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设计规划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街设计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街设计规划

篇1

关键词:动线设计与规划;业态设计;商业建筑设计;主力店铺;商业内街

购物中心动线设计规划主要包括:联系外部动线系统规划;入口及大堂动线规划;中庭动线规划;楼层水平动线;楼层垂直动线规划等五部分。

一、联系外部动线系统规划

1.联系外部道路处理

大型购物中心与外部道路的联系是动线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在规划联系外部道路时应结合周边道路的现状规划出主入口位置以及广场位置,这样可以吸引人流方便行人进出。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可以引入城市广场概念,使得商业活动适应城市形态,对城市做出适当的退让,在城市道路与各个商业入口处设置景观节点,充分利用城市道路。

2.停车场进出动线设计

停车场进出口的位置将会影响周边道路的车流方向,规划不当不仅会影响停车场进口的效率,也会导致车流回堵影响周边道路交通。停车场进出口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

出入口应设在交通较少的非主道路上,如用地受限必须设在主道路上必须退让足够距离以便车辆进出。

应配合道路交通方向进出避免交叉干扰。

采用效率高的收费系统以节省车辆进出时间。

3.行人动线规划设计

行人动线主要指停车场地到购物中心的动线。当停车场地位于购物中心垂直位置(地下或屋顶停车)可以考虑通过立体交通设计来缩短步行距离,避免人流车流交叉干扰;当停车场位于较远距离时尽量避免穿越交通量大的道路,必须穿越时可以考虑采用立体交通和地下通道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增加购物中心的易接近性。当位于地铁和公交车站附近时应充分考虑人流集散,设计出相应的场地和直接方便客人到达的道路体系,以方便人流进出。带动商业气氛。

4.货车动线设计

货车流线设计应尽量与消费者的车流和人流分开,避免交叉干扰,并应设置足够的卸货场地。货车动线设计要注意利用建筑物较偏僻的地方或是行人较少到达的地方,尽量减少对客人的干扰。

二、入口及大堂动线规划

入口对于商业购物中心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指标,应有较强的形象性和可识别性,对外部环境要有一定的视觉形象冲击,入口处设计应当结合城市道路和城市广场,设计出适当的人流集散广场,使行人停留并对人流作出引导。将购物中心名称和标示进行显著的展示。

入口大堂设计应有明显的易辨的特征,它是室内动线的起点,购物中心内各个商品商店位置标示板以及引导地图集中放在购物中心各个入口大堂处。大堂设计尺度应相应放宽,步入大堂人们可以做适当的停留和思考。

三、中庭动线规划

在购物中心中中庭是购物中心的焦点,中庭位于各个商业内道路交通的交汇处,是人员活动最频繁处。一方面提供场所购物以外的活动使用,如流行展示和动态表演等,另一方面也是公共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在此设计时应充分把握空间尺度,塑造空间张力使其成为购物中心意向的焦点。中庭设计时尽量采用屋顶采光,具有视线上的引导性,推动购物者上楼消费。

四、楼层水平动线规划

楼层水平动线设计的目标是要使同平面上的各个店铺的空间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得消费者可以轻松的看到店内展示细部,具有视觉渗透和引导性。商品布置尽量面向视觉焦点,以达到聚焦效果。相近功能类型的商品应尽量集中布置,方便购物的同时可以带动消费。

五、楼层垂直动线规划

在购物中心中如何引诱消费者离开低楼层前往高楼层消费,这是楼层垂直动线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他能提升购物中心的整体价值。在商业建筑设计时往往把人流较大的业态布置在顶层和底层,用垂直交通带动中间楼层的商业。

六、设计手法以及商业内街业态规划和设计

水平动线设计具体设计手法即商业内街设计和引入,商业内街的形态通常有“L”型、“回”型、“U”型、“T”型、“一”型、“H”型等,根据基地周边状况利用商业内街形态将室内空间划分为许多不同空间,在内街端头通常设计主力店铺,利用各种特色主题区域和主力店主力客户来吸引人流在各个区域流动。室内步行街全长约300-400米为宜,室内步行街出入口一般通向不同城市道路。

室内步行街首层公共通道一般宽约10米,部分区域设置可供行人休憩的长椅,节点区域设置休闲广场,可定期举办市场推广活动。楼层之间高度及通道宽充分考虑了人体生理学的因素,基本能保证正常身高的人从每个楼层的各个角落能看到对面各楼层的店面招牌。沿着各楼层室内步行街可直接到达与之直接贯穿的各大主力店。这有利于不同消费群的互相转换,做到人流的有效共享。商业外铺设计应以城市广场为切入点,沿城市道路布置,在中间部分节点设计与室内步行街相连通的出入口,外铺设计与室内步行街相结合,充分利用商业内街主力店铺的有效带动。

垂直动线设计利用垂直交通和视线对人流产生的引导性,具体手法在商业内街交汇接点处设计中庭。

建筑平面规划上,通过室内步行街和中庭,经过科学合理的动线设计将功能不同的主力店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人流共享。通过室内步行街,把各功能店铺类如超市、家电卖场、玩具反斗城、溜冰场、ktv、影城等主力店及其他品牌店有机串联。可以说,室内步行街,是购物中心的灵魂。

业态设计以及功能组合上,考虑各类别主力店经营的特点,营业时间的差别,经营产品的类别,以及目标消费群体的类别等特点进行科学组合,形成聚留效应共享共赢。

节点空间上,将各个中庭、广场等特色节点空间有机地组合起来,布置特色餐饮、休闲咖啡茶座等,使主力店与步行街有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丰富建筑空间的商业感觉。所有主力店、步行街的垂直交通均与地下停车场有着十分便捷的联系,结合功能分区,通过清晰的VI导视系统,极大地方便顾客出入。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start and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the Pedestrian Street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and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ity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ut forward in good traffic system, complete spatial environment image, rich spatial form, unique landscap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dvice; discuss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in the city.

Keywords: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商业步行街为构筑城市商业中心,缓解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压力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中一个浓缩社会历史、文化的场所,始终处于一个多层面、多方位、多形态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之中,其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步行街的发展经历了“仅仅吸引顾客――对步行者的关怀――成为社会活动中心”三个发展阶段,使人们的行为方式更加丰富,在轻松的环境气氛中享受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乐趣;加强了人们的地域认同性,成为城市的社会活动中心。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名片,其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所以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

1.城市商业步行街的优点

1)社会效益―――步行街是城市意象的重叠,是维系城市与居民的纽带,为社会各阶层民众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以及休闲、娱乐、购物的场所,为各种文化的共存、交融创造了条件,也为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经济效益―――步行街吸引了行人浏览、散步、购物,从而增加了消费,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3)环境效益―――步行街减少了车辆,降低了噪声、废气的污染程度,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4)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城市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分析

一个综合性的步行街要满足于消费群体的多重需要,并且要创造出自身的特点,可以通过街道特有的空间环境特性展现,诸如特殊的建筑风格、特别的历史文化遗迹等;也可以从具体业态上来进行丰富,要着眼于商业和文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结合点上,要有多样性、层次感。

1)丰富与多样性

商业步行街除了具有统一性、整体性的特征外,还应同时具有丰富与多样性,避免过于单调和沉闷,这也是与它的商业性质有关。丰富与多样性可以为人提供更多的方式和选择,促进商业行为的多样性。例如新天地中,石库门的厚重与玻璃的轻盈,东方的四合院和西方的巴洛克,等等。对比与和谐,造成了其丰富有趣的空间界面。

2)整体性与统一性

步行街外部空间的格局、形态等必然会影响到空间整体性。视觉空间往往会有一个统率的主题,一个贯穿始终的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视觉意象,不会给人以拼贴、拼凑的凌乱感。

3)人性化

商业步行街的尺度应该是一种适宜人步行和休息的尺度,从心理上讲,应该给人以亲切感,人性化。

3. 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建议

商业步行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商业步行街达到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一)步行街室外环境布置、入口与广场的衔接要求

1、步行街室外环境布置(外广场为主)

A、注重互动性

步行街内部环境与室外广场互动,步行空间的配置最好紧邻商场建筑物外墙,与入口有充足的缓冲空间(约10mx10m),使步行过程达到对行人吸引的效果,使广场与步行街内部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多样化活动互动在广场的步行空间,应考虑使用者行走过程中驻留点停留空间。因此可以在广场平面规划时置入一些空间凹凸处或借用广场中设施物的设置点,以达到广场多样化活动的互动。

B、以人为本

步行空间的尺度在设计时采用建筑、建筑小品、硬质景观和软件环境处理,可以达到人性化设计和贴近人的亲切的尺度。亲水平台、喷泉、座椅、铺地、绿化、可以相互交错布置在略有高差的层面上,并以小桥、柔和的曲线、素雅的材料、平静的水面、绿色的草坪构成步行空间。

C、设计流畅空间

步行动线的安排应尽量以两据点的连接为原则,配置于广场周边,并减少广场中穿越性动线的出现;步行空间的宽度以容纳四人并肩行走的净空间为佳(3m~6m),其他附属设施(灯柱、广告招牌立柱)设置于步行空间旁约1.5m的空间范围内,以达到步行空间的流畅性。

D、自然导入

现代步行空间在注重硬质元素设计的同时,应引入树木、花卉、草坪和水景等自然元素。行走空间内植栽的配置以高直、遮荫和不阻挡视觉景观为选择植栽的原则;植栽的配置应配合广场设计主题,亦可以利用植栽作为区划广场使用行为的元素,融自然于广场。将地面绿化结合屋顶绿化,既符合景观要求,又应符合节能要求;设置不同凹入深度的过渡空间,并使遮阳与绿化相结合。

E、统一主题

广场地面除铺设完整外,其设计时应将广场中不同的行为模式区域用不同的地面材料加以区分,配合广场主题一并考虑。

F、无障碍空间设计

在铺面的材料考量上,应达到防滑的效果,且将残障者行下次无障碍空间(导盲砖、残障步道)考虑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无障碍、安全的步行空间。

2、内街入口与广场的衔接

内街入口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也是室内步行街的终点。由于内街入口介于内外之间,高度和宽度需要同时适应内外立面的需要,如果内街入口高度太低,对购物者吸引力将大受影响,内街入口高度太高又让人感到不亲切。

(二)人流流线设计要点

人流流线明确,是合理而有序地组织交通的关键。交通组织不仅要把人流引入步行街,而且要在内部合理地组织人流,既要让购物者满意,又要让零售商在经济上获得效益。

篇3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要设计出具有商业前景的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就要先明确设计的目的,作出详细的设计规划,然后再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实现出规划.从总体上说,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要以绿色环保、综合娱乐、特色主体为设计方向,以区域式的方式打造商业街,这种设计方式能吸引合肥、南京、芜湖等的中高端消费者.

关键词 :巢湖;半汤温泉;商业街

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05-0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4A328)

1 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设计的目的

巢湖半汤温泉是我国四大名泉之一,位于巢湖市东北的汤山脚下,它距离巢湖市区约8公里左右,是一个集疗养保健、度假、游览于一体的度假村.人们在该渡假村中能与亲人和朋友享受各种快乐的时光、能展开商务交流、能康复身心等.该度假村的服务中心设有2000多张床位、拥有能容纳200多人的会议室、留有供3000多人同时就餐的就餐场所等.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给巢湖市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如果巢湖市能在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附近设计出一条提供人们消费的商业街,使该商业街与温泉度假村彼此促进,就能让巢湖市建立一个独特的文化景点、创造出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

2 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设计的规划

2.1 分析商业街设计的背景

巢湖温泉街距离合肥市约60公里,距南京市约130公里、距离芜湖市约50公里.消费者距离南京市与合肥市有近两小时的车程.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据2014年1-6月统计数据显示,巢湖市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指标均低于人代会提出的目标指数.另外该市的娱乐发展也比较落后,其娱乐业经营主要以KTV娱乐为主,这种娱乐方式已经较为陈旧,无法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该市的商业区发展分布不合理,商业区与商业区之间呈点状的方式发展,彼此之间缺少有力的支援.该市场人口少、分布散、信息不发达,难以迅速打造一个消费中心.该市汽车拥有量少,且汽车服务措施落后,多数地点没有配备足够的停车位.该地交通不发达,巢湖市以外民众来当地消费主要依靠私家汽车.

2.2 提出商业街设计的战略

根据以上巢湖市发展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到,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面对的消费者主要为外来的消费者,它的消费者群体应为合肥、南京等大城市的消费者,为此,该商业街的战略计划应是辐射式的,它需以巢湖市为中心,其服务口碑应向安徽、江苏两省扩散,吸引两省外来消费者前来旅游.而要让商业街能吸引外来的消费者,其业态设计应突出巢湖当地的品牌特色,特别是商业街设计要与巢湖度假村彼此配合,打造出一个商业街+度假村的商业品牌.

为了实施商业街设计的计划,巢湖市政府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宣传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让当地民众共同支持商业街开发的计划;作好交通的规划,通过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消费者愿意来该商业街消费;完善产业结构,当地政府要重点宣传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以温泉的特色带动外来消费者前来消费.

2.3 构思商业街发展的模式

国内的商业街经营的模式有推广某一特色商品的类型、体现当地文化气息的类型、综合休闲娱乐的类型等多种模式.要构思商业街发展的模式,就需要结合当地发展优势综合思考:

2.3.1 特色的温泉文化

巢湖半汤地区离市区约8公里,从合肥市或芫湖市出发,车程不到一小时,该温泉可为商业街的宣传核心,它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巢湖半汤温泉有悠久的温泉文化,它拥有四大名泉的背景.为了宏扬巢湖半汤的温泉文化,巢湖市花费大笔了大笔宣传资金.若商业街结合当地的温泉文化开发商业街,商业街将能与当地温泉景点相互扶持,达到商业宣传上的事半功倍效果.综合巢湖半汤温泉的特色,可以看到商业街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具有足够的地理优势,它处于数个城市交汇处,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具有特色的文化优势,它具有四大名泉的文化背景;具有资源的优势,温泉度假村为商业街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具有营销的优势,只要合理的规划商业街的发展,它就能与巢湖半汤温泉相互辉映.

2.3.2 环保的概念兴起

随着人们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人们开始增强环保意识.特别是巢湖市河道污染严重,这使人们兴起对自然的向往.若在巢湖半汤温泉商业街中提倡环保的意识,人们会因为愿意支持环保而前来半汤温泉商业街.

2.3.3 多元的娱乐需求

合肥市距离巢湖半汤温泉极近,它是商业街商业宣传的主要幅射城市之一,目前合肥市的经济正飞速发展,合肥市投资50亿建成的合肥万达广场正吸引着当地高端的消费者,合肥的商业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由于合肥市万达广场主要有概念餐厅、中华老字号餐厅、海鲜消费中心、KTV中心等,这种娱乐方式较为单一,人们希望有多元化的娱乐需求,这就带给巢湖市商业街潜在的商户,只要巢湖半汤温泉商业街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能吸引人们驱车前往.

2.3.4 刺激的猎奇需求

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这使人们的身心倍感生活压力.人们希望在工作之余能有一段独特的休闲时光.这段休闲时光可以是健康的,巢湖半汤温泉能够洗涤人们的身与心,它能用自然的力量起到养身、保健的作用;它也可以是浪漫的,人们希望能在休闲时光享受到都市中享受不到的刺激;它还可以是欢乐的,巢湖半汤温泉商业街可以提供一个吃、住、玩一条龙的消费模式,让人们在商业街中全方位的享受到欢乐.

从以上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的优势来看,它需将商业街以主题区域式的方式设计,让每一片区域都体现出一个独有的特色,这种综合式的商业街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3 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设计的方法

3.1 突出健康文化,打造健康旅游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投入更多的关注.人们不仅希望能在温泉度假村享受到健康的温泉之旅,人们还希望在度假村外的商业区继续体验健康的生活.这就要求商业街设计能够延续温泉度假村的健康理念,让人们享受健康的生活.如果说半汤温泉度假村以温泉为健康的主题,那么商业街可在饮食、文化上提出健康的理念.比如商业街可创设当地风味的土菜馆,让人们吃到原汁原味的巢湖农家菜.

巢湖温泉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一种文化资源,人们在温泉度假村享受完快乐的温泉之旅后,还会希望深入的了解巢湖的温泉特色,希望将这种特色与亲人、朋友们共享分享.巢湖半汤温泉商业街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建立巢湖温泉土特产连锁店,贩卖当地特色的海鲜、糕点、农作物产品、手工艺品等.

如果能根据温泉这种自然环境,结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打造出绿色的旅游点,那么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会更具独特的韵味.商业街可开辟生态环境区,该地的景点风格、就餐环境、住宿位置等都突出绿色环保的特色,满足人们绿色环保的追求.该地可推出巢湖地区的绿色天然食材作为特色,如推出巢湖银鱼、巢湖麻鸭、巢湖山红瓜子、、菱角、莲藕等让消费者品尝.

景点参考:绿水雅客

绿水雅客是安徽省第一家绿色生态酒店,也是安徽省占地面积第一的酒店.该酒店拥有自己的生啤生产线,且有一套完整的儿童游乐设施.该酒店依山傍水,打造出一片绿色的自然风景.它搭建的水晶冰宫具有神秘的色彩;种植的热带雨林让人尽享绿色的热带风情;小灌木从中拥有100多个自然原生态包间.人们在酒店中可以从食、住、行等方面感受到绿色天然风情.当地的酒点不仅有绿色天然风景,也有现代化的设施为人们提供服务,人们在酒店上就餐时,能够将绿色的风景尽收眼底,该酒店的菜肴以各地的绿色风味菜为主,人们可以享受到全国各地不同风味的天然美食.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可以此酒店为蓝本,结合当地的温泉,设计出一片天然、绿色、健康的消费区域.

3.2 突出猎奇主题,推出特色新旅游

在工作之余,人们希望能在闲暇的时光拥有一段刺激、有趣的旅游时光.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可结合当地的山水和先进的旅游理念,为人们开辟一个兴奇、有趣、刺激、浪漫的旅游景点,这些特色的旅游景点能使人们留连忘返.

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可开辟出渔人码头供人们钓鱼;开辟水上自行车和游艇活动供人们运动;开避主题公园,让人们感觉到旋转木马、过山车、碰碰车等游戏的乐趣;开辟攀岩、蹦极的场所,把自然与冒险活动结合起来.该地还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开辟自然浪漫的场所,让人们感觉到平常感受不到的神秘风情.

参考景点:罗密欧情人大道

该地遍布不同风味的教堂,教堂周围点缀有欧式风情建筑.该风景街专设情侣服务,比如在欧式建筑中有婚纱摄景服务、蜜月套餐服务、情人手工艺制作服务、情侣餐饮服务等.这种景色设计,能让人们联想到某种主题时,就会联想到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某片区域.

3.3 打造综合娱乐,丰富娱乐的平台

人们在商业街中,有时需要刺激娱乐的场所,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可打造丰富的特色娱乐场所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如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可利用露天区域开辟露天的娱乐场所,该娱乐场所中有异国情调的酒吧,让人置身于酒吧中就如置身于异国的露天酒馆,这种异国风情能吸引各地的高端游客;该地还可设带有异国情调的露天餐饮及表演广场,这些场所都能吸引游客前来尝试.在商业街的室内,可开设飚歌场所,让人们尽情的欢唱;还可开设各种有趣的主题派对,吸引消费者参与;在商业街中还可打造极具奢华气氛的夜总会,以此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人们欢乐之余,也需要充份的休息,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可利用娱乐街的特色开避出自助旅馆服务.这种旅馆风格可与娱乐街风格统一,让人享受奢华式的轻松.

参考景点:东部华八百城海菲德小镇

该镇体现了19世纪美国加州什纳帕山谷的红酒小镇风情,它的主体特色为让人们体会到美州当地的风景、美州的风土人情、美州最富特色的红葡萄酒,人们在该体可现场看到红葡萄采收到酿造成酒的全过程.该小镇中有天幕、海菲德剧场、红酒体验馆、自助啤酒屋、湖畔美食廊、美州风情客栈等.

4 总结

要设计出具有商业前景的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就要先明确设计的目的,作出详细的设计规划,然后再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实现出规划.从总体上说,巢湖半汤温泉度假村的商业街要以绿色环保、综合娱乐、特色主体为设计方向,以区域式的方式打造商业街,这种设计方式能吸引合肥、南京、芫湖等的中高端消费者.该商业街与巢湖市温度度假村共同宣传,将能形成1+1>2的商品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陶筱玲,李豪.商业步行街空间设计[J].华中建筑,2007(02).

(2)唐勇,刘妍,刘娜.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篇4

房地产行业目前的发展有目共睹,主要是因为服务行业需求旺盛,另外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商业用房的需求也逐渐旺盛。房地产建筑应保证可靠性和美观性并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如何设计建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房屋。

关键词:

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布局;功能

商业房地产,即用作商业用途的房地产。它不同于工厂的设计需求,也不同于居民区的设计需求。商业房地产的建筑设计目标人群为从事零售、娱乐、餐饮、文化等的经营人群。与居民住宅的最大不同,居民住宅通常是以购买形式存在,而商业地产则多为出租;居民住宅通常是不需要提前预知购买人群,而商业地产则多数需要先招商。这就要求商业地产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及合理的成本控制。商业房地产在建筑设计时,借助城市规划要求、周围交通、预备发挥的功能等因素,应充分考虑何种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周边设施功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

1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要点

1.1选址

作为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的第一步,选址的关键性不言而喻。作为商业用途,选址时考虑的重点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周围商业环境、交通状况、停车场设置等,因为这些不同的因素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例如,周围的商业环境决定着附近人群的年龄、消费能力、消费倾向等;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流的多少和房地产定价;若交通不便还没有设置停车场,为了保证有效客源,那么停车场的规划就是当务之急。总体来看,选址也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特点,确保合理性、可靠性。

1.2布局的设计

商业地产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只租不售”,那么整体的内部平面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每个商户都有尽可能平等的空间和租金,保证客观上客流的均等性;另一方面是保证地产开放商的内部结构得到最大利用,便于分割,最大程度保障利益;同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某一处道路交叉空间过大时,环形设计就是最佳处理方法;比如卫生间位置的确定,边线的选择,附近不能留有商铺等。当然,布局的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初次规划后,还应分析讨论其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调整和完善。从布局角度考虑,设计务必简单、可用、利润大,同时方便顾客购物。

1.3功能的设计

从商业房地产用途来看,功能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照明设计。除去KTV、酒吧等特定的娱乐场所,没有人愿意在昏暗的地方进行购物、消费或工作,现在的商业房地产都已采用瓦数大、亮度高的照明设备;甚至有些先进的商业区内,还有白天和夜间不同的照明设施,以配合不同的条件并节约更多电费。在照明的选择上,出口、通道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地方,更应提供光照强的设备,方便消费者;在商铺内部,可选用直射灯照明,使商品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停车场内部照明应保证白天亮度低于室外,夜间亮度高于室外,为驾驶者、消费者提供便利和安全,同时室外照明应注意一定的美观性,注意夜间的整体城市效果。使消费者在心理上愿意选择在该处消费。(2)安全设计。①防火安全设计。绝大多数商场人流量都相对密集,且在室内环境中进行,则相对环境浑浊。但往往与之对应的消防安全设施和通道并不健全,这就是消费者安全的隐患,一旦由于供氧不足或其他原因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在建筑设计商业房地产时,务必要将消防设施(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通道等做一规划,并将其标注在显眼的位置;同时也应严禁室内吸烟,第一防止空气污染加重,第二防止烟头酿成火灾危害;并且向群众普及防火、灭火科学知识,若条件允许,应常举行消防安全演练,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发生,使危险发生时伤害降到最低;②通风安全设计。用于商业用途的房地产往往人流量大,且活动在室内进行,空气不清新,对氧气需求大,因此相应的通风设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有效通风应作为商业设计建筑时重点考虑因素,如在何处设计1~2天窗或必要的增加排气扇数量等。(3)排水设计。说到排水设计,在人流量大的商场,卫生间、洗手间甚至是饮用水的需求量都非常大,所以设计合理的给排水装置,保证足够的水源供给,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考虑到人员的复杂性和公共场所的特殊性,可在排水孔处设计栅格或筛子,避免不必要的杂物污染和堵塞。同时避免漏水、缺水等情况的发生,影响消费者使用。(4)内部功能设计。进行内部功能区和商铺的设计规划时,先对内部电梯、楼梯、电房等必要设备进行结合规划,之后保证每个楼层、不同区域应配备不同的商品组合,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需要,吸引客流;如:休闲、饮食、观光区应采用分散布局的模式,带动人流均匀流动;通道设计尽量留有宽阔的视野,从宏观上使商场更气派,同时使消费者选购商品更便捷;停车场设计应符合最初人流预计,且使其尽量靠近商场。(5)导购系统设计。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到来,导购系统(也称导视系统)越来越普及的出现在商场里,一方面可以营造现代化、时尚感的购物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大众消费起到指导作用。通常在商场室内和室外都可存在,比如通过促销信息的展示,新品的预热宣传,都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所以它的设计一定要引人注目,产品信息一定要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综合传播媒介的用途。

2商业街设计

商业街应有自己特色的标签,总览成功的商业街案例,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等,无一例外,都是包含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商业体验性。一方面,在功能设计的布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以方便消费者购物,创造更多收益为核心,同时具备清晰的轮廓线,便利的交通,合理的内部规划及响亮的品牌,都成为不断吸引消费者前来的因素;另一方面,综合分析成功商业街,其适宜街道宽度在10~15m,这样可以很好的照顾街道两旁的商家生意,又不至于显得太过拥挤,使消费者在消费时感到亲切和放松,同时又不忘记在一些地方添加特有的商业元素,已达到商业街的整体和谐。

3结束语

用于商业的房地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和居民住宅及工业工厂用地的不同,在设计过程中务必充分考虑整体功能和建筑细节。同时对周围的商业环境和预期消费人群进行了解,保证设计方案能最大效果的发挥可行性并赚取利润;同时消费者作为这一设计的目标人群,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特征,更好的吸引人流和营造品牌效果。

参考文献:

[1]阙子腾.浅析新时期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9+23.

篇5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规划;方法

Abstract: China'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cides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commercial complex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meet the modern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is introduc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building our country commercial complex, with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the problem of thinking, and to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architecture design; plan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民众的生活水平随着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提高到了另外一个境界,房屋建筑的使用范围不再限制于单纯的居住用途,人们的对于建筑物的要求标准也由于自身审美标准和物质享受的提升而提升,人性关怀的注入成为了当下现代建筑的核心灵魂。纵观现代建筑整体环境而言,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容格局的精心设计,都呈现出一派新生状态。“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就是在充分考虑到用户业主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以务实的设计态度去分析思考建筑细节,进而使用户业主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实现现代建筑的设计目标。

商业综合体建筑则是将写字楼、住宅区域、会展中心或会议中心、购物中心及公园等城市生活功能空间中的三项或三项功能以上的建筑个体进行合理组合,进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性建筑体,该建筑总体就被称之为商业综合体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使得城市的功能空间彼此形成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不同时段的多样化城市生活都能够通过商业综合体建筑加以适应,从而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

商业综合体产生的必然趋势和建设问题

经济环境是促进新生建筑诞生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丰富化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需求的必然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催生了商业综合体的诞生。结合我国国情来看,人口的激增导致人口聚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紧张程度,作为该密集人口的核心区域,综合产物的就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建筑综合化的完善,商业综合体建设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作为引领城市精神的标志建筑系统,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出现成为了必然趋势。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属于加速阶段,无论是发展成熟的省市大城还是正处于发展旺盛期的中小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项目都是这些城市积极投入的建设对象,就目前状况来看,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方面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建筑设计的整体性不够强,主要表现于设计的系统性能方面;2.业态的功能占比不当,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过大,不太符合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业态商业结构分布方面的占比也不太合理;3.针对项目交通的流线设计方面存在缺憾,特别在停车系统的设计方面,没有持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规划,整体太过于单一;4.商业综合体中大型的内部开放空间占比较少,因此对于顾客来说没有驻留的吸引力。

现代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方案讨论

笔者结合自身的设计工作实践经验及近代商业综合体较为著名的设计案例的分析来看,该性质的建筑物应该将设计研究的重点放在科学实用的设计模式上,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进行规划研究,以便设计模式的长远发展。

3.1整合设计的合理规划

整合的概念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将一些零散的事物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系统与公共资源之间的科学共享协调,该设计核心就在于组合内容为设计的中心要素,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率有价值的整体。就商业综合体的基本概念不难看出,该建筑的核心机制就是对各个功能空间进行高效、合理、科学并有机的合理设计。由于综合体所涉及的功能空间十分庞大,几乎涉及到了城市生活中所有的建筑基本功能,其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且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功能有:居住功能、办公功能、零售功能、酒店功能、娱乐功能、会议功能、休闲功能、公共设施以及停车场地及设施等等。而商业综合体就是通过整合各个功能的协同作用来进行设计的。再具体点说,协同作用就是对城市生活运作的组合规律进行分析,找出它们内在的关联性和组合可能性,依据这些理论内容来进行综合体设计规划,常见的关系组合有以下几种:

互补互助型:综合体子系统的空间通过各个区域的功能互补来构建完整的建筑主体;

竞争比较型:若某些个别的子系统在使用功能方面有些重复,又或者因为相似功能的系统区域在空间设计的时候被设置在同一区域,在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和可能性的情况下而产生集聚化效应;

系列型:系列性的空间设计是最为常见的区域组合设计,该设计模式下的子系统在功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或互通性,经过相互转化从而达到组合效果;

主从型:子系统的组合以某一主题系统为主,设定中心子系统,其他子系统则以组合的作用性质辅助该子系统功能的实现。

以上子系统功能组合类型是较为常见的几种设计模式,而在进行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施工时, 还是要结合当地城市或区域的民众生活规律和消费倾向来进行设计规划,采取某一种或多种设计模式组合来完成综合体的设计规划,将其建筑功能发挥至最佳状态。

3.2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设计

就我国目前一些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来看,建筑设计的重点一般都放在了建筑体的中外部空间上,而综合体的内部空间远远不及中外部空间的丰富。通常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的内部开放空间都是用来提供给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或某些公共信息宣传活动以及消费者购物休息和行走的内部公共空间,像内广场、室内商业街、引导空间、边庭、中庭又或者是露天商业街等区域,都属于具有特色的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水平交通空间、节点式空间、线性街道空间以及垂直交通空间是常见的几种设计结构。针对内部空间开放设计而言,该空间的设计策略可总结为一下几点:

竖向高差的调整变化。在对综合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高差调整设置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的应用领域很广,内部空间地面标高的改变能够将空间改变的特点加以突出,并且可以在内部较大的空间中创造出二次空间,进而使得个空间的不同功能实施得到满足;

开敞和围合的变化。我国绝大多数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空房空就都设置在顶界部分,因此其封闭程度只能够取决于建筑的侧界面的尺度和形式,或开敞或封闭,都要考虑到顶界处的各种限制;

对空间进行诱导性设计。商业建筑的特点和购物环境氛围的创造是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设计所要突出的重要内容,只有突出了其诱导性,才能够达到吸引消费者的建设目标;

空间层次变化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内部开放空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层次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或使用者眼中的空间画面不再单调,进而使得内部空间的景观产生远中近的变化层次感。绿化、隔断或高低差的空间设置都能够使空间的层次感得以凸显,从而达成步移景异的设计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本论文从商业综合体建筑性质概念的介绍入手,就现行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和标准作出了探讨,像城市机能的考虑、整合设计的合理规划以及内部空间的整理设计等等,一些关键设计问题的提出都在本文中有所涉及。笔者相信,通过各位同仁的不懈努力,我国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将会呈现出更为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振华. 城市商业综合体业态设计的新趋势[J]. 广东建材. 2010(07)

[2]区少媚. 商业综合体设计新趋势[J]. 设计. 2011(09)

篇6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现代商业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述

城市综合体是将多种生活功能空间进行高效的组合,形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随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城市综合体也需要融入更多的发展理念,使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多样化的生活能够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将商业策划思想融入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规划思想中,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更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行情。狭义来讲,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城市经济聚集体)。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源于城市综合体运作模式的综合体建筑不断演化出来,它们的功能比狭义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少,根据不同功能的侧重有不同的称号,但是可以都属于城市综合体。

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重点在于合理地将市场因素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模式。

1.正确的规划布局思想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强,导致人流和车流多且杂,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规划时,应把步行者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准则,使步行者容易接触公共活动区间或商业店面。规划布局应该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观念,尽量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昼夜营业带来的声、汽车流对居民区的干扰、光污染等。

2.合理的整合设计

整合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从商业综合体的角度来说,其设计的宗旨就是将各种功能空间和谐、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业综合体区域功能丰富,涵盖了所有常见的城市功能区间:公共设施、办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娱乐功能、零售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停车设施、以及会议功能。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协同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系统组合,主要有几下几种类型: (1) 互补型:不同功能区间之间的功能互补构成整体。 (2) 系列型:将功能上具有延续性和互通性的区间进行组合形成的整体。 (3) 主从型:确定一个或一组功能区间,另一些功能区间附属于这些主功能区间。 (4) 比较竞争型:功能相同的区间并置,通过服务的多样性和顾客的选择性产生集聚化效应。 实际存在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往往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灵活地综合运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3.完善的停车组织和交通系统

(1)停车组织 。停车组织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和运作效率,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停车组织的规划就是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涉及有关土地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间严重不满足停车要求和土地昂贵的情况下,常常选用建筑内部结构停车,但是其造价高于地面停车。合理的规划设计,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车空间可以大大减少停车空间。

(2)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组织形式的选用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的交通状况和地势特征确定,主要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交通组织形式适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间比较开阔且流线简单的地区。以人流和车流为基础,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方式:人车混行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由于空间上的干扰性强,不安全因素多。为了限制车行速度,设计中常利用曲折的边界和粗糙质感的铺地材料。人车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车流通过相对独立的入口和流线进入基地。其优点是流线十分清晰,交通相对干扰少。缺点是流线比较长,为了保证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车流的通行。 立体交通组织将人流和车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间高度,大幅度地减少了不同交通之间的干扰, 起到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间。立体交通组织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间,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在我国城市已有较多应用。

4.内部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是用于开展促销活动、满足购物者休息与行走或其他社会商业活动的内部公共空间,包括商业综合体的室内商业街、露天商业内街中庭、内广场、 边庭、与引导空间等特色各异的空间型制。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分为水平交通空间、节点式空间、线性街道空间和垂直交通空间。主要的规划设计思路表现为以下几点:

( 1)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绝大部分存在顶界面,侧界面的形式确定其封闭程度,空间封闭或开敞的效果由侧界面的尺度和隔断形式决定。

( 2) 竖向高差的变化。节约空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竖向空间的并用。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高度的空间,能突出空间的特征变化,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 3) 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上的层次感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通过高差、 绿化、隔断等的设置,可以使画面丰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 4) 空间界面的柔化。柔性的空间具有亲和力和弹性,是人易于接近和停留。

( 5) 空间的诱导性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必须体现其职能的诱导性与识别性, 反映出购物环境的气氛和商业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顾客的光顾。

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展望

1.扩建的空间

扩建是指着眼于满足新的功能需求,拓展空间,提高环境品质。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最终是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进行扩建,特别是内部空间的规划,要灵活。

2.生长的可能

避免出现功能需求不足的情况,可以利用生长的方式,将预留空间的综合体联合在一起形成大型的综合体项目,满足更多的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论述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要点。城市土地需求大,通过合理的整合设计,集中各种功能空间,配以合理的停车和交通系统,确定好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形态和开放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主要思想。

【参考文献】:

[1]时匡,加晕.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王桢栋.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篇7

【关键词】城市街道色彩 环境设计原则 色彩规划 功能设计原则

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在我国各大城市已悄然兴起,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色彩即城市街道色彩设计规划还滞后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将城市街道设施色彩与环境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规划,体现出街道色彩功能在城市环境中的积极作用,是当下艺术设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艺术工作者应当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包括城市路面、行人道和建筑物界面、广场路面、街道设施、绿化物点缀等,都是城市公共环境色彩设计的元素。在城市色彩规划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城市路面与周边环境的色彩搭配和视觉美感,忽视道路色彩与民用建筑、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的功能性作用。其实,街道色彩设计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提升人文社会的重要精神品质,是不断地繁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科学的色彩理论发展观,更是我们设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色彩科学至上的精神张力。

笔者根据对国外一些主要城市的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武汉、株洲、郑州、南京等10余个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进行调查,发现将城市街道进行系列的色彩规划设计还没有普及开来,在市政规划建设上更没有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设计必将走向我们的生活空间。积极开展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设计的研究,提高色彩规划在市政建设上的审美意识,以科学的发展观重视城市街道的色彩规划设计,以严谨的设计思想和可持续性原则将城市街道色彩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设计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笔者的审美思想来谈一谈街道色彩的设计原则。

一、城市街道色彩设计规划原则

将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进行包装设计,是色彩科学的应用价值理论学说的发展,它张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思想,体现了对人和环境的尊重。它针对人居环境中城市路面大街小巷两边的街角、行人道和建筑物界面、广场路面、街道设施、绿化点缀等视觉元素进行一系列的艺术表达。如何将城市街道设施色彩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设计创意,如何将街道环境色彩进行系统的设计包装,体现出色彩规划在市政建设上的功能作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创意设计、包装美化、功能作用,无外乎就是与时俱进地对街道进行创新、创意的审美表达。街道色彩设计应以人为本,以自然和谐的审美理念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色彩科学理论观作指导。

1.突出应用的功能原则

城市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首先应该坚持应用原则,灵活地把脉城市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对这些街道界面的地理位置、光线强弱、色彩背景、冷暖效果、肌理对比、明度对比等基本情况要充分调查研究,并了解不同城市人们的审美取向。同时,要因地制宜地依据物体的造型特点、材料类别随形赋彩,将材料科学在吸收与反射的过程中的折射光和物体表面的光学原理运用在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之中。因为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色彩变化会增强城市街道的审美层次和视觉美感来达到应用性的功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现在,这句话已基本变成现实。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但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

2.强调色彩的地域原则

城市建筑色彩已逐渐在我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还滞后于我们的现代生活节奏和发展的步伐,还没有被政府官员、专业人士所重视和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文化艺术的封闭,加上生产力相对落后和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的限制所造成的。多数城市的街道界面色彩,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水泥灰色、白色或灰白色的砖瓦,都是由廉价易得的材料替代的。今天,城市建筑艺术和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仅要规划好建筑色彩,还要根据所在城市街道的色彩个性展开设计,创造出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街道环境色彩。

3.规划色彩的有序原则

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应该按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既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便于街道界面的环境管理,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和设计应当纳入到城市规划的程序中。尤其是区域性的规划设计,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与建筑风格应该呈现出对比而又统一、对称中体现均衡有序的原则,应当在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设计中加以论证。在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设计中,色彩设计应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色彩设计的文件方案是不完整的文件方案,不能施工。在日本和韩国,新建的小区都有成套的色彩组合方案供选择使用。而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制度,多数地区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改变,城市街道色彩就很难按照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

目前,我国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不仅在色彩方面,而且城市色彩规划工作还很滞后。笔者认为,急需做的便是制定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设计的比例、尺度、材料、质地、个性风格等方面的统一,使某些杂乱无章的街道在规划设计下获得色调的统一性,使城市街道色彩呈现出有序的张力。

4.自然色彩的和谐原则

为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环境色彩的研究,才能避免街道环境设计中色彩混乱、单调、贫乏、大同小异等现象。而杂乱无章地运用各种艳丽的色彩装饰街道也是过分的“色彩污染”,在街道环境色彩中应以和谐的色彩理论进行规划,切忌五色杂陈到处泛滥,产生不和谐的视觉刺激。

5.传统色彩的历史原则

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的积淀,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为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格,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显示城市历史的真实和厚重性。而如何把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与新建筑协调起来,在新建筑里体现传统文脉呢?这就需要城市设计时在色彩方面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遵循历史审美原则,也要考虑现代的综合环境。如果城市的原有风貌已被破坏,那么在仅存的文物古迹周边,也要将其色调保持一致。例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其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在后来的城市规划中,便将现存的古建筑及其周边建筑用色调来融合,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色彩小环境。

二、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与环境因素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核心,是要把整体统一、材料表现、装饰美化设计三要素始终放在第一位,它是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核心要素。这里的要素包括形体、线条、色彩、肌理,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要求色彩在先,在造型变化中增强色彩效果,在差异中增加对比,实现对立统一。如果只有造型而没有色彩,那样的街道是没有审美价值的。同样,街道的色彩设计零乱没有章法,会使人产生视觉污染,如果只有统一没有变化那同样会使人产生呆板的感觉。城市街道色彩设计并非将城市街道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也不是彼此模仿,争赶时髦,而是以色彩审美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出整体统一的风格。如采用高纯度的色彩会有较强的刺激,容易给人们的生理、心理造成损害。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的银座商业街霓虹灯招牌、广告牌充斥着辖区内的大街小巷,使人眼花缭乱,许多市民头晕目眩、心情烦躁,他们纷纷投诉,对杂乱的城市建筑色彩所造成的干扰表示强烈不满,后经城市色彩专家重新设计色彩,终于统一有序。

1.整体统一因素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设计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强化城市街道的对比要素,使对比要素在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对比和街道美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城市街道色彩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统一协调,坚持整体规划风格统一有序。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的规划设计是一种系统的规划设计,首先应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其他边上的辅助色,包括街道的街角点缀物及人行道花格子构造等的主要色调,以及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协调统一有序的设计要素。

2.肌理对比因素

材料质地肌理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城市的街道色彩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权。不少建筑在色彩上大做文章,但是材料的质地肌理表现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其实,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不是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进行外表装饰,而主要是在质地肌理方面做文章。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设计要特别注重材料质地肌理的运用。由于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不断发展,为城市街道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也为城市色彩设计提供了各类可能。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城市特色是时代科技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中,应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去增强材料质地肌理美感,用色彩的肌理视觉语言区别不同的街道功能,增强材料质地肌理的审美效果,引导城市街道色彩体现出时代性和现代感。

肌理材料的各种质地在花坛、树木、树叶的造型中可以转换成形态要素和形式语言。因此在街道色彩设计中,可以丰富街道界面形象的审美表现。很多时候再现和机械地模仿都是以审美表现为目的,以视觉属性上的超越、抽取物象实现从自然样式到艺术美的形式构成转化。在街道环境色彩设计创作中,运用各种特殊材料的肌理效果,达到了模仿并超越物体表面斑驳肌理规定性的效果,使街道界面呈现出斑斑驳驳的肌理美感。这种斑驳的肌理美感在城市街道环境设施色彩设计上,生动地表现了肌理的式样和变化。这种方法丰富了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和肌理材料的表现特征。

3.美化装饰因素

篇8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意义,原则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新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失去鲜明的城市个性,又切断历史文脉,而且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重视色彩规划设计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

其二、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象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城市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化命脉。

其三、城市色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城市色彩早就存在,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却是一个现代课题。在于传统城市是在文化封闭状态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发育生长起来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局限很大。人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或红或灰的砖瓦;或是由廉价易得材料决定的,如或黄或白的涂料。何况,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也不知道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会有另类颜色。在这种被动选择中,尽管审美规律潜在地起着作用,却未必体现人类的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建设则不同了,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更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已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建筑及其它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壁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时髦趋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色彩自由的人们,如何控制其城市色彩,赶不赶时髦,便成为一个文明素养问题了。今天,想给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披上各色豪华外衣,并不困难,只要有钱就行;但要让新城区形成和谐、雅致的色调,却十分地不容易,它需要城市领导、建筑师及业主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色。因此,一位美国建设师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是什么。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

其四、城市色彩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城市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也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建筑规划失范。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座到处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弥补的破坏。譬如,从北京西站步行到长安街,扑面而来的巨无霸建筑,挟带着各类怪异色彩并肩而立,压迫着的人们视觉,甚至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这种因建筑规划失控而产生的后遗症,显然不是靠城市色彩设计可以解决的。但从换一个角度讲,正因为今天我们已难以从体量、高度、风格上统一现有建筑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某种统一性。从城市色彩角度寻找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改变某些可能改变的城市色彩,规范新建筑的色彩,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城市规划失控所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的。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城市的色彩,我们要遵循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 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溶于海滨景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青岛香港路和东海路人行道上,保留了许多天然礁石,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明智之举。青岛老城在规划时,所有通向海的道路都敞开着,既向自然借景,又将海的色彩融入城市,而东部新区,许多通海的道路被堵死了,城

市便缺少了一块最美的色彩,这是令人遗憾的。

西方先哲说,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我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

篇9

关键词: 地域文化灾后重建

Abstract: the qinghai's yushu and facing the ancient tow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rooted in yushu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local project design,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nking and summarized. Put forward the reconstruction have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inking, let the local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o continu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背景

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距省会西宁800公里,东西长738公里,南北宽406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年降雨量520毫米左右,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得40――60%。

玉树州首府结古镇,自古以来是青海西宁,四川康定,拉萨三地之间的贸易重镇。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受灾区域3万多平方公里,结古镇属于重灾区,大量房屋遭到严重损坏,面临灾后重建的需求。此次灾后重建采取原地重建,局部避让的建设方式,并提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重建总目标和规划原则。

新的城市规划为三河五片带状城市空间结构,我院本次设计区域为结古镇南部片区,片区总规划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2.结古镇地域性价值概述

结古镇有浓厚的藏传佛教文化,绚烂多彩的民族艺术,特色的服饰和舞蹈,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堆、雄伟的当卡寺和文成公主庙等众多的文物古迹。

(1)建筑结构

结古镇运送材料成本较高,多为就地取材,所以以夯土,石材建筑为主,一般为2-3层楼房,倚山建房,以石砌墙,外墙光滑平整,朴实厚重,与四周的山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有非常强烈的本土民居特征和地域风貌。

但是这种建筑结构体系和用材方法在现代的建筑条件下来看是相对落后的,本地建筑多数采取这种用石块叠加的制作方法,对水平方向的抗弯,抗剪强度以及刚度不足,导致在地震中经受不起地震中横波的震动,以至坍塌。

结古镇藏族传统民居,喜欢用单体的形式,将所有功能的用房安排在同一栋建筑之内,比如起居室、储藏室、卧室、经堂按次序排放,形成围合或者半围合的院落空间,多数以平屋顶为主。

本土民居在立面上呈现下大上小的梯形,这是由于当地居民传统砌筑和夯筑墙体的技术有关,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向中间收分,外墙向内倾斜,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而内墙仍然与地面垂直。

院落和院落之间紧密相连,几十户人家聚集在一起形成聚落的群居结构,这与藏族历史中诸部落之间的社会生活形态有关。

(2)建筑风格

结古镇民居除了外表有强烈的藏族地域感之外,还体现在其大门,窗户和屋顶的形式上。

色泽多以红、白、蓝、黄为主色调,这种色调的产生来源于藏族对生活和生产中的主要色系得延伸。大门门楣都安装梯形“巴苏”,并且适用于窗楣和檐口,起挡雨和装饰作用。窗花花式各异,图案不一,屋顶四角有翘起的小顶。

4. 玉树结古镇南部片区西杭扎南商住组团

西杭扎南商住组团项目位于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南部商住组团沿胜利路东西两侧布置,东临巴塘河景观带,北邻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地貌属巴塘河Ⅰ级阶地,地形地势相对北高南低,地面标高为3690~3694.4米。

项目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144377.47 m2,由A45、A47、A48、A26和A27五个地块组成,规划总建筑面积160849.75 m2,本工程由住宅、商业和相关居住配套用房组成。

灾区的重建工程,不仅仅是建几座楼房,而是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区的固有文化和居民对再建场所的认知感以及回归感。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地域性文化的特点,将其融汇于新建的建筑中,营造出一种本土自然、社会和居民和谐发展的环境。

传统建筑形式和空间的采用

在结古镇本土的建筑中,是以院落为主导的民居形式,院落结合在一起形成大小组团,这是种基于当地民族历史而形成的建筑生长方法。在原地重建的建筑项目设计中,当然不能抛弃这一传统的地域特色,应贯彻这种本土民居院落围合生长方式的建筑形态,并加以延伸。

西杭扎南商住团,舍弃现代建筑中行列式的呆板布局,采用本土建筑中围合和半围合的空间形式,延续本土民居中自然形成的空间结构,院落和院落相互连接,形成用现代手法演绎结古镇传统藏族聚落生活结构的形态。同时院落形成的组团之间构筑成街坊,一层为商铺,小区内所有街道均与城市主干道相连,形成连续的商业街,结合商业街景观缔造舒适精品的购物环境。用现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思想使居住商业配套成为有机整体,在现有资源、地形地势与城市周边环境的融合、居住交通与空间模式的有机结合、居住特色与环境品质的塑造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思考,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品质。

在建筑细部处理中采用了逐层退台和出挑等手法,很多户型中设置了室外露台,给住户提供了多种休憩娱乐空间,让每一户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景观资源,以体现对居住者的人性化关怀,创造出一种唤起民众回归感和认知度的生活氛围。

(2)结古镇灾后重建中现代化的建筑手段的植入

在玉树地震中砖混结构的房屋有80%倒塌,玉树处于三江地震带板块,本项目设计为适应当地地质,采用了更为牢固的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Tg=0.45。

项目在的节点设计中,引入了当地牧人的"人"字型帐房,用膜结构进行实现和点缀。将浓郁的草原风情带入组团,加深本地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中的体现。

(3)和本地自然环境的融合

a装饰特点:组团中的建筑吸取了藏式建筑中“巴苏”的装饰特征,在门楣和窗檐上都有应用,上下相扣,逐层出挑,形成藏族民居有的装饰风格和效果,将商铺的门楣和居民的窗户处理成这样不同的进退变化层次,以丰富加强立面的主体效果和民族地域效果。

b色彩特点:建筑以灰、白、黄、红为主要基调,在局部构件如――屋檐、门窗等上进行色彩的变化,以达到片区总体的色彩的和谐,这样的色彩传承于藏族人民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对生活生产和宗教理解的提炼和应用。这样的色彩理解和运用,符合当地的审美需求和生活习惯。

c结构特点:许多史料中有藏式建筑 “屋皆平定”的记载,在结古镇的民居中,大多数为平定结构,所以本项目也采延续了平层屋顶的做法,让其与原本的建筑形态进行交汇融合。

d平面特点:尽量将辅助功能用房,卫生间、厨房及储藏室布置在建筑的西向和北向,主要功能房间如住宅卧室、起居室则布置在南向和东向,保证了上述功能房间高质量的室内舒适度和采光日照要求。

5.在灾后重建语境中建筑的发生和发展

(1)可以肯定的是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复建造。无论是汶川或是玉树的灾后重建,都应该是建立在对该地区城市发展和建筑模式上的提升,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目标。

(2)玉树重建和汶川重建又有所不同,绝不能简单复制和套用汶川的模式。玉树所在特殊的高原地理位置,物资上和运输上都相对汶川不便。玉树居住区的科学安排和布置包括规划以及应对地质条件的相应措施,还有玉树强烈的本土藏区特色风貌,需要的是更为科学的全景规划和思考。

(3)对于灾后重建城市的发展。玉树位于三省交汇地带,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持续,都必须重新安排和设计。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是玉树的建设总规划和目标,除了在设计过程中,单体建筑的思考需要符合玉树本地民风特色之外,一种全新的旅游风貌总体特征也应当考虑在设计规划中。

(4)建筑的发生和发展,应带有传承和发展的设计思路,具体说就是人居环境系统的重新建造。将玉树本地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基础,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社会文化基础,人口数目和现有经济发展状况,从区域环境资源承受能力出发,进行整体科学的规划布局,再回馈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是为建设玉树进行建设,而不是为建筑进行建设。建筑的发生和发展都应该遵循这一轨迹。

6.总结――地域文化建筑在灾后重建中的营造

通过对玉树结古镇的灾后重建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设计心得:

从“建筑”到“建筑”

为什么是从“建筑”到“建筑”,两个建筑中一个指本土建筑,一个指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两种之间应该打双向的箭头符号。

因为建筑学不只是基于建造建筑本身,首先应从建筑学的视角中心审视地域建筑中的特点和营造方法,再回归到需要设计的建筑本身上,以挖掘本土建筑的特征风貌为目标,再在自己设计中加以表现和反馈,达到二者的互联互通,以寻求二者之间之于本土现代建筑的平衡点为主要的设计目标。

从“文化”到“建筑”

“文化”二字扎根于当地的历史和社会表现中,而建筑只是社会文化现有物中其中一个点。在建筑中常提到的地域性,代表的恰恰就是当地本土的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

建筑的外部特征和结构特点是可以从本土建筑中直接学习和应用的,但这只是所谓文脉中的表象。

更需要的是深层次地去了解植根于本土社会、文化、地理条件所形成的该地区建筑特征的缘由和规律。应从其他的角度和目光去思考和审视这一表现,将其融合为思想,再回归到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以及理论中。

从“地域”到“营造方法”

从地域的特征性,再到建筑师的思想,手法和作品这一过程,有对本土地域文化的继承,本土建筑风格的创新,或者对当地文脉的重塑。追根究底,是一种地域形式的营造方法,将本土的风格特征融入建筑师思想再通过建筑设计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法。

应该对本土现有建筑的发展、来源,历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建立一种综合的,整体的角度,去寻求一种植根于乡土文化之中最本质的思想和手法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建筑技术和手段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样性的建筑元素开始慢慢的趋同和融合,地域自然环境对建筑本身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地域特色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中慢慢丧失其地位,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也随之下降。

而文化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加强本土地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的联系为当务之急,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保护,传承,这些都是用建筑的手法对当地地域特色的延续和发扬,也是对人类文化和历史的保护。

将现代技术创造建筑的手段屏蔽掉,去重新整理度量地域建筑的本质属性,回归地域建筑本身,弘扬其特性,在设计中摸索其规律是我们当务之急。

7.结论

在玉树结古镇扎南西杭商组团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从地域性去探索当地建筑文化思想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探索到一种即延续本土文化的特征又和现代建筑设计接轨的一种建筑营造方法。

灾后重建的历程中,重点不是简单对建筑进行构筑,应该采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和复兴的本土地域文化让唤起当地民众回归感和认同感,建设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王育林.地域性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李绍明.汶川大地震后羌区文化重建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9)

[3]李桦 宋兵 张文丽 曲潇然.藏式民居灾后重建设计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新寨村实施方案为例[J]. 建筑学报,2011.(4)

篇10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弱势群体;人性化

1 综述

1.1 研究的源起

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始于1974年,是联合国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的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生存的公共环境空间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和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们安全、稳定、方便、舒适的生存环境。

1.2 研究背景

“尊重老年人、重视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呼声此消彼长;残疾人在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慢慢被人们所遗忘。笔者有意在此呼吁:关爱弱势群体。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解读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分析园林中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明确在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应注意的方向,并强调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园林中无障碍设计应该是全方面、全立体的设计,是社会环境建设“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及社会进步的标志。

2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2.1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定义

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为社会特殊人群安全游览园林景观而进行的一种设计活动。而其中所指的障碍,指的是影响社会特殊群体通行或观赏的部分。

2.2 景观无障碍设计现状

2.2.1 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园林中存在的弊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无障碍设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多数城市的干道、广场、商业街、小区、公园等,不同程度地建起了无障碍设施。这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国内还有很多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2.2.2 无障碍思想意识的匮乏。过去所提起无障碍设计,人们就会联想起盲文、盲道等是专为残疾人设计的设施,而如今无障碍设计其实不单是为了这部分残疾人而做,更多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环境,为广大弱势群体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安全、平等的活动空间。

2.2.3 无障碍体系的不健全。我国从1985年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无障碍建设体系尚不够完善。在审批、监督制度上未有效地建立起来,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这种靠走关系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对无障碍设计规划的执行、监督不力,工程验收把关不严,也是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凸显问题。

3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无障碍通行

是指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要做到无障碍物、无危险物。弱势群体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很多时候无法快速敏捷地避开。特别是盲人和弱视者,他们大部分依靠听觉和触觉,反应速度比正常人缓慢。为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垃圾如何处理,在道路上没有易滑、不易移动的垃圾。

3.2 易识别原则

是指园林景观中的标识和提示做到醒目、易懂。弱势群体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比正常人差。有时即使感觉到了危险,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亦或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尤其那些盲人和弱视者,他们大部分依靠听觉和触觉。识别能力较弱,反应速度较慢。因此,缺乏空间识别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断的错误和预感危险上的困难。为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段,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提示和告知。

3.3 易达性原则

是指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设计,要离目的地最近。弱势群体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体力没有普通人那么强壮。更重要的是在道路中间设计一些休息平台,供老年人、残疾人休息。禁止这些空间被另做它用,提高全民无障碍意识。

3.4 可交往性原则

是指园林景观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弱势群体之所以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更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台空间、座憩空间等,以便相聚、聊天、娱乐和健身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