比如,对孩子“即兴口语”的训练,传统的口才教学通常采用“辩论赛”“看图说话”等模式。但这样的方法很难让孩子获得真切的体验,孩子的进步速度缓慢,容易对即兴口语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使用模拟体验法,在课堂中设置有趣的环节。比如,以辩论为根基,设置法律小课堂,有法官、原告、被告、陪审团等角色,让孩子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体会到处于不同位置的人所说话语的不同震慑力。除设置法律小课堂,教师还可以模拟更加贴近生活的场景。例如,举办拍卖大会,拍卖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通过老师给出的提示,对物品进行描述,并赋予其独特的意义,完成拍卖。这可以帮助孩子构建推荐自己、表现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孩子提高思辨能力、说服能力、交流能力,真正把即兴口语运用到生活中,做到脱口而出、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收放自如,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用语言建立自信,使语言学习经得起生活的检验。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口语表达,口才的学习也是未来社会学习和发展的大趋势。良好的口语表达需要我们敢说话、会表达,更需要我们拥有思辨能力、说服能力、交流能力。儿童正处于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应该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积极投身于儿童口才培训行列,坚持口才教育的实战性、落地性,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认真进行学术研究和课程研发。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师范类教育培训市场拓展

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生活节奏与知识的更新速度都变得越来越迅速。而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职业生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竞争。因此,强烈的继续学习愿望与“充电”的社会需求催生并推动了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壮大。而我们看到尽管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但是似乎目前高校的培训服务遇到了不小的瓶颈,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由于目前很多师范类院校都在进行学校发展定位的转变,因此笔者试图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探究师范类高校教育培训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一、当前教育培训市场概况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教育培训市场产生和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策的实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目标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制定,使得国家经济结构、人才结构正在进行着明显的调整。而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有企业中剩余职工的再就业、党政机关内精简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转岗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促使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重视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非岗位培训”的人数明显增加,这种以优化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投资型学习悄然兴起。据国际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居民储蓄总额超过20万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性支出平均消费645.9元,同比增长3.8%。全国居民潜在的教育支出每年约为3000亿元。可以看出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动机之一。这些都为教育培训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而中国培训市场规模以每年200亿的速度扩张,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2.期待更好的职业生涯,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受到重视

目前高校毕业生总量居高不下,就业市场供需形势更加严峻,这就迫使在校大学生除传统的考研考博之外,只能通过各种培训掌握多种实用技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种培训都出现了报名人数大幅度攀升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原先的“铁饭碗”“大锅饭”被打破。劳务制度的改革使得在岗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加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性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因此为了能够应对由于知识和技能老化周期的缩短而可能遇到的裁员风险,确保自身在未来能有更好的职业生涯,在职人员对其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这也为我国的教育培训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培训细分市场发展不均匀

首先,从培训项目类别的角度看。《2007-2010年中国培训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IT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培训教育业的支柱。其中,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而目前全国的英语培训机构总数已达5万家之多,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达到300亿元。而去年全国IT职业培训市场实现销售额53.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4%,今年的预计增长率为15.7%。至2012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2%。由于资本对行业的持续注入,部分品牌IT培训机构进一步扩张,形成品牌IT机构高度垄断市场的格局。去年IT培训市场品牌集中度显著提高,前10名IT培训机构占据73.9%的市场份额。在所有产品中,软件类培训产品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少儿教育,特别是早教机构近两年发展迅猛。随着“80后”人群陆续为人父母,又一个生育高峰也逐步显现。据预测目前中国的早教潜在市场已有上千亿的规模。其次,从培训提供者的角度看,当前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各级各类学校办的培训班;行业企业的培训中心、各种学会团体办的培训、社会力量办学、培训公司、个人。目前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和民营的教育培训机构,这两者就占去了市场份额的85%,另外还有一些政府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也有一定发展。据资料显示,2007年各主要高校继续教育(不包括MBA教育)盈利情况为:清华大学6.9亿元;北京大学5亿元;中国人民大学3亿元;浙大和南开同是过亿元的大户。而各大品牌民营培训机构每年以约25%的速度扩张也推动了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管理标准、教学标准和服务标准的全面提升。

二、师范类高校举办教育培训的特点

市场规模的高速扩张与无限商机,使得很多民营投资者趋之若鹜。但反观传统的高校培训,除了个别名牌大学仍能够借助其品牌效应在市场内站稳脚跟外,大多数高校只能算勉强维持,甚至是早早就被挤出市场竞争,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究其原因,我想我们必须从此类院校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

首先,作为国家公办的高等学府,师范类院校举办培训具备教学成本低的绝对优势。第一,随着近几年的高校硬件基础设施的改扩建,各高校包括师范类院校在教室、实验室、学生生活区的硬件配备上较之以往都上了一个台阶,能够做到同时满足统招学生与为校外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要求;第二,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质量有保证的稳定的师资队伍,这为开展培训节省了大笔开支;第三,在专业理论方面,由于高校都担负着学科建设和研发的任务,在专业理论上有着民营培训机构不能比拟的理论基础与优势。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多年积累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得其在语言类专业、教育类和心理学专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起点。这为院校提供语言类培训、教师培训、幼儿教育以及考试类培训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也为师范类院校节省了不少课程开发的成本。

可以看出,师范类高校举办培训的优势是巨大的,但劣势也是明显的,甚至有时是致命的。首要的一点就是办学体制的僵化。由于公办高校多年来一直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办学,行政化的管理结构,使得其在对外举办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三个致命缺陷:第一,培训地位不及统招办学,无法在学校整体发展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由于公办院校的经费来源大多依靠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因此举办培训势必不能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第二,计划经济模式的惯性思想使得学校始终沉浸在买方市场的优越感中,不能及时更新培训项目和课程内容,致使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学员的求学愿望;第三,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导致培训班的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严重缺失,使得学员在将其与一些大品牌民营培训机构比较时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进而导致生源流失。另外,尽管目前很多师范类院校都在进行学校定位的转型,积极地调涨专业结构,但理工科和应用性专业的学科劣势还是在教育培训项目的选择上体现出来。诚然,提高学员的基础文化素质及理论修养确系高校举办培训的一种社会服务属性的体现,但是,实用性与时效性同样是学员选择是否参加该培训的原因和动机。因此缺乏实用性的课程内容成为了师范类高校培训发展的主要阻碍。

三、师范类高校拓展教育培训市场的途径

1.调整办学模式,引进经营理念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培训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具有产业特性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社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或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过程中卖方提供的产品就是教育服务,而买方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费用从而获取参加培训的权利,并经过培训得到个人知识的更新、技能的提高,增加社会竞争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交换关系;其次,培训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体能的消耗向学生提供服务,同时也获取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最后,既然培训的市场机制是客观存在,作为培训机构就应该引入产业运行机制。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计算投入和产出。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及时对社会和学员等买方的需求进行反应。

2.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既然培训是产业,具有经营性,那么作为培训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以买方的需求和利益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宗旨。因为当学员和培训机构达成培训协议时,作为服务提供者,培训机构就对学员做出了服务承诺,并需要按照承诺提供相应的教育劳务,以实现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与提高,这样才不会在还没有和别人开始竞争的时候就被踢出局。

3.开发优势项目,发展特色培训

尽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是当前很多师范类高校的转型目标,但要完成专业结构调整还需时日。因此尽管很多应用性专业的培训市场很火爆,但笔者建议师范类院校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进行竞争。师范类院校在教师培养、心理学以及幼儿教育的优势是其他非专业机构难以超越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优势做大做强,打造这些培训领域的权威机构和一流品牌。另外,在其他专业方面可以采取和那些大品牌的民营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学习人家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日后的专业调整做好理论和实践储备。

参考文献

[1]俞建伟.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高等工程教育服务研究,2008(5)

[2]董兵.关于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研究,2004(5)

[3]蒋立文.略论加入WTO教育培训服务的推展.中国成人教育,2002(12)

篇7

关键词:培训;教育;增质保量

一、问题的研究背景

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是依托于区域业余大学建立起来的一所综合性社区高校,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于一身。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就业创业教育基地、老年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基地“四个基地”的办学格局,为区域各年龄段的求学者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等“四个维度”服务区域进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1]社会教育培训处作为社区学院的一个分部门,主要承担着“四个基地”的教育培训服务职能。随着学院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教育培训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培训项目和课程不断优化。为了主动适应区域各年龄层次学员学习多样化的特点,契合石景山区经济转型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更好发挥社区学院教育服务作用,提出了增质保量的发展目标。

二、教育培训增质保量的含义

(一)社会教育培训现状

目前,石景山社区学院社会教育培训处年均培训近40000人次,是石景山区较大的社区培训学校。学校常年开设少儿舞蹈、体育、书画、器乐、传统文化等课程50多门;开设书法、钢琴、太极等老年大学课程;开设保育员、茶艺师、养老护理员等职业资格取证类课程;并为区属委办局、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培训服务;全面覆盖了学院“四个基地”的教育培训职能。近年来,随着参训社区学员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教育培训职能向四个基地均衡发展迈进,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越来越多,就业创业项目不断开拓,教育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更加贴合了社区教育培训的办学定位。

(二)增质保量对社会教育培训的意义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院如何在继续保证高质量教育培训输出、服务学生的同时,保持培训体量和规模不降低,起到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出了增质保量的发展目标。这里的“增质保量”先增的是质,质在量先,是以增质为前提的保量,是以优质质量内涵带来数量的自然稳固和增长,使学院教育培训服务工作能惠及更多的社区市民。具体到落实上,就是如何拓宽发展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和如何稳固发展少儿、老年艺术生活类培训两个方面。

三、拓宽发展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策略

学院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处于爬升阶段,继续拓宽发展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参培单位接洽、培训类型范围、培训服务、培训课程及任课教师聘请都需仔细再摸索,积累经验教训,分析改进策略如下:

(一)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课程库

针对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不断拓出新领域,涉及的课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课程库,解决课程定制的问题。在已经建立的包括党建时政类、经营管理类、法治安全类等7大模块,24个子模块,243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最前沿、最核心、最热点的事件问题,广泛征集、定期更新课程。方法就是要有意识地寻找与定期的迭代课程库,重在“动态”,以适应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专业、实时的特点。还可以针对学院实际,将以往培训中需求多、反响好通用管理类课程再打磨,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课程群。

(二)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师资库

针对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专业性强、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要求高的特点,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师资库,解决师资储备问题。一方面,针对校内资源,重点加大融通,将社区志愿者师资队伍、各类外聘专家名单整理汇总,形成基础师资库。另一方面,根据已有课程内容,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寻找知名师资。有意识地涉猎多类别行业专家讲座,根据讲座内容,筛选出适用的师资信息,纳入到动态师资库中。发动身边人脉,收集更多师资信息,打造集学术领域科研专家、管理领域智慧大师、技术领域高端人才的动态师资库。师资与课程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学校鼓励专职教师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研发各类新课程,我们要配合任课教师,基于市场需求,研究受训单位的参训目的,做好课程需求与授课内容的转化匹配工作,为本校教师研发开拓课程提供助力,同时使本校教师成为动态师资库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三)提升企事业单位培训管理服务水平

在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中,除了课程本身,更多地还受益于培训服务的加成与增值,这也是确保培训质量,提升口碑的重要一环。1.以需求为导向做好方案策划工作。一般而言,参训单位对于培训目的和所想达成的结果都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对于培训的具体课程和要求往往是模糊的,如何能把单位提升“企业绩效”的这个目标,转化为具体像《执行力》《跨部门沟通》等这些可执行可操作的课程,需要我们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人员构成、问题痛点等信息,再结合需要调查和以往的培训经验,做好这种模糊需求向具体课程的转化工作,最后,通过梳理课程、安排教师、制定计划、反复沟通等工作做好方案策划。一份好的方案是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达到如期效果的保障,也是让参训单位认识学校、了解培训组织能力的敲门砖。2.以流程为基准落实培训实施中的各项服务。合理的工作流程对于培训的顺利进行,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工作包括:根据甲方需求敲定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授课地点;课前1~2天进行所有信息确认。课中工作包括:与对方协助管理人员确认各项细节;准备培训用具,调试各项设备,提前做好教室布置;组织学员签到;做好课前教师介绍、课程安排提示等;课中监控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及学员反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采集培训影像、做好资料及课程内容的收集整理。课后工作包括:培训宣传信息的撰写与及时;培训照片及视频的选用及归档;培训效果课后调查,及下次培训沟通。流程化的服务更能体现服务水平的专业,也更能赢得参训单位的认可。3.以细节定成败增加培训附加价值。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强调精细化管理,要持续关注课程质量与培训效果,深入研究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更要有意识地设计环节去增加培训的附加价值,“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机构必须及时跟踪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在变化中动态调整创新教育培训组织形式。”[2]这样有利于提升受训单位的满意度。包括课前需求调查及课后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改进提升。组建微信班级管理群,用于通知、学习分享、体会交流,以加强学员的培训获得感。为参训单位制作培训全程影像资料、制作培训合影相框等培训纪念品,撰写培训总结信息等。定期回访参训单位培训效果,接收参训单位新的培训需求。

四、稳固发展文化生活类培训策略

青少年和老年文化生活类的稳固更多的要做好内涵管理,从内部思维的角度加以提升和改进。

(一)优化课程内容,打造系列课程、特色课程

对于文化生活培训来说,核心是课程本身,丰富完备的教学设计是学员选择课程的依据。严格审核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是优质课程的前提。加强教学研究是保持优质课程的方法。坚持教学检查、学员满意度调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3],是监控优质课程的保障。细化课程层次划分,促进课程体系化发展。达到级别层次清晰,衔接顺畅,内容难度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如初中高级,铜银金牌,如精品班、精英班、表演班等。紧密对接市场,增设学员需求大的项目,例如传统文化课程、实操体验类课程等。善于研发课程,结合各课程优势,创设综合素养课程,例如成语与绘画的结合,文学与手工的结合,打造校本特色课程。

(二)加强师资管理,打造留得住、干得专的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制度管理。规范对新教师的选聘工作,严格审核各类资格证书,聘用之前加强考核和试听,严格审查专业背景,加强初期课程的监管工作。对于决定聘用的教师,做好证件资格存档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制定教学计划,归纳教学总结,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培训,协助教务管理。2.定期开展外聘教师课程研讨会,组织示范课观摩活动。对教学过程中突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案并与教师沟通,增加学校与老师之间的黏度。对于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找到教学水平高、学员反映好的教师展示示范课,学校架好教师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外聘老师加强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成长提升。3.定期开展外聘教师联谊会,搭建教师与学校沟通的平台,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升教务管理工作。

(三)加强学员服务,打造培训家文化

做好学员的转化和留存,是保量的重点,根本落脚点在提升服务水平上,让学员更有归属感和认同度,打造培训家文化。1.和谐校园家文化,换位思考细化服务。教学管理人员是标准窗口服务岗位,应该以诚待人、与人为善,给人传递善意的信号。应该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学员和家长角度思考问题,避免产生各种误会。应该做好全方位服务,在培训之外,准备好应急物品,布置优化休息区,使学员和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用心服务。2.安全校园重保障,提高重视加强管理。精准制定完备的安全制度和安全预案,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对于学员中“一老一小”特殊人群,进行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告知,定期对任课教师及学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教务管理老师要经常在楼内各楼层巡视,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及时修缮。建设安全、和谐、整洁的校园,也是留住生源、稳定生源的有力措施。

五、教育培训增质保量工作任重道远

社区学院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学习型社会培训服务功能,需要持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以达到增质保量的目的。

(一)紧跟时代步伐,丰富宣传方法

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需要让大家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能力,这离不开宣传工作。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应该更注重润物细无声的软性校园布置,例如定期更换学生画展内容,定期更新校园内官方视频宣传片,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等。同时,重视学习活动带来的宣传效果。大的方面,组织各类汇演、作品展、考级考带工作,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小的方面,班级内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节日板报、新年贺卡、优秀作业展示等形式,使学生自觉带入主动学习。借助自媒体平台,宣传学校教育培训形象。重点打造学校微信公众号,构建具有学校统一风格的设计模板,布局公众号常规菜单栏,定期推送各类别文章。做好班级管理微信群成员向公众号粉丝转化工作,利用多渠道推广信息文章,增加可读性的同时增加粉丝关注度;举办基于微信端的各类活动,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与已有微信公众号联动,互相借力推广。也可以利用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等知名自媒体软件,学校的相关信息。渠道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加大力度做好内容设计,可以是提前录制好的一节微课,也可以是随堂录制教学片段。定期更新,精琢内容,用好不同渠道的粉丝关注度来宣传学校。

(二)尝试线上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社区学院教育培训立足区域,全部课程采取面授传统形式,与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比,主攻线下。传统观念认为,以舞蹈、绘画为主的艺术生活类培训,不适合线上课程,但是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各类线上课已经成熟,钢琴和绘画等线上课也崭露头角,我们也需要尝试线上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初步尝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钢琴课每周面授一次,将回琴和答疑搬到线上,两方面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后期在成熟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把一些特色课程完全搬到线上,例如传统文化等课程,逐步打开线上教育模式。除线上课程外,“增质保量”发展也还有其他途径,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具备开拓思维,跳出固有框架,创新性地研究教育培训的发展途径和方法。

(三)提高团队成员自身素质

从事培训工作者,要有主动学习精神、涉猎不同的专业领域,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复合型能力。团队更要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甘于奉献、立足岗位工作,发挥社区学院教育培训服务职能。因为,教育培训增质保量的策略不是暂时的,而是需要持续改进提升的,需要时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这种不确定性,就要求学校团队成员不断地提升各种素养,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育培训工作。

六、结束语

“社区学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推动社区学院顺应了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需要。”[4]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区学院作为区域终身教育的主阵地,对接区域全年龄段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必将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学院自身建设,在师资、课程、管理上坚持改进,持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教育培训职能。社区学院要更多关注“质量”建设,才能在增进质量的基础上保证量的稳定,提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广.“融合论”视角下区域型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3-4,26.

[2]宋宇红.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品牌化发展与定位策略[J].科技视界,2021(32):193-194.

[3]田峰.浅谈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商业,2021(11):169-170.

篇8

怀着这样质疑与追问,忽想起近年看到的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诸多现象。

现象一:家长们趋之若鹜地送幼小的孩子到各大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接受各类美术教育培训,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是:这位老师有没有教会自己的孩子画一只貌似真实的物体,小到诸如一个太阳、一个苹果、一枚橘子;大到具体的人物、场景和故事,家长们唯一的标准便是像不像,即孩子作品模仿老师范作像不像?作品像不像真实的生活原型?若像便是好画,若不像便是不好的画。事实果真如此吗?……

现象二: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少儿美术教师的各类美术专业比赛中,对于那些比较程式化、技术化、学院化,貌似院校画风的美术作品统一给予极高评价,而对于其中含有儿童生活场景或有儿童画风的美术作品一概视为幼稚、低技术性作品。少儿美术作品果真应该如此评价吗?

现象三:某些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不遗余力地鼓励各校孩子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各种美术比赛,为的是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获得特殊照顾,为本校学生成功晋级各类高一级名校打下坚实基础,藉此提高本校升学率。这是美术教育吗?真实的美术教育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情形?儿童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应如何呈现?

现象四:校内外美术教育对基础美术教育均有不同称谓,校内称基础美术教育,校外称之少儿美术教育。这样的称谓哪一种更符合儿童价值立场呢?

什么是儿童价值立场?个人认为凡是从儿童生命成长的角度为儿童提供的一切活动、场景和设施都是儿童价值立场,反之亦然。仔细观察以上四类现象,都会发现一个最致命的因素,儿童立场在其中的缺位和失衡。

“像”与“不像”,在美术领域中完全可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像”指向再现写实性艺术,“不像”指向表现抽象性艺术。对于少不更事的少年儿童来说,美术表达中不像,似乎更利于其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悟与理解,更有利于儿童生命感的呈现与表达,亦更能舒展儿童的天性与自由,由此而来的儿童尊严感、自豪感和成功感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都会在儿童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反之过分追求儿童美术的写实性甚至模仿性,毋庸置疑,只会塑造一大批缺乏生命质感高度模式化的“机器”,而童年缺乏舒展张扬的生命必将造就成年心灵的枯瘦与干瘪,更别说实现成年的创造力。这样的结局却不是所有父母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一定是与培养自己孩子多才多艺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现象二中虽不是直接针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但这样的程式化评价同样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左右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模式化和去生命化、去儿童化。很难想象一个长期和青少年儿童为伴的美术教师作品中不出现一丝一毫儿童生命的影子,长此以往,少儿美术教育的天空将是多么缺乏生机与活力;长此以往,那些时时处处不断感染我们的小生命将以怎样固定的方式变成一种面目相似行走的“机器”?后果无可设想。

至于某些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不遗余力鼓励各校孩子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各种美术比赛,为那些军备竞赛似的考试做“嫁衣”,更会扼杀孩子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最根本地失去对艺术的积极思维与审美,演化为另一场应试教育的华丽烟火,儿童生命感亦将从这里消逝。美术教育的审美内核亦会因此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一切都演化为教育模式化的工具和手段,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许多人以为的:美术教育不重要,美术技艺很重要;儿童不重要,考上名校很重要这样一种荒谬的美育观。这样的美术教育必将与那些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儿童从这样的美术应试应赛中诞生的现实功利心态,无以复加地会助推其成年生活的世俗化和去理想化特征的炫目彰显。这与我们希求儿童们通过美术教育获得怀有求真、求善、求美之心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

篇9

【关键词】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改进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少儿教育的思维也在逐渐转变,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表现出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的少儿,更要注重对其音乐的启蒙教育。当前,西洋乐器受到了少儿的广泛欢迎,社会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乐器都有良好的启蒙教育机制,但是涉及中提琴的启蒙教育却较少,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少儿中提起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概念

中提琴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在最初的阶段中提琴是一种独立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的发展,中提琴逐渐成为一种辅质的乐器,但由于中提琴仍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所以中提琴教育还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相对于小提琴而言,中提琴体积较大,操作难度较大,因而少儿演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少儿时期音乐启蒙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形体较小的小提琴取代。这种音乐启蒙教育模式忽视了中提琴的重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提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因此,重新树立中提琴启蒙教育的地位是当前在少儿启蒙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二)启蒙教育的准确性

少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提高少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少儿在刚接触中提琴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在启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演奏姿势,尤其是少儿持弓姿势,并保持少儿身体的放松性;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少儿学习者的督导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四)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三、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中提琴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为我国的中提琴行业提供人才,但是当前的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对小提琴的严重依赖,从而影响了中提琴的教育效果。因此,要着力解决中提琴启蒙教材缺乏、学生数量稀少的现象,并深刻认识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柯曦.浅议中提琴初极启蒙教育[J].教育探索,2011(32).

[2]陈燕.音乐艺术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雷霞.谈少儿音乐艺术启蒙教育[J].儿童美育,2009(29).

[4]桂平.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1(16).

篇10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服务;创新

少儿图书馆只需要简单设置,无需像书馆一般需要各方面的要求,但是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缺不再符合少儿图书馆,要想让少儿图书馆发展更好,吸引到更多少儿未成年读者来图书馆,必须要创新服务模式,革新服务方法,让少儿图书馆成为一个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特色化服务的场合,让未成年人在这里有自己独立的天地。希望文章能对顺德市的少儿图书馆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一、图书馆的永恒话题——服务与发展

作为我国公共类型的教育机构,少年儿童图书馆必须要根据文献信息来进行自身服务的开展,对儿童在校外的活动、人生、思想教育以及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学习等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的社会运行机制要求少儿图书馆必须在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竞争之下再施展出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优势,如此激励的竞争模式下,少儿图书馆必须要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发挥出来,将为孩子服务做出为工作的首要目标,为少儿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因此,创新才是少儿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出路。

二、少儿图书馆创新服务途径

(一)服务内容创新

1.开设多元化阅览室。其阅览室的开展要根据其未成年的年龄段来划分为大致如下几个阶段:低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家长或老师教育参考类型的阅览室。如果按照其阅览室内文献资源进行划分可分为文学类型、科普类型、艺术类型和报刊类型的阅览室,进而让少年按照自己兴趣所需进行选择。

2.实施素质教育培训活动。其应该定期举办一些如实地考察、“家读”、“红读”以及社会裁缝等内容丰富且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中小学生能够在这些传统文的熏陶下更加健康的成长,让未成年把书读旧,从而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素质教育等一些健康上进的思想内容灌输体内,让未成年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3.开展科普展览活动。通过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展示科学道理及当今科学发展的新动态,培养和提高小读者对科技兴趣和热情,壮大少儿馆读者队伍。

(二)服务方式创新

1.氛围服务。所谓的氛围服务就是以团队、环境和场所等所出的一定特殊效果,只要氛围好,就能够让读者像是受到磁铁吸引一般,不断进入图书馆去学习和读书。因此,好的读书环境和阅读条件,借阅氛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的印象和其本身功能的发挥。少儿图书馆应该将自身的借阅环境布置成为“一切服务都是为了孩子们更好去学习和读书”。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去考虑,以孩子内心实际感受为主。

2.开展多渠道服务体系。要努力普及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让少年儿童图书馆能够提供少年儿童更科学优质的服务。少儿图书馆要符合其名,从少儿角度出发,完善自身服务。尽量在让少儿图书馆的位置贴近其少儿的学校、社区等地,让少儿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借阅活动。另外也可以与校企进行合作,举办一些有力少儿成长的培训班等,注入理化实验班、英语竞赛班、舞蹈、美术、书法等等。

创新服务也同样是少儿图书馆所应做的,因此我馆在2010年就为响应号召,举办了“新书苑”的大型读书、荐书与购书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也成立了“少儿图书银行”,让少儿能够把空闲的图书存放到图书馆中,即让图书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分享;于2011年进行了校企合作,建立了汽车图书馆,深入到人民基层,让图书馆借阅活动彻底深入到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并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3.充分运用和发挥现代化服务手段的优势和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互联网、电脑等现代科技产物几乎走进每一户家庭,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如何正确运用高科技产品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许多少年儿童对此并不十分了解。例如:电脑屏幕工作时会产生微量的辐射,电池遇水后发生腐蚀等一些基本常识需要给少儿进行普及。除此之外,还应当开展一些主题活动,避免少儿思想的不成熟而被一些电视广告误导犯错等等。

(三)坚强服务人员内部管理创新

1.坚持 “以德治馆”。要秉持用提高思想品德来治理图书馆,不断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图书馆管理员人员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学知识文化、政治、业务以及科技等。要以孩子为本,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以“少儿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积极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争当业务骨干,孩子的榜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以德治馆”这个核心思想。

2.面对新形势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少儿图书馆管理者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保持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有创新能力,要求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去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历史使命。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数字图书馆成为了新世纪图书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形势,加强自身学习,及时获取新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为少儿读者开展服务。

少儿图书馆的发展,从服务模式的创新、到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得少儿图书馆为少年文化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心一意为孩子读书服务,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促进自己思想的健康发展,同时扩大脑活量,让孩子进行大胆思维与创新。少儿图书馆还以自身更加优质化的服务和收藏来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来参与其中,让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让其能够真正为少儿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祝茵.少儿图书馆促进儿童阅读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 2) :12-14.

[2]程显静.新形势下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J].北京:内江科技.2011(09):21-23.

[3]黄幼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图书馆[J].北京: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6):34-35.

[4]赵璐.少儿图书馆为特殊少儿群体服务的创新研究[J].华章,2012( 2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