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知识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1、实验室教学跟不上技术发展
目前大多数实验教学依然重理论,轻实践,未能达到实验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未能体现现代化方法和手段。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未能与时俱进;实验课时和时间固定,未能保证教学质量。种种原因,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导致实验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未能真正体现效果和质量。
2、实验设备数量难以满足需求
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而且专业也不断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一时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造成实验教学安排过于集中,不能保证人手一台的实验设备。
3、实验设备陈旧,使用率低
学生人数上升趋势快,学校教学经费紧张,更新的设备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有部分实验设备无法购买和引进;同时,实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超负荷运行、学生操作不当,加上缺乏管理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和及时维修,很多设备无法使用,影响实验教学正常运行。除此,实验室管理制度相对滞后,购买的实验设备种类缺乏均衡,出现某些专业没有实验设备,而有些专业存在实验设备闲置的情况,利用率较低。
4、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经验欠缺
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是学历不高、能力不足、经验不佳、专业参差不齐,对实验室管理方法欠缺一套完整的思路,制约着实验室的良好发展。
5、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太完善
电子电工实验室承担全校的电子类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时间、地点的安排上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实验室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二、电子电工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应用
1、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用于企业的管理理念,是利用最优化的方法来达到最优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追求精、准、细和严。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所以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2、组织精细化。提高认识、转变陈旧观念、精心组织是实现实验组织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进行周密设计,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准备、实验内容项目开发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实验教学方式、实验管理等都要进行详细的部署,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有序推进。
首先,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充分与否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要检查实验所需要器材、实验台和实验箱是否齐全、是否正确、元件是否齐全等,还要对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完善的方案和措施。还要掌握实验的内容,并能熟悉实验操作整个步骤,同时还要懂得相关仪器的性能、用途、操作及其保养。
其次,实验内容项目的设计。实验内容项目设计对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和教师共同参与实验内容项目设计和开发的整个过程,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把握实验要领、指导实验。所以实验内容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做到精简、浓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除此,还要对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进行严格的设计。除了平时常规性的实验外,还要考虑一下具有特色创新的实验,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引入一些仿真实验,让学生通过仿真软件对所做的实验进行仿真,仿真更能增加对实验结果的直观显示,增加学生的兴趣。
最后,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水平。教学方式一定要因生而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做到因材施教。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固定式实验或是开放性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以开放实验室方式进行实验,这需要在开放的时间、教师的指导上、实验室管理上都要做充分的考虑和计划,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或方案。
3、考核标准精细化
首先,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考核必须要科学、周全,同时要求具有个性化,一定要改变传统考核,取而代之考核标准精细化。电子电工实验过程中可从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完整性、实验结果分析正确性、实训报告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要注重过程化考核,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实验成绩的评定可以从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更综合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其次,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考核必须借助完善的招聘引入制度和考评制度。要选拔责任心强、有一技之长、学历较高的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健全和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和年终评定制度,考核与津贴挂钩;要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晋升制度和奖惩制度。严格按照现有制度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改正自身的不足。
4、制度精细化
首先,实验管理体制精细化。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制订管理制度时,应该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指导,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谁负责谁管理,谁出问题就查谁,按照相应的制度执行;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指定专门人员对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检查,查找不足,采取措施并改善。
其次,设备的管理工作精细化。设备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决定实验教学能否良好发展。首先要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改革,对相应的实验室要重新进行合并,把闲置实验室设备和使用率较低实验设备充分利用;完善实验室设备的登记制度,对过于陈旧的设备及时清理并补充,对出现损坏的设备必须及时记录,并安排相应人员及时维修;建立完善的实验经费申请制度。
篇2
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中电学部分的学习最为头痛。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容量大、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对于不少学生来讲是个难学的部分。但再难的学习内容若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注重练习,善于总结,成绩的提高也不为难事。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转贴于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二)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两种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前面已说得较为详细,但这一点要特别重视,牢记串联时电流相等,并联时电压相等,这一点解题时作用特别大。
篇3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市属普通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市属普通高等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包括“市教委重点课程”和“校重点课程”。重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市属普通高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按照“择优扶植、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市属高校对一批有一定基础水平和特色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建立评价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第三条高等学校课程及其相应的教学环节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课程质量是一个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过程、学生质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市属高校应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以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建设市教委重点课程,使市教委重点课程在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四条各市属高校在校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择优建设一批市教委重点课程,通过建设,形成一批在全市或全国同类高校中能达到先进水平的课程。
第五条市教委重点课程和校重点课程的建设是各高校对课程进行分层次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投入,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务求实效。
第二章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
第六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建设要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要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和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体现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第七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
(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教材、教学资料和实验、实习条件的建设;
(四)师资结构的合理化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第八条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在*市乃至全国能达到同类课程先进水平的课程,以支撑*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第三章申报条件、申报程序与管理办法
第九条市教委重点课程采用年度申报立项制。
第十条申报市教委重点课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校精品课程或校重点建设课程;
(二)有一定建设基础、学生受益面较广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特色课程;
(三)有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相适应的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
(四)有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资梯队,课程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有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五)有一套完整的、有特色的和高水平的教材、教案和教学参考资料,实验课程要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较高的设备使用率;
(六)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七)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
(八)教学效果好,教学研究有成果,近三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获得校级或校级以上优秀教学奖(含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奖等)。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市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高于市内同类院校的平均通过率。有充分的依据说明该门课程教学理念先进,教改活跃,具有成为在市内或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基础条件;
(九)凡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在其有效期内不再被接受市教委重点课程。
第十一条市教委综合市属各高校的在校生规模、专业数以及校重点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各校申报市重点课程的名额,并于每年六月底前公布。
第十二条各校根据市教委的统一要求,组织评议,把符合市教委重点课程要求的课程建设项目向市教委申报。申报时,须填写《*市教委重点课程申报表》并提供相关附件。各高校应保证上报材料的真实性。
第十三条市教委高等教育处依据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基本条件,负责对各校申报的市教委重点课程进行初审。
第十四条市教委在聘请有关专家对经过初审符合条件的课程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审核确定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名单并向全市高校公布。
第十五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对重点课程的考核分为:一年后中期检查,两年后验收。
第十六条课程中期检查和验收由所在高校负责进行,有关高校应将组织检查、验收的方案和结果及时报市教委备案。市教委组织专家进行抽查。对中期检查不合格和未能如期完成或完成质量不达标的课程,市教委将视情形给予该课程限期整改或取消重点建设的决定。
第十七条各校承担课程建设申报和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为教务处,教务处应加强对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和协调,并协助市教委做好项目的验收工作。财务、设备、图书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保证各校按计划完成课程建设任务。
第十八条为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工作的积极性,确保课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将课程建设工作量适当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第十九条凡按期或提前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并在本市有关高校积极推广经验的重点课程,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市精品课程评选中应予以优先推荐;对建设重点课程作出重要贡献,成绩突出的教师,各校在职务评聘中,应予以优先考虑。
第二十条对于在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对人才培养有重大贡献的高校,市教委将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对于重点课程建设工作不力的高校,市教委将限制或取消其再次申报市教委重点课程的资格。
第四章经费来源和使用
第二十一条重点课程资金来源为各高校的*市财政经常性教育经费拨款。各高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将市教委批准的重点课程项目列入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切实保证市教委重点课程和校重点课程的建设。各高校应保证每年投入课程建设的经费持续增长,重点课程建设资金的拨付和管理按国家财政预算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建设经费,文科课程一般不低于3万元,理工科课程一般不低于5万元。
第二十三条为确保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经费的投入绩效,经费核拨应事先编制用款计划,每次核拨金额由各校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自定。
第二十四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经费应专款专用。经费使用的范围包括课程从立项到验收所发生的有关建设费和业务费。课程经费不得用于基建、投资、捐赠、经营及其他福利性支出。课程经费纳入市教委专项经费管理渠道。
第二十五条对于通过验收,评价较高,对人才培养有突出贡献的市教委重点课程,经学校审核,市教委备案后,学校对课程完成人应给予奖励。
第五章附则
篇4
【关键词】中职生 管理方法 感恩教育 自信心 对症下药
生源的特殊性,特别是中职生综合素质偏低的普遍性,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如何在中职生生源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下,使学生在中职学校的正确管理中能有所发展和提高,就成了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所面临的研究课题,也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几点尝试,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全面发展,征服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又是重要的,复杂的。作为一名中职学样的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必须从心理上征服学生,使学生认可你、信服你、尊敬你、亲近你甚至崇拜你,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你的管理。1、知识结构方面:平时多看书,多学习,拓宽自已的知识面,不失时机地有选择有重点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内容,使学生认可你的知识储备。2、工作经验方面: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自已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神秘感,使学生愿意接受你的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生活阅历方面: 结合社会现状,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为例,进行独到的分析和评论,从道德层面上去给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从人格上信服你。4、仪态仪表方面:仪表干净得体,精神饱满,从形象和语言上来征服学生。因此,我会经常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然后再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二、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因为中职生入学的年龄一般都在十五、六岁,他们在生理、心理、心智和情感发展上都还很不成熟,缺乏自控,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必须是有准备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中职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为两年,每一学期都应该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计划。如:第一学期:主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等。在此期间,学生的行为主要靠外界因素来约束。第二学期:主要是学生自控性和自律性的培养。在平时的管理上去掉检查、记录、考核、必须等词语,加上自觉、自愿、应该等词语。在管理上松驰有度,很多事情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去完成。在此期间,学生的行为主要靠内因即学生自已约束自已。第三学期:专业课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撑握。使学生明白专业课及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完成并达到入学时的预期,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第四学期:拓宽知识面,为顺利就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总之应根据学生在学校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三、感恩教育,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门门的钥匙。我对入学的新生要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感恩,要感谁的恩,怎么去感恩。阎维文的一曲《母亲》唱的好;“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官多大,什么时候都不能忘咱的妈。”这质朴的语言,深沉的感情,感动了多少人!我要求学生都要学唱《母亲》这首歌.接着让孩子们回家后给父母谈谈心、捶捶背、洗洗脚、端杯热茶等,写出个人心得体会,在感恩主题班会上进行交流。再接下来是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等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并将这种感恩主题持续在日常管理中。我们班今年新转来个学生叫刘思,她在今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参加女子800m的比赛时,因体力不支,成绩落后,班里二十几位同有在跑道外鼓励她并陪着她一直跑到终点。跑完后刘思同学回到宿舍放声大哭起来,她说:我见过领跑的,但没见过这么多人领跑的;见过互助的,但没见过这样互助的。如果不是大家,我一定跑不到终点。当我看到这些时,禁不住也是鼻子发酸,因为我知道,平时的感恩教育起作用了,更可喜的是,感恩教育没有因主题班会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收到长期效果了。
四、表扬激励,让学生树立自信
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要让学生做到品学兼优,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而正是这一闪光点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动力。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在初中时多数都是被歧视的后进生,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所以他们大多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有点自卑,属于过一天算一天的类型。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特长,比如有人篮球打得好,有人爱长跑,有人组织能力强,有人在班里的人员好,威信高,班级荣誉感强等。所以在学校组织运动会时,我就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和赛前鼓励。事实证明,因为他们的参与和管理,整个动动会期间班里的各项工作景然有序,有条不紊,并取得了好成绩。另外,我在班里经常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树立自信,并锻炼各自的胆量和演讲能力。为此,我从来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也从不让学生吝啬自已的掌声,不管是给自已的还是给别人的。
五、对症下药,润物无声
篇5
论文摘要: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应围绕学科要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重点学科建设战略与战术,明确重点学科建设思路,确立重点学科管理制度,构建重点学科管理体系,带动一般学科提升档次,促进学科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没有重点的学科建设和缺乏科学管理的重点学科,都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也就毋庸再说以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基础的高校综合实力竞争。“学校要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水平是标志。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211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学科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和促进全校的学科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学校的整体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抓住了这条主线,抓住了这个核心,就抓住了纲,就可以纲举目张,带动学校其他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富有成效的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应围绕学科要素,如学科成员、管理制度、学科环境(物质条件、政策导向、精神文化氛围)等,按照“全面规划、分层建设、逐步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点学科建设战略与战术,明确重点学科建设思路,确立重点学科管理制度,构建重点学科管理体系,带动一般学科提升档次,促进学科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重点学科建设思路
在学科建设总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应根据一所大学的具体学科发展实际,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大趋势,明确如下学科建设思路:“明确理念、战略规划、重点建设、带动全局”。
(一)明确理念
要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必须首先建设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学科既是高水平大学的充分条件,也是其必要条件,两者良性循环是学科建设的最佳途径。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看,一流大学无不因为拥有一流学科和一流教授而闻名于世;从国内高等学校的发展趋势看,也都是把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到科教兴校的战略高度。因此,明确学科建设是大学整体建设与发展的主线与核心这一理念是学科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而且这一理念不随领导与管理者的更换而转变。这就是大学全面改革与发展的纲,“纲举”必须为“目张”铺桥架路。学科建设必须有主有次,高水平的学科首先是重点学科,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应从建设重点学科着手。
(二)战略规划
理论必须应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学科战略规划是学科建设理念的进一步拓展,正确的学科建设理念能够指导科学的学科建设战略规划,而科学的学科建设战略规划又丰富了正确的学科建设理念,使其更加完善,二者相辅相成。科学的学科建设战略规划应根据大学的自身特点与现有条件,制定不同时段的战略规划,区别重点建设学科与一般建设学科,这样有利于战略规划实施中的反馈与调整,目光短浅与好高姿远皆不可取。完善的学科战略规划应包括使命与目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操作性行动计划、财政与资源规划等。
(三)重点建设
没有重点的学科建设只能是一盘散沙,吸取再多的水分还是不能凝结。学科建设必须在学科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有重点地建设一部分能够很快发展并符合地区和国家需要的学科。在办学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集中有限的资源,对学校中的优势特色学科予以重点投人和建设,使之保持和发扬优势,加快发展,争取在国际、国内学术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带动学校其他学科的整体发展。闭重点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即“厚基础、勤凝练、重特色、求创新”,学科基础厚实、方向凝练、特色明显、创新发展是重点建设的遴选参照标准和预期建设目标,使重点建设的学科成为带动一大批学科发展并成为重点的原动力。
(四)带动全局
重点建设只是一个方法与手段,其目的是要带动全局的发展。重点学科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而且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相关学科的进步,从而造就全盘皆活的整体局面。从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的学科建设经验来看,以大学科的高度制定学科群战略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通过并围绕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逐步扩大其他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建设,最终形成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核心,若干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群,在此基础上拉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培植新学科生长点,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学科发展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顺重点学科与相关学科、重点学科与学科门类、重点学科与学科群以及各学科门类之间的关系,从全局的角度把握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建设与管理。
二、确立重点学科管理制度
高效、统一、规范的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首先要确立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一个全面的管理制度矩阵(如图1)。该矩阵分为四个纵向层次,三个横向阶段,融纵向衔接与横向协调为一体。从纵向关系来说,越往上层越倾向于战略性,越往底层越倾向于策略性,“战略与策略的区别在于,战略是指目标,策略是指行动;战略是更高层次的讨论,策略是低层次的讨论;策略应服从于战略,而不是战略服从于策略。从横向关系来说,三个阶段依次递进、节节上升、反向回馈、循环往复,遵循由目标向结果的流程设计原理。需要说明的是,三个阶段的划分只是出于理论阐述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各阶段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划分,其分界可以说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
(一)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顶层设计
该层次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走向的战略性构思,对重点学科、学科整体乃至学校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主要包括建设思路、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学科定位、重点领域等核心内容,以及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目的与意义,路径与方法,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等关键性要素。该层次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矩阵的最顶层,必须高屋建领、高瞻远瞩、高度重视,肩负着以重点学科支撑与带动全局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流程设计
该层次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战略的阶段划分,基于学科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流程—目标、过程、结果—而划分为三个阶段:目标控制、过程管理与结果导向。阶段划分具有很强的模糊性,以至于在直属第三层(管理体系层)的某些环节中(第四层—战术举措层)有一些相关功能的重复,甚至在环境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可以重叠使用或交叉运用。
(三)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方法体系
在该层次,分为三个横向管理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评估体系。
目标管理体系是指以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整体目标为导向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活动。目标管理的中心是尽力避免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与个人发展要求相矛盾而造成强制性管理控制和人才资源的浪费,并尽可能地将重点学科管理建立在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与个人发展要求统一的基础上,调动全体学科成员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科整体的建设成效。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以提高重点学科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校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运动紧密组织起来,将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学术交流和管理体制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学科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切因素统一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永远进取、提高质量、精确衡量、充分放权。“永远进取”意味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高质量”采用最广泛的质量定义,涵盖与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有关的一切;“精确衡量”是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衡量实绩,比较标准,纠正偏差;“充分放权”是指充分授权于重点学科成员,动员和鼓励他们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绩效评估体系是指根据重点学科的指标体系对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方案、措施以及在发展方向、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的成效予以科学的评估和测量,形成一个以绩效为核心、有效控制和反馈的管理体系。绩效评估讲究效果、注重业绩,按照业绩进行管理和经费预算。 (四)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战术举措
在目标管理体系中,首先确定整体建设目标,再分解为战略目标、中心目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等,形成目标体系;建立分权组织体制,根据分解目标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向下充分授权,以谋求目标的实现;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方法和标准;对目标实现的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目标完成后,再制定新的目标体系,形成新的目标管理过程,开始新的循环。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主管领导应对重点学科建设质量方针的制定与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实施和保障负全面责任;各相关部门应做到权责统一,并在相应文件中做出明确规定;在重点学科的全部管理中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高度重视依赖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和人员对质量的保证水平,并要切实保证质量体系运转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其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制定和颁发质量体系各项活动的程序并贯彻实施,所有程序均应制定成书面文件,并做到简练、明确、易懂,且规定所采用的方法和合格的准则。
在绩效评估体系中,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绩效评估的具体目标;在总体目标和评估目标的指导下,与重点学科所属部门协商制定绩效评估的可操作性方案;以重点学科的立项标准为依据,制定重点学科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估的参照标准;确立评估目标得以实现而应采取的评估措施并贯彻执行;将绩效评估的结果反馈给学校领导与各重点学科,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协同各重点学科,分析建设成效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学校领导,然后迅速推行。
一个完整的重点学科建设周期包含着目标控制、过程管理、绩效评估三个密切关联的大阶段。从宏观上看,学科建设活动按三阶段顺序更替,直线地演进。事实上,在学科建设活动的任何一个中间阶段,都有可能返回到先前阶段,按照迭代的方式前进。从微观上看,每个阶段的演进尽管有其不同的内容,但却又遵循类似的步序。每一个阶段的初始信息正是前一个阶段的结果,而每一个结果也就是下一个阶段的初始信息,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三、构建重点学科管理体系
无论多么科学、规范、高效的发展思想和管理制度,都需要付诸实践才能显示其正确性和强大的威力。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理念与制度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来保证学科发展战略的执行,组织结构是高校学科发展战略实施的载体,是实现学科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必须服从于学科发展战略,适应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执行战略、衡量绩效、评估及纠偏、检测环境变化等职能,结构越合理、明确、完整,学科发展战略实施能力越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应在学科建设思路与发展理念以及管理制度的指导下,构建重点学科三级管理体系。
(一)学校宏观管理
学校作为学科建设的最高主导管理层,必须对各学院(系、所)的学科建设行为进行宏观协调与控制。主要职能有: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
2.成立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与专人专职的“学科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贯彻执行重点学科的发展思路、理念及规划。
3.制定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用组织和制度来约束和管理重点学科建设行为。
4.保障重点学科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包括人才、经费、仪器设备、场所等。
5.定期召开重点学科建设会议,举办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培训班,统一学科建设思路。
6.组织学科建设论坛,创办学科建设简报,积极鼓励建言献策。
7.开通学科建设网络通道,有效搭建学科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平台。
8.建立、健全学科检查、评估、验收制度,奖惩制度必不可少。
(二)学院微观管理
各二级学院(系、所)不能认为学科建设只是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情,应该充分重视并参与,积极配合学校管理本学院重点学科,组建本学院(系、所)“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找准本单位在学校整体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位置,统一思路,群策群力,共同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尤其在制度、经费方面,重点支持、发展优势学科;在人才分配方面,从大局出发,支援学科骨干到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去增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力量;在利益分配方面,努力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在学校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围绕本学院的主要学科,建立健全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制定科学可行的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汇聚学科队伍,努力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整合资源,努力构筑学科基地。
(三)学科具体管理
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 奖罚制度 思考
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学校管理必须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但从制度本身及执行情况上看,不尽如人意,甚至给学校的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奖惩制度的制定与管理者认识之间存在着差距;奖惩制度的严肃性与执行不力之间的矛盾;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层工作时效的不同步。
鉴于此,我对学校内部管理和奖惩制度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纠正认识,以人为本,调查研究,确立制度。
教师是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情感的群体,绝大多数都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尽职尽责。教师的荣辱感普遍较强,地位的低下与维护其人格的完整性之间常产生矛盾,促使其特别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尤其渴望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尊重,心理上处在一种下意识的亢奋和敏感状态,个别教师甚至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极容易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在外人看来,就是“书生气太浓”,心理学上叫反常的“孩童心理”。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从全体着眼,充分认识教师的人格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制定各类制度的时候,本着约束少数,惩罚个别,鼓励大多数的原则,绝不能把制度当作“紧箍咒”,打算套在每个教师头上,然后不分邪正,只顾去念“咒”,这样做,便是人为地把自己和教师摆在了对立的位置。
学校管理者还必须认识到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不是机关公务员,干满点就能完事,他们在下班后仍想着或干着其分内的工作;教师也不是工人,完成工件,验收合格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学生的差异,评价的偏倾,往往使他们的劳动得不到显示,得不到认可,更别说等量的报酬了。在两难的境地中,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而管理的根本也正在“知心”,所以,管理者必须及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制定和完善各类奖惩制度的必备的主要依据。
二.抓大放小,理顺关系,改变作风,落实制度。
提倡领导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不是说事无巨细,样样过手。在具体事务上,必须权责分明,即使是校级领导,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侵权”行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须则事不成。”学校上层者如果想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都要过堂定案反倒把事情弄得棘手,甚至因为权责不明而引起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推诿怨忿。校长是设计师,不是修鞋匠,要注重人、财、物的宏观调控,抓大放小,多给以指导,做好思想工作,注意消除磨擦,化解矛盾,理顺工作关系。关系顺畅,制度才能顺利地落实。
三.统一尺度,公正合理,以奖为主,完善制度。
完善制度,一要精简其类型和数量,二要使制度本身条目清楚、科学规范、易于操作。而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或验收工作时,很多学校便搬出数目不少的新旧制度,并把它作为“实绩”对照汇报工作;一个小小的学校,制度文件多达几十上百种,厚达尺余,并为之而沾沾自喜,不是很可笑吗?如果旧的不忍丢,新的又连连出台,那学校不就成了生产制度的工厂了吗?整个学校滥在制度里边,连执行者也搞不清楚的时候,这么多的制度还不是一纸空文吗?其实,好些学校的不少制度已是名存实亡,不是与实不符,就是执行不下去。再加上有些制度条目繁复、细则累赘、软项目太多、很难避免的交叉重复或冲突,以致往往正在操作中,却又只好停下来修改,越涂越黑,重蹈覆辙,犯了对人对事的错误。学校制度的这些特点与弊端,致使在操作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公正合理,随意性、主观性在有时是显而易见的。在有些时候,依据制度评判的结果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一线的走下线,二线的走中线,领导走上线;班主任干得多,“失误”多,受重罚,只代课的扣质量,受轻罚,不代课的吃软(项目)不吃硬(项目),平安无事,一不小心还捞个先进当一当;其结果只能是“促进”了少数,挫伤了大多数的积极性。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而处罚制度只能是学校管理的辅助手段,不是万能的。学校管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管理,决不能简单套用其它行业的管理办法。这制度必须要科学规范、简便易行,要符合法规,着眼实际,切实保护、鼓励教师的合法行为,不管是制定,还是修定完善,必须要围绕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中心;力求使其公正合理,以奖为主,鼓励大多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高付出的年轻教师。
四.“敢”字当头,率先示范,发扬民主,维护制度。
篇7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用电特点,阐述了通过电气系统设计节能、电气产品的选用节能、以及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节能等方面出发,介绍了实现中职学校电气节能措施及应用。我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致使学校的用电量迅猛增长,如何合理地利用能源,降低能耗,积极开展和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用电的特点:1、校园面积比中小学大,功能分区较多,出现的负荷中心点多,10/0.38kV电压等级供配电半径过大。2、实习工厂以及实训车间的实验设备及工厂设备台(套)数较多,主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便于就业。3、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等建筑场所的空调、开水器、风机和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较长,几乎都处于满负荷的状态。4、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等的照明灯具老旧,节能较差,若用电环境不好,电压偏高,运行时间长,耗电量大,灯具易损坏。
中职学校按功能分大都为教学区、实验区、办公区和宿舍区等。各区域对用电需求的多样性和系统供电能力的要求不同。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根据用电负荷容量及其分布、用电设备特点及负荷等级,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同时从系统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运行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最终达到电气系统节能的目的。另外要配置合理的供配电系统,结合校园各区域的用电要求,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且低压供电半径控制在200米内,以减少线路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和系统运行效能。要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变压器负载率宜为0.75~0.85。为提高对教学、实验、实训工厂等重要场所供电的可靠性,通常安装容量参数相同的两台变压器,其接线应适应负荷变化要求,使变压器按实际使用负荷经济运行,从而减少损耗。还要合理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若自然功率因数达不到接入电网要求,应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学校可根据负荷轻、重时段的不同,由无功补偿设备自动投、切电容组数,保持负荷功率因数在0.9以上运行。 合理进行谐波的预防和治理是必要的。谐波能使变压器产生附加损耗,谐波电压会使电缆绝缘局部放电增加,谐波电流会引起电气设备及配电线路过载从而导致能耗增加。因此,要采取措施有效治理谐波。例如:变压器采用DYnll型接线、功率因数补偿电容器串接消谐电抗器、采用有源或无源滤波装置、谐波较严重且功率较大的设备采用专线供电等。大负荷的用电设备如空调、锅炉、开水器、工厂设备等可采用变频调速器,使其在负载下降时,能自动调节转速,达到节能的目的。最后合理选择电缆、导线截面,降低传输电能损耗。照明节能主要是提高光源、灯具、启动装置、照明控制的总效率,利用天然光,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综合实现节能。中职学校以教学、实验楼为主,照明方式单一,大都采用均匀布置。但特殊实验台、实验设备、图书馆的阅览室等部分可采用近距照射提高照度,以实现节能。在日常管理中要合理进行照明控制,例如:
1、体育馆、图书馆、多功能厅、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应采取集中控制,并按需要设置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2、学生宿舍的楼梯间、走廊的照明、卫生间,除应急照明外,应设置节能自熄开关或感应灯。
3、对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应设置自动开关灯或调光装置。
4、可采用太阳能校园庭院灯。智能式控制,能定时自动开启和关闭路灯,既节能又延长光源使用寿命。
其次选用节电型用电设备,是电气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这就要求在用电设备选型时本着节能的原则,选用高效率、低损耗的节电型产品。例如:选用节能变压器。变压器是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用电设备,有关资料统计,变压器总电能损耗占总发电量的2%一3%,占配网损耗的60%。如今具有损耗低、重量轻、噪声低、效率高、抗冲击、节能显著的新型变压器也已产生。如S10型、S11型的干式变压器与S9型的干式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平均降低8%,负载损耗平均降低5%。变压器噪声水平下降7~10 dB,而且价格与s9型相当。根据负荷特性合理选择高效率电动机,采用高效率电机的耗电量与普通标准电动机相比,其总损耗可减少20%~30%,效率可以提高3%~6%。选择高光效光源,提高照明系统效率。照明设备是高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用电设备,高压钠灯的光效为是最高的,但荧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次之,高压汞灯较低,而白炽灯为最低。从节能考虑,选用光源应尽量少用白炽灯,推广使用细管径荧光灯(T5高频灯管)和紧凑型荧光灯,逐步减少高压汞灯的使用量,大力推广高效、寿命长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据相关数据统计,学校照明耗电量约占学校用电量的30%。若将灯具利用能源作为100%,则改进后的节电率可大大提高,其中光源更新后为75%,灯具改良后为30%,换用电子镇流器后为50%,采用荧光灯照明是高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等建筑的主要光源,因此在新建项目或对原有建筑照明进行用电改造时,可采用高光效、使用寿命长的高频T5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的方案,可使光效提高25%,功率因素达到0.9以上,节电达35%。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光源。 发光二极管(LED) 被称为“绿色光源”,白光LED理论发光光效可达200 lm /W,目前实验室里已经达到100 lm /W, 50 lm /W 的产品已进入市场,其较同等亮度的白炽灯耗电减少约80% ,节能潜力巨大。随着LED的迅速发展,发光光纤得以广泛应用,与LED 光源结合,发光光纤现已在建筑物立面装饰、室内装饰及水下装饰广泛使用。室外照明可选用太阳能灯具。
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使节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导致空调系统、开水器运行时间过长,下班后系统仍继续运行,或部分设备持续运行,消耗大量电力。此外,由于少部分建筑在夜间还要继续使用,导致整个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造成巨大的浪费。节能宣传是必须的,通过行为节能降低电耗。另外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全方位地对建筑中各类机电设备进行最佳跟踪、监管和管理、控制的功能,从而实现节能。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
现在,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大范畴的专业,它包括导游服务、饭店服务、酒店管理、餐饮烹饪等专业。而中职学校的饭店服务专业教师身上却有很多不足,如专业带头人匮乏、实践能力弱、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等。
随着近年中职学校就读旅游管理学生的增加,专业老师数量缺口较大,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师来源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来自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校所读专业课大多以旅游管理和导游业务等课程为主,管理理论知识丰富,导游业务技能精通,但对于饭店服务的专业技能却比较薄弱。第二类是非专业教师改行,通过短期培训而来。这类教师大多缺少动手操作技能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往往是照本宣科,对饭店行业的了解知之甚少,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较严重。第三类是来自于服务饭店企业的管理教师,他们熟练掌握了技术,有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但相对缺少的是如何指导学生的教学经验。很多学校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只能聘用临时教师来上课,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随着饭店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专业教师随时注意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并及时传输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对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方面培养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不断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自主、专业服务、专业成长等内容。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加以强化。
二、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培养
“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而且在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等方面有较高水平。而目前许多专业教师边学专业边教学生,专业水平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很难保证教学、实训质量。专业教师明显匮乏。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
1.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
每年寒假、暑假,都会有全国、省、市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校要抓住这些培训机会,选派或轮派专业教师走出校门,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掌握不同课程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方向,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级复合型技术人才。
2.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
对专业教师进行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技能,取得相应的高级工技能证和技师证书。这样,教师的技能操作得到强化训练,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起到辐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型“双师型”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篇9
关键词: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 体验式教学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24-01
中职专业的学生比较偏重于技能的培养,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技能,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还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及应变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工作岗位有关的技能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实施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技能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加大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验式学习,实施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1 体验式教学概述及优势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对学生所学专业来设计一些活动项目及相关的情景模式,学生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来获得个人体验,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来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来提升个人认识的一种培训方式。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是大不相同的,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它更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参加活动的感受以及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后进行讨论的心得,加强对本行业的认知能力。对原来观念及态度的改变等。体验式教学在企业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不同阶层的人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一线技术性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技能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是日后中职学生参加工作后所必须拥有的东西。所以,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极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各大企业对招聘人才的要求由原来的“重文凭”转向了现在的“重能力”。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想毕业后就能从事相关的工作,在拥有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及管理能力,这样才会的得到公司的认可。这种能力就需要在校期间的的培养了,可见体验式教学在中职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有利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由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就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在应聘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在酒店管理行业,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如果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就与社会脱节了,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不仅对学校的发展没什么好处还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就业,因此,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体验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为酒店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酒店也不例外,一个酒店的日常运营状况以及酒店今后的发展与人力资源都是分不开的,人力资源部门在酒店的整个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中职实施体验式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捷径,使学生在应聘的过程中凭借自己良好的专业能力以及相应的管理能力更好、更快的融入到酒店管理部门,在酒店综合实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也为酒店提高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捷径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中职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面临着众多困难,“僧多粥少”就是当今的重要现象,要想得到企业的青睐与重用只拥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这就需要学生有相应的管理及操作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了良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及技能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3 中职实施体验式教学所需要的保障性措施
3.1 完善的师资力量
要在中职实施体验式教学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师资队伍。体验式教学的开展需要更为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完成学习目标,这就对专业的教师有了一定的挑战性,老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能水平、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企业现状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学校要多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挂职学习,通过自身体验来向学生进行讲授,这样更具有说服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校教学工作进步的关键力量。
3.2 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进一步稳固
学校要开展体验式教学就要有一定的实践场所,所以,学校要有稳固的合作企业来加强学生及老师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见习的过程中来加强自身素质及技能。老师还可以通过挂职来提升个人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验。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企业就只是“纸上谈兵”,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实践,使学生远离了企业需求。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才能保障职业学校在教学上的缺陷,使学校教育紧跟时代步伐。
4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酒店管理在餐饮行业居于重要地位,与餐饮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还有重要的关联。中职院校是专业的培养人才基地,学校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中和素质的培养,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应用行人才。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中职实施体验式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瑞.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运用[J].神州,2012(30):140.
[2]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 王娜.体验式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篇10
伴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身心护理。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
中医学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最早的经典医学著作《内经》中就有很多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论述。
剖腹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一种手术。剖腹产病人与其他的病人有所不同,剖腹产孕妇和家人总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担心能否获得一个所期望的“优生儿”,这是一个喜悦、紧张与痛苦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此时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紧张有序的心理护理,使她顺利而愉快地渡过这一难忘的经历。手术室对于剖腹产病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冷清孤独的环境,而手术室护理人员跟病人接触时间又有限,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呢?根据十余年的工作实践及所学的中医学知识,笔者谈点个人看法:
1、暗示转移法――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陆渊雷前辈曾谈用百合治百合病,此乃暗示,前辈谓“非百合之功也”。手术室要整洁清净,床单物品上无血迹,手术器械放在隐蔽处,手术室护理人员各种操作均要做到稳、轻、快,尽量缩短各种操作时间,以减少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创伤,这些均给病人一种轻松的暗示,从而避免其紧张焦虑,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2、说理开导法――术前疏通病人紧张情绪
《灵枢・师传篇》“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每个手术病人在进入手术室之前,经管医生都已经完成了术前告知,但由于病人对将要实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剖腹产孕妇,或怕手术疼痛、或怕自己及宝宝发生意外,或怕宝宝性别不如所愿等等。因此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通俗地向病人解释剖腹产手术方面的知识,运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消除病人的不安和担心。对病人采取的的任何措施和操作都应尽可能争取得到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如脱衣裤、、给氧等,必须先对病人说明目的、步骤,争取病人的积极配合。
3、情感相胜法――术中关注病人情绪变化
《内经》“百病生于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绪偏激或持久过度,可以损伤机体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使之升降失常,功能紊乱。剖腹产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心理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丰富是其它任何手术病人无法比拟的,她们既担心自己的安危,承受手术的痛苦,又要担心宝宝的安危、健康及性别是否如所愿等等,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剖腹产病人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宝宝取出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在病人耳边温柔地告诉她“宝宝很健康,放心吧;宝宝很可爱,胖乎乎的”,以此来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若观察出病人很渴望男孩或女孩,但性别不如所愿时,一定要耐心诚恳地劝导病人“没关系,还年轻,我们还有机会的;别太在意,最重要的是母子(女)平安就好”。一定要做到急其所急,给其所需,“以情治情”或“以情胜情”,有意识地用我们积极乐观的情感活动去控制调节病人消极失望的情感活动,以顺利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4、定志安神法――术后交待病人手术情况
《内经》指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送病人回病室过程中,对清醒的患者应告知手术进展很顺利,一切正常。做好保护性医疗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精神乐观,情绪安定,以利于术后康复。
华佗在《青囊秘录》中说“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说明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作用。它应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那么,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如何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从而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变通融汇,这还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