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日式礼仪教育介绍
日本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要进入到家庭礼仪教育的系统影响中,父母根据惯例坚持培养孩子学习基础的礼仪日常口头用语,同时身体力行地教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那些行为准则和规范;到了孩子入读幼儿园和小学后,他们就进入到更成熟的礼仪体系教育中。礼仪是日本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在日本小学生的礼仪守则里面,包括了接人待物的礼仪规范都有详细的介绍。当日本人长大成年走上社会后,他们进一步接受社会的礼仪教育,日本企业对新入职的职员进行入职培训中,也包括礼仪训练,其中包括坐姿、站姿、发型、衣着、鞠躬的角度、打电话的口气、不同场合的用语,以及个人适合的表情,甚至包括如何为他人带路和开门,以及如何端茶奉茶、如何和主管交谈等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规则。不少用人公司甚至把数百页的礼仪手册发给新员工,旨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和举止,提升礼仪水准。此外,日本还有不少机构和组织以及个人投入到推广和开展各类礼仪培养活动。
1.2日式礼仪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里,礼仪对每个人来说,将会成为一个人内涵思想、文化背景、社交技能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素质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体现。在各行各业中,大家同时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使得礼仪文化变得尤为重要,礼仪使人和人之间更有效的沟通,社会更多了一种判断个体与机构竞争力的参考值,而企业也能够通过礼仪水准在竞争中另辟蹊径,获得成功。礼仪教育是每个人综合竞争力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人的礼貌程度、对礼节的重视、对自己仪容的把控、在仪表上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这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只有通过礼仪教育和长时间的内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实践训练,调整不合适的、违背礼仪准则的言谈举止,才能够使原有一些不理想行为慢慢转换为得到认可正面行为,对学校而言,也可以培养出比一般人更高水准的内在修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竞争力。而在服务类的行业中,这种个人综合实力的提高,无疑会使得个人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也会使得企业实现健康有竞争力的发展。
2.航空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2.1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航空服务
在航空公司的服务体系中,乘客对不同航空公司提供的空中服务这一板块感到比较强烈的同质化程度。换而言之,每个航空公司在空中的服务流程、内容、环境和服务的方式往往大同小异,很难做到有差异度。这是由于对空中服务这一环节而言,现行的服务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飞机的机型、座位空间布局这类硬件,以及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硬件这部分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技术、成本等现实因素,短期之内很难有很大程度的改观。然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软能力,能很大程度提升航空服务的体验,乘客的大量时间集中在空中服务的环节内,客户体验成败皆在细节,客户体验的第一线即服务人员与客户的互动,所以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无疑是最有效的。
2.2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要真正让一个企业实践“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这样的管理与培训理念,就要让关注客户体验这种意识落实到企业的文化中,形成一个内化的价值观。因此可以驱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里的员工。所以,想要建立以客户体验为目标的服务文化,就要调整与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制定出可以衡量的客户体验检验模式,辅以不同类型的奖惩体系,鼓励相关人员走进客户、了解客户的真实感受、倾听客户的声音,继而推动整个企业的服务品质。
3.日式礼仪在我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2
职业院校/礼仪教育/重要性
近几年,国家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职业教育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为中考失利者,经过几轮淘汰后不得不选择职业学校,其中有多数为“问题学生”,导致职业学校的学苗素质不佳。这些刚刚进入职业院校大门的学生,出现不敬师长、不知礼、不守礼等一系列不良的行为,礼仪素养较差。针对上述情况职业院校要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职业院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以学生的生活和技能为培养目标,从市场需求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职业院校的老师不单单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一)礼仪教育作为我国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生比高中比较自由,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大多数为“问题学生”。礼仪与道德密切相关,礼仪作为有效调节人际关系的工具,原因是礼仪的核心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礼仪作为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思想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两者有机的统一在人的言谈举止中,因此礼仪教育离不开道德修养。青少年时期没有学习相应的礼仪而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考虑到这些学生即将迈入社会,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力量,想想他们即将服务的人群,高职院校强化礼仪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二)礼仪教育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礼仪教学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文化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交流应酬的能力,让他们在职场上成为有风度、有吸引力、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开展礼仪教育可以又能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铁职业礼仪需要培养的内容
礼仪是迈入现代社会的通行证,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重视培养自身的礼仪,才能保障达到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这一独特环境下的特殊礼仪,高铁礼仪使用范围较小,具有专业性的特征。
(一)学习高铁专业的相关知识
高铁是目前铁路系统中的高新力量,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高铁的快速发展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高铁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其职业礼仪提供更高的要求。因城市轨道交通相关高校的学生就业与铁路的发展密切先关,针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必须强化在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学生基本的社会礼仪,让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让学生掌握高铁相关的专业礼仪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高铁源自1964年的日本,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目前,全世界刮起修建高速铁路的浪潮,高速化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时,学习了解高铁的专业知识成为掌握高铁礼仪的基础。
(二)学习基本礼仪
实际人际交往中,礼仪成为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铁作为新兴的事物,其专业性注定其服务礼仪要求更为严格,搭乘高铁的人员大多为社会中上阶层人士,这些乘客对于铁路公司提供的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除具备基本礼仪之外,还要有优良的个人素养。对客人服务时必须保持微笑,不管遇到的客人是彬彬有礼或蛮不讲理都必须有耐心,迎送客人要落落大方。目前,高铁的乘务员不论形象气质、服务态度都可与空姐想媲美,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提升这一素质。
(三)学习相关的医护知识
火车上免不了出现紧急情况,作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医护知识,必须熟记常见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才能挽救客人的生命,这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四)掌握国际礼仪
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的逐步扩大,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旅游、考察,高铁成为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最佳的交通工具之一,也会接待很多外国的游客。为展现我国礼仪之邦的文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学习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饮食禁忌和特点,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外交语言,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不单单在经济上突破自我,在国民综合素质上也是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总之,职业院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而开展礼仪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日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实际专业做好礼仪教学,确保培养的学生满足轨道交通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滕芳.高铁时代的高职大学生礼仪教育[J].学园,2013,(17):52-53.
[2]王璐.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礼仪教育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4):120-122.
[3]张吉.基于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讨高职礼仪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2,(4):235.
篇3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 个性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205-01
英语,作为中职学校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学生之间较大的基础差异以及语言能力差异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若仍采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 无视学生的差异, 束缚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势必会导致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的尴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教学也需要“量体裁衣”,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教学法,真正有效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所谓英语课堂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结合,让学生发挥自己特点,轻松主动全面地学习英语。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状:教师讲课枯燥乏味,教材脱离生活实际,课堂气氛压抑,最终影响学习效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师要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中的主角。目前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个性化教学正适应了这一要求。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在教育实践中因势利导,创设课堂教学活动情境,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开展教学,实施激励评价策略。
2 为什么要实施个性化教学
笔者所任职的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常规英语教学中, 教学进度划一、教学内容划一和授课方法划一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习惯难养成,怕学厌学英语,两极分化剧烈。针对这种情况,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
3 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
3.1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大多数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中职英语教师因材施教、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置英语教学的情境来进行直观教学。充分发挥PPT多媒体材料展示能力和网络功能,将虚拟现实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将学生带入一个在课堂中永远也不会出现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扮演服务员、扮演导游角色等。例如,在教授How do you spend your spare time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境教学:上课时,展示一些关于去公园、去影院、去书店等多种休闲图片,让学生讨论他们是如何度过spare time?然后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布置任务:将全班分成一对一或小组合作形式运用课文里的短语、句式描述图片。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均有任务,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总结发言。接下来由各小组展示其成果,老师做总结。在整个分组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自定先后顺序,自控时间长短,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3.2营造氛围,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教室文化的布置、学校的宣传橱窗的布置等,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课堂内外有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学生所感兴趣的欧美大片介绍,流行乐手简介等。其次,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从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合作者,重视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中澳班(与澳大利亚TAFE学院联办班级)自2004年创办至今,之所以能发展为省内具有办学特色的专业,就是因为中澳班创造了良好的学生英语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和完成课堂教学需要的短文、图片、表格、卡片等资料;自发组建和管理语音角。因此,我校中澳班的学生尽管大多数人入学时英语成绩不及格,但是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发挥学习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经过2年的努力,大多数学生参加雅思考试都能取得5分甚至更好的成绩。
3.3创设情境,激励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心
喜爱游戏是很多中职生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游戏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张扬学生个性。如教单词时可开展单词接龙赛,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以某字母为词首的单词,前一个单词的词尾字母,作为下一个单词的词首字母。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接的词最多为优胜。如:eat-tour-run-no,等。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是另一种很好的学习实践方法。利用中职生好动、好表现、善于模仿等特点,在教授完课文对话后,给他们几分钟时间准备,分角色记台词,再分组进行练习。然后上台代表本组进行表演,最后对其发音及表演技巧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互评。如营销英语专业的学生可模拟推销产品,一个当推销员,一个当顾客。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英语学习才会有趣,有意义。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来获取成功的体验,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激励评价,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求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在目前英语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意技巧,多钻研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从而真正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树敬.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探索因材施教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6( Z).
篇4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中医院校也不例外,在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各院校的重中之重。体育教育也应适应当前的形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多下功夫。针对这些情况,体育教育应加大教改力度,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导向,最终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关键词 职业能力 体育 教学 导向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中医院校体育课上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就是以体育教学为重要手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在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中医专业技能的方法和手段。
一、体育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
(一)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健康包含身体、精神、情感、伦理诸多方面,获取健康包括医疗、卫生、防疫、环保、营养和体育等许多手段,其中体育的方法手段对于健康的价值是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最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
(二)体育教育是学生学会生存技能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支点,是学生进入现代社会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
(三)体育运动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直观作用,就在于它树立了新的民族形象。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震撼民族的心灵,它牢固地维系着民族感情,毫无疑义的,这将对于青少年一代维系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具有感性和理性兼有的价值。
二、体育教育中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会对将来参加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运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为以后参加工作,从事医疗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这些教学内容将会影响学生从事医疗专业,乃至一生。
三、体育教育中如何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一)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体育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导向性。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技术动作和健身方法,发挥学生的智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日后的就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加强职业能力导向,必须在体育教育中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从学生日后从事的实际工作出发,把有益于学生就业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融入现有的体育课程当中,比如将太极拳、五禽戏、健美操、形体训练等内容植入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当中,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体育教育。
(三)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在中医院校体育教育应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中医院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结合自身发展的定位和办学特点,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建立“个性―职业协调发展”的中医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学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精神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所应具备的重要职业素养之一,在中医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其自身团队合作精神的舞台,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提高的乐趣,体会到自己与团队的密不可分,从而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在生活中真正做到团结有爱。
2.体育教学对竞争意识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体育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体育赛事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平静地接受竞争。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在竞赛中要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
篇5
论文摘要: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及国家对医学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催生了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的诞生,一批由高等中医药学校母体分化出来和中等中医药学校升格起来的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正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别。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教育领域,怎样体现它与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区别,核心的问题就是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定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拟就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1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版《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简称isced),我国的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应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按学科类别划分,它又属于中医药学教育。因此,我国的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类别应当概括为:高等教育层次的、中医药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
1. 1人才目标的个性特征
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和一般的职业教育及普通中医教育培养目标是有显著区别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水平层次、知识能力结构、培养目标指向等方面。
1.1.1教育水平—高等层次
我国职业教育按教育水平,即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知识水平划分为3个层次: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显然是属于高等教育层次。其教育对象应是接受过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等教育和中专职业教育的学生,根据现行教育制度,学制2一3年的,相似高等专科层次,学制4一5年的相似本科层次。目前在尝试的还有初中毕业后5年制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的主体,在现阶段应是高等专科层次教育。
1.1.2目标指向—职业人才
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按isced分类标准应属于“职业准备型”为主的教育类型,它不是一个过渡阶段的“升学预备型”教育,“职业型”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它的培养目标指向。‘“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从事某个职业和行业、某类职业和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层次学习的学生获得进人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社会对中医药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决定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定位。与普通中医药高等教育相比。它不是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继承型的学科人才,而是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的职业人才,其培养目标是直接指向中医药行业及中医药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是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职业分工为目标的。
1. 1. 3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型人才
按照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相联系的。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同,但总的来说,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的职业人才应具备3项基本要求:一是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知识和符合全面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二是具备相应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三是具备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和相关岗位群实际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这三方面要求的人才,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复合型职业人才。所谓“复合型”是指2个方面:从静态看,它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多元化的,是与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架构不一致的。它是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能力模块的集合;从动态上看,它的知识能力结构是不固定的,是随具体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核心能力(中医药专业知识能力)变动相对较小。而其扩展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则总是在不断改变的。
1.2人才类型和适当倾城
按照职业行为特征.高等中医药职业人才可以划分为3个基本类型,即生产技术型、服务操作型、管理经营型。如以大中药类专业为例,中药制药工艺、制药工程技术、中药资源开发等属于生产技术型,药品检验、药品营销等属于管理经营型。中医药医疗、保健及护理等则多属于服务操作型。这样的划分主要是针对其工作对象不同。反映出“以人为主”(服务型)、“以物为主”(生产型)、“以事为主”(管理型)的不同要求。总的目标都是面向医疗卫生和中医药生产、经营及社会事业的相关行业部门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前沿岗位。除此之外。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还应考虑它的主要服务面向,应当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中医药产业”,以中医药知识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保护,以中医药知识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三个面向”和“两个服务”为宗旨,就能突破传统的行业界限。就能克服.‘重医轻药”、“重医轻护”、‘重治轻防”等错误倾向,使中医药职业人才培养向更加广阔的领域拓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1. 3专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既要相互区别,又要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中医药教育体系,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从本质特征出发,既要坚持自身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又要反映职业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科学和合理地规划专业建设,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人才规格和标准,要从市场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出发,构筑合理的专业体系,要认真研究专业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1.3.1 行业性原则
中医药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注意遵循行业性原则,即明确自己服务对象的市场定位,既要跳出传统的行业办学的圈子,又要合理选择自己行业服务的适宜范围,做到有退有进。从发展趋势看,医疗类专业人才将向长学制、高学历、宽口径、厚基础方向发展,主要由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承担培养任务。中医药高职教育在医疗卫生行业内,主要培养医疗辅助人才、医学技术操作人才及护理、药学等医学相关专业人才。为了扩大生存及服务空间,中医药高职教育今后将更多地把重点投向医药生产经营、医用仪器设备制造、医药商品流通、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业、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体育运动保健产业以及与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产业。
1. 3. 2区域性原则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门类,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于为地方服务,与地方经济、文化密切联系,充分反映自己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紧密联系本地区,为基层服务的作用,为地方培养不仅‘’适用”而且“安心”的人才。在地方和区域性卫生人力资源需求指导下合理设置专业,安排专业规模。在一定时间内,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对专科层次的中医药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在乡镇及其以下的医疗卫生单位,再过十年二十年都难以实现专科层次人才的普及。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技术相关联的产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在门类、结构和规模数量上有着显著差别,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在专业结构和规模数量上一定要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3.3开放性原则
以应用为主,直接服务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应当建立一个灵活、开放的专业体系结构系统,一定要从普通高等中医教育“科学系统性”严格限制中解脱出来,要尝试按照“窄口径、多适应、小批量、多规格”的模式构筑专业和专业体系。“宽口径、厚基础”是“学科型”人才的标准,“窄口径、多适应”是“职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是它的鲜明特色。以中医针灸专业为例,设置‘针灸推拿应用技术专业”,把它的培养规格从‘针灸医师”降低为‘针灸医师助手”,削减其理论基础,缩小其临床各科相关知识范围,集中培养其针灸推拿技术的运用能力,这样专业知识“口径”变“窄”了,专业技术运用能力增强了,它的“适应性”反而增宽了。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这种以针灸推拿技术为特色的“‘医师助手”可以承担医疗、护理、康复等许多方面的辅助工作,这就是“多适应”。作为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短学制教育,“小批量、多规格”是紧贴市场需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客观要求,是灵活、开放的专业体系的又一特征。
2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确定以后,如何实现目标的要求,需要研究具体的培养形式、培养手段、培养途径、培养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支撑条件,这些涉及到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
2. 1建立面向职业岗位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传统的课程结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新的课程结构应当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基础,建立课程模块结构,搭建复合型知识平台。模块式课程结构包括以主干专业知识为背景的核心课程,以专业相关知识为聚合的延展课程,以及以通用知识为基础的支撑课程,各类课程均按专业培养目标制定限选标准,用课程学分组成有机的、灵活的课程模块,搭建起复合型的知识平台。在专业目标确定的框架下,多方向构筑知识平台,以一个平台对应一个职业岗位,多个平台支撑一个相关职业岗位群,针对职业岗位调整变化的要求,灵活地组装课程模块,搭建复合型知识平台。
2. 2强化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彻底摒弃“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系统性与应用性的相互关系。从能力本位的要求出发,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应服务于能力的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应服从于培养目标的应用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即可,而能力的培养既体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又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3种基本能力,即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认知能力即是学习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记忆、分析判断能力,这是第一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掌握了学习能力,就掌握了自己未来的主动权;应用能力即是从事具体的专业技术的动手能力,这是中医高职学生能力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直接表现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行为的运用能力,是反映整体能力水平的标志;综合能力,实际上就是通用能力,是指适应现代社会从事职业工作所应具备的其他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等。
2. 3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
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应服从培养目标,围绕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避免两者脱节。实践教学应避免片面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减少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课程,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比重,按照能力目标的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验实训课实施性教学计划,建立系统完备的训练考核体系和标准,在校内建立专业实训室、技能考核站,创造模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如模拟医院、模拟车间、建设专业实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进教学安排,让实践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序地展开。
2. 4探索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实验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验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很好地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自己的新路子。目前国内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 4. 1“能办本位”的课程改革模式
即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目标”组合成相应的“能力课程模块”,按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规律组织实施教学,是着眼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美国加拿大“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法国“能力单元”的教学模式,即是这方面的代表。
2.4.2教学主体多元化垮养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教学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实际上都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联合培养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主体,解决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改革培养手段、培养方法和培养途径,使整个培养过程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完成。
2.4.3学生主体个性化垮养模式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是一种松散、自由的培养形式,充分体现大众化终身教育的思想,将“职业准备”与“升学准备”融合在一起考虑,学校用“学分课程”排列菜单,以修满一定的学时和学分为要求,培养目标无固定的职业指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是一种“准预备型”职业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多采用这种模式。
篇6
关键词:职校院校 语文 情感教育
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在这一任务的指引下,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比较注意弥补学生在初中阶段基础知识的欠缺,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的作用。其实在某种情况下人的道德修养往往比其知识水平重要的多。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以从宏观方面落实到微观方面,例如可以帮助学生从心里解决为什么要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等。
现实社会中学生往往认为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熟不知学习还是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目标的方法。站的高才能看的远,要想站的高就必须不断的学习,而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总是枯燥无味的,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学习。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便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责任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教师善于营造一个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是一名情感艺术大师,能够通过一切表达情感的因素如语言、表情、手势等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学习氛围,让他们从内心感觉到“需要学”。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 注意课文导入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导入的部分作为一节课开始的环节,是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刻,如果运用赋予知识性与趣味性溶为一体的导入,能够极大的使得学生进入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动画,音乐来创造一种语言外环境,把哲学的抽象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这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理论,同时又增强和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效果就非常好。
二、教师应学会用学生的口味讲授课本知识
理论是枯燥的,但理论是源于实践的。语文课既是一门工具课,同时也应是一门具有很强人文底蕴的实践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应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听的明白清楚,还要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及其实用性,语文的学了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他们的语言讲授他们易于接受的内容。带领学生思考他们关心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思考,从而让他们感到语文的学习不是只识字就可以的,语文学习不是无用的,而是可以引领他们思考解决生的问题的。
三、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其中。而职业院校的孩子往往是初中教育阶段被应试教育所淘汰的学生,是家长和同龄人心目中所谓的“差等生”,他们身上往往有这样或那样令人不喜欢的缺点。仿佛他们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是不够有价值的。其实不然,他们有更加灵活、开阔的思维方式。有时他们只是不符合我们给其划定的那个标准,但仔细想来那个所谓的标准也不一定能够称其为“标准”。并且细细探究,往往其早期家庭教育是不够成功或者是压根就缺乏为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提前进入社会,在没有全面认识这个社会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价值、情感取向是有偏差的,结果往往做一些令我们不解的决定。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说不定就能帮助他们分析出产生不良结果的原因。而其结果的产生都会对应一定的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社会生活中优秀的人。
例如:我班上有一个女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无论是打扮、气质包括通常被拿来做标准的成绩总是很好,但同一小组的学生就是不喜欢跟她交朋友,后来才发现一到同小组做值日这个孩子总是迟到、请假施各种手段逃避。开始觉得是其懒惰,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对自己非做不可的劳动却能很快完成,经过了解才得知原来她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家庭,跟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再婚后,她为了报复后母,在打扫卫生这一项中不但不愿意像普通孩子那样做适当的家务反而变本加厉制造麻烦。在奶奶和父亲的包庇中,养成了不良习惯。
篇7
【关键词】中职 药品营销专业 工学结合一体化 课程开发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85-03
为了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我国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其中,开展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和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本文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对药品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中职药品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为了推进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南宁市卫生学校于2011年底,对黎塘校区和南宁校区药品营销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和毕业生用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的教学情况、毕业生对药品营销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等,尽管在校生和毕业生对药品营销专业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等给予总体肯定评价,但近70%毕业生认为,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与药品营销服务岗位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超过70%的在校生认为,对现有的药品营销专业的学习课程不感兴趣,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大多听不懂,难以理解,而动手操作学习机会少,难以学到有用的技能。用人单位则反映,中职药品营销专业毕业生如果不经过岗前培训,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是人文素质,都难以适应药品营销服务岗位能力要求。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药品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不仅脱离了社会药品营销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与中职药品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中职药品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当前,“能力本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无论是以较低层次的“岗位能力”还是以较高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借助其他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经验,对药品营销专业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应该说势在必行。
二、药品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成果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药品营销专业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对中职药品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取得了共识。近年来,虽然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多次参加了各种形式教学改革培训,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及其教学观念在教师思想意识中还是根深蒂固。2012年初,第一次召集药品营销专业相关教师参加专业课程改革培训时,据笔者的个别交谈和了解,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持怀疑、观望的态度,甚至对课程开发本身提出反对意见,被动地参加药品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调查实践等各项活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教师们存在三大疑虑:一是在现有的学校师资条件下,学校是否具备开发药品营销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能力;二是在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实施是否可行;三是认为当今形势下,中职生生源素质明显下降,学生文化基础较低,学习欲望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较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否适用于如今的中职教育等。然而,无论是当初被动还是主动参与了课程体系改革活动,经过半年多来多次的培训和实践,在课改专家指导和药品营销企业实践专家、行业骨干的帮助下,至今大多数的教师都认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调查的客观事实结果面前,大家都意识到: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不符合现在的中职药品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只有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培养中职药品营销专业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获得药品营销服务岗位的工作能力并具备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共识的取得、观念的转变,不仅增强了教师们课程体系改革意识和参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对新课程开发和新课程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二)课程体系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初步实施。在课程体系改革专家的指导下,参与课改活动的药品营销专业相关教师,分工协作,在药品营销行业实践专家的帮助下,根据药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于2012年的4月,为药品营销专业设置了药品配送、药品销售等8个学习领域,确定了各领域的教学情境,由相关教师深入药品营销工作岗位开展实践,以此为依据,于5月完成了部分学习领域相关学习情境和学习材料编写,于7月中旬修订了药品营销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已在2012级药品营销专业部分班级中实施教学。尽管还有很多后续工作尚待完成,很多内容需要完善,但对药品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参与课程开发的老师感觉到工作有了成绩,看到了课程开发的希望,增强了做好课程开发和完成课程开发工作任务的信心。
(三)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药品营销专业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完成药品营销专业课程开发部分工作的基础上,南宁市卫生学校于2012年秋学期在2012级药品营销专业学生中,两校区各抽取一个班级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班,对实验班的教学,选取“盘点”和“收银”两个课程领域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即教师根据药品营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编写领域课程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材料,以药品营销实际工作任务引领学习,学生主要在学校的模拟药房或社会药房等校内外实训场所,利用模拟或实际的药品营销工作环境,在学校老师或社会药房员工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实现学习,而其余部分学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期中,笔者针对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黎塘校区的课改实验班的学生开展简单的问卷调查,收回调查表38份,结果见表1。
表1说明,如果以“较有兴趣”和“收获较大”分别视为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肯定,对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方法的肯定率分别为68.4%和63.2%,而对传统教学法的肯定率,两项均为21.1%,明显低于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肯定率。可见,新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学科领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为学习有收获,说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和新课程体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对课程体系改革认识存在误区。尽管学校在药品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中对教师进行了多次的培训,但个别教师过分强调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设计学习情境和编写学习材料,布置工作任务,将学生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制订计划,将学生带到模拟药房或社会药房后,完全依靠学生通过实施制订的计划而实现学习,作为老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检查、现场指导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说明教师在对课程开发和新课程体系的实施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可以脱离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检查,这种错误的认识,对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效果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老师对课程体系开发和实施的总结和反思。
(二)学校专职教师对实际工作岗位缺乏深入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是整个教学工作实施的灵魂,而课程体系的开发质量、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否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行业标准相符合,很大程度反映在教师对课程领域的确定、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材料的编写上。而且,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在课程开发工作过程中,虽然学校邀请了部分药品营销企业的实践专家或行业骨干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教师也利用暑假时间到药品营销企业门店等开展调查和实践,但毕竟时间很短,实践专家和行业骨干对课程开发的指导作用和教师实践经验相对有限。因此,在课程开发中,学校对学习领域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材料的编写等,与药品营销岗位的要求工作实际过程、行业标准等还是存在较大的偏差,这在学生根据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和编写的教学材料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及我们开展的补充调查中体现相当明显;在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上,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指导水平不高,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对新的课程体系实施和教学方式的适应较慢。为了让药品营销专业学生能较快地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在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对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认知教育,但从2012级药品营销专业课改实验班对新课程体系和教学适应情况来看,学生的适应还是较慢。例如,2012级药品营销专业课改实验班的部分学生,在学习已近2012年秋学期期中,还向老师反映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法跟初中(或高中)相比,差别太大,认为老师指导太少,不知道从何入手,从何学起,难以进入学习角色等。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与中职教育生源质量有关,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本来就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文化基础不好,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缺乏信心,以及学习自觉性不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
(四)教学场所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而实现学习,就目前而言,南宁市卫生学校两校区仅各有一间模拟药房,黎塘校区虽然通过教师的多方联系,将8家社会药房作为药品营销专业的实训教学基地。但总体来说,模拟药房的面积较小,设备不全,药品种类少,而社会药房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影响门店的销售工作,为此限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范围,这样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深入,教学效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五)教师对新课程体系实施心存疑虑。在对新课程体系实施期间,笔者与参与教学的专兼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总体而言,老师们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施效果没有足够的把握。应该说,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教师缺乏经验,学生能力有限等客观实际,使得教师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效果缺乏信心、没有底气等是很正常的,但这一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教师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决心和教学实施的深入。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继续深入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培训,坚定改革信念。药品营销专业的相关教师应正视各种客观现实,如中职教育生源素质较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坚信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包括药品营销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而坚定改革信念,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教,增强对改革取得成功的信心。
(二)重视教师药品营销服务实践,提高教师对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材料编写水平和质量。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开发出适合学生未来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是首要任务,如上所述,药品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其他专业一样,课程体系的质量除了体现在专业学习课程领域及其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更体现在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习材料的编写中。因此,作为药品营销专业教师,必须重视在药品营销企业的服务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熟悉药品营销服务的工作过程、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与药品营销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与药品营销服务行业标准相符合的学习情境,编写出适合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自主学习所要求的学习材料,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逐步提高。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药品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尽管南宁市卫生学校为药品营销专业建立了一定形式的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但客观地说,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安排层面,药品营销企业并未深入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我们还不能充分地利用药品营销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所(社会药店等)和它们的设备设施开展教学活动,而药品营销服务企业的行业骨干,由于未经相应的教学培训,缺乏应有的教学经验,尚未能发挥兼职教师对课程开发和对学生学习过程应有的指导作用;药品营销专业教师未被允许深入到药品营销企业参与实际的营销实践,缺乏药品营销工作经验。以上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药品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的方方面面。因此,建议学校与药品营销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对学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开展双向交流培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和实践工作水平,充分利用药品营销企业的营业场所,改善教学实训条件,为药品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四)重视专业认知教育,开展对药品营销专业新生学习方法培训。刚刚脱离初中或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对药品营销专业认识比较肤浅甚至缺失,根据对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2011级、2012级药品营销专业入学新生的部分学生调查,每一年级新生,在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前,有近70%的新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将来从事何种具体职业,更不了解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在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前,近60%的新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药品营销专业,即便在开展了近一周的专业认知教育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对药品营销专业的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在后来的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对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不适应,使他们陷入不知道从何学起、从何入手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要使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必须从根本上重视新生入学的专业认知教育。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并具备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职业特点、工作内容,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较清晰的整体认识。以往的药品营销专业认知教育可能因为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和内容过于单一,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在以后的药品营销专业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中,我们有必要丰富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并将以往的短期教育改变为长期教育。除了专业教师,要更多地邀请药品营销企业的行业骨干参与,将学生带到实际的服务场所开展教育,此外,适时地安排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学习方法、学习途径的介绍。通过以上专业认知教育,激发学生对药品营销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通过专业学习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信心,掌握学习方法,缩短进入有效学习状态的时间。
(五)尊重中职生的基本素质,在改革中适当保留传统,循序渐进。包括药品营销专业在内的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初中毕业生,而且基本上是中考未能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有限。因此,中职职业学校在课程体系开发中,不应一味地强调课程的整合,对于公共基础课程,不管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上,仅作适当调整和保留,这样可以避免新生对课程学习产生陌生感以致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曾东风,等.通过“教学评价”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体会[J].重庆医学,2011(18)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重要性表现;重要意义;发展前景
一、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
1.职业素质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开始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测,不仅要求员工有基本的职业技术,而且也要求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文化基础、道德素质等方面较为薄弱,教师可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结合实际教学与实践情况,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学习创新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2.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要用到社交礼仪,良好的社交礼仪能使人际交往更为顺畅。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社交礼仪重在培养学生在面试、职场工作等环境中的礼仪素养。
3.政策与法律法规
就业指导课上的劳动法律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在求职应聘时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以及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如何解决;二是使学生在求职时,能够遵循相关劳动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有的学生在签订合同后违约,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也使自己面临种种法律问题,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
因此,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上的法律内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求职,帮助学生减少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维护学生权益,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与企业的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表现
1.实践性
职业学校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求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重要的优势。注重实践性是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原则,无论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还是进入职场的心理调整,都会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提前进入就业环境,使学生更具现场感,对学生的偏误进行指正,从而使学生在真正的供需见面或其他面试时准备的更加充分。
2.针对性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能够有效地解决他们在职业选择及应聘上的问题。其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设置就业指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进入社会、步入职场的时间也会早一些,虽然大多数学生较有个性,然而整体上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就业指导课进行专业化的指导;二是针对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职业学校的专业与现实社会生产的需求更接近,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通过平常的专业学习不断加强,而对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学生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认知,就业指导课针对这一状况,找出相应的对策,如:通过视频播放、模拟演练、参观实习等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
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1.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更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专业发展态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做一些评测,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行改正,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不仅如此,就业指导课还会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的发展方案,使学生逐渐认知自己,确立发展目标,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高校持续扩招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这也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状况下,就业指导课的构建与设置可谓意义重大。就业指导课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多较为贪玩、懒散,当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大多数学生都很困惑、迷茫,通过就业指导课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专业前景等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稳定情绪,进而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上对职业学校的就业环境,学生对自己如何求职、面试技巧等都有深入地理解,从而能够自信地应对求职上的困难,尤其是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道德上,就业指导课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因此,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就能够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择业观,也就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欣赏并接受。
3.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化的人才,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不断提高。此时,职业学校应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明确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纠正思想上的偏差,并更进一步地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可见,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而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进步的重要方向与目标,所以说,完善的就业指导课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就业指导课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发挥专业优势,自信地步入社会,尽快地适应并融入职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就业指导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德恩.就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桂芳.中职生就业指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 礼仪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影响
On the Impact of Etiquette Educ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LI Fengyu
(Jilin Financial School, Jilin, Jilin 132013)
Abstract Etiquette course compared with other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not recognized by students and teachers, not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etiquette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the students' future life.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act
0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国是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的,礼仪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礼仪教育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礼仪教育,不仅能使他们进入社会后容易被社会所认同,同时也能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加强礼仪教育,更是符合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1 礼仪教育概述
1.1礼仪教育的涵义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1.2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2.1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优秀礼仪文化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传承。
1.2.2对中华民族整体文明礼仪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礼仪关系到我国国际形象,因此,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礼仪教育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他们礼仪程度的提高是中华民族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3对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正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想立足社会,不仅要具有过硬的应用技术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礼仪教育,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自卑、自我封闭、交际恐惧、孤傲、自怜、嫉妒等心理问题。在与人交往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好地与人沟通,进而很好地融入一个团队,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1.2.4对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内容,而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因此,对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2.1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与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学校是理论实践学习的地方,社会是实践与应用的地方,从学校到社会是一个转折点,在学校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代表今后发展的好坏,能否很好地转变角色,关键是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这种适应能力需要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让人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能让人很好地融入团体、融入社会。
2.2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当今社会的竞争往往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与企业、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这对中职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而礼仪教育则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这些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2.3礼仪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观察日本企业的员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团队意识极强,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而我国很多企业员工缺乏的就是这种团队意识,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中职礼仪教育要围绕团队精神开展,强调团队的力量,一个缺乏团队意识的个体,不仅会阻碍团队的整体发展,也会对个体本身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4礼仪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由于目前中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长辈的溺爱,克服困难的精神、心理承受力不是很乐观。社会不是学校,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地方,遇到困难、犯了错误,还有机会改正,但进入社会后,需要个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勇于承担责任。礼仪教育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2.5礼仪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它不仅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准,还要具有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顽强的克服困难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团队精神,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忘我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礼仪教育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2.6 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
社会道德往往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这种行为规范,是属于道德的范畴。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积淀的社会文化。因此,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在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7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个成功的企业、个人,不仅具有超强的技术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缺乏沟通能力的企业,会失去自己的消费者;缺乏沟通能力的个人,会失去自己的合作团队、伙伴。良好的交际能力,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信赖程度,增加合作机会。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守信、关心、平等、宽容、团结、互助、理解、同情、真诚、尊重等,礼仪教育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关心和爱护别人、尊重别人,从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2.8礼仪教育能塑造中职学生的良好形象
良好形象不仅要求外表美,还要求具备内在美。中职礼仪教育的内容完全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要求。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自我形象,使他们举止得体、谈吐真诚、气质高雅、衣着大方整洁。同时,讲诚信、可信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9礼仪教育能调适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普遍会面临社会竞争、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多重压力。而现在的中职学生往往心理素质较差,他们缺乏自信心,缺乏顽强的意志,抗挫折能力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社会交往能力差,独立自主能力差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学校日常的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礼仪水准,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完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 加强礼仪教育,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3.1提高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
中职教育中,专业知识和技术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往往忽略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礼仪教育,学生重视起来,教师更应该重视起来。只有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切实的行动,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
3.2教材要规范
当前,中职礼仪教材普遍存在不规范或缺乏的问题。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结合不同专业和行业的礼仪规范,有效普及礼仪文化知识,可有效加强学生的内在修养。
3.3将礼仪教育纳入考核范围
要加强对礼仪教育的考核力度以及教学管理,这样可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3.4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学校要给学生创造礼仪教育实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礼仪教育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规范校内生活的一切行为习惯,将礼仪教育融入校内生活,使礼仪教育习惯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字:中职教育;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意义
1 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在各大高校扩招,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企业转制、机构调整而导致技术工人下岗和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而对子女期望颇高的背景下,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在招生过程中已不设门槛,学生入学非常容易,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学生。
从思想方面来说,由于这些学生普遍上来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责备,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尊重,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心理比较脆弱自卑,以自我为中心,待人待事消极,上进心不够,易于自暴自弃,缺乏诚信和爱心,没有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从行为方面来说,由于中职生入学年龄普遍在15—17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导致他们普遍存在纪律性差,行为散漫,喜欢寻衅滋事,不能吃苦耐劳,不尊敬师长,多数还有抽烟、早恋、沉溺于网游、恶意毁坏公物、逃课、逃学的恶习。由于入学门槛低,生源综合素质较低,学习自觉性不足,文化课基础薄弱,厌学心理严重,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较低。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欠佳是普遍现象,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2 中职养成教育的实质与内容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问及他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说:“习惯”。习惯是一股巨大且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而养成教育的实质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
养成教育大体包括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两方面的养成。养成教育就是人的思想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详细来说,养成教育就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之上,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训练着手,合理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对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纪律行为、基本道德行为习惯、理想目标、学习和意志品质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养成教育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养成教育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初衷。素质教育工作的主题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重视养成教育,把对学生德育习惯的养成融汇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2)养成教育服务于中职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出高素质劳动人员,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等技术人才不可或缺,所以近年来,中职教育由于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而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养成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宏观上来看,其服务于中职教育的目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养成教育可以保证学校的管理秩序。良好的养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自觉性,保证学校和老师井然有序地进行教育活动,使得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易于进行,会使师生的教与学之间产生良性循环,这种良好的秩序可以保障中职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4)养成教育是对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养成教育主要是针对中职学生道德修养而进行的。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不但是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益于保护中职学校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
(5)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是每个社会成员人生奋斗的源泉,而信念是保障奋斗热情的动力。对于中职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理想信念更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养成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端正的生活态度,调动学生的奋斗热情。
(6)养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对中职生进行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中职教学质量的目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熟练掌握一门或者多门技术技能是最为实际的目标和要求,而养成教育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帮助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方面的学习品质和坚忍不拔,力求上进的意志品质。
(7)养成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教育可以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会、家庭的责任感,这些是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同时,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如诚信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职业品质,这些综合职业素质对于中职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的意义重大。
4 结语。对中职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中职学校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但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掌握生活学习的常识和技能,更能引导这一特殊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养成教育不但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可以促进中职教育的稳步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都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美玲.重视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