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初高中数学存在的差异
1.内容方面
初中数学,许多内容都是以通俗、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直观性和趣味性都较强.而高中数学一下子都转化成了抽象的逻辑运算、函数、集合等术语来表述,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更强,知识难度加大,而且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且需要更灵活地去解题,计算也相应的复杂起来,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并消化.
2.思维方式方面
初中数学,以几何来讲,初中所学都是平面几何.而高中几何,我们要接触的则是立体几何.会在三维立体空间去解析一些立体空间的表面积或体积等.因此,初中数学是基础.本身具备形象化、浅显化、知识容量相对较小等特点.高中数学的特点则是多元化、广泛性,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严密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以及思维递进性.
二、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更系统.在新课程倡导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摒弃原有的灌溉式教学,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着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性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掌握学生初中数学的掌握程度,以便更顺利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任课教师在前几堂课时,主要侧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摸底测试,然后了解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好,哪些方面掌握得相对较薄弱.针对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可以进行详加讲解,为以后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任课教师也可以在以后教授新知识点时,进行补充讲解.这样,学生可以在对初中数学了解的基础上,更快、更全面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的知识.
2.侧重于现阶段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的初中生,都习惯于慢节奏的学习方法,且依赖任课教师性强,一旦初升高后,根本无法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方式.综合上述,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势在必行.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三点,即:听课、复习以及习题诸多方面.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需要一个正常的过渡期,而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手段.如若学生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必然会带着诸多疑问,课堂上教师进行逐一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学生也应学会主动探索钻研,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后复习,任课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自行梳理所学知识,对自己所学知识点逐一进行归纳、总结,减少对任课教师的依赖.课后习题及作业,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所犯错误要及时更正,避免下次再犯.通过这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对数学进行深入探究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这需要反复的磨练才能激发出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知识,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4.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爱好,才会对学习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活动,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幻灯片或卡片、几何模型等等的辅助工具教学,把内容图文并茂的讲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这些新奇事物中领悟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思维更广阔
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创新能力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了解的能力.任课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强化学生联想思维.因为联想能让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爱学习,并且能树立起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更爱学、好学.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习题也要一题多样化.学生是通过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自己所学知识的,而大量的反复练习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之,如果教师所提供的习题足够新颖,则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篇2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是导致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如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学法的变化等。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1.学生心理的衔接
在高一教学中,因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学生小学、初中数学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数学成绩可能有不如意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要教育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在高一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一份责怪,多一份关爱。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解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2.教法的衔接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加强学习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解决学生知识衔接。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加强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
初、高中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座谈,让初高中教师就教学方法进行衔接,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教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
②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③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学法的衔接
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
(1)教给基本方法
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2)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衔接阶段,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
篇3
关键词:变化 衔接 措施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 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篇4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数学教学;措施
高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在高中阶段才真正被提上日程,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明确教学要求
学生进入高一,一方面。教师不应该是忙忙碌碌于教授新课,而是应该对自己所教班级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情况进行必要的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不应该只专注于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的研究和学习,还应结合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分析相对于初中的数学来说,高一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这个联系和比较中,就很容易地找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又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
二、引领学习方法
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在反复地使用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可取的,还有些是需要摒弃的。对于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纠正,只有学习方法对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告别高耗低效。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办法,让学生之间多交流、多互动,或是效仿一些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办法,或是大家一起研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步骤等等。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方法
引言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应当是一个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从多方面来研究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进而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一、系统地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
首先,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初中数学教材难度降低了,如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要求降低了,删除了圆周角、旋切角等内容,但这也间接造成了初中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不够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高中教材一改以往的旧模式,教材具有模块结构特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1]。而在高中数学教师中,很大一部分基本没有接触过初中数学教材,对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不熟悉。其次,由于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比较充足,教师可以有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也有时间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刚接触的新知识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在课堂上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时间去消化巩固和强化,导致自身学习困难、初高中知识不能被灵活运用。例如,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阶段,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继承传统教材重视基础的优点,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思想方法都落到实处,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问题。
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教师讲解很全面,数学知识归纳也到位,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记住教师所讲的内容,就基本能顺利完成课外作业[2]。而学生升入高中后将面临许多变化,新教材、新教师、新集体和环境的改变使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的数学课堂,再加上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与实际的生活有些脱节,学生若不及时进行课前预习,便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也很难保证听课的效率。相对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比较有逻辑,也比较抽象,所以进行课前预习,做好知识的衔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有着许多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很多知识是从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延伸过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课前预习就是课前学生自己学习相关知识,并记录自己产生的疑问。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产生一种想学、想问的心理。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知识前,对所学内容快速地预习一遍,对新知识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把这些知识和以前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在听课时效率就会变得更高了。
三、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和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概念更加抽象,规律和结论更加严密,教学要求也更高了。如果教师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讲课,学生会感觉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也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还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科学性强,重点内容比较突出,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指导,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自己设计教学过程、课堂问题以及组织教学活动,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4]。
四、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整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在课堂上表现为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有隔阂,即使与同学朝夕相处也不愿公开自己的心事。因此,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和调整。首先,课堂教学是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采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要区别对待,要公平地看待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关爱和信任,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
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下来以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以及采取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尽可能激发出每个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分析原因
现就目前整个社会大环境,我个人认为形成高中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1.学生吃苦能力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加上每个家庭中孩子又少,都是家中的宝贝,父母又特别溺爱孩子,他们吃苦能力很差。如,我们在初中所谓的优秀学生,到了高中,由于高中知识相对初中难了许多,每节课容量要比初中大很多,知识内容又比较抽象,这样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要有吃苦精神,并要有善于钻研、善于探究的思想。可是我们现在好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这就是要学好数学的根本性问题。
2.学生学习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我们知道,大部分初中生到了初三都迫切地想上高中,这一方面意味着他们对高中新环境学习的好奇,另一方面是他们渴求对知识的掌握,于是他们就非常刻苦地学习,一切目标都是为了顺利地考上高中。步入高中,等待他们的是更深的学习内容、更高的学习要求、更激烈的学习竞争,当学习屡遇困难,当学法收效不佳,当努力没有达到预期,当压力逐渐增大时,不少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消退,茫然情绪和心理负担加重,学习上和心理上都产生较大障碍。
3.初、高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地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修订下新增加了不少内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竞争,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战略”性调整,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内容,争取复习时间,根本不顾及高中生的接受水平。针对上述情况,下面谈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做法。
二、具体做法
1.教师把握好初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的思想
初中生普遍比较贪玩、好动,思想单纯,可通过中考前的磨炼,到了高中,他们突然明白了很多问题,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认识事物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乐于自行钻研,对成功充满信心。根据这一特点,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完成值得深入思索的尝试问题,使他们通过尝试性学习,通过尝试问题的解决,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2.教师要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 知识讲解 作业评讲 试卷分析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46
对高一新生来讲,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学习,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然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就是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时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的增多,灵活性的加大,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讲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是我们高中数学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 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高中数学抽象的知识多,对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这就必须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而这样却又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也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之一。
其次是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板演的机会较多。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数学能力的培养。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高一数学教学的开始,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高一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板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再次是要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而高中数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更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习惯于继续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自我综合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使学生认真做到预习、听课、作业、消化、归纳等,能将前面提到的基本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几个关系:
重视指导和培养学生开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认真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段。
指导学生基本方法。教师指学生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 。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篇8
【关键词】初高中 数学学习 衔接 问题与对策
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成功升入高中以后,出现了学习吃力、跟不上课程进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使他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丧失了兴趣,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一、造成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习环境的变化
高中,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面对着新学校、新老师、新班级、新同学,学生要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心理可能会发生变化。其次,学生经历中考升入高中,势必会有一个放松懈怠的阶段,刚刚升入高中,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再次,学生刚升入高中,就要接触诸如函数、集合、映射等比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也使他们对于日后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有所担忧,产生畏惧心理,这些都可能造成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初中的数学学习,学生接触的基本都是常量,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高中的数学,多是一些抽象性的概念,而且多研究变量,且题目类型多,计算复杂,注重理论分析,较之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学习难度了很大的增加。
此外,初高中的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举例来说,高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常会涉及重心、垂心、中心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等内容,而这些知识并不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因此,学生对于这部分高中常用而初中不常接触的概念十分模糊;再比如,初中的数学学习,几乎不涉及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而高考数学中却常出现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一般都会讲解很细致,且初中数学题目类型较少,一般来说,主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公式和典型例题,课后多加熟悉,就会在考试当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到了高中,学习任务一下子加重了,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且应用形式变化很大,老师很难在课堂上全盘讲解,一般只能选择典型题进行讲授,不能把全部题型类型都讲解得特别细致。因此,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多思考,多总结,多练习。
(四)课堂容量的变化
由于初中数学的难度小、题型少,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会对重难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强调,对多种类型试题进行举例示范,还会给学生争取一定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内容的巩固。到了高中,教学时间紧、任务量大,知识点多,且题型变化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明显增加,教学进度加快,课堂容量也有所增大。
二、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实现教育管理优化
1. 认真做好初升高的入学教育。在初中升高中的衔接阶段,各高中应该认真做好入学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入学典礼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衔接阶段对于日后高中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尽快进入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消除懒散松懈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同时,教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消除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畏惧心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实例,将初高中的数学学习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课堂容量、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应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数学的学习;二是使学生意识到高一的数学教学内容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解好、学好这些内容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三是请高年级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让高一学生从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高一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进步和提升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作业布置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进而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现教学环节优化
1. 备课环节的优化
首先,授课教师需要通过访谈、进行入学摸底考试等形式,对班级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基础和情况进行了解。针对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进度。
其次,高一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对初中的数学教材内容有所了解,知道学生在初中都进行了哪些知识点的学习,在备课环节,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对于初中学习没有涉及而高中需要应用的知识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之前进行补充;对于像三角形的四心、相似图形以及十字相乘法等在初中只是略微涉及,而高中是重点的知识部分,进行巩固加深。
再次,针对高一的数学教学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以对初中旧知识的回顾复习作为铺垫,取代直接导入高中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以减缓高中数学教学的坡度。
2. 教学导入环节的优化
首先,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分梯度教学。教师应采取“低起点、小梯度”的知识导入方式,多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逐步增加教学难度,进而使学生对于新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其次,在高中数学的初始教学阶段,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放缓教学节奏,多给学生一些吸收、理解知识的时间,对于不懂、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再次,对于难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取过度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进行函数概念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初中学习过的基本函数复习,然后再过渡到高中数学里的从集合观点定义函数的学习。
3. 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在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我们主要通过数形结合的直观教学法和新旧知识联系对比教学法来实现高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这里以高中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为例,进行数形结合的直观教学法阐述。众所周知,高中立体几何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空间感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立体几何时,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空间构图,更加理解不了其空间关系,因而造成了学习的困难。针对这样的问题,高中教师在授课环节,可以自制一些教学用具或者借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立体图形,如粉笔盒、小地球仪等,为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变抽象难懂的空间立体架构为现实存在的实际物体,进而达到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旧知识联系对比教学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新旧对比,分散难点,理解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这里以高中数学的函数部分为例,进行说明。在初中,函数被定义为“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按照某个对应法则,对于给定的x,有唯一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它所表达的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高中,函数被定义为“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xy是从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它所表达的是集合的观念。由此可见,新旧知识之间是存在关联的,通过这种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三)学习方法的优化
要想真正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的问题,还要做好学习方法的优化。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的不同,认清高中数学在语言描述、思维方式等的特点;二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下复习和勤加练习”;三是使学生转变过分依赖老师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自觉自主地学习。同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抓住知识点的本质,在变化的试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勤思考多练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结束语
在初升高的数学学习衔接阶段,由于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容量等出现了变化,常会导致学生学习吃力、跟不上课程进度以及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要从三个层面做工作:一是学校层面,要在教育管理上进行优化,认真做好初升高的入学教育并倡导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教师层面,要在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从备课到教学导入,再到教学方式方法,都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还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化繁为简;三是学生层面,要实现学习方法的优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转变被动式的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的问题,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商学浩. 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
[2]杨益锋.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8).
篇9
一、老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并获得知识与技能。而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我们要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指导方面多下工夫,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也可通过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直观形象中,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高一数学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这么多的概念集中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而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讲清概念的背景、条件、来龙去脉。而在识记数学公式时,也可适当的利用口诀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不但巧记了公式,还能运用公式。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极坐标中的“极径变为负,极角增加”;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同性为增,异性为减”等等,均能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老师要明确初高中数学相互衔接的知识本身的差异
数学知识是一个连续的体系,因此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的概念、解三角形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复习与回顾旧知识,联系、探求和区别新知识,对那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更要注重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比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在初中已学习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特别是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关系等,复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为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相对而言,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少、浅、难度低、知识面较窄。而高中数学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所涉及的知识更加广泛,还有不少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引伸和完善。比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内的,但实际生活中也有不在这个范围内的角,为此,高中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角、负角、零角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再比如,初中的平面几何中的许多规律在高中要学习的立体几何中同样有应用,而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更注重在三维空间中研究点、线、面的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这些联系与区别我们教者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迈进新的知识殿堂,探求美妙新知。
三、老师要注重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因为高中数学课堂的思维方式和初中数学课堂中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初中阶段,很多老师都喜欢通过不同类型题目的重复讲解,给大家为每一类题目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要分几步进行,遇到合并同类项问题应该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等。因此,当我们带着初中学习中早已习惯的这种机械但是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肯定会不适应思维形式上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的高中数学,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快速适应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很容易导致成绩下降。为此,我们教者应要求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及时复习巩固,同时借助对典型题目的分析、求解,归纳、概括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大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努力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四、老师要把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对未来人生的规划思考是现代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强调的是数学课程的选择性。相对而言,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只是注重教学基础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一、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的不一致性
初中的数学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知识层面涵盖很广,而高层次、深层次问题则显得比较单薄。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以简单的运算为主,代数式的运算方法几乎没有,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在理解内容方面也单纯的从感性认识旋转式的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容易达到。相比较而言,高中的数学则更加具有深度和难度,考察知识方面也较专业。
2.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初中的教师只需全面了解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将知识点归纳详细,在上课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详细的讲解,学生们则只需熟记概念及公式,考试时取的好成绩的概率非常大。然而,高中教师则相对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不光是高中课标教材中的知识,还包括初中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状态等各方面信息,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教材体系和以往大不一样,而教师如果对此都没有很好地了解,还是死搬硬套的按照以往大满灌式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来教授学生,毫无疑问的会导致学生听不懂。
二、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1.全面掌握初、高中课标教材的异同点
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教材为基石,老师是教材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员,所以老师要先做到全面的认识和掌握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内容,其次要明确教材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最后要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整合包括学生和教材在内的所有资源。教师要想处理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顺的问题就要将初、高中课标教材和大纲版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和对比,明确其培养学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第一,可以对不同地域所配套的初、高中教材进行的系统、全面的了解,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第二,把熟练驾驭教材作为全面了解、分析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异同点的目标。
2.系统了解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革
高中教师要适应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全面理解和掌握初、高中课标教材的理念、实质、结构、目的和教学方法变革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初、高中各阶段数学教学的不同点、学生的各种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
3.关心理解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需要
高中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应更具有针对性,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首先,在授课前向学生强调高中数学在整个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和其学习的目的性;其次,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空白区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进行攻克,对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点和异同点进行专门的梳理和连接;再次,通过对比的方法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特性以及在授课时的难易点;最后,联系高中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介绍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初、高中数学新课程体系在学习方法上的实质差异。
4.贯彻落实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着重将知识产生和方法探究的过程讲授给学生。相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生搬硬套,高中数学则更多的是灵活应用,它的抽象性较强,这就需要学生能融会贯通。要想学生能全面把握这些知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实质,就要求教师将新知识的产生和解题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讲解,探究其背景原因、产生过程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质疑和提问的思维方式对待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重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梯式教学。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时间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如映射、集合等内容都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可以在刚开始的一个月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改变教学进度和深度。在可以完成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适当的缩小课堂讲解内容,将难度减小,进度放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层次的内容,用“低起点,小跨度,多练习,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从慢到快依次递增的速度进行。而在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知识点的讲解上,则需要教师先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和对内容的铺垫,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举例说明知识的重点和实际运用情况,并对其做出归纳总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使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尽快的熟悉和进入该阶段的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整改措施,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尽快的融入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初高中数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