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农业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训农业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样本来源
1.1.1调查方法。对安徽省巢湖市两个农业大县(和县、含山)的47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42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了89.8%。
1.1.2样本概况。在被调查者中,男性322人,占68.6%;女性99人,占31.4%。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50~60岁,50岁以上的278人,占66%;其他年龄结构的143人,占34%。被调查者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家庭收入是务农与务工并兼,其中务农的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被调查者中,小学及不识字的农民占72.4%,初中程度的占20.7%,高中程度的占5.0%,大专及以上的占1.9%,平均受教育年限是5.1年。农民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在被调查者中,84.2%的农民听说过现代农业技术,只有15.8%的农民没有听说过现代农业技术。在被调查的421位农民中,78.3%的人乐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只有21.7%的人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1.2研究方法
1.2.1模型选择。由于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是一个二元因素选择变量,所以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设农民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是P,其中P的取值范围是[0,1],则1-P为农民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对P进行Logit转换,即定义logitP=ln[P/(1-P)],易知logitP的取值范围为(-∞,+∞)。以logit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logitP=α+βiXi,可得下列公式[2]:P=1/{1+EXP[-(α+βiXi)]}式中,P表示农民选择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β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i表示影响因素编号;X是自变量,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α是常数,表示回归截距。
1.2.2变量设定。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是多样的,通过对和县和含山县农民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可能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因素,具体包括农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家庭收入、农民培训与需求的一致性、家庭种植面积、种植年数。在此基础上设定变量,各变量及其含义为:①是否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是=1,否=0;②年龄,20岁以下=1,21~30岁=2,31~40岁=3,41~50岁=4,50岁以上=5;③性别,男=1,女=0;④受教育程度,5年以下=1,6~9年=2,10~12年=3,13年以上=4;⑤家庭收入,5000元以下=1,5001~10000元=2,10001~20000元=3,20001~30000元=4,30000元以上=5;⑥种植面积,0.20hm2及以下=1,0.27~0.40hm2=2,0.47~0.67hm2=3,0.67hm2以上=4;⑦种植年数,5年以下=1,6~10年=2,11~15年=3,16~20年=4,21年以上=5;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是=1,否=0;⑨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是=1,否=0。
1.2.3模型假设。假设一:农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自身特征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假设二:农民种植年数、种植面积、个人总收入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有着重要的影响;假设三:农民个人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以及农民培训是否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等其他相关因素也会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需求。在以上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解释变量中,预期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接受教育培训模式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具有正向影响,年龄、种植时间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具有负向影响。
1.2.4数据分析。采用E-Views3.1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设置选定变量标准水平为α=0.05。
2结果与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McFaddenR-squared的值达到了0.889637,说明数据对BinaryLogistic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LRstatistic(8df)的值达到了393.2925,Probability(LRstat)的概率为0,说明模型建立有效。根据logistic函数的意义,用比数比(OddsRatio)解释模型中变量即Exp(B),它表示其他因素不变时该解释变量发生一个单位的变化所引起的比数比自然对数值的变化量。在该模型中,比数比表示的是农民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概率与农民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之比。变量性别、年龄、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非常显着,而变量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年数、种植面积、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较显着。同时还可以看出,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的系数都为正,说明这几个变量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是正影响,这和初期的估计一致。性别这一变量的系数为2.199755,其概率为0.0824,对因变量在0.01水平上具有极显着影响,即男性较好,这是因为男性在接受现代技术方面的心理比较开放,更加愿意并且也更加容易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受教育程度的系数为1.706778,概率值为0.3967,对因变量在0.1水平上有较显着影响,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多样化,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有提高,接受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他们能够认识到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高效、高产作用,相对来说也更加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变量农民家庭收入的系数为0.381884,其概率为0.6831,在0.1水平上具有极显着影响,说明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民支付能力越强,他们会比较乐意拿出收入中的一小部分来支付培训费用,通过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的作用。变量种植面积的系数为0.855012,其概率为0.3022,在0.05水平上影响显着,种植面积越多的家庭越倾向于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因为种植面积越多的农民,农业生产越是高产农民收入越是乐观,所以培训的效果对种植面积多的农民有着深远的影响。变量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的系数为7.472032,其概率为0,在0.01水平上影响显着,农民培训若是符合农民需求的,能够给他们带来实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因为这直接和他们的收入有很大的关系。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这一变量的系数为0.318436,其概率为0.0320,在0.05水平上影响较为显着,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越高,他们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越高,因为认知度越高的农民其对新技术比较关注,了解颇多,能够认识到现代农业技术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高产、高效作用,所以这个群体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农民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农民具体的行为。由表1还可以看出,变量年龄、农业种植年数的系数都为负,说明农民的年龄越大,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具有抵抗情绪,认为自己的种植经验可以为农业种植提供帮助,他们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愿望很低甚至会有抵触情绪;相反,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关注程度比较高,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农业种植年数越久的农民越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长久积累的种植经验足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篇2
1986年毕业的陶永红,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民勤县农技中心、民勤县农牧局工作过,2013年3月调入民勤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从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凭着对“三农”事业的痴心,对工作的热情,对未来的信心,2010年陶永红入选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2015年入选甘肃省优秀人才,2016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双联行动“标兵奖”等荣誉称号。
敬业爱岗 潜心农业科技服务
陶永红深爱农业科技服务。在少年时代,他亲眼目睹身边的父老乡亲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汗珠甩八瓣的辛勤劳作,却因为不懂科技,费了一把子血汗,土地出产依旧不高,生活依旧艰辛与贫困。他暗暗下定决心,立志当一个农业专家,帮助身边的乡亲增产增收。1997年,他谢绝了甘肃农业大学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绿洲,挑起了农技推广的重担。
在多年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中,陶永红牢记老师的教诲:吃不了苦不要搞农业,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在日常的科技服务中,不管酷暑严寒、路途远近,他都风雨无阻,善始善终,及时为种植户排忧解难。多年来,他跑遍了全县18个乡镇的旮旮旯旯。全县每一个农业示范点,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真心厚爱,被农民亲切地称呼为“陶专家”“陶技术”。每到一处,种植户都争着请他到棚里看看、去家里坐坐。
长城二社的刘洪仁培育的一棚叶菜受药害,茎叶发黄腐烂,菜苗危在旦夕,他夜不能寐,茶饭不思。当他得知陶永红对药害解救有妙招时便打了电话。正在吃饭的陶永红接到电话立刻放下饭碗,迅速赶到,入棚查看症状,询问管理情况后对症下药。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解救,菜苗转危为安。刘治国种植的一棚西红柿眼看就要上市,不知啥原因一夜之间犯病萎缩,面临绝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请“陶技术”进行诊治,西红柿得以起死回生。
初冬一个凌晨,气温骤然降低,阴沉沉的天空飘起大朵雪花。意识到降雪天气对日光温室危害性的陶永红心急如焚,立即带领技术人员乘农业科技直通车直奔上新村日光温室点。他组织同事挨家挨户通知群众上棚,并向群众分发资料,讲解防冻要领,指导群众进行防范。8月,在日光温室定植之际,菜农整好了地、施好了肥,种苗却没个着落,急得团团转的村书记首先想到了“陶技术”。接到电话陶永红二话不说立即四处联系,为他们找到2.3万株番茄苗木,解决了定植户的燃眉之急。像这样的情况,举不胜举。
甘洒汗水 尽心履责科技培训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服务是农广校的工作职责。为尽快把农民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新型农民,陶永红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大到项目的争取、方案的拟定、人员的协调,小到人员的分工、管理等,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
在农民中专学历教学中,陶永红亲自调研,将农民中专学历教育与职业农民培育相结合,制定和完善了教学环节。满足农民的需求和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拓宽了农民中专学历教育途径,让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在催生职业农民群体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提升、培养、奠基作用。学校每年培养农民中专生60人,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有学历、靠得住、用得上的科技能人。
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陶永红利用学校搭建的农业技术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民勤新农村资讯》、农技服务热线、手机科技短信平台、农业科技直通车、《科技服务苑》电视栏目、农民多媒体室等服务载体的作用,适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学校每年刊发《民勤新农村资讯》36期、208.8万份免费发放全县农户,解答农民来电咨询200余次,编机科技短信300余条、发送1190万条,派农业科技直通车现场解决技术难题80余场次、1000余户,开展现场技术培训100余场次、5000余人次,举办专题讲座96期,接受农民上网200余人次。
陶永红以一名农技工作者“眼勤手勤脑勤腿勤口勤”的特有情怀,一年四季奔波在田间地头,组织专家技术团队进村入社、面对面讲解技术要领、手把手指导示范,为农民兄弟提前、产中及产后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在下泉村日光温室示范点,为解除生产者后顾之忧,他不顾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把育苗、定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每一项技术手把手地教给群众,使农民收入倍增。日光温室效益凸显,群众发展日光温室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3.33万亩。
行之有效的培训不仅让广大农民掌握了新知识、开阔了新眼界、增强了新本领,也坚定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受训农民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把先进的技术、理念引入生产实践,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示范带头作用。农民中专学员李开明利用学到的技术,流转土地100亩建起了家庭农场,年收益达50余万元。新型职业农民杨明利用学到的技术进行温室育苗,年收益达80余万元;杨雄利用学到的技术,办起了养鸡场,年收益达100万元;叶长炼创办了“长炼沙葱专业合作社”,种植日光温室沙葱2000棚,带动大坝、三雷、东坝、双茨科、泉山、收成等6个乡镇30个村的412户种植沙葱628棚,棚均效益达3万元以上,全县沙葱种植年收入达1884万元。
勤奋执著 孜孜不倦刻苦钻研
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近年来,陶永红在收成乡相继开展了保护地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使全县甜瓜生产形成了日光温室育苗拱棚移栽、小拱棚直播栽培、日光温室育苗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和日光温室栽培等5种栽培模式,当地甜瓜生产基本形成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民勤县全年甜瓜上市期长达10个月。甜瓜日光温室年平均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过万元。全县每年甜瓜销售收入达到6千万元以上。
白天在田间地头实验、师范、指导,晚上还要在灯下悉心总结,这是陶永红工作的常态。通过大量引种、收集资源与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先后育成“银峰1号”“银峰2号”和黑籽瓜“黑丰一号”等三个甜瓜新品种,其中籽瓜新品种“黑丰一号”成为甘肃、新疆、内蒙等省区的主栽品种。在长期基层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他,先后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0多个,对民勤县农作物种子更新、品种更换,提高r民收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参加完成了10多项科技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甜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籽瓜新品种选育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甜瓜新品种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他主编《甜瓜园艺工培训教材》一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14篇,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
篇3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精神,根据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要,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为提高我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保障,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1、全镇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镇任务2740人(8220次),全年分三轮实施培训,每位受训农民接受三次集中培训,使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从而提高我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全镇年农民创业培训任务135人,其中农民经纪人任务数25人,专业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任务数10人,村干部任务数25人,农民创业培训普通班任务数55人,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任务数20人。创业培训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分集中授课、生产实践、跟踪指导三个部分进行,针对不同产业、行业,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通过集中培训、生产实践、跟踪指导,使80%以上的学员创业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培养一批品德好、服务好、管理精、善经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队伍;培养一批信息灵、经营活、素质高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任务数见(表一),农民创业培训任务数见(表二)。
三、实施步骤
农民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召开相关村支书及村主任工作会议,制定农业实用技术及农民创业培训实施方案,拟定培训菜单,落实培训任务,编印技术资料、明白纸等。
第二阶段:按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以村集中培训为主,农民创业培训坚持区农干校集中培训,镇负责选派学员及跟踪服务指导有机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成效。
第三阶段:根据农民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和考核文件进行总结,开展绩效评价,形成书面材料报区农林局。
四、实施要求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一是各村按镇下达培训任务和提供的培训菜单,根据村特色及多数农民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签订《省农民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协议书》,全年分三轮进行培训,二是各村要按所确定的任务、时间、内容组织农民集中参培,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联系区农林局科教站(区农干校)派讲师专家讲课,每次培训不少于2小时;三是形成一套培训材料,每个班次拍摄培训现场图片资料3张以上,村委会负责填写《年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登记表》。
2、农民创业培训
农民创业培训由区农干校分头集中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另行通知),各村必须按照任务指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落实选送参培人员。农民经纪人培训班主要对象为45周岁以内的农民经纪人及村组干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主要对象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后备人员;创业培训班主要对象为45周岁以内的种养大户、村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乡人员。同时要注意选送大学生村干参加农民创业培训,每位参训人员都要制定培训后的创业方案,扩大创业规模。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本镇农民培训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综合协调、检查监督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包括实施方案制定,组建讲师团、开展技术培训、培训的全程管理等,并协助做好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1、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农技、兽医,各村村支书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训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农民培训工程的日常事务。各村要相应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为副组长,农经员、农技员等村干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
2、实行实施单位法人负责制。镇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本镇的组织培训,
3、实行责任目标合同制。按照区培训要求,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校与各村签订《年区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4、建立检查监督验收制度。镇政府对本镇的培训情况进行半年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12月底进行总结验收,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篇4
(利津县北宋镇人民政府,山东 利津 257400)
【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农广校键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1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1.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2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2.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利津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2新型农民学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14年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利津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
2.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闵文江,陈保华,侯亮.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图书学报情刊,2006,18(4).
篇5
[关键词] 县市农业 实用技术培训 实践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98-01
引言
农业生产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要使其形成规模、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必须依托科技平台,加以拓展农业的水平,为县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掌握了实用技术,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 实现科学生产,获得丰收。因此,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民的农业技术的运用能力,转变他们的生产观念,对县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农业培训中, 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农业培训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一、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宣传不足,对培训关注少
对于县市农业使用技术的培训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宣传,以获得广泛的关注度,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做足准备[1]。但是在县市具体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由于不注重宣传,实际受训的人数较少,培训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农民普遍不知道实用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培训重视程度的不足,导致了技术培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受训人数过少、受训范围小也使得培训对县市整体农业的生产状况没有太大的改观。
2.投入不足,技术推广力度小
任何形式的培训都需要资源的投入,包括师资力量、资金的保障等[2]。当前在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其投入的严重不足,培训人员不到位,投入的经费也非常有限,技术推广需要的设备不够充足,使得实用技术培训难以持续开展。对培训投入的有限性也使技术推广力度过小,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3.方法不足,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受训对象基本上为农民,其对理论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而培训注重方法的运用很有必要。但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往往过于单一,虽然参与培训的人员较多,但能够真正掌握知识,且将其实际应用到农业活动中的寥寥无几。而且培训方法的不足也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直观化讲解没有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难以使农民理解技术的要点。
二、加强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践的应对措施
针对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应对,以提高培训的实践性。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强化宣传,提高对培训的重视
在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政府等有关方面应当足够重视,在培训前完善组织、做好准备工作,使用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培训宣传,例如海报形式、挨家挨户动员形式、电视广告形式等[3]。则可以让农业人员对技术培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及时转变他们原有的农业观念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技术带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宣传到位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实用技术培训经验,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根据培训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宣传工作越到位,人们对培训的重视越充足,参加培训的人数也就会越多,有了培训人数的保障,再结合县市的农业生产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2.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
培训手段的恰当应用是产生良好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培训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提高培训的直观性、形象性,使讲解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在此期间,可以搭建咨询平台,对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文字等使培训更加直观化,增强实用技术的推广效果。此外,培训可以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培训员在讲解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相关资源设备进行示范,让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也能在培训中掌握实用技术的操作方法。在组织培训班等集体形式推广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帮带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碰到的困难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使其弄清具体的作应用。
3.培训与实际应用并举,提高参与度
培训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应当根据受训人员具体的农业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农民在培训中的参与度。要把培训与服务结合起来,通过讲解等环节,然后根据农民的实际农业活动,到实际环境中进行技术的推广,配合具体农业的生产。如某县市的农业以生产水稻为主,则在水稻现场,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用技术应用的引导,可以在其中划出一小部分的试验区,采用培训中介绍的对应技术进行实施应用。这个过程既使受训者能够清楚技术的具体操作,也能通过对比将农业实用技术的优势突显出来,使人们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主动采用新技术,从而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推广技术的目的,推动县市农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加强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应当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更多农业人员掌握新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增强培训效果,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当在培训过程中加大宣传与投入,采取多种培训方法增强效果,与此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方式,转变思维,大胆创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县市农业生产的增收。
参考文献
[1]杨丽丽,杨晓琴.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思考――以古浪县乡镇网络信息站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2,15(01):12-13.
篇6
同时在该下发文件中,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了农民工自身存在的一些极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在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
因此,上述的问题也就成了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重点着手解决的"钉子"。在结合我省,我市及我镇的具体情况,作为专业培训成人教育的专业学校,木渎镇成人教育中心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步摸索和总结了一套日趋完善的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希望可以在此通过与广大兄弟学校的理论交流,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下面,我校将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的社会背景、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个粗浅的研究和论述。
一、社会背景研究
我校地处外来及本地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入的苏州市木渎镇,2006年全镇40多亿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全镇30多万固定及流动人口的共同努力。这样的成绩固然来之不易,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随之产生的问题,我镇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转型阶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木渎新区及一些工业较集中的地段,传统的以纯手工为主的行业和企业正逐步减少,代之则是大量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中需要的更多是一些能够操作电脑控制的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而即便是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行业,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建筑使用设备也逐步淘汰了以往那些效率低下的简单设备,代之的则是需要一定特种设备操作能力的大型、精密、智能的机械设备。
此外,在对职业中介场所及劳动力交流市场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量的由私人创办的小企业在经营初期由于资金缺乏的缘故并不能吸引高学历人才,而作为企业必需具备的财务及管理部门则严重空缺,这些对于农民工而言都是很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农民工这些大好的就业机遇却因为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缺乏而受到阻碍和限制。
在对我镇外来人口居住集中的南浜村、长浜村等地的调查显示,大量的外来务工农民自身的学历仅限于小学或者初中,专业技术更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大多还是靠简单的双手劳动赚钱。
面对如此突出的供求问题,我们当地的政府和社会应该意识到,在着手解决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问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消除了我镇在向工业化转型中的部分阻力和障碍,于国于民于企业于个人,显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市场的需求将会是我校今后开展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方向。
大量的调查和交流显示,传统的建筑行业、餐饮行业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最为集中的行业。
在建筑行业中,我学校将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重点培训一批批特种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输入合格的施工人才。另外,在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多发也是令人头痛的长期问题,这其中除了行业自身具有的危险特性外,人为安全操作不当及安全知识缺乏往往也是导致惨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将会是我校今后农民工培训的重点。
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因其操作简单而一直广受农民工的青睐,但简直并不意味着胜任。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升,民众的消费观念已经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饭店就餐除了注重食物本身的质量,更多的开始关注饭店的综合服务质量。作为招待生,如果基本的礼仪知识和常识都不具备,或者说着一口谁也听不懂的普通话,恐怕是很难在一家上规模的饭店待得长久的,更不用说获得重用了。因此我校在今后的培训中将努力编写一套简单容懂的日常礼仪常识读本,让广大的从事服务行业的农民工朋友从中受益,在得到更多薪水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作为我校重点培训的计算机、会计专业,以往一直都是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人群培训和学习的重点,农民工群体参与还显得很少。当然,这与计算机、会计专业专业性强也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在今后对农民工群体开展此类培训的时候,将会有目的性的培训一些能够在工作中派上用场的知识,而一些深奥的或者是不太适用的知识将不在培训当中。
三、培训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毫无疑问,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的无时序性将会大大增加我们工作的难度。而在所有的行业当中,建筑行业的流动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工程结束后往往带走的就是一批建筑工人,而各个工地的所在的地域分布往往也是距离很远的,这样学校根本无法在统一的时间进行统一的培训。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行业的特点灵活的安排工作。比如,考虑到阴雨风雪天气往往是建筑工地停工的时候,这个时间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安排一些安全知识培训。或者在一些工地较为集中的地段,我们将课堂放到工地上,直接用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有针对性的进行设备操作培训,这时候或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当然,这些临时的培训并不能取代定期的特种工作及安全生产培训。
四、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除了作为实施该项系统工程的前锋机构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配合努力工作也是极为需要的。
在大量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农民工群体较大的流动性使得大多数企业并不热衷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当然也就不愿意在此项工作上投入一定的资金。这时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与所在地企业进行沟通。如果企业能够真正意识到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将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我想工作的进展将会容易许多。
篇7
一叶成林,说明它是一种几何倍增的扩繁法。取一根枝、一片叶、一条根都能培养成一株或者数株幼苗,一张小小的叶片上就能长出十几株小苗,一根光秃秃的枝干上也能长出发达的根系,一块不大的小百合的鳞片上也能长出很多的小苗,还有更多的是一叶一芽就能在短期内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克隆苗。
几乎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用这种技术实现生根壮苗与增殖,达到快速育苗的目的。如西瓜、番茄,一般取它的一个带叶茎节,3~4天可以生根,7~10天就可以移栽;而木本的果树,也只需要15~29天生根;还有一些药材及珍稀树种,如红豆杉,40天左右也可以生根;而且可以周年育苗,周年移栽,效率高、速度快。
我们以驱蚊草为例看它是如何实现一年扩繁200多万株的:取一叶一芽的繁殖材料15天可以生根而成为小苗,再经过约45天的栽培,每株可以长出15~20片新叶,而这些新叶就是繁殖下一代最好的材料,也叫离体材料。那么从一叶一芽至倍增15~20倍只需要两个多月,如此循环,1年可循环4~5代,这样1年就可以达到200多万株的种苗量。这就是快繁技术的神奇所在,也是它在生产上的意义所在。
有了它,种苗的扩繁不再难;有了它,种苗的集约化、工厂化成为可能;有了它,珍稀植物、濒临物种的拯救有了希望;有了它,难繁殖的品种不再难;有了它,周期长的品种不再长。现在,这项技术已开始广泛地推广运用,但因为它相比其他育苗方式的优势和神奇的快繁高效率,在国内某些单位和个人收取的培训费高达七八千元,有的上万元,甚至几万元。这样对推广和普及是不利的。其实这项技术是人人都可以掌握、方便实施的好技术。
然而国内所有快繁技术(植物克隆),包括正在培训的多数单位或个人,都是出师于徐教授这里!为了满足广大读者要求,本刊读者服务部与徐教授联合培训,优惠价1980元/人。
二、蔬菜工厂――新一代芽苗菜全智能化生产技术
牙苗菜智能化生产的优势
①流程极度简化、智能化生产、无人化操作、计算机管理芽苗菜、豆芽菜。控制器的专家系统设置可以全天候自动调控,让芽苗菜生长于最佳的智能环境下:如湿度不足会自动加湿,光照不够会自动补光,温度过高会自动降温,温度过低会自动调温,环境缺氧会自动通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流程的简易化,只需浸种与播种即可,等待的只是收获,实现了“傻瓜式”的生产。一人可以管理上千平方米。
②独特储热仓设计,高效节能,实现四季生产;上市时间更准确,芽苗菜质量与产量更高。
③立体多层次种植,工厂化、规模化、智能化、分区化管理,生产连续化、品种多样化。
④生产时间缩短,复种指数高,产量高,效益好。
⑤物理方法杀菌消毒,可完全免除使用农药与化肥,并且可使芽苗菜的烂种现象得到最有效的控制。无化学残留污染,完全是无公害绿色食品。
芽苗菜智能化栽培是当前芽苗栽培领域先进的栽培技术,虽然与传统栽培相比增加了全自动数字化、智能化,但投资成本不是很高,可按投资者的资金情况,投资设计可大可小,小的万元就可操作,大的可建芽苗菜规模经营的工厂。从小的20余平方米到大至几千平方米,灵活机动,完全可按个人资金情况决定投资方案。
芽苗菜智能化栽培对场所要求低,空间利用率大,是较好的创业项目之一,它具有上马快、成效快、市场广的特点,是当前投资农业项目中风险小、回报快的好项目,学员可按自身条件来确定规模的大小,一般一个200平方米以内的芽苗菜智能化栽培只需一名管理人员即可。
该项目有些单位收取加盟费高达5万元。本刊读者服务部与科技部农业科技司国家星火培训基地合作,举办该技术培训班,仅收费1280元/人
三、水培花卉――植物水生诱变技术
植物水生诱变技术与水培技术不同,它是一种让植物能适合在水里生长的技术措施与手段,而水培是一种适应后的栽培方法。当前,国内流行的水培花卉,以它清洁、易养、美观等优点而成为生活家居摆设的新宠,成为日后家庭养花的一种趋势。而我们现在推广植物水生诱变技术,对植物实现水生诱导,几乎让所有的植物都能适应水培,让一些原本怕水的植物如桃、仙人球、铁树等都可以在水中生长,即有独特的观赏性,又具养护的简易性,不会因为浇水施肥不当造成死树烂苗。使传统的水培概念得以全新的拓展,使植物的栽培空间得以最大化的放大,只要有水、有光线的地方,就可以进行植物栽培,是植物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当前家居及生态绿化建设中的一项全新的技术!
现在水培花卉之风席卷全国,出现了许多公司、民营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培花卉的技术传授,有的收费高达18000元,更有的收取加盟费二三万元。其实,这是一项并不复杂、投资不大、且人人都能掌握的实用价值高的好技术。你自己不需要种植花草,直接从花卉种植大户批发您所需要的花卉植物回来后自己用所学的技术实施诱导水生根,慢慢扩大规模。先少量试验,再批量生产,做真正的水生诱导植物!
本刊读者服务部与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国家星火培训基地合作培训水培花卉植物水生诱变技术。让您从植物生理技术角度,掌握真正水培花卉的技术真谛,切实掌握这项新技术,让您实实在在的赚到钱!本项目培训费只需1280元/人。
四、夜光花卉――植物荧光诱导技术
荧光的诱导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技术来促进荧光素吸收,而后于叶片、花、根、果等器官的表皮细胞下发出柔和荧光,并且发光持续性好、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高、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这些植物白天与普通植物没有两样,也是最适室内栽培,可起到室内黑暗时的光指示作用,可以利用发出的荧光为居室创造一个温馨柔和的荧光环境。特别是一株株型较大的鸭脚木,置于暗室内,犹如一株玉树或是下了一层洁白的雪,也像十五的月光洒下的余辉,它的美与奇,难以用言语表达。一株铁树可使室内蓬荜生辉,美轮美奂,真可谓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一颗颗仙人球就像一个个稀世之宝夜明珠,光彩夺目!
在上海一颗经过荧光诱导的直径30厘米的发光金琥铂仙人球,竞可卖到5000多元;一株铁树也可以卖到万元以上,有的可以卖到几万元。其中的利润空间无不体现着高科技智慧的结晶及新奇的伟大效果。
有些学得早的学员,学会后传授该技术,收费高达1万~3万元。为了更好的普及和推广该技术,本刊读者服务部仅收培训费1280元/人。
特别惊喜 不容错过:以上四项技术培训费共计近6000元。如果四项技术全学仅收费2800元/人(单项学习参加面授需补足学费至2800元)。您不用担心学不会,本刊读者服务部收到您的汇款后,当天将及时将教材和光盘快递给您,您可在家先自己看书和光盘,边了解学习边实践,不懂的问题做好笔记。安排好时间参加本刊读者服务部与科技部农业科技司星火计划培训基地发明人徐教授联合举办的每月一期的现场培训班,现场培训班不再另收费用,但食宿费用需自理,学期5天。学习地址、学习时间和乘车路线我们会随教材和光盘一并邮寄给您,学会后颁发农业部星火计划培训中心“现代农业新技术”结业证书。您如果到现场参加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以上新技术,还可以免费学到如下几项新技术:
1. 一年四季牧草工厂化生产技术。可以让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棚生产出相当于24亩地产出的牧草,冬季也可以照常生产,7~10天收割一批,复种指数达到30~40次,无土栽培,不需大量用水,不需要使用农药化肥,是一项持续可循环的有机种殖技术,是推动食草动物养殖发展的有力武器,是解决冬季饲料缺乏极为有效的途径。
2.蔬菜的气雾栽培技术。一亩地蔬菜不需要人工整地、除草、施农药等劳作,一个月时间产出28吨多富含维生素C的无公害蔬菜,每亩地相当于5~10亩地的产量。而且不受季节的影响。
3.鱼菜共生技术。通过这种模式,让农民实现一举两得的经济收入,既可种菜也可养鱼,而且两者间在同一空间内完成,这样农民养鱼与种菜就变得极为简单与高效,即使在干旱缺水的地区也可以实施。
4.辣椒树、茄子树、番茄树、黄瓜树等植物王的种植技术。大家所看到的树形蔬菜,是采用新型的种植技术――气雾栽培技术栽培的结果,也称为“植物王栽培”,这种技术可以长年提供适宜于这些植物保持长年生长而形成树形的植株,长年可采摘。可广泛用于现代旅游、休闲、观光、科普农业园。
5.未来农业――城市观光 、休闲、旅游农业。该项目将以观光休闲农业高新技术为主题展示未来农业的美好前景;为生产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撑和参考,给投资者或热衷农业者带来新思路、新技术的启发,带来现代观光农业的新风景。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介绍,培训现场还有更多的新技术等着您去参观学习。比如:抗台风、大雪、利用率高的新型鸟巢温室建造技术;农业基地、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普园的规划与设计;自制具有物理杀菌消毒功能电功能水(强酸强碱性水)在农业上的应用;观赏瓜果的空中雾培技术等几十种农业新技术,绝对的物超所值!让您激动、让您心动、让您满意,让您迫不及待的回家行动!
汇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号附1号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
篇8
【关键词】教育技术 农村实用人才 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载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才能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教育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改进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需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
农村实用人才是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在其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学内容上缺乏必要的调研,不能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各地对农村人才培养普遍采用的是多年一贯制, “教”与“学”严重脱节。农民要想学技能就必须到技校来,培训方式、方法单一死板。教学模式: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般都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要求,不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教育技术应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优势
21世纪的教育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农村职业教育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1)教育技术为新型教育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平台。远程教育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搭建了新的平台,教育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城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接受技能培训。
(2)教育技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支持。信息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如基于计算机的合作学习、网络探究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
(3)教育技术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优秀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送到偏远、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教育技术视野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的构建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需求。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借助教育技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平台,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需求和市场需要,从大樱桃种植、板栗种植、红薯种植、葡萄及红酒制作、家禽养殖等行业入手,结合秦皇岛旅游城市的特色,培养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并开拓相关周边产业的技术,利用技校和高校的传统学历培训,融合短期培训,构建适合于秦皇岛市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并开设远程辅导,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虚拟实验平台。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手段的多样化
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多集中在课堂,造成了信息更新的滞后及实用性减弱。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视,培训学员可以走入实习基地、养殖基地等场所观摩学习或进行实习。农村人才由于工作或时间的问题,有时无法去技校或实习基地完成技能的培训,就失去了提升技能的途径。教育技术以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用多媒体再现课堂或实训基地的现状,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利用远程的学习,借助零散的时间,使自己的技术不断提升,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环境,如再现蔬菜、水果种植及家禽养殖等领域的现实环境,使学员投入到虚拟的真实环境中,立即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
(三)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平台的构建
农村电网的改
和村村通工程的落实,为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平台的构建提供了硬件条件。农业部网上开通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网,各省市也相继开通本地实用人才培训网,这些都为远程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结合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际,融合高校的教育技术力量,联合农村实用人才的专家,构建农村实用人才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为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拓了思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率。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地区手机的普及率上升至90%,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各种方式,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知识,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教育技术对于教育培训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和价值。只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之后,才能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开阔教学视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有质的提高。正确认识与理解教育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领域,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霞.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7).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篇9
潍坊市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同全国一样,也是沿袭以往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其中,市级设立农业局,下设种子站、土肥站、植保站等部门;各县(市、区)设立农业局,下设种子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林果站和植保站四个业务站,多数县(市、区)还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广校);每个乡镇(街道)相应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站、林果站;村级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户。潍坊市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的划分设置的,依附于同级政府行政机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都设有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推广机构。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布局及经济区划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限制了技术跨区域流动与重组,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和技术推广资源的浪费。
2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展到今天,仍然是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由政府支持建设的一个技术推广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财政压力的影响,各地对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制采取了“减员、断粮”政策,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弱化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断链现象。由于“三权”下放,市、县、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仅限于业务指导,上层对下层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二是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编顶岗现象严重。乡镇结构改革,一大批非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安排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占编顶岗现象严重,致使农业技术人员比例下降、素质降低。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职能弱化。调查发现,大多数乡镇(街道)普遍存在着乡镇政府安排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收缴税费、抓计划生育、包村等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因而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业务的正常开展。
2.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调查显示,目前潍坊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其工资是靠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获得的利润来发放。能发放工资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收入也较低。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办公设施陈旧、科研经费、科研设施和必备的农业技术推广硬件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2.3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中专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专科生,而研究生所占的比例最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5~50岁之间,年龄结构偏大;三是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资料显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31%,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3.71%,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1.31%。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并发挥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各种类型的农业推广组织的作用,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和网络体制。结合潍坊市实际,主要可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1改革传统农业推广机构,继续发挥其主体功能
一是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政府的推广机构及其推广网络在当前及其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还要整合、稳定,以发挥其主导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二是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鼓励有技术的农业推广人员申报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保障。结合潍坊市的实际情况,应该坚持以政府拨款为主,政府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方针,制定投资政策,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来源渠道。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有偿服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该积极抢占经营市场,兴办生产性的服务实体,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优势,开发多种创收渠道。
3.2努力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从调查的寿光、诸城、青州、昌邑等市的情况看,不论是寿光确定的“企业+基地+定单+农户+品牌+市场”运营模式;还是诸城市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或者青州市“以市场型龙头企业带动、发挥辐射作用,形成支柱产业”等,其农业龙头企业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过程当中,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努力提升企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以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是要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完善政策,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的指导工作。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必须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确立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产品)和骨干项目,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3.3行业自律,加快以协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以专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农民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组织形式。它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间之间的沟通联系以及农业技术和信息传播方面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一是制定措施,提高专业协会管理力度,来加强各专业协会的管理;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快专业协会的快速发展,按照“示范引导、鼓励扶持、村民自愿”的发展思路,继续鼓励和支持在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成立各种各样的专业协会,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广的有效合力。
3.4健全网络,普及以视听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目前,潍坊市已建成潍坊农业信息网,大多数县(市、区)也相应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网。但目前农业信息网规模较小,设计不够精细,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时效性较差,网上资源比较缺乏且利用率较低。在硬环境上,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落后,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农村电信、电力普及等配套设施还很薄弱,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在偏远的乡镇还没普及。对此,建议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体制,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二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入网建设,培养农业信息用户群体,鼓励广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上网,接受网络信息服务。
3.5加强项目带动,完善以首席专家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以首席专家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它的条件必须是针对专项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根据专项技术推广的需要,结合本地农业优势特色来应聘首席专家。应聘的专家主要负责专项技术或项目的组织、指导、推广和咨政服务。受聘专家可以是大学、研究所的教授、研究员,也可以是推广机构的知名专家。通过建立以首席专家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对于大力推广专项技术、项目以及新成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6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培训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3.6.1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基地
要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首先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一是集中培训。每年应定期举办大型全县(市、区)农业干部培训班,培训人员主要包括各镇(街道)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以及主要科技示范村负责人等。二是电视、广播和网络培训。以县(市、区)农业推广学校、职业学校为培训基地,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三是外出培训。建议农业推广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使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了解世界高新农业技术。
篇10
1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点
1.1农业推广人员及技术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当前,很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均在从事有偿服务,并以此来解决自身的工资与待遇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在经费上缺乏有力的支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很难在业务上得到相应的专业培训,大多数业务培训活动的开展也仅仅流于形式;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在这样的环境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就很难获得知识的更新机会,从而导致其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另外,由于受到编制的限制,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很难得到更新与补充,知识“断层”的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从整体的结构来看,大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长期服务于传统产业,并没有对新兴产业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也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需求的根本原因。
1.2推广方式不能满足农民真实需求
不可否认,如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依旧以传统的行政指令为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与农民的真实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具体来说,很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推广工作的动机都是为了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任务及专项项目任务。众所周知,农业技术的推广项目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决定然后逐级下达的,这种“一刀切”的推广项目与“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俨然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多样化需求[1]。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使用新型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俨然就难以得到充分调动,而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
2改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对策
2.1扩编增人,建立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针对各级政府而言,应严格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编制,不仅可以聘请农村土专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户,而且可以安置一些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到一线工作。当然,针对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来说,为了让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也应对其进行分期培训,不断更新与提高其专业知识与素质。通过对培训与考核工作的不断强化来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运行机制的转变方面来说,应全面开展职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机制,实现对推广工作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此同时,不仅要根据现有推广机构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将“持证上岗”的机制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对新进入的推广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另外,应逐步将身份管理转变成为岗位管理,实行全面聘用机制,以此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2.2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对农业技术
推广方式的转变作为相应的主管部门,其应在各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逐步建立起信息处理中心,以此来搜集当地农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需求,将其上报到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并申请具体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对项目的初步评估之后再进行公示,同时向体制内外的相关组织机构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公开招标,并根据竞标的最终结果来下达适当的项目经费[2]。当然,针对项目的实施而言,主管部门不仅应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要对项目的结果进行严格的验收与评估。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真实需求才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