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2 17:2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农区畜牧业现状:根据水土和地理优势,城川南部地区19个嘎查村(原城川和二道川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农田水利发达,种植经验丰富,交通便利,属农业主产区。共有人口3742户12925人,其中,蒙古族1741人。水浇地11万亩,人均水浇地为8.6亩。虽然这一区域特色种植业已成了农牧民创收的主要来源,又是全年禁牧区,但是,特色养殖业也相对发达,城川镇东部区以大场则村为中心的生猪模式化养殖、圈养山羊和秋冬季快速育肥出栏架子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城川镇西南部区以三元杂交羊为主的舍饲养殖快速育肥出栏也初具规模,综合收益都很高。例如:糜地粱二社纳伊拉,3口人,70多亩(其中种植辣椒2.5亩)水浇地收入4.7万元,草场70多亩(承包邻居40亩),养9只三元杂交母羊,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一胎3-5只,年产羔46只,45天断奶,2个月左右出栏,平均每只售200多元,年收入1万多元,剔除肥料、电费等开支1.5万元,加上各种政策补贴1600元,去年人均纯收入1.4万元。
2007年,全镇农区牲畜出栏头数为14.86万头只,年底,牲畜存栏头数为15.7万头只,农区人均畜牧业收入约3645元,占总收入的39。
(二)牧区畜牧业现状:城川北部区10个嘎查(原珠和地区)以牧业为主,为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的季节性休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农牧户为1219户3934人,其中:蒙古族2759人。草牧场总面积178.97万亩,飞播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面积为14.45万亩。水浇地6.4万亩,人均水浇地16亩。核定载畜量为6.03万头只,2007年出栏牲畜12.85万头只,年底牲畜存栏11.12万头只。在执行禁休牧政策以来,牧区畜牧业发展由于受路、电、讯以及市场等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即:品种杂、规模小,驾驭市场能力差、很难形成稳固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调查,牧民均赞同限时放牧,但是,前提条件是草场要好。对限时放牧的好处都很清楚,但是,采纳应用的不多。大部分牧户以羊为主,兼有几头至二三十头不等的牛,农业收入大多是为养而种的支出部分,只有及少数还有1万元左右的盈余。在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边、巴音什里和城川嘎查牛产业相对发达;阿日勒、呼和、科泊尔、柴达木4个嘎查以鄂尔多斯细毛养为主;珠拉图、乌定什边、巴音什边、巴音什里、哈拉色日、克珠日6个嘎查以三元杂交羊为主,其中:珠拉图有70户,占总户数的60,户均创收1.5万元;乌定什边有52户,占总户数的50左右,上中等户均创收1.6万元,普通户近万元;巴音什里有112户,占总户数的90,占总收入的90以上;哈拉色日有104户,占总户数80,占户子80的收入;克珠日有29户,占总户数30(土种60、细毛10),占户子40的收入;巴音什边有87户,占总户数90,户均创收1万元。
1、西部区三元杂(一胎多羔、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典型户:
******
2、草场较大,载畜量相对较多的户子,大部分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很难掌握市场行情,一般不愿意育肥出栏,主要依靠自然放养,只储备三个月休牧期间的草料,如克珠日嘎查特古斯德力格尔家,4口人,有草场5000多亩,水地40亩,土种羊、细毛羊和山羊以及牛都养,一年一茬羔,40亩水地的收入全部开支,仅畜牧业一项收入,属数量效益型,人均收入1万多元,但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遇到去年冬天的雪,今年休牧期间的草料就不足了。一小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户子,自然放养与快速出栏兼顾,饲养经验丰富,数量与质量并重,如巴音什里嘎查张海兵家,6口人,有草场7003亩(可利用草场2503亩),水地160多亩,其中:苜蓿45亩,玉米40多亩,麻黄30多亩,农机具和舍饲养殖配套齐全,饲草料储备充足,农牧业发展极具现代化水平,虽然没有通电,用于农业的柴油费用支出较大,但是,收入来源多,羊、牛、猪、奶制品、玉米及其他各项收入加起来,人均收入高达2万多元。
3、草场较小,载畜量相对较少的户子,迫于生活压力,思变意识较强,肯吃苦,饲草料储备也充足,在保留基础母畜的前提下,通过快速出栏羔羊创收,以经营三元杂交羊为主,辅之以1-2头奶牛,畜牧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属质量效益性,人均收入也能达到1万元以上,如克珠日嘎查张柱林,4口人,有草场2400亩(承包邻居300多亩,沙地近1000亩),水地40亩,舍饲与放养结合,有羊110只,牛8头,奶牛2头。20只三元杂交母羊快速出栏羔羊80来只,收入2万多元;50只土种羊接羔40来只,收入1万多元;40只(10只母羊)山羊年收入1万多元;牛和奶制品1万元。40亩地的收入足够生产开支,人均收入近1.5万元,草场随小可收入却很高。还有一部分草场较小的户子将草场转包后外出打工,如巴音什边嘎查黄牧仁和伊布格达来将草场转包给邻居苏亮旭和冯其劳,这样既转移了剩余劳动力,又方便了规模经营。
以上提到的典型户劳力均为2人。
4、细毛羊与三元杂交收入对比(以巴音什边户子为例)
朝勒孟养细毛羊80只,种玉米30亩。年接羔60只,平均卖200元,出售羔子收入1.2万元,出售羊毛8000多元,产玉米2.8万斤(按0.7斤/元计算可收入近2万元),玉米全部用来喂养。畜牧业年纯收入2万元。
冯小其劳养三元杂交羊33只,种玉米30亩。通过自治配方增加科技含量,玉米及草用于养羊的同时,还可以养6-7头猪,年接羔近白只,出栏生猪12头。羊年创收3万多,猪可创收1万多。年畜牧业纯收入达4万多。
通过以上两户的对比,养适量的三元杂交羊收入比养细毛羊收入多出1倍,而草原的压力也减少了很多。
综上所述,建议我镇畜牧业的发展除细毛羊和适宜养牛的个别地区之外,主推一胎多羔、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的羔羊快速育肥出栏养殖模式,限制数量效益型畜牧业,走生态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二、制约牧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化水平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基础条件较差。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农牧户对小尾寒羊及三元杂交羊非常感兴趣,快速育肥出栏致富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苦于不通电,饲草料储备投入较大,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只能作罢.
(三)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牲畜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规模小都影响了牧户的经济效益。
三、加快牧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牧民的综合素质。一是镇政府和旗直对口的业务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牧业嘎查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牧民科技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旗职业中学、三段地劳动力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等作用,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培训,让牧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四是加大舍饲养殖和饲草料的科学配方与推广应用,转变传统养畜的思想观念。
(二)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一要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做到推广实用技术与科技服务同步,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调强上下功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提高利用率,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上下功夫。在抓好牛羊发展的同时,利用宽敞的草原适度培育和发展禽、兔及其它特种养殖,获取较高利润。四要通过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促进农田草牧场向种养殖大户集中,形成户均拥有5000亩以上草牧场和100亩以上水浇地的基本发展规模。五要加快推广大中型节水喷灌、农牧业机械和规模化经营所必须的农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设备,确保农牧业生产高效率稳步提升,农牧业收入稳步提高。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在龙头,要利用我镇各种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业群体经营规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
篇2
(1.黑龙江省富裕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161200;2.黑龙江省富裕县畜牧兽医局 161200)
富裕县老科协畜牧兽医活动组,在县老科协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畜牧业生产科技工作的实际,结合县委县政府对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有声、有色、有效的开展了活动。为养殖场、户解决了生产中逐多的实际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制定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提出了科学、有效、可行的建议,为推动富裕县畜牧业生产科学、规范、高效、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人户调查了解实际、分析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和可行性建议。于2013年9月中旬历经10多天时间,先后深入到友谊乡东吉村(富裕县70年代黄牛改良先进村)、二道湾镇安居村(富裕县80年代中期农区发展奶牛典型村)、龙安桥镇小河东村(富裕县90年代奶牛业大发展的农牧结合示范村)。分别召开了由乡镇主管领导、畜牧兽医站人员,村级干部及奶户代表参加的3个座谈会;人户调查了2011年以来的333个奶牛户;走访考察了3个公办奶站、三个个体奶站;并到明翔、光明、明星3个乳品企业奶源部门了解奶源发展问题。调查结束后全体活动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和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和总结,围绕全县奶牛业发展的现状、影响原因与对策三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7条问题和9条建议,撰写了4000多字的调查报告。分别上报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富裕县奶牛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奶牛业生产实行规模饲养、推广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的调研。于2014年5月中旬,对全县有代表性的5个小区式奶牛场,1个股份制牛场.1个合作社式牛场,1个家庭牛场,进行了认真、全面、细致的调查。调查后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调查报告,为县委县政府作决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一是小区建设投资较高,投资回收困难大。二是小区管理混乱,卫生环境差。三是饲养科技含量不高,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应用不到位。四是乳品企业对牛奶质量检测不透明,影响奶牛养殖的积极性。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建议: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与乳品企业协商,根据乳品企业加工能力和发展计划来制定富裕县积极稳妥的奶牛发展计划,制定鲜奶收购办法,建立起相互制约机制。二是奶牛业发展突出抓重点乡镇、重点村。三是强化奶牛养殖场、小区的管理办法。实行分群管理、分别组舍、分类饲养,全部实行先进混合料饲喂技术。强化环境管理,保证清洁卫生。搞好防疫消毒,保证奶牛健康发展。四是积极支持鼓励家庭牧场和朋友联合牧场。五是提高交售商品奶增加透明度,建立第三方仲裁机制。
富裕县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调研。于2014年6月,结合富裕县奶牛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的对7个养牛小区和奶牛场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讨论、分析研究,提出了富裕县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一是稳定奶牛业生产。根据富裕县乳品企业的发展形势,奶牛业生产的发展应稳定在当前养牛小区、家庭牛场的养牛模式上,尽快把现已建成的牛舍装满奶牛。然后靠自繁自养逐渐增加数量,再扩大规模。二是积极扶持雨润肉食品加工企业尽快开工投产。通过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肉牛业和生猪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发展肉牛生产。肉牛发展前景广阔,盈利空间大。把散养奶牛户的高产优质奶牛进入养牛小区,全面实行规范化饲养。其余的奶牛用于转产发展肉牛,利用优质肉牛冻精进行配种,培育肉牛。四是大力发展生猪生产。
2 开展授课议诊活动
活动组成立以来,每年都有计划的深入到乡、镇、村、屯开展授课和议诊活动。几年来,共开展授课义诊活动20多次,授课人数达1500多人。每到一处专家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讲解了:奶牛业生产发展的形式和发展前景;奶牛疫病的防治;奶牛场防疫和消毒知识;奶牛科学饲养和饲料有效利用知识等。授课结束后,老专家深入到牛舍内,对多个患病奶牛进行了议诊,进行了亲自治疗并留下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3
县畜牧局成立于_年_月,是隶属县农业局的副科级行政事业单位。局机关内设_股_室,下辖县兽医站、县动物检疫站、县畜牧场_个二级单位。总编制_名,其中局机关_人(含派驻乡镇防检员_人),县兽医站_人(含兽药采购供应站_人),县动物检疫站_人(含防疫监督所_人),县畜牧场_人。现实有总人数_人。其中,局机关_人,县兽医站_人,县动检站_人,畜牧场_人,退休职工_人。
县畜牧局是我县畜牧兽医事业的主管部门,其职责主要有九项: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参与研究制定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经济、技术、和产业政策;监督执行国家有关畜牧业的法律法规;二是制定我县畜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参与制定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运行的调控方案,指导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普查、畜牧统计、畜牧投入、资源配置、和保护,组织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负责畜牧产业建设项目的立项、报批和组织实施。三是负责全县畜牧业生产,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技术措施,调查掌握畜牧业生产动态,调查反应畜牧业灾害,提出解决意见。四是主管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指导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及业务工作。五是负责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组织开展动物疫病及寄生虫病调查、普查、预防,组织实施和管理全县畜禽产品产地、运输、屠宰环节的检疫工作,负责兽医行业和兽药饲料市场的管理。六是参与组织畜禽及其产品加工、流通,调查畜禽及产品产销信息,做好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七是负责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日常事务。八是负责局直单位的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九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县兽医站、县动物检疫站、县畜牧场作为县畜牧局下属的重要业务部门,分别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能职责,既是保护和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职能机构,也是中央、省、市、县各级都明确要求加强、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机构。国务院在国发[20__]15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要求县以上各级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兽医技术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四大体系;“要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兽医技术支持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经费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有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省政办发[20__]144号、襄政办发[20__]115号等有关文件也就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大兽医体系建设投入和经费保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县委、县政府对我县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历来都十分重视,特别是于20__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乡镇动物防疫体制改革,组建了专职防疫队伍,将动物防疫物资经费和基层防疫员人员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并免除了农民的防疫费,一举扭转了“防疫针难打、防疫费难收、防疫密度低、防疫效果差”的被动局面,有效保护和促进了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也正因为我县的改革走在前列,无成熟经验可资借鉴,也就难免存在与实际工作需要和上级要求不尽一致、不尽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未针对防疫体制改革以及国家对畜牧兽医工作要求提高后县级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持、监督执法机构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在经费预算上做相应调整,导致县兽医站、检疫站等单位陷入了“有职能、无经费”、职工“有事做、无钱拿”的尴尬局面,困难和矛盾日益突出。
县兽医站作为具体承担全县动物疫病防疫,负责动物免疫物资的采购、保管和发放,负责动物免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指导、督办、检查,负责动物疫病监测、疫病普查、调查报告、疫情处置,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疫病防控措施,负责兽药械采购和供应等重要职能的技术支持机构,20__年以前,主要靠经营动物免疫药械,有偿提供动物防疫疫苗、器械获取部分收益以弥补经费不足,勉强维持职工工资发放。20__年实施乡镇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后,动物防疫物资由政府统一采购,实行免费供应,县兽医站的收入渠道就被堵死了,但与此同时,我县又没有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实施配套改革,没有为县兽医站增加经费预算,该站也就从此陷入了困境。20__年,县兽医站发放9名职工工资、上交养老金、医保、补发4名退休人员工资、维持工作正常运转,计需资金216803.2元。但经费来源不足10万元(局拨经费加药械站创收),资金缺口高达11.6万元以上。
县动物检疫站担负着全县动物检疫和畜牧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重担,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确保畜禽产品质量
安全、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能机构。以前主要靠检疫收费和行政管理收费维持生计,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检疫收费标准降低(20__年以前,每检疫一头猪,可收费18元,20__年以后,最多只能收10元),行政收费项目取消(以前兽药管理可以收取药品抽检费,现在取消了该项收费),行政执法难度加大(畜牧行政处罚难以落实),县检疫站及与之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防疫监督所就严重入不敷出了。20__年,维持县检疫站9名职工和2名退休人员工资发放和必要的工作经费支出,计需185828.4元。但收入加上局拨经费合计只有10万元,资金缺口也达11万元之多。
县畜牧场是我县畜牧业的龙头,承担着为全县生产供应畜禽良种的重任。其他县市的畜牧场,地方财政均有财政投入,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的畜牧场一直未列入财政扶持名单。加之1997年转场扩建后债务包袱沉重(不完全统计,截止20__年底外债仍高达340多万元),畜牧场的生产和职工生活非常艰难。由于经常陷入债务官司之中,有严重缺乏生产投入资金,畜牧场已处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20__年,该场生产经营纯收入加上局拨经费合计不足9万元。而兑现职工工资、维持工作运转的经费至少需要257252.8元,缺口达16万元之巨!
除以上3个二级单位十分困难外,畜牧局机关的经费也严重不足。应该说,自畜牧局成立以来,县政府对畜牧局的工作一直都十分重视,在经费上也给于了很大支持,畜牧局机关的人员经费纳入了全额预算。但由于我局承担的职能职责较多,加之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日渐严峻,工作经费支出成倍增加,资金矛盾也日益突出。20__年,县财政共为我局预算资金46.75万元,扣除下拨的22名派驻县镇防检员经费22万元及给二级单位拨款后,实际可用资金也只有15万元多一点。但兑现7名职工工资、上交社保医保资金、维持工作正常运转,至少需要25万元,资金缺口也将近10万元。
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畜牧兽医技术支持和保障。但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畜牧兽医机构本身面临的生存困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就只能是奢谈。为了能更好的履行职能职责,特请求县政府从20__年起,在财政资金预算上对畜牧局及其二级单位给于更大的支持。
1、请求县政府按照国发[20__]15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县兽医站、县动物检疫站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及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2、请求县政府适当提高县畜牧场编制内职工差额预算标准,并每年为县畜牧场解决部分生产投入经费;
篇4
关键词:天然草地;监测;生产力;福建市
中图分类号:S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11-03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南部,黔南州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介于东经107°14′24〃-107°45′3511和北纬26°32′28〃-27°02′23〃之间,海拔6140~1715.8 m,地貌以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 ℃,降雨量1 033~1 220 mm。全市拥有天然草地面积,草地类型有暖性草丛草地、暖性灌草丛草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料资源,同时,其特有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在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草地功能的认识和有效利用保护,垦草种粮、毁草植树、超载放牧等现象仍然长期存在。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草地资源遭到一定的破坏,生产力水平和生态功能下降,影响了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展草原资源调查监测,科学准确掌握全市草地资源与生态变化情况,对实现草原依法管理、有效保护、科学建设、合理利用,以及维护社会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调查方法
1.1 材料
1m2样方框、卷尺,剪刀、便携式天平,野外记录表格、记录本、铅笔、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计算器、GPS、样品袋、标签、手套。
1.2 方法
根据福泉市草地分布情况,选择具有该类型草地分布环境和植被系统发育完整草丛草地。样方设置要求具有代表性和随意性结合,且样方间隔不少于250m,定点监测。
1.2.1 草层高度 用钢卷尺测量样方内草层叶片分布的平均高度。
1.2.2 盖度 用针刺泛测定样方个盖度。
1.2.3 产草量 刈割收集样方内所有草本植物、可食牧草鲜草称重,再风干称量。年产量在此基础上增加30%计算得出[2]。
1.3 调查范围
1.3.1 时间 2007~2010年7或8月草地为天然暖性草丛草地。
1.3.2地点 选择福泉市高石乡高楼村、黎山乡双桥村、龙昌镇龙井村3个监测点,坡向和坡位应相对一致,每个样地设3个样方,共9个样方,4年共监测36个样方。
1.4 调查内容
采集样地基本情况、样方植物群种、植被的高度、盖度、鲜干草产量、可食牧草比例和有害、有毒草比例。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4年来样地调查,草地综合评价好的样地有5个,占55.56%;中等有2个,占22.22%;差的有2个,占22.22%;放牧方式全年放牧地有3个,占33.33 %,春秋放牧地有4个,占44.44%,割草场有2个,占22.22%。
2.1 主要物种组成
全市天然牧草地以禾本科为主,占79.4 %;菊科牧草占6.7 %。豆科,占8.1 %;蓼科,占3.0 %;其他2.8 %[3]。根据2007~2008年对草丛类的样地调查,植物种数最多有18种,最少只有8种。在36个样方调查中尚未发现毒草,害草较少,有火绒草、蕨类和莎草,样方内出现1~3种。海拔800 m以下的草丛类以细柄草、黄背茅、荩草、假俭草为优势种,1 000~1 200 m,以白茅、金茅和野古草为优势种。1 20m以上的草地以芒和野古草为优势种。豆科牧草主要有铁扫帚、百脉根和野生白三叶等。
2.2 植被生长情况
调查时间在每年7~8月,时值夏季高温,天气炎热,草地随着海拔的升高牧草长势渐好。800~1000 m海拔,平均盖度为86.7%,草层平均高度为28.33 cm;海拔1 001~1 200 m,平均盖度为88.5 %,平均高度为52.61 cm;1 201~1 400 m海拔,草层平均盖度为92.8%、平均高度为49.5 cm。草地以禾本科为主,出现频率为78.5 %,豆科仅出现0.93 %,豆科牧草逐渐减少。2009年,遭遇春夏季长达3个多月的严重旱情之后,牧草产量比过去同期有所下降。监测点各年度植被草层盖度和高度调查的数据见表1。由表1可见,2007~2010年,各监测点草场植被平均盖度为90.55%,草层厚度为36.15cm。
2.3生产力
全年地上生物量生长季节为4~10月,生长旺季为5、6、7、10月,12、1、3月牧草几乎停止生长,只有个别蓼科、牧草缓慢生长。各年度和监测点牧草年产量情况见图1和图2。各年度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测得样方产量在2 052~10 650 kg/hm2之间,最高的是2008年黎山乡双桥村监测点,最低的是2008年龙昌镇龙井村监测点。监测产量相差大,与其利用情况、草地植被种类密切相关。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在6 813.25 kg/hm2,风干产量为3 844.95 kg/hm2;可食牧草鲜重、风干重分别为5 560.48、3 014.54 kg/hm2。2007~2010年样方调查鲜草产量分别为6 050.00、6 662.78、6 655.56 kg/hm2、7 884.67 kg/hm2。
图1 不同年份样方产草量监测情况
图2不同地点量样方产草监测情况
2.4利用及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天然草丛草场平均年产鲜草8 857.23 kg/hm2,可食鲜草产量7 256.55 kg/hm2 。福泉市天然草地3.4万hm2,其中天然草丛草地1.7万hm2,2007~2010年折合年可产可食鲜草133705.00 t、116074.11 t、119 585.56 t、128 581.48 t。根据统计,2007~2010年福泉市人工草地建设面积分别为693.73、833.00、1 183.00、1 288.00 hm2。按照平均年产鲜草产量63 450 kg/hm2计算,每年所产鲜草产量分别为44 017.17 t、52 853.85 t、75 061.35 t、81 723.60 t。人工草地平均单产量是天然草地的7~10倍,营养物质(粗蛋白含量)提高7倍以上。人工草地建设可增加4%~8%植被覆盖度,项目区可提高20 %~50 %的植被覆盖度,减少了天然草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和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饲草,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近年来由于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质畜禽基地和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等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大力推广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及秸秆处理利用等配套技术,开展大面积的人工草地建设,减少了对天然草地的压力,使天然草地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测试结果表明,一是天然草地生产力逐年上升,可食鲜草和载畜能力较上年有一定增加。二是退牧还草工程成效显著,工程区植被草层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均较非工程区有大幅增加。
3 建议与对策
根据2007~2010年天然草地监测调查,福泉市天然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环境总体趋好,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有部分地区,特别是交通便利,距离村庄附近的地区,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缺乏认识和管理不当,各部门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不同,经营、途径方式各异,还存在滥垦、乱收、铲除甚至过度放牧利用现象,造成了部分水土流失,生产水平和利用率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草原的管理利用力度,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利用,实现草地资源永续利用,维护生态,推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1 合理规划,科学利用
草原与耕地、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一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南方的水热条件好,气候冬暖夏凉,草地生物产量高,结合草地资源实际情况,一是要利用GPS技术进行草地资源遥感调查,建立草地资源数据库,掌握最新资源的草地分布情况和面积。二是在继续本地区监测基础上对草地资源情况进行详细评估,以指导合理开发草地并确保环境安全。三是推行草地承包,实行草地承包经营,通过改良和建设人工草地技术,秸秆加工处理利用,提高草地的承载能力,依据草畜平衡机制,合理制定发展规模与饲养计划,科学开发与利用资源,转变传统靠天养畜的方式,发展草地生态牧业,提高畜牧业经济产值。实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
3.2 加快草原确权工作,实行草地承包经营制
福泉市是黔南州工业城市,因此,草原更是生态屏障的一个组成部分,尽快明确草原权属,核发草地使用权证,在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明确草原权属及用途,规范承包合同管理,落实承包草原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到户,推进草地承包经营,对已承包的草地,依法加强对承包草地的监督管理。同时把草原生态工程实施好,让退化的草原资源环境休养生息,为社会持续提供更多样的生态产品。
3.3 推进草原重大工程建设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任务已经确定,要加强与发改部门的沟通协调,多争取退耕还草任务,同时做好工程启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草地生态工程建设管理,在巩固工程成效的基础上,科学布局草原围栏,实行重度退化草原补播改良。争取加大南方草地开发利用和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扶持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产业带、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牧业企业发展,逐步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
3.4 加大科技合作与创新
自1985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若干个试验区,特别是贵州草业科研所和独山草种场已进行草业技术攻关研究,在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和草地畜牧业综合发展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成果,为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积累了示范开发经验。要结合本市养殖基础与发展优势。加强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的合作,不断开展草地生态实用技术的研发,提高草地牧业技术管理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甘新华,李翔宏,戴征煜,等.江西草地资源调查报告[J].江西畜牧兽医,2011(1):16-19.
篇5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兽医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 S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49-01
一、新疆地区在畜牧业使用抗菌药物概况
新疆地区在畜牧业大范围使用抗菌药物是在八十年代之后,由于现代化养鸡业和养猪业以及水产养殖业在大力发展,很容易引起不好的疾病,因此需要用到抗菌药来控制各种容易感染的疾病,大量抗菌药物用作生长剂还可以提高新疆地区经济效益。但是,新疆地区在兽用药物的生产管理方面还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导致抗菌药物不能合理使用;另外,有些像红霉素等药物也刚开始用于临床,有的地区批准可以用于兽用方面。目前为止,我国有兽药厂两千余家,年产值相当大。新疆地区的年产值和年消费也比较大。但是如果大量使用抗菌药,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地区现状,做了一个调查报告,用于探讨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和病原菌传递的可能性。
二、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
1. 新疆地区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我们对新疆不同地区的养猪场、养鸡场、奶牛场和屠宰场的几个代表性超市进行了调查,并且采用WHO的纸片散热法,按照美国标准化评判标准,测定了菌株对抗菌药的耐药性,并且分析了不同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并且进行了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场的动物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基本都存在耐药性,其中青霉素类的耐药性最高。由于鸡的用药大量,选择压力就大,耐药率比较高,而奶牛的用药量较少,耐药率相对较低。相同的养殖场里面动物和环境以及饲养员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但是总趋势比较类似。这种现象说明在相同养殖场里面的动物和环境以及饲养员之间的耐药菌会相互发生传递。
2. 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细菌基因盒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发现的一种可以移动的基因原件,猪场大肠杆菌流行较为普遍。从不同地区来源所分离出的大肠杆菌,以小猪群分离菌检测率最高,饲养员较低。而且,菌株携带的整合子与多重耐药表型的关系比较密切。
3. 基因突变研究
从新疆某猪场分离出的三株高水平沙门氏菌通过克隆测序,结果表明。三株沙门氏菌都发生了突变,这一突变的位点对耐药性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还有待研究。由于用于测定的菌株数量不多,结果有待进一步实验确认。
三、对于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的研究
1. 新疆地区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现状
抗菌药物在养殖业正在被大量地使用,这种现象带来的是抗菌药耐药性不断加重,而且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新疆地区对于收益领域抗菌药的耐药性检测系统还不够全面,因此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价。总体看来,抗菌药的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耐药性变得非常严重。许多临床工作者发现用药剂量在不断加大,而且抗菌药的效果相对于以前比较差。虽然这些现象都不能代表抗菌药的现状,但是也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2. 兽用抗菌药物耐用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都是抗生素的黄金时期,许多抗生素被发现,而且逐渐用于临床治疗,当遇到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时候,一旦使用抗生素,必定药到病除。与此同时,人们并没有能重视耐药性的问题,以至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细菌成为一个重大的科学难题,因此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的关系是肯定存在的。但是在畜牧业和兽医临床的关系一直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近些年许多工作者的实验研究已经可以初步证明,动物使用的抗菌药和耐药性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大肠杆菌等可以通过食品传递到人们的体内,从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据报道,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广泛,耐药强度也比较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兽医临床的大范围和无限制对抗菌药的使用,导致异常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3.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扩散
调查结果显示,各种养殖场内的动物和环境以及饲养员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耐药性都很相似,尤其是动物源和环境更加相似。这种现象说明耐药因子可以传递给人类病原菌,但是这种现象也存在争论。据报道,同一环境中的大肠杆菌也有可能由克隆的传播造成。
二十世纪九十年现的一种整合子系统,据调查,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检出率是比较高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将来也许会更加广泛地流行,尤其受到药物选择压力,流行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大,对于细菌耐药性的传播也是一种威胁。
4. 兽用抗菌药耐药性监控措施
由于当今局势下细菌的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医药领域也作出相关检测,但是由于我国的兽医抗菌药耐药性还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控制抗菌药的耐药性,保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需要采取一定措施。
4.1 对于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农业部门及相关部门需要专门建立有关机构,开展最全面和最系统的检测工作,掌握我国及新疆地区目前对于抗菌药耐药性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的资料。采取有效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为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4.2 对养殖人员的培训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发展很快,但是养殖人员的基本素质还达不到要求,严重缺乏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相关知识。此外,大多数养殖人员对抗菌药的危害性也得不到很好的了解。因此加强宣传相关知识和培训工作是很重要的,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耐药性产生的几率。
四、结论
我国及新疆地区兽医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要想及时解决耐药性这一严重的问题,正确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给动物和人类带来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耀东,汪邯郸,胡金陵.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师,2012,11:1632-1633.
篇6
关键词:宁夏北部地区 土地沙化与沙漠化 环境地质问题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P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49-02
宁夏北部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地带,东、西、北三面为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所围限。受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土地沙化与沙漠化较为突出。据有关资料[1~2],目前,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迁移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局部已逼近贺兰山西麓。因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形成具有分布面积广、治理难度大的特点而成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严重制约宁夏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对该问题的认识,找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办法,对加快该地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 土地沙化与沙漠化
1.1 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程度与分布范围
由于宁夏北部地区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在低缓丘陵及台地上,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现象普遍,尤以黄河以东陶乐东部,灵武、盐池县北部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永宁县西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土地沙化与沙漠化最为严重,地表呈流动沙丘及沙带成片分布。其余地段呈流动沙丘及沙地、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石质荒漠相间分布。
结合地面调查并参照宁夏自治区水科所《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宁夏土壤侵蚀图研究报告》中风力侵蚀指标,依据地表风蚀形态特征,植被覆盖程度,将该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类型划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严重沙漠化土地四类[3],见图1、表1。土地沙化与沙漠化(轻度以上)面积1143.6km2,占全区土地退化面积的24.0%,强烈发展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776.6km2,占沙漠化面积的67.9%,中度沙漠化土地占土地沙漠化面积的32.1%。
1.2 土地沙化与沙漠化发展进程
该地区经过多年的治沙工作,土地沙化的趋势有了明显的逆转,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如银川市以西平吉堡一带的平铺沙地经治理已转化为耕地及果园等。但根据2009年开展的第四次荒漠化与沙化调查工作表明: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处在一个“整体进一步好转、局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仍潜在危机的阶段”。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加之治理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该地区从总体上尚未扭转十分严峻的局面。
2 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成因
造成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因素有多种,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1 气候原因
2.2 地形地貌
地形起伏对风力侵蚀影响,主要是对较大范围风力活动的影响。起伏大的山体能对风力起屏障作用,能分散风力或形成风口;平坦的地形有利于风力大范围活动。宁夏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区地貌主要是比较平坦的缓坡丘陵、戈壁,因而造成较大范围内风蚀强度大。
2.3 植被覆盖程度和地表岩土抗风蚀性
植被覆盖与沙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宁夏北部地区各类草原植被覆盖度均较低,且植被覆盖度由于季节和耕作的影响很不稳定,尤其在大风季节覆盖度几乎等于零。春季风沙多,秋季风沙小,均与大地植被覆盖度相一致。地表岩土多砂质和砂砾质土,抗风蚀能力弱,风力侵蚀强度也就大。
2.4 人为活动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诱导和加速土地沙化、沙漠化的最直接、最重要原因。宁夏北部地区生态较脆弱,人们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意识相对缺乏;贫困和缺乏收入来源又驱他们只好采取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放牧、采集干草、打沙蒿、铲草皮和收集薪柴等)。另外,宁夏北部地区的采矿活动对土地的沙漠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3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4 防治对策
该地区的土地沙化与沙漠化防止在地方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就。2009年开展的宁夏第四次荒漠化与沙化调查工作表明,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治理处在一个“整体进一步好转、局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仍潜在危机的阶段。”近几年,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大趋势下,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亦有加剧之势,持续开展防治工作,从根本上扼制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针对宁夏北部地区沙漠化发展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其防治对策可分为社会化防治和技术性防治。
4.1 社会化防治
(1)加强法治宣传,依法防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沙治沙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通过全社会防沙治沙意识的增强,使土地沙漠化治理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建立起法律、法规为依托、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工程拉动、政策扶持、经济互动、产业巩固、综合治理的防沙治沙运行机制。
(2)以灵活的政策将治理环境与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控制人口增长,实施移民政策,调动群众治理环境积极性,进而提高群众治理环境意识,促进地质环境转为良性发展。
(3)对于贺兰山北部地区分布的矿区,从制度上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治理措施是边生产边治理,减少矿山固体废料及粉尘排放。使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2 技术性防治
(1)对于沙漠区,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地区,以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人类生存与生产条件为目标,应采用禁牧迁人,提高环境质量,逐步恢复其自然生态。由于沙漠中的乔、灌木资源已大面积消失,现存稀疏的植被已无力抗衡,靠自然恢复生态难度较大,亦采用飞播种草等综合措施。
(2)对于严重发展的沙漠化地区以生物固沙为根本,以畜牧业为中心,加强高效草地建设,推行的退耕还林、还牧,舍饲圈养、生态移民等措施,建立生态经济型畜牧业;施实休牧、轮牧,同时,对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沙产业,辅以人工种草或固沙工程[6~7]。
(3)对于正在发展的沙漠化、潜在沙漠化地区以生物固沙为主,以节水为关键,推广节理灌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保护、培植和合理利用沙地资源,加强草原建设,退耕还林,长远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水利枢扭工程,进行扬水,发展林网带工程,减少风沙,提高植被成活率[6~7]。
5 结语
贺兰山北部地区东、西、北被毛乌苏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所包围,贺兰山横亘中央。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环境处于不利位置。受西北季风、长期干旱少雨的气候影响,使得该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日益严重。笔者通过对贺兰山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环境地质问题的初步研究,简要分析了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成因,提出了合理、经济而有效的防治对策,为振兴地方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宁夏回族自治区1∶50万环境地质调查报告[R].2001.
[2]宁夏工程地质勘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报告,2001.
[3]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宁夏土壤侵蚀图研究报告,1994,2.
[4]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委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 宁夏卷,1996.
[5]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总第15期.
篇7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畜平衡奖励;差别化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11-0152-08
2011年6月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草原牧区实行“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发展方针,要求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拿出136亿元(后增加到150亿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宁夏、云南等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有两个项目,一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二是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项重大政策出台之后,退牧还草工程做出了调整,使其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相适应。本文研究中的草原生态补偿就是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政策内容主要包括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牧民生产性补贴三个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草畜平衡奖励。2015年4月25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退牧还草力度,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周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述“草畜平衡奖励”对于后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草畜平衡奖励的研究文献还很少。随着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通过调研发现,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偏低,政策实施前后,牧户的人均收入降低3 000余元[1],一些地区草畜平衡奖励资金远少于养畜收入,牧民并没有按照政策要求做到实际的减畜,超载过牧现象依然存在,继续减畜将导致牧民收入大大减少[2-3]。韦惠兰等通过研究指出,现行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未充分尊重牧民的核心利益,对其承担的损失和成本并未予以充分考虑,以致产生了激励不相容的问题[4]。靳乐山等通过研究发现“现有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未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会造成减畜和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进而降低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并且进一步指出“要定位草原超载的主体,合理阐述草畜平衡奖励的概念和科学制定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将超载程度的差异纳入考虑因素”[5]。关于草原超载的主体,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草场面积越小的牧户越有可能超载,而且超载的程度越高[6-8]。关于草原生态补偿的差异性,王学恭等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例,从禁牧补偿额度、草畜均衡补偿额度、生态补偿的均衡性等方面分析了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空间尺度差异,研究指出当前草地生态补偿的标准空间差异明显,但并没有反映出不同空间尺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异[9]。
现有研究很少对草畜平衡奖励进行专门的论述,少量文献对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现状从差别化的视角进行了描述分析,但没有深入分析差别化的依据。草畜平衡奖励的实施现状如何,需不需要差别化,差别化的依据是什么,本文将结合内蒙甘肃两省(区)的实地调研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
1 草畜平衡奖励的实施现状
1.1 面积和金额
根据八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介绍,各个省(区)相应的草原生态补偿的面积和金额如表1所示。在八个主要牧区省(区)中,草原补奖总面积37.82亿亩,其中禁牧11.97亿亩,草畜平衡25.85亿亩,草畜平衡面积占到了68.34%,仅包括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的草原补奖金额为110.61亿元/年,占到了草原补奖总金额的81.3%,其中禁牧补助71.85亿元/年,草畜平衡奖励38.77亿元/年,草畜平衡奖励金额占到了35.05%。实地调研包括两次,一次是2013年8月15日至8月23日调研组对甘肃省天祝县5个乡镇11个村子共205户牧户的实地调研,另一次是2014年7月3日至8月6日调研组对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八个苏木镇的34个纯牧业嘎查的490户牧户的实地调研。的草畜平衡面积为5.77亿亩,草畜平衡奖励金额为8.66亿元/年,甘肃省的草畜平衡面积为1.41亿亩,草畜平衡奖励金额为2.12亿元/年。
1.2 标准的差别化
草畜平衡奖励的国家标准为1.5元/亩,各省(区)可参照国家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合本省(区)实际情况的具体标准。根据各个省(区)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在主要草原牧区省(区)中,宁夏全区禁牧,除内蒙、甘肃两省(区)之外,其余五个省(区)均未实行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采取了与国家标准一致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下面分别介绍甘肃和内蒙两省(区)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
1.2.1 甘肃省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甘肃省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划分了三个区域的标准,分别是青藏高原区2.18元/亩、西部荒漠区1元/亩、黄土高原区1.5元/亩。根据《甘肃省关于合理调整草原补奖政策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汇报》(2011年内部文件),甘肃省差别化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综合考虑了三大区域天然草原的面积分布、生态价值、生态贡献、生产能力、载畜能力、收入构成、政策效应和和谐稳定等因素。
青藏高原区的特点如下:①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生态贡献大,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和补给区;②天然草原主要类型为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生产能力和载畜能力高;③户均占有的草场承包面积小,平均每户646亩;④农牧民对草原畜牧业依赖度高;⑤牲畜超载严重,减畜任务重。实行草畜平衡后,对农牧民收入和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于是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为2.18元/亩。
西部荒漠区的特点如下:①生态作用突出,地处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的下游,是阻挡风沙、保护河西绿洲的重要生态屏障;②天然草原主要类型为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草原生产能力和载畜能力低;③户均占有的草场承包面积大,平均每户1.5-2.2万亩;④农牧民对草原畜牧业的依赖度高;⑤牲畜超载数量小,减畜任务较小。实行草畜平衡后,对农牧民的收入和生产生活影响不大,但该区域户均占有的草场承包面积大,于是适当调低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为1元/亩。
黄土高原区特点:①生态作用显著,天然草原分布零散,禁牧工作开展较早,禁牧封育工作彻底,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天然草原主要类型为温性草原,草原生产能力和载畜能力适中;③户均占有草场承包面积较小;④农牧民对草原畜牧业依赖度很低;⑤草畜平衡面积小,减畜任务小,且具备丰富的饲草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具备舍饲化养殖的条件。实行草畜平衡后,对农牧民的收入和生产生活影响很小,该区域户均占有草场承包面积较小,于是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不做调整,为1.5元/亩。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首要的考虑因素是超载程度和减畜任务,其次的考虑因素是农牧民的草地资源禀赋(草地类型和户均草场承包面积)和畜牧业依赖度。超载程度越高,减畜任务越重,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户均草场承包面积越大,需要适当调低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畜牧业依赖度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1.2.2 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根据《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在制定省内差别化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时,提出了“标准亩”的概念,自治区按照标准亩系数分配各盟市的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标准亩”是根据天然草原的平均载畜能力,测算出平均饲养1羊单位所需要的草地面积为1个标准亩,其系数为1,大于这个载畜能力的草原,其标准亩系数就大于1,反之则小于1。利用标准亩系数,将草原实际面积换算为标准亩面积,再按照禁牧补助6元/标准亩,草畜平衡奖励1.5元/标准亩给予补助奖励,或者利用标准亩系数,将禁牧补助6元/标准亩、草畜平衡奖励1.5元/标准亩换算成该地区的禁牧补助标准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在按照草原实际面积进行补助奖励。例如,陈巴尔虎旗标准亩系数为1.59,那么陈巴尔虎旗的禁牧补助为9.54元/亩,草畜平衡奖励为2.385元/亩。四子王旗的标准亩系数为0.85,那么四子王旗禁牧补助为5.1元/亩,草畜平衡奖励为1.275元/亩。
从“标准亩”和“标准亩系数”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考虑的核心因素是草地生产力,草地生产力越高,草场的载畜能力越高,标准亩系数越大,所在地区的牧户享受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也越高。
2 草畜平衡奖励的内涵辨析
2.1 超载过牧的特点
研究显示,草原超载过牧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不同地区之间超载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对各个旗县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分析、机构访谈和实地调研。发现:东部的陈巴尔虎旗,天然草原主要类型为温性草甸草原,草地生产力和载畜能力较高, 2010年陈巴尔虎旗整体不超载,143户样本调研牧户,户均草场承包面积为6 028亩,户均草场经营面积为6 631亩(实施禁牧前),2010年户均养殖规模为410羊单位,平均载畜率为16.2亩/羊单位,高于该地区平均草畜平衡标准12.5亩/羊单位。中部的四子王旗,天然草原主要类型为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化草原,草地生产力和载畜能力中等偏下, 2010年四子王旗平均超载程度约为30%,104户草畜平衡区样本调研牧户,户均草场承包面积为5 059亩,户均草场经营面积为7 146亩,2010年户均养殖规模为312羊单位,平均载畜率为22.9亩/羊单位,低于该地区平均草畜平衡标准30亩/羊单位。甘肃省天祝县,天然草原主要类型包括温性草原、山地草甸、灌丛草甸、疏林草甸、高寒草甸五类,草地生产力和载畜能力高,户均草场承包面积为476亩,该地区舍饲化养殖程度较高,具体的草畜平衡标准难以确定,根据《天祝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介绍,2010年天祝县平均超载率为50%。草地类型和户均草场承包面积,综合体现了所在地区牧户的草地资源禀赋,是决定所在地区牧户的平均超载程度的重要因素,草地资源禀赋越好,所在地区牧户的平均超载程度越低,甚至不超载。
同一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超载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草原超载的牧户异质性,一些学者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草场面积越小的牧户越有可能超载,而且超载的程度越高[6-8]。中小牧户,草场面积较小,为了保障生计而养殖不低于一定数量的牲畜,超载过度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这正是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主体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原畜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大牧户,草场面积较大,但受限于家庭劳动力的限制而养殖不超过一定数量的牲畜,不超载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在同一地区,草地类型相似,牧户的草场承包面积即体现了该牧户草地资源禀赋,是决定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超载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草地资源禀赋越好,牧户承载程度越低。
综上所述,无论是不同地区之间,还是同一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包含草地类型和户均草场承包面积的草地资源禀赋是决定超载程度的重要因素,草地资源禀赋越好,超载程度越低。
2.2 草畜平衡奖励的内涵辨析
基于超载过牧的特点,进一步地辨析草畜平衡奖励的内涵,草畜平衡奖励对应的活动类型是什么,草畜平衡的实现路径是什么,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是否需要差别化。
2.2.1 活动类型
生态补偿需要针对特定的活动类型来进行补偿。在生态补偿实践中,活动类型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既定的事实,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例如,退耕还林;另一种是基于破坏的风险,避免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而减少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例如,保护森林[10]。前一种活动类型,生态补偿是必须的,并且生态补偿标准要大于机会成本。后一种活动类型,是否进行生态补偿,需要参照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同样生态补偿标准要大于机会成本。在草原生态补偿中,草畜平衡的实现其实同时包含了这两种活动类型,一种是基于既定的事实,原本超载的地区和牧户通过减畜来实现草畜平衡;另一种是基于破坏的风险,原本不超载的地区和牧户继续维持草畜平衡,避免出现超载的情形。对于这两种活动类型,草原生态补偿需要区别对待。原本超载的地区和牧户通过减畜来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补偿是必须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要大于减畜的机会成本。原本不超载的地区和牧户继续维持草畜平衡,在多大程度上会出现超载的情形,笔者认为其可能性不大,因为超载存在客观规律,中小牧户迫于生计而超载过牧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大牧户受限于畜牧业劳动力而不超载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因而对不超载的地区和牧户继续维持草畜平衡的行为,在一定的政策设计下,草原生态补偿不一定是必须的。草畜平衡的两种活动类型,草原生态补偿需要区别对待,但事实上我们只有一个无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混淆了这两种活动类型,会产生错误瞄准的问题,进而会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2.2.2 实现路径
草畜平衡奖励的政策目标是遏制超载,对牧民减少牲畜的行为进行补偿和奖励,以激励牧民减畜,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草畜平衡的实现,需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定位草原超载的主体,即哪些地区超载严重,哪些牧户超载严重,二是通过一些经济激励措施促进草原超载主体的有效减畜。
2.2.3 是否需要差别化
无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会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难以实现草原超载主体的有效减畜。如表2所示,将地区/牧户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不超载、轻度超载和严重超载,政策实施前后,不超载地区/牧户的减畜成本为0,轻度超载的地区/牧户的减畜成本较小,重度超载的地区/牧户的减畜成本较大,面对同样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1.5元/亩,不超载地区/牧户收入增加,对政策的预期态度为支持,轻度超载的地区/牧户收入增加、降低或不变,对政策的预期态度为中立,严重超载的地区/牧户收入降低,对政策的预期态度为不支持。事实上,严重超载的地区/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但是他们在政策实施前后收入变化为负,减畜的实现存在阻碍。
草畜平衡奖励的目的是遏制超载,无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混淆了两种活动类型,产生了错误瞄准的问题,难以达到遏制超载的目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需要差别化,核心在于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
3 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
草畜平衡的实现是牧民从超载到不超载的转变,是一个减畜的过程,与牧户的超载程度显著相关。草畜平衡奖励标准需要差别化,核心在于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从草原生态补偿的自愿性出发,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应该大于牧户减畜的机会成本,才能促使牧户自觉自愿地通过减畜来达到草畜平衡的要求。草畜平衡的机会成本就是牧民减畜带来的收入损失。
以下分析即适用于不同地区之间,也适用于同一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以同一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为例。假设该地区的草畜平衡标准为n亩/羊单位,某牧户的草场承包面积为m,超载率为x,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为s,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为t,那么基于减畜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测算公式为:
理论上应该是草场经营面积,草场经营面积包括草场承包面积和草场流转面积,为简化分析,本文的研究中暂不考虑草场流转的情形。
由于包含草地类型和户均草场承包面积的草地资源禀赋是决定超载程度的重要因素,草地资源禀赋越好,超载程度越低,那么:
由公式(1)和公式(2)可以看出,影响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因素有四个,分别是超载程度(x)、草场承包面积(m)、草畜平衡标准(n)、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t),下面分别从这四个因素分析阐述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
3.1 超载程度
超载程度是指超载的牲畜占合理载畜量的比值,它在不同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不同牧户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公式(1)可以看出,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与超载程度成正相关,超载程度越高,需要减畜的比例越高,减畜带来的收入损失越大,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就越高,否则牧户在政策实施前后将表现为收入损失。因此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的含义是“超载程度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需要考虑两个层面,一是地区之间超载程度的差异,二是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超载程度的差异。通常第一个层面更容易实现,第二个层面则需要更进一步地进行一些差别化的制度设计。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国除内蒙、甘肃两省区之外,均未在省内实行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甘肃省在划分不同区域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地区之间超载程度的差异,在划分不同盟市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时没有考虑地区之间超载程度的差异,而在地区内部,没有一个省区就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超载程度的差异进行差别化设计。因此,在进一步的政策调整中,草畜平衡奖励的差别化的合理路径是,首先考虑地区之间超载程度的差异,在地区之间就超载程度的差异制定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然后再考虑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超载程度的差异,在地区内部进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差别化的制度创新。在具体运用中,超载程度的认定,尤其是在地区之间,公平起见,需要选定一个基期,例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之前即2010年。
3.2 草场承包面积
仅从公式(1)中,并不能看出草场承包面积与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之间的关系,但是从公式(2)中可以看出,草场承包面积将通过影响牧户的超载程度进而影响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牧户的超载程度越低,需要减畜的比例越低,减畜带来的收入损失越小,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就越低。因此将草场承包面积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的含义是“草场承包面积越大,需要适当调低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从草场承包关系上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草场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牧户享有的是承包经营权,因为初始分配政策的差异和随着牧户家庭的人口变动,集体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草场承包面积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分配草场存在时间限制,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会再重新分配草场,但集体内部成员享有公平的承包经营权,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需要适当调低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国仅有甘肃省在划分不同区域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时,考虑了地区之间草场承包面积的差异。因此,在进一步的政策调整中,要充分关注到地区之间草场承包面积的差异和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草场承包面积的差异,因为这两种差异是造成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超载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3.3 草畜平衡标准
根据《草畜平衡管理办法》(2005年)的规定,草畜平衡是指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总量保持动态平衡。草畜平衡标准是指多少亩草地养一羊单位而不导致草原退化,实际上反映的是草地生产力,草地生产力越高,草畜平衡标准越低。
从公式(1)中可以看出,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与草畜平衡标准成负相关关系,即草地生产力越高,草畜平衡标准越低,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就越高。这样的分析结果似乎正好印证了“将草地生产力作为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差别化的主要考虑因素”的合理性。但通过进一步地分析显示,不能单独将草畜平衡标准(与草地生产力成反比)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从公式(2)可以看出,草畜平衡标准与超载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草畜平衡标准与草场承包面积相结合才能综合反映牧户的草地资源禀赋,进而影响牧户的超载程度。对比陈巴尔虎旗和甘肃省天祝县,陈巴尔虎旗和天祝县的草地生产力都比较高,但是陈巴尔虎旗2010年整体不超载,天祝县2010年平均超载程度为50%,其根本原因在于陈巴尔虎旗户均草场承包面积为6 028亩,显著高于天祝县的户均草场承包面积476亩。因此并不能单独将草畜平衡标准(与草地生产力成反比)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
3.4 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
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等于牧户的畜牧业纯收入除以牧户的牲畜养殖规模,而牧户的畜牧业纯收入等于畜牧业总收入减去畜牧业经营性支出。从公式(1)可以看出,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与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成正相关,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越高,合意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就越高。因此将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的含义是“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因为地区之间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牲畜养殖结构、畜产品价格等方面会有较大差异,而在同一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这些因素都差异较小。通过实地调研显示,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如表3所示,2013年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陈巴尔虎旗的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分别为348元、215元、136元。造成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的地区差异的原因,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限于篇幅。进行简要分析。从牲畜结构上看,阿拉善左旗草畜平衡区主要的牲畜品种为白绒山羊,四子王旗草畜平衡区主要的牲畜品种为蒙古绵羊,陈巴尔虎旗草畜平衡区主要的牲畜品种为绵羊、肉牛、奶牛等。一般情况下,养羊的收益要比养牛的收益高,养殖山羊的羊绒收入会是一个主要的畜牧业收入,养殖绵羊的羊毛收入不会是一个主要的畜牧业收入。2013年羊绒价格较好,阿拉善左旗平均每户的羊绒收入为50 977元,占到了畜牧业总收入的35.3%,占到了畜牧业纯收入的50.8%,这是阿拉善左旗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旗县的主要原因。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上看,阿拉善左旗位于西南部,四子王旗位于中部,陈巴尔虎旗位于东北部,陈巴尔虎旗的气候条件更为寒冷,每年的积雪期为210天,暖棚数量不够,陈巴尔虎旗每年牲畜因为寒冷冻死饿死的情况较为普遍,少则几十只羊,多则上百只羊,这是陈巴尔虎旗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低的一个原因之一。从经营性支出上看,四子王旗和陈巴尔虎旗经营性支出显著高于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和陈巴尔虎旗都存在比较普遍的雇工放牧的行为,从而平均每户羊倌费用较高,四子王旗草料费支出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旗县,陈巴尔虎旗因为需要打草而产生的短期雇工和机械燃油费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旗县,这是陈巴尔虎旗和四子王旗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显著低于阿拉善左旗的一个原因之一。
由于价格指数的增长和畜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因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在一定时期之后需要做出梯度增长和动态调整。
3.5 小结
综合前面的分析,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与各个差别化考虑因素的关系如表4所示,具体关系是:①超载程度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②草场承包面积越大,需要适当调低草畜平衡奖励标准;③草畜平衡标准(与草地生产力成反比)不能单独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与草场承包面积相结合才能综合反映牧户的草地资源禀赋;④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在地区之间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主要考虑承载程度、草场承包面积和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在地区内部不同牧户之间草畜平衡奖励的差别化主要考虑超载程度和草场承包面积。
4 结论、讨论和政策含义
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标准偏低的问题,也有标准差别化的问题。草畜平衡的实现包含了两种活动类型,一种是原本超载的地区和牧户通过减畜来实现草畜平衡;另一种是原本不超载的地区和牧户继续维持草畜平衡,避免出现超载的情形,两种活动类型需要区别对待,前者的补偿是必须的,后者的补偿不一定是必须的。无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产生了错误瞄准的问题,难以达到遏制超载的目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需要差别化,核心在于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超载程度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草场承包面积越大,需要适当调低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草畜平衡标准(与草地生产力成反比)不能单独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与草场承包面积相结合才能综合反映牧户的草地资源禀赋;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越高,需要适当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考虑因素,并不是鼓励超载这种现象,而是为了超载主体能够实现有效减畜所做出的合理补偿。一些基层政府官员反映,“当前的草畜平衡奖励,不应该叫做草畜平衡奖励,而是应该叫做草畜平衡处罚”,其含义就是指超载严重的地区和牧户在政策实施前后表现为收入损失,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原生态补偿。
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以下政策含义:第一,为了达到遏制超载的目的,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二轮(2016-2020),草畜平衡奖励标准需要差别化,核心在于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第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差别化需要综合考虑超载程度、草场承包面积、草地生产力和每羊单位的畜牧业纯收入等因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文明, 图雅, 额尔敦乌日图, 等. 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6-19. [Wen Ming, Tu Ya, E Erdunwula,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bsidies Reward Mechanism’ in some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1):16-19.]
[2]刘爱军.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效应及其问题解析[J]. 草原与草业, 2014,(2):4-8. [Liu Aijun. Effect and Issues Analysis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bsidies Reward Mechanism’ in Inner Mongolia [J]. Grassland and Prataculture, 2014,(2):4-8.]
[3]陈永泉, 刘永利, 阿穆拉.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典型牧户调查报告[J]. 内蒙古草业, 2013,(1):15-18. [Chen Yongquan, Liu Yongli, A Mula. Typical Herdsmen Survey Report on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bsidies Reward Mechanism’ in Inner Mongolia [J]. Inner Mongolia Prataculture,2013,(1):15-18.]
[4]韦惠兰, 宗鑫.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下政府与牧民之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以甘肃玛曲县为例[J]. 农村经济, 2014,(11):102-106. [Wei Huilan, Zong Xin. Incompatibility Issues for Different Incentive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Herdsmen Under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ies [J]. Rural Economy, 2014,(11):102-106.]
[5]靳乐山, 胡振通.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与牧民的可能选择[J]. 改革, 2014,(11):100-107. [Jin Leshan, Hu Zhentong.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and Chooses of the Herdsmen [J], Reform, 2014,(11):100-107.]
[6]靳乐山, 胡振通. 谁在超载?不同规模牧户的差异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13,(2):37-43. [Jin Leshan, Hu Zhentong. Who is Running Overgrazing? Variation Analysis of Herdsmen with Different Scales of Pastureland [J]. China Rural Survey, 2013, (2): 37-43.]
[7]胡振通, 孔德帅, 焦金寿, 等. 草场流转的生态环境效率:基于内蒙古甘肃两省份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6):90-97. [Hu Zhentong, Kong Deshuai, Jiao Jinshou, et 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Pasture Transfer: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Inner Mongolia and Gansu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4,(6):90-97.]
[8]李金亚, 薛建良, 尚旭东, 等. 草畜平衡补偿政策的受偿主体差异性探析:不同规模牧户草畜平衡差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1):89-95. [Li Jinya, Xuan Jianliang, Shang Xudong, et al. Otherness Analysis on the Subjects of Indemnification about ‘Balancing Grass and Livestock’ Compensation Policy: Variation Analysis of Herdsmen with Different Scales of Pastureland on ‘Balance of Forage and Livestock’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11): 89-95.]
[9]王学恭, 白洁, 赵世明. 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12):1093-1095. [Wang Xuegong, Bai Jie, Zhao Shiming. Study on Spatial Scale Effect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Rangeland: Taking Reward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Range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s an Example [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12,(12):1093-1095.]
[10]Engel S, Paglola S, Wunder S. Designing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8, 65(4):663-674.
篇8
根据农业部(农办经21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情况监测试点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组建领导班子,落实专门人员,开展详实调查。现将监测调查情况简要分析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距省会二、发展现状
(一)公共服务机构末,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批准编制数为351人,在编人数261人、占批准编制数的74。4%,实有人数290人、占批准编制数的82。6%;在所有机构中,除15个乡镇级畜牧业服务机构为差额拨款外,其余县、乡(镇)两级机构均为财政全额拨款机构。此外,县乡(镇)两级均配备了相应的仪器、办公用房、交通等基本办公设施,种植业系统还建立了15000亩相对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
(二)农业龙头企业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有种植业、畜牧业等各类专业协会46个。
(四)其他农业服务组织三、主要工作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在稳定和巩固公共服务机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职能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二、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为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我县依托县农业局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分别于8月和3月在眉山市率先成立了县和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农户0。85万户,占总农户的9。5%。流转土地中,以茶叶、蔬菜、饲草为主的规模经营达到0。9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0%。如:柳江镇天禾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与农户入股、租赁方式,种植浙江安吉白茶余亩。
三、着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据统计:,全县6个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采购量达到4万余吨,采购额达到14150万元,全县农民户均1600余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带动农户1。41万户,占总农户的15。7%。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市场竞争力四、存在问题
从监测调查情况看,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服务机构由于人事体制及经费原因,人员断层现象突出,加之财政保障工作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明,严重影响服务和管理职能发挥。
(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国家政策性支持、扶持力度不够,其服务职能、经营优势受到制约,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三)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业专业服务、农机专业服务、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发展严重滞后,多形式生产经营服务网络格局未形成,农产品生产保障机制不健全、市场营销不畅通。
五、几点建议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它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一个体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多年来,对于县以下基层来讲,其管理体制均不明,多头管理、各行其事、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明确其管理部门及职能职责,有效防止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现象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第一、服务第二,管理促进规范、服务促发展。
(二)建立一个机制
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依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其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此,应当在进一步明确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好人才、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其管理、服务等公共职能。
(三)推行一个政策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联系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应当建立和推行包括国家农业项目、国家贴息贷款、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支持、扶持政策,推进发展。
篇9
【关键词】农村高中 地理实践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25-02
地理学科知识看似零散,但有自己内在的认识规律。实践教育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实践是理论的最好践行方式。实践的实质是对学生行为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言行与思想能够相互融合和统一,从而提升地理学科的学科素养。
一、学会阅读,运用图表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图表的讲解。教师结合图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利于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在图表的帮助下,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教学中,教师在对一些地域、数据进行分析时,会使用图表进行辅助教学。图表优点在于将知识点一一列出,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内容时,涉及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知识点。教师上课前需要设计学案,在设计中需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掌握形成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原因、掌握地域分异的变化规律。在讲课中,教师可分别介绍“大牧场放牧业”中澳大利亚、南非的大牧场,并且利用图表对课本案例 4 中关于“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
在讲解图 1 时,教师第一步,可先展示潘帕斯草原的整体地域分布情况,然后让学生了解大草原的气温温差、地形、人口数量等信息;第二步,教师可讲解具体数值;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图示对地理环境进行比较;第四步,教师对知识进行整体梳理。教师利用这种结合图表的教学辅助方式,令学生对地理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图表可直观的展示地理状况,但教师还需在实际教学中,深入讲解知识点。
二、仪器辅助,指导观察
实验仪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和手段。在仪器的辅助下,学生能在观察仪器的同时,联系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进行迁移思考,进而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常在课堂中借助仪器,指导学生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
如在讲解“地球的地转偏向力的存在”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形象的讲解地转偏向力,教师可在一个不透明的小球上画一个虚拟的北极点,并且让这个点在球体中处于竖直向上的位置,再在球上滴上几滴钢笔墨水,让学生先观察墨滴产生的变化。教师可依照地球自转的方向,让小球自西向东转动,然后让学生观察钢笔水流淌的痕迹和偏转方向。学生借助实验仪器,可清晰地观察墨滴移动的痕迹,进而对地球偏转力有直观的概念。第二次,教师可以尝试反方向的转动球体,并挑选两位学生参与实验。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利于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动手试验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三、开展调查,整理报告
地理学科调查的内容较为宽泛。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疑惑,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地调查走访,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 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内容为例。在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以“家乡是如何发展的?”为主题的调查任务,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实践报告。笔者所在地生产加工水泥、纸箱纸袋、皮革制品等产品。针对当地的情况,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完成一份对家乡发展的意见书。在实际走访中,有一组学生调查当地的大头菜生产情况。调查前,学生可列出需调查的项目内容,如适合大头菜生长的土壤类型特点、大头菜生长需要怎样的气温、大头菜需要什么肥料等。该项调查使学生对家乡的特色农作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调查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总方向,掌握学生研究进度,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确保学生的调查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四、融入网络,提炼信息
互联网的普及给地理课堂带来了海量信息。但面对复杂的互联网信息,应如何教导学生筛选有用信息,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新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综合提炼的方法,将知识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建构,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在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讲解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内容时,针对可持续发展这项国策,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案例,将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与以往战略列举出来,让学生们对人口、环境、能源和资源等指标进行对比,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用性和必然性。在讲述环境时,教师可让学生列举我国在发展历程中曾出现的“重工业轻环境”的思想,并对比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全面改善环境”的重要理论。通过对知识c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信息的提炼能力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尤其是对刚接触这项教学方式的学生而言。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讲解和构建,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锻炼,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
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比较严格。如何能够更加综合、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农村地理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也将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陈 燕.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2(5)
[2]张真玉.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以地理教学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2013(6)
篇10
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实施。按照新规,无论《办法》实施之前是否有进口记录,下月起从境外启运的某一产品从某一口岸第一次进口,均视为首次进口。對于首次进口的乳品,进口商或者其人报检时应提供相应产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的项目的检测报告,包括标准中引用的食品中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的标准。
此产品从同一口岸(指同一直属局辖区)进口的后续批次,视为非首次进口。非首次进口的乳品,报检时应当提供首次进口时提供的检测报告和报检单的复印件,以及质检总局规定项目的检测报告。检测项目按乳品种类有别,最少的检测5-6项指标,多的达30多项。
公告特别指出,进口乳品标签上标注获得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应当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
(钱卫华)
沪苏浙皖联合阻击H7N9
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消息称,沪苏浙皖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建立。如有突发疫情三省一市将联合处置,联合开展疫情趋势研判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并定期互通信息。
三省一市将联合组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专家组,为区域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策略与措施、防治技术及诊疗方法的合作交流,提升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
农业部门加强联防联控执法力度,對辖区内发生的动物疫情做到及时、就地扑灭,阻控重大动物疫情的流行和蔓延。
工商部门将建立违法案件协查机制,及时开展案件协查、协办和移送工作。
林业部门将加强执法力度,严查非法捕捉、运输和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督促各辖区内养殖场、动物园等动物饲养场所停止禽类动物物种交换活动。
(张然)
有一份爱让人感动,有一份感动震撼人心。4月9日“感动南阳”2012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河南南阳电视台举办,南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万春博士荣膺感动人物。
(特约记者 杜辉宇)
北京严打餐饮业“地沟油”
北京市获批国家首个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已正式启动。本次试点建设涵盖医疗机构、学校、餐饮等十大领域,估算总投资9.88亿元。
据了解,未来三年内,北京市发改委将以市属医院、三级医院为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内容包括加强医疗废水、污泥和医疗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對于“地沟油”这一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市发改委将主要针對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和餐饮集团(在京餐厅数量5家以上)率先推行清洁生产。
“今年就将推进废弃油脂和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餐饮业清洁生产将重点加强油水分离器、垃圾处理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加强對地沟油流向的监控管理。
(蒋彦鑫)
《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5月4日起实行。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将适用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进行定罪。
75.8%
北京环保宣传中心的第九次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显示,75.8%的人不知PM2.5是什么,居民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3000万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5月3日向媒体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00多万中小学生享受到“营养餐”。
8成
8成洋奶粉品牌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特供”中国市场的,这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
9成
据央视报道,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眼药水超过九成都含有防腐剂。长期不当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容易對眼睛造成不小的伤害。
1/10
目前中国大约有10万血友病患者,登记治疗的重症患者只有约1.2万,众多因需要终身服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因为资金的难题,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100亿
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从H7N9暴发之后的一周之间,家禽行业的损失高达100亿。
1/3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程玉兰研究员称,中国大气汞排量近全球1/3,燃煤成最大排放源。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措施
- 下一篇:工程项目劳务管理方案