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85%的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处于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80%的农村家庭没有参加过农业类培训,75%的农村家庭有成员参加过非农业类技术培训。据了解,大多数家庭有意愿在近期内参加非农业类技术培训,但费用普遍控制在500到1000元内,培训时间也控制在1到2个月。家庭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是户主及其子女。绝大多数农民是通过干部上门了解到技术培训项的目的的,广播宣传是另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调查总结,我们得知农村家庭参加技术培训的态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主要劳动力对科技兴农的意识不强。现在农民对种植养殖方面的常规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应用,但对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安于现状,没有进一步提高技术与认识的意识。
二、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高新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运用能力差,影响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这是技术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农村家庭对于技术培训长远利益的认识不够明确。很多农民不舍得眼前时间和经费的投资,不能认识到技术提高对长期利益的重要性。
四、农村科技培训缺少资金支持。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具有政府行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但这项工作在市场条件下运作,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也只能因陋就简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也就浮于表面,很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五、当前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不得力,缺少科技推广人员,科技培训工作没有专人具体管理。乡镇农业科技培训绝大多数是通过干部上门以及广播宣传,部分村干部不能把培训内容及时传达给农民,影响到科技培训的推广。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做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农村科技培训教育程度,具体如下:
一、深入农村加强调研,了解农民对科技的需求;理清思路,找准当前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的切入点。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民的市场意识、效益观念、竞争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产品质量意识等已不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要搞好农村科技工作,首要的问题是要搞清农民科技文化的总体水平、开展科技培训的难点和热点,根据农民需求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直接导致农民对农业新技术认识不足,接受、运用新技术能力差,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束缚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从各方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科技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项科普活动、送技术、送知识等活动需要积极开展。
三、提高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力度,加强乡村干部的文化、科学素养以及责任意识。培养、发展科技推广人员,建立健全科技培训工作的具体管理体制。切实组织、宣传好科技培训,让农民认识到科技培训的重要性,参加农村培训的必要性。
四、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地推动了“以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反陋习”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篇2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农转非人员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镇街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切实推进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就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相关安排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农转非人员和返乡农民工为主要培训对象,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大”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进一步转变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发展劳务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年龄要求为18-45周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象为镇辖区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年以后转非的农转非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初中以上文化,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今年,计划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车工、钳工等专业,。
三、工作措施
精心组织培训,明确工作职责。
具体办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和相关信息的报送工作。镇街社保所全面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各村、社区社保站负责本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具体相关工作。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各村社保员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信息员。
吸引学员参加培训,加强宣传引导。
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各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干部要深入到农村院坝,以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黑板报、广播、院坝会等方式。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各项政策,镇街范围内营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及镇党委政府实施这项民心工程的决心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同时对农民进行引导性宣传,开展思想素质教育和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使农民树立起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就业观念。
提高培训效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对辖区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场和用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依托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兴光技能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并且以确保农民学到就业谋生的真本领为标准,来确定各专业培训的课时。严格按照区劳务办审批认可的教材和教案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及时建立完善并报送培训的各种台帐、资料。
推进培训农民的就业转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企业指派人员作为信息联系人,继续在辖区内各个企业实行空岗申报制度。如有空缺岗位,及时申报到社保所备案。对新落户企业,要求至少按一定比例解决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向辖区内外企业发放用工信息联系卡,免费为用工单位办理用工登记,招聘信息,推荐介绍人员,组织现场招聘,免费为求职者办理求职登记、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
篇3
为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巩固我县脱贫成果,加强农村橡胶管理水平,做强做大我县橡胶产业,发挥最大经济的效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针对我县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挖掘培训潜能,提高贫困农民橡胶管理水平和磨胶刀割胶技能,促进贫困户家庭增收。
(二)任务。
根据我办2021年培训工作要求,由县财政安排的90万元培训资金计划用于实施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1200人。
二、培训事项
(一)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的选定拟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采购形式委托公司招标,中标单位为我县今年培训机构,3月份开始实施采购招标。
(二)培训内容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内容 培训机构根据我县2020年发展生产类橡胶种植项目实施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主要以磨胶刀和割胶实操为主。
(三)培训对象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对象 年龄在18-55周岁的,2014年以来的农村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
(四)培训数量
培训人数:1、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拟培训1200人,每期培训人数为55人(具体以实际参加培训人数为主)。
(五)培训资金安排及使用
1、资金安排: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资金安排90万元,培训涉及全县11个乡镇,由一个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服务。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必须满足培训学员每人一套磨刀石、一把割胶刀、一个磨刀用的铁桶和一根练习割胶用的橡胶树桩。
2、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海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海南省扶贫培训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规定执行。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培训费(含教学设备租赁、教材费、学员培训资料、学员往返交通费及误工误餐补助、学员住宿费、工作人员、教师讲课以及食宿、交通、乡村干部组织误餐误工补贴、场地租金等方面)的支出。
(六)培训时间和方式
1.培训时间: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时间2021年3月-6月。
2.培训方式: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采取到村办班培训形式,每期培训时间为5天。
3、培训金额: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150元/人/天(含参训学员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费)。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 组建机构
为了做好2021年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扶贫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各乡镇分管扶贫培训工作的领导干部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主任兼任,负责培训日常事务。
(二)明确责任,各负职责
1.县扶贫办职责 县扶贫办负责组织开展培训相关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账拨付培训资金。
2.培训机构工作职责 培训机构与县扶贫办签订《委托培训协议书》;并提交教学计划、课程表、培训资金预算等。培训机构负责学员培训工作;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家庭住址和本人签名等),规范学员管理和服务,对学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情况反馈县扶贫办;提供有关报账资料(培训支出有效凭证)。
3.乡镇、村工作职责 乡镇政府积极协助县扶贫办做好有关培训的宣传发动,确保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村委会负责组织落实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并协助培训单位做好培训各项工作。
(三)监督检查,责任追究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借机改项使用资金,县扶贫、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对培训活动、培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扶贫培训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白沙黎族自治县扶贫工作办公室
篇4
一、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是发展的前提
通过学习考察,学员们突出感到参观地经济发展上的领先,根本的是源于思想观念的领先。他们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没有任何约束和框子。我们要奋力赶超、跨越发展,首要的是打开思想这个“开关”,冲出观念这个“牢笼”,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要通过解放思想,使广大干部群众换思想、洗脑子,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以敢闯敢为的胆气,以倾心为事业的豪气,叫响发展的主旋律。三元朱村刚一开始发展蔬菜产业时,绝大多数群众也想不通,说支书王乐义瞎折腾,但正是在王乐义的执着带动下,群众才慢慢地转变了思想。前儒林村1990年就被全国粮食丰产验收组誉为“江北粮食高产第一村”,但后来他们没有抱着粮食高产村的“金招牌”不放,而是“种地围着市场转,什么值钱种什么”,及时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地里由碧绿的庄稼变成了雪白的大棚,亩收入由过去的几千元变成了几万元。他们的思想解放,还体现在不断突破自我,不安于现状上。三元朱村所在的寿光市是举世闻名的“菜乡”。在许多人看来,他们靠蔬菜这“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但他们在做蔬菜文章的同时,又谋划了“二产强市”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造纸包装、纺织服装、原料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培植了晨鸣造纸、巨能电力、富康制药等一批龙头企业。工业的发展又积极反哺农业,无公害蔬菜发展到60万亩,73种农产品获国家无公害产品标志,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国家在这里举行蔬菜博览会,北大在此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在座谈时,龙王李乡吴二村支部书记宁金升说:“我们村和这几个村的条件差不多,在发展思路上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差就差在我们的思想不是那么解放,不敢闯不敢冒,他们想到的,我们想到了,但是他们做到的,我们却没有做到或做的不好,我们要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争取能有较大的发展”。
二、依托资源,发展特色是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考察点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壮大,必须有产业作支撑,而在产业的选择上,又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品牌,然后前后拉长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从而增强竞争力。三元朱村在发展蔬菜产业成功后,又在延长产业链条上大做文章,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服务站,为社会提供优质大棚物资、技术培训、人才输出等服务。为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投资300万元与中国哈慈五行针集团建立了保健绿色蔬菜基地,投资1300万元建立了蔬菜加工厂,加工蔬菜保鲜、速冻、蔬菜汁等。前儒林村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先后发展起了万鑫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红太阳食品加工厂等4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职工720人,年生产加工能力达2万吨,主要加工出口保鲜大姜、大葱、里芋、胡萝卜等无公害蔬菜产品。三元朱村所在的寿光市根据当地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利用寿光设施农业发达的优势,突出抓好大棚菜、大田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基地,使蔬菜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大单镇穆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全胜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里有许多枣树,但是多年来只是简单地向外批发鲜枣,没有考虑深加工等方面的内容,许多该我们自己赚的钱被人家赚走了,今后要在延长产业链条方面好好做文章。”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10-02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是教师培训规范化的需要。要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千方百计培养、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能力,促使多媒体进课堂。但目前农村小学除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硬件设备不足外,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城市学校均存在较大差异。为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兴业县高峰镇16所小学“多媒体进课堂”的教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开展了《培养、提高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促进“多媒体进课堂”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2012年广西电化教育馆批准课题),同时结合工作实践,对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一、 农村小学“多媒体进课堂”的教学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等方式,我们对兴业县高峰镇16所小学现代化技术设备及使用情况、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1.农村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及使用现状令人堪忧。兴业县高峰镇共有16所小学,大部分学校的规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一般,且因地处农村,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城市均存在较大差异。16所学校除镇中心校和其他个别学校外,大多数学校均仅有一台台式电脑、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多媒体教室,而且多媒体教室一般在上公开课时才可使用。全镇16所小学共有教师235人,其中40岁以下教师 113人,约占教师总数的50%;全镇小学共124个班级,每班平均每周只能到多媒体教室上3节课,而大部分35岁以上的教师不熟悉或不会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所以每班每周到多媒体上课的班级平均不够1节课。
近几年,政府对农村小学的财政投入加大,学校软硬件建设发展迅速,与城市学校差距逐渐缩小。教学条件的改善,更迫切需要教师能掌握并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近5年来,大多数学校已建有1间以上多媒体教室,但使用率不高。如我校第1间多媒体教室已建成使用近五年,而学校总共有8个教学班(含复式班级),每个班级一天只有一节课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机会。事实上这间多媒体教室还常常空闲着。“多媒体进课堂”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2.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差距较大。因为地处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经济能力有限,只有少数家庭配备有电脑,学生无法像城市学生一样通过网络了解和获取知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面窄,对新生事物的了解比较慢。课堂上需要学生独立准备、查阅、了解、完成的内容常常需要教师事先查阅后在课堂上展示。而且,国标本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也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进行有效处理、整合。因此,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对新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电脑检索资料、处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等基本技能,以便通过讲解使学生从课堂上学到先进理念、新观点、成熟经验等。由于多数农村学校地处远郊,地域分布广,而且较分散,地区间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平衡,就算在同一区域,不同的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差别,而且部分教师对新事物抱有抵触情绪,导致小学教师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的差距较大。我校8名教师,只有不到40%的教师有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经历,而一学期能有3次以上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不到10%。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课堂+粉笔+黑板”的原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结合我镇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的体验和反思,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1.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由镇中心学校领导、各村小学校领导带头组织教师自觉参加由中心学校课题组举办的计算机和课件制作教育专业的培训。同时有计划地派出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和电教设备管理人员参加由区、市、县电教馆举办的教育技术培训班,回校后再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及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人人参与。近几年来,镇中心学校聘请了5位专家或名师到镇中心校开展《Internet》等专题讲座10次,各小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我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回校开展《PPT课件制作》等校本专题培训 5次,全体教师均参加了校本培训。
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采取的方法有:(1)开展名师进校园活动。通过培训,本镇各校领导开始重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各校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由镇中心学校牵头,每年聘请名师、专家到校开设公开课及专题讲座,同时指导各校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师能尽快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镇中心学校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印发学习资料、开展专题讨论、培训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自 2008年以来,各校平均派出不少于 2人的专业骨干参加了上级各类培训。(2)开展拜师结对的带教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使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联系起来。对每一位新到校的青年教师,都选择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其结对子,让有经验的教师向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年轻教师教老教师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技能。(3)开展校内课例研究与展示。结合课堂教学及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校内课例研究与展示。要求教师在研究教学与展示课例中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展示过程由全体教师参评指正。
2.举办各种公开课比赛,通过比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我们积极举办各种公开课比赛,要求教师以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科特点分析选用媒体,在选用教学媒体时,综合考虑教学的各种因素,协调教学媒体与教学的其他方面的关系,使教学媒体的选用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方案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之间不相悖,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媒体的作用,又能使教师与学生实现最优组合。
学校通过举办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了大量研究事例和资料。我们要求教师根据研究的进展程度,进行阶段性总结。各学科教研组结合近年来各科课堂教学的实践,总结筛选满意的课例作为典型事例加以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研究能促进教研组的活动开展,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我们注意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关注教师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把开展教研、发表见解、解决问题和改进教学作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为推动教育技术的开展,全镇各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以上公开课及课件等各类比赛,镇中心学校也每年举办各种公开课及教学课件应用等教学技术比赛,各小学教师均踊跃参赛并获得好成绩。其中2012年有20人获得区、市、县以上奖项35个,25人获得镇级奖项 27个。
3.采取分层教学,针对基础差的学员实施前需技能的培训。教育技术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教师,青年教师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掌握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能力比中老年教师要强要多。在推动青年教师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此,我们进行了分层教学,对教育技术能力差的教师,采取校本培训的方式。由学校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前期教育技能培训,首先补习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软件应用等,使他们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然后再进一步开展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4.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改革。2012年3月我校牵头申报了广西电教馆课题《培养、提高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促进“多媒体进课堂”的应用研究》,本校共有7位骨干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实践,教师们撰写了《我的成功教育,源于爱心教育》等5篇论文,并获得玉林市教育局一、二、三等奖;《难忘的八个字》等20个课件获得了玉林市电化教育研究局一、二、三等奖;《游戏教学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应用研究》等7个课题获得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A、B、C类的立项通知。
5.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设备的先进只有在教学使用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师的现代化教育应用能力是推动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摆在战略的高度,抓住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这一核心,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008年至今,我镇各校正在逐步完善计算机互联网建设及校内教学电教设备,通过购买、刻录、下载、整合,不断补充教育技术信息资源。截至目前为止,平均每校的教学光盘资源达50多盘。2011年,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投资2万多元,新增4间多媒体教室(在建),2间多功能办公室,并添置了新的打印机,配备了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等硬件设施。
篇6
关键词 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绩效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14-03
从《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到《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并不断增加投入。广西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学校处于经济欠发达或中等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学校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广西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改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影响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目前,广西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如何,能否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培训绩效
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范围的确定是本研究开展的基础。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广西的各个县区,尤其是河池、百色等地的县区城市,经济水平也较落后,所以本研究也将县区的中小学校划分在农村学校的行列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从“如何教”的角度提出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过程中,期望的培训绩效和实际的培训效果之间总存在很大差距。怎么样才能增强培训效果,让教师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绩效技术,对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因素进行绩效考核。笔者引入美国学者Wile的绩效因素分析模型,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培训绩效进行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情况,以及各地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情况,结合实地考察,总结出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培训绩效的因素。
2.2 调查对象
2010年8月至9月,对桂林市的永福、平乐,河池市的10个县市(都安、环江、宜州、罗城、凤山、巴马、大化、南丹、天峨、东兰),百色市的那坡,贵港市的桂平,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85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9%。
2.3 调查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实地参观法、访谈法,并且在河池市的天峨县、南丹县、东兰县听了中小学教师的授课,强调调查数据的客观性。调查问卷是自行设计的,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型问题,所有问题均提供一个或多个可选项。问卷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了解被调查学校的硬件、软件资源,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情况以及教育技术培训情况等。实地参观则了解到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3 绩效因素分析模型及调查结果分析
绩效技术一直应用于培训中,将绩效技术应用到教师教育行为中,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引入美国绩效专家Wile于1996年提出的绩效因素分析模型,见图1。
根据Wile的绩效分析模型,本研究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培训绩效的影响因素做了概括,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动机、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参加培训的态度以及对培训的需求等。外部动机包括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环境及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学校领导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情况,学校对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激励机制,等等。
3.1 内部因素
1)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中小学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掌握的教育技术水平各异。调查显示,参加过一次以上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占到调查总数的96.30%,而没有参加过任何关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仅占3.7%;参加校级培训的占20%,县级、市级培训占73.80%,省级培训仅有2.2%。教师普遍都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参加培训的级别不等,参加县级培训的占多数。而在调查对于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态度时,表示非常希望参加培训的教师占77%,有机会的话愿意参加的占18.70%,不是很感兴趣,学校有要求的话参加的占3.90%,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为0。相应的,参加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也会表现出不同。教师在参加了教育技术培训后,认为教育技术培训非常有作用的占90.60%,认为一般的占9.40%。调查到教师在参加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对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影响,认为有很大提高的占45%,有一定提高的占55%,提高不明显和没有作用的均为0。调查显示,培训使受训教师信息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的占调查人数的24.60%,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占34%,教育技术应用频率增加的占1.80%,前三项都有的占39.60%。
2)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教师具有熟练的教育技术技能,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有力保障。调查发现,对于教师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情况,能对Office办公软件进行简单操作的占总人数的64%,会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占到49%,能使用超级链接和动画功能制作课件的占22.60%,不会使用PowerPoint的占16.90%。在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中,“在网上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教师占64%,“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中获得信息”的教师占62%,“从现成的图书期刊、教学光盘、音像资料中获得信息”的教师占到30%,“利用互联网、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的教师占到39.60%。而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在调查教师教学设计考虑的因素时,考虑“教学内容分析”的教师占94%,“学生特征分析”的占71.7%,“教学媒体选择”的占41%,“积极创设条件”的占58.60%,“学习目标分析”的占54.60%。
3)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知情况。教师是否具有对教育技术积极正确的认知,是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关键。调查发现,对于教学中即将采用的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教师的态度中,“先学习后采用”的占54.60%,“大胆采用”的占37.7%,“尽量少采用”的占5.6%,“存在技术恐惧心理”的占1.6%。在调查教师对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目的认知情况时,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占35.80%,认为“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的占69.90%,认为“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占50.90%,认为“实施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占26%。而教师对采用网络环境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看法,“认为非常重要”的占91%,“不重要”的占6%,其他的占3%。
4)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学习研究情况。教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为了保证教学顺利完成,获得的工作帮助情况也成为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时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占13.6%,“跟同事讨论解决”的占72%,“请教专家”的占2.4%,“请教培训教师或学校专门的培训人员”的占11.7%。
3.2 外部因素
1)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情况。学校软硬件设施环境建设是中小学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保障,也是教师是否积极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调查显示,“只有少量计算机,很少被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占52.70%,“每个教研室都有计算机”的占9%,“教室有投影仪、电视机”的占16.90%,“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的占66%,“学校有自己的校园网”的占11.30%。笔者在2010年10月初随广西师大赴河池送教下乡活动中,实地考察河池市的学校情况。在县城里的学校,物理实验设施几乎没有,或者是老旧损坏;有些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有些仅有一两个。
2)学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对于“贵校在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激励机制”,所有被调查教师中回答“指标要求(每学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课时不得低于15%)”的占22.70%,“作为评优条件之一”的占15%,“作为晋升职称条件之一”的占5.60%,而“没有要求”的占56.70%。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学校的影响。教育技术培训不仅作用于教师,对学校也会有影响。调查显示,“影响了教学方式”的占50.00%,“影响了教研内容”的占13%,“影响了教学观念”的占34%,“没有什么变化”的占3%。
另外,本研究还采用开放题形式,调查了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认识,调查了认为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调查显示,有86%的教师认为学校硬件设备跟不上,教育技术培训无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开展,与实际教学联系不上;也有教师认为校方态度不支持,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自身技术不熟练(尤其是年纪大的教师);等等。调查了教师自身期望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也有教师希望与专业学科内容更紧密的培训,教育理念改变方面(如参与式教学,结合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不利用多媒体授课也能上出优质课方面),等等。
4 解决对策
4.1 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合作,统筹协调改善基础条件
广西属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尤其是农村经济更加跟不上。国家在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广西农村中小学校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是仍然落后,教育经费仍然需要向农村倾斜。广西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在国家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加教育技术资金投入,在各地学校现有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装备水平。
4.2 结合农村现有教学条件,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但是经调查发现,现在的培训却忽视了最初的目的,很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培训内容没有与教师的实际需要结合。应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进行培训。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调动教师主体参与,动手动脑,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和方法。
4.3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水平,将培训知识应用于教学过程
首先对学校各级领导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认同培训理念,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从而在学校内建立合理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技术在中小学能顺利实施,有效应用。学校出台鼓励政策,奖励教师将建构主义理论等新的理念引入课堂,鼓励教师针对学校现有的条件,利用教育技术理念,改善教育教学。
4.4 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要使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如结合本校教学实践需要,建立绩效培训考核制度。学校不仅要重视培训,更要强调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聘任、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教师切身利益相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激励机制。
4.5 既要培训现代教学技能,也要抓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进行的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开展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常用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内容的培训。这些内容的学习,操作性非常强,而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也用不到,因为学校缺乏软硬件环境支撑。所以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让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教育技术是运用合适的技术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中的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包括传统技术以及教学设计这样的软技术。在培训中要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和创新学习理论。
4.6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广西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经济落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也落后,教育教学资源缺乏,学校信息素养教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减小教育绩效的差距,加强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改变观念,应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4.7 对教师进行跟踪与技术支持
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只是教师教育技术建设项目的开始,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教师接受培训后,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才是项目的目的。应鼓励教师尝试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调查中有91%的教师认为通过网络培训非常重要,这是教师持续学习很好的环境。应为教师提供这样持续的学习支持,搭建继续学习的平台。
5 结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基于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培训绩效情况,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反思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策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因此,解决好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问题,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冰川,张军征.影响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培训绩效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9):60-63.
[3]王荣良,李锋.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能力培训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23-24.
[4]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9):61-63.
[5]何显文.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效果评价[J].信息技术教育,2007(10):68-69.
[6]陈小微.绩效管理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中的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7(3):56-57.
篇7
关键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现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44-02
一、研究缘起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和手段的教师教育备受关注。
在此基础上,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对于落实《纲要》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幼师国培”作为“国培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
《纲要》、《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新时期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特别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求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很关键的一个举措。目前这项国家级的幼儿教师培训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农村幼儿骨干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主心骨,具有重要的培训价值和研究意义。它对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提升整个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水平具有突出贡献,为学前教育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幼儿骨干教师
需要明确的是“骨干教师”分为国家、省级、县级骨干教师。本文所指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是指工作在乡镇和村幼儿园(不包括幼儿园园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有培养潜质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
(二)教师培训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国内现在比较习惯于用“教师继续教育”取代“教师培训”。本文把当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部分,它包括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三)国家级教师培训
所谓“国家级教师培训”,就是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统筹规划,通过任务委托、招投标等形式遴选符合国家级培训资质的院校组织实施的,主要面向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的培训。旨在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推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已经开始出台相关特殊保障措施,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整体素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给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和可持续性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法国对母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相当重视,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从工作到五年起至退休前五年止,有权带薪接受累计一年的继续教育。英国的教育《白皮书》中规定新任教师有1/5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每七年轮流脱产进修一次,力求在任何时间内有3%的教师能够带薪进修。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并促进幼儿教师的师资培养,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高等教育机会法》,要求确保和加强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有效实施。针对教师培训,发达国家制定的法规和重要文件,使教师培训有法可依,从而保证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同时,在相关政策保障措施方面,美国实行“农村教育成就项目”,通过对州和学区的差异性教
育经费资助,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推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墨西哥,对于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实施“农村及贫困地区教师教育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教师进行学习,加强专业知识掌握,促进专业技能运用。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第18条要求:制定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实施建议: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香港地区政府为了保障幼儿教师培训制定并实施“学券计划”,面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津贴,把一部分“学券”投放到幼儿园教师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上。
我国基本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对教师教育的培训,然而,从微观方面更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款做出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法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到实处。
提起国内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首屈一指的当属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笔者分别以“幼儿教师培训”、“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四个主题对知网(1991年一2013年)的资料文献进行了专业检索,统计结果发现,从2001年以来,学者们和幼教工作者对幼师培训的关注和研究显著提高。 2.有关幼儿教师培训内容的研究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是目前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有研究者指出培训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培训缺少有针对性的分层,还有研究者认为传统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过于注重专家教授的理论讲座。教师普遍表示对于理论的培训讲座,难易接受,脱离实际,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帮助不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同时具备专业的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通识知识)和专业能力(对于幼儿的观察与评估,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园所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探讨)。目前,《“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已经,有力了规定了各项培训内容,同时作为项目评审、绩效评估等的重要依据。
3.有关幼儿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
培训形式是培训内容实施的途径方式。研究发现集体培训是最主要的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外出观摩、园所交流、教研讨论等。参训学员普遍认为:针对个体培训的形式开展较少,如专家/名师具体指导、案例研究、师徒带教等。参训教师主体参与度相对较高的形式欠缺,如参与式培训、案例研究、主题情景式培训。交流的形式居多,指导的形式不足,自主研究的形式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对于“专家讲座”的培训形式,参训学员更倾向于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幼儿教师渴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并且得到学前教育方面专家名师的指点。
4.有关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我国对于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相对欠缺,而且多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对于幼儿教师培训,更多是针对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以及问题做出的经验探讨,还有研究者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专业发展和途径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课程方面主要存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脱离实际、课程传播途径单一;幼儿教师成长途径单一,成长环境狭窄,农村幼儿教师自我教育缺乏;没有适合我国农村国情的幼儿师资培训体制、内容和模式;民办教师生存状况堪忧,专业发展被忽视;外出接受继续教育的农村幼儿教师数量少、比例低,继续教育渠道不畅通;农村幼儿园内教研活动普遍偏少等。研究还显。同时培训团队教师的构成情况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训师资组建不够多元和开放等问题。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已有培训
所存在的问题,有学者通过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现状的特殊性入手,提出挖掘与利用存在于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间游戏以及作为培训课程物质,建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途径,如脱产培训、园本培训、巡回辅导、通讯联系、自我成长等来扩大、丰富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与形式,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问题研究,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现状研究很缺少。同时偏向于中北部省市的农村个案研究,没有对西部地区的农村状况进行研究。虽然个案研究能反应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部分现状,但代表性推广性弱。同时,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方面,主要集中于保障外部环境上,很少从教师发展需求探讨。
因此以我国西部省市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幼儿教师实际出发,探讨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对策,将有利于建构更为有效的、适合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宪明.法德幼儿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教育探索,2010,(11).
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全会、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科普进农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市政府同意,2009年全市招收农函大学员3820人。现就做好我市农函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进“科普进农村”是当前和今后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省科协科普工作会议和市科协六届三次全委会议要求,切实加大对农函大工作的领导,积极构建覆盖全市的农村科技培训体系,构建良好的农业科技普及新格局,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扎实有效地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高度重视,认真筹划,狠抓落实,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普及,切实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做好服务。
二、精心组织,措施到位,共同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各地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级农业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投入,深入开展科学普及,统筹考虑经费的落实。各地科协、农函大分校要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加强与组织、教育、农业、林业、畜牧水产、老区、库区移民、残联、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通力合作,整合资源,集中人力物力,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除学历教育外,农函大在乡(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直接向农民收费,所需培训经费由各地科协、农函大通过多元化渠道筹措解决。
三、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按照《科普惠农工程》的要求,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从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方便农民学习出发,以实施农业“五新”工程为载体,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函大工作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技致富工程相结合,把提高广大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作为农函大工作的重点,为发展我市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服务。
篇9
2012年,省、市下达我县“雨露计划”的任务是1101人,分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95人,农村留守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实用技术培训280人,“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126人,下达的培训资金总共为66.2万元。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培训200人,分别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6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人,开设的专业为注塑技术、大棚蔬菜。正在培训还未培训完的有220人,分别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人,开设的专业为电线电缆制造、金银花种植。目前正在申报培训项目的有220人,分别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农村留守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早部署、早动员。早在今年3月份,我县就开始着手安排部署“雨露计划”工作。一方面,通过与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协作,共同做好宣传和动员。要求培训基地加大宣传和招生的力度,多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增强社会影响力和广大群众的知晓度,让“雨露计划”工作深入到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和每位家长。并要求培训专人到学校、乡镇、村和上门到学生家里招收学员。另一方面,借助会议等方式加大对乡镇、学校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他们对“雨露计划”的重视程度,争取他们的最大支持。
二是早落实任务。结合省、市今年的新要求和我县的实际,在4月底,县扶贫办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招生工作的通知》到各乡镇和扶贫重点村,把今年的“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招生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并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了县对乡镇的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同时,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留守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分解下达指导性计划给各培训基地。这样既可给培训基地一定的任务压力,又可视各基地的培训进度、质量等情况灵活调配计划,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10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0年承担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建设项目,在三个示范村展开了工作。
一、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心
根据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0年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工作方案》要求,2010年在建立三个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由于自治区农广校第一次承担这样的项目,没有经验可循,为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自治区农广校派专人参加了呼和浩特市政府举办的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从感性上了解了节能减排的意义。自治区农广校领导班子认为要做好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工作,让有限的项目经费、科普资料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宣传上,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工具的作用,扎实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农牧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帮助农牧民掌握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让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目的。
二、选择好示范村
示范村的选择首先要符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规定的条件,同时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又制定了一些标准:1.示范村所在旗县应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级校办学水平评估获得A级的学校中产生。2.示范村所在旗县的农广校校长要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较强的工作能力。3.示范村要具有区域性、代表性、示范性。村主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4.示范村所在旗县的农广校要承担过国家、自治区农牧业项目。根据以上条件,经自治区农广校校委会研究决定,确定东部地区的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海镇三道沟村、中部地区的包头市固阳县兴顺西镇史家营子村、西部地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图克镇红旗村作为自治区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
三、工作开展情况
自治区农广校2010年7月中旬及时将中央校配送的节能减排科普资料分发到三个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8月中旬将项目经费全额拨付到项目县账户,目前示范村培训教室的课桌椅、黑板、音频和视频播放设备和书屋的书架、桌、椅等培训设备已配备完善。每个示范村都建立了“致富早班车”村级广播站1个,节能减排科普宣传橱窗1个,并张贴了节能减排科普知识挂图。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节能减排宣传工作。
三个示范村都建立了一个农牧民科技书屋,并将中央校配送的节能减排科普资料存放到农牧民科技书屋,使农牧民科技书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旗、县农牧业局、农广校也为农牧民科技书屋配备了书架、桌椅及部分科技图书和光盘。
为保证节能减排的宣传效果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培训和科技致富技术培训的质量,自治区农广校要求承担项目的盟市、旗、县农广校要根据当地农牧业资源发展优势、生产布局,生产方式,分门类分层次选聘专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由农牧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经验丰富的农牧民技术员、科技能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下转14页)(上接12页)
根据培训计划聘请有关专家、教师为农牧民讲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节能减排十大技术、开展循环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