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实训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护理实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护理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同时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护理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规范的操作能力。[1]在全面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迫切需要一个自主、宽松、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实训环境,因此,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2]我校自2010年开始对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工作进行了尝试,初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开放原则与目的
1.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的原则。
2.坚持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实训基地应充分挖掘现有师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等资源,努力完善实验环境,逐步加大实训基地开放程度。我校实训基地自投入使用以来,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开放。
3.坚持“面向全校、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
4.实训基地开放的目的是通过给学生创造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的环境,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因材施教,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实训基地的开放既要体现开放管理的特点,又要井然有序,使学生能从中真正受益,这需要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措施来进行制度保障。我校在原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多项实训基地开放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如实训基地开放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教师值班制度、学生预约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验物品损害赔偿制度、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实训考核制度等,使实训基地开放式管理规范化。
三、各级管理人员明确职责
1.实行教师值班制度。在实训基地开放期间,教务处安排基础护理教研组教师轮流值班,以随时解决学生在实践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实验指导教师在每学期初还需负责制订实验用品的购置计划,并参与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工作。
2.使学生参与管理工作。根据班级容量不同,每30-50人成立一个实验教学班,每班培养1-2名实验助教,由责任心强、动手能力强、成绩优异、热心服务的学生担任;每班分成6个小组,选出小组长。每次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和用品由实验助教统计好后向值班教师领取,发给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发给每位同学;实验完成后再逐级清点、上交,并将实验用物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备案。这样既减轻了值班教师的工作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消耗性物品的浪费。
四、实验助教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
开放实训基地大多在课余时间及周末进行,若只有值班教师,由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几乎是不可能的。每学期初,教师在每个实验教学班培养出实验助教,由他们承担对其他学生的实验指导与监督工作,既培养锻炼了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及时纠正其他同学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如遇难度较高或较复杂的问题,由实验助教反馈给值班教师,再由值班教师给予指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采取多种形式开放实训基地
学生是开放实验教学的主体,应通过开放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提供一良好的实验环境,充分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使学生从反复的练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时间的开放。实训基地在保证完成日常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定出开放时间,即利用教学空挡,固定时间开放,并提前一周将开放时间进行公布,周六、日全天开放,提供时间保障。
2.内容的开放。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各种基础实验项目如铺床法、注射法、静脉输液、口腔护理、导尿术、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等,不同年级的学生可根据日常教学进度选择学习过或正在学习的项目进行练习,对相对薄弱的项目进行反复强化,使自己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术。在学期末或技能考核前,对于各种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考核、技能训练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改,同时可以融入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病案讨论等内容,使实验方案更加贴近临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设备的开放。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然而,设备利用率低是目前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3]实训基地的开放有利于仪器设备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开放练习中,学生在值班教师带领下自行准备实验物品,做好仪器、设备和物品的使用登记;贵重物品或大型仪器在值班教师监督指导下使用,用毕立即归还,既保证了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又提高了利用率。
六、结语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及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能适应护理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的途径中,开放实验室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地位不容忽视。[4]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实施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把握开放的原则和目的,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安排好开放时间和内容,做好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等。只有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管理,才能保障开放质量,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场所,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符合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护理人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柯一琼. 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初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6(1):68-70
[2]葛欣茹. 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实施及其作用[J]. 护理学杂志, 2008,23(7):65-67
篇2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护理技能实训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课堂实训技能教学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为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好充分准备等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护理技能实训 护理学基础教学 重要作用
护理学基础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满足病人基本需要的一门学科[1]。护理技能训是护理学基础课的基础,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护理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护理技能操作能力是知识、技能和各种能力的综合与集中表现,尤其在中职学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技术操作能力,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
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看,护理技能实训不仅具有认知和教导学习方法的功能,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过程等方面的教学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实训技能教学所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关键的一点是在平时教学中要关注护理技能实验,真正认识到实训的教学功能,充分创造让实训“开口说话”的机会。
1 护理技能实训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1.1 从中获取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护士。 护理技能实训具有直观、动手性强等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恰当使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静脉输液为例,教师在教学生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时,若采用板书教学就显得比较抽象,教师的语言及绘图无法描述血管的实际形态与特点,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触摸对方的血管,找到可以穿刺的血管进行实际操作,这时教师进行相应的讲解,更容易是学生掌握静脉穿刺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础知识,也为后续的临床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而且有的还形成了一股不良风气,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学习氛围不浓厚。而心 理学上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的,怎么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护理学基础课堂上加入技能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拾级而上,步步前进,逐步深入,最后能够学会老师教给的应用知识及技能,独立完成一项护理操作,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例如在讲授备用床的铺法时,先给学生看一张已经铺好的备用床,四角方正,床单位整洁美观,激发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兴趣。
1.3 渗透人文主义关怀:由于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护理对象是人,对人就要具有人文关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种人文意识渗透在平时的各项实训操作中。提倡人道,首先要求护理人员视每一位服务对象为具有人性特征的个体,为具有各种需求的人,从而尊重个体,注重人。提倡人道,也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不论贫富与种族,积极救死扶伤,为人们的健康服务[2]。护士在护理病人时更要注意到病人的需求,避免在护理操作中给病人造成身心伤害。例如在灌肠的护理操作中,要教学生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操作动作要轻巧稳重,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2 利用课堂实训技能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1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安排合适的技能实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知识,在技能实训中感受护理知识的魅力,体验自己动手操作所带来的快乐,不知不觉中认识学习知识,掌握重点内容,而达到重点内容重点记忆的目的,将教学难点在技能实训中转化为容易理解部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技能实训教学效果和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2.2 在教师演示下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毕后,相应的观看教师技能演示,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记忆内容将熟记内容加强理解记忆,而遗漏内容可以轻易找出,为复习打下伏笔,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通过反复观看教师演示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模仿标准技术操作,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
3 为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护理技能实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护理技能操作的规范流程,同时还给了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让其有针对性的训练某些临床常用技术,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时能够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让学生多练习,从中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加强训练,进入临床后能够完全胜任护理工作,游刃有余,避免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的发生。
总之,在中专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要采取技能实训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乐学、善学,充分发挥护理技能实验在护理学基础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实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73-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与原理。而实训教学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现状
首先,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尽管近年来护理学基础教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操作步骤还是过于烦琐,并不能完全适合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能做到与临床的操作“零距离”接轨。此外,长期以来,护理教师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护患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解释过于机械化、程式化。
其次,实训方法陈旧。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方法,即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学生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也提出了“边教边学边做”和“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但实施中却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最后,实训教学评价标准落后,实训成绩评定方式单一。一方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落后,教学中一直沿用教科书上的评价标准,与临床护理发展不相适应,不能做到护理教学中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零距离”。另一方面,实训课的成绩评定方式单一,通常是在实训结束后从十几项操作中抽签选出一项或几项进行实训考核,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实训能力的高低,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取得较差的成绩,因而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不易调动学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把评估、沟通、交流和操作都列入评价当中,可降低成绩评定的误差。
二、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的重要性
首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它既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机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方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学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相接轨、相一致才能使学校实用人才培养目标和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其次,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护理质量控制的瓶颈,只有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瓶颈。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在严要求、严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慎独的精神,为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基础和保障。
最后,现行医院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实行分病人到护士,病人从入院开始,他的责任护士就对他住院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全面负责,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过去那种“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的传统教学法和落后的评价体系很难培养出适应现在临床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所以,改变现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先进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培养适应临床护理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由上述可知,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和临床护理“零距离”接轨,既可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又可提高护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有效地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质量,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应用
首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操作的兴趣,使实训教学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新思路迈进。先进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学生可以一出校门就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也契合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将4~5人分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护理操作项目,让小组学生扮演临床工作场景,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进行操作,一个学生扮演病人,与扮演护士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其他学生扮演小老师,依据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让小组成员对组内同学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选择较为权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通过实训小组组内护理质量相互评价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评”的乐趣,既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应变能力,又可集中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训学习中的注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最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让学生在操作后马上得到反馈,了解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教师则根据组员相互评定的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教和学不仅有标准可依,而且和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
从实践中可知,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具有如下成效:一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了以往的实训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训效果,有助于更好地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学校制定、调整、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依据;对积极探索护生教、学、做相结合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二是实现了学院教学和医院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和林. 注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6(2)
[2]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
[3]潘如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做法与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3(2)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45-03
【摘要】目的:在循证护理的指导下探讨适合老年肝病患者的基础护理方案。方法:对40例住院老年肝病患者实行对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按循证护理原则护理的患者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循证护理是科学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是临床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转变的可靠依据,即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对临床护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肝病;基础护理
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the preliminary practice which nurses in the old age clinical foundation
Yen Jianrong Hu Mindong Ji Weizheng Zhang Liping Zhang Jiaohong Meng Lingxiang
【Abstract】Objective:In follows under the instruction which the card nurses to discuss suits the old age patient's foundation to nurse the plan. Method:Is hospitalized the old age patient to 40 examples to implement the comparison to nurs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vention nurses the intervention,carries on appraises and carries on statistics processing. Finally:According to 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the patient effect which the principle nurses obviously to be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Conclusion: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is the science instruction nurses the practice the theory,is clinical take experiences as the foundation tradition nurses to the modern age nurses the transformation the reliable basis,namely has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age which may follow nurses the development,to clinical nurses has the very good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Key words】Evidence - Based Nursing;the elder liver disease ;basic nursing
循证护理( Evidence - Based Nursing,EBN) 直译为“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护理。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护士往往将老年肝病基础护理与老年人护理相提并论,使得老年肝病基础护理在某些方面进入了误区。我中心自2005年03月至2006年09月期间,应用循证护理原则针对老年肝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护理方案,通过检索Cochrane 图书馆、Medline 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学的资料和证据,再将可信的科学证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病人的价值和意愿结合起来[1],制定有针对性的、合适的基础护理计划,为老年肝病患者提供适合个体需要的完整的基础护理方案。
1 对象
1.1 对象:40 例老年肝病患者系本院重肝中心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按1990 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所修订,其中肝炎16 例(急性黄疸型肝炎9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 例、慢性活动型肝炎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3 例) ;肝硬化24例(胆汁性肝硬化3 例,肝炎后肝硬化9 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肝癌6 例(原发性肝癌3 例,继发性肝癌3例) 。男31 例,女9例,年龄60 - 84 岁。神智清楚,配合治疗护理,患者家属同意。
1.2 随机分成对照和循征干预两组,每组20例,在护理过程中针对病人实施护理具体决策时,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组则按照EBN制定出护理措施方案的来护理
2 循证护理方法
通过与病人交流,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用药疗效及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个体差异展开循证护理。
2.1 制定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护士根据循证护理的3个要素,即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同时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帮助个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2 寻找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不易控制、易致命的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护士通过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对肝病的认知情况、肝功能的监测情况、饮食、药物治疗情况,根据老年人的认知及记忆力差的特点,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肝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指导、口服药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及口腔护理、洗头、翻身。
2.3 根据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寻找实证并付诸实践。
2.3.1 由于老年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发乏力、食欲差、腹胀,加上老年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差,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一般较长,并且老年人本身行动迟缓,因此口腔护理特别需要。老年人由于代谢慢,口腔易聚集食物残渣,又有假牙,对照组常规每日一至两次口腔护理,常在白天完成,以生理盐水为主。而干预组则根据病人特点,制订出用碳酸氢钠为主做口腔护理液,将常规模式改在早晨和睡前做口腔护理,同时要求每餐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结果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极大认同。
2.3.2 在老年人的皮肤和头发护理的要求中,对护理人员而言困难较大,老年人不喜欢翻身、扣背、洗头。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 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学的预防和促进褥疮愈合[2]的系统评价,Meta - 分析及RCT 相关证据,制定了针对病人最适合的护理方案:一般常规要求两小时翻身一次,但没有考虑病人的舒适度,每周洗头两到三次。我们根据资料认为神智清醒的老年患者,四小时翻身一次没有问题,而且在下午治疗少的时候给予移离床位,坐在沙发或轮椅20至30分钟,同时扣背。首先在心理上给予他们信心,认为他们不是卧床不起的人,常可以让老年人主动的配合,效果很好。洗头则应该每天在下午两点到四点洗,将洗头的时间缩短,可以将舒适度提高,老人反而易于接受。
2.3.3 开展肝炎病知识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宣教针对老年人近期记忆力差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激发病人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者与学习者面对面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且可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与需要进行有效宣教。如专题讲座可系统讲解肝病的知识;科普手册、电视、录像、图片、专栏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用范围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进行个体或集体的健康教育。
2.3.4 饮食管理:有赖于病人的自身管理,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同年龄组体重正常者的3倍,体重减轻4.5 kg,既可降低肥胖者的血压,又能增加降压药的疗效[3]。指导病人限制过量饮食,尤其强调不进高脂肪、高钠、高热量及油炸食品,鼓励多食富含锌、钙的食物,鱼类蛋白有促进肾小管排钠和降压的作用,并且属于短链脂肪酸,易于消化又适当补充了所需要的蛋白质,可减少钠的摄入。同时劝导病人戒烟限酒。
2.3.5 合理用药指导:给病人讲解按时用药的重要性及用药的方法,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脾、肾功能的减退,其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3倍~7倍。反复向病人讲解按时用药的重要性、用药的方法,直到掌握并看着病人服完药。同时可选用不同颜色的药杯、闹钟提示等方式提醒病人按时准确服药。讲解药物的副反应:利尿剂应用不当,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口服退黄将转氨酶的药物易引起胃部不适,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清除率下降,应从小剂量开始;合理选用口服药,兼顾并存的相关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及护理.
2.3.6 心理循证护理:让病人了解不良心理状态与肝的关系,学会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整,消除负性情绪。对遇事易激动、性情暴躁的病人,指导其性格塑造,加强修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疗法,使其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肝病的目的。
2.3.7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用SPSS 8.0软件处理,记数资料采用 t2检验
3 结果
经1个月的治疗及护理,循证组病人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4 体会
4. 1 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运用循证护理,护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更加关心和体贴患者,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焦恐惧,有效预防了褥疮、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4.2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要求护士必须有熟练的临床业务技能、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护理科研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同时还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以利于外文资料的阅读。通过循证护理的运用,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护士对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学习,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4.3 运用并实践了新的护理观念:循证护理强调并突出了护理服务应建立在目前所能得到的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并且循证护理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护理计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它要求护士必须通过对患者客观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到最佳的护理措施,先进的护理理念打破以往的生搬硬套教科书的护理方法及传统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人治宜,对“证”护理,建立一个更好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红.循证护理的发展与展望[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 (11) :495.20 (11) :495.
[2] 张雪梅,薛岚,郭菊红. 老年褥疮的循证护理[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 (1) :54 - 55.
篇5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择
2011年4月一2016年4月我院初责护士16。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岁一32岁,平均24. 2岁;门急诊科27人,内科44人,社区康复科39人,妇产科 25人,外科2。人,口腔科5人。排除标准:①主观没有意愿参与此项研究者;②调查前1年内有家庭意外者;③睡眠障碍或者神经衰弱者;④由于各种因素不能够完成研究任务者。伦理学原则:①受试护士及其直系家属在充分了解研究过程的基础上签署参与该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书;②入选护士相关诊治和监护措施均以临床指南相关原则为依据,对其医疗治疗和安全有充分保障;③入选病人的信息及诊疗记录予以保密,保护病人的隐私权;④按照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试验方案,本研究全过程中均遵循《握太华工作组关于临床试验注册的声明(OttawaGroup Statement for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根据病人辅导项目的不同,护士分为无辅导的对照组,只接受专业培训的专业培训组,只接受积极心理学辅导的积极心理学组以及接受专业培训联合积极心理学共同辅导的联合辅导组,每组40人。每组护士负责病人40例,4组病人年龄、学历、工作状况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联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病人中途退出试验,病人在试验过程中转院治疗;应按照1}1比例相应补充受试病人进试验组。双盲原则:①研究人员分为3组,第1组研究人员负责筛选和随机分配试验对象;第2组负责进行观察指标数据的数据采集;第3组负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以及文章撰写。②试验对象的分组情况严格保密,试验对象和具体施行镇痛治疗的研究人员均不清楚试验对象的具体分组。③4组研究人员对各自的操作互相保密。
1.2干预方法
1. 2. 1对照组
初责护士不给予任何辅导,与未参与研究的初责护士工作和生活状态相似。
1.2.2专业培训组
定期组织初责护士专业培训。如何面对病人及其家属,如何处理护理中的问题,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基本护理学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急慢性护理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技术操作,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路线和法律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和文献检索、自我学习能力一月。
1.2.3积极心理学组
首先通过访谈方法,了解初责护士的日常生活状态、业余爱好以及心理问题、自我认知,获得对目标的总体认知,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采取封闭性、结构性的团体辅导方式,结合多种辅导形式,如自我介绍、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以及撰写活动总结。培养积极情绪,在一个舒适环境中开展热身、冥想、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自我检讨、暴露自身问题,并且在成员内部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提升护士的心理自我修复能力。
1.2.4联合培训组
将以上两类方法通过适当的设计联合运用,从专业和心理上对初责护士给予全方位的辅导。
1.3评价方法与工具干预3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初责护士发放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一Being Schedule,GWB)、心理韧性调查表、焦虑自评表(Self一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同时向病人发放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通过随访初责护士升职为高责护士的时间综合评价干预情况。
1. 3. 1 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该量表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紧张,共33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分一10分。
1.3.2心理韧性调查表包括25个项目,目前在抑郁症、焦虑症等临床治疗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提出可以采用个人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个因子来衡量心理韧性水平,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分一4分。
1. 3. 3 SAS是William W. K. Zung编制的用于测量焦虑状态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过程中变化情况的心理量表,其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焦虑自评表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焦虑自评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焦虑症状出现的频度,1分为很少时间,2分为小部分时间,3分为相当多时间,4分为绝大部分时间,得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
1.3.4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应用国际性护理人力资源研究常用的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采用Liken 4级计分,1分一4分分别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3.5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我院护理部自行编制,包括仪表仪容、环境卫生、解释沟通、基础护理、宣教工作、治疗护理、管理工作,共2。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3个选项,即最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y检验,以PGO.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4组初责护士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初责护士已经成为一个高压群体,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这一群体在社会特别是医疗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直接关系到护理的效果和病人的满意程度,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因此,找到适当的方法为这一群体解压,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4组初责护士干预后CUWB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O. 05),联合受训组护士CUWB得分最高;4组初责护士干预后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O. 05),联合受训组护士心理韧性得分最高;4组初责护士干预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O. 05)。心理韧性即护士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的心理反弹能力。工作和护理过程中的抗压能力,直接关乎自己心理的调节和掌控能力。4组初责护士满意度及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O. 05),联合培训组护士及病人满意率最高。将积极心理干预运用于临床护士从业活动中,可以激发其职业幸福感,提升工作满意度[ia-m7,积极心理干预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治疗措施。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 Seligman认为:构建快乐、投入和有意义等积极情绪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就是积极心理干预,即积极情绪(如幸福感)并不一定会自己产生,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措施诱发。此外,相关研究发现,提升护士自我效能感及主观幸福感是发挥护士积极力量、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绩效的有效途径。初责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和对工作的态度以及精神状态会很好地体现在自身发展上。本研究结果显示:4组初责护士升职为高责护士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O. 05),联合培训组的护士升职所需时间最短,专业培训组的护士和积极心理学组的护士升职为高责护士所需时间稍长,而对照组护士升职所用时间最长。
篇6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 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总投入1 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6上).
篇7
1建立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标准体系意义
1.1理论意义
护理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1]。①推动我省各类护理院校人才培养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评估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的培养,鼓励护理专业的学生到服务外包企业实践、就业。②在专业设置、课程调整、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服务外包行业的支持,鼓励学校开展针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③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护理专业学生到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和基地去实习实训,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服务外包行业从业经验,实现毕业生从在校学习到进入服务外包行业工作的零过渡。④随着全国各实训基地建设的申报与评估,带之而来的就是评估标准的设立,为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实训基地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1.2应用价值
护理实训教学基地评估指标体系,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类护理院校、实训教学基地进行管理、检查、评估的依据,也是各类护理院校进行实训教学基地改革与建设的参照系和行动指南。科学的实训基地评估体系是指导护理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2],是考查护理院校是否具备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客观条件。制定出符合现阶段护理院校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实际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对整个评价方案起决定性作用。
2研究设想
2.1研究目标
编制出适合省内外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估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考察省内及省外几家有影响力的护理专业学院,并聘请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利用1年的时间对护理各专科及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与研究,使评估标准体系的各项指标要素趋于全面及合理。预计制定出的评估标准体系将对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申请与验收评估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研究
主要利用我院实验场地分析学生人数与实验设备配比。建立实训室使用手册,记录在一学年内开设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专业实训课班级及人数。对照省级护理技能训练的实训课程标准,计算平均每个学生占用实验设备的时间,从而推算出在校人数与实训室及实训设备的合理比例。制定出以每年招生600人为基数进行计算,得出三级指标要素的最低评估标准体系。
2.2.2调查访问
实地考察省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使用运转情况。
2.2.3专家论证
聘请资深专家对评估标准系统分析与论证。
2.3研究内容
从评估指标、指标内涵、评估要求、评估结果、标准分值等方面对下列项目进行制定具体评分细则:护理专业设置基本依据;护理专业教学组织;护理专业师资配备;护理专业师资配备;护理专业设施;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理专业课实验开出率;护理专业实验课开出项目;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完成情况统计。护理专业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基础护理主要设备34项;内科护理主要设备7项;外科护理主要设备10项;外科护理主要设备12项;外科护理主要设备10项;护理专业课实验开出率统计;护理专业课实验开出率统计。
篇8
关键词:护理专业 实训成绩 计算方法
中等医学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实训课的开展情况及效果将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学校采用合理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人文关怀及团队协作能力。
一、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训效果的影响
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虽然许多中等医学职业学校已经认识到护理专业实训课的重要性,并不断提升实训教学学时数在本学科总学时数中所占的比例,有的甚至已经达到总学时数的50%以上,但是实训教学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研究表明现行的实训教学方法、实训考核办法及成绩计算方法对学生实训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下面以学校为例说明:
首先,在学生临床实习之前集中实训。学校在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很快与临床实践相衔接,第四学期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基础护理理论等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后,在学生临床实习之前往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技能操作集中培训,即实训。实训教学方法为:教师介绍实训内容,分组示教、讲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和答疑,然后学生按示教训练。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示教物品,完成实训报告。
其次,集中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考核。以往的考核办法是在学生每科所学的实验项目中,以学生抽签的方式抽取两项进行考核。评分标准均按现行的操作流程编制,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打分。
最后,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实训考核成绩各占15%、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各占10%,基础护理占50%,综合成一门实训考试成绩,不及格不允许实习。同时,成绩计入毕业成绩范畴。
这种实训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办法简单易行,评价标准明确,容易量化和评价,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现行的评分标准均按操作流程编制,使得学生在练习及考试时会严格遵循规范进行操作,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和应变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并且考试时在所学的十几项操作中只需抽取两项,而各个实验项目之间又存在难易之别,用抽签决定考核项目还使学生在操作练习时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这种仅单项技术操作考核的方式,主要注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形式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高低,即以护理操作为中心而非以病人为中心,忽略了心理护理及人文、社会关怀的相关内容,严重阻碍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另外,这种按比例由各科综合计算实训成绩的方法,可能会使某些学生产生偏科现象,如学生会认为基础护理实训成绩在总的实训成绩中占比例较大,对总成绩影响大,会高度重视,积极地进行训练,而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实训成绩在总成绩中占的比例小,使学生不够重视,这样不利于学生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二、实训考核以及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学校不断对护生实训方法进行改革,探讨建立客观实际的中专护理专业实训考核以及评价方法,以促进护理实训教学的发展。具体做法为:每门学科的实训成绩独立记,同时改革以往以一次考试考核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对每一科目的实训成绩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即每门课程“实训成绩=平时实训成绩(40%)+技能总考成绩(60%)”,其中“平时实训成绩=临床技能多站练习评价(80%)+实训报告(20%)。
临床技能多站练习评价是指在平时技能练习过程中,根据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评价,是一种包括教师评价、护生自己评价、护生相互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分别由五次自身和同学评价记录以及两次教师评价记录组成。教师评价占临床技能多站练习评价总成绩的70%,护生自己及护生互评各占15%,只要涉及成绩的都采用百分制。
通过自身评价和同学评价,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不但可以提高对操作要点的掌握程度和拓宽对内涵的深度理解,还可以培养评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训报告要根据规定项目以及要求进行书写,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做出评价。另外,技能总考成绩是指实训结束后各科通过临床技能多站考核方法得出的成绩。
临床技能多站考核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考核方法的实践性考核,是指受试者在指定时间内经过四个考试站,完成各站考试内容的一种考核方法。技能多站考核中各站考核内容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技术、采集病史做出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小组角色扮演、护患沟通与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等部分。基本技能操作在技能操作训练模块上进行,学生在每科所学的所有实验项目中以抽签的方式抽取两项进行考核。对所抽取的每一技能操作项目,设定 3 项指标,即态度指标,包括仪表、举止、表情、语言;技能指标,包括用品准备、操作程序、用品处置;整体指标,包括熟练程度、沟通能力及整体效果。
病史采集部分由主考教师代替病人提供病史,设定病例,模拟情境,让学生说出患者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由学生根据不同的病种拟定护理计划,作口头回答;最后让学生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案,并选一项进行实际操作。小组角色扮演中4人或5人组成的小组自愿选择医护角色,主考教师扮演病人。护患沟通及人文关怀部分由主考教师主诉心理、社会问题,考生口头作答。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小组角色扮演部分40分,包括仪表、实验操作、沟通应变能力、协作能力,每项10分;其他每部分20分。考核前制定好各项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考核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逐项评分。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成绩,这就是技能总考成绩。这种临床技能多站考核方法基本上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临床技能,在培养优秀护理人才中有重要意义。
三、体会及建议
通过对实训教学及其评价体系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实践能力;促进了评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成绩评价体系将实现理论、实践和时间的有机结合,并将学习、见习、医院文化融为一体,对护生护理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笔者还有如下两点建议。一是制定实训评价手册,将实训考核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二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修订培养计划,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袁义厘,孙建玲,高井全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4(5).
[2]钟兴源.护基操作示教新探[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2).
篇9
【 关键词 】人文关怀 中专护生 渗透 护理实训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与创新,护理意识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护理服务中加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就是服务理念的改变。但通过临床调查,中专毕业的护士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时,人文关爱意识淡薄。所以,中专院校在护理实训课堂中人文关怀的渗透,应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模拟对患者更多人文关爱的训练,使护生在学习中就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为护理行业的高效、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实例概况
针对中专院校护理实训实践中对人文关怀的不断重视,就某中专院校的2010级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式调查,调查学生对护生护理实训过程中人文关怀渗透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了解学校实训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实例来完成中专护生护理实训过程中对人文关怀渗透的探讨,为我国中专护理院校培养技术专业型人才提供依据。
2 中专护生护理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训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与人文关爱理念的重视,目前的护理教学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更新,不仅在操作技术上快速推陈出新,而且在人文关怀理念上也更接近真实。但对于该校护理实训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达到要求,重视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却忽视了对学生关爱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实训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并影响学生对护理实训技术的正确认识,达不到学习优质护理的目的。
2.2教师缺少临床工作经验
由于教学课程紧张,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师没有时间专门进行临床实践进修,对不断更新的临床知识和实际的护理服务情况没有概念,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应用。
2.3学生缺乏人文知识
这些与护理有关的知识,虽然学院针对性的开设了课程,如相关的心理学和人际沟通等,但课堂主要是围绕理论在宣讲,缺乏实际的教学训练,两者结合的课时少之又少,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 中专护生护理实训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有效渗透
3.1护理实训教材的选择
3.1.1护理教材选择要注重人文性
在目前护理实训的教学引导中,越来越关注人文性的服务理念,但由于教学的大纲与任务都是依据教材而进行,这就要求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在选择教材上也要进行严格的筛选,选择的材料能够体现较新的护理技能与知识,并且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对学生技能的拓展与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重要的影响。目前,该中专院校使用的基础护理学教材,其每一章节都加入真实的案例分析内容,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整合了讲解内容,有利于护生进行分析与对比学习,同时,学校也依据教材对内容进行精化,增加了实训课的比例,让护生把课本知识转用到实训护理当中,不仅能够快速理解知识与技能,而且也突出了临床实训接近真实护理的重要性。
3.1.2加设人文性强的辅助课程
在具体实践课程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心态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最为重要的,把现代护理专业的全新理念、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如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等教材来辅助教学实践,同时要增加实践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最好也让教师一起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体会变化更新的护理实践,积极为教学更新做准备。
3.2实训练习要注重对护生关爱情感的培养
对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护生首先要学习的实训内容,尤其是对病人来讲,护生的关爱情感更能唤起患者抵抗病魔的自信心,对患者病情的好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培养护生与患者情感的建立,要求护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模拟区域,与模拟患者进行交流,在每一个训练项目中,可以主动创设轻松的气氛,利用表情、肢体等形式缓解环境的氛围与病人的心情,做到真正体会患者的心情,理解和同情患者,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帮助他们维持良好心态。
3.3实行分组、配对强化练习
对护理实训的学生要进行分组或配对练习,可以在组内进行再次分配,进行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的练习,这样更能够增强实训的效果。如在分配的小组内,再进行两两配对,其中一个扮演患者,另一个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小组内其他成员记录护理相关的表演内容,比如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达到护理人性化的需求…。这样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主的训练,使护生在训练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动脑的积极性,真切体会到人文性护理服务的重要性。
4 结语
在中专护生的护理实训课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文关爱这样的理念,使学生在这样的理念下不断掌握技能与知识,能够真正理解护理的实质,只有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实训中,才能培养合格的护生,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技能与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护生;职业核心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把“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心。国内高职院校大多数在护生实习前安排了时间不等的综合实训课程,但很多院校仅局限于前期课程的单项操作重复练习[1],缺乏贴近临床的综合训练,护生顶岗实习时机械模仿多,不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培养护理核心能力,缩短学校与医院的距离,我院于2012年开始在护理专业第4学期开设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围绕典型岗位任务设计综合案例创设护理工作情境,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采用任务引领的模式来解决护理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3级护理专业(三年制)472名护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450人,年龄20岁~22岁,均已完成基础护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护理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于第4学期(1周~10周)、护生实习前开设《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共60学时。
1.2方法
1.2.1岗位分析序化高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应首先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将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整合到课程中去,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我院通过广泛调研、邀请省内护理专家分析,将护理工作岗位序化为5大护理岗位群(门诊、病区、手术室、产科门诊及产房、急救中心及ICU护理岗位群)及28个护理岗位(导医台、输液室、注射室、换药室、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烧伤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传染科、妇产科、儿科、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产科门诊、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急救中心、ICU)。1.2.2任务归纳目标设计根据调研及各岗位的护理工作特点,总结该岗位护士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胜任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以儿科护理岗位为例。儿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入院患儿的评估、处理;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处理医嘱;书写病室交班报告;无菌物品的使用及管理;对各类用物的终末处理。胜任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儿科病房各班护士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熟悉新生儿温箱、蓝光箱使用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熟悉更换尿布的目的、注意事项、臀红的表现、预防及护理;熟悉小儿约束法的目的、注意事项;掌握小儿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目的、注射部位及注意事项;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小儿心肺复苏术的目的、步骤、操作及复苏评价指标。②技能目标。准确采集患儿健康史,对儿科常见疾病体征进行评估;正确对儿科常见病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正确更换尿布,及时正确处理臀红;正确实施小儿约束;准确执行小儿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法;正确给小儿实施温箱保温、蓝光疗法;能成功实施小儿心肺复苏、评价复苏效果。③素质目标。具备与不同年龄患儿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具有评判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病情观察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慎独”的职业素质。1.2.3学习任务设计参考2010年1月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各个岗位的实训项目。将一个护理工作岗位的多个实训项目综合为一个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如将采集健康史、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法、蓝光疗法、脐部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整合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评估、护理工作任务。课前通过综合案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任务引导,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准备后,带着见习任务到医院(行业一线)课间见习。课堂实训采用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情境,学生将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展现出来。1.2.4典型案例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总课时60学时,实训场所为仿真模拟病房。实施时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采用高职校院合作项目化教材《护理专业岗位能力综合实训》组织教学,综合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小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以儿科护理工作岗位为例介绍如下。1.2.4.1课前任务准备以5人~7人(单数)组成1个小组,提前1周进行课前准备。①参考《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教材熟悉儿科护理岗位的岗位设置、工作任务;②按照教材提示,完成本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的准备;③复习本岗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④回顾本岗位重点实训项目的职业标准及安全事项;⑤根据老师给出的见习任务在学习附属医院完成课前见习,比如用一段视频记录下儿科护士的一天,为婴儿更换一次尿布,制作一个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的PPT汇报、完成一次对缺铁性贫血小儿家长的健康教育等。1.2.4.2课堂任务实训21人左右小班授课,授课地点为仿真模拟病房。具体实施:①各小组汇报见习情况,视频、护理方案呈现;②教师设计仿真工作过程的综合案例,案例包括一组工作任务,每组抽签决定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抽签后小组讨论决定解决问题方案,最后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工作任务完成过程;③自我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上一步骤的不足,并调整;④分小组情境实训练习。1.2.4.3课后任务总结护生利用护理实训室仿真病房,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实训,完成解决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案,并完成实训日志。1.2.4.4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占50%(出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语言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训日志、课堂提问等),终结性评价占50%(完成典型案例为载体的工作任务,对其完成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2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有助于高职教育理念的实现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方法手段上,与传统的课程不同。我校前期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将临床护理岗位序化,归纳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总结胜任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再以临床真实案例为背景设计工作任务,根据认知规律,设计由点到面、由单一模块到综合实训的若干学习性任务。该课程更能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无缝对接”,体现高职教育服务于行业发展的特色,更好更快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3.2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综合技能
传统实训授课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学生在实训课上往往只关注操作本身,而不能理解在哪种情况下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病情变化后又该采用哪种操作等,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理论和实训分开教学的方式,将理论内容与实训项目相结合,通过任务引领、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操作过程中要明确目的理解原理,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去理解、思考、分析,学生不再拘泥于教材的操作步骤,操作不是简单的模仿,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2]。
3.3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护理综合实训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沟通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其模拟临床工作的环境,充分地应用综合实训将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贴近岗位,贴近临床,贴近学生,尽量缩小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学活动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3]。在未来的护理教学中,如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应用软件、网络空间化、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核心能力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因此,对护理核心能力的内涵我们要不断挖掘、探索。
参考文献:
[1]冯蓉,夏立平,许红,等.《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护理研究,2014,28(1B):108-110.
[2]周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儿童护理》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基础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